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

监狱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
监狱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

监狱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

辛 勇 冯 春 陈幼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监狱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 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绵阳市141名监狱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监狱警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 I)的平均分为(6.99±4.06),以PSQ I总分>7作为睡眠质量问题的判断标准,36.17%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不同警龄组监狱警察的得分在睡眠时间(F= 3.292,P<0.05)和睡眠效率(F= 3.289,P<0.05)两个成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监狱警察的SCL-90总均分为(1.81±0.57),显著高于普通人群(t=7.65,P<0.001); 监狱警察的PSQ I总分与SCL-90总均分之间的相关达到极其显著水平(r =0.444,P<0.001)。在警龄<30年的监狱警察中,心理健康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力(t=5.330,P<0.001)。结论 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警龄越长,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显著;心理健康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仅表现在警龄小于30年的监狱警察中。

【关键词】 监狱警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警龄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 th in Prison Policemen.X in Y ong,Feng Chun,Chen Y oup ing.School of L aw,Southw est U niv 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M iany ang621010,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under stand the relat ionship betw ee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prison policemen.Methods A total of141prison po licemen in M iany ang were asked to com plete PSQ I and SCL-90.Results T he av erage score of prison po-licemen on PSQ I w as(6.99±4.06),36.17%o f them had sleep problems. T here w 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 ent career st ages in the co mposition of sleep time(F= 3.292,P<0.05)and sleep efficiency(F= 3.289,P<0.05). T he pr ison po licemen's av erage scor e of SCL-90was(1.81±0.57),hig her than co mmon crow d sig nificantly(t=7.65,P<0.001). T he corr elation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w as significant(r=0.444,P<0.001).T o those that had been a pr iso n police less than30year s,mental health had sig nificant pr ediction to sleep quality(t=5.330,P<0.001).Conclusion T he prison police-men is in poo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the lo ng er being a pr iso n police,the w or se the quality of sleep is the cor relatio n betw ee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s significant;the sig nificant pr edictio n of the ment al health to sleep quality is o nly on those had been pr ison police less than30y ears.

【Key words】 Pr ison policemen,Sleep quality,M ental health,Career stages

睡眠的质和量与个体的健康水平及日常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对公务员的研究表明,睡眠异常是亚健康的重要表现症状

进心灵更新和自我成长。

3.2.4 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具有良好干预作用 自我接纳团体辅导营造了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有助于特殊群体学生勇敢地走出抑郁、自卑、孤独、惧怕等消极心境,学会同他人交往与相处,有利于丰富特殊群体学生个体的社会化经验,改善特殊群体学生的社会适应行为。

4 结 论

4.1 显示高职特殊群体学生与一般学生在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提示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维护和修复心理健康应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4.1 表明高职特殊群体学生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相关性 特别要关注积极的自我接纳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提示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中选取团体辅导的活动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4.2 证明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特殊群体学生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中全面引入团体辅导教学具有客观必然性。4.3 团体辅导的自评结果体现了团体干预的积极效果 说明团体辅导实验教学对高职特殊群体学生的帮助是明显有效的,期待团体辅导以及其它开放性教学法能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

总之,引入和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5 参考文献

[1]李闻戈.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112-114

[2]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

医学科学,1999,8(1):20-22

[3]林佩云.大学生群体的分类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

版,2010,12(1):1-4

[4]郑洪利.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5:105

(编辑:库雪飞 收稿时间:2012-08-14)

?

