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案例分析

银行风险案例分析
银行风险案例分析

存款被冒领,银行赔偿

何女士在银行办理完存储业务,在回家途中被人骗取了银行卡和密码。当何女士发现后,该卡已被人分三次分别取走了50000元、37000元及500元。

何女士认为,根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时,应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而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取款业务时,并未核对客户的任何身份证明,使自己遭受经济损失。法院认为银行在这次事件中应负次要责任,故判银行方赔偿何女士经济损失24000元。

许多存款被冒领,最终判定银行赔付案件。大多数都追溯到开户时银行没有尽职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即使客户也有过错,也都判定银行败诉。近几年这类案件多,银行应诉应接不暇,一些银行因身份识别存在瑕疵,最终付赔偿责任。放贷成本高,利息,身份识别哪怕一点疏忽,可能银行赔几十万。这一环节高度重视。

工行海盐支行堵截假身份证件开户案件

2009年2月13日上午,一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女士持身份证来工行海盐支行营业部,要求办理灵通卡E时代开户业务,柜员小虞接过客户的开户资料,与平时一样使用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对客户证件信息进行核查,核查结果为身份证号码存在且与姓名核对一致。但当系统调出身份证照片时,发现与这名年轻女子长相完全不符。凭着多年的临柜经验,小虞感觉这是一张可疑证件,她立即向营业经理汇报了此情况。营业经理再次进行了核对,并通过身份证件识别仪进行辨别,确认该证件系伪造证件,立即向综合业务部进行了汇报,并向公安机关报了案。正是由于严密的内控制度、先进的系统设备以及员工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在客户还没发生交易行为前,就使该行成功堵截了这一起使用假身份证件开户的案件。

柜面人员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都知道要求客户提交身份证件或证明文件。但有些操作人员对证件的审查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审核,认为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就是做给检查人员看的,只要材料不缺,检查时没有问题即可。其实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监管要求是实质重于形式的。柜员要识别哪些东西呢。对客户是否

本人开户、证件是否有效方面、实质性的审查、是不是假的证件才是身份识别工作的重点。并不是留存几份身份证复印件这么简单的事。

近几年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件多数是拿他人证件或假证件开户,从而进行后续诈骗犯罪、洗钱活动。所以我们一线员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对客户身份识别重要性。许多柜面人员不注意审查客户真实身份,证件过期、法人名称不一致等问题,万一客户存款被冒领、出现法律上纠纷,客户将责任全推给银行,开户时审查不严,存款被冒领,银行赔付的案例屡见不鲜。

储户51万存款被盗领银行被判全额赔偿

福建省福州市中级法院日前对一起储蓄合同纠纷案件作出终审判决,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的银行卡骗取储户存款51万余元,银行被判决赔偿储户全部损失。

2009年11月,不法分子伪造市民谢某的银行卡和一代身份证,在某国有商业银行福州市仓山区一处营业网点成功办理重写磁业务。随后,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在该银行营业厅柜台取款50万元,在ATM机上连续8次取款共计1.8万元。

福州市中级法院认为,伪卡能够成功交易,足以表明银行在安全方面存在疏漏。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重写磁及取款业务时,只核对了开户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并未联网核查比对照片,致未能鉴别出假身份证,从而向犯罪分子支付了讼争款项。法院终审判决:银行向谢某赔偿51.8万元,并偿付利息。

