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

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
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

狂犬病毒的作用原理?是对人的神经起作用还是?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因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其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酚有高度抵抗力。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因养狗逐渐增多,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一)传染源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由于狗狂犬病被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狗触舔等,均可引起发病。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三)传播途径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发病原理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在伤口附近横纹细胞内缓慢繁殖,约4~6日内侵入周围神经,此时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②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传入神经迅速上行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的神经元。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③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再沿传出神经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肤、心脏、肾上腺髓质等。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以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猝死。

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脑膜多正常。脑实质和脊髓充血、水肿及微小出血。脊髓病变以下段较明显,是因病毒沿受伤部位转入神经,经背根节、脊髓入脑,故咬伤部位相应的背根节、脊髓段病变常很严重。延髓、海马、脑桥、小脑等处受损也较显著。

多数病例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到1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Negri body)。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顷野组织的神经细胞中,偶亦见于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层、脊髓神经细胞、后角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内基小体为病毒集落,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但约20%的患者为阴性。

此外,唾液腺腺泡细胞、胃粘膜壁细胞、胰腺腺泡和上皮、肾上管上皮、肾上腺髓质细胞等可呈急性变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10日,长的1年,多数1~3个月。儿童、头面部咬伤、伤口深扩创不彻底者潜伏期短。此外,与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关。

典型病例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一)前驱期大多数患者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恶心、周身不适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约50~80%病人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蚊走感。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周围神经元引起。本期持续1~4日。(二)兴奋期或痉挛期患者多神志清楚而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烦燥,对水声,风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亦不一定早期出现。典型表现在饮水、见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故患者渴极畏饮,饮而不能下咽,常伴有声嘶和脱水。

怕风亦本病常见的症状,微风、吹风、穿堂风等可引起咽肌痉挛。其他如音响、光亮、触动等,也可引起同样发作。

由于植物神经功能亢进,患者出现大汗流涎、体温可达40℃以上,心率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但病人神志大多清醒。随着兴奋状态加重,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病程进展很快,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日。(三)麻痹期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期约为6--18小时。

[诊断]

(一)临床诊断根据患者过去被病兽或可疑病兽咬伤、抓伤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但在疾病早期,儿童及咬伤不明确者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测或尸检发现脑组织内基小体。

(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12~30×109/L不等,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2.免疫学试验

(1)荧光抗体检查法:取病人唾液、咽部或气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经元纤维的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狂犬病毒抗原。

(2)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可供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之用。如病人能存活1

周以上则中和试验可见效价上升,曾经接种狂犬疫苗的患者,中和抗体须超过1:5000方可诊断为本病。

(3)病毒分离:病人唾液、脑脊液或死后脑组织混悬液可接种动物,分离病毒,经中和试验鉴定可以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4)内基小体检查:从死者脑组织印压涂片或作病理切片,用染色镜检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内基小体,阳性率约70~80%。[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病毒性脑炎、破伤风、格---巴综合征、脊髓灰质炎、假性恐水症、接种后脑脊

髓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一)一般处理单间隔离病人,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须严格消毒。

(二)加强监护患者常于出现症状后3~10日内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肺气体交换障碍、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循环衰竭。因此,必须对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加强监护。(三)对症处理补充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烦燥、痉挛的病人予镇静剂,有脑水肿时给脱水剂。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间歇正压输氧。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四)高价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高价免疫血清10~20ml肌注,也可半量肌注,另半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同时行疫苗接种。(五)干扰素可试用。

[预防]

一)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

1.大力宣传养狗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危害。

2.野犬应尽量捕杀。

3.家犬应严格禁锢。并进行登记和疫苗接种。

4.狂犬或患狂犬病的野兽应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严禁剥皮吃肉。

(二)伤口处理主要为清创,立即用20%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彻底清洗伤口和搔伤处,至少20分钟,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擦,也可用1%新洁尔灭液冲洗,以清除和杀死病毒。如有高效价免疫血清,皮试后可在创伤处作浸润注射。伤口不缝合。亦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三)预防接种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医务人员应作预防接种。原则上于1、7、28日各肌注狂犬疫苗1.0ml,而后每1~3年加强免疫1次。对被狼、狐、狗、猫等动物咬伤者,应作预防接种。其方法依伤情、疫苗种类、参照使用说明接种,与此同时加用免疫血清,效果更佳。

