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大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应用_解决方案设计(机柜级)

RFID大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应用_解决方案设计(机柜级)
RFID大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应用_解决方案设计(机柜级)

实用标准

数据中心

RFID资产管理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2014年1月

目录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5)

1.1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面临资产管理严峻挑战 (5)

1.2数据中心运维特点决定管理模式 (5)

1.3利用RFID技术对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6)

二系统简介及先进性 (7)

2.1RFID系统简介 (7)

2.2系统先进性 (7)

三RFID资产管理总体方案 (8)

3.1系统概述 (8)

3.2项目建设目标 (8)

3.3拓扑架构设计 (9)

3.4应用结构设计 (10)

3.5采集服务(RFID中件间) (11)

四机柜级资产监控方案 (13)

4.1机柜内部组成 (13)

4.2实现功能 (14)

五RFID出入监控系统 (14)

5.1系统组成 (14)

5.2实现功能 (16)

六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简介 (17)

6.1机房3D展示 (17)

6.1.1模拟3D实景展示 (17)

6.1.2资产定位功能 (20)

6.1.3报警实时显示 (21)

6.2资产登记与信息管理 (22)

6.3资产与RFID关联 (23)

6.4资产日常管理 (23)

6.5维保管理 (24)

6.6资产台账报表 (24)

6.7资产盘点巡检 (26)

6.8子系统接口方案设计 (26)

6.8.1采集服务接口 (26)

6.8.2手持终端接口 (27)

七系统方案必要条件 (28)

7.1约束要素 (28)

7.2硬件及网络环境 (28)

7.3软件环境 (28)

八业界成功案例分析 (29)

8.1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电网 (29)

8.2大连银行 (30)

8.3万达集团 (31)

8.4某搜索引擎公司 (31)

8.5华夏银行 (32)

8.6中国石油 (32)

8.7湖南电信研究院 (33)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1.1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面临资产管理严峻挑战

信息爆炸式地增长使得传统的数据中心阻碍了业务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数据中心面临着能源成本攀升、能源供应受限、空间不足等等严峻考验,这些造成了业务发展的瓶颈。数据中心能耗的迅猛增长使得企业面临

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妥善解决IT

资产、能耗问题成为企业关心的最关

键问题之一。人们亟需升级现有的数

据中心或者新的数据中心来实现业

务的高速增长。

对于数据中心而言,存在着一个

共同的问题就是服务器应用效率。随

着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越来越复杂,

IT设备的管理变得越来越让管理者

担忧。从管理预算、管理人员的角度,

以及短期效益和长期投资之间需要

平衡的角度看,IT管理者需要更加智

能的手段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

解决办法并非购买更多的服务器,数据中心需要的是在原来拥有大量的服务器基础上,增加其灵活性与使用率,而不是永无休止的采购服务器。

1.2数据中心运维特点决定管理模式

随着云计算的崛起,数据中心利用系统架构技术把成千上万台服务器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能力。

云计算的特点决定了数据中心的特点:

●一是超大规模,包括机器的数量、用户的数量和并发任务的数量;

●二是资源整合,成千上万台的服务器资源能集合起来做一件事情,比如存

储大量数据,或者处理一个大型任务;

●三是灵活与快速交付,大规模的服务器资源能进行灵活的调配,按应用需

求分解成若干个虚拟的资源池,快速地支持大量的并发请求或作业。

随着大型数据中心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面临高度智能化的管理需求以及能耗管理的需

求。数据中心的管理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

实现资源整合、集中化管理

无论是出于I T成本过高、复杂性过大,还是资源利用率过低等各种原因,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尝试将I T资源进行整合和集中化管理,首选的就是通过数据中心的整合,简化IT、实现降低运营成本、集中化管理、提高安全性能等目标。

虚拟化

虚拟化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虚拟化实现集中并共享IT资源,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在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的同时,进而实现按需供应。

虽然虚拟化应用能够给数据中心带来高效低能耗,但相应带来的是更复杂的管理问题——用户部署虚拟化的初衷,往往是希望借此来控制物理服务器的快速增长,但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出虚拟服务器蔓延的问题。因此在企业数据中心内如何实现对物理和虚拟设备的统一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3利用RFID技术对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整个数据中心行业急需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来支撑数据中心高效运行。对很多企业来说,业务部门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对数据中心挑战很大,增加数据中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资源共享率,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满足业务需求,是大多数企业对于其数据中心的下一步期望。预计未来几年数据中心对自动化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快速向全面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沃科合众数据中心IT资产解决方案可以给客户提供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手段,实现:

通过赋予给每个资产的唯一ID,准确管理资产的数量和属性,以及资产的实时变动情况,杜绝不明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通过对数据中心设备的位置监控、状态监控,让用户更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准确掌握资源状况,杜绝不明资产,降低事故隐患;

?减少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及空间利用率;

?大幅减少运维人员的非技术性工作,把运维资源从繁琐的盘点、抄录

数据等中解放出来,使宝贵的IT技术资源能够投入到更有效的工作中。

同时,数据中心的基础环境也非常有利于应用RFID技术,因为通常的数据中心都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里高密度地集中放置昂贵的设备,且温湿度等基础环境均非常的良好,这种环境可以降低部署RFID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

二系统简介及先进性

2.1RFID 系统简介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主要由读写设备和电子标签组成,读写设备和电子标签之间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获取其相关的数据,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系统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处理。该技术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抗污染、效率高(可同时处理多个标签)、信息量大的特点。

图表 1 RFID系统构成

利用RFID的上述原理和特点,对机柜及其内部设备等固定资产加装RFID电子标签,机房出入口及机柜内部安装RFID识别设备,再结合数据中心资产实时监控平台,实现资产全面可视和信息实时更新,能够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具体体现为设备所在位置实时查询,设备移动跟踪记录,报警;设备的管理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建立一套先进的、规范的、优化的管理机制。

