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槟榔种植过程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海南槟榔种植过程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海南槟榔种植过程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根据不同

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以从根本上保障槟榔果实的高产量,才能进一步

提高槟榔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果农的增收。

关键词:海南槟榔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目前,海南槟榔产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已经成为海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槟榔已经成为海南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随着海南槟榔产业蓬勃发展,新增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槟榔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之一。槟

榔病虫害是影响槟榔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对槟榔病虫害的防治、研究、推

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针对槟榔病虫害方面的防治加以综述。

1槟榔常见病害的防治

1.1槟榔黄化病

症状:槟榔黄化病是指槟榔树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病毒感染、管理不当等

影响引起的生理失调,造成槟榔的叶片黄化,随之引起槟榔产量降低,最终绝产

并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

防治方法:(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方针,以试验先行、成效为准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手段,通过购买药物免费发放和技

术培训等措施,技术指导槟榔种植户科学地开展黄化病防治工作,促使槟榔种植

户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方式转变,控制槟榔黄化病的蔓延,促进本市槟榔产业

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2)清除槟榔园灌木杂草,在槟榔树头撒石灰,补充钙肥,改良土壤,杀灭树头部分病虫害。(3)根据地形、地势的条件不同,在平缓地带

有条件的槟榔园,采取高压叶面喷药;在地势陡峭且没有条件采取高压叶面喷药

的槟榔园,则采取在槟榔树体上挂药包输液的方式进行杀虫、杀菌。同时要补充

植株营养,诱导槟榔树产生抗体,提高槟榔树体的抗病虫害能力。

1.2槟榔炭疽病

症状:感病叶片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圆斑,继而变褐色。随着病害的

发展,其形状、大小和颜色变化较大,常呈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

斑长0.3~20cm不等,后期病部呈灰褐色或深褐色,具云纹状,其上密布小黑粒(病

菌分生孢子盘)。重病叶变褐枯死,破碎。芽受害时表现褪绿、卷曲,而后出现不

规则形红褐色斑块,病组织破裂,幼芽腐烂或枯萎。花穗发病时,首先在雄花的小

花轴上表现黄化,而后很快从顶部向下蔓延至整个花轴,引起花穗变黑褐色回枯,

雌花脱落。绿果感病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墨绿色病斑;熟果感病后出现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而后扩展至全果引起果实腐烂。在高湿条件下,上述各发病部位

产生朱红色粘液状孢子堆。

防治方法:加强槟榔园管理,合理施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搞

好田园卫生,对槟榔园中的病死叶片和落地的花枝、果实要清除干净,集中烧毁;

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

剂600~800倍药液喷雾防治。发病中期可用60%甲基、异菌尿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药液喷雾防治。

1.3叶斑病

症状:叶片上出现橄榄色至淡黄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病斑,后期变为褐色或黑色,能合并成大病斑,致整个叶片干枯,最后脱落。

防治方法:选用代森锌800倍液、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有良好防效,7~10d喷1次,连喷2~3次。

1.4细菌性叶斑病

症状:发病初期,沿叶脉出现平行的宽1~4mm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叶背

面接近叶片基部有奶白色渗出液,潮湿时有黏性,干燥时为蜡质。后期扩展为不

规则形状或长条形褐斑,无光泽,有少量透明区,引起局部或整片叶枯萎,严重

时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每2周喷一次400倍的加收米或2000倍的可杀得药液,连喷3

次。

1.5干腐病

症状:茎干上出现裂痕,发酵腐烂,伤口逐渐扩展加深,最后因失去支撑能

力而倒伏。

防治方法:先除尽腐烂部分,再用百菌清冲洗杀菌或用浓盐水冲洗,然后用

浓石灰浆涂抹。

1.6根腐病

症状:根部腐烂,叶片黄晕,嫩茎萎缩变细,最后茎干疲软倒伏。防治方法:可用15%食盐水施于基部,或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15d从

