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消化答案

第六章 消化答案
第六章 消化答案

第六章 消 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C 6.A 7.D 8.D 9.A 10.C 11.A 12.C 13.A 14.B 15.D 16.B 17.B 18.C 19.C 20.B 21.C 22.A 23.D 24.C 25. D 26. C 27.A 28.B 29.B 30.D
31.D 32.A 33.C 34.B 35.B 36.D 37.D 38.D 39.D 40.B 41.B 42.B 43.D 44.D 45. D 46.C 47.B 48.D 49.A 50.D 51.D 52.B 53.D 54.C 55.D 56.D 57.D 58.B 59.C 60.B 61.D 62.D 63.B 64.C 65.C 66.B 67.D 68.A 69.D 70.B 71.C 72.D 73.A 74. B 75.A 76.D 77.D 78.B 89.A 80.C 81.A 82.D 83.C 84.A 85.B 86.B 87.B 88.B 89.D 90.B 91.B 二、简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规律及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为:①在安静状态下,用微 电极可自胃肠纵行肌细胞内记录出一种大小不等的缓慢的节律性去极化波,这种电变化 称为慢波或基本电节律。②慢波可以引起较弱的平滑肌收缩,动作电位则是在基本电节 律的基础上发生的,动作电位引起平滑肌强烈的收缩。基本电节律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 ,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2.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①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 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 等激素的释放。②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

中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腱上,其主要产物是月示和胨。③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 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 HCO3- 一起构成“黏液 —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④内因子: 与维生素 B1 2 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 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 B12 的吸收。 3.以下内源性因素可引起胃酸分泌:①乙酰胆碱:大部分支配胃的副交感节后纤维末梢 释放乙酰胆碱,它可直接作用于壁细胞,引起盐酸分泌。②促胃液素(胃泌素):胃窦 和十二指肠黏膜中的 G 细胞合成和释放促胃液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壁细胞,刺激其分 泌。③组胺:组胺是由胃泌酸区黏膜中的肠嗜铬细胞分泌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刺激胃 酸分泌的作用,还可提高壁细胞对乙酰胆碱和促胃液素的敏感性。 4.饲料入胃后,对胃产生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继续引起胃液分泌,其主要途径为:① 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 引起胃腺分泌。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 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的释 放。③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用于 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释放。 5.胃肠道内可抑制胃液分泌的重要因素为:①盐酸:它对胃酸的分泌活动有负反馈调节 作用,作用机制是:直接抑制 G 细胞释放促胃液素;刺激胃黏膜释放生长抑素,间接抑制 促胃液素和胃液的分泌;在小肠的盐酸促进促胰液素释放,抑制胃酸的分泌。②脂肪: 脂肪及消化产物进入十二指肠后,促使肠抑胃素产生,减少胃液的分泌和抑制胃的运动 。③高张溶液:高张溶液进入十二指肠后,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酸的分泌;也可刺激 小肠黏膜产生抑制性激素,抑制胃液的分泌。 6.胃通过如下因素进行排空的调控: (1)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①胃内食物:胃内容物扩张、刺激胃,通过壁内神经丛或迷 走—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胃运动加强。食物排空速率同食物留在胃内量的平方根成正

比。②促胃液素:扩张刺激及食物的某些成分引起胃窦部黏膜释放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刺激胃运动,促进胃排空。 (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胃排空:①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 肪、透渗压及机械扩张,都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 慢。②十二指肠产生的激素抑制胃排空:当过量的食糜,特别是酸或脂肪由胃进入十二 指肠后,可引起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和缩胆囊素等,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 的排空。十二指肠内抑制胃运动的因素并非经常存在。随着盐酸在肠内被中和、食物消 化产物被吸收,它们对胃的抑制性影响便逐渐消失,胃运动便又增强,并推送另一部分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如此反复,使胃排空能更好地适应十二指肠内消化和吸收的速度。 7.胆汁的生理作用:①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 肪的表面张力,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②胆汁中的胆盐可聚合成微胶粒,与肠腔中 的脂肪分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作为运载工具,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同时, 对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③在十二指肠中和一部分胃酸,还 是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一个体液因素。 8.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①无论是食入的或内源性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 几乎全部在小肠吸收。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的,与钠吸收耦联。小肠壁上已确定出三种 分别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的特殊运载系统。②小肠的纹状缘上还存在二肽、三 肽转运系统,使小肠细胞可完整地吸收二肽、三肽,在胞内二肽酶和三肽酶的分解作用 下转变为氨基酸再进入血液循环。③小量的完整蛋白也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它们没有营养学意义;相反,可作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对畜体不利。 9. 唾液的生理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润湿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②溶解 食物中的可溶解成分,刺激味觉的产生,并引起消化道的多种反射活动。③唾液淀粉酶 在接近中性环境下能够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④某些以乳为食的幼畜唾液中的舌脂酶

