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南中考化学考点示例

2018河南中考化学考点示例
2018河南中考化学考点示例

2018河南中考考点示例

1、物质变化与性质

①.①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铜丝做导线 B.稀硫酸除铁锈

C.稀有气体做金属焊接保护气 D.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②、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把铜块锻压成铜箔 B.金刚石切割玻璃

C.铁铸成铁锅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③、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

④.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铁钉生锈 C.蜡烛燃烧 D.水的蒸发

⑤.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2、物质分类

①.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袋 B.玻璃杯C.不锈钢锅D.铜插头

②.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

...是①酸②碱③盐④

有机物中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③.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不存在

...的物质种类是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写化学式)

甲烷;乙醇;乙酸;葡萄糖

⑤、三大合成材料:、、

棉花和羊毛属于,涤纶属于。

⑥、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氮气洁净的空气 B 液氧碘酒

C.冰水共存物纯碱 D 盐酸加碘食盐

⑦、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⑧、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常见的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烧碱

B.常见的合金:生铁、青铜、石墨

C.常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水、合成纤维

D.常见的碱:烧碱、纯碱、熟石灰

3、化合价与化学式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①、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为: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ClO3B.Ca(ClO)2 C.HClO4 D.KCl 【】

19、

②.请从给定化合价的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单质____________;碱__________;可作为复合肥料的盐_________,氧化物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④、现有Na、C、H、O、N五种元素符号组成化学式进行填空。

(1)能用于图书馆灭火的物质。

(2)炉具清洁剂含有的除去油污的物质

(3)属于盐类的氮肥

(4)不属于碱类且PH﹥7的是

(5)保持乙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⑤、如图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1

B.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D.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⑥、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B. 相对原子质量是26. 982

C.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 l3+

D. 它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2

⑦.⑴在第三周期中,

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⑵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⑶12号元素原子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⑧、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①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名称为

;最外层电子数为

②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它属于元素。

③氧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

④等质量的氧气和氟气中,所含原子数较少的是。

⑨、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4.化学式中的物质组成和微粒构成

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今年诺贝尔医学奖。“关于青蒿素[C15H22O5]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2g

C、青蒿素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青蒿素有42个原子

⑵、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组别是

⑵.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NaCl、CuSO4 B.CH4、HCl

C.Si、CO2 D.Ar、Au

⑶、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氦原子的质子数是;

②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为;

③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元素。

⑤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或失去)电子

①相同质量的磷与硫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⑷、物质由组成;分子由构成。构成物质的粒

子有。

⑷、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

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A.单质B.元素 C.分子 D、原子

⑸、现有指定化合价的几种元素:O

-2

、H

+1

、K

+1

、Cu

+2

、N

+5

,请选择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②一种酸;

③一种复合肥料

④原子个数比为1∶1的氧化物;

⑹.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金和金刚石 B水和氨气 C汞和氯化钠 D.干冰和硫酸铜

⑺、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

⑻、右图为电解水的微观图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该反应:

5、分子的性质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⑵.用分子的相关知识以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⑶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现象。

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加压时,6000L氧气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6、原子、离子结构与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⑴.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

⑵、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中A、B、C、D属于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

②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电子;

③ D中x=________;

④ 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⑷.右图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②硫离子的符号为;

③硫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A.物质的分类B.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

②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

③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

成材料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

③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

C.能量变化D.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

学能

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

内能

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

能放出热量

①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振荡

②活性炭的吸附性——用于防毒

面具

③金刚石硬度很大—用于做玻璃

④硫化钠的化学式。

(5).下图是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n的值为6 B.Se在第四周期

C.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Se的质子数是34

7、离子或物质共存

⑴、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NaCl、、(NH4)2SO4 B、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D.K2SO4、K2CO3、NaOH

⑵.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CuSO4、NaCI B.BaCI2、Na2SO4、NaOH

C.CaCl2、Na22CO3、AgNO3 D.K2SO4、NaNO3、NH4Cl

8、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20、

①、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的总质量增加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 B 、碳酸钾溶液与氯化钙溶液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D、铜与硝酸银溶液

