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免费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免费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免费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

钱开林1 王 彤1

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足下垂是肢体瘫痪的表现之一,是痉挛期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步态及步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足下垂是高位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障碍,以往一直认为其直接原因为小腿三头肌肌群张力异常增高、痉挛所致。Carr等通过综合大量有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后提出,痉挛不只是高位中枢失去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也与肌肉纤维和肌腱的物理特性改变有关,而且很可能与制动和废用有关。制动会引起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被动和主动特性的改变,包括肌肉纤维类型、交叉桥结缔组织的改变,肌小节的丧失,水分的丧失,胶原沉积和粘滞性的改变,造成肌肉僵硬、张力增高,构成了关节活动阻力增加的因素[1,10]。如果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致跟腱挛缩,将使得可逆性足下垂转变为不可逆性足下垂。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肌肉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肌群肌力减退,足背伸困难。这种足背伸肌/趾屈肌间肌力的不平衡,使得患肢足下垂、内翻及足跟不能正常着地,而显得患侧下肢较健侧 长 ,同时由于膝伸肌痉挛使得膝关节屈曲不充分,导致典型的代偿性 划圈步态 。这对患者行走,上下楼梯及日常生活是很不利的。因此,纠正足下垂,打破伸肌痉挛模式,使踝部产生主动性踝背伸,对纠正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有很大意义。

目前,在对中枢神经组织缺损的治疗尚无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针对足下垂直接原因进行康复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2]。

1 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治疗

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康复治疗手段是采取肌肉牵拉技术[4]。被动牵拉小腿后肌群是暂时缓解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小腿后肌群非常强大,发生痉挛后,徒手牵拉往往既费力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对不能站立的或痉挛期早期的患者使用。目前多采用站楔形板法:在平行杠中间或站立架下放置并固定一定坡度的楔形板,患者患脚踏在斜面上呈背伸位,重心向患侧移,借助于自身体重来牵拉小腿后肌群。一般持续牵拉至少20 30min。楔形板的坡度应根据挛缩程度来调节。

2 胫前肌的力量训练

在控制屈趾肌痉挛的同时,胫前肌的力量训练不容忽视,没有胫前肌的主动收缩控制,就不能根本改变足下垂状态。肌力训练是足下垂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性练习主动踝背伸、外翻。目的是提高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肌力,同时利用主缩肌收缩产生的交互抑制使小腿后部肌群张力降低。方法为:患者仰卧位,双膝下垫一枕头使之微屈,以健肢做示范,做踝背伸和外翻动作;坐位下患者屈膝90 ,双脚跟着地,患侧脚掌应尽可能抬高,交替作前脚掌击地动作;立位下,患者健侧负重,患侧在屈髋屈膝状态下练习踝背伸和外翻;步态分解练习,当患腿向前迈出时,尽可能地使脚跟着地。注意用力不要过猛,以免引起下肢异常痉孪模式。肌力练习和神经促通技术可配合进行。

3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改善小腿后侧肌群痉挛及小腿前外侧肌群肌力的有效方法。

3.1 Rood技术

针对小腿前、外侧肌群,常采用Rood技术,即利用多种感觉刺激促进外周感觉恢复,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方法为:缓慢挤压小腿三头肌肌腹,以缓解其痉挛;触觉刺激:快速擦刷或叩击胫前肌,引发痉前肌的收缩;缓慢牵拉小腿三头肌;温度刺激:用冰块快速擦刷足背皮肤3 5s或用足趾夹住冰块,具有抑制小腿三头肌痉孪、诱发胫前肌收缩产生踝背伸的作用;软毛刷沿小腿前外侧逆毛孔方向擦刷多次,亦有利于胫前肌的兴奋。

3.2 本体感受神经促进术

3.2.1 缓慢反转和缓慢反转保持技术:胫前肌和小腿三头肌交替、缓慢、节律性向心性收缩,反复多次。使肌兴奋、抑制交替转换,达到小腿三头肌放松,胫前肌收缩,并在收缩终点保持一段时间,反复多次,可适当抗阻,抗阻加在肌力较弱的胫前肌上,提高其兴奋性,加强其收缩力。

3.2.2 反复收缩技术:重点训练胫前肌的收缩活动(主要强调关节的单方向活动),配合主、被动牵张活动,以改善该组肌群的肌力。1 2级肌力:通过主动、被动的踝趾屈活动,牵拉无力胫前肌肌群作出应答反应,产生踝背伸活动后稍作对抗,在完成活动范围后保持10s左右;3级肌力:在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中任何一点附加快速的反方向牵拉,通过牵拉强化胫前肌收缩反应。

3.2.3 可动性技术:训练踝关节功能启动、活动和控制。节律性启动:用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较高而踝背伸启动困难,让患者充分放松,治疗师进行踝关节被动活动多次,然后患者主动踝背伸的同时,治疗师给予一定的助力或稍加抗阻完成活动;保持 放松 主动活动:因胫前肌肌张力较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29

收稿日期:2000-09-15

191

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 钱开林,王彤

低而无法踝背伸启动时,则被动将踝置于踝背伸位,要求患者保持或稍作等长抗阻,然后让患者放松,这时,治疗师给予快速的踝趾屈牵拉后,再让患者主动完成踝背伸动作;