09年11月犯罪分子伪造了银行卡和一代身份证办理了重新写磁和一代身份证。法院在审理的时候认为银行没有严格审查客户身份证,因为客户办理的时候是二代身份证,办理写磁时用的一代身份证。有部份是系统问题,有很大部份是员工未严格审核的问题。银行工作人员办理银行卡重写磁及取款业务没有持审慎态度,未按规定操作,未能识别伪造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以致谢某账户存款被他人骗取,具有明显过错。该银行支行作为开户行,未尽保障储户银行卡账户资金安全义务,已构成违约,应当遵从法定的依合同履行义务原则,对谢某银行卡账户存款被骗取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犯罪分子利用假证件假银行存折卡冒领存额案件非常多,利用客户身份识别管理、操作漏洞得逞。法院判决过程中很少追究客户责任,更多追究银行审查义务。出现冒领,银行通常全额赔偿。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一、操作风险的基本内容 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名为《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之后操作风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风险范畴引起人们的重视。2004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监管范围,为其设定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已成为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的银行业三大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2007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确定了操作风险的定义。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国际案例 案例一:巴林银行。1995年2月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巴林银行总损失为13亿美元;资本损失100%;从违规到灾难发生的时间为三年;违规内容是未经授权及隐匿的期权和期货交易、隐匿亏损;违规者为新加坡附属机构交易员;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在组织因素上,治理、管理、文化多元、沟通失败;在政策因素上,违反政策、不合规、职责不清;在人员因素上,雇员不当、雇主判断失误。 具体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

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pdf

风险管理十大案例 案例1: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 年1 月18 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 亿欧元,约合71 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 产品。早在2005 年 6 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 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 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 万欧元。”2007 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 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 年12 月31 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 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 的总盈利不过是55 亿欧元。从2008 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 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 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 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 年历史、总投 资59 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 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 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 年底税前利 润仍为1.5 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 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 公司在破产的6 个月前,其CEO 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 个月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汇编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控要点主要有三大方面,即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及流程管理。 (一)操作风险 1、内部欺诈 一是隐瞒客户不良信用记录。当信用记录为“查无此人信息”,且打印件上身份证号码与基本资料中显示的身份证号码不符时;当个贷档案(正本)中信用报告为复印件时;当打印件、复印件上有明显人为修改痕迹时;当借款人、财产共有人和财产所有人信用报告不全时。 二是人为调高客户信用等级评分。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与贷款申报材料不一致时;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收集不全时。 三是隐瞒重大风险。当对调查报告表述存在异议时;当调查报告所举数据、证明材料等收集不完善、不充分时。 四是假名、冒名贷款。当客户经理拒绝检查人员检查指定客户的贷款时,贷款资料中申请人前后签字明显不符时,建议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借款人的借款基本情况;对单笔金额较大的贷款,且材料瑕疵较多的借款人,建议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申请人身份。 五是抵押物不符合担保准入规定。核对土地使用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对房屋所有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查抵押物所有权人年龄与其身份证件和户口是否相符,财产所有人是否为未成年人。 2、外部欺诈 一是收入证明虚假。应向借款人收入证明开具单位调查其职务、级别、收入等情况;借款人如有其它收入来源的,应核实相关证明材料(租赁收入、股本分

红等)。 二是购房行为不真实。实地调查了解房屋的位置、朝向、结构、销售等情况;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知悉借款人对房屋情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借款人购房行为的真实性;向房地产权登记部门查询销售合同的备案情况。 三是资金用途不真实。实地查看生产经营情况,向交易对手查询,核实交易合同的真实性;核查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是否直接将信贷资金划转入个人投资参股的法人类企业账户;发放贷款时严格核查借款人账户是否为资本投资账户。 四是汽车购销行为不真实。与借款人联系了解其购车行为的真实性,详细了解借款人的家庭财务情况;密切关注汽车经销商财务状况,防止其利用按揭贷款套取资金。 3、流程管理 一是基础资料未核实。当复印件为传真件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复印件无“与原件核对相符”章和客户经理签名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不得为股东和其他自然人提供抵押时,当公司章程未经工商管理部门签章确认时,建议向工商部门查询登记备案原件。 二是对共有权人的调查流于形式。贷款调查面谈时,调查人员应同时约谈借款人和共有权人;贷款合同签约时,借款人和共有权人应同时到场签订合同。 三是抵押登记不落实。客户经理必须参与抵押登记过程,办理与取回抵押登记手续须由不同的银行工作人员执行,不得委托中介机构和第三方代为办理;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分立的,必须首先核实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所有权证是否已经抵押,并按照相关要求办妥抵押手续;对存量贷款权证办理情况进行清理整改,及时跟踪楼盘产权证办理情况,落实抵押登记。 四是贷款催收不及时。按月进行当月逾期贷款警示和次月到期贷款提示;强化贷后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银行风险案例文档

