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同步练习2

《平方根》同步练习2
《平方根》同步练习2

6.1 平方根 同步练习

基础测试:

一、填空题:

(1)121的算术平方根是 ;0.25的算术平方根是 .

(2)100的算术平方根是 ;0.81的算术平方根是 ;

0.0081的算术平方根是 .

(3)25-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x x -+有意义,则=+1x ___________.

(5)若4a+1的算术平方根是5,则a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6)小明房间的面积为10.8平方米,房间地面恰由120块相同的正方形地砖铺成,则每块地砖的边长是______米.

(7 和 | y - | 互为相反数,则x =____,y =____.

(8_____.

(9)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则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10)一个自然数的平方是b,那么比这个自然数大1的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5 8 10

(2)下列各式无意义的是( )

A.

(3

)数23的大小关系是(

A. 3<2

B.

<3<2

C. 2<3

D.3

<2 能力测试:

1.比较大小:(1)635与; (2)2215-

+-与. 2.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数:

(1)大于17-小于11的所有整数; (2)绝对值小于18的所有整数. 拓展测试:

观察:

10331033103310391027103352252252252458522=-=?==-=-=?==-

即即,,

猜想26

55-

等于什么,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猜想。

参考答案

基础测试:

一、填空题

(1)11,0.5 (2)10,0.9,0.09 (3)2,2

(4) 1 (5)6 (6)0.3 (7)3-(8)16

-

(9(10)1

二、选择题

(1)D (2)B (3)C

能力测试:

<(2)1<

1.(1)6

2.(1)4,3,2,1,0,1,2,3

----

----(2)4,3,2,1,0,1,2,3,4拓展测试:

====

最新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写出下面字的韵母。 程跨需顺 判郊泞迈 2.读一读,连一连,组成词语。 的棘寻筑 荆确葱绿 晶养建术 饲莹魔觅 3.读拼音,写词语。 bēi zhe néng lìtián cài mǎ pǐ wēn nuǎn láo dòng bō wén sǎ shuǐ 4 比一比,再组词。 昨惊注味波作5.照样子,写词语。

葱葱绿绿、、 雪白雪白、、 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绿毯飞快地的孩子 一枝条蒙蒙的的小路 7.找出下面各组词语中不是一类的填在横线上 ①魔术师教师为人师建筑师理发师 ②演员服务员裁判员人员 ③绿毯金黄淡蓝乌黑 ④面粉蔗糖米糕粉笔 8.按原文填空。 ①予玫瑰,余。 ②肯帮,帮。 ③与其锦添,炭。 9.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一起。 ②一边,一边。 ③大树又粗又壮,就像。 ④,我真高兴。 10.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二、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小镇的早晨 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 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二章】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二章】典型真题评析: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 )。(2008年4月)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中公专家评析】答案为D。此题旨在考查认知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11~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人格的核心是( )。(2007年) A.性格 B.气质 C.风格 D.理想 【中公专家评析】答案为A。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 同步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4.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 A.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5.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7.少年期指( )。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12岁 D.14、15岁~25岁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12.1.1平方根说课稿

《平方根》说课稿 茶庵一中:崔敬欣 教材分析 《平方根》是华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用字母表示数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本节主要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在运算方面,引入了开方运算,使学生掌握的代数运算由原来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扩展到六种,建立起较完善的代数运算体系。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实数的预备知识,还是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具备了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平方根性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及时通过开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理解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平方根概念及性质的探究,渗透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因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始终贯穿本章,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因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意义上的混淆,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学生在七年级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间隔时间长,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为了实现新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我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过程还给学生,让过程与结果并重。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据此本节的学法我定为小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学习法。这样,既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又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 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首先,用多媒体演示问题情境,即三个问题 (1)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3尺,求这个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尺? (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cm2,求它的边长。 (3)如果一个正方形展厅的地面面积为50平方米,求它的边长。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方根 说课稿

