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2011年 11 月 26 日

报告题目: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学 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管091 指导教师:周文霞 学生姓名:王晨光 学 号:0908100277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

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贵州是全国喀斯特(也称岩溶,以下同)分布最广的高原山地省份,喀斯特面积10.91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在全省86个县(市)中,喀斯特面积>30%的县(市)有74个。贵州有贫困县48个,贫困人口800万,而喀斯特区贫困县就占38个,贫困人口达663万。干旱缺水较普遍,其中尤以紫云、长顺、罗甸等22个喀斯特区贫困县缺水严重。广大喀斯特区土地贫瘠、石山光秃,尤其是地表干旱缺水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现有大量水文气象及地质资料表明,贵州并不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省份,相反喀斯特区地下水资源还十分丰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利用工程难度较大的地下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无论是对生态建设还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而言,开发利用贵州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已是势在必行。

一、地下水区域分布及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贵州地下水主要有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其中岩溶水是最重要的,具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

1、岩溶水:按碳酸盐岩含水特性、富水程度及开发利用条件,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含水亚类。

中下三叠统白云岩及石灰岩岩溶水:大面积分布于黔中及黔西南,遍布于各地的向斜构造中。岩性以白云岩及石灰岩为主,常间夹数层厚薄不等的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及碎屑岩。层间裂隙及溶蚀裂隙发育,层状含水明显,地下水年均产水模量为44万m3/a.Km2,枯季产水模量18万m3/a.Km2。已知枯季流量>10L/s的大泉440个,地下河299条。区内人口比较密集,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贵阳、遵义、安顺、兴义等省地级城市分布在该区,地下水作为这些城市的重要生活饮用水源,其开发利用率达30—70%(包括市郊)。钻探成井率高,采用机井取水量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目前贵阳市在该层位打机井已超过150口,安顺、兴义、遵义等市成井总数亦不少于100口。同时,泉水开发也是一种重要方式,例如贵阳市东郊水厂从汪家大井泉直接取水,日供水量达10万m3。

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岩溶裂隙水:大面积分布于黔北、黔东北及黔东南地区,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因其地质年代古老,经受厉次构造运动破坏而使节理裂隙极为密集,微细溶孔溶隙十分发育,岩石含水均一性较好,地下水年平均产水模量为35万m3/a.Km2,枯季产水模量为16万m3/a.Km2。泉点密度大,其中枯流量>10L/s的大泉有208个;地下河发育程度差,已知102条地下河,绝大部分都很短小。钻探成井率高,一般都达90%以上。在有利的构造富水部位,单井涌水量常大于1000m3/ d,特别是1998年在岑巩附近施工的一口机井,其涌水量达5000m3/ d。该类岩溶水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以利用天然水点为主,仅在凯里、遵义等城市及少数坝区有为数不多的机井进行开采。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石灰岩岩溶水:集中连片分布于黔南,在乌江及北盘江上源的黔西北地区亦有较大面积分布。岩性以厚层状石灰岩为主,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次之,溶蚀管道及孔洞十分发育,含水极不均一。地下水最丰富,年均产水模量为46万m3/a.Km2。地下河发育密度为贵州各岩溶岩组之冠。已知地下河374条,其汇水面积及流量都较大,贵州最大的地下河——罗甸大小井地下河即主要形成于该岩组中;枯流量>10L/s的岩溶大泉有447个,但其总流量不及地下河的二分之一。钻探成井率低,加之该岩溶水类型区地形条件差,因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是贵州十分典型的岩溶干旱山区。但在黔中高原分水岭至水城等地的断裂褶皱带,该类岩溶地下水有不同程度开发,其中特别是水城盆地,其开发利用率高

达78%。在独山背斜宽缓分水岭地带,其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亦较高。

2、基岩裂隙水:按岩性及含水性质的差异进一步分为以下三个亚类:

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岩石为震旦系至第三系的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泥岩及硅质岩等,集中连片分布于黔北赤水—习水、黔西南望谟—册亨一带。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中,在向斜或单斜构造中常形成承压水。泉水枯季平均流量2.8L/s,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0.5—3L/s.Km2。该含水岩类与碳酸盐岩相间产出时,常形成岩溶地下水的隔水层或阻水边界。

变质岩裂隙水:为赋存于前震旦系浅变质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大面积分布于黔东南及黔东北梵净山地区。浅变质岩中构造—风化网状裂隙极为发育,含地下水丰富,其枯季径流模数常在5L/s.Km2以上,在梵净山、雷公山地区则常大于10 L/s.Km2,是众多地表河溪的重要补给源泉。

火成岩裂隙水:含水介质主要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主要分布于贵州西部。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柱状节理、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中,泉水平均流量为 1.76L/s,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一般为1L/s.Km2左右。玄武岩在区域上常构成岩溶地下水的隔水边界。

此外,贵州还有分布零星的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水。

(二)地下水总量及质量

1、地下水天然资源量:

贵州有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479.39亿m3/a,其中岩溶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386.26亿m3/a,占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0.5%。各类地下水资源量详见表1。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贵州岩溶区地下河及大泉众多,现已初步查明长度>2Km的地下河有1130条,流量>10L/s的岩溶大泉1710个,其总流量为335.26m3/a,占全省岩溶水天然资源总量382.26亿m3/a的86.8%,这对于岩溶水资源的开发是很有利的。

表1. 贵州各类地下水资源量简表

地下水类型分布面积(Km2)年平均资源量(亿m3/a)枯季资源量(亿m3/a)

岩溶水129545 386.26

碎屑岩裂隙水27389 54.60

火成岩裂隙水3360 5.1

变质岩裂隙水15873 33.4

全省176167 479.39 205.08

2、地下水水质

贵州大气降水充沛,地表水及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天然状态下水质都比较好,一般都符合工农业生产用水及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但受地层岩性的影响,各地水质则有所差异,特别是上二叠统煤系地层中的地下水,SO4含量高,PH值低;下三叠统白云岩石膏夹层中的地下水,SO4、矿化度和硬度都显著增大。

