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种类

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种类
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种类

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种类

一、热电偶材料

根据金属的热电效应原理.组成热电偶的热电极,If以是任意的合同材料

中,用作热电极的材料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测量范围广

在规定的温度测量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

的关系是单值函数。

2.热电性能稳定

要求在规定的温度测量范围内使用时热电性能稳定,有较好的均匀性和复现性。

3.化学稳定性好

要求在规定的温度测旦范闲内使用时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或抗还原性能

蒸发现象。

满足上述条件的热电偶材料并不很多。目前,我国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性能符合专业

标准

成国家标服并具钉统一分度表凶热屯悯材料称为定型热屯偶材料,共有6个仍牌。它

们分别

是铀诧”饱姥,、钢铭l。—5日、镍铬—镍硅、镍铬嘴铜、镍铬—镍铝、铜—铜镍。

此外,我囚还生产一些未定型的热电偶材料,如铂锭J s—59、铱姥M—铱、钨锦;—钨钢:。及金铁

热电偶、双钠钥热心佃等。这些非标热电偶应用于一些特殊条件下的测温,如超高温、极低温、

禹真空或核辐射环境等。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测量。根据其用途和安装位置不

它具有多种结构形式。

[一)普通工业热电偶的结构

热电偶通常出热电极、绝缘管.保护宾管和接线盒等几个主要部分织成

5所不。现对各部分构造做简申的介绍。

1.热电权

热电极又称偶丝.它是热电佃斯麦迪电子的珏本组成部分。用普通分届做成的偶丝,其直径一般为

o.5—3.2mm;用责至金属做成的佃丝,盲役一般为o.3一o.6mm。偶耸的良度则由工作端插

入被测介质中的深度来决定,通常为300一20()o nlnl,常内的长度为历o mm。

2.绝缘管

绝缘管又称绝缘子,是用于热电极之间及热心极与保护宾之间进行绝缘保护的零件,以防

止它们之间立相短路。其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钾间开心2个、4个或6个孔,

热电偶偶

丝穿孔而过。材料为就上质、高铝质、刚玉质等,根据使用的热电偶而定。

3.保护套管

保护套管是用于保护热电偶感混元件免受被测介质化学腐蚀和机械损伤的装置。保

护名

管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见导热性灯的特性,可以用作保护套管的材料有金属、非金

属及金属

陶瓷二大类。金属材料有铝、黄铜、碳钢、不锈钠等,其小1〔:f13X19,I、j不锈

钢是目前热电偶保

护套管使用的典型材料。非金属材AVX钽电容料有高铝质(A12()j的质量分数为85%

一90%)、刚玉质

(A1z():的质量分数为99%),使用温度都在1:300℃以上。金属陶瓷材料毛氧化铁

加众届铂,

这种材料使用温度在1700℃,且在高温厂啊很好的抗氧化能力、适用于钢水温度的连续测量。

形状一般为圆柱形。

4.接线盒

放电偶的接线盒用于同定接线座和连接外界导线,赵着保护热电极免受外界环境侵蚀和

保证外接导线与接线柞接触良好的作用。接线盒‘胀rh识合金制成,根据被测介质温度范围

和现场环境条件要求,可设计成普通型、防溅型、防水型、肪爆坝等接线盒。

(二)销装热电偶

它足内金属套管、绝缘材钽电容料和热屯极经焊接密封和装配等工艺制成的坚实的组合休。金

属套管材料uT以是铜、不锈钢(1crl8M9Ti)或锦基高温合会(()H3[))等;绝缘材料常使

用电熔

氧化镁、氧化铝、氧化被等的粉末;而热电极元特殊要求。全管小热屯极行单支(双芯)、双文

(四芯),彼此间互不接触。小国已生产S型、R型、B型、K型、E型、J型和铱铭d。—铱等销装热

电偶,套管最长可达100 m以上,管外得最细能达o.25mm。梢装热电偶已达到标

准化、系列化。佬装热电偶体积小,热容量小,动态响应快,可挠件好,柔软性良好,强度高,耐压、耐震、耐

冲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销装热电偶冷端连接补偿导线的接线盒的结构,根据

不问的使用条件,有不同的形式,如简易式、带补偿导线式、插座式等,这里不做详

细介绍,选用

时可参考方关资料。

热电偶的种类及分度表

(一)标准型热电偶

标准型热电偶是指制造工艺比较成熟、应用广泛、能成批生产、性能优良而稳定并已列入

工业标准化文件中的那些热电俏。由于标淮化文件对同一型号的标准型热电偶规定了统一的

热电极材料及其化学成分、热电性质和允许偏差,故同一型号的标准型热电偶互换件好,具有

统一的分度表,并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cjmc%ddz

国际电工委员会在1975年向世界各国推荐8种标难型热电偶,如表11—1所尔。在热心

偶的名称中,正极写齐前面,负极丐在AVX钽电容后囱。常用标避热电偶分度表如表11—2一表11—5所

热电偶种类与区别