224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2期 China J 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Vol21,No.2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分析与应对1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分析与应对 周浦监狱姜琪 监狱民警是监狱事业的支柱队伍,因此,监狱民警倘若能够健康成长,罪犯教育改造以及监狱事业就能够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上海监狱系统新老更替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加入到监狱民警的行列,监狱民警的构成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已变得监狱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监狱的发展状况,心理健康则是影响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下面就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一、监狱民警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监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处于军事化管理和高度戒备的状态,监狱民警长期处在谨慎、警觉的紧张状态中,心理压力很大,不少都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一是压抑、焦虑。这是由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长期紧张的生活快节奏造成的,是心理压力带来的心理反应。据统计,我国警察平均每周加班 32.5 小时,全年累计超过 130 个工作日。无论是警察个人还是警察群体,都承受着持续不断的心理压力。高强度的工作量直接影响着警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过重的心理压力影响会更大。二是紧张、慌乱。监管场所是违法犯罪人员最集中的地方,在押人员来源复杂、地域广阔、罪行轻重不一、心态变化无常。一些犯人为了逃避打击,会不择手段地对抗管教、闹监滋事、冲监袭警。监狱民警每天都像“坐在火山口、骑在虎背上”,谨言慎行,如坐针毡,有的因此出现了强迫症状和紧张慌乱心理。三是激动、暴躁。在上述环境下,有些民警情绪、情感的自我控制、调节能力下降,甚至表现为性格偏执,即多疑、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脾气暴躁、一触即发、控制不住情绪等。四是环境不适。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入警时间较短的年轻警察身上。很多新民警在正式工作之前,缺乏对监狱警察工作性质、任务的了解,把管教工作作为简单社会职业看待。一旦正式当了民警,立刻就会感到与原来的工作预想反差较大,在心理上一下子进入不了状态,于是就会感到失落、焦躁、易怒。 二、影响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项关于监狱民警压力源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工作有关的压力是监狱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和主要来源,这就说明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狱民警需负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文摘要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人员必备的因素之一。然而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以及经常面对不良的社会环境,是的公安民警产生抑郁、恐惧、职业热情下降、人际关系失调和自控力差等心理问题。正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对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促进公安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总要意义、因此,关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为题刻不容缓。 关键字: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参考书目: 1、张振声,民警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淑波,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公安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3、杨晓华,公安民警MMPI公测查结果《j》,福建公安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6(03) 4、周斌,警方减压缓解民警“过劳死”《N》,法制日报。2007-04 (006) 5、李江梅,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

学报。2005(08) 正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凸显,人们面临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问题愈加突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危险性以及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警察这一职业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而现在正是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对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将严重削弱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仅对公安民警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都会产生损害和不利影响。因此,正确对待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现在,并寻求其解决的措施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严重而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能力,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联系警察的职业特点,我国著名心里学校张振生教授将警察心理健康定义为: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是经常地习惯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