2.2系统先进性

1)适应多层次、多级次、跨地域的行业性、单位性用户使用----系统提供了集权管理、集中监控和分布式管理等多种模式的单位性运用。数据中心总控人员既可以实时了解下属各机构的资产分布状况,又可以实时监控各机构的资产运维情况,全面掌控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建立并完善在线预警系统,杜绝资产流失。

2)针对数据中心特点,精细管理到单台设备----系统针对数据中心管理特性建立资产属性信息表,通过登记标准化的资产信息可以非常方便的帮助数据中心掌握资产状况,理清归属关系,运维系统,为资产建立起全面的动态化电子台账。

3)资源平衡、优化配置----数据中心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各分属机构或业务的IT设备

资源使用状况,通过资产调拨功能,将富余的设备资源调拨到紧缺的机构使用,实现组织内部的资源平衡和余缺调剂。

4)过程控制、动态监控----总控中心可实时地监控分属机房的IT设备资源使用情况,随时查询分属机房的资产报表,并对其业务处理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真正的动态监控。

5)决策分析、预算控制----管理部门通过动态掌握IT设备的分布使用情况,为公司的年度或季度提供更加合理的预算,从而更加有效盘活资产,合理利用资源。

6)流程化管理,明确到人----资产管理具有信息量大,涉及岗位、人员众多的特点,通过对资产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的信息收集,真正实现“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系统提供了资产在日常过程中经历的资产申请、分配、变更、维护到处置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记录,每个管理环节都引进了流程控制的理念,通过对流程的管理不仅可以实现资产管理从定量到定制的根本性转变,而且还可以使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更加制度化、流程化。

三RFID资产管理总体方案

3.1系统概述

公司自主开发的RFID资产管理系统,切实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物联网技术作为认证方式,以RFID系统和手持设备作为管理工具,追踪整个IT资产生命周期状态,最终提供决策支持的管理解决方案

RFID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是数据中心资产管理需求与自动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完美体现。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满足业务需求,快速向全面“智能化、自动化数据中心管理”的方向发展,从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的机房环境。通过智能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机房管理人员的繁复工作量,确保机房的长期稳定运行。

3.2项目建设目标

IT资产管理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IT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是优化企业计算机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实现对计算机资源(软件、硬件和网络资源)动态、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将设备建立RFID电子标签唯一标识,建立起准确可靠的全面设备资源档案库,为数据中心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体系,完善并优化管理与操作流程,让所有作业有序可循,减少法规遵从风险。

-实现资产出入机房、出入机柜自动记录,无需人工手动作业记录,确保IT管理员时刻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产信息。既可减轻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避免资产

的遗失与侵占。

-建立安全报警机制,在资产非法机房间、机柜间移动时自动提示工作人员,保障机房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杜绝资产不明去向问题。

-实时自动监控盘点设备,大幅减少运维人员的非技术性工作,把运维资源从繁琐的盘点、抄录数据等中解放出来,使宝贵的IT技术资源能够投入到更有效的工作中

-提供全面的资产报表台账数据,动态合理利用资源,为资产采购与分配提供决策支持,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产使用率。

3.3拓扑架构设计

RFID数据中心资产实时监控平台,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各地点机房模块的数据都由中心主机负责监控。

监控主机除了汇聚RFID采集数据外,还统一管理用户、权限、节点、机房、设备等信息,并统一设置报警策略。

各监控节点之间,数据传输都采用基于IP 的方案;

整个监控平台采用可跨平台部署的Java平台技术体系实现;

系统设计为纯B/S 结构,以方便部署和使用;

机房与库房在统一业务平台上监控,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系统由RFID资产监控单元、计算机、服务器、RFID中间件(数据采集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组成。下图是系统的整体架构:

图表 2系统总体架构

3.4应用结构设计

系统分为RFID电子标签、RFID识别系统、数据采集服务器和中心监控软件四部分。电子标签作为资产信息的唯一载体,通过安装在库房门口的RFID识别系统来识别资产设备信

息,采据采集服务(中间件)对识读的RFID标签信息进行数据优化筛选,并上传至中心监控平台。反之,数据采集服务器接收监控平台传来的命令,可控制RFID识别系统的工作状态及IO输出状态。

图表 3应用结构图

总体架构采用四层体系结构,将用户界面表现、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存取以及现场设备监控完全分离。整个架构非常灵活,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和分布特征。

1)用户界面表现层:采用表单化的界面组态技术,支持B/S结构的客户端访问;

2)应用层(业务逻辑处理层):采用应用服务器的方式提供业务逻辑服务功能,可实

现分布式运算、负载均衡,可以适应超大规模的应用。提供基于插件机制的服务架

构体系,系统也可以随时通过增加新的应用服务器的方式对业务逻辑进行扩充;

3)数据层:提供各种复杂的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与事件、通用关系

型数据等等,具备高性能、大数据量的访问能力,具备简单、灵活、方便、统一开

放的数据存取接口,方便系统的扩充和升级;

4)设备层:也就是现场监控层,实现对各种设备、子系统的监控集成功能。

3.5采集服务(RFID中件间)

RFID中间件是在资产应用系统和RFID信息采集系统间数据流入和数据流出的中间控制层,是连接RFID信息采集系统和企业资产应用系统的纽带,使企业用户能够将采集的RFID 数据应用到业务处理中。

沃科合众自主研发的RFID中件间基于C/S架构,具有独立于RFID硬件与上层应用的特性,能结合用户在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中进行定制开发。无论是机房门禁级别RFID数据采集还是机柜内资产实时监控,公司开发的采集服务能适应各种不多环境的需求。

