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摘要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体的发展过程中,他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词风多接近民间艺术特色,融合多家特点自成一派,含义深远。语言多用俚语,却又不乏雅言,贴近人民,浅显易懂,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柳永词语言雅俗共赏

引言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号柳屯田,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一生怀才不遇,终身落魄,穷困潦倒,死后甚至由几个妓女埋葬。虽然他官场失意,但却写出了一手好词,从词调到作词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的很多词调都出于市井新声,经过加工提炼,形成了其独特风格,并以之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他完成了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领军人物。

一、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主要为吸收大量的俚俗语言,却又不失雅致,在词中喜用典故,这样的特点使得柳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能理解和欣赏,他通过反映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来表现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怜惜。

1、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

柳永在词史上率先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入词,更多的展示市井平民的生活与心态,写俗人,写俗世。他被认为是俗词的开创者,是俗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柳词俚俗拙朴、真实动人,用平实的语言形式传唱出真实的思想情感,以平民的姿态叙写平民的心理和生活,作为通俗歌词,它具体地体现了“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所喜悦的,投合了最大多数民众之口味的”这一俗文学概念。

例如柳词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用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他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风韵;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少年游》)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词作相比,不仅内容风格有所不同,更体现了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与市民的生活内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再例如柳词反映市民生活的隆盛与享乐。柳词区别于文人士大夫的荒野情趣、田园隐逸,而带有浓厚的世俗享乐之风。反映出那个时代充满声色娱乐和浅斟低唱的富贵之地中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和在宴饮游乐之中的纸醉金迷,例如《木兰花慢》:

“拆桐花烂漫, 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 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山郊坰。风暖繁弦脆管, 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 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 画堂一枕春醒。”

这首词描写了京都民众清明游乐的真实场景。“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的总概,万家之管弦新声喧染了节日的气氛,人们带着丰盛可口的美食,打扮“艳冶”的妆容到郊外享受自然风光,极尽当时市民生活的富庶盛隆。

而另一首《望远行》则把世俗享乐生活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绣帏”、“藻井”、“金梯”、“凤楼”、“画阑”组成了一个华丽的居住环境,然而在这样的富丽堂皇的闺阁中,却有一位贵妇人“金钗买醉”,可见在当时那样一个升平盛世中,人们丰盈的物质生活仍然代替不了精神上的匮乏和空虚。

2、清雅华丽,雅俗共赏

柳永词在吸收民间俚语的同时又不乏雅言,还善于化前人诗句入词,表现人生所持的理性态度,做到既雅又俗,俗中有雅,雅不避俗。他是词史上第一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家。

从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来看,该词所抒写的是词人与恋人的离别之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该词有“执手相看泪眼”之浅俗,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清雅,是该词俗不伤雅,雅俗共赏。这首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情景相生,别意缠绵;写景造境,虚实相生。实际上全词所写时空极为有限,就是在分手即将告别登船的刹那间,但作者柳永却铺展开来,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反复申诉、委婉曲尽,将一对恋人离别之际的神态、动作、心理及所处环境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恰似一幅工笔画,笔笔皆到,但却灵气活现,毫不板滞之感,这既是长调本身具有采用这种铺叙的可能,更是柳永铺叙的才能所致。本篇的语言自然流畅,雅俗兼备。“执手相看泪眼”等语,浅近俚俗,当和民间俗曲同调;而“今宵酒醒何处”二句,清雅俊逸,堪与文人雅词比肩,因此被称为“古今俊语”,后人也常用之来指代柳词的风格。此词体现了柳词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3、用典

柳永善于融化前人的诗句入词,用典又不拘于典,臻于“用事不使觉”(《颜氏家训》)

的境地,可见柳永引诗用典的娴熟功力。《凤栖梧》是《乐章集》中一首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描写音乐的好词章。在这首词里,柳永处处用典,又处处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如诗如画,清新生动,使人在如闻其声的同时,不仅获得了听觉上的美感享受,还获得了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古代散文中留下了许多描写歌声的名句佳语,成为后世文人写作时爱用的典故。这首《凤栖梧》描写歌声,正是在这些典故的基础上写成的,“牙板数敲珠”一句借用《礼记乐记》描写歌声中的“歌者止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累累平端如贯珠”一句,他以珠一串形象化了歌女圆润流转有板有眼的歌声,“梁尘暗落琉璃盏”一句借用刘向《别录》:“鲁人虞公发生,清晨歌动粱尘”。他以梁尘落来渲染歌声的清脆和穿透力,再别出心裁地增加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盏。以这个器皿来承接落下的梁尘,化虚为实,带有扩张意味的意象更具有实感。“渐遏遥天”一句借用《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典故,但加了一个“渐”字,就写出歌声有细到壮,由弱到强,不断加强的力度。“桐树花深孤凤怨”一句虽为引用前人的诗句,但“梧桐”“凤凰”是古代诗句中常见的意象,而且古代又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传说。柳永借助这些绘制了一个画面,极易引发人们对歌声的联想。