J型热电偶 J型热电偶)又称铁-康铜热电偶,也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廉金属的热电偶。 它的正极(J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纯铁,负极(JN)为铜镍合金,常被含糊地称之为康铜,其名义化学成分为:55%的铜和45%的镍以及少量却十分重要的锰,钴,铁等元素,尽管它叫康铜,但不同于镍铬-康铜和铜-康铜的康铜,故不能用EN和TN来替换。铁-康铜热电偶的覆盖测量温区为-200~1200℃,但通常使用的温度范围为0~750℃ J型热电偶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价格便宜等优点,广为用户所采用。 J型热电偶可用于真空,氧化,还原和惰性气氛中,但正极铁在高温下氧化较快,故使用温度受到限制,也不能直接无保护地在高温下用于硫化气氛中。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接合成回路时,当两接合点温度不同时,就会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如果热电偶的工作端与参比端存有温差时,显示仪表将会指示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 热电偶的热电动热将随着测量端温度升高而增长,它的大小只与热电偶材料和两端的温度有关,与热电极的长度、直径无关。 各种热电偶的外形常因需要而极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 主要技术特性 测量范围及基本误差限 注:t为感温元件实测温度值(℃) 热电偶时间常数

热电偶公称压力:一般是指在工作温度下保护管所能承受的静态外压而破裂。 热电偶最小插入深度:应不小于其保护套管外径的8-10倍(特列产品例外) 绝缘电阻:当周围空气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80%时绝缘电阻≥5兆欧(电压100V)。 具有防溅式接线盒的热电偶,当相对温度为93± 3℃时,绝缘电阻≥0.5兆欧(电压100V) 高温下的绝缘电阻:热电偶在高温下,其热电极(包括双支式)与保护管以及双支热电极 之间的绝缘电阻(按每米计)应大于下表规定的值。 K型热电偶 K型热电偶概述 K型热电偶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K型热电偶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中从0℃到13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K型热电偶通常由感温元件、安装固定装置和接线盒等主要部件组成。 镍铬-偶(K型热电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廉金属热电偶,其用量为其他热电偶的总和。K型热电偶丝直径一般为1.2~4.0mm。 正极(K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Cr=92:12,负极(KN)的名义化学成分为:Ni:Si=99:3,其使用温度为-200~1300℃。 K型热电偶具有线性度好,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好,抗氧化性能强,价格便宜等优点,能用于氧化性惰性气氛中广泛为用户所采用。 K型热电偶不能直接在高温下用于硫,还原性或还原,氧化交替的气氛中和真空中,也不推荐用于弱氧化气氛.

热电偶的分度号分类

热电偶的分度号有哪几种、有什么区别 热电偶的分度号有主要有S、R、B、N、K、E、J、T等几种。其中S、R、B属于贵金属热电偶,N、K、E、J、T属于廉金属热电偶。 t、S分度号的特点是抗氧化性能强,宜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1400℃,短期1600℃。 在所有热电偶中,S分度号的精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作标准热电偶; R分度号与S分度号相比除热电动势大15%左右,其它性能几乎完全相同; B分度号在室温下热电动势极小,故在测量时一般不用补偿导线。它的长期使用温度为1600℃,短期1800℃。可在氧化性或中性气氛中使用,也可在真空条件下短期使用。 N分度号的特点是1300℃下高温抗氧化能力强,热电动势的长期稳定性及短期热循环的复现性好,耐核辐照及耐低温性能也好,可以部分代替S分度号热电偶; K分度号的特点是抗氧化性能强,宜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1000℃,短期1200℃。在所有热电偶中使用最广泛; E分度号的特点是在常用热电偶中,其热电动势最大,即灵敏度最高。宜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使用温度0-800℃; J分度号的特点是既可用于氧化性气氛(使用温度上限750℃),也可用于还原性气氛(使用温度上限950℃),并且耐H2及CO气体腐蚀,

多用于炼油及化工; T分度号的特点是在所有廉金属热电偶中精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来测量300℃以下的温度 补偿导线工作原理: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与其匹配的热电动势标称值相同的一对带绝缘包覆的导线叫补偿导线。用它们连接热电偶与测量装置,以补偿热电偶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所产生的误差。 补偿导线特点: ①热电特性稳定,电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②柔软,弯曲性能能好,使用方便。 ③包覆层材料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耐温性和耐寒性能。 铂铑热电偶 产品型号:WRP(WRR)--130 S型小铂铑热电偶为各类小型箱式电阻炉或井式炉使用,也可以用于同类产品上。WR系列工业用热电偶作为温度测量传感器 ,通常与温度变送器、调节器及显示仪表等配套使用,组成过程控制系统,用以

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安装方法精编版

热电偶的结构 热电偶前端接合的形状有3种类型,如图2.5所示。可根据热电偶的类型、线径、使用温度,通过气焊、对焊、电阻焊、电弧焊、银焊等方法进行接合。 在工业应用中为了便于安装及延长热电偶的使用寿命,通常使用外加套管的方式。套管一般分为保护管型和铠装型。 1.带保护管的热电偶 是将热电偶的芯线以及绝缘管插入保护管使用的热电偶。保护管在防止芯线氧化、腐蚀的同时,还可以保持热电偶的机械强度。保护管有多种类型,常用的如下表所示。

