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的特点、机制及治疗通过吸入激素(IGS)和吸入β2激动剂治疗后,大多数哮喘患者能达到有效控制,但是仍有少数患者通过充分的哮喘治疗包括使用全身性激素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通常称为难治性哮喘。大约占5%-10%

一、定义和诊断

1.定义

有学者提出难治性哮喘可以定义为:在肯定哮喘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诊断,同时确定患者已经得到充分治疗和依从于哮喘治疗的基础上,即使应用大剂量IGS治疗后,患者哮喘控制仍然较差,表现为:持续需要使用短效β2激动剂、慢性持续性症状、反复急性加重、持续和易变的气道阻塞。这类患者称为难治性哮喘。美国胸科协会(ATS)定义难治性哮喘为:在排除其他诊断,导致哮喘加重的因素得到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仍具有下列一个或两个主要特点同时具有两个次要特点的哮喘。

主要特点:要达到轻-中度哮喘控制的水平:

①需要持续应用或接近持续应用(一年中超过50%的时间)口

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②需要应用大剂量吸入激素(IGS)治疗。大剂量IGS的标准

为: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1,600μg/d;布地奈德(BUD)> 1,200μg/d;氟尼缩松(FLU)和曲安奈德(TAA)> 2,000μg/d和丙酸氟替卡松(FP)>1000μg/d。

次要特点 :

①除每天需要应用IGS治疗外,还需要使用长效β2-激动

剂、茶碱或抗白三烯药治疗。

②每天或接近每天均需要使用短效β2-激动剂缓解哮喘症

状。

③持续的气流阻塞(FEV1 < 80% 预计值;PEF日内变异率 >

20%)。

④每年急诊就诊次数超过1次。

⑤每年需要使用3次以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⑥口服激素或IGS减量≤ 25% 即导致哮喘恶化。

⑦过去有过濒死(near fatal)的哮喘发作。

2.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诊断的准确无误是诊断难治性哮喘的关键。哮喘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可变的可逆性气流阻塞的证据。由于能导致同气流阻塞相关的喘息的原因较多,因此,对于诊断为哮喘但对哮喘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应当仔细分析其它可能的诊断和相关的诊断,包括: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吸入异物、气管支气管软化、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央气道肿瘤或肿瘤压迫中央气道、阻塞性支气管炎、声带功能异常、支气管淀粉样变、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这些表面上类似于哮喘的疾病对于抗哮喘治疗反应较差而且有的可以与哮喘并存,但这些疾病对哮喘严重程度和控制的影响尚不清楚。

3.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

很多因素均能影响哮喘控制。这些因素包括:治疗顺应性/依从性差、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情感因素、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资源使用不足、治疗不充分、暴露于变应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室内/室外污染、胃食道返流、鼻炎/副鼻窦炎和遗传因素等。胃食道返流是哮喘患者常见的合并症,据报道其发生率在儿童中重度哮喘患者中高达60%。虽然胃食道返流与哮喘控制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阐明,但临床观察证实,当胃食道返流得到治疗控制后,哮喘控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副鼻窦炎/鼻炎也常常与哮喘并存,当副鼻窦炎/鼻炎得到较好控制时,哮喘控制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副鼻窦的病毒(有时是细菌)感染被认为是导致哮喘恶化的因素之一,但是,他们对始动难治性哮喘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可能与患者依从性差和治疗不适当有关。心理疾病的高发病率与重症哮喘和家族中患儿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其他因素

包括变应原的暴露、室内室外空气污染、内毒素和呼吸道病毒感染。有证据表明,肺部衣原体感染也是导致哮喘控制不良的因素之一。回顾性分析提示下列因素是导致哮喘患者死亡或频死性哮喘( near-asthma deaths)的危险因素:女性、年轻<25岁、暴露于高水平变应原、心理社会因素、少数民族群体、吸烟、过去有过危及生命的发作史、自行中断治疗等。

4.哮喘治疗的评估

由于判定患者对IGS的治疗反应是难治性哮喘定义的一部分,因此难治性哮喘患者的识别必须建立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尤其是使用IGS治疗后。首先应当确定患者使用IGS的量已达到定义中的IGS 剂量水平。患者使用大剂量IGS治疗后哮喘仍未达到控制才有可能是难治性哮喘。临床判定中,还必须确定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对吸入激素依从性据报道仅为30-70%。但是,有时判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何是很困难的。

二、难治性哮喘的机制

1.气道炎症持续存在

重症哮喘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之一是过度的气道狭窄,这种严重的气道狭窄可能与气道平滑肌的数量增加、气道壁的炎性渗出性肿胀有关。目前,中性粒细胞在难治性哮喘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同正常人相比,轻度哮喘患者气道内无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但难治性哮喘患者气道内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人和轻度哮喘患者。另外,对因哮喘持续状态致死的患者尸检证实,气道内主要的炎性细胞为中性粒细胞。对因哮喘持续状态急诊室就诊患者诱导痰和支气管灌洗的分析也提示中性粒细胞是主要的炎性细胞。一项通过跨支气管活检和支气管活检的研究发现,难治性哮喘患者无论是近端气道还是远端气道的组织学改变均相类似。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粘膜活检及跨支气管活检提示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而不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度哮喘患者则以酸性细胞浸润为主。在哮喘急性恶化或致命性

哮喘患者中,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炎症。另外,难治性哮喘患者口服强的松治疗后粘膜下无明显EOS浸润,但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虽然这些中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其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能释放金属铁蛋白酶(MMP)、氧自由基、白三烯等产物,这些产物对气道结构和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激素治疗对中性粒细胞无明显作用,相反,激素可能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而促进其存活延长。另外,有研究证实,同正常人及非类固醇依赖哮喘患者相比,类固醇依赖哮喘患者上皮层明显增厚,说明上皮功能异常在类固醇依赖性哮喘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上皮的上述异常在其他类型难治性哮喘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但是,另一些研究发现,一些难治性哮喘患者气道内仍以活化的EOS和Th2细胞浸润为主。对因哮喘持续状态死亡患者的尸检发现,患者气道内存在严重的EOS浸润和Th2细胞因子IL-4、IL-5表达增加。对类固醇依赖患者的气道粘膜活检结果与此类似,而且应用激素治疗后上述改变无明显减轻。上述研究的说明难治性哮喘具有不同的炎症表现,因此,临床上可能存在不同的亚型。一项研究通过内窥镜对重症哮喘患者气道粘膜活检发现,有EOS浸润的患者同时伴有Th2细胞浸润;而无明显EOS浸润的患者者无明显淋巴细胞和Th2细胞浸润。另一项对儿童难治性哮喘的研究中也发现,一部分患者应用强的松治疗后患者呼出气中NO水平下降,而另一组中则无显著下降甚至反而增加。这些研究进一步说明了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难治性哮喘,但是,不同类型患者的特点及其对治疗反应的差别等仍需要进一步阐明。但无论患者气道内以何种类型细胞浸润为主,难治性哮喘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未控制的气道炎症是肯定的,这也是导致患者哮喘难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气道重塑

