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杭大运河的规划思想与传承

论京杭大运河的规划思想与传承
论京杭大运河的规划思想与传承

论京杭大运河的规划思想与传承

作者:孙景亮发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6):39-41

摘要:京杭大运河有着千年的历史,千里的长度,沟通五水系,流经六省市,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是古代中国南北方向唯一的内陆水上交通大动脉,工程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从规划京杭大运河工程地理位置因素的考虑、对历代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规划思想、治理策略进行了研讨。

关键字:京杭大运河;地理位置因素;经济、政治及军事因素;规划思想与传承

京杭大运河,全长2400多公里,联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六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大运河。这条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的运河工程,历经二千余年,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河千百座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深入研讨和传承京杭大运河恢弘的规划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义。

1. 规划京杭大运河工程地理位置因素的考虑

中国的地形地势是西高东低,其诸多的天然大江大河基本都是由西流向东。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水路运输曾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人们靠肩挑背扛牲口驮,运载能力极其低下,陆路运输费用至少是水陆运输的30倍以上,就现代而言,其水路、铁路和公路的运费仍大致比例为1:5:10。

人类社会利用天然河流发挥舟楫之利上千年的历史,水运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西欧经济发达国家辐射范围广阔的大市场,就是由水路运输形成的。曾有专家撰文指出:“古代中国资本主义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理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流域内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上千年来,东西纬度方向气候基本变化不大,使得上下游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大致相同,夏粮小麦,秋粮菽粟。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东西方向上农产品的一致性,使得上下游地区之间农产品输送不存在比较利益,利用水路运送农产品获取不到经济收益,不能有效地刺激商品贸易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从河流特性上,在中国夏秋两季河流洪水涨满,泥沙俱下,时常河水泛滥成灾;到冬春两季,则几乎是干涸断流,水位变幅大,河床宽浅,航运能力极其低下且难以建立码头,不利于发展水运。然而,我国南北纬度方向跨度大、气候变化大、农作物品种差异也较大。例如:北部旱地产麦粟,南部水田产水稻。另从货物总量上看,南粮北运,北盐南运,商品运输比较利益大。但是,由于南北方向上却没有天然河道供开辟

水上运输,路陆运输的费用又极其高昂,这就极大地桎梏了古代中国南北方向上的商品物资流通与交换、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运河绵延2400多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其规划思想之恢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2. 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因素

京杭大运河是在历代运河工程基础上扩建、续建而成的。而最早的河段史称邗沟,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在公元604年,隋朝的隋炀帝杨广登基,次年便下令大开运河,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610年又开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告成,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而航线上最关键的工程通惠河段则是续建于元朝(即公元1293年)。

首先,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隋朝建都城于长安,关中地区虽然是有名的富庶地区,但其出产物却远远不能满足皇室贵族、朝廷百官和

中央军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需要从其它地区转运菽粟布帛,为了大量攫取关东和江南的民间财富,隋朝有必要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

其次,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考虑。隋灭陈统一全国以后,时常受江南土族叛乱和人民起义的双重威胁。对于这些反抗斗争,隋王朝因“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常常无法及时平定。而开凿一条大运河,就可以大大缩短军队调遣的行程和时间。另外,隋朝建立后,多次征伐高丽。隋文帝时,就曾派兵三十万进军东北,终因运输不继、军队乏食、疾疫流行而告失败。隋炀帝即位后,又用兵高丽。开凿大运河,有“以通运漕”,保证军队供给,以利再战的目的。

到了元朝28年(公元1291年),元朝已新建了大都(今北京)。为了完成漕粮北运的任务,元朝除积极发展海运外,还先后用了十几年时间,进一步疏通了南北大运河,使维系统治者生命的粮赋可以源源不断地水运至通州。到了通州至大都,每年几百万石漕粮的转运任务仍十分艰巨。通州至大都的北线运河运力不足,只得依靠陆路运输,而遇秋雨连绵季节,道路泥泞难行,“驴畜死者不可胜计”。

解决大都水源,开发通惠河工程的宏伟规划便应运而生,并经过二年施工,于元朝30年(公元1293年)的秋天竣工。当一支满载江南漕粮的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都城内的积水潭,元世祖忽必烈兴高采