4 功能性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 stimulation,FE S)的研究报道已很多,主要通过低频脉冲刺激腓总神经,产生胫前肌的收缩,防止胫前肌肌萎缩,改善肌肉收缩状态,同时利用胫前肌收缩产生的交互抑制效应,抑制屈趾肌的痉挛。正常情况是由腓总神经支配踝背伸。腓总神经发出浅深两支,分别支配小腿前群肌(如胫前肌)和小腿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刺激腓总神经,可使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产生踝背伸和外翻。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卧位,支起患肢,微屈膝。两块电极,一块置于腓骨小头后外侧,另一块置于胫前肌运动点上;调节输出强度,以能引起足背伸和外翻且患者能耐受的程度为准。FES可引起患肢肌肉被动收缩,防止肌萎缩和关节挛缩,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但FES治疗后1h,大部分作用即消失,因此需反复进行,一般一天2次,每次25min。近年来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方法逐渐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5]。

此法将肌电生物反馈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通过治疗仪探测患者主动胫前肌收缩产生的肌电信号,达到阈值则触发仪器产生低频电脉冲刺激胫前肌,从而进一步加强肌肉收缩的强度。不少学者用该法治疗足下垂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它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5 药物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痉挛肌缓解肌痉挛的报道[11],主要是通过抑制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内乙酰胆碱的释放,降低运动神经兴奋性冲动的传导,缓解肌肉的痉挛。有研究证实肉毒杆菌毒素可以减轻小腿三头肌的痉挛,改善足下垂程度,但疗效与用药的部位及用药剂量关系很大,值得进一步探讨[12]。神经阻滞技术已使用多年,有许多研究和观察涉及用化学性神经崩解剂(石炭酸、苯酚等)阻滞胫神经[13],通过破坏神经髓鞘的雪旺氏细胞,降低神经传导速度,缓解小腿三头肌的痉挛。Bakheit等对25例患者进行胫神经阻滞,发现这些患者的踝阵挛停止,步态改善。作者认为这一治疗技术副作用小,且比肉毒素注射的费用低50倍。但这些治疗随着药效的消失需要反复进行,短则2周,长至半年,有些效果尚不肯定,有些治疗对功能改善意义不大,尤其是伴有胫前肌力量不足的患者,足下垂并不能随肌痉挛的解除而改善,注射后患者的步态改善并不显著。6 中医治疗

近年来不少学者报道采用传统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足下垂取得一定疗效[6,7]。

7 矫形支具

足下垂矫形支具的报道也很多[14,16]。其既能将下垂足矫正,又可以抑制屈趾肌痉挛,对改善患者步态作用很大,对那些足下垂无法治愈的患者可以终身穿戴。矫正足下垂的用具很多,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制作。

偏瘫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可长达6 12个月[15],有些患者可能终生遗留足下垂,但大多数功能的恢复都发生在头3个月内。因此应及早介入康复治疗,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功能,将其功能障碍减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黄永禧.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原理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

志,1996,11,4;184.

2 李放.肌痉挛处理对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38.

3 王茂斌.偏瘫现代评价与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

4 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东大出版社,1998.

5 王彤,等.肌电促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胫前肌康复的作用.中国康

复医学杂志,1995,10(3):106 109.

6 李淑荣,等.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对56例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

能障碍的疗效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0):14 15.

7 杨璀健.足三针结合头针、体针治疗脑源性下肢瘫痪疗效观察.针

灸临床杂志,1999,15(7):52 53.

8 Hachis uka K,et al.Disuse muscle atrophy of l ower limbs i n he miplegic

patients.Arch Phys Med Rehabil,1997,78:13-18.

9 Burridge J H,et al.The effects of common personal stimulation on the ef

fort and speed of walking:a rando mized controlled trail with chronic he miple gic patients.Clin Rehabil,1997,11:201-210.

10 Carr J H,et al.A 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for s troke.London:

Heinemann Physiotherapy,1987.

11 Robet R Y.Spasticity:a review.Neurol ogy,1994,44(11s uppl9):S12.

12 M arybeth A,Grazko MD,et al.Botuli num toxin A for spas ticity、muscle

spasms and ri gidity.Neurology,1995,45(4):712-717.

13 Bakheit AMO,et al.The curati ve effect of c hemical nerve disintegrant

treating the muscle s pas m of lower li mbs.Clin Rehabil,1996,10:40

43.

14 Hesse S,luecke D,Jahnke MT,et al.Gait function i n spas tic hemi

paretic pattents walking barefoot,with firm shoes,and with ankle-foot orthosis.I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Rehabili ti on Research,1996,19:133-141.

15 M ahoney F.Barthel D.Fuc tional,The Barthel inde x.M d Med J,1996,

5,2:61.

16 顾新,张莉,王立晖,等.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影

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54 155.

192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第16卷,第3期

PPAR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的新靶点

PPAR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的新靶点【关键词】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保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为核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1990年Isseman等首次发现其存在于脂肪细胞的分化调控通路中,故又称为脂激活转录因子〔1〕。PPAR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是体内糖、脂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对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具有重要影响,且与炎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PPARγ的激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 1 PPARγ的结构、配体及靶基因的关系 人类PPARγ基因位于染色体3p25,全长>100 kb,有9个外显子,由479个氨基酸组成,与PPARα、PPARβ一样,它由4个功能结构域和6个结构区A~F组成。①氨基端结构域,由A/B结构区形成,丝裂素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可磷酸化此结构域的某些丝氨酸残基,抑制PPARγ的活性。②DNA结合区(DBD),由C结构区形成,通过此结构域PPARγ与DNA上相应的反应元件结合而调节基因转录。③转录活性调节结构域,由D结构区形成,许多核因子与此结构域结合后可影响PPARγ的活性。④配基结合区(LBD),由E/F结构区形成,该结构域在从激素信号至转录激活的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PPARγmRNA分为4种亚型,由于启动子和剪切方式的不同,编码两种蛋白质,

