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营养补充作用及方法初探

短跑运动员营养补充作用及方法初探
短跑运动员营养补充作用及方法初探

短跑运动员营养补充作用及方法初探

作者:林杨

摘要:通过对短跑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进行分析,造成短跑运动员体内大量微量元素损失,决定了短跑运动及训练中必须注意糖、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对短跑运动员的影响及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水、糖原、维生素的补充方法,对于短跑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物质补充,是提高训练质量比部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短跑运动;训练期间;营养补充

1前言

短跑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临近比赛时一天要训练两次,参加比赛也是经常一天几个赛次。在短跑比赛中,短短的数天中连续比赛,这时运动后的昂补充就变的非常重要。对于下次训练的效果或是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对运动员而言,运动后的恢复不应该是顺其自然,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为紧接而来的比赛或训练做好准备。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省内有关资料、研究文献及部分国内公开出版的体育期刊,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逻辑分析法

收集和整理短跑训练期间的营养与恢复,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2.3、比较研研究法

收集和整理短跑训练期间的营养与恢复,对其进行比较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影响运动员训练期间营养补给的因素有: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体内损失大量的钠、钾、钙、铁、镁等大量的微量元素。同时也会造成集体水分和无机盐不同程度的丢失等。

3.1短跑运动的训练特点

短跑是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跑的过程中各个关节肌肉群要快速有力地收缩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肌肉所表现的最大收缩力量、最快收缩速度和快速力量耐力的工作能力是短跑运动肌肉工作的突出特点,短跑的力量训练必须处理好肌肉负荷、动作速度、重复次数与休息间隔之间的训练学关系。

3.2营养补充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分析

平常人每天消耗热量约为2400卡,运动员比常人要多耗热量1.5-2卡/分,强度大的项目消耗热量更多,约为4-10卡/分。短跑运动员消耗热量约为500卡/小时。因此,科学地适时适量地补充各种营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提高力量和肌肉爆发力时,减少肌酸和蛋白粉的使用,增加谷氨酰胺。下面具体分析各种营养物质对短跑运动的起到作用。

3.2.1糖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一般分单糖、寡糖和多糖3类。糖是运动员的重要能量来源,它具有容易消化吸收、分解快,产热快的特点,特别在无氧代谢为主的无氧耐力训练中机体常处于氧债状态下,糖代谢比例较高,故可促进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的提高。糖缺乏时,会对人体及各器官造成伤害,可引起酮血症。运动成绩与糖储备关系密切的运动项目有400m~42km跑,以及相应时间的项目。

补糖应选择适当的种类、时间和浓度。补糖种类:可采取补充各种多糖、寡糖和单糖的方式。葡萄糖具有吸收快和供能迅速的特点,但缺点是容易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多。所以一定要掌握好训练前的补糖时间;运动或比赛前:10~30分钟或两小时前补糖。但在训练中或训练后,由于机体运动刺激有关腺体的分泌,抑制了胰岛素分泌,所以无氧耐力训练中和训练后均可补充一定数量的葡萄糖。一般情况下,超过1小时的运动可在运动中补糖。训练中补糖采用少量多次,浓度应小于8%,因为大于8%的浓度有刺激咽部粘膜、影响胃的排空及可能引起回跃性低血糖等副作用。同时还应避免补充高渗糖,防止机体脱水。一般补低聚糖较好。每次补糖1g/kg体重或50g/h。训练后尽快补充糖,浓度可稍高,在10%-35%之间。补糖量:每次补糖0.7-1g/kg体重。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最广、最多、价格最便宜的热能营养素,如米、面等。

3.2.2脂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短跑运动中,一般限制过多地摄取脂肪。因为脂肪供能耗氧多,在氧不足的时,

脂肪代谢不全,其中间产物成酸性,对运动不利。过多食用脂肪会降低蛋白质、铁等其他营养素的吸收,使运动水平降低引起疲劳。一般人50g/天,脂肪供能占总热能17-20%,不超过30%。运动中女性来源于脂肪的能量明显高于男性,后者则更多地利用来源于糖分解的能量。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种子。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

3.2.3蛋白质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对短跑运动员来说蛋白质补充不足可引起体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等有害的作用。大强度运动负荷训练时,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血中蛋白氮排出量增加,并出现负氮平衡。在剧烈运动时皮肤排汗还会丢失大量的汗氮。人体组织蛋白的更新以及运动员组织损伤的修补亦需要蛋白质。研究证明,氨基酸可为运动时的能量消耗提供5%-15%的热能。运动员蛋白质的供给量为一日总热量的15%-20%,比一般人高。青少年运动员每天需2g/kg体重,肌肉力量训练每天2.5-3g/kg体重,成人以维持肌力为目标时1.5g/kg体重。以肌肉肥大为目标时每天以2.0g/kg体重,少年运动员为2-3g/kg体重。