比如,在华夏数据中心IT资产管理中,我们采用机柜级和机房级两套监控系统并行共用采集服务的方式。并对各自拥有不同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防止数据误读导致报警情况发生。在采集服务负载过重的情况下,我们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利用多台服务器并行工作来实现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

而在万达广场机房项目中,我们仅采用了机房级RFID门禁的采集服务,对数据进行了整合预处理,并与资产应用软件以数据库表为接口集成,实现数据的上传与下载。

采集服务控制台

采集线程调度层(https://www.360docs.net/doc/422267855.html,)

采集线程采集线程采集线程采集线程

RFID标签策略模块门禁策略模块

持久化层(https://www.360docs.net/doc/422267855.html,)

数据库

图表 4采集服务系统框架图

四 机柜级资产监控方案

4.1 机柜内部组成

机柜级监控系统通过在每个机柜内部布署天线与读写器, 每个机柜安装多个天线,保证覆盖机柜内所有空间。多个机柜可共用一台读写器,各机柜天线间采用分支控制器,连接至读写器。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

机柜内部安装RFID 定制天线覆盖机柜内部设备的RFID 标签; -

系统可根据客户设定的时间实时采集机柜内设备上的RFID 标签数据; -

自动形成该机柜内部设备变化的记录; - 系统可根据预设的报警值,实现资产的监控报警。

安装示意图如下:

图表 5机柜内部监控结构图

RFID 电子标签

机柜特制天线

4.2实现功能

通过布置机柜级别RFID监控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

●机柜门开关检测

系统采用红外探头,自动识别机柜门开关状态,并能将状态数据通过监控系统IO上传至平台软件。

●实时在线盘点设备

实时监控当前机柜设备情况,秒级盘点机柜内所有设备,可以设置盘点范围:单个机柜、区域机柜组、单个机房、多个机房。

●设备出入机柜自动记录

柜内设有自动开关门检测系统,当机柜门被打开关闭时,监控系统自动识别柜内设备数量变化,无论出入机柜设备将被自动记录保存,并将数据上传至后台业务作处理。

●非法移动自动在软件界面报警

-非法离开机柜情况:未经过系统流程进行下架、迁出、变更U位等操作。

-非法进入机柜的情况:未经过系统流程进行到货验收、上架、迁入、变更U位等操作。

五RFID出入监控系统

在所有机房模块中安装RFID自动扫描设备,授权的设备进入机房时,系统记录进入信息(入库记录),系统要求可设定设备出库权限,设备移出机房时生成记录(出库记录),没有权限移出的设备,在移出机房门口时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同时产生出库记录;RFID出入监控与机房管理整体平台系统存在接口,可上传和下载数据。

5.1系统组成

RFID机房门禁监控单元硬件结构如下图所示,从右至左分别是读写器Reader&GPIO控制系统、天线Antenna及电子标签。GPIO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外接红外传感器、报警灯及蜂鸣器等外围设备,用于系统报警提示等。

图表 6机房级门禁监控单元结构图

每个需要监控的机房出/入门包括1台读写器,2套天线和GPIO控制系统及红外传感器、报警灯及蜂鸣器等外围设备,全部安装在设备箱中,实现美观效果。系统结构图如下:

图表 7机房级门禁监控结构图

基本安装方式如图所示:

图表 8机房出入口安装示意及实景图

5.2实现功能

?数据实时采集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库房门口是否电子标签经过,一旦有电子标签出现在天线覆盖区域内,系统能自动采集RFID电子标签数据,并能将采数据上传至采集服务程序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设备进出方向辨别

RFID识别系统能自动识别设备进出方向,由数据采集服务自动记录设备入库或出库信息,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

?合法性判断

系统识别RFID电子标签后,能根据后台系统业务流程,自动判断设备是否合法进出库房。当设备非法进入库房或离开库房时,RFID通道识别系统现场产生声光报警,并能联动系统平台弹出界面报警提示。

?指示灯控制

系统具有GPIO控制功能,可控制识别系统状态指示灯。当设备合法进入或离开机房,RFID 识别设备指示灯为绿色;当设备非法进入或离开机房,RFID识别设备指示灯为红色,并发出报警鸣声。

?多标签防碰撞设计

系统支持多标签防碰撞功能,能同时批量识别标签。

?标签过滤

系统具有算法过滤功能,能防止标签误读。

?红外感应识别

当识别系统红外线被遮挡时,软件应能检测到信号,并能自动触发读取标签工作。

?与其它系统集成

RFID识读系统与RFID系统平台软件进行数据交互和通讯,并支持未来扩展应用需求。六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简介

6.1机房3D展示

机房3D展示功能,是通过图形化方式对资产资源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体验式”管理方式, 采用3D技术实现设备信息的动态展现,包括三大主要功能:模拟3D实景展示、资产定位功能、报警界面提醒功能。

6.1.1模拟3D实景展示

1)机房整体展示

系统采用了WebGL 3D技术,能够在Web上实现高清维度的机房全景360旋转展示。帮助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机房的整体区域结构、机柜摆放位置、空调环境设备、地板等各种平面图。

图表 9机房整体3D展示-1

图表 10机房整体3D展示-2

2)机柜设备信息展示

鼠标点击机柜,可以展示机柜内所有设备的基本列表信息,例如位置、主机名、负责人等相关信息。系统可根据业务需求自行定义显示的属性。

该模拟机柜的设备与现实机房内的机柜信息保持同步。

鼠标单击机柜内的设备,可以显示设备更有详细的信息。

图表 11机柜展示图点击机柜,展现详细信息:

图表 12资产展示图3)自定义配置

系统提供用户自主灵活配置空间的功能。用户可以拖动机柜调整位置和空间整体布局。

图表 133D定制配置图

6.1.2资产定位功能

通过资产的关键属性字段,如:资产名称、序列号、RFID号等。查询资产所在机房、机柜以及U位信息。

查询结果可联动3D实景界面,精确展示资产的位置信息。

图表 14 3D资产定位图-1

U位:

RFID 资产管理方案

RFID 保密设备及机要文件资产管理方案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应用技术背景:近年来,RFID技术已经在社会众多领域开始应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公共安全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预测,RFID标签技术将在未来2~5年逐渐开始大规模应用,到2008年RFID标签仅在全球供应链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达到40亿美元。在未来的几年中,RFID技术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集成软件、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等方面都将取得新的进展。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RFID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务也将越来越广泛。 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芯片功耗更低,作用距离更远,读写速度与可靠性更高,成本不断降低。芯片技术将与应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紧密结合。 RFID标签封装技术将和印刷、造纸、包装等技术结合,导电油墨印制的低成本标签天线、低成本封装技术将促进RFID标签的大规模生产,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决定产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RFID读写器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是读写器将向多功能、多接口、多制式,并向模块化、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方向发展。同时,多读写器协调与组网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RFID技术与条码、生物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以及与互联网、通信、传感网络等信息技术融合,构筑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海量RFID信息处理、传

输和安全对RFID的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RFID系统集成软件将向嵌入式、智能化、可重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RFID公共服务体系,将使RFID 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利用更为深入和广泛。 本项目的用户背景:政府的机要单位,机要局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单位,其工作职责主要涉及: (一)承担密码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党政系统的密码通信和密码管理;(二)负责密码电报的翻译、传输、批抄、传送、上呈下达; (三)负责上级明传电报、信息的接收、抄送; (四)负责市、区加密通信网络、党务内网和办公自动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五)负责政府各种通知、文件和信息的网上发布及下达; 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密码设备及文档,这套系统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这些涉密资产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运用RFID的技术运用手段对现有涉密级别比较高的文档和设备的安全进行管理。 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原则:由于此类客户对于资产及文件管理的安全系数要求极高,在系统的保密安全设计上必须考虑定义复杂的加密手段以及严谨的监控手段来达到较为合适的安保级别。 首先在RFID的标签选型上,选用带有逻辑加密功能的类型,其中几种比较合适的类型如下表所示: 逻辑加密电子标签

浅谈几种数据中心IT资产识别管理技术

物联网时代,数据中心的建设必不可少,很多大型甚至超大型数据中心正在陆续投入使用,这就涉及到很多管理方法,数据中心资产管理即是其中一种,目前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和录入设备变更信息、人工巡检、人工盘点,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随着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管理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数据中心业务发展的脚步,成为数据中心运维的短板,因此,在数据中心智能化、无人化的大趋势下,业界主流厂家纷纷推出智能的数据中心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完整的流程控制、资产识别、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进行有效管控。 智能的资产识别技术可大幅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与准确度。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实时刷新、准确无误的资产信息库;而资产信息的采集、录入的准确性往往决定了一个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是否可用。随着数据中心的设备数据增加,资产变更信息的准确性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数据中心IT资产识别管理技术的应用情况有如下几种: ?人工扫码技术 条码管理系统主要由设备上的条码标签、扫描终端、网管等部分组成。资产盘点时,运维人员手持条码扫描终端,扫描设备上的标签,由于需要人工操作、机柜上IT设备放置位置高低差异高达2米以上,不太适合人工操作、设备数量大、机房环境噪音大等特点,导致扫描盘点的方式效率较低,错误率高、机房内巨大的噪音对运维人员造成职业伤害,工作枯燥,人员流失率高、基础运维人员越来越难找等问题。 ?U位级资产自动识别技术 资产管理的一大难点就在于确定IT设备所在的机柜U位;针对这一难题,业内的部分厂家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出了智能化的资产识别条。资产识别条可以安装在机柜的侧面,通过内置的RFID芯片进行近场通讯,可以自动识别IT机柜中的每个U位是否被占用,以及占用此空间的设备信息。这些资产位置信息通过资产识别条的通信接口集中上报给资产管理

广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广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广州IDC数据中心设备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IDC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国内方面,我们认为在新基建的推动下,IDC行业有望迎来内生动力(云计算)和外部驱动力(产业政策)的共振。我们认为零售型业务和定制型业务长期来看皆具备发展潜力,不同公司基 于各自禀赋有望走出自己的最佳成长路径。重点推荐:数据港、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建议关注:宝信软件等。 该IDC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7096.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437.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75%;流动资金4659.38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7.25%。 达产年营业收入3388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038.00万元,税金及 附加293.06万元,利润总额6846.00万元,利税总额8083.34万元,税后 净利润5134.5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48.8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04%,投资利税率47.28%,投资回报率30.03%,全部投资回收期4.83年,提供就业职位518个。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 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区域规模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协同发展,利用项目 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使投资项目产品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达到“高起点、高质量、节能降耗、增强竞争力”的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 数据中心行业(IDC),是指设计用于容纳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的专用场地,并提供关键任务业务应用程序,数据和内容。数据中心一般会布局在电力和网络资源附近,以支持计算设备的运行。由于其往往为客户的关键任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数据中心必须保证持续运作,因此监控和网络安全对数据中心非常重要。数据中心连续运作的能力通过电力基础设施(电池和发电机),专用冷却设备(计算机房空调机组),环境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共同辅助实现。这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和系统组件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

