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整章综合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整章综合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整章综合练习题

x

12 4

一元一次方程整章综合练习题

(A) 106 元 (B ) 105 元 (C ) 118 元 (D ) 108 元

、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30 分)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A ) 3 + 2 = 5 (B ) x 1 (C ) 2x 3 (D ) a 2 2ab b 2

3

(A ) 3

(B ) 1

(C )- 3

(D )- 1

3.已知代数式 8x 7与6 2x 的值互为相反

数,

那么 x 的值等于(

)

/、 13

1

/、 13

/、 1 (A ) -—

(B )-

(C )

(D )-

10

6 10 6

x 1

2?代数式x

的值等于1时,X 的值是(

)? 4.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10. ( 2005,常德)右边给出的是 2004年3月份的日历表,任意圈出

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请你运用方程思想来研究,发现这三个数的和 不可能是(

(A ) 69 (B ) 54 (C ) 27 (D ) 40

二、填空题(每小题 3分,共30分)

1

11. 已知x 5m4 — 2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

m

3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A ) —个数的2倍比小3

( B ) a 与1的差的

一 4

1

(C )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一的和

(D )

3 a 与b 的和的

3

5

2 5.若 a, b 互为相反数(a 0), 则ax

b 0的根是(

).

(A ) 1 (B )- 1 (C )

1或—1 ( D )任意

数 6.当x 3时,代数式3x 2 5ax 10的值为7,则a 等于(

(A ) 2 (B )- 2 (C ) 1 (D ) - 1

7. 一份数学试卷,只有 25个选择题,做对一题得 3x 1 2x 1

12. 方程比」红」的标准形式为

2 3

13. 已知 |3x 6| (y 3)

0,则 3x 2y 的值是 _____________.

1

14. 当x _____ 时,2x 8的值等于一一的倒数.

4

x m x 6

15. 方程一一 x 4与方程 -----------

6的解一样,贝U m

.

2 3 2

16. 某商品的进价是 500

元,标价为750元,商店要求以利润率不低于

5%的售价打折出售,

售货员最低可以打 折出售此商品

17.某班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款

131元,比每人平均 2元还多35元,.设这个班的学生有 x 人,

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 .

18.若x 1是方程2x a 0的根,则a _______________ 卷,得了 70分,他一共做对了( ) (A ) 17 道

(B ) 18 道 (C ) 19 道 8.某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 赢利25%另一件亏本25%在这次买卖中,该商贩( 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同学做了全部试

19. (2005,湖州)有一个密码系

统,

输出为10时,则输入的x= _________

其原理由下面的框图所示:

输入x

(D ) 20 道

135元出售,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

20.

(2005,绵阳)我市某县城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分段计费方式收取水费:

若每月用水不超过 7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 1元收费;若每月用水超过 7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

立方米2元收费.如果某居民户今年

5月缴纳了 17元水费,那么这户居民今年

5月的用水量为

(A )不赔不赚 (B )赚9元 (C )赔18元 (D )赚18元

________ 立方米

9. (2005,深圳)一件衣服标价 132元,若以9折降价出售,仍可获利 10%则这件衣服的进

2x 1 21.解方程:(1 )

' 1 10x 1

; (2) 2(2 x 1) 2(1 x) 3(x 3).

价是

x

12 4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归类题型(典型)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归类复习题(典型) 考点一、判断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简单应用 1、下列等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3x =y-1 B.2(1)21x x -=+ C .3(x -1)= -2x-3 D.3x 2-2=3 E .11x x =+ 2、在方程23=-y x ,021=-+x x ,2121=x ,0322=--x x 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 ) A.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3、如果06312=+--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 ,方程的解为 。(特别注意) 考点二、关于在解方程过程中的某些变形问题,只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253b a =- (B );6213+=+b a (C);523+=bc ac (D).3532+= b a 2、解方程2 631x x =+-,去分母,得( ) (A)133x x --= (B )633x x --= (C )633x x -+= (D )133x x -+= 3、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方程1223+=-x x ,移项,得;2123+-=-x x (B)方程()1523--=-x x ,去括号,得;1523--=-x x (C)方程2332=t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1=t (D)方程110.20.5 x x --=化成101010125 x x --= 考点三、解一元一次方程 (1)x x 3.15.67.05.0-=-; (2) ; (3) 1676352212--=+--x x x ; (4)4.06.0-x 3 .011.0+x .