案例1银行自查理财旁氏骗局操作风险管理温州案例在目前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复杂的情况下,银行此前一些已经得到治理的违规,甚至违法现象开始显露。洪女士就亲身遭遇了这样的事情。在银行大厅购买了理财产品,在盖有银行公章的文件上签字画押,一切都和在其他银行办理业务一样。但是,资金却并没有进入银行,而是进了客户经理的腰包。洪女士的个案发人深省。 让她更难以接受的是,挪用她资金的客户经理与其已相识多年。这位客户经理大展旁氏骗局手段,将洪女士的资金用于放高利贷。与洪女士有类似遭遇的客户有多名,被挪用的资金总量多达数千万元。正是由于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客户经理才露出蛛丝马迹。 根据当地公安局一名警官介绍,涉事的银行客户经理夏某目前已被刑事拘留,批捕手续也已经在办理中。 对于洪女士而言,现在最紧要的就是收回理财资金。目前洪女士已与夏某所在的某股份制银行某支行协商还款问题。问题的另一关键是,为何事件就发生在营业大厅而银行却称毫不知情?银行的操作风险防范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引发哪些思考? 银监会历来重视操作风险管控,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定义、量化、防范等方面进行规范。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的操作风险管控将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 案例2贷款风险分类案例分析 ×××进出口公司于2010年7月向XX银行申请一笔出口商品收购贷款,金额为5000 万元,银行于7月15日发放该笔贷款,由某AA级企业提供担保,期限一年,到期日为2011年7月15日。贷款到期后,由于借款人经营状况不佳,无法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因此办理接新还旧,期限一年,到期日为2012年7月15日。但保证企业不愿意继续提供担保,故在评定兴沪进出口公司为BB级企业的情况下仍然办理了信用放款。该行贷款分析人员在2012年9月对该笔贷款进行风险分类时发现该笔贷款又已到期,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现金净流量为负1500万元,仍然无法归还贷款本息。 案例3借款单位和担保单位不具备借款和担保资格 2××4年11月10日,S大学为建教师住宅楼,以本校住宅筹建办公室名义向某银行借款人民币100万元,期限1年,该笔贷款由该大学基建处担保。贷款到期后信贷员门催收,发现借款单位住宅筹建办公室已解散,而该校基建处又新官不理旧帐。学校领导班子换届后推说对当时的贷款情况不清楚,目前没有资金来源还款。贷款已逾期两年形成呆滞贷款。 案例4抵押物重复抵押,导致一方抵押无效 Z公司于1995年元月向甲银行申请贷款500万元,以其下属单位所有的营运车牌作为抵押物。甲银行批准其贷款,期限半年。抵押物车牌交由甲银行保管,但未做抵押登记。贷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 凌峰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13) 摘要: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和整体社会经济的信用环境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特别是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缺乏。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解决对策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控机制;对策 一、引言 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该风险难以量化,管理难度更大,且由于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常也是非常巨大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协议第644段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不当或者失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人员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此后,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著名的巴林银行和我国国内某商业银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主要归结于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而国外商业银行银行的内部欺诈较少,其外部欺诈所引起的损失强度也比国内低很多。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 出。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较高的都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主要包括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损失频率和强度都明显高于外国商业银行,其中,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欺诈这两者所致的银行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分别为78.88%和98.68%,而外国商业银行的这两个指标却明显偏低,分别只有45.55%和22.77%。