可以水解脂肪为游离脂肪酸。⑤清洁和保护作用:唾液分泌可经常冲洗口腔中饲料的残 渣和异物,洁净口腔,其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作用。⑥维持口腔的碱性环境,使饲料中 的碱性酶免于破坏,在其进入胃的初期仍能发挥作用。在反刍动物中,大量的碱性较强 的唾液进入瘤胃中能够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酸,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繁殖和对饲料的发酵 作用。⑦某些动物如牛、猫和狗的汗腺不发达,可借助唾液中的水分蒸发来调节体温。 有些异物(如汞、铅)、药物(如碘化钾)和病毒(如狂犬病毒)等常可随唾液排出。 ⑧反刍动物的有大量的尿素经唾液进入瘤胃,参与机体的尿素再循环。 三、分析论述题 1.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因为: (1)胰液中含有水解三种主要食物的消化酶:①胰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率很高,消化产 物为麦芽糖和葡萄糖;②胰脂肪酶,分解三酰甘油为脂肪酸、单酰甘油和甘油;③胰蛋 白酶和糜蛋白酶,两者都能分解蛋白质为月示和胨,当两者共同作用时,可消化蛋白质 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2)实验证明,当胰液分泌障碍时,即使其他消化腺的分泌都正常,饲料中的脂肪和蛋白 质仍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 2.摄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饲料是兴奋胰腺的自然因素。摄食时,胰液分泌受神 经和体液双重控制,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1)神经调节:饲料的形、色、味等可引起胰液的条件反射性分泌,饲料对口腔、食管、 胃和小肠的刺激可引起非条件反射性分泌。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引起胰液分泌 的特点是酶多,消化力强,但 HC03—和 H2O 少。 (2)体液调节:①促胰液素:当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它
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大量的 HC03-和 H2O,但酶很少。②缩胆囊素: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酸钠、盐酸和脂肪(由强到弱)等引起小肠黏膜释放缩胆囊素,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

泌。 四、实验题 1.(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比骨骼肌和心肌低,其收缩的潜 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比骨骼肌所占时间长,收缩较缓慢。 (2)富有伸展性 消化道平滑肌能适应进食后的需要做很大伸展,比原初的长度增加几 倍。胃、大肠和反刍动物的瘤胃等在进食后可发生容受性舒张,以容纳比原来容积大几 倍的内容物,而且对胃肠内的压力和运动不产生明显影响。 (3)持续的紧张性 胃肠平滑肌经常维持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一定的紧张 性。 (4)自动节律性 胃肠平滑肌和心肌一样具有自动节律性,但胃肠平滑肌的自律性没有 心肌那样规则,频率也较低。 (5)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 消化道平滑肌对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较敏感,但对电刺 激不敏感。 2.小肠内容物的渗透压是制约肠吸收的重要因素。同种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越 大,吸收越慢;浓度过高时,反而会出现反渗透现象,使内容物的渗透压降低至一定程 度后,再被吸收。 在进行此实验中,应注意:① 结扎肠段时应防止把血管结扎,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②实验动物的保温。 3.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包括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其中以体液因素为主。 胆汁是肝细胞连续分泌的。有胆囊的动物如牛、猪、狗等,肝细胞分泌的肝胆汁在消化 期直接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但在非消化期间,胆汁经肝胆管流入胆囊暂时贮存。在 消化期间,胆汁可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出到十二指肠。因此,食物在消化道内 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

(1)神经调节 采食动作或食物刺激消化道能反射性地引起肝胆汁分泌增加,并使胆囊收缩也轻度加 强,Oddi 括约肌舒张,因而胆囊胆汁和肝胆汁流入十二指肠。该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 神经。高蛋白食物(蛋黄、瘦肉等)引起胆汁流出最多,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次之,糖类 食物的作用最小。反之,交感神经兴奋时,Oddi 括约肌收缩,胆囊平滑肌舒张,导致胆 汁排出减少。 (2)体液调节 ① 胰泌素 有一定地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主要是引起胆汁分泌量和 HCO3— 含量增 加,而胆盐不增加。② 缩胆囊素 引起胆囊平滑肌强烈收缩,Oddi 括约肌舒张,从而使 胆汁大量排入十二指肠。其主要刺激因素是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肪。③ 胃泌素 经血液 循环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使肝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也可通过刺激壁细胞分泌盐 酸,由盐酸作用于十二指肠黏膜 S 细胞而引起胰泌素分泌增加,从而间接促进胆汁分泌。 ④ 胆盐 胆盐进入小肠后,90%以上可由小肠黏膜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又回到肝脏,重 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返回肝的胆盐有刺激肝胆 汁分泌的作用,但对胆囊收缩无明显影响。 4.小肠的主要运动形式及生理意义为:①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 础,可影响食糜在小肠内混合和运转的快慢。②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 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它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消化;还使食糜与肠壁紧密 接触,有利于吸收;还能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③蠕动:蠕动很弱,通常只 进行一段短距离后即消失。它的意义在于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步,到达一 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