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的致病机理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病毒致病特征与其他微生物的差异很大;但从整个机体或群体上研究,发现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与细菌感染有很多相似之处。 病毒侵入机体是否引起发病,取决于病毒的毒力和宿主的抵抗力(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而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指病毒侵入体内并在靶器官细胞中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病毒性疾病:指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宿主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损伤或疾病。 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1、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 (1)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 相关因素:病毒的性质、病毒的毒力弱、机体防御能力强 隐性感染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播散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显性感染 某些病毒(如新城疫病毒、犬细小病毒等)进入机体,可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2、依病毒在机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分为: (1)急性感染

病毒侵入机体后,在细胞内增殖,经数日以至数周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 在潜伏期内,病毒增殖到一定水平,造成靶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宿主动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因素清除病毒。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后常获得特异性免疫(因此,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 (2)持续性感染 病毒可长期持续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一般不显示临床症状;或存在于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而不显示细胞病变。 持续性病毒感染有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在免疫因子不能到达的部位生长;有些病毒可产生缺损型干扰颗粒(DIP);某些病毒基因可整合道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某些病毒无免疫原性(如朊病毒),不产生免疫应答;某些病毒对免疫细胞亲嗜,使免疫功能发生障碍或消失。 持续性感染有下述4种类型: ①潜伏感染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的病毒子。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 ②慢性感染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继续感染少部分细胞,也能使细胞死亡,但释放出的病毒只感染另一小部分细胞,因此不表现病症;病毒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③慢发感染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平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一旦发病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常为致死性感染。 ④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可在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疾病。如:犬瘟热→脑炎、猫全白细胞减少症→小脑综合征 兽医临床常见的具有持续性感染特性的病毒 疾病名称病毒分类持续感染方式持续部位 口蹄疫小RNA病毒科 口蹄疫病毒属 短期循环动物咽部 猪水疱病小RNA病毒科 肠道病毒属 短期循环 抵抗力强的病毒 动物咽部 牛瘟、犬瘟热、新城疫副粘病毒科短期循环动物咽部蓝舌病呼肠孤病毒科中间宿主,持续感染,先天性造血系统

乙肝病毒特性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241501.html, 乙肝病毒特性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王晓冬,王峰,吕月蒙,李强,张国峰,孙涛,贾亚雄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E-mail :wangxiaodong505@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241501.html,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中国及东南亚一带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有半数以上HBV 感染的患者将会发展为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H)、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甚至肝细胞性1fl 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常被形象的称之为“慢性肝病三步曲”。新近有多项研究表明活化的T 细胞反应可能在HBV 感染的慢性化和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Th 细胞可分为Thl 和Th2细胞,分别介导两种不同的免疫学效应。Thl 细胞主要分泌IL-2, IFN- X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主要分泌IL-4, IL-5, IL-6和IL-10等细胞因子,参与体液免疫应答;Thl/Th2的平衡决定了免疫应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Thl 与Th2之间存在相互制约或促进左右,细胞因子组成一个复杂的分子网络,参与调节炎症反应以及器官功能的自我稳定。 关键词:细胞因子,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 1.引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HB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引起的。HBV 的感染不仅可以导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重性肝炎,而且还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 )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0﹪的慢性乙肝患者将发展成为肝硬化,HBV 慢性感染的人罹患HCC 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100倍。HBV 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其中西欧、北美、澳大利亚为低流行区,乙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携带率在2﹪以下;东欧、日本、南美、北美和地中海国家为中流行区;中国、东南亚与南非为高流行区(HBsAg 携带率10﹪左右)。全世界共有约3.5亿人为HBsAg 慢性携带者,其中3/4在亚洲。HBV 感染导致全球每年50~12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HCC 的约占32万。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 ,10﹪的人群为携带者,多达1.2亿。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万,年发病率为158/10万[1-4]。随着HBV 疫苗在1982年的问世,HBV 感染率大大降低,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也使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乙型肝炎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现有乙型肝炎患者及带毒者数量庞大,面临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HBV 的特效药物。因此,乙型肝炎的治疗至少在今后50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途径是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2.HBV 的生物学特性 2.1 HBV 的生物学分类 1986年国际病毒革命委员会正式将人类HBV 划归为一个新的病毒科——嗜肝DNA 病毒科(Hepadnaviridae )的成员。该科病毒成员除了人HBV 外还有:(1)东方土拨鼠肝炎病毒(GHV ),1978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和马里兰州等地的野生土拨鼠发现该病毒。东方土拨鼠肝炎和肝癌的发病率较高;(2)地松鼠肝炎病毒(GHV ),是1980年在美国南加州的地松鼠中发现的;(3)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1981年在我国江苏省启东县肝癌高发区分