《望远行》是柳永的一首咏雪词,词中“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隐括唐人郑谷《雪中偶题》中的诗句:“江上往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点化李商隐《无题》诗意,即“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二、柳词语言特点形成的原因

柳永在仕途上其实很有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于是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宏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而且还把他的风流生活写进词里:“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长寿乐》)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此行考中进士的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没把考试当回事,以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经向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亲试,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不料事与愿违,放榜时名落孙山。

其实,从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

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着“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在官场上受挫后,他对政治失去了信心,从此流连在大街小巷,为歌姬们写词。

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因此,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三、柳永词在词史上的特殊地位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如他的羁旅行役词,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为衣食所役的悲愤,又流露出对游宦生活,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与否定。他对都市的写真词,也是当时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汴京还是苏、杭,读起来令人感到如临其境、美不胜收。

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

一,开拓了词的题材。词从晚唐以来,主要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其内容总不出男欢女爱、离别相思。北宋前期词坛,文人填词大致承袭唐五代花间词风,而以晏殊、欧阳修为盟主。与晏、欧几乎同时,以柳永为代表的“歌者之词”,却另辟蹊径,把汉魏乐府中游子思妇题材同唐五代词中男女情爱与离愁别绪的描写结合起来,从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到语言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给文人词输进了新鲜的血液。

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之前,词家多采用花间体小令,由于体制短小,尺水兴波,手法上多用比兴,追求含蓄,讲求余韵不尽的效果。柳永在慢词这相对扩大的客体中,由以往较多地运用比兴手法,发展为较多地运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尽情渲染,“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丰富了词体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语言又明白浅近,不避俚语俗语。这也是为了便于歌妓的理解、歌唱。

三,大量吸收市井口语入词。柳永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吸收市井语言入词,是为了适合市民群众的口味,有通俗、明白的一面。唯其如此,才会有“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效果。

柳永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组)”;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总之,柳永词的语言特点最重要的是雅俗共赏,同时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增加了词的感染力,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宋朝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人物。正是因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创作走向更为广阔的道路,他的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拔荆,中国词史[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01

[2]薛瑞生,柳永词选[M] 选注中华书局,2005-01

[3]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M] 中华书局,1980-02

[5]游国恩,古代文学史[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7

[6]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李星水,柳永"俗词"的积极意义[J] 江汉论坛,1986,(12)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艳情词集中体现了化雅为俗的特点。他描写与歌妓的情场生活,并对歌妓作充满色相的世俗描写。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俗,即一反前人的含蓄蕴藉,风格直露而坦率,并以世俗的心理和趣味描写爱情生活,充满了平凡而甜蜜、琐细而愉快的市民情调。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语言材料的偏重俚俗。柳永词的俗正是对词的本色的保留和发扬,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柳永;艳情词;俗 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提到柳永词的“俗”,是离不开他的艳情词的。也就是说,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来说是比较俗的。他直接而怡然自得地描写自己的情场生活。柳永虽是一位官场失利的不幸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但这也恰恰成全他成为一位情场的幸运儿,使他能在青壮年时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流连于“平康巷里”,“连日疏狂”(《凤归云》),甚至“往往经岁迁延”(《戚氏》)。柳永对此在词中也有过描写: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玉蝴蝶》) 因而歌妓和柳永的关系是相当亲密融洽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以浪子柳永为中心,一大堆风尘歌妓为羽翼的才子佳人集团,柳永曾自豪地说“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而柳永所作的《传花枝》也颇为自负风流: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咇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可见,他与歌妓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这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白,毫不做作,公开宣称“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度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

论柳永词的俗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是我国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改变了词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出现了慢与小令平分秋色的局面;他创用了一百多种词调,占了宋代所使用词调的近七分之一;他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对北宋词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词以俗著称,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现在我们就其俗这方面以词的内容题材特点、艺术表现以及形成俗的风格的原因来分析一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有词作专集《乐章集》。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词刚产生时,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不入流的,素有诗贵词贱的说法。它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会场合供给伶工歌女唱歌的,到宋朝时词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大量文人用它来抒发感情,表达人生,所以词风开始由俗变雅,词的内容也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柳永却将其变“雅”为“俗”,着意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 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1)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的面貌和世俗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姬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所以词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或失恋被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比如他的《锦堂春》中的“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表现 了女主人公泼辣爽直的性格;词中也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比如他的《迷仙引》中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表现了妓女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

