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复习章节提纲

第一、二、三章

一 . 名词解释

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供给/总供给——P25/P42

劳动参与率——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公式p47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盗用的状态。

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

二 .选择

1.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D)。

需求效应派生效应收入效应规模效应

2.当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于 1 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C )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等于

3.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B )。

A.陡峭 B.平缓 C.高 D.低

4影响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因素(ABCD )

A.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 B.营养因素 C.教育因素 D.人类主观能动性

5 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C )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

A生产者个体 B 消费者个体 C劳动者个体 D消费者群体

6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就业、工资、(A )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A福利 B医疗保险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济

7(D )在继承了基数效用论的部分理论基础之上,为效用理论的实际应用寻找到了可靠的方法。

A .边际效用论

B .生产效用论

C .消费效用论

D .序数效用论

8 劳动力需求的三个层次有(ABC)P55

A .企业需求

B .行业需求

C .市场需求

D .社会需求

三 . 判断改错

1.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不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包括)

2.在短期的定义中,生产中的各种要素均可变。()×(惟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3.在由销售量决定的产量给定,总收入也被决定以后,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是等价的()√4.工资率变化造成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令劳动力需求向相同的方向变化。()×(相反的方向)5.公共部门自身的行为目标也是利润最大化。()×(不是利润最大化)

6. 基数效用并不假设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基数效用论假设每个人都是“经济人”)

7. 在序数效用论的假设中,要求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单向性。()√.)

8. 无差异曲线是可能相交的。()×(不可能

四 . 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A.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B.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P6

3 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工资率造成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令劳动力需求向相反的方向变化。从绝对数量上的角度,即工资率变化一个单位,劳动力需求量会有多大变化,这个关系由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从相对数量的角度,即工资率变化 1% ,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这就是通常使用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 1. 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

2 .生产目标的假设。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3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三种情况。

4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在进行基本分析时,我们通常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5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答:P33

6影响劳动力供给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P48

五 . 论述题

1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答:P74

第四、五、六章

一.名词解释

1 .均衡——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对立的行

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即达到了均衡状态。

2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即实现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3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内部是指企业组织

的内部。

4 .投资净现值——投资净现值:现值是指未来一定量的价值相当于现在多少价值;算出投资收益现值后再与成本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投资净现值

5 .职业技术培训投资——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 . 技能 . 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6 集体协商——集体协商是企业代表或雇主代表与劳动者或雇员群体的代表(一般是工会)为签定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确定劳动条件各方面内容的行为与过程。

7 .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

二.单项选择

1.劳动力市场均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变量均等和(B )

A.选择最优 B.行为最优 C.效用最大 D.产量最高

2 .“失业均衡”是由( C)提出来的。

A .亚当斯密

B .蒙代尔

C .凯恩斯

D .庇古

3 .人力资本是指(A )。

A. 个人所具有的才干 . 知识 . 技能

B. 一个社会所拥有的劳动力数量

C. 一个社会的全部人口

4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社会的贡献不同,是因为人力资本具有(C )。

A 累计效应 B. 收益递增效应 C. 异质性

5 .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中,国家应该重点投入( B)。

a) 职业教育 b) 基础教育 c) 一般培训

6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原因是( A)。

d) 资本的寻优流动 e) 挣钱多 f) 国家政策性原因

7. 《人力的资本投资》是谁的代表作(D )。

A. 亚当· 斯密

B. 丹尼森

C. 李嘉图

D. 舒尔茨

8. 关于教育收益率,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

B. 高等教育投资成本较高,会导致收益率降低,从而不再接受高等教育

C. 如果教育投资的私人和社会收益率低于其他投资的收益率,则说明教育投资过度

D. 发达国家的初等教育收益率比发展中国家高

9. 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 D )。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10.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不包括( D )。

A. 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B. 不同地区和工作间经济福利差异

C. 社会对劳动者的自主权

D. 劳动者受雇主影响而造成的流动

11.计时工资与(B )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A.计量工资 B.计件工资 C.实物工资 D.货币工资

12.基本工资是以( A)为支付手段,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A.货币 B.实物 C.股权 D.债券