烈地给这段通州至大都的运河赐名为“通惠河”。负责这段运河规划、设计、施工的“总工程师”就是中国元代最著名的科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

元、明、清三朝均在北京建都,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

3 京杭大运河规划治理演革与策略

京杭大运河所经地区地形复杂,存在洪水侵泛、水源缺乏、泥沙处理等技术问题。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工程治理规划中,融入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历代统治者把它视为“建国之本”,百计经营,其采取的洪水渲泄、节制水量、平衡水位等技术措施技艺精湛。

3.1 规划治理演革

京杭大运河开凿历史久远,早在春秋末年,处在长江三角洲的吴王夫差战胜楚国、越国以后,雄心勃勃,企图北上中原争做霸主。

于公元前486年,在今扬州市西北的蜀冈尾闾,修建邗城,并在

城下开凿运河,即邗沟。邗城的西南滨临长江,邗沟引江水东流至末口(今淮安)入淮,为吴师运兵北上打败齐国帮了大忙。吴虽为越所灭,而邗沟的规划,避湖险、裁弯道、河湖分家,经后世人屡次修建,成为了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沿用至今。

隋朝隋炀帝为解决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交通与供水,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大规模修建运河。于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即从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河,又从黄河南岸的板渚引河入汴,至开封近郊与汴渠分流,经商丘、宿州、泗县至盱眙道上入淮。这条斜贯淮北的通济渠,不仅裁直原汴渠、泗水的弯路,也避开了泗水道上吕梁、徐州二洪之险。公元608年,又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

永济渠北引黄河水入沁水,至淇县利用曹操所开的白沟,于馆陶另开新路,流经今清河、德州、泊头、沧州、青县、静海至独流口折向西北,经信安、永清与今永定河相接,直抵蓟城(涿郡治北京)。与此同时,又挖山阳河(即古邗沟)和江南运河(即六朝的古运河故道),开阔后使其从京口过江,绕太湖之东而达余杭(今杭州)。至此,一条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2400余公里的大运河在隋朝建成。这条途经洛阳的南北大运河,后来为唐、宋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在南宋时期偏安江南的150多年时间里,中原战乱频繁,黄河大堤决口无人治理,黄河水挟带的大量泥沙淤塞了黄淮海平原许多河道和湖泊,大运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段也在所难

免。12世纪宋金对峙之初,通济渠和永济渠就很不畅通了。清朝末年,黄河北徙,在苏北留下了被完全打乱的水系、几近淤废的下游淮河和京杭大运河的苏北段,漕督、河督相继撤消,漕粮改由海运。新中国成立以后,京杭大运河苏北段经过几次大规模整治,已经河阔水深。但是,现代大运河的交通作用已被海、陆、空运平分了秋色。

3.2 治理策略

京杭大运河永济渠段在隋朝开凿后,使海河水系在天津附近汇流入海的局面被固定下来。各河洪水宣泄不畅,极易成灾。开挖减河,导洪入海的防洪措施可上溯到初唐时期。当时在永济渠以东地区开挖减河,增辟入海水道,并在永济渠以西利用大量的洼淀滞蓄洪水,减轻洪水压力,保证通航。到明朝永乐年间,在永济渠(今南运河段)以东先后开辟的减河就有四女寺、肖马营、兴济、捷地减河;清朝开挖了马厂减河等。主要的是分泄洪水,保证漕运。

京杭大运河永济渠段,在古代就是一条非汛期水源缺乏的河段,为了保证漕运,历代统治者都想方设法引水济运。公元204年,曹操筑枋头汇“遏淇水入白沟”,开辟了卫运河航道,在公元213年又开利漕渠,沟通了漳、卫、黄三河,后成为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隋朝引沁水入永济渠,以增加大运河水量;宋朝实行过引黄济卫;明朝在百泉河上修建仁、义、礼、智、信等5座水闸,用于引水灌溉,济

运保漕;明清两代实行过引丹济卫、引漳济卫等。

京杭大运河难度最大的是通惠河段,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认为,在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北京地区兴建运河,首先是设法解决水资源不足的矛盾,通过兴筑60余里长的白浮瓮山河,汇聚了诸泉之水,并导入作为调节水库的瓮山泊(今昆明湖),沿渠十二处“清水口”兴建了溢洪建筑,较好地解决了拦蓄泉水于山洪冲积的矛盾,通过长河由瓮山泊引水入大都城内积水潭。

