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摘要:许多工程师会在设计中遇到一些很微妙的问题:ADC的规格常常低于系统要求的指标。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系统需求合理选择ADC,列举了ADC测量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误差源。

采用12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未必意味着你的系统将具有12位的精度。很多时候,令工程师们吃惊和不解的是:数据采集系统所表现出的性能往往远低于期望值。如果这个问题直到样机运行时才被发现,只好慌慌张张地改用更高性能的ADC,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重新更改设计上,同时,试投产的日程在迅速临近。问题出在哪里? 最初的分析中有那些因素发生了改变? 对于ADC的性能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发现一些经常导致性能指标不尽人意的细节所在。对于ADC指标的理解还有助于为你的设计选择正确的ADC。

我们从建立整个系统的性能需求入手,系统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相应的误差,我们的目标是将整体误差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ADC是信号通道的关键部件,必须谨慎选择适当的器件。在我们开始评估整体性能之前,假设ADC的转换效率、接口、供电电源、功耗、输入范围以及通道数均满足系统要求。ADC的精度与几项关键规格有关,其中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失调和增益误差、电压基准的精度、温度效应、交流特性等。最好从直流特性入手评估ADC的性能,因为ADC 的交流参数测试存在多种非标准方法,基于直流特性比较容易对两个IC进行比较。直流特性通常比交流特性更能反映器件的问题。

系统要求

确定系统整体误差的常见方法有两种:均方根和(RSS)、最差工作条件下的测试。采用RSS时,对每项误差取平均,然后求和并计算开方值。RSS误差由下式计算:

其中EN代表某个特定电路元件或参数的误差项。当所有误差不相干时这种方法最准确(实际情况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同)。利用最差条件分析法,所有误差项相加。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误差植不会超出规定范围,它给出了最差条件下的误差限制,实际误差始终小于该值(通常会低出若干倍)。

多数情况下,测量误差介于两种方法测试数值之间,更接近于RSS法提供的数值。可以根据误差预算选择使用典型误差和最差工作条件下的误差。具体选择时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测量值的标准方差、特定参数的重要性、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等。由此可见,很难找到简捷的、必需遵循的规则。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选择最差条件测试法。

在本例中,假定我们需要0.1%或者说10位的精度(1/210),这样,只有选择一个具有更高分辨率的转换器才有意义。如果是一个12位的转换器,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精度已足够高;但是在没有仔细检查其规格书之前,我们并没有把握得到12位的性能(实际情况可能更好或更糟)。举例来说,一个具有4LSB积分非线性误差的12位ADC,最多只能提供10位的精度(假设失调和增益误差已得到修正)。一个具有0.5LSB INL的器件则可提供0.0122%的误差或13位的精度(消除了增益及失调误差以后)。要计算最佳精度,可用最大INL误差除以2N,其中N是转换器位数。在我们的举例中,若采用0.075%误差(或11位)的ADC,则留给其余电路的误差余量只有0.025%,这其中包括传感器、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运放、多路复用器等等),或许还有数模转换器(DAC)、PWM信号或信号通路上的其它模拟电路。

我们假设整体系统的总计误差预算基于信号通道各个电路元件的误差项目总和,另外我们还假设,将要测量的是一个缓慢变化的直流、双极性输入信号,具有

1kHz的带宽,工作温度范围为0°C到70°C,并在0°C至50°C范围内保证

性能。

直流性能

微分非线性

虽说不被作为一项关键性的ADC参数,微分非线性(DNL)误差还是进入我们视野的第一项指标。DNL揭示了一个输出码与其相邻码之间的间隔。这个间隔通过测量输入电压的幅度变化,然后转换为以LSB为单位后得到(图1)。值得注意的是INL是DNL的积分,这就是为什么DNL没有被我们看作关键参数的原因所在。一个性能优良的ADC常常声称“无丢码”。这就是说当输入电压扫过输入范围时,所有输出码组合都会依次出现在转换器输出端。当DNL误差小于±1LSB时就能够保证没有丢码(图1a)。图1b、图1c和图1d分别显示了三种DNL误差值。DNL为-0.5LSB时(图1b),器件保证没有丢码。若该误差值等于-1LSB (图

1c),器件就不能保证没有丢码,值得注意的是10码丢失。然而,当最大DNL误差值为±1时,大多数ADC都会特别声明是否有丢码。由于制造时的测试界限实际上要比规格书中所规定的更为严格,因此这种情况下通常都能够保证没有丢码。对于一个大于-1LSB (图1d中为-1.5LSB)的DNL,器件就会有丢码。

图1a. DNL误差:没有丢码。

图1b. DNL误差:没有丢码。

图1c. DNL误差:丢失10码。

图1d. DNL误差:AIN*数字输入是三种可能数值之一,扫描到输入电压时,10

码将会丢失。

随着DNL误差值的偏移(也就是说-1LSB,+2LSB),ADC转换函数会发生变化。偏移了的DNL值理论上仍然可以没有丢码。关键是要以-1LSB作为底限。值得注意的是DNL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测量,通常是沿着转换函数向上走。将造成码[N]跳变所需的输入电压值和码[N+1]时相比较。如果相差为1LSB,DNL误差就为零。如果大于1LSB,则DNL误差为正值;如果小于1LSB,DNL误差则为负值。

有丢码并非一定是坏事。如果你只需要13位分辨率,同时你有两种选择,一个是DNL指标≤ ±4LSB的16位ADC (相当于无丢码的14位),价格为5美元,另一个是DNL ≤ ±1LSB的16位ADC,价格为15美元,这时候,购买一个低等级的ADC将大幅度地节省你的元件成本,同时又满足了你的系统要求。