基部施用1次,连续2~3次。

2槟榔常见虫害的防治

2.1红脉穗螟

红脉穗螟也称蛀果虫、钻心虫,是槟榔的重要害虫。4~5月、8~9月是其

为害槟榔的高峰期,可造成落花落果。主要钻食槟榔的花穗和果实,红脉穗螟虫

钻入槟榔的花苞使其不能开放而慢慢枯萎。已展开的花苞也会被虫危害,幼虫把

几条花穗用其所吐出的排泄物筑成隧道,幼虫隐藏其中。取食雄花和钻蛀雌花,

花穗被害率为30%~40%。钻食槟榔的幼果和成果,主要从果蒂附近的幼嫩组织入侵,钻食果实的果仁,使果实提早变黄干枯,造成严重落果。

防治方法:(1)冬季结合田间管理,清理田园,将枯叶、落果集中烧毁或

堆埋;(2)及时清除被害的花穗和果实;(3)在花苞脱落前,于幼虫形成期用

绿色功夫1500~2000倍液喷防,效果较好。

2.2椰心叶甲

椰心叶甲主要为害未展开的幼嫩心叶,成虫和幼虫在折叠叶内沿叶脉平行取食表皮薄壁组织,在叶上留下与叶脉平行、褐色至灰褐色的狭长条纹,严重时条纹连接成褐色坏死条斑,叶尖枯萎下垂,整叶坏死,甚至顶枯,树木受害后期表现为部分枯萎和褐色顶冠,造成树势减弱后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椰心叶甲姬小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效果较好;(2)化学农药防治,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或吡虫啉等化学农药1000倍液全株喷雾,杀死成虫,剪除枯死叶片集中烧毁,再定期喷药2~3次,每月1次;(3)椰甲清粉剂、椰虫净等挂包法防治,在心叶基部幼嫩叶片内侧塞入药包1~2包,并用挂包线固定在心叶叶柄上,让药剂随雨水或人工淋水自然流到害虫危害部位杀死害虫,有效期8~10个月。

2.3黑刺粉虱

对此害虫的防治主要是保护和利用好天敌,尽量减少槟榔园用药次数和农药用量,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药剂可选用10.0%吡虫啉2000~3000倍液(用剂量20~30g/亩)、24.0%灭多威(万灵)800~1000倍液(75~100mL/亩)、25.0%噻嗪酮1000~1500倍液(50~75g/亩)、黑刺粉虱真菌制剂(含孢子2亿~3亿/mL)。

2.4蚜虫

可用10.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或40.0%菊马乳油3000倍液喷雾。

2.5白蚁

在种子催芽处理时喷洒90.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或50.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等防治。

2.6吹绵蚧

吹绵蚧又名白条蚧,属同翅目、珠蚧科。吹绵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主要在株枝梢及叶背吸汁为害,可使树势衰弱,枝梢枯死,其排泄物能诱致

煤污病,使全株枝叶发黑。初春可用10倍的松脂合剂喷雾,夏、秋、冬季可用

不同浓度石硫合剂防治,每隔15d喷1次,连续2~3次。

3结语

随着槟榔价格优势,槟榔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在槟榔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加强,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宗旨做好病虫害防控,在农药的选择方面要选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槟榔花果期慎用乳油剂型,在病虫害防控时要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更有效防控。对槟榔日常管理要加强,肥水要到位,只有栽培管理跟病虫害防治跟上槟榔种植才有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良秋.海南岛槟榔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北京:现代农业科

技,2006,10:76-77.

[2]陈良秋,万铃.海南岛槟榔病害防治策略[J].中国农技推广,2007,6:43-45.

海南槟榔种植过程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海南槟榔种植过程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海南槟榔种植过程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根据不同 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以从根本上保障槟榔果实的高产量,才能进一步 提高槟榔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果农的增收。 关键词:海南槟榔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目前,海南槟榔产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已经成为海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槟榔已经成为海南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随着海南槟榔产业蓬勃发展,新增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槟榔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之一。槟 榔病虫害是影响槟榔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对槟榔病虫害的防治、研究、推 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针对槟榔病虫害方面的防治加以综述。 1槟榔常见病害的防治 1.1槟榔黄化病 症状:槟榔黄化病是指槟榔树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病毒感染、管理不当等 影响引起的生理失调,造成槟榔的叶片黄化,随之引起槟榔产量降低,最终绝产 并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 防治方法:(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方针,以试验先行、成效为准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手段,通过购买药物免费发放和技 术培训等措施,技术指导槟榔种植户科学地开展黄化病防治工作,促使槟榔种植 户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方式转变,控制槟榔黄化病的蔓延,促进本市槟榔产业 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2)清除槟榔园灌木杂草,在槟榔树头撒石灰,补充钙肥,改良土壤,杀灭树头部分病虫害。(3)根据地形、地势的条件不同,在平缓地带 有条件的槟榔园,采取高压叶面喷药;在地势陡峭且没有条件采取高压叶面喷药 的槟榔园,则采取在槟榔树体上挂药包输液的方式进行杀虫、杀菌。同时要补充 植株营养,诱导槟榔树产生抗体,提高槟榔树体的抗病虫害能力。

