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翻译完整版

MIS翻译完整版
MIS翻译完整版

西安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翻译

题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模型院、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及班级计科0804班

姓名齐乐

指导教师朱宇

日期 2012年3月

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模型

Kweku-Muata Osei -ryson·Ojelanki Ngwenyama

网上发表:2008年5月1日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公司2008

1介绍

在过去的二十年,管理信息系统(MIS)作为重要决策已变得十分复杂。每天,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在组织的世界各地的数十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必须采取复杂的决定,涉及信息安全、外包、灾难恢复、软件、硬件和供应商选择、投资策略、定时执行复杂的软件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RP)。这些对决策问题的认识不足,差劲的决策分析,失误的判断可能对公司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然而,由于已经受到研究决策模型和构架的研究限制,这有助于信息技术(IT)管理者面对这些复杂的决策问题。虽然有研究人员工作在这些领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外界关于IS的学术领域。这个特殊问题的第二个目标是发展带动一个系列的研究,管理者将继续关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同时许多新兴复杂问题也将会是管理人员需要面对的。

2 信息系统决策背景

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问题,如信息安全、外包、灾难恢复、软件、硬件和供应商选择、投资策略、定时执行复杂的软件系统(如ERP)都是十分复杂的,它可以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决策问题的复杂性来自组织和环境条件,包括①具有不同的目标和风险偏好的多股份持有者;②多种目标和价值权衡取舍;③竞争环境与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④各个元素之间的依赖关系,不确定的时间范围和战略决策的影响。在这些条件下决策者经常有困难识别决策的替代者,必须富有创造性、小心翼翼地他们的分析,否则错误的IS决策将会在文献中体现出来(1999年Lyttinen和罗比杨荣文2002年。Ngwenyama等人2007 )。当管理者面临复杂的IS问题时,决策分析框架和方法能当他们帮助是非常有用的。(1) 询问问的领域;(2)构建决策问题以及产生可选择性;(3) 分析和评估他们选择的影响;(4)确定的决策者的偏好;(5)决策方案评估和比较,以及分析的影响。然而,当一般理论和框架存在作为决策分析时,IS自身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研究与发展的具体作品和模型框架,这类决策问题的管理人员需要面对的。

3 论文

关于这个特殊的问题我提出八份论文,这包括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广泛的决策解决问题。论文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决策分析框架和决策模型。其中之一时论文提出的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其中五个文件呈现结构化的决策分析框架,另外三个目前基于决策理论模型。当所有的论文遵循设计科学范式的研究,决定现在实证案例论

文框架,决策理论进行分析目前示范模型。

Samoilenko论文(信息系统健康和风险在IS中的发展:混乱和复杂系统理论中的洞察力和影响力)概述了一个框架和原则是基于混沌和复杂性理论的健康和风险分析的IS。Samoilenko方法是更具有欣赏性的传统决策,那里的焦点是在思维方式来帮助决策者欣赏问题的状况。Aydin和Bakker(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IT外包维护决策)也遵循这一传统,但从经验论的角度概括知识管理问题的决定分析框架IS外包。他们主要集中在讯问问题域和构建决策问题的战略。Alaranta和Henningsson(一种分析和规划合并后IS集成:了解两个领域研究)合并后的信息系统整合规划勾勒出的框架和方法。合并后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问题,是具有挑战性的许多IS管理者。Alaranta和Henningsson讨论的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和建议接近他们的战略。他们的做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通晓从经验论案例研究的有利和不利的策略。Scheepers和Scheepers(一个分析潜在的商业价值IT投资的过程聚焦的决策框架)框架,着重分析了投资的视角出发,创造商业价值)着重分析了投资的视角出发,创造商业价值。这些作者在IT商务进程的潜在价值中探索并发展出了一种模型;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所需的成本效益分析。最后的这一范畴是由Barclay提出的(迈向集成的IS项目性能的测量:项目绩效计分卡),那个评估项目绩效而提供框架和方法是根据现有的IS成功的和平衡的计分卡的理论模型的人。她着重于起决定性作用的规模的项目利益是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和赞美的偏好所不同的。

这三个决策理论的论文所涵盖的主题也各不相同。像Barclay, Plaza(团队绩效和系统信息实现不同曲线过程中的挣值法在系统信息项目中的应用)涉及到工程性能而来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Plaza 对大型规模的IS项目的预测完成时间(和花费)很感兴趣,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挣值法和学习曲线的模型。Rao 和Osei-Bryson(在数据库设计中纳入了以质量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专注与数据仓库的一个方面,其中主要关注的是决心要生产和存储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他们提出一种成本效益模式,结合数据仓库中设计中的质量问题。最后Turetken(您备份的IT基础设施在安全的地方吗?)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决策模型的业务连续性规划的IT基础设施。