但在城镇及工矿区附近,地下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有的地区,岩溶水的水质明显变坏。根据现有水质监测资料,贵阳、遵义、安顺、水城、凯里及都匀等省、地州城市的岩溶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致使一些机井及岩溶水天然露头水质变坏。矿山污染亦存在,特别是几年来黔西南岩溶区表生金矿土法浸取金矿的氰化钾物质的排放,对这些地区的岩溶地下水已造成污染。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贵州是一个以岩溶地形为主的高原山地省份,岩溶区拥有全省约3/4的人口,省会贵阳

市及70余个地州、县级城市,以及绝大多数工矿企业都分布在岩溶区,因此贵州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基本上都集中在岩溶区,所以实际上就是一个岩溶地下水开发的问题。

(一)岩溶地下水开发现状

贵州岩溶水目前开发利用总量为22.22亿m3/a,其中利用泉水及地下河水量19.65亿m3/a;岩溶潭及地下河天窗提水量0.64亿m3/a;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量1.92亿m3/a;另外还有18.4亿m3/a的岩溶地下水用于发电。两项总计全省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仅占天然资源总量(386.26亿m3/a)的10.5%。岩溶区农村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用水绝大多数取自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其中以安顺地区及黔南州的天然水点及流量利用率最高,分别达34.5%及23.6%。岩溶区的城市及工矿区,则多采用机井开采地下水,目前全省已建生产井1200口以上,开采地下水总量>2.2亿m3/a。开采量>1000万m3/a的城市依次是:贵阳(0.92亿m3/a)、水城(0.38亿m3/a)、遵义(0.20亿m3/a)、安顺(0.20亿m3/a)、凯里(0.15亿m3/a)及六枝(0.11亿m3/a)。地下水开采模量一般为15万m3/a.Km2,水城盆地最高达26.39万m3/a.Km2。

对于众多的岩溶大泉及地下河,因地制宜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开发利用方式。(1)修建电站:利用岩溶大泉及地下河出口落差大、地下河纵剖面陡的特点修建电站,例如荔波县小七孔地下河四级电站(装机8000KW)、晴隆县龙摆尾地下河梯级电站(装机3600KW)、务川县岩门地下河电站(装机6000KW)等。(2)建地下水库:在地下河管道中选择有利部位,筑坝成库,引水灌溉,以独山县、普定县地下水库最多,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及生态效益。

(3)建地表水库:在岩溶大泉及地下河出口下游,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建坝成库,在黔西南比较普遍,例如安龙县的铁厂海子水库、龙潭水库等。(4)隧道截流:准确测定地下河的空间位置,打隧道将地下河水引出地表灌溉、发电,在关岭、贞丰、织金、安顺等县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5)开挖取水:选择蓄水构造较好、地下水浅埋的地段直接开挖,获得丰富的地下水量,以独山、平塘、荔波等县常见。(6)提水:从地下河天窗、溶潭及泉口直接抽取地下水,一般扬程数米至百余米不等,这是目前贵州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最为普遍的形式。例如贵阳市东郊水厂,直接从汪家大井提水,扬程155m,日供水量10万m3,获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岩溶地下水开发存在的问题

1、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低,供水覆盖面小。目前贵州岩溶地下水的开发量仅占天然资源量的10.5%(不包括发电用水),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主要城镇及工矿区,而广大岩溶区干旱缺水仍很普遍。贵州岩溶区目前还有305万人缺乏生活饮水,100万亩田土缺水灌溉,其中尤以黔南、北盘江及乌江上游深切河谷沿岸的岩溶峰丛山区缺水最为严重。紫云、晴隆、丹寨等县城供水十分困难,其中特别是紫云县城,枯水季节人均日供水量不足40Kg。

2、地下水开发工程建设困难。贵州很多地区找到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但因缺乏资金或由于外部条件、环境等多方面问题的制约,未利用现象不乏存在,致使地下水未能得到广泛有效的开发。

3、有的地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增大了地下水开发的技术难度。贵州岩溶区地形崎岖,岩溶地下管道十分发育,地下水非均一性强且埋藏深度较大,致使地下水勘查及开发的技术难度增大。特别是在岩溶峰丛山区,由于地下河管道准确的定位技术还有待解决,加之地下河水本身的调蓄能力差,因此采用传统的机井开发方式成功率低。然而岩溶石山区的水文地质勘查实践表明,即便是严重缺水的岩溶山区,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找水禁区,如果国家给予一定的科技投入,继续不断地进行岩溶地下水的勘查、开发及调蓄技术研究,贵州广大岩溶干旱区地下水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4、对地下水的开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贵州是一个田土分布位置高、地表水资源分布低、

而地下水资源又十分丰富的岩溶高原山地省份,水资源的开发理应因地制宜,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同时并举的方针。然而对此认识不足,加以现有水资源管理不尽合理的体制,过多强调地表供水工程,而对不具备地表水开发条件的广大岩溶干旱区,却对地下水开发未引起足够重视,从而有碍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三、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

(一)地下水天然资源潜力

贵州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为479.39亿m3/a,其中岩溶地下水为386.26亿m3/a,非岩溶地下水为93.10亿m3/a。岩溶地下水已开发量为22.22亿m3/a,仅占其天然资源总量的5.7%;若加上水力发电的18.4亿m3/a水量,其开发利用量也仅为天然资源量的10.5%。非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十分零星,基本上没有集中的取水工程。若按60%的地下水天然资源用于维持区域性的生态基流量,则全省尚有约190亿m3/a的地下水可兹利用。

(二)地下水可采资源潜力

贵州地下水可采资源量,采用枯季流量大于5L/s的大泉及地下河统计,以及相关天然资源量等的资料分析,概算为131.26亿m3/a,其中岩溶水可采资源量为122.88亿m3/a,非岩溶水为8.38亿m3/a。根据现有开采量计算,全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仅为16.93%(不包括发电用水);而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仅为18%,尚有82%的岩溶水可采资源没有利用。必须着重指出的是,从水资源开发的长远上看,按照现阶段经济技术条件确定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显然是偏低的。这是因为,其一,根据若干水源地的勘探资料及开采现状,岩溶地下水的开采量一般可占天然资源量的50%以上;其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开采技术的进步,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或统计数值也必将显著增加。据此可以认为,全省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至少应该大于140亿m3/a。