槟榔常见的病虫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槟榔常见的病虫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海南槟榔种植业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对槟榔病虫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槟榔病 虫害方面的防治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槟榔;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海南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天气温暖湿润,病害种类较多。对槟榔为害较大的病虫 害有:炭疽病、槟榔黄化病、叶枯病、根腐病、细菌性条斑病、幼苗枯萎病、槟榔红脉穗螟、椰心叶甲、白蚁、蚜虫、黑刺粉虱和介壳虫等。 1槟榔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1槟榔炭疽病 炭疽病是海南槟榔的主要病害之一,叶片感病后,病斑形状、大小变化较大,形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灰褐色至深褐色,具云纹状,其上密布小黑点,叶色淡黄,严 重的则整株死亡。成龄树受害,可造成落花落果。 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25.0%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0%施保功或使百克可湿 性粉剂1000倍液,隔7d左右1次,防治2~3次。 1.2槟榔黄化病 槟榔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槟榔种植的毁灭性的传染性病害。黄化病分黄化型和束顶型 两类。槟榔黄化病是威胁最大的病害,病原是植原体。初期,最下层老叶黄化,然后依次向 上叶片黄化脱落。病叶先为枯黄色,然后坏死呈褐色大斑,黄健交界处不分明,脱落的黄叶 不见任何病原菌。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因此,对这种病只能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增施有机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二是杜绝从 槟榔黄化病区引种;三是砍伐早期发病阶段病株及用杀虫剂灭除刺吸式害虫,消灭侵染来源,降低传病接种概率,减缓病害的传播速度,使病区多年不感病;四是在槟榔抽生新叶期间, 全园喷施内吸性杀虫剂,可降低黄化病的传播概率。如有条件每月定期喷施一次,可结合叶 面肥施用。发病初期可用肥皂或四环素对水进行叶面喷施控制蔓延。 1.3槟榔叶枯病 叶枯病是东方市槟榔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黑褐色小斑点,而后 病斑扩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略隆起,两面散生稀疏小黑点。从叶尖、叶缘开始发 病的病斑逐渐向叶基部扩展,可遍及半张乃至整张小叶,导致叶片干枯。 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清除落叶;用1.0%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用50.0%托布 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 1.4槟榔根腐病 槟榔根腐病是一种槟榔树易发的病害,主要以根、茎部腐烂变色为主,为真菌感染所致,分为褐根病和黑纹根病。

槟榔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

槟榔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 海南是中国最主要的槟榔种植区,槟榔在海南的分布格局随着槟榔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由原来的“东多西少”向“东南中三足鼎立”转变,随着最近几年槟榔价格不断走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西部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可以预见未来海南槟榔种植分布将形成遍布全岛的格局。随着槟榔价格趋势的上涨,槟榔种植户热情高,槟榔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是槟榔病虫害方面的问题,在此,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槟榔种植栽培过程中,主要槟榔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图:槟榔黄化病

图:黄化病发病中心

黄化病危害症状 槟榔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槟榔种植生产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槟榔树中下层2-3片叶开始出现黄化,黄化部分与绿色部分分界明显,逐渐向上蔓延,茎秆上出现半透明的小点,继而扩展至整株叶片黄化,叶尖部开始干枯并开裂,心叶变小,叶片变硬变短,部分叶片皱缩畸形,呈现束顶症状,病株根部和叶片导管组织中出现球形或类球形增生组织,韧皮部组织出现变形或坏死,阻塞物质运输,树冠部茎干逐渐变细,严重时造成倒伏,叶鞘基部的小花苞水渍状败坏,佛焰苞、花序轴顶变黑枯萎,果实提前脱落,胚乳失绿变黑变软。顶部叶片变黄一年左右脱落,留下光杆,最后整株死亡。大部分植株发病后5-7年死亡。黄化病田间的发病通常是个别植株先发病,然后以病株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多年发病的槟榔园可见典型的发病中心。 黄化病防治措施 黄化病不能治愈,要下决心早发现早处理,及时砍伐病株带绿叶部位并烧毁,加强病虫防治,及时清理田间发病的槟榔植株,消灭传播源,杜绝蔓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促进槟榔树健康生长。

