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公式计算钟表角

巧用公式计算钟表角
巧用公式计算钟表角

巧用公式计算钟表角

在平日的学习过程和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我们常会遇到与钟表上的角度计算有关的问题,多数师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感到困难大,通常都会采用画简易的表盘示意图的形式,去数两针之间的所夹的格数,既费时又易错。若能仅从时针、分针转动所成的角度入手解决则较容易。我们知道,时针、分针转动一周经过12大格或60小格.因此,每小时时针转动30°,每分钟分针转动6°,每分钟时针转动0.5°。假设时间是m 时n 分,在教学中笔者得到了钟表角的计算公式是:∣m ×30°+0.5°n-6°n ∣。 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典型例题对此公式的应用加以举例说明:

一、 求某一时刻时针、分针的夹角.

例1.9点22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解:9点22分时,时针转过了(9+60

22)×30°=281°,分针转过了22×6°=132°,其度差为∣281°-132°∣=149°,∴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49°.

例2.7点4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解:7点40分时,时针转过了(7+60

40)×30°=230°,分针转过了40×6°=240°,其度差为∣230°-240°∣=10°,∴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0°.

例3. 2点54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分析:求法与上两例大致相同,不过一般情况我们求出的夹角是小于180°的角。

解:2点54分时,时针转过了(2+60

54)×30°=87°,分针转过了54×6°=324°,其度差为∣87°-324°∣=237°,(大于180°,而习惯上所说的夹角都是小于180)∴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360°-237°=123°.

二、求时针与分针的重合时间.

例4.12点后,时针与分针何时首次重合?

分析:时针与分针重合时,其角度差为0°,则可通过:时针转过的角度-分针转过的角度=0°这个关系式列方程求出具体的重合时间。

解:设x 时y 分时针与分针重合,则时针转了??+30)60

(y x ,分针转了6y 度,则有30(x+60y )-6y=0.整理得y=1160x ,当x=1时,得y=11

60.∴时针与分针首次重合为1时11

60分. 例5. 在4点至5点间,时针与分针何时重合?

解:设4点y 分时,时针与分针重合,则时针转过(4+60

y )×30度,分针转过6y 度,∴30(4)6060y y ?+-=。解得y=24011,所以时针与分针在4点24011

分重合. 三、求时针、分针互相垂直的时间

例6.5点和6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和分针互相垂直?

分析:因为一般情况下,时针和分针的垂直出现两次。所以此类问题可按夹角为90°或-90°(即分针走过的角度减去时针走过的角度)两种情况处理。

解:设5点y 分时,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则∣5×30+

2

y -6y ∣ =90故有5×30+2y -6y =90或5×30+2y -6y =-90.解得y=11120或y=11480,所以经过11120或11

480分,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

四、求时针、分针成一直线的时间.

例7. 2点几分时,时针与分针可成一条直线?

分析:此类可按夹角为180°的情况处理。

解:设第y 分钟,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则有∣2×30+2

y -6y ∣ =180.此时应取-180,解得y=11480,所以2点11

480分,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 例8.8点几分,时针与分针可成一条直线?

解:设第y 分钟,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则有8×30+2

y -6y =180.此时应取180.解得y=11120,所以8点11

120分,时针与分针成一条直线. 评注:此类问题属于夹角问题的一个特例,因为6点时属于时针和分针成一直线的特例,所以解答时以6点为分界线。若时间小于6点,按夹角为-180°计算,若时间大于6点,则按夹角为180°解答。 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时间按12小时制,若是24小时制,则换算为12小时制。如16点15分,则按4点15分代入公式计算。

2、若计算的结果大于180°,按照计算夹角的习惯方法,答案应为360°减去运算结果。

乘法公式的应用解析

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 1、如图所示可以验证哪个乘法公式用式子表示为. 第2题 2、如图所示,用该几何图形的面积可以表示的乘法公式是. 3、如图,图①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是b的小正方形,图②是将图①中的阴影部分剪拼成的一个等腰梯形,比较图①和图②阴影部分的面积,可验证的是. 第4题图 4、用该几何图形的面积可以表示的等量关系是. 5、如图:边长为a,b的两个正方形,边保持平行,如果从大正方形中剪去小正方形,剩下的图形可以分割成4个大小相等的梯形.请你计算出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同时说明可以验证哪一个乘法公式的几何意义. 6、如图1,A、B、C是三种不同型号的卡片,其中A型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B型是长为 b、宽为a的长方形,C是边长是b的正方形. 7、小杰同学用1张A型、2张B型和1张C型卡片拼出了一个新的图形(如图2).请根据这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公式是.8、图1是一个长为2a,宽为2b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剪开,可分成四块小长方形.