综合以上天然资源及可采资源两部分潜力分析,贵州地下水的可开发资源量至少应达150亿m3/a,全省尚有至少125亿m3/a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可以开发利用。

四、地下水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建议

(一)地下水调查评价规划意见

1、规划原则

贵州目前使用的地下水资源数据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所取得的成果。由于当时普查比例尺精度的限制,不少地区的天然水点及相关资料常有疏漏,加之其后十多二十年来地下水资源的不断开发,许多地区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原有水文地质资料与当前的实际情况已存在差异,需要开展新一轮的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根据当前西部大开发、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形势分析,确定此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规划原则是:

(1)服务全局。以贵州经济社会2000年至2015年发展规划对水资源的需求为服务对象,重新评价全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同时根据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及旅游开发等对水资源的不同需要,进行内容各有侧重的调查评价。

(2)突出重点。贵州岩溶区分布面积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各地差异甚大;岩溶石山区缺水少土,生态环境恶化,贫困人口集中,地下水开发难度大;岩溶高原区又是城镇工矿集中、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因此必须突出岩溶水资源调查这一重点,根据各地不同的水文地质特点进行调查评价。

(3)合理安排。把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低、干旱缺水严重的岩溶石山区的水资源调查提前安排,其余依次为水资源短缺的城镇工矿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等等。

(4)注重时效。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行,工作时间宜短不宜长。故此次调查按2000年至2005年进行总体规划,再分两个阶段实施。

2、规划目标: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查明全省地下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圈定出具有勘查开发潜力的地下水富集地段,为水源地评价及水资源开发打下良好基础;采用先进的方法技术对岩溶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时空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其中特别是在地下河系的形态结构、蓄水空间、径流轨迹、边界条件及开发利用方式等方面的调查评价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干旱缺水严重的岩溶贫困地区,开展以寻找地下水源为主的水文地质调查,对这些地区解决人畜饮水、农业用水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作出评价,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提出建议。调查地区主要为黔南、黔西南及乌江、北盘江上游的岩溶区。

(2)在干旱缺水的岩溶山区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为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寻找水源,为经济开发区评价提供水源地。调查地区主要有黔东、黔东北岩溶区。

(3)在城镇工矿集中、水资源短缺而污染又比较严重的岩溶区,开展地下水污染及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水文地质调查,对扩大地下水开采量及新增水源地的可行性作出评价。调查地区主要是黔中高原及贵州西部矿山开发区。

(4)对黔东南浅变质岩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进一步查明岩石的含水特性、富水程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情况,重新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对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及旅游开发的水资源环境作出评价。

3、规划分区: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规划原则及目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地貌背景,将全省划分为六个规划区,各区的调查评价内容详见表3。

表3 地下水调查评价规划分区表

地下水调查区调查评价重点实施阶段

1.黔南高原斜坡岩溶峰丛区地下河的发育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石漠化及缺水状况;评价人畜饮水、农业用水及城镇供水。

2000年-2003年

2.黔西南高原峡谷岩溶峰林峰丛区高原、峡谷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河开发利用条件,矿山(金矿)污染;评价南昆线经济开发、农灌及人畜用水

3.黔中高原岩溶峰林丘原区地下水开发及污染现状、水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对扩大地下水开采量及新增水源地进行评价。

4.黔东黔北岩溶峰丛丘丛山地区岩溶条带状蓄水构造水文地质特点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经济开发、农灌用水及人畜饮水

5.黔西北高原峡谷岩溶丘原峰丛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河发育状况、矿山地下水环境水土流失;评价农牧业供水及人畜饮水。

2004年-2005年

6.黔东南浅变质岩侵蚀低山丘陵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岩石的含水及富水特征;对地下水资源、生态建设及旅游开发等的水资源环境进行评价。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意见

1、规划原则与目标

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规划原则,总体上与地下水调查评价的规划原则一致,但从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角度上看,更强调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及缺水现状,据此确定地下水开发的主要原则是: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文地质条件又相对较好或有可能的地区,拟定为地下水的开发利

用区;按照严重缺水地区解决人畜用水,工农业重点开发区、经济产业区的供水,主要或新建城镇及工矿供水等的顺序,安排地下水勘查开发工作;地下水的开发采用机井与地下河、大泉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工作安排以井采地区为主,同时加强地下河的开发试验工作。按2000—2015年进行规划。

地下水开发的总体目标是:根据贵州岩溶地表干旱缺水、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开发利用率又低的特点,选择开发条件较好的水文地质单元及地下河、大泉系统,加大岩溶地下水开发力度,力争到2015年时,把全省岩溶地下不的开发利用率由目前的16.93%提高到50%,使地下水年开采总量达45亿m3以上,使大部分岩溶干旱区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使工农业生产及缺水城镇的供水基本上得到满足。同时加强地下河堵截、拦蓄技术的研究,大力兴建地下水库或地表、地下联合水库,使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取得重大突破。

2、规划分区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区,主要是在地下水调查评价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可能采取的最佳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划分。全省共分出三大区、五个亚区,各区的水文地质特点、供水对象及开发量等详见表4。必须说明的是,由于区域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某一开发利用方式为主的规划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了其它一种或多种方式,例如以井采为主的地区,还可能包括部分岩溶大泉及地下河的开发利用等。

表4.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简表

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供水层位供水对象实施阶段

区亚区

以井采为主区黔中岩溶区中、下三叠统白云岩、石灰岩,层状岩层水、岩溶裂隙水,含水较均一。城镇、工矿、经济开发区供水;新增开采量5-6亿m3/a 总体按2000年至2015年实施。

黔东、黔北岩溶区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均一。经济开发区、农灌及人畜饮水;新增开采量5-6亿m3/a

以地下河开发为主区黔南岩溶区上石炭统、上二叠统石灰岩、白云岩,中、上泥盆统白云岩,岩溶水非均一性强,地下河发育。人畜饮用、农灌、生态建设;新增开采量2-3亿m3/a 井泉与地下河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区黔西南岩溶区中、下三叠统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含岩溶裂隙水,同时地下河也比较发育。城镇、经济开发区、人畜及农灌供水,新增开采量4-5亿m3/a