积分非线性

积分非线性(INL)定义为DNL误差的积分,因此较好的INL指标意味着较好的DNL。INL误差告诉设计者转换器测量结果距离理想转换函数值有多远。继续我们的举例,对于一个12位系统来讲,±2LSB的INL误差相当于2/4096或0.05%的最大非线性误差(这已占去ADC误差预算的2/3)。因此,有必要选用一个1LSB (或更好)的器件。对于±1LSB的INL误差,等效精度为0.0244%,占ADC误差预算的32.5%。对于0.5LSB的指标,精度为0.012%,仅占ADC误差预算的16% (0.0125%/0.075%)。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INL或DNL带来的误差,都不太容易校准或修正。失调和增益误差

失调和增益误差很容易利用微控制器(μC)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修正过来。就

失调误差来讲,如果转换器允许双极性输入信号的话,操作将非常简单。对于双极性系统,失调误差只是平移了转换函数,但没有减少可用编码的数量(图2)。

有两套方法可以使双极性误差归零。其一,你可以将转换函数的x或y轴平移,使负满度点与单极性系统的零点相对准(图3a)。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消除失调误差,然后,通过围绕“新”零点旋转转换函数可以对增益误差进行调节。

第二种技术采用了一种迭代法。首先给ADC输入施加一个0V电压并执行一次转换;转换结果反映了双极性零点失调误差。然后,通过围绕负满度点旋转转换曲线实现增益调节(图3b)。注意此时转换函数已绕A点转过一定角度,使零点偏离了期望的转换函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失调误差校正。

图2. 双极性系统的失调误差

图3a.

图3b;

图3a和3b. 校正双极性失调误差(注意:阶梯状转换函数已被一条直线取代,因为该图中包含所有码,而台阶已经小得无法分辨,看上去成为一条直线)。

单极性系统还要复杂一些。如果失调为正值,可采用和双极性系统相似的处理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你将失去一部分ADC量程(见图4)。如果失调为负值,你将无法简单地通过一次转换测得失调误差。因为在零点以下,转换器只能显示出零。这样,对于一个负失调误差的转换器,你必须缓慢地增加输入电压,以确定在什么地方ADC结果出现首次跳变。同样,你将失去一部分ADC量程。

图4. 单极性系统中的失调误差

回到我们的举例,两种情况中的失调误差可按下述方法获得:

1. 2.5V基准时+8mV的失调误差相当于12位ADC具有13LSB的误差

(8mV/[2.5V/4096])。虽然分辨率

仍是12位,但是你必须从每次转换结果中扣除13个码以补偿失调误差。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这时的可测量满量程值就变为了2.5V(4083/4096) = 2.492V。此范围以上的任何值都会使ADC溢出。因此,ADC的动态范围或者说输入范围减小了。这个问题在较高分辨率的ADC中尤为显著;在16位系统中,8mV对应于210LSB (VREF = 2.5V)。

2. 如果失调为-8mV (假设为单极性输入),接近于零的小信号输入将不会引起任何输出变化,一直到模拟输入

增加到+8mV 。这同样造成了ADC动态范围的减小。

增益误差定义为满量程误差减去失调误差(图5)。满量程误差在转换函数曲线上最后一次ADC跳变处进行测量,并和理想ADC的转换函数相比较。增益误差可通过软件用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y = (m1/m2)(x)进行简单的校正,其中的m1是理想转换函数的斜率,m2是实际测得的转换函数的斜率(图5)。

图5. 失调、增益和满量程误差

增益误差指标中可能包含或不含ADC参考电压对于误差的贡献。在电气规范中,检查一下增益误差的测试条件,并决定采用内部或外部基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当采用片内基准时增益误差会比较大。如果增益误差为零,在对满量程模拟输入作转换时转换结果应为全1 (对于本例的12位系统则为3FFh) (见图6) 。由于我们的转换器不理想,全1转换结果可能会在施加的输入电压大于满量程(负增益误差)或小于满量程(正增益误差)时出现。有两种办法可以调整增益误差,其一是调节参考电压,以便在某特定参考电压下得到满量程输出,或者在软件中采用一个线性校正曲线改变ADC转换函数的斜率(一阶线性方程或查表法)。

图6. 增益误差降低了动态范围

和失调误差一样,增益误差也会降低动态范围。举例来说,如果满量程输入电压时转换得到的数码输出为4050而非理想的4096 (12位转换器),也就是所谓的负增益误差,在这种情况下,高端的46个码将无法利用。类似地,如果满量程数码4096出现在输入电压低于满量程时,ADC的动态范围同样被降低了(见图6)。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正的满量程误差,你无法在转换结果变为全1的点之外对转换器进行校准。

对付失调和增益误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误差值足够低的ADC,这样你就不必再考虑校正了。找到一个失调和增益误差小于4LSB的12位ADC并不困难。其它误差源

码沿噪声

码沿噪声是在转换函数中恰好发生编码跳变时出现的噪声。通常在规格书中对该项特性不作规定。甚至对于较高分辨率的转换器(16位以上),由于更小的LSB间隔,码沿噪声更为显著,通常都对这项性能未作规定。很多时候,码沿噪声能有几个LSB。转换恰好位于代码边缘的模拟输入时,代码会在LSB位发生跳动。如果出现明显的码沿噪声,就应该对采样进行平均,这样可以有效地从转换结果中去除这种噪声。需要对多少个采样取平均? 如果码沿噪声为2/3LSB RMS,这接近于4LSB P-P。那么要将噪声降低到1LSB,则需要对16次采样取平均(性能的改进正比于采样数的均方根)。

基准

采用内部或外部基准的ADC的一个最大潜在误差源是参考电压。很多情况下,内置于芯片内部的基准通常都没有足够

严格的规格。为了理解基准所带来的误差源,有必要特别关注一下三项指标:温漂,电压噪声,和负载调整。温漂

温漂是规格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指标。下面的举例可以说明温度漂移是如何影响ADC性能的(图7)。对于一个12位转换器,要在整个扩展级温度范围(-40°C 至+85°C)内保持精度,最大允许的温漂为4ppm/°C。不幸的是,没有任何一个ADC包含有这样高性能的片内基准。如果我们放松要求,将温度范围限制于10°C以内,那么12位ADC的参考电压最多允许25ppm/°C的温度漂移,这对于片内基准来讲仍然是相当严格的要求。即便进行多次样机测试也不能发现这种误差的严重性,因为所采用的元件通常都来自于同一批次。这样,测试结果不能反映规格书中的极端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制造工艺的变化而导致。