(1)你认为图1的长方形面积等于; (2)将四块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图2的正方形.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方法1: 方法2: (3)观察图2直接写出代数式(a+b)2、(a-b)2、ab之间的等量关系; (4)把四块小长方形不重叠地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内部(如图3),未被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求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和(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9、如图,ABCD是正方形,P是对角线BD上一点,过P点作直线EF、GH分别平行于AB、BC,交两组对边于E、F、G、H,则四边形PEDG,四边形PHBF都是正方形,四边形PEAH、四边形PGCF都是矩形,设正方形PEDG的边长是a,正方形PHBF的边长是b.请动手实践并得出结论: (1)请你动手测量一些线段的长后,计算正方形PEDG与正方形PHBF的面积之和以及矩形PEAH与矩形PGCF的面积之和. (2)你能根据(1)的结果判断a2+b2与2ab的大小吗? (3)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有a2+b2=2ab?

乘法公式

14.2乘法公式 第1课时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2.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庄园主,把一块边长为x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张老汉种植,第二年,他对张老汉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增加5米,另一边减少5米,继续租给你,租金不变,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张老汉一听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就答应了,回到家中,把这事和邻居们一讲,都说:“张老汉,你吃亏了!”张老汉非常吃惊.同学们,你知道张老汉为什么吃亏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能解释这其中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07页至108页,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条件列式: (1)a、b两数的平方差可以表示为________; (2) a、b两数差的平方可以表示为________; 2.平方差公式的推导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方差公式(乘法)的特征是:左边是__________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探索平方差公式 活动一:1.填写教材P107三个计算结果,

展示点评: (1)二项式乘以二项式,合并前结果应该是几项式?(四项)合并后都是几项式?(二项) (2)观察上列算式的左边的两个二项式,有什么异同?运算出结果后的二项式与等式左边的二项式有什么关系? (等号的左边是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号的右边是这两数的平方差.) 2.归纳:两个数的________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________. 用公式表示上述规律为:(a+b)(a-b) =________这就是平方差公式. 3.观察教材图14.2-1,请你用两种方法计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得到什么结果?(a+b)(a-b)=a2-b2 4.观察教材P108例1中的两个算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若能用,公式中a,b分别代表什么?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3x-2); (2)(-x+2y)(-x-2y). 思考:确定能否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的关键是什么? 展示点评:观察算式:①是不是两个二项式相乘;②是不是两数的和乘以两数的差;③若作为因式的二项式的首项是负号的,可以连同符号一起看作为一项,也可以把一个因式里的两项颠倒位置观察思考.关键就是确定是不是两数的和乘以两数的差. 解答过程见课本P108例1 小组讨论: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式子有何特征? 【反思小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式子特征:①二项式与二项式的积;②把两个二项式进行对比:有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针对训练: 1.计算(2a+5)(2a-5)等于( A ) A.4a2-25 B.4a2-5 C.2a2-25 D.2a2-5 2.计算(1-m)(-m-1),结果正确的是( B ) A.m2-2m-1 B.m2-1 C.1-m2 D.m2-2m+1 探究点二平方差公式的综合应用 活动二:计算: (1)102×98; (2)(y+2)(y-2)-(y-1)(y+5). 展示点评:(1)例1是数的计算,观察其特征,把两个因数如何变形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2)例2中有整式的简单的混合运算,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展示点评:第1题可以变为100与2的和乘以100与2的差;第(2)题中多项式的乘法,能运用平方差公式的一定要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解答过程见课本P108例2 小组讨论:平方差公式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在运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1)可运用平方差公式运算的式子,也属于我们前面所学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所以说平方差公式适用于特殊形式的该类运算. (2)有些不能直接用平方差公式的题目可向公式形式转化,写成两数和与两数差乘积的形式,再运用公式. (3)在运用平方差公式运算时,一要注意确定好公式中的“a”项,“b”项;二要注意对两个数整体平方,而不是部分平方.