13.实物支付是普遍的(C )支付方式。

A.分红 B.补贴 C.福利 D.奖金

14.按要素分配的方式不包括( D)

A.劳动分红制度 B.年薪制 C.股票类薪酬制 D.薪酬股权计划

15 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包括(ABCD)

A.教育和培训投资 B.健康保健投资 C.人际关系投资 D.劳动力流动投资

16 劳动力地区间流动主要因素有(ABC)

A.收入差异和收入机会 B.距离 C.个人受教育水平 D.个人期望值

17劳动力辞职的原因有(ABCD)

A.工资率 B.企业规模 C.劳动力市场状况 D.年龄

18 集体谈判是指那两方的谈判(BC)

A.工人 B.工会 C.雇主或雇主组织 D.公司

三.判断改错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第二个意义表现在即使是同质的劳动力,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也会有工资差异。()×(不存在工资差异)

2.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就是劳动力供给被社会全部吸收。()×(还有一个标志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够得到全部满足)

3.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制定者。()×(不是制定者,只是接受者)

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短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5.劳动力滞存若发生在企业内部,称为显性失业。()×(应为隐性失业

6 .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形式。√

7 .对员工的特殊培训对所有企业有同样的益处。×(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益)。

8 .由雇主造成的劳动力工作岗位变化包含于劳动力流动基本假设的范畴。×(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迁移的行为)

9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最大因素是历史与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10 .对受训者而言,在职培训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可以增强劳动熟练程度和有关的福利待遇。

×(增加劳动收入)和有关的福利待遇。

11.年薪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时薪加风险收入。()×(基薪)

12.劳动分红是对企业年终净利润的分配,属于企业内部的第一次分配。()×(是二次分配)13.最早提出三要素理论的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14.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是等价的。()×(不等价)

四、简答题

1 集体谈判是怎样影响工资生成与变动的?

答:P132-124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的抗衡结果。先是单个之间的谈判,后来由于工会力量的发展壮大,劳资双方的谈判也就趋向于集体方式,即资本家组织与工会组织之间的集体交涉。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工会被看成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因而能够控制劳动者供给量和工资量。所以,集体谈判工资理论又被说成是工会起作用条件下的工资决定理论。

2 人力资本含义?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有哪些?

答. P96/99

3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

答:P130

4 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答:P125-130

5最低工资的含义?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答:P133-134

五.论述题

以上大学为例试分析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答:P105

第七、八、九章

一、名词解释

2 就业服务P158

3 .社会保障P183

4 社会保险P93

二、选择题

1 .工会能够从事集体谈判以缔结团体协议,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增强谈判力量,这表明工会的(A )。

A. 经济性功能

B. 政治性功能

C. 社会性功能

D. 心理性功能

2 .我国就业服务体系包括(ABCD )。

A. 职业介绍

B. 就业培训

C. 失业保障

D. 就业服务企业

3 .工会举办各种福利事业是体现其( C)功能。

A. 经济性

B. 政治性

C. 社会性

D. 心理性

4 .一般说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以 (B) 为主要目标。

A. 抑制通货膨胀

B. 提高就业水平

C. 消除赤字

D. 消除贫富差距

5 .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B )

A. 雇主和员工

B. 雇主和工会

C. 雇主和政府

D. 政府和工会

6 .雇员参与企业管理的形式不包括( C)

A.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B. 企业委员会制

C. 高级董事会制

D. 职工建议制

7 .被称为工会运动“基石”的是(C )

A. 罢工

B. 关闭工厂

C. 集体谈判制度

D. 法律协调

8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A )

A.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B. 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

C. 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

D. 用人单位和工会组织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就业结构 ? 研究就业结构有哪些重要性 ?

答:就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研究就业结构的重要性体现在:

1 就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负担从而使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

2 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其他方面。

3 就业结构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3 .简述我国就业服务体系。

答:P158-159以及用图示。

3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有哪些?

答:P185(六点)

五、论述题

1 、如何降低失业率 ?

