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整理

卫生事业管理整理
卫生事业管理整理

卫生事业管理学

(可作为重点复习大纲,未提到的知识点要看书补充)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卫生组织体系

第三章,卫生服务规划工作

第四章,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第五章,初级卫生保健管理

第六章,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第七章,医政管理

第八章,妇幼卫生管理

第九章,药械监督与管理

第十章,卫生改革与发展

第一章、掌握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熟悉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卫生事业的性质:在199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规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规定》,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面临的挑战: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第二章、掌握卫生组织体系的概念和构成,掌握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掌握卫生服务组织的层级和城乡设置差异;熟悉与健康相关的其他行政组织设置,熟悉卫生服务组织的职能分工,熟悉卫生第三方组织的类型,熟悉我国卫生组织变革的原则。

狭义的健康组织体系指卫生组织体系,包括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具有直接管理卫生职能的卫生行政组织,以及卫生第三方组织。

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卫生部;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卫生局;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

卫生服务组织的层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

我国城乡卫生体系的差异:城乡二元制。1、很多城市卫生组织的层级由原来的三级将逐步发展成为社区卫生机构和综合性卫生机构两个层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被称之为“六位一体”,即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及计划生育指导。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由县以及县以下的卫生组织机构构成,形

成三级卫生保健网,即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等单位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组卫生室(所)为基础的三级结构。

其他健康相关的行政组织:中医药管理组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组织;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组织;劳动与社会保障组织。

卫生第三方组织:1、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2、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

卫生组织变革应遵循的原则:1、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2、建设四项基本卫生制度(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规范的公益性医院管理制度),增加卫生服务的可及性;3、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利用卫生资源;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卫生领域。

第三章、1掌握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原则;2卫生服务规划工作过程中各个步骤及其基本内容;3规划常用方法;例如SWOT分析,甘特图。4区域卫生规划研制程式;熟悉:1区域卫生规划的内涵;2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3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

卫生服务规划工作是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健康需要,确定如何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的过程。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原则:协调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系统的理念;目标和过程的理念。

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步骤:1、背景分析;对于卫生服务规划工作而言,现状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提供和卫生服务利用。2、拟定目标;3、修正目标;分析环境,分析有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分析组成。分析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卫生系统内部的资源,需要社会各方支持。SWOT分析,分析环境和分析资源的结合,实质是在评价规划目标的实现可能。4、制定战略;稳定性战略、增长型战略、收缩性战略。5、实施战略;在制定实施计划时,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各部门协作关系,完成规划活动的人员,经费支持,时间进度。6、监测评估(评价)。

区域卫生规划研制程式:1、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分析和定位;2、建立能反映宏观战略定位的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3、根据规划目标值和现值之间的比较,建立目标差距模型;4、依据目标差距、重要性和严重性等指标,确定要达成区域卫生规划目标需解决的战略重点问题;5、分析战略重点的影响因素、根源和作用机制,确定针对根源解决战略重点的政策思路,以确定短期工作重点和行动计划。

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第四章、掌握绩效和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掌握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共卫生系统的绩效评价以及对大卫生系统的绩效评价;熟悉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熟悉常用的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卫生系统反应性评价指标以及卫生筹资公平性评价指标。

绩效指的就是对一个组织,机构或内部成员的成就与效果的全面、系统的表征。绩效评价就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对企业或组织一定经营时期内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卫生系统是指所有致力于产生卫生行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卫生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三个:

1、促进健康:优质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最小。良好的健康水平是通过衡量健康期望寿命的增加以及疾病负担的减轻来衡量。

2、增强反应性:反应性的衡量包括:尊重个人的尊严;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3、确保卫生筹资的公平性:第一个方面指筹资的公平性;第二方面指大病风险保护。公正合理的筹资应当是根据支付能力来合理分摊每个家庭因支付卫生费用而面临的风险。

卫生系统绩效的实质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绩效如何依赖于该国的卫生系统对于自己有责任承担的卫生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应包括一系列的活动:

1、测量卫生系统对社会期望目标的贡献情况;

2、测量用于实现这些目标的卫生系统与非卫生系统资源情况;

3、估计运用这些资源实现总体目标时的效率;