图7. 电压基准温漂要求和ADC分辨率的关系

对有些系统来讲,参考电压的精度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温度被保持于恒定,避免了温度漂移问题。还有一些系统采用一种比例测量方式,用同一个信号激励传感器和作为参考电压,可以消除基准引起的误差(图8)。因为激励源和基准同时漂移,漂移误差相互抵消。

图8. 比例式ADC转换

在其它系统中,采用补偿手段消除基准漂移通常也很有效。另外也有一些系统并不关注绝对精度,而注重于相对精度。这样的系统允许基准随着时间缓慢漂移,同时又能够提供期望的精度。

电压噪声

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是电压噪声。它通常规定为RMS值或峰–峰值。要估计它对于性能的影响,需要将RMS值转换为峰–峰值。如果一个2.5V基准在输出端具有500μV的峰–峰电压噪声(或83μV RMS),该噪声会带来0.02%的误差,或将系统性能限制于仅12位,而且这还没考虑任何其它的转换器误差。理想情况下,基准的噪声应该远低于一个LSB ,这样才不至于限制ADC的性能发挥。带有片内基准的ADC通常都不规定电压噪声,这样就将确定误差的任务留给了用户。如果你的设计没有达到预期性能,而你又正在使用内置基准,可尝试采用一个高性能的外部基准,这样你就可以确定造成性能下降的真正元凶是否是内部基准。负载调整

最后一项指标是基准的负载调整。用于ADC的电压基准通常具有足够的电流可用于驱动其它器件,因此有时也被其它IC使用。其它元件的吸取电流会影响到电压基准,也就是说随着吸取电流的增大,参考电压会跌落。如果使用基准的器件被间歇性地打开和关闭,将会导致参考电压随之上升或下降。如果一个2.5V 基准的负载调整率指标为0.55μV/μA,那就意味着当有另外一个器件吸取800μA 电流时,参考电压将会改变多达440μV,这将带来0.0176%的误差

(440μV/2.5V),或占去现有误差余量的几乎20%。

其它温度效应

接下来继续讨论温度相关的问题,另外还有两项指标通常很少有人关注,那就是失调漂移和增益漂移。这两项指标一般只给出典型数值,用户只能自己判断它是否足以满足系统要求。失调和增益的漂移可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加以补偿。一个办法是仔细测出失调和增益漂移的完整数据,并在存储器中建立一个表格,然后随着温度的变化调节测量值。然而,这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因为每个ADC必须单

独补偿,而且补偿工序非常费时。第二个办法是只在温度发生显著变化时才执行校准。

对于那些只作一次性温度校准的系统,需要重点留意一下漂移指标。如果已校准了初始失调但温度又发生了改变,因漂移的关系又会引入新的误差,这使校准的效果被减弱。例如,假设在温度X下进行了一次转换。随后的某个时间,温度变化了10°C,又作了完全相同的另一次测量。两次读取的转换结果会有差异,这会使用户对系统的可重复性也就是可靠性产生怀疑。

有很多原因促使制造商没有给出最大界限。其中之一便是成本的增加。漂移测试需要特殊的平台,并且还要在测试流程中增加额外的工序(这将导致额外的制造成本),以确保所有器件不超出最大漂移界限。

增益漂移的问题更多,尤其是对于那些采用内部基准的器件。这时候,基准的漂移可以一并包含于增益漂移参数中。当采用外部基准时,IC的增益漂移一般比较小,比如0.8ppm/°C。这样,±10°C的温度变化将会造成±8ppm的漂移。举例来讲,12位性能等价于244ppm (1/4096 = 0.0244% = 244ppm)。因此,±8ppm的漂移所造成的误差远低于12位系统中的一个LSB。

交流特性

有些ADC只在输入信号接近于直流时能很好地工作。另外一些则能很好地处理从直流到Nyquist特频率的信号。仅有DNL和INL符合系统要求并不能说明转换器能够同样合格地处理交流信号。DNL和INL是在直流测试的。要掌握其交流性能就必须了解交流指标。在产品规格书中有电气参数表和典型工作特性,从中你可以找到有关交流性能的线索。需要考察的关键指标有信号–噪声比(SNR),信号–噪声加失真比(SINAD),总谐波失真(THD),以及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首先我们来看一看SINAD或SNR。SINAD定义为输入正弦波信号的RMS值与转换器噪声的RMS值(从直流到Nyquist特频率,包括谐波[总谐波波失真]成分)。谐波发生于输入频率的倍数位(图9)。SNR类似于SINAD,只是它不包含谐波成分。因此,SNR总是好于SINAD。SINAD和SNR一般以dB为单位。

其中N是转换器的位数。对于理想的12位转换器,SINAD为74dB。这个方程可重写为N的表达式,新的表达式揭示了能够获得的信息的位数与RMS噪声的函数关系:

这个方程就是等效位数的定义,即ENOB。

图9. FFT图显示出ADC的交流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SINAD和输入频率有关。随着频率向Nyquist上限逼近,SINAD

逐渐下降。如果规格书中的指标是在相对于Nyquist频率较低的频率下测得,在接近Nyquist频率时性能有可能变得很差。在规格书中的典型工作特性中可以找到ENOB曲线,可以观察到随着频率的增加ENOB下降,主要是由于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加THD逐渐变差。例如,如果在感兴趣的频率SINAD的最小值为

