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专业试题集

放射治疗专业试题集
放射治疗专业试题集

放射治疗专业《放射治疗设备》试题集1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治疗

2、放疗设备

3、射线特性

4、钴60治疗机

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7、剂量监测系统

8、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等中心原理:

9、加速管特性:

10、外照射(teletheraphy)

11、近距离照射 (brachytherapy)

12、射线中心轴:

13、照射野(A):

14、源皮距(SSD):

15、源瘤距(STD):

16、放射源(radioactive source)

17、辐射源(radiation source)

18、辐射束(radiation beam)

19、辐射束轴(radiation beam axis)

20、辐射野(radiation field)

21、加速管特性:

22、剂量监测计数的定义是:

23、计划设计:

二、 填空

1、放射治疗是从1895年。X射线的发现同时开启了两个医学

学科。

2、按存在形式,辐射可分为与两大类。

3、尽管有不同的方法来表征电离辐射的能量,放射治疗最关心的是

4、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辐射量和单位的定义。

5、吸收剂量和比释动能具有相同的量级,国际制(SI)单位为焦/千克

(J·kg-1),专用单位是戈瑞()。吸收剂量的早期单位也是拉德(rad),1 =100rad。

6、吸收剂量率(absorbed dose rate):

7、放射治疗主要分为和两大类。

8、放射治疗按照精确先进等级可以分为。

9、放射治疗按照发展的顺序组合可以分成

10、钴-60治疗机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系统。

10、加速管主要有两种基本结构: 加速管和加速管。

11、微波功率源主要有两种,和。行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

器和低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使用作为微波功率源。中高能驻波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使用作为功率源。

12、电子直线加速器有两种加速方式:

和。

13、按加速场不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可分为医用和医用。

14、驻波工作方式,就是

15、行波加速原理的核心是电子速度和行波相速之间必须满足同步条

件:。

16、驻波加速能得以持续进行,必须满足同步加速条件,同步加速条件可表

为D/C=T/2 即。

17、作为放射治疗装置的医用电子加速器,其电离辐射是由其核心部件加速管所提供的电子束转换产生的,加速管中电子束是由的电子注产生的,则是由阴极发射产生的。

18、放射治疗的效果与肿瘤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即吸收剂量直接有关,因此放

射治疗的中心工作是如何准确地照射,使肿瘤部位达到预定的吸收剂量。这个量的单位就是或称,俗称。

19、剂量监测系统由。剂量监测电离室安装在医用电子加速器的中。

20、电离室是。

21、电子束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加速管中完成加速后被用于产生。如果使用的是,则在加速器的终端用引出窗经散射箔将电子束引出加速管;如果使用的是,则在加速器的终端设置靶,将电子束转换为X辐射。

22、医用加速器设有照射头,由等组成。照射头需提供足够的屏蔽使辐射泄漏水平符合辐射防护标准规定。

23、微波源提供加速管建立加速场所需的射频功率,绝大多数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工作于S波段,标称频率为MHz或MHz;作为微波源使用的有和。

24、按照基本要求,医用电子加速器的机械系统设计了立式机架、有足够辐射屏蔽的限束系统(辐射头)、携带辐射头旋转的旋转机架和具有至少四个自由度的患者支撑系统(治疗床)。同时,为实现辐射束可以从任何方向射向靶区中心,设计中采用了,使辐射头、机架和治疗床的旋转轴线相交于一点。

25、、定位系统包括等,其主体是。

26、定位系统原则上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27、模拟定位系统由组成。模拟定位系统适用于。

28、数字定位系统由等组成。数字定位系统适用于的精确放射治疗。

29、射野影像系统(portal imaging system)的主要功能是。射野影像系统是医用电子加速器备选部件。

三、 问答题:

1、常用的外放射设备有哪些?

2、简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简述钴60治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简述磁控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5、简述模拟定位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简述模拟定位机的作用

7、什么是计划设计?它怎样具体理解?