新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5年秋季学期) 授课者:蒋宏亮 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案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案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 有效数学模型. 2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 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 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 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书第78 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等方面去考虑。)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A,B两地的距离吗?列算式试试。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为—h;所以1km, 70 60 1 1 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 )h。路程多少千M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 60 70 1 1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过程,能用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方程,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括号前是负号的处理 教学设计 一、回顾 1.解下列方程: (1)-2x=4;(2)-x=-2; (3)4x=-1 2 (4) 1 2 x=4; (5)5x-2=8i;(6)5+2x=4x. 2.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移项应注意什么? 第1题的前4个题学生口答,后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探究交流 1.观察:以下是我们前面遇到的方程(投影几个前面所出现的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3)未知数的次数是1.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 二、探究交流 总结:具有以上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应用: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1)31 42 x=;(2)3x-2;(3)2+y=1-3y; (4)112 1 753 x x-=-;(5)5x2-3x+1=0;(6) 2 1 x- =5.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作适当的讨论. 独立求解后再相互交流. 学生体会方法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点予以分析观察是否具备以上特点.2.例题讲解 解方程:(1)-2(x-1)=4;(2)3(x-2)+1=x-(2x—1). 方程(1)怎样求解? 教师点评,有两种解法: 解法1:先去括号,再移项,系数化为1. 解法2:方程两边先同时除以-2,再移项,合并同类项. 可让学生口述步骤的完成过程. 方程(2)的解答:3(x-2)+1=x-(2x-1), 解:去括号得:3x-6+1=x-2x+1, 即:3x-5=-x+1, 移项得:3x+x=1+5, 4x=6, 系数化为1得:x=3 2 .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同时强调:①解题格式;②去括号时易错处.3.判断正误 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不对,应怎样改正? 2(x+3)-5(1-x)=3(x-1), 2x-5x-3x=-3+5-3, -6x=-1, x=1 6 . 学生先独立解答,后交流自主纠错.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 4.知识拓展 解方程:3x-[3(x+1)-(x+4)]=1. 教师巡回指导:可以先去中括号,再去小括号;也可以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三、巩固 1.解方程:(1)5(x+2)=2(5x-1);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复习知识讲解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复习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方程,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理解每步变形的依据; 3.会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要点诠释: (1)一元一次方程变形后总可以化为ax+b=0(a≠0)的形式,它是一元一次方

程的标准形式. (2)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看是否满足: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为1; ②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即分母中不含未知数. 3.方程的解: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要点二、等式的性质与去括号法则 1.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合并法则:合并时,把系数相加(减)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的指数不变.3.去括号法则: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要点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依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另一边. (4)合并:逆用乘法分配律,分别合并含有未知数的项及常数项,把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 b x a (a≠0). (6)检验: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则是方程的解;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则不是方程的解. 要点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

【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示范教学方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思想. 难点: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视频《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与课本内容要保持一致 .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 /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 /h ,客车比卡车早1 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帮助,并说明算术解法不便捷.教师提出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小结:对于1 km 的路程,客车比卡车少用11h 6070??- ??? ,则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 111=420km 6070??÷- ??? (). 2.在学生尝试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教师提问: (1)此题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表示? (2)你认为应引进什么样的未知量?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小结:(1)本题中涉及一个相等关系,是从时间上考虑,两车的行使时间之差为1 h . (2)如果设A ,B 两地相距x km ,则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 16070 x x -=. (3)列方程的依据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等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用算术解法不容易,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设客车行驶时间为x h ,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得:70x =60(x +1).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行程问题,用未知量表示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数量,找出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分析问题.体会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列出方程的角度不是唯一的. 2.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组间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讨论. 小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这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你能归纳出方程的定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等式的特征,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归纳出定义之后,教师提问:你能列举方程的一个例子吗? 归纳: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设计意图:这是首次正式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易方程,通过举例可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的概念,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描述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教材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探索等式的性质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中考中只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既可能单独命题,也可能结合其他知识综合命题,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本章重点】 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本章难点】