②、各组物质能反应,而且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小的是【】

A.锌和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C.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

9、概念辨析

①、下列由事实或信息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2

C.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该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②.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组别是【】

③、李明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错误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氢气能燃烧且无污染,是清洁能源;铜具有导电性,可制作电线

B.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C.生活常识:电线着火,立即用水浇灭;饮水解渴,水越纯越好

D.环境保护:为减少水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为减少白色污染,用使用可降解塑料

④、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为:甲+乙→丙+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取10g甲和20g乙反应,则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0g

B.若丙和丁分别为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属于酸和碱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生成

D.若甲和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10、基础知识

①.产生下列现象,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

A.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

C.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轻、变稀

D.铜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铜锈”[又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学家用纳米线织出了碳纳米管布料,碳纳米管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 河南烩面美味营养,因为面条和瘦肉中富含蛋白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C. 郊游后的自行车经清洗后需要晾晒并在链条上涂油等,目的是防止自行车生锈

D. 用石灰乳粉刷过的墙日久变硬,是因为水分的蒸发而留下固体氢氧化钙的缘故。

21现有Na、C、H、O、N五种元素符号组成化学式进行填空。

(1)能用于图书馆灭火的物质。

(2)炉具清洁剂含有的除去油污的物质

(3)属于盐类的氮肥

(4)不属于碱类且PH﹥7的是

(5)保持乙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11、利用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简单推断商品标签

⑴.小明每天服用2片某种钙片。该钙片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右图(钙片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小明每天从钙片中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A.0.30g

B.0.60g

C.0.75g D.1.50g

⑵.右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由此可知,葡萄糖由种元素组

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⑶、(1)这里的钙、铁、磷、锌指的是

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等)。

(2)这袋奶粉中含蛋白质的

质量为_______g。

(3)蛋白质是人体重要营养

物质之一。除蛋白质外,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还有

(写出两种即可)。

12、物质转化

(1)加入盐酸后,下列变化能一步实现的是【】21、

① Cu(OH)2→CuCl2②Fe2O3→FeCl2③CaCO3→CaCl2 ④Cu→CuCl2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A.Zn→ZnSO4 B.Ba(NO3)2 →BaSO4

C.CaCO3→CO2 D.CuO→CuCl2

⑶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

右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2014河南中考)

若A是一种干燥剂,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

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原子质量是

100,则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右图所示转化

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

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

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

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

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甲的化学式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13.溶解度曲线

⑴、关于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 (b-a) g

D.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⑵.右图为A、B、C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A、C交点的意义是

②、t3℃时,A、B、C三者的溶解度由

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若在该温度时将45克A放入50克水

中,形成的溶液是__ 溶液(填“饱和”

或“不饱和”);

①如果有A、B的混合物(含少量的B),将A提纯的方

法是;

②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恰好饱和的溶液,

温度升高到t3℃,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⑤、t2℃时,将90g的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为20%的溶液,

需要加水。

⑶、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①)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

②)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

大小关系为_____.

③图3中表示

乙的溶解度

曲线是_____;

P点表示的含义

④、50℃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14、金属活动顺序

⑴、金属M可与CuCl2溶液反应:M+CuCl2=MCl2+Cu,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金属M不可能是铝

C反应前后M化合价发生改变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⑵、向硫酸铜、锌粉和铁粉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停止后过滤,若滤出的滤渣中含有铁粉,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必定含有Zn、Cu,可能含有Fe ()

B.滤渣中必定含有Fe、Zn,可能含有Cu

C.滤液中必定含有Zn2+,可能含有Fe2+

D.滤液中必定含有Zn2+、Fe2+,可能含有Cu2+

⑶、向AgNO3 、 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并充分反应,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后,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

为。

②往滤液中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滤渣中有。

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有的是,滤液中的溶质有

④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若无气体放出,则滤渣中一定有:

滤渣中可能有;