8、简述放射治疗的过程及各过程的具体工作

9、简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2000年LA技师上岗证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0年LA技师上岗证考试试题 1.远距离治疗的放射源为: A A.封闭的放射源 B.开放的放射源 C.封闭及开放的放射源 D.镭源 E.氡源 2.有关钴60治疗机射野半影的正确描述是: D A.使用球面限光筒可以消除几何半影 B.使用消除半影装置可以消除散射半影 C. 散射半影与射野面积大小无关 D. 组织中的散射半影无法消除 E.放射源的直径与几何半影大小成反比 3.下列哪项不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 C A.组织间插植治疗 B.腔内治疗 C.术中放疗 D.敷贴治疗 E.埋管治疗 4.对于近距离治疗,下列哪组为中剂量率: D A. 0.4 Gy/h-1 Gy/h。 B. 1 Gy/h-2 Gy/h C. 2 Gy/h-12 Gy/h D.12 Gy/h-15 Gy/h E. 15 Gy/h-20 Gy/h 5.下列哪种疾病适用于放射治疗: D A.支气管炎 B.视网膜脱落 C.胃溃疡 D.A-V血管畸形 E.皮肤病 6.指出关于三维适形放疗描述的不妥之处B A.要求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的三维空间定位 B.可以给予一次大剂量 C.可以给予分次剂量 D.整个过程需要立体定位框架 E.精确的正逆向算法的TPS 7.x(r)射线全身照射,哪项不是它的目的: D A.杀灭肿瘤细胞,尤其是化疗后残存的肿瘤细胞 B.抑制骨髓细胞的生长,利于移植 C.抑制免疫系统,利于供者造血干细胞的存活 D.患者进入无菌病房前的彻底消毒 E.造成患者医源性放射病,利于移植技术治疗疾病 8.电子束全身照射使用5MM有机玻璃屏风的主要目的是:C A.降低X射线的污染 B.降低剂量率 C.降低射线能量,提高皮肤剂量 D.增加射线能量,降低皮肤剂量 E.吸收中子,减少中子污染 9.肺癌血行转移不到的器官: C A.胰腺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14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适应证符合率 定义:符合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临床适应证的患者例次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适应证符合率= 符合该机构制定的临床治疗适应证的例次数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总例次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二、病理诊断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前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病理诊断率= 接受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前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三、临床TNM分期比例 定义:根据AJCC/UICC临床TNM分期标准,对于接受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期。临床TNM分期比例是指对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各临床TNM分期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临床TNM分期比例= 进行各临床TNM分期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四、MDT执行率 定义:MDT(Multidiciplinary Team)是指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执行率是指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执行MDT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MDT执行率= 治疗前执行MDT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五、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六、治疗方案完成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 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 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 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 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 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 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 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 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 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 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 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 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 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 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 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 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 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 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放射治疗专业技术规范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1.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基本规范............................................................22.放射治疗医嘱规范 (5) 3.乳腺癌放疗摆位规范……………………………………………………………74.胸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105. 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116.腹部肿瘤放疗摆位规范………………………………………………………1 2 7.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疗摆位规范…………………………………………13 8.放射治疗计划制定规范 (14) 9.加速器操作规程..................................................................1810.模拟机操作规程 (19) 11. CT模拟定位机操作规程 (20) 12.洗片机工作规程.....................................................................21 13.治疗计划室操作规程 (22) 14. 模具室操作规程 (24) 15.放射治疗技术规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26

放射治疗技术操作基本规范 1、放疗患者治疗单的接受 当拿到治疗单时要做“三查五对”的工作: 1)查机器类型、射线性质。 2)查治疗单内容是否清楚、是否有主管医生的签名。 3)查患者体表照射野是否清楚,特殊患者请主管医生来共同摆位。 4)对姓名、对性别、对诊断及医嘱、对累积剂量、对病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确认上述各项正确情况下实施技术员双签名制度(摆位签名、抄单签名)。2.进入治疗室前与患者的谈话 治疗前与患者的谈话主要是交待注意事项: 1)放疗期间保证照射野的清晰。保持皮肤干燥。 2)不能随意擦洗红色线条和红色十字中心。 3)照射时不要紧张、不能移动。 4)在治疗中如有不适请随时示意。 5)治疗结束不能自己下治疗床。 3、数据的输入:按医嘱正确的输入该次治疗所需的全部数据及指令,核对所有技术文件是否准确。 4、进入治疗室: 1)同中心摆位,需要两位技术员共同摆位,进机房时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确保患者安全进入治疗室。 2)检查治疗机机架归零,光栏归零,床体归零。 3)放置同定装置,按照医嘱使患者处于治疗体位。 4)充分暴露照射野,清除照射野区异物,确定照射野及同中心标记清晰。 5)两位技术员共同确认辅助装置使用是否正确。 6)若非共面照射时,应做到先转机架再转床。 7)成角照射:ssD照射必须先打机架角度,再升降床面对源皮距。SAD照射则先调整源皮距后再打机架角度。检查机头托盘上是否有铅块或其他附件,防止掉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放射治疗学》试卷 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钴的半衰期是: A.年B.年C.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 B.~7.0 C.~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200C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2016放疗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放疗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名词解释(5道,共10分,每题2分) 1.什么是综合治疗: 2.什么是“远位效应(abscopal effect)”: 3.肺V20定义及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意义: 4.源皮距和源轴距定义:

5.等剂量曲线: 二.填空题(10道,共10分,每题1分) 1.头颈癌术前放疗的优点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0分 2.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__。1.0分 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局部区域复发部位是______________。1.0分 4.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放疗剂量为______________。1.0分 5.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预防性照射剂量为______________1.0分 6.食管癌对放射线敏感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0分 7.手足综合症定义为:手掌和脚底出现变红,明显不舒服,肿胀,麻刺感。常见于使用______________ 化疗药物。患者出现皮肤剥落及水泡,伴疼痛,影响个人日常生活活动,考虑为_____________度。 8.直肠癌在术前术后放疗时采用俯卧位的目的主要是减少______________的照射体积。1.0分 9.直肠上端距肛门口约为______________cm。1.0分 10.放射生物学的“4个R”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0分 三.单选题(50道,共50分,每题1分) 1.直肠癌T3N1M0患者,术前需要放疗的区域为() A.盆腔放疗 B.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预防照射 C.肝预防照射 D.腹股沟预防照射 E.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预防照射 2.根据NCCN指南,对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首选治疗为() A.手术切除 B.放疗 C.5-Fu或健择化疗 D.放疗结合5-Fu或健择同期治疗 E.热疗 3.肾癌的预后与下列那个因素无关() A.肿瘤分期 B.病理类型 C.有无淋巴结转移 D.转移是否是单个转移灶 E.术后有无化疗 4.胰头癌放疗的剂量限制性器官主要考虑的是() A.肝 B.胃 C.十二指肠 D.脊髓 E.肾 5.下列哪项不是前列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 A.切缘阳性 B.前列腺包膜侵犯 C.精囊受累 D.肿瘤高分级 E.术后PSA持续增高 6.关于Ⅱ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放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单独照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B.单独照射盆腔淋巴结 C.照射应包括同侧髂血管淋巴引流区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D.20-26Gy是常规照射剂量 E.40Gy是常规照射剂量 7.胃癌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时,为保护正常组织不受到过量的照射需对危机器官进行剂量限制,对于肝脏要求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1983年,吴桓兴在肿瘤学中将肿瘤定义为;肿瘤是肌体中成熟的或在发展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认识肿瘤。1肿瘤是由正常细胞在多种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转变而来的。2肿瘤是失去机体控制、过度生长的细胞群体。3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放射治疗是通过射线的电离作用引起生物体细胞产生一系损伤过程。放射肿瘤学是建立在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临床肿瘤学和放疗技术学基础上的学科。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它和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组成了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 放射治疗临床简称为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被称之为放射肿瘤学。1895年伦琴发现X线,1896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它的生物学效应很快就得到了认识。1899年放射治疗治愈了第一例病人。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放疗已成为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Tubiana(蒂比亚纳)1999年报告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疗治愈18%,化疗药物治愈5%。 一、放射治疗 1.1 放射物理学术语 放射源:一切能产生电离辐射(光子和粒子)的物质或设备,称为放射源。 体外照射(远距离治疗):用各种放射源在体外进行照射,远距离治疗剂量分布均匀,深度量高,适用于深部肿瘤。 远距离治疗(体外照射)的主要设备:(1)深部X线机:作为外照射源,深部X线已很少使用,以往多用于浅表肿瘤的治疗,管电压多在180~250kV。(2)钴-60远距离治疗机:该机由一个不断放射源钴-60及附属防护装置和治疗机械装置构成。主要依靠它发射的γ 射线来治疗肿瘤,平均能量1.25MeV,它与深部X射线比较有下列优点:皮肤量低,最大剂量点在皮下0.5cm,深部剂量高,骨吸收量低等特点。缺点:半衰期短,为5.3年,一般3年要更换源1次。(3)直线加速器:使用最多的是电子感应加速器及电子直线加速器,因其既可产生电子束,又可产生高能X射线。高能电子束具有突出内四)的物理学特点:剂量自皮肤到达预定深度后骤然下降,可保护靶区后面的正常组织;可以通过调节能量来调节电子束的深度;皮肤剂量介于深部X射线及钴-60之间,但其剂量骤然下降的特点,随着能量超过25MeV以后逐渐消失,所以适合治疗中、浅层偏心肿瘤;等剂量曲线很扁平,放射野内剂量分布均匀;对不同组织的吸收剂量差别不大。 1.2 高能X射线特点皮肤反应小,其最大剂量点在皮肤下;等剂量曲线均匀、平坦,照射野中心和边缘剂量相差5%左右;深度剂量高,容积剂量小,骨吸收小。能量4~15MeV,最常用6MeV。但加速器设备复杂,对水电要求高,对维修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照射野:表示射线束经准直器后垂直通过体模的范围,以体模表面的截面大小表示照射野的面积。源皮距:照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源轴距:照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放疗是研究各种放射线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并用它来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一门学科。是在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及肿瘤学三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应用射线的物理特性及剂量分布的特点、生物学的特点进行治疗它可以破坏肿瘤细胞而很小损伤正常组织。与外科手术比较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是对前列腺癌、鼻咽癌、口腔癌、宫颈癌、膀胱癌、皮肤癌等放射敏感肿瘤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案。取代了外科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 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 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射线在细胞内可 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 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 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