一、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常年面对社会消极群体,更加需要保持心理健康,然而,在对某省监狱警察的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监狱人民警察感到有心理压力。 1、职业要求和职业特征是监狱警察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首先,监狱押犯结构由文盲、法盲向知识型、高学历发展,犯罪类型由一般刑事犯罪向经济犯罪、多技能型犯罪发展,犯罪手段由简单向智能化、集团化、黑社会化转变,流窜犯、暴力团伙犯以及涉黑、涉毒、涉恶、涉枪罪犯的不断增加,等等客观原因,造成监管安全防范工作中现实的与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加,罪犯教育和管理工作日趋复杂,难度增大,风险增高,尤其是多起罪犯袭警事件的发生,监狱人民警察深感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心理包袱加重;其次,随着国家法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罪犯的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追究力度加大,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工作,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心理状态,身心常年处于紧张与担忧的应激状态,极易产生心理疲劳,引发身心危机。 2、工作时间过长,长期疲劳作战也易影响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监狱一线警力不足也成为不争的事实。监狱基层民警工作在生产改造第一线,承担了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而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要确保监管安全,大部分监狱还停留在“人防”为主的防范阶段,只能以增加工作时间来弥补。民警们节假日得不到休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再加上监狱大多地处偏僻,环境恶劣,文化娱乐生活匮乏,没有调剂生活、缓解压力的正常宣泄减压渠道,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容易恶化。 3、长期监管罪犯而不注意调节控制情绪,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张淑芳 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七中队 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 公安民警这个承担高应激性、高对抗性、高危险性的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针对此现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找到增进公干民警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据调查,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积劳成疾因公殉职的民警219人占牺牲民 警总数的41%,2001年广东省因累病牺牲的民警7人,占牺牲总数的47%。 调查显示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情绪,17.9%的公安民警缺乏从警心理, 12.4%的公安民警性格偏执,12.4%的公安民警心理恐惧不安,另有6.7%和 0.5%的公安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等问题。【1】2006年公安民警因 积劳成疾牺牲175人,比上年下降4.4%;因交通事故牺牲147人,比上年下降26.9%。尽管因积劳成疾和交通事故牺牲人数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两者占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仍高达80.9%。其中,因积劳成疾牺牲的占44%,因交通事故牺牲的占36.9%。并且其中因心理疾病诱发的占很大比例。【2】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极为严重,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公安民警心理不健康具有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民警生理的影响。心理的不健康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并且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不仅引发心脏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等疾病,而且会干扰认知,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者致命。 (二)对民警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压力太大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造成“临场晕”或怯场现象,使有的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手脚发抖、动作失调、武器操作的准确度和速度都受到影响,技术和战术发挥不出来,失去战机,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伤亡损失。过度的心理压力还会造成民警缺乏信心和不能够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感情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离婚率高,婚姻生活不和谐,与子女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及同事关系紧张。因而会降低民警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对民警行为的影响。心理压力容易使警察个体形成偏执型性格。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发的,动机则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心理压力值就会高,则心理防御手段更强烈,心理障碍的患有率就大大上升,而心理健康方面的障碍又常常导致个体行为偏离。 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使警察产生一种心理定势——所有的陌生人都有违法的嫌疑,这种心理定势不断地对自己形成心理暗示——对所有的陌生人不能太友好,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发生行为偏离,则往往在执法过程中通过滥用暴力,

监狱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

监狱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 辛 勇 冯 春 陈幼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监狱警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 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绵阳市141名监狱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监狱警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 I)的平均分为(6.99±4.06),以PSQ I总分>7作为睡眠质量问题的判断标准,36.17%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不同警龄组监狱警察的得分在睡眠时间(F= 3.292,P<0.05)和睡眠效率(F= 3.289,P<0.05)两个成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监狱警察的SCL-90总均分为(1.81±0.57),显著高于普通人群(t=7.65,P<0.001); 监狱警察的PSQ I总分与SCL-90总均分之间的相关达到极其显著水平(r =0.444,P<0.001)。在警龄<30年的监狱警察中,心理健康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力(t=5.330,P<0.001)。结论 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警龄越长,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显著;心理健康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仅表现在警龄小于30年的监狱警察中。 【关键词】 监狱警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警龄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 th in Prison Policemen.X in Y ong,Feng Chun,Chen Y oup ing.School of L aw,Southw est U niv 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M iany ang621010,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under stand the relat ionship betw ee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prison policemen.Methods A total of141prison po licemen in M iany ang were asked to com plete PSQ I and SCL-90.Results T he av erage score of prison po-licemen on PSQ I w as(6.99±4.06),36.17%o f them had sleep problems. T here w 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 ent career st ages in the co mposition of sleep time(F= 3.292,P<0.05)and sleep efficiency(F= 3.289,P<0.05). T he pr ison po licemen's av erage scor e of SCL-90was(1.81±0.57),hig her than co mmon crow d sig nificantly(t=7.65,P<0.001). T he corr elation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w as significant(r=0.444,P<0.001).T o those that had been a pr iso n police less than30year s,mental health had sig nificant pr ediction to sleep quality(t=5.330,P<0.001).Conclusion T he prison police-men is in poo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the lo ng er being a pr iso n police,the w or se the quality of sleep is the cor relatio n betw ee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s significant;the sig nificant pr edictio n of the ment al health to sleep quality is o nly on those had been pr ison police less than30y ears. 【Key words】 Pr ison policemen,Sleep quality,M ental health,Career stages 睡眠的质和量与个体的健康水平及日常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对公务员的研究表明,睡眠异常是亚健康的重要表现症状 进心灵更新和自我成长。 3.2.4 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具有良好干预作用 自我接纳团体辅导营造了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有助于特殊群体学生勇敢地走出抑郁、自卑、孤独、惧怕等消极心境,学会同他人交往与相处,有利于丰富特殊群体学生个体的社会化经验,改善特殊群体学生的社会适应行为。 4 结 论 4.1 显示高职特殊群体学生与一般学生在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提示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维护和修复心理健康应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4.1 表明高职特殊群体学生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相关性 特别要关注积极的自我接纳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提示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中选取团体辅导的活动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4.2 证明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特殊群体学生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中全面引入团体辅导教学具有客观必然性。4.3 团体辅导的自评结果体现了团体干预的积极效果 说明团体辅导实验教学对高职特殊群体学生的帮助是明显有效的,期待团体辅导以及其它开放性教学法能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 总之,引入和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性教学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5 参考文献 [1]李闻戈.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112-114 [2]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 医学科学,1999,8(1):20-22 [3]林佩云.大学生群体的分类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 版,2010,12(1):1-4 [4]郑洪利.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5:105 (编辑:库雪飞 收稿时间:2012-08-14) ? 224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2期 China J 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3,Vol21,No.2