滤液中一定有的离子是,可能有的离子

是。

⑷、Cu、Al、Fe、Ag、Au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学习交流。请你参与交流并回答问题:

①、小明同学在对上述金属分类时,根据金属的某种化学性质相似,将“Au、Cu、X”划分为一类,你认为X是。

②、为一次性验证Cu、Al、Fe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你能选用的试剂是溶液,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弱到强

....的顺序是。

③、上述金属中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⑸、把铁和铜加入到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进行如下实验。

①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②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滤渣中一定含有。

③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滤渣中一定含有。

④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有。

15、质量守恒定律

⑴、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7.4 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⑵.右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

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②和③一定是反应物

C.④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生成物

D.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一定等于②和③

的质量之和

⑶.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待测

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 g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16、固体除杂

(1)填写除去括号内的杂质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⑴ZnSO4(CuSO4) 。

②K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Fe2(SO4)3_____________。

③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__________。

⑵、海水晒制得到的粗盐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将粗盐进行提纯的实验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

将海水进行可得到粗盐;

②步骤①和步骤②都涉及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④为了除去溶液A中的可溶性杂质,应按顺序分别加入过量的Na2CO3、NaOH、BaCl2,请写出所加三种试剂的顺序。

⑤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有哪些?

⑥步骤③加入适量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⑦步骤②中不能用KOH代替NaOH的原因是什么?

⑧固体X的成分是CaCO3、 BaCO3、 BaSO4和Mg(OH)2,请写出生成BaSO4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气体除杂

⑴.请将下列有关实验问题填写完整。

①除去O2中少量的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

②)除去N a2SO4溶液中少量的N a2CO3,不能选用盐酸的原因是。

⑵、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A、B连接,A中产生的气体并不能使B中的溶液变浑浊,这是为什么?

③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⑶、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CuO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草酸(H2C2O4)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①写出A、C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装置D、E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③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接、接、接、接。

18、数据处理

元素质量计算

.①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2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C2H2

B.C2H5OH

C.C6H12O6

D.CH4 22、

②、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归一法应用

①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2017河南中考)

②.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

③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的是【】

A. 锌

B.铁

C.镁 .

D.铝

差量法

①、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

时间,铁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析出了铜多少克?

②、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③、现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2.2g,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后,生成AgCl和Ag Br沉淀4.75g,则原混合物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 g。(2017河南中考)

关系式法

1、某工厂变废为宝,探究用废硫酸等来制取所需产品。现有废硫酸4.9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废铁屑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同时将生成的全部氢气通入足量氧化铜中并加热(H2+CuO == Cu +H2O),请计算理论上最多可生产铜的质量。

2、.某样品含有氢氧化钾、碳酸钾和水三种物质。室温下,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

A.74.5g

B.29.8g

C.10g

D.7.45g

中间值或极值法

①、30g某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1g,则该合金是:A Fe—Mg B Fe—Al C Zn— Mg D Al— Mg 【】

②镁铝合金x g和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1 g H2,则x可能为

A 0.8

B 1

C 1.5

D 无法确定【】

③、2.3g的铁与M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则M可能是(2017河南中考)【】

A. 镁

B. 铝

C. 碳

D.钠

④.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直接用各金属表示)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

测:①Mg>Al>Zn;②Al>Mg>Zn;③Al=Mg=Zn;④Al=Mg>Zn;⑤Al=Zn>Mg;⑥Al>Mg=Zn。其中合理的个数为A.5个 B.4个 C.3个 D.2个

23、

无数据计算

①、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1/4。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014河南中考)【】

A.40%

B.30%

C.20%

D.10%

②向100克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原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则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42.1%

B.43.5%

C.56.9%

D.25.4%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 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内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内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内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答】A、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C、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而不是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分)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