柳永词的意境美

试论柳永词的意境美 [摘要]柳永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已经达到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归纳起来具有意境创造的三个特征,即情景交融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审美特征,从而奠定了其在词坛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柳永词、意境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如果说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作者的代表,那么柳耆卿就是婉约派词作者的代表。他们的词作引领一代风骚,使宋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闪烁在我国古代文学璀璨的星空里,光彩照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成就在一般有古文常识的人中都能张口说得出来。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没有了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没有了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没有了柳永的词作,婉约派的词作便会黯然失色。柳永因此也便成了宋词作者中最灿亮的星星之一。而《雨霖铃》又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离开《雨霖铃》来分析柳永的文学成就则是不全面也是不深刻的.本文试图从文学意境的角度,对柳永的词作《雨霖铃》等作一个简单的分析,粗浅地谈一谈这首词意境创造的三大特征。 柳永的词作《雨霖铃》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从我国古典文论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已经达到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或曰:意境深远,韵味无穷,令人情蕴乎心,语塞乎胸,泪盈乎眶,兀现了意境创造情境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词作者的审美理想。 回头又说《雨霖铃》,柳永这首词是写自己离开汴京之时,与恋人长亭话别的情景。上阙写都门分手时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和难分难难舍的离别的场面。下阙设想分别之后,旅途酒醒,意兴萧索的心境和千种风情无处倾诉的痛苦情怀。既有“花鸟缠绵”,更有“弦泉幽咽”,那种温柔过后的落寞更是无以言表,令人神伤泣叹,无可奈何,创造了一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的意境。或曰:“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句话把抒情型作品作为生发意境创造意境的前指,归纳了意境的三个特征。一是“情景交融”,二是“虚实相生”,三是“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雨霖铃》这首词就同时符合这三个特征。 一、情景交融是柳永词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以《雨霖铃》为例,先说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好一种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好一幅难分难舍的送别场景。此境此景,令人伤怀,让人悲伤得说不出话来,其景何酷,其情何伤?一种感伤之情便蕴藉在这清秋景色和离别场面之中,真是由景生情,情融景中,让人落寞伤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其景虽然开阔,其胸却难以释怀,千里之阔,竟装不下无限惆怅,装不下那无边离愁。正所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景之开阔无边,则尤见其情之怅惘无限。楚天虽阔,柳思绵长,空廓、寂寥、忧伤、落寞之意境便充盈胸间,让人欲语无言。其情之真,其愁之浓,其伤之痛可见一斑,这便是真正的情景交融了。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柳词景生情,情生景,愁痛之触,伤感之情,互藏其宅,貌离神合,情景相融而莫分。表面上句句都是写景,细品之字字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再说作者对《雨霖铃》这个词牌名的选择,也是经过了思考的,无形之中已给全词定下了那种忧伤落寞的基调。《雨霖铃》一作《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迁蜀,入斜谷,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采其声作此曲寄恨。白居易还曾以李杨之恋作《长恨歌》,令读者泪湿青衫。撇开唐玄宗贪恋女色,误江山不说,但就李杨之恋来看,李于杨的情感还是真挚而深刻的,也可谓是感天泣地的。然而,社稷为重,女色为轻,二人之悲剧正在于此,想爱却不能爱,得到了也必将失去,正因为唐玄宗高居帝位,才有机会宠幸杨贵妃,也正因为其身居帝位,他就必将最终失去杨贵妃,这便是帝王的爱情悲剧。正所谓“此恨绵绵无绝期”。爱之深,恨之切,此之谓也。柳永选此词牌,其间不正是有这种难舍难分,却不得不舍不得不分的境况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海誓山盟过后却是“执手相看泪眼”,什么“雨霖铃”,分明是泪汾汾,“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原来是“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词牌名一现,分明便有了寒意,便有了忧怨和落寞,便有了缠绵悱恻的柔肠寸断,便有了柳词那一种惜别伤离的凄美的情怀,便有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 试看柳永的《定风波》词: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写一位下层妇女的闺怨。自从春天到来,她一见花红叶绿,就惹起一腔凄惨悲愁的情感,一颗芳心有如乱麻,干什么闲事都平平常常,没有意思。即算在“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美好时光,仍然拥着被褥闷睡;皮肉消瘦了,发髻下垂了,她还是懒洋洋地,

