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摘录)

GYJ26-86

一、噪声控制

1.1噪声控制的设计标准

在125-4000Hz(1/1倍频程)的频率范围内,室内噪声的平均声压级的允许值与录音室的种类有关外,还与站内设备系统本身的噪声有关。

表1 录播室及其它技术用房的噪声评价曲线

*括号中的数值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差的电视台。

1.2场地的选择

广播站(台)的录播室外墙至某些噪声源或振动源的距离大于表2的要求。在此条件下,还应根据噪声源与录播室的具体关系以及噪声发生的频度、时间等实际情况,决定合理的隔声、隔振措施。

表2 录播室外墙至某些设施的最小距离

1.3在广播站(台)建筑物中应根据以下原则合理地布置录播室:

i. 必要时,可利用非技术房间将录播室等技术用房包围的格局,以减轻外来噪声的影响。

ii. 宜将录播室及其附属用房集中设置,以利于隔声处理。

iii. 不应使录播室与车库、仓库、金工间、厕所等房间直接相邻(同一层或上下层)。

iv. 录播室及其附属用房宜与站(台)主体结构基础部分分开。语言用录播室有必要时建在主楼内时,应做"房中房"构造。

v. 录播室应布置在人流少的位置,以尽可能避免外来噪声和震动的干扰。

vi. 对门厅、走道等噪声较高的场所,应做减噪吸声处理

1.4录播室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

进行隔声设计时,应按中心频率为125,250,500,1000,2000,4000dB(1/1倍频程)分别进行计算(必要时可按1/3倍频程)。

录播室的隔声墙(包括楼板、顶板)的施工质量与隔声性能关系密切。设计中,应对有关施工质量提出要求(如:对砖墙应满浆满缝,并至少单面抹灰,一切孔洞应填充密实等)。

隔声门、观察窗的设计和技术要求

录播室的出入口处必须设两道隔声门。二道隔声门之间的"声闸"应加以强吸声处理;声闸的深度应大于1.5m。

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隔声门:

表3 单扇隔声门隔声量的要求

注:表内已考虑了门缝等漏声的影响。

隔声门门扇应采用中间填充多孔性吸声材料(例如:岩棉、玻璃棉等)的多种复合构造;门缝与门框之间的接合部分应有密闭措施;门框与墙洞之间的缝隙应填充密实,以防漏。

门体结构结实、不易变形、开启方便。

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隔声门:

观察窗的隔声量应符合表4规定的要求:

表4 标准隔声观察窗隔声量

观察窗应采用多层(通常为2-3层)玻璃的构造形式;各层玻璃及其间距不应全部相等;在各层玻璃层间的窗框应做吸声处理;玻璃与窗框之间应用弹性材料减振并采取密封措施;窗框与窗洞之间的缝隙必须填充密实,以防漏声。

观察窗临录播室一面的玻璃应向上倾斜60。

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条件下,如采用自然通风,则通风窗必须采取严格的隔声措施,以确保录播室内噪声的平均声压级符合表1的要求。

二、通风空调机房的设计应符合如下规定

ü 通风空调机房可设在主体建筑物的外部或内部。当设在外部时,室外部分的送回风管道应做好防水、防腐、保温和隔热处理。当设在内部时,空调房间与语言录音室不应直接相邻,同时应做采取较好的隔振措施。

ü 通风空调机应做好减振吸声处理,必要时应对机械设备加做隔声罩,使机房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内,应避免风速过高而引起的再生噪声。风速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表5 风道及送回风口处风速m/s

在录播室的我内(传声器附近),空气的自由流速应不大于0.5m/s。

三、音质的设计

音质设计的一般要求

供1-2人用的语言录音室其室内的面积宜选12-16 m2,供20人以内的乐队使用的音乐录音室其面积宜选邓80-120m2。

表6 录播室的尺寸 m

当录播室不能按表6推荐的尺寸时,可按如下比例计算录播室的长、宽和高:

小录播室L:W:H=1.6:1.25:1.0

小录播室L:W:H=1.6:1.25:1.0

一般录播室L:W:H=2.5:1.6:1.0

低长顶录播室L:W:H=3.2:2.5:1.0

细长型录播室L:W:H=3.2:1.25:1.0

录播室不得采用平剖面为正方形或具有弧面墙、穹形顶的体型。

录播室混响时间的选择

录播室的混响时间由节目的种类、录播室的体积和录音方式来决定。各录播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推荐值如表7:

表7 录播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演播室是利用光和声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场所,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基地。除录制声音外,还要摄录图像。演员在里面进行表演。因此,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声、光设备和便于创作的条件。

一. 演播室分类

电视台演播室根据用途不同一般从面积上分为大型(400平方米以上);中型(号150平方米左右)和小型(50平方米以下)。

大型演播室,多用于场面较大的歌舞、戏曲、综艺活动等节目,也可拍电视剧,在一个大型演播室内可以分割成若干个小景区,一个接一个顺序地拍下去,拍过的景区随即更换布景再拍另外场景的节目,以提高演播室利用率。中型演播室,以小型戏曲、歌舞、智力竟赛或者座谈会等为宜。电视台在制作形象化教学节目或编排一些带情节的教育片时最适用。小型演播室,以新闻、节目预告、板式教学等动作不大的节目为主,更多的是用于插播、配解说和拍摄小型实物为主。

电视台一般都建设有中型演播室,可设置多个景区,以达到综合利用演播室为目的。可制作专题教学节目,如家庭辅导,外语教学,教育新闻等各种栏目的节目都置于一个演播室,各有自己的布景、道具,同用一套摄录设备,同用一个控制室,只要把时间排开,只需移动一下摄像机,即可方便地到每个景区前去拍摄节目,这样可以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还可节约设备。

电视台使用的中、小型演播室的内部结构,最好呈非对称长方形。以减少声音在墙壁之间的多次反射。演播室的层高一般为4米左右,高的可达9米以上,因为在天幕之上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安装灯具走行机构、空调管道和容纳多余的热量。演播室周围用房的安排最好是两层。一层为库房,存放摄像机、照明灯具和传声器、音响设备等专用器材,各有门与演播室相通便于各自的管理。二层为控制室,墙侧有观察窗,可供导演或灯光师在必要时了解现场情况。正常情况下则以监视器为主。因此,观察窗不一定非要放在中央位置上。为了控制室不至于离地面太高,一层各库房的高度应设计在2.5米以下。小型演播室与控制室也可以在同一层地面上。

二. 演播室声学要求

演播室声学要求既不像摄影棚那样简陋,又不像录音室那样考究。因为,电视制作不像电影那样先在摄影棚里拍摄画面,然后再到录音室里去配音。往往采用同期声,一气呵成。为此,只要提出最主要的指标就可以了。

1.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内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范。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执行。

2.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内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控制室与演播室之间的观察窗也是需要进行隔声处理的关键部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璃,夹层空间不要造成两玻璃平行的腔体,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演播室声学要求既不像摄影棚那样简陋,又不像录音室那样考究。因为,电视制作不像电影那样先在摄影棚里拍摄画面,然后再到录音室里去配音。往往采用同期声,一气呵成。为此,只要提出最主要的指标就可以了。

1.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内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范。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执行。

2.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内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控制室与演播室之间的观察窗也是需要进行隔声处理的关键部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璃,夹层空间不要造成两玻璃平行的腔体,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 自然混响录音棚背景噪声控制

自然混响音乐录音棚要求很低的被纪念馆噪声级,其允许噪声标准为nr-20。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就要做好维护结构的隔声和空调系统的消音设计。录音棚的门和窗也应有相应的隔声量,空调的噪声控制包括控制气流噪声、减少风机噪声通过管道的传声及格力空调、制冷设备的固体传声三方面。

对于中小型自然混响录音棚,如果设在业务楼或其它主体建筑内时,必须设置“浮筑”结构,即房中房结构形式。

· 演播厅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不力,是小型演播室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演播室因噪声干扰音质极差,有的播放时有“翁翁”的本底噪声,汽车喇叭声和撞击声,有的甚至无法使用。噪声控制是演播室声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噪声控制的方法与措施,要因地制宜由所处的噪声环境和控制标准所决定,没有统一的模式。

(一)噪声标准

从调查结果看,小型演播室的允许噪声级不宜太低,太低实际上是不需要的。由于受工作条件和设备,器械等级限制,室内正常工作时,演员和工作人员走动将发出噪声, 灯光。摄象机也会有较高噪声,其综合值一般已在35~40dB(A),因此小型演播室的噪声以35~40dBA,范围为宜。若用噪声评价曲线NR表示,相当于取NR30~35曲线。

实践证明,对小型演播室有适量的背景噪声,只要是连续的。均匀的,并不带有能听懂的语言声和音乐声的信息,还将有助于掩蔽摄象机,空调系统发出的噪声干扰。

(二)空气噪声的控制控制空气噪声主要通过围护结构和隔声门窗来实现。

1. 围护结构

要根据户外环境噪声值来确定其围护结构。

演播室由于进出人多,开闭要方便,噪声要低;并搬运布景,道具还需要较大的门,故不易搞好。考虑到施工精度的限制和专用五金另件的缺乏,隔声门的构造应尽量简单。许多繁杂的构造,如多层曲折铲口,重叠密封都是徒然增加制作麻烦,得不偿失。近年来国内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切实可行地解决了门的隔声问题。