化的是() A.南阳玉雕 B.洛阳剪纸 C.开封汴绣 D.汝州瓷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答】A、南阳玉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洛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开封汴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瓷器的烧制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1分)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露天焚烧秸秆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解答】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节约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C、露天焚烧处理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等,不利于环境保护;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土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1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e B.NH3 C.C60 D.NaCl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答】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NH3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河南名校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总复习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单质酸性氧化物 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盐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佟春姬 通过对2016年中考化学阅卷分析,总的结论是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生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一、试题分析 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与2015年相比,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无偏题、怪题、难题,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试题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 (一)试题的特点 2016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我省中考化学命题一贯坚持的“稳重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纵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四个特点:

1、紧扣双基,重视考查化学基本素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2016年6中考化学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2、立足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

2019 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和试卷分析)

2019 年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锌B.不合理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C.右图电池回收标志D.用水喷淋燃着的酒精以降低着火点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钾的化学式:K2SO4 B.1 个氯分子:Cl C.2 个硝酸根:2NO2—D.铜离子:Cu+2 3.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4.钪K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下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 10 D.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 6.CuO 粉末与H2 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所需H2 可由Cu 与稀H2SO4反应制得 B.反应过程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C.发生的反应为CuO + H2Cu + H2O D.该反应说明H2具有还原性 7.异烟肼(化学式:C6H7N3O;相对分子质量:137)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烟肼属于氧化物B.异烟肼分子中H、O 原子个数比为7∶1 C.异烟肼中C、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7 D.异烟肼中N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全)

2020-2021年中考考点_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汇总(全)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故选C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m87 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课改区)

2008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 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 2008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已全部是实施新课程的学生,在这一背景下,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依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并结合河南省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努力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和特点 我省今年的化学试卷仍为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各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与前三年一样,分别为12分、16分、12分、10分。 今年我省中招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仍然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主要体现在与前三年相比,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变”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开放性更强,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07年略有降低。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没有偏题、怪题。考生在拿到试卷后,有一种亲切感,如:试卷中涉及的插图绝大部分选用教材中的原图。 总之,2008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覆盖面更广,既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试题的灵活性较以往更高,难度、广度都恰到好处,是一份质量优异的中招试卷。 第三部分试题精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属于历年中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这四种物质的用途分别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很明显,C 选项“用煤做燃料”包含着“燃烧”,这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所以应为正确选项。其他选项都是由物质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均不符合题意。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考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个别考生误选A、D的原因主要是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最好能找出对应的性质,对比记忆效果会更好。 2.2008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河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化学试题卷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0-16 Na-23 S-32 C1-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 糖类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体所需六大基本营养素: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油脂、无机盐、水,而淀粉、葡萄糖、纤维素等属于糖类。 故选A。 2.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南阳玉雕 B. 洛阳剪纸 C. 开封汴绣 D. 汝州瓷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南阳玉雕只是玉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洛阳剪纸只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开封汴绣只是用线绣成不同的图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汝州瓷器,瓷器的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 B. 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 露天焚烧秸秆 D. 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分类便于垃圾处理,不会污染环境,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烟尘和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酸会腐蚀下水管,而且会使水质酸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He B. NH3 C. C60 D. 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He为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NH3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NaCl 是由Na+、Cl-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 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C. 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 水气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含有氢元素的物质的燃烧反应,也会有水生成,说法错误;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多,说法正确; D、水气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说法错误; 故选:C。 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A. 铜制电线 B. 铁质铁锅 C. 金制项链 D. 铝制饮料罐 【答案】A

南充中考化学2014-2018重要考点统计分析

2014年——2018年 南充化学中考重要考点及考查统计 主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物质的分类年年考,08-16年没缺过 (课程标准23页1-4点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14-4 考查化合物的概念15年第四题涉及名称、俗称、化学式、分类的综合考查。16-6考查纯净物的概念该部分都属于化学重要概念(核心概念)的考查。) 6.(2016)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钢B.纯净的空气C.氯酸钾D.澄清石灰水 4.(201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分类完全对应的是() A.汞水银Hg 化合物B.碳酸氢钠苏打NaHCO3盐 C.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物D.固态二氧化碳干冰CO2有机物 4、(2014)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生铁 B.冰水混合物 C.实验溶液 D.液氧 二微粒构成物质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三个性质(微小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有间隙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微粒结构及转化(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用微粒观点解释