4贡献问题

这个ISF的论题从以下几点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1)论文提出的框架和模式已经立即应用于各阶级的IS决策问题。(2)论文作者为进一步研究论文到决策模型问题的可能性,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然而这项研究却可以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一)为解决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二)其他方法或技术可能适用于目前方法扩展的广度和深度;(三)替代方法可以被提出一系列问题,同时比较分析也可以被引导。

我们对所有提交论文的作者表示感谢。我们同样向那些认真审阅论文以保证论文应有的质量的人表示感谢。

Decision models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Kweku-Muata Osei -ryson·Ojelanki Ngwenyama

Published online: 1 May 2008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LLC 2008

1 Introduction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MIS) decision making has become more complex. Everyday, IS managers in organizations of all over the world manage billions dollars of assets and must make complex decisions that involve information security, outsourcing, disaster recovery, software, hardware and vendor selection, investment strategies, tim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lex software systems (such as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decision problems, poor decision analysis, and bad judgment can result in catastrophic outcomes for companie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mited research on decision models and frameworks that could assist in formation technology (IT) managers with these complex decision problems. While there are researchers working in these areas, much of their work appears in journals outside the field of IS .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pecial issu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is to focus on providing solutions to significant I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to provide strategic knowledge for practicing managers. A second objective of this special issue to give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line of research that would continue to focus attention on providing solutions for the many emerging complex problems that IS managers may face.

2 Information systems decision context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decision problems such as in formation security, outsourcing, disaster recovery, software, hardware and vendor selection, investment strategies, tim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lex software systems (such as ERP) are extremely complex and can adversely impa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rm.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decision problems derive from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include (a) multiple stake holders with different goals and risk preferences (b) multiple objectives and value tradeoffs; (c)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with risk and uncertainty; and (d) inter dependencies, indefinite time horizons and strategic impacts of decision . Under these conditions decision makers often have difficulties identifying decision alternatives and must be creative and careful in their analysis, as the consequences of poor IS decision making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show (Lyttinen and Robey 1999;Yeo 2002; Ngwenyama et al. 2007).When managers face complex IS problems, decision analysis frameworks and methods can be extremely useful when they assist: (1) interrogating the

problem domain; (2) structuring decision problems and generating alternatives; (3) analyzing alternatives and assessing their impacts; (4) determining the preferences of decision makers; (5)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decision alternatives, and, analysis of implications. However, while general theories and frameworks exists for decision analysis,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IS problems necessit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rame works and models specific to the class of decision problems that IS managers face.

3 The papers

In this special issue we present eight papers that present a range of approaches and address a wide range of IS decision problems. In general the pape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frameworks for decision analysis and decision models. One of the papers present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ive of the papers present structured decision analysis frameworks, and three present decision-theoretic based models. While all the papers follow the design science paradigm of research, the decision framework papers present empirical cases, and the decision-theoretic papers present demonstrations of analysis using the models.

The Samoilenko paper (Information Systems Fitness and Risk in IS Development: Insights and Implications from Chaos and Complex Systems Theories) outlines a framework and principles for analyzing IS fitness and risk based on chaos and complexity theory. Samoilenko approach is more in the tradition of appreciative decision making, where the focus is on ways of thinking to help the decision maker appreciate the problem situation. Aydin and Bakker (Analyzing IT Maintenance Outsourcing Decision from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also follow this tradition but from an empirically grounded perspective outlining a framework for decision analysi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ssues in IS outsourcing. They focus mainly on strategies for interrogating the problem domain and structuring the decision problem. Alaranta and Henningsson (An Approach to Analyzing and Planning Post-Merger IS Integration: Insights from Two Field Studies) outline a framework and approach for post-merger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planning. Post-merger IS integration is a complex multidimensional problem that is challenging many IS managers. Alaranta and Henningsson discuss the key decisions of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suggest strategies for approaching them.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ir approach is its grounding in empirical case studies of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strategies. The Scheepers and Scheepers (A Process-focused Decision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Business Value Potential of IT Investments) framework focuses on analyzing IT invest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value creation. These authors develop a model for exploring the business value potential of IT at the business process level; a challenging undertaking necessary for cost-benefit analysis. The last of this category is that of Barclay (Towards An Integrated Measurement of IS Project Performance: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Scorecard), who presents a framework and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project performance based on existing theoretical models of IS success an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She focuses on defining dimensions of project measurement that are of interest to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nd a process for eliciting preferences.