儿童运动员为3%-3.4%g/kg体重。运动员蛋白质营养不仅应满足数量上的要求,在质量上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质。但是,蛋白质摄入量不能过多。否则对内脏等会造成负面影响。有研究证明:乳清蛋白能提供长时间运动对骨骼肌的能量供应;促进蛋白合成和肌肉增长;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延缓中枢疲劳。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性食物中。如肉类,豆类等。

3.2.4水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无氧耐力训练时,运动员的呼吸频率增快,通气量明显增大,直接导致水分蒸发加快,所以要适当补充水分可提高运动能力。体液丢失不仅容易造成血容量减少,使血液浓缩,不利于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废物的排出,而且也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

3.2.5维生素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及细胞内代谢反应所必须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是糖酵解中丙酮酸氧化脱羧所必需的辅酶。充足可促进肌肉中磷酸肌酸和糖原的合成,可提高组织的氧化代谢率,从而提高机体在血氧过少情况下身体机能的稳定性。运动时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加强使运动员的维生素需要

量增加。特别是在进行大强度无氧耐力训练时,不适当增加维生素摄入量,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使丙酮酸及乳酸大量堆积,机体容易产生疲劳,降低运动效率。

3.3短跑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补充方法

3.3.1训练期间水分的补充

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大量的水分经由汗水流失,脱水会影响运动的表现,即使流失体重1%的水分,体温会变得更高,比较容易疲劳。而损失体重3%的水分,就会显着的影响运动的表现。即使在运动中就己经补充水分,但是通常都少于流失的量,因此在运动后,绝大部分的运动员都处于不向程度的缺水状态,需要积极的补充水分,为接踵而来的比赛做好准备。想要知道到底在运动中流失了多少水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计算运动前和运动后的体重差别,每减少1公斤的体重,就表示至少需要补充一公升的水,甚至于更多。口渴感觉并不是脱水的灵敏指标,即使身体己经处于缺水状态,仍然不会觉得口渴。所以即使已经不觉得口渴,至少还需要再喝2-3杯的水,才能补充足够的水分。另一个明显的指标是排尿的情形,如果在运动后1-2小时中,排尿量很少或是完全没有,而尿液的颜色很深,表示身体仍然处于缺水的状态,需要赶快补充水分,直到排尿量恢复正常,而且尿液颜色变成很淡或是无色,这才表示身体己经有了足够的水分。

3.3.2训练期间糖元的补充

为保证在训练期间的体能,为我们的优秀运动员在赛期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了良好的体能基础,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超过1小时的运动可在运动中补糖。训练中补糖采用少量多次,浓度应小于8%,因为大于8%的浓度有刺激咽部粘膜、影响胃的排空及可能引起回跃性低血糖等副作用。同时还应避免补充高渗糖,防止机体脱水。一般补低聚糖较好。每次补糖1g/kg体重或50g/h。训练后尽快补充糖,浓度可稍高,在10%-35%之间。补糖量:每次补糖0.7-1g/kg体重。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最广、最多、价格最便宜的热能营养素,如米、面等。3.3.3训练期间维生素的补充

训练期间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建议4mg/d,可加速血乳酸消除,提高运动能力。另外,增加维生素的补充量,一般在无氧耐力训练前一周开始每天服用150mgVB15,并在整个训练期间连续服用。维生素主要参与机体的羟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多数研究表明,运动员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可明

显降低训练引起的氧化应激。但不能超过1g。维生素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建议无氧耐力训练期间每天补充量为500mg。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糖是运动员的重要能量来源,它具有容易消化吸收、分解快、产热快的特点。

4.1.2 脂肪供能耗氧多,在氧不足的时,脂肪代谢不全,其中间产物成酸性,对运

动不利。过多食用脂肪会降低蛋白质、铁等其他营养素的吸收,使运动水平降低引起疲劳。

4.1.3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对短跑运动员来说蛋白质补充不足可引起体力

下降,抗病力减弱等有害的作用。

4.2 建议

4.2.1合理而科学地补充营养作为一种训练之外的强力手段。

4.2.2短跑运动员对营养基础的了解及营养物质的补充,是提高训练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4.3.3每日的合理的营养补充,不仅要保证运动员训练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还必须在训练后能够快速恢复体能和保证身体健康。