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并求解.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本章中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主要有: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等过程,将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求解.2.掌握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在本章内容的体现主要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出答案. 3.1从算式到方程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第三章_一元一次方程整章讲学稿.doc

3.1.1 一元一次方程( 1) 郑本松 学习目标 :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自学过程: 1.问题: 一辆汽车匀速行驶,途中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和王家庄、青山、秀水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翠湖在青山和秀水之间,距青山50 千米,距秀水 70 千米,请问: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分析问题:①. 获取信息:题目中设计到的地点有 ② . 题目中设计到的量有 ③.这些量有什么关系:④ 写出这些量中相等的量:解 决问题: ①.用算式解决: ②. 用方程解决: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直接未知量) 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时间为王家庄到秀水的路程为时间为 根据相等,可以列出方程: 设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x 千米(间接未知量)时间为,王家庄到秀水的路程为 时间为,根据相等可列方程或者:王家庄到青山路程为x,时间为,青山到秀水的路程为,时间为,根据相等可列方程b5E2RGbCAP ③你还能用其它的方程解决此问题吗? 2.根据你得到的方程,观察方程两边,你能写出什么是方程吗? 3.练习:根据下列问题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 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②.一台计算机已使用 1700 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 小时,经过多少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 检修时间2450 小时?p1EanqFDPw ③. 某校女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52%,比男生多80 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试一试 : 在一次美化校园的活动中,先安排 32 人去拔草, 18 人去植树,后又增派 20 人去支援他们,结果 拔草的人数是植树人数的 2 倍,问支援拔草和植树的人分别有多少人 ?若设支援拔草的有 x 人,可列方程? DXDiTa9E3d 当堂达标: 1.填空: 叫方程。 2. 设某数为 x , “比某数的 1 大 3 的数等于 5 的相反数 ”,列方程为 ( ) 2 A . 1 x 3 5B . 1 x 3 5 C . 1 (x 3) 5 D . 1 x 3 5 2 2 2 2 3. 长方形的周长是 36 cm ,长是宽的 2 倍,设长为 x(cm),列出方程。 4. 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为:胜一场得 3 分,负一场得 0 分,平一场得 l 分.一个队打了 8 场球,只输了一 场,共得 17 分,那么这个足球队胜了 x 场,可列方程: RTCrpUDGiT 5. 轮船在静水中速度为 20 km /h .水流速度为每小时 4 km / h ,从甲码头顺流航行到乙码头,再返回甲码 头,共用 5 h(不计停留时间 ),求甲、乙两码头的距离.设两码头间距离为 x(km) ,则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5PCzVD7HxA A . (20+4) x+(20-4) x =5 B .20 x+4 x =5 C . x x 5D . x 4 x 5 20 4 20 20 4 6. 根据图给出的信息,求每件 T 恤衫和每瓶矿泉水的价格.设每件 T 恤衫为 x 元,列出方程。 7. 某车间有 150 名工人,每人每天加工螺栓 15 个或螺母 20 个,要使每天加工的螺栓与螺母刚好配套 (一个 螺栓配两个螺母 ),应如何分配加工螺栓、螺母的工人 ?jLBHrnAILg 3.1.1 一元一次方程( 2) 郑本松 学习目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 程全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收第78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同进出现下图: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50701510702301513+?--=- ()50701310502301513 +?-+=-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2、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初中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整章综合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整章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A )3+2 = 5 (B )1x = (C )23x - (D )222a ab b ++ 2.代数式13 x x --的值等于1时,x 的值是( ). (A )3 (B )1 (C )-3 (D )-1 3.已知代数式87x -与62x -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 的值等于( ). (A )-1310 (B )-16 (C )1310 (D )16 4.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 (A )一个数的2倍比小3 (B )a 与1的差的 14 (C )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 12的和 (D )a 与b 的和的35 5.若a b ,互为相反数(0a ≠),则0ax b +=的根是( ). (A )1 (B )-1 (C )1或-1 (D )任意数 6.当3x =时,代数式2 3510x ax -+的值为7,则a 等于( ). (A )2 (B )-2 (C )1 (D )-1 7.一份数学试卷,只有25个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同学做了全部试卷,得了70分,他一共做对了( ). (A )17道 (B )18道 (C )19道 (D )20道 8.某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赢利25%,另一件亏本25%,在这次买卖中,该商贩( ). (A )不赔不赚 (B )赚9元 (C )赔18元 (D )赚18元 9. (2005,深圳)一件衣服标价132元,若以9折降价出售,仍可获利10%,则这件衣服的进价是 (A )106元 (B )105元 (C )118元 (D )108元 10.(2005,常德)右边给出的是2004年3 月份的日历表,任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利用率100%。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认识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初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的含义。