黔西北岩溶区上石炭统、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石灰岩、白云岩等,地下河比较发育。农牧业、人畜饮用、城镇、工矿供水;新增开采量4-5亿m3/a

(三)地下水保护规划意见

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贵州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在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岩溶区已明显恶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镇生活废弃物及工业三废的污染重,大多工业及生活废水、垃圾、废渣都未作处理,就近堆放于洼地、漏斗,排放于河流、溪谷之中,造成岩溶水的水质恶化;二是农药、化肥大量使用,使许多岩溶盆地、谷地中的地下水普遍遭受污染;三是矿山污染,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有的矿产开发,使其下游有的地表水及地下水受到污染。从全省范围看,这些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南、黔西北岩溶区;从地貌部位上看,则多集中在岩溶高原分水岭或河流的上源地带。

2、地下水保护区规划要点

(1)重点保护区划。根据贵州岩溶区人口、耕地分布和城镇、工业布局的地貌特点,结合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水质污染现状,将地下水保护作三级区划:一级区为区域性的,二级区为地区性的,三级为局部性的,各区情况简述如下:

一级地下水保护区:主要是黔中高原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东西延伸长约250Km,是区域性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这里地形平缓,人口密集,农田广布,城镇、工矿集中,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保护区的范围沿分水岭至少应宽约30Km。

二级地下水保护区:主要是省、地、县城市周围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这些地方的环境质量对地下水的水质影响至深,例如发源于贵阳市西北、西南方向的地表河流,枯季基本上都是由岩溶地下水补给的,目前已建有松柏山、花溪、阿哈等供水水库,所以这些地方地下水的保护至关重要。城市周围地下水补给径流区的保护范围至少应大于5Km。

三级地下水保护区:是供水水源地的保护区,其保护面积涉及上游整个地下水的径流补给范围。目前省内各主要供水源地基本上都划定了保护范围,新建水源地必须保护区进行充分论证。

(2)主要保护措施

在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大力营造水源林及防护林带,调节地表地下径流、净化水质;区内不得新建污染重的工厂,排放剧毒物质的工厂要搬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严格限制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严禁把未经处理的垃圾、废渣、废水直接排入洼地、漏斗和落水洞中。

合理开发岩溶地下水资源,在利用地下水天然露头作为供水源地的地区,要留足生态基流量以维持原有湿地环境的生态平衡;以井采为主的水源地要控制开采量,要极力避免地面塌陷等不良环境效应的发生。

大力兴建城市垃圾和废水处理设施,做到垃圾二次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废水必须达标排放。建立水资源环境监测及预测系统,了解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贵州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 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直接从地下、江河、湖泊取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取水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缴纳水资源费。农业灌溉用水、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和月取水总量在50立方米以下的,不征收水资源费。 ??? 第三条省、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费的征收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水资源费由取水工程所在地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征收;界河上取水的,水资源费由取水工程管理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有争议的,由界河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界河双方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 第五条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依本办法附表规定执行。 ??? 第六条水资源费按季征收。取水单位必须在接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缴费通知书后10日内缴纳水资源费。 ??? 第七条企业单位缴纳的水资源费可计入生产成本;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及驻军部队等缴纳的水资源费,可从包干经费、预算外资金中列支。 ??? 第八条取水单位必须在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安装量水设施,并加强管理,出现故障应及时修复,保证量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 第九条实行计划用水。取水单位必须在每年初向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年、季、月取水计划,经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及取水单位的实际情况核准后下达取水计划。未报送取水计划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取水计划。 ??? 第十条在水资源发生特殊紧缺时,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生活用水优先的原则,可临时调整取水单位的取水计划,取水单位必须服从。水资源特殊紧缺状态消除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立即恢复原取水计划。 ??? 第十一条厉行节约用水。取水单位应当采用节约用水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水资源的浪费。 ??? 第十二条对水资源费实行总额分成分级管理。省提成总额的10%;地(州、市)提成总额的20%;县(市、特区、市辖区)留成总额的70%。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每季度末后10日内分别上缴省、地(州、市)提成的部分。 ??? 第十三条水资源费是水资源的专项资金,按预算内资金管理,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储存,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用款计划,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安排使用。??? 第十四条水资源费的使用,应本着"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 (一)水资源的考察、科研、调查评价及基础工作; ??? (二)水资源的利用规划、中长期供求计划、普查勘探、动态观测及水质监测;??? (三)水资源的保护;

地下水资源论证报告

△△△△△△△☆☆☆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报批稿) □□□□□□□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二○○七年七月

批准: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写:杨云证书编号[0405155] 胡钢证书编号[0006389] 主要参加工作人员: 杨世武欧亚赫张义辉 单位名称:□□□□□□□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单位地址:●●●韶山南路11号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来源 (1) 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2) 1.3 编制依据 (2) 1.4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2) 1.5工作等级 (3)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3) 1.7水平年 (4) 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4) 2建设项目概况 (5)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5)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5) 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5) 2.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 (6) 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7) 2.6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7)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8) 3.1基本概况 (8) 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0) 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4.2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5) 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16)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7) 5.1水源论证方案 (17) 5.2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17) 5.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21)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35) 6.1对周边用水影响分析 (35) 6.2对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36) 6.3结论(综合评价) (36) 7退水的影响分析 (37) 7.1退水系统及组成 (37) 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37) 7.3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39) 7.4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39) 8水源地水资源保护 (40) 8.1取水水源地卫生防护区的建立 (40) 8.2取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措施 (40) 9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41) 1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42)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前言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 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贵州省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贵州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贵州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中国水利年鉴2017_地方水利-贵州省-【概况】