生理第六章消化及吸收试题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二、填空题 1.机械性化学性 2.减弱增强 3.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营养作用 4.唾液淀粉酶延髓 5.游离酸结合酸 1.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混合并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的消化方式称_____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来完成的消化方式称_______消化。 2.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消化道活动___ _;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消化道活动______。 3.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唾液所含的消化酶有_______;吞咽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5.胃酸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和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C 2.C 3.D 4.C 5.A 1.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正确叙述是() A.是一种超极化波 B.在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后消失 C.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D.其后一定伴随动作电位 E.以上说法均不对

2.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 B.K大量内流 C.Ca内流 D.Cl大量外流 E.Ca 大量外流 3.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织胺 4.迷走神经兴奋时()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以上都不是 5.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消化道 B.下丘脑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消化管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B.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C. 富有伸展性 D. 对牵张刺激敏感 E. 有快而规则的自律性 2.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 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强 B. 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 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 E. 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3. 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 蠕动 B. 分节运动 C. 容受性舒张 D. 集团蠕动 E. 以上都是 4. 关于胃酸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 能激活胃蛋白酶原 B. 使蛋白质变性,易水解 C. 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D. 能促进维生素B12 的吸收 E. 促进小肠内的消化液的分泌 5. 有助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是: A. 胃液和胰液 B. 胆汁和胰液 C. 胆汁和胃液 D. 小肠液和胰液 E. 唾液和胃液 6. 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是: A. 胰液 B. 胆汁 C. 胃液 D. 小肠液 E. 唾液

7.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 A. 胆色素 B. 胆固醇 C. 胆盐 D. 无机盐 E. 脂肪酸 8. 促进胃排空的主要原动力是: A. 食物对十二指肠内的刺激 B. 迷走神经的兴奋 C. 交感神经的兴奋 D. 食物在胃内的刺激 E. 胰泌素的刺激 9. 胃液成分中与红细胞成熟有关的物质是: A. 盐酸 B. 内因子 C. 粘液 D. 无机盐 E. 胃蛋白酶 10. 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 脊髓腰骶段 B. 中脑 C. 延髓 D. 脑桥 E. 脊髓胸段 11. 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 空肠 B. 回肠末端 C. 结肠上段 D. 十二指肠 E. 结肠小段 12. 三种食物在胃内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顺序是: A. 蛋白质、糖、脂肪 B. 糖、脂肪、蛋白质 C. 糖、蛋白质、脂肪 D. 脂肪、糖、蛋白质 E. 蛋白质、脂肪、糖 13.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 蠕动 B. 分节运动 C. 容受性舒张 D. 集团蠕动 E. 蠕动冲 14. 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慢波 4、胃肠激素 5、脑-肠肽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分解运动 9、胆盐的肠-肝循环 二、填空题 1、消化有两种主要方式:和。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和三种形式。其中慢波的起步点是。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 4、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和。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最重要的消化液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6、胃的功能之一是容纳和储存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食糜。与之相关,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和。 8、内因子是由胃的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等,消化淀粉的酶是,消化脂肪的酶是。 11、胆汁的成分包括胆盐、磷脂、胆固醇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其主要作用是。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回肠能主动吸收和。

三、选择题 1、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富有伸展性 B、具有像心脏一样规则的自律性 C、具有紧张性收缩 D、兴奋性低 E、对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说,正确的是:()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收缩速度较慢 C、伸张性小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有稳定的自发节律性 3、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反应不敏感() A、机械牵张 B、电和切割 C、温度变化 D、酸碱等化学物质 E、缺血和平滑肌痉挛 4、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 A、消化食物 B、内分泌 C、免疫 D、吸收营养 E、维持酸碱平衡 5、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 D、分节运动 E、集团蠕动 6、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说,正确的是:() A、胃肠各段的频率相同 B、起步点是纵肌与环肌之间的Cajal细胞 C、依赖于支配神经的存在 D、不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E、可促发肌肉收缩 7、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Cl—外流 E、K+外流 8、迷走神经兴奋时将引起()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 9、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运动加强 B、胃排空减慢 C、胆囊舒张 D、消化腺分泌减少 E、括约肌收缩 10、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多,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B、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C、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D、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E、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少 11、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第6章消化系统

第六章消化系统 一、单选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1、胃肠道穿孔的最典型X线征象为() A、咖啡豆征 B、阶梯状液平 C、膈下新月状气体影 D、结肠积气 E、肠腔扩张 2、胃肠钡餐前准备最主要是检查日晨() A、禁食禁水 B、洗胃 C、清洁灌肠 D、肌注低张药 E、抽空胃液 3、关于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胃肠双对比造影可显示微皱襞 B、对比剂为钡剂加碘剂 C、胃微皱襞是胃小沟和胃小区 D、结肠微皱襞是无名沟和无名区 E、双对比造影常用于诊断胃肠早期病变 4、关于龛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胃肠管壁溃烂面凹陷,被钡剂充填称龛影 B、切线位观察为突出腔外之含钡影像 C、正面观察为无钡剂的透明影 D、良性龛影周围粘膜向心性集中无破坏 E、恶性龛影周围粘膜常破坏 5、胃内充盈缺损不代表哪一种疾病?() A、良性肿瘤 B、胃溃疡 C、恶性肿瘤 D、胃内异物 E、胃石(如胃柿石) 6、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食管的形态及位置改变?() A、左房增大 B、胸腺肥大 C、膈疝 D、主动脉迂曲扩张 E、降主动脉瘤 7、下列哪项不是食管静脉曲张的表现?() A、下段多见 B、粘膜稍宽略迂曲,或呈串珠状充盈缺损 C、食管张力下降 D、管壁僵硬 E、食管腔可略大 8、进食梗阻感二月,X线表现食管中段有5cm长狭窄段,壁不规则,粘膜不连续,狭窄 上方食管扩张明显,最可能的是() A、食管癌 B、食管静脉曲张 C、食管良性狭窄 D、贲门痉挛