4、评估卫生系统功能影响那些可以观察到的目标与效率的途径;

5、贯彻改善绩效的政策并监控其实施效果。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具体指标与方法

健康状况: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健康的不公平性。

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构成:尊严;自主性;保密性;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施质量;选择性;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测量。

我国卫生系统筹资公平性:

1、尽管卫生总费用在增加,政府对卫生的投入绝对量也在增加,但卫生总费用的结构也出现了变化;

2、中国的卫生资源分配上夜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别;

3、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水平任然较低;

4、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也超出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负担能力。

第五章、掌握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含义;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含义、原则、内容和特点;熟悉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成就与基本经验;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妨碍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人们都能达到与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相适应的那种健康水平,达到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使之能有效的工作,积极参加社区的社会生活。

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可靠而又受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通过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是国家和社会依靠自力更生和自觉精神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有能力负担的。

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原则:社会公正;社区与群众参与;部门协同;成本效果和效率。

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医治病伤;康复服务。

《阿拉木图宣言》中: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

2、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

3、提供基本的清洁卫生环境;

4、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包括计划生育;

5、对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对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

6、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7、提供基本药物;

8、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和控制自然和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和促进精神卫生。

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特点: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

第六章、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内容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熟悉我国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会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特征:基层医疗保健;人格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可及性服务;以家庭为服务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预防为主;团体合作的工作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偶应该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健康教育;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康复;社区保健;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5、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第七章、掌握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体系和控制措施;掌握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与处理方法;熟悉护理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内容;熟悉医疗卫生行业准入管理的基本内容;熟悉医疗事故防范的具体内容。

医疗服务质量分为医疗质量和工作质量两部分,后者又分为基础管理工作质量和医疗过程工作质量。

医疗质量一般包括:医疗的安全性;诊断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治疗的合理性;护理的周密性;患者心理满足程度;医疗工作效率和效益型。

基础管理工作质量一般包括: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医院文化的正面引导和促进性;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提高;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落实;设备齐全、完好和先进性;后勤保障及时有效。

医疗过程工作质量包括:临床医疗工作质量;护理工作质量;医技工作质量。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每次参加鉴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共同组成。专家组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的主要学科的专家一般不少于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鉴定实行回避制度。

医疗卫生行业准入管理:医疗机构准入管理;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医疗卫生技术准入管理;大型医疗设备准入管理;医疗机械药品准入管理。

医疗事故的防范: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自觉依法执业意识

2、加强质量管理意识,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

3、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防范医疗事故的责任感

4、制定预案,完善制度,提高诊疗水平

5、加强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

第八章、掌握中国妇幼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妇幼卫生组织机构以及各部门的职责,妇幼卫生服务评价的内容与程序;熟悉妇幼卫生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幼卫生服务评价的指标,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妇幼卫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中国妇幼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妇女保健;

2、儿童保健;

3、婚前保健;

4、生殖健康;

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各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的管理:

1、省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主要职责:保健工作;临床工作;培训工作;健康教育;妇幼卫生信息;科研工作。

2、县(区)妇幼卫生专业机构主要职责:

a负责全县(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b培训基层中、初级妇幼卫生专业人员;

c负责全县(区)妇幼卫生常规报告等统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上报上级妇幼卫生机构和县(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负责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和儿科的技术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指导乡镇卫生院提高产科助产水平、改善产科住院及接生条件,提高住院分娩率;

e负责县(区)、乡镇儿童入托、入学前体检和托幼机构保健人员培训;

f 提供健康教育。

3、乡镇妇幼卫生工作

4、村级卫生站(室)妇幼卫生工作

妇幼卫生服务评价的内容:

1、妇幼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

2、妇幼卫生系统构成与发展;

3、妇幼卫生保健制度;

4、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

5、妇幼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妇幼卫生服务评价的程序:

1、制定评价计划;

2、进行预评价;

3、实施评价;

4、资料收集;

5、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6、给出评价结果。

妇幼卫生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妇幼卫生服务评价的指标:

(一)妇幼健康状况指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最常用的评价指标。另外还有新生儿死亡率、围生期死亡率、妇女某病死亡率。(二)妇幼卫生服务需要的指标:1某妇科病患病率;2每千妇女两周患病人数;3每千儿童两周患病日数;4每千妇女两周患病日数;5每个妇女每年因病伤休工天数;6每个儿童每年因病伤休学天数。

(三)妇幼卫生资源指标:1、人均卫生费用;2、妇幼卫生经费占该地区卫生经费的比例;3、年内新增妇幼卫生经费的比例;4、每万人口妇幼卫生技术人员数;

5、大专以上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

6、年内新增妇幼卫生技术人员占新增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

7、妇幼卫生必备设备装备率;

8、每千人口妇幼卫生床位数。(四)妇幼卫生服务利用指标:1、产前检查率;2、孕3个月初检率;3、产后访视率;4、产后42天检查率;5、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6、住院分娩率;7、新法接生率;8、新生儿访视率;

9、7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10、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

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是是全国统一的三网监测系统,由孕产妇死亡检测系统、儿童出生缺陷检测系统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组成,由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全面负责。

第九章、掌握药品监督管理的概念,国家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价格及广告的监督管理的规定;掌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概念,国家对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规定;熟悉我国药械监督管理部门的设置与职能。药品监督管理: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价格、广告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实质是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该章节重点内容可参看药事管理学,不做具体说明)

第十章、掌握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政策重点并了解迫切需要研究的政策和策略问题;熟悉卫生改革的目标和步骤。

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简要回顾:

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成功策略包括:

1、建立了城乡城市医疗保险;

2、建立了城市医疗保险(公费与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来自政府和集体的公共资金支付了几乎全部的预防服务和其他卫生公共产品;

4、控制了卫生服务的筹资和提供系统的费用;

5、动员全民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显著改善了卫生环境和习惯。

迫切需要研究的政策和策略问题在本章最后一段。

卫生改革的目标:

1、改善人民健康;

2、提供经济风险保护;

3、提高公众满意度。

卫生改革的步骤:

1、确定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政策开发

4、作出政治抉择

5、实施改革

6、评价改革效果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归纳

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管理: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 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计划、法律、经济、行政、项目 卫生事业管理的对象-------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的编制和实施为生计划、提升卫生系统功能 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用,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步

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管理: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活动,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卫生行政组织:指那些对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政府组织,通过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来引导和调控卫生事业的发展。 卫生服务组织:指以保障居民健康为目标,直接或间接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组织,包括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营利性和非赢利性医疗机构等。 中国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城乡划分 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卫生部→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卫生局→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 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运用医学理论、技术进行卫生防疫工作监测、科研、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机构、是当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监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卫生事业管理习题

第一章卫生事业管理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卫生事业 3.卫生事业管理 二、填空题 1.管理的本质是;其二重性是指和。 2.管理的职能主要是、、、、。3.系统原理主要表现在、、、。 4.整分合原理的内容表现为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即、、。5.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 6.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三、选择题 1.“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所体现的是管理的哪个基本职能?() A 计划工作 B 组织工作 C 协调工作 D 控制工作 2.卫生事业费占GDP的百分比是反映()的指标。 A 卫生筹资水平 B 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 C 国家财政投入 D 卫生发展水平 3.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说明的是管理学的哪个原理?() A 系统原理 B 整分合原理 C 封闭与开放原理 D 弹性原理 4.管理活动中,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是() A 财 B 人 C 时间 D 信息 5.老龄化人口是指() A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 B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 C 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 D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7% 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 2.卫生事业具有哪些特点? 3.简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4.简述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五、论述题 1.运用管理学的系统原理,阐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所谓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群体)中成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群体)的崇高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 2.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3.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协调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 3.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4.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5.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生态环境 6.实态性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理论研究 三、选择题 1.A 2.B 3.B 4.B 5.A 四、简答题 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计划工作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也是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基本职责,它与其它四个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指编制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价计划的全部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则仅仅指计划的制定过程;计划工作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组织工作是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人员配备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领导工作主要涉及激励、领导模式(风格)和方法。控制工作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 2.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性行业的关键是质量,而卫生服务质量不容易建立统一的标准;(2)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即不仅包括病人,也包括正常人和二者之间的人;(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国家和政府有责任保证国民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其政策是责任的具体体现;(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由于卫生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没有选择性。 3.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体制就存在差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方针政策及管理方法都会不同。(2)经济基础:卫生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其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即经济落后的国家,难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卫生事业,其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受到影响。(3)管理水平:同样的资源条件,管理水平的