其中PPARγ1 mRNA、PPARγ3 mRNA、PPARγ4 mRNA翻译的蛋白相同,而PPARγ2 mRNA翻译的蛋白N末端比前者多30个氨基酸残基〔2〕。 PPARγ的配体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配体两大类。外源性配体类型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匹格列酮、环格列酮、曲格列酮及罗格列酮等,此类配体与PPARγ亲和力很高,目前主要用于临床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而含有酪氨酸结构的药物如GW1929、GW7845等,苯乙酸的衍生物L796449及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则为较弱的PPARγ配体。内源性配体主要为系列前列腺素衍生的代谢产物,以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 PGJ2)的研究最多。PPAR γ与维甲酸受体X(RXR)形成异源二聚体,PPARγ被配体激活后PPAR/RXR二聚体构象发生改变,并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PPRE)结合,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表达〔3〕。 2 PPARγ的生理功能 PPARγ激动剂能减少TNFα和瘦素的生成,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IR);PPARγ还可促进磷脂酰肌醇Ⅲ激酶基因的表达,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Ⅳ基因表达,从而改善糖代谢;PPARγ能正向调节脂肪细胞分化且参与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在脂质代谢、脂肪存储释放、维持机体能量平衡方面起正向调节作用;PPARγ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此外PPARγ还能抑制癌细胞分化、形成,抑制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防止肾小球硬化等。 3 PPARγ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第二十二章_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第二十二章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章阐述了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类、预后、常见康复问题、康复分期和适应证、康复治疗原理、特殊评定方法及康复治疗方案。 一.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损伤原因 1.挤压伤其损伤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和神经受压围等因素有关。轻者可导致神经失用;重者可压断神经。根据挤压因素不同,分为外源性与源性两种。前者是体外挤压因素致伤,如腋杖过高,压伤腋神经;头枕在手臂上睡觉,压伤桡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石膏固定过紧,压伤腓总神经等。后者是被体组织压伤,如肱骨骨折的骨痂压迫临近的桡神经等。 2.牵拉伤轻者可拉断神经干的神经束和血管,使神经干出血,最后瘢痕化。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治疗比较困难。多见于臂丛神经,常由交通和工伤事故引起。肩关节脱位、锁骨骨折,以及分娩,均可伤及臂丛神经。另外肱骨外上髁骨折引起的肘外翻,可使尺神经常年受反复牵拉,引起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3.切割伤神经可单独或与周围组织如肌腱、血管等同时被切断。常见于腕部和骨折部位,损伤围比较局限,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4.注射伤如臀部注射,伤及坐骨神经,腓总神经;上肢注射,伤及桡神经等。 5.手术误伤多见于神经鞘瘤剥离术及骨折固定术等。 (二)损伤分类 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由于挫伤或压迫使神经的传导功能暂时丧失称为神经失用。此时神经纤维无明显的解剖和形态改变,连续性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无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表现为肌肉瘫痪,但无萎缩;痛