狂犬病个案

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 徐州市传染医院急诊科吴小玲 狂犬病也称恐水症,是一种由于狂犬病毒所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发病急剧,具有广泛的流行性,死亡率较高,几乎100%,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人获得的狂犬病主要由病兽咬伤等方式传播到人体的【1】。临床上将狂犬病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兴奋期的患者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狂躁、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此期间不能进食,意识清楚,所以异常痛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安详度过生命的最后时间非常重要【2】。现将我科2013年06月12日09时收治一例狂躁性狂犬病患者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男, 41岁, 患者于三月前在家中睡觉时被一流浪狗咬伤,流浪狗逃窜,未处理伤口,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出现“呕吐,恐风,怕水1天”于2013年06月12日09时至我科就诊,诊断为狂犬病。迅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隔离治疗,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恐风,怕水,进水时喉头痉挛,流涎,胸闷恶心,恐惧不安,全身不适,阵发性肢体痉挛,极度兴奋,无呕血黑便,无呼吸困难,右手狗咬伤处留有伤口瘢痕,查体T:36.8℃ P:100次/分 R:28次/分 BP:118/85mmHg SpO2: 95% 神志清楚,精神恍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予镇静,抗感染并给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稳定后,遵医嘱与12时安全转运至ICU进一步住院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措施接诊后迅速将患者推入单间抢救室进行隔离治疗,保持抢救室安静、温暖,悬挂深色窗帘,避免水声并关闭门窗,使用局部照明,减少光的刺激【3】避免因声、光、水的刺激而引起患者喉痉挛。抢救室内除必须设备,所有硬物均不放置,给予患者上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做好护理记录。予低流量吸氧,保持

计算机病毒有那些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有那些传播途径 主要有:1.网络传播 2.软驱(读写软盘) 3.光盘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3241501.html,B存储设备. 病毒传播的途径--- 目前的情况下,病毒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进行传播: 途径1: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类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对付。 途径2:通过移动存储介质传播,包括软盘、光盘、U盘和移动硬盘等,用户之间在互相拷贝文件的同时也造成了病毒的扩散。 途径3: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计算机病毒附着在正常文件中通过网络进入一个又一个系统,其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是目前病毒传播的首要途径。 ---防止感染病毒的方法--- 绝对的防止病毒感染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采取以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您降低系统感染病毒的概率,减少病毒带来的损失,您可以参考执行。 方法1:购买正版的杀毒软件,而且最好选择知名厂商的产品,因为知名厂商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更新病毒库的速度及时,很快就能查杀最新出现的病毒。而且很快您就会发现:购买一款正版的杀毒软件的是非常超值的,因为您得到的回报将远远大于原先的付出。 方法2:从网上下载软件使用时一定要小心,最好到知名的站点下载,这样下载的软件中包含病毒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 方法3:打开所有的邮件附件时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论它是来自您的好友还是陌生人,建议对于那些邮件主题十分莫名其妙的邮件直接删除,因为根据统计,病毒通常就在那些邮件中。 方法4:打开可执行文件、Word文档和Excel前,最好仔细检查,尤其是第一次在您的系统上运行这些文件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 方法5:对于重要的数据,一定要定期备份;对于十分重要的数据,最好在别的计算机上再备份一次;特别重要的数据,即使进行多次备份也是值得的(我们看过了太多的用户痛心疾首的样子,因此强烈建议您这样做!!!)。 方法6:即时升级您的病毒库,保证它随时处于最新的版本,建议每天都升级一次病毒库。 方法7:建议采取如下的安装顺序:操作系统—>杀毒软件—>其它软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