LA技师上岗证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4年L A技师上岗证考试试题 1.使用高能电子束单野照射时,若肿瘤后援深度为4cm,可选择的电子束能量是:C A.9~11MeV B.12~13MeV C.14~15MeV D16~17MeV E.18~19MeV 2.指出对放射性核素”指数衰变”公式的错误注释:D A.N0:衰变前的原子数 B.N:衰变到t时刻的原子数 C.t:由N0到N的时间 D.A:衰变常数与元素放射性无关 E.e:自然指数对,其值为2.718 3.对半导提探头特点的错误描述是:E A.灵敏度高 B.灵敏体积小 C.适于测量梯度变化大的区域 D.探头压低 E.物理密度较空气低 4.放射性质量:A A.表明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情况 B.表明放射性元素蜕变方式 C.表明放射性元素发射粒子的种类 D.表明放射性元素发射粒子的能量 E.不能用克镭当量表示,只能用居里表示 5.不属于测量仪基本构成的部分是:D A.电离室(包括电缆) B.静电计 C.监督(标准)源 D.温度计气压计 E.校准数据 6.原子可用三个两表示,即AZ X,其中A减Z指的是:E A.原子序数 B.原子质量数 C.核外电子数 D.核内质子数 E.核内中子数 7.对射线质的规定中,错误的是:B A.2MV以下的X射线,以管电压值表示X射线的峰值能量 B.2MV以下的X射线,临床上的半价层表示X线的强度 C.2MV以上的X射线,通常以MV表示X射线的质 D.γ射线通常用核数表示射线的性质,如钴—60γ线

