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发布时间:2016-06) 一、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 路径。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

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

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d;(3)体重指数<18.5kg/m2;

(4)清蛋白<30g/L(无肝肾功能不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先选择经口营养或肠内营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每日营养目标[3]。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调查评分≥5分)进行术前营养支持,可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对于此类患者推荐术前7~10d行肠内营养治疗;若仍无法满足基本营养需求(<推荐摄入量的60%),推荐术前7~10d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而在评分3~4分的患者中,术前营养支持并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或缩短住院时间[4]。

(三)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

长时间禁食使患者处于代谢的应激状态,可致胰岛素抵抗,不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无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前6h禁食固体饮食,术前2h禁食清流质。若患者无糖尿病史,推荐手术2h前饮用400ml 含12.5%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减缓饥饿、口渴、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四)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切口性质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清洁手术(Ⅰ类切口)通常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多等;(2)手术涉及重要器官,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等;(3)异物植入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留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存在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和污染手术(Ⅲ类切口)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已存在感染(Ⅳ类切口),术前即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不属于预防应用范畴。结直肠手术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明显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5],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亦可使胸心外科、血管外科、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等患者获益[6]。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同时针对厌氧菌和需氧菌,并根据药物半衰期和手术时间及时补充。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时,术中应及时补充单次剂量抗菌药物。

(五)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恶性肿瘤、复杂性手术、化疗和长时间卧床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若无预防性抗血栓治疗,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可达30%,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近1%。推荐中、高危患者(Caprini

评分≥3分)手术前2~12h开始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并持续用药至出院或术后14d。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必要时应联合机械措施,如间歇性充气压缩泵或弹力袜等。

三、呼吸系统管理及并发症防治

呼吸系统管理是ERAS的重要环节且贯穿围手术期全程。有研究结果显示,37.8%的外科手术患者合并肺部并发症[7],对于高危患者积极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肺功能及对手术的耐受性,明显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一)术前肺功能评估

评估方法包括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炎症、吸烟指数、肺功能检查等。术前肺功能评估可预测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选择手术类型和手术范围。必要时可行心肺运动试验,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同时可作为制定患者运动负荷量的依据。

(二)肺康复锻炼

术前在指导下戒烟(至少2周);戒烟4周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制定呼吸锻炼计划,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体位引流、胸背部拍击等方法,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术后应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黏液溶解剂等,给药方式包括静脉、口服和雾化吸入等。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对于围手术期气道应激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肺功能下降的高危患者,如年龄>65岁、肥胖、有吸烟史、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推荐术前1周至术后3个月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可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缓解反应性高张高阻状态,预防支气管痉挛及其他围手术期气道并发症。合并基础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推荐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维持吸入至手术当日。

四、麻醉管理的优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管理理念的更新,麻醉已不局限于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与保障患者术中的安全,其贯穿于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术后康复等整个围手术期的诸多环节,在ERAS的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麻醉前评估和处理

麻醉的术前评估和处理主要包括5个方面。

1.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评估。

2.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预后因素:年龄>56岁,男性,急诊手术,胸腔和腹腔内手术,需要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水,高血压,术前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等。

3.贫血:贫血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需进行良好的术前评估与处理。

4.治疗的优化:患者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合并症,力争达到最佳状态。

5.麻醉前用药:术前加强与患者交流,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可使用短效抗焦虑与镇痛药物,老年患者应替换苯二氮类药物。

(二)麻醉选择

1.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区域阻滞及两者的联合使用等均为ERAS理念下可选的麻醉方式,既能满足镇静、镇痛、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等基本要求,亦能有效减少手术应激,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麻醉药物:尽可能使用短效药物。常用药物如下:(1)吸入全身麻醉药物:七氟醚、地氟醚;(2)静脉全身麻醉药物:丙泊酚、依托咪酯。老年患者尽可能避免使用咪达唑仑;(3)肌松药:首选中效肌松药,如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及顺阿曲库铵等,避免使用长效肌松药;(4)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等。

全身麻醉诱导可以应用短效药物,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为了使患者快速苏醒及恢复,麻醉维持阶段可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或辅以短效吸入麻醉剂。近期研究结果表明,瑞芬太尼可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脑缺血性损伤风险及心肌损伤风险[8-9]。

(三)麻醉管理

1.麻醉深度管理:无论采用何种全身麻醉方法,均需达到适合的麻醉深度。既要避免术中知晓,也要避免麻醉过深;既有利于快速苏醒,也有利于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建议行麻醉深度监测。(1)吸入麻醉:维持吸入麻醉剂呼气末浓度0.7~1.3个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或脑电双频指数40~60;(2)静脉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3)老年患者避免长时间脑电双频指数<45。