5参考文献

[1] 赵国茹.高水平运动员的营养补给[J].山东体育科技,2003 (4):3。

[2] 冯琰.负荷运动与运动营养[J].运动医学,2002. (6): 47。

[3] 于文兵.严政,等.核糖与运动能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2。

[4] 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

[5] 王保成.短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28。

短跑运动员的100米基础训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659344.html, 短跑运动员的100米基础训练研究 作者:李文秀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01期 摘要:短跑训练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训练中,应找出技术突破口,结合有利条件,开展针对性练习,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体育;100米;速度;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1-0050-02 一、前言 近两年来在省、市、区田径比赛中,我校(注:此处指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下文同)高中组男女短跑运动员都赛出了好成绩,多人次超过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市二十三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中,我校高中短跑组运动员郑某以10.78秒破市高中组100米最高记录并获第一名,蔡某以12.26秒获高中女子100米第二名,男子又以43.53秒破省高中组4×100米最高记录并获第一名,充分发挥了他们应有的技术水平,引起了体校及其他同行的极大关注,如此成绩,可以说与平时扎实的基础训练是分不开的,现就此谈谈我校高中组短跑运动员在校的100米基础训练情况。 二、分析与探索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100米是一项发展速度素质的运动项目,要求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所规定的距离。要想提高100米运动成绩,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校运动员的形态、速度、爆发力等不具备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要求,各项素质都较低(见表1),为此,在训练初期应以身体素质为主,在全面身体训练时突出速度、弹跳、快速力量的训练,如在速度练习时:采用站立式30(50)米冲跑,要求动作放松、自然 奔跑,体验加速的感觉;在弹跳练习时:采用单足跳、跨步跳或两者结合等;在力量练习时:考虑到项目及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速度性力量练习为主:如负重半蹲跳、负重直腿跳、利用橡皮筋进行“前摆”、“下扒”练习等,让运动员以中小力量、采用高频率快速收缩的练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身体训练,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见表1),同时也掌握了不少运动技能,为以后的专项技术学习打下了基础。 2.寻找技术的突破口。随着对短跑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学训练手段也应随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我国学者王保成教授提出,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但是,我校高中组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上海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方水泉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体育界发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体育人的艰巨使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跻身世界前列,但田径项目一金未获,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使我们田径人心里愧疚和自责。如何尽快将田径部分强项跻身世界前三甲,是确立我国体育强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加速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田径打翻身仗的第一场战役。笔者从事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研究三十多年,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田径运动的信息,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现状及本人的训练实践,对如何加快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做一探讨,仅提供全国田径同行参考。 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 1.1 得田径者得天下。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在国内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特别是近几年刘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它集中了现付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范畴的依据。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少年儿童选材的特点和方法 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大腿积极前摆技术在短跑中的重要作用及训练

大腿积极前摆技术在短跑中的重要作用及训练 垣曲中学王小朋王占龙 摘要:传统的短跑技术理论对摆动腿动作技术研究较少,只是认为没有良好的后蹬效果,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摆腿技术。要求摆腿时要高抬大腿,小腿自然折叠,对摆腿的力量、速度和方向没有做出明确要求,特别是摆腿时应以髋关节为轴没有提及,这是一个重要欠缺。 关键词:前摆技术短跑作用训练 笔者是一名一线的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参加工作十三年来,一直带学校的田径训练队,高考体育测试100米项目是历年必考项目,因此,在平常训练中,我非常关注和重视100米项目的训练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短跑速度的技术和方法,在近几年的高考体育测试中所带队员100米成绩具有明显优势。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短跑运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积攒了少许经验,本人认为短跑训练中对大腿积极前摆技术的掌握非常重要,下面就大腿积极前摆技术与短跑的关系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传统短跑技术理论要点 传统短跑技术的力学分析认为: 1、后蹬产生的反作用力是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后蹬力量越大,产生的反作用力和加速度就越大,速度也越快,所以跑时要加大蹬地力量。 2、后蹬是人体前进的动力源泉。蹬地动作由伸展髋、膝、踝3个环节组成,蹬地动作包括蹬伸速度、蹬伸程度和蹬伸方向,这种分析说明后蹬在短跑中的重要性。因此,人们认为推动人体重心向前移的动力主要是腿在后蹬时的反作用力,其他动作都是为配合后蹬创造有利条件的。所以,后蹬动作是短跑技术关键的一环,其效果的好坏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短跑技术理论对摆动腿动作技术研究较少,只是认为没有良好的后蹬效果,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摆腿技术。要求摆腿时要高抬大腿,小腿自然折叠,对摆腿的力量、速度和方向没有做出明确要求,特别是摆腿时应以髋关节为轴没有提及,这是一个重要欠缺。因此,为了适应以摆腿为主的现代短跑发展趋势,必须对大腿积极前摆对提高短跑速度的作用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大腿积极前摆短跑技术简介 随着塑胶跑道的出现和对短跑技术理论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人们认识到短跑是一个连续的周期性运动过程,过分地强调蹬踏式着地方法,必定影响跑的连惯性,使身体重心产生跳跃式波动,重心前进时轨迹的起伏必将影响跑速。据最新报道,在现代塑胶跑道上,人体在跑的周期性运动中的耗能分析,支撑耗能只占20%,而摆腿占到80%。又有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而前摆时间却占77.9%,两者相比为1:3.5。从耗能和耗时的角度看来,运动员跑进中的重点应该是前摆,而不是后蹬,正确处理好前摆这一关键技术,对于处理好蹬踏过程以及对跑进中的其他环节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大腿积极前摆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 1、大腿积极前摆技术可以减小跑进中的制动阻力 以髋关节为轴的大腿高抬前摆,是髋腰肌和股直肌等髋部肌肉积极收缩,大腿快速向前上方摆动,小腿放松自然下垂,大腿摆动至水平后,股后肌群爆发式收缩,大腿快速制动,随后积极下压,直至前脚掌着地。由于送髋摆腿,把髋、腿的重心前移,导致人体整个重心也前靠,虽然由于摆腿增大了步幅,但却没有拉长着地点与总重心投影间的距离。从优秀短跑运动员下肢的形态结构上看,多为大腿粗壮,特别是大腿的后部肌群发达,膝围、