朊病毒

生命科学学院11级生物工程 C01114013 宋强微生物学 朊病毒综述 一、朊病毒的发现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搔痒症”。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搔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症症”相似。以后又陆续发现了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猫的海绵状脑病。最为震惊的当首推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 B.P Prusiner),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iron)。“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多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的病因。 二、朊病毒的概念 1982年stanly B1prusiner等提出蛋白质感染颗粒(pro 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prion)假说,提出了朊病毒(prion)的概念,他给朊病毒所下的定义是:朊病毒是不被大多数修饰核酸的方法灭活的蛋白质传染性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缩写为prion,今的朊病毒假说是唯蛋白质说,认为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核酸,分子量33kD~35kD,抗蛋白酶的PrPSc是其唯一(或主要)成分;它是宿主PrP基因编码的蛋白PrPC经翻译后修饰构象改变形成,在朊病毒病病理发生中起主导作用,其复制和分离物(或毒株)的不同特性都由其自身和宿主PrPC相互作用决定,而不依赖于任何核酸。

狂犬病相关知识

狂犬病相关知识 【概述】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诊断】 根据患者过去被病兽或可疑病兽咬伤、抓伤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但在疾病早期,儿童及咬伤不明确者易误诊。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测或尸检发现脑组织内基小体。 【治疗措施】 (一)一般处理单间隔离病人,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须严格消毒。 (二)加强监护患者常于出现症状后3~10日内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肺气体交换障碍、肺部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循环衰竭。因此,必须对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加强监护。 (三)对症处理补充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烦燥、痉挛的病人予镇静剂,有脑水肿时给脱水剂。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间歇正压输氧。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四)高价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高价免疫血清10~20ml肌注,也可半量肌注,另半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同时行疫苗接种。 (五)干扰素可试用。 【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通过唾液传播。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因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其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酚有高度抵抗力。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发病机理】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延末梢神经和神经周围间隙的体液,向心进入与咬伤部位相当的背根节和脊髓段,然后沿脊髓上行至脑,并在脑组织中繁殖,继而延传出神经进入唾液腺,使唾液具有传染性。发病原理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在伤口附近横纹细胞内缓慢繁

朊病毒简介

朊病毒简介 朊病毒(Prion),又称“普里昂”或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种可以引起同种或异种蛋白质构象改变而致病或功能改变的蛋白质。最常见的是引起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疯牛病)的蛋白质。“朊病毒”最早是由布鲁希纳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破坏其DNA和RNA后,其仍具感染性。1947年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瘙痒病”相似。最为震惊的是1996年“疯牛病”,在英国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但近来又有研究报道,朊病毒含有微量核酸。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原因。 朊病毒与真病毒存在一些主要区别:阮病毒呈淀粉样颗粒状,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和高温。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是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的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其要点如下:1.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2.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3.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 朊病毒致病如此强,其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2.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3、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4、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脑髓。故预防难度大,人畜一旦发病,6个月至1年全部死亡,100%的死亡率。其预防措施主要是:一是堵漏洞,严把海关进出口国门,严禁从疯牛病疫区进口动物源性饲料、生物制品和与牛相关制品;二是查内源,加强对本土羊瘙痒病的筛查,监测疯牛病,预防医源感染;三是强基础,加强对朊病毒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灭活消毒手段的研究。 虽然朊病毒如此凶狠残暴,但其发现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用的方面。如: 1.“中心法则”认为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DNA~DNA,而朊病毒是PrP→PrP,是为“其他复制”。这对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2.丰富生物学有关领域内容;对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

狂犬病防治手册

狂犬病防治手册 1.为何要停止生产含氢氧化铝佐剂的狂犬病疫苗? 研究发现,含氢氧化铝佐剂的狂犬病疫苗较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免疫人体后中和抗体的产生晚7天左右。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后免疫是一种应急使用,抗体的产生越早越好。因此,氢氧化铝佐剂对狂犬病的暴露后治疗十分不利。另据报道,使用了丹麦Statens血清研究所生产的氢氧化铝吸附的百白破疫苗,导致546例注射部位出现顽固性硬结性瘙痒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中77%的不良反应病例经皮肤试验确认为对氢氧化铝过敏。狂犬病疫苗中的的氢氧化铝佐剂同样可以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2004年12月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已要求各生产企业在2005年6月30日前停止氢氧化铝佐剂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 2.为什么人用纯化狂犬病疫苗禁止臂部肌肉注射? 因为臂部脂肪较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散,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要求成人在上臂三角肌注射,儿童最好选择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 3.正在接种其它疫苗,是否可以注射狂犬病疫苗? 正在接种其它疫苗,仍可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接种部位应远离前一种疫苗的接种部位。 4.使用疫苗的同时使用抗生素,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二者同时应用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5.年幼儿童注射疫苗为什么选择大腿前外侧? 因为臂部肌肉脂肪较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散。上臂三角肌不发达,会影响疫苗的吸收。大腿前内侧因有大血管和神经经过,在此接种易发生危险。所以,年幼儿童应在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这里肌肉丰厚,易接种。