2.呼吸管理:控制吸入氧浓度至动脉氧分压与氧饱和度正常即可,尽可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FiO2>80%)吸入;采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

3.肌松监测和术后残余肌松作用的预防:(1)术中使用足量肌松药以确保外科术野的暴露,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2)腹腔镜手术建议采用深度肌松,以改善显露、降低人工气腹压力、减少并发症;(3)术中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推荐进行肌松监测,避免肌松药过量,并有助于指导气管拔管;(4)术毕可在机械通气的保护下等待肌松药作用的自然消失,也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逆转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无论采用何种策略,均需确认患者咽喉部保护性反射已经恢复且4个成串刺激比值>0.9时方可拔除气管导管。

4.术中保温:术中监测体温,可采用预加温、提高手术室室温、使用液体加温装置、加温毯、暖风机等措施维持患者术中中心体温>36℃。

5.液体治疗:液体治疗的目的是通过优化循环容量以改善组织灌注,应使患者的血容量和心血管功能相匹配,避免容量不足及容量过负荷。(1)中小手术可遵循“标准方案”(生理需要量+术前液体丧失量+液体再分布量+麻醉后血管扩张)补充平衡晶体液,基础量为1~2ml·kg-1·h-1,按需给予1~2L的补充剂量;术中失血量可按1:1补充晶体液、胶体液和(或)血制品;监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据此评估患者的容量状况及麻醉深度,评估容量和心血管功能的匹配程度。(2)复杂性手术需要精准的补液方案,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完善监测,避免血管外容量过负荷及组织水肿。(3)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收缩压变异率、脉压变异率及每搏输出量变异率等)后,以1~

2ml·kg-1·h-1平衡盐晶体液为基础,根据监测指标进行补液试验。以每搏输出量为例,当每搏输出量下降时,给予200~250ml胶体液或平衡盐晶体液;若每搏输出量增加10%~15%或更高,继续补充200ml液体;

如每搏输出量增加少于10%,停止补液试验,继续给予基础补液。(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区域阻滞后血管扩张导致的低血压。(5)现有证据表明,术中首选补充平衡盐晶体溶液。

6.血糖控制:术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接近正常(<10mmol/L),并注意避免低血糖。

7.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建议术中使用下肢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8.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预后因素包括[10-11]:女性、不吸烟、术后恶心呕吐或晕动症病史、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低、高度紧张焦虑、偏头痛;使用吸入麻醉药、使用氧化亚氮、使用阿片类药物、手术时间长、腹腔镜手术方式等。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基础风险的推荐措施有:应用局部麻醉,避免全身麻醉;避免使用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首选丙泊酚;适当水化;尽量限制使用阿片类药物等。

五、疼痛治疗

疼痛是患者术后主要的应激因素之一,可导致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或出院时间延迟,阻碍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疼痛治疗是ERAS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标包括:良好的镇痛效果;较小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维护良好的器官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较高的性价比。提倡建立由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理与药剂人员组成的术后急性疼痛管理团队,以提高术后疼痛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一)原则及方法

1.预防性镇痛和多模式镇痛[12]:预防性镇痛是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的疼痛管理,达到预防中枢和外周敏化的效果,从而减少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的转化。多模式镇痛是联合应用各种方法或药物,从而达到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目的。

2.方法:(1)神经阻滞:胸部手术推荐椎旁阻滞与置管,腹部盆腔手术推荐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上肢手术推荐臂丛神经阻滞和置管,下肢手术推荐腰丛、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与置管。(2)椎管内镇痛:常用于胸部与上腹部手术。(3)静脉镇痛:门诊手术和小手术术后可采用单次或间断静脉注射给药镇痛。一般术后镇痛采用持续静脉注射给药,推荐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方法,达到持续镇痛和迅速抑制暴发痛的目的。(4)口服给药:常用口服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待因、曲马多、羟考酮、氢吗啡

酮,丁丙诺啡速释制剂、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以及对乙酰氨基酚与可待因、曲马多或羟考酮的复合制剂等。适用于:①术前口服给药预防性镇痛;②清醒、非胃肠道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的术后轻中度疼痛控制;③静脉镇痛后口服给药延续镇痛;④其他途径镇痛的补充。(5)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曲马多、哌替啶、吗啡和羟考酮的注射剂。适用于门诊和短小手术后单次给药,连续使用不超过5d。(6)切口局部浸润:采用长效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可达到术后12h的切口镇痛效果,常和其他方式复合使用。

