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

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
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

1引言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模式识别和生物特征鉴别技术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它被广泛应用于娱乐,智能卡,信息安全,法律实施和监控等社会各方面。一般来说,人脸识别主要是指在数字图像或视频图像中,通过人体面部视觉信息,进行人类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人脸识别和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相比,具有方便,快捷,易以接受等特点[1]。

计算机人脸识别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末,最早Bledsoe 以人脸特征点间的距离、比率等参数为特征建立了第一个半自动人脸识别系统[1]。近几十年人脸识别研究逐渐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新的技术和方法。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但是计算机和人类的人脸识别能力相比,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最好的商用人脸识别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2人脸识别系统的框架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1)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对输入图像进行分析,

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标定出人脸的位置和大小的过程。

(2)人脸对齐(Face alignment):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缩

放,旋转,切割等操作,使所有人脸图像依照某种标准规范化的过程。

(3)人脸预处理(Face preprocessing):通过对人脸图像进

行处理,降低图像中光照变化,噪音干扰等情况对人脸识别带来的影响。

(4)人脸表示(Face representation):提取人脸中可以用

于描述人脸模式的特征并使用这些特征来表示人脸的过程。

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

钱志明1,徐丹2

1. 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省楚雄市 675000

E-mail: qzhiming@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2. 云南大学计算机系, 昆明 650091

E-mail: danxu@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已成为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对近年来人脸识别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人脸识别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对目前主流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和介绍,针对人脸识别中的一些局部表示方法做了分析和测试,并对未来人脸识别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人脸识别,人脸表示,局部特征

Research Advances in Face Recognition

Zhiming Qian1, Dan Xu2

1.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China

E-mail: qzhiming@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2.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E-mail: danxu@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 vision, face recogni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pattern recogni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n the state-of-art face recognition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classifying and introducing face recognition method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tests some recent algorithms, which are used to extract the local facial features. In addition, several major iss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face recognition are also pointed out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face recogni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local feature

(5) 人脸分类(Face classification):对待识别人脸图像的

特征表示,通过对比人脸数据库中已有的人脸特征表示,判断测试图像属于哪一类的过程。 图1显示了人脸识别的一般过程。

图 1: 人脸识别过程示意图

3 人脸识别的现状

从人脸识别的大量文献中可以发现,在人脸识别系统各个模块中,研究的最多的是人脸表示这一块,以至于给人一种假象,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内容就是人脸表示,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脸识别系统中各个模块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每个模块都能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最终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来看,对于人脸识别的各个模块,人脸检测是最成熟的,且该技术已经投入到各类应用中,如比较常见的数码相机中的人脸定位和跟踪,人脸检测的主流技术有Adaboost 方法[2],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率高等特点,在人脸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脸检测作为一个已经工程化的模块,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把人脸检测和人脸表示相结合,提高人脸识别的效率,另外,使用新的算子或者轮廓进行人脸检测也是研究方向之一。人脸对齐一直是人脸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难题,虽然不断有新论文出现,但是效果依然不是十分理想,相对于人脸识别的其它模块而言,人脸对齐可以称为一个瓶颈,制约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不同的人脸有着不同的形状结构,要使用一种数学模型能够匹配所有人脸轮廓难度较大,目前效果相对较好的人脸对齐方法主要是可变型模板技术。人脸预处理是一个与数字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相关的模块,虽然在某些人脸识别系统中,人脸预处理模块没有得到体现,但是作为一个实用的人脸识别系统而言,由于环境的可变性和其它一系列影响因素,人脸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有很多技术已经能够很好的克服光照等变化的影响,但是在消除这些干扰的同时,人脸纹理结构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对二者进行平衡和优化是研究的重点。人脸表示是人脸识别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同时也是人脸识别中新方法出现最多的一个模块,在各类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中,人脸表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相对其它模块来说,人脸表示对人脸识别的影响已经很小,也就是说,如果人脸对齐和预处理模块不能实现突破的话,无论采取何种人脸表示方法,人脸识别

的效果都不会有太大的提高。人脸分类模块和人脸表示模块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采用不同的人脸表示方法,就对应不同的人脸分类方法,人脸分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人脸表示的基础上直接使用模式识别中的一些经典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另一种是先对人脸表示的数据进行降维,特征过滤等操作,然后再进行分类。

4 人脸表示的新方法

对于人脸识别的各个模块,我们重点介绍人脸表示这一部分,人脸表示是目前人脸识别领域影响最大,也是人脸识别最核心的一个部分。

人脸表示主要分为全局表示与局部表示两个方面[3]

,全局表示主要从人脸图像的整体出发,考虑的是人脸模式的整体属性,例如利用人脸的全局结构,人脸的整体轮廓等进行分析和表示。局部表示主要从人脸图像的局部特征信息出发,考虑人脸图像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或是考虑人脸局部块图像的特性。 4.1 全局表示

在经典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等方法的影响下[4][5]

,人脸表示中出现了大量以PCA 和LDA 为基础的改进方法,比如KPCA(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FA(Marginal Fisher Analysis)[6][7]等,这里我们介绍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 4.1.1 局部保持投影