我国警察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

考试科目:警察心理学 姓名:白婷婷专业:警察法学学号:107262009513 我国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自我心理调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大。”两千年后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关系复杂多样,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化,据统计,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的今天,一线警察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心理健康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是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警察也不例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质量。只有警察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积极关注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意义 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警察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警察的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首先,警察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警察心理健康能够保证警察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心理不健康,压力太大,会对人体产生抑制作用,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疾病;最后,警察心理健康在认知方面就会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观察力敏锐,记忆力提高,组织能力和规

划能力增强,作出准确的决策。在情感方面表现为不紧张不焦虑,在意志方面就可以表现的更热情,情绪稳定,兴趣广泛,积极乐观。 二、我国警察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外的研究显示,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警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我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警察数量及比例远高于西方国家,并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城市高于乡镇,南方高于北方,一线公安民警高于机关。2002年至2003年,广东省公安机关组织对广州、佛山、云浮三个市628名民警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普通人群。接受测试的对象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症四个方面问题最为突出。2004年,江苏省厅组织对南京、无锡等地开展调查测试,发现当前公安民警中有80%的人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大,其中10%的人认为无法消除这种压力。同时发现警察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四个因素的分值明显高于社会一般群体。2005年,宁夏有关部门对201名民警进行了无记名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经统计对比分析,发现在所有应激职业中,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尤其是长期在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由于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而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导致90%的民警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警察工作的重要问题。 三、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402032.html,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思考 作者:蔚建新 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75期 调查表明,在所有的应激性职业中,监狱人民警察是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的职业之一,监狱人民警察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如何提高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完善其人格,教会他们调整情绪及缓解工作生活压力的方法,不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提高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心态去适应纷繁复杂的监狱工作,是我们应当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一、监狱人民警察的压力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执行刑罚、管理监狱、改造罪犯的特殊群体,其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比常人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担负着特殊使命,常年工作在较为偏僻、艰苦的环境下,每天与高危人群打交道,所以工作压力大,常年保持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监狱工作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监狱人民警察需要具有特定的职业心理素质,同时意味着监狱人民警察必定比他人面临更多的诱惑和心理冲突。 (一)紧张的人际关系 特定的心理素质取决于特定的职业,监狱工作这一特殊的工作造就了特定的人际关系,即监狱人民警察与在押罪犯,二者处于改造与被改造、管理与被管理、防范与被防范的对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监狱民警长期形成“民警”、“罪犯”的等级观念,与罪犯形成了严格的界限,缺乏了社会上同志间的友爱、交流与协作,只有“法律”和“防范”。这种长年积累起来的高度警惕、防范的心理素质,同时也会产生戒备、多疑、功利、缺乏平等的不良心理素质。 (二)严峻的工作形势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监狱人民警察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监狱民警面对的是危害社会的特殊群体——服刑人员,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渠道,监狱人民警察就难以处理心理垃圾,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 同时监狱民警肩负的责任不仅是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而且要改造成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还要预防和打击重新犯罪,为改革开放、创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而这样的担子之重可见一斑,当这样的压力超过自身压力时,就会形成监狱民警的焦虑情绪。 (三)复杂的工作环境