《平方根》说课稿 梓潼中学黄星 教材分析 《平方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三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用字母表示数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本节主要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在运算方面,引入了开方运算,使学生掌握的代数运算由原来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扩展到六种,建立起较完善的代数运算体系。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实数的预备知识,还是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具备了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平方根性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及时通过开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理解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平方根概念及性质的探究,渗透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因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始终贯穿本章,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因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意义上的混淆,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学生在七年级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间隔时间长,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为了实现新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我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过程还给学生,让过程与结果并重。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据此本节的学法我定为小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学习法。这样,既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又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 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首先,用多媒体演示问题情境,即三个问题 (1)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3尺,求这个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尺? (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cm2,求它的边长。 (3)如果一个正方形展厅的地面面积为50平方米,求它的边长。

初中数学说课稿:平方根

初中数学说课稿:平方根 《平方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方根是省编教材初中数学第三册第十章实数的第一节内容。由于实际计算中需要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完成了初中阶段数的扩展。运算方面,在乘方的基础上以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因此,本节课是今后学习根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大纲确定) ⑴、使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 ⑵、学会平方根的表示法和求非负数的平方根。 ⑶、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第一的观点;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平方根的概念。 难点: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 关键:求平方根(即开平方)运算要靠它的逆运算平方来进行。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边启发、边分析、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利用媒体形象

直观地展示引例、例题及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协作学习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四、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出示引例1:(投影片显示) 一艘轮船由A码头出发,朝正东方向行驶3千米至C处,然后朝正北方向行驶2千米至B处,问A、B相距多少千米? 2、提出问题:⑴已知一个数要求这个数的平方,该如何求? ⑵已知一个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又该如何求? ⑶符合这样条件的数有几个?该如何表示? (依据己有的知识经验估计学生会回答------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习己学知识 复习乘方运算法则。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正确读音 雾气竹笋蚕豆... 薄.薄细细飘飘洒.洒田野. 二、看拼音,写词语 sǎ shuǐ huàn shàng tàn chū zh?t?u wyn nuǎn yuán yt 三、形近字组词 换枝探原洒技深愿酒暖——亮——探——微微—— 2、写反义词 薄——细——动——暖——))) 2、笋芽儿 一、选择正确读音 侧面缩着弹奏乐曲痒痒雷公公轰隆隆 二、看拼音,写词语 dǎng zhùjǐ mǎn hū huàn qiüo qiüoch?n xià dǐng zhe

三、形近字组词 沉挡芽挤顶当牙济项张望明亮美丽高兴灰心 五、照样子补全句子 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啊,多么,多么的太阳呀! 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 ))) 啊,多么,多么的春天呀! 3、有趣的作业 一、选择正确读音 布置一幅画解释摘花.... 扇动酿蜜桑叶... 二、看拼音,写词语 zu? ya kǒng l?ng wǎng zhào shàng ka zu? tiünzhuō zi 三、形近字组词 龙业网课昨 尤亚冈棵作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小的嫩嫩的青青的 轻轻地满意地悄悄地 五、选词填空 理解解释发现发明 1、你的意思我能。 2、小丽说:“昨天,我看到玉兰花开了。” 3、爱迪生了电灯。 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 4、我在大自然中了春天。 4、古诗两首 一、选择正确读音 咏妆蜻蜓 二、看拼音,写词语 kt x? zhào zài liǔ shù quán shuǐ xì s?r?u ruǎn 三、形近字组词 似惜蜻泉 以借晴原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1.1.1 柱、锥、台、球的的结构特征 练习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1)桌面是平面;(2)一个平面长2米,宽3米;(3)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只能画出平面的一部分;(4)空间图形是由空间的点、线、面所构成。 A 、 1 B、 2 C、 3 D、 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放置的平面是大小确定的平行四边形 B、平面ABCD就是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围来的部分 C、 100个平面重叠在一起比10个平面重叠在一起厚 D、平面是光滑的,向四周无限延展的面 3、下列说法中表示平面的是() A、水面 B、屏面 C、版面 D、铅垂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B、棱柱的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 C、棱柱的一条侧棱的长叫做棱柱的高 D、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5、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是AA/=1,AB=2,AD=4,则从A点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到C/的最短距离是() A、 5 B、 7 C、 D、 6、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