柳永词的雅俗

柳永词的雅俗 发表时间:2016-12-30T14:33:29.78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0月作者:郑晓燕[导读]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湖北恩施高中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柳永仕途坎坷,一心致力于词作。作为北宋前期最有影响的词作者,有《乐章集》流传。唐圭璋《全宋词》记录的《乐章集》存诗213首,根据杜若鸿的《柳永及其词之论衡》中有统计:《乐章集》中,关于吟咏佳人或歌妓的作品有103首,几乎占全部词作的一半;关于羁旅行役的作品约占59首之多,接近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描写都会承平,人民生活概况的作品约27首占十分之一左右;颂词为11首,为数较少;另有约13首咏物和咏史之作。 柳词丰富的题材类型迎合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口味。社会各层次的人,因其地位不同,情慷各异,故有雅俗不同的审美趣味。柳词的能俗能雅就使柳永词受到了社会各阶层广泛的青睐。考究历朝历代各家对柳词的看法,大致可以将他们的观点思想分为柳词流俗为最重、柳词雅和柳词雅俗兼备三种。 一、俗 1、庸俗:清代江顺治《词学集成》卷五:“(柳永)徒以绮语柔情,竞夸艳冶,从而效之者加厉焉。遂使郑卫之音,泛滥六七百年,而雅奏几乎绝矣。”就是在述说柳永词之浅俗、庸俗。这充分表现在其词的写作题材和内容上的“庸俗”。柳永创作了大量描写妓女的篇章。赵谦《柳永歌妓词三题》:“据有学者考证,柳永存词约212首,情词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除可确定写给妻室的有3首:《定风波》(伫立长堤)、《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之外,有146首是与歌妓来往、爱恋的记录,或是对歌妓及其生活的审视观照。” 2、通俗:柳永词广泛流传,达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语言的通俗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词来自民间,与士大夫们言志抒怀的诗比较起来,更贴近下层社会,但从晚唐到宋初,文人词的语言逐渐趋于典雅精工,向诗的语言靠拢。而柳永虽为读书人,但他长期混迹市井,词中语言多来自市井,并力求符合歌妓声口,唱给下层市民欣赏,因而他的词多使用市井俗语埋词,体现出下层民众的意趣。正如《艺苑雌黄》所说:“彼(柳永)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黄异《花庵词选》也说:“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理俗,故市井人悦之。 二、雅 《毛诗序》:“雅者,正也。”“雅”即为“正声”,即为合乎正声,高尚而不庸俗。柳永词成就最高的就是咏写羁旅行役之作,描述城市风情及官场酬赠之作也具有较高成就,而这些词就是“雅”最有力的证据。这些雅词由于写景工丽、用语典雅、笔法丰富多变、音调多变而谐婉,善于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景因而随情而动、情因而感化了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历来为士大夫文人所叹赏。 三、雅俗并举 在不断深入研究柳永的词作之后,渐渐发现雅俗互相融合着,即为“雅俗并举,运雅入俗”,并且柳词的精品之作大都是那些运雅入俗的词,从而开辟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正如杨海明先生所说:“柳词中真正被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这种雅俗共济、雅俗共赏的风格,……他虽写作了数量众多的俚词,但其真正的艺术成就,却另在于他那些运‘雅’入‘俗’或引‘俗’归‘雅’的作品上。”下面就以“宋金十大曲”之一的《雨霖铃》一词为例,去体会一下雅俗共济、雅俗共赏造就的经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全文即在描写与歌妓离别时的情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给我们勾画一幅情人间依依不舍甚至双双落泪的惜别情景。“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用铺叙手法,尽情抒写浪迹江湖的愁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深意切,运用了移情和铺叙点染法。清代的沈谦《填词杂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恍惚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而点染法则是:“多情”点明了“伤离别”的情绪与事由,“今宵”两句则对伤离别进一步渲染,其中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四种物象不仅暗含离别之意,更倍增别后凄清孤苦之感。其实,除了此处外,“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也用了点染法。“念去去”点明离别之事由,然后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三种景物烘托渲染,极言别去之遥远,别后心绪之渺茫无着以及烦闷怅惘之情,这些情绪全寄于三种景物之中,变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浑厚深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乃是这首词无可争议的千古名句,得到前人后人无数赞许和倾倒,但是这样的名句,也不是没有来处的。“魏承班‘帘外晓莺残月’,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柳永剪裁前人诗句,自然无痕,宛如己出,笔法之高超、文华之典雅,可见一斑,“袭前人语而得名者”是一也。 同时,《雨霖铃》还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佳作。马兴荣《词学综论?宋词》:“可以说,情景交融这个传统的抒情手段,他是运用很成功的。如《雨霖铃》……把清秋景色和离别之情融合在一起,更细致地表达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 不可否认,《雨霖铃》就是这么一首雅俗共赏的绝唱,正是所谓“俗”的情人之间的缠绵场景、所谓“俗”的铺叙手法,所谓“雅”的工丽写景、引用化用、情景交融等等,将这首词打磨地更加耐人寻味,情意悠长,感人至深。杜若鸿的《柳永及其词之论衡》中有写到:“……柳词并非一味地雅或俗,而是俗中有雅,雅不避俗,乃词史上第一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家。”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用单纯的“俗”或者“雅”来评定柳词都是不符合柳词整体风格实际的。因为柳永给我们展现的就是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并且雅和俗常常彼此互见,并代表了柳词的最高成就。雅和俗浑然一体,兼有着走向市民阶层和士文化阶层的特性,成就了柳词雅俗共赏的独特审美体验。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姓名:陶学昌 学号:1205019049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班 指导老师:唐小薇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宋词发生啦新变,其中以柳永的诗词为代表展现啦市井文化,都市风情。以至于出现啦“凡有 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现象。本文论述的便是柳永词的市井 气息。 关键词:柳永词;市井气息;缘由及影响 柳永,生于公元987年,卒与1053年,原名柳三变,后改名为“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景佑元年即公元1034年中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泗州判官等职,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人又称“柳屯田”。 柳永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柳词中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著名的《倾杯乐》咏京城元宵节的盛况;《木兰慢》咏京城清明节。词中所写的“路旁拾簪”、“珠翠纵横”,就大可与《东京梦华录》所记的盛况相互印证;还有著名的《望海潮》,词中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丽。京城如此,京城以外的城市又怎样呢?《一寸金》描写了成都景致,其中“雅俗多游赏”一句,表明