槟榔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槟榔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说起槟榔,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槟榔不仅是重要的中药材,还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种咀嚼嗜好品。不过,在槟榔的种植过程中,也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染,主要的有炭疽病、黄化病、果腐病、蚜虫、红蜘蛛、红脉穗螟等,严重危害槟榔的种植效益。那么,槟榔病虫害该如何防治?现将槟榔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介绍如下。 一、槟榔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1.炭疽病:加强槟榔园管理。施用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苗圃阴棚高度要适当提高,以利通风透光,降低苗圃湿度。不要用病叶作阴棚,以减少侵染来源。②搞好田园卫生。对槟榔园中的病死叶片和落地的花枝、果实要清除干净,集中烧毁。在发病初期,用l波尔多液喷雾保护。也可喷洒5O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7O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O%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2.黄化病:(1)不要在病害流行区附近建立新的槟榔园;(2)加强管理。改善排水系统,适量增施氮、磷、钾肥和石灰,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3)砍除病死株;(4)消灭媒介昆虫(刺吸式口器昆虫)。在槟榔易感病园花果期喷洒2O叶蝉散乳油600~800倍液或喹硫磷乳

油,连喷2~3次,每隔7天一次;若开花期成虫盛发,可采用康福多1支(20m1)加水5-8kg喷雾;抽叶期每隔1O天喷一次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敌杀死等1500~2000倍液。每年秋末冬初,喷施除草剂,清园灭荒;(5)可试用盐酸四环素2~4g溶于1000ml水中,实施树干注射。 3.果腐病:在季雨开始前,用聚乙烯(200标号)果袋套果保护果穗可有效防止果腐病。同时,在大的西南季风雨开始之前,预防性地喷一次1:1:100波尔多液,并于40~45天后喷第二次。如果持续下雨,40~45天再喷第三次。注意须使硫酸铜和石灰完全反应,以免引起铜害。 4.褐根病:(1)开垦建园时彻底清除或毒杀林地中的感病树桩、树根,槟榔园周围的野生寄主也要清除;(2)加强管理,消灭荒芜,增施肥料,增强槟榔对病害的抗性;(3)定期检查病情,发现病株,及时处理;对死株或无救病株要连根挖除,以杜绝后患;(4)对褐根病株,可试用0.5十三吗啉水剂淋灌病树周围土壤,杀死病菌。 二、槟榔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 1.蚧壳虫、叶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可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g+70%甲基托布津20g+200万IU农用链霉素3g对水15kg喷

海南省槟榔椰心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海南省槟榔椰心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海南省是我国槟榔椰心叶甲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槟榔椰心叶甲对椰树的危害极大, 严重影响椰树的生长和产量。为了有效防治槟榔椰心叶甲的发生,保护椰树资源,提高椰 树产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本文将对海南省槟榔椰心叶甲的发生和防治进行详 细介绍。 一、槟榔椰心叶甲的发生 槟榔椰心叶甲是一种以椰树为害的害虫,成虫体长约4-5mm,呈黑色,寿命短,但繁 殖力强,卵期为5-7天,幼虫期为15-20天,成虫期为7-10天。槟榔椰心叶甲主要以椰树叶片为食,造成椰树叶片受损,并分泌一种蜜露,引起椰树叶片因霉菌感染而枯黄脱落, 严重影响了椰树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导致椰树生长迟缓、产量下降。 槟榔椰心叶甲的发生与气候、树龄、树冠状况等因素有关。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槟榔椰心叶甲易大量繁殖,尤其是在椰树树冠疏散、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更易滋生。椰树树 身破损也是槟榔椰心叶甲易发生的原因之一,破损的椰树树身为槟榔椰心叶甲提供了易于 产卵和越冬的环境。 二、槟榔椰心叶甲的防治 1.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控制槟榔椰心叶甲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槟榔椰心叶甲的天敌, 如寄生蜂等,来控制槟榔椰心叶甲的数量,减轻其危害。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 对环境的污染。 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对槟榔椰心叶甲进行防治的常用方法之一。选择有效的药剂,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等,按照科学的施药方法和时机进行喷雾防治,有效控制槟榔椰心叶甲的数量,减轻其危害。但在使用化学防治的也要注意对椰树的危害较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的 农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槟榔椰心叶甲主要包括椰林间种植生态防治植物、提高椰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抗病性,通过调整椰树种植结构,增加隐藏椰心叶甲幼虫寄主的种类,为天敌提供丰 富的食物来源,从而保持和增加天敌的种群密度,达到控制槟榔椰心叶甲的目的。 4. 物理防治