The three decision-theoretic papers also vary in topics that they cover. Like Barclay, Plaza (Team Performa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Progress Curve to the Earned Value Method in an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is concerned with IS project performance but comes to the issue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Plaza is interested in predicting

implementation times (and cost) for large scale IS projects and proposes a decision model based on the earned value method and the learning curve. Rao and Osei-Bryson (An Approach for Incorporating Quality-Based Cost–Benefit Analysis in Data Warehouse Design) focus on an aspect of data warehouse design where the major concern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ata that are to be produced and stored in the data warehouse. They present a cost-benefit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quality issues in data warehouse design. Finally Turetken (Is Your Back-Up IT Infrastructure in a Safe Location?) presents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odel for location of the IT infrastructure for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

4 Contribution of this issue

This issue of ISF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S management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1) The papers present frameworks and models that have immediate application to various classes of IS decision problems. (2) The papers present possibiliti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decision models for the problems that the authors have addressed. However, this research can evolve along different lines: (a) the development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addressed problems; (b) other approaches or techniques that might be applicable for extending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current approaches; (c) alternative approaches can be proposed for the set of problem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can be conducted.

We wish to express our appreciation to all the authors who submitted papers. We also wish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all the reviewers who diligently reviewed the paper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at there was appropriate quality and fit.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2 《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 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依托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培养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IS 开发与管理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能够使这些后续环节顺利开展。本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要求学生了解 MIS 的最新发展,掌握其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培养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利用 MIS 相关软件服务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主要任务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和技术前沿, 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 全面掌握 MIS 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评价的整个生命周期,具备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应用 MIS 相关软件如 Office 系列、 Visio 、 Zmaker 等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

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企事业单位 MIS 各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和顶岗锻炼,了解 MRP 、 DSS 、 CRM 、 ERP 等的使用、维护流程,掌握企业对 MIS 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需求,共同探讨课程教学 及实训新途径,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相 1 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 A 类、 B 类 |、 C 类课程。 2阐述课程的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 ,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3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 关岗位要求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各个项目中,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演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作业模式,采取提交论文报告、设计软件作品、撰写软文文案等形式强化学生的 MIS 实际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从讲授者转换为指导者,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最后, 要通过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接触实际场景, 紧跟 MIS 技术前沿, 达到职业引导、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 MIS 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二能力目标

(完整版)SeasonsintheSun_中文歌词翻译_中英对照

Seasons in the Sun_中文歌词翻译_中英对照 goodbye to you my trusted friend.再见了,我忠实的朋友. we're known each other we're 9 or 10.我们从孩提时就已相识相知. together we've climb hills trees.我们一起爬山上树. learned of love abc.一起学习. skinned our hearts skinned our knees.我们心意相通,情如手足. goodbye my friend it's hard to die.再见了,朋友们,我本不愿离去. when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sky.当所有的鸟儿在天空歌唱. now the spring is in the air.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pretty girls are everywhere.到处是漂亮女孩. think of me and i'll be there.想我,我便与你同在. we had joy,we had fun.我们曾如此快乐.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也曾充满阳光. but the hills that we climbed were just seasons out of time.那些日子已然逝去. goodbye papa please pray for me.再见了爸爸,请为我祈祷. i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我是家里的害群之马. u tried 2 teach me right from wrong.你费尽心思教我明辨是非. too much wine too much song.我却沉醉于歌酒狂欢. wonder how i got along.真不知那些日子是如何度过. goodbye papa is hard 2 die.再见了爸爸,我本不愿离去. when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sky.当所有的鸟儿在天空歌唱. now the spring in the air.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little children everywhere.孩子们到处嬉戏. when u see them i'll be there.当你看见他们,我便会与你同在. we had joy,we had fun.我们曾如此快乐.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也曾有阳光季节. but the wild the song.但昔日的歌酒狂欢. like the season has all gone.犹如季节更迭已消逝. we had joy,we had fun.我们曾如此快乐. 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也曾有阳光季节. but the wild the song.但昔日的歌酒狂欢. like the season has all gone.犹如季节更迭已消逝. goodbye michelle my little one.再见了蜜雪儿,我的贝比. u gave me love help me find the sun.你给我爱,给我希望. and every time that i was down.当我意志消沉时.