常见的物理现象(分子的几个性质)和化学现象。 14年没考,15年没考,16-7,17-4、7。 4、(201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7、(201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7.(2016)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与启示 课程改革的理念已逐步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宜昌市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已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而在此背景下,中考试卷的命题思路和走向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试卷是否真正有利于各类高级中学选拔新生,是否真正有利于各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否真正有利于促进师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一份中考试卷的命题是否很好地体现这些功能竟对我们的教学理念、教育行为乃至教学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1. 对试卷的分析 2009年宜昌市化学中考试卷在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设计及操作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等。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双基为本,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 1.1 试卷的科学性 (1)题量控制合理,卷面设计人性化 整卷六个大题,多数大题分若干个小题,题目长度适中,阅卷中发现绝大部分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全卷。卷面设计人性化,在答卷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动漫卡通图“踏上探究之路,我们信心百倍”“反思探究旅程,展示更好成绩”,每个大题分别设为“我会选择”“我会填空”“我会说明”等富有鼓励意味的词语,这样一方面既能缓解考生压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2)难度控制合理,难易布局有序 统观全卷,无偏、怪和超纲题,试卷难度适中,且试卷中六个大题(共27个小题)均按照一定的知识台阶有序布局,让考生思考有方向,尤其使部分功底扎实,思路严密,思维灵活的考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品质。 (3)知识点考查多元化,注重实验探究能力 在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比如采用较开放性的试题形式加强对考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考核,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卷较好地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考查的力度,涉及有实验原理、方案设计、装置、操作、试剂以及观察、分析、表达、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学校在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比如第22题和第25题就是对实验的综合考查。 1.2 试卷的导向性 (1)立足基础源于教材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比如,化学变化,物质类别,基本实验操作,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第5题和第23题第4小题),根据化学式说出各元素的质量比,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化合价,根据质量守恒补全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辨别置换反应,根据稀释原理计算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用语的含义,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

河南名校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河南名校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河南省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总复习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分类 物混合物单质酸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有机物盐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今年中考化学试卷整体来看,难度处于中等,但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各方面如分析能力,文字叙述及探究等。整体来看,试题坚持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既注重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又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既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试题结构 化学试题仍然采用选择题、填空、实验(常规实验和探究实验)、计算应用题等几种题型。四种题型在考查和区分学生时有着不同的功能。选择题每个小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增大了整套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对全体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填空及简答题比较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把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出来。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能够把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出来。同一题型中的化学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利于学生答题。这样的试卷结构避免了学生因题型不确定而造成的答题障碍,能更好的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

与前几年试题相比,2017年试题较大的变化是实验探究题,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对于实验现象描述的化学用语等,使得整份试卷的阅读量减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充分,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试题特点及措施 1.知识分布合理,学科重点突出。初步形成层次的全部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金属与矿物、溶液的有关知识、微粒构成物质、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回归教材,指导教学 回归教材是今年中考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立意均源自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内涵有很好的导向性。 3.突出能力考查,体现学科思想 试题既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体现了对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的能力结构见表3 4.强化知识迁移,注重联系实际 试题与现在最新的社会热点事件相连,试题情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4 微观示意图(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4 微观示意图 1. (2018?湖北咸宁)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 ,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 H2CH3OH+ H2O,G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2.(2018?北京)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 B、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

C、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3.(2018?广西)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属于有机物 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如图所示:反应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o”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丙为水,图中“●”,“o”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A、甲表示的物质为H2O2,属于无机物,故A项错误; B、乙物质为氧气,微观示意图应为,故B项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故C项正确; D、“●”原子所对应的元素为氧元素,反应前后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故D项错误故选:C。 4. (2018?江苏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含解析版试卷剖析