气道重塑包括一系列的气道结构变化:气道平滑肌的增生和肥厚、成纤维细胞活化、上皮下基底膜胶原沉积、血管增生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加等。临床观察发现,当患者发生气道重塑时,即使

无明显气道炎症,患者仍然持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症状[39]。气道重塑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的联系,气道重塑越明显,患者PEF变异率越高、FEV1越低。有研究证实,难治性哮喘患者气道内基底膜下层明显增厚,IL-11表达增加,粘膜下TGF-β(+)细胞增加,这两种细胞因子是导致气道纤维化的重要介质。通过对因哮喘持续状态死亡患者的尸检证实,患者气道内平滑肌增加。说明难治性哮喘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的气道重塑,进而导致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差。但是,有研究也发现,部分在儿童和新诊断的成人哮喘患者中也存在明显的气道重塑,因此,气道重塑在难治性哮喘中的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炎性介质的过度表达

炎性介质对于调控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难治性哮喘存在持续的气道炎症和严重的气道重塑可能与一些炎性介质的过多表达有关。研究证实,同轻、中度哮喘患者相比,重度难治性哮喘患者气道内参与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细胞因子如IL-5、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11、TGF-β等表达增加,同时伴有炎性细胞如活化的T细胞、EOS浸润和呼出气中炎性标志物NO增加。这些细胞因子中有的参与气道炎症的发生,有的导致气道重塑。但是难治性哮喘患者这些炎性介质表达增加的机制还不清楚。

4.糖皮质激素反应性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主要依赖于患者对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在一定程度上,难治性哮喘可以看作对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良而不得加大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量进而增加产生副作用的可能性的一个疾病谱。在对类固醇抵抗性哮喘研究中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减少患者气道内EOS数和抑制IL-4、IL-5 mRNA的表达;也不能抑制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反应。类固醇抵抗性哮喘患者受体(GR)下调,引起与DNA结合的GR减少,进而增加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活化蛋白-1(AP-1)的活性。哮

喘恶化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GR DNA结合活性降低,通过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恢复。因此,皮质类固醇抵抗性哮喘的机制可能提示难治性哮喘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进而导致哮喘难治的可能机制。临床上判定患者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主要观察患者对口服强的松的治疗反应确定:如果患者未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前的晨间FEV1<70-80预计值且对β2激动剂的反应良好,但患者每日口服强的松40mg 1-2周后FEV1较基础值增加<15%,则说明患者为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性哮喘(insensitive)。但晚近的研究发现,患者使用1周的口服激素治疗可能时间尚不充足,因为通过1周治疗表现为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性哮喘的部分患者,在延长口服强的松时间后患者FEV1增加可超过15%,因此,判断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性可能观察患者对口服强的松治疗2周较治疗1周更加准确。

三、哮喘难治的表现及临床类型

从上述对患者气道炎症的研究说明,难治性哮喘可能存在不同的临床亚型。事实上,

临床用于描述的难治性哮喘的术语较多,如:急性困难的(difficult acute)、慢性困难的(difficult chronic)、慢性重症(chronic severe)、急性重症(acute severve)、治疗抵抗(therapy resistant),难控制的(difficult to control)、糖皮质激素抵抗(corticosteroid resistant)或糖皮质激素依赖(corticosteroid dependent)、症状持续的(symptomatic)、威胁生命的(life threatening)和致命的(fatal)等,说明难治性哮喘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1.脆性哮喘

脆性哮喘首先被用于描述即使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患者仍然具有大幅度的和无规律(chaotic)的PEF变异率的一类哮喘。有两种不同的类型:Ⅰ型脆性哮指患者治疗后仍有明显的无规律的PEF 变异率。Ⅱ型脆性哮喘指患者在哮喘达到良好控制及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有时突然出现显著的PEF下降。Ⅰ型脆性哮患者常常伴有心

理疾病,而且对β2激动剂的治疗反应性较差。两种类型的脆性哮喘均容易发生突然的支气管收缩而导致危急生命的急性发作。Ⅱ型脆性哮喘患者常常有食物过敏史,而且食物过敏是导致患者发生致命的或频死性哮喘急性发作的高危因素,另外,通过长期的激素治疗也不能预防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发作。脆性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可能存在对气道狭窄的低感知,导致患者在有严重发作是仍不知晓,进而延误了对患者采取适当治疗措施的时间。

2.慢性难治性哮喘(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哮喘)

慢性难治性哮喘指患者即使接受了最大限度的哮喘治疗后患者仍有持续的哮喘症状,

有或无突然的哮喘恶化,并且患者睡眠、活动、工作和上学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此类患者需要口服激素治疗,但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充分,又称为皮质类固醇依赖性或皮质类固醇部分抵抗( partial corticosteroid resistance)。但是,使用更高剂量的激素治疗后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反应。这一类型哮喘患者在儿童中较为罕见。另一术语固定阻塞( fixed obstruction)也常用于描述此类患者的气道阻塞的不可逆状态,但患者仍保留对β2-激动剂的支气管扩张反应性。

3.致死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包括患者具有出现危重性发作或因哮喘致死危险因素的患者。对致死性哮喘的病例控制分析提示具有下列因素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吸烟、特应性、气道可逆性的肺功能异常、有反复急诊就诊或住院病史、紧张等。患者常常出现致命发作或频死性发作,发作时伴有高碳酸血症或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但是即使经过充分的治疗,类似发作仍可以再次发生;因此,此类患者是因哮喘致死的高危人群,并经常需要间断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除了上述表型外,其他如阿司匹林诱导的哮喘、经前期加重的哮喘和成年发病的哮喘治疗上可能也是较为难治的。随着以后对难治