管理信息系统范例-保险理赔业务系统

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1.现行系统概述 开发背景 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中心分公司自2005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济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民生平安为已任,坚持培养优良团队,建设精品公司的发展目标,坚持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社会的保险服务宗旨。三年累计完成各项保费收入6400万元,赔付客户各类保险损失3530万元,交纳税金350万元,为济宁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1月,公司被济宁市中区区委、区政府评为“十强服务企业”。公司总经理当选为济宁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在知识经济时代,保险业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信息化建设正是促进保险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 保险公司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能加快信息流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管理。目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中心分公司的理赔部门每天都需要收集、处理、传递和存储大量信息,急需一个统一的平台完成业务、数据和客户服务等内容的集成处理,进而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能力。 组织结构分析 永安保险公司济宁分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下设业管中心、理赔中心、财务中心、行管中心、业务中心、人力资源部及营销服务部等部门。通过在永安保险公司的实习调研,画出了该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结构图 现行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目前,永安保险公司的理赔业务系统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的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

足:各环节的操作衔接不够,造成一些重复操作;查询功能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如果查询时间跨度过长则需输入好几项基本信息才能调阅;各环节操作时间在查询项内得不到充分体现等。所以需要针对理赔业务的特点,重新开发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数据库,把所有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紧密关联起来,从而提高理赔服务的时效性,将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环节中体现出来,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2.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目标与需求分析 如何优化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加快公司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与公司外部的沟通对公司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必然会提高企业的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经营上的增收节支,同时,也会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设保险理赔业务处理系统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新系统立足于保险公司理赔部,对客户、保单、报案、核赔和结案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提供方便,使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保单、报案、查勘定损、核赔、结案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和查询,加快公司内部信息流动的速度;新系统的报表生成和打印功能相比较传统的处理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确保数据准确的同时可以提高辅助决策的科学性;新系统还应具有用户管理功能和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以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总之,新系统应能解决传统处理方式下工作量大、步骤繁琐等问题,同时也能避免数据不一致和数据查询困难等问题的发生。 (1)保单信息管理 保单基本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需要输入相关的保单基本信息,主要应包括新生成的保单编号、投保日期、起保日期、终止日期、业务员编号、争议处理、险类、销售渠道、应交保费。其中争议处理、险类、销售渠道有规定的种类,所以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拉列表的方式实现选择;业务员编号应根据业务员信息的改变而自动查询并显示不同的信息。 标的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在输入完保单基本信息后,还应输入标的信息。标的信息是保单基本信息的明细,应用保单编号来标识,虽然表面上造成了数据库表的冗余,但却为保险行业系统的业务处理提供了方便,进行标的信息管理是调研分析的结果。标的信息还包括行驶证车主、被保险人与车辆关系等。 投保人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需要输入的自身相关信息。 被保人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需要输入的被保人相关信息。 (2)理赔部管理 业务员信息:需要输入的理赔部业务员的相关信息。 被保人信息:客户初次投保时需要输入的被保人相关信息。 (3)报案管理 报案信息录入:客户拨打报案电话后,由业务员输入有关报案信息,主要应包括:报案号、保单编号、出险日期、出险地点、投案人、投案方电话、报案时间、就诊医院。其中保单编号要在已有的保单编号中选择。 报案信息浏览:查看报案信息,并可以对报案信息进行删除或修改。 (4)查勘定损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专业重点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或提示 1.1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答]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的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答] 凡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通常,信息系统技术就是指计算机系统技术、通信系统技术,以及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技术。这些技术从以下几方面给管理提供支持: 1. 作为工具提高数据处理、事务处理的效率; 2. 支持决策过程,如决策支持系统; 3. 支持战略管理,提高竞争优势; 4. 作为驱动力推进管理变革,如流程重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等。 1.7 试述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 信息系统会改变人类的工作性质。例如,信息系统使中下层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精力考虑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终端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利用微型机解决要处理的问题,甚至就在家中上班;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都发生变化,这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和物流成本,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个性化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正在进一步向家庭、教育和娱乐方面渗透,这些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的工具,和任何工具一样,有可能带来有利的一面,也可能带来不利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以网上信息传播为例。利用网络,特别是通过Internet建立教育网站、虚拟图书馆等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共享,但另一方面,网上宣传凶杀、色情等有害的信息却对人们产生负面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取缔和制裁,并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或提示 2.2从层次上划分,MIS可分为哪几类?从系统功能和服务对象划分又如何呢? [答] 从层次上划分,MIS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从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上划分,MIS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

外文翻译中文版(完整版)

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关于企业内部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翻译题目最高审计机关的环境审计活动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 姓名张军芳 班级09020615 学号09027927 指导教师何瑞雄