E.快中子。负π介子等射线,其射线质的概念应表示射线的生物效应 8.不属于治疗机,机械和电器,连锁内容的是:D A.防撞装置 B.运动应急停止措施 C.射野挡铅固定 D.水冷机 E.治疗床连锁 9.不属于电磁波的物质是:D A.X或γ射线 B.光波和热波 C.红外线和紫外线 D.超声波 E.无线电波 10.描述物质的质量与速度关系的错误选项是:E A.物质的速度越快,质量越大 B.当物质的速度趋近光速时,该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速度不可能超过真空中光速 D.对于光子由于静止质量为零,光子的总能量就是其功能 E.物质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小 11.钴—60半价层为1.25cm铅,若要挡去射线的95%,需要几个半价层:C A.3 B.4 C.5 D.6 E.7 12.对韧致辐射的性质及滤过板的作用下的错误结论是:B A.韧致辐射是X线的主要成分 B.离开X线球管的X射线能谱,直接用于临床治疗 C.最高X射线的能量等于入射电子的打靶能量 D.使用滤过板是为了减低皮肤剂量,而增加深度组织的剂量 E.使用滤过板是为了滤去较低能量段的能量而相对保留高能量段的能量 13.关于高能电子束临床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D A.电子穿射射程正于电子能量,根据不同肿瘤深度选择合适电子能量 B.到达一定深度后,剂量急剧下降,临床上利用这一特点可保护病变后正常组织C.等剂量曲线呈扁平状,提供一个均匀满意的照射野 D.骨,脂肪,肌肉剂量吸收差别不明显,与普通X线比无大差别 E.单野适宜治疗表浅及偏心肿瘤 14.加速器特性检测允许精度不正确的是:D A.灯光野与实际射野的符合性,允许精度在±2mm以内 B.X线能量的检查J20/J10比值变化全在±2mm以内 C.电子束能量的允许精度即治疗深度R85的变化量为±2mm以内 D.剂量测量允许精度均在±2mm以内 E.加速器上的监督剂量仪线性,允许精度为±1mm以内 15.矩形野面积为6cm×12cm,其等效方野的边长为:A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 '. 《放射治疗学》试卷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2.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7.60钴的半衰期是: A.5.27年B.6.27年C.7.27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4.5~5.0 B.6.5~7.0 C.7.5~8.0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12.60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 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 B.200 C.300 D.400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放疗技师考试题

1、原子核外电子分布从内层开始习惯称为K.L.M.N.O...层,L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A.8 B.18 C.32 D.64 E.128 2、不属于治疗安全连锁的内容是: A.X射线与电子束治疗模式的转换 B.治疗室门连锁 C.计时器(钴-60、X线机)和加速器剂量仪(双道)工作的可靠性 D.楔形板连锁及超高(低)剂量率连锁 E.备用电源 3、对高能X射线与电子束单射野剂量分布特点的错误描述是: A.高能X射线,皮肤剂量低并随射线能量增加而减少 B.高能X射线,射出剂量随能量增加而增加C.高能电子束,入射量随能量增加而增加D.高能电子束,从表面到最大剂量点剂量分布较均匀,肿瘤后正常组织受量较大 E.高能电子束适于治疗表浅和偏心肿瘤且以单野为好;能量选择依肿瘤深度而定 4、表“剂量体积直方图”的符号是:A.BEV B.REV C.DRR D.DVH E.MLC 5、钴-60γ射线的半衰期是:A.74.2天 B.5.24年 C.10.6年 D.28.67年 E.33年 6、对补偿器作用的错误认识是: A.可修正射线束的倾斜 B.修正身体表面的弯曲 C.修正组织不均匀性的影响 D.楔形板不能当作是一种特殊用途的补偿器E.不规则射野,可通过补偿器改善剂量分布 7、钴-60楔形板错误的使用是: A.楔形滤过板应该离开病人皮肤表面至少15cm 距离 B.楔形角是指50%等剂量曲线与中心轴的垂线的夹角 C.用两个45°楔形板垂直照射上颌窦,可使肿瘤区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 D.上颌窦肿瘤,应用楔形野时,楔形板薄的部分必须互相接近 E.对高能如钴-60γ射线的等剂量线与中心轴夹角随深度增加近似保持常数 8、对X射线,百分深度剂量随能量和组织深度变化的错误结论是: A.对同一射野,X射线随能量的增加,表面剂量增加 B.对相同的射野,在建成区之后,X射线随能量的增加,其深度剂量增加 C.X射线随能量的增加,100%剂量所在深度向后移 D.在最大剂量点之前,深度量随组织深度增加而增加