性哮喘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的一些临床表型可能会不断出现。四、治疗

1.糖皮质激素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表明患者需要接受大剂量的IGS治疗,而且常常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临床上增加IGS剂量是否能给患者带来相应的治疗益处应予考虑。对吸入激素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提示,当布地耐得>800 μg/日或丙酸氟替卡松>400 μg/日时,患者症状和PEF改善很快失去快速增加的特点。说明只依赖于增加吸入激素剂量可能对提高难治性哮喘疗效的作用有限。但是,在对重症哮喘的一项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对照实验中发现,应用大剂量FP(1000μg bid)具有明显节约全身激素的的作用,治疗后,有88%的患者可以停用口服强的松治疗。而安慰剂组者仅有3%的患者可以停用。而且,加用大剂量FP治疗后,患者平均FEV1较治疗前和安慰剂组显著增加。说明对一些重症治疗抵抗性哮喘患者应用高效的表面IGS如FP可以减少口服激素用量。近年来,应用新的抛射剂(hydrofluoroalkane aerosols)产生的气雾颗粒更为适中,能进入远端的气道,可能具有潜在改善疗效的作用。但是,目前使用新的抛射剂的IGS是否能改善难治性哮喘的疗效尚不清楚。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茶碱和抗白三烯药

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舒张支气管作用最强的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可能具有相加的作用。β2-受体激动剂能促进糖皮质激素对一些炎性细胞因子转录抑制作用,而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防止因长期大量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后引起的β2-受体受体功能下降。过去小样本的研究发现,应用皮下持续释放的特布他林可能对控制脆性哮喘是有效的,但长期应用能否降低因脆性哮喘导致的严重急性发作或死亡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相对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而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对于减少患者症状和改善患者肺功能的疗效明显高于短效β2-受体激

动剂。在吸入大剂量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长效β2-激动剂能显著改善重症哮喘患者肺功能和减少哮喘急性加重次数。另一项研究也证实,LABA能有效防止部分患者出现月经前哮喘加重。另外, LABA 在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减少患者症状方面优于抗白三烯药和茶碱。因此,难治性哮喘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长效β2-激动剂是合理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超剂量短效β2-激动剂的使用。目前尚无在使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效β2-激动剂导致哮喘控制恶化或加速肺功能降低的报道。

茶碱除了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以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使用中等量IGS的基础上加用缓释茶碱对中度重症哮喘患者的控制优于或相当于使用大剂量IGS治疗。对于已经吸入大剂量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加用茶碱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因此,对于难治性哮喘患者,加用茶碱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虽然IGS是目前抗炎作用最强的抗炎药物,但是,IGS对哮喘患者白三烯类介质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IGS不仅不能减少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反而能延长中性粒细胞存活,而中性粒细胞在一些难治性哮喘患者中是主要的炎性细胞。因此,如何抑制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和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可能是部分难治性哮喘患者治疗的关键。抗白三烯药不仅能抑制白三烯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因此,难治性哮喘患者在应用IGS同时,加用抗白三烯药是有益的。对吸入大剂量激素仍未控制的哮喘患者,加用抗白三烯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减少口服强的松和使用β2激动剂的量,减少维持哮喘控制的IGC 量,具有节约激素的作用。抗白三烯药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而另外的研究证实,抗白三烯药对阿司匹林诱导的哮喘尤为有效。

IGS的剂量-反应曲线特点决定了增加IGS用量可能给难治性哮喘患者带来的治疗益处有限,因此,在应用IGS治疗的同时,加用二线治疗药物是难治性哮喘较好的治疗选择。

3.免疫抑制剂和抗代谢药

由于难治性哮喘对常规的治疗反应较差,因此,有学者试图寻找其他的治疗药物。早期在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患者的多项研究证实,氨甲蝶呤、金盐和环孢素A具有节约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持续治疗4-5月后可将患者激素用量减少一半。但是,由于这些药物具有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其他治疗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患者、利诺卡因雾化吸入、氨苯砜、秋水仙碱等对难治性哮喘的控制可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这些临床观察的样本数较小而且多为开放性的研究。因此,免疫抑制剂和抗代谢药在难治性哮喘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阐明,目前尚不能作为常规治疗。

4、抗IgE治疗

特应性哮喘患者体内IgE水平增高,IgE的过度产生导致炎性反应的过度激活,而且,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气道反应性与血中的IgE水平密切相关。抗-IgE通过与血循环中游离的及B细胞表面的IgE结合成抗-IgE-IgE复合物,减少游离IgE和B细胞产生IgE。目前上市的是小鼠抗人的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后,血清中游离IgE 水平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下降,同时,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对于使用现有标准治疗(包括联用ICS和LABA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后仍未获得理想控制的中重度特应性哮喘患者可抗IgE治疗。5、其它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药雷公藤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度哮喘和阿司匹林哮喘有效,而且患者无明显副作用发生。进一步的研究证实,雷公藤能抑制制哮喘患者Th2、Th1细胞因子表达,抑制一些转录因子GA TA-3、AP-1、NF-κB、NF-A T的活性,进而抑制GM-CSF、IL-5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哮喘动物气道炎症,可能是其治疗哮喘有效的机制。因此,对于难治性哮喘,加用雷公藤治疗可能是有益的,但限于目前上述临床观察不是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而且观察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因此雷公藤对难治性哮喘的治疗作用尚须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小结

难治性哮喘在临床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可能存在不同的临床亚型。由于许多因素均可导致哮喘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佳,因此,临床上应注意去除这些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气道炎症的持续存在、气道重塑、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性差等可能是难治性哮喘的重要机制,但目前为止,难治性哮喘的机制远未阐明。

虽然难治性哮喘患者可能对IGS的治疗反应性较差,但是应用大剂量高效的表面IGS仍有可能减少口服激素用量。相比较而言,加用LABA、抗白三烯药和茶碱等二线药物带来的治疗益处可能更大。但是,目前,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二线药物是否会带来更大的治疗益处尚不清楚。一些观察说明抗代谢药和免疫抑制剂可能对难治性哮喘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此类药物在难治性哮喘中的地位仍有待进一步确定。