(1)采用双层门和门斗复合隔声处理。门斗内强吸声,以形成“声闸”,有效地提高隔声能力。

(2) 门缝做成简单的斜口,两周边用工业毛毡包覆,关闭时即使有细缝,其本身也形成一个“消声管道”。为提高“消声”能力,门扇厚度应尽量增大,一般不少于10CM 。固定观察窗比门容易处理,根据我省存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对白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最佳混响时间各不相同。总的趋势是,以语言为主的房间,最佳混响时间比传输音乐信号的房间短得多,并且与房间的体积有关。至于对白录音室与播音室一类房间的最佳混响时间,过去大多采用白瑞纳克(L.L.Berane)提出的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曲线。近年来,在对白录音室和播音室的最佳混响时间方面存在着不确定的倾向。例如,我国建筑声学工作者的建议值则比较高,而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曾提出了以单值表示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4秒,日本广播协会(NHK)于1961年提出的最佳混响时间曲线推荐值如曲线d—e。至于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建议,一是以平直为准,一是从低频至高频略呈逐渐加长的趋势。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曾在提出了0.4秒的单一最佳值的同时,对其频率特性作了具体规定。混响时间随频率的提高逐渐加长,其比例为0.875:1:1.125。这是容易理解的,这种频率特性首先在于保证语音的清晰度与明亮度,并减小低频嗡声出现的可能性。这对于广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它还有助于消除鼻音或喉音的加重。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汉语普通话,如果250赫左右过份加强,将导致鼻音或喉音的加重,而4000赫—8000赫过强,则容易出现咝声或呲声,所以高频适当加长虽然有助于语音的明亮度,并加强了辅音的能量,但不宜过长。许多国家如日本、联邦德国等,一般建议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以尽可能平直为宜,原因就在于此。

· 电影及电视剧对白录音室的混响时间

电影及电视剧等录音用的对白录音室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要创造一定的环境气氛,亦即表现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许多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剧制作部门几乎都不只建立

一个固定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对白录音室,或者有一混响时间可调的对白录音室。后者通过预先设计的吸声面/反射面的调节,使司一房间具有不同的混响时间。,这种录音室一般体积较大,可供调节的边界面也相应加大,因而可以获得调节的混响时间范围较大。除此以外,由于室内边界面的声学特性可变,这就为控制前期反射声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于拾取的声信号进行控制就成为可能。但是,长期以来采用的近距离拾音技术,不可能发挥室内不同混响用以表现空间环境感的应有作用,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作为可调混响对白录音室的另一种形式,则是在广播剧一类节目的录音中兴建的一种称为文学录音室的组合式对白录音室。这种由若干功能不同、声学性能各异的录音室组成的一组房间,为—次合成制作技术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大大缩短了节目的制作周期。这类录音室往往包括几种不同混响特性的对白录音室、混响室、(准)声室以及音乐配音室和控制室等。这样就可以十分方便地模拟从室外到室内各种不同环境声学特点的声音效果。

· 对白录音室的声场特点

对白录音室由于体积小、混响时间短,声源又是高频能量小、低频能量大的语声,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拾音点附近的声场以直达声为主,因而直达声场的有效范围比—般要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前期反射声对音质的影响比混响声大得多。换句话说,在混响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拾音时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分析和控制可能到达拾音点的反射声及其延迟时间。这时利用几何作图分析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i)到达拾音点的反射声途径;

(ii)可能到达接收点的反射声的反射面。必要时,可以附设临时性的反射面;

(iii)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时差,从而获得前期反射声的时间分布状况;

(iv)根据反射面的性质和声传播距离,估计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强度差。

对于房间体积较大和混响时间较长的对白录音室,近距离拾音技术是难以发挥这种录音室的应有作用的。对于混响时间一定的录音室而言,可能获得的混响量及其构成成份至少与下列因索有关:

(i)声源和传声器各自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

(ii)传声器和声源的声学特性,尤其是它们的指向性;

(iii)背景噪声。

随着录音室声学特性的改善,目前已出现了从近距离拾音到根据不同的声音要求采取不同距离拾音的趋势。

· 短混响音乐录音室的概念

短混响录音室也称强吸声录音室。它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音乐录音(尤其是轻音乐等的录音)采用从主——辅传声器技术到多传声器技术的拾音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则由于近代录音设备,尤其是音质处理设备的多样化使音色的创造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强吸声音乐录音室是为了适应多传声器多声轨录音新工艺的特殊要求而建造的。如前所述,录音艺术创作中追求的音色及声音效果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基本方法:一是直接通过对拾取的声信号特点的控制达到基本要求,音质处理手段仅仅是这种控制的必要补充。传统的录音工艺大多属于这一种;另一种录音工艺则相反,它要求传声器拾取的仅仅是声源信号的本身,并仅仅作为声音的素材使用,全部音色及声音效果几乎都依*后期加工制作完成,其中包括立体声的声像定位。

· 电影混录棚的概念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发展始终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思维和制作方式更体现出与科学技术进步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性。由于计算机、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以前所未有的频响、动态、信噪比及效果处理手段,使电影

数字特技、多制式、多声道数字立体声技术得到开发应用。电影在使用高新科技手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使电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画效果。

多声道立体声电影混录与传统的单声道电影混录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设备的选择、系统的设计上要做好充分的考虑和权衡。知识产权的应用对后期电影混录棚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影混录棚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各种制式的认证、系统的先进性、操作的方便和灵活性。

· 对白录音棚的概念

所谓对白录音棚是指为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录制对白的录音棚称为对白录音棚,棚内通常还设有可产生日常生活中的效果声的设施,如走道;开、关门;上、下楼梯等。因此,它具有对白、效果录音的功能。对白录音棚以语言清晰为主,均采用强吸声混响。混响时间一般取中频(500Hz)0.5s,频率特性平直。当个别情节需要长混响时,可在加工制作或合成中追加人工混响。

· 电影制片厂对白录音棚

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台内的对白录音棚有所不同。前者需要配置电影放映的银幕和放映室,以便于配音演员对口型并录制对白;电视台的对白录音棚则通过电视屏幕来对口型录音。因此两者需要的面积都很小,但混响时间和声学装修的设计原理确是一样的。

对于对白录音棚采用强吸声处理,它的体形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室内各个界面均作强吸声处理,多数采用超细玻璃棉,外罩铁丝网并用铁钉固定的方式处理,装饰要求比较高的常用木格栅作装饰面。木地板局部铺设地毯。

对白录音棚有时为了适应不同场景对混响时间的不同要求,也要求采用可调混响,但调整的幅度均控制在0.3s左右。

室内的声场由于存在着声波的诸多现象而变得极其复杂。其中有声波的反射、叠加、干涉、驻波、绕射现象和声波吸收等。并且还引发出声反射、回声颤动、混响形成、声染色、声共振、死点等现象。两个声波相遇,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就会产生互相加强;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反,则会互相抵消,从而使声音减弱。

室内的声场是非自由声场,或者说是受约声场。当声源在房间内发声时,实际上整个室内空间都会随着发生振动。房间四壁、天花板、地板以及室内陈设对不同频率分量的反射和吸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响应。其中有一部分分量特别容易激发振动,就会在这些频率上发生共振,形成音频信号的峰点;而在另一些频率上吸收可能特别严重,形成音频信号的谷点。

一般来说,室内房间的共振和吸收频率分布不止一个并且分布不均匀。这会使某些声频分量加强,某些声频分量明显减弱,产生声染色现象。室内房间的共振和吸收频率取决于房间的大小、形状、尺寸比例、装饰材料等因数。小房间较容易产生低频共振染色。声波在房间内遇到墙壁,天花板、地板均产生反射。若入射声波遇到反射体是凹形表面,反射声就会集中在一起,形成声集中,极易使音响系统产生啸叫。

室内直播节目现场的房间不同,吸音效果和隔音效果也不相同,抑制声反馈的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每次提前考察直播节目的现场室内房间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观察室内房间的构造、大小、规格,根据实际情况如何摆放音箱。由于广播节目直播现场的室内房间一般来说不像专业播音室那样,有较好的吸音和隔音效果,往往房间时大时小且不规整,环境噪音大,音响效果也不是很好。

这时音箱的摆放就要考虑到现场房间的各角落的观众听音效果,使室内房间的声场分布尽量均匀。话筒尽量放在音箱的后面,避免从音箱发出来的音频信号直接经过话筒返回电声系统形成声反馈,引起啸叫。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

(1)工程概况

建声装饰区域北面为走廊,东南西侧与办公空间相邻,上面也是办公室。原维护结构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墙,目前室内没有空调系统,现在房间内的A声压级LAeq=38dB

建筑结构:框架结构。

需要建声装饰的区域用隔音墙分成六个部分:导播室、演播室、录音室、控制室、休息厅和储藏室,原结构楼板标高为5.2米,主梁底标高4.5米。录音室、控制室设计吊顶标高为3.0米。导播室设计吊顶标高2.7米;演播室不设计吊顶;休息厅设计吊顶标高4.0米格栅吊顶;储藏室设计吊顶标高3.5米。其中录音室地面面积18.56㎡,总有效容积共55.68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91m2;演播室地面面积54.2㎡,顶标高5.2m,总有效容积共266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216m2;控制室地面面积30.4㎡,吊顶标高3.0m,总有效容积共91.2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127m2;导播室地面面积12.3㎡,吊顶标高2.7m,总有效容积共33.21m3,总有效表面积共约63.48m2;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及录音室需参照国家规范做声学装修处理。

(2)设计思路

建声方案设计是在理解和把握各空间的功能定位并遵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下进行的。设计方案按照甲方要求,根据声学计算和建声设计指标的要求,进行科学、完整的声学设计,以此来固定混响时间,消除音质缺陷,获得高性价比的理想音质效果,并适应功能的要求。从消防角度考虑,所用内装饰材料达到国家防火标准B1级以上。并做防火处理。所有材料的环保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E1级。

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及周边的声环境,我们设定录音室的NR值为25,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的NR值为30,我方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声学缺陷,对整体结构和吸声体的配置做了合理的设计,要满足设定的背景噪声值隔声墙必须采用重套隔音墙,外围隔音墙的总体厚度为250mm,墙体总体隔声量达到60dB以上,考虑到导播室的使用功能,所以不再做声闸设计,所有的门均采用钢制隔音门(隔音量35dB),考虑到固体传声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导播室、演播室、控制室和录音室的吊顶为减振隔声吊顶。地面采用干式浮筑地面,地面面层为地毯。

二、设计依据及指标选择

(1)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1 建筑声学设计及测量规范 JGJ/T131-2000

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

3.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标准号:GYJ 22-1985 ]

4.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标准号:GYJ 42-1989 ]

5.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2003)

(2)建声设计指标的选择

Ⅰ)演播室

1、主要功能是进行节目的排演和摄录,对声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要有足够的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还要考虑声音的丰满度,声音不能太干涩。低噪声、强隔音。室内的混响时间应取短混响时间,声场分布要均匀,并且没有共振,颤动回声,驻波,声聚焦、声染色等建声缺陷。