答: 1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 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前提。

2 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 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就业机制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

3 加速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 促进国民经济有效率地持续快速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4 立足世界劳动力市场解决中国劳动者的就业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一个战略手段。

5 逐步降低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是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内容。

2 .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包括哪些因素?为什么应存在这些制度结构体系?他们如何发挥作用?

答:劳动力市场机构安排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也是政府与劳动力市场相互关系的具体表现,其主要包括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三个因素。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的存在是劳动力市场正常、稳定地发挥其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依据。

最低劳动标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最低劳动标准从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等方面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为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的发展。

工会的最基本功能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除此之外,工会还兼顾社会整体利益的增长,具体包括经济性的功能、政治性的功能、社会性的功能、心理性的功能等四个方面。

六、分析题(请结合所学过的劳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和理论,联系所给出的材料加以分析。要求:基本知识和理论运用正确,文字通顺,论证充分。)

1 、表中数据是根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数据计算出来的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情况。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情况表

(1) 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2) 试着解释表中的现象 ?

参考答案:从表中可发现以下规律:( 1 )劳动参与率是中间高两头小;( 2 ) 25 岁以上女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明显低于男性; 50 岁以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几到男性的一半。

究其原因:( 1 ) 25 岁以前,主要是求学的年龄段,虽然 20 —— 24 岁的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比男性略低,但总体而言,劳动参与率在这个阶段是爬升阶段。( 2 ) 25 岁以后,女性一方面由于结婚生育等原因,劳动参与率比男性要低,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现行政策,女性从 50 岁开始就将陆续退休,从而使其劳动参与率与该阶段的男性相比明显降低。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 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 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 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 就业人口 +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 -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言 劳动的定义 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或相对资本等要素而言的“劳动力要素”。 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学科。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市场及其影响因素) 劳动力的定义 ? 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研究方法 (一)实证方法: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极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方法即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 劳动经济学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分析主要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其次,需要设定假设条件;再次,通过构造理论模型或提出理论假说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中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和结果,试图找出影响行为和结果的主要因素。最后,在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理论模型或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得到证实或证伪的结论。 (二)规范方法 … 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也是劳动经济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往往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建议。 它的哲学基础是规范主义,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与坏的知识对于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条件和状况可以有好坏之分,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行为即可有好坏之分,也可以有正确或错误之分。 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往往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说明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或规范经济学,需要对什么是理想的经济状态这个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经济学的规范分析中,“互惠原则”、帕累托改进等都是重要的标准。 规范分析方法往往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服务。 在经济学研究中,往往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互结合,两者互相补充。纯粹的实证分析和纯粹的规范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都是难以做到的,实证分析或多或少都带有效率、公平等价值判断,规范分析往往也需要借助实证分析的工具。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学派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C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D .需求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D.企业的性质 C.货币资本规模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D.劳动需求增加C .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C.缺乏弹性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 B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重点

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 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长期弹性大。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2.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工资率上升,设备替代劳动,若弹性小,设备价格会大幅度上升,限制了企业用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企业被迫更多地提高产品价格,就业量下降更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目标: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2、决策:配置每个家庭成员时间于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中; 3、约束条件:(1)家庭非劳动收入: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家庭所有或部分成员工作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市场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家庭劳动时间。(2)每一成员的市场工资率:假设初始状态:丈夫市场工作,妻子全职太太。◎如果妻子可能的市场工资上升,影响如何?提高了妻子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市场工作欲望——替代效应导致妻子参加工作。◎妻

浙江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2.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可以归结为 A.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和平移效应 C.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某地区工资率不变,但教育培训成本下降,会导致该地区劳动力供给曲线 A.左移 B.右移 C.不变 D.不确定 4.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那么这个城 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A.45万 B.50万 C.51万 D.71万 5.雇员的工资部分取决于工作时间,部分取决于企业所获得的实际利润的制度称为 A.利润分享制度 B.无保障的纯分享型制度 保障工资的分享制度约定比例分享型制度