3.药物选择:(1)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或相加作用,减少各个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达到最大效应-不良反应比。局部麻醉药推荐使用中长效药物,如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弱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轻中度急性疼痛的治疗;强阿片类药物可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如舒芬太尼、吗啡、羟考酮等,建议小剂量分次滴定使用阿片类药物,以使用最少的药物得到最好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可用于:①术前预防性镇痛;②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其不良反应,改善镇痛效果;③治疗镇痛泵停止使用后的残余痛;④阻止痛敏感形成,预防术后慢性疼痛。(2)镇痛药物联合应用方案:①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日用量1.5~2.0g,可减少20%~40%的阿片类药物用量;②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应用,两者各使用常规剂量的1/2,可发挥镇痛协同作用;③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20%~50%的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可抑制中枢和外周敏化,降低术后疼痛转化成慢性疼痛的发生率;④阿片类药物与局部麻醉药联合用于硬膜外镇痛;⑤氯胺酮、曲马多、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实施多靶点镇痛。

(二)术后疼痛治疗的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

应及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等级评定量表、语言等级评定量表等对患者静息与运动时的疼痛强度进行评估,同时评估术后疼痛治疗的效果,评估并积极治疗恶心呕吐、瘙痒、肠麻痹等不良反应。

六、减少手术应激

应激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疾病及医疗行为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可以影响多器官和多系统,包括促进分解代谢、降低免疫功能、导致血栓形成、抑制胃肠道功能、加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负担,甚至诱发器官功能不全等。手术后由于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炎性应激反应,代偿不足或代偿过度均可致术后器官功能障碍。减少手术应激是ERAS理念的核心原则,也是患者术后康复得以加速的基础。手术创伤、术中失血、低温、不适当的液体治疗、术后疼痛及患者长期不活动等引起的应激反应,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减少手术应激的基本原则为精准、微创及损伤控制。

(一)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related mucosal disease,SRMD)

SRMD是严重应激所致急性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74%~100%的危重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SRMD。在这些患者中,15%~50%表现为隐性出血,5%~25%为显性出血,0.6%~5.0%为大出血,出血患者病死率高达50%[13]。颅脑损伤后,SRMD发生率高达91%[14]。颅脑损伤并发库欣溃疡后,出血率和出血病死率分别高达47%和50%[15]。预防和治疗SRMD将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药物预防SRMD的目标是控制胃内pH值≥4,SRMD出血后的胃内pH值需要提高到至少6,以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溶解。研究证实,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预防SRMD,减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所致的死亡风险,进而缩短住院时间[16]。

(二)微创

手术中的精细操作、采用微创技术、爱护组织、减少术中创伤与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等,均可减轻术后炎性应激反应的程度。

(三)药物干预

应激导致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的激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复杂手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通过药物调控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可以降低发生并发症和器官功能失常的风险。常用抗炎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水解酶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等。糖皮质激素是经典的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应激的药物,围手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减轻疲劳从而促进恢复,但也会增加切口愈合不良、SRMD、高血糖、感染的风险,临床应用需谨慎。广谱水解酶抑制剂等药物能抑制多种炎症介

质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或6等,达到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目前已被推荐用于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

七、术后相关问题处理原则

包括术后监测、导管管理、切口管理、促进肠功能恢复及早期活动等,是连接术前准备、手术与术后康复的桥梁。处理得当,能够使手术应激反应减轻到最小程度,缓解术后焦虑,减少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一)引流管的留置与拔除

选择性应用各类导管,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拔除,有助于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减少对术后活动的影响及患者术后康复的心理障碍。

手术后不推荐常规使用鼻胃管,仅在发生胃排空延迟时选择性使用。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均表明,与常规留置鼻胃管相比,不使用鼻胃管减压的患者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排气及饮食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腹部并发症并未增加[17]。

应避免使用导尿管或尽早拔除,因其可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增加感染风险,是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无特殊情况下,术后1~2d即可拔除导尿管。对于导尿管预计留置时间超过4d的结直肠及盆腔手术,可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传统理念中,术后应常规留置引流管以防治积液、出血、吻合口瘘及感染等并发症。近年来Meta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周围引流管留置与否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结局并无明显影响,留置引流管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术后并发症并延长住院时间[18]。因此,不推荐常规留置引流管,在手术创面存在感染,吻合口存在血运不佳、张力过大及可能导致愈合不良的其他因素等情形下,建议留置引流管。胰腺手术需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二)切口管理

注意术后切口的清洁及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切口并发症如血肿、伤口裂开及伤口感染等。根据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切口部位、局部血供等决定缝线拆除时间。

(三)促进肠功能恢复

术后肠麻痹可推迟患者早期经口进食时间,是决定患者术后(尤其是腹部术后患者)住院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术后肠麻痹的措施包括: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控制液体入量、实施微创手术、使用选择性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不留置鼻胃管、咀嚼口香糖、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等。目前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支持使用某种特定药物可刺激术后肠功能恢复。

