高中化学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2 氯气的性质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2 氯气的性质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2 氯气的性质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氯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理解】课本41-44页,思考完成记忆下列内容: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味:,密度比空气,可液化,有毒, (能或不能)溶于水,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较。

【思考】1、Cl2易液化形成“液氯”,“液氯”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根据42页【实验1】填空:1体积水约能溶解体积氯气,氯气的称为

氯水,常温下,氯水因溶有而显色。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根据【课本42页观察与思考】完成下列填空

1、氯气可与多种金属反应:(例如:)

【注意】:铁有和两种价态,铁与氯气反应只生成

铜有和两种价态,铜与氯气反应只生成

【结论】:氯气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高”或“低”)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2、氯气可以与某些非金属反应:(例如: )

纯净的氢气可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原因是。方程式:。

通过此反应也说明了燃烧(“一定”或“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注意】:氢气与氯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迅速化合而爆炸。

3、氯气与水的反应:教材42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1】: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实验结论对比:有漂白性、没有漂白性。

【实验2】: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pH试纸都变色,片刻后,测氯水的pH试纸变成色

实验结论:氯水有性和性,盐酸有性,无性

【实验3】: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滴入硝酸银后产生,再加稀硝酸

实验结论:新制氯水中含有。(请提出你的一个疑问)【总结论】氯水中的氯气可与水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此反应是反应、反应。

【思考】请用上述结论解释实验1—3的现象:

4、次氯酸的性质:

⑴漂白、杀菌作用(强氧化性):

①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

②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是利用的性。

(2) 不稳定性: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

交流与讨论]

⑴氯水中含有什么微粒呢?

⑵氯水时间放长了最终会变成什么?原因是什么?。

⑶氯水应如何保存?

5、氯气与碱反应

⑴与的反应(应用:)

化学方程式:

⑵与石灰乳(主要成分是)的反应(制取)

化学方程式:漂白粉主要成分:

漂白原理:漂白粉有效成分:

【思考】:HClO的酸性比碳酸(“强”或“弱”)。

⑶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为什么漂白粉长久放置会失效。,

,久置之后成分是

三、氯气的用途:参照课本P44,归纳氯气的用途。

【练习】:1、以下物质中,不含氯气分子的是()A.氯气B.盐酸C.液氯D.新制氯水

2、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

A.新制的氯水只含有氯气分子和水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主要是氯气

D.新制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增强

3、下列选项中,与氯气用途无关的是()

A.消毒杀菌 B.制漂白粉 C.制盐酸 D.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4、下列物质既能由金属和酸反应获得,也能通过金属和氯气反应获得的是()

A.C u C l2

B.F e C l2

C.FeCl3

D.A l C l3

5、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6、为了防止储存氯气的钢瓶被腐蚀,钢瓶在装入氯气前必须()

A、在钢瓶中充入稀有气体

B、彻底干燥钢瓶内壁

C、用盐酸彻底清洁钢瓶

D、除去钢瓶表层的铁锈

7、教材48页,第5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案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 编写:沈学军审核:周卉华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有毒气体的气味;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次氯酸的性质有哪些; 3.氯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重点难点】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 【课前预习】 1.氯气的称为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跟水发生反应。生成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2.氯水显性和性。说明氯水中有和。 3.次氯酸(稳定或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 4.次氯酸(能或不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实质就是利用的性。 5.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因此,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6.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和。工业上用 和为原料制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反应方程式 为:。 【生活链接】 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花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新授】阅读课本P41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有毒, (能或不能) 溶于水,溶于饱和食盐水。 【交流讨论】 (1)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 。

(2)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使用方法是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以下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能溶解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3)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易电子,因此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观察思考】 问题:氯气能与哪些物质反应?Cl2在水中溶解性如何? 通过观察课本P42实验1~4填写下表 3.氯水的成分: 【活动与探究】 问题:Cl2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呢?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呢?

