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四等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四等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概述 (3)

二主要任务 (3)

三测量内容 (4)

四心得体会 (6)

一概述:

1.1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

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

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1.2测量特点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

网是有利的。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按国家大地网的精度要求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导线上每隔

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作业迅速,精度随仪器的改进而越来越高,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

二:主要任务

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四等导线测量怎么做,是怎么个回事,也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对中整平,怎么样来测量,是一直对着掕镜中心?还是其他的?还有就是为了让同学知道怎么记录计算,怎么样知道那个测出来的是不是合格。怎么样用三联脚架法来测量导线。

整个测区俯视图如下

1.测量的路线为附和导线测量;

2.对测出的数据加以计算,学会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3.配合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导线测量;体会导线测量的全过程,加以总结;

4对测量成果进行检验,准确无误后填写如成果表中,让老师对测量成果

验收;

5.利用已经算出的坐标进行建筑方格网的放样;

三:测量内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量取并输入仪器高,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2.瞄准另一控制点;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测量角度和距离

5.以此类推。每搬一次站重复上面的步骤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

α;

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

量ΔX、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ΔY,计算

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

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

算)

坐标正算(由α、D,求X、Y)

已知A (x A

,y A),

D

A

B

,

α

A

B

,求B点坐标x B,y B。

坐标增量:

待求点的坐标: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导线

长度

(km)

平均

边长

(km)

测角

中误差

(″)

测距

中误

(mm)

测距相

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

相对

闭合差

DJ

1

DJ

2

DJ

6

三等143 1.820

≤1/15000

610—— 3.6√n

≤1/5500

四等9 1.5 2.518≤1/8000046——5√n

≤1/3500

一级40.5515≤1/30000——2410√n

≤1/1500

二级2.40.25815≤1/14000——1316√n

≤1/1000

1.20.11215≤1/7000——1224√n≤1/5000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际的控制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

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控制测量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另外一些实践性技能,很大

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伙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

次测量任务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

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工作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在此过程中,既有辛酸,也有快乐。实习带给我最多的,是意志上的磨练。可以说,实践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

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这次实习中我又一次担任了组长的工作,我觉得这一次实习中在团结,组织,

和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方面我做的比上一次的实习还算是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如纪律、果断决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上还有待完善。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水准测量和闭合导线测量之前,我们都对附和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线路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架棱镜的同学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架棱镜的同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架棱镜的同学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3,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例如,在闭合导线测量过程中,由于组内有足够的人手,组内开始分配出两人进行点之记的标记,在完成一控制点的测量后,这两人也将点之记标记完了,这样的做