2、混响时间T60设计值选择:

演播室的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选择如下:

3、背景噪声

背景噪声值设定为:NR~30

4、建声方案设计

(1)体形分析

演播室从整体上看是规则长方体,容易产生共振现象。室内平行的墙面之间、顶棚和地面之间也会有颤动回声产生,设计中已经考虑到此问题,把墙角做成一定的角度,做补充吸音体。对补充吸声量做新的分配,中频补充吸声量为A值的三分之一,高频补充吸声量为A值的三分之零点八,低频补充吸声量占A值的三分之一点二。中低频吸声体面积需占A值的百分之五十七,中高频面积占A值的百分之四十。在该项目中为节约空间,将中低频吸声体主要集中在顶棚,

II)录音室

1、主要功能是进行音频文件的采集,对声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要有足够的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同时也应有一定的丰满度。低噪声、强隔音。室内的混响时间应取短混响时间,声场分布要均匀,并且没有共振,颤动回声,驻波,声聚焦染色等建声缺陷。

2、混响时间T60设计值选择:

录音室的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选择如下:

3、背景噪声

背景噪声值设定为:NR~25

III)导播室、控制室

1、主要功能是对录音室及演播室进行控制、监听以及音视频文件后期编辑制作,对声环境的要求是要有很高的语言清晰度。低噪声、强吸声、强隔音。室内的混响时间应取短混响时间,声场分布要均匀,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平直,后部做扩散处理,并且没有共振,颤动回声,驻波,声聚焦染色等建声缺陷。

2、混响时间T60设计值选择:

演播室的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选择如下:

3、背景噪声

背景噪声值设定为:NR~30dB

注:根据国家标准,建声计算的容许误差为±10%。

三、导播室、演播室建、录音室、控制室声处理方案

(一)顶棚:顶棚的吸声面积,对整个室内的吸声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处理好顶棚吸声对整体的声学设计至关重要。经计算分析,顶棚使用隔声吸声复合吊顶的声学处理方式

(二)墙体:为强吸声强隔声结构,墙体隔声量达到60dB,材料的选择使用兼顾美观和防火要求。

(三)与外部的门采用隔声门。隔声量达到35dB。

(四)地面采用干式浮筑地面铺地毯.

(五)空调及新风系统的风管及进、回风口处要做消音处理,要求空调的NR值为20-25。

四、预计声学效果

室内的声聚焦、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基本消除,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在

0.3~0.4左右。

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颁标准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摘录)

GYJ26-86

一、噪声控制

1.1噪声控制的设计标准

在125-4000Hz(1/1倍频程)的频率范围内,室内噪声的平均声压级的允许值与录音室的种类有关外,还与站内设备系统本身的噪声有关。

表1 录播室及其它技术用房的噪声评价曲线

*括号中的数值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差的电视台。

1.2场地的选择

广播站(台)的录播室外墙至某些噪声源或振动源的距离大于表2的要求。在此条件下,还应根据噪声源与录播室的具体关系以及噪声发生的频度、时间等实际情况,决定合理的隔声、隔振措施。

表2 录播室外墙至某些设施的最小距离

1.3在广播站(台)建筑物中应根据以下原则合理地布置录播室:

i. 必要时,可利用非技术房间将录播室等技术用房包围的格局,以减轻外来噪声的影响。

ii. 宜将录播室及其附属用房集中设置,以利于隔声处理。

iii. 不应使录播室与车库、仓库、金工间、厕所等房间直接相邻(同一层或上下层)。

iv. 录播室及其附属用房宜与站(台)主体结构基础部分分开。语言用录播室有必要时建在主楼内时,应做"房中房"构造。

v. 录播室应布置在人流少的位置,以尽可能避免外来噪声和震动的干扰。

vi. 对门厅、走道等噪声较高的场所,应做减噪吸声处理

1.4录播室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

进行隔声设计时,应按中心频率为125,250,500,1000,2000,4000dB(1/1倍频程)分别进行计算(必要时可按1/3倍频程)。

录播室的隔声墙(包括楼板、顶板)的施工质量与隔声性能关系密切。设计中,应对有关施工质量提出要求(如:对砖墙应满浆满缝,并至少单面抹灰,一切孔洞应填充密实等)。

隔声门、观察窗的设计和技术要求

录播室的出入口处必须设两道隔声门。二道隔声门之间的"声闸"应加以强吸声处理;声闸的深度应大于1.5m。

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隔声门:

表3 单扇隔声门隔声量的要求

注:表内已考虑了门缝等漏声的影响。

隔声门门扇应采用中间填充多孔性吸声材料(例如:岩棉、玻璃棉等)的多种复合构造;门缝与门框之间的接合部分应有密闭措施;门框与墙洞之间的缝隙应填充密实,以防漏。

门体结构结实、不易变形、开启方便。

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隔声门:

观察窗的隔声量应符合表4规定的要求:

表4 标准隔声观察窗隔声量

观察窗应采用多层(通常为2-3层)玻璃的构造形式;各层玻璃及其间距不应全部相等;在各层玻璃层间的窗框应做吸声处理;玻璃与窗框之间应用弹性材料减振并采取密封措施;窗框与窗洞之间的缝隙必须填充密实,以防漏声。

观察窗临录播室一面的玻璃应向上倾斜60。

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条件下,如采用自然通风,则通风窗必须采取严格的隔声措施,以确保录播室内噪声的平均声压级符合表1的要求。

二、通风空调机房的设计应符合如下规定

ü 通风空调机房可设在主体建筑物的外部或内部。当设在外部时,室外部分的送回风管道应做好防水、防腐、保温和隔热处理。当设在内部时,空调房间与语言录音室不应直接相邻,同时应做采取较好的隔振措施。

ü 通风空调机应做好减振吸声处理,必要时应对机械设备加做隔声罩,使机房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内,应避免风速过高而引起的再生噪声。风速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表5 风道及送回风口处风速m/s

在录播室的我内(传声器附近),空气的自由流速应不大于0.5m/s。

三、音质的设计

音质设计的一般要求

供1-2人用的语言录音室其室内的面积宜选12-16 m2,供20人以内的乐队使用的音乐录音室其面积宜选邓80-120m2。

表6 录播室的尺寸 m

当录播室不能按表6推荐的尺寸时,可按如下比例计算录播室的长、宽和高:

小录播室L:W:H=1.6:1.25:1.0

小录播室L:W:H=1.6:1.25:1.0

一般录播室L:W:H=2.5:1.6:1.0

低长顶录播室L:W:H=3.2:2.5:1.0

细长型录播室L:W:H=3.2:1.25:1.0

录播室不得采用平剖面为正方形或具有弧面墙、穹形顶的体型。

录播室混响时间的选择

录播室的混响时间由节目的种类、录播室的体积和录音方式来决定。各录播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推荐值如表7:

表7 录播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演播室是利用光和声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场所,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基地。除录制声音外,还要摄录图像。演员在里面进行表演。因此,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声、光设备和便于创作的条件。

一. 演播室分类

电视台演播室根据用途不同一般从面积上分为大型(400平方米以上);中型(号150平方米左右)和小型(50平方米以下)。

大型演播室,多用于场面较大的歌舞、戏曲、综艺活动等节目,也可拍电视剧,在一个大型演播室内可以分割成若干个小景区,一个接一个顺序地拍下去,拍过的景区随即更换布景再拍另外场景的节目,以提高演播室利用率。中型演播室,以小型戏曲、歌舞、智力竟赛或者座谈会等为宜。电视台在制作形象化教学节目或编排一些带情节的教育片时最适用。小型演播室,以新闻、节目预告、板式教学等动作不大的节目为主,更多的是用于插播、配解说和拍摄小型实物为主。

电视台一般都建设有中型演播室,可设置多个景区,以达到综合利用演播室为目的。可制作专题教学节目,如家庭辅导,外语教学,教育新闻等各种栏目的节目都置于一个演播室,各有自己的布景、道具,同用一套摄录设备,同用一个控制室,只要把时间排开,只需移动一下摄像机,即可方便地到每个景区前去拍摄节目,这样可以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还可节约设备。

电视台使用的中、小型演播室的内部结构,最好呈非对称长方形。以减少声音在墙壁之间的多次反射。演播室的层高一般为4米左右,高的可达9米以上,因为在天幕之上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安装灯具走行机构、空调管道和容纳多余的热量。演播室周围用房的安排最好是两层。一层为库房,存放摄像机、照明灯具和传声器、音响设备等专用器材,各有门与演播室相通便于各自的管理。二层为控制室,墙侧有观察窗,可供导演或灯光师在必要时了解现场情况。正常情况下则以监视器为主。因此,观察窗不一定非要放在中央位置上。为了控制室不至于离地面太高,一层各库房的高度应设计在2.5米以下。小型演播室与控制室也可以在同一层地面上。

二. 演播室声学要求

演播室声学要求既不像摄影棚那样简陋,又不像录音室那样考究。因为,电视制作不像电影那样先在摄影棚里拍摄画面,然后再到录音室里去配音。往往采用同期声,一气呵成。为此,只要提出最主要的指标就可以了。

1.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内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

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范。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执行。

2.隔声

&nbs, p;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内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控制室与演播室之间的观察窗也是需要进行隔声处理的关键部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璃,夹层空间不要造成两玻璃平行的腔体,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演播室声学要求既不像摄影棚那样简陋,又不像录音室那样考究。因为,电视制作不像电影那样先在摄影棚里拍摄画面,然后再到录音室里去配音。往往采用同期声,一气呵成。为此,只要提出最主要的指标就可以了。

1.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内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范。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执行。

2.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内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控制室与演播室之间的观察窗也是需要进行隔声处理的关键部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璃,夹层空间不要造成两玻璃平行的腔体,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 自然混响录音棚背景噪声控制

自然混响音乐录音棚要求很低的被纪念馆噪声级,其允许噪声标准为nr-20。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就要做好维护结构的隔声和空调系统的消音设计。录音棚的门和窗也应有相应的隔声