氮化硅管 1400 1600 与碳化硅管大致相同,适用于熔融铝 Si3N4 2.铠装型热电偶 铠装热电偶的测量原理与带保护管的热电偶相同。它使用纤细的金属管(称为套管)作为上图中绝缘管(陶瓷)的替代品,并使用氧化镁(MgO)等粉末作为绝缘材料。由于其外径较细且容易弯曲,所以最适合用来测量物体背面与狭小空隙等处的温度。此外,与带保护管的热电偶相比,其反应速度更为灵敏。铠装热电偶的套管外径范围较广,可以拉长加工为8.0mmф到0.5mmф的各种尺寸。芯线拉伸得越细,常用温度上限越低。如K型热电偶,套管外径0.5mmф的常用温度上限是600℃,8.0mmф的是1050℃。 热电阻的结构 如下图所示,热电阻的元件形状有3种,目前陶瓷封装型占主导地位。陶瓷封装型用于带保护管的热电阻以及铠装热电阻。陶瓷与玻璃封装型的铂线裸线直径为几十微米左右,云母板型的约为0.05mm。引线则使用比元件线粗很多的铂合金线。

热电阻元件的种类 带保护管的热电阻图例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方法 1. 安装实例和测量误差 热电偶和热电阻在设备中的安装方法和测量误差如下图所示。安装时要注意机械强度,特别是高温中保护管的变形。另外,为了避免保护管的热损失对元件温度的影响,需要考虑流向和保护管的外形、插入长度、保温、隔热等问题。

热电偶型号及不锈钢牌号

热电偶型号及不锈钢牌号

热电偶分度号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 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热电偶的分度号有主要有S、R、B、N、K、E、J、T等几种。其中S、R、B属于贵金属热电偶,N、K、E、J、T属于廉金属热电偶。 以下是对热电偶分度号的解释 S 铂铑10 纯铂 R 铂铑13 纯铂 B 铂铑30 铂铑6 K 镍铬镍硅 T 纯铜铜镍 J 铁铜镍 N 镍铬硅镍硅 E 镍铬铜镍 (S型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S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S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0%,含铂为90%,负极(SN)为纯铂,故俗称单铂铑热电偶。该热电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S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S型热电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符合国际使用温标的S型热电偶,长期以来曾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插仪器,“ITS-90”虽规定今后不再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查仪器,但国际温度咨询委员会(CCT)认为S型热电偶仍可用于近似实现国际温标。 S型热电偶不足之处是热电势,热电势率较小,灵敏读低,高温下机械强度下降,对污染非常敏感,贵金属材料昂贵,因而一次性投资较大。 (R型热电偶)铂铑13-铂热电偶 铂铑13-铂热电偶(R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R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3%,含铂为87%,负极(RN)为纯铂,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R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R型热电偶的综合性能与S型热电偶相当,在我国一直难于推广,除在进口设备上的测温有所应用外,国内测温很少

常见热电偶类型及特点

常见热电偶类型及特点 1、K 型热电偶镍铬(镍硅(镍铝)热电偶) K型热电偶是抗氧化性较强的贱金属热电偶,可测量0~1300 ℃的介质温度,适宜在氧化性及惰性气体中连续使用,短期使用温度为1200 ℃,长期使用温度为1000 ℃,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近似线性,是目前用量最大的热电偶。然而, 它不适宜在真空、含硫、含碳气氛及氧化还原交替的气氛下裸丝使用;当氧分压较低时,镍铬极中的铬将择优氧化,使热电势发生很大变化,但金属气体对其影响较小,因此,多采用金属制保护管。 K型热电偶缺点: (1))热电势的高温稳定性较N型热电偶及贵重金属热电偶差,在较高温度下(例如超过1000 ℃)往往因氧化而损坏; (2))在250 ~500 ℃范围内短期热循环稳定性不好,即在同一温度点,在升温 降温过程中,其热电势示值不一样,其差值可达2~3℃; (3))其负极在150 ~200 ℃范围内要发生磁性转变,致使在室温至230 ℃范围内分度值往往偏离分度表,尤其是在磁场中使用时往往出现与时间无关的热电势干扰; (4)长期处于高通量中系统辐照环境下,由于负极中的锰(Mn)、钴(Co)等元素发生蜕变,使其稳定性欠佳,致使热电势发生较大变化。 2、S 型热电偶(铂铑10 -铂热电偶) 该热电偶的正极成份为含铑10% 的铂铑合金,负极为纯铂。 其特点是:

(1)热电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强、宜在氧化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 可达1300 ℃,超达1400 ℃时,即使在空气中、纯铂丝也将会再结晶,使晶粒粗 大而断裂; (2)精度高,在所有热电偶中准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作标准或测量较高温度;(3)使用范围较广,均匀性及互换性好; (4)主要缺点有:微分热电势较小,因而灵敏度较低;价格较贵,机械强度低, 不适宜在还原性气氛或有金属蒸汽的条件下使用。 3、E 型热电偶(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 E型热电偶为一种较新产品,正极为镍铬合金,负极为铜镍合金(康铜)。其最 大特点是在常用的热电偶中,其热电势最大,即灵敏度最高;它的应用范围虽不及K型偶广泛,但在要求灵敏度高、热导率低、可容许大电阻的条件下,常常被 选用;使用中的限制条件与K型相同,但对于含有较高湿度气氛的腐蚀不很敏感。 4、N 型热电偶(镍铬硅-镍硅热电偶) 该热电偶的主要特点:在1300 ℃以下调温抗氧化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及短期热循环复现性好,耐核辐射及耐低温性能好,另外,在400 ~1300 ℃范围内,N型热电偶的热电特性的线性比K型偶要好;但在低温范围内(-200 ~400 ℃)的非线性误差较大,同时,材料较硬难于加工。 5、J 型热电偶(铁-康铜热电偶) J 型热电偶:该热电偶的正极为纯铁,负极为康铜(铜镍合金),具特点是价格 便宜,适用于真空氧化的还原或惰性气氛中,温度范围从-200 ~800℃,但常用温度只在500 ℃以下,因为超过这个温度后,铁热电极的氧化速率加快,如采用粗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常见故障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 热电偶分度号热电极材料 正极负极 S 铂铑10 纯铂 R 铂铑13 纯铂 B 铂铑30 铂铑6 K 镍铬镍硅 T 纯铜铜镍 J 铁铜镍 N 镍铬硅镍硅 E 镍铬铜镍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要求其冷端(测量端为热端,通过引线与测量电路连接的端称为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其热电势大小才与测量温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若测量时,冷端的(环境)温度变化,将影响严重测量的准确性。在冷端采取一定措施补偿由于冷端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称为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通常采用在冷端串联一个由热电阻构成的电桥。电桥的三个桥臂为标准电阻,另外有一个桥臂由(铜)热电阻构成。当冷端温度变化(比如升高),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也将变化(减小),而此时串联电桥中的热电阻阻值也将变化并使电桥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升高)。如果参数选择得好且接线正确,电桥产生的电压正好与热电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相等,整个热电偶测量回路的总输出电压(电势)正好真实反映了所测量的温度值。这就是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种类

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种类 一、热电偶材料 根据金属的热电效应原理.组成热电偶的热电极,If以是任意的合同材料 中,用作热电极的材料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测量范围广 在规定的温度测量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 的关系是单值函数。 2.热电性能稳定 要求在规定的温度测量范围内使用时热电性能稳定,有较好的均匀性和复现性。 3.化学稳定性好 要求在规定的温度测旦范闲内使用时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或抗还原性能 蒸发现象。 满足上述条件的热电偶材料并不很多。目前,我国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性能符合专业 标准 成国家标服并具钉统一分度表凶热屯悯材料称为定型热屯偶材料,共有6个仍牌。它 们分别 是铀诧”饱姥,、钢铭l。—5日、镍铬—镍硅、镍铬嘴铜、镍铬—镍铝、铜—铜镍。 此外,我囚还生产一些未定型的热电偶材料,如铂锭J s—59、铱姥M—铱、钨锦;—钨钢:。及金铁 热电偶、双钠钥热心佃等。这些非标热电偶应用于一些特殊条件下的测温,如超高温、极低温、 禹真空或核辐射环境等。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测量。根据其用途和安装位置不 它具有多种结构形式。 [一)普通工业热电偶的结构

热电偶通常出热电极、绝缘管.保护宾管和接线盒等几个主要部分织成 5所不。现对各部分构造做简申的介绍。 1.热电权 热电极又称偶丝.它是热电佃斯麦迪电子的珏本组成部分。用普通分届做成的偶丝,其直径一般为 o.5—3.2mm;用责至金属做成的佃丝,盲役一般为o.3一o.6mm。偶耸的良度则由工作端插 入被测介质中的深度来决定,通常为300一20()o nlnl,常内的长度为历o mm。 2.绝缘管 绝缘管又称绝缘子,是用于热电极之间及热心极与保护宾之间进行绝缘保护的零件,以防 止它们之间立相短路。其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钾间开心2个、4个或6个孔, 热电偶偶 丝穿孔而过。材料为就上质、高铝质、刚玉质等,根据使用的热电偶而定。 3.保护套管 保护套管是用于保护热电偶感混元件免受被测介质化学腐蚀和机械损伤的装置。保 护名 管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见导热性灯的特性,可以用作保护套管的材料有金属、非金 属及金属 陶瓷二大类。金属材料有铝、黄铜、碳钢、不锈钠等,其小1〔:f13X19,I、j不锈 钢是目前热电偶保 护套管使用的典型材料。非金属材AVX钽电容料有高铝质(A12()j的质量分数为85% 一90%)、刚玉质 (A1z():的质量分数为99%),使用温度都在1:300℃以上。金属陶瓷材料毛氧化铁 加众届铂, 这种材料使用温度在1700℃,且在高温厂啊很好的抗氧化能力、适用于钢水温度的连续测量。