银行风险管理案例

银行自查理财旁氏骗局操作风险管理温州案例 在目前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复杂的情况下,银行此前一些已经得到治理的违规,甚至违法现象开始显露。洪女士就亲身遭遇了这样的事情。 在银行大厅购买了理财产品,在盖有银行公章的文件上签字画押,一切都和在其他银行办理业务一样。但是,资金却并没有进入银行,而是进了客户经理的腰包。洪女士的个案发人深省。 让她更难以接受的是,挪用她资金的客户经理与其已相识多年。这位客户经理大展旁氏骗局手段,将洪女士的资金用于放高利贷。与洪女士有类似遭遇的客户有多名,被挪用的资金总量多达数千万元。正是由于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客户经理才露出蛛丝马迹。 根据当地公安局一名警官介绍,涉事的银行客户经理夏某目前已被刑事拘留,批捕手续也已经在办理中。 对于洪女士而言,现在最紧要的就是收回理财资金。目前洪女士已与夏某所在的某股份制银行某支行协商还款问题。问题的另一关键是,为何事件就发生在营业大厅而银行却称毫不知情?银行的操作风险防范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引发哪些思考? 银监会历来重视操作风险管控,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定义、量化、防范等方面进行规范。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的操作风险管控将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 案例2贷款风险分类案例分析 ×××进出口公司于2010年7月向XX银行申请一笔出口商品收购贷款,金额为5000万元,银行于7月15日发放该笔贷款,由某AA级企业提供担保,期限一年,到期日为2011年7月15日。贷款到期后,由于借款人经营状况不佳,无法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因此办理接新还旧,期限一年,到期日为2012年7月15日。但保证企业不愿意继续提供担保,故在评定兴沪进出口公司为BB级企业的情况下仍然办理了信用放款。该行贷款分析人员在2012年9月对该笔贷款进行风险分类时发现该笔贷款又已到期,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现金净流量为负1500万元,仍然无法归还贷款本息。 1.××银行在这笔贷款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予以简单说明。(至少四点) 2.该笔贷款在2010年8月时可定为风险分类中的哪一级?请简单说明理由。 3.在2011年9月时应定为哪一级,说明理由。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第六章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一、分析案例,思考法国兴业银行案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启示? 答:1、我国银行业最大的问题也是“操作风险”控制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特别强调了银行业的三大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还有操作风险。过去我国银行业比较强调信贷风险,因为呆帐很高,收不回来就是信贷风险。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必须要全面地控制风险,不仅要强调信贷风险,更要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像兴业银行诈骗案就完全属于操作风险。片面强调银行的最大风险是信贷风险,不是一个全面的、也不是一个科学的看法。市场波动就会带来风险,这是正常的。目前我国银行业在经济增长很好、市场比较平稳的年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的时候,可能就会面临一些风险。因此,总体上来说,我国银行的效率是在提高,整个金融部门的效率在提高,但是单个银行破产风险在增加。另外,如果以后我国银行业也深入参与国际市场交易的话,风险控制不健全,那么这个漏洞可以大到不光让一家银行倒闭,可能会引发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危机,特别是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风险很大,海外市场风险很大的时候,我们银行走出去一定要比较谨慎。 2、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须铁腕执行 从巴林银行悲剧到现在的法兴银行悲剧,事隔10多年的事,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都是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翻了跟头;二是给这两家国际大行造成灭顶之灾的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两个交易员;三是这两个交易员的共同问题都是交易活动超过了自己的授权许可;四是他们的错误行为一直得不到及时的发现,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金融衍生品市场确实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但从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来看,恰恰是为了管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交易员之所以有机会超出权限进行交易,是因为这些企业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熟视无睹,只看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收益,而忽视了高风险,忽视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另外,这几个交易员以前往往有得手的违规操作经历,这些经历让这些交易员盲目自信,甚至使管理人员对这些交易员持迷信的态度。法国兴业的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实际上自己就是监管者,他曾经在法国兴业银行的安全控制部门工作过,他利用在安全控制部门的工作经历和获得的知识来逃避监管,用编造的交易掩盖他的非法交易活动。