1致短跑运动员

1致短跑运动员 你的汗水洒在跑道,浇灌着成功的花朵开放。你的欢笑飞扬在赛场,为班争光数你最棒。跑吧,追吧在这广阔的赛场上,你似骏马似离铉的箭。跑吧,追吧你比虎猛比豹强 2、致接力运动员 .超越对手,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信念在喧嚣的田径场上,。你们点燃了似火的热情,,无论成败,我们都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3、致长跑运动员 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刻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 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近日兑现。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4、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 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间。 你矫健的身躯,像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黎明。 柔软的铺垫,融入了你所有的快乐。 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5、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6、致全体运动员 为拚搏喝彩 在红绿相间的跑道上,留下了你们灿烂的身影。 在枪响的那一刹那,似流星、似闪电, 如骏马奔腾,如蛟龙腾空,如猛虎出洞, 不在乎名次高低,不在乎成绩高下。 努力拚搏,顽强奋斗, 即使落后,也顽强不屈,永不退缩! 7、致长跑运动员 磨练的是非凡的毅力, 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 拚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 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程。 加油吧,为了那辉煌的一瞬间! 8、致100米运动员 运动场上有你们的步伐, 那是辛苦汗水的抒发, 你就像天边的云端,

体育(心得)之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体育论文之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前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

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2.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冲刺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上肢肌群的力量。2.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 3. 适合于短跑力量训练方法3.1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传统的短跑技

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浅析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前言 长久以来,短跑类运动员的训练恢复一直成为田径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短跑是一项强度大,耗能多,神经负担重的运动项目,因此必须特别注意训练后的恢复,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效果。疲劳是由于训练过程中机体发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只需经过适当的调整和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的运动水平。恢复有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消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静止休息、睡眠等,人体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抑制和能量物质的合成过程占优势,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或被利用或被排除,疲劳得到清除。积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进行恢复,如运动后的整理活动、物理和机械的放松与按摩、适当补充维生素、心理放松等。 1.恢复性训练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分析 现代运动训练中经常采用大负荷训练方法,体能消耗相当剧烈,加重了运动员机体在训练后的身心疲劳程度。此时,运动员的恢复水平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使运动员的体能、肌肉、神经、感觉等从疲劳状态迅速恢复,消除因疲劳导致的反应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各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下降等反应,以最佳的身体状态保证机体继续承受下次训练。 1.1体能恢复。 对于运动员来说,超量恢复的周期很明显,而采用较好的恢复性训练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持体能,达到最佳的超量恢复效果。比如,合理搭配运动员的膳食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丰富的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和体能平衡,另外,比赛结束后及时补充特定种类的糖制品能够补充体能。 1.2增进反应能力。 良好的恢复性训练可以增进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举例来说,训练之余安排一些负荷小、趣味性强、轻松愉快的简易练习,既可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松弛局部肌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达到寓教于乐、转变运动训练枯燥无味的感觉,激发训练兴趣。 1.3提高身体协调性。 这里所指的身体协调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各运动器官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各功能群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的协同工作 能力。各运动器官的协调配合可以养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减少运动过程中无谓的能量支出。身体协调性的提高有助于避免错误动作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运动员竞技过程既有外在的 协调性,还有内在的协调性,即身体各功能群的相互配合。这种内在的协调性可能因为训练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而变差,此时就必须借助恢复性训练来实现协调功能的恢复。 1.4预防疲劳性损伤。 在一部分业余体育运动员中间,常常认为练得越多越好、练得越频繁越好。其实不然,因为人体作为生物体,它适应的负荷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时,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会产生劣变,成绩非但停滞不前,有时还会迅速下降,导致疲劳性运动损伤。还有一种就是没练多久就进行调整恢复,使机体根本无法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此时无法对机体形成有效的刺激,也就谈不上是机体实现更高水平的机能适应。适时进行恢复性训练既可以消除运动产生的身心疲劳,使人体的各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迅速恢复到最佳水平或超出原有水平,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中逐渐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信息,疲劳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到何种程度需要进行调整恢复,采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消除疲劳,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避免盲目训练。 2.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2.1按摩恢复 主要有人力按摩(如自我按摩,医生按摩,气功按摩等)和器械按摩(如按摩椅,按摩床等)。由于身体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采用一种或多种按摩法按摩,能引起的生理效应是不一样的,因此必