1,.热电偶型号

●结构与原理 工业热电偶作为测量温度的传感器,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0~1800℃范围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的温度。 若配接输出4~20mA、0~10V等标准电流、电压信号的温度变送器,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装配式热电偶是由感温元件(热电偶芯)、不锈钢保护管、接线盒以及各种用途的固定装置组成。 铠装式热电偶比装配式热电偶具有外径小、可任意弯曲、抗震性强等特点。适宜安装在装配式热电偶无法安装的场合,它的外保护管采用不同材料的不锈钢管(适合不同使用温度的需要),内充满高密度氧化物质绝缘体,非常适合安装在环境恶劣的场合。 隔爆式热电偶通常用于生产现场伴有各种易燃、易爆等化学气体。如果使用普通热电偶极易引起环境气体爆炸,因此在这种场合必须使用隔爆热电偶,隔爆热电偶适用在dⅡBT1—6及dⅡCT1—6温度组别区间内具有爆炸性气体的危险场所内。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

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两端经焊接,形成回路,直接测量端叫工作端(热端)接线端子端叫冷端,当热端和冷端存在温差时,就会在回路里产生热电流,接上显示仪表,仪表上就会指示所产生的热电动势的对应温度值,电动势随温度升高而增长。 热电动势的大小只和热电偶的材质以及两端的温度有关,和热电偶的长短粗细无关。 ●热电偶的种类 热电偶的主要种类区别在其热电偶芯(两根偶丝)的材质不同而不同,它所输出的电动势也不同,热电偶主要有以下几种(见下表),

说明:表中“t”为实测温度;代号后加“K”字即为铠装式热电偶。 1>装配热电偶 装配热电偶通常由感温元件、安装固定装置和接线盒等主要部件组成。 可选型号 B型、S型、K型、E型 主要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及基本误差限

热电偶的原理、结构、选型、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热电偶的原理、结构、选型及常见故障和原因、解决方法等 一、热电偶测温原理 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接点温度T和T0不同时,则在该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该电动势称为热电势。这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导体A、B称为热电极。两个接点,一个称热端,又称测量端或工作端,测温时将它置于被测介质中;另一个称冷端,又称参考端或自由端,它通过导线与显示仪表相连。 电偶体结构图 接触电势是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两种导体接触时,自由电子由密度大的导体向密度小的导体扩散,在接触处失去电子一侧带正电,得到电子一侧带负电,扩散达到动平衡时,在接触面的两侧就形成稳定的接触电势。接触电势的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性质和接触点的温度。两接点的接触电势e AB(T)和e AB(T0)可表示为 式中:K——波尔兹曼常数; e——单位电荷电量;NAT、NBT和N AT0、N BT0——温度分别为T和T0时,A、B两种材料的电子密度。 温差电势是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同一导体的两端温度不同时,高温端的电子能量要比低温端的电子能量大,因而从高温端跑到低温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跑到高温端的要多,结果高温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

电,低温端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因此,在导体两端便形成接触电势。 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总热电势为 eAB(T, T0)=eAB(T)+eB(T,T0)-eAB(T0)-eA(T,T0) 在总热电势中,温差电势比接触电势小很多,可忽略不计,则热电偶的热电势可表示为:eAB(T,T0)=eAB(T)-eAB(T0) 对于已选定的热电偶,当参考端温度T0恒定时,eAB(T0)=c为常数,则总的热电动势就只与温度T成单值函数关系,即eAB(T,T0)=eAB(T)-c=f(T) 这一关系式在实际测量中是很有用的,即只要测出eAB(T,T0)的大小,就能得到被测温度T,这就是利用热电偶测温的原理。 二、热电偶基本定律 1、均质导体定律:由两种均质导体组成的热电偶,其热电动势的大小只与两材料及两接点温度有关,与热电偶的大小尺寸、形状及沿电极各处的温度分布无关。即如材料不均匀,当导体上存在温度梯度时,将会有附加电动势产生。这条定理说明,热电偶必须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均质材料构成。 2、中间导体定律:利用热电偶进行测温,必须在回路中引入连接导线和仪表,接入导线和仪表后会不会影响回路中的热电势呢?中间导体定律说明,在热电偶测温回路内,接入第三种导体时,只要第三种导体的两端温度相同,则对回路的总热电势没有影响。 3、中间温度定律: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t c为热电极上某一点的温度,热电偶AB在接点温度为t、t0时的热电势eAB(t, t0)等于热电偶AB在接点温度t、t c 和tc、t0时的热电势eAB(t, t c)和eAB(tc, t0)的代数和,即eAB(t,t0)=eAB(t,t c)+eAB(tc,t0 该定律是参考端温度计算修正法的理论依据,在实际热电偶测温回路中, 利用热电偶这一性质, 可对参考端温度不为0℃的热电势进行修正。 三、热电偶的结构形式 为了适应不同生产对象的测温要求和条件,热电偶的结构形式有普通型热电偶、铠装型热电偶和薄膜热电偶等。