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04T16:08:19.5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陶丽[导读] 中医对DA的病机认识较为丰富,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此领域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喘、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支气管哮喘主要采用西药控制病情为主,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长时间使用西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影响疗效。中医治疗哮喘效果明显、治疗安全,具有整体调节优势。由于难治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统一,西医治疗DA的方法及疗效均有限。而无论古代、现代,中医对DA的病机认识较为丰富,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此领域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关键词:难治性哮喘;中医药;治疗;综述 引言 哮喘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疾病,病理是当患者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时,由于其变态反应或其他因素致使小支气管发生可逆且广泛的痉挛现象,而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性的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等症,中医学将其划分到“喘证”“哮证”范畴,其诱因关键是内伏之痰,病情发作时痰阻气闭,久而久之痰郁化热,蕴结于肺,喘息反复难以治愈,多呈慢性疾病过程。现今随着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哮喘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且久哮不愈,临床对其重视度越发提升。难治性哮喘虽然只占支气管哮喘的5%,但发病机制多样且不甚明确,西医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 1难治性哮喘的定义 难治性哮喘,也称为重症哮喘、难以控制的哮喘、激素抵抗或依赖性哮喘、脆性哮喘和濒死性哮喘等,约占哮喘患者的5%~10%,其急诊就医率和住院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患者的15倍和20倍,是导致哮喘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预后较差?英国的研究发现,这些重症哮喘患者每年花费英国国民医疗服务制度(NHS)约6.8亿英镑,其金额超过了哮喘总费用的50%?1995年,“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基于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首次提出了哮喘严重性的概念,并在1997年美国的“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NAEPP)和2002年的GINA得到进一步表述?其根据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的症状?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的使用?夜间症状?肺功能(PEF或FEV1),将哮喘严重性分级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该方案仅仅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未考虑患者对治疗的反应?2011年欧盟的“创新药物创议”(IMI)称为难以解决的哮喘,其分为2类:①难治性哮喘:指依从性差或者治疗不恰当;②严重的难治性哮喘,是指尽管有好的依从性,并得到高强度的抗哮喘治疗和合并症治疗,仍然存在着控制不佳的哮喘?2012年GINA再次进行了修订,虽然多次提及难治性哮喘,分析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病理检查发现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更多的小气道受累以及更多的结构改变,并定义为经过第4级治疗(缓解药物+2种以上的控制药物),仍未能控制的哮喘,但并未详尽解读。 上述研究可见,难治性哮喘的概念,由于制定标准的不一致,目前尚没有得到全球公认的定义。 2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 现代医家结合临床从不同角度对难治性的证治方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1从风论治祛风解痉 晁氏认为祛风解痉是治疗哮喘发作之关键,创立祛风解痉平喘汤,临床获得较好疗效。王氏等用加味解痉祛风汤(蜈蚣、全蝎、僵蚕、蝉蜕、片姜黄、党参、黄芪、甘草)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人剂治疗30例哮喘持续期痰瘀互阻型患者,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 2.2从瘀论治祛瘀通络 吴氏认为痰瘀伏肺为哮喘反复发作之宿根,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人一些虫类药如蜈蚣、地龙、僵蚕、全蝎、蝉蜕等,以搜剔肺络之伏痰顽瘀,达到祛除宿根之目的。李氏等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重用祛瘀通络的方法来治疗难治性哮喘,提出“治瘀四法”:①行气化瘀法:症见舌质青紫,口唇紫绀等瘀血症状,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②化痰祛瘀法:临床症见面青唇紫,痰多,舌黯苔厚腻脉滑者辨为痰瘀互结,寒痰可用小青龙汤加减;热痰可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加减。病浅可单用川芎、地龙、丹参等,病久瘀重可加桃仁、三棱、红花、莪术等破血逐瘀;③温阳化瘀法:一般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桃仁、丹参、地龙等;④益气活血法:治以益气活血平喘,方选玉屏风散加减,可加用桃仁、白芍、丹皮、地龙等活血药。邵氏也提出顽固性哮喘当从瘀论治,创川芎平喘合剂(川芎、赤芍、白芍、当归、丹参、辛夷、黄荆子、胡秃叶、细辛、生干草),重在调气机、和气血、化痰祛风、助肺宣降,以定哮喘。 2.3从肝论治解郁化痰 邵长荣先生临床擅用柴胡、白芍、钩藤、合欢皮等来调肝理肺,重在调气机、和气血、化痰祛风、助肺宣降,以平定哮喘。任氏等实验研究发现,哮喘宁颗粒剂(柴胡、葶苈子、全瓜蒌、黄芩、清半夏、白芍、地龙)可明显提高哮喘模型组大鼠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和内源性皮质醇水平,哮喘宁颗粒剂以调肝理肺为法,通过肝在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 结束语 目前,针对难治性哮喘的治疗,现代医学已有了较快发展。通过对哮喘分类、基因分型等,开展针对哮喘的靶向治疗以及手术疗法,现已卓有成效。但就治疗而言,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中医中药在难治性哮喘的辨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协同西医基础治疗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也在激素的撤减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目前的传统研究来看,提出难治性哮喘“痰瘀互结、肺脾肾虚”的病机对于指导临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辨病论治多于辨证论治,严重偏离了中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且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是阻碍传统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参考文献: [1]王盛隆,王强,刘聪,王伟,荀健.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哮喘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0):2499-2501. [2]曹丽娟,陈亮,姜瑞伶.6例难治性哮喘患者行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0):1276-1278. [3]夏丽霞,姜龙,兰芬.难治性哮喘的诊治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05):353-357.

内科学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题库

内科学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题库 单选题: 1.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是 A.β受体功能低下 B.迷走神经张力高 C.遗传因素 D.气道炎症 E.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标答: D) 2.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是 A.拟肾上腺素类药物 B.黄嘌呤类药物 C.色甘酸钠 D.糖皮质激素 E.酮替芬 (标答: D)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提示 A.病情好转 B.出现呼碱 C.病情恶化 D.没有临床意义

E.出现心衰 (标答: C) 4.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部叩诊呈 A.鼓音 B.浊音 C.清音 D.过清音 E.实音 (标答: D) 5.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难以鉴别时,宜用 A.舒喘灵 B.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 C.氨茶碱 D.度冷丁 E.地塞米松 (标答: C) 6.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副作用中,下列哪项错误 A.咽部不适 B.声音嘶哑 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 D.菌群失调 E.继发感染

(标答: C) 名词解释: 1.咳嗽变异性哮喘 (标答: 非典型性哮喘发作可以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者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简答题: 1. 简述危重哮喘的处理 (标答: 危重哮喘的处理如下:(1)氧疗与辅助通气(2)解痉平喘① 2受体激动剂,②氨茶碱,③抗胆碱药(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抗生素的使用(5)糖皮质激素:可选用泼尼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6)并发症的处理)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40岁,于4日前出现咳嗽,少量痰液,伴低热,前天夜间突起气促,胸闷,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被迫坐起,大汗,面色苍白。有哮喘病史5年。查体:P:120次/分,BP:120/75mmHg,胸廓饱满,两肺满布哮鸣音。心率快,律齐。肝脾不大。胸透示双肺区透亮度增加。经吸氧、抗感染及重复多次应用氨茶碱未奏效。目前患者仍呼吸困难,唇紫绀,大汗。根据以上病例,请回答: 完整诊断是什么?