2014年中招化学试卷逐题分析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运用题

以上是我个人对2014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与《说明与检测》、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对照,指导今后中考复习工作,希望老师们用好《说明与检测》,同时,配以专题复习、强化训练、针对性训练。比如,今年的《说明与检测》与往年大不相同:1、增加难度;2、2012、2013河南预赛卷的题几乎都在《说明与检测》中找到;3、新思想、新方法、新解题技巧的出现预示着中考试卷的方向。所以,我即使捕捉到这些信息,没有数据的计算题、关系式法计算题、框图推断题(氢循环、碳循环、钙循环、铁循环、铜循环等),首次总结化学方程式出现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我猜测今年一定有铜循环题,最后20天专门做《说明检测》上册,详细讲评特色的题目,一些知识点要求学生会背会写会描述。 总之,我在今后教学中注意关注河南中考动向,多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更新 获得,搜集各省市的特色试题,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河南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1分)(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 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14?河南)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S O2B.O2C.C O D.NO2

广东省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广东省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卷的研究与分析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09年-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试题,总体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基础,强调应用,试卷整体符合化学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难易结合得当。 二、试题的特点 命题体现了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命题既考查了学生所掌握的重要化学基础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及相关能力的考查。总体上看,试题相对都比较科学、客观,试题情景趋向人文性,试卷在结构上也都相对稳定。体现在:历年来,中学中考化学卷面分都在100分,基本保持了14-16道单选选择题,4-5道填空题,2道实验题、2道探究题、2道计算题的基本模式。只有2010年试卷在比例上做了些改动,但基本考查的内容还是一样的。选择题一般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一些生活常见的标志符号、复合化肥、化合价、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金属与合金材料,溶解度曲线的理解等等,覆盖面比较广,但内容比较简单;填空题一般考查化学符号,化学式,一些物质的俗称等等一些教材特别要求的内容;探究题与实验题,经常出现的有推断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一些常见仪器的名称,常见的有色溶液的颜色,固体沉淀的颜色,检验气体的方法,实验装置仪器的选择,气体的制取与收集,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反应类型的区分,对实验现象的猜想与分析,例如木炭还原氧化

铜,氧气的制取,以及对生活常见的一些物质成分的探究等等是近几年来考试的重点。计算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以及接近生活实际方面的题,多利用的是课本要求识记的有关公式。

2017年河南中考试卷分析

2017年河南中考 试 卷 分 析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今年的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难易适中,题型稳中有变,个别题目问法灵活,体现了良好的区分度。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鉴赏能力等相关能力的考查。整张试卷继续努力践行着“课标”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核心理念。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中题型稳定、平和,稍有变化。其中,第5题“补写恰当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的题型,取代了去年的排序题,继2014年、2015年之后再次出现,但是难度不大,学生依据标点符号、运用“瞻前顾后”的方法即可写出答案。第6题材料题围绕传统文化,继续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较之去年,书写量增大,对于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又有了更高要求。 说明文的考查总分不变,依然是12分,但题量由去年的4个小题变成了3个小题,每题都是4分。学生答题时不仅要能准确提取信息,还要能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清晰地表述。 文言文考查《小石潭记》,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很多学生说,虽然在考前没有把这篇文章当做重点来复习,但是平常的复习已经比较扎实,对于课文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的把握比较准确,所以考场上并不慌张。也有部分学生说,考前对各种押题班、押题卷不能盲目相信,还是按部就班、跟着老师扎实复习最关键。 作文部分依然延续“二选一”的模式,并且与去年一样,由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组成。半命题作文“越来越________的我”,给人扑面而来的亲切感:依然把“我”作为写作的核心,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很多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横线上填写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上下册各单元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上下册各单元2014.10 中考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⑴原子、分子理论:道尔顿⑵原子—分子理论:阿伏加德罗 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 3、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轮胎爆炸等。 ⑵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一切的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变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⑶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⑴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 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等。 ⑵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动性、 酸性、碱性、中性、毒性等。 4、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 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5、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 6、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容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7、酒精灯的使用 ⑴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 ⑵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 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8、物质的加热: 1. 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 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 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 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 裂】。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取出; 9、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2、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 3.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如果没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 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4、⑴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⑵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如:空气、 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矿石等 5、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 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 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 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