堡垒的倒塌往往来自内部。该案件对股指期货的参与各方,特别是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敲响了警钟。备战股指期货,应该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一项具体而重要的工作去抓。 3、法兴案巨亏善后,值得我国金融机构借鉴 随着包括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欧洲银行,表达对收购法国兴业银行的兴趣,后者在金融衍生品上遭受欺诈交易而巨亏一事,事实上已告一段落。后续调查尽管仍在进行,但法兴毕竟没有如巴林银行般倒下,考虑到中资银行和其他中资金融机构,对进军环球金融市场的雄心,如何借鉴法兴应对足以灭顶的衍生品交易亏损,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航油已提供了负面经验的参照,但法兴可谓是相当漂亮的脱困正面榜样。法兴在向公众和股东披露亏损时,采取了延期披露,其间花了三天时间,关闭其可能高达500亿欧元的头寸。500亿欧元是什么概念?欧洲没有一家金融机构的净资产能达到这一规模,一旦斩仓迟疑,则破产的厄运将不可避免。再次,管理层证明了其对衍生品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法兴上下对衍生品亏损表现出的高度警戒和及时处理手法,却毋庸置疑。在呈杠杆放大的衍生品交易面前,斩仓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遭遇亏损的金融机构逃出的机会。对于中资金融机构而言,虽然要建立对衍生品交易的认识,并形成自身投资风格或风险偏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起码有一点是能够考虑立即跟进的,即建立严密的亏损控制和善后程序,包括如何尽快谋求平仓,如何披露及何时披露信息。 4、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 本次事件一方面表明在广泛依赖技术手段管理风险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防止因人的因素而使风险控制措施失效。另一方面,也表明金融企业要高度重视外界监督的积极作用。在法兴事件中,来自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的警示信息如果能够得到积极重视,相应监管人员详细核实凯维埃尔的交易部位及其宣称的对冲风险的相关交易部位,就可能会及早发现该交易员违规交易的事实,减少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在强化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完善人员管理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部监督带来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强化风险控制,监管部门、交易所都可以更多发挥其外部监督的职能。 5、决策层要强化在股指期货上的审慎态度 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是市场深化的产物,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有助于对冲风险。这也是我国积极筹备股指期货的初衷。但事实证明,股指期货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上述积极的一面,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决策层目前应该做的是,本着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对金融安全负责、对国家经济稳定负责的态度,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特别是要从方方面面扎好防范风险的“篱笆墙”。 1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 目录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 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 案例四:“中航油”事件 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 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 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 案例八:深发展1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 案例九:AIG 危机 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 案例十一:俄罗斯金融危机 案例十二:冰岛的“国家破产”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3.原因复杂,不易监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产生既有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宏观因素,也有管理层疏于监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不充分等微观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即使是非常严格的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像法兴银行这个创建于拿破仑时代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可谓不严,但凯维埃尔还是获得了非法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才被发现。这警示我们,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绝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市场繁荣之际,应警惕因盈利而放松正常监管。