量,空调的噪声控制包括控制气流噪声、减少风机噪声通过管道的传声及格力空调、制冷设备的固体传声三方面。

对于中小型自然混响录音棚,如果设在业务楼或其它主体建筑内时,必须设置“浮筑”结构,即房中房结构形式。

· 演播厅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不力,是小型演播室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演播室因噪声干扰音质极差,有的播放时有“翁翁”的本底噪声,汽车喇叭声和撞击声,有的甚至无法使用。噪声控制是演播室声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噪声控制的方法与措施,要因地制宜由所处的噪声环境和控制标准所决定,没有统一的模式。

(一)噪声标准

从调查结果看,小型演播室的允许噪声级不宜太低,太低实际上是不需要的。由于受工作条件和设备,器械等级限制,室内正常工作时,演员和工作人员走动将发出噪声, 灯光。摄象机也会有较高噪声,其综合值一般已在35~40dB(A),因此小型演播室的噪声以35~40dBA,范围为宜。若用噪声评价曲线NR表示,相当于取NR30~35曲线。

实践证明,对小型演播室有适量的背景噪声,只要是连续的。均匀的,并不带有能听懂的语言声和音乐声的信息,还将有助于掩蔽摄象机,空调系统发出的噪声干扰。

(二)空气噪声的控制控制空气噪声主要通过围护结构和隔声门窗来实现。

1. 围护结构

要根据户外环境噪声值来确定其围护结构。

演播室由于进出人多,开闭要方便,噪声要低;并搬运布景,道具还需要较大的门,故不易搞好。考虑到施工精度的限制和专用五金另件的缺乏,隔声门的构造应尽量简单。许多繁杂的构造,如多层曲折铲口,重叠密封都是徒然增加制作麻烦,得不偿失。近年来国内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切实可行地解决了门的隔声问题。

(1)采用双层门和门斗复合隔声处理。门斗内强吸声,以形成“声闸”,有效地提高隔声能力。

(2) 门缝做成简单的斜口,两周边用工业毛毡包覆,关闭时即使有细缝,其本身也形成一个“消声管道”。为提高“消声”能力,门扇厚度应尽量增大,一般不少于10CM 。固定观察窗比门容易处理,根据我省存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对白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最佳混响时间各不相同。总的趋势是,以语言为主的房间,最佳混响时间比传输音乐信号的房间短得多,并且与房间的体积有关。至于对白录音室与播音室一类房间的最佳混响时间,过去大多采用白瑞纳克(L.L.Berane)提出的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曲线。近年来,在对白录音室和播音室的最佳混响时间方面存在着不确定的倾向。例如,我国建筑声学工作者的建议值则比较高,而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曾提出了以单值表示的最佳混响时间为0.4秒,日本广播协会(NHK)于1961年提出的最佳混响时间曲线推荐值如曲线d—e。至于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建议,一是以平直为准,一是从低频至高频略呈逐渐加长的趋势。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曾在提出了0.4秒的单一最佳值的同时,对其频率特性作了具体规定。混响时间随频率的提高逐渐加长,其比例为0.875:1:1.125。这是容易理解的,这种频率特性首先在于保证语音的清晰度与明亮度,并减小低频嗡声出现的可能性。这对于广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它还有助于消除鼻音或喉音的加重。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汉语普通话,如果250赫左右过份加强,将导致鼻音或喉音的加重,而4000赫—8000赫过强,则容易出现咝声或呲声,所以高频适当加长虽然有助于语音的明

亮度,并加强了辅音的能量,但不宜过长。许多国家如日本、联邦德国等,一般建议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以尽可能平直为宜,原因就在于此。

· 电影及电视剧对白录音室的混响时间

电影及电视剧等录音用的对白录音室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要创造一定的环境气氛,亦即表现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许多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剧制作部门几乎都不只建立一个固定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对白录音室,或者有一混响时间可调的对白录音室。后者通过预先设计的吸声面/反射面的调节,使司一房间具有不同的混响时间。,这种录音室一般体积较大,可供调节的边界面也相应加大,因而可以获得调节的混响时间范围较大。除此以外,由于室内边界面的声学特性可变,这就为控制前期反射声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于拾取的声信号进行控制就成为可能。但是,长期以来采用的近距离拾音, 技术,不可能发挥室内不同混响用以表现空间环境感的应有作用,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作为可调混响对白录音室的另一种形式,则是在广播剧一类节目的录音中兴建的一种称为文学录音室的组合式对白录音室。这种由若干功能不同、声学性能各异的录音室组成的一组房间,为—次合成制作技术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大大缩短了节目的制作周期。这类录, 音室往往包括几种不同混响特性的对白录音室、混响室、(准)声室以及音乐配音室和控制室等。这样就可以十分方便地模拟从室外到室内各种不同环境声学特点的声音效果。

· 对白录音室的声场特点

对白录音室由于体积小、混响时间短,声源又是高频能量小、低频能量大的语声,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拾音点附近的声场以直达声为主,因而直达声场的有效范围比—般要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前期反射声对音质的影, 响比混响声大得多。换句话说,在混响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拾音时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分析和控制可能到达拾音点的反射声及其, 延迟时间。这时利用几何作图分析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i)到达拾音点的反射声途径;

(ii)可能到达接收点的反射声的反射面。必要时,可以附设临时性的反射面;

(iii)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时差,从而获得前期反射声的时间分布状况;

(iv)根据反射面的性质和声传播距离,估计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强度差。

对于房间体积较大和混响时间较长的对白录音室,近距离拾音技术是难以发挥这种录音室的应有作用的。对于混响时间一定的录音室而言,可能获得的混响量及其构成成份至少与下列因索有关:

(i)声源和传声器各自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

(ii)传声器和声源的声学特性,尤其是它们的指向性;

(iii)背景噪声。

随着录音室声学特性的改善,目前已出现了从近距离拾音到根据不同的声音要求采取不同距离拾音的趋势。

· 短混响音乐录音室的概念

短混响录音室也称强吸声录音室。它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音乐录音(尤其是轻音乐等的录音)采用从主——辅传声器技术到多传声器技术的拾音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则由于近代录音设备,尤其是音质处理设备的多样化使音色的创造成为可能。换句话说,强吸声音乐录音室是为了适应多传声器多声轨录音新工艺的特殊要求而建造的。如前所述,录音艺术创作中追求的音色及声音效果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基本方法:一是直接通过对拾取的声信号特点的控制达到基本要求,音质处理手段仅仅是这种控制的必要补充。传统的录音工艺大多属于这一种;

另一种录音工艺则相反,它要求传声器拾取的仅仅是声源信号的本身,并仅仅作为声音的素材使用,全部音色及声音效果几乎都依*后期加工制作完成,其中包括立体声的声像定位。

· 电影混录棚的概念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发展始终是,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思维和制作方式更体现出与科学技术进步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性。由于计算机、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以前所未有的频响、动态、信噪比及效果处理手段,使电影数字特技、多制式、多声道数字立体声技术得到开发应用。电影在使用高新科技手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使电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画效果。

多声道立体声电影混录与传统的单声道电影混录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设备的选择、系统的设计上要做好充分的考虑和权衡。知识产权的应用对后期电影混录棚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影混录棚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各种制式的认证、系统的先进性、操作的方便和灵活性。

· 对白录音棚的概念

所谓对白录音棚是指为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录制对白的录音棚称为对白录音棚,棚内通常还设有可产生日常生活中的效果声的设施,如走道;开、关门;上、下楼梯等。因此, ,它具有对白、效果录音的功能。对白录音棚以语言清晰为主,均采用强吸声混响。混响时间一般取中频(500Hz)0.5s,频率特性平直。当个别情节需要长混响时,可在加工制作或合成中追加人工混响。

· &nb, sp;&nb, sp; 电影制, 片厂对白录音棚

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台内的对白录音棚有所不同。前者需要配置电影放映的银幕和放映室,以便于配音演员对口型并录制对白;电视台的对白录音棚则通过电视屏幕来对口型录音。因此两者需要的面积都很小,但混响时间和声学装修的设计原理确是一样的。

对于对白录音棚采用强吸声处理,它的体形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室内各个界面均作强吸声处理,多数采用超细玻璃棉,外罩铁丝网并用铁钉固定的方式处理,装饰要求比较高的常用木格栅作装饰面。木地板局部铺设地毯。

对白录音棚有时为了适应不同场景对混响时间的不同要求,也要求采用可调混响,但调整的幅度均控制在0.3s左右。

室内的声场由于存在着声波的诸多现象而变得极其复杂。其中有声波的反射、叠加、干涉、驻波、绕射现象和声波吸收等。并且还引发出声反射、回声颤动、混响形成、声染色、声共振、死点等现象。两个声波相遇,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就会产生互相加强;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反,则会互相抵消,从而使声音减弱。

室内的声场是非自由声场,或者说是受约声场。当声源在房间内发声时,实际上整个室内空间都会随着发生振动。房间四壁、天花板、地板以及室内陈设对不同频率分量的反射和吸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响应。其中有一部分分量特别容易激发振动,就会在这些频率上发生共振,形成音频信号的峰点;而在另一些频率上吸收可能特别严重,形成音频信号的谷点。

一般来说,室内房间的共振和吸收频率分布不止一个并且分布不均匀。这会使某些声频分量加强,某些声频分量明显减弱,产生声染色现象。室内房间的共振和吸收频率取决于房间的大小、形状、尺寸比例、装饰材料等因数。小房间较容易产生低频共振染色。声波在房间内遇到墙壁,天花板、地板均产生反射。若入射声波遇到反射体是凹形表面,反射声就会集中