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R F I 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RFID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目标 当前的资产管理借助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数据的采集和录入一直都是手工操 作,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且资产实物信息与管理系统信息无法实时同步。RFID技术作为 物理世界与现有 IT系统的桥梁,可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 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 通过 RFID这项新技术实现远程、动态、实时的设备资产数据采集,替换传统资产管理 方式的前台人工数据采集,更好的与后台计算机数据库结合,实现对日常管理中的资产信息 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和自动更新,同时采集人员信息,真正实现“帐、卡、物、人”相符; 并且按照国内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情况和惯例,对固定资产自动进行计提折旧。将原来分散 的资产管理信息集中起来,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从而避免因人为因素造 成的信息失真引起管理效能的下降。为单位领导、网络规划投资与设计等部门提供更准确、 实时的网络资产实物信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有效降低和控制日常管理和生产成本,对涉 密的资产进行严格监控并防盗,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系统架构 系统简介 资产管理示意图如图 2,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和盘点等 操作,它包含了设备从购置、投入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设备投入使用前加装电子标签,标 签内写入资产的信息,每次进行资产管理操作时,读写器都会读到资产上的电子标签并将信 息发送到资产管理系统服务器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资产的跟踪管理。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概述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的大量投入,在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管理中分散着多种专业的管理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它们之机相互独立并存,形成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如何高效统一管理成为了众多企业面临的难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 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对于枯燥严谨数据中心管理来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3D可视化时代。 解决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了新一代基于3D技术的可视化仿真监控平台一一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可视化技术将多种管理系统的复杂信息融汇在虚拟仿真环境之中,以符合人类直觉的方式自然呈现,从而大大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损耗和时间损耗,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度,使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大幅提升操控效率,加快响应速度,缩短处理时间。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更从容更精准地审视数据中心的全局图景,清晰掌握各 类设备的位置和资产信息,也为有效管理数据中心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采用3D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刻画,也被称为虚拟仿 真(Virtual Simulation),即通过技术手段把数据中心的一切物理存在的对象进行数据建模(从楼宇到设备,从地板到网线),以3D的方式在计算机中生成出来,供用户进行查看、交互、分析。机房不再需要现实中用脚走过去参观与查看,而是随时随地的以任意一个视角进行切入,比如我想知道核心业务系统的机器分别分布在哪一些机柜之中,或者哪一些机柜空间的空间剩余还是过半的,虚拟3D 机房就会直观的通过形象化图景呈现出查询结果。这只是可视化的简单应用,进而我们可以将各种监控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与虚拟机房相结合,允许用户从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视角查看任意对象的任意信息。它能同时支持B/S、 C/S架构,用户可以在电脑上客户端进行操作软件,还可以在任意一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上访问web版可视化软件,在Wet浏览器中就可以操作三维场景,它使得网页超越二维平面,利用多媒体效果和三维可交互的对象,向用户提供更加主动有趣和有用的服务。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对全三维场景的浏览和数据交互。并 提供开放式SDK允许把三维场景嵌入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双向交互,充分满足用户不同需求,麦景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软件包括以下内容:监控可视化管理、环境可视化管理、资产可视化管理、容量可视化管理、管线可视化管理、演示可视化管理。 系统功能 1、监控可视化管理监控可视化让用户可以整合数据中心内分散的各种专业监控工具(如动环监控、安防监控、网络监控、主机监控、应用监控等),把多种监控数据融为一体,建立统一监控窗口,改变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实现监控工具、监控数据的价值有效益化。同时,基于3D图像引擎的可视化能力,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手段,扭转由于二维信息维度不足而导致的数据与报表泛滥状况,切实提升监控管理水平。门禁监控集成可视化,消防监控可视化,配电监控可视化,设备性能监控展示,视频监控集成可视化,环境监控集成可视化,制冷监控集成可视化,设备统一告警展示。 2、资产可视化管理数据中心内的设备资产数量庞大、种类众多,传统的表格式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实用性差,资产可视化管理功能采用了创新的3D互动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配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可以与各种IT资产配置管理数据库集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V2.0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 Bychj a、 系统拓扑图 b、 4.5.1 设计目标 建立一个集中分散、异构、可扩充、可集成、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角度视图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复合数据库系统。它将成为政府各种业务系统、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是政府门户的信息中心,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和预测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4.5.2 数据中心设计基础 4.5.2.1 现状分析

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来说,统一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模式是十分重要的。电子政务的构建,正经历着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转变,没有数据也就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政府网站及电子政府。数据中心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公共数据(信息)库、模型库、文件交换站以及发布信息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各数据源将自己的数据上传给数据中心,而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实施自己的应用。 按信息的应用属性,可将电子政务的数据类型分为空间数据、基础数据、政务数据、专题数据和多媒体语音数据。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并建立人口、法人机构、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以及宏观经济四个基础数据库,将成为我国今后数年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由于我国政府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以及政务建设有一个发展过程,造成了政府各部门、城市各行业信息化发展步调不一,从而使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㈠、信息的共享、公开没有立发,信息采集、储存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 ㈡、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职能部门内部的信息相对封闭,产生了信息孤岛效应,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㈢、大部分单位业务应用系统还未形成一个内部资源共享、有效运行的整体,需要在电子政务设计建设的过场中进行整合和改造。 ㈣、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结构不合理,互连互通十分困难。 ㈤、安全性存在隐患,人门还不放心在网上共享数据。 基于以上问题,需要在法律、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RFID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目标 当前的资产管理借助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数据的采集和录入一直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且资产实物信息与管理系统信息无法实时同步。RFID技术作为物理世界与现有IT系统的桥梁,可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 通过RFID这项新技术实现远程、动态、实时的设备资产数据采集,替换传统资产管理方式的前台人工数据采集,更好的与后台计算机数据库结合,实现对日常管理中的资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和自动更新,同时采集人员信息,真正实现“帐、卡、物、人”相符;并且按照国内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情况和惯例,对固定资产自动进行计提折旧。将原来分散的资产管理信息集中起来,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从而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失真引起管理效能的下降。为单位领导、网络规划投资与设计等部门提供更准确、实时的网络资产实物信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有效降低和控制日常管理和生产成本,对涉密的资产进行严格监控并防盗,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系统架构 2.1 系统简介 资产管理示意图如图2,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和盘点等操作,它包含了设备从购置、投入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设备投入使用前加装电子标签,标签内写入资产的信息,每次进行资产管理操作时,读写器都会读到资产上的电子标签并将信息发送到资产管理系统服务器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资产的跟踪管理。