(四)早期下床活动

长期卧床不仅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还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如胰岛素抵抗、肌蛋白丢失、肺功能损害及组织氧合不全等。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3d早期下床活动与ERAS成功与否明显相关[19]。应积极鼓励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下床活动并完成每日制定的活动目标,如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1~2h,至出院时每天下床活动4~6h。术后充分镇痛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保障。

八、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治疗是指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进行补充,为患者提供全面、充足的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以达到预防和纠正患者营养不良,增强患者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合理的营养支持应充分了解机体各种状况下的代谢变化,正确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尽快恢复经口进食

术后患者应尽快恢复经口进食,可降低感染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率。关于早期进食时间,不同疾病有所差异;直肠或盆腔手术患者,术后4h即可开始进食;结肠及胃切除术后1d开始进食进水,并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步增加摄入量;胰腺手术则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在术后3~4d逐渐恢复经口进食。另外还可根据患者意愿恢复进食;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上消化道手术后第1天起根据患者意愿进食,与常规营养支持方案比较不仅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康复速度更快[20]。

(二)补充口服营养制剂

尽管尚缺乏足够证据,但建议对于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于早期进食过程中给予口服营养制剂,以达到目标摄入量。对于出院时仍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推荐在院外持续口服营养制剂数周。

(三)管饲营养及肠外营养

管饲营养及肠外营养在ERAS计划中不作为常规推荐,但在合并感染、吻合口瘘、胰瘘等情况下应予考虑实施。对于术后1周联合口服补充营养仍无法满足推荐摄入量的60%时,应考虑管饲肠内营养;若管饲营养仍达不到推荐摄入量的60%时,应给予补充性肠外营养或全肠外营养。

九、出院标准及随访

应特别强调,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早期出院,并非ERAS的终极目的。因此,应在患者康复的基础上,详实制定患者的出院标准并遵照执行。基本标准为:无需液体治疗;恢复固体饮食;经口服镇痛药物可良好止痛;伤口愈合佳,无感染迹象;器官功能状态良好;自由活动。

针对ERAS患者应加强出院后的随访和监测,通过电话或门诊指导患者对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对可能的并发症应有所预料和警惕,建立“绿色通道”,随时满足患者因并发症而再次入院的需求。

十、结语

近20年来,微创理念的普及、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等,都为ERAS提供了临床应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ERAS理念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倡建立由外科医师、麻醉师、护士、理疗师、甚至心理专家共同参与的规范化的管理团队,制定明确、标准化的目标。既要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也要尊重医院特别是患者的客观实际。特别应强调,临床实践中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机械、教条地简单化理解ERAS理念及各种优化措施。践行ERAS仍需坚持个体化原则,以使患者最大获益。参考文献

[1] Aarts MA, Okrainec A, Glicksman A, et al. Adoption of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strategies for colorectal surgery at academic teaching hospitals and impact on total length of hospital stay[J]. Surg Endosc, 2012, 26(2): 442-450.

[2] Zhong JX, Kang K, Shu XL.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perioperative malnourished patients: a meta-analysis[J]. Asia Pac J Clin Nutr, 2015, 24(3): 367-378.

[3] Cederholm Bosaeus I, Barazzoni R, et 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alnutrition-An ESPEN

Consensus Statement[J]. Clin Nutr, 2015, 34(3): 335-340.

[4] Jie B, Jiang ZM, Nolan MT, et al. Impact of preopera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on clinical outcome in abdominal surgical patients at nutritional risk[J]. Nutrition, 2012, 28(10): 1022-1027. [5] Nelson RL, Gladman E, Barbateskovic M.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for colorectal surger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5: CD001181.

[6] Bratzler DW, Houck PM.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for surgery: an advisory statement from the National Surgical Infection Prevention Project[J]. Am J Surg, 2005, 189(4): 395-404.

[7] Langeron O, Carreira S, le SF, et al.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updating[J]. Ann Fr Anesth Reanim, 2014, 33(7-8): 480-483.

[8] Uchida K, Yasunaga H, Miyata H, et al. Impact of remifentanil use on early postoperative outcomes following brain tumor resection or rental cancer surgery[J]. J Anesth, 2012, 26(5): 711-720.

[9] Heesen M, Klohr S, Hofmann T, et al. Maternal and foetal effects of remifentanil for general anesthesia in parturients undergoing caesarean s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3, 57(1): 29-36.

[10]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5,

35(2): 141-148.

[11] Mortensen K, Nilsson M, Slim K, et al.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gastrectomy: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Society recommendations[J]. Br J Surg, 2014, 101(10): 1209-1229.

[12] Vadivelu N, Mitra S, Schermer E, et al. Preventive analgesia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a broader concept[J]. Local Reg Anesth, 2014, 7: 17-22.