68dB,那么你可获得的ENOB值为11。也就是说,由于转换器的噪声和失真,你丢失了1位信息。这也意味着你的12位转换器最多只能达到0.05%的精度。记住INL是一项直流指标;ENOB是一项有关转换器对于交流信号的非线性性能指标。

SNR是不考虑失真成分的信号–噪声比。SNR反映了转换器的噪声背景。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加SNR可能会急剧下降,这说明该转换器不是为该频率的应用而设计。改善SNR的一个办法是过采样,这种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处理增益。过采样以远高于信号频率的速度进行采样,以此来降低转换器的噪声背景。这种方法将噪声谱扩展到更宽的频域内,这样就有效降低了一定频段内的噪声。两倍率的过采样可将噪声背景降低3dB。

SFDR定义为FFT图中,频域内输入正弦波的RMS值与最高的杂散信号的RMS 值之比,一般以dB为单位。对于某些要求ADC动态范围尽可能大的通信应用,SFDR尤为重要。杂散信号妨碍了ADC对于小输入信号的转换,因为失真信号可能会比有用信号大很多。这就限制了ADC的动态范围。频域内出现一个大的杂散信号可能对SNR不会有明显影响,但会显著影响SFDR。

小结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ADC举例,假设我们将要测量直流型的信号,并且要求ADC 可接受双极性输入信号,我们选择B档的MAX1241,它具有1LSB的DNL误差,1LSB的DNL误差(0.0244%),3LSB的失调误差(3/4096 = 0.0732%),以及

4LSB的增益误差(0.0977%)。所有误差相加,我们得到总误差为0.1953%。我们可以校正失调和增益误差,使总误差下降到0.0244%。只要参考电压误差低于0.075% - 0.024% = 0.051%,就不会突破我们的误差预算。5ppm/°C的温漂系数在50°C的温度范围内会产生0.025%的漂移误差,这样还剩下0.026%的误差余量。要得到12位的性能,我们需要选用一个电压噪声指标低于1LSB的电压基准(这相当于2.5V/4096 = 610μV峰峰值或102μV RMS值)。温度系数5ppm/°C,宽带电压噪声30μV RMS的MAX6166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还具有充足的供出及吸纳电流的能力,足以驱动ADC (和其它电路)。30μV噪声指标等价于180μV峰峰值,只有12位级别下一个LSB的三分之一,11位级别下(我们系统的实际要求)一个LSB的六分之一。

再检查一下MAX1241的增益漂移,资料显示该项指标为0.25ppm/°C,50°C温度范围内为12.5ppm,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

现在,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再也不会出现由于对规格的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性能折扣。在本例中我们没有涉及交流性能。然而,正确理解ADC的技术指标,以及它们如何对转换器的性能产生作用,无疑将使你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够从众多产品中选择出满足你性能要求的适当的ADC。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报告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而统计学是通过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容。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其容包括三部分: 1、统计设计: 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 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 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 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

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 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 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 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 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 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 3、抽样方法要科学; 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三、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样本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样本中观察个体之间变异度小的样本含量可少些,变度大的应多些。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相关因素 1、检验水平一般用95%的把握 2、检验效能一般取90%的信度 3、容许误差抽样率与总体率差别<10% 4、总体率的大小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

统计学去年试题 1、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工业普查 B、工业设备调查 C、职工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A、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零极点对系统的影响

MATLAB各种图形 结论 1对稳定性影响 ○1增加零点不改变系统的稳定性; ○2增加极点改变系统的稳定性,不同的阻尼比下即使增加的是平面左侧的零点系统也有可能不稳定。 2对暂态性能的影响 ○A增加的零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零点离虚轴越远,对系统的影响越小。 分析表1可以发现,增加零点会对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谐振峰值和带宽产生影响,且增加的零点越大,对系统的暂态性能影响越小。当a增加到100时,系统的各项暂态参数均接近于原系统的参数。增加的极点越靠近虚轴,其对应系统的带宽越小。同时还可以发现,时域中的超调量和频域中的谐振峰值在数值上亦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超调量减小时,谐振峰值也随之减小。 ○B增加的极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极点离虚轴越远,对系统的影响越小。 ①增加零点,会使系统的超调量增大,谐振峰值增大,带宽增加。 ②增加极点,会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谐振峰值减小,带宽减小。 ③增加的零极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零极点离虚 轴越远,对系统的暂态性影响越小。 3 对稳态性能的影响 ①当增加的零极点在s的左半平面时,不改变系统的类型,使系统 能跟踪的信号类别不变,但跟踪精度会有差别。 ②当增加的零点在s的虚轴上时,系统的型别降低,跟踪不同输入 信号的能力下降。 ③当增加的极点在s的虚轴上时,系统的型别升高,跟踪不同输入 信号的能力增强。

1、绘制G1(s)的根轨迹曲线(M2_1.m) %画G1(s)的根轨迹曲线 n=[1,0]; %分子 d=[1,1,2]; %分母 figure1 = figure('Color',[1 1 1]); %将图形背景改为白色rlocus(n,d); %画G1(s)根轨迹曲线title('G1(s)的根轨迹'); %标题说明 2、绘制G1(s)的奈奎斯特曲线(M2_2.m) %画G1(s)的奈奎斯特曲线 figure1 = figure('Color',[1 1 1]); %将图形背景改为白色for a=1:10 %a取1,2,3……10,时,画出对应的奈奎斯特曲线G=tf([1/a,1],[1,1,1]); nyquist(G); hold on end title('G1(s)的奈奎斯特曲线'); %标题说明