图2、资产管理示意图 2.2 系统架构 RFID应用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如图3,包含对象层、采集层和应用层;对象层主要是贴标的受控资产、文件和人员;采集层主要包括固定式RFID数据采集系统和手持式RFID数据采集系统,固定式RFID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在各监控出入口,识别的数据通过局域网与应用层进行通讯,手持式RFID数据采集系统可用来对资产、文件或人员进行稽查和盘点等,通过WIFI、GPRS或USB与应用层进行通讯;应用层通过与采集层的数据通讯和数据处理实现各种管理功能。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 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 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 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 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 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 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 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

数据中心安全规划方案

XX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项目 技术方案

目录1.项目概述4 1.1.目标与范围4 1.2.参照标准4 1.3.系统描述4 2.安全风险分析5 2.1.系统脆弱性分析5 2.2.安全威胁分析5 2.2.1.被动攻击产生的威胁5 2.2.2.主动攻击产生的威胁5 3.安全需求分析7 3.1.等级保护要求分析7 3.1.1.网络安全7 3.1.2.主机安全8 3.1.3.应用安全9 3.2.安全需求总结9 4.整体安全设计10 4.1.安全域10 4.1.1.安全域划分原则10 4.1.2.安全域划分设计11 4.2.安全设备部署12 5.详细安全设计13 5.1.网络安全设计13 5.1.1.抗DOS设备13 5.1.2.防火墙14 5.1.3.WEB应用安全网关15 5.1.4.入侵防御16

5.1.5.入侵检测17 5.1. 6.安全审计18 5.1.7.防病毒18 5.2.安全运维管理19 5.2.1.漏洞扫描19 5.2.2.安全管理平台19 5.2.3.堡垒机21 6.产品列表21

1.项目概述 1.1.目标与范围 本次数据中心的安全建设主要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的技术部分,从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来对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在本次建设完毕后XX数据中心网络将达到等保三级的技术要求。 因用户网络为新建网络,所以本次建设将完全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技术部分要求进行。 1.2.参照标准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5058-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Z 20986-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1.3.系统描述 XX数据中心平台共有三个信息系统:能源应用,环保应用,市节能减排应用。 企业节点通过企业信息前置机抓取企业节点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上传到XX 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数据库对这些企业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同时企业节点也可以通过VPN去访问XX数据中心的相关应用。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总体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 总体方案

目录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4) 1.1.项目背景简介 (4) 1.2.项目管理范围 (4) 1.3.项目建设原则 (5) 1.4.项目建设目标 (6) 1.5.解决方案概述 (7) 2.系统架构及实现原理 (11) 2.1.系统架构 (11) 2.1.1.采集层 (12) 2.1.2.处理层 (12) 2.1.3.管理层 (13) 2.1.4.交互展现层 (13) 2.2.系统集成 (14) 2.2.1.第三方集成 (14) 2.2.2.短信猫集成 (15) 2.2.3.短信网关集成 (15) 2.3.开发工具及技术介绍 (16) 2.3.1.自定义流程引擎 (16) 2.3.2.成熟的开发标准技术 (17)

2.3.3.分布式通讯调度 (17) 2.3.4.搜索引擎 (18)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1.1.项目背景简介 伴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逐渐增大,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基础设施系统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地得到妥善解决,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优化和改进传统的运维模式,提高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建设一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各种资源状态的信息。运维管理人员依靠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控制运维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1.2.项目管理范围 项目内容: 设施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设施故障统计; 设施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RFID大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应用_解决方案设计(机柜级)

实用标准 数据中心 RFID资产管理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2014年1月

目录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5) 1.1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面临资产管理严峻挑战 (5) 1.2数据中心运维特点决定管理模式 (5) 1.3利用RFID技术对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6) 二系统简介及先进性 (7) 2.1RFID系统简介 (7) 2.2系统先进性 (7) 三RFID资产管理总体方案 (8) 3.1系统概述 (8) 3.2项目建设目标 (8) 3.3拓扑架构设计 (9) 3.4应用结构设计 (10) 3.5采集服务(RFID中件间) (11) 四机柜级资产监控方案 (13) 4.1机柜内部组成 (13) 4.2实现功能 (14) 五RFID出入监控系统 (14) 5.1系统组成 (14) 5.2实现功能 (16) 六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简介 (17) 6.1机房3D展示 (17) 6.1.1模拟3D实景展示 (17) 6.1.2资产定位功能 (20) 6.1.3报警实时显示 (21) 6.2资产登记与信息管理 (22) 6.3资产与RFID关联 (23) 6.4资产日常管理 (23) 6.5维保管理 (24) 6.6资产台账报表 (24) 6.7资产盘点巡检 (26) 6.8子系统接口方案设计 (26) 6.8.1采集服务接口 (26) 6.8.2手持终端接口 (27) 七系统方案必要条件 (28) 7.1约束要素 (28) 7.2硬件及网络环境 (28)

7.3软件环境 (28) 八业界成功案例分析 (29) 8.1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电网 (29) 8.2大连银行 (30) 8.3万达集团 (31) 8.4某搜索引擎公司 (31) 8.5华夏银行 (32) 8.6中国石油 (32) 8.7湖南电信研究院 (33)