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2)团队精神: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在导线测量的截止期限到来之前,任务依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天气寒冷,休息不足等困难,一直坚持,终于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在学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的测区进行观测,我们许多同学都感到了疲劳,更不用谈那些在情况更为负责和困难地区进行的野外观测了。正是通过对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导线测量记录表: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天气:晴气温: 测 度盘 测站回目标位置 数 F24 左 D1 1 D1 右 F24 F25 F24 左 D1 2 D1 右 F24 F25 左 F26 1 F26 右 F25 D1 F25 左 F26 2 F26 右 F25 D1 左 D2 1 D2 右 D1 F26 D1 左 D2 2 D2 右 D1 F26 左 F27 1 F27 右 F26 D2 F26 左 F27 2 F27 右 F26 D2 左 F28 1 F28 右 D2 F27 D2 左 F28 2 导线测量记录表 日期: 2005-12-7第 1页共4 页水平度半测一测各测回 盘读数回角值回角值平均角值距离( m)备注(°′″ )(°′″ )(°′″ )(°′″ ) 0° 00′00″ 98° 35′00″ 264.622 98°35′00″240.390 98° 35′00″ 278°34′ 45″ 98° 35′00″ 179°59′ 45″ 98°35′01″ 0° 00′00″ 98° 35′00″ 98°35′00″ 98° 35′02″ 278°34′ 49″ 98° 35′04″ 179°59′ 45″ 0° 00′00″ 216° 57′21″ 240.387 216°57′ 21″288.424 216°57′22″ 36°57′03″ 216° 57′22″ 179°59′ 41″ 216° 57′22″ 0° 00′00″ 216° 57′20″ 216°57′ 20″ 216°57′21″ 36°57′04″ 216° 57′22″ 179°59′ 42″ 0° 00′00″ 267° 44′43″ 288.421 267°44′ 43″269.947 267°44′43″ 87°44′25″ 267° 44′42″ 179°59′ 43″ 267° 44′44″ 0° 00′00″ 267° 44′44″ 267°44′ 44″ 267°44′45″ 87°44′27″ 267° 44′45″ 179°59′ 42″ 0° 00′00″ 170° 45′05″ 269.947 170°45′ 05″206.987 170°45′05″ 350°44′ 45″ 170° 45′04″ 179°59′ 41″ 170° 45′04″ 0° 00′00″ 170° 45′04″ 179°45′ 04″ 170°45′03″ 350°44′ 46″ 170° 45′01″ 179°59′ 45″ 0° 00′00″ 118°04′44″ 206.986 118°04′44″357.041 118°04′46″ 298°04′ 29″ 118°04′48″ 179°59′ 41″ 118°04′46″ 0° 00′00″ 118°04′46″ 118°04′46″ 118°04′46″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设计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校: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班级:11土管01班:戚为红 一、任务概述 1、测区概况 为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控制测量技术,安排了此次实习,本次实习的流程是先进行四等导线网的布设,再利用三联角架观测法测出所需角与距离,然后布设三等水准符合网,最后利用DS3水准仪测出高程,得到数据后进行业处理。实习围为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由于测量围为学校,路途平整,视野开阔,无特别难处理路线,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但也需注意一些事项,在校园观测时,注意测站点的安排,不能在路中间架仪器,防止阻挡车的通行;还要注意人流量,应算好时间来观测,防止测量时间的延长。 2、实习的容与要求 容: (1)、导线测量基础知识学习; (2)、编写黄金校区测区围四等导线网、三等水准网技术设计书;(3)、黄金校区测区围四等导线网、三等水准网的外业实施; ①导线点的选取、埋石、点之记的编写; ②全站仪三联脚架法进行导线平面测量及三等水准测量;(4)、利用平差易软件对导线外业数据进行处理; (5)、黄金校区四等导线测量及三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的编写。

要求: 了解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的编写,掌握四等导线网的布设过程,熟练的使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距离,掌握利用平差易软件对导线外业数据进行处理的步骤。 二、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 (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4)《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5)《城市测量规》(CJJ 8-85); 三、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 四、主要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 对于这次测量任务,测区围较小,已知点有两个,又要考虑四等控制测量的测量精度以及时间的限制,所以此次测平面坐标采取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测高程采取DS3水准仪符合水准测量。基本的技术要求有此次测量采用1980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按照我国《工程测量规》的规定,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1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支导线计算说明

工地通路测 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支导线计算 操作模式分为两种: 1、现场联机全站仪现场测量、记录、平差; 2、对已经有整理好的内业资料情况,提供数据导入功能,导入测量记录完成平差计算。 一、现场联机全站仪测量、记录、平差操作流程: 1、点击主界面导线平差,进入导线平差界面,点击底部按钮创建导线 2、输入导线的起终点闭合数据。起点后视点位起点测站的后视点,终点前视为终点测站的前视点。 3、添加测站,写入测站名称、后视名称、前视名称。 4、点击测站条目弹出测回列表对话框,点击添加测回按钮进入测量界面。 5、输入仪器高、前后视棱镜高。 6、连接全站仪后点击测量完成正镜后视、正镜前视、倒镜前视、倒镜后视测量,软件获取全站仪数据并记录(或者手工输入数据),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本测回测量。 7、逐个完成测站和对应的测回测量。 8、在导线测量界面点击右上角三个点导出测量记录和导线平差计算表。