6.狂犬病病毒从感染至发病有哪些步骤? 狂犬病病毒从感染到发病的步骤为:①病毒感染;②病毒在肌肉内复制;③病毒在神经肌肉结合处,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④病毒通过快速轴突传递方式在周围神经的轴突内传播;⑤在脊髓的神经元与局部的周围感觉(背根)神经节内复制并快速上行到脑;⑥脑部神经元感染伴发神经功能障碍;⑦沿神经离心扩散到唾液腺、皮肤、角膜以及其他器官。 7.狂犬病病毒是如何与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的? 狂犬病病毒与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分四个阶段:①吸附:狂犬病病毒吸附于健康的神经细胞;②侵入:病毒被细胞吸入,进入细胞内;③复制:在细胞内,病毒迅速繁殖;④出芽:新的狂犬病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吸附于其他神经细胞。然后,病毒从脑通过神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 8.狂犬病病毒的特性有哪些? 狂犬病病毒是嗜神经性病毒,对神经组织有特殊亲和力。病毒不能穿透健康皮肤,主要通过损伤皮肤和粘膜入侵,少数由呼吸道吸入感染。病毒侵入后,沿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侵害中枢神经细胞,然后再由中枢沿传出神经侵入各脏器组织,如唾液腺、眼、舌、皮肤、心脏等。因唾液腺最适狂犬病病毒繁殖,故唾液中含病毒最多,早在症状出现前14天即有病毒出现。因此唾液为主要传染源,既可通过舔咬感染人和畜,又可通过流涎污染环境,引起吸入性感染。 9.狂犬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 10.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人又被犬咬伤还用再打针吗? 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此外,对暴露前后所用的疫苗效价无法证实者及免疫回忆应答无法确认者仍应进行全程免疫。

阮病毒的研究

朊病毒的研究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质病毒,朊病毒(prion virus)严格来说不是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严格来说,朊病毒由于没有DNA或RNA,并不能进行自我复制。它的复制方式是:朊病毒(SC型PrP型蛋白)接触到了生物体内正常的C型PrP蛋白,导致C型的变成了SC型。)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传染性的病变因子,美国生物学家斯垣利·普鲁辛纳Prusiner认为它是一种蛋白质侵染颗粒。 朊病毒的发现,提示在传统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之外,又增加了一种全新类型的病原因子,因其构造极为特殊,所以其生物学位置还未确定。 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朊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最终不治而亡。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朊病毒病和艾滋病并立为世纪之交危害人体健康的顽疾。 动物传播史 早在三百年前,人类在绵羊和小山羊中首次发现了感染朊病毒病的患病动物。因患病动物的奇痒难熬,常在粗糙的树干和石头表面不停摩擦,以致身上的毛都被磨脱,而被称为“羊瘙痒症”。该病广泛传播于欧洲和澳洲,潜伏期为18到26个月,患病动物兴奋、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瘙痒、瘫痪直至死亡。后来又相继发现了传染性水貂脑软化病、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猫的海绵状脑病等等。经病理性研究表明,这些病都侵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随病程进展,在神经元树突和细胞本身,特别是在小脑区星形细胞和树枝状细胞内发生进行性空泡化,星形细胞胶质增生,灰质中出现海绵状病变。这些病均以潜伏期长、病程缓慢、进行性脑功能紊乱、无缓解康复、终至死亡为主要特征。 朊病毒的发现 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患“羊瘙痒症”动物的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痒症”相似。以后又陆续发现了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猫的海绵状脑病。最为震惊的当首推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 B.P Prusiner,因为他于1982年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rion。“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动物病毒学家Prusiner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多年来的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摘要: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近年来又有感染上升的趋势。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方法(FAT)、快速荧光抑制灶技术(RFFI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 RT-PCR,基因芯片技术和恒温扩增技术等狂犬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RV可感染多种温血动物引起死亡,表现为高度嗜神经性。脑组织感染RV后遭到破坏,使得狂犬病感染的病死率几乎 100%。 据WHO数据显示狂犬病在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狂犬病病例。尽管狂犬病可以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预防,全世界每年仍有超过 5.5 万人死于该病,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1]。中国狂犬病疫情较严重,居世界第2位[2~3],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呈现回升的趋势[4]。检测狂犬病抗原抗体、分析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并建立高效、快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此病的流行。下面主要针对RV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结构及主要的检测技术进行概述。 1、狂犬病病毒形态特征 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血清/基因 1 型,单股负链RNA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直径为70~80nm,长160~240nm,一端钝圆,另一端平凹,整体呈子弹状[5]。病毒有双层脂质外膜,其外面镶嵌有1072-1900个8-10nm长的纤突(spike),为糖蛋白,每个糖蛋白呈同源三聚体形式,电镜还显示了糖蛋白具有“头”和“茎”结构。病毒双层脂质包膜的内侧主要是膜蛋白