商业银行内控案例分析

3.5 A 市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方面的案例分析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银行业案件上,案件的发生除了一些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涵盖了银行日常经营的各个领域,如存款、贷款、现金管理及金库、票据、银行卡、外部侵害等[45],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容易引发外界对银行业的信任危机,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也就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从A 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这四个案例主要发生在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资金业务这几个业务环节,而且均与员工的业务操作息息相关。这几个业务正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范围,这些风险也正是全面风险控制理论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控活动、监督与纠正等环节出现漏洞所造成,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5.1 柜员卷款潜逃案例 2007 年4 月,原A 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某信用社主任接到其辖下某分社柜员李某报告,说一同上班的梁某突然不见了,由梁某保管的钱箱也不见了。信用社主任马上和相关人员赶到现场,经查看录像,发现梁某趁李某上厕所之际,拿着其保管的钱箱开着无牌摩托车逃走了。经清点账务,发现梁某带走的现金有人民币30 多万元。事后经多方追踪,梁某在藏匿近1 年之后终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款项由其本人及家属筹款归还。 3.5.1.1 案例分析 从该案的作案手段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银行员工出现思想道德风险问题。据调查了解,梁某产生偷盗库款的最重要原因是参于赌博,因赌博输了,无力偿还欠款,故产生了直接盗取银行资金的念头。 2、网点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给梁某可乘之机。因当时梁某所处的分社虽有三名员工,但其中一名员工管理农贷,经常不在网点,实际上网点内只有两名员工,因此当其中一人上厕所时,网点内就只有梁某一人,缺少了第三者的监督,给梁某以拿钱离开的机会。 3、监督环节出现漏洞,信用社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因梁某染上赌博已有一段时间,但一同上班的同事及其领导并未查觉其这一异常行为,导致未能及时给予教育,造成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对网点的现金库存管理出现漏洞。据调查了解,该网点平时的现金库存量并不大,但梁某在作案前一天向上级申领了20 万现金,这一异常情况并未引起上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以致给梁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3.5.1.2 案例的教训和启示 该案例的发生,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事后原A 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多种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发展,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变得更为复杂。在我国,由操作风险引发的大案触目惊心,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迅速放大、经营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出现了一系列震惊国际金融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一、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引发案件的具体原因分析 案例:某分理处发生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2004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经查,涉及金额2599万,形成巨大风险。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 一方面在业务发展的管理上,该行采取考核与完成任务挂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向钱看”的风气,造成部分风险意识薄弱的员工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以违规经营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营业绩和利益。另一方面该行对考核办法缺少辅助教育的手段,还提出了一些诸如“谁完成任务好,谁贡献大,谁多拿钱”等不甚科学的提法,没有通过合理的业绩考核和合理的待遇水平来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来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以及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避免员工因追逐短期利益而不惜采取违规经营的行为。 (二)缺乏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建立起防范约束机制。 该分理处从2002年初开始违规操作,代办借记卡,不签贷款协议书放贷,在此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的检查,一次次的活动都没有发现,没有排除,清楚地说明该行的内部控制苍白无力,从一线人员的制度执行到二线管理人员对一线人员的监督,再到内控部门对各环节的再监督,这三道防线都失察和疏漏。该行案防教育流于形式,各种检查没有落到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国际案例 案例一:巴林银行。1995 年2 月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 天后,以1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巴林银行总损失为13 亿美元;资本损失100%;从违规到灾难发生的时间为三年;违规内容是未经授权及隐匿的期权和期货交易、隐匿亏损;违规者为新加坡附属机构交易员;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在组织因素上,治理、管理、文化多元、沟通失败;在政策因素上,违反政策、不合规、职责不清;在人员因素上,雇员不当、雇主判断失误。 具体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 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 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 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案例二:日本大和银行。1995 年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雇员井口俊英从1984 年开始在账

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行蒙受了1,100 亿日元(约合11 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二战结束时,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 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由于膨胀太快,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为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我国有关操作风险的案例 某分理处发生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2004 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经查,涉及金额2599 万,形成巨大风险。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一是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关系。基层行一味强调任务的完成率,产生了偏重业务发展,疏忽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偏向;二是缺乏审慎经营的思想,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合法守规的关系。没有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锁定在风险防范上,而是偏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及案例分析.doc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1980—2001年的21年间,国际上商业银行仅仅由于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超过207亿法郎,其中既有巴林银行倒闭案,也有被称为世界金融史上最大丑闻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清盘案。从国内银行业情况看,2000年以来,涉及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的内部欺诈案件达到17起,涉案金额超60多亿元。特别是国内近期频频发生的系列金融大案要案,再次提醒我们,对于处在经济转型之中和正在加速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防范经营中面临的多种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防范金融经营风险的认识,加快构建防范金融风险的内控系统,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败典型案例给予银行业者的警示:山西“7·28”等系列金融大案。 1、案情简介: 2004年7月28日,ΧΧ山西省分行发现涉嫌诈骗案件。8月3日、8月5日、8月11日,山西省太原市其他三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相继发生涉嫌诈骗案件。这些案件的作案手法类似,先是犯罪分子给付一定比例费用,要求出资企业将资金存入其指定银行,然后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以假印鉴等方式诈骗银行资金。因此,这一系列案件以及后来发现的相