氯气的性质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以及讨论总结,认识氯气的主要性质,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 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证据推理意识,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归纳总结,知道含氯物质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所含粒子不同,发展宏观辨识与微 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含氯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学习,感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体会化学对生活、环 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加社会责任感。 1.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2.氯水、次氯酸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第1课时】 一、氯气的用途与物理性质 1.氯的存在:氯是一种重要的“ 元素”,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 、MgCl 2、CaCl 2 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 2.氯气的主要用途:主要的 ,制造 ,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 等,也可生产漂白液和漂白粉等。 3.氯气的物理性质 Cl 2是一种 色、有 气味的气体,有毒,熔点为 ,沸点为 ,密度为3.214 g·L -1,比空气的密度 。25 ℃时,1体积水可溶解 体积Cl 2,其水溶液称为 。 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 发现了Cl 2,1810年,英国化学家 确认为Cl 2。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有7个电子,化学反应中容易 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l 2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一种 剂,具有 性。 1.氯水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与钠反应: 。

(2)与铁反应:。 (3)与铜反应:。 【特别提醒】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一般把变价金属(如Fe、Cu)氧化到最高价。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实验2-7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1)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发出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 (2)化学方程式:。 (3)HCl溶于水形成。 【思考与讨论】物质燃烧一定有O2参加吗?如何定义燃烧? 3.氯气与水反应 (1)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2)【实验2-8】实验探究 ℃取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个盛有干燥Cl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现象为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将有色鲜花放入盛有干燥Cl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现象为有色鲜花。 结论:通过以上两实验可得出没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 【思考与讨论】 (1)氯气溶于水即得氯水,氯水中含有哪此微粒?氯水应具有哪些性质呢? (2)阅读课本,总结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 【特别提醒】用Cl2对自来水消毒时,Cl2会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现在已开始使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ClO2、O3等。 1.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高中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案7鲁科版必修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你知道钠这样的活泼金属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甚至在水上可以燃烧吗?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发生特大氯气泄露事故,多人伤亡,附近绿地全部枯黄,这是什么原因?翻落的氯槽罐被移至水池,进行碱液稀释中和,消除了危险源。你知道碱液为什么能消除氯气的危害吗? 这就需要知道它们的性质,而研究物质性质是有方法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沿什么途径去研究才能更好更快的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呢?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思考·提示】 思考:在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提示: ●四种基本方法 (1)观察法 ①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②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实验法 ①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②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案例:对金属钠的研究 1、钠的物理性质 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 思考:你在研究钠的物理性质过程中用到什么样的方法? 提示:“软”——观察用小刀切割钠的实验;“亮”——观察钠的断面;“轻”——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低”——通过钠与水的实验,观察到钠熔成小球或通过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加热时钠很快熔化;“导”——首先通过分类法确定钠属于金属,然后根据金属的通性判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氯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专题2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以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本专题作为教材中第一部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对后续的学习又起着基础与指导的作用。本专题不仅涉及多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而且也蕴含着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不仅是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2》中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更是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与方法的准备。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本单元中系统地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比较肤浅、零散,更没有理论体系。本专题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个专题,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第一次系统地探究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目标分析 1、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氯气的氧化性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氯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②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③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④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③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初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研究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②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③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白粉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身边的一些常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边讲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学案8鲁科版必修Word版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多样性 课前学案 知识回顾: 一、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几个概念 1、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例如,日常生活中碱块(Na2CO3·10H2O)变成碱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自然岩石的风化是指岩石与空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长期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 2、潮解: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 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无水氯化钙、氯化镁和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很容易潮解。 易潮解的物质常用作干燥剂。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新课预习: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阅读】P65-67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思考】 (1)C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么样?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化学课,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本节内容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求知欲,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变化,爱上这门科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是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物质性质的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法学法: 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短片):“京沪公路淮安段重大液氯泄露事故”的新闻报导并展示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釆取什么方法安全逃生? (2)抢险人员用什么方法控制氯气的污染? (3)如果当时氯气的浓度较大,你如何克服那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保证在跑到高处前不中毒? 【教师讲述】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来进行今天的学习,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原理。 【板书】氯气的性质 【教师】展示收集的一瓶氯气,学生观察后闻气味,说说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设问】氯气是否溶于水呢? 【演示实验】:往一瓶氯气中加入适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 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 3 高温 CaO+CO 2↑ ②2NH 4Cl (s )+Ba(OH)2·8H 2O (s )=BaCl 2+2NH 3 ↑+10H 2O ③C(s)+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C 高温 2CO 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 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3、符号:Q>0 反应放热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2)理论计算法 5、 ①中和热 反应热的分类:②燃烧热 ③生成热……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Q=-57.3kJ 1、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2、为了减小误差,某同学在实验中两次测定中和热。第一次用50mL0.5mol?L—1的盐酸和50mL0.5mol?L—1N aOH溶液,第二次是用100mL0.5mol?L—1的盐酸和100mL0.5mol?L—1的NaOH溶液。请你预测该同学两次测得的中和热结果(相等或者不相等)。 中和热的测量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2)原理:Q= —C(T2—T1) (C为热容) 或Q= —C m (T2—T1)(C为比热容)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_2_2氯气的性质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课时氯气的性质(2) 学习目标 1.认识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知道漂白粉(漂粉精)、漂白液的成分及漂白原理 2.知道氯气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氯气的用途 新知预习 知识点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4、氯气与碱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⑥分析Cl2与水反应的产物,思考若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吗?产物是什么? 完成下列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氯气与烧碱:。 离子方程式:。 此反应常用于实验室除去多余的Cl2以防止污染空气。此反应常用作制取漂白液 ...。 2.氯气与石灰乳:。 离子方程式:。 此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取漂白粉 ...。 ...或漂粉精 【归纳总结】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主要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 漂白液 漂白粉 漂粉精 【思考与交流】⑦为什么人们不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