都市应急水源主要水质指标全天候、自动、连续、实时监测。4.科技成果 四川省水利厅承担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水利电力专业组评审,推荐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水利电力专业组拟奖项目9项;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处理装置、农田沟渠生态净化系统2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5.技术标准 《 四川省用水定额》《土石坝施工质量第三方检测规范》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规程》3个地方标准发布并实施应用;完成水利行业已有推荐性地方标准复评审工作;主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宣贯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120余人;开展水资源管理年报编制、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培训, 培训达400人次及以上。 (李永丽)6.教育 2016年11月10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水利部原党组成员周保志出席大会,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长孙高振宣读了水利部贺信;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彦容致电表示祝贺;四川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王铭晖,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世宏,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胡云,成都市委常委谢瑞武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国内100余家兄弟院校和用人单位发来贺信贺电,数千名海内外校友到校参加校庆活动。社会各界、校友捐赠现金304万元,图书、仪器设备等物品29件,总价值约260万元。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扩大社会服务规模,举办四川省水务局长调训班、四川省水利站所长培训班等,共计培训6390人。同时成功创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位列全国高职高专服务社会贡献50强,在校生规模达到11000余人。 四川水利干部学校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甘孜州水利骨干业务知识培训班等,共计培训6269人。与高校联合举办7期培训班,共计培训421人。全年完成川大成教班、川大工程硕士班、川农大网教等相 关教学管理工作。(贾凌)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四川省水利厅与中国水利 水电科学研究院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议》 ,组织参加第十届水科学发展论坛、成都 霍森斯国际友城交 流活动— ——海绵城市及城市水综合管理研讨会、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联合牵头技术会、第七届中瑞水管理高层对话会及中荷水管理研讨会、2016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会议、第八届全国河湖论坛等,组织人员赴以色列参加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协调泰国科技部副秘书长代表团访问都江堰水利工程及都管局事宜;接待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水资 源代表团。(李永丽 ) 贵 州 省 【概况】 2016年是贵州全面实施“十三五”水利发 展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贵州省水利肩负重大任务、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14座大型水库、96座中型水库纳入全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105座小型水库纳入全国“ 十三五”抗旱规划实施方案,总投资规模和项目个数均居全国第一;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02.77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争取到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200亿元专项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设;《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成为全国首部省级水资源保护条例;水利部南方数据灾备中心落户贵阳,开启了贵州省水利大数据的新篇章;水利部和贵州省政府共建安顺市石漠化片区水利精准扶贫示范区,乡乡有稳定供水源规划启动实施,一系列举措将为贫困山区的群众带来更多的民生福祉,实现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开 门红。(陶思静) 【水利投入】2016年累计落实水利投资383.5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2.7%;其中中央资金80.2亿元,省级财政预算资金52.1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4.1亿元,融资169.4亿元,社会投入32.8亿元,部门整合资金14.9亿元。全年完成水利投资345.5亿元,同比增长4%。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当年投资重大水利工程完成率94.9%,其他工程完成率93.2%,综合完成率达到 93.7%。 (陶思静)【骨干水源工程】6月30日,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至12月31日,全省累计新开工建设黄家湾水利枢纽等61个骨干水源工程(大、中、小型水 库分别为1座、14座、46座) ,在建的骨干水源工程达到218个,中型水库投运的县(市、区、特区)达到63个。新开工长顺龙井水库等烟草援建水源工程6个;马岭水利枢纽工程于12月27日实现截流,主体工程开始施工;乌江三岔河引子渡提水工程于12月30日开工建设,成为贵州省首个在大江大河提水的长距离管道输水工程。乌江三岔河引子渡提水工程近期作为应急备用水源、远期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向贵阳市区和贵安新区供水;至8月28日,黔中水利枢纽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具备通水至贵阳的条件;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应对岩爆、涌水、涌泥和瓦斯等考 验,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陶思静) 【民生水利】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52.89亿元,为年度计划 8 73地 方 水 利

地下水资源管理,课程报告

地下水资源管理 课 程 报 告 班级:勘察技术与工程 姓名:吉泳安 学号: 1803090210 任课老师:王艳霞

交通学院二〇一二年五月五日 目录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概述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二、水质评价方法 三、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1、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解析法 (二)数值法 2、主要以观测资料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回归分析法(相关外推法) (二)系统理论法 (三)开采抽水试验法 3、以水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水均衡法 四、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一、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我国地下水保护现状 三、主要任务与实施措施 (1)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与配置管理 (2)地下水涵养与保护 (3)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 (4)地下水管理和监督能力建设 (5)地下水应急与战略储备水源建设与管理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概述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整个地球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用要求的前提下,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评价复杂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对水量进行评价。因此,将地下水的各种量也多称为资源。计算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 一、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1)“三水”联系,互相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 (2)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 (3)考虑人类活动增加或减少的补给量及排供结合的原则。 (4)安全开采,防止产生环境地质等不良后果的原则。 二、水质评价方法 对地下水的质量以及预测在开采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和趋势所进行的全面论证和计算。进行水质评价需要掌握计算区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卫生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对与开采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水体(包括相邻的含水层),也应掌握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针对用水目的,评价水质的现状和开采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变化。水质评价的标准有:生活饮用水标准、锅炉用水水质标准、冷却用水对水中C0。含量标准和水对混凝土腐蚀性标准等;在有地方病地区,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提出的水质特殊要求。在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还要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分区分层进行评价,以提高水质评价的精度。在地下水已受到污染的地区,要注重污染指标的有关元素、离子及其含量的分析和研究,按地下水污染的类型、途径、程度和范围进行调查和评价,并提出防止水质继续污染的建议和处理受污染水的措施。水质评价除对水质的现状进行评价外,还要着重预测地下水按允许开采量开采后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 三、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1、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的方法 (一)解析法 1、原理 计算地下水资源的解析法,就是用地下水动力学中解析解的公式来计算求得允许开采量的方法。 2、适用条件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2011年 11 月 26 日 报告题目: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学 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管091 指导教师:周文霞 学生姓名:王晨光 学 号:0908100277