难治性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星匾坚堕盘查;业!至蔓!!堂整!塑1坐j墨!!£t!·!!!:!塑!:!!!:塑:盟!:!难治性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李健郭雪君徐卫国 【摘要】难治性哮喘是指对目前正规治疗无教或显效不明显的哮喘.其发病机制较普通哮喘更为复 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期这方面研究热点如糖皮质激素抵抗、气道重构及微生物感染等进行总 结。 【关键词】难治性哮喘}机制;糖皮质激素抵抗;气道重构 近30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某些哮喘患者的病情较其它患者更为严重,其特征性表现为:需太剂量药物治疗方能控制疾病发作或大剂量药物治疗的同时仍有哮喘持续发作甚至恶化等。1997年以来,美国胸科学会(ATS)工作组采用了“难治性哮喘”这一名称来概括该类哮喘,并于2000年拟订了具有临床实用性的“难治性哮喘诊断标准”。难治性哮喘并非专指危重或致命性哮喘,而是包含了以往所谓的“重症哮喘”(severeasthma)、“激素依赖/抵抗性哮喘”(steroid—dependentand/orresistantasthma)、“难以控制的哮喘”(difficulttOcontrolasthma)“控制不良的哮喘”(poorlycontrolledasthma)、“脆性哮喘”(brittleasthma)及“不可逆性哮喘”(irreversibleasthma)等等。近年来对难治性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可能由于习惯的原因,许多研究者还是沿用了“激素抵抗性哮喘”、“重症哮喘”、“致命性哮喘”等命名。本文旨在对难治性哮喘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 1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抵抗 1.1GC抵抗的识别目前一般认为如果在接受连续7~14天口服强的松(20mg,Bid)治疗后,晨起未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时的基础FEVl值较治疗前改善少于15%者应考虑GC抵抗性哮喘的诊断。GC抵抗性哮喘患者一般对GC治疗仍有一定反应;其中有些患者在接受更大剂量、更长疗程的GC治疗后效果满意,但由于同时带来的明显副反应,临床不推荐该治疗方案。GC抵抗性哮喘患者首先应符合美国胸科协会关于哮喘的诊断标准;其次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致喘息或加重哮喘的疾病;此外,患者对支气管解痉剂应有反应,以便将Gc抵抗与哮喘气道 作者单位:2000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呼哑内科通信作者:徐卫国重构或cOPD相区别。 建立在以上诊断标准之上的GC抵抗性哮喘据报道占所有难治性哮喘的25%。Hearing等“o在研究地塞米松对健康人周围静脉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中发现,高达30%的标本在体外实验中有GC抵抗现象,提示30%的健康人群一旦出现炎症性疾病时GC治疗将难以控制;也提示GC抵抗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广泛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估计。 GC抵抗性哮喘可分为两大类。I型GC抵抗性哮喘由细胞因子诱发,占所有GC抵抗性哮喘的95%以上。I型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原发性的GC抵抗因基因异常导致某些细胞因子(如Il。4)产生过多而产生;获得性的GC抵抗常因过敏原或感染诱发细胞活化或长期接触某些药物(如GC或口受体激动剂等)引起。I型GC抵抗性哮喘患者的GC受体(glueocorticoidreceptor,GR)与GC和DNA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lucocorticoidresponseelement,GRE)的结合力均有下降,这在单核细胞上尤为明显,而且在体外无细胞因子的环境下常可得到逆转。Ⅱ型GC抵抗性哮喘多为全身性GC抵抗,影响到所有脏器,可锈与GR基因突变或调节GR功能的基因突变引起,临床上与原发性家族性皮质醇抵抗征的表现类似;此型患者GR缺陷一般不能逆转。 1.2GC抵抗性哮喘的可能机制 1.2.1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异常研究03显示,通过对基因转录产生的同一mRNA前体的选择性剪切产物,经翻译形成不同的GR异构体,即ORa和GRl3两种蛋白质。GRa能与GC正常结台并发挥其抗炎效应,GR8则不能结合GC。故不能激活对GC敏感的基因,但仍能与DNA—GRE结合,从而对GRa产生竞争性抑制;GRl3还通过在GRE部位与GRa结合成异二聚体  万方数据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与治疗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Tags:, , , 1 哮喘(Asthma)的定义 GINA2006版达成的共识是: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许多种炎症、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发病机制。与慢性炎症相关的气道高反应性可导致气道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梗阻,这种梗阻可白行或通过治疗缓解。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这种发作尤其在清晨或夜间为重。但难治性哮喘(difficult-to-treat asthma,DTA)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哮喘本身就难治,我国古代中医早就指出它是顽疾。医学发展至今也仍认为该病是能但并非易控制的,并难以(或不能)根治。2006版GINA诊治哮喘的目标,也只是控制哮喘。通过规范诊治来达到哮喘的长期控制。我国学者认为儿童哮喘可以争取达到临床痊愈。GOAL的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是可以控制的,按照为期1年的研究所示,完全控制+良好控制可达80%左右。但也仍有一部分至今医学水平仍不能达到控制标准的哮喘,该部分属DTA。 ?咳喘是一种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成。诊断、鉴别诊断及给予相应的治疗本身就不易,达什么情况称难治,认识不同。英国胸科协会(BTS)认为,每日吸人丙酸倍氯米松(BDP)或布地奈德(BUD)>800μg,或氟替卡松(FP)500μg,不管临床有无症状,只要每天须要这样量的吸人型糖皮质激素者,就称DTA。而欧洲呼吸协会则认为:儿童每日吸入> 800μg、成人每日吸人>2000μg的BDP,或是相当剂量的其它吸人型糖皮质激素(ICS)而仍有频繁症状、须要用营救性的支气管扩张剂每周在3次以上者为DTA。因为定义或称诊断标准的不全相同,DTA的患病率亦高低不同,有报导DTA占哮喘的5%、有的则10%、甚

[呼吸内外]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精)