海南槟榔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海南槟榔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由于槟榔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经济效应高,近几年槟榔种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海南省农业中第二大支柱产业,仅次于橡胶产业。为了提高海南地区槟榔生产水平,规范槟榔栽培技术,本文对海南槟榔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槟榔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1园地选择 1.1坡度 在园地选择时最好选择坡度平缓,一般<25°为宜,坡度>15°的山地,应开挖宽1~1.5m、向内倾10~15°左右的等高种植平台,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便于施肥除草等日常管理;平地建园要建立排灌系统,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低洼地建园应深挖排水沟,确保土壤湿润而不积水。 1.2土壤选择 槟榔属热带雨林植物,适合于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及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栽培高产槟榔的关键。 1.3防护林 园地应选择在背风的区域,不应在大风口处建园,针对台风和有风害的地区,营造防护林是改善槟榔园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园地外围应建立防护林带,建立防护林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害,增加空气温度和湿度,促进槟榔早产和有利于授粉媒介的活动。 2育苗 2.1种苗的选择

(1)选种。选择槟榔种苗时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坑病品种,树龄在10至15 年之间,选择卵形或椭圆形果实的树种。 (2)选单株。选择树龄在15年左右且枝干粗壮的干母株,并且要保证树根 茎部以上100cm处直径在15cm左右,枝干粗细均匀、节间均匀、开花早、结果多,单株树苗成长后结果的数量保证不少于300个,树种叶片的数量不能少于八片,叶片要浓绿硕大。 (3)选果穗。选择果穗时要选择第二蓬或第三蓬,并且在5~6月能够开花的,果大且多的果穗。 (4)选果实。在选择果实时保证果实饱满,表面无裂痕和病斑,成熟后的槟 榔果呈现金黄色,个头大小均匀,1kg槟榔鲜果在20个左右,果子的形状以椭圆形 和长卵形为良品。 2.2催芽 在槟榔果收获后要进行1~2d的晾晒,果皮变得略干后进行催芽工作,主要方 法是把晾晒的果实用装入箩筐,箩筐口用稻草堵住,堆放在凉棚内,对箩筐进行洒 水保湿。等到槟榔的外皮出现腐烂时将封口的稻草取出,用水对箩筐进行冲洗,然后再用稻草封住箩筐口,等种子发芽以后才能进行育苗。 3定植 雨季定植最好,易成活。在定植前两个月于选好的地上,按株行距2m×3m (间作园可采用4m×6m)先开挖60cm×60cm×60cm的穴。定植时,选阴天将表 层肥土填入穴内,并在底部填充15cm厚的肥土,苗木放置穴中央,高出地面约 15cm覆盖土壤至根际,覆土压实即可。若种植季节光照强,定植后将已展开的叶剪去一半,并根据阳光强度适当在周围插小树枝遮阴。每天适当浇水,到成活长出新叶,方可减少浇水次数。在槟榔定植园西南面种植速生高大的树种,既可防风,又可待成树后防止日灼发生。 4园地管理

槟榔病虫害防治

槟榔病虫害防治 槟榔是一种经济作物,在许多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然而,槟榔病虫害是限制槟榔产量和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槟榔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槟榔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1. 槟榔病害 1.1 丝核病:这是一种常见的槟榔病害,由真菌引起。它导致槟榔果上出现黑褐色的病斑,并最终导致果实腐烂。 1.2 褐斑病:这种病害也是由真菌引起的。它在槟榔叶片上形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这会导致叶片凋萎和植株生长受阻。 1.3 叶斑病: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槟榔病害,与褐斑病类似,但是叶片上的斑点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2. 槟榔虫害 2.1 槟榔叶象:这种昆虫是槟榔树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以槟榔叶为食,导致槟榔叶片的减少和枯萎。 2.2 槟榔夜蛾:这种害虫是槟榔树的主要威胁之一。它以槟榔果实为主要食物来源,导致槟榔产量大幅下降。 2.3 槟榔螟虫:这种害虫以槟榔果肉为食,导致果实腐烂和质量下降。 3. 槟榔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常规农业保护措施: 3.1.1 及时修剪槟榔树,清理树冠内的杂草和死叶,并保持树冠通风良好。 3.1.2 合理施肥,保证槟榔树的养分供应充足,提高植株的抵抗力。