贵州省地下水资源 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贵州是全国喀斯特(也称岩溶,以下同)分布最广的高原山地省份,喀斯特面积10.91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在全省86个县(市)中,喀斯特面积>30%的县(市)有74个。贵州有贫困县48个,贫困人口800万,而喀斯特区贫困县就占38个,贫困人口达663万。干旱缺水较普遍,其中尤以紫云、长顺、罗甸等22个喀斯特区贫困县缺水严重。广大喀斯特区土地贫瘠、石山光秃,尤其是地表干旱缺水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现有大量水文气象及地质资料表明,贵州并不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省份,相反喀斯特区地下水资源还十分丰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利用工程难度较大的地下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无论是对生态建设还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而言,开发利用贵州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已是势在必行。 一、地下水区域分布及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贵州地下水主要有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其中岩溶水是最重要的,具有重大开发利用价值。 1、岩溶水:按碳酸盐岩含水特性、富水程度及开发利用条件,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含水亚类。 中下三叠统白云岩及石灰岩岩溶水:大面积分布于黔中及黔西南,遍布于各地的向斜构造中。岩性以白云岩及石灰岩为主,常间夹数层厚薄不等的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及碎屑岩。层间裂隙及溶蚀裂隙发育,层状含水明显,地下水年均产水模量为44万m3/a.Km2,枯季产水模量18万m3/a.Km2。已知枯季流量>10L/s的大泉440个,地下河299条。区内人口比较密集,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贵阳、遵义、安顺、兴义等省地级城市分布在该区,地下水作为这些城市的重要生活饮用水源,其开发利用率达30—70%(包括市郊)。钻探成井率高,采用机井取水量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目前贵阳市在该层位打机井已超过150口,安顺、兴义、遵义等市成井总数亦不少于100口。同时,泉水开发也是一种重要方式,例如贵阳市东郊水厂从汪家大井泉直接取水,日供水量达10万m3。 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岩溶裂隙水:大面积分布于黔北、黔东北及黔东南地区,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因其地质年代古老,经受厉次构造运动破坏而使节理裂隙极为密集,微细溶孔溶隙十分发育,岩石含水均一性较好,地下水年平均产水模量为35万m3/a.Km2,枯季产水模量为16万m3/a.Km2。泉点密度大,其中枯流量>10L/s的大泉有208个;地下河发育程度差,已知102条地下河,绝大部分都很短小。钻探成井率高,一般都达90%以上。在有利的构造富水部位,单井涌水量常大于1000m3/ d,特别是1998年在岑巩附近施工的一口机井,其涌水量达5000m3/ d。该类岩溶水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以利用天然水点为主,仅在凯里、遵义等城市及少数坝区有为数不多的机井进行开采。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石灰岩岩溶水:集中连片分布于黔南,在乌江及北盘江上源的黔西北地区亦有较大面积分布。岩性以厚层状石灰岩为主,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次之,溶蚀管道及孔洞十分发育,含水极不均一。地下水最丰富,年均产水模量为46万m3/a.Km2。地下河发育密度为贵州各岩溶岩组之冠。已知地下河374条,其汇水面积及流量都较大,贵州最大的地下河——罗甸大小井地下河即主要形成于该岩组中;枯流量>10L/s的岩溶大泉有447个,但其总流量不及地下河的二分之一。钻探成井率低,加之该岩溶水类型区地形条件差,因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是贵州十分典型的岩溶干旱山区。但在黔中高原分水岭至水城等地的断裂褶皱带,该类岩溶地下水有不同程度开发,其中特别是水城盆地,其开发利用率高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 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于 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得到了全国广大水文 地质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与 支持,与会代表262人,是近年来水工环地质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学 术性会议。会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 它既是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近十年来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取得 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为明年在我国召开的第 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 会的一次预演。 一、会议规模宏大,论文内容丰富,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共收到论文全文和摘要 275篇:其中关于区域地下水资源评 价及特征分析的44篇;地热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的 14篇;模型研究 的9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 9篇;同位素研究的4篇;矿区水文 地质勘查研究的4篇;技术方法方面的 3篇,其它均为专题论述和探 讨的文章。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4篇,大会学术报告8篇,分组学术报 告57篇。这些成果都是近十年来在各个领域探索实践的结晶, 会议论 文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大量的是应用方面的勘查研究。历 史上类似的学术会议1987年在杭州开过一次,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第 31届国际地质大 会、200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都不同程度地反 映过我国水文地质的勘查研究成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为中小型的 和专题的会议,2004年先后召开过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 (天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OO 五年十二月七段永侯 海口 2005年12月6?10日在海

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与可持续利用(西安)会议。所以说, 这次会议及明年将召开的第34 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结果集中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大成果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认识和掌握水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2000?2002年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m,约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527亿m。地下水供水份额约占全 国供水量的18?19%,这一点和美国有点相似,美国地下淡水占全部淡水的22%,但它提供了62%的饮用水,大约50%的美国人口和97%的农村人口以地下水供水作为其主要的饮用水源。当我国1995年完成了全国范围的1 : 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700多个县市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30 多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数千个城镇和工矿供水水源地勘查及50 多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之后,水文地质工作如何部署,是摆在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北方11 个平原和盆地、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四川盆地红层地区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启动了严重缺水地区抗旱打井示范工作,以解决群众饮水的燃眉之急。这次学术研讨会全面反映了近几年取得的显着成效,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工作部署是合理的,是贯彻“两个更加”和“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 三、大会特邀报告和大会学术报告,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水文地质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袁道先先生的《中国岩溶动力系统与碳循环》是与国际接轨的项目,是IGCP 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驱动岩溶形成、调节大气温室气体、缓解环境酸化、驱动元素迁移、影响生命、形成有用矿产和纪录环境变化的岩溶动力系统功能划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王广才教授介绍了“十一五”水工环地质优先资助领域,为我们申报立项指出了方向。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水文地质处文冬光处长介绍了近期地质大调

(完整word版)地下水水资源论证报告成稿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1.1编制目的及项目来源 (1) 1.2评估论证范围及编制依据 (1) 1.3建设项目供水特征 (2) 1.4拟开发水源取水地点及取水特征 (3) 1.5工作等级及水平年确定 (3)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二章基础成果 (5) 2.1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 (5) 2.2社会经济情况 (5) 2.3水文气象要素 (6) 2.4论证区水资源情况 (7) 2.5水利工程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7) 第三章供水水源水文地质条件 (9) 3.1区域地质 (9) 3.1.1 区域地层 (9) 3.1.2 岩浆岩 (9) 3.1.3 区域构造 (10) 3.2论证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3.2.1 地貌 (10) 3.2.2 地层岩性 (10) 3.2.3 地质构造 (11) 3.2.4 水文地质条件 (11) 3.3取水工程特征 (13) 3.3.1 水源井结构 (14) 3.3.2 水源井地质结构 (14)