二、导入已有的导线观测数据: 1、导入工地通路测导线观测文件 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导入工地通观测文件,弹出导入对话框,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 2、导入附合导线进行平差计算并完成成果表

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附合导线平差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附合导线简易平差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3、导入三角高程数据计算并完成成果表 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三角高程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三角高程平差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4、导入支导线数据进行计算并完成成果表 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支导线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支导线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说明: 1、当遇到闭合导线时,实际上闭合导线计算和附合导线计算原理是一致的,闭合点只需要 填写为原来的起算点。 2、遇到闭合三角高程时,只需要将附合点填写为闭合点。 3、观测时设置为水平角为左角,竖直角为天顶零。 ============================================== 工地通路测工作环境为android4.0以上智能手机和设备,主要用于公路、铁路、市政、地铁工程施工测量。包括路线坐标高程计算和放样,坐标里程反算,桥涵、路基挖填方及断面、隧道断面、隧道仰坡、锥坡测量,坐标里程批量正反算,面积测量、控制测量、指南针,利用GPS计算坐标、里程、偏距,地图导航,测量记录,通讯对讲,科学计算器、缓和曲线参数计算、角度单位转换、坐标正反算等功能;支持超高、加宽、路基边坡渐变、隧道断面渐变;软件可生成路线平面图、路基土石方断面图、隧道断面检测图。 软件可与各品牌全站仪、RTK通讯测量,包括徕卡、尼康、宾得、三鼎、索佳、南方、拓普康、中纬、天宝、科维、科力达、中翰、徕纳得等品牌,同时完成计算、绘图、记录,实现测量信息化。

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二.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标记点之记,完成成果。 三.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四.实习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DJ6经纬仪的使用。 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二.测区概述: 测区为校园内测量实训场,面积大约30亩。地势平坦,有花园、小树林。其中有几个建筑物分别为网球场、校医务室等。测区内有个小湖。测区周围有安澜路、求新路、启智路等。 三.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四等水准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差hAB。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 4.1.4 注:表中n 为测站数。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或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4.1.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 4.1.5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4.1.6 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 6 型的经纬仪。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 2 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 2 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0.3″;DJ 6 型不得超过1.0″。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10″;DJ2型不得超过15″;DJ 6 型不得超过20″。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气泡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4)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DJ 2 型不得大于30″。 5)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值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6)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最新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初中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词组总结】 1 (see 、hear 、notice 、find 、feel 、listen to 、look at (感官动词)+do eg:I like watching monkeys jump 2 (比较级and 比较级)表示越来越怎么样 3 a piece of cake =easy 小菜一碟(容易) 4 agree with sb 赞成某人 5 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 a kind of 一样 6 all over the world = the whole world 整个世界 7 along with同……一道,伴随…… eg : I will go along with you我将和你一起去 the students planted trees along with their teachers 学生同老师们一起种树 8 As soon as 一怎么样就怎么样 9 as you can see 你是知道的 10 ask for ……求助向…要…(直接接想要的东西) 11 ask sb for sth 向某人什么 12 ask sb to do sth 询问某人某事ask sb not to do 叫某人不要做某事 13 at the age of 在……岁时 14 at the beginning of …… ……的起初;……的开始 15 at the end of +地点/+时间最后;尽头;末尾 16 at this time of year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 17 be /feel confident of sth /that clause +从句感觉/对什么有信心,自信 18 be + doing 表:1 现在进行时2 将来时 19 be able to (+ v 原) = can (+ v 原)能够…… 21 be afraid to do (of sth 恐惧,害怕…… 22 be allowed to do 被允许做什么 23 be angry with sb 生某人的气 24 be angry with(at) sb for doing sth 为什么而生某人的气 25 be as…原级…as 和什么一样eg : She is as tall as me 她和我一样高 26 be ashamed to 27 be away from 远离 28 be away from 从……离开 29 be bad for 对什么有害 30 be born 出生于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报告doc

※分类号:教材密级:秘密 编号:02 新校区控制点测量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报告 编写单位名称:11土管01班第三组 2013年 1 月 14 日