神经康复试题.doc

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4。跨阈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5。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 6、半暗带:脑卒中时在坏死的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的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这些细胞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水肿形成为半暗带,具有双向性,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坏死软化。 7。小字征:因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写越少。 8。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9。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10。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常见类型。11。脑膜炎:凡感染或炎症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包括软脑膜和蛛网膜)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12。脑炎: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者称为脑炎。 13。脑膜脑炎:脑炎时脑膜的损害可相继或同时受累。14。脑病:对非生物原性致病因素(理化因素、中毒、缺氧、变态反应等因素)损害脑实质而产生的弥漫性脑损害,则称为脑病。 1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16。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17。痉挛:痉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的亢进。 19。脑卒中:也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21。日常生活活动:是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地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 22。神经干叩击试验:即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神经支配区放射为阳性,可帮助判断神经断端位置和生长情况。 23。肌张力:指肌肉静止或放松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可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肢体时的阻力来判断。 24。阵挛: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 1。昏迷 答: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包括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意识丧失,患者没有睁眼反应。语言丧失。自发运动减少,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防御动作等,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无明显改变。深昏迷:自发运动完全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变化。2。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如何?如何防治? 答:临床特点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 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 缩。防治:1、病因防治:避免上肢受外伤(即使是小 损伤)、疼痛、过度牵张、长时间垂悬,已有水肿者 应避免输液。2 、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可防止肩痛、 维持各关节的活动度,但应非常轻柔,以不产生疼痛 为度。3、交感神经阻滞: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对早 期SHS非常有效,可使其减轻或消失,对第2期效果 差。4、类固醇制剂:口服/肩关节或腱鞘注射类固醇 制剂对肩痛较好,减轻局部炎症。5、高位胸交感神 经切断术,6、物理因子治疗。 3。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如何纠正? 答: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综 合征。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 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 的习惯化等。常在没有进行康复治疗或康复治疗不当 的情况下发生。要重视康复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 要训练弱肌,抑制强肌,强调运动模式的恢复,避免 片面追求肌力治疗。 4。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康复训 练? 答:影响因素康复训练:1、功能训练恢复1、 改善口面部肌群运动功能训练,2、增加舌运动训练, 3、增加吞咽反射训练, 4、声带内收训练, 5、增加 喉上抬能力,6、咽收缩训练,7、吸吮及喉抬高训练, 8、空吞咽训练。2、功能代偿技术改变体位,通过 食物的自身重力进食,改变咽腔体积,促进吞咽,减 少吸入。3 5。简述偏瘫的康复治疗。 6。如何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 脑外伤分型? 答:根据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时间长短将脑外 伤分为4型,轻型:GCS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 20分钟之内。中型:GCS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 20分钟--6小时。重型:GCS6--8分,伤后昏迷或再 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特重型:GCS3--5分。 7。脑性瘫痪 答: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 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 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 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8。Bobath法 答: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 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 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的 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 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 偏瘫等疾患,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 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9。关键点、 答:治疗师通过对患儿身上的特定部位进行抑制,使 患儿痉挛减轻,同时又可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 Baboth把这个特定部位称为关键点。 10。脑性瘫痪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几型? 答: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 动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肌张力 低下型、混合型。 11。简述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 答:脑瘫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1.四肢和躯干的非对 称;2、某种固定的运动模式;3、抗重力运动困难; 4、分离运动困难; 5、发育不均衡; 6、肌张力不平 衡;7、原始反射残存;8、存在异常的感觉运动;9、 联合反应和代偿运动。 12。简述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较同龄儿明显落后,异常姿 势,肌张力增高,紧张甚至痉挛,僵硬,强直,下肢 检查时可见折刀征,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Babinski征等阳性,出现髌、踝阵挛及异常反射等。 13。简述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 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 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 为常见,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 成,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本 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 14。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运动发育评定。2、 姿势的评价;3、反射发育评定;4、肌张力的评价; 5、作业疗法评价; 6、语言功能的评定; 7、功能独 立性评定;8、感知认知评定 15。对脑瘫患儿各种姿势进行评价时,对其仰卧位的 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答:1、观察其自发运动的质和量;2、注意对称性及 优势姿势模式,是否出现一侧下肢伸展增强和对侧屈 曲姿势加重(非对称性);3、头部的位置,观察患儿 头部是否正中位,是否常偏向一侧,头部与肩胛带, 骨盆运动的分离情况;4、向坐位拉起,有无头的后 垂,两肩有无向伸展方向的抵抗,两下肢是否出现屈 曲,有无代偿性脊柱后弯;5、骨盆和四肢,骨盆是 否有前倾,后倾,能否完成骨盆随意抬起,四肢是否 有分离动作, 16、简述对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答:1、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 育的规律;2、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 常运动模式的诱导;3、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 能力;4、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5、诱发和强 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 个运动的协调运动;6、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因人 而异,不能以偏概全。 17、简述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答:临床特点:1、肢体静止性震颤,2、运动障碍, 3、肌肉强直,4步态异常,5、平衡功能障碍,6、高 级脑功能障碍,7、吞咽功能障碍,8、自主神经功能 障碍,9、活动和参与受限,10、继发性功能障碍。(临 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 障碍为主要特点) 18、简述良性位置性阵法性眩晕的治疗原则及体位训 练方法。 答:治疗原则:指导患者反复处于引发症状的位置, 通过简单的前庭锻炼驱散壶腹嵴终顶上的耳石碎片 或通过复位法使半规管内自由游动的微粒进入椭圆 囊以消除症状,抗眩晕药无效,对于锻炼无效的症状 严重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达到缓解(单孔神经切 断术,激光行迷路闭塞术或后半规管堵塞术)。体位 训练方法:目的是使沉积物从嵴顶松动脱落。患者闭 目正坐床上,向一侧侧卧至一侧枕部接触床面,保持 此头位直到诱发的眩晕消失后再坐起,30秒后再向另 一侧侧卧,每3小时两侧交替进行1次,直到眩晕症 状消失为止,症状多在1--2天内减轻,通常于7--14 天内消失。 19、Barthel指数评定的内容有哪些? 答:进食、修饰、洗澡、穿衣、如厕、排尿、排便、 步行、轮椅、行走、上下楼梯。 20、徒手肌力评定分级。 答: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产生 关节运动,2级关节不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3 级关节抗重力可作全范围运动,4级关节抗部分 阻力可作全范围运动,5级关节抗充分阻力可作全 范围运动。 21、脑卒中患者软瘫期如何指导向健侧翻身训练 答:向健侧翻身时,取Bobath握手,伸展肘关节,肩 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健侧,由双上肢,肩部带动 躯干翻向健侧,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向健侧, 治疗师对患侧下肢可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 22、针对脑瘫的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主要是防止脑瘫的产生,研究和采取正确的 措施,预防能够导致脑瘫的各种原因,如预防妊娠期 感染及其他不良因素,正确接生,正确处理高胆红素 血症等,2、是对已经造成损害的脑瘫患儿,采取各 级进行综合康复,使脑瘫患儿得以身心全面发育,3、 是对已经发生残疾的脑瘫,应通过各种措施,预防残 障的发生,尽可能保存现有的功能,通过各种康复治 疗方法和途径,积极预防畸形,挛缩的发生,以减少 残障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23。试述神经康复的目标 答:神经康复的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 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减轻神经系统病损 后导致的功能残疾或残障程度,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 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试述Bobath神经发育疗法的理论基础 答:Bobath认为,运动功能的整合中枢包括脊髓,脑 干,中脑,皮质4个水平,下位中枢受上位中枢控制, 脑损伤引起的症状,除运动发育迟缓外,必然出现上 位中枢控制解除的释放症状,即种种原始反射亢进的 异常姿势和运动,尤其是中脑和皮质损伤引起的立直 反射和平衡反射障碍,在C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Bobath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体,抑制异 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强 调促进正常运动必须首先抑制异常姿势,同时也强调 一定要按小儿神经发育的顺序及规律促进运动发育, 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由近端向远端的顺序, 在治疗中,只有改善了头,颈,躯干的运动之后,才 有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 后,才有可能发展上肢的精细动作。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题库