20秋学期《卫生事业管理学》在线平时作业1

20秋学期《卫生事业管理学》在线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从广义上来讲,计划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三个阶段。 A.权衡计划 B.评估计划 C.完善计划 D.检查监督评价计划 答案:D 2.WHO于1981年提出,衡量各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最低限度标准可分为12项,其中至少有()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 A.3% B.4% C.5% D.6% 答案:C 3.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评价指标之一是:成年男女的受教育比例是() A.50% B.60% C.70%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印度尼西亚采用的是()医疗保险模式。 A.储蓄 B.国家 C.商业 D.社会 答案:A 5.就计划的分类来看,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既规定了目标,也规定了实现目标的具体做法的是()。 A.程序计划 B.指令性计划 C.功能性计划 D.指导性计划 答案:B 6.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依据是() A.《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B.《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C.《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答案:C 7.下列不属于妇幼卫生信息的来源的是() A.常规性业务登记 B.监测系统报告 C.病历系统记录 D.专门调查 答案:C 8.信息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是() A.人员 B.相应的法规制度 C.组织机构 D.数据 答案:A 9.实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 A.全科医生制度 B.全科医疗 C.政府领导 D.社区参与 答案:B 10.全员参与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识别领导要求 B.批评工作中的错误 C.以不断学习为目标 D.只做正确的事 答案:D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1.卫生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维护所有者权益 B.产权界定 C.提高卫生质量 D.产权登记 E.资本金预算 F.资产处置 答案:B 12.社会卫生筹资是指政府预算外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包括()、公共卫生机构预算外资金收入等。 A.预算内基本经济建设经费

2017年卫生事业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_《卫生事业管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卫生事业管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所体现的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A 计划工作 B 组织工作 C 协调工作 D 控制工作 2.卫生事业费占GDP的百分比是反映()的指标。 A 卫生筹资水平 B 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 C 国家财政投入 D 卫生发展水平3.公共政策的主体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A 行政决策机关 B行政执行机关 C 公共政策目标群体 D大众传媒4.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 A 层次性 B 阶段性 C 稳定性 D 普遍性 5.卫生服务研究主要是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 B 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费用和卫生服务利用 C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 D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费用和卫生服务利用 6.以下哪个指标不属于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 A 两周患病率 B 两周卧床率 C慢性病患病率 D住院率 7.未住院率的计算公式是(): A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调查人数×100% B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调查患者人数×100% C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 D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就诊患者数×100% 8.下面()正确? A 卫生服务利用直接反映卫生系统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B 卫生服务利用间接描述卫生系统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 C 卫生服务利用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D 卫生服务利用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9.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A 人群特征和卫生服务需求 B 卫生服务需求和工作描述 C 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书 D 人群特征和任职说明书 10.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中非认知领域考核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A 笔试、面试和观察 B 面试、观察和操作 C 有组织的现场观察 D 有组织的群体分析 11.中国卫生信息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A 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医学科技信息系统 B 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医学管理信息系统 C 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学科技信息系统 D 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学管理信息系统 12.卫生统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是()。 A 组织机构 B 人员 C 法规制度 D 计算机