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吴宇昂备战

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吴宇昂备战 摘要:田麦久先生在其运动训练学中写道:优秀的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首先必须要使其在比赛的时候能够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为了使其能在比赛时出现好的状态,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文主要是研究我国优秀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吴宇昂,对其在2017年全运会前的赛前训练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求他在备战时赛前训练内容、时间、手段、方法、训练的负荷强度和量度等的特点,然后进行归纳与总结他训练的主要特征,从而为我国其他的短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提供一点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吴宇昂;2017年全运会 1文献综述 1.1短跑运动员训练内容的研究 许沛生在其文章中写道:不同的项目的运动训练的内容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基本上均包括了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训练。在这些训练中,主要的训练内容为体能和技能训练,其中体能训练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体能和技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训练时间也最多。但是,不同的运动员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异,以及备战不同的比赛时对手的不同,他们所选取的训练内容还是有所差异的。总的来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各有自身的侧重点。 1.2短跑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研究 在运动生理学中,运动负荷表示练习者在训练时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度和负荷强度,负荷量度表示负荷对于练习者刺激的数量的多少,负荷强度则表示刺激的深刻程度。徐本力、司虎克等在其文章中写道:合理的安排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处理好训练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朱那、汤强等在其文章中写道:在训练中,教练员通过改变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而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达到提高,在运动员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负荷量和强度越大,提高的越快。 综上所述,不同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的安排是没有具体的安排的。训练负荷的安排也要因人而异,不同项目的训练负荷的安排也存在不同的。一般认为,在比赛前,都要减少负荷的量度,但要增加负荷的强度。所以,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教练员对于训练负荷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吴宇昂备战2017年全运会的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为促使研究顺利开展,本文积极运用互联网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阅近年来对于赛前训练研究的相应文献资料,并且在图书馆等查找相关的资料,整理后为研究开展奠定基础。 2.2.2个案分析法 本文是以吴宇昂的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在科学的分析吴宇昂备战的基础之上,寻求经验,进而为其他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1]

浅析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 许立峰 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 摘要本文主要从短跑运动的特点入手,浅析一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短跑力量训练运动员 前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 [1]。 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 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

短跑动作要领

跑动作要领 1、耐力训练 每天慢跑20-30分钟,中间不可停,注意呼吸均匀、步伐均匀,即稳住你的速度~ 慢跑可以很轻松地进行,微微掂起脚,身体微微向前倾,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跨出步子开始跑步,之后只要保持重心略微前倾,就可一直比较松地跑步~(需要几次就可以掌握) 2、力量训练 (1)蛙跳、摸高跳、蹲起跳,15-30个/组(刚刚开始可以10个/组),3-5组(2)跳绳,40秒-1分钟/组,尽量快地跳,1-3组 [力量训练要注意初期不可上大量,否则你的肌肉吃不消,会造成酸胀肿痛甚至出现疲劳伤,会阻碍你的训练,欲速则不达~] 3、专项(我的建议是以质带量) (1)100米,全力冲2-4个,记时 多压压韧带,现在不给你讲技巧,现在去琢磨技巧还不如多跑来的有效果~因为技巧短期不易掌握,如果把时间耗在技巧上,你会吃亏的~ (2)400米,全力(或至少80%力)冲1-2个,记时 前三百米不要速度太快,最后50米冲刺~ 我一般在三百米的时候力气会耗的比较厉害,撑大概二三十米会慢慢缓过来一些,你的情况可能与我不同,但记住,最难受的时候撑一下就好~ [记时,因为每天有一定的训练,所以可能有时候成绩会下降,上下波动不超过10秒就无需太过担心~] 起跑要领 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2点: 1 启动要快,压枪跑。

短跑运动员选材

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一)身体形态 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标。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根据国内外资料,《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100]: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机能 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 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赋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而客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动素质: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选材的测试重点。原苏联科研人员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根据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较高。那些素质起点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将是天才的短跑选手。计算素质增长速度的公式为: (四)短跑技术 合理的途中跑技术是步幅开阔,蹬伸有力,摆动积极,步频较快,动作轻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前倾,摆臂积极有力,跑的直线性好。根据短跑技术特点,提出以下3项指标。 1.支撑时间:优秀短跑选手快跑时蹬离支点特别快(约0.08—0.09秒),腾空阶段较长,这是一个具有预测性的生物力学特征。 2.步频指数(100米跑平均每秒步数×身高):研究表明,步频在生长发育期不因年龄增长而变化,步频指数随身高的增长而变大,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7.4-8.1)3.步幅指数(100米平均步幅÷身高):生长发育期,步幅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由于速度=步频×步幅,故随着年龄增长,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增长的结果。研究表明,步幅增长一般与身高成等比关系,其指数往往是一个常量。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1.07-1.24)

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摘要 中长跑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属于体能类竞技项 目,要求运动员采用较高速度持续跑完全程,因此肌肉的代 谢能力的提高时很重要的。营养补充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 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综述和经验总结的 方法对中长跑运动训练日常、比赛及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进 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科学的中长跑训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 据。 关键词 中长跑日常营养比赛期营养高原训练期营养 1.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和营养需求 中长跑是一项长时间耐力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运动过程无间歇,能量消耗比较大。中长跑运动的能量供应以有氧供能为主,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消耗极大,维生素、无机盐、水分随汗液大量流失,因此容易引起神经活动紧张、激素分泌增加、体液丢失、代谢产物堆积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中长跑运动中,糖和脂肪供能的比例较大,其中糖供能可以通过无氧糖酵解和有氧代谢两条途径达到供能的目的。 2.中长跑项目日常训练的营养安排 糖彻底氧化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呼吸和汗液