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地西泮的作用机制是: A.不通过受体,直接抑制中枢 B.作用于苯二氮卓受体,增加GABA与GABA受体的亲和力 C.作用于GABA受体,增加体内抑制性递质的作用 D.诱导生成一种新蛋白质而起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地西泮抗焦虑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中脑网状结构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大脑皮层 E.纹状体 3、苯巴比妥钠连续应用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是: A.再分布于脂肪组织 B.排泄加快 C.被假性胆碱酯酶破坏 D.被单胺氧化酶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4、下列药物中t1/2最长的是: A.地西泮 B.氯氮卓 C.氟西泮 D.奥可西泮 E.三唑仑 5、有关地西泮的叙述,错误的为: A.口服的肌注吸收迅速 B.口服治疗量对呼吸及循环影响小 C.能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D.较大量可引起全身麻醉 E.其代谢产物也有作用 ×6、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发惊厥宜选用: A.水合氯醛 B.异戊巴比妥 C.地西泮 D.苯巴比妥 E.甲丙氨酶 ×7、巴比妥类禁用于下列哪种病人: A.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 B.甲亢病人兴奋失眠 C.肺功能不全病人烦躁不安 D.手术前病人恐惧心理 E.神经官能症性失眠 8、地西泮不用于: A.焦虑症和焦虑性失眠 B.麻醉前给药 C.高热惊厥 D.癫痫持续状态 E.诱导麻醉 9、苯二氮卓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是: A.尼可刹米 B.纳络酮 C.氟马西尼 D.钙剂 E.美解眠 10、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快速排泄: 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以上均不对 11、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起效最快、维持最短的经物是: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硫喷妥 D.巴比妥 E.戊巴比妥 12、镇静催眠药中有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巴比妥 D.硫喷妥 E.以是都不是 ×13、对各型癫痫均有一定作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是: A.地西泮 B.氯氮卓 C.三唑仑 D.氯硝西泮 E.奥沙西泮 ×14、苯二氮卓类受体的分布与何种中枢性抑制递质的分布一致? A.多巴胺 B.脑啡肽 C.咪唑啉 D.?-氨基丁酸 E.以上都不是 15、引起病人对巴比妥类药物成瘾的主要原因是: A.使病人产生欣快感 B.能诱导肝药酶 C.抑制肝药酶 D.停药后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梦魇增多 E.以是都不是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专业知识模拟题30含答案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专业知识模拟题30 A1/A2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关于冠心病Ⅱ期康复方案叙述错误的是 A.活动强度为40%~50% B.活动时主观用力计分RPE不超过13~15 C.上肢超过心脏水平的活动应避免减少 D.一般活动仍需医务人员监测 E.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 答案:D [解答] 一般活动无需医务监测。 2. 脊髓损伤水平定位在L3平面的关键肌为 A.踝跖屈肌 B.长伸趾肌 C.踝背伸肌 D.伸膝肌 E.屈髋肌 答案:D 3. 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不正确的是 A.球海绵体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现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B.损伤平面以下出现疼痛感觉和肌肉张力升高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C.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D.患者意识清醒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E.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 答案:D [解答] 球海绵体反射再现,损伤平面以下可引出反射或有疼痛感觉、肌肉张力升高、肌肉收缩运动表示脊髓休克结束,患者意识不是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的指征。 4. 以下哪项不是肌张力的正常特征 A.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 B.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C.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D.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E.具有部分抵抗肢体重力的运动能力 答案:E [解答] 肌张力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5. 关于痉挛的益处,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B.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向心收缩的肌力 C.可相对保持肌容积 D.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E.降低麻痹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答案:B [解答] 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但向心收缩力弱。 6. 以下哪类疾病的患者较少出现震颤这一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详细)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持续应用中到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引起的下列现象中有一项是错的 A. 精细操作受影响 B. 持续应用效果会减弱 C. 长期应用突停可诱发癫痫病人惊厥 D. 长期应用会使体重增加 E. 加重乙醇的中枢抑制反应 2.应用巴比妥类所出现的下列现象中有一项是错的 A. 长期应用会产生身体依赖性 B. 酸化尿液会加速苯巴比妥的排泄 C. 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可加速自身代谢 D. 苯巴比妥的量效曲线比地西泮要陡 E. 大剂量的巴比妥类对中枢抑制程度远比苯二氮卓类要深 3.对惊厥治疗无效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地西泮 C. 氯硝西泮 D. 口服硫酸镁 E. 注射硫酸镁 4.下列不属于吗啡的临床用途的是0 A. 急性锐痛 B. 心源性哮喘 C. 急消耗性腹泻 D. 麻醉前给药 E. 慢消耗性腹泻 5.下列对阿斯匹林水杨酸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 阿司匹林剂量过大造成的 B. 表现为头痛, 恶心, 呕吐, 耳鸣,视力减退 C. 对阿司匹林敏感者容易出现 D. 一旦出现可用碳酸氢钠解救 E. 一旦出现可用氯化钾解救 6.下列药效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 二氢埃托啡、芬太尼、吗啡、度冷丁 B. 二氢埃托啡、吗啡、芬太尼、度冷丁 C. 芬太尼、二氢埃托啡、度冷丁、吗啡 D. 芬太尼、吗啡、度冷丁、二氢埃托啡 E. 度冷丁、吗啡、二氢埃托啡、芬太尼 7.吗啡呼吸抑制作用的机制为 A. 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B.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C.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D. 降低呼吸中枢对 CO2的敏感性 E. 激动κ受体