热电偶使用方法

文档说明:MAXIM6675是MAXIM公司推出的具有冷端补偿的单片K型热电偶数字转换器。本文主要介绍了MAX6675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详细阐述了该芯片在铝水平温度测量仪中的应用,给出了与89C51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和程序设计。 K型热电偶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测温范围宽等特点。目前,在以K型热电偶为测温元件的工业测温系统中,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信号必须经过中间转换环节,才能输入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间转换环节包括信号放大、冷端补偿、线性化及数字化等几个部分,实际应用中,由于中间环节较多,调试较为困难,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往往也不理想。在铝水平温度测量仪的研制中,我们采用了MAXIM公司新近推出的MAX6675,它是一个集成了热电偶放大器、冷端补偿、A/D转换器及SPI串口的热电偶放大器与数字转换器,可以直接与单片机接口,大大简化系统的设计,保证了温度测量的快速、准确。 1 MAX6675特性 1.1 特性 MAX6675是具有冷端补偿和A/D转换功能的单片集成K型热电偶变换器,测温范围0℃~1024℃,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直接将热电偶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具有冷端补偿功能 ·简单的SPI串行接口与单片机通讯 ·12位A/D转换器、0.25℃分辨率 ·单一+5V的电源电压 ·热电偶断线检测 ·工作温度范围-20℃~+85℃ 1.2 引脚功能 MAX6675采用SO-8封装形式,有8个引脚,脚1(GND)接地,脚2(T-)接热电偶负极,脚3(T+)接热电偶正极,脚4(VCC)电源端,脚5(SCK)串行时钟输入端,脚6(CS)片选端,使能启动串行数据通讯,脚7(SO)串行数据输出端,脚8(NC)未用。在VCC和GND之间接0.1μF电容。 MAX6675的引脚如图1所示。 1.3 工作原理 MAX6675是一复杂的单片热电偶数字转换器,其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低噪声电压放大器A1、电压跟随器A2、冷端温度补偿二极管、基准电压源、12位AD 转换器、SPI串行接口、模拟开关及数字控制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K型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过低噪声电压放大器A1和电压跟随器A2放大、缓冲后,得到热电势信号U1,再经过S4送至ADC。。对于K型热电偶,电压变化率为(41μV/℃),电压可由如下公式来近似热电偶的特性。 U1=(41μV/℃)×(T-T0) 上式中,U1为热电偶输出电压(mV),T是测量点温度;T0是周围温度。 在将温度电压值转换为相应的温度值之前,对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进行补偿,冷端温度即是MAX6675周围温度与0℃实际参考值之间的差值。通过冷端温度补偿二极管,产生补偿电压U2经S4输入ADC转换器。 U2=(41μV/℃)×T0 在数字控制器的控制下,ADC首先将U1、U2转换成数字量,即获得输出电压U0的数据,该数据就代表测量点的实际温度值T。这就是MAX6675进行冷端温度补偿和测量温度的原理。

热电偶分度表

什么是热电偶分度表 什么是热电偶: 热电偶属于接触式温度测量仪表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温度检测仪表之一。其特点为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 它能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势信号, 通过与电气测量仪表的配合, 就能测量出被测的温度。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在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 A 和 B 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 , 当A 和 B 的两个接点处于不同温度 T 和 To时, 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导体 A 和 B 称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 (T 〉叫工作端 ( 通常焊接在一起 );温度较低的一端 (To 〉叫自由端 ( 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势与温度函数关系。可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在自由端温度 To=00C 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 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 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 在热电偶测温时, 可接入测量仪表, 测得热电势后, 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从理论上讲, 任何两种导体都可以配制成热电偶,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制作热电偶, 故对热电极材料必须满足以下几点:热电偶材料受温度作用后能产生较高的热电势, 热电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最好呈线性或近似线性的单值函数关系;能测量较高的温度, 并在较宽的温度范国内应用, 经长期使用后, 物理、化学性能及热电特性保持稳定;要求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要小, 电阻率高, 导电性能好, 热容量要小;复现性要好, 便于大批生产和互换, 便于制定统一的分度表;机械性能好, 材质均匀;资源丰富, 价格便宜。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和稳定地工作对热电偶有如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标准化热电偶,按IEC国际标准生产。热电偶的分度号有主要有S、R、B、N、K、E、J、T等几种。其中S、R、B属于贵金属热电偶,N、K、E、J、T属于廉金属热电偶。 S分度号的特点是抗氧化性能强,宜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1400℃,短期1600℃。在所有热电偶中,S分度号的精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作标准热电偶; R分度号与S分度号相比除热电动势大15%左右,其它性能几乎完全相同; B分度号在室温下热电动势极小,故在测量时一般不用补偿导线。它的长期使用温度为1600℃,短期1800℃。可在氧化性或中性气氛中使用,也可在真空条件下短期使用。