卫生管理专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与台湾元培 合办) 发布日期:[ ] 点击次数:[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在医药、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努力工作。树立崇高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热爱医药卫生事业,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能团结协作、爱岗敬业。 (二)知识要求 必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和方法,具有科学决策的能力;具有比较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和医学相关的法规;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技能,以适应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 统化的需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进行涉外业务活动; (三)技能要求 掌握中西医临床诊疗技能,熟练地诊疗常见病和多发病;能对公共事业管理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改进和实施,提高各项公共事业的效率和效果;还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修业年限:年 四、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 本计划按照先医学专业、后管理理论知识安排,分基础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毕业实习与论文答辩四个步骤实施。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卫生系统得概念; 卫生系统就是所有以促进、恢复与维护健康为目得得,致力于开展卫生活动得组织、机构与资源。 2、文化环境对卫生事业影响得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社会整体价值观、医务人员得行医理念、人群得健康期望。 3、卫生系统得功能有哪些? ①提供卫生服务; ②提供医疗保障,具体包括筹资,建立资金池,分配资金以购买服务; ③资源筹措,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 ④管理,即卫生系统作为管家,管理资金、分配权力,并且对人群赋予她们得期望作出应答。 4、卫生系统得得三大目标就是什么? 1、改善健康 2、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 3、分担疾病经济风险确保筹资公平性 5、卫生事业得概念; 指国家与社会为防治疾病,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有条理、有规模得从事所有社会服务得总与6、卫生事业管理得概念;P10 就是以防治疾病,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为目得,国家与社会采取得所有管理事务 7、卫生事业管理得手段有哪些?P13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项目管理手段 8、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得内容与方法有哪些?P16内容: 1、卫生事业管理得理论 2、卫生事业得管理体制 3、卫生事业得运行机制

4、卫生事业管理得方法。 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专题小组讨论法,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研究情景分析,循证政策分析。 定量研究方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得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学得分析方法(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关键路径法。 9、卫生事业管理得主体与客体;P12 主体:包括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其她相关部门(如发展改革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社会其她管理者,如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等。 客体:包括卫生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两类。 10、卫生系统得特殊性有哪些?P5 a)卫生系统所提供得产品与服务具有专业性; b)大多有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得性质,具有显著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c)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状况 第二章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1、卫生工作方针得概念;P19 就是国家指导卫生事业发展得重要指导原则与基本思想,使卫生基本政策得总概括,就是指导国家各项卫生工作与制定各项具体卫生政策得依据。 2、新时期工作方针得基本内容;P23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3.中西医并 4.依靠科技与教育 5.动员全社会参与 6.为人民健康服务。 3、确定工作方针得原则;P24 1、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得卫生事业 2、突出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得地位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附参考答案)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附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2、卫生事业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政府发挥主导作用。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们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我国的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1、以农村为重点2、预防为主3、中西医并重4、依靠科技与教育5、动员全社会参与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章卫生组织 卫生组织体系构成:1.卫生行政组织;2.卫生服务组织;3.第三方组织。卫生服务组织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等。第三方组织包括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 第五章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的分类:(一)基本医疗保险(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三)商业性医疗保险(四)医疗救助(五)农村医疗保障 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新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为基本原则,建立新的筹资机制;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强化医疗服务