在元朝,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加上水源缺乏等原因,以至到元末海运仍占主要。明清两朝对京杭大运河重点进行治理的策略主要为:一是找准分水地点。元朝在济宁会源闸分水,由于元初至明初,黄河经常北决,泥沙向东北方向淤积,由会源闸分水改为南旺分水,遏汶水至此,六分水注,四分向南,成功地解决了缺水问题,使漕运得以畅通。二是解决黄河和运河分离问题。因为淮阴至徐州间借黄行运风险大,明清两朝,对鲁桥至淮阴的运河,曾多次开凿新河,避开300余公里的黄河之险,开凿了大约同长度的运河,使黄运分离。三是对江淮间的运河,以开挖月河的方法,使河运分离,以避诸湖风浪。四是解决运河与黄河的交叉问题。因为黄高运低,为缩小黄运之间的水头差,而采取弯道,故有“三湾顶一坝”之说,今淮阴西南的一段运河,与黄河之间就变成“之”字形弯道。

4 结语

京杭大运河有着千年的历史、千里的长度,在世界上被誉为皇帝运河、中国的老人河。当代大作家任卫新称:“它有着老人般的沉静,沉静不是沉睡,更不是沉沦,或许是一种伟大的历史沉思!然而,一旦被人们重新提起,被重新认识,便会加倍使人敬仰!”虽然京杭大运河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不能全线通航了,但其作为贯穿我国南北五大水系的唯一南北水上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繁荣地区经济、巩固国防、促进南北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越发显出它不可低估的社会、经济价值。亘于中华大地上的古长城和流淌在华夏沃土上的古运河,以阳刚之美的一撇和阴柔之美的一捺,在神州大地上的版图上写下了一个最简单的字:人!”万里长城已经走向世界,京杭大运河有条件、有机会、也需要走向世界。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的绝大部分渠道都是延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的京杭大运河、皇帝运河、中国的老人河,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平中,中国古代无资本主义地理因素是重要原因[N],世界周

刊,2003(38)

[2] 任卫新,大运河主题随想[N] 中国水利,1986(10)

作者简介

孙景亮(1956,2),男,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景观)解说词 各位游客,这边是运河广场。提起我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两大壮举,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城一河”,城是万里长城,河是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河流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枢纽,更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时空大动脉”,它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起这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大家或许更多的是敬佩。确实,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运河,它的历史地位足以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就已经以军事目的开凿运河。隋朝,天下统一,中央为了加强对南北的管理,打通各段运河,隋之后的历朝历代,运河不断地修道改造,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干线,并沿用至今。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京杭大运河已破败不堪,多处河段淤塞,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沟通了运河航道,建设了通航船闸。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加快建设运河的步伐迈得更大,公元2006年10月1日,总投资20亿元的运河一期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胜利峻工,至此,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古运河重放昔日的光彩。如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景观,无论是沿岸风光,还是乘漕舫船从水中观赏运河两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杭州不光有西湖,运河风光更诱人”,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新景。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现在运河广场上人山人海,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便在运河广场上。运河广场是建在运河的东面,离开博物馆,穿过人群,便走到运河边,连接西岸是一座古桥——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市运河办)汇报今年以来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总体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市运河办、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各辖市区及编制团队认真研究国家、省大运河规划编制要求,赴运河沿线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由文史专家及部门、板块负责人参加的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规划》初稿。今年2月大运河国家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市发改委结合国家规划纲要精神和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完善,由市运河办提交市领导征求意见,结合市领导的意见由市发改委对《规划》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讨论稿。目前发改委依据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修改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规划》。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为保护运河文化遗存,彰显运河特色风貌,延续运河历史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重点建设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中国大运河工业文化博览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吴古故水道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依据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水系体系,规划形成“一园三带十节点”的空间结构。一园:即青果巷核心展示园。三带:即春秋运河文化带、明运河文化带和关河文化带。十点:即春秋运河三处节点(篦梁灯火、龙城象教、坡仙遗范)、明运河四处节点(大观天下、江湖汇秀、运河人家、南门集庆)和关河三处节点(城角水关、青山止园、关河水驿)。 其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于2019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5-6月非周末日均2万人次,周末日均3.5万人次,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开街效果。街区一期目前处于正常运营阶段,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三、文物保护修缮情况 分级分类做好大运河常州段相关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支持具备条件的文物点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重要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展示。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修缮保护,完善相应功能设施,提高“三街区四地段(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天宁寺——舣舟亭历史地段、南河沿历史地段、锁桥湾历史地段、三堡街——西直街历史地段)”内的文保单位的完好率。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重点实施常州春秋古运河文化保护贯通工程、止园遗址公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石龙嘴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缮、南河沿历史建筑群修缮保护、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程、菱溪公园五园汇秀、勤工路历史文化地段保护、张太雷旧居、近园、意园、万缘桥、常州戏楼群、常州唐荆川宅、恽鸿仪宅、盛宣怀故居、瞿秋白故居等项目。