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完整文档

目录 1. 前言 (3) 2. 系统简述 (4) 2.1. 系统特点 (4) 2.2. 系统优势 (5) 3. 系统架构 (6) 3.1. 总体架构 (6) 3.2. RFID系统组件 (7) 3.2.1. 手持机 (7) 3.2.2. 电子标签 (7) 3.2.3. 发卡机 (7) 3.2.4. 基于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系统 (7) 4. 系统功能 (8) 4.1. 资产日常管理功能 (8) 4.2. 资产折旧 (8) 4.3. 固定资产月报 (8) 4.4. 固定资产综合查询 (9) 4.5. 盘点功能 (9) 4.6. 系统维护功能 (10) 4.7. 安全管理功能 (10) 5. 系统流程.................................................................................................................................... 11 5.1. 资产新增操作 (11) 5.2. 资产调拨操作 (12) 5.3. 资产维修操作 (13) 5.4. 资产报废操作 (14) 5.5. 资产盘点操作 (14) 6. 系统效益.................................................................................................................................... 15 7. 系统设备介绍............................................................................................................................ 16 7.1. 手持读写器 (16) 7.2. 桌面式超高频读写器 (17) 7.3. 电子标签 (17) 杭州紫钺科技有限公司Impinj增值分销商 3 1.前言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一、业务概述 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维人员巡检时发现的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设备维保信息、设备维护使用记录、客户经理及其联系信息等内容,无法及时并直接将设备故障信息反馈给设备相关维护人员,需记录设备编号后再后台查找相关信息后,通知厂家维护人员,维护效率较低。 2.IDC资源的分配流程长,涉及的分配环节和人员较多,分配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面向服务转型的需要,需要对分配流程进行优化。 3.在运维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漏记、错记,资源状态不能及时更新,资源状态比较错乱,导致数据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错误,保证数据100%准确。 4.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对资源的分配过程、变更过程、历史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不符合IDC资源动态变化分配管理的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 5.资源占用记录不直观,资源统计不方便,不能对IDC的运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传统人工资源管理流程,存在资源分配流程长、维护效率低、资

rfid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Rfid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关键词:rfid,资产管理,RFID技术,电子标签,紫钺, 简介 杭州紫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射频识别领域,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射频识别解决方案。紫钺科技作为Impinj中国大陆首家增值产品分销商。基于全球领先的Impinj产品与技术为客户提供固定式读写器、芯片、天线、各种封装形式的电子标签等产品与服务,提供物流仓储、城市交通、高校、生产线检测、食品安全与追溯等领域的关键解决方案服务。 1、系统简述 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和盘点等操作,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问题,本系统运用RFID 技术,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1.1、系统特点 1)系统功能更实用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包括资产增加、变更、报废、毁损、折旧、借出、归还、分配使用部门、使用部门变更、管理人员设定、资产在部门间调换、各种报表打印、组合查询等。对于每一件固定资产都可以查询出该资产从购入、入帐、投入使用、使用部门、折旧情况、以至退出使用的全部信息都可以有详尽地记录。动态查询功能可以保证管理人

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面的信息资料,资产成批折旧可以减少大量重复劳动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自动报表编制打印迅速准确,可以节约大量手工编制报表的时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原来分散的管理信息集中起来,组合成为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管理平台。 2)先进的管理方式 每一件新购入资产的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以后,都会根据相应软件将信息写入RFID标签内,RFID标签的内容可由用户自己设定,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名称、购入日期、保管(使用部门)等内容。将不通种类的RFID标签贴在固定资产实物上,既明显地区分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又给盘点带来极大的方便,盘点人员不必通过记录资产编码、核对帐本的方式进行盘点,只须通过手持读写器对固定资产上的RFID 标签识读,从而达到资产信息的比对。 3)高效的数据传输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但能够在本机查询固定资产情况,还可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以及互联网(Internet),实现双向传输,使各种信息数据在同一时刻被其他用户共享。 4)独特的权限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个操作员的职责不同,为每一个操作员制定了相应地操作权限,通过用户的身份和密码识别,保证不同操作员只能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制度的固定性,又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加强适应能力。 5)友好的用户界面、简便易学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题目:IDC业务治理系统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 组员:余锦祥(教育技术09-1) 苏清波(教育技术09-1) 张开忠(教育技术09-1) 指导老师:杨忠明老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1.1 IDC业务的治理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IDC业务治理系统功能 (3)

1.3 IDC现有业务系统流程分析 (4) 1.4数据流图分析 (5) 二、概念设计 (9) 2.1服务终止通知、客户业务、客户、施工单之间的联系 (9) 2.2客户、客户来访、客户回访、客户联系人之间的联系 (10) 2.3客户联系人、客户计费、客户、客户业务之间的联系 (10) 2.4客户设备、设备端口、设备、IP地址、故障记录之间的联系 (11) 2.5 总E-R图 (11) 2.6实体集集属性 (12) 三、逻辑设计 (13) 3.1 客户信息汇总表 (13) 3.2 施工单 (14) 3.3 客户业务信息表 (14) 3.4 客户授权信息表 (15) 3.5 客户设备信息表 (15) 3.6 资源分配表 (15) 3.7 IP地址使用表 (16) 3.8业务完成确认单 (16) 3.9客户计费信息表 (17) 3.10客户回访登记表 (17) 3.11客户信息爱护表 (17) 3.12 故障记录表 (18) 3.13客户业务咨询表 (18) 3.14日常运行爱护记录表 (19) 3.15客户业务变更表 (19) 3.16客户服务终止通知单 (19) 3.17客户设备移机登记表 (19) 3.18客户新增设备登记表 (20) 3.19客户来访登记表 (20) 3.20客户授权开/关设备登记表 (20) 3.21客户投诉登记表 (20) 四、储备过程 (21) 五、触发器 (21) 六、小结 (22) 一、需求分析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资源管理与展现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资源管理与展现方案 (DCIM)