卫生事业管理学考试重点

,. ; .. 六.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 1.计划方式2.法律方式3.经济方式 4.行政方式5.项目方式 七.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挑战 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 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4.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健全 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6.卫生法制化建设升入推进 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挑战:1.健康需求发生变化 2.医疗卫生体系制度安排 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看病难、看病贵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问题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问题 第三章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的步骤 第一步 课题来源: 实际工作 日常生活 文献资料 (1)重要性(2)科学性(3)可行性(4)创新性 选择课题 陈述假设 第二步 研究目的:(1)探索(2)描述(3)解释 制定研究方案 第三步 收集资料 第四步 整理和分析资料 第五步 解释结果 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1)研究目的意义 (2)确定研究内容(或理论假设) (3)确定研究对象和分析单位 (4)确定研究方法和抽样方案 (5)说明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式,问卷调查/访谈 (6) 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管理与培训安排 (7) 说明调查场所、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卫生管理常用定性研究方法: 4.1.德尔菲法 5.含义:是一种以反馈性、匿名性、预测结果的统计特性为特征的预测方法.通过多轮匿名专家信函调查得到. 三、卫生管理常用定量研究方法抽样调查 四、特点:数据化 精确化 标准化 系统化 操作化 五、1.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 六、2.关键路径/临床路径 七、第四章 卫生规划 3.卫生事业管理的督导与评估 卫生规划的步骤: 卫生服务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供给 卫生服务利用 五、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基本步骤卫生规划评价 1.形势分析和战略定位 2.建立目标及指标体系 3.目标差距分析 4.确定发展战略重点 5.针对战略重点的政策策略研究 卫生规划评价 1.适合程度评价2.足够程度评价 3.进度评价4.效率评价5.效果评价 6.效益评价7.影响评价 第五章 中国卫生事业概述 卫生组织 1. (一)取得的巨大成就 1.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2.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3.基层卫生服务系统逐渐发展 4.建立了新形势下的医疗保健制度 5.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6.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7.医学教育全面发展,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 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二)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1.公共卫生系统存在薄弱环节,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2.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 3.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4.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弱势人群无有效保障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 乱,价格过高,公立医疗机构出现 了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卫生组织包括: 1.卫生行政组织 2.卫生服务组织与卫生相关的第三方组织国际卫生组织 3.卫生行政组织的基本职能 4.规划 准入 监管 5.卫生经济调控 发布医疗卫生有关信息 促进公平竞争 卫生服务组织的特征? ①卫生服务的性质复杂,变异性大 ; ②很多工作救急性强,不能延误; ③高度专业化,需要不同专业群体的密切协作; ④在服务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模糊或错误; ⑤服务产出的界定和衡量比较困难; ⑥组织成员重视职业的忠诚,而不是对组织的遵从; ⑦对医的诱导需求与费用倾向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卫生服务组织的变革的动因? ①承担两次卫生革命的双重任务,防治任务严峻 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③人们要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 ④卫生机构功能重复、机构重叠、效率下降、患者不满意 ⑤环境的变化,新项目、新技术开发 ※卫生行政组织改革的动因? 1..机构重叠,职能交叉 2.机构膨胀,人员结构不合理,协调困难,效率不高 3.宏观管理功能薄弱,微观干预过多 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力 4.权力过于集中,不宜发挥地方积极性 ※卫生组织变革的原则? 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 2.建设四项基本卫生制度,增加卫生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最新)

单选10*1=10 多选10*2=20 简答5*8=40 问答2*15=30 性质: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详见课件) 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3. 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4.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的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重要性:1.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发展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容 4.保证群众健康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①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②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③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④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⑤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也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拉动需,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的方针也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面临的挑战: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 构成: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第三方组织 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 a)卫生部 是国务院主管全国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相适应,按照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卫生工作方针,对全国卫生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围绕卫生工作战略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国卫生事业,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点加强政策法规、综合规划、监督执法和信息服务等工作,并对部属企事业单位做好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等管理工作。 卫生部部机构设15个职能司局:卫办厅、人事司、规划财务司、卫生政法

卫生事业管理心得体会

《卫生事业管理学》 心 得 体 会 陈雨樟 1312230101 2013级预防1班

《卫生事业管理学》学习心得 时光飞逝,学业近半。因选择了预防医学专业,所以学习了《卫生事业管理学》。在医院实习过的我,只知道医院有自己的医院管理系统,学过这门课程得以了解到,医院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一部分。 还没学习之前,我认为这门课没什么太大的用处,因为这门课程感觉十分抽象,不像如临床课程那样的形象。当我真正接触到《卫生事业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卫生管理应用的领域不仅仅是医院,还有社区医疗,乡镇卫生医疗等等,对于现代卫生事业,科学技术与管理是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管理必须先行,运用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卫生管理工作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临床医学知识,还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才能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卫生管理学借助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卫生事业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卫生管理活动的规律,指导卫生实践工作。《卫生管理学》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根据我国卫生工作的管理实际,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指导我们在医学卫生领域做好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拥有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看,对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具有指导功能、规范导向功能、