3.1.3 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2 生物防治: 3.2.1 使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槟榔害虫的繁殖和发展。 3.2.2 引入益虫,如蚂蚁和寄生蜂,以帮助减少叶子象和螟虫的数量。 3.3 化学防治: 3.3.1 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来控制槟榔害虫和病害的传播。 3.3.2 注意使用农药时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并遵循正确的施药方法。 3.3.3 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以防止害虫和病菌对某种农药产生抗性。 4. 槟榔病虫害防治的长期措施 4.1 培育抗病虫害的槟榔品种,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槟榔树抗病虫害的能力。 4.2 推广科学的耕作管理技术,如灌溉、排水和土壤改良,以提高槟榔树的生长状况和抵抗力。 4.3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人们对槟榔病虫害的了解,为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总结起来,为了有效防治槟榔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常规农业保护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此外,长期的措施,如培育抗病虫害的槟榔品种和推广科学的耕作管理技术,也是确保槟榔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研究的持续努力,希望可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减轻槟榔病虫害给种植者带来的经济损失。

槟榔病虫害防治技术

槟榔病虫害防治技术 1、槟榔病害炭疽病:小苗和成龄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附被害组织上越冬,当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从伤口或气孔侵入体内发育成菌丝,经过一定时间的潜育发展,引起组织病变。 1、槟榔病害炭疽病:小苗和成龄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附被害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天,当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落在叶片上,萌发芽管,从伤口或气孔侵入体内发育成菌丝,经过一定时间的潜育发展,引起组织病变。雨季和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病。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残叶集中烧毁;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期用1∶1∶120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及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叶点霉属叶斑病:各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重病区小苗发病率80~95%。严重时病叶枯萎,植株死亡。成龄株受害病斑累累。病菌传播方法同炭疽病。气温偏高,阴雨多湿,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冬季清除落叶;发病期可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 幼苗枯萎病:主要为害幼苗。病菌传播方法同炭疽病。多雨潮湿易发病。防治方法:拔除烧毁病株,减少侵染来源;发病初期用0.5∶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多毛孢霉叶疫病:主要为害叶片。病菌传播方法同炭疽病。高温多雨,荫蔽或排水不良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注意排除积水;发病期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喷雾。

海南岛槟榔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海南岛槟榔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摘要综述海南槟榔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供槟榔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槟榔;病虫害;化学防治;海南岛 海南省在中国的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北纬3°58′~20°10′,东经108°37′~117°50′之间,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是祖国难得的宝地。海南省的陆地主体——海南岛地处热带边缘地区,高温高湿,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对海南岛槟榔危害较大的病虫害有:槟榔幼苗枯萎病、槟榔炭疽病、槟榔叶斑病、槟榔叶枯病、槟榔果腐病、槟榔根腐病、槟榔茎基腐病、槟榔细菌性条斑病、槟榔黄化病、槟榔芽腐病、槟榔果穗枯萎病、槟榔红脉穗螟、白蚁、蚜虫、吹绵蚧、椰心叶甲、黑刺粉虱、介壳虫等。 化学防治是槟榔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主要措施,选择合适农药和剂量是有效防治槟榔病虫害的关键。 1病害防治 1.1槟榔幼苗枯萎病 喷射1∶0.5∶1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1.2槟榔炭疽病 在发病初期,用1∶1∶100倍波尔多液喷雾保护,每隔15d喷1次,连喷2~3次;用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4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2周喷1次。 1.3槟榔叶斑病 可用1∶1∶100~150倍波尔多液,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50%胶体硫150倍液等喷洒防治。