无线调频广播技术方案

高校无线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方案 一、概述 校园广播作为学校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从留声机到CD,经过了数次革命,但其设备技术水平及档次参差不齐,基本上是以定压功放加终端音箱或高音喇叭,单路音频信号传输方式进行工作的,在实际使用及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缺点。随着近年来无线调频技术在校园广播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其相对于传统的广播方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功能也不断完善,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广播方式而成为当前校园广播的主要实现方式。 我公司根据无线调频校园广播的特点,结合校园广播现状与发展方向,应用微电脑锁相、数码纠错、闪速存贮、遥控编码、VB软件编程等先进技术,建设一套具有当前技术领先的全数字智能校园广播系统。数字化智能广播系统以其"优质、经济、稳定、实用"等特点,成为外语听力考试、训练与校园广播为一体的新一代智能校园广播系统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系统设计 1.设计依据 本校园广播系统制定、设计,依照国家有关文件、标准和规定,主要有: ●国标《GB-4311。1-84调频广播发射机校准》 ●广电部标《GY15-84调频接收机标准》 ●《大楼通讯综合布线标准》(YD/T926-199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T16-1992。 ●国际电联ITU - T有关标准。 ●建筑、通信有关行业标准。 ●《专业录播结构标准》 2.设计原则 进行系统设计时,本着"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 先进性:系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调频广播方式,全固态发射机采用最新技术,具微电脑PLL锁相技术,确保无频率漂移现象,遥控音箱开关机准确可靠,可针对不同区域实现分区控制。保证无线指标严格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相关要求标准。 科学性:系统设计科学可靠,系统将保证无线频率的独立性,不会与其他校园内外的无线电波源发生相互干扰现象,遥控音箱接收频点灵活可调,同时保证音箱不会发生干扰现象。此外,系统保证可维护性强,同时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目前只是学校考虑室外的广播功能,以后如果需要室内广播,通过在室内再安装遥控音箱即可非常方便实现室内的广播功能。 稳定性:由于系统采用无线调频广播方式,省去了大量的布线系统,所以也就消除了作为广播系统中最可能发生问题的线路故障所引发的广播系统非正常失效的现象,同时设备采用最新芯片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演播室设计说明详解

演播室设计说明 灯光设计说明 我方通过建厂至今上千项工程和客户要求,以及长期工程中总结了十分丰富的灯光理论和实践安装布光经验。 照明从思路上可分为基础照明(底光为冷光灯、天幕灯),重点照明(聚光灯),和装饰照明(冷光灯、红头灯、散光灯)。底光和装饰照明对环境全面覆盖,照明有适当的比例,一般稍暗。 重点照明是针对人物重点部位,例如肩部和头部进行深度刻画,当然也包括物品的重点部位,一般比基础照明亮度高2-3倍,装饰照明对环境进行装饰,增加空间层次的照明,一般小型演播室大概采用以上几种方法。 1、电视灯光对灯具的要求:一些经验告诉没我们,开始用灯光照射人物时,过多阴影及造成的反差会影响画面质量,灯光反差太大使人物面部耳鼻等容易显现,出像效果不好看,必须采取措施减弱影子,柔化光线,布景也需要控制阴影,所有的影子必须从黑色转换到灰色或更浅色直至消除。另外布景所有的暗区边角也必须注意,因为黑色的地方会变成讯噪,影响电视图像质量,因为影视照明以一般的普通照明为主要的,其次再考虑轮廓光的布置,顾使光线非常柔和,且无光斑边界的灯具才适合演播室的照明。 根据以上的总结经验,结合演播室的实际结构,采取冷光源外加热光源的设计方案是可取的,使光源柔和均匀,又有聚光灯加重照度刻画人物轮

廓有立体感,照出人物能达到满意效果。 2、吊杆的布置:演播室按照各种节目设计,恒力铰链吊杆是按每灯一杆设计,其功能主要是起到伸缩作用,可高可低,任意调整。有弹簧控制有恒力作用,可停在任意高度,方便照明,调整角度方便灯光师使用。 3、铝轨布置和使用:铝轨是在焦作专业轨厂定制的专业影视灯光吊杆桁架,工字型80MM高×60MM宽,结实耐用,由固定轨用固轨支架安装在天棚上,固定轨上安装万向头,万向头下安装活动轨,利用万向头活动轨在规定轨上滑动行走。左右各一条固定轨,就像火车在轨道上行走,可以停在任意位置,方便实用。 4、布线要求:在此工种中,我方设计了2×10MM2阻燃电缆线,可以容纳1.5KW电流,为一灯一线设计,安装在薄铁桥架中,装线时按照广电总局标准排放宽松,保证通风,保证安全防火,遇到行走部位,必须留足放松线量,以备灵活使用。 5、调光台使用:本工程调光台为杭州产TGL6+6。通过可控硅来调节电流,可以使灯具照度从低升到高,也可以从高升到低。6路用于调光6路,可以用380V电源,也可用220V电源,质量较好,方便使用,完成胜任本工程。 6、布光说明:本工程为小型演播室,布光为冷热结合,万向活动,可以使灯停在铝轨范围内任何角度。有聚光灯、冷光灯、天幕灯三种。通过灯光师全方位调光,完全可以使电视演播室人物达到满意效果。 7、技术标准:

详解调频同步广播技术

详解调频同步广播技术 摘要本文比较详细的分析了调频同步广播原理,调频同步广播就是要求多个台采用同一个频率、同一时间发送同一套节目,对地区实现单频率广播覆盖技术,同时也对对调频同步广播系统设计组成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调频广播同节目;同频;同相;无缝隙同步覆盖;数字激励器;适配器 中图分类号TN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92-0144-02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接收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调频接收的低成本,广播由于具有接收设备小,投资少,见效快,灵活性强这些电视设备不可取代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这其中调频广播因其优秀的音质和抗干扰性能而成为城市广播覆盖的主要手段,所谓调频同步广播,是指在覆盖区彼此衔接的发射台采用单一频率及相同的节目进行调频广播,用以扩大单一频率的覆盖范围。 调频同步广播是在不改变现有调频立体声广播格式的基础上,对不同地点发射的调频同步广播信号在技术条件上作了一些具体要求,采用调频同步广播发射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广播移动收听、减少信号交迭区干扰、提高广播收听质量、节约频率资源和加快广播专业化发展,特别给公路、铁路交通干线移动人群收听带来便利,同时还可以减少电磁污染,保证广播网络的安全性。 1 调频同步广播的主要原理 1.1 概念 调频同步广播就是要求多个台采用同一个频率、同一时间发送同一套节目,对地区实现单频率广播覆盖技术,能够不管是在乡间,城市,山区,隧道,高速公路还是列车都能不间断的收听节目,由于不是所有的节目都是采用的同一传输链路,即使全部采用相同的传输链路也会存在延时抖动,很难保证稳定的传输延时,所以保持时间同步也是一个技术难点。 1.2 技术标准 在2000年12月,生效实施了《调频同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54-2000,它由广电总局科技司提出,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计量中心,联合杭州众力传播公司、青岛广电所、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共同起草,1999年6月开始经多次讨论、实验、修改、征求专家意见、专家审定、报批等程序,共同完成。 1.3 原理 同步调频广播要求多个台站采用同一个频率、同一时间发送同一套节目。由于每个台站传输链路不同,若全部采用同一种链路也存在时延抖动、传输路由参数变化等问题,也很难保证恒定传输时延,所以时间同步是一个技术难点。如果在音频传输链路上插入1PPS 时间基准,可以通过SFN适配器解决自动延时调整问题,使系统实现自动时间同步。再在前端“SFN服务器”中插入识别码,到激励器中解出,又可以剔除中间环节插入的非法信号。 2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设计组成及相关技术 2.1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设计组成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网络,所以要首先从网络化宏观考虑,具体内容包括:

调频发射机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调频发射机三大技术指标的测试临朐县广播电视局(谭景林刘健刚尹洪军孔繁菊) 我国的广播电台从中央到地方大多是采用调频广播,调频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音域宽广、可进行立体声广播或双节目广播等特点,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在调频广播传输系统中,发射机播出指标是衡量广播节目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熟练掌握调频发射机三大技术指标的测试,让调频广播发射机长期工作在最佳状态,提高播出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广电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运行指标主要包括:谐波失真、信号噪声比(信噪比)和频率响应这三项主要技术指标,即国家规定调频广播标准:谐波失真应≤1.0%;信噪比应≥58dB;频率响应应≤±0.5dB。本文将介绍这些技术指标的调整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供广大同行借鉴. 一、所需仪器 音频信号发生器、频偏仪、失真度测量仪、示波器等。 二、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1.要求测试环境温度在:10℃±40℃,相对湿度:45%~90%;交流供电电压380V(或220V)±5%;交流电源频率:50±1Hz。 2.要先将发射机调整在正常工作状态。例如保持发射机输出功率正常,各级正常调谐,工作稳定无自激,无各种外来干扰情况下进行测试。整个测试工作必须连续完成,如测试某一项技术指标时,出现发射机不稳定或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而需对发射机进行适当调整时,调整后全部项目须重新测试。 3.测试前要先对所用仪器进行检查、校准,预热合格后方能使用。 4.测试仪器要有良好的接地,应将频偏仪、失真度仪、音频信号发生器等接地线全部与发射机地线连接,如果仪器接地不好,则仪器的位置对所测试的指标影响很大。 5.由频偏仪到失真度仪的音频线要短,且必须用屏蔽电缆。 6.测试工作应在调频发射机和测试仪器通电工作稳定半小时后进行。 7.调整测试时要认真细心观察各项指标,勿使表头打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频偏仪输入高频信号幅度要适当,若信号过大极易将其烧坏。 三、测试 在测试时应注意调频广播中单声道广播的最大频偏为75kHz,音频信号为40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专业来讲,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观演空间实际上是音质第一的听音场所,而这些文化建筑往往投资巨大,若音质效果不佳,实乃资源、经费的巨大浪费。广州赛宾认为,注重表演厅堂的形体、容量、地面起坡、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等要点的设计,是保证剧院室内声学效果的重要支持。例如:要保持声音响度,需要合理的厅堂体型、观众席起坡设计及充足早期反射声;要保持声音的均匀分布,除了合理的体型还需恰当的声扩散处理配合;控制适当的每座容积及吸声、反声的正确选择、布置则是最佳混响的保证。 观众区平面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作为表演厅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观众区,其体型设计是厅堂内部优良音质的先决条件。欧洲古典的歌剧院,多采用古典风格的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其特点是容量大、视距短,而设置于周边的层层包厢、繁琐浮雕装饰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伽涅尔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均为马蹄形平面。但其缺陷是声学处理较麻烦,容易造成沿边反射,甚至出现声聚焦,且台口两侧的观众视觉效果较差。现在使用的马蹄形是改进版,台口两侧不再设观众席,会处理成斜面,增强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墙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便是采用此种方式。 现代风格剧院的观众区平面形式则有更多的选择--矩形、钟形、扇形、多边形及复合形等。如:法国巴士底歌剧院采用的是钟形;东京新国立歌剧院是矩形和扇形的结合。矩形平面的优点是规整、结构简单,声能分布均匀;但两平行侧墙之间容易产生颤动回声,不过,可通过墙面处理解决。如杭州大剧院便将矩形观众区的两侧墙面做成锯齿形状,避免可能产生的颤动回声。扇形平面的观众容量较大,但偏远座较多,后排座视距较远,难以接收直达声,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侧墙的早期反射声。钟形平面与矩形平面基本相似,也可以说是矩形的一种改进形式。其偏座区比扇形平面少而结构可按矩形的处理(相同容量情况下)。台口两侧逐渐收拢的斜墙面为观众区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随着音乐、剧目的多样化发展,对剧院表演厅的要求日趋多功能化,要求有灵活变化观众厅容量空间及符合多种需要的声学效果等。由此产生的复合式平面利用高科技实现厅堂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或拆分。但复合形平面多变的空间模式除了建声之外还需要电声系统的配合,且设备和结构等比较复杂,造价昂贵。国外很多现代多功能剧院为适应多种剧目、音乐会的表演需求,多采用此形式。 观众区容积、起坡、挑台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自然声演出的厅堂,由于自然声源声功率有限,为确保达到一定的音节清晰度,要控制适当的厅堂容积量。当然,不同类别的声源声功率及厅堂用途,其最大容积量也不同。厅堂的总容积量也决定着观众的吸声量,进而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适当的每座容积既可减少吸声材料的使用,也保证了最佳的混响效果。 而针对观众区容易出现的掠射吸收现象,就必须重视观众席的起坡度尺寸设置。一般情况下,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8cm,楼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10cm。如果出于功能需求,观众席必须是水平的,可考虑抬高声源位置减少掠射吸收,并利用反射面给后排提供前次反射声,弥补后排声压级的不足;或做成可升降地面。 观众区的挑台容易对顶棚的反射声构成遮挡,虽然在声波衍射作用下,挑台下部空间在开口附近可接收到低频反射声,但缺乏高频反射声。挑台下空间深处的反射声则更少,这导致声音丰满度欠佳,这种音质缺陷称声影区。控制挑台下部空间开口高度和深度的比值,在挑台下顶棚及将后墙倾斜做反射面,补充早期反射声可以改善此缺陷,但效果有限。 反射面及扩散体的运用 当混响时间较长,声音的丰满度上升,其清晰度便会下降,这是音质设计常会遇到的矛盾。选择最佳混响时间是解决的方法之一,而设置反射面制造反射声加强直达声是另一种两全方法,这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声音的丰满度与清晰度的要求。但要注意尽可能制造有益于音质表现的早期反射声,减少延时反射声,还有保证观众区的前中座接收到充足的早期反射声。 顶棚算是观众区较大的反射面。从声线分布看,锯齿式、扩散体式、浮云式三类顶棚能给全区尤其是前中座提供充足的早期反射声,其平面形状的选择自由度也较大。而平面式、折线式、弧面式三类顶棚则会将大部分声音反射至后中座,令前排缺少反射声。因此,此三类顶棚需要加入侧墙的反射声作用。除了顶棚,反射面也可设置于侧墙下部、后墙上部等位置。有需要时,跌落式挑台的栏板、观众区分割隔断也可作为专设侧向反射板。善用各方位反射面可以满足对音质要求同样严格却体型各异的厅堂。 然而,各反射面提供的定向反射声容易造成音质生硬感。这便需要扩散体进行多方位的散射,既减轻音质生硬感,又保证观众区每个座位之间不存在明显声压级差,保持了室内声场均匀。扩散体可以设置在侧墙上或悬挂在天花上,一般为大小不一的体块或是凹凸不平的墙面。例如:锯齿形墙面或墙面装饰、凸出的包厢,甚至外露的结构部件等等。像前文提到的欧洲古典剧院,其优美的音质,除了得益于厅堂的体型设计,也得益于其室内的装修处理(包厢、繁复装饰)所产生的声扩散。 细节处的噪声控制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音乐厅、剧院的表演厅堂对室内背景噪声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不同程度的噪声会影响低频声的传播。观演建筑的噪声控制分为建筑噪声控制及室内噪声控制。建筑噪声控制首先涉及到建筑位置的选择,一是尽可能远离噪声与振动源;二是要进行选地环境噪声、振动测量及仿真预测。赛宾,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如此,能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需要提供设计依据,达到控制室内噪声的需要及标准。而室内噪声控制是针对表演厅堂内部噪声振动源的处理。主要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机电房,

配音间里的声学设计因素

配音室的组成条件比较复杂,声学方面要考虑到的因素也比较多,下面以一个电视台的配音室为例,房间面积不足20平米。 一、小面积配音间的声学设计 根据办公环境的要求,唯一可提供出来进行改造的房间为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长5.40米、宽3.60米,位于办公楼的一层,其正门斜对着办公楼的一楼大厅,一侧墙的墙外是公用楼梯,二楼也是嘈杂的机房,外部噪声环境较为复杂。根据该房间的实际情况,配音间的建声设计与考虑就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小面积配音间的建声设计特点 a、声学条件的差别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大。比如,在具有相同混响时间、相同声源的一大一小两个房间里,再增加一块相同的吸声材料板(吸声率一定)。由于在小房间里吸声材料板与声源较近,达到吸声材料板的声音能量就较大,那么实际的吸声量也就较大。同时,由于小房间里传播距离短,所用的时间也很少。也就是说,增加吸声材料板后,小房间的混响时间将比大房间的混响时间小的多。 b、装修后,实际混响时间调节手段的制约因素大。在装修后,小房间里参数实际调整的余地都比较小,空间需求也比较高。 c、通风的设计要求高。一是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二是要求对通风通道的噪声进行有效的控制。 d、小房间的简正模式影响较为突出。简正模式(某一频率驻波的一个重叠叫做一个简正模式)说明了房间固有简正频率的分布情况。小房间的长、宽、高比例要尽量避免互成或接近整数倍,以防房间内的声音在某一频率得到过分的加强或减弱。 e、小房间可颤动物件的低频声染色。在装修中装饰板、吸音板、木地板、灯罩和通风口护网都要固定稳固,否则它们随声波的振动在小房间内极易形成严重的低频声染色。 f、小房间的混响时间的计算可以不考虑空气中声波的衰减。 2、隔音效果的考虑 由于将改造成配音间的房间的外部噪声环境较为复杂,所以配音间的隔音效果是设计之初的考虑重点。分析配音间的噪声来源主要是门外大厅的人声和大厅电视的噪声、公用楼梯固体传声的振动噪声和天花板固体传声的振动噪声。根据国际GYJ26-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小型(语音)录音室的噪声评价曲线应满足NR20-25[2]。NR25噪声评价曲线:[3][4] 配音间与其它房间相邻时的隔声量的计算公式:[3][4] 取T60=0.4s,根据公式(2)计算求得,配音间内的平均吸声系数应为0.18。 二、配音间的改造与装修 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计算,最终整体设计方案如下: 1、配音间改造方案 改造时,将原有的一扇开向户外的玻璃窗封死,原有办公室木门打掉,重新定做隔音门。整体改造采用建造房中房的思路,在原来的房间内,采用专业隔声板建造内装隔声墙体,室内用玻璃棉吸声,多孔板后填充玻璃棉吊顶天花板,栅格木地板(非实铺木地板),双层10mm厚玻璃隔音窗,人造革填充钢架门。 以上隔音量是指单独材料的隔音特性,其平均隔音效果为46dB。在实际应用中,隔音材料还要与原有砖墙之间保留100mm的空气间隙,实地监测隔音效果平均提高了7dB,满足了设计要求。

网络设备技术规范..

一、1310光发射机 (2) 二、光接收机 (7) 三、放大器 (11) 四、线路供电器 (14) 五、光缆 (16) 六、同轴电缆 (19)

器材清单

施工费用 一、1310光发射机 参考依据 《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通用规范》 类型要求 安装方式:19英寸机架式; 输出光路数:单路; 输入射频信号:1主路,不少于1路支路 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5℃~+55℃,贮存温度范围为-25℃~+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0.1dB以内。 技术要求 1 采用双电源支持电源热备份。AC 160~250V或DC -48V可选。 2 应采用高线性直接调制DFB激光器,必须采用全新原装进口的DFB激光器器件。 3 应具有预失真校正电路。 4 光输出功率:按需指定。 5 应支持以下控制功能:电平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光功率控制(APC),自动温度控制(ATC),手动、自动光调制度控制功能。 6 应支持报警功能:具有温度报警、输入信号电平报警等功能。 7 网管监测参数至少包括输出光功率、激光器偏流、激光器温度、制冷电