3.3.3 水文地质特征 (16) 3.3.4 水温 (16) 3.3.5 水质特征 (17) 第四章水资源论证 (18) 4.1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8) 4.1.1 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8) 4.1.2用水合理性分析 (19) 4.1.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9) 4.1.4 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19) 4.2水资源论证 (20) 4.2.1 依据资料和方法 (20) 4.2.2 需水量预测 (21) 4.2.3 水资源供需平衡 (23) 4.3水源井供水量分析 (24) 4.4水资源质量评价 (24) 第五章取水影响因素分析 (25) 5.1水源工程对区域内水资源环境影响 (25) 5.2海水倒灌因素影响 (25) 5.3对第三者用水业户的水源影响 (26) 5.4其它地质因素影响 (26) 第六章退水影响分析 (27) 6.1退水系统组成 (27) 6.2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27) 6.3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影响 (28) 第七章水资源保护 (29) 7.1工程措施 (29) 7.2非工程措施 (29)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 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 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

贵州河长制实施方案

贵州河长制实施方案 贵州河长制实施方案内容,行河长制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的重大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贵州河长制实施方案为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水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对乌江、沅水、赤水河—綦江、牛栏江—横江、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和都柳江全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实施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快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 主要目标:到20XX年,全省地表水环境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超过85%,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地下水水质保持良好,贵阳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稳定明显改善,局部污染严重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水质持续良好;八大水系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超过90%,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过90%;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全省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水生态系统功能良好;全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水质持续稳定改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1.加快污染项目取缔和改造。加快推进《贵州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对未达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实施提升改造。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20XX年底前,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制革、造纸、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煤矿开采及洗选、铁矿洗选、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20XX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氮肥行业尿素生产完成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制革行业实施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牵头单位:省环境保护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能源局、省安监局,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政府) 2.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实施磷化工、煤矿采选、煤化工、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白酒、农药、制药、电镀、造纸、氮肥等行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彻底治理乌江流域开磷集团34号泉眼污染和清水江流域瓮福集团发财洞污染,乌江、清水江总磷浓度明显降低。实施仁怀白酒业连片治理。按照“一企一污水处理设施,一企一治理方案”要求抓好煤矿和磷矿企业污染防治。(牵头单位:省环境保护厅;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精)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重要进展 (2003-2005年 一、项目基本情况 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是2003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省地质调查院、黑龙江地质调查院、吉林大学共同承担的一项基础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其中,吉林地调院和黑龙江地调院承担各省区的调查任务,吉林大学承担地下水数值模拟与齐齐哈尔地区地下水水质评及预警系统研究。项目周期为三年(2003-2005。工作区为松嫩盆地,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 总体目标任务: 进一步查明松嫩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结构;重点查明第四系含水层系统近20年来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趋势;开展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评价;建立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和重点地区水质评价预警模型,对地下水资源与调蓄能力进行评价;开展第三系大安组含水层地下水形成条件及开发利用前景调查;建立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为地下水资源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二、工作进展与完成的工作量 按照计划项目设计书的安排,按年度划分为三个阶段,将黑龙江、吉林两省工作区按年度划分为三个工作区,每年完成一块。在每年的工作区内确立重点工作内容和重点工作地段,当年完成本年度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汇总、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并完成资料录入建库工作。 目前野外调查工作已全部结束,成果编制和文字编写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 (一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自2003年6月开始,截止2005年10月中旬,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和黑龙江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野外调查任务全部结束,并于10月20日至11月7日通过了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组织的野外验收,质量均评为优秀。三年主要开展了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其环境 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和物探,地下水样品采集,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地下水位统测等工作。三年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有:重点区1:25万水文地质调查4.5万km2;水文地质钻探进尺3689.6m;物探电测深点1244点;采取各类水质分析样品2676组,其中同位素样270组;土样716件;开展全区丰、枯水期水位统测4期,共测得地下水位8991点次。 (二综合研究工作 由于松嫩平原野外调查工作至2005年10月中旬野外工作才结束,随后进行了资料初步整理,通过了地调院和大区所的检查验收,全区的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工作自2005年11份才真正的开展起来。 1.资料收集情况 (1工作区内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收集比较齐全。 (2收集了2003年社会经济发展资料,但对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的社会经济资料尚未收集。 (3水文气象资料还有一部分没有收集到,黑龙江部分缺的较多。 (4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资料收集的不多。 2.专题研究 三年来开展了白城扇形地地下水调节能力研究、尼尔基水库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松辽分水岭的形成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及松嫩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初步调查。

4.1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

Ppt1 4.1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 Ppt2 大家好。 上一章我们讲述了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原始地质编录。经过勘查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原始地质编录等野外工作后,获得了大量的原始地质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水文地质图件编制及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等室内综合地质编录工作。 Ppt3 课程引入 从本次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知识,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类、计算与评价及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等。 本次课我们先学习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具体包括地下水资源及其组成、特点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概念等内容。 下面开始讲述: Ppt4 一、地下水资源及其组成和特点 (一)地下水资源的含义 地下水资源是含水层中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地下水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

质决定的,即只有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量才是可资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Ppt5 图片为中国地下水资源图。 Ppt6 (二)地下水资源的组成 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资源是由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构成(如图)。地下水补给资源是各种入渗量,一般包括降水和凝结水入渗量、河(渠)水和洪水及田间水入渗量、山区对平原区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河流侧向入渗量;地下水储存资源是地下水储存量,包括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两部分。 图片为地下水资源组成关系示意图。 Ppt7 (三)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1.系统性(整体性) 地下水一般是按一定的含水系统形成和分布的,存在于同一含水系统中的地下水是一个统一整体,有着共同的补给、径流、排泄体系。在含水系统的任一部分注入或排出水量,其影响将波及整个含水系统。 Ppt8 2.流动性(活动性及与周围环境的密切联系性) 地下水是流体,是一种动态资源,处在不断运动循环之中,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地下水的数量、质量和热量随外界环境的变化会有明显的时空变化,所以大都具有流动性或活动性。 Ppt9