8.可预防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障碍的维生素是 A. VA B. VB1 C. VB2 D. VE E. VK 9.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机理是 A. 阻断脑内胆碱受体 B.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的爸爸受体 C. 激动脑内胆碱受体 D. 激动脑内阿片受体 E. 激动网状结构的α受体 10.下列对布洛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解热作用 B. 具有抗炎作用 C. 抗血小板聚集 D. 胃肠道反应严重 E.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1.用的吗啡和海洛因所致的药物依赖脱毒治疗时重要的替代药是 A. 哌替啶 B. 二氢埃托啡 C. 美沙酮 D. 安那度 E. 强痛定 12.左旋多巴对何种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无效 A. 地西泮 B. 扑米酮 C. 氯丙嗪 D. 丙咪嗪 E. 尼可刹米 1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机制为 A. 抑制外周PG合成 B. 抑制中枢PG合成 C. 抑制中枢IL-1合成 D. 抑制外周IL-1合成 E. 以上都不是 14.左旋多巴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不良症状无效是因为 A. 药物阻断阿片受体 B. 药物阻断M受体 C. 药物激动阿片受体 D. 药物阻断多巴受体 E. 药物激动多巴受体 15.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机制为 A. 激动中枢内的多巴受体

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杭燕南洪涛闻大翔 近来,全身麻醉逐渐增加,老年病人手术也越来越多,全麻后并发症防治受到重视,以往认为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麻醉医师知识面的扩展以及病人对医疗要求的提高,对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更加关注。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畴包括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也可有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脑损伤,如脑出血和脑梗死。 1.发生率 全麻后并发脑梗死与脑出血可导致患者死亡或留下终身残疾。有研究表明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率可增加9倍。在非神经非心血管手术发生局限性神经缺损并不常见,仅为0.02%~0.07%。但在外周血管手术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则可增加10倍以上。心脏手术的脑损伤发生率则更高。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表明,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8%,而1997年的数据为1.5%~3.0%。 术后精神认知障碍由于定义方法的不同,统计发生率有很大差异。所幸大部分神经兴奋或抑制是可逆的,但部分是不可逆的。在冠状动脉旁路吻合手术患者,术后8天仍有60%以上的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8周后降至25%~30%。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在主动脉瘤手术为46%,心内直视手术为7~77%,肺移植术为50%,骨科大手术为13~41%,上腹部手术为7~17%。 我院联合三家医院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发病率见表1: 表1各医院病人的基本情况及POCD发生例数 医院病例数POCD例数POCD发生率 仁济医院32 7 21.9%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38 9 23.7% 第七人民医院40 14 35.0% 公利医院25 10 40.0% 总计135 40 29.6% 我院ICU进行的有关精神障碍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如下表2: 表2 各手术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病率 手术类型例数精神障碍发生率(%) 普外组221 34 15.38 骨科组17 2 11.76 泌尿组14 1 7.14 普胸组58 8 13.79 体外组70 23 32.86 合计380 68 17.89 2.全麻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肌肉骨骼康复学 习题 单选

第一章 1、运动功能检查内容是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2、康复治疗的重要原则是主动运动 3、康复治疗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功能训练方法是运动疗法 4、对诊断较有价值的体征是压痛部位 5、关于下肢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自髂前上棘经髌骨中线至内踝下缘 6、4字实验的意义是评估髋关节 7、轴移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前交叉韧带 8、McMurray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半月板 9、肌肉骨骼康复学科的内容不包括康复保健 多选 1、造成骨与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伤口感染、肿胀、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瘢痕粘连 2、康复评定过程包括初期、中期、后期评定 3、矫形器的作用有预防和矫正畸形、支持或协助功能运动、限制关节异常活动、缓解神经压迫 4、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方法主要有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 第二章 1、人体关节中运动范围最大和最灵活的关节的是肩关节 2、出现方肩畸形的是肩关节脱位

3、常合并桡神经损伤的骨折是肱骨干骨折 4、常合并有肱动脉、正中神经损伤的肱骨踝上骨折的类型是伸直型骨折 5、肱骨踝上骨折的病人,伤后未经功能康复,拍肘关节的x线片,如果在骨折周围组织内有一片白色云雾状阴影,密度较深或有骨样密度,局部肿胀,触之硬韧感,关节运动障碍明显。即可提示已发生骨化性肌炎 6、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是制动、休息 7、神经损伤的病人禁忌下列哪种治疗浸蜡治疗 肩关节活动度屈曲0-180 后伸0-50 外展0-180 多选 1、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不同,肩关节脱位分为肩胛盂下脱位、喙突下脱位、锁骨下脱位 2、锁骨骨折可赛用的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治疗、超声波治疗、红外线光治疗 3、肱骨大结节是下列肌肉的止点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 4、肱骨踝上骨折合并正中神经损伤时,可出现拇外展功能障碍、大鱼际肌肉萎缩、掌侧拇、食、中指腹皮肤感觉异常或消失、环指桡侧半皮肤感觉异常或消失 5、肱骨内踝移位性骨折常常造成尺神经损伤可出现同侧的环小指伸直,手指的外展、内收障碍,骨间肌萎缩、小指、环指尺侧半掌侧