E、胃底贲门癌 9、对疑为鱼刺或碎骨片等卡在食管壁的异物,主要的检查方法是() A、摄平片 B、食管钡餐 C、食管吞钡棉 D、血管造影 E、透视 10、患者近来咽下不畅,食管钡餐检查侧斜位可见食管上段后壁有弧形压迫,粘膜皱壁规 则,扩张度好,应考虑什么疾病?() A、食管癌 B、食管平滑肌瘤 C、食管炎 D、食管外压性病变 E、食管憩室 11、指出哪一项不是恶性溃疡征象() A、狭颈征 B、环堤征 C、指压迹征 D、裂隙征 E、半月征 12、胃粘膜皱襞的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肥厚和萎缩多代表慢性炎症 B、破坏中断多为良性溃疡所致 C、良性溃疡疤痕可引起粘膜纠集 D、恶性肿瘤可引起粘膜皱襞消失 E、脑回状外观一般为慢性炎症所致 13、下列哪项最能提示胃溃疡恶变?() A、胃小弯侧溃疡 B、复合溃疡 C、多发溃疡 D、溃疡直径大于2cm,边缘呈不规则结节状 E、溃疡位于胃腔轮廓之外,周围粘膜呈星状聚集 14、胃溃疡最特征的表现是() A、龛影 B、狭颈征 C、项圈征 D、粘膜纠集 E、器官变形 15、切线位上,最常见的胃溃疡龛影表现为() A、乳头状 B、囊袋状 C、三角形 D、杯口状 E、不规则状 16、钡餐检查发现胃溃疡时,下列哪项有恶变的可能?() A、合并十二指肠溃疡 B、多发性溃疡 C、胃大弯溃疡 D、溃疡周围有指压迹征,尖角征或杵状粘膜 E、幽门管溃疡 17、早期胃癌X线最好的检查方法是()

人体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胃的排空 \ 4.紧张性收缩 5.粘液-HCO3-屏障 二、填空题 1.消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2.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 3.___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时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糖类在小肠被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主要是以 ( 形式被吸收,它们的吸收均与的吸收相耦联。 6.胃蛋白酶原在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胃蛋白酶。 三、选择题 1.关于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B.当其除极的幅值超过一定的临界时,可触发一个或多个动作电位