(完整版)[初一数学]乘法公式

乘法公式 一、平方差公式:(a+b)(a-b)=a2-b2 要注意等式的特点: (1)等式的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等式的右边是一个二项式,且为两个因式中相同项的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的项的平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平方差公式可以作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简便公式,也可以逆用做为快速计算的工具. 例1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b)(-a-b)B.(a2-b2)(a2+b2) C.(a+b)(-a-b)D.(b2-a2)(-a2-b2) 解:C.根据上面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A中,-b是相同的项,a与-a 是性质符号相反的项,故可使用;B中a2是相同项,-b2与b2是互为相反数符合公式特点;同样D也符合.而C中的两个二项式互为相反数,不符合上述的等式的特征,因此不可使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例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x2-y)(-y-x2); (2)(a-3)(a2+9)(a+3). 解:(1)(x2-y)(-y-x2)

=(-y +x2)(-y-x2) =(-y)2-(x2)2 =y2-x4; (2)(a-3)(a2+9)(a+3) =(a-3)(a+3)(a2+9) =(a2-32)(a 2+9) =(a2-9)(a2+9) =a4-81 . 例3计算: (1)54.52-45.52; (2)(2x2+3x+1)(2x2-3x+1). 分析:(1)中的式子具有平方差公式的右边的形式,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2)虽然没有明显的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我们可以把2x2+1看做公式中字母a,以便能够利用公式.正如前文所述,利用平方差可以简化整式的计算. 解:(1)54.52-45.52 =(54.5+45.5)(54.5-45.5)

时钟上角度大小的计算问题

时钟上角度大小的计算问题 时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问题,历来是许多同学求解的困惑问题之一,事实上,只要同学们能弄清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 时针1小时转1大格1小时30°1分钟0.5° 抓住起始和终止两个时刻算出分针走了多少分钟,由上述表格算出时针和分针各转了多少度,再在钟面上比较,求出结果.现举例说明. 一、整点时刻两针的夹角 例1 求下午4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 分析:下午4时,时针指在4上,分针指在12上,于是可求出它们之间的夹角. 解:因为下午4时,时针指在4上,分针指在12上,所以4×30°=120°. 评注:因为整点时,分针始终指向12,所以可把分针看作角的始边,时针看作角的终边,时针旋转一周360o需要12个小时,所以时针每小时旋转的角度为360o÷12=30o.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角都是小于平角的角,所以在1到6小时,两针的夹角为30o×n(n=1,2,…,6);在7到12小时,两针的夹角为360o-30o×n(n=7,8,…,12).显然,任意整点时刻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我们都可以通过上面的两个公式求出来,值得注意的是,钟面上两针的夹角有可能会相等,如3点和9点时两针的夹角都是90o,但在不同时刻. 二、任意时刻两针的夹角 例2 钟表上2时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锐角的度数是多少? 分析要求解此问题,只要弄清时针每小时转过多少度的角,弄清该时针该分针的位置,即经过15分钟转过的角度即可. 解因为360 12 ×21 4 =30°× 4 9=67.5°,360 60 ×15=90°, 所以90°-67.5°=22.5°. 评注:通过对本题的求解,同学们可以记住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转了5.5°,必要时可以利用方程求解此类问题,有时会显得更加简捷.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乘法公式

第 1 页 共 16 页 乘法公式 概念总汇 1、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 (a +b )(a -b )=a 2 -b 2 说明: (1)几何解释平方差公式 如右图所示:边长a 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 第一种: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a 2-b 2; 第二种:将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为(a +b ),宽为(a -b ), 它的面积是:(a +b )(a -b ) 结论:第一种和第二种相等,因为表示的是同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 所以:a 2-b 2=(a +b )(a -b )。 (2)在进行运算时,关键是要观察所给多项式的特点,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即只有当这两个多项式它们的一部分完全相同,而另一部分只有符合不同,才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的a 和b ,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还可以表示数。应用平方差公式可以进行简便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同时也可以简化一些数字乘法的运算 2、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两个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两倍,即 (a +b )2 =a 2 +2ab +b 2 ,(a -b )2 =a 2 -2ab +b 2 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也叫做乘法公式 说明: (1)几何解释完全平方(和)公式 如图用多种形式计算右图的面积 第一种:把图形当做一个正方形来看,所以 它的面积就是:(a +b )2 第二种:把图形分割成由2个正方形和2个相同的