第8章 抽样调查习题

第8章 抽样调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 a.计算和控制误差 b.了解总体单位情况 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 d.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2、是非标志(即服从两点分布的变量)的标准差等于( )。 a.P b.1-P c.P(1-P) d.)1(P P 3、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 a.抽样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登记误差 d.系统性误差 4、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 )。 a.平均数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5、在同样情况下, 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 a.两者相等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不等 d.前者大于后者 6、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误差系数 c.概率度 d.抽样极限误差 7、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假定抽样单位数增加3倍(其他条件不变),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 )。 a.1/2倍 b.1/3倍 c.1.731倍 d.2倍 8、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为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25%,则抽样单位数应( )。 a.增加25% b.减少13.75% c.增加43.75% d.减少25% 9、抽样极限误差是指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产生的抽样误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可能范围 d.实际范围 10、将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排队,并按固定距离抽选样本单位的方法是( )。 a.类型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11、在进行抽样估计时,常用的概率度t 的取值( )。 a.t<1 b.1≤t≤3 c.t=2 d.t>3 12、等距抽样的误差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较( )。 a.前者小 b.前者大 c.两者相等 d.大小不定 13、某地订奶居民户户均牛奶消费量为12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2公斤,据此可计算户均牛奶消费量在114-126之间的概率为( )。 a.0.9545 b.0.9973 c.0.683 d.0.900 1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为0.9545,优等生比重的极限误差为( )。 a.4.0% b.4.13% c.9.18% d.8.26% 15、在抽样推断中,抽样单位数( )。 a.越多越好 b.越少越好 c.由统一的抽样比例决定 d.取决于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 16、在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概率保证程度从68.27%提高到95.45%(其它条件不变),必要的样本容量将会( )。

PID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某二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报告人:刘宝

指导教师:刘思远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系 2012年9月23日 目录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 (1)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3)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3) K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1.2.1 比例系数P 1.2.2 积分系数K1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1.2.3 微分系数K2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 1.3 对给定的系统进行PID控制调节 (7) 1.4 收获与感想 (11)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 从理论角度而言,PID控制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调节原理的一种典型代表。PID控制再世纪控制工程中应用最广,据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过程控制、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中,PID孔的应用占80%以上。尽管PID控制已经写入经典教科书,然而由于PID控制的简单与良好的应用效果,人们仍在不断研究PID控制器各种设计方法(包括各种自适应调节、最优化方法)和未来潜力。 由于液压控制系统大功率、高控制精度、技术成熟等特点,在要求精度高的重型机械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实工业中比例伺服阀与PID控制器的结合,使得液压控制对于位移、速度、压力等的控制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1.2.1 比例系数 K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P

浅谈统计调查及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调查作为各信息的来源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统计调查活动中来。本文从统计调查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统计调查和其它调查的区别解释统计调查,并正确区分统计调查与非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其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是参与和搞好统计调查、提高统计调查质量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质量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不仅要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而且调查对象是由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总体,同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数要足够地多,除此之外,还要求调查的个体单位数也要足够地多。统计调查对构成总体的许多独立个体的调查不是目的,综合与提炼许多独立个体信息资料才是统计调查的真正目的。因此,统计调查所获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取决于个体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准确。而统计个体之所以有可能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是因为统计个体担心一旦提供了个体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可能会为自己、他人或相关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从统计调查的真实目的来看,统计个体的信息资料根本不是统计调查所关注的信息资料,个人信息资料只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出现,仅起到显现总体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的作用———从对个体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的加工、综合中提炼出总体的一般属性或数量特征。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主体是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的获取建立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个体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质量。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种类的统计调查获取个体信息资料质量的差异。 统计调查按是否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可以划分为全面统计调查与非全面统计调查两类。 全面统计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进行的调查,即要搜集总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体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再按对总体中个体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不同,全面统计调查又可以划分为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普查通常通过调查员借助普查表直接向个体搜集其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非全面统计调查指仅从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中选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因从全部个体中所选部分个体的方式不同,分为抽样调查和非抽样调查。所谓抽样调查指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中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部分个体的调查。同时,抽样调查又根据随机性原则在具体使用上的差异可以将抽样调查划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以及多阶段随机抽样等。另一方面,若从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单位中没有遵循随机性原则而选取部分个体单位进行调查,则这样的统计调查称之为非抽样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非抽样调查主要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滚雪球调查等。 因此,无论在抽样调查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编统计学原理》复习题_带答案

08级财管、信管《统计学》复习提纲(2009.12)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F)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F)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F) 4.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T) 5.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T) 6.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F) 7.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 查。(T) 8.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 查。(F)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F) 10.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T) 11.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T) 12.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限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T) 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 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F) 14.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F) 1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 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F) 16.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F) 17.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数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F) 18.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 与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T) 1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F) 20.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F) 21.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F) 22.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F) 23.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时,若研究的是数量指标的变动,则选择的同度量因素是数量(质量) 指标。(F) (T) 24.算术平均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T )

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统计工作的精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的必要依据。本文就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以保证统计工作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统计;数据;管理 一、统计工作中的数据误差的原因分析 (一)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统计调查方法相对滞后。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面调查在基层工作中有时难免存在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在搜集资料单位的上下左右之间,往往容易引起矛盾,在层层上报过程中,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所以全面统计的结果有时并不全面。对基层的统计抽样工作来说: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私营、个体经济等抽样工作,基层统计人员由于对抽样调查认识不到位,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抽样的样本点,抽样调查缺乏科学性导致调查样本的随机性、代表性难以保证,影响了调查样本数据的准确性,扩大了抽样误差。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第一、二产业品种繁多,而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第三产业报表资料相对较少,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专业之间个别指标重复上报的现象,同时个别指标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存在指标理解上的偏差。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不够健全。虽然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已经建立数据联审评估制度,但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存在与GDP相关主要数据评估不够配套、同时数据评估制度还存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二)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统计数据来源把关不严。首先,由于统计体制不科学、统计工作地位和待遇不高,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加之身兼数职,任务重,对日常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次,县级统计人员存在对统计数据的来源把关不严。由于统计部门长期受一无权二无钱、求人的事情多、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少的认识的影响,对基层上报数据缺乏严格要求,加上评估论证不完全到位,有的专业存在下面报多少是多少、怎么报怎么算的问题,同时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统计执法不严的问题,使少数企业多存侥幸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第三,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统计岗位落实不到位,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而且变动频繁,稳定性差。调查表明,大中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相对比较规范,有专门的统计机构与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一些小型单位,特别是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多数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只是附带性的工作,而且经常变动,稳定性差,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规范的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完全配合,填报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偏差;三是基层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保障条件不能得到保障;四是部分基层单位分管统计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数据审核不严把不好关。