第十四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试题

第十四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一、选择题 A 型题 1、卡比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 激动中枢多巴胺受体 B 抑制外周多巴脱羧酶活性 C 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D 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 E 使多巴胺受体增敏 2、溴隐亭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 直接激动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B 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C 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 D 激动中枢胆碱受体 E 补充纹状体多巴胺的不足 3、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的理由是: A 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浓度,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 B 减慢左疙多巴肾脏排泄,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 C 卡比多巴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 D 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 E 卡比我巴阻断胆碱受体,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 4、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 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 B 激动中枢胆碱受体 C 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D 补充纹状体中多巴受的不足 E 直接激动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5、左旋多巴不良反应较多的原因是: A 在脑内转变为去甲肾上腺素 B 对α受体有激动作用 C 对β受体有激动作用 D 在体内转变为多巴胺 E 在脑内形成大量多巴胺 6、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 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 B 激动多巴胺受体 C 兴奋中枢胆碱受体 D 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E 抑制多巴胺脱羧酶性 7、卡马特灵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 兴奋中枢α受体 B 在中枢转变为去甲肾上腺素 C 在中枢转变为多巴胺 D 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E 激动中枢胆碱受体 8、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特点: A 抗震颤疗效好 B 改善僵直疗效好 C 对动作迟缓疗效好 D 对过度流涎无作用 E 前列腺肥大者可用 9、下列哪项是溴隐亭的特点? A 是较强的L-芳香酸脱羧酶抑制剂 B 可激动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 有抗病毒作用 D 可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E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10、将卡巴多巴与左旋多巴按1:10 剂量合用,可使左旋多巴的有效剂量减少 A 10% B 20% C 30% D 75% E 90% 10、关于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有效 B 对轻症病人疗效好 C 对较处轻病人疗效好 D 对重症及处老病人疗效差 E 对肌肉震颤症状疗效差 11、关于卡比多巴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B 是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 C 可提高左旋多巴的疗效 D 减轻左旋多巴的外周副作用 E 单也有抗帕金森病的作用 B 型题 问题 12~15 A 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生物碱 B 单用基本无药理作用 C 是酪氨酸的羟化物 D 有抗病毒作用 E 有口干、尿潴留、便秘等副作用 12、左旋多巴C 13、苯海索E 14、溴隐亭A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一、名词解释: 1.TIA 2.闭锁综合症 3.高血压性脑出血 4.脊髓损伤 5.中央索综合征 1.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2.Horner综合征 3.CVD 4.神经源性膀胱 5.联合反应 二、填空题: 1.小儿脑瘫的不随意运动型主要以_____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等。 2.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康复护理包括:_____、_____、_____。 3.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阶段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4.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包括纠正和的活动异常,恢复, 保持达到,避免和。 1.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_____或_____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_____、_____和_____,肌张力异常和_____ 等的相应改变。 2.列举常见的失用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整体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以下领域存在发育迟缓:____、____、____、____、____。 4.失语症检查一般针对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及阅读六项基本内容。. 三、选择题: 1.溶栓应在起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 A.6h以内 B.12h以内 C.24h以内 D.48h以内 E.72h以内 2.“真性球麻痹”的错误描述是()。 A.病灶位于脑干、延髓 B.双侧迷走神经核及其核下纤维病损 C.有锥体束征 D.咽反射消失 E.有舌肌纤颤 3.Broca失语定位于()。 A.额叶 B.颞叶 C.顶叶 D.枕叶 E.岛叶 4.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不可选用的药物是()。 A.甘露醇 B. 地塞米松 C.甘油 D.10﹪血清白蛋白 E.多巴胺 5.下列哪项不属于记忆的评定方法是()。 A.机械记忆 B.视跟踪 C.视觉再生 D.规律记忆 E.韦氏记忆量表 6.某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疼痛刺激后可睁眼,肢体可屈曲,并发出不能理解的声音,其Glassgow评分为()。 A.8分 B.6分 C.5分 D.7分 E.4分 7.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包括CT检查幕上血肿至少大于()。 A.10ml B.20ml C.30ml D.40ml E.50ml 8.卒中后泌尿功能障碍()需间歇性导尿。 A.残余尿<50ml,尿失禁 B.残余尿>50ml,尿失禁 C.残余尿>50ml,逼尿肌高反射 D.残余尿>50ml,逼尿肌低反射 E.残余尿>50ml,尿出口阻塞