最高审计机关的环境审计活动 1最高审计机关越来越多的活跃在环境审计领域。特别是1993-1996年期间,工作组已检测到环境审计活动坚定的数量增长。首先,越来越多的最高审计机关已经活跃在这个领域。其次是积极的最高审计机关,甚至变得更加活跃:他们分配较大部分的审计资源给这类工作,同时出版更多环保审计报告。表1显示了平均数字。然而,这里是机构间差异较大。例如,环境报告的数量变化,每个审计机关从1到36份报告不等。 1996-1999年期间,结果是不那么容易诠释。第一,活跃在环境审计领域的最高审计机关数量并没有太大变化。“活性基团”的组成没有保持相同的:一些最高审计机关进入,而其他最高审计机关离开了团队。环境审计花费的时间量略有增加。二,但是,审计报告数量略有下降,1996年和1999年之间。这些数字可能反映了从量到质的转变。这个信号解释了在过去三年从规律性审计到绩效审计的转变(1994-1996年,20%的规律性审计和44%绩效审计;1997-1999:16%规律性审计和绩效审计54%)。在一般情况下,绩效审计需要更多的资源。我们必须认识到审计的范围可能急剧变化。在将来,再将来开发一些其他方式去测算人们工作量而不是计算通过花费的时间和发表的报告会是很有趣的。 在2000年,有62个响应了最高审计机关并向工作组提供了更详细的关于他们自1997年以来公布的工作信息。在1997-1999年,这62个最高审计机关公布的560个环境审计报告。当然,这些报告反映了一个庞大的身躯,可用于其他机构的经验。环境审计报告的参考书目可在网站上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工作组看到。这里这个信息是用来给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的内容更多一些洞察。 自1997年以来,少数环境审计是规律性审计(560篇报告中有87篇,占16%)。大多数审计绩效审计(560篇报告中有304篇,占54%),或组合的规律性和绩效审计(560篇报告中有169篇,占30%)。如前文所述,绩效审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实践中,绩效审计往往集中于环保计划的实施(560篇报告中有264篇,占47%),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由政府部门,部委和/或其他机构的任务给访问(560篇报告中有212篇,占38%)。此外,审计经常被列入政府的环境管理系统(560篇报告中有156篇,占28%)。下面的元素得到了关注审计报告:影响或影响现有的国家环境计划非环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政策;由政府遵守国际义务和承诺的10%至20%。许多绩效审计包括以上提到的要素之一。 1本文译自:S. Van Leeuwen.(2004).’’Developments in Environmental Auditing by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 33, No. 2, pp. 163–1721

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代码:课程设计 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年级专业: 完成日期:2016年5月29日

目录 1概述 (1) 1.1系统开发背景 (2) 1.2系统目标和开发可行性 (2) 1.2.1系统目标 (2) 1.2.2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3) 2 系统需求分析 (4) 2.1组织结构分析 (4) 2.2理赔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5) 3 系统结构设计 (6) 3.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6) 3.2系统软硬件配置及数据库系统设计 (7) 3.2.1系统软硬件配置 (7) 3.2.2数据库系统设计 (7) 4系统数据库及数据结构设计 (8) 4.1基本表结构 (8) 4.2输入设计 (8) 3.3输出设计 (8) 5系统实施案 (9) 5.1系统切换案 (9) 5.1.1系统部署 (9)

5.1.2应用部署 (9) 5.1.3数据迁移案 (9) 5.1.4应急案 (9) 5.2人员培训案 (9) 5.3系统开发与实施进度图 (11)

1概述 保险理赔是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故后,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请求进行处理的行为。保险理赔业务信息是管理工作中至关晓红要的工作组成部分,是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保险理赔信息的管理是按其形成和使用规律,运用一系列的网上技术手段,把保险理赔业务中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统计、分析及推理,从而得出有利于今后的理赔业务工作的新信息。保险理赔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很健全的制度,保险理赔可以让个人和集体的损失降到最低能让生活和生产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理应重视保险理赔的发展,这也成了开发保险理赔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并且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的情况下年国公司在理赔信息技术的应用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开发保险理赔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也为保险理赔业务提供配套的网络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基层保险公司进行信息建设,促进基层公司业务和管理协调发展,已成为保险公司信息化发展向。传统的手工单证归档管理和手工操作计算机签保单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保险发展的需要。对保险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于保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保险行销人员的业务素质等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1.1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的入世以来,国保险公司将和国外保险公司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运用和管理,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而使被保险人财产受到损失或人身生命受到损害时,或保单约定的其它保险事故出险而需要给付保险金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由以往的a、立案查勘;b、审核