抽样技术简答题及答案

抽样技术各类简答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 1.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略 2. 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答: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误差分布理论,概率理论。 大数定律是统计抽样调查的数理基础,也给统计学中的大量观察法提供了理论和数学方面的依据;中心极限定理说明,用样本平均值产生的概率来代替从总体中直接抽出来的样本计算的抽取样本的概率,为抽样推断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认识抽样误差及其分布的目的是希望所设计的抽样方案所取得的绝大部分的估计量能较好的集中在总体指标的附近,通过计算抽样误差的极限是抽样误差处于被控制的状态;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而引进统计学中,是统计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抽样调查的特点。 答:1)随机抽样;2)以部分推断总体;3)存在抽样误差,但可计算,控制;4)速度快、周期短、精度高、费用低;5)抽样技术灵活多样;6)应用广泛。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答:样本可能数目是在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所有可能被抽中的不同样本的个数,用A表示。 意义:正确理解样本可能数目的概念,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抽样调查误差的计算,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5.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时的误差,它属于一种代表性误差,在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并且可以被控制在任意小的范围内;影响 抽样误差的因素:1)有样本量大小,抽样误差通常会随着样本量的大小而增减,在某 些情形下,抽样误差与样本量大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2)所研究现象总体变异程度 的大小,一般而言,总体变异程度越大则抽样误差可能越大;3)抽样的方式方法, 如放回抽样的误差大于不放回抽样,各种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常会有不同的抽样误 差。 在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和抽样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总体变异程度虽不可以 控制,但却可通过设计一些复杂的抽样技术而将其影响加以控制。 习题二 三简答题 1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区别 答: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单元时,每个总体单元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并且样本单元的抽取应遵循一定的随机化程序。 2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答: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仅对总体中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3何谓抽样效率,如何评价设计效果? 答:两个抽样方案的抽样方差之比为抽样效率。当某个估计量的方差比另一估计量的方差小时,则称方差小的估计量效率比较高,因方差的大小与样本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比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摘要:许多工程师会在设计中遇到一些很微妙的问题:ADC的规格常常低于系统要求的指标。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系统需求合理选择ADC,列举了ADC测量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误差源。 采用12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未必意味着你的系统将具有12位的精度。很多时候,令工程师们吃惊和不解的是:数据采集系统所表现出的性能往往远低于期望值。如果这个问题直到样机运行时才被发现,只好慌慌张张地改用更高性能的ADC,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重新更改设计上,同时,试投产的日程在迅速临近。问题出在哪里? 最初的分析中有那些因素发生了改变? 对于ADC的性能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发现一些经常导致性能指标不尽人意的细节所在。对于ADC指标的理解还有助于为你的设计选择正确的ADC。 我们从建立整个系统的性能需求入手,系统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相应的误差,我们的目标是将整体误差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ADC是信号通道的关键部件,必须谨慎选择适当的器件。在我们开始评估整体性能之前,假设ADC的转换效率、接口、供电电源、功耗、输入范围以及通道数均满足系统要求。ADC的精度与几项关键规格有关,其中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失调和增益误差、电压基准的精度、温度效应、交流特性等。最好从直流特性入手评估ADC的性能,因为ADC 的交流参数测试存在多种非标准方法,基于直流特性比较容易对两个IC进行比较。直流特性通常比交流特性更能反映器件的问题。 系统要求 确定系统整体误差的常见方法有两种:均方根和(RSS)、最差工作条件下的测试。采用RSS时,对每项误差取平均,然后求和并计算开方值。RSS误差由下式计算: 其中EN代表某个特定电路元件或参数的误差项。当所有误差不相干时这种方法最准确(实际情况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同)。利用最差条件分析法,所有误差项相加。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误差植不会超出规定范围,它给出了最差条件下的误差限制,实际误差始终小于该值(通常会低出若干倍)。 多数情况下,测量误差介于两种方法测试数值之间,更接近于RSS法提供的数值。可以根据误差预算选择使用典型误差和最差工作条件下的误差。具体选择时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测量值的标准方差、特定参数的重要性、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等。由此可见,很难找到简捷的、必需遵循的规则。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选择最差条件测试法。

PID 控制器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1、比例系数K p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K p加大,将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K p偏大时,系统振荡次数增多,调节时间加长;;K p太小又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缓慢。K p的选择以输出响应产生4:1衰减过程为宜。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加大K p可以减少稳态误差,但不能消除稳态误差。因此K p的整定主要依据系统的动态性能。 2、积分时间T I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微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I控制或PID控制。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积分控制通常影响系统的稳定性。T I太小,系统可能不稳定,且振荡次数较多;T I太大,对系统的影响将削弱;当T I较适合时,系统的过渡过程特性比较理想。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积分控制有助于消除系统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若T I太大,积分作用太弱,则不能减少余差。 3、微分时间T D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D控制或PID控制。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微分时间T D的增加即微分作用的增加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减少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等。适当加大比例控制,可以减少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但T D值偏大或偏小都会适得其反。另外微分作用有可能放大系统的噪声,降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微分环节的加入,可以在误差出现或变化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它引进一个早期的修正作用,有助于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PID控制器的参数必须根据工程问题的具体要求来考虑。在工业过程控制中,通常要保证闭环系统稳定,对给定量的变化能迅速跟踪,超调量小。在不同干扰下输出应能保持在给定值附近,控制量尽可能地小,在系统和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控制应保持稳定。一般来说,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是很难做到的,必须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满足主要的性能指标,同时兼顾其它方面的要求。 在选择采样周期T时,通常都选择T远远小于系统的时间常数。因此,PID参数的整定可以按模拟控制器的方法来进行。 (1) 比例系数Kc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比例系数加大,使系统的动作灵敏,速度加快,稳态误差减小。Kc偏大,振荡次数加多,调节时间加长。Kc太大时,系统会趋于不稳定。Kc太小,又会使系统的动作缓慢。Kc可以选负数,这主要是由执行机构、传感器以控制对象的特性决定的。如果Kc的符号选择不当对象状态(pv值)就会离控制目标的状态(sv值)越来越远,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Kc的符号就一定要取反。