[13] Bardou M, Quenot JP, Barkun A. Stress-related mucosal disease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12(2): 98-107.

[14] 高英丽, 朱京慈.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预防[J]. 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1(6):

478-479.

[15] 钟天安, 王建奇, 姚鹏飞, 等. 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防治与胃肠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对策[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 5(8): 823-825.

[16] Alhazzani W, Alenezi F, Jaeschke RZ, et a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versus histamine 2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rit Care Med, 2013, 41(3): 693-705.

[17] 陈钶, 牟一平, 徐晓武, 等. 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留置胃管必要性的荟萃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26): 1841-1844.

[18] Liu HP, Zhang YC, Zhang YL, et al. Drain versus no-drain after gastr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Dig Surg, 2011, 28(3): 178-189.

[19] Vlug MS, Wind J, Hollmann MW, et al. Laparoscopy in combination with fast track multimodal management is the best perioperative strateg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ic surger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LAFA-study)[J]. Ann Surg, 2011, 254(6): 868-875.

[20] Lassen K, Kjaeve J, Fetveit T, et al. Allowing normal food at will after maj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does not increase morbidity: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J]. Ann Surg 2008, 247(5): 721-729.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2020全文)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 (2020全文) 摘要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诊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脊柱外科不同术式中的应用,在《脊柱外科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自身特点,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ERAS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供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而采用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围手术期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1,2]。研究表明,ERAS的实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脊柱外科病种多,手术方式复杂多变,因此,脊柱手术ERAS临床路径的实施需结合不同术式的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强、导向更加明确的围手术期策略。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最基本的术式之一,经全国脊柱外科专家组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针对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ERAS实施流程达成共识,供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和应用。需要强调的是,该共识所涉及术

式的实施流程需要脊柱外科医师、麻醉医师、病房与手术室护士、康复医师等多个科室成员共同配合完成,为了更便于临床操作,特制定了各科室成员的表单,详见表1~5。 01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定义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主要指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不稳、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后路1~2个节段的减压/固定/融合术。手术方式包括:1~2个节段的单纯减压术、髓核摘除/椎间盘切除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 02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目的及 围手术期E RAS进程的主要问题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多数患者病程长、疼痛重、生活质量低,甚至造成心理状态改变,严重者存在下肢神经功能损害和二便障碍,造成一定的残疾。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造成心理、机体的一系列应激反应[3]。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加速康复涉及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术前精准的诊断,合并症的处理;术中精准的微创操作;围手术期疼痛的管理;术后呼吸道、胃肠道反应,各种医疗管道的管理以及康复锻炼的进程。因此,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加

(完整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引用本文: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J].中 华外科杂志,2016,54(6):413-4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 一、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 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 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 (无肝肾功能不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先选择经口营养或肠内营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每日营养目标[3]。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调查评分≥5分)进行术前营养支持,可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对于此类患者推荐术前7~10 d行肠内营养治疗;若仍无法满足基本营养需求(<推荐摄入量的60%),推荐术前7~10 d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而在评分3~4分的患者中,术前营养支持并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或缩短住院时间[4]。 (三)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 一、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

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 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能不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先选择经口营养或肠内营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每日营养目标[3]。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调查评分≥5分)进行术前营养支持,可将术后并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2019年12月31日发布)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于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基础上优化的临床路径,从而减轻患者围术期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ERAS理念及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个实施过程以外科、麻醉、药学、护理、康复、营养、心理等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进行,团队成员包括医生、药师、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已有报道至少50%手术患者需要长期或短期使用药物[1],围手术期的疼痛、恶心呕吐、抗凝、抗感染、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营养管理、液体管理等多方面都涉及药物治疗,以及会产生药物治疗相关的问题(Medication Related Problems,MRPs)。目前,药师在围手术药物治疗管理中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药师参与ERAS过程中药物治疗管理具体工作模式尚无统一指引。本共识关注于药师在ERAS团队中,可以从哪些维度全程参与围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协作多学科综合诊疗行为,优化相关药物治疗路径。 1 ERAS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目的 手术过程对于患者来说是创伤修复的过程,患者的机体情况、手术过程、围术期应激及炎症反应等均有可能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疾病或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继而影响术后康复的程度及速度。对此采取ERAS围术期药物管理,除了全面评估患者药物相关需求外,还包括患者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路径的优化、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随访和患者用药教育。其与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融为一体,最终达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2 ERAS围手术期临床药师工作模式 2.1 ERAS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原则 2.1.1获取患者完整用药史,特别是慢性疾病合并服用多种药物患者,明确使用的药物种类及准确剂量,包括所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保健品等,了解患者是否吸烟、饮酒,是否涉及对围手术期有影响的药物,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评估、发现可能的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系统专家共识(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一、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 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 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