了士大夫文人和市民群众竞相游赏的乐景象;《瑞鹧鸪》写苏州景致,其中“万井千闾富庶”之语,即道出了这个“人间天堂“当时的富足。 柳永最爱写汴京的岁时民俗, 在都市繁华的氛围中, 它们呈现出斑润鲜活的色彩。例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的金明池争标、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等, 在他的都市风情词里无不得到生动的再现。《迎新春》尤佳:“嶰管变青律, 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 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 少年人, 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 争忍独醒归去?“在这首词中, 柳永不仅写到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高耸的“鳌山”和“喧天”的“箫鼓”这些大场面, 还特别写到这个“城不禁”的日子里, 青年男女们的种种“奇遇”。正是这些美丽的奇遇, 让元宵的夜晚“变得多姿多彩,意味无穷。 在柳永的都市风情词中, 最负盛名的作品当属描写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在柳永之前, 宋代词人潘阆曾写了系列歌咏杭州西湖的词作, 他把西湖的美景描写成“不是人寰是天上”。而柳永则不同, 在他的笔下, 杭州是世俗人享受的乐园。《望海潮》这一词调为柳永所独创, 全词如下:“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

柳永《八声甘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上片纯写景,写全景这在慢词长调中是不多见的。它取楼头放眼远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摄取镜头,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销亡之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篇用一去声字“对”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警动听众,如弹词开篇的一声拍板,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潇潇”表现雨势的急骤。“暮雨”带有寒意,“洒江天”说明地点是在江头,暗伏以下“长江水”句。词人本是登楼观景的,要在江天之际游目骋怀,即所谓“登高临远”,显然希望天高气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弥漫江天,又时值日暮天寒,一股凉意直逼词人而来,这就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 “一番洗清秋”是“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结果。秋日傍晚,一阵骤雨,气候就更加清凉萧瑟了。而这种景象也正与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虚、寂寞、忧伤、愁苦之情凑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写观此番骤雨而雨也还会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凉也是渐次为“清”了。换句话说,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渐次衰败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洒”和“洗”的态势,都蕴含着寒风。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谋职、经商、售艺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园去了,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这第二韵不单苏东坡赞。刘体仁《七烦堂词译》又比作《敕勒歌》意为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此际词人乃觉遍宇宙间悲哉之秋气,似乎一齐袭来,要他一人禁当! 既然雨过天晴,又有夕照当楼,那四处的残红败绿必然尽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广阔地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只觉得红翠两种鲜嫩的颜色已经淡了许多。这种强烈的视觉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接,必然显现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残:“苒苒物华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规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苒苒逝去。联想到此,自然悲从中来。“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第四韵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长江水”本是无生命的,只因为它奔流不息,而觉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独凄凉,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声容。蓦然无语,似乎也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涨,波涛汹涌。秋冬回落,涛声渐息。词人将这种自然规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 下片纯系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柔肠寸断。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临远”四字将上片景物收结无遗。又无论登高还是临远,所引发的都是悲戚,岂止东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风、关河、残照、物华、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然而“不忍登高临远”又不停留在收结和总括前文上,还以居高之势,振臂一呼,唤出了故乡和佳人。原来词人凭楼远眺,顺着