7、过球面上两点可能作出球的大圆() A、 0个或1个 B、有且仅有1个 C、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 8、一个圆柱的母线长为5,底面半径为2,则圆柱的轴截面的面积为() A、 10 B、 20 C、 40 D、 15 二、填空题 9、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边数最多是----------------条。 10、正三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及高分别为1、2、2,则它的斜高是------------。 11、一个圆柱的轴截面面积为Q,则它的侧面面积是----------------。 12、若圆锥的侧面面积是其底面面积的2倍,则这个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为----------------,圆锥的侧面 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 13、在赤道上,东经1400与西经1300的海面上有两点A、B,则A、B两点的球面距离是多少海里---------------。 (1海里是球心角1/所对大圆的弧长)。 三、解答题 14、一个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是4,高是6,过下底面的一条棱和该棱所对的上底面的顶点作截面,求这 截面的面积。 15、圆锥底面半径是6,轴截面顶角是直角,过两条母线的截面截去底面圆周的1 6 ,求截面面积。

初二数学《算术平方根》说课稿

初二数学《算术平方根》说课稿 初二数学《算术平方根》说课稿范文 初二数学《算术平方根》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算术平方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实数》的第一节内容,与旧教材相比,它在这里先讲算术平方根再去学平方根。为后学平方根奠定一定基础,同时也把数从有理数拓展到无理数。这一节的教材编写思路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目标和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数学思考:通过探索的大小,培养估算意识。 解决问题:通过拼正方形的活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展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探究活动,锻炼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感受无理数。

难点:探究大小的过程 二、说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数型结合思想,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统一。 三、说教法 本节课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依赖直观图形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通过拼图法得出。再通过渐进法得出的大小。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用多种取值来得出的大小,进而引出无理数。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课本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四、说学法 课堂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通过工厂要做一批面积为4平方米和2平方米的正方形模板,老

算术平方根说课稿

算术平方根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方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平方根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概念和运算。通过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就由有理数范围扩大到实数范围,完成了初中阶段对所有数的扩展。运算方面在乘方的基础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因此本节课是今后学习实数、根式、分式、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平方根》共两个课时,所授内容是第一课时算术平方根,是学习实数的准备知识,为学习二次方根作铺垫,提供知识积累。 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是先用一个特别的直角三角形组合图引入了算数平方根,通过例题结合定义找出算数平方根的求法,接着通过物理情境将算术平方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继而讨论得出了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又通过比较难的例题提升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与运用,最后进行活动与探究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重要性的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抓住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逐层深入,多角度展开。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要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出发,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解释、应用的学习过程,在获得对教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就是: 1、教学知识点: (1)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了解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运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2、能力训练要求: (1)加强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教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训练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四)教学难点: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 二、说教法 结合本课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理论加练习,由难化简;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经验交流法——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时练习 1.古语文诗二首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下面打“√”。 化妆 (zhu ānɡ zuānɡ) 丝绦 (ti áo t āo) 裁剪 (c ái chái) 2、 读拼音写词语。 gǔshīcūn j ūér tóng bìyùhuà zhuāng l ǜsè yǔsīji ǎn dāo 3、照样子给下面的字组词,然后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例:寸( 一寸)录() 村(村子)() 女()寺() ()() 是()永()

()() 2.找春天 1.找出选文中AABB式的词语。 2、选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把比作 。 3.读一读,连一连。 小草叮叮咚咚春天的眼睛 野花吐出嫩芽春天的琴声 树木探出头来春天的音符 小溪一朵两朵春天的眉毛 4.选词填空。 ( 只填序号 ) ①触到②听到③看到④闻到 春天来了!我们了她,我们了她,我们了她,我们 了她。 ①叫②摇③荡④笑 她在柳枝上秋千,在风筝尾巴上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在桃花、杏花枝头5、主题积累 ( 抄一抄描写 春天的词语 ) 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万紫千红百花争妍

3.开满鲜花的小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怪()知道() 美好() 2.词语模仿秀。 (1) 五颜六色( 含有数字) : (2) 花朵簇簇(ABCC式) : 3.我是小判官,我来判正误。(1) “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是鼹鼠先生说的。() (2)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松鼠太太门前的小路上蹦啊跳啊。 () 4.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空。 A. 长颈鹿大叔 B. 松鼠太太 C.鼹鼠先生 (1)() 给 () 寄来了一个包裹。 (2)() 到邮局领包裹。 (3)() 发现 () 的包裹破了,里面什么也没有。 5.仿写句子。他回家后打开包裹,看见 一堆小颗粒。兰兰打开, 看见。