统计学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A050101 抽样推断的最终目的在于 ( C ) A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 、了解全及总体单位的情况 C 、用样本推断总体指标 D 、对样本单位作深入研究 A050102 抽样方法按抽取样本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 B ) A 、大样本和小样本 B 、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C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D 、纯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A050103 抽样总体(即样本)的形成是 ( A ) A 、随机的 B 、任意的 C 、选定的 D 、指定的 A050104 组成样本的单位 ( A ) A 、一定也是总体单位 B 、不一定是总体单位 C 、可能是总体单位也可能不是总体单位 D 、以上都不对 A050105 抽样推断中,一个总体参数是 ( C ) A 、总体变量的函数,其取值是可变的 B 、样本变量的函数,其取值是可变的 C 、总体变量的函数,其取值是确定的 D 、 样本变量的函数,其取值是唯一的 A050106 是非标志方差的最大值是 (C ) A 、1 B 、0.5 C 、0.25 D 、0.40 A050107 是非标志的平均数(p)的取值范围是 ( D ) A 、p ≥0 B 、p ≤0 C 、p >1 D 、0≤p ≤1 A050108 已知总体成数P=0.8,则总体方差为 (D ) A 、0.24 B 、0.25 C 、0.36 D 、0.16 A050201 抽样平均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比较一般 (D ) A 、大于抽样极限误差 B 、小于抽样极限误差 C 、等于抽样极限误差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A050202 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平均误差公式为 (C) A 、n x 2 σμ= B 、 n x σμ= C 、n x σ μ= D 、n 2 σ A050203 在同样条件下,不重复抽样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C ) A 、两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前者小于后者 D 、两者大小无法确定 A050204 简单重复抽样情况下,如果样本容量比原来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 (A ) A 、21 B 、31 C 、 3 倍 D 、 2倍 A050205 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误差范围缩小为原来的31,则样本容量应为原来的 (D ) A 、3倍 B 、4倍 C 、6倍 D 、9倍 A050206 抽样平均误差,确切地说是所有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 (C ) A 、平均差 B 、全距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A050207 抽样平均误差公式不重复抽样与重复抽样相比,多了一个修正系数是 (A ) A 、N n -1 B 、 21-N C 、11-N D 、N n A050208 抽样平均误差μ与总体方差σ2的关系是 ( B ) A 、 n 一定,σ2越大,μ越小 B 、 n 一定,σ2越大,μ越大 C 、 σ2一定,n 越大,μ越大 D 、 σ2一定,n 越小,μ不变 A050209 以下关于抽样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摘要:许多工程师会在设计中遇到一些很微妙的问题:ADC的规格常常低于系统要求的指标。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系统需求合理选择ADC,列举了ADC测量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误差源。 采用12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未必意味着你的系统将具有12位的精度。很多时候,令工程师们吃惊和不解的是:数据采集系统所表现出的性能往往远低于期望值。如果这个问题直到样机运行时才被发现,只好慌慌张张地改用更高性能的ADC,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重新更改设计上,同时,试投产的日程在迅速临近。问题出在哪里? 最初的分析中有那些因素发生了改变? 对于ADC的性能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发现一些经常导致性能指标不尽人意的细节所在。对于ADC指标的理解还有助于为你的设计选择正确的ADC。 我们从建立整个系统的性能需求入手,系统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相应的误差,我们的目标是将整体误差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ADC是信号通道的关键部件,必须谨慎选择适当的器件。在我们开始评估整体性能之前,假设ADC的转换效率、接口、供电电源、功耗、输入范围以及通道数均满足系统要求。ADC的精度与几项关键规格有关,其中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失调和增益误差、电压基准的精度、温度效应、交流特性等。最好从直流特性入手评估ADC的性能,因为ADC的交流参数测试存在多种非标准方法,基于直流特性比较容易对两个IC进行比较。直流特性通常比交流特性更能反映器件的问题。 系统要求 确定系统整体误差的常见方法有两种:均方根和(RSS)、最差工作条件下的测试。采用RSS时,对每项误差取平均,然后求和并计算开方值。RSS误差由下式计算: 其中EN代表某个特定电路元件或参数的误差项。当所有误差不相干时这种方法最准确(实际情况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同)。利用最差条件分析法,所有误差项相加。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误差植不会超出规定范围,它给出了最差条件下的误差限制,实际误差始终小于该值(通常会低出若干倍)。 多数情况下,测量误差介于两种方法测试数值之间,更接近于RSS法提供的数值。可以根据误差预算选择使用典型误差和最差工作条件下的误差。具体选择时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测量值的标准方差、特定参数的重要性、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等。由此可见,很难找到简捷的、必需遵循的规则。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选择最差条件测试法。 在本例中,假定我们需要0.1%或者说10位的精度(1/210),这样,只有选择一个具有更高分辨率的转换器才有意义。如果是一个12位的转换器,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精度已足够高;但是在没有仔细检查其规格书之前,我们并没有把握得到12位的性能(实际情况可能更好或更糟)。举例来说,一个具有4LSB积分非线性误差的12位ADC,最多只能提供