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经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转换拓展”的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难度较大,为此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仔细分析题目题意,促使学生朝“数学模型”方面理解。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南通市的东城区吗?那宽广的人民东路延伸段正吸引着许多投资者的目光,南通市最大的环保热电厂已在东城区的新胜村拔地而起(图片展示),让我们乘36路公交车去感受一下吧!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黄姑初中数学公开课 教案 执教人:洪波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 地点: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0-10-27第6节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过程与方法: 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 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有趣问题。有一个人赶着一群羊在前面走,另一个人牵着一头羊跟在后面。后面的人问赶羊的人说:“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赶羊的人回答:“我如果再得这么一群羊,再得这么一群羊的一半,又再得这群羊的四分之一,把你牵的羊也给我,我恰好有一百只。”请问这群羊有多少头? 这是一个方程问题,学习本章知识后,你就会解答. (二)新授 Ⅰ.方程的概念 师:本节叫一元一次方程,那么什么是方程呢?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正确打“√”,错误打“x ”. (1) 1+2=3 ( ) (4)x+2≥1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6) x2-1=0 ( ) 利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简单 问题如图,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幻 灯片放映) 通过分析,设未知数,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先看例题:(幻灯片)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解:(1)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小时,那么x月里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50x(即150乘x)小时。 列方程 1700+150x=2450。 (2)设长方形的宽为xcm,那么长为1.5x cm。 列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测试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测试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 选择题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243-=x x B .312 -=x x C .21+=x y D .35-=xy 2.方程1 22-=x 的解是( ) A .14=-x B .4=-x C .1 4 =x D .4=-x 3.已知等式325=+a b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352-=a b B .3126+=+a b C .325=+ac bc D .25 33 =+a b 4.若关于x 的方程240+-=x a 的解是2=-x ,则a 的值是( ) A .-8 B .0 C .2 D .8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6cm ,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 ,宽增加2cm ,就可成为一个正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 ,可列方程:( ) A 、()1262-=-+x x B 、()2131+-=-x x C 、()2261--=+x x D 、()2131--=+x x 6.已知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80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损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 .不盈不亏 B .盈利10元 C .亏损10元 D .盈利50元 二、 填空题 7.方程2 243 -=x 的解是 。 8.如图是2011年8月的月历,现用一长方形在月历中任意框出4个代表日期的数 ,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a , b , c , d 之间的关系: 。 9.如果关于x 的方程51763x -=与811 4222 x x m -=++的解相同,那么m 的值是 。 10.轮船沿江从A 港顺流行驶到B 港,比从B 港返回A 港少用3h ,若船速为26km/h ,水速为2km/h ,则A 港和B 港相距 km 。 三、 解答题 11.解方程 (1)253(1)x x +=- (2)34 1.60.50.2 x x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概述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 3.1 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3课时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4课时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教案 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希望能对广大 学子有所帮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过程 与方法: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 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 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 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 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一、游戏导入,设置悬念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请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06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 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 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x+1)+(x+7)+(x+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1)x的2倍与 3的差是5,(2)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3)A、B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 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 习过,它们是()?生:方程。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 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这又是一个变化,从 小学已有知识出发,提前给出方程的概念,避免课堂中的逻辑矛盾,同时为学习列方程打下基础。】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 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