C.它本身不触发平滑肌收缩 D.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后不能产生 、 E.是平滑肌收缩的控制波 2.关于消化器官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均以乙酰胆碱为介质C.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D.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制作用 E.内在神经丛存在于粘膜下和平滑肌间 3.人的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 】 A.凝乳酶 B.蛋白水解酶 C.麦芽糖酶 D.溶菌酶 E.肽酶 4.关于胃的蠕动,正确的是() A.起始于胃底部 B.空腹时基本不发生 ^ C.蠕动波向胃底和幽门两个方向传播 D.发生频率约为12次/分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digestion) 2.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3.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4.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5.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6.肠-胃反射(entero-gastric reflex) 7.胃泌素(gastrin) 8.吸收(absorption) 9.蠕动(peristalsis) 10.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11.MMC(migrating motor complex) 二、填空题 1.胃肠平滑肌运动的共有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胃特有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大肠特的有运动方式是 ___________。 3.胃液的成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胃排空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__,三大营养物质排空由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胃酸分泌最强的物质是______。 6.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液分泌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而胰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7.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物质是_________,长链脂肪酸的主要吸收途径是_________。 8.胰液中主要的消化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营养物质吸收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节运动的主要生理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抑制胃液分泌主要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_________,在其基础上产生了动作电位进而引起平滑肌的收缩,这一过程叫做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__离子起决定性作用。 13.胃的外分泌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泌酸腺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细胞组成。 15.消化期胃液分泌的分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证明头期胃液分泌的经典实验是___________。 17.催化OH-+CO2→HCO3的酶是_________。 18.正常机体不会发生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9.临床上治疗胃溃疡的主要药物如甲氰咪呱是________受体的阻断剂。 20.引起胆囊收缩最强的激素物质是_________。 三、选择题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概述 消化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水和电解质,以保证新陈代谢的需要。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分为: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把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地将食物推送到消化道远端,最后把不能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分解的过程。 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的伸展性大,能够适应食物容量的变化。经常处于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紧张性,这使消化道内经常维持一定的基础压力,有利于胃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温度变化、化学和机械或牵张刺激很敏感。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幅值为-50~-60mV,主要由K + 的跨膜扩散造成,生电性Na + 泵在静息电位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膜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因慢波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又称为基本电节律,也称电控制活动或起步电位。 3.动作电位当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去极化超过阈电位时就产生动作电位。又称为快波。 二、消化的神经调节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两条途径调节消化道功能:①直接作用: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主 要是迷走神经);②间接作用:通过体液途径即激素或神经内分泌途径。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生理性腹泻: 2.秋季腹泻: 二、填空题 1.小儿腹泻发病年龄多在___________ 以下,尤其是1岁以内约占半数,_______ 季发 病率最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严重者可引起 __________ 。2.肠道内细菌感染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__________ ,分为四型,其中_____________ 可产生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两种肠毒素而致腹泻,是引起肠炎的常见细菌。3.翌儿粪便多泡沫,有酸味表示___________ 消化 不良;有酸臭味表示 _______ 消化不良;皂块多、 有脂肪表示 ____________ 消化不良。 4.轻度脱水体重减轻___________ :中度脱水体重减轻____________ :重度脱水体重减轻 ________ , 体液丧失 ____________ ml/kgo 5.根据测得血钠浓度,低渗性脱水为___________ mmol/L,等渗性脱水为_____________ mmol/L;高渗性脱水为____________ mmol/Lo 6.等渗性脱水用__________ 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 ___________ 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 __________ 张含钠液补液。 7 ?毛度脱水有周舸循坏衰竭者用__________ 液 ____________ ml/kg,于____________ min内静脉快速注射以扩容。 8.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__________ mmol/L,滴速不易过快,需______________ 天才能达到体内钾平衡,补钾过快过高易致 ___________ o 9.婴幼儿腹泻静脉补液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饥饿性腹泻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婴儿,大便次数频,粪质少, ______ 色, 呈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白细胞。 11.重度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最明显___________ 、内液最_____________ 、休克症 状 _____________ 、血清钠 _____________ m mol/L。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 J ”号,错的打“X”号) 1.轻症腹泻有明显的脱水症状() 2.小儿易患肠套叠、肠扭转,是由于肠与肠系脫相对地比成人的短、活动度人() 3.鹅【I疮的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疱疹性I I炎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 4.病毒性肠炎粪便特点是泡沫多和豆腐渣样细块() 5.新生儿唾液腺发冇良好,所以常有流涎现象()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机械性消化 4.化学性消化 5.胃肠激素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二、填空题 1.食物的消化有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2.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_____,收缩_____。 3.消化器官的绝大部分都受_____和_____神经双重支配。 4.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_____神经。其兴奋可使胃肠运动_____,胆囊,括约肌 _____,消化腺分泌_____。 5.胃肠道的内在神经丛由_____神经丛和_____神经丛组成。 6.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_____。 7.促胃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液_____;使胃窦_____;促进消化道粘膜及胰岛素的_____。 8.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因素是在小肠上部和幽门的_____和_____。 9.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_____和_____中HCO3-的分泌。 10.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_____。 11.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引起_____收缩和_____分泌。 12.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小肠上部的_____。 13.内因子是胃腺_____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_,它能保护和促进_____的吸收。 14.可使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_____和_____。 15.胃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16.胰腺导管细胞分泌_____和_____;胰腺腺泡细胞分泌_____。 17.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_____和_____含量很少,而_____的含量较丰富。 18.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19.胆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 20.小肠运动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食物能够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而被吸收。( ) 2.基本电节律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 3.消化道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它对化学性消化和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4.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通常取决于消化道中食物的量,并不依赖摄入食物的性质。 ( ) 5.蠕动波的移行方向均朝向肛门 6.排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骶部。 7.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胃。 8.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腺是胰腺。 9.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是相同的,吸收速度并不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的组成及在该部分停留时间。 10.胃肠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是蛋白质。 11.唾液分泌的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12.三种营养物质在胃中排空速度的快慢顺序是脂肪、糖、蛋白质。 13.蛋白质具有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 14.小肠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 15.脂肪吸收不良可导致B族维生素吸收不良。 16.维生素的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生理学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填空题 1.消化可分为①消化和②消化两种方式。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①、②和③等三种形式。慢波的起步点是④细胞。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胃肠道运动①,腺体分泌② ; 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胃肠道运动③ ,腺体分泌④。另外,消化管壁内还有完整的、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称为⑤。 4.胃肠激索的作用主要有①、②和③。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①,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②;最重要的消化液是③ ; 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是④。 6.胃的功能是①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②。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③、 ④和⑤。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①、②、③和④。 8.内因子是由胃的①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②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③。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①期、②期和③期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①和②,消化淀粉的酶是③,消化脂肪的酶是④,此外,还有碱性物质⑤。 11.胆汁成分包括①、②、③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 ④,其主要作用是⑤。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①途径,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②途径。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③,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④,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甘油、脂肪酸和⑤。回肠能主动吸收⑥和⑦。 13.肝脏参与体内①、②、③、④和⑤等功能,其中以⑥功能最为重要。 二、选择题 [A型题] 1.胃肠道平滑肌节律性收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 A.慢波的幅度 B.慢波的频率 C.动作电位的幅度 D.动作电位的频率 E.平滑肌本身的节律 2.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起步点为() A. Cajal细胞 B.浆膜层 C.黏膜层 D.纵行肌 E.环行肌 3.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A.交感神经支配 B.副交感神经支配