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病毒及其衍生物对细胞的直接损伤和机体免疫病理反应。 1.溶细胞作用: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成熟后,短时间内释放大量子代病毒造 成细胞破坏而死亡。主要机制包括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由病毒编码的早期蛋白,通过各种途径抑制、阻断细胞核酸或蛋白质合成),损伤细胞器(包括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常使细胞出现浑浊、肿胀、圆缩等改变),改变溶酶体结构和通透性(可导致细胞自溶),引起细胞膜抗原改变(造成细胞融合或引起免疫性细胞损伤),产生毒性蛋白伤害细胞。 2.稳定状态感染:指有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对细胞代谢、溶酶体 膜影响不大,并且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过程缓慢、病变较轻,段时间不会引起细胞溶解和死亡。但细胞稳定状态感染常造成细胞膜成分改变和细胞膜受体的破坏,经病毒长期增殖、多次释放后,细胞最终仍会因能量和营养物质消耗殆尽而亡。 3.细胞凋亡: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如腺病毒、HPV和HIV等),病毒可直接 或由病毒编码的蛋白因子的间接作用,诱发细胞凋亡。 4.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病毒遗传物质核酸可全部或部分整合入细胞DNA中, 造成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损伤。有的病毒整合的DNA片段可造成染色体整合处基因的失活和附近基因的激活等现象。有的整合病毒基因可表达出对细胞有特殊作用的蛋白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5.细胞的增生和转化:少数病毒感染细胞后不会抑制宿主细胞DNA的合成, 反而促进细胞DNA的合成,并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失去细胞间接触性抑制而成堆生长。部分细胞可转化为肿瘤细胞。

6.包涵体的形成:细胞被感染后,在胞浆或细胞核出现光镜下可见的斑块状结 构。这些包涵体由病毒颗粒或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或是病毒增殖留下的细胞反应痕迹。包涵体可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时引起细胞死亡。(二)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1.病毒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和组织器官的损伤:病毒性感染具有宿主种属特异 性和组织嗜性,而这种特性由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的特异性决定。病毒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亲嗜性造成了病毒对特异组织器官的损伤,形成临床上不同系统疾病。 2.免疫病理损伤:病毒抗原以及感染细胞后产生的自身抗原会导致机体的变态 反应和炎症反应。 ①.体液免疫病理作用:许多病毒能诱发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当特异性抗 体与这些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引起细胞破坏。有的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长期存在于血液中,当这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某些器官组织的膜表面时,激活补体引起III型变态反应,造成局部损伤和炎症。 ②.细胞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免疫在其发挥抗病毒感染同时,特异性细胞毒 性T细胞液对病毒感染细胞造成损伤。病毒蛋白因与宿主细胞蛋白之间存在共同抗原性而导致自身免疫应答(即自体免疫疾病)。 3.病毒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 ①.病毒感染引起免疫抑制:许多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降低或暂时 性免疫抑制。这种免疫抑制使病毒性疾病加重、持续,并可能使疾病进程复杂化。原因可能为病毒直接侵犯免疫细胞。