排出,而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生成的产物酮体和氨等酸性代谢产物容易引起机体疲劳。肌、肝糖原的储备量与耐力运动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增加糖原的储备量有利于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比赛前若合理安排中长跑运动员的高糖膳食,则肌、肝糖原储备可达正常值的1~2倍。运动中每小时进食30~60g碳水化合物,可有效支持耐力性运动的能力。国外文献报道,运动后的30~45min之内是肌糖原恢复的最佳时机,中长跑运动员应在运动后头2小时及其后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 中长跑运动员的大运动量训练汗液流失量比较大,热环境或者干燥环境下一堂2~3小时训练课汗液排出量达到3~4千克,脱水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很大,所以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前中后均应该及时补充水分。训练期间最好每天监控训练前后的体重和尿比重,监控补液量是否足够。汗液的大量流失还带走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使得中长跑运动员对各种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无法及时补充会无法维持运动中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打破血液酸碱平衡,造成血液酸化、腿部抽筋、冲刺能力不足等运动能力下降的状况。因此,我们在训练中给运动员安排了运动饮料和补液盐的营养强化手段,按照运动前补充300ml,运功中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200ml,运动后500ml,以少量多次为原则进行补充。 3.中长跑项目比赛期的营养安排 一般在赛前1~2周为赛前调整期,膳食安排应以增加运动员

短跑运动员对速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短跑运动员对速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短跑运动员对速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摘要】 速度素质的培养是短跑运动竞技能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或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竞争能力的强弱与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 1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在体育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种保证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动作的综合性能力,同时更是短跑运动员所必须具有的能力。随着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研究在完成各种复杂的技术中,如何缩短动作的时间,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另一方面在创新技术的研究中,力求完成技术动作的迅速性,动作技术的突然性。与此同时,在现代训练中教练员们也以提高速度来增大训练的难度与强度,提高专项能力,适应当今剧烈竞赛的要求。所以速度素质的培养是短跑运动竞技能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或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竞争能力的强弱与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速度素质也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速度素质能直接反映运动过程中的效果,提供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客观数据。短跑技术动作要求快速完成,良好的速度素质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合理而有效的运动技巧。 1.1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各种球类运动,例如足、篮、排球等;(2)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联系;(3)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4)听口令完成某一动作;(5)“预备”和“跑”之间不同时间间隔的蹲距式起跑;(6)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跃起并触及高物。 1.2发展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

(1)站立式起跑304050607080100米,以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进行;(2)蹲踞式起跑3040506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3)行进间跑2030405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4)80120米段落的加速跑,速度可控,逐渐加速到或接近最高速度;(5)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的接力跑,每人跑5060米,用极限强度完成接力区内的交接。 2步长与步频 2.1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因素及练习方法 步长能力决定因素由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构成。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应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捉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从而提高步长能力。 步长的训练方法:(1)最大负荷量的爆发力练习,发展大腿伸肌群;(2)中等负荷量的力量练习,发展腿部屈肌群;(3)跨步跳100米,记录步数;(4)负重和不负重的跳绳练习,200或200次以上;(5)踝关节负重跑3060米;(6)比正常步长要大的100米跑,记录时间和步数;(7)上坡跑3060米。 2.2步频能力的训练方法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步频的训练方法:(1)腿部带有弹性的反应力量练习;(2)踝关:竹负重或不负重的节奏练习;(3)在不同高度的障碍物进行重复快速跳跃50100厂;(4)后退跑50100米,记录时间;(5)顺风跑和下坡跑3050米;(6)胶带牵引跑3060米;(7)快速高抬腿跑3060米或原地高抬腿;(8)快速跑3060米。 3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是运动员较长时间保持最快速度跑的能力,也就是把最

短跑运动员营养补充作用及方法初探

短跑运动员营养补充作用及方法初探 作者:林杨 摘要:通过对短跑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进行分析,造成短跑运动员体内大量微量元素损失,决定了短跑运动及训练中必须注意糖、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对短跑运动员的影响及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水、糖原、维生素的补充方法,对于短跑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物质补充,是提高训练质量比部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短跑运动;训练期间;营养补充 1前言 短跑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临近比赛时一天要训练两次,参加比赛也是经常一天几个赛次。在短跑比赛中,短短的数天中连续比赛,这时运动后的昂补充就变的非常重要。对于下次训练的效果或是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对运动员而言,运动后的恢复不应该是顺其自然,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为紧接而来的比赛或训练做好准备。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省内有关资料、研究文献及部分国内公开出版的体育期刊,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逻辑分析法 收集和整理短跑训练期间的营养与恢复,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2.3、比较研研究法 收集和整理短跑训练期间的营养与恢复,对其进行比较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影响运动员训练期间营养补给的因素有: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体内损失大量的钠、钾、钙、铁、镁等大量的微量元素。同时也会造成集体水分和无机盐不同程度的丢失等。 3.1短跑运动的训练特点