综合认识京杭大运河

辛丰中心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稿主题美丽的秋天 班级中3 活动 名称 综合:认识京杭大 运河 备课人孔令艳上课人 活动目标1.知道京杭大运河的名称及作用。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活动 重难 点 1.知道京杭大运河的名称及作用。 活动准备1.京杭大运河的河段图。 2.事先下载京杭大运河的景观图。 3.确定实地观察京杭大运河的路线。 教学过程 原设计方案修改意见教师活动幼儿活动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幼儿园 门口有一条河,谁知道它的名 字? 二、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 教师出示河段图,介绍运河 长度。 运河长度:1801千米,世界 第一,经过北京、天津、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因 为是从北京到杭州的运河,所以 叫京杭大运河。 三、介绍运河历史 师:古代人已经开始挖京杭 大运河,古代人挖的没有这么 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之 后,对大运河进行了整修,形成 了现在的京杭大运河。 幼儿回答。 幼儿讨论:我知道 的大运河。

教学过程 原设计方案修改意见教师活动幼儿活动 四、介绍大运河的古今作用 1.师:古时候人们还没有发 明飞机、火车、汽车,外出不方 便,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做船在水 上走。于是挖了京杭大运河后,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不仅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货, 还可以外出做生意、旅游。 2.现代人们出行、旅游有了 飞机、火车、汽车,很少再坐船 了,但京杭大运河还是十分有用。 现在的大运河里大多走的是货 船,用来运木头、砖头、水泥、 黄沙等,船装的货物比汽车多得 多,所以为人们做生意提供了许 多方便。 五、结合景观图介绍京杭大 运河 观看电子图片,教师重点介 绍镇江段、辛丰段的大运河,引 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 感。 六、实地观察 教师组织幼儿排好队,实地 观察辛丰人行桥、辛丰大桥,大 运河中运沙、运砖、运木头的货 船。 七、回教室小结。 1.教师小结。 幼儿说一说,运河可以给 我们带来什么便利。 幼儿参观大运河。 幼儿说一说今天看到了 什么?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大运河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意义 2014-11-18 10:25来源:《前线》杂志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使得大运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城市的发展与运河密切相关,北京地区社会生活特征与精神形态也深受漕运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运河文化,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大观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运河与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 在隋唐之前,北京及华北地区开凿的运河,如曹操、隋炀帝等人开凿的平虏渠、泉州渠、永济渠等,都是以军事扩张为目的、用以运粮运兵的水上通道,那时的运河就如同中原王朝伸向北方的一只臂膀。金、元以后,南北运河的交通水利系统则成为北方政权站稳燕京、进军中原的重要依托。 自金朝迁都、燕京成为都城始,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奢靡的宫廷生活,要求物资运输的规模成倍增加,每年要有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华北、江南等地征收运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运是比陆运更为方便快捷和省力的途径。金朝时曾开通闸河连接通州到金中都城,元朝初年也曾利用坝河、金口河进行漕运,但由于水源的限制,这些运道都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1293年,在郭守敬的设计领导下,元朝开凿了著名的通惠河工程:自昌平白浮泉筑渠西引,汇西山诸泉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经高梁河入积水潭;从积水潭往下顺皇城东墙南下,接旧金的闸河与潞河(今北运河)相连。这样不仅为大都城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水源,更使得从杭州到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从此,江南来的漕船可以由通州溯流而上,直抵大都城内,作为漕运码头的“海子”(今积水潭——什刹海)水域呈现出一片“舳舻蔽水”的繁忙景象,浩浩荡荡的船队络绎不绝地沿通惠河穿行城中。 此后,明清两朝的京城也依旧是依赖着这条运河的供给,只是由于水源减少和水系格局改变等原因,将终点码头移出了城外。也就是说,从金、元始,北京地区的水源要不遗余力地满足一项新的功能——漕运。“国家之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漕运乃京城重中之重,维系着北京的经济命脉。 有了这条生命线,城市的稳定与首都政治职能的正常发挥,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否则,后果将十分严重。据《明实录》记载,成化六年(1470)六月,北京周边地区发生严重水灾,流民纷纷涌入京城谋生。而水灾导致的漕运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京城粮价的哄抬,迫使朝廷多次把官仓的储备粮投入市场以平抑物价,严厉打击奸商囤积和惩戒贪官赈济不力。还将国子监的部分生员放假回家,派五城兵马司把数以万计的云游僧人逐还原籍,以减少京城人口对粮米的消耗。 物资保障只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运河的开通,更增强了朝廷政令的通达以及对全国的掌控,也是体现国家对沿岸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新渠道。疆域辽阔的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偏于国家版图的东北,而有了大运河,也就有了一条强化南北联系、及时掌控江南社会动态的通道。 运河与北京文化中心的形成 运河对北京文化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大运河对外传播京师文化、南方士人的北上交流,促进形成了北京对中国文化的凝聚力、传播力以及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大运河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治统一、经济联系的纽带,更是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它,有了广泛的人员来往、书籍流通、生产技术的推广、艺术和思想的传播、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交流融汇等等,既能将京城文化流传到全国各地,也使北京吸收各地文化元素,兼容并蓄集大成,从而形成引领文化潮流、对全国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文化中心。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有全国的最高教育机构,也是科举时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南方士子以此为契机到京师访学就试,不少人就是沿着运河从水路北上,写下了许多文笔绚烂的游记或记游诗。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国榷》的作者谈迁,在清顺治十年(1653)以幕僚的身份从浙江嘉兴到杭州,在杭州坐船沿着大运河到北京。顺治十三年(1656)返回杭州时,走的仍然是大运河这条水路。记录谈迁行程的《北游录》,描绘了运河两岸的地理风物,留下了他在京期间拜访藏书之家、考察文物古迹,以及与京城士绅文人交游活动等记载,为今人探求明清时期北京及运河沿岸之风土人情的宝贵