目录 1.项目概述及需求理解 (4) 1.1.项目背景简介 (4) 1.2.项目管理范围 (4) 1.3.项目建设原则 (5) 1.4.项目建设目标 (6) 1.5.解决方案概述 (7) 2.系统架构及实现原理 (11) 3.1.系统架构 (11) 3.1.1.采集层 (11) 3.1.2.处理层 (12) 3.1.3.管理层 (12) 3.1.4.交互展现层 (13) 4.DCIM系统功能实现 (13) 5.1.基础设施管理 (13) 5.1.1.资产管理 (13) 5.1.2.容量管理 (18) 5.1.3.能耗管理 (20) 5.2.集中展现 (23) 5.2.1.展现系统集中化 (23)

5.2.2.展现方式多样化 (29) 5.2.3.集中监控展示 (32) 6.系统部署方案及软硬件配置要求 (38) 6.1.分布式部署方案 (38) 6.2.服务器硬件 (40) 6.3.服务器软件 (41)

1.项目概述及需求理解 1.1.项目背景简介 伴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逐渐增大,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基础设施系统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地得到妥善解决,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优化和改进传统的运维模式,提高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建设一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各种资源状态的信息。运维管理人员依靠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控制运维质量提高服务水平。1.2.项目管理范围 项目内容: 设施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设施故障统计; 设施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将数据信息存储备份,并采用不同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服务人员绩效、考核管理;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1.1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1.2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 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1.3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1.4 数据库区

RFID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 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1.背景 资产设备是每个企业单位正常生产运营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 断扩大,资产数目和种类的逐渐增加,其管理和调配成为日益繁琐的工作。如何才能高效的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闲置资产,节约资金,成了企业关注的焦点。 目前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数据的采集和录入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差错率高,资产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无法实时同步导致资产缺乏跟踪管理,比如安装、移动、调拨、维修、报废没有历史记录,账目与实物不符等。诸多的问题 使得一种新型的资产管理模式显得十分必要。因此RFID技术在资产管理方面应运而生。 2.RFID应用前景分析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因其操作便捷高效,无需人工干预,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相关数据. 亦可识别高速运动中的物体,或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已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与传统的前台人工数据采集不同,RFID技术通过远程、动态、实时的设备资产 数据采集,更好的与后台计算机数据库结合,对日常管理中的资产新增、调拨和盘点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自动更新,实现了实物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同时采集人员信息,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失真引起的管理效能下降。资料word . 实现了资产的日常管理活动与其系统有效整合,高效快捷,大大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 RFID资产管理特点 每件固定资产拥有各自电子身份证,方便登记与查找

快速识别、盘点与统计实物,可远距离,多目标操作。 帐、卡、物信息匹配清晰准确 轻松地知道每件物品的位置信息 资产跟踪管理活动完整,历史记录具体可查。具体管理操作记录及时可行。如安装、移动、调拨、维修、报废、保修、报废销账等。 目前,我国企业采用RFID技术进行资产管理的仍不多。尽管RFID技术已在仓储、物流、图书管理等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RFID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 (一)标准问题。标准化是推动产品广泛获得市场接受的必要措施,但射频识别 读/写机与标签技术仍未统一,因此无法一体适用。目前各产品制造商、自动识别实验室与国际标准组织正在致力于制定射频识别技术的标准,以求所有的标签能够被任何读/写机兼容。 (二)成本问题。RFID系统建立成本分为初建费用和运行费用。初建费用包括:RFID接收读取器、电子标签、管理用微机等设备费用和搭建网络的费用。至于网络,企业可利用现有网络。RFID系统的设备功率都很小,很少需要维护, 其运行费用比较低。项目需要进行设备采购、系统搭建、软件编制和系统授权等方面的投资,此外还需支付项目组成员的工资、咨询公司的咨询服务费和集成 公司的项目集成费。因此,客观全面地评价RFID技术投资回报率是一个比较复资料word . 杂的课题,随着技术的突破、成本的降低将会逐步实现。 (三)技术完善问题。虽然单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RFID电子标签总体上产 品技术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较高的差错率。识别距离方面,采用高频频段的 RFID标签的有效识别距离仅为1米,采用超高频频段的识别距离可以达到3米~6米,还不能达到理论上的识别距离(10米)。此外,射频识别标签与读写器具有方向性,且射频识别信号容易被物体所阻断,环境中的建筑结构尤其是金属结构的排列、数量会对RFID系统的安装和识别效果产生影响,这些都是RFID 技术未来发展的重大挑战。 (四)集成应用问题。当前企业的众多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大多以条形码和磁条技

集团云数据中心计算资源池-规划设计

集团云数据中心计算资源池 详细规划设计

目录 1前言 (2) 1.1背景 (2) 1.2文档目的 (2) 1.3适用范围 (2) 1.4参考文档 (2) 2设计综述 (3) 2.1设计原则 (3) 2.2设计思路 (5) 2.3建设目标 (7) 3集团云计算规划 (8) 3.1整体架构规划 (8) 3.2资源池规划 (8) 3.2.1计算资源池 (9)

1前言 1.1背景 集团信息中心中心引入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全院及国网相关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电力科研云,支撑全院各个单位的资源供给、数据共享、技术创新等需求。实现云计算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及云计算服务统一提供;完成云计算中心的模块化设计,逐渐完善云运营、云管理、云运维及云安全等模块的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建设;是本次咨询规划的主要考虑。 1.2文档目的 本文档为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的咨询设计方案,将作为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 1.3适用范围 本文档资料主要面向负责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维护人员、工程师等,以便通过参考本文档资料指导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 1.4参考文档 《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访谈纪要》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 《OpenStack Administrator Guide》(https://www.360docs.net/doc/422267855.html,/) 《OpenStack High Availability Guide》(https://www.360docs.net/doc/422267855.html,/) 《OpenStack Operations Guide》(https://www.360docs.net/doc/422267855.html,/) 《OpenStack Architecture Design Guide》(https://www.360docs.net/doc/422267855.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