一、任务概述 1、测区概况 为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控制测量技术,安排了此次实习,本次实习的流程是先进行四等导线网的布设,再利用三联角架观测法测出所需内角与距离,然后布设三等水准符合网,最后利用DS3水准仪测出高程,得到数据后进行内业处理。实习范围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由于测量范围为学校,路途平整,视野开阔,无特别难处理路线,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 2、实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三等水准测量和四等导线测量的规范。 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

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即参与控制网的布设。 三、主要的技术指标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到现 长度平均边 长(Km) 测角 中误 差 (″) 测距 中误 差 (㎜) 测距 相对 中误 差 测回数 (J2) 方向 闭合 差 (″) 相对 闭合 差 四等9 1.5 2.5 18 ≤1/ 80000 6 5√n ≤1/ 35000 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型号光学测微 器两次重 合读数只 差(″)半测绘归 零差(″) 一测回中 2倍照准 差变动范 围(″) 同一方向 值各测回 较差(″) 四等以上DJ1 1 6 9 6 DJ2 3 8 13 9 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测回数指标差 较差垂直角 较差 对向观 测高差 符合或 环线闭 中丝法

四等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概述 (3) 二主要任务 (3) 三测量内容 (4) 四心得体会 (6)

一概述: 1.1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 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 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1.2测量特点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 网是有利的。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按国家大地网的精度要求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导线上每隔 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作业迅速,精度随仪器的改进而越来越高,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

二:主要任务 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四等导线测量怎么做,是怎么个回事,也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对中整平,怎么样来测量,是一直对着掕镜中心?还是其他的?还有就是为了让同学知道怎么记录计算,怎么样知道那个测出来的是不是合格。怎么样用三联脚架法来测量导线。 整个测区俯视图如下 1.测量的路线为附和导线测量; 2.对测出的数据加以计算,学会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3.配合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导线测量;体会导线测量的全过程,加以总结; 4对测量成果进行检验,准确无误后填写如成果表中,让老师对测量成果 验收; 5.利用已经算出的坐标进行建筑方格网的放样;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与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方法1

导线测量 (I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 表中n 为测站数。 1、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2、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II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左右角的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精度要求

导线及导线网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测量主 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测回数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 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上述表中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述表中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述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倍。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3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4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 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 1 〃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 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 〃级仪器不应大于1 〃 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 〃,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⑷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最新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第一篇:导线测量实习报告编写实习报告编写 1. 原始资料装订顺序(小组) 1)一、二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手簿 2)水准测量成果概算表 3)gps测量选点图及观测调度图 4)gps测量手簿 5)gps平差及gps水准成果 6)i角检验记录 7)导线观测光电测距记录封面 8)导线外业记录表格

9)导线平差计算表 10)线路放样计算表格 11)线路放样观测手簿 12)线路放样成果 13)地形图补测成果 14)小组实习总结报告(组长完成,1000字以上,包括“实习任务、现有条件、实施方案、经费预算、实施过程、实习成果、经验总结) 2. 个人报告提纲 3. 写作要求 不得抄袭,复制、拷贝的报告,两个人都没成绩,全 文不得少于3000字 4. 时间安排

10月16日之前以小组为单位交到指导教师处 5. 上交资料 原始资料、实习报告和规范 第二篇:闭合导线(本站向你推荐: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4、实习组织第七组组长: 成员: 5、仪器与工具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钢尺一盘、卷尺一盘、水准尺两根、测钎两只、记录板一块、比例尺一支、量角器一个、图板一个、三脚架三台、绘图纸一张、红漆一瓶、计算器一台 二、选点在所在要求的范围实地踏勘进行布网选点以西南角为第一定点,标为g37-1(表示工程管理3班第七组第一定点),依次类推逆时针方向在所测范围四角标号,其余分别为g37-2、g37-3、g7-4(简称点1、2、3、4)