京杭大运河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前,运河都是地区性的,且流程也较短。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利用天然湖泊,疏浚古运河,重开一些新渠道,第一次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 历经千余年, 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沿河上百座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和借鉴京杭大运河恢弘的大水利规划思想, 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与综合治理措施的不同方面, 传承博大精深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杭大运河工程规划的借鉴 1.大水利规划思想的借鉴 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 开邗沟, 沟通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隋朝统一中国后, 隋炀帝杨广登基的次年便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 对邗沟也进行了整治。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 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 、610年又开江南运河, 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告成, 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均在北京建都,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 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河线绵延上千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创我国南北漕运之盛世。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2.京杭大运河规划中对湖泊的利用的借鉴 我们的先辈们, 在京杭大运河的规划中, 巧妙地利用湖泊资源, 既能有效地缩短了河线、节省了工程量, 又多无水源匮缺之忧。 (1)邗沟串联了众多湖泊 邗沟(今淮扬运河)的修建沟通了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张纶, 为避航行湖区风浪之险, 且便利船舶拉纤, (2)早期江南运河对湖泊的利用 江南运河稍早于邗沟, 是苏州至长江之间最早的运河, 沿途利用了长荡、蠡湖、杨湖、渔浦等湖泊。江南运河的南北两端, 如北段的望亭以北和南段的钱塘江北岸等地, 地势高仰, 运河航运用水, 常需依赖江潮补给, 冬春枯水季节或低潮, 河水常涸竭而影响航运。 3.京杭大运河水利建设对扬州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1)大运河带来了扬州的经济繁盛 中国古代,发展内河航运是实现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唐代扬州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处于江、河、海交叉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唐代的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6594487.html,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 作者:贺云翱 来源:《群众·上半月版》2017年第10期 2017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7年9月15日,省委书记李强就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在淮安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把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充分认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意义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河道路线最长、线路最复杂、流经城市最多、相关遗产最丰富、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从隋唐到明清1000多年间,大运河曾经是沟通我国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通道,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形成了内涵独特的大运河交通带、城市带、经济带、文化带。通过水路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的大运河还把当代中国京津冀协调联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战略空间串联在一起,江苏作为长江经济带重点区域和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远意义于此可见一斑。 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机遇。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58处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做好这一超大型线性活态遗产的保护利用,成为摆在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文物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江苏大运河沿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硕,有28处世界遗产点段、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4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省市县级文化遗产,沿线水利工程科学遗产也极其丰富。借助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契机,可以完善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大运河遗产的作用。 提高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大运河江苏段纵贯江苏南北,全长约700公里,流经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设区市,连通长江、淮河两大东西向河流及太湖等五大湖泊,通过相关河流及运河支线,还涉及南京、泰州、南通、盐城等城市,构成江苏最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和抓手,推动区域城市带及特色乡镇建设、文化项目联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发挥运河遗产的多重价值,推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大运河将江苏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江海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联为一体,形成了兼收并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景观)解说词各位游客,这边是运河广场。提起我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两大壮举,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城一河”,城是万里长城,河是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河流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枢纽,更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时空大动脉”,它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起这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大家或许更多的是敬佩。