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其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不同的学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心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致的、健康的心理活动状态。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七项内容: 一、没有任何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心理障碍或异常是心理健康的大敌,如果有此类的表现就意味着在心理活动上是不健康的。例如患有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变态反应。 二、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过于夸大自己的结果是经常遭受失败;另外一个是过低的评价,结果是缺少前进的动力。

三、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知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及时采取措施。医学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的好坏与疾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好的人患病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小,情绪经常波动的人患病的可能性会大幅度增加。 四、保持统一的人格 保持统一的人格是说警察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在中国社会中,真正能够做到保持统一的人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每一个警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完成。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不一致,他或她就会存在心理健康上的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也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同其他人相互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人相互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其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与生活习惯,相信别人和信任别人,对于

监狱警察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探讨

监狱警察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探讨 据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警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警察已经构成心理疾病。①就警种来讲,基层一线民警,尤其是监狱民警心理压抑状况更为突出,他们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接触少,长期面对犯罪服刑的特殊人群,易导致认知偏差和情感偏差,产生心理障碍。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心理疏导的重要观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但是,监狱警察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加上监狱体制改革和社会急剧转型,都在时刻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由此引发心理亚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危机: (一)规划危机 未来该做什么?许多监狱警察很茫然。调查显示,70%的警察长期处于机械而又忙碌的工作中,无法对自己的兴趣、水平、能力、期望、心理承受度等作全面分析,进而做出较为准确和理智的职业规划。当监狱警察每一天盲目地奔走在从家庭到监狱的两点一线,想象不出几年后自己的工作将发展到哪一步,眼下的工作只是既定的程序,以后会做什么,想做什么,监狱警察毫无头绪。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对于未来,却迷茫无措,没有合理规划的工作毫不留情地把监狱警察带入规划危机。 (二)工作危机 监狱工作千头万续,常常使监狱警察身心交瘁。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监狱警察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正因如此监狱警察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超过他能够承受的极限,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不少监狱警察工作几乎占据了所