高中数学选修2-2各章节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附答案解析)

1.1.1变化率问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在表达式 f x 0+Δx -f x 0 Δx 中,Δx 的值不可能( ) A .大于0 B .小于0 C .等于0 D .大于0或小于0 [答案] C [解析] Δx 可正,可负,但不为0,故应选C. 2.函数y =f (x )当自变量x 由x 0变化到x 0+Δx 时,函数的改变量Δy 为( ) A .f (x 0+Δx ) B .f (x 0)+Δx C .f (x 0)·Δx D .f (x 0+Δx )-f (x 0) [答案] D [解析] 由定义,函数值的改变量Δy =f (x 0+Δx )-f (x 0),故应选D. 3.已知函数f (x )=-x 2 +x ,则f (x )从-1到-0.9的平均变化率为( ) A .3 B .0.29 C .2.09 D .2.9 [答案] D [解析] f (-1)=-(-1)2+(-1)=-2. f (-0.9)=-(-0.9)2+(-0.9)=-1.71. ∴平均变化率为 f - -f - -0.9--= -1.71--0.1 =2.9,故应选D. 4.已知函数f (x )=x 2 +4上两点A 、B ,x A =1,x B =1.3,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A .2 B .2.3 C .2.09 D .2.1 [答案] B [解析] f (1)=5,f (1.3)=5.69. ∴k AB = f -f 1.3-1=5.69-50.3 =2.3,故应选B. 5.一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程S (x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为S (x )=-x 2 +2x ,则S (x )从2到2+Δx 的平均速度为( ) A .2-Δx B .-2-Δx C .2+Δx D .(Δx )2 -2·Δx [答案] B

人教版:平方根说课稿

《算术平方根》说课稿 田方秀 各位老师,同学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算数平方根”第一课时,课程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六个方面来阐述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教学是对无理数的认识,数域从有理数到实数范围扩充的一个前提,也是之后学习二次根式及其运算的一个基础,在整个代数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能用平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能力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和求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想裁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9、16、36、4 、它的边长分别 25

小学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70里面有( )个十,260里面有( )个十。 2.600里面有( )个百,1200里面有( )个百。 3.14个十是( ),14个百是( )。 4.5个百加3个百是( )个百;5个千加3个千是( )个千。 5.16个百加2个百是( )个百,写作( )。 6.13个百减5个百是( )个百,写作( )。 二、口算下面各题 400+500= 200+400= 3000+4000= 800-500= 700-400= 7000-3000= 1200+3000= 400+2000= 4600+300= 1700-400= 7800-800= 3400-3000= 1200+6000= 2600+300= 4000+600= 9000-7000= 780-80= 2400-400= 三、口算下面各题 60+90= 180-80= 2600+4000= 700+800= 240-60= 4700-3000= 500+900= 520-400= 1800-1000= 四、计算下面各题 400+600+700 1000-500+300 560-200-60 = = =

700+3000-600 720-(140+60) 6000+(800-400) = = = = = = 五、应用题 1.养鸭场养鸭8000只,昨天上午卖出3000只,下午卖出4000只.还剩下多少只? 2.玩具厂要加工一批玩具,第一个星期加工了1600件,第二个星期加工了2000件,还要加工3000件玩具才能完成任务。共要加工玩具多少件? 参考答案 一、1.7 26 2.6 12 3.140 1400 4.8 8 5.8 1800 6.8 800 二、略 三、略 四、1700 800 300 3100 520 6400 五、1.3000+4000=7000(只) 8000-7000=1000(只)答:还剩下1000只。 2.1600+2000=3600(件) 3600+3000=6600(件)答:共要加工玩具6600