[呼吸内外]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Tags: 哮喘, 定义, 诊断, 治疗 1 哮喘(Asthma)的定义 GINA2006版达成的共识是: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许多种炎症、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发病机制。与慢性炎症相关的气道高反应性可导致气道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梗阻,这种梗阻可白行或通过治疗缓解。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这种发作尤其在清晨或夜间为重。但难治性哮喘(difficult-to-treat asthma,DTA)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 哮喘本身就难治,我国古代中医早就指出它是顽疾。医学发展至今也仍认为该病是能但并非易控制的,并难以(或不能)根治。2006版GINA诊治哮喘的目标,也只是控制哮喘。通过规范诊治来达到哮喘的长期控制。我国学者认为儿童哮喘可以争取达到临床痊愈。GOAL的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是可以控制的,按照为期1年的研究所示,完全控制+良好控制可达80%左右。但也仍有一部分至今医学水平仍不能达到控制标准的哮喘,该部分属DTA。 咳喘是一种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成。诊断、鉴别诊断及给予相应的治疗本身就不易,达什么情况称难治,认识不同。英国胸科协会(BTS)认为,每日吸人丙酸倍氯米松(BDP)或布地奈德(BUD)>800μg,或氟替卡松(FP)500μg,不管临床有无症状,只要每天须要这样量的吸人型糖皮质激素者,就称DTA。而欧洲呼吸协会则认为:儿童每日吸入>800μg、成人每日吸人>2000μg的BDP,或是相当剂量的其它吸人型糖皮质激素(ICS)而仍有频繁症状、须要用营救性的支气管扩张剂每周在3次以上者为DTA。因为定义或称诊断标准的不全相同,DTA的患病率亦高低不同,有报导DTA占哮喘的5%、有的则10%、甚至高达15%。2006版GINA对DTA的定义是:经第4级治疗(即大剂量ICS+吸人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联合治疗)仍要加另一种控制药如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症状仍未得到适当控制者(即第4级药物正规治疗仍出现2级轻度或3级中度症状者)称DTA。美国胸科协会(ATS)认为DTA由严重哮喘引起。现认为按规范治疗不能控制即是DTA。 2 诊断 DTA的诊断目前是以激素治疗后临床反应作为主要指标,至今还没有一项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可提供应用。ATS认为DTA由严重哮喘引起,诊断标准是:一条主要标准加二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 主要标准是:(1)连续或接近连续的(每年≥50%的时间)用口服皮质激素;(2)需用大剂量

难治性哮喘的诊断与处理_好医生答案

难治性哮喘的诊断与处理国家I类5分 1、哮喘的诊断和分级 1.下列哪项能够诊断为不典型支气管哮喘:D A.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B.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C.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D.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除外其他疾病 2.下列哪项符合哮喘急性发作时重度的临床特点:B A. 时有焦虑或烦燥 B. 呼吸频率常>30次/min C. 哮鸣音减弱、乃至无 D. PaO2(吸空气,mmHg),≥60 3.下列哪项不属于哮喘的相关诊断试验:B A. 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激发试验 B. 痰脱落细胞检查 C. 变应原皮试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 D. PEF变异率 4.下列哪项不属于气道的炎症细胞:C A. 嗜中性细胞 B. 肥大细胞 C. 平滑肌细胞 D. T淋巴细胞 5.临床缓解期需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需维持几个月:C A. 5个月以上 B. 1个月以上 C. 3个月以上 D. 2个月以上 6.下列哪项不属于哮喘控制的标准:C A. 无活动或运动受限 B. 肺功能正常 C. 日间症状出现>2次/周 D. 无夜间症状 7.下列哪项是最新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A A. 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B. FEV1增加≥12%, 且FEV1增加绝对值≥100 ml C. FEV1增加≥15%,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D. FEV1增加≥15%,且FEV1增加绝对值≥100 m 8.下列有关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D A. 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 B. 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C. 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 D. 以呼气流量升高为其特征 9.下列关于哮喘的定义哪项是错误的:B

呼吸内外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呼吸内外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Tags: , , , 1 哮喘(Asthma)的定义 GINA2006版达成的共识是: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许多种炎症、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发病机制。与慢性炎症相关的气道高反应性可导致气道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梗阻,这种梗阻可白行或通过治疗缓解。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这种发作尤其在清晨或夜间为重。但难治性哮喘(difficult-to-treat asthma,DTA)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 哮喘本身就难治,我国古代中医早就指出它是顽疾。医学发展至今也仍认为该病是能但并非易控制的,并难以(或不能)根治。2006版GINA诊治哮喘的目标,也只是控制哮喘。通过规范诊治来达到哮喘的长期控制。我国学者认为儿童哮喘可以争取达到临床痊愈。GOAL的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是可以控制的,按照为期1年的研究所示,完全控制+良好控制可达80%左右。但也仍有一部分至今医学水平仍不能达到控制标准的哮喘,该部分属DTA。 咳喘是一种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成。诊断、鉴别诊断及给予相应的治疗本身就不易,达什么情况称难治,认识不同。英国胸科协会(BTS)认为,每日吸人丙酸倍氯米松(BDP)或布地奈德(BUD)>800μg,或氟替卡松(FP)500μg,不管临床有无症状,只要每天须要这样量的吸人型糖皮质激素者,就称DTA。而欧洲呼吸协会则认为:儿童每日吸入>800μg、成人每日吸人>2000μg的BDP,或是相当剂量的其

支气管哮喘试题答案

支气管哮喘试题 一、填空题 1、主要作用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支气管解痉药是:E A、肾上腺素; B、异丙基肾上腺素; C、氨茶碱; D、麻黄素; E、沙丁胺醇 2、对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发作病人,重要的祛痰方法:A A、补液; B、气雾吸入; C、口服必嗽平; D、体位引流; E、吸痰 3、哮喘严重发作时,下列哪项是通气不足的可靠指标:E A、弥漫性哮鸣音; B、明显发绀; C、呼气性呼吸困难; D、PaO2 60mmHg E、PaCO2 50mmHg 4、支气管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时,PaCO2 正常或增高表示:C A、没有临床意义; B、病情好转; C、病情严重; D、发作早期 E、有心血管并发症 5、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哪种药物既能抑制炎症反应,又能增加β受体数量,抑制组胺酸胱羧酶:D A、吸入异丙基肾上腺素; B、吸入色甘酸二钠; C、静脉缓注氨茶碱 D、大量静点糖皮质激素; E、口服麻黄碱 6、应用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既能使其发挥最好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反应的最有效的方法是:E A、缓慢静脉注射; B、缓慢静脉滴注; C、与舒喘灵合用; D、与异丙托溴铵合用; E、血液药物浓度监测 7、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C A、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难以缓解; B、反复发作性

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C、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D、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方可缓解;E、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经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生素治疗后仍难缓解 8、关于支气管哮喘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E A.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B、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C、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虽经治疗仍不能缓解;D、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E、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9、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反复发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D A、遗传因素; B、支气管粘膜下迷走神经感受器敏感; C、β受体功能低下; D、气道变应性炎症; E、支气管平滑肌舒缩神经功能失调 10、外源性支气管哮喘,浆细胞产生使人体致敏的抗体是:C A、IgA B、IgG C、IgE D、IgM E、IgD 支气管哮喘试题