第六章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第六章消化系统 6-1 贲门失弛缓症 6-2 食管静脉曲张 6-3 食管异物 6-4 食管异物 6-5 食管癌 6-6 胃癌 6-7 结肠癌 6-8 直肠癌 6-9 克罗恩病 6-10 肝脓肿 6-11 肝囊肿 6-12 肝海绵状血管瘤 6-13 肝细胞癌 6-14 肝转移瘤 6-15 肝硬化 6-16 脂肪肝 6-17 肝移植 6-18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6-19 胆囊炎 6-20 胆结石 6-21 胆结石 6-22 胆道梗阻

6-23 急性胰腺炎6-24 慢性胰腺炎6-25 胰腺癌 6-26 急性腹膜炎6-27 胃穿孔 6-28 肠梗阻 6-29 腹部外伤

6-1 贲门失弛缓症【一、病史临床】男 21岁,反复吞咽困难2年。 【二、影像图片】 【三、问题】 Ture OR False (1)这是普通的胸片对:错 (2)病灶位于食管上 对:错 段 (3)病灶表现为明显 对:错 的占位效应 (4)病灶下端呈漏斗 对:错 状或圆锥状狭窄 (5)食道管壁柔软对:错

正确答案:1:×(这是食道钡餐图像)2:×(病灶主要位于食管下段)3:×4:√5:√最可能的诊断 A.食管癌 B.食管炎 C.贲门失弛缓症 D.Barrett食管 E.食道静脉曲张 F.正常食道表现 正确答案:C 【四、影像表现】 食管中度扩张,下端呈漏斗状狭窄或圆锥状狭窄,仅少量钡剂间歇通过,呈条或线状。管壁柔软,粘膜正常,未见粘膜皱襞破坏、中断征象。 【五、诊断】 贲门失弛缓症 【六、鉴别诊断】 1.食管下段贲门癌 2.食管裂孔疝 3.食管静脉曲张 【七、讨论】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按其发展程度分早、中、晚三期。本病是产生食管慢性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与精神情绪及刺激性食物有关,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溃疡,甚至癌变等。 影像学诊断要点:1.普遍X线及钡餐:(1)胸片:表现为纵隔增厚,有时纵隔阴影内可见气液平。(2)钡餐:早期:食管轻度扩张,以下半部明显,蠕动减弱,下段狭窄段长约2~5cm,管壁柔软,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digestion) 2.吸收(absorption) 3.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 4.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 5.慢波电位(slow wave) 6.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7.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8.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 9.盐酸排出量 10.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11.餐后碱潮(postprandial alkaline tide) 12.胃的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13.蠕动(peristalsis) 14.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15.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s) 16.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contraction)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B.富有伸展性。 C.能进行自动节律性活动,但与心肌相比,其节律较快且不规则。 D.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轻微的持续的收缩状态 E.对电刺激不敏感,对化学、温度刺激、机械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静息电位很不稳定 B.静息电位主要决定于K+的外流。也有少量Na+内向扩散和Cl-外向扩散。 C.慢波电位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D.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 E.慢波是在动作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3.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除极相形成的离子基础是() A.Na+内流 B.Ca2+内流 C.K+内流 D.K+外流 E.Cl-内流 4.人唾液中含有的酶是() A.脂肪酶和蛋白酶 B.脂肪酶和肽酶 C.淀粉酶和溶菌酶 D.淀粉酶和寡糖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下列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 伸展性小 C. 收缩缓慢 D. 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 自律性频率较高且稳定 2. 胃肠平滑肌慢波的产生可能由于 A. Ca2+ 跨膜扩散 B. K + 跨膜扩散 C. Cl- 跨膜扩散 D. Na+ 跨膜扩散 E. 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3.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 K+ 外流 B. Na+ 内流 C. Ca2+ 内流 D. Cl- 内流 E. K+ 内流 4. 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A. 慢波频率 B. 慢波的幅度 C. 动作电位的幅度 D. 动作电位的频率 E. 动作电位的时程 5. 胃肠平滑肌的慢波起源于 A. 粘膜层 B. 浆膜层 C. 环行肌 D. 纵行肌 E. Cajal 间质细胞 6. 正常人每日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为 A. 2~4 L B. 3~5 L C. 4~6 L D. 5~6 L E. 6~8 L 7. 下列关于肠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指消化道壁内的神经丛 B. 能独立行使其功能 C. 不受外来神经的调节 D. 含有大量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 E. 参与消化道运动和消化液分泌的调节 8. 下列有关胃肠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胃肠激素都是肽类物质 B. 在化学结构上促胃液素和CCK 属于同一家族 C. 食物的消化产物可刺激它们的释放 D. 所有胃肠激素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E. 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9. 下列关于消化道外来神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于肠壁的局部神经丛反射 B. 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加 C. 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道括约肌舒张 D.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道运动加强 E.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10. 唾液中除有唾液淀粉酶和舌脂酶外,还有 A. 蛋白水解酶 B. 凝乳酶 C. 溶菌酶 D. 肽酶 E. 麦芽糖酶 11.下列哪项不是唾液的生理作用? A. 部分消化淀粉和麦芽糖 B. 清洁和保护口腔 C. 湿润和溶解食物 D. 抗菌作用 E. 分解食物的中脂肪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考纲解祈 1.掌握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胃排空、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蠕动。 (3)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4)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2.熟悉 (1)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概念。 (3)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4)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 3.了解 (1)大肠内细菌的作用,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2)吸收的方式。 (3)胆囊收缩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的作用及引起释放的因素。 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知织归纳 一、消化和吸收概念 1.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包括化学性消化(消化酶作用)和机械性消化(消化管运动)。 2.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口腔内消化 其余成分为无机盐和黏蛋白。 三、胃内消化