2005年, He 等人提出了局部保持投影LPP(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 [8],LPP 是一种基于表观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该方法得到的子空间被称为拉普拉斯脸(Laplacianface)。拉普拉斯脸是对人脸流形上的Laplace Beltrami 算子的特征函数的最优线性近似。不同于PCA 和LDA ,LPP 找到一个嵌入来保持局部信息,从而得到一个最好的探测到人脸流形结构的人脸子空间。理论分析表明, PCA, LDA 和LPP 可以由不同的图模型产生。 同PCA 和LDA 相比, LPP 通过保留局部结构可以编码低维空间中更多具有判别性的信息, 这些信息要比全局结构更适合于分类。作为流形学习方法在识别问题中的尝试,LPP 对人脸识别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LPP 在一些试验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并不能说明LPP 的性能绝对超过LDA 等方法。

4.1.2 非监督辨别投影

在LPP 的基础上, Yang 等人提出了非监督辨别投影UDP(Unsupervised Discriminant Projection )[9],UDP 可看作是基于多流形学习框架的一种近似, 它通过寻找一种最大化非局部散度同时最小化局部散度的投影。相对LPP 而言,UDP 同时考虑了局部和非局部散度。这种特点使得UDP 更直观,在某些情况下,UDP 要比只考虑局

部散度的LPP方法更强大,在小样本情况下,UDP也表现出超过LDA的识别性能。UDP相比LPP有一定的不同,但是从本质上看,UDP是LPP的一种简化的,正则化的版本,没有理由表明UDP比LPP更适合于通用的分类或聚类任务[10]。

4.1.3 稀疏表示

2008年, Wright等人把稀疏表示用于人脸识别[11]。稀疏表示将人脸识别问题看作多个线性回归模型的分类问题,通过稀疏信号表示的理论解决该分类问题。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对于待识别的人脸图像,利用训练集图像的线性组合进行重构,然后利用重构过程中得到的稀疏表示的重构系数进行人脸分类。与传统的PCA等方法不同,稀疏表示是基于L1范数的求解过程,它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一组稀疏的重构系数来重构人脸图像,并且通过这种稀疏表示来对测试图像进行分类。稀疏表示可以很好的处理人脸识别中的两个关键问题:特征提取和对遮挡的鲁棒性。由于稀疏表示与传统的人脸表示方法使用了不同的思路,且使用稀疏信号来表示人脸符合人类的视觉特性,目前该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脸识别研究者的关注。

4.2局部表示

同人脸的全局表示相比,局部表示充分考虑了人脸图像的视觉、纹理等特性,在实际使用中,局部表示取得了相比全局表示更理想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局部表示方法。

4.2.1 加伯变换

Gabor小波是一种信号和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滤波技术,自从2003年Liu 等人把Gabor小波用于人脸识别后[12],Gabor小波以其优良的空间位置,方向选择以及空间频率等图像描述特性,一度成为人脸表示的热点。Shan等人在Gabor小波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Gabor直方图的方式进行人脸表示[13],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直方图统计的方法把Gabor特征进行量化,进而使用直方图表示人脸并进行分类。Choi等人使用矩形特征来模拟Gabor小波核[14],提高Gabor滤波器的运算速度。在传统使用Gabor幅值进行人脸表示的基础上,Qing等人利用Gabor的相位进行人脸表示和分类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5],之后,Zhang等人综合利用Gabor的幅值与相位进行人脸表示[16]。一般来说,Gabor的相位信息比幅值信息更有利于分类,但是相位信息没有幅值信息稳定,不管如何利用Gabor进行人脸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Gabor信息维数较高这个问题,如果该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那么Gabor在人脸表示中将成为首选方案。4.2.2 局部二值模式

LBP(Local Binary Patterns)是一种描述图像纹理特征的方法,其特点是纹理识别能力强,计算速度快,它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与其局部邻域点在亮度上的序关系,然后对二值序关系进行编码形成局部二值模式。2005年,Ahonen等人把LBP算子直接用于人脸表示[17],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LBP得到了一些扩展,Zhang 等人利用Gabor + LBP的方法进行人脸表示[18],并且利用Fisher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Liao等人利用了LBP的多方向扩展进行人脸表示[19]。总的来说,LBP由于快速,简单,效果相对较好等特点,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但需要注意的是,LBP对块的划分比较敏感,不同的划分方式往往识别性能相差较大,必须针对图像大小做出合适的划分。

4.2.3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是一种特征点匹配算法,其匹配能力较强,可以处理两幅图像之间发生平移、旋转、仿射变换情况下的匹配问题。2006年,意大利萨萨里大学Bicego等人把SIFT算法用于人脸识别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在SIFT原算法的基础上,一些学者对它进行了扩展,Mikolajczyk等人提出了基于圆的旋转不变性的GLON算法[21],该算法利用旋转坐标系来达到旋转不变的目的。Yan等人提出了PCA+SIFT的表示方法[22],使用PCA对SIFT产生的高维数据进行降维。总的来说,SIFT最大的优势是区分度较高,但这是以高维度数据为代价的,虽然目前有一些方法,比如K-meams 聚类等能够部分解决高维问题,但这是以牺牲区分度为代价的,如何在区分度和速度方面取得一致性,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5人脸识别的其它方法

除了上述介绍的一些新的人脸表示方法,人脸识别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向,下面介绍两个目前研究较多的方向。

5.1三维人脸识别

三维识别是人脸识别中的一个新领域,区别于普通的二维人脸识别,三维人脸识别使用三维数据对人脸进行表示和分类,三维人脸识别的人脸表示模块既可以使用全局人脸表示,也可以使用局部人脸表示。自从2003年, Blanz等人使用三维形变模型进行三维人脸识别后[23],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三维人脸识别的文献,Xu 等人提出了使用boost算法选择人脸特征向量并分类的方法[24]。Zhong 等人提出了Gabor + K-means的三维人脸表示方法[25]。总的来说,三维人脸识别的在人脸表情,姿态,光照变化等情况下有着二维人脸识别无法相比的效果,但是,三维人脸识别由于数据量巨大,处理较为耗时,暂时无法应用于大规模人脸数据库,同时,对于信息获取与分析而言,三维人脸信息相比二维人脸信息仍然有很多困难。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