监狱警察心理问题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 目前,我国监狱对罪犯的心理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以四川为例,各监狱基本配备了面向罪犯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矫治人员,建立了以罪犯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档案。而在这些方面专门面向监狱人民警察基础配备却基本不存在。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在长期教育管理罪犯繁琐的工作中,为了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该文的写作,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一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常年面对社会消极群体,更加需要保持心理健康,然而,在对某省监狱警察的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监狱人民警察感到有心理压力。 1、新的犯罪趋势及执法要求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1)、押犯结构的变化:监狱押犯由文盲、法盲向知识型、高学历发展,犯罪类型由一般刑事犯罪向经济犯罪、多技能型犯罪发展,犯罪手段由简单向智能化、集团化、黑社会化转变,流窜犯、暴力团伙犯以及涉黑、涉毒、涉恶、涉枪罪犯的不断增加等,造成监管安全防范工作中现实的与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加,罪犯教育和管理工作日趋复杂,难度增大,风险增高,尤其是近年来多起罪犯袭警事件的发生,监狱人民警察深感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心理包袱加重;(2)、随着国家法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罪犯的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追究力度加大,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工作,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心理状态,身心常年处于紧张与担忧的应激状态,极易产生心理疲劳,引发身心危机。 2、工作时间过长成为影响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外研究证明,时间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监狱一线警力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作为基层一线的民警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14.5小时,民警每周平均工作日为9个工作日,民警平均每月平均休假天数为5天且随时可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与正常的公务员每天8个小时工作时,每周5个工作日,每月8天的正常休假的工作时间制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民警们节假日的休假时间不能保证,文化娱乐生活匮乏,没有调剂生活、缓解压力的正常宣泄减压渠道,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容易恶化。 3、执法者角色转变不当,不注意调节控制情绪,也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拥有多重角色身份的人,在管理教育罪犯的过程中,个别民警心浮气燥,对罪犯在改造中的反复行为产生厌恶情绪,容易动怒,从而使得其行为盲目、被动。个别民警在工作中,为了在罪犯中树立所谓权威形象,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别人绝对服从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听到反对意见就勃然大怒,自己做的,错的都是对的,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习惯于被赞扬,奉承,浮躁、惟我独尊等不健康心理现象。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公安民警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履行着与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神圣职责,他们的职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笔者结合调查情况分析了当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影响公安民警的各种心理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安民警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历史关口,时代的剧烈变革给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都带来巨大的冲击,现代人面临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问题愈加突出。这些大环境也不可避免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如果公安民警的心理康出现问题和缺陷,将严重削弱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仅对公安民警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都会生损害和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对提高公安民警的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公安民警的心理问题, 在许多人心目中,公安民警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 公安民警和普通人一样,同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公安民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具有高压力、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这对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威胁,使公安民警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纵观世界各主要国家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而我国目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要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其他群体。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5.07%的公安民警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中: 8.5%的有说不清的不舒服;有2%的公安民警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心,比较悲观;有 4.3%的公安民警人际关系比较差,想法幼稚,缺乏自制能力;有6.1%的公安民警精神状态不好,家庭关系紧张,自律性差,遇到挫折喜欢用酒精发泄;有1.5%的男公安民警有女性化倾向;有8.3%的女公安民警有男性化倾向;有8.1%的公安民警判断力差,思维怪异,社会生活退缩;5.8%的公安民警情绪不稳定,冲动、轻浮、低落。另据人民公安大学的一项调查,目前仅有3%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优秀的水平,37%的公安民警达到良好,34%的公安民警处于一般状态,26%的公安民警处于心理异常的行列。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这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表明,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公安民警承担的是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的社会工作,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比普人更为严重并长期得不到缓解,产生的危害性更大。一方面,对自身产生严重危害:在生理上,躯体化症状明显,如各种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头痛,胸闷,肌肉酸痛等;行为上,轻者表现出急躁、暴躁、情绪不稳定,重者则产生自杀或伤人的过激行为;生活上,困惑,自责,内疚,家庭关系紧张,婚姻生活不和谐,离婚率高;工作上,紧张疲劳,消极冷漠,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严重后果: 1997年发生在四川泸定的“赵林事件”造成10人被枪杀; 1999年,某市两名警察互诉心中郁闷,竟相约同时开枪自杀; 2000年发生因生活琐事而拔枪杀人的河南省霸洲警察杜书贵和禹洲交警刘德周的事件; 2002年陕西韩城县向卫国持枪打死公安处处长李辉、科长韩念成及其8岁女儿,在潜逃中自杀。面对这一幕幕的悲剧,我们在扼腕痛惜之时深思:警察怎么了? 二.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超负荷工作压力。 公安民警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特殊工作,享有“特殊”权力,专业性突出,危险性大,复杂多变,节奏快,强度高。在我国, 公安民警与总人口的比例是万分之十二点九,世界各国的平均比例一般是万分之三十,我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形势复杂期、矛盾凸显期和刑案高发期,对公安民警来说自然要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这种工作压力主要表现为各种专项行动、战役多,一个接一个, 公安民警常常身不由己,加班