柳永词与宋词之间的雅俗之

柳永词与宋词之间的雅俗之 刘阳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1183122 摘要:严酷的封建专制思想对人性和自由的压抑是令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被它所奴化的人们对于“白衣卿相”柳永的打压是不遗余力的,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处世观铸就了他辛酸的一生。且柳永处在词风变化的时期,故而人们多诟病其词之俗!实则雅俗乃是因社会思潮的影响和中华民族审美的发展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看法罢了! 关键词:封建思潮,程朱理学,转变期,俗,雅 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终身潦倒,连死时都是靠妓女捐钱安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词风纯真、大胆,善于铺叙白描,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多直语、市侩化,大量运用“俚词”,使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从而成为词史上的又一位伟人! 世人皆言柳永的词俗,与其他的大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的雅逸豪放相比,实是俗不可耐!批判柳词中的风月艳词,多直语、市侩化,失去了作为文人的那种清高之气——或于自然之中怡情养性,或于朝廷之中忧国尽忠,或于社会之中助民生息……但我认为这些并非柳永之俗,造成柳永词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思潮方面,也有词的发展上的原因,这是那些自命清高、所谓文雅之士的俗!而柳永如此真性情、真爱恨的真男人却在那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儒家文化思想、程朱理学的“去人欲,存天理”的禁锢下变成了为人所不齿 一、封建思想文化的禁锢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必然要求保证自己的统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那些自由思想,代之以统治者自己制定的能够统一所有人的思维、为自己服务的

浅析柳永词中的

浅析柳永词中的“雅” 摘要:柳永是北宋专力于写词的大家,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其中,他的雅词独特,在雅情雅境中融入俗语,往往呈现出一种雅俗交错的面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柳词。他的雅词之“雅”主要表现在题材、表现手法和语言等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柳永词中的“雅”。 关键词:柳永;词;“雅”;题材;表现手法;语言 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前期流连于市井坊曲、秦楼楚馆,接触的多是底层百姓,尤其是歌妓舞女,词的描写内容也常常以他们为主;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铺叙,叙事抒情不求含蓄、袒露直率;在语言上,他采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民间口语和俚语。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词多为俗词,显得俗艳妩媚。然而,他的词还有“雅”的成分存在。 “雅”作为一个文学和美学中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它本是《诗经》六义之一。《诗经》之大、小雅是区分音乐的。雅,本指高,《毛诗序》称:“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王朝首都所在地的歌诗称为雅,进而政治等级的最高层,发号施令的权利中心即为雅的引申义。[1]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雅”才逐步成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如曹玉曾把“辞义典雅”视为不朽之作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列文章风格为八种,首列“典雅”。综合起来看,雅者,指内容雅正或高雅,语言典丽含蓄,长于比兴等。下面笔者将分别从题材、表现手法、语言三个方面来谈论柳词之“雅”。 一、从题材看柳词之“雅” 柳永的词作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根据词作的内容,可以将他的词分为怀古词、羁旅词、写景词、咏物词和都市词五大类。而笔者认为柳词之“雅”更多地隐藏于羁旅词、写景词、都市词这三类中。 1.羁旅词 柳永一生仕宦失意,命运多舛,他一方面喜欢过自由浪漫、饮酒听歌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放弃对功名的幻想和追求,不得不为求名利而浪迹四方,因此创作了大量的羁旅行役词。这类题材成为柳永后期词作的主要内容。 如《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词中“霜”、“关河”等意象分别对应“凄紧”、“冷落”、“残照”等无一不带有词人强烈感情色彩的词,长期的漂泊让他对霜风、关河、残阳等极为敏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词的下片有两组对比,排列得极有情韵:不忍看眼前景色,不愿想“年来踪迹”!尖锐的心理矛盾加深了“归乡”情结,把无法解脱矛盾的抒情主人公,推向伤感的极顶—“归思难收”,宦途的步履更难收!万般无奈之下,还得寻求另外一种排解方式:只有想想那位期待慰藉的“她”了,可是,在最后一组对比中,词人却不得不失望的告诉自己:世上实在不可能有人真正体悟我这个仕进无门的落魄文人!在这种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词人的心灵得到了一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升华。清代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评道:“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其羁旅行役词大多喜欢以秋暮意象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在这样一个枯寂萧索的意境中,渗透着词人失志落魄的、漂泊凄楚的人生感怀,隐含着他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2.写景词 作者在羁旅途中,也描写沿途景色,写景细致清丽,极有层次性,写出了眼前真切的感受,没有一句陈腐滥言,柳永词作中没有单纯的写景词,而是在词中附带有作者的悲凉和感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