确实,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运河,它的历史地位足以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就已经以军事目的开凿运河。隋朝,天下统一,中央为了加强对南北的管理,打通各段运河,隋之后的历朝历代,运河不断地修道改造,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干线,并沿用至今。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京杭大运河已破败不堪,多处河段淤塞,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沟通了运河航道,建设了通航船闸。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加快建设运河的步伐迈得更大,公元2006年10月1日,总投资20亿元的运河一期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胜利峻工,至此,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古运河重放昔日的光彩。如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景观,无论是沿岸风光,还是乘漕舫船从水中观赏运河两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杭州不光有西湖,运河风光更诱人”,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新景。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

详细介绍京杭大运河图文

大地史诗——京杭大运河(图文) 2006-7-9,17:53:48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今天,着名的水利专家郑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 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 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

详细介绍京杭大运河(图文)

史诗——京杭大运河(图文) 2006-7-9,17:53:48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起,南达,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天建、、、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伊士运河(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今天,著名的水利专家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 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 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到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等地用煤告急。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淤疏浚已初见成效。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向东北,经射阳湖到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为了控制江南广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经临清至涿郡(今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到清江()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至(当时的

浅谈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文化内涵

浅谈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文化内涵 【摘要】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掘时间最早的,其文化底蕴尤为深厚,同时作为嘉兴的母亲河,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她对周边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本文旨对嘉兴段运河文化内涵及文化延伸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大运河;嘉兴;文化;延伸 一、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概况 大运河嘉兴段属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苏州—嘉兴—杭州段,历经世代沧桑、历史演变,是杭嘉湖平原水系的干河,也是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沟通五大水系中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目前的嘉兴段运河主河道以嘉兴环城河为中心,背起苏州与嘉兴交界处,南与大运河杭州段相连接,长111千米,是江南运河联系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河段,也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自然条件最好、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 二、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运河文化发展的借鉴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将18个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中,杭州作为运河的终点城市,在运河的保护和发展上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列。 例如大运河杭州段是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之一,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杭州市的申遗点段共有11个点段(包括6个遗产点、5段河道)。杭州不断推进杭州段运河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与此同时还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为杭州的长远发展做出详细规划与分析,并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作为浙江的第一大城市,杭州的发展也影响着浙江的周边发展。 三、京杭大运河嘉兴段运河文化概述 嘉兴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没有运河就没有嘉兴的发展,作为江南运河段的其中一段水运枢纽,运河嘉兴段是一条有着1300年历史的河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古时嘉兴是典型的江南小镇,唯一的出行方式只能通过水路和船,运河见证了嘉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城市的格局和深厚的江南文化特征,也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关系着嘉兴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两岸人民以生活的便利。所以运河对于嘉兴的意义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嘉兴的文化发展离不开运河,运河也造就了嘉兴的文化内涵。 京杭大运河在嘉兴城市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直以来,嘉兴长期偏于江南运河一隅,而京杭大运河的建成打破了嘉兴长期封闭状态,确立了嘉