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

新城王锦辉中学数学教案:从算式到方程

(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试着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提示:你能通过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汽车走这一段路的时间和速度)

新城王锦辉中学数学学案:从算式到方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买了一批树苗绿化校园,第一天种了全部树苗的 3 1 ,第二天种了50棵,两天合计种了90棵,学校共买了多少棵树苗? 1、要求尝试用算术方法列算式解这道题 2、小学我们学了简易方程,你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道题吗? 二、自主先学: 知识梳理 1、什么叫方程? 2、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是 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正确打“√”,错误打“x ”. (1) 1+2=3 ( ) (4) x 2 -1=0 ( ) (2) 1+2x=4 ( ) (5) x+y=2 ( ) (3) x+1-3 ( ) 2、用式子表示下问题中的结果: (1)一打铅笔有12支,m 打铅笔有多少支? (2)某班有a 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3)一辆汽车速度是a 千米/小时,3小时后汽车行驶了b 千米? 你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 三、合作探究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1、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时间路程如图所示,翠湖在青山和秀水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距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试着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提示:你能通过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汽车走这一段路的时间和速度) 算式: 请试着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得出王家庄到青山所用的时间是 小时,从王家到秀水的时间是 小时 2、思考下面问题,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方程 2、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期末复习学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期末复习学案 第1课时:等式的性质 【知识梳理】 性质1:等式两边都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成立。 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成立。 性质3:若,,a b b c ==那么有b c =。我们称为等量代换。 【例题精讲】 例1、已知等式523+=b a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 、;253b a =- B 、;6213+=+b a C 、;523+=bc ac D 、.3532+= b a 例2、已知72412x y --=,则320166x y -+= ; 例3、已知2713 x y -=,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 ; 例4、“□”“△”“○”各代表一种物品,其质量关系由下面两个天平给出(左右平衡状态),如果“○”的质量是4kg ,那么“□”的质量是 ( ) A .6 kg B .9 kg C .10 kg D .12 kg 【当堂检测】 1、若3-=b a ,则a b -的值是( ) A .3 B .3- C .0 D .6 2、下列变形不是根据等式性质的是 ( ) A . 0.330.55x x y y = B .若-a =x ,则x +a =0 C .若x -3=2-2x ,则x +2x =2+3 D .若- x =1,则x =-2 3、把方程12x =1变形为x =2,其依据是 ( ) A .等式性质1 B .等式性质2 C .分数的基本性质 D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若3a +2b =1,且3a +2b -3c =0,则c 的值为 .

6、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c ,d ,规定|a b c d |=ad -bc ,如|1 23 4|=1×4-2×3.若|x ?23 ?4|=-2,试用等式的性质求出x 的值. 7、已知2320a a --=,求2726a a -+的值。 8、已知1232,4y x y x =+=-,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为何值时,12y y =? (2)当x 为何值时,1y 比2y 大4? 第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梳理】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 +b =0(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且a ≠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例题精讲】 例1、下列方程221326, 2,26,54255 x x y x x x x x -+==-=++=+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个 A、1 B、2 C、3 D、4 例2、如果06312=+--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 ,方程的解为 。 例3、解一元一次方程:321(1) 123x x -+-= (2)10.10.20.40.130.60.2 x x x -+--= (3)11 1[(3045)10]25310 x x --- =

最新《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第1课时方程的概念 1.初步学会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学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列方程解决问题,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 活动2:探究新知 1.定义方程,回顾举例 师:你知道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你能举出一些方程的例子吗? 由学生举例,教师总结. 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2=3(2)x+2>1(3)1+2x=4 (4)x+y=2(5)x2-1(6)x2=x+2 (7)x+3-5(8)x=8 2.如何根据题意列方程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出示教材本小节开头的问题: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学生分组活动,同桌两个同学讨论看能否用算术方法解,然后考虑用方程如何解决,然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用算术法时,是否遇到了麻烦,用方程可以轻松解决吗?让学生感受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势.解: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 km.根据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可得方程 x 60-x 70=1. 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本问题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体会列方程过程中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也可以根据题意画一个表格讨论,看一看各小组所列的方程是否一致,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 活动3:归纳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