和二维人脸识别的不断进步,三维人脸识别一定会做得更好。

5.2红外人脸识别

基于传统照相机,摄像机等方式的人脸识别容易受到光照等变化的影响,利用红外进行人脸识别也是近年来一个研究方向,红外人脸图像的识别分为近红外人脸识别和远红外人脸识别。近红外人脸识别是通过在照相机上安装一个近红外发光二极管来保证有足够强烈和稳定的光照在人的脸部并且成像, 与近红外人脸图像不同,远红外是通过获取人脸发出的热辐射来成像的。随着红外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红外人脸识别。红外人脸识别的优势是:光照,表情,肤色等变化对最终识别效果的影响较小,不足是:在价格和易用性方面,红外设备不如普通图像获取设备,红外图像的分辨率较低,且容易收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6局部人脸表示方法的实验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对目前使用的较多,效果较好的几种局部人脸表示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库为FERET人脸数据库[26]的子集,选取100个人,每人3张图像,共300张正面人脸(fa)作为试验样本图像。

首先利用FERET中已经精确标定的眼睛坐标对人脸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方法为:通过图像旋转,使两眼位置水平对齐,再通过图像缩放使人脸图像中两虹膜中心的距离D=70像素,然后采用图2所示模板对人脸图像进行切割,把人脸图像归一化到130×150大小。

图 2: 人脸对齐模板

对每一个人,使用一张正面人脸图像进行注册,然后分别使用Gabor小波幅值(每幅Gabor人脸为600维),Gabor小波相位(采用隔行采样的方式,每幅Gabor人脸为300维),LBP(采用(8,1)的统一LBP模式,分块方式为7×9),加权LBP(采用Ahonen的加权方式),SIFT算法(采用传统SIFT算法)进行人脸表示。对每个人的两张正面人脸测试图像,使用与注册图像相同的人脸表示方法与注册图像进行比较和识别。实验所用的软件环境为Matlab7.0,硬件环境为AMD 3200+处理器,1G内存,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几种局部人脸表示方法实验结果

所用方法识别率

识别一幅人脸图像的

平均耗费时间(秒/s) Gabor幅值94.7% 3.6s

Gabor相位96.1% 2.4s

LBP 87.2% 0.6s 加权LBP 91.4% 0.8s

SIFT 97.3% 6.7s 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矩形模板进行人脸切割时,SIFT算法表现出了最好的识别效果,Gabor小波相位次之,最差的是LBP算法,这与Ahonen等人在论文里描述的效果有所区别,原因是Ahonen的论文里的人脸使用的是椭圆切割方式,全部人脸图像都使用了精确的人脸对齐,我们的实验中虽然使用了与Ahonen相同的人脸分块方式,但显然LBP对矩形切割效果不太理想。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认为:在小数据量的人脸识别中,SIFT是首选方案,它对人脸对齐的要求相对较低,并且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LBP可以在速度与效果间达到一个平衡,相对于Gabor小波和SIFT的复杂计算来说,LBP拥有较快的速度和差距不大的识别效果。

7人脸识别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人脸识别在近年来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应看到,人脸识别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现阶段人脸识别的最主要困难在于人脸对齐和预处理方面,其次,对于当前研究热点的人脸表示,性能和数据间的矛盾也是面临的一个难题。从模拟人类的识别方式来看,创造更加有效的人脸对齐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光照,姿态,表情等变化对人脸识别的影响,综合利用全局表示和局部表示两种方法相结合,发现更多有利于人脸表示的局部算子,建立更多实际环境下的人脸数据库,关注实际环境中的人脸识别的效果,是今后人脸识别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随着模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人脸识别一定会越做越好。

致谢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63010),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9Y0404)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Bledsoe. W. Man-Machine Facial Recognition [R]. Technical

Report PRI 22, Panoramic Research Inc, Palo Alto, CA, 1966.

[2] P. Viola, M.J. Jones, Robust real-time face dete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4, 57(2):

137–154.

[3] Hjelmas. E, Low. BK. Face detection: A survey [J].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2001, 83(3): 36-274.

[4] Turk. M, Pentland. A. Eigenfaces for recognition [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991, 13 (1): 71-86.

[5] Belhumeur. P. N, Hespanha. J. P, Kriegman. D. J, Eigenfaces vs.

Fisherfaces: recognition using class specific linear projec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6, 28(12): 2037-2041.

[6] Yang. M. H, Ahuja. N, Kriegman. D. Face recognition using

kernel eigenfaces [C]. In: Proc. of IEEE Conf. on Image

Processing, 2000, 37-40.

[7] Yan. S. C, Xu. D, Zhang. B.Y, Zhang. H. J, et al. Graph

Embedding and Extensions: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7, 29(1): 40-51.

[8] He. X. F, Yan. S. C, Hu. Y. X, et al. Face recognition using

Laplacianfac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5, 27(3): 328-340.

[9] Yang. J, Zhang. D, Yang. J. Y, et al. Globally maximizing,

locally minimizing: unsupervised discriminant projec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face and palm biometric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7, 29(4):

650-664.