监狱警察学习“三谁”的个人心得体会

监狱警察学习“三谁”的个人心得体会 监狱警察学习“三谁”的个人心得体会 在我党深进展开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所党委组织了全所监狱人民警察学习了党的群众线路方面的相干理论,并围绕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的论题进行了相干讨论,我以为这个讨论能够很好的让我们认清自己工作的角色,能够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作为一位监狱人民警察党员,我在活动展开的进程中深入体会到: 群众线路是我们党的根本线路,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托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时间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十八大报告指出: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群众线路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线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它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作为新时期的监狱人人民警察察,应当把党的群众线路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努力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动身,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戴和支持,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获得新成功。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充分熟悉到深入理解为了谁、 依托谁、我是谁这三个题目,能让我们党的工作取得最广泛最可靠

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气力源泉。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依托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当前展开的群众线路教育活动中,我以为监狱人民警察应当率先垂范,在工作中认真践行党的群众线路,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公平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好监管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职尽责。第一,必须全面正确掌控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内涵和基本要求,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监狱执法理念,努力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加强业务学习,在实践中进步自己的能力,不断要增强服务意识。第二,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将失往最少的条件。我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材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第三,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有自己的正当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党员应当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总而言之,作为监狱***的一员,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进步的方向,感遭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牢牢围绕监狱工作,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围绕中心工作为大局,全面推动监狱安全稳定发展,以群众线路教育活动为契机,端正思想,丰富专业知识,进步技能,做一位称职的监狱人人民警察察。

警察心理健康

警察心理健康: 公安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工作,警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警察提高综合素质,应对各种现实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表现 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在1999年发表的心理健康报告中给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心理功能的成功性表现,它带来富有成果的活动,完善人际关系,有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逆境。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幸福、家庭、人际关系,社区和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心理异常的表现 l、什么是心理异常 DSM—Iv(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对心理异常是这样规定的:“产生于个体身上或与当前心理压力(如心理痛苦)或无能力(如损害一个或多个功能)联系的,或显著增加死亡、痛苦、无能力或自由的危险的,且有临床显著行为和心理症候群或行为方式的状态,为心理异常。”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心理异常的特性:首先,心理异常是个体性的。心理异常尽管也出现传染性的群体现象,但就一般来讲,大部分是个体性的。其次,心理异常的诱因是个体遇到了特殊的压力事件,如重大、巨大压力等。第三,压力性事件是当事人当前不能独立克服的。当事人经过自己有意无意的努力,自身仍不能应对。第四,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有潜在的严重后果。心理疾病表现为个体对生活不适应,,个别的可能会出现自杀等增加死亡的可能性。第五,这些异常行为的后果使个体的功能性丧失。功能性丧失指在一个或多个生活方面的功能受到干扰或限制,包括日常生活技能方面,如吃饭、穿衣等;也包括日常生活的管理方面,如金钱管理、社区活动等;还包括当事人的家庭、职业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关注监狱警察心理健康促进监所管理工作

关注狱警心理健康促进监所管理工作 闫鹏 摘要:监狱警察是一个压力密集和充满心理创伤的职业,其工作环境局限在高墙之内,工作成效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成就感严重缺乏,这是导致监狱警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监所管理工作。针对目前我国监狱警察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改善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监狱警察队伍战斗力,促进监所管理工作,达到罪犯教育改造的目的。 关键词: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教育改造心理矫治 监狱警察肩负着执行刑罚,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艰巨任务,是承受“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特殊警种。与其他职业相比,监狱警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使监狱警察成为一个最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个体发展的事,而且关系着整个监所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支身心健康的监狱警察队伍,就谈不上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关注和改善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提高监所管理工作效率和成功地改造罪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监所管理 (一)监所管理的概念 监所管理是指监所依法对在押人员进行警戒看管、执行刑罚、治安处