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和分配功能。 卫生事业管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公共管理中的一部分,是政府为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包括制定卫生政策、筹集和分配资源、建立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卫生保障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协调社会各方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所对应的学科即“卫生事业管理学”,又简称为“卫生管理学”。 199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我国的卫生事业做了明确的定性:“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是国家干预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摆脱了"政治决定一切"的思维定势后,又陷入了"市场万能论"的泥潭。商业化、市场化走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明显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原因在于对医疗卫生保障的特殊性缺乏认识、医疗卫生保障的理念缺失和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设计注重短期效应。由于医疗卫生市场不具备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存在着诸多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学好《卫生事业管理学》不仅对我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工作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我们个人了解医疗卫生各种政策有极大的帮助。单就医疗保障制度一章节来说,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与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队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武汉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武汉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卫生保健体系建立与发展的要求,专业基础宽厚,知识结构合理,能胜任卫生政策研究、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和医院经营与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熟悉卫生事业或卫生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系统扎实的公共管理和经济科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卫生经济学与医疗保险理论、医院经营与管理等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学术视野,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略通第二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 1、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 研究医疗卫生政策体系和医疗卫生政策分析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公共卫生政策,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政策,城乡卫生经济政策,卫生事业管理和卫生管理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2、医院经营管理与医药经济 研究医院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医疗市场医院经营战略,医院经营模式,医院成本核算,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医疗卫生政策与医院经营管理;药品市场研究,药品费用研究,药品价格、药品成本、药品效果、药品效用研究、医药经济管理等。 3、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险 研究卫生经济基本理论,最优地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卫生经济的宏观与微观管理;研究医疗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医疗保险的国比较研究等。 4、基于信息技术的健康相关问题研究 研究卫生领域相关管理数据信息,如卫生资源、卫生人力资源、卫生服务、卫生经济、卫生政策与法规、健康与经济社会等管理数据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处理技术等。 5、健康社会学与健康心理 研究健康保健组织,健康与社会,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保持、健康促进等理论、技术与方法。 6、卫生法和卫生监督 研究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监督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实行以二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章节归纳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卫生事业 第二节:卫生事业管理学 第三节:中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卫生事业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卫生事业 一、名词解释 ●事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的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并且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经常性活动。 ●卫生事业:是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权利,保障经济发展,履行其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通过政府组织、政府投入及社会筹资等手段,动员各种社会力 量建立起来的包括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服务政策等多面容在的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工作。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人口老龄化: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基本概念 ●卫生事业本质:一项政府职能 基本特征:(由政府投入和社会筹资而形成的)社会福利性 基本要素:包括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福利性的卫生经济政策。 三、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政府实行的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特点:①以增进国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②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 ③卫生政策体现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④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垄断性。 四、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社会制度 ●经济基础: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②卫生事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文化背景:①健康教育 ②卫生保健接受性 ③卫生人力资源 ●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和构成】 ●科技发展水平

●管理水平 五、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意义 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卫生事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容之一。因此,发展卫生事业具有以下意义: a)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b)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c)发展卫生事业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容。 d)保证群众健康权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六、卫生事业发展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卫生事业的必要性: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以及卫生事业中的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卫生事业主要责任。原 因是: ①健康是公民的一项重要人权,保护公民的健康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②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③消除贫困,维护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是政府的社会职责。 ●政府的主导作用: ①政府主导的目标 1)保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 2)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合理安排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使卫生事业发展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3)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的基本稳定,尤其是基本卫生服务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使之与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能力相适应,是政府主 导的基本目标之一。 4)通过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卫生规划,运用规的财政转移支付等宏观调控手段,逐步实现卫生资源在区域之间和城乡 之间的合理配置,促使地域间的基本为沙僧服务利用的均等化。 ②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手段: 1)经济手段:是指政府通过经济机制对卫生机构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手段。 2)计划手段:计划具有向性、指令性和指导性。 3)法律手段: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调整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 4)行政手段:主要表现是政策和行政命令 5)项目手段 ③政府主导的实现机制 第二节卫生事业管理学 一、基本概念: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 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法的科学。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 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宏观卫生发展规划,寻求最佳卫生服务,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卫生资源,最大限度满足