电大统计学作业答案3

作业3 第五~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牲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抽样误差即代表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6、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PID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某二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报告人:刘宝 指导教师:刘思远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系 2012年9月23日

目录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 (1)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3)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3) 1.2.1比例系数K P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1.2.2积分系数K1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1.2.3微分系数K2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 1.3对给定的系统进行PID控制调节 (6) 1.4收获与感想 (8)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乂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0从理论角度而言,PID控制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调节原理的一种典型代表。PID控制再世纪控制工程中应用最广,据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过程控制、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中,PID孔的应用占80%以上。尽管PID控制已经写入经典教科书,然而由于PID控制的简单与良好的应用效果,人们仍在不断研究PID控制器各种设计方法(包括各种自适应调节、最优化方法) 和未来潜力。 由于液压控制系统大功率、高控制精度、技术成熟等特点,在要求精度高的重型机械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实工业中比例伺服阀与PID控制器的结合,使得液压控制对于位移、速度、压力等的控制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1.2.1比例系数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K P加大,将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K P偏 大时,系统振荡次数增多,调节时间加长;心太小乂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 缓慢。K P的选择以输出响应产生4:1衰减过程为宜。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加大K P可以减少稳态误差,但不能消除稳态误差。因此K P的整定主要依据系统的动态性能。

抽样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1.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3.抽样调查的特点。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6.某个总体抽取一个n=50的独立同分布样本,样本数据如下: 567 601 665 732 366 937 462 619 279 287 690 520 502 312 452 562 557 574 350 875 834 203 593 980 172 287 753 259 276 876 692 371 887 641 399 442 927 442 918 11 178 416 405 210 58 797 746 153 644 476 1)计算样本均值y与样本方差s2; 2)若用y估计总体均值,按数理统计结果,y是否无偏,并写出它的方差表达式; 3)根据上述样本数据,如何估计v(y)? 4)假定y的分布是近似正态的,试分别给出总体均值μ的置信度为80%,90%,95%,99%的(近似)置信区间。

一判断题 1 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而抽样调查仅对总体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2 概率抽样就是随机抽样,即要求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同时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3 抽样单元与总体单元是一致的。 4 偏倚是由于系统性因素产生的。 5 在没有偏倚的情况下,用样本统计量对目标量进行估计,要求估计量的方差越小越好。 6 偏倚与抽样误差一样都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产生的。 7 偏倚与抽样误差一样都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8 抽样单元是构成抽样框的基本要素,抽样单元只包含一个个体。 9 抽样单元可以分级,但在抽样调查中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级的抽样框。 10 总体目标量与样本统计量有不同的意义,但样本统计量它是样本的函数,是随机变量。 11 一个抽样设计方案比另一个抽样设计方案好,是因为它的估计量方差小。 12 抽样误差在概率抽样中可以对其进行计量并加以控制,随着样本量的增大抽样误差会越来越小,随着n越来越接近N,抽样误差几乎可以消除。 13 抽样误差越小,说明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的精度越低。 14 样本量与调查费用呈现线性关系,但样本量与精度却呈非线性关系。 15 精度和费用也是评价抽样设计方案优劣的两条准则。 16 简单随机抽样时每个总体单元都有非零的入样概率,但每个总体单元的入样概率是不同的。 17 当总体N很大时,构造一个包含所有总体单元名单的抽样框是有局限性的,这也是简单随机抽样的局限性。 18 设N=872,n=10。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如下:128 157 506 455 127 789 867 954 938 622 19 设N=678 n=5 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如下:556 485 098 260 485 20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抽样比接近于1时,人们会采用全面调查 二填空题 1 抽样比是指( ),用( )表示。 2 偏倚为零的估计量,满足( ),称为( )。 3 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等于( )。 4 简单随机抽样时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等于( ) 5 抽样时某一总体单元在第m次被选入样本的概率是( ) 6 简单随机抽样时总体单元被选入样本的概率是( ) 7 某一样本被选中概率是( )。 8 大数定理是指( )的规律性总是在大量( )的观察中才能显现出来,随着观察次数( )的增大,( )影响将互相抵消而使规律性有稳定的性质。 9 中心极限定理证明了当( )增大时,观察值的均值将趋向于服从( ),即不论( )服从什么分布,在观察值足够多时其均值就趋向( )分布。 10 抽样调查的核心是估计问题,选择估计量的标准是( ) ( ) ( )。 三简答题

PID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PID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1、比例系数K p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Kp加大,将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K p偏大时,系统振荡次数增多,调节时间加长;;K p太小又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缓慢。K p的选择以输出响应产生4:1衰减过程为宜。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 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加大K p可以减少稳态误差,但不能消除稳态误差。因此K p的整定主要依据系统的动态性能。 2、积分时间T I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微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I控制或PID控制。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影响系统的稳定性。T I太小,系统可能不稳定,且振荡次数较多;T I太大,对系统的影响将削弱;当T I较适合时,系统的过渡过程特性比较理想。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

积分控制有助于消除系统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若T I太大,积分作用太弱,则不能减少余差。 3、微分时间T D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D控制或PID控制。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 微分时间T D的增加即微分作用的增加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减少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等。适当加大比例控制,可以减少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但T D值偏大或偏小都会适得其反。另外微分作用有可能放大系统的噪声,降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 微分环节的加入,可以在误差出现或变化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它引进一个早期的修正作用,有助于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PID控制器的参数必须根据工程问题的具体要求来考虑。在工业过程控制中,通常要保证闭环系统稳定,对给定量的变化能迅速跟踪,超调量小。在不同干扰下输出应能保持在给定值附近,控制量尽可能地小,在系统和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控制应保持稳定。一般来说,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是很难做到的,必须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满足主要的性能指标,同时兼顾其它方面的要求。 在选择采样周期T时,通常都选择T远远小于系统的时间常数。因此,PID 参数的整定可以按模拟控制器的方法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