【良心出品】管理信息系统答案(薛华成第五版)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机器系统是个人-机系统 是个技术系统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它是由人组成,而且有经济和政治运动的系统,另一方面有涉及计算机系统,因而它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有几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类的?你认为有什么分类方法? 依据信息系统不同的目标、特点,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特点是什么?有几种开发方式?各有哪些长处和缺点 系统开发方式有多种,企业组织应根据其资源情况、技术力量、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自行开发:通过自行开发可以得到适合本单位需要的、满意的系统,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缺点是开发周期往往较长。自行开发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有足够的技术力量,需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咨询。 委托开发:委托开发从用户角度最省事,但必须配备精通业务的管理人员参加,经常检查和督促。这种开发方式一般费用较高,系统维护比较困难。 联合开发:联合开发对于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最有利,系统维护也比较方便。条件是企业组织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力量,合作双方要精密协作和配合。 购买现成软件:购买现成软件最省事。但很难买到完全适合本单位的软件。购买现成软件包需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4.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请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 三个成功要素: ?合理确定系统目标 ?组织系统性队伍 ?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问题与困难: ?系统分析阶段技术人员的人力耗费是很多的 ?开发信息系统不应当把买机器放在第一位 ?程序的编写要在很晚才进行 第二章 1.管理的定义是什么?管理和其他许可在性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 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 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目标产出 2.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试几个实用的例子加以描述。 数据是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非随机的可鉴别的符号。它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

翻译汇总大全,完整版

微姐: 1、Science fiction remains an alien dimens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studies of scienc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ttentive to various ―literary technologies‖ in scientific practice, the metaphorical features of scientific discourse, and the impact of popular science writing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But the function of science fiction and even literature as such i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often been obscured, misconstrued, or repudiated owing to conventional notions of authorship, influence, and the organic unity of texts. The better to address those close encounters where scientific practice makes use of speculative fiction, this essay proposes that we instead analyze such exchanges as processes of appropriation, remixing, and modification.. 科幻小说在科学史上仍然保持着一个如外星人般的神秘面目。科学的历史和文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细化到各种各样的研究当中——科学实践中的文学技术研究,科学话语的隐喻性特征的研究,热门的科普写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但是,由于受原创作者的传统观念,作品的影响力,以及原文的有机统一这三方面的影响,使得科幻小说,甚至是诸如此类的文学,在科学史上和科技创新上的作用经常性地被掩盖,被曲解,被批判。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建议是,不要去分析,交流的过程、观点的交叉以及意见的修改,会使得“科学实践利用推理小说”这一观点更加符合常理。 2、SCIENCE FICTION: the very concept appears as a monstrous violation of categories, an improper joining of radically different domains. Hugo Gernsback, the founding editor of Amazing Stories (the first magazine exclusively devoted to this strange literary genre), coined the term in 1929, as a more marketable successor to his earlier neologism“scientifiction.‖ Certainly, stories of this kind had existed long before Gernsback gave us the name. The roots of science fiction are at least as old as modern science itself, germinating in the utopian romances of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with offshoots in the Gothic novel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onward, eventually flourish-ing in the scientific romances and voyages extraordinair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ut the sense of science fiction as a recognizable genre, a ready-made cultural form, is largely an invention of the last century. Indeed, science fiction is often said to be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literary mode of late modernity, the defining genre of our age. 1 Yet even as. “科幻小说”这个概念最初的出现是极其荒谬和不合理的——它根本就是作为不同领域穿插上来的东西。惊奇故事的奠基人和编辑者雨果.根斯巴克,他首发的唯一一本杂志就是贡献给了这种陌生的文学体裁。他在1929年创造了“科幻小说”这个术语,由于这种文学体裁的作品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所以在早期他就已成为了这种文学体裁的继承人。当然,这类型的故事早在雨果.根斯巴克赋予给他们一个专业术语(即科幻小说)的时候就已存在了。如,萌芽于16,17世纪的乌托邦式爱情,成为18世纪及在此之前的哥特式小说的分支,以及最终带来的19世纪的科学浪漫小说和杰出的航行旅行的鼎盛时期等。因此,科幻小说的起源,至少跟现代科学的起源一样,拥有同样长的历史。作为一种极易辨认的科幻小说风格,它是一种陈旧的文化形式,是上世纪的一个主要发明。事实上,科幻小说经常被认为是现代晚期最具特色的文学模式——即我们这个时代最典