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苏轼词的特点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传统限制,成为了豪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词仅仅停留在豪放风格上,而是他的词的豪放与婉约的特征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共同形成了苏轼词的旷达,富含理趣的特点. 且先看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其代表作,“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广袤的空间,开阔的时间,使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紧接着,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以及卷起的千堆雪,共同形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而且“乱”“拍”“惊”“穿”这些动词的运用从声音,形状等方面描绘了赤壁的景色,也客观的说明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气势宏大,意境豪放,更显其“旷”的特点。而“江山如画”这两句,使词自然的由古代战场过渡到了古代英雄人物。下片中抒写古人的英雄气概,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从咏古到咏怀,融入自己的感情,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以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这首词中将壮丽雄奇的自然风光与雄姿英发的人物以及个人理想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开阔的时空相结合,饱含历史观与宇宙观以及忠义奋

论柳永词之雅俗

关于柳永词之雅俗及成因浅析 汉语言文学08级3班200802101334 罗坤 摘要:关于柳词的雅俗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多数文人总是持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而 本文作者则从比较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柳词的雅与俗。即既有 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并对柳词之雅俗的成因也做了简 明的解释。 关键字:俗及成因,意俗,庸俗,通俗,情雅及成因,意雅及成因,语雅及成因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宋词是无法逾越的一章,而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无法忽视的。他是当时词坛上最为受人瞩目的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他的词曾造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但是他也是两宋词坛备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其词的雅俗归类上。大部分人均持一种极端的态度,而我认为柳永的词既有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 一:俗及成因 历来论者对柳词之雅俗往往更倾向于吧柳词归于“浅近卑俗”一类。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说:“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虽然肯定了柳永在词的创新上的成就,以及其词音律的和谐,但还是将其整体风格定为卑俗一体。文学史上,关于柳永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南渡初王灼《碧鸡漫志》,陈师道《后山诗话》,黄昇《花庵词选》

等。这样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绝对。 我认为柳词的俗应该分为三部分——意俗,庸俗和通俗。毫无疑问,意俗和庸俗这两种会属于绝对意义的贬义,而通俗这个词则属于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因为没有个性而大众化,也可以是因为其通俗易懂而受人欢迎。 1.意俗 就柳词而言,涉及到猥亵香艳的,对女性充满色相的,世俗化的“意俗”作品也是有的。如:《柳腰轻》中的“英英妙舞腰肢软”,《洞仙歌》中的“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小镇西》“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凤栖梧》中的“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等等,类似于这样低俗,浮艳之作还有很多。当然这是柳词被历代文人定位为卑俗浅近的最主要依据,同时这也是后代文人应该摒弃的诟病。 2.庸俗 词体进入晚唐五代后,经文士的改造和加工而日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定了一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一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但随着词的发展,后世词人之作日趋庸俗,而柳词中的庸俗之作也是在这一文风影响下而形成的。如:《合欢带》中的“妍歌艳舞,莺惭口舌,柳妒纤腰”,《长相思》中的“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红窗听》中的“如削肌肤红玉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摘要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体的发展过程中,他是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词风多接近民间艺术特色,融合多家特点自成一派,含义深远。语言多用俚语,却又不乏雅言,贴近人民,浅显易懂,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柳永词语言雅俗共赏

引言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号柳屯田,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一生怀才不遇,终身落魄,穷困潦倒,死后甚至由几个妓女埋葬。虽然他官场失意,但却写出了一手好词,从词调到作词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的很多词调都出于市井新声,经过加工提炼,形成了其独特风格,并以之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他完成了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领军人物。 一、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主要为吸收大量的俚俗语言,却又不失雅致,在词中喜用典故,这样的特点使得柳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能理解和欣赏,他通过反映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来表现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怜惜。 1、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 柳永在词史上率先吸收大量民间俚俗语言入词,更多的展示市井平民的生活与心态,写俗人,写俗世。他被认为是俗词的开创者,是俗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柳词俚俗拙朴、真实动人,用平实的语言形式传唱出真实的思想情感,以平民的姿态叙写平民的心理和生活,作为通俗歌词,它具体地体现了“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所喜悦的,投合了最大多数民众之口味的”这一俗文学概念。 例如柳词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用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他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风韵;赞美她们“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的高超技艺;关心同情她们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少年游》)也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词作相比,不仅内容风格有所不同,更体现了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与市民的生活内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也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再例如柳词反映市民生活的隆盛与享乐。柳词区别于文人士大夫的荒野情趣、田园隐逸,而带有浓厚的世俗享乐之风。反映出那个时代充满声色娱乐和浅斟低唱的富贵之地中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和在宴饮游乐之中的纸醉金迷,例如《木兰花慢》:

(完整版)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望海潮》。 [预习自测] 结合《绿色通道》中本课的《基础知识归纳》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 作品等。 1、字音、字形 参差参天沙堤提防 天堑珠玑罗绮叠巘嬉笑 箫鼓坐骑骑兵骤雨凝噎 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 〖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dī qiàn jī qǐyǎn xī xiāo qíqízhòu yē霭蔼宵霖〗 2、词的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又称(“”)、“乐府”、“诗余”、(“”)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和长调三种。 〖参考答案:唐诗定格定数定声曲子词长短句片阕小令中调〗 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下片写,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 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 “”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词风。 〖参考答案:杭州西湖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豪放〗 4、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词的雅和俗范文

柳永词的雅和俗范文 柳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带有浓郁市民文学色彩的柳词,无论是思想工艺术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词作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词体 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柳永词的雅和俗 摘要:柳永是宋朝著名的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他留给后人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像《乐章集》等;文坛和词坛有很多关于柳永的词风的定位问题,从古至今,这个话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议的焦点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都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定位为“俗”的人有一大堆理由;定位为“雅”的人有一大堆理由,而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有人走中庸之道,说柳永的词风非俗非雅,或俗是或雅。在笔者浅学看来,对于柳永的词风不要用片面的观点去描述,从历史和从柳永生活的环境,以及词文化氛围去全方位的包围,扩大视野去理性看待他在词界的雅俗成就,这样才是最稳妥的评价历史的方法;本文列举实例来说明柳永词的雅和俗,望抛砖引玉,以求智者精言。 关键词:柳永;词;雅和俗 1.前言 中国古代文学最鼎盛辉煌成就毋庸置疑是:唐诗、宋词;而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更显得独树一帜,直至今天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风格和内涵意境的延展。至于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名声鼎沸、

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词人,在长达有三百多年 的宋朝历史上,他的词可以叫做风靡一时、极为流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句话就是对柳永的词的风靡程度的一种真实评价。但历史上对柳永的褒贬不一,有些人倍加欣赏、有些人不屑一顾;说“俗”者,将柳永一脚踏翻抛弃路边;说“雅”者,扶上正座推崇之极。我们仅从字面上分析得出:雅俗虽只是两种风格,但在历史上他们的地位是不同的;如何来评判柳永的“俗性”还是“雅性”,笔者 认为,“雅俗共赏性”应该是对柳永最中肯的评价。 2.论俗 对柳永词的评价,很多人如:南渡初王灼、陈师道、黄昇以及 李清照的《词论》,都将柳永毫不留情的归于卑俗类;他们甚至不反 对柳永词在创新上的巨大成就;也不否认其词音律的高超手段之和谐,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这些人对柳永“俗”的评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2.1内容俗 柳永词,许多作品中都有内容“俗气”的特征;基于这一点,也是历代文人将其定位成“俗霸天下”的主要依据。如:“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写出女子的风情万种;《凤栖梧》中的“旋 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写出男女之间的交欢之态,虽含蓄不奔放,却难辞“俗气”之格调。柳词仕途不利,一度沉迷醉酒香艳之中,尤其对女性身体着迷,如:“英英妙舞腰肢软”与“……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

柳永词的特点及举例赏析

1.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从内容上来看,柳词虽仍多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之作,但也体现出许多新的倾向,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第三,部分词作还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另外,那些抒写作者身世遭遇,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游宦生涯厌倦的作品也颇值得注意。著有《乐章集》。 2. 柳永词标志着北宋词发展的转折,他对词的创造性贡献更主要是体现在词调和艺术方面。首先,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其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第三,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境界。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 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 此词把男女恋情与羁旅行役结合在一起来写,在倾诉与情人依依惜别的同时,也寓含着词人仕途失意的抑郁、知音不再的悲凉以及江湖飘零的凄苦,感情真切诚挚,情调哀怨伤感,是颇能代表柳词风格的佳作。 2. 此词的艺术特点: (1)情景交融,虚实兼写。这首词上阙叙述别情别景,下阙设想别后相思,或融情入景,或因情见景,都是以冷落凄清的秋景来渲染衬托难以割舍的离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词的上阙写临别的情景,是实写;下阙写别后的想象,是虚写,或实景传虚,或虚景实写,既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又拓展了作品的艺术境界,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