2.胃的运动。 (2)胃的排空。 ①定义:胃的内容物被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主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②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③排空时间:4~6h。 四、小肠内消化

五、大肠的功能 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排便 (1)粪便的形成:食物残渣在大肠内一般停留在10h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水和无机盐被大 肠黏膜吸收,其余部分经细菌分解后,形成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大量细菌及由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等。 (2)排便反射初级中枢:脊髓腰骶段 (3)排便反射过程:当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后,直肠内压升高,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传入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经脊髓上传至大脑皮质,产生便意。大脑皮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排便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即可发生排便反射,初级排便中枢通过盆神经发放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抑制阴部神经使其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将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膈肌和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 典型精讲 【例1】人体吸收胆盐、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回肠 E。结肠 【解析】内因子和维生素B2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其在回肠吸收。 【答案】D 【例2】正常情况下,人体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生理第六章消化及吸收试题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二、填空题1.机械性化学性2.减弱增强3.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营养作用4.唾液淀粉酶延髓5.游离酸结合酸 1.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混合并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的消化方式称__________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来完成的消化方式称______________消化。 2.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消化道活动_____ _;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消化道活动___________。 3.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唾液所含的消化酶有______________;吞咽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 5.胃酸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C 2.C 3.D 4.C 5.A 1.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正确叙述是() A.是一种超极化波B.在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后消失 C.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D.其后一定伴随动作电位E.以上说法均不对 2.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B.K大量内流C.Ca内流D.Cl大量外流E.Ca 大量外流

3.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B.多巴胺C.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E.织胺4.迷走神经兴奋时()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以上都不是 5.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消化道B.下丘脑C.腺垂体D.心脏E.胰脏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DE 2.ABDE 3.ACDE 4.BCDE 5.ACDE 1.消化器官具有的功能是() A.消化B.内分泌C.水平衡D.免疫E.吸收 2.关于迷走神经兴奋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囊收缩B.肠管蠕动加强C.消化道括约肌收缩D.消化腺分泌E.胃运动增强 3.有关大肠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贮存食物残渣并形成粪便B.大肠液中的消化酶分解食物残渣C.大肠液保护润滑粪便 D.肠内细菌可利用简单物质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 E.吸收水分 4.对胃液分泌有兴奋作用的化学物质是()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学习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基本电节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3、熟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4、掌握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5、胃液分泌: (1)掌握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2)掌握胃液分泌的调节。 6、胰液分泌 (1)掌握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2)掌握胰液分泌的调节。 8、熟悉胆汁的分泌及其作用 (1)掌握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 (2)熟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9、熟悉胃肠运动的主要形式和意义 10、了解大肠的功能——排便反射。 11、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 (1)了解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 (2)了解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各型试题 一、填空题 1、消化的方式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容受性舒张),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 3、胃的容受性舒张使其更好地完成(贮存)食物的功能。 4、混合食物的胃排空时间约为(4~6)h。 5、胃蠕动的生理意义是(使食物与胃液混合)、(搅拌和磨碎食物)和(推送食物入十二指肠)。 6、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促进)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抑制)胃的排空。 7、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排空的机制包括引起(肠-胃)反射和释放肠抑胃()素。 8、小肠的运动形式主要有(蠕动)、(紧张性收缩)和(分节运动)。 9、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10、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 11、胃蛋白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及少量多肽。 12、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为(2),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7.5~8.5)。 13、胃液中的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 14、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在(盐酸)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15、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16、乙酰胆碱可作用于壁细胞上的(毒蕈碱型或M型)受体,组胺可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2)受体,它们对胃酸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17、胃液的分泌可依赖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