短跑是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跑的过程中各个关节肌肉群要快速有力地收缩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肌肉所表现的最大收缩力量、最快收缩速度和快速力量耐力的工作能力是短跑运动肌肉工作的突出特点,短跑的力量训练必须处理好肌肉负荷、动作速度、重复次数与休息间隔之间的训练学关系。 3.2营养补充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分析 平常人每天消耗热量约为2400卡,运动员比常人要多耗热量1.5-2卡/分,强度大的项目消耗热量更多,约为4-10卡/分。短跑运动员消耗热量约为500卡/小时。因此,科学地适时适量地补充各种营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提高力量和肌肉爆发力时,减少肌酸和蛋白粉的使用,增加谷氨酰胺。下面具体分析各种营养物质对短跑运动的起到作用。 3.2.1糖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一般分单糖、寡糖和多糖3类。糖是运动员的重要能量来源,它具有容易消化吸收、分解快,产热快的特点,特别在无氧代谢为主的无氧耐力训练中机体常处于氧债状态下,糖代谢比例较高,故可促进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的提高。糖缺乏时,会对人体及各器官造成伤害,可引起酮血症。运动成绩与糖储备关系密切的运动项目有400m~42km跑,以及相应时间的项目。 补糖应选择适当的种类、时间和浓度。补糖种类:可采取补充各种多糖、寡糖和单糖的方式。葡萄糖具有吸收快和供能迅速的特点,但缺点是容易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多。所以一定要掌握好训练前的补糖时间;运动或比赛前:10~30分钟或两小时前补糖。但在训练中或训练后,由于机体运动刺激有关腺体的分泌,抑制了胰岛素分泌,所以无氧耐力训练中和训练后均可补充一定数量的葡萄糖。一般情况下,超过1小时的运动可在运动中补糖。训练中补糖采用少量多次,浓度应小于8%,因为大于8%的浓度有刺激咽部粘膜、影响胃的排空及可能引起回跃性低血糖等副作用。同时还应避免补充高渗糖,防止机体脱水。一般补低聚糖较好。每次补糖1g/kg体重或50g/h。训练后尽快补充糖,浓度可稍高,在10%-35%之间。补糖量:每次补糖0.7-1g/kg体重。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最广、最多、价格最便宜的热能营养素,如米、面等。 3.2.2脂在短跑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短跑运动中,一般限制过多地摄取脂肪。因为脂肪供能耗氧多,在氧不足的时,

运动员田径短跑训练计划精选

运动员田径短跑训练计划精选导语:有关短跑训练的计划要怎么写?以下是本人整理的运动员田径短跑训练计划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运动员田径短跑训练计划范文鄞州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为中心,为大力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训练水平及竞技能力,提高我校体育竞赛整体水平,力争在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让我校运动员比赛成绩有较大突破而努力。 一、教练员:张秋芬、胡慈儿 二、队员名单及项目: 男子:张科达(铅球)(铁饼)、谢浩勇(铅球)(铁饼) 徐威(100米)(200米)、童贤泽(400米)(800米) 张旦琦(800米)(1500米)、林裕达(110米栏)(标枪) 谢专斌(100米)(跳远) 女子:李艳欢(跳远)(100米栏)、谢露露(100米)(100米栏) 俞慧露(100米)(200米)、潘莉楠(800米)(1500米) 卓旭亚(跳远)(标枪)、张佳瑾(铁饼)(标枪) 三、训练总体要求 1、每天训练,每次1小时左右,下午4:10—5:10,每周训练五天。 2、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

变化,各种训练手段尽量与专项素质发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水平。 3、科学训练,注意运动训练安全,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及运动量。 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讲文明,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跟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 四、训练计划 1、确定集训队员名单,召开全体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纪律。 3、第一阶段采用一般的训练强度,进行恢复体力的身体训练 第二阶段采用较高强度的训练,加强技术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加大训练负荷,在训练中加强技术和心理战术的训练 第三阶段采用中等强度,调整运动量,降低练习次数,消除疲劳,积蓄力量,迎接比赛 周一 1、准备活动慢跑2圈 2、准备活动(弓步压腿(正弓步,侧弓步)--小步跑2次--高抬腿2次--后踢腿跑2次—后蹬跑2次—加速跑2次) 3、分专项练习