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科学认知领域《病毒就是怎么传播的》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的来源,知道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2、开展积极的行动,学会加强自我保护,学会正确洗手。 3、明白病毒就是可防、可治的。 教学重点: 能理解在家休息、勤洗手、保持作息规律就是能够抵抗病毒的重要方式。 教学准备: 1、有关病毒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 2、准备预防病毒必须的洗手、开窗、戴口罩等相关动作图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您们有没有感觉到这个春节很特别呢?就是的,春节本事万家团圆的日子,大家走亲戚,串门,拜年就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可就是今年却因为有一种病毒,通过口沫等传播途径侵害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都要在家做好阻断传播途径。小朋友听过关于新冠肺炎的一些报道不?听过哪些内容呢? (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 1、这就是谁? 这就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已经跟她们战斗了一段时间了 战斗中进攻很重要,防护更重要哦!

2、新型冠状病毒就是什么?就是怎么传播的? 教师:病毒说:我的样子,就像就是一朵长满花瓣的花,所以我就叫长得像花冠的病毒,主要通过口、鼻、眼进入人体。有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在人说话、打喷嚏、咳嗽、吐痰的时候会产生飞沫,我在飞沫中传播。 (三)讨论演示如何预防病毒。 1、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病毒呢? (与幼儿一边回忆之前了解到得传染途径,边想出预防方法如勤洗手、打开窗户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外出可以戴口罩等,并出示相应图片) 2、教师出示正确的洗手步骤图片,组织全体幼儿练习。 练习过程中针对错误做法进行纠正。介绍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以防病从口入。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洗手,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洗手要用消毒皂,手心手背都搓到,指缝中间不马虎,流水洗手很重要。 3、讨论:还有哪些对身体有益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抵抗病毒? (常喝水、不挑食、锻炼身体等) 五、教师总结 懂得科学防疫,积极主动应对,教育幼儿不怕新冠病毒。 小朋友们: 通过今天的活动,您学到了哪些预防知识呢?如果您周围有人不知道预防新冠肺炎的正确方法,您愿意告诉她怎么预防不?小朋友希望把

狂犬病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因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其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酚有高度抵抗力。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因养狗逐渐增多,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一)传染源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发达国家由于狗狂犬病被

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于发病前数日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兽类亦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病毒自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门户,如眼结合膜被病兽唾液沾污,肛门粘膜被狗触舔等,均可引起发病。此外,亦有经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三)传播途径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冬季发病率低于其他季节。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发病原理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在伤口附近横纹细胞内缓慢繁殖,约4~6日内侵入周围神经,此时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②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传入神经迅速上行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及小脑等处的神经元。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③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再沿传出神经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肤、心脏、肾上腺髓质等。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以发生呼吸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或猝死。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大全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大全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介绍一: 第一种途径: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asic芯片和硬盘等。 二种途径: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这些设备包括软盘、磁带等。 第三种途径: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第四种途径: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介绍二: 病毒的传染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网络,二是软盘与光盘。如今由于电子邮件的盛行,通过互联网传递的病毒要远远高于后者。 腾讯电脑管家温馨提示:如何预防电脑病毒 1、不要轻易下载小网站的软件与程序。 2、不要光顾那些很诱惑人的小网站,因为这些网站很有可能就是网络陷阱。 3、不要随便打开某些来路不明的e-mail与附件程序。 4、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公司提供的防火墙,并注意时时打开着。 5、不要在线启动、阅读某些文件,否则您很有可能成为网络病毒的传播者。 6、经常给自己发封e-mail,看看是否会收到第二封未属标题

及附带程序的邮件。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介绍三: 网络最成用的途径是邮件,软件下载,接受文件时 1.移动的存储设备 即指软盘、cd-rom、zip磁盘、jaz磁盘、移动硬盘等。其中的软盘是使用较为广泛存储介质,因此也就比其它几种磁盘有更多的传播机会。另外盗版光盘也是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途径。 随着大容量可移动存储设备(如zip盘、可擦写光盘、磁光盘-mo)等的普及,这些存储介质也将成为计算机病毒寄生的场所。 2.网络电脑网络是人们现在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迅速传播铺平了道路。 在当今的国际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它来获取信息、发送和接收文件、接收和发布新的消息以及下载文件和程序。正因为如此计算机病毒也走上了高速传播之路。其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电子邮件:计算机病毒主要是以附件的形式进行传播,由于人们可以发送任何类型的文件,而大部分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在这方面的功能还不是十分完善,使得电子邮件成为当今世界上传播计算机病毒最主要的媒介。 www浏览:任何可执行的程序都可能被计算机病毒编制者利用,java applets和activex control也不例外,目前互联网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java applets和activex control来编写计算机病毒和恶性攻击程序,因此www浏览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可能性