(完整版)外文翻译--模拟与数字转换器-精品

模拟与数字转换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人们在模拟转换器、信号调节器和A/D转换器等的使用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目前大部分的系统自然都采用这些技术。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测量方法实质是数字的,在个别的测量仪中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用到一些积分电路,如频率计数和计时电路等来提供指示输出。另外,如果把这种转换器和电脑相连的话,就可以省去一些器材;因为很多有积分电路执行的工作可以由计算机程序代为执行。 柯林斯把在控制和测量系统中处理的信号分为以下几类: (1)模拟式。尽管系统的被测数最初通过传感器得到的是模拟信号,然后通过设计或采用原有的方法将模拟形式的信号转换成电模拟信号。 (2)数字码式。产生的信号是并行的数字信号,每一位的基数权重由预先编定的号码系统决定。在本书中这些仪器称作直接数字转换器。 (3)数字式。其中的函数是指测量参数时用到的量度标准,如对重复信号取平均值。这些仪器在后来称为频域转换器。 特别地,一些模拟转换器适合用一些特别的技术来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输出。其中最通用的方法是同步法和相似仪器的方法,即产生载波频率的调制输出的方法。在用作普通的模拟量输出仪器时,输出量必须经过解调。解调后输出的是直流信号,支流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描述了转换器运动元件的偏移。虽然使用传统的A/D转换技术可以用来产生数字信号,在提供高精度时采用这些新技术将同步输出直接变为数字输出,比用A/D转换方法更快。 直接数字转换器实际上用得很少,因为在自然现象中很少有那种由温度变化、压力变化等因素作用而产生的可测量的离散的变化量。在普通的仪器系统中使用直接数字转换器有如下优点(即使在完成安装时不使用计算机):(1)容易产生、处理和存储信号,如打控带、磁带等; (2)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需要; (3)高介数字信号对外部噪声的抗干扰性; (4)在简化数据描述时的人机工程学优势(例如:数字读出器能避免读刻度或图表时的判度错误)。 在直接数字转换器中最能起作用的发展是轴编码器。轴编码器在机床和飞行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利用这些设备能达到很高的精度和分辨率,而且这些设备能进行激动连接,给出任何可测量物理偏移的直接数字输出。这类系统通常的缺点是仪器的惯性及编码器限制了相应的速度,因而也限制了操作频率。 频域转换器在线系统(测量量较少时)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计算机能担当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当今全球商业中的信息系统 1.互补性资产是指确保基本投资获得价值的资产。如要实现汽车价值,就需要大量互补性资产投资,注入高速公路、马路、加油站、维修设施,以及制定标准和管理司机的一套法律规范体系等。 2.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企业如何通过生产、运输和销售产品或服务创造财富。 3.业务流程是指组织按照时间顺序开发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任务和行动,以产生特定的业务结果以及组织与协调业务活动的特定方式。 4.信息系统如何转变业务,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 答:电子邮件、网络会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成成为开展商务活动的基本工具。信息系统是快节奏供应链的基础。互联网让许多企业实现了在线采购、销售、广告和收集客户反馈。通过核心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组织均正在逐渐演化成数字化公司,努力试图变得更有竞争力和富有效率。互联网让我们可以大大降低生产、采购成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从而刺激了全球化发展。信息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包括:新兴的移动数字平台、在线的软件即服务(SaaS)和云计算等。 5.什么是互补性资产?为什么互补性资产在确保信息系统提供给组织真正的价值上是必不可少的? 答:为了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有意义的价值,组织在投资技术的同时必须辅以对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互补性资产投资。这些互补性资产包括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组织文化和管理行为、合适的技术标准、规则和法律等。当企业投资新的信息技术时,企业除非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组织变革以支持该技术,否则不太可能获得高回报。 6.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为什么做服务?是哪两个学科交叉结合的?依赖于什么学科发展? 答:信息系统: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系统从组织内外部手机、储存和分发信息,以支持组织的各项职能和决策、沟通、协调、控制、分析和可视化。信息系统通过三个基本活动——输入、处理和输出,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从业务角度看,信息系统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是一系列获取、处理和分发信息的增值活动的一部分,管理者可利用这些信息改善决策制定,提升组织绩效,最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应对公司面临的问题或挑战的解决方案,包含管理、组织和技术三个维度要素。(信息系统的管理要素涉及领导力、战略和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信息系统的技术要素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管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包括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组织要素涉及如组织层次、职能分工、业务流程、文化和政治利益团体等内容) MIS是对企业和管理中信息系统的研究。MIS在解决信息系统开发有关的问题之外,还要处理公司内管理者和员工使用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的影响问题。MIS这一术语也可指为中层管理服务的一类特定的信息系统。MIS 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关于组织当前运行情况的报告,中层管理人员使用这些信息来监督和控制业务,并预测未来的绩效等。MIS通常回答的是常规性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是预先设定,并有一套预先确定的程序来解答的。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结合的。由于信息系统研究涉及技术和行为学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_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答案 一、简述题 1.管理信息 答: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 2.决策支持系统 答: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答:一般来说,依据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5.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答: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我国各类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认为诺兰阶段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是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6.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7.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8.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答: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在于:

翻译合同样本(完整版)