△ 知识点三:氯气的制备 1、制备原理(阅读教材P82,总结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 MnO2+4HCl(浓)══。 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MnO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2,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这是由于稀盐酸的还原性比浓盐酸弱,不能被MnO2氧化。 2、仪器装置如下图: 注意:①气体制备装置选择主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典型有三类:初中学的制备氢气、氧气和现在学的制备氯气。 ②制气装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收集方法 ① 向上排空气法: ②排饱和食盐水法: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也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杂质。 4、尾气吸收 ①尾气需要吸收的原因是。 ②吸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知识点四:氯气的用途 总结氯气的用途,至少写出3条。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点难点】A Z X的含义和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自主学习案】P2-3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都与有关。 2.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其中带正电荷,而不带电,它们依靠一种特殊的力结合在一起。 【交流研讨】 讨论:据表中的数据讨论下列问题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

(3)忽略电子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技能归纳】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结构 2.质量数 (1)概念: (2)关系式:原子中: 核电荷数(Z )= = 质量数(A )= ( )+ ( ) 3.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A Z X 【思考】①阳离子中A Z X n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 相对质量约为 质子的数目决定 中子不带电 相对质量约为 决定 元素的不同原子,影响原子的质量 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每个电子带 电荷 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836 核外电子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 每个质子带 电荷

②阴离子中A Z X m-: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迁移应用】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下列三个结论: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三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 B 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C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 D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 3、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 136 B 50 C 86 D 222 4、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 A.136Al B.137 Al C.13 6 C D.13 7C 5、对于A ZX和A+1 Z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自主学习】P4-5 【技能归纳】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此专题以提取海水中储量丰富的化学物质为载体,探究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的学习。教材通过“活动探究”形式介绍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氢氧化钙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等;并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再结合课标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学生在本堂课中除了要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还要掌握几个典型实验的装置、现象和原理等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 在前两个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通过前期分析发现,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欲望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突出系列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③列举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及新制氯水的成分。 ④能说出可逆反应的特点。