关案件统称为“7·28”金融大案。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最大的金融诈骗案,涉及5家商业银行共17个分支机构,涉案金额达10多亿元人民币,预计损失7亿元。“7·28”金融大案对银行业的金融声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我们银行业者以深刻教训。 2、案例分析 从内部控制、合规风险管理角度剖析“7·28”金融大案,暴露出银行业机构在合规风险管理和业务流程控制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 第一,对经营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措施不足。防范“资产业务风险”多,关注“负债业务风险”少。不能及时修订和完善适应现实风险控制要求的规定。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违法违规疑点未能有效识别并给予持续关注。 第二,内部控制文化缺失,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监管约束失效。一是部分员工法律和风险意识淡薄,不懂法,对领导违规要求不能加以抵制;二是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权力过大且缺乏约束;三是人员使用只重业绩、能力,不重道德,只重使用,不重管理。 第三,内部控制技术手段落后。表现为:一是金融电子化进程严重滞后,各行之间电子数据交换渠道不畅通,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对企业的资金流向难以有效掌控;二是对各种金融票证、印章及其他凭证缺乏现代化防伪技术和手段;三是对大额资金和

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

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 一、内部欺诈 1、隐瞒客户不良信用记录 ?当信用记录为“查无此人信息”,且打印件上身份证号码与基本资料中显示的身份证号码不符时; ?当个贷档案(正本)中信用报告为复印件时; ?当打印件、复印件上有明显人为修改痕迹时; ?当借款人、财产共有人和财产所有人信用报告不全时。 2、人为调高客户信用等级评分 ?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与贷款申报材料不一致时; ?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收集不全时。 3、隐瞒重大风险 ?当对调查报告表述存在异议时; ?当调查报告所举数据、证明材料等收集不完善、不充分时。 4、假名、冒名贷款 ?当客户经理拒绝检查人员检查指定客户的贷款时,贷款资料中申请人前后签字明显不符时,建议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借款人的借款基本情况; ?对单笔金额较大的贷款,且材料瑕疵较多的借款人,建议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申请人身份。 5、抵押物不符合担保准入规定 ?核对土地使用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 ?核对房屋所有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 ?核查抵押物所有权人年龄与其身份证件和户口是否相符,财产所有人是否为未成年人。 二、外部欺诈 1、收入证明虚假 ?应向借款人收入证明开具单位调查其职务、级别、收入等情况; ?借款人如有其它收入来源的,应核实相关证明材料(租赁收入、股本分红等)。 2、购房行为不真实 ?实地调查了解房屋的位置、朝向、结构、销售等情况; ?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知悉借款人对房屋情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借款人购房行为的真实性;?向房地产权登记部门查询销售合同的备案情况。 3、资金用途不真实 ?实地查看生产经营情况,向交易对手查询,核实交易合同的真实性; ?核查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是否直接将信贷资金划转入个人投资参股的法人类企业账户;?发放贷款时严格核查借款人账户是否为资本投资账户。 4、汽车购销行为不真实

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pdf

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pdf 风险管理十大案例 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 一、案情 案例 1: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2021 年 1 月 18 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 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 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 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 49 亿欧元,约合 71 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 产品。早在 20xx 年 6 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 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 50 万欧元。”20xx 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xx 年12 月31 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 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

的总盈利不过是 55 亿欧元。从 2021 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 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 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 9.27 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 233 年历史、总投资 59 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 71 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 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 1994 年底税前利 润仍为 1.5 亿美元,而仅仅不到 3 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 公司在破产的 6 个月前,其 CEO 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 1 个月 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关于招商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关于招商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 自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招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和总资产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增长。业务规模的扩大,业务种类的增加以及金融形势的日益复杂化,使得招商银行所面对的风险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作为国内股份制改革较早,并且是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的银行,招商银行的风险管理在国际同行业中一直被给予好评。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招商银行依然通过自身高效的风险管理,使资产质量、营业收入、净利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本文选取了招商银行作为操作风险实证分析的对象进行研究。关键词:操作风险;金融改革;招商银行