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 种建议,缓解患者紧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营养与代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 养风险:(1)6个月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能不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先选择经口营养或肠营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每日营养目标[3]。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调查评分≥5分)进行术前营养支持,可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0%;对于此类患者推荐术前7~10 d行肠营养治疗;若仍无法满足基本营养需求(<推荐摄入量的60%),推荐术前7~10 d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而在评分3~4分的患者

最新:加速康复外科指导下的儿童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加速康复外科指导下的儿童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围手术期是指从决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近年来,为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和应激反应,推出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 ERAS)理念和措施。ERAS更新且优化了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为手术成功创造最佳条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虽然我国儿外科领域对ERAS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对ERAS的理解还不深刻,推广还不均衡,缺乏符合儿外科特点、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为此,儿外科各亚专业以及麻醉、护理、药学和重症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经讨论推出ERAS指导下的儿童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为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共识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和评估(GRADE) ”系统对循证医学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评估[1]。 一、医政部门协调、多学科合作 加速康复外科需要外科、麻醉、护理、营养、药学和重症等多学科协作, 更需要医政管理部门组建团队,统筹协调、推动ERAS工作,为实现术后快速康复、提高医疗质量、维护患儿安全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2]。 推荐意见1 :医院成立加速康复外科协作团队,建章立制,推进加速康复

外科实施。(证据等级:B ;推荐强度:强) 二、术前宣教和沟通术前宣教和沟通能缓解患儿及家属焦虑情绪,提高患方依从性和参与度, 改善其就医体验,提升满意度。要向患儿和家长宣讲诊疗过程和康复计划, 对于婴幼儿,还需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术后护理和康复。宣教方式除了传统的口头和书面形式外,还可通过视频、微信公众号、漫画、游戏、体验麻醉器具、乘坐玩具车参观手术室等多种形式,让患儿及家属提前熟悉麻醉手术环境,减轻心理恐惧[3,4]。 推荐意见2术前应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患儿及监护人进行宣教和沟通,减轻心理焦虑及应激。(证据等级:B ;推荐强度:强) 三、术前评估及预康复 术前应全面评估患儿各器官系统功能状况和手术、麻醉风险,制定恰当的手术和麻醉方案,针对可能的并发症提前制定防治预案。对可能增加诊疗风险、影响患儿康复的并存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哮喘、心功能受限的先天性心脏病等要进行积极干预,必要时采取适应性锻炼、营养支持等预康复措施,在术前将患儿的生理和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5,6]。 推荐意见3:术前应对患儿机体状态进行充分评估,通过预康复等措施优化机体功能,制定合理的手术和麻醉方案。(证据等级:A ;推荐强度:强)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发布时间: 2016-06) 一、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G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 , ERAS脂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 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 ERAS路径。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 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 S念在国内临床实 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 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 (1)6 个月内体重下降10%^ 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d;⑶ 体重指数V m i; (4)清

2021妇科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中西医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妇科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中西医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结合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而形成的针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Kehlet教授首次提出,涵盖围手术期的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核心理念是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成员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详细展开,探讨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指导下,适用于妇科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整合优化治疗措施并达成专家共识,以期更好地为临床医生合理、安全规范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患者妇科围手术期治愈率,促进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快速康复。该共识于2021年6月发表于《山东中医杂志》。 内容要点 一、共识小组及专家遴选 1、成立共识小组 小组成员有5位。其中3名主任医师和2名研究生。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查找阅读文献,遴选并咨询专家、修改整理并分析。选择依据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标准系统评价相关结论的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的推荐意见,评述研究现状。 2、专家遴选

专家纳入标准:①妇科、麻醉领域的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②在妇科、麻醉、护理临床领域工作10年以上;③医生为正高级职称者,护理人员为高级职称者;④学历至少为本科;⑤熟悉妇科ERAS开展的相关内容。 二、共识内容 1、术前部分 1) 术前健康教育:术前个体化宣教,宣教形式可以采用口头表述、视频播放、文字阐述等。医生在入院前向患者介绍ERAS的具体方案,入院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宣教,尽量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具体流程见图1。 建议:个体化术前健康教育应作为常规项目开展,需客观地科普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尊重患者意愿,介绍并提供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2) 术前优化措施:包括纠正贫血、评估营养状况、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对于术前贫血的患者推荐静脉或口服铁剂以纠正贫血。糖尿病患者应时长

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结直肠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ERAS 是21 世纪医学一项新的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ERAS 理念获益体现在:(1)提高治疗效果。(2)减少术后并发症。(3)加速病人康复。(4)缩短住院时间。(5)降低医疗费用。(6)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目前,在临床上ERAS 以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最为成功。为进一步推动ERAS 规范化合理应用,使更多临床外科医生了解ERAS 的实质和精髓,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协作组邀请国内部分专家,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及经验,结合文献中结直肠手术的加速康复治疗方案[1-12],形成以下共识。 1 术前评估及宣教 术前评估病人手术风险及耐受性,加强宣教将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应重点介绍治疗过程及手术方案,便于病人配合术后康复及早期出院计划,应让病人知道自己在此计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术后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等。