罚、教育转化、特定疾病治疗、心理和行为矫正等各项工作的总和。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它是依法设立的国家刑事、行政司法机关。它包含以下含义:它是一种具有一定体系和目标的组织机构,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场所”;它是依法设立的国家机关,而不是私设机构;它是依法设立的国家刑事、行政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羁押权、行刑权。 第二,它是执行机关。既包括刑罚的执行,还包括强制措施的执行以及治安法规的执行等。 第三,它是在一定目的指导下的运行机构。这一目的是保障监所安全,配合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律法规的顺利执行,并教育改造在押人员。 第四,它是由一定的机构和人员(监管机构和人员)、一定的文化(规章制度、群体文化)以及一定的物质形态(监所建筑和财产)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监所管理的任务 1. 确保刑罚依法、准确、有效地执行。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依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2.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监狱的安全。保证监狱的安全是实现国家刑罚目的和改造罪犯的前提条件,也是监狱工作的基础。监狱安全保障主要通过人员防范、物质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3.建立良好的改造环境,发挥改造罪犯的直接作用。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文明的管理方式,为罪犯改造营造一个安全的、健康的、积极的外部环境,才能有效地稳定罪犯的情绪,为罪犯的顺利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二、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现状 (一)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

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心目中,警察应该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Office:office" /> 由于公安民警承担着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的特殊工作,其心理压力指数在所有职业中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 有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警察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警察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 警察对维护社会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意味着潜在的危机。 为帮助公安民警提高心理抗压和调适能力,立足公安工作全局和公安队伍建设发展需要,今年年初,公安部在全国八个城市公安局确定为民警心理训实验点,大连是基中之一。 现场 心理咨询师:呵护民警健康之“心” 8月23日,在大连实验中心心理档案室,一名年轻的女警官拿着一摞记载着参试警察心理测试数据的心理档案,向前来参观的高级警官们详细介绍由心理测试实验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这名民警反应速度灵敏,很适合做特警工作”、“而这名民警通过测试,反映其平常心理压力过大,则需要做相关的心理辅助治疗,才能上岗工作”……这位叫王璐的女警官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大连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也是公安部民警心理训练大连实验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她所承担的工作则是对民警们做心理预防、咨询和训练。 32岁的王璐九年前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本溪市公安局作了一名机关干部。大学时主修的教育心理学让她割舍不下对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那份感情,经过不懈努力,2002年,她顺利拿到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认证证书,不久她就凭借这个特长被调到公安部民警心理训练大连实验中心作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现在的工作是预防为主,提高民警心理素质,把患病可能性降到最低,这也是从优待警的一项重大举措。”谈到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王璐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王璐说,过去单纯把身体检查作为衡量身体素质好坏的标准,现在则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心理素质的检测力度。而为了与世界接轨,实现民警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实验中心专门聘请了相关的军事心理训练专家协助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并针对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开枪、参加维和或其他重大任务、目睹战友伤亡、遭遇失业或家庭重大变故等情况应进行的心理辅导、矫治进行探索,以实现防止民警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和不必要的损失。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

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进半个世纪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大量事实后,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是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该定义为“健康”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人们不但要重视生物因素,也是重视心理社会因素。有鉴于此,“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我国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早已凸现。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束缚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瓶颈,还直接关系到罪犯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健康的心理一般是指一种内心世界平衡稳定、人格健全、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及其发展的良好精神状态。心理健康应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高科技、劳动市场的竞争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整个社会成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监狱人民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警务工作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其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一般社会成员更加突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的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节和缓解时,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一些反常行为。这些行为轻则影响工作效率或对身心造成伤害,重则导致“自杀”或“激情犯罪”。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但同时监狱人民警察又是一个高应激、高对抗性和高危险的职业,监狱人民警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若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正视监狱人民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生产的原因与表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矫治,对于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增强监狱人民警察的战斗力,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劳改管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