最新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 外伤性脊髓损伤: 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 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 三、临床表现 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 1.压疮:关键预防,采取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善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护理,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2〕根据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应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保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3)定期检查 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5)可以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6)对长期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 免引起各种耐药菌的繁殖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 激。3〕药物:巴氯芬。4〕局部神经阴滞:肉毒素注射。5〕脊髓后根切断术。 4、异位骨化: 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 7. 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治疗以早期的干预措施: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 8.截瘫神经痛:综合措施: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或高频电)+行为心理治疗. 9、植物神经反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T6以上节段损伤较常见。常见原因:下尿路受刺激(尿潴留、感染、尿道扩张、结石等〕,大便滞留。表现:面部潮红,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出汗,血压升高(比平常高40),心动过缓或过速。 10.呼吸系统并发症: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以通气障碍、肺不张、肺炎多见。 五、各损伤平面的康复目标 1.生活自理:对一个SCI患者指不需要依赖他人和特殊的辅助器具。包括床上活动,穿脱衣服,洗漱梳饰,进食,淋浴,大小便,阅读,书写,使用钱币,使用电话,操纵电器的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治 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治疗 一.概述 1..基因治疗的概念: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在特定靶细胞中表达该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或采用特定方式关闭、抑制异常表达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在基因治疗的早期,基因治疗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与宿主细胞内基因组发生整合,成为宿主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随着基因治疗基础研究的发展,治疗研究的技术不断增加,不仅可以将外源性正常基因导入到病变细胞中,替代或与缺陷基因共存,产生正常基因表达产物以补充缺失的或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而且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抑制细胞内过盛表达的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基因治疗研究的主要内容或策略: (一)基因标记:基因标记(gene labeling)实验是基因治疗的前奏。标记假定对患者有治疗作用的细胞,用标记实验验证两个问题: (1)外源基因能否安全地转移到患者体内(2)从患者体内取出的细胞能否检测到转移基因的存在。接受标记实验的患者不一定直接获得治疗效果,其主要目的是得到进一步临床基因治疗有用的信息。 ●目前常用的基因标记方法是将neo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在体外转 染细胞,然后输入体内,可以很方便地跟踪这种标记细胞的命运。 ●(二)基因置换:所谓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是指将特定的目的基 因导入特定的细胞,通过定位重组,以导入的正常基因置换基因组内原有的缺陷基因

●基因置换的目的是纠正缺陷基因,将缺陷基因的异常序列进行矫正,对 缺陷基因的缺陷部位进行精确的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任何改变。 ●基因置换的必要条件是: ①对导入的基因及其产物有详尽的了解 ②外来基因能有效地导入靶细胞; ③导入基因能在靶细胞中长期稳定驻留; ④导入基因能有适度水平的表达; ⑤基因导入的方法及所用载体对宿主细胞安全无害。 ●应用基因打靶技术,在基因置换的实验研究中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三)基因添加:基因添加或称基因增补(geng augmentation)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表达的基因。 ●基因添加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特定的缺陷基因导入其相应的正常基 因,使导入的 正常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中,而细胞内的缺陷基因并未除去,通过导入的正常基因表达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二是向靶细胞中导入靶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利用其表达产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基因干预:基因干预(geneinterference)是指采用特定的方式来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破坏某个基因而使之不能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基因转移技术和靶细胞 (1)基因治疗的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保护方法的评估

?论 著?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保护方法的评估 管玉龙,董培青,杨 ,万彩红,何美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外循环科,北京100029) 摘要:目的 通过系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探讨如何对心脏手术围术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以及不同方法的脑保护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方法 对体外循环(CP B)、停循环以及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期间的血液灌注进行观察,检测组织生化酶学和活体脑组织钙离子荧光强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测。采用便携式眼底镜在临床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 眼底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和同位素99m T c-ECD均证实:逆行灌注期间的大脑灌注与单纯停循环相比,RCP能够明显减轻停循环后一氧化氮(NO)的产生量以及钙超载的发生,维持组织较高的Na+ -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较少丙二醛产生,从而减轻停循环后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程度。便携式眼底镜在临床手术患者同样观察到逆灌期间的血液灌注。结论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核磁共振仪检测脑组织中钙超载以及NO产生量、多种酶学检测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可作为动物实验中对神经细胞损伤程度评价的手段。同位素99m T c-ECD、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可以评定脑组织的灌注状况,是直观而敏感的观察脑灌注的方法。 关键词:脑保护;深低温停循环;逆行灌注;体外循环;缺血 中图分类号:R451,R6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403(2003)02-0081-05 Assessm ent of C ereb ral I nju ry and E ffcct Different of P rotection on B rain du ring C ardiopu lmonary B yp ass (G UAN Y u-long,DONG Pei-qing,Y ANGJing,W AN Cai-hong,HE Mei-ling. (Department of CP B Beijing A nzhen Ho spital,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OB JE CTIVE Investigate apt methods for assessment of cerebral in jury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protection on brain retro2 spectively.METH ODS Animal m odels of dee 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and 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RCP) during DHCA were established,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was observed by fundus flu orescein angiography(FFA),color D oppler s onography and is otope scanning.The concentration of Na+-K+ATPase,su peroxide dismutase(SOD),glutathione peroxidase (G SH-PX),malondialdehyde(MDA)were measured.The level of nitric oxide(NO)was detect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 onace (NMR)and calcium flu orescent intensity of vital brain slice by Laser C onfocal S canning Microscope(LCSM).S ome preliminary clinical observations were made with o phthalm oscope.RE SU LT S FFA,color D oppler s onography and is otope scanning(99m T c-ECD)all dem onstrated that cerebral perfusion existed during RCP.C om pared with DHCA,RCP could attenuate cerebral in jury af2 ter DHCA through maintaining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Na+-K+ATPase,SOD,G SH-PX and decreasin g production of MDA, NO and calcium overload.C ON C LU SI ON In animal experiment cerebral in jury can be assessed by measurement of calcium flu o2 rescent intensity of vital brain slice,production of NO and s ome biochemical markers.FFA,color D o ppler s onography and is otope scanning are practicable for m onitoring cerebral perfusion in clinics. K ey w ords: cerebral protection;dee 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cardiopulm onary bypass;is2 chemia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心脏外科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手术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心内直 收稿日期:2003202215; 修订日期:20032032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733) 作者简介:管玉龙(1972),男,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由此导致的死亡率仍然较高1。有关心脏手术围术期的神经系统保护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一些重症患者,如先天性复杂畸形、动脉瘤病变累及主动脉弓部等,这类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而且在手术过程中一般需要暂时中断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