难治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的特点、机制及治疗通过吸入激素(IGS)和吸入β2激动剂治疗后,大多数哮喘患者能达到有效控制,但是仍有少数患者通过充分的哮喘治疗包括使用全身性激素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通常称为难治性哮喘。大约占5%-10% 一、定义和诊断 1.定义 有学者提出难治性哮喘可以定义为:在肯定哮喘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诊断,同时确定患者已经得到充分治疗和依从于哮喘治疗的基础上,即使应用大剂量IGS治疗后,患者哮喘控制仍然较差,表现为:持续需要使用短效β2激动剂、慢性持续性症状、反复急性加重、持续和易变的气道阻塞。这类患者称为难治性哮喘。美国胸科协会(ATS)定义难治性哮喘为:在排除其他诊断,导致哮喘加重的因素得到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仍具有下列一个或两个主要特点同时具有两个次要特点的哮喘。 主要特点:要达到轻-中度哮喘控制的水平: ①需要持续应用或接近持续应用(一年中超过50%的时间)口 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②需要应用大剂量吸入激素(IGS)治疗。大剂量IGS的标准 为: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1,600μg/d;布地奈德(BUD)> 1,200μg/d;氟尼缩松(FLU)和曲安奈德(TAA)> 2,000μg/d和丙酸氟替卡松(FP)>1000μg/d。 次要特点 : ①除每天需要应用IGS治疗外,还需要使用长效β2-激动 剂、茶碱或抗白三烯药治疗。 ②每天或接近每天均需要使用短效β2-激动剂缓解哮喘症 状。 ③持续的气流阻塞(FEV1 < 80% 预计值;PEF日内变异率 >

20%)。 ④每年急诊就诊次数超过1次。 ⑤每年需要使用3次以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⑥口服激素或IGS减量≤ 25% 即导致哮喘恶化。 ⑦过去有过濒死(near fatal)的哮喘发作。 2.哮喘的诊断 哮喘的诊断的准确无误是诊断难治性哮喘的关键。哮喘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可变的可逆性气流阻塞的证据。由于能导致同气流阻塞相关的喘息的原因较多,因此,对于诊断为哮喘但对哮喘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应当仔细分析其它可能的诊断和相关的诊断,包括: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吸入异物、气管支气管软化、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央气道肿瘤或肿瘤压迫中央气道、阻塞性支气管炎、声带功能异常、支气管淀粉样变、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这些表面上类似于哮喘的疾病对于抗哮喘治疗反应较差而且有的可以与哮喘并存,但这些疾病对哮喘严重程度和控制的影响尚不清楚。 3.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 很多因素均能影响哮喘控制。这些因素包括:治疗顺应性/依从性差、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情感因素、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资源使用不足、治疗不充分、暴露于变应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室内/室外污染、胃食道返流、鼻炎/副鼻窦炎和遗传因素等。胃食道返流是哮喘患者常见的合并症,据报道其发生率在儿童中重度哮喘患者中高达60%。虽然胃食道返流与哮喘控制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阐明,但临床观察证实,当胃食道返流得到治疗控制后,哮喘控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副鼻窦炎/鼻炎也常常与哮喘并存,当副鼻窦炎/鼻炎得到较好控制时,哮喘控制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副鼻窦的病毒(有时是细菌)感染被认为是导致哮喘恶化的因素之一,但是,他们对始动难治性哮喘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可能与患者依从性差和治疗不适当有关。心理疾病的高发病率与重症哮喘和家族中患儿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其他因素

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摘要:难治性哮喘属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只占支气管哮喘的5%,但是发病机制 多样化且发病原因不明,利用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从分析难治性哮喘的中 医病因病机和讨论中医辩证治疗措施入手,对难治性哮喘的中医诊疗方面的进展 进行综述。 关键词:哮喘;难治性哮喘;中医诊疗;治疗进展;综述 难治性哮喘患者发病率约为哮喘总人数的5%,但是急性就诊率和住院率 相比中度和轻度哮喘患者要高很多。反复发作气喘,会对患者的生活和经济造成 严重的影响。我国专业学者在2010年明确提出利用两种或多种控制药物,如吸 入性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等,经过6个月规范治疗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的哮喘 定义为难治性哮喘[1]。但是中医范畴内却没有难治性哮喘这一概念,中医对难治 性哮喘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辩证治疗方法等有独到的见解,临床利用中医进行 辩证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中医解释难治性哮喘 在传统中医中哮喘属于“哮病”范畴。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经形 象的描述了哮喘发作的典型症状:“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同时也给出了治疗 思路:“射干麻黄汤主之”[2]。和一般性哮喘相比,难治性哮喘不容易控制,病情 较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现代中医通常将其归于“顽哮”和“虚哮”范畴。古代 医书中也有相关记载,如秦景明曾在《病因脉治?哮病论》曾详细的介绍过顽固 性哮喘的发病时间长、容易反复、控制效果不佳等特点[3]。哮喘的病名是由元代 朱丹溪首先提出的,同时也分析了哮病的病理因素为“专主于痰”,而张景岳则将 哮喘久病不愈的根源归结于“宿根”[4]。自此之后,古代的中医学家通常认为哮喘 的宿根是因为肺中伏痰,会在饮食、劳累、外邪的不良诱因的作用下导致哮喘发作。专家认为难治性哮喘的宿根还和个人体质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呈虚寒、痰湿、淤郁,容易反复发生哮喘且不容易有效控制。大量治疗和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 哮喘之所以久治不愈、容易复发,病机较为复杂,和机体风邪不散以及肠胃、肝 脏功能不足显著相关[5]。 二、难治性哮喘现代中医治疗方法 现代中医积极从多种角度开展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诊疗,并积极探索难治性 哮喘有效的中医诊疗方药。 (一)祛风解痉 中医认为治疗哮喘发作的关键定为祛风解痉,利用祛风解痉平喘汤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后利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利用加味解痉祛 风汤同时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和沙美特罗用于治疗哮喘持续期[6],痰瘀 互阻的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气道炎症,从而避免哮喘多次发作。 (二)解瘀通络 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为痰瘀伏肺,因此可以将辨证治疗作为基础,再加入 僵蚕、蜈蚣、地龙、长腿和全蝎等虫类药物,能够将肺络中的伏痰顽瘀搜剔掉, 从而能够实现祛除宿根[7]。中医专家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利用解瘀通络提出治瘀的 办法。第一种为行气化瘀,如果患者存在口唇紫绀和舌质青紫等症状,证明存在 淤血症状,可以利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8];第二种为化痰祛瘀,痰瘀互结患者面 青唇紫痰多,舌黯苔厚、腻脉滑,确定为寒痰患者可以使用小青龙汤加减方;为