⑤通过探究氯气与铁、铜、水的反应,初步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①知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 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②初步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参与课堂讨论等途径发现并提出问题。 ③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学会从多媒体材料和文本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态度,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②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③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教学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心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教师系列提问的预设。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倡导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即“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2.教学顺序的确定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的一贯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新教材编排,将教材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从媒体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此,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1.能正确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2.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3.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能正确列出氯水(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4.掌握氯气与碱的反应,认识含氯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 1.氯元素的存在及Cl2的物理性质 (1)氯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主要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注:闻有毒气体的方法: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2.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Cl-,表现出典型的氧化性。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 2反应:反应方程式:H 2+Cl 2=====点燃 2HCl ,反应现象:H 2在Cl 2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3)与水的反应:Cl 2+H 2O HCl +HClO ,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Cl 2、H 2O 、HClO 、H +、Cl -、ClO -、OH -。 (4)氯气与碱的反应 ①Cl 2与NaOH 溶液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②工业上制漂白粉: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 2、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 4.次氯酸的性质 (1)次氯酸(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 2CO 3还弱),在新制氯水中主要以HClO 分子的形式存在。 (2)HClO 不稳定,易分解,光照时分解速率加快。其分解反应为2HClO=====光照 2HCl +O 2↑。 (3)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和漂白。漂白性实验:

导学案高中化学导学案鲁科选修教师用书 共价键 配套练习

共价键 1.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接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小 D.逐渐变大 【解析】相距很远的两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能量为两原子能量之和。随着距离的减小,两原子相互吸引,使体系能量缓慢下降。当两原子继续靠近时,两原子轨道相重叠;各成单电子配对成键,能量最低。再进一步接近,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斥力又将导致体系能量上升。 【答案】B 2.下列原子间形成π键的是( )。 【解析】“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π键。 【答案】C 3.在氯化氢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 )。 A.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B.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2p轨道 C.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D.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3p轨道 【解析】成键的电子一般为元素的价电子,所以形成共价键的为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答案】C 的是( )。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 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键能更大 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解析】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看,π键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重叠程度小,故π键稳定性低于σ键,A项正确;在单质分子中有的存在σ键,如H2,有的存在σ键和π键,如N2,还有的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故B、D 两项均正确;C项错误。 【答案】C 5.下列各分子中,含有s—p σ键的是( )。 A.HCl B.NF3 C.SO2 D.PCl3 【解析】只有氢原子用s轨道成键。 【答案】A 6.COCl2分子的结构式为,COCl2分子内含有( )。 A.4个σ键 B.2个σ键、2个π键 C.2个σ键、1个π键 D.3个σ键、1个π键 【答案】D 7.下列反应中,能说明σ键比π键牢固的是( )。

氯气的性质2学案

氯气的性质(第2课时)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1、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漂白粉的制备、漂白原理及保存。 一、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思考交流】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否推测出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1.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Cl2+ NaOH— 离子方程式:。 Cl2+ Ca(OH)2— 【思考交流】 实验室制取Cl2的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好还是用Ca(OH)2溶液吸收好? ②分析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氯气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阅读】P43掌握漂白粉的性质 【质疑】:生活中用的84消毒液、漂白粉本身并不具有漂白作用,那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如何起漂白作用的呢? 漂白原理 Ca(ClO)2 + CO2 + H2O = CaCO3↓+2HClO 用酸制取酸。 【思考交流】通过此化学方程式,能否得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漂白液的呢?在保存漂白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漂白粉的性质 1、漂白粉的成分: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用方程式完成下列性质 2、工业生产中和实验室吸收氯气尾气方程式 3、漂白粉的制取: 4、漂白原理: 5、漂白粉失效: 三、Cl-离子的检验 原理:被检液中滴入少量__酸化,再滴入__溶液,若产生__,则可断定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不

可用盐酸酸化,酸化目的是防止(__、__、__、__)影响。 四:氯气的用途 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 2、氯气可用做,可用于漂白。 3、氯气还可用于饮用水的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一会儿后酸性减弱 2、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3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光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A.利用紫外线杀死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氯气的含量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4鉴别氯水和盐酸两种物质时,最合适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B.碘化钾淀粉溶液C.碳酸钠溶液D.酚酞溶液 5.(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 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 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B.Cl2C.CO2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KBr D.Na2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