2 术前肠道准备 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对病人是一个应激刺激,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失衡,特别是老年病人。Mate 分析结果表明,肠道准备对结肠手术病人无益处,还有可能增加术后发生肠吻合口瘘的危险。因此,不提倡对拟行结直肠手术的病人常规肠道准备。术前肠道准备适用于需要术中结肠镜检查或有严重便秘的病人。 3 术前禁食禁饮 目前的研究尚无证据支持有关结直肠手术前过长时间的禁食可避免返流误吸的观点。现在许多国家的麻醉学会推荐,无胃肠道动力障碍者麻醉6h 前允许进食固体饮食,2 h 前允许进食清流质。有研究表明,术前12 h 饮800mL 清亮碳水化合物(12.5%)饮品,术前2~3 h 饮400 mL,可以减少术前的口渴、饥饿及烦躁,并且显著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病人将处于一个更适宜的代谢状态,降低了术后高血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4 术前麻醉用药 除特殊病人,不推荐常规术前麻醉用药(镇静及抗胆碱药)。对于紧张型病人,在放置硬膜外导管时,给予短效的抗焦虑药可能有帮助。 5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学习资料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 一、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 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 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能不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先选择经口营养或肠内营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每日营养目标。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不良风险

2019妇科手术加速康复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妇科手术加速康复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摘要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通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及应激,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进食及活动,加速患者术后康复。ERAS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可能使患者中、长期获益。ERAS的基本原则包括:术前宣教、取消常规肠道准备、合理调整术前禁食水时间、术前摄入含糖饮料、多模式镇痛、术中保温、优化液体管理、避免放置引流、术后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ERAS的成功实施需要多学科间的密切合作,同时需充分结合各医疗中心的实际条件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标准化的同时做到个体化、最优化,使患者实际获益。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 H于1997年首次提出,即通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及应激,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进食及活动,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1]。目前,ERAS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外科、心胸外科、肝胆外科、骨科、妇产科等领域[2]。国际上相继发布了择期结直肠手术、胃切除手术、胰十二指肠手术、妇科手术等的ERAS指南。ERAS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

的生命质量,并可能使患者中、长期获益[3]。近年来在国内,ERAS 得到迅速普及和应用,并有相关指南发布,但主要集中在结直肠外科、胰腺外科、肝胆外科等领域;在妇科手术中,已有初步的临床实践和经验。在此背景下,从我国妇产科临床实际出发,参考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其他学科的ERAS指南,制定“妇科手术加速康复的中国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ERAS在我国妇科手术领域中规范、有序开展。 一、术前部分 1 术前评估: 妇科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应在术前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全面筛查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术前合并症,评估手术指征以及麻醉、手术的风险,初步确定患者是否具备进入ERAS相关路径的基础和条件,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予以针对性治疗。 2术前宣教: 理想的术前宣教应当由主管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士共同完成,可采用口头、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对ERAS预期目的、入院前准备、围手术期处理流程(包括手术及麻醉过程)、患者需要配合完成的步骤、术后康复、出院标准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推荐向每位患者发放宣传手册。术前宣教可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恐惧及紧张情

基于快速康复的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基于快速康复的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 ERAS)的推广应用,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作为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气道管理不良会増加手术和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延迟患儿康复;良好的气道管理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的心月市并发症,加速患儿康复并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气道管理是儿童围手术期,尤其是麻醉过程中重要因素之一,系统的培训和丰富的经验对儿童气道管理至关重要⑴。目前,我国尚缺乏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面的共识。本共识整理融合了Medline.维晋、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系统2000〜2019年相关临床实践 及国内外硏究成果,利用并基于GRADE系统(表1、表2)进行分级,包括 证据推荐程度及质量分级(风险评估),旨在规范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 理。本专家共识不排除个体化差异。 表 GRADE系统证据质量等级 表2 GRADE系统证据推荐强度