高中数学选修2-3 第2章2.1.1同步训练及解析

人教A 高中数学选修2-3同步训练 1.①某座大桥一天经过的中华牌轿车的辆数为X ;②某网站中歌曲《爱我中华》一天 内被点击的次数为X ;③一天内的温度为X ;④射手对目标进行射击,击中目标得1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用X 表示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的得分.其中X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选B.一天内的温度X 变化的范围是连续的,无法逐个列出,因此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2.10件产品中有3件次品,从中任取2件,可作为随机变量的是( ) A .取到产品的件数 B .取到正品的概率 C .取到次品的件数 D .取到次品的概率 解析:选C.对于A 中取到产品的件数是一个常量不是变量,B 、D 也是一个定值,而C 中取到次品的件数可能是0,1,2,是随机变量. 3.抛掷2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记为ξ,那么“ξ=4”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是( ) A .2枚都是4点 B .1枚是1点,另1枚是3点 C .2枚都是2点 D .1枚是1点,另1枚是3点,或者2枚都是2点 解析:选D.抛掷2枚骰子,其中1枚是x 点,另1枚是y 点,其中x ,y =1,2,…,6.而ξ=x +y , ξ=4?????? x =1,y =3,或????? x =2,y =2. 4.一袋中装有6个同样大小的黑球,编号为1,2,3,4,5,6.现从中随机取出2个球,以ξ表示取出的球的最大号码,则“ξ=6”表示的试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2,6),(3,6),(4,6),(5,6) 一、选择题 1.下列变量中,不是随机变量的是( ) A .一射击手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 B .标准状态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C .抛掷两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 D .某电话总机在时间区间(0,T )内收到的呼叫次数 解析:选B.B 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一个确定值. 2.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5个球,分别标有1,2,3,4,5五个号码,现在在有放回取出的条件下依次取出两个球,设两个球号码之和为随机变量ξ,则ξ所有可能取值的个数是( ) A .5 B .9 C .10 D .25 解析:选B.两个球号码之和可能为2,3,4,5,6,7,8,9,10,共9个. 3.某人射击的命中率为p (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方根》说课稿

13.1 平方根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乘方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下节学习 算术平方根的前提,是学习实数的准备知识,有助于了解n次方根 的概念,为学习二次根式作出了铺垫,提供了知识积累。 这节课在内容安排上是先用实际例子引入了平方根及其概念, 后半部分又在对平方与开平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找出了求一个数的 平方根的方法,并通过2个例题巩固所学的概念,其中所选用的数 字都比较简单,求解过程详细,可见其设计目的,并不着眼于计算,而在于巩固概念.因此,本课的重难点都是平方根的概念,而突破难 点的关键是抓住平方根概念的本质特征,逐层深入,多角度展示。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从数学本身的特点 出发,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 学生经历一个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解释、应用的学习过程, 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 面都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这节课教学三维目标就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让学生理解平方根和开平方的概念,能 正确地读写有关平方根的式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例子归纳出平方根概念 的过程,理解概念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作用与价值,使人人学到 有用的数学. 二、说教法

以前学生虽然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间隔时间太长,他们会有 不同程度的遗忘,甚至有些概念已没了印象,同时也为了实现新旧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结合本课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目的就是使学生尽快“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对比教学法:即把新旧知识,把二次方与平方根的概念,计算过程等对比起来进行教学.即使他们掌握了概念的本质,又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3)经验交流法:即使学生在独立练习、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人 交流,与人合作,经验共享. 三、说学法 说到学法,有一份资料上说:一位美国教师在教学生画苹果时,提着一袋子苹果分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看,摸甚至咬上一口再画, 学生们就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而不是老 师的苹果,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把过程还给学生,让过程与结果并重。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据此学生的学法我定为小组交流合作法和 自主学习法.这样,既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又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 四:说程序 在设计思路上,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情境导入,发现问题.(二)合作交流理解的概念.(三)自主学习,完善自我.(四)综合训练,突出重点. (一)情境导入,发现问题