[10] D eng. W, Hu. J, Guo. J, Zhang. H, et al. Comments on "globally

maximizing, locally minimizing: unsupervised discriminant

projec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face and palm biometric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8, 30(8): 1503-1504.

[11] W right. J, Yang. A, Ganesh. A, et al. Robust face recognition via

sparse represent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9, 31(2): 210-227.

[12] Liu. C. J, Wechsler. H,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of

Gabor Features for Face Recogni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3, 14(4): 919-928.

[13] S han. S. G, Zhang. W. C, Su. Y, et al. Ensemble of Piecewise

FDA Based on Spatial Histograms of Local (Gabor) Binary

Patterns for Face Recognition [C]. In: Proc. of IEEE Conf. 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06, 590-593.

[14] Choi. W. P, Tse. S. H, Wong. K. W, et al. Simplified Gabor

wavelets for human face recognition [J]. Pattern Recognition,

2008, 41(3): 1186-1199.

[15] Q ing. L. Y, Shan. S. G, Chen. X. L, et al. Face recognition under

varying lighting based on the probabilistic model of gabor phase

[C]. In: Proc. of IEEE Conf. 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06,

1139-1142.

[16] Z hang. B. C, Shan. S. G, Chen. X. L, et al. Histogram of Gabor

phase patterns (HGPP): A novel object representation approach for face recogni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6, 16(1): 57-68.

[17] Ahonen. T, Hadid. A, Pietikainen. M. Face description with

local binary pattern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6, 28(12): 2037-2041.

[18] Z hang. W. C, Shan. S. G, Gao. W, et al. Local Gabor Binary

Pattern Histogram Sequence (LGBPHS): A Novel

Non-Statistical Model for Fac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

[C]. In: Proc. of IEEE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2005,

786-791.

[19] L iao. S. C, Zhu. X. X, Lei. Z, et al. Learning Multi-scale Block

Local Binary Patterns for Face Recognition [C]. In: Proc. of

IEEE Conf. on Biometrics, 2007, 828-837.

[20] B icego. M, Lagorio. A, Grosso. E, et al. On the use of SFIT

features for face authentication [C]. In: Proc. of IEEE Conf. on

Biometrics, in association with CVPR Biometrics, 2006, 35-35. [21] Mikolajczyk. K, Schmid. C.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cal

descripto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5, 27(10): 1615-1630.

[22] Y an. K, Sukthankar. R. PCA-SIFT: a more distinctive

representation for local image descriptors [C]. In: Proc. of IEEE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04,

506-535.

[23] Blanz. V, Vetter. T.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fitting a 3D

morphable model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3, 27(10): 1063-1074.

[24] X u. C. H, Tan. T. N, Li. S, et al. Learning effective intrinsic

features to boost 3D-based face recognition [C]. In: Proc. of

European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2006, 416-427.

[25] Z hong. C, Sun. Z. N, Tan. T. N. Robust 3D face recognition

using learned visual codebook [C]. In: Proc. of IEEE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07, 1-6.