京杭大运河介绍(最新)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想知道更多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知识吗?随来看看吧!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景点简介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至2012年,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 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主要景点通惠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当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new京杭大运河(教学设计)

京杭大运河(教学设计) 一、依据课标: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内的交通线——京杭大运河,生动展现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结合当今形势,大运河某些河段仍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大运河作为一个遗产整体需要我们尽力去保护、开发,为南水北调和申请世界遗产作好准备。为了充分的引导学生,特将京杭大运河独立出来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讲清京杭大运河的概况及作用;能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大运河的开凿,既肯定大运河在政治、经济、南北交通上的作用,还要看到大运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比较,明确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角色扮演,能据图描绘出大运河纵贯的六省市、五大水系、四河段、三大城市。通过鼓励学生关注现实,明确大运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既要开发也要保护古老的运河文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和今天的价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准备:《京杭大运河》示意图和视频,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复习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四、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1假如你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们打算到北京去观看2008年的奥运会比赛,会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学生回答)然后提问学生:要是在唐朝,你有哪些交通方式可选,你会如何选择?学生回答:陆路运输、水路运输。在古代,水路运输相对于陆路运输有哪些优势呢?(运费低,运量多)走哪条水路,——京杭大运河 方案2我们的运河在世界上有何地位? 比一比出示世界运河表:国名运河名长度开凿年代埃及苏伊士运河172.5千米1859年巴拿马巴拿马运河81.3千米1881年中国京杭大运河1794千米608年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呢?(算一算京杭大运河的长度是其他运河的几倍?)世界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最早开凿的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巴拿马运河的

大运河文化

感受“水文化”的神奇 —大运河文化讲座有感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是自然之子,水则如同孕育生命的母亲。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黄河和长江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但我们却不能忘记历史上还有一条河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就是曾经联通南北的水上生命—大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大运河的背景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这次讲座则更侧重与从经济文明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 全新的大运河文化。 在诸位优秀讲座老师的引导下,同时包括自己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乃至信仰等。运河文化的内涵也是如此,但同时又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内涵,人工开挖是其区别于其他河道的水利属性;国家制度是其作为文化的一种战略高度;连接南北是其社会属性。从这三种属性中,可以看出运河文化的内涵包括了技术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三大类。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运河文化,即运河的文物特性。相对于长江、黄河等河流,运河人工开挖的特点决定了其首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辩证地看,这关系中既蕴含着人定胜天的积极态度,也有相地而流、本乎时势的理性,是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永恒矛盾的权衡。当这两种思想共同反映在运河河道开挖、疏通、改变及维护的层面上,就形成一种技术层面的文化,可以分为水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系统、整治系统、防灾系统等。其中节制工程、穿越工程、跨江河工程、闸坝工程等专门性工程是工程技术的核心。这些完备且颇具技术含量的工程浓缩了历代官员、水利专家以及大量百姓的心血与智慧,使得中国古代的运河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运河文化

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的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高邮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里运河的前身。置在现运河的西侧,位于高邮老船闸至界首四里铺之间,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在里运河东堤外另开新河,形成“二河三堤”,上世纪80年代为保运堤的安全,基本填平了里运河故道,但河道形状至今仍清晰可见。2006年,高邮明清运河故道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运河故道(里运河)纵贯高邮南北共43.6公里。从车逻到界首运河沿线几乎所有文化遗产。南门大街、镇国寺塔、平津堰、御码头、马棚湾铁牛、耿庙石柱、杨家坞、万家塘、车逻坝、界首大码头都在其中。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变迁,探究运河对于高邮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运河的功能,当下存在的问题和整治措施。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通过活动,在认识运河的基础上,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通过调查实践,收集整理资料,并分析运河的功能以及对高邮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学习方法】 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讨论法、合作法 【活动准备】 准备有关书籍,收集运河发展历史的资料;走访相关部门,参观运河故道。 【学习过程】 活动一:查询资料了解运河的发展历史