翻译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本着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甲乙双方就甲方资料翻译服务一事,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翻译内容 乙方将甲方提供的文件中的英文翻译为中文;具体文件以甲方给乙方的纸质文件或者电子版文件为准。 乙方应保证翻译人员的专业性和翻译稿件的准确性,认真做好翻译校对工作; 乙方按照甲方的文件格式进行排版,最终翻译稿以电子文件的方式提供给甲方。 乙方应保证其翻译稿件质量:忠实原文、译文准确。 第二条:翻译期限及费用 计价方式:按照翻译完成的中文(字符数不计空格)进行计价。 本次翻译单价为,翻译费总金额为:元整。 翻译文件的交稿期限为:年月日。 甲方在签订合同当日支付翻译预付款元。 交稿时付清其余所有款项即元。甲方向乙方开具正式发票。 第三条:责任条款 如因甲方原因推迟提供给乙方翻译稿件或翻译的相关资料时间,受到的损失甲方承担。 甲方如对乙方译稿有异议,甲方有权在取稿之日起30日内,向乙方提出书面修改意见,乙方

应按甲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免费进行修改,直至甲方满意为止。 如乙方在翻译质量和完成工期方面不符合合同要求,甲方有权中止合同并视为乙方违约,乙方应退还甲方预付款,另外赔偿甲方预付款的作为违约金。 在乙方无违约的状况下,甲方应按约定及时付款,否则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延迟付款天数乘以翻译费用总额作为赔偿;翻译进行过程中,如甲方提出中止翻译,预付金不予退回并按照已翻译文件比例支付相应翻译费。 第四条:其他条款 乙方应考虑甲方翻译内容的保密性。另签署的保密协议作为本协议的一部分,具有法律效力。 本协议未尽之事,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二份,传真件有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盖章之日起一年内有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传真:联系电话: 地址:地址: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浅谈,汉语,数字]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唐诗中数字的运用很有特色,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性,继而以广为传诵的唐诗为例来研究唐诗中数字的翻译方法,通过对数字精准的翻译研究为诗歌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提供借鉴。 一、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 数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们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语言会因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而有所不同,数量词也同样会受其影响,因此,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考虑数字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一)虚义数词的使用 数词有实义和虚义两种概念。当数词表示实义时,所表达的是词汇的精确含义,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用法基本一致。这种翻译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当数词表示虚义时,即在表达模糊概念时,翻译起来就比较复杂。由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进行翻译。如古汉语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思而后行”中的“三”、“九,阳之变也,相其尾曲穷尽之形”中的“九”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根据原文语境做适当处理而不可直译。同样英语中的“七”和“十三”也被赋予神秘色彩具有特殊内涵,如: 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 (得之艰难失之容易。) 由此可见,虚义数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异,在唐诗英译过程需要在充分理解原文基础上创造性地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 (二)数词和量词相结合 数词与量词相结合才可修饰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在唐诗中,因考虑到格律需要,常常把数量词放在名词之后。而在英语语法中,数词往往是通过修饰名词或直接通过介词而表现的,如:an important (item) of news. 两个以上的数目 还可通过名词的复数形式表现出来。在汉语中唐诗的量词运用已成体系,具有稳定性特征。而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名词还未形成独立量词。众所周知,汉语中有“匹、架、乘、张、个、条”等量词,体现了汉语数词、量词已经独立。而在英语传统语法体系中并没有像汉语这类独立的词类可以表达“量”,但表达“量”的这种概念的结构是一直存在的。语法家Ra ndolph Quirk在其著作《英语语法大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 anguage)中将表达“量”的概念的结构列为名词之下,并命名为表量结构(Partitive C onstructions),然后又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种类结构(Partition in Respect of Quality),一类是数量结构(Partition in Respect of Quantity),还有一类是度 量单位名词(Measure Partitive Nouns)。由此可见,数词和量词的不同搭配是英汉两 种语言的又一不同点。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及学习指南 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 学时数: 48 学分数:3 学分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是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使学生认识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用计算机的知识为实际问题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掌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系统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分析、设计和实施的方法,提高上机操作技术。 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网上学习和集中讨论同学要了解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掌握用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步骤,具体掌握通过对现行系统进行调查、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为现行系统建立一个物理模型并将物理模型转化为新系统(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再将新系统(目标系统)逻辑模型转化为新系统(目标系统)物理模型的方法和步骤。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要会使用过去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计算机技术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高级语言、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管理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为本课程提供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构成和建立计算机的网络体系打下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本课程提供编写源程序的能力;经济学和管理学为本课程提供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定量优化技术课程为建立预测、分析和决策等的经济模型打下基础。应该说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科学的结合。 特别说明:该两个专业紧接着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该课程和《管理信息系统》是紧密结合的。 网上学习要求、作业内容与考试方式 信息管理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该课程总学时为48,其中32用于网上学习,16学时用于集中面授和讨论。网上学习的情况,通过课堂讨论以及交作业的方式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