放射治疗考试复习重点

放射治疗考试复习重点-----呕心沥血 1 放射治疗原则P21 尽可能多地杀灭肿瘤细胞以提高肿瘤治疗的局部控制率(TCP),而又尽可能少地损伤正常细胞以降低因正常组织损伤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NTCP)。 2 细胞增殖中哪一时相对放射线最敏感:M和G2期 3 分次放射治疗的理论依据p29(“4R”理论) 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组织的再群体化、乏氧细胞的再氧合、细胞分裂周期内德再分布 4 分次照射方法p34-35 常规分割:1.8—2.0Gy∕次,1次∕日,5次∕周。 超分割:1.1—1.2Gy∕次,2次∕日,10次∕周,总疗程不变,总剂量增加。 加速分割:连续加速超分割:1.4—1.5Gy 后程加速超分割:前三周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后两周采用加速超分割 5 何谓治疗比?p36,何谓肿瘤致死剂量?p36 治疗比(TR)=正常组织耐受量∕肿瘤组织致死量 TR>1才有治疗应用的可能越大越好。 肿瘤致死剂量(TCD95):指使绝大部分肿瘤细胞破坏死亡而达到局部治愈的放射线的剂量。 6 何谓耐受剂量?p38 耐受剂量:指产生临床可接受的综合征的剂量。可分为最小的损伤剂量(TD5∕5)和最大损伤剂量(TD50∕5) TD5∕5(TD50∕5):在所有用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患者中治疗后5年内因放射治疗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50%)时的照射剂量。 7 何谓放疗损伤?p41 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所接受的照射剂量远远地超过了它的耐受范围,这种反应就会变成不可逆的,甚至会产生威胁生命的一些临床表现。

8 何谓NTCP?NTCP=并发症发生率 9 照射量定义及单位p59 照射量:X射线或r射线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放出的所有次级电子,当它们完全被阻止在空气中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量的绝对值。 单位:库仑∕千克(C∕kg) 10 吸收量定义及单位p60 吸收剂量是度量射线能量在介质中被吸收的物理量。单位:J∕kg,专用名:Gy 11 射野中心轴、源皮距、源轴距、百分深度剂量p64 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即放射源与照射野中心的连线。 源皮距(SSD):射线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源轴距(SAD):射线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百分深度剂量(PDD):照射野垂直照射水模体时,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率)Dd与参考点深度d0处剂量Dd0(率)的百分比。 12 何谓剂量建成效应p65 剂量建成效应:指高能放射线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初始深度范围内,其深度剂量逐渐增大的效应,由此效应形成的最大剂量处的深度常被作为剂量参考点;从照射野表面到最大剂量处的深度区域称为剂量建成区域。建成区的深度随射线能量的增大而增加。 13 治疗机输出剂量的校准p76-77 在外照射治疗机中,60Co治疗机是用计时器控制射线照射时间,加速器是用监测电离室的跳数(MU)控制射线照射量的多少。治疗机输出量校准就是指在参考条件下,用经过校准的电离室测量60Co治疗机每单位照射时间的最大剂量点剂量Dm,或者加速器每单位跳数的最大剂量点剂量Dm。校准的参考条件是标称SSD 或SAD技术,参考射野10cm*10cm,参考深度5cm(射线束的射线质≤0.70)或10cm(射线束的射线质≥0.70)。 14 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P78。电子束能量的选择p79 剂量建成区:从皮肤至最大剂量点。 高剂量坪区:随着深度的增加,百分深度剂量很快达到最大点,然后形成高剂量“坪区”。

介入放射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 1.关于介入放射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 a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 b无须通过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而进行 c通过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 d通过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e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 2.下列哪些影像诊断设备可作为介入放射学的导引设备: a,b,c,d,e a X线透视 b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超声检查 d CT e MR 3.下列关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描述错误的是:a,e a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b消除了肌肉骨骼等造成的重叠伪影 c可进行多种后处理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d图象数字化便于储存和传输 e难以达到实时显影 4.下列关于介入器材描述错误的是:a,b,e

a穿刺针以“G”作为单位,其前号码越大针越粗 b导管管径的规格用英寸来表示 c导丝的作用是对导管起引导和支持作用 d导管鞘的作用是为了避免由于导管反复出入组织或管壁对局部造成的损伤,另外还可减少由于血管迂曲等造成的导管操作困难 e金属支架只可用于血管系统不可用于非血管系统 5.下列关于碘对比剂描述正确的是:b,c,d a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也可使用碘对比剂 b对比剂肾病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血管内途径应用对比剂后3 d内肾功能与应用对比剂前相比明显降低 c对比剂肾病判断标准为血清肌酐升高≥44 μmol/L(5 g/L)或超过基础值25% d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高龄(年龄>70岁)为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高危因素 e使用离子型对比剂比非离子型对比剂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度小 6.下列关于介入栓塞物质描述正确的是:a,d,e a自家血凝块属于短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 b碘油和明胶海绵属于永久栓塞剂 c长期栓塞剂栓塞时间可维持数周或数月 d无水乙醇属于永久栓塞剂 e螺圈属于永久栓塞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