三、高程控制测量(闭合水准路线测量)(一)、方法;变动仪器高法(二)、工具:ds3水准仪、水准尺(三)、测量程序 由于测量范围巨大,两点之间我们均设了一个转点(除了定点3与4之间不设以外) (1)、安臵仪器在定点1和定点2之间安臵水准仪,使仪器至点1和转tp1之间距离大致相等(2)、粗略整平先用双手同时向内(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同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3)、竖直水准尺于点1上,瞄准点1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并记录(4)、再将水准尺立于点tp1。瞄准点tp1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录(5)、降低仪器10cm以上,重复3与4步骤(6)、计算高差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之差不得大于6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差) (7)、迁至第二站继续观测(步骤雷同) 沿选定的路线将仪器迁至tp1和点2之间,仍用第一站施测方法,后视tp1,前视点,依次连续设站,连续观测,并最终仍回到点1

导线测量平差教程

计算方案的设置 一、导线类型: 1.闭、附合导线(图1) 2.无定向导线(图2) 3.支导线(图3) 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的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的空行。 5.坐标导线。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的记录计算。 说明: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的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的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的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如果不需进行平面的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 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的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是否包含500KM。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 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的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如果填写的值不符合您所使用的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的设置。比如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的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的选择及近似平差的方位角、边长是否反算 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和按近似方法评定其精度。......采用近似平差方法的导线网,应根据平差后坐标反算的方位角与边长作为成果。 因此,严密平差适用于各种等级的控制网,而近似平差适用于较低等级。当采用近似平差时,应进行方位角、边长反算。 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勾选此项后,程序在“平面计算表”备注栏内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否则显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为了以示区别,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以Wx、Wy、Ws表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以fx、fy、fs表示。 五、近似平差设置 1.方位角、边长反算:根据近似平差后的坐标反算方位角、边长、角度等。反算后的方位角、边长、角度等是平差后的最终值,可以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否则仅为平差计算的中间结果,不应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反算与不反算表格形式是不一样的。注意:反算后,按最终的角度值

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二.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标记点之记,完成成果。 三.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四.实习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DJ6经纬仪的使用。 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二.测区概述: 测区为校园内测量实训场,面积大约30亩。地势平坦,有花园、小树林。其中有几个建筑物分别为网球场、校医务室等。测区内有个小湖。测区周围有安澜路、求新路、启智路等。 三.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四等水准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差hAB。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

导线测量方案

TJ1分部导线水准测量报告 一、概述 1.1工程慨况 (1)工程范围 本项目为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项目TJ1分部,路线起点K0+000,止点K2+119 ,全长 2.119公里;下地互通连接线起点LK0+000,止点LK2+334.549,全长2.334549公里。攀田高速加宽段起点PTK2+081.207,止点PTK2+940.159,全长0.858952公里。主要土建工程包括:总发枢纽互通、总发下地互通、石头村大桥、 路基挖填方、排水及防护工程等。 (2)主要技术标准 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验算与外业检测,定位依据桩数量不应少于三个。检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60″,边长相对误差为1/2500,?点位误差为5cm。5、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使用前应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检测,允许闭合差为±10?n?(mm)(n为测站数) 表1 国家等级导线边长测量精度 导线等级一二三四 边长测量相对精度≤1/250000≤1/200000≤150000≤1/100000 表2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3 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表 等级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长 /km 测角中误差 /″ 测距中误差 /mm 测距相对中误 差 测回数方位角闭 合差相对闭合差 DJ1 DJ2 DJ3 三等14 3 1.8 20 ≤1/150000 6 10 - 3.6≤1/55000 四等9 1.5 2.5 18 ≤1/8000 4 6 - 5≤1/35000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 2 4 10≤1/15000 二级 2.4 8 8 15 ≤1/14000 - 1 3 16≤1/10000 三级 1.2 12 12 15 ≤1/7000 - 1 2 24≤1/5000 项目视线长度前后视前后视距视线高红黑面红黑面高左右路线间歇点高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 导线及导线网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测回数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上述表

中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述表中规定长度的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述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 2 个已知方向。 2 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3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4 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 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 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 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 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对中器或激光对中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2) 观测的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观测的方向数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按规范要求执行。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