重症难治性哮喘治疗进展

重症难治性哮喘治疗进展 在过去的5年中,研究者对哮喘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展包括制订了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和循证治疗指南,汇编了关于表型模式、生物标记以及运用于临床或即将获批的新靶向治疗方法的大量证据。重症哮喘的炎症表型有哪些特征?最近,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 1.成人中重症哮喘患病率如何? 重症哮喘患者仅占成年哮喘患者的3%至10%,但他们的医疗开销估计占哮喘相关开销的60%以上,主要用于药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医疗费用高于2型糖尿病、卒中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 2.如何定义重症哮喘? 重症哮喘患者是难以控制的哮喘亚群;这个术语是用来描述尽管接受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白三烯调节剂或茶碱治疗一年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至少半年仍无法控制症状的哮 喘患者。它排除了经过优化依从性、吸入技术和治疗合并疾病后而大大改善的哮喘患者。 3.严症哮喘的炎症表型有哪些特征? 气道2型炎症的特点是可以检测到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这些细胞因子也可由固有的淋巴细胞(不表达B或T细胞受体)在应对传染性病原体和污染物和其他非过敏性刺激时产生。由于IL-4和IL-5可分别促进IgE产生和激活嗜酸性粒细胞,这种炎症常以嗜酸性粒细胞为特征,并可能伴有过敏反应。在轻度到中度

哮喘中,2型炎症较为常见,并且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通常迅速消退。然而,在重症哮喘的情况下,其特点是尽管吸入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有活动性2型炎症。重症哮喘患者痰标本中嗜中性粒细胞炎症(定义为中性粒细胞超过40到60%)并不典型,而一些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没有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证据。虽然痰液里的中性粒细胞可能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哮喘患者临床特征不同于2型炎症哮喘患者,提示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通路。 4.有哪些已经批准的和潜在的严症哮喘治疗方法? IL-5在嗜酸性粒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抗IL-5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可用于治疗反复发作及嗜酸性粒细胞型重症哮喘的利器。美泊利单抗和瑞利珠单抗均可结合IL-5,已被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机构所批准运用于临床。Benralizumab单抗,可结合IL-5受体,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其即将被FDA批准。阻断IL-13具有改变气道炎症和气道平滑肌反应性的效能,但两个抗IL-13单克隆抗体之一来金珠单抗未能提供持续改善2型炎症的证据。另外一个Tralokinumab单抗仍在研发之中。Dupilumab 是另一个在重症哮喘患者中使用但尚未被FDA批准用于哮喘的化合物,Dupilumab是一个针对IL-4受体α亚基的人单克隆抗体,其可以阻断IL-4和IL-13信号。

病例分析——支气管哮喘

概念 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这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症状。 临床表现 典型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多发),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原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可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缓解期病人可无任何哮喘症状。 非典型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后者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运动诱发的哮喘可以通过运动前热身,运动后缓慢停止来预防。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增高,中性粒为主)(2)痰液检查: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也可见尖棱结晶,粘液栓和透明的哮喘珠。 (3)呼吸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时有关呼气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FEV1、FEV1%、PEF(峰值呼气流速)均减少。 (4)实验室检查:血清IgE有助于诊断。 (5)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6)动脉血气分析:轻度哮喘发作,PO2和PCO2正常或轻度下降;中度哮喘发作,PO2下降而PCO2正常;重度哮喘发作,PO2明显下降而PCO2超过正常,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依据 典型哮喘的诊断:具有反复发作性喘息,与季节相关,日轻夜重,多与接触变应原有关。发作时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相为主,伴呼气相延长。可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症状。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咳嗽的疾病即可诊断。 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咳嗽应用各种镇咳药物和抗炎药疗效往往不佳。咳嗽可有日轻夜重和季节性加重的特点;常有其他过敏反应性疾病或有过敏反应性疾病家族史。 下列肺功能试验至少一项阳性,并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咳嗽的疾病方可诊断: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 主要用于判断气道反应性。 ②支气管舒张试验 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且FEV1增加值>200ml。 ③峰值呼气流速(PEF) 昼夜波动率≥20%。 实验性治疗有效亦支持。

难治性哮喘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难治性哮喘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中国北方呼吸论坛第一届大会于2-14.10.11-2014.10.12在北京万豪酒店举行。会上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林江涛主任介绍了难治性哮喘的诊断、评估和治疗,医脉通小编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近年来通过推广哮喘的规范化诊治,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有少数患者即使使用了高剂量的控制性药物包括联合治疗,哮喘达不到良好控制状态,目前把这部分患者称作为难治性哮喘。据估测,难治性哮喘约占哮喘患者的5%左右,但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提高难治性哮喘的诊治水平对提高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特征 2000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对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描述。 主要特征: (1)持续性或近于持续(每年半数以上时间)口服激素治疗; (2)需要高剂量吸入激素治疗。 次要特征: (1)每日除吸入激素作为控制性药物外,需加用长效β2 激动剂或茶碱/白三烯调节剂;(2)需要每日或近于每日使用短效β2 激动剂缓解症状; (3)持续性气流受限(FEV1<80%预计值,PEF 日变异率>20%); (4)每年1 次或以上急诊就医; (5)每年3 个或以上疗程口服激素治疗; (6)口服或吸入激素剂量减少25%即出现加重; (7)既往有致死性哮喘事件。 符合1 项或两项主要特征和两项次要特征即可诊断。但同时强调首先应除外诱发加重的因素和保证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以上标准非常量化,便于临床掌握和使用。1999 年欧洲呼吸学会(ERS)也对难治性哮喘进行了描述,并强调所有难治性哮喘患者均应在呼吸专科医生按照哮喘指南治疗6 个月以上,在保证对治疗依从性的基础上,除外诱发加重的因素和其他疾病情况下方可诊断。2014 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认为采用第4 级治疗方案即两种或以上控制性药物尚不能达到理想控制的哮喘患者则称为难治性哮喘。但也强调在保证用药依从性的基础上,除外诱发加重的因素和其他疾病情况下方可诊断。 以上定义和诊断标准基本类同,但总体上来说,ATS 的标准较细化,临床易于掌握和使用;ERS 更强调评估、随访和鉴别诊断,而2006 年版GINA 则更加强调哮喘的控制。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难治性哮喘的基本特征,才能为开展进一步检查、评估和确定诊断奠定基础。我国共识结合以上意见将难治性哮喘定义为采用包括吸入性激素和长效β2 激动剂两种或更多种的控制药物规范治疗至少3-6 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 2014 ERS/ATS “重症哮喘定义、评估和治疗指南”进一步综述了临床特征,但无更多新意。 二、理解和掌握难治性哮喘的诊断和评估程序 认识难治性哮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药物治疗方面; (2)诱发加重的因素; (3)相关联的疾病、合并疾病或症状类似疾病。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3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