篮球运动员训练或比赛前的营养补充

篮球项目的特点是什么? 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是:(1)对抗性强:对力量、速度和技术要求高。(2)技巧性高:优秀运动员不看球也能熟练运球;依靠精确的“时间感觉”与“空间感觉”跳起投篮;依靠敏锐的观察力进行整体配合。(3)运动量大: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往返奔跑180~200次,距离在5400~6000米,强度大、密度高、时间长。运动员心率可达180~210次/分,心血管系统负担很大。 篮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是多少? 比赛中跳投、上篮、盖帽、扣篮等技术动作,要求篮球运动员既要利用有氧供能又要利用无氧供能,因此该项目属于间歇性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供能项目,运动强度较大,能量消耗较多。中国篮球运动员每天能量供给推荐值为3700~4700千卡(平均4200千卡)。篮球运动员的能量需求个体差异较大,具体应用时需注意观察运动员体重和体脂的变化。另外,很多运动员通过膳食摄入的能量不能满足运动需要,也要注意监测和预防。 篮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中总的营养策略是什么? 对篮球运动员来说提高运动能力的两个营养要点是: 使糖原的耗竭最小化。 针对篮球运动的间歇特点,碳水化合物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一旦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供应耗竭,球员在训练比赛中就会疲劳,伴随而来的是速度、反应时间明显减慢以及耐力、判断力和注意力显著下降。因此,运动员明确了运动中必须要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给和持续地再补充的本质对维持运动能力来说非常重要。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有水果、蔬菜、谷类食品。例如富糖食物有香蕉、橘子、干果、胡萝卜、豌豆、意大利面、烤土豆、全麦面包、麦片等。由于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比赛中球员要拒绝专门设计的低糖饼干和食品。 在运动前、中、后保持充足的水合。 仅仅丢失1~2%的体液就会对运动能力产生副作用,并导致脱水。教练员和球员应该了解和掌握每一堂训练课和每一场比赛中正确水合的重要性及一系列补水策略,这样会“训练”运动员适应喝足够的液体。许多球员可能会发现要想摄入所推荐数量的液体非常困难,所以要让球员知道他们必须训练自己的身体去摄入足够数量的液体的重要性。教练员和队伍的管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帮助每一个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配备个人的饮水瓶已达到上述目的。 训练/赛前饮食是准备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赛前饮食可以为运动肌肉提供能量和液体,还可以帮助球员在一场关键的比赛中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这一餐可以在训练或比赛前2~4小时摄入。离比赛开始时间越远,摄入食物的数量可以越多,而且应该包括较多的瘦肉。相反地,越临近比赛,摄入的食物体积就应该越小。来自于水果、蔬菜和谷类的碳水化合物是篮球运动员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因此可以确定这些食物组成了赛前餐的主要部分。 作为一个总的原则,球员进赛前餐时应该用盘子盛2/3的碳水化合物,然后装1/3的蛋白。 在这一时段,应该避免高脂肪膳食。在训练阶段尝试混合摄入不同的食物和赛前

斜坡训练在短跑中的作用

斜坡训练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 摘要:在斜坡训练是身体训练中的一种训练方法,在训练中应符合身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在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正确掌握跑,跳的技术,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 关键词:斜坡训练;专项素质;技术;力量;田径训练 在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经常利用斜坡的训练方法较多。我想在这里针对本人在田径训练结合自己多年带队训练的经验,介绍在教学训练中体会较深的几种斜坡训练。斜坡的训练如:上、下坡跑、台阶跑、上坡跳跃练习与台阶跳跃练习。上坡的训练能使运动员腿部力量加强,爆发力提高,以及大腿抬高和后蹬力量的增大。下坡的训练能使运动员的步频加快,步幅加大。在斜坡训练快速跑,定时跑既能促进途中跑的步幅与步频,又能发展运动员速度能力,同时有效地提高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短跑中长跑成绩。因此,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教练员或体育教师,正确认识斜坡训练以及如何利用和选择斜坡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和短跑训练及比赛成绩影响很大,效果也不一样。下面谈几点本人对斜坡训练认识和看法,供体育界的同行们共同探讨。 1 斜坡训练应遵循身体训练原则 斜坡训练是身体训练的一种方法,旨在提高训练成绩和质量。斜坡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比重、负荷量都是随专项运动能力改善

的需要而变化。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各项身体素质之间不但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各项身体素质本身的改善和提高也存在着自身规律。因此,斜坡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负荷量的科学组合并与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相结合,是获得身体训练最佳效果的关键。 1.1斜坡训练要符合循序渐进,系统训练的训练原则 运动成绩的提高过程,是有机体参与运动的各个因素,既遵循自身改善功能的规律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参与运动的各项因素需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其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的提高,也是严格遵循着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发展规律。一般情况下,体能项目需要的时间多于技能项目,如斜坡训练中,一般需二、三个月的系统训练,才能达到斜坡训练的最高峰。而且运动员的各个因素,都严格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才能逐步实现大负荷、大强度的训练,创造最佳的运动成绩。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是指训练结构从易到难,训练数量从少到多,训练强度从小到大,训练时间短到长。 1.2 逐步加大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现代训练法,逐步加大运动员整体的训练负荷量,并以逐步加大训练负荷数量、逐步加大训练负荷强度为最突出的特征,尤其是斜坡训练中其特征就更为突出。但是,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征、不同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