生理学(本科)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随堂练习和参考答案

生理学(本科)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随堂练习和参考答案 6.1 概述6.2 口腔内消化6.3 胃内消化6.4 小肠内消化6.5 大肠内消化6.6 吸收 1. (单选题)关于胃肠道平滑肌慢波电位描述错误的是() A. 慢波电位是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的自发电位变化 B. 慢波电位的去极化主要由Ca2+内流引起 C. 正常胃电图反映出胃的慢波电位频率比十二指肠的低 D. 锋电位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 E. 慢波电位水平受神经递质影响 参考答案:B 2. (单选题)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胃蛋白酶是胃肠道内最主要的蛋白酶 B. 小肠内的刺激因素总是抑制胃液分泌

C. 胃液在头期分泌量最大 D.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基础分泌量可在正常水平 E. 生长抑素促进G细胞分泌胃泌素 参考答案:D 3. (单选题)对胰腺B细胞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胃肠激素是() A. 肠抑胃肽(GIP) B. 促胰液素 C. 胃泌素 D. 胆囊收缩素(CCK) E. 内啡肽 参考答案:A 4. (单选题)关于排便反射正确的描述是() A. 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B. 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C. 直肠平滑肌舒张 D. 腹内压降低

E. 小肠分节运动增强 参考答案:A 5. (单选题)关于内因子描述正确的是() A. 内因子来源于胃泌酸腺的主细胞 B. 内因子是一种内源性的肽类小分子 C. 内因子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与维生素B6在胃肠道内形成复合物,协助其吸收 D. 临床通过检测内因子分泌水平,可以帮助鉴别伴恶性贫血胃萎缩与单纯性胃酸缺乏症 E. 内因子缺乏是胆结石症的致病因素 参考答案:D 6. (单选题)胃食管反流疾病() A. 不涉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B.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升高 C. 餐后会有“烧心”症状 D. 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对改善症状无效 E. 多潘立酮(domperidone)不能缓解症状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单选题 1.胃液成分中,能使蛋白质易于水解的物质是 A.盐酸 B.胃蛋白酶原 C.盐酸和胃蛋白酶 D.粘液 E.内因子 2.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十二指肠和空肠 D.回肠 E.大肠 3.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集团蠕动 C.容受性舒张 D.紧张性收缩 E.分节运动 4. 使消化管保持一定形态和位置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容受性舒张 C.分节运动 D.紧张性收缩 E.集团蠕动 5. 在下列消化液中,哪一种不含消化酶 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E.小肠液 6. 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7. 由淋巴途径吸收的物质是 A.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B.甘油和氨基酸 C.氨基酸和葡萄糖 D.葡萄糖和甘油一酯 E.氨基酸和甘油一酯 8. 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无机盐 B.胆盐 C.胆固醇 D.胆色素 E.卵磷脂 9. 胃蛋白酶的作用是 A.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 B.促进胃酸分泌 C.中和胃酸 D.促进胃运动 E.促进胃粘膜增生 10.三类食物由胃排空的速度是 A.糖>蛋白质>脂肪 B.糖>脂肪>蛋白质 C.脂肪>糖>蛋白质 D.脂肪>蛋白质>糖 E.蛋白质>糖>脂肪 一、问答题 1.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2.试述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它们的生理作用。 3.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答案】C C E D B C A B A A 1.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小肠之所以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原因是: ①小肠的特殊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至使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 ②在十二指肠处,已有胰液、胆汁等重要的消化酶水解大分子物质,使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彻底消化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③小肠粘膜的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肠壁与小分子物质的接触面,使吸收面积增大; ④小肠粘膜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小分子物质渗入吸收。 2.试述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它们的生理作用。 答:胃内由胃粘膜的泌酸腺壁细胞分泌胃酸、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颈细胞分泌粘液。 胃液成分的作用 1)胃酸的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pH环境; 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易于水解; ③抑制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2)内因子它能与从食物入胃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以防止被胃酸破坏,并将其运送至回肠,复合物解离,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若内因子缺乏,则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可使造血功能中,红细胞不易成熟而停留于幼稚状态,无功能,造成巨幼性红细胞贫血。 3)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HCl的作用下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pH为2),水解为月示和胨。 4)粘液的作用被消化腺分泌出的粘液,在粘膜表面形成一个凝胶层,具有润滑、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此外,粘液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HCO3-)一起构成“粘液-HCO3-屏障”,防止胃酸中的H+和胃蛋白酶侵蚀胃粘膜,起到了保护作用。 3.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答:因为胰液中除水和HCO3-可中和胃酸,给小肠内消化提供中性偏碱的环境外,还含有能把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重要酶。 ①胰淀粉酶将各种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 ②胰脂肪酶在胆盐的协助下,将脂肪微粒水解为甘油、脂肪酸或甘油一酯。 ③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水解蛋白质的酶,一般都以酶原的形式分泌出来,没有活性。它们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才能起作用。胰蛋白酶原在肠致活酶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可以激活其本身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使水解蛋白的酶具有活性。蛋白质在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的单一作用下,水解为月示或胨,而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将直接、彻底被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④胰肽酶将多肽水解为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