热电偶的正确使用

热电偶的正确使用 2007-07-17 15:01 热电偶的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热电偶不但可以准确得到温度的数值,保证产品合格,而且还可节省热电偶的材料消耗,既节省资金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安装不正确,热导率和时间滞后等误差,它们是热电偶在使用中的主要误差。 1 安装不当引入的误差 如热电偶安装的位置及插入深度不能反映炉膛的真实温度等,换句话说,热电偶不应装在太靠近门和加热的地方,插入的深度至少应为保护管直径的8~10倍;热电偶的保护套管与壁间的间隔未填绝热物质致使炉内热溢出或冷空气侵入,因此热电偶保护管和炉壁孔之间的空隙应用耐火泥或石棉绳等绝热物质堵塞以免冷热空气对流而影响测温的准确性;热电偶冷端太靠近炉体使温度超过100℃;热电偶的安装应尽可能避开强磁场和强电场,所以不应把热电偶和动力电缆线装在同一根导管内以免引入干扰造成误差;热电偶不能安装在被测介质很少流动的区域内,当用热电偶测量管内气体温度时,必须使热电偶逆着流速方向安装,而且充分与气体接触。 2 绝缘变差而引入的误差 如热电偶绝缘了,保护管和拉线板污垢或盐渣过多致使热电偶极间与炉壁间绝缘不良,在高温下更为严重,这不仅会引起热电势的损耗而且还会引入干扰,由此引起的误差有时可达上百度。 3 热惰性引入的误差 由于热电偶的热惰性使仪表的指示值落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化,在进行快速测量时这种影响尤为突出。所以应尽可能采用热电极较细、保护管直径较小的热电偶。测温环境许可时,甚至可将保护管取去。由于存在测量滞后,用热电偶检测出的温度波动的振幅较炉温波动的振幅小。测量滞后越大,热电偶波动的振幅就越小,与实际炉温的差别也就越大。当用时间常数大的热电偶测温或控温时,仪表显示的温度虽然波动很小,但实际炉温的波动可能很大。为了准确的测量温度,应当选择时间常数小的热电偶。时间常数与传热系数成反比,与热电偶热端的直径、材料的密度及比热成正比,如要减小时间常数,除增加传热系数以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尽量减小热端的尺寸。使用中,通常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管壁薄、内径小的保护套管。在较精密的温度测量中,使用无保护套管的裸丝热电偶,但热电偶容易损坏,应及时校正及更换。 4 热阻误差 高温时,如保护管上有一层煤灰,尘埃附在上面,则热阻增加,阻碍热的传导,这时温度示值比被测温度的真值低。因此,应保持热电偶保护管外部的清洁,以减小误差 热电偶极性判断方法 2007-07-17 14:59

热电偶的种类讲述

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S型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S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S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0%,含铂为90%,负极(SN)为纯铂,故俗称单铂铑热电偶。该热电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S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S型热电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符合国际使用温标的S型热电偶,长期以来曾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插仪器,“ITS-90”虽规定今后不再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查仪器,但国际温度咨询委员会(CCT)认为S型热电

偶仍可用于近似实现国际温标。 S型热电偶不足之处是热电势,热电势率较小,灵敏读低,高温下机械强度下降,对污染非常敏感,贵金属材料昂贵,因而一次性投资较大。 (R型热电偶)铂铑13-铂热电偶 铂铑13-铂热电偶(R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R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3%,含铂为87%,负极(RN)为纯铂,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R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R 型热电偶的综合性能与S型热电偶相当,在我国一直难于推广,除在进口设备上的测温有所应用外,国内测温很少采用。1967年至1971年间,英国NPL,美国NBS和加拿大NRC三大研究机构进行了一项合作研究,其结果表明,R型热电偶的稳定性和复现性比S型热电偶均好,我国目前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R型热电偶不足之处是热电势,热电势率较小,灵敏读低,高温下机械强度下降,对污染非常敏感,贵金属材料昂贵,因而一次性投资较大。

热电阻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热电阻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其优点如下: 1、循环周期9~13秒,生产效率高,—条线年产标砖6000万块。 2、蒸养车可码放砖坯16层,有效利用蒸压釜,节约蒸压能耗23%。 3、整机布局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节省土建投资成本达28%。 4、抓坯和码垛定位精度高,减少中间周转过程,提高制品的成品率。 5、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实现单机单人操作。 热电阻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热电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半导体感温元件。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 体积小、重量轻、热惯性小、寿命长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应用非常广泛。负系数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普通热电阻不同,它具有

负的电阻温度特性,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减小热敏电阻的阻值---温度特性曲线是一条指数曲线,非线性度较大,因此在使用时要进行线性化处理,线性化处理虽然能改善热敏电阻的特性曲线,但比较复杂。热敏电阻的应用是为了感知温度为此给热敏电阻以恒定的电流,测量电阻两端就得到一个电压,然后就可以求得温度。如能测得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再知道参数和系数k,则可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环境温度,也就是被测的温度。这样就把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转化为电压温度变化的关系了。电阻温度计就 是把热敏电阻两端电压值经a/d转换变成数字量,然后通过软件方法计算得到温度值,再通过进行显示。 热电阻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热电阻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1、热电阻测温原

理及材料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2、热电阻的类型1)普通型热电阻从热电阻的测温 2)铠装热电阻铠装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它的外径一般为φ2--φ8mm,最小可达φmm。与普通型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 ③能弯曲,便于安装④使用寿命长。3)端面热电阻端面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它与一般轴向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4)隔爆型热电阻隔爆型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局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爆炸。隔爆型热电阻可用于bla--b3c级区内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温度测量。铠