[26] P hillips. P, Wechsler. H, Huang. J, et al. The FERET database

and evaluation procedure for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s [J].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1998, 16(5): 295-306.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年第5期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工程技术 — 49 —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杨万振 (东北大学,沈阳 110819) 摘要:作为多学科领域的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人脸识别技术覆盖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生理学、计算机视觉、 心理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 关键词:人脸识别;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49-01 一、引言 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国内外的人脸识别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但是,由于人脸识别问题巨大的复杂性,要建立一个能够完全自动完成人脸识别任务的计算机系统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不仅涉及到数字图像处理,而且还涉及到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的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知识。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等[1,2]。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用在更多的领域:1.公安、司法和刑侦。2.自助服务。3、.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4.电子护照及身份证。5.信息安全。综上所述,人脸识别技术对于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信人脸识别技术会不断向前发展,应用更加广泛。 二、人脸识别系统的基本框架 人脸识别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是人脸的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到人脸及其位置,并将人脸从中分割出来;二是对标准化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基本框架图 如图所示,人脸识别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一)图像获取:用图像获取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摄像机)获取图像,也可以在人脸图像库中获取图像,然后使用相应程序将图像转换成可处理的格式。 (二)检测定位:人脸检测是指在输入图像中确定所有人脸的大小、姿态和位置的过程。近年来,由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发展和人际交互方式的发展,人脸检测定位的发展很迅速,但是其难点是容易受到亮度变化、人的头部姿势及图像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脸图像预处理: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具有的特征能在图像中表现的明显。该模块主要由灰度变化、光线补偿、对比度增强、高斯平滑处理、直方图均衡和图像二值化处理等子模块构成。 (四)特征提取部分:将预处理后得到的正规人脸图像按照相应的算法提取出用来识别的特征向量,将原始的人脸空间中的数据映射到特征空间中去。通常把原始人脸空间叫测量空间,把用以进行分类识别的空间叫特征空间,较高维数的测量空间的模 式表示可以经过变换变为在较低维数的特征空间中模式的表示。 (五)分类器设计:部分分类器的设计是在后台完成的,就是所谓训练过程,该过程结束后可生成分类器用于分类识别。模式识别问题事实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分类问题,即把待识别的对象归于某一类之中。在人脸识别问题上就是把不同输入的人脸图像归于某个人这一类。其基本的做法就是在样本训练集的基础上确定某种判决规则,然后使按这种判决规则对待识别的对象进行分 类所引起的损失最小或造成的错误识别率最小。 (六)分类决策:就是运用已经设计好的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得出最后的识别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判断。 三、人脸识别的常用方法 1.主分量分析法 2.线性判别分析法 3.独立分量分析法 4.隐马尔可夫模型法 5.弹性束图匹配法 四、人脸识别的技术优势 虽然目前人脸识别系统不是很成熟,但与虹膜识别、指纹 识别等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的技术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非接触式操作,适用于隐蔽监控。由于人脸识别系统不需要接触,可以秘密开展,因此特别适用于网上抓逃、隐蔽监控等应用。这是虹膜、指纹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不具备。 (二)无侵犯性,容易被接受。人脸识别系统一般为远距离 采集数据,减小了对用户造成生理上伤害几率,用户容易接受。 (三)图像采集设备成本低。目前,USBCCD/CMOS 摄像头非常低廉的价格,已成为计算机的标准配置,极大地扩展了人脸识别实用范围;此外,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和照片扫描仪等图像 采集设备在普通家庭的日益普及进一步增加了其可用性。 (四)更符合人类的识别习惯,可交互性强。人脸识别更 符合人识别人的习惯,故若与用户交互配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但是指纹、虹膜识别却不具备如此优点。 (五)识别精确度较高、速度快。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的精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拒识率、误识率较低。 五、人脸识别研究的难点 人脸识别通常是通过对采集得到的人脸图像的分析计算来确定其身份的。人脸是具有复杂结构的三位可变形生物体,影响人脸识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姿态:人脸图像的变化,例如在三维人脸到二维人脸的成像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照相机-脸姿(正面的、45度、侧面、颠倒的)导致的不同,而一些脸部特征如眼睛或鼻子可能部分地或全部被遮挡。 组件的影响:面部的特征如胡须和眼镜等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这些组件包括形状、颜色和大小。 面部表情:人脸为可变形物体,人脸表情的变化直接影响人脸图像的模式。 图像的方向:照相机光轴的旋转不同可直接引起人脸图像的变化。 图像的条件:当图像产生时,一些因素如光(光谱、光源分布和强度)和照相机的特性(传感器的响应、透镜)影响人脸的外观。 参考文献: [1]Yin L.Basu A.Generating realistic facial expressions with wrinkles for model-based coding [J].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2001,84(2):201-240 [2]李云峰,杨益,田俊香.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科技资讯,2008(5):23-32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解读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目前,在个人身份鉴别中主要依靠ID卡和密码等传统手段,这些传统手段的安全性能较低,且都是基于,“What he Dossesses”或“What he remembers”的简单身份鉴别,离真真意义上的身份鉴别“Who he is”还相差甚远。依靠传统方法来确认个人身份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给可靠的身份鉴定带来了可能。最近,国际生物特征组织(IBG)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做了较详细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其结果显示,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2014年的产值约为69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将超过93亿美元,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一个人特有的生理和行为特征进行自动的身份认证。只有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才能被用做生物识别特征 1)普遍性。即每个人都要具备这种特征。 2)唯一性。即不同的人应该具备不同的这种特性。 3)持久性。即这种特征不随时间地点的改变而变化。 4)可采集性。即该特征可以被定量地测量。 研究和经验表明,人脸、指纹、手型、掌纹、虹膜、视网膜、签名、声音等都满足这些条件,可以用于识别人的身份。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发展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在所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利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是最自然、最直接和最友好的于段。与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人脸的获取非常容易,几乎可以在被采集对象无意识的状态

下获取人脸图像,这样的取样方式没有“侵犯性”。 人脸识别技术是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人脸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复杂视觉模式,它包含及其丰富的信息。首先,人脸具有一定的不变性和唯一性,人脸识别是人类在进行身份确认时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人脸图像还能够提供一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等有关信息。其次,人脸也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陶健 学号 0643041077 年级 2006 指导教师周欣 教务处制表 二Ο年月日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陶健老师周欣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得不断发展,个人身份趋于数字化,隐性化,如何准确的鉴定,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脸识别,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方法,在基于人脸固有的生物特征信息,利用模式识别和图行图像处理技术来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在国家安全,计算机交互,家庭娱乐等其他很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办事效率,防止社会犯罪等,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人脸识别在图像检测识别方面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由于图像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定位和识别的准确率,因此本文对图像的一些识别算法做了着重的介绍,例如基于二维Gabor小波矩阵表征人脸的识别算法,基于模型匹配人脸识别算法等。此外,本文还提及了一般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并着重介绍了图像预处理环节的光线补偿,图像灰度化等技术,使图像预处理模块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能取到良好的作用,提高图像识别和定位的准确率。 [主题词]:人脸识别;特征提取;图像预处理;光线补偿

Face Recognition Overview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TAO Jian Adviser: ZHOU Xin [Abstract] With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twork was growing, personal identity tends to digital, hidden, how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o ensure that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ace recognition, an application of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more widely, based on biometric facial information inherent in the use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map line of personal identity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mputer interaction, family entertainment and many other areas. Face recognition can improve efficiency, prevent social crime, of course it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tudies aspects of face recognition in image detection and some common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As the image processing directly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o some of image recognition algorithm will be focused presentation, such as Gabor wavelet-based two-dimensional matrix representa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s, model-based matching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mentioned a general recognition system design, and highlight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part of the light compensation, gray image technique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module in the image processing to get to the good , and improve image recognition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Key Words] Face recognition; feature extraction; image preprocessing; light compensation