流、射频输入电平、工作电压等。 8 支持2类网管,承诺开放网管MIB库并配合广电网络做第三方网管集成。性能要求表 光特性 波长[nm] 输出光功率[dBm] 电特性 工作带宽[MHz] 47~1000 平坦度[dB] <±0.5 (47 ~1000MHz) CNR [dB] CSO [dBc] CTB [dBc] 控制接口 光连接器 光纤标准单模光纤9/125μm 射频主信道输入电平[dBμ 73~83 V]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内容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摘录) GYJ26-86 一、噪声控制 1.1噪声控制的设计标准 在125-4000Hz(1/1倍频程)的频率围,室噪声的平均声压级的允许值与录音室的种类有关外,还与站设备系统本身的噪声有关。 表1 录播室及其它技术用房的噪声评价曲线 *括号中的数值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差的电视台。 1.2场地的选择 广播站(台)的录播室外墙至某些噪声源或振动源的距离大于表2的要求。在此条件下,还应根据噪声源与录播室的具体关系以及噪声发生的频度、时间等实际情况,决定合理的隔声、隔振措施。 表2 录播室外墙至某些设施的最小距离 1.3在广播站(台)建筑物中应根据以下原则合理地布置录播室: i. 必要时,可利用非技术房间将录播室等技术用房包围的格局,以减轻外来噪声的影响。

ii. 宜将录播室及其附属用房集中设置,以利于隔声处理。 iii. 不应使录播室与车库、仓库、金工间、厕所等房间直接相邻(同一层或上下层)。 iv. 录播室及其附属用房宜与站(台)主体结构基础部分分开。语言用录播室有必要时建在主楼时,应做"房中房"构造。 v. 录播室应布置在人流少的位置,以尽可能避免外来噪声和震动的干扰。 vi. 对门厅、走道等噪声较高的场所,应做减噪吸声处理 1.4录播室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 进行隔声设计时,应按中心频率为125,250,500,1000,2000,4000dB(1/1倍频程)分别进行计算(必要时可按1/3倍频程)。 录播室的隔声墙(包括楼板、顶板)的施工质量与隔声性能关系密切。设计中,应对有关施工质量提出要求(如:对砖墙应满浆满缝,并至少单面抹灰,一切孔洞应填充密实等)。 隔声门、观察窗的设计和技术要求 录播室的出入口处必须设两道隔声门。二道隔声门之间的"声闸"应加以强吸声处理;声闸的深度应大于1.5m。 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隔声门: 表3 单扇隔声门隔声量的要求 注:表已考虑了门缝等漏声的影响。 隔声门门扇应采用中间填充多孔性吸声材料(例如:岩棉、玻璃棉等)的多种复合构造;门缝与门框之间的接合部分应有密闭措施;门框与墙洞之间的缝隙应填充密实,以防漏。 门体结构结实、不易变形、开启方便。 应根据下述要求设计或选用隔声门: 观察窗的隔声量应符合表4规定的要求: 表4 标准隔声观察窗隔声量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设计方案(最新)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一、方案介绍: 根据贵单位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该系统设计思路定位成集中供电型860MHz邻频传输系统,系统的总容量100套(PAL-D)电视信号,入户电平65±3dB,初期系统节目数量定为20套(根据需要可增加其它节目内容)。数字卫星接收机完全符合DVB-S标准,采用意法ST 处理器,具有高灵度信号接收功能;调制器采用内嵌式微机控制电路,图像中频、伴音中频、射频本振均采用PLL锁相。 二、系统设计依据: 本有线电视系统以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和研究了国内若干个城市有线电视系统的先进技术资料及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贵单位特点的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的依据如下: 1、GY/T106-92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规范》 2、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GB/T50311-2000 《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4、GB6510-86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5、GBJ 《民用建筑电缆电视工程技术规范》 6、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三、本系统功能特点 1)、向用户传输N套(PAL-D)高清晰数字卫星电视模拟信号,也可以在N套节目的基础上增加自办节目。 2)、网络通过光缆可以实行远距离传输,图像清晰、流畅。 3)、系统容量大,传输节目多。 四、广播电视系统组成及指标分配:

35 3-24 3-24 29-34 29-34 35 36 36 39 39 40 40 有线信 号 37 38 37 38 1、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信号源、机房前端、干线传输、分配放大、同轴电缆分配网络组成。 项目 设计值 前端 比例dB 电缆 比例dB 分配系统 比例dB 终端 比例dB C/N 44 dB 1/10 54 2.5/10 50 3.5/10 48.5 3/10 49.1 CTB 55 dB 1/10 55 3/10 65 2.0/10 69 4/10 63 CSO 55 dB 1/10 65 3/10 60 3.0/10 60 3/10 60 五、系统组成框图: 1 1 2 2 亚洲 3S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中星 6B 六、主要设备选用 1、华泰750MH 邻频调制器或PBI-4000MUV 广播级全频道捷变式邻频调制主机 (入网证书编号:011040100427) (3C 证书编号:2003020815000065) 是专业级的全频道870MHz 捷变式邻频电视调制器,采用高可靠性残留边带滤波器,中频调制信号处理方式;双重PLL 频率锁定,性能稳定可靠;射频放大采用进口模块组件,非线性失真小,确保高输出电平;其带外寄生输出抑制度大于 60dB (若外加频道滤波器,可大于70dB );微电脑CPU 控制,可编程100个频道,两位LED 频道显示;有断电记忆功能,具有频率微调功能,最大微调频率范围可达±4MHz ,射频输出电平高达115dBμV ,有极好的音频及视频线性度;可独立或和视景调制器,PBI-3000MC, 2500MB, 2000MB 调制器或其它品牌的调制器组成中大型的CATV 系统,尤其可用于CATV 系统的扩容和节目的增加。 技术参数: 输出频率: 48MHz~870MHz (Ch1~Ch56,Z1~Z43频道连续可调) 功 分 器 视景混合器 合 成 器 视景混 合器 卫星接收机 功 分 器 卫星接收机 卫星接收机 卫星接收机 华泰调制器 华泰调制器 华泰调制器 华泰调制器 卫星接收机 卫星接收机 华泰调制器 华泰调制器 调制器 卫星接收机 卫星接收机 华泰调制器 调制器 华泰调制器 调制器 视景混合器 分 支 器 数字机顶盒 数字机顶盒 英特接收机 华泰调制器 调制器 数字机顶盒 英特接收机 数字机顶盒 英特接收机 华泰调制器 调制器 华泰调制器 至用户

网络设备技术规范

一、 1310 光发射机 (2) 二、光接收机 (6) 三、放大器 (9) 四、线路供电器 (11) 五、光缆 (13) 六、同轴电缆 (15)

器材清单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预估单价总价备注1光发射机14mw台1 2光分路器1x8台1 3配线箱48 芯台1 4法兰盘FC/APC个48 5跳线FC/APC- FC/APC根40 6光缆 4 芯公里3 7光接收机 2 口台8 8供电器6A台8 9分配放大器台16 10过流器件个16 11直连器个60 12分支分配器个200 13用户盒个500 14 F 头-9个100 15 F 头-5个1000 16电缆-9米4000 17电缆-5米25000 18电缆线卡-9颗6000 19电缆线卡-5颗30000 20器件箱个120 21钢绞线 1.8公斤600 22铁丝8#公斤1200 23电源线米400 24电源插板个10 25其它辅材批1

26材料合计(元) 施工费用 序号名称公式金额(元)备注 1工程费 2安调费工程费 *40% 3税费(工程费 +安调费) *3.41% 4工程费合计 一、 1310 光发射机 参考依据 《GY/T 143-2000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B/T 11318.1-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通用规范》 类型要求 安装方式: 19 英寸机架式; 输出光路数:单路; 输入射频信号: 1 主路,不少于 1 路支路 环境适应性 要求具有高、低温的适应能力:工作温度范围要求为 -5 ℃~+55℃,贮存温度范围为 -25 ℃~+55℃。中间检测项目为光输出功率,合格判椐为:光输出功率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在± 0.1dB 以内。

调频同步广播新技术介绍

调频同步网系统理论与实践
调频同步广播最新技术及应用 吕卫 索召和
摘要:本文介绍了调频同步网广播的最新技术进展,同时对新的“动态自动 同步”系统与传统的同步方式进行了比较。最后介绍了调频同步网的全套解决方 案及成功案例。 关键字:数字激励器,调频发射机,调频同步广播,动态同步
1
概述 在知识与信息爆炸的今天,广播由于其独特的便利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收听
广播的人群在迅速增加。但目前中国四级办电台、不同频率发射的广播方式,使 同一广播节目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频率发送, 跨区行车时往往不能收听同一套 完整的节目。 由于相邻地区信号的干扰,使信号交迭区的收听质量大为下降,甚至无法收 听。据专家介绍,这种同时办台方式极大地浪费现有频率资源,中国发达地区调 频节目最多可以达 10 多套,欠发达地区只有几套,而欧美发达国家则多达 40 多套。 鉴于此,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分会覆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提出,中国要 制定措施,大力推广调频同步广播发射系统。调频同步广播是一项能使多个发射 台站的发射机采用同一频率、同一节目源“同步”工作,实现大范围广播覆盖技 术。采用调频同步广播发射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广播移动收听、减少信号交迭 区干扰、 提高广播收听质量、 节约频率资源和加快广播专业化发展, 特别给公路、 铁路交通干线移动人群收听带来便利;同时,还可节约电台投资、节约电台运行 成本、提高广播网络安全性、减少电磁污染等。
第 1 页 共 12 页

调频同步网系统理论与实践
广电总局在于 2000 年制定了相关标准 GY/T 154—2000《调频同步广播系统 技术规范》,推动调频同步网广播技术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成果。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概括为“三同一保”,即频率同步、时间(相 位)同步、调制度同步和保证必要的最低接收场强,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指标。该 规范为调频同步广播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是由于当时调频同步广播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实施的系统未能达到较好 的实际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采用模拟调频激励器,调制度同步很难实现精确同步;共源技术虽 然解决了调制度精确同步问题,但需要对射频信号进行传输,又无法兼 顾时间同步问题; 节目传输受实际传输链路的限制,时间(相位)同步基本不能保证;此 外对立体声导频同步没有规定,该同步系统对立体声效果较差; 以前的系统,对标准中要求的“三同”一般只能做到“一同”或者“两 同”, 无法实现真正同步,导致实际覆盖效果不理想; 此外,对系统化设计重视不够。在系统建设中,太强调同步技术,希望 用同步完全解决相干问题,而或略了“网络化设计”或“系统化设计” 的作用,换言之,对同步网的“网络”特性重视不够; 由于上述原因,实施的一些同步广播系统基本达不到使用要求, 到 2006 年左右该系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 新技术的突破 北京同方吉兆在分析、借鉴以前模拟同步技术的基础上,与中国传媒大学合 作,提出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调频同步广播系统,主要特征为: 1、通过采用数字调频激励器,改进频率同步、调制度同步、导频同步等同 步指标,同时大大改进失真、信噪比、隔离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使调频发射机的 播出质量大大提高; 2、采用数字音频信号传输,通过音频 SFN 服务器/适配器设备,将 GPS 中
第 2 页 共 12 页