1.4槟榔叶枯病 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10~15d喷1次,连喷3次,可控制病害蔓延扩展。 1.5槟榔果腐病 可用1∶1∶150倍波尔多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等喷洒防治,每隔10d喷1次。 1.6槟榔根腐病 可在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或霜疫灵15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每隔10d喷1次,连续2~3次;也可用0.5%十三吗啉水剂淋灌病树周围土壤,每株3~6kg药液。 1.7槟榔茎基腐病 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浇灌病区或全株;也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水剂800~1 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洒,每隔7~10d喷1次,连续2~3次。 1.8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发病前期,可用25%绿乳铜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或25%青枯灵6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500倍液等进行喷雾,每隔7d喷1次,连续2~3次。 1.9槟榔黄化病 槟榔黄化病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根治,使用下列药物可减缓危害。 未发病或发病较轻的树体可选用2%好普600倍液或四环素等,1a叶面喷施2~3次,诱导槟榔产生抗性。在槟榔抽生新叶期间,喷施20%速灭杀丁、2.5%敌杀死等1 500~2 000倍药液保护。 发病初期可用肥皂或四环素对水进行叶面喷施控制蔓延;或用植病灵+菌克毒克+施特灵+芸苔素对水喷治,连喷2~3次,隔5d喷1次,一般于早上喷药。 适期施用36%降黄龙可湿性粉剂(同时施用16%虫线清),可初步控制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发展。

槟榔病虫害防治

槟榔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叶点霉叶斑病此病为槟榔主要病害之一,海南各地普遍发生,为害严重。 重病区小苗发病率80-95%,直接影响苗木生长,严重的病叶枯萎,导致死苗。成龄株受害叶斑累累,严重影响生势。 病菌主要从叶尖侵入并向叶基部扩展。病斑呈不规则形,大小不一,长度2-35 厘米。病部边缘深褐色,中期灰褐色或灰白色,其上散生很多小黑点,后期病叶干枯。 气温偏高,阴雨多湿的条件有利病害的发生发展。槟榔园管理粗放,土壤贫瘠,以至树势衰弱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排除积水,增施肥料,清除落叶。 用1% 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一次。 (二)炭疽病: 此病是槟榔主要病害之一,海南各县都发生,小苗和成龄株均受其害。病斑大,不规则形,灰褐色、具轮纹,边缘有双褐线围绕,其上密布小黑点,后期病组织破裂。 本病一般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风、雨是病菌 传播的主要媒介。槟榔遭受寒害后、往往发病严重;失管荒芜,缺肥或害虫多、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消灭荒芜,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冬季做好田间卫生,清除病叶。可用1%波尔多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 (三)幼苗枯萎病 心叶刚展开的二叶龄的幼苗,叶缘出现长条形,淡褐色,水渍状病斑,而后病斑扩张呈不规则形,灰黑色,其上产生大量小黑粒。重病叶全叶变黑、纵卷枯萎或腐烂。幼芽受害,引起死苗。 夏秋季期间,雨水多是最重要的发病因素。苗圃荒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加强苗圃管理,增施肥料、排积水;拔除并烧毁已死病株,减少侵染来源;喷射0.5%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 (四)芽腐病 此病虽发生不普遍,但病株受害严重,损失较大。小苗和结果树受其害时,病株心叶褪绿、卷曲,而后呈现不规形的红褐色斑块。幼芽腐烂或枯萎,有臭味;高湿条件下,病部出现朱红色的粘性小点。 高温高湿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条件,台风雨后,发病尤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射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 五)果穗枯萎病

槟榔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槟榔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槟榔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槟榔主要病虫害概述 1.1 槟榔病害 1.1.1 黄囊菌病 1.1.2 褐斑病 1.1.3 灰飒食螟 1.2 槟榔虫害 1.2.1 槟榔刺螨 1.2.2 槟榔象甲 1.2.3 槟榔黄毒蛾 2、黄囊菌病防治技术 2.1 病害预测和监测 2.2 病害防治措施 2.2.1 收获后堆放检疫 2.2.2 棚内无公害栽培

2.2.3 农药防治方法 3、褐斑病防治技术 3.1 病害监测与预警 3.2 病害防治措施 3.2.1 清除病斑叶片 3.2.2 增强叶片抗病能力 3.2.3 农药喷洒防治 4、灰飒食螟防治技术 4.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4.2 病虫害防治措施 4.2.1 加强清洁治理 4.2.2 进行灭虫剂喷雾 4.2.3 生物防治方法 5、槟榔刺螨防治技术 5.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5.2 刺螨防治措施 5.2.1 清除受害器官