狂犬病题目及答案完整版

狂犬病题目及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狂犬病暴露处置技术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狂犬病是由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 2.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____和____狂犬病的病原体. 3.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或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分钟。彻底冲洗后用涂擦伤口。 4.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为:、、、、天各注射一支狂犬疫苗,成人、儿童用量。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注射。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 1.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 A.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科 B.狂犬病毒是非嗜神经性病毒 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 D.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Bodies) 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 2.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3.狂犬病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事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工作人员均要进行暴露前免疫 B.在狂犬病病人入院后,尽可能早期采集标本 C.用于病原学检测的标本,以脑组织阳性率最高 D.A+B+C E.B+C. 4.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5.暴露前的免疫程序是() A. 0、7、21 天各 1 剂的程序 B. 0、3、7、14 和28天各接种 1 剂 C. 0天两剂,7、21 天各1剂的程序 D.直接注射免疫球蛋白 6.狂犬病临床表现有:() A.有怕水、怕光、怕声的“三怕”症状

狂犬病治疗原则

狂犬病治疗原则 作者: 网络资源管理员来源: 网络资源管理员更新日期:2007-3-16 阅读次数:1297 狂犬病的治疗应在被咬伤(抓伤)后发病前立即开始。 (一)对被咬的人的处理 1.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被咬部位伤口,然后用40-70%的酒精或氯胺苯(benzyl ammonium chloride)(zephiran)清洗,注意不要缝合伤口。 2.局部使用高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最好应用人免疫血清,剂量为每公斤体重肌注20-40国际单位,如应用马抗狂犬免疫血清,则注射剂量是每公斤体重40国际单位,其中一半应注射于伤口周围。 3.应尽快开始疫苗的全程注射。 (二)对病人的治疗原则 1.将病人严格隔离于较安静、光线较暗的单人病房,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2.病人分泌物、排泄物严格消毒处理。 3.加强对呼吸、循环等系统并发症的监护。 4.对症处理:补充水电解质及热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对烦躁不安、痉挛者轮流使用各种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及冬眠药物等。有脑水肿给脱水剂。防止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必要时气管切开给氧。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狂犬病诊断标准 作者: 网络资源管理员来源: 网络资源管理员更新日期:2007-3-16 阅读次数:1445 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抓伤史。 2.临床症状 2.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剌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2.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应对方法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应对方法 摘要:目前计算机的应用遍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同时计算机病毒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和潜在威胁,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以及信息的安全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些特征、传播方式及防范措施十分必要。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分类传播方式预防查杀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能够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的代码,统称为计算机病毒。它通常隐藏在一些看起来无害的程序中,能生成自身的拷贝并将其插入其他的程序中,执行恶意的行动,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 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 2、潜伏性。有些计算机病毒并不是一侵入机器就对机器造成破坏,它可能隐藏 在合法的文件中,静静的呆几周或者几个月甚至几年,具有很强的潜伏性,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迅速繁殖、扩散。 3、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如 不经过程序代码分析或计算机病毒代码扫描,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很难区分开来。 4、破坏性。任何计算机病毒侵入到机器中,都会对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轻者占有系统资源,降低工作效率,重者数据丢失,机器瘫痪。 除了上述四个特点,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不可预见性、可触发性、衍生性、针对性、欺骗性、持久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计算机具有这些特点,给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系统病毒。系统病毒的前缀为: Win32 、PE、Win95 、W3 2、W95 等。这种 病毒的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 2、蠕虫病毒。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 。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 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 3、木马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它是一种会在主机上未经授权就自 动执行的恶意程序。木马病毒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4、Arp病毒。Arp病毒也是一种木马病毒,它是对利用Arp协议漏洞进行传播的 一类病毒的总称。由于其在局域网中威胁比较大,所以单独列举一下。此病毒通过路由欺骗或网关欺骗的方式来攻击局域网,使用户电脑无法找到正确的网关而不能上网。 5、后门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 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