面部表情识别实验报告分析

面部表情识别实验 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 面部表情识别实验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要:情绪认知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它包含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所以,情绪认知的准确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我们与他人相互交往的时候,不管是不是面对面。我们都正在不断的表达着情绪,同时又正在观察,解释着的对方做出的表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的表达和认知是十分的迅速和及时,那么人是借助于哪些表情来认知他人的情绪的呢?情绪识别实际上并不是针对表情本身的,而是针对这它背后的意义。例如:皱眉可能是一种情绪的表现,我们见到这种面部表情就试图解释潜在于它背后的情绪。尖锐,短促,声音嘶哑可能是一种情绪表现,我们听到这种语言表情就试图解释潜在于它背后的情绪捶胸,顿足可能是一种情绪的表现,我们见到这种动作表情就是试图解释潜在于它背后的情绪。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许多的研究。 面部表情认知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面部表情刺激物的制作或选择,这可以用专门拍摄(录像)或图示来描画,也可以用完全装扮出的活生生的表情或自发的表情等。第二步时对表情进行识别评定。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如自由评定法,即让被试自由地对表情给出情绪词汇;或限制评定法,即向被试提供各种提供各种情绪词汇或情绪情境,要求被试只能根据所提供的情绪词汇或者情绪情境进行分类或者匹配等;或参照自由评定法,即向被试提供参考线索(如情境,人格特征等),让其说出所表达的情绪的词汇等。 关键词:情绪表情认知线索

1 前言 传统心理学把情绪列为心理现象的三大方面之一。情绪也是心理学理论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研究环节。情绪(emotion)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它是有机体的一种复合状态。情绪的表现有和缓的和激动的,细微的和强烈的,轻松的和紧张的等诸多形式,广泛地同其他心理过程相联系。自古以来,科学家们十分注意探讨情绪之奥妙,但与情绪的重要性不相适应的是,长期以来情绪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情绪所特有的复杂性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情绪研究方法学上的困难。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1987)将理论认为面部表情是传递具体信息的外显行为面部表情是提供人们在感情上互相了解的鲜明标记。情绪过程既包括情绪体验,也包括情绪表现,而表情既是情绪的外部表现,也是情绪体验的发生机制;既是最敏锐的情绪发生器,也是最有效的情绪显示器。这就从机制上说明了以面部肌肉运动模式作为情绪标志的根据。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_r)的发生是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的:表情按面部不同部位的肌肉运动而模式化,面部反应模式携带着心理学的意义,那就是或快乐、或悲伤等具体情绪。但是,对表情进行测量的原则在于:所要测量的是面孔各部位的肌肉运动本身,而不是面部所给予观察者的情绪信息。该实验将14名被试分为两组进行表情认知的实验,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了解面部表情认知的基本

人脸表情识别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人脸表情识别介绍摘要:人脸表情是我们进行交往和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不经过特殊训练,人类对其面部表情往往很难掩饰,所以,通过对人脸表情进行分析,可以获得重要的信息。人脸表情识别是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模式识别、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几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对人脸表情识别系统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人脸表情特征提取,做了详细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人脸定位;积分投影;人脸表情识别;流形学习;局部切空间排列Abstract:Facial expression is a kind of important meansthatwe communicateand express the emotions.Without special training, People often difficult to conceal their facial expression.So, by the analyzing facial expression, we can obtain important information.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is animportant componen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an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mage processing,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focus on this topic. In this paper,we present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and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and summary for facial expression feature extraction. Keywords:facelocation; integral projection; facialexpression recognition; manifold learning;GILTSA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优势 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都拨出专款资助人脸识别的相关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列入其中[4],明确指出:“要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展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研究,人脸识别具有高安全性、低误报率的出入口控制新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院校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自主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metrics),与虹膜识别、指纹扫描、掌形扫描等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1.人脸识别使用方便,用户接受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使用通用的摄像机作为识别信息获取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在识别对象未察觉的情况下完成识别过程。 2.直观性突出。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依据是人的面部图像,而人脸无疑是肉眼能够判别的最直观的信息源,方便人工确认、审计,“以貌取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3.识别精确度高,速度快。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精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误识率、拒认率较低。 4.不易仿冒。在安全性要求高的应用场合,人脸识别技术要求识别对象必须亲临识别现场,他人难以仿冒。人脸识别技术所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来欺骗识别系统。这是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很难做到的。举例来说,用合法用户的断指即可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而使识别系统无从觉察。 5.使用通用性设备。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设备为一般的PC、摄像机等常规设备,由于目前计算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多数用户而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无需添置大量专用设备,从而既保护了用户的原有投资又扩展了用户已有设备的功能,满足了用户安全防范的需求。 6.基础资料易于获得。人脸识别技术所采用的依据是人脸照片或实时摄取的人脸图像,因而无疑是最容易获得的。 7.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是常规通用设备,价格均在一般用户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产品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概括地说,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性价比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我将人脸识别的一些应用列举出来,希望抛转引玉,大家不断完善,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 1)监控布控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简介: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同时人脸识别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本技术综述限定于:一,在LFW数据集上(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获得优秀结果的方法; 二,是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 前言 LFW数据集(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人脸图像数据库。该数据库共13,233幅图像,其中5749个人,其中1680人有两幅及以上的图像,4069人只有一幅图像。图像为250*250大小的JPEG格式。绝大多数为彩色图,少数为灰度图。该数据库采集的是自然条件下人脸图片,目的是提高自然条件下人脸识别的精度。该数据集有6中评价标准: 一,Unsupervised; 二,Image-restricted with no outside data; 三,Unrestricted with no outside data; 四,Image-restricted with label-free outside data; 五,Unrestricted with label-free outside data; 六,Unrestricted with labeled outside data。 目前,人工在该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在0.9427~0.9920。在该数据集的第六种评价标准下(无限制,可以使用外部标注的数据),许多方法已经赶上(超过)人工识别精度,比