6.下列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B.供给富有弹性是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C.单位供给弹性的特征是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D.供给具有无限弹性是工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绝对值大于零 7.有关下图中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阶段I中,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B.在阶段I I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C.在阶段I I中,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D.在阶段I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8.古典经济学中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 B.瓦尔拉 C.配第 D.凯恩斯 9.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有关 发散型蛛网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D.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大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0.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其员工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 A.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价值 B.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 C.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质量 D.一定时间内合格劳动产品的数量 11.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 比较工资 原则 B. 最高工资 原则 C. 最低工资 原则 D. 社会平均工资 原则 12.下列不属于准固定成本范畴的是 教育培训费退职金交通津贴工资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单选题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 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 客观事实 B. 价值判断 C. 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 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 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 A. 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 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 .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 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 4.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 A. 相对稀缺性 B. 绝对稀缺性 C. 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 A. 需求弹性 B. 资源的稀缺性 C. 机会成本 D. 边际生产力 6.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 A.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 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 A. 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 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 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 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 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 A. 就业率 B.失业率 C. 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9. 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 A.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 A. 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 政府或公共部门 C. 行业工会 D. 企业或雇主 11. 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 A.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 .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 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 C.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 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 13. 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 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 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14. 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 A. 中国具有13 亿以上人口 B. 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 人 C. 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 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 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即经济活动人口】 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 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4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 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 +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 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 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VMP=MP.P VMP=W 又MP.P=W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版本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 答案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 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8.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分析。 3. 完全竞争市场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4.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的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5.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 6. 长期生产下,最优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条件

7.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8. 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工资的变化:上升、下降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 9. 需求工资弹性、需求交叉工资弹性(计算题) 第二章 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精品资料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 3. 男女的劳动参与率 4.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简答) ?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 ?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 ?宏观经济状况 ?其它因素 5.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6. 收入约束线

自考--劳动经济学--串讲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劳动经济学串讲笔记 第一章导论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力的含义: 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需求:(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曲线: 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短期劳动力需求: 所谓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

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1、生产技术的假设。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3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8-29 10:13:20 一、单选题 1. (5分)源于经济总量失衡的失业是() ? A. 摩擦性失业 ? B. 结构性失业 ? C. 周期性失业 ? D. 隐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2 失业类型与成因,7.就业与失业 2. (5分)反映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 ? A. 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 ? B. 水平线 ?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 D. 垂直线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劳动力需求,1.1 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3. (5分)效率工资理论是劳动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新的启示是() ? A. 保持适度失业率是必要的 ? B. 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 ? C. 其可以为工资刚性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解释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4. (5分)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什么() ? A. 劳动者的工作量 ? B. 企业的工资制度 ? C. 政府 ? D. 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 (5分)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与支付相应报酬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指()

? A. 基本工资 ? B.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 C. 福利及利润分配制度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1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 6. (5分)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是什么() ? A. 周期性失业 ? B. 隐性失业 ? C. 结构性失业 ? D. 摩擦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 失业类型与成因 7. (5分)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成正比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用)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用)

C、有利于节约能源; D、有利于扩大就业; E、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F、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一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1.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 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2.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P170 A、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 B、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C、与过去相比,女性受雇机会大大增加,在经济上不再依赖丈夫已成为可能,男女工资收入差距和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 3.结婚仍然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婚后生活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在心理上,财产上支付很 大的成本,这个成本越大,规避婚姻风险的人就越多。 第二章就业与失业 1.劳动就业:指达成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 会劳动,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2.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 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 3.自然失业率:又叫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 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4.奥肯法则:20世纪60年代奥肯担任肯尼迪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时,通过实证考察得 出的结论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降低3%,失业率就会升高1%,这就是著名的~~。 5.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暂时的局部的失业。 6.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 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在技能、文化、区域和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 7.隐性失业: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即如果3个人的活安排 5个人去干,那么其中2个人是隐性失业。 8.菲利浦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把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 系的曲线称做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9.配第-克拉克定理:该定理以若干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这种时间毓是和 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其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P281 10.充分就业的内涵?P261 A、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充分就业这一概念始于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定义为“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的工作。”他指导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种; B、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解释分为两种,一种是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 分利用的状态;另一种指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0,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C、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20世纪50年代,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不超过3-4%即为 充分就业,80年代以来,有些提出只要失业率不超过6%即为充分就业; D、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 求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