热电偶热电阻产品选型样本详解

产品选型样本 温度仪表 一、热电偶 1、WR□□-□□□系列装配式热电偶 工业用装配式热电偶是一种常用温度传感器,通常 与温度变送器、调节器及显示仪表等配套使用,组成过程 控制系统。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液体、蒸汽和 气体介质及固体表面温度。 □型号构成表 型号举例:WRK2-230表示感温元件为镍铬-镍硅、双支、固定螺纹、保护管直径为Ф16mm 金属管(不作特殊标注为1Cr18Ni9Ti)的装配式热电偶。

□主要技术指标│ ◎热响应时间 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热电偶的输出变化至相当于该阶跃变化的50%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热响应时间。用t0.5表示。

◎公称压力 一般是指在工作温度下,保护管所能承受的静态外压而不破裂。实际上,容许工作压力不仅与保护管材料、直径、壁厚有关,而且还与其结构、安装方法、置入深度以及被测介质的流速和种类有关。 ◎热电偶最小插入深度 对陶瓷保护管而言,应不小于其保护管直径的8~10倍;对金属及合金保护管,应大于其保护管直径的10倍以上 ◎绝缘电阻 常温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为直流500±50V,测量常温绝缘电阻的大气条件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45%,大气压力86~106KPa。热电偶在该条件下放置时间不小于2小时。 a.对于长度超过1米的热电偶,它的常温绝缘电阻值与其长度的乘积应不小于100MW·m。 即:Rr·L ≥100MW·m L ≥1m 式中:Rr-热电偶的常温绝缘电阻值,MW L -热电偶的长度,m b.对于长度等于或不足1m的热电偶,它的常温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0MW。 ◎接线盒结构(统一设计型) ◎外形尺寸

热电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热电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常用热电偶分度号有 S、B、K、E、T、J等,这些都是标准化热电偶。其中K型也即镍铬一镍硅热电偶,它 是一种能测量较高温度的廉价热偶。由于这种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可适用于氧化性或中性介质中。它可长期测量 1000 度的高温,短期可测到 1200 度。它不能用于还原性介质中,否则,很快腐蚀,在此情况下只能用于500度以下的测量。它比 S型热偶要便宜很多,它的重复性很好,产生的热电势大,因而灵敏度很高,而且它的线性很好。虽然其测量精度略低,但完全能满足工业测温要求,所以它是工业上最常用的热电偶。 概述: 作为工业测温中最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之一——热电偶,与铂热电阻一起,约占整个温度传感器总量的 60%热电偶通常和显示仪表等配套使用,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40?1800C范围内的液体、蒸气和气 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热电偶工作原理: 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 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 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差的函数; (2)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份和两端的温差有关; (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进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电偶的基本构造: 工业测温用的热电偶,其基本构造包括热电偶丝材、绝缘管、保护管和接线盒等。 一、常用热电偶丝材及其性能 1、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号为S,也称为单铂铑热电偶) 该热电偶的正极成份为含铑 10%的铂铑合金,负极为纯铂;它的特点是: (1)热电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强、宜在氧化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300C,超达1400C 时,即使在空气中、纯铂丝也将会再结晶,使晶粒粗大而断裂;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结构检修岗位 1.懂工作原理 1.1热电偶测温原理 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构成闭合回路,如果两接头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成为热电现象,相应的电动势成为温差电势或热电势,它与温度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利用此关系就可测量温度。 这种现象包含的原理有: 帕尔帖定理----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在其结合面产生电势。 汤姆逊定理---由温差引起的电势。 当组成热电偶的导体材料均匀时,其热电势的大小与导体本身的长度和直径大小无关,只与导体材料的成分及两端的温度有关。因此,用各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可做成各种用途的热电偶,以满足不同温度对象测量的需要。 1.2热电偶三大定律 均质导体定律 由单一均质金属所形成 之封闭回路,沿回路上每一 点即使改变温度也不会有电 流产生。亦即,E = 0。 由2种均质金属材料A 与B所形成的热电偶回路中, 热电势E与接点处温度t1、 t2的相关函数关系,不受A 与B之中间温度t3与t4之影 响。 中间金属定律

在由A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回路两接合点以外的任意点插入均质的第三金属C,C之两端接合点之温度t3若为相同的话,E不受C插入之影响。 在由A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回路,将A与B的接合点打开并插入均质的金属C 时,A与C接合点的温度与打开前接合点的温度相等的话,E不受C插入的影响。 如右图所示,对由A 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插入第3之中间金属C,形成由A与C、C与B之2组热电偶。接合点温度保持t1与t2的情况下,E AC + E CB = E AB。 中间温度定律

如右图所示任意数的异种金属A、B、C???G所形成的封闭回路,封闭回路之全体或是全部的接合点保持在相等的温度时,此回路的E=0。 如右图所示,A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两接合点之温度为t1与t2时之E为E12,t2与t3时之E为E13的话,E12 + E23 = E13。此时,称t2为中间温度。 以中间温度t2选择如0℃这样的标准温度,求得相对0℃任意的温度t1、t2、t3???tn之热电动势,任意两点间之热电动势便可以计算求得。 如右图所示,对于使用补偿导线之热电偶回路适用以上之观念。A与B为热电偶,C 与D为A、B用之补偿导线,M为数字电压计,计算后可得下面关系式: E = E AB (t1) - E AB (t3) 也就是说,M 所测定之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