水资源评价复习题

.简答题 1. 水资源评价的概念、类型以及内容 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极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水资源评价活动的内容:①水资源基础评价;②水资源利用评价;③水环境评价;④引发灾害评价。 现代水资源评价类型:①水资源质量评价;②水资源数量评价;③水资源环境效应评价;④水资源综合评价;⑤水资源价值评价。 2.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类型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要素有二:一是有赋存予岩石孔隙中并不断运动着的水;二是具有空隙的岩层。 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即硬结构和软结构。硬结构是指介质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软结构是指地下水的运动形式、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分布格局及不同子系统间水量、水质的交换关系。 地下水系统有两种类型,即地下水含水系统(由边界圈围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地质体)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统一体)。 3.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局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不同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一般是在较大的地区,针对一个或若干个地下水系统,开展

的水量计算和可利用程度的分析评定工作;局域地下水水量的评价一般是在区域水量评价基础上,对地下水系统的某一子系统进行的水量计算和成井条件的分析论证。 无论在评价范围、时序、边界的确定上,还是在计算成果的内涵上,局域水量评价与区域水量评价都有所不同。 局域水量评价的评价范围小,时间序列短,更突出的是评价区的边界往往更具人为性,如按行政区界限,或人为圈画的均衡区边界来处理。因此计算出的补给量、储存量仅仅反映了系统某一局部的水量输入特征和储存状态,不能代表地下水系统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全貌。所以,只能称为水量计算,而不能称为补给资源量、储存资源量计算。 4. 地下水水量补给量的计算方法( 或地下径流模数法) ⑴ 水量均衡法: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均衡方程计算。 ⑵ 地下水文分析法 基本原理:一个地下水系统就其水量循环过程来说,无论补给方式多么复杂,补给 量总要转化为地下径流量,而地下径流又会在适当的地点溢出地表,成为地表水。如果 已知地下水的总径流量或总排泄量,则可推算出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文分析法实质 上属于水量均衡法的范畴,但其适用条件较特殊,即地下水的补给量全部转化为地下水的泄流。 常用方法:地下径流模数法和基流分割法。 地下径流模数法: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地下径流量,称为地下径流模数。 计算公式:M=Q/F M为地下径流模数,m3/(s?km2);Q为测流点处的地下径流总 量,m3/s;F 为测流点控制的上游总汇水补给面积,km2。 地下径流模数是区域平均的概念,即在同一流域或同一地下水系统的不同地点是一个相同的定值。 5. 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及类型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

(完整word版)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15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 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11月

目录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1)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 1、自然状况 (1) 2、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2) 3、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2) (二)水资源量与水质状况 (3) 1、供水量和用水量 (3) 2、河湖水质现状 (3) 二、水功能区划体系 (3) (一)区划依据与目的 (3) 1、区划依据 (3) 2、区划目的 (4) (二)区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5) 1、指导思想 (5) 2、区划原则 (5) (三)水功能区划分体系 (6) (四)一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7) 1、保护区 (7)

2、保留区 (8) 3、开发利用区 (8) 4、缓冲区 (9) (五)二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9) 1、饮用水源区 (9) 2、工业用水区 (10) 3、农业用水区 (10) 4、渔业用水区 (11) 5、景观娱乐用水区 (12) 6、过渡区 (12) 7、排污控制区 (13) 三、水功能区划成果 (13) (一)一级水功能区 (13) 1、保护区 (15) 2、保留区 (15) 3、开发利用区 (15) 4、缓冲区 (16) (三)二级水功能区 (16) 四、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18)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自然状况 贵州省位于中省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全省东西长约595km,南北相距约509km,总面积为176167 km2,占全省省土面积的1.8%。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m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m,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m,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无霜期250~300天;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4~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丰沛,年降水量1179mm左右,其中6~8月降水量达450~600mm。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2006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一、总体成果与进展概述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2006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成果。 北方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在经过第一阶段四年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综合研究,完成了各平原(盆地)成果报告的编写和图件的编制及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阶段进展: 基本完成了我国北方八个平原(盆地)大约77万平方公里1/25万区域水文地质修测;完成了八个平原(盆地)地下水系统结构、补径排条件及其变化特征调查,取得了一大批新的地下水动态调查资料和阶段成果; 开展了上述重点区域地下水功能评价试验研究,拓展了地下水评价范畴,更好地体现了地下水调查评价的社会服务功能; 以国际先进的信息化设计理念,建立了统一构架的地下水与环境数据库、流域(含重点区)数值模拟模型,初步形成了八个平原(盆地)地下水与环境动态评价能力; 建立了规范的地下水与环境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开展了若干重大专题问题研究,地下水调查评价的科技支撑能力有明显提高; 稳定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全的骨干水工环队伍。 正在实施的六个地调项目按计划完成了设计的各项实施工作量,年度进展明显。 二、各工作项目进展与成果 1.完成了五个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报告,建立了调查评价空间数据库和初步构建了调查评价的技术支撑体系。 本计划项目所属的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疏勒河)、银川平原、山西六大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完成了成果报告的编写,通过了承担单位的初审;建立了野外调查和成果数据库,通过了实施单位组织的预审。 (1)采用钻孔资料收集、补充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平原(盆地)

贵州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办法(试行)

贵州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办法(试行) 颁布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文号:黔府发〔2013〕17号 颁布日期:2013-07-24 执行日期:2013-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章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 第三章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 第四章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 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是指用于集中式供 应生活饮用水的江河、湖泊、水库、溪潭、地下河(泉)、地 下水井等水源,供水人口原则上1000人以上。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 护负责,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保证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情况纳入政府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饮用水水源责任政府名单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规划项目布局,应当符合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的义务,有权检举、控告污染饮用水水源的行为。 第二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 第七条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应当划分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338-2007)执行。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非完全封闭式饮用水输水河(渠)道应划为一级或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水源根据技术规范可以只划分为一级保护区。 第八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类别分为地表水水源保护区 和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按类型分为河流型水源保护区和湖库型水源保护区,按级别分为中心城市水源保护区、县城水源保护区、乡镇水源保护区以及农村水源保护区。中心城市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