卫生事业管理学-案例版-重点

二、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 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三、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 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四、卫生事业的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4、卫生事业具有垄断性。 五、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1、以人为本的观念;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3、人民健康与社会 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4、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六、卫生事业的主体与对象 1、主体: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对象: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 七、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1、计划方式:方向性、指令性和指导性;2、法律方式:约束性、强制性和稳 定性;3、经济方式:间接性、灵活性、灵敏性、自觉性;4、行政方式:政策和行政命令;5、项目方式 八、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的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提升卫生系 统功能 九、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十、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1、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3、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政策相适应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1、卫生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的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 2、卫生事业的主要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3、卫生事业的主体——政府 4、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过程——计划、组织、控制 5、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药品管理、中医药管理、医学教育与科技管理 6、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计划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行政方式和项目方式 7、计划方式的特点——方向性、指令性和指导性8、法律方式的特点——约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9、经济方式的特点——间接性、灵活性、灵敏性和自觉性 10、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11、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政策、卫生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卫生事业管理试题整理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卫生事业管理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群体)中成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群体)的崇高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 2.卫生事业: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 3.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简答题 5.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况、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 6.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态性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分析研究、理论研究; 1.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计划工作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也是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基本职责,它与其它四个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指编制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评价计划的全部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则仅仅指计划的制定过程;计划工作是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组织工作是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人员配备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择、任用、培训和考评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指导与领导工作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领导工作主要涉及激励、领导模式(风格)和方法。控制工作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能得以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 2.卫生事业具有哪些特点? 2.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性行业的关键是质量,而卫生服务质量不容易建立统一的标准;(2)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即不仅包括病人,也包括正常人和二者之间的人;(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国家和政府有责任保证国民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其政策是责任的具体体现;(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由于卫生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没有选择性。 3.简述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3.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是:(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体制就存在差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方针政策及管理方法都会不同。(2)经济基础:卫生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其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即经济落后的国家,难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卫生事业,其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受到影响。(3)管理水平:同样的资源条件,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期结果。(4)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①卫生人力资源,即培养的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质和量;②健康教育水平,人们实施或接受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都与文化背景有关; ③卫生保健的可接受性,卫生保健措施在文化背景高的国家和地区,其接受程度也高。(5)人口状况:人口状况既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卫生事业的发展。(6)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祖国医学事业得到了发展。(7)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卫生事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另外,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之一。

卫生事业管理学考试题

专业资料 《卫生事业管理学》练习题 1.“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所体现的是管理的哪个基本职能?() A 计划工作 B 组织工作 C 协调工作 D 控制工作 2.卫生事业费占GDP的百分比是反映()的指标。 A 卫生筹资水平 B 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 C 国家财政投入 D 卫生发展水平 3.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说明的是管理学的哪个原理?() A 系统原理 B 整分合原理 C 封闭与开放原理 D 弹性原理 4.管理活动中,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是() A 财 B 人 C 时间 D 信息 5.老龄化人口是指() A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 B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 C 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10% D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7% 1.A 2.B 3.B 4.B 5.A 1.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不包括哪项() A农村卫生B预防保健C康复服务D发展中医药 2.公共政策的主体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A行政决策机关B行政执行机关C公共政策目标群体D大众传媒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3.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 A层次性B阶段性C稳定性D普遍性

4.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客体包含的内容() A社会问题B政策的作用对象C行政决策机关D人们之间的利益5.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通常人们将制定政策的政策称为()A元政策B总政策C基本政策D具体政策 6、问题的严重性评价是属于() A适宜度评价B恰当性评价C进度评价D结果评价 7.评价的基本原理是() A确定价值B判断可行性C比较D调查测量 8.对卫生计划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性评价是() A适宜度评价B过程评价C恰当性评价D进度评价 9.评价的前提是() A获得信息B确定价值C完善计划D建立指标 10.卫生服务研究主要是探讨(P98-104)三者之间的关系。 A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B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费用和卫生服务利用C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D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费用和卫生服务利用 11.以下哪个指标不属于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 A两周患病率B两周卧床率C慢性病患病率D住院率 12.未住院率的计算公式是() A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调查人数×100% B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调查患者人数×100% 精心整理 专业资料 C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 D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就诊患者数×100% 13.下面哪句话正确?() A卫生服务利用直接反映卫生系统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B卫生服务利用间接描述卫生系统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 C卫生服务利用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D卫生服务利用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14.下列哪项属于间接卫生费用?() A营养费B检查费C药费D材料费 15.卫生服务效率是反映()之间的比值。 A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 B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 C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资源 D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服务资源 16.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A人群特征和卫生服务需求B卫生服务需求和工作描述 C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书D人群特征和任职说明书 17.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中非认知领域考核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