一、小儿外科圉手术期特点 儿童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①呼吸道发育仍不完善,易发生呼吸衰竭; ②体液量占体重比例较大,出血、脱水易引起休克;③单位体重能量需求较成人高,年龄越小需求量越大;④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体表面积相对大,易造成术中低体温。 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个体间的生长发育情况、对外界坏境的适应能力均不同,是一生中敏感及变化迅速的时期。小儿外科手术的时机取决于疾病对患儿生长发育及生命的危害性。近年来,ERAS在成人外科得到了快速推广,很多方法同样适用于小儿,但在气道管理、营养管理、体液管理等各方面,小儿外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二、小儿=道的解剖及生理特点 儿童的呼吸系统脆弱,尤其是新生儿与婴幼儿,其呼吸道(鼻咽腔、气管、支气管)相对成年人更狭窄,而且黏膜下组织也较疏松,受刺激时更容易出现喉痉挛甚至水肿;另外儿童胸腔容积也更小、肺泡弹性差,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和阻塞。另外儿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呼吸肌肌力弱,容易疲劳,易发生呼吸衰竭。由于上述解剖特点,在手术麻醉插管时容易发生喉水肿或呼吸道阻塞。此外,基础需氧量高,小儿肺功能残余容量较少、氧储备低,易致呼吸暂停和缺氧,进而弓I起继发性®损伤;儿童气道随舂生长发育也在发展和变化;个体差异较大,气管导管、喉镜、喉罩等型号的选择因人而异[2,3,4]。 三、术前危险因素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术前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顶: 1 •年龄却岁,年龄越小(尤其是新生儿)气道管理难度越大[2]。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快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治理专家共鸣(2016) 一.媒介 加快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 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用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反响,从而 削减并发症,缩短住院时光,降低再入院风险及逝世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运用已慢慢拓展至骨科.气量气度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通俗外科等范畴,均取得了优越后果.但今朝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竭完美与成长的进程中,正在慢慢形成 中国特点的ERAS路径.在此布景下,通俗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 神经外科等范畴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现实情况, 合营制订此共鸣,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分解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运用. 二.术前预备 完美的术前预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预备和优越的心理前提,包含术前宣教.养分筛查.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 个别化的血压和血糖掌握及响应的治理筹划等. 一)术前宣教

多半患者在术前消失不合程度的惊恐与焦炙情感,放心手术的成功与安然,畏惧术中术后的痛苦悲伤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轻微的重要.恐怖.泄气等负面情感,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响,妨害手术的顺遂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别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自力预后身分[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经由过程口头或书面情势向患者及家眷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干常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类建议,缓解患者重要焦炙情感,以使患者懂得与合营,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养分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养分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自力预后身分[2],筛查与治疗养分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养分与代谢协会建议采取以下指标断定患者是否消失重度养分风险:(1)6个月内体重降低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举摄入量的60%,中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效不全).术前养分支撑的方法优先选择经口养分或肠内养分,根据患者个别情况设定每日养分目标[3].一项随机对比临床实验的成果显示,对轻微养分不良患者(养分不良风险查询拜访评分≥5分)进行术前养分支撑,可将术后并发症产生率降低50%;对于此类患者推举术前7~10 d行肠内养分治疗;若仍无法知足根本养分需求(<推举摄入量的60%),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 (2018 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 ha ne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得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得普及与应用。ERAS#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得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 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得得核心理念, 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 更需要开展深入得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得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为此, 中华医学会外 科学分会与麻醉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得专家,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以具体术式为内涵制定本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层面进一步推动ERAS在我国 临床实践中更为规范、有序地开展, 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 1 总论 1、1 本共识及指南制订方法、过程、证据及推荐等级由腹部外 科、麻醉科部分专家组成制定本共识及指南工作组, 参与专家分工提出相应章节得核心临床问题及撰写提纲并提交工作组讨论通过。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1997 年以来相关文献, 阅读并根据GRAD(EGrading of Re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系统评价相关结论得证据级别, 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得推荐意见, 评述研究现状。推荐等级“强” 一般指

基于高级别证据得建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一致性; 推荐等级“弱” 一般指基于低级别证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不确定性。工作组完成本共识及指南初稿, 所有工作组专家通过函审及会审方式予以修改并最终审定。 本共识及指南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前者评述ERAS得共性问题, 后者分别针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中ERAS相关得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总论部分已有涉及得共性问题,各论部分从简。 1、2 ERAS定X ERAS^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减少手术病人得生理及心理得创伤应激反应为目得, 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 对围手术期处理得临床路径予以优化, 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病人康复。这一优化得临床路径贯穿于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后得完整治疗过程, 其核心就是强调以服务病人为中心得诊疗理念。 有研究显示,ERAS相关路径得实施,有助于提高病人围手术期得安全性及满意度, 可减少30%得术后住院时间, 从而减少医疗支出, 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ERAS还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病人得术后5 年存活率。 1、3 ERAS得核心项目及措施一术前部分 1 、3、1 术前宣教针对不同病人, 采用卡片、多媒体、展板等形式重点介绍麻醉、手术、术后处理等围手术期诊疗过程, 缓解其焦虑、恐惧及紧张情绪, 使病人知晓自己在此计划中所发挥得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