如face++,DeepID3,FaceNet等。 图一/表一:人类在LFW数据集上的识别精度

表二:第六种标准下,部分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详情参见lfw结果) 续上表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 1.引言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大大减轻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对人的计算机自动身份鉴别系统中,指纹、基因、虹膜等方法都为接触式鉴别手段,需要人为的采样,属侵犯式的识别。因人脸识别的非接触式特性现以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国内外引起很高的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公安、银行、海关等重要部门可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方便、高效的检测手段。 虽然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识别出人脸及其表情,但要计算机自动准确地识别却困难得多。因为人脸具有相似的结构,在纹理上也比较接近,人脸识别系统只能利用不同人脸之间的细微差别来实现正确识别的任务。同时,同一个人在光照、姿态、表情、人脸大小等不同采样条件下所获得的图像有很大的不同,更不用说发型、年龄、化妆以及饰物的变化了,得到的图像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侧面的,此外噪声和掩遮都使问题变得复杂。可见,人脸识别涉及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及生理学等多个学科[1],使得人脸识别成为一项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技术环节[2]:首先是图像预处理,由于实际成像系统多少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外界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像的噪声,使图像变得模糊、对比度低、区域灰度不平衡等。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保证提取特征的有有效性,进而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在提取特征之前,有必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人脸的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出人脸及人脸所在的位置,并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对库中所有的人脸图像大小和各器官的位置归一化;最后是对归一化的人脸图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2.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方法 人脸识别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于几何特征、基于代数特征[3]、基于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基于三维模型等的几大类。 基于几何特征 是在抽取人脸图像上显著特征的相对位置及其参数的基础上进行识别。最早的人脸识别是用手工的方法确定人脸特征点的位置并将其输入计算机中。识别工作的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检测出面部特征点,通过测量这些关键点之间的相对距离(欧式距离),得到描述每个脸的特征矢量,比如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和宽度,眉毛的厚度和弯曲程度等,以及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用这些特征来表示人脸。比较未知脸和库中已知脸中的这些特征矢量,来决定最佳匹配[4]。基于小模板匹配的方法属于几何特征识别,是已知一个小模板,在人脸的大图像中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可以确定其坐标位置[5]。 基于几何特征的缺点显而易见,对获得的图像要求很高,特征点的定位非常重要,如果人脸有一定的侧向或有装饰物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识别的准确性。 基于代数特征 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有代表性的是PCA(主元分析法)[6]、K-L(卡胡南-列夫)变换[7]和SVD(奇异值分解)[8]等方法。其主要思想:对于一副由N个象素组成的图像,可以看作是一个N维矢量空间,采用不同的变换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取主分量,通过对人脸样本集的自相关矩阵的特征矢量的选取,构成一个正交的低维人脸空间,从而达到降低冗余、提高识别率的目的。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着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 r I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 erin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多。但是由于人脸特征的变化很大,很难得到有效的模板来表示人脸的共性。变形模板在原理上与固定模板相同,但其中包含一些非固定的元素,一种方法是手工构造参数化的曲线和曲面以表征人脸中的某些非固定特征,如眼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作者:唐勇 来源:《硅谷》2011年第09期 摘要: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中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 系统的对主流人脸识别算法进行综述,总结现阶段人脸识别研究的困难,并对未来人脸识别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人脸识别;光照补偿;人脸检测 中图分类号: TP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510029-01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网络安全等应用领域急需高效的自动身份认证技术。当前,我国的各种管理系统大部分都使用证件、磁卡、IC卡和密码等传统技 术保障系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避免伪造、丢失、窃取或遗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方法,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利用生物特征的普遍性、唯一性、永久性、可接受性、防卫性进行身份识别可以避免上述已有的身份鉴别技术缺陷。 1 人脸识别常用算法 随着社会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迫切需求人脸识别研究再次成为热门课题。2008年我国在奥 运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采用人脸识别这种生物识别系统为之提供安全保障。目前常见的人脸识别基本算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1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2]。这类方法是通过人脸面部拓扑结构几何关系的先验知识,利用基于结构的方法在知识的层次上提取人脸面部主要器官特征,将人脸用一组几何特征矢量表示,识别归结为特征矢量之间的匹配。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具有存储量小、对光照不敏感等优点。但这种方法抽取稳定的特征比较困难,对强烈的表情变化和姿态变化鲁棒性较差,适合用于粗分类。 1.2 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方法。特征脸法是人脸识别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是从人脸图像的全局特征出发,运用Karhunen Loeve变换理论,在原始人脸空间中求得一组正交向量,并以此构成新的人脸空间,使所有人脸的均方差最小,达到降维的目的。特征脸方法易受角度、光照、表情等干扰导致识别率下降。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1、绪论 人脸识别是通过分析脸部器官的唯一形状和位置来进行身份鉴别。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具有直接、友好和方便等特点,因而,人脸识别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模式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人脸识别已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章将简单介绍几种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人脸识别 2、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研究人脸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识别方法以及基于三维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人脸识别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人脸识别流程图 3、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人脸检测方法,由于人眼可以将人脸在不此研究人员认为有一个潜在的假设:人脸或人脸的部件可能具有在各种条件下都不会改变的特征或属性,如形状、肤色、纹理、边缘信息等。基于特征的方法的目标就是寻找上述这些不变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来定位入脸。这类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效且检测速度较高,对人脸姿态、表情、旋转都不敏感。但是由于人脸部件的提取通常都借助于边缘算子,因此,这类方法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光照和背景等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光照、噪音、阴影都极有可能破坏人脸部件的边缘,从而影响算法的有效性。 模板匹配算法首先需要人TN作标准模板(固定模板)或将模板先行参数化(可变模板),然后在检测人脸时,计算输入图像与模板之间的相关值,这个相关值通常都是独立计算脸部轮廓、眼睛、鼻子和嘴各自的匹配程度后得出的综合描述,最后再根据相关值和预先设定的阈值来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基于可变模板的人脸检测算法比固定模板算法检测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它仍不能有效地处理人脸尺度、姿态和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基于外观形状的方法并不对输入图像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也不需要人工的对人脸特征进行分析或是抽取模板,而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方法(ANN)等)对大量的人脸和非人脸样本组成的训练集(一般为了保证训练得到的检测器精度,非人脸样本集的容量要为人脸样本集的两倍以上)进行学习,再将学习而成的模板或者说分类器用于人脸检测。因此,这也是j 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快速稳定地实现了很好的检测结果,并且