目录 引言 (1) 一、案例正文 (1) (一)招商银行基本情况 (1) (二)招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能设置 (1) 二、案例分析 (4) (一)招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4) (二)招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改进与完善 (6) 案例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关于招商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引言 自从金融这一概念诞生以来,商业银行就一直是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十分复杂。良好稳健的银行运行和管理机制关系着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的关注点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且已经在这两个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风险度量和管理体系。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因为操作风险所导致的商业银行巨额损失甚至银行倒闭震惊了世界银行界,也使银行经营者和监管者普遍意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001年1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关于操作风险的概念;2004年发布的新巴塞尔协议正式稿中,将操纵风险纳入了风险资本计算体系之中,要求业内银行为操作风险配备相应资本金,并披露有关操作风险的详细信息。基于此,本文选择招商银行,对银行操作风险问题进行案例分析。 一、案例正文 (一)招商银行基本情况 作为中国政府推动金融改革的试点银行,招商银行于1987年在深圳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控股创办的商业银行。2002年,招商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的公司;4年之后,招商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作为中国最早市场化的银行,成立二十多年来,招商银行一直不断致力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目前为止,招商银行已经发展成为资本净额1170.55亿元人民币、机构网点700余家、员工3.7万余人的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和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招商银行通过对操作风险的高度重视,使自身的资产质量保持在良好的水平。截至2009年6月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9727.68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0.86%,准备金覆盖率达241.39%,并且受到了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关注和一致好评。2009年以来,招商银行先后被波士顿咨询公司列为净资产收益率全球银行之首;荣膺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品牌100强”第81位、品牌价值增幅全球第1名,《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第24位,以及《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前十名”的第1位;荣获《欧洲货币》、《亚洲银行家》等国内外权威媒体和机构授予的“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佳私人银行”、“中国最佳托管新星”等。 (二)招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能设置 1、招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防御架构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或者事业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而是实行“一级法人”管理。招商银行采用的也是以“总行—分行—支行”为基础的管理责任体制。各分行和分支机构在作为“一级法人”的总行的统一管理下开展经管活动。在这样的较为普遍的组织架构下,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总体防御体系按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为基础设计构建,可划分为6个层次:

商业银行内控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一、引言 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该风险难以量化,管理难度更大,且由于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常也是非常巨大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协议第644段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不当或者失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人员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此后,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著名的巴林银行和我国国内某商业银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主要归结于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而国外商业银行银行的内部欺诈较少,其外部欺诈所引起的损失强度也比国内低很多。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 出。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较高的都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主要包括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损失频率和强度都明显高于外国商业银行,其中,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欺诈这两者所致的银行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分别为78.88%和98.68%,而外国商业银行的这两个指标却明显偏低,分别只有45.55%和22.77%。 三、从巴林银行案例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1995年2月26日,具有230多年历史的创建于1763年的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世界首家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立即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巴林公司新加坡期货总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尼克.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入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能赚取大额利润。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严重影响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

【风险管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OC 45页)

【风险管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OC 45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摘要 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需求低迷,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下行区间,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大大小小的企业在经历着备受煎熬的寒冬,传统行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人工成本上升、价格竞争激烈、回款账期越来越长、毛利率直线下降等等问题,实体经济的冲击直接影响着银行业。伴随着“不良贷款爆发”、“净利润降至个位”、“减薪降职潮”、“离职潮”、“金融铁饭碗消失”等热门头条,银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行业的兴衰是经济的晴雨表,银行业承担着信用中介的重要职能,更是支撑一国经济的支柱行业,因此现阶段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爆发导致银行利润极度锐减的大环境下,各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纷纷开始再度重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身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希望通过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探究,提出一些管理对策,来为正处于困难时期的银行业提供一些改革思路,以更好地达到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获得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通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探究,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首先,理论分析,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其次,以A银行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A银行经营数据来阐述当前A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再次,深入地分析了A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优化A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 旨在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提升A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质量,进而提升A银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A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