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

“架起的钢琴”——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 (所属杂志:此文章来自原稿)发布时间:2008-05-21 已阅读:1771 谢秀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巧妙利用地形,合理组织广场。采用立体构成的手法,将剧院主体建筑,文化广场与城市雕塑融为一体;以简洁多义的空间语言构成一座生动有趣的剧院建筑,使之形成一幅新的城市景观。 关健词:建筑设计;剧场;音乐厅;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中心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242.2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贵阳大剧院位于贵阳市东南部,纪念塔交叉口处,西临南厂路,北临市南路,东北面远眺南明河,西北角正对城市五条道路的交叉口。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场地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地势略有起伏,西南角最高,东北角最低,高差约4.7m。大剧院建成,将大大提高本区域的文化价值,增加文化气息,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大剧院总用地14960㎡,建筑占地6735㎡,总建筑面积36376㎡,其中地下部分18488㎡,建筑高度23.88m。剧场设1281座位,音乐厅设667座位。剧场建筑主体前部沿文化广场按渐开线展开;后部则是一条浪漫而又富于诗意的反向曲线。整栋建筑流畅飘逸,象展翅的凤凰,象翩翩起舞的仙女的裙带,象架起的钢琴,象吹奏的号角……由主楼向广场倾斜的艺术文化敞廊屋顶,更是沿展开线一直伸向前部的城市文化广场,且降且扭。由水平方向的顶慢慢变成竖直方向的墙并斜插入地面,尔后,高高竖起一

座雕塑作为结束。从屋面到高塔一气呵成,用立体构成的手法把城市雕塑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三个不同功能巧妙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全新的建筑形象,形成一幅亮丽的城市景观。用简洁多义的空间语言书写一座生动有趣的剧院建筑。成为目前西南地区环境、音效、舞美造型等综合条件最为先进的剧院。后部的辅助场地主要提供给舞台使用的大型车辆以及道具车辆的停放。 图1 大剧院鸟瞰图 2 总体布局 大剧院在设计中巧用地形,合理组织城市广场。由城市广场向文化广场、主体建筑依次展开。规划布局从城市交通与周边环境出发,将文化广场面向南明河,这样不仅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而且回避了熙攘的交通。总平面布局分为三大部分,前区为城市文化广场,中区为主体剧院建筑,后区为剧院辅助场地。城市文化广场正对城市转盘,由大剧院螺旋盘开的屋面围合而成,既可作为城市空间向剧场空间的过渡,又可起到聚散人流的作用。露天舞台,叠水喷泉以及大台阶的设置,建成后,广场更能丰富当地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该区域的文化价值,增强文化氛围。大剧院主体建筑呈扇形沿文化广场布置,地下一层设置了会议、电影、展览及接待等功能,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综合体。 3 功能分区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要求(专业文档)

(一)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 1.系统基本要求 本系统是一个综合化、高标准的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必须达到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标准和《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综合布线配置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产品必须为成熟产品并有成功项目案例,并充分考虑将来网络结构改变、扩容及配合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达到平滑过渡的可行性。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各包含三套网络系统,即:内网(军字1号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外网,各网络系统物理隔离,包含语音网(电话),语音网需保证每个房间至少一条线路。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内、外网数据、语音点为六类星型拓扑结构。 1.1 工作区子系统 (1) 内、外网、军事综合信息网数据信息模块、语音模块采用六类原厂产品,支持六类定义的所有使用;可重复安装,能用工具反复压接,连续使用;具有多种颜色的模块以便信息识别管理。 (3) 选择六类模块和国标单口或双口面板(86*86)来组成工作区信息插座,信息插座上有明显的标识以区分各种不同使用。 (3) 六类数据点配用六类标准原装跳线,分为5M、3M、2M三种,在合同总跳线数量不变原则下,三种跳线数量配比在弱电总包方完成水平子系统施工后由济南军区总医院信息科给定。 (4) 地面信息插座采用铜制或不锈钢材质。 1.2 水平子系统 (1) 水平子系统线缆采用六类4对PVC护套(低烟无卤)非屏蔽双绞线。 (2) 水平电缆配线距离不超过90米。

(3) 产品技术要求: 双绞线、接插件(配线架、信息插座、尾线)、光纤要求使用同一厂家产品,不得混用。为了和医院弱电系统完全配套,本次产品选择和门诊楼、内科楼相同型号产品:康普。 1.3 干线子系统(以楼为单位) (1)语音主干采用25对大对数电缆,从语言总配线间分别引至各分配线间,每层配线间敷设几根25对大对数电缆以深化设计为准并留有余量。 (2)保健楼内各层弱电间至保健楼一层弱电机房敷设一根12芯千兆多模光缆。 1.4 管理子系统 (1) 水平部分的数据及语音均采用24口/48口六类快接式配线架端接;光纤配线架用于端接数据光纤主干,110卡接式配线架用于端接楼内垂直语音主干电缆; (2) 所有的配线架应预留一定的余量,以供今后扩展。 (3) 每个IDF设置网络机柜用于保护PDS设备和网络交换机。弱电井内的IDF 采用标准(宽度600mm,深度600mm)的网络机柜,每个分配线间的网络机柜数量根据实际线路的多少设置。 (4) 机柜上所有跳线应一律走跳线管理环,不允许散乱在理线环外。机柜上空余部分(未上配线架或管理环)需有档板遮盖。 (5) 所有光缆中的每芯光纤都应和光纤配线架端接。 (6) 机柜内光纤配线架、交换机、网络配线架、语音配线架必须配置相应理线器。 1.5 设备间子系统 (1) 总配线间(设备间)配用机架式光纤配线箱,语音配线架、光纤跳线等; (2) 设备间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机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间子系统采用19″机柜落地式安装(安装在由龙骨支撑起的防静电地板上)。 跳线:

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的制作技术

本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包括4路音频解调器板,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的上端通过音频线连接有音频编码器,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的下端通过232接线连接有网络模块,所述网络模块的一侧通过网线连接有4G路由器,且4G路由器与音频编码器通过网线连接。本技术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设置的网络模块通过网络接口由remote 软件采集数据进行监测,可以在监控中心远程实时监听3套广播节目、查看3套广播节目的动态音频电平与查看3套广播节目的接收场强和信噪比等技术参数,本技术新型的设备,插上电源,就可以使用,安装方便,也适用于野外安装,通过4G路由器和互联网传输,不受监测距离影响,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要求 1.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包括4路音频解调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的上端通过音频线连接有音频编解码器,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的下端通过232接线连接 有网络模块,所述网络模块的一侧通过网线连接有4G路由器,且4G路由器与音频编解码器通过网线连接,所述网络模块通过网络接口由remote软件采集数据进行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的一侧连接有4路解调器天线,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的下端连接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通 过电源线连接有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将220V交流电转换成设备工作所需要的直流 电,提供各模块工作所需要的直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外接4路解调器天线可以同时接收4路广播信号,所述音频编解码器输出模拟音频用于远程监听,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上设置有MCU主控芯片,可以实时采集4路广播信号的场强、信噪比等技术参数,同时通过232接口与网络模块相连,用于远程通讯,所述4路音频解调器板上还设置有主解调芯片,且主解调芯片与MCU主控芯片实时通讯,所述主解调芯片为车规收音机接收芯片,用于接收广播音频、输出模拟音频、检测场强、信噪比等广播接收技术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编解码器可以接收4路音频解调器板的模拟音频并编码为IP格式,用于远程实施监听,所述音频编解码器与4G路由器连接用于远程网络音视频的压缩编解码传送,所述音频编解码器的编码标准为H.2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模块为一个单路的串口服务器,与4路音频解调器板的232口相连,并将232通讯转换为IP格式,与远程监控电脑实时通讯,通过网线连接4G路由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4G路由器的内部设置有SIM卡,所述4G路由器的外部连接有天线,实现4G上网功能,用于与远程监控电 脑通讯的互联网通道建立。 技术说明书 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调频广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调频广播监测仪。

调频广播 (3)

一、调频广播 1、调频广播的特点 调频广播是一种以无线发射的方式来传输广播的设备。具有无需立杆架线,覆盖范围广,无限扩容,安装维护方便,投资省,音质优美清晰的特点。 优点:由于FM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比振幅调制系统的性能强,同时FM信号的产生和接收方法也并不复杂,故FM系统应用广泛。FM信号的传输带宽比调幅(AM)的宽得多,因此FM系统抗噪性能要优于AM系统抗噪性能。 缺点:FM系统的频带宽度比振幅调制宽得多,因此系统的有效性差。 调频广播是以调频方式进行音频信号传输的,调频波的载波随着音频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在载波中心频率(未调制以前的中心频率)两边变化,每秒钟的频偏变化次数和音频信号的调制频率一致,如音频信号的频率为1KHZ,则载波的频偏变化次数也为每秒1K次。频偏的大小是随音频信号的振幅大小而定。调频广播是高频振荡频率随音频信号幅度而变化的广播技术。抗干扰力强,失真小,设备利用率高,但所占频带宽,因此常工作于甚高频段。 在调频发射机中允许将最大频偏限制在75KHZ。我国的调频频率规定范围为87--108MHZ。 2、调频制式 FM是一种调频广播制式,即为调频立体声。优于AM(调幅)。它的优点为:1.抗干扰能力强。2.没有串音现象。3.信噪比高。4.能进行高保真广播。 因此,比起调幅广播来,调频广播的音质要优美动听得多。 3、调频立体声制式 调频立体声广播 概念: 由多条声音信息通道来传输声音信息,使还原时呈现空间声像的广播技术。常用的为二通道。由于立体声信号频带宽,信号质量要求高,通常采用调频方式传输。收听时也需配置两个通道,甚至采用环绕声喇叭,可获得有空间层次的立体声效果。 实现方式: 调频立体声广播首先将两个声频(左、右声道)信号进行编码,得到一组低频复合立体声信号,然后再对高频载波进行调频发射。 广播制式 调频立体声广播根据对立体声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和差制(频率分割制)、时间分割制、方向信号制三种。现普遍采用的是和差制。 和差制: 和差制是将左(L)、右(R)声道信号进行编码,形成和信号与差信号,再对进行调制(该载波频率称为副载波频率,为超音频信号),成为信号(的已调波)。用频谱搬移的方法实现了频率分割。与信号混合后再调频于高频载波上发射出去,形成调频立体声广播。 和差制的调制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