5.2.2 使用杀螨剂 5.2.3 生物防治方法 6、槟榔象甲防治技术 6.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6.2 象甲防治措施 6.2.1 剪除被害部分 6.2.2 使用杀虫剂 6.2.3 陷阱捕获方法 7、槟榔黄毒蛾防治技术 7.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7.2 黄毒蛾防治措施 7.2.1 人工捕蝇 7.2.2 使用杀虫剂 7.2.3 陷阱捕获方法 附件:该文档所附的相关信息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图表、相关研究报告以及防治技术示范视频。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药:指用于农业生产中防虫害的化学药剂。 2、清洁治理:指槟榔种植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包括清除落叶、病虫害源等。 3、生物防治:指利用天敌或寄生生物来控制槟榔病虫害的一种 方法。

海南槟榔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海南槟榔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摘要:近年来,随着海南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槟榔病虫害问题日趋严重,如槟榔黄化病、槟榔黄叶病毒病、椰心叶甲、红脉穗螟等。国内外学者对这些病虫害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海南槟榔主要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科研人员和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南槟榔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1槟榔主要病害 1.1黄化病 (1)症状 发病初期,树冠下层2~3片叶叶尖黄化,黄化部分与绿色部分界线明显,在叶脉部位有清晰的绿色带。在病害发生早期,干旱季节来临之前症状不明显,干旱季节症状不会加重。病害严重时,叶变短、硬、尖,且皱缩,侧根减少,病株果实脱落严重。在夏季,叶尖干枯坏死,严重的造成树冠倒伏,大部分感病植株表现黄化症状后5~7年便枯顶死亡。 (2)防治措施 ①不要在病害流行区附近建立新的槟榔园。②加强管理。改善排水系统,适量增施氮、磷、钾肥和石灰,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砍除病死株。④消灭媒介昆虫(刺吸式口器昆虫)。在槟榔易感病园花果期喷洒20%叶蝉散乳油600~800倍液或喹硫磷乳油,连喷2~3次,每隔7天一次;若开花期成虫盛发,可采用康福多1支(20ml)加水5~8kg喷雾,抽叶期每隔10天喷一次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敌杀死等1500~2000倍液。 1.2槟榔黄叶病毒病 (1)症状

槟榔黄叶病毒病是引起海南省槟榔黄化的主因之一。槟榔黄叶病毒病与槟榔黄化病症状类似,具体描述为:槟榔树从中间或者底部小叶叶尖开始黄化,黄化沿维管组织蔓延但中脉保持绿色,黄绿界限明显,由于新叶发育不足,导致整个树冠变小,表现为“束顶型”症状。可以从叶脉和腋芽2个部位的症状区分槟榔黄化病和槟榔黄叶病毒病:槟榔黄化病有腋芽水渍状、暗黑色且有浅褐色夹心的症状,槟榔黄叶病毒病未发现该症状;槟榔黄化病发病中期,槟榔叶中脉出现黄化,槟榔黄叶病毒病发病时中脉保持绿色。 (2)防治措施 目前,槟榔黄叶病毒病尚无根治的方法,上述槟榔黄化病的防控措施均适用于槟榔黄叶病毒病。在化学防治方面,除了防治刺吸式害虫外还需施用毒氟磷、宁南霉素、阿泰灵等抗植物病毒药剂。 1.3细菌性条斑病 (1)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槟榔叶片,也能为害叶柄和叶鞘。叶片初期症状为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浸状的椭圆形小斑点或形成1~4mm宽、5~10mm长的短条斑,病斑周围黄晕明显,病斑穿透叶片两面。在适宜条件下,病斑沿叶脉间扩展,其宽度可达1cm或更宽,长度可达10cm以上,甚至等于整张小叶的长度。在一张小叶上可出现许多条斑,并密集排列成栅栏状,或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块病斑,一张复叶的所有小叶都可被侵染。病斑后期深褐色,在较长时间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渗出淡黄色、黏胶状液滴(菌脓),重病株病叶破裂,变褐枯死。叶柄病斑棕褐色,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无黄晕,病斑渗透至叶柄2~5mm处,其维管束变褐色。 叶鞘病斑褐色至深褐色,无黄晕,微凸起,单个病斑近圆形,后期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病斑穿透叶鞘两面,并深达里层的第二三片叶鞘。发病严重时,叶鞘病斑累累,造成整个复叶枯死,切取病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切口处有 大量细菌溢脓从薄壁组织涌出。 (2)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