九年级英数学下册【说课稿】算术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 教材分析: 《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用字母表示数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本节主要学习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在运算方面,引入了开方运算,使学生掌握的代数运算由原来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扩展到六种,建立起较完善的代数运算体系。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实数的预备知识,还是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具备了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算术平方根性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通过开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 2. 过程与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的阐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意义及求法,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准确理解把握概念,将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数学技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正确理解这个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之一。 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说教法与学法: 1 教法学生在七年级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间隔时间长,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为了实现新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我利用情景与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古诗二首》(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1.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g cūn ǜ sè sī xiàn jiǎn dāo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夜莺.(yīng yīn)大堤.(tī dī)吹拂.(fú fó)丝绦.(tiáo tāo) 咏.柳(yóng yǒng)醉.了(zuì zhuì)柳.枝(liǔ lǐu)裁.剪(cái chái) 三、比一比,再组词。 妆( ) 碧( ) 裁( ) 诗()村() 壮( ) 壁( ) 栽( ) 待()树() 四、读一读,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拂堤杨柳醉.春烟。()①用酒泡制②沉迷,过分地爱好③喝酒过多,神志不清。 2.儿童散学 ..归来早。()①开学;②放学。 3.碧玉妆.成一树高。()①修饰,打扮②出嫁女子的陪嫁③妇女脸上、身上的装饰。 五、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咏柳》和《村居》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作者也都生活在唐代。( ) 2.“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长”读“cháng”。() 3.《咏柳》这首诗中把柳叶比作丝带,把柳条比作碧玉,把柳树写得非常美。( ) 4.《村居》一诗中的“纸鸢”就是风筝。() 六、根据《村居》一诗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比较早。 ()早春二月,青草生长,黄莺飞舞。 ()孩子们赶忙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天空。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似乎沉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七、阅读古诗《村居》,回答问题。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 选择 (1)“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 A.蝴蝶 B.燕子 C.风筝 (2)“东风”指的是() A.春风 B.东边刮来的风 C. 吹向东边的风 (3)“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春烟”指() A.春天的烟雾 B.春天的水汽 C.做饭燃起的烟 2.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 (填写季节),我是从诗句中的“”看出来的。 3.这首诗描写人物活动的句子是: ,诗中的人物是 ,活动是 ,时间是 ,诗人选写的儿童、东风、纸鸢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八、阅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诗中描绘的景物有、、 、。 2.第二句和第四句中有两个字意思相近,它们是“”和“”。 3.“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跑②离去③走路 4.诗中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原因是。 九、课外阅读 春天来了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不知不觉地来到我身旁。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花开了,有红的、粉的、紫的、金黄的……五彩缤纷,真美丽啊!最吸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1】 txt>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2008年4月)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评析】答案为c。此题意在考查教育心理在西方发展的历程。四-f 时期分别对应的年代需 要熟练掌握。 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2008年4月) a.廖世承 b.房宗岳 c.潘菽 d.陆志伟 【评析】答案为a。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陆志伟翻译 出版了桑破弃的《教育心理晕概论》。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 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4.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 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 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 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平方根说课稿。

4.1平方根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平方根。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用字母表示数、勾股定理等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开方运算,使学生掌握的代数运算由原来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扩展到六种,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实数的预备知识,也是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 由此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及时通过开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理解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方根概念及性质的探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方根的性质。本节课我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面重点讲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首先我用ppt展示三个问题: (1)某天早上的温度是—2,中午的温度是早上的平方,求中午温度?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12 , 5,求斜边? (3)如果一个正方形展厅的地面面积为50平方米,求它的边长? 第一个问题直接是—2的平方为4。第二个问题学生知道13的平方等于169,即可得出斜边为13。第三个问题学生遇到疑问多少的平方能等于50。由此引出课题平方根。 (二)概念探索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这三个问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由平方数的运算x2=a,当x已知时容易求得a。但当a已知时,有的不知道怎么求。从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也称为二次方根。而求一个数的平方运算就叫做开平方。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平方数的运算时,任何一个数的平方都大于等于0,所以此处的a必须大于等于0,否则负数没有平方根。 到此我便让学生求16的平方根是多少?有的学生直接会想到4,再由前面负号的提醒也容易想到还有—4。在数学上我们把a的正的平方根记作a,负的平 。然后让学生说出根号16就等方根记作—a,正数a的两个平方根记作a 于4,而像50那样开平方开不出来的就可以直接写成正负根号50。 (三)归纳性质 为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我出示例1: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请写出来,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9, 5, 9/25, 0, —4/9, —8 通过例一让学生小组讨论,对a分类讨论,总结出平方根的性质:正数的平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