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

1引言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模式识别和生物特征鉴别技术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它被广泛应用于娱乐,智能卡,信息安全,法律实施和监控等社会各方面。一般来说,人脸识别主要是指在数字图像或视频图像中,通过人体面部视觉信息,进行人类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人脸识别和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相比,具有方便,快捷,易以接受等特点[1]。 计算机人脸识别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末,最早Bledsoe 以人脸特征点间的距离、比率等参数为特征建立了第一个半自动人脸识别系统[1]。近几十年人脸识别研究逐渐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新的技术和方法。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但是计算机和人类的人脸识别能力相比,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最好的商用人脸识别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2人脸识别系统的框架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1)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对输入图像进行分析, 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标定出人脸的位置和大小的过程。 (2)人脸对齐(Face alignment):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缩 放,旋转,切割等操作,使所有人脸图像依照某种标准规范化的过程。 (3)人脸预处理(Face preprocessing):通过对人脸图像进 行处理,降低图像中光照变化,噪音干扰等情况对人脸识别带来的影响。 (4)人脸表示(Face representation):提取人脸中可以用 于描述人脸模式的特征并使用这些特征来表示人脸的过程。 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 钱志明1,徐丹2 1. 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省楚雄市 675000 E-mail: qzhiming@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2. 云南大学计算机系, 昆明 650091 E-mail: danxu@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已成为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对近年来人脸识别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人脸识别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对目前主流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和介绍,针对人脸识别中的一些局部表示方法做了分析和测试,并对未来人脸识别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人脸识别,人脸表示,局部特征 Research Advances in Face Recognition Zhiming Qian1, Dan Xu2 1.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China E-mail: qzhiming@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2.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E-mail: danxu@https://www.360docs.net/doc/416690146.html,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 vision, face recogni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pattern recogni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n the state-of-art face recognition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classifying and introducing face recognition method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tests some recent algorithms, which are used to extract the local facial features. In addition, several major iss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face recognition are also pointed out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face recogni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local feature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 究方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绪论 人脸识别是通过分析脸部器官的唯一形状和位置来进行身份鉴别。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具有直接、友好和方便等特点,因而,人脸识别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模式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人脸识别已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章将简单介绍几种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人脸识别 2、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研究人脸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识别方法以及基于三维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人脸识别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人脸识别流程图 3、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人脸检测方法,由于人眼可以将人脸在不此研究人员认为有一个潜在的假设:人脸或人脸的部件可能具有在各种条件下都不会改变的特征或属性,如形状、肤色、纹理、边缘信息等。基于特征的方法的目标就是寻找上述这些不变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来定位入脸。这类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效且检测速度较高,对人脸姿态、表情、旋转都不敏感。但是由于人脸部件的提取通常都借助于边缘算子,因此,这类方法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光照和背景等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光照、噪音、阴影都极有可能破坏人脸部件的边缘,从而影响算法的有效性。 模板匹配算法首先需要人TN作标准模板(固定模板)或将模板先行参数化(可变模板),然后在检测人脸时,计算输入图像与模板之间的相关值,这个相关值通常都是独立计算脸部轮廓、眼睛、鼻子和嘴各自的匹配程度后得出的综合描述,最后再根据相关值和预先设定的阈值来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基于可变模板的人脸检测算法比固定模板算法检测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它仍不能有效地处理人脸尺度、姿态和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基于外观形状的方法并不对输入图像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也不需要人工的对人脸特征进行分析或是抽取模板,而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方法(ANN)等)对大量的人脸和非人脸样本组成的训练集(一般为了保证训练得到的检测器精度,非人脸样本集的容量要为人脸样本集的两倍以上)进行学习,再将学习而成的模板或者说分类器用于人脸检测。因此,这也是j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快速稳定地实现了很好的检测结果,并且该方法在复杂背景下,多姿态的人脸图像中也能得到有效的检测结果。但是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遍历整个图片才能得到检测结果,并且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脸与非人脸样本,以及较长的训练时间。近几年来,针对该方法的人脸检测研究相对比较活跃。 4、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