吴江的大运河文化

吴江的大运河文化 陈志强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七世纪(隋)和十三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大运河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全程分七段,其中镇江到杭州段称江南运河,全长约400千米,是最南的一段。大运河可谓是吴江的母亲河,自北境松陵镇刘河浜口起,南至盛泽镇麻溪出口止,全长40.8千米,流经松陵、同里、平望、盛泽等4镇,其中北段刘河浜口至吴淞江分水墩长1.1千米,为吴江、苏州市吴中区界河,南段黎泾港口至麻溪出口9.3千米,为江浙两省界河,其余均在吴江市境。 一、大运河吴江段上至今拥有多处价值颇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吴江段两岸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至今存有多处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三里桥。1986年7月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随京杭大运河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松陵镇北,横跨大运河,总长50.4米,净跨16米,矢高12.5米,甚是恢宏雄伟,其规模在全市200余座古石桥中位居第一。此桥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天顺六年(1462年)、清嘉庆二年(1797年)两度重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予重建。现存的三里桥距今已历120余个年头,可依然似一条雄健的苍龙浮卧在古运河上。三里桥除了高度雄居吴江诸桥之首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在东桥台建有纤道,来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景观)解说词各位游客,这边是运河广场。提起我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两大壮举,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城一河”,城是万里长城,河是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河流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枢纽,更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时空大动脉”,它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起这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大家或许更多的是敬佩。确实,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运河,它的历史地位足以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就已经以军事目的开凿运河。隋朝,天下统一,中央为了加强对南北的管理,打通各段运河,隋之后的历朝历代,运河不断地修道改造,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干线,并沿用至今。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京杭大运河已破败不堪,多处河段淤塞,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沟通了运河航道,建设了通航船闸。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加快建设运河的步伐迈得更大,公元2006年10月1日,总投资20亿元的运河一期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胜利峻工,至此,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古运河重放昔日的光彩。如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景观,无论是沿岸风光,还是乘漕舫船从水中观赏运河两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杭州不光有西湖,运河风光更诱人”,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新景。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现在运河广场上人山人海,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便在运河广场上。运河广场是建在运河的东面,离开博物馆,穿过人群,便走到运河边,连接西岸是一座古桥

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12345678329-":2;0<:5.= *%%>年第(>卷第?期 *%%>=@A B C(>=#A C? *,+> $(%$&$(%(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 毛锋=王凌云=周文生=孙世友=何高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D(. 收稿日期E*%%F&%D&*? 基金项目EG南水北调H办公室项目 作者简介E毛锋-$?F+I.=男-汉.=山东=研究员J K&L72B E L7A M<34N O1234567C.%?&$(%$&%( T U V W XY V W V Z[\]^_U\‘V Z V W X‘a Z^a U V Z b W c\U_W d b W^‘_W]b U c V^\_W]a e e_U^]f]^b d g h i j k l m=nh o p q r l m s t l=u v i wnk l x y k l m=z w oz y r s{t= v|p}{y t} -~‘[__Z_!"U‘[\^b‘^a U b=#]\W$[a V%W\c b U]\^f= &b\’\W$()))*+=Y[\W V. ",]^U V‘^ES::A-P234O AO5世纪才出现法国的(条运河=古老的中国大运河无与伦比99H7*8京杭大运河的时空跨度大=全长$>D*:L=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省*市=具有*(%%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典型的遗产廊道7+8J南水北调工程在原有的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规划=它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输水干线=东线一期工程涉及大运河及其沿线地区大量的地上;地下文物J南水北调工程在给人们未来生活带来无限美好前景的同时=也给大运河及其沿线的历史文化环境带来相应的威胁J客观上=南水北调工程与大运河在空间上相重叠=工程的开工将大运河及其沿线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这个尖锐的问题推到我们面前=因此=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京杭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古代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协调问题都必须在京杭大运河特有的时空基础上才有可能解决J 本文根据空间信息科学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以京杭大运河为例=探讨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方法流程和技术路线J在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管理;研究;监测;展示的空间信息技术机制J (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持系统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实现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提供崭新的技术手段7(8J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