第 2 页 共 16 页 长方形来看,其中大正方形的的边长是a ,小正方形 的边长是b ,长方形的长是a ,宽是b ,所以 它的面积就是:a 2+ab +ab +b 2=a 2+2ab +b 2 结论:第一种和第二种相等,因为表示的是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所以:(a +b )2=a 2+2ab +b 2 (2)几何解释完全平方(差)公式 如图用多种形式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一种:把阴影部分当做一个正方形来看,所以 它的面积就是:(a -b )2 第二种:把图形分割成由2个正方形和2个相同的 长方形来看,长方形小正方形大正方形阴影S S S S ?=2-- 其中大正方形的的边长是a ,小正方形的边长是b ,长方形的长是(a -b ),宽是b ,所以 它的面积就是:()2 2 2 2 22b ab a b b a b a +-=?-?-- 结论:第一种和第二种相等,因为表示的是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所以:()222 2b ab a b a +-=- (3)在进行运算时,防止出现以下错误:(a +b )2=a 2+b 2,(a -b )2=a 2-b 2 。要注意符号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不同的解法,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a 和b ,可以表示任意的数或代数式,因此公式的使用就不必限于两个二项式相乘,而可以扩大到两个多项式相乘,但要注意在表示成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才能运用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要注意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综合应用 方法引导 1、乘法公式的基本计算 例1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 +5y )(3x -5y ); (2)(0.5b +a )(-0.5b +a ) (3)(-m +n )(-m -n ) 难度等级:A

如何计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如何计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钟表问题经常出现,计算起来也比较难,其中计算时针与分针夹角度数的问题就困扰着我们中学生。其计算方法很多,但如何计算更便捷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似乎缺少总结。本文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其计算规律如下。 一、知识预备 (1)普通钟表相当于圆,其时针或分针走一圈均相当于走过360°角; (2)钟表上的每一个大格(时针的一小时或分针的5分钟)对应的角度是:; (3)时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 (4)分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 二、计算举例 例1. 如图1所示,当时间为7:55时,计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不考虑大于180°的角)。 解析:依据常识,我们应该以时针、分针均在12点时为起始点进行计算。由于分针在时针前面,我们可以先算出分针走过的角度,再减去时针走过的角度,即可求出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分针走过的角度为:55×6°=330° 时针走过的角度为: 则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为: 例2. 如图2所示,当时间为7:15时,计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不考虑大于180°的角)。

解析:此题中分针在时针的后面,与上题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先算出时针走过的角度,再去减去分针走过的角度,即可求出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时针走过的角度为: 分针走过的角度为: 则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为: 三、总结规律 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如下:当分针在时针前面,可以先算出分针走过的角度,再减去时针走过的角度,即可求出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当分针在时针后面,可以先算出时针走过的角度,再减去分针走过的角度,即可求出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用字母和公式表示: 当时间为m点n分时,其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为: (1)分针在时针前面: (2)分针在时针后面: 依据此公式可以求出任意时刻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计算起来非常便捷。如果题目中涉及到秒,我们可以先把秒换算为分,再套用上述规律和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1.熟练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重点、难点) 2.通过对不同的式子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一、情境导入 1.我们学过了哪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2.怎样计算:(a+2b-c)(a-2b+c).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类型一】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 计算: (1)(2+1)(22+1)(24+1)…(216+1); (2)(a+b)2-2(a+b)(a-b)+(a-b)2; (3)(x-2y+3z)(x+2y-3z); (4)(2a+b)2(b-2a)2. 解析:(1)可添加(2-1),与首项结合起来用平方差公式,再把结果依次与下一项运用平方差公式; (2)逆用完全平方公式,能简化运算; (3)两个因式都是三项式,且各项的绝对值对应相等,所以可先运用平方差公式; (4)先利用积的乘方把原式变形为[(b+2a)(b-2a)]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把中括号内的多项式的乘法展开,然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 解:(1)原式=(2-1)(2+1)(22+1)(24+1)…(216+1)=(22-1)(22+1)(24+1)…(216+1) =(24-1)(24+1)…(216+1)=232-1; (2)原式=[(a+b)-(a-b)]2=(a+b-a+b)2=4b2; (3)原式=[x-(2y-3z)][x+(2y-3z)]=x2-(2y-3z)2=x2-(4y2-12yz+9z2)=x2-4y2 +12yz-9z2; (4)(2a+b)2(b-2a)2=[(b+2a)(b-2a)]2=(b2-4a2)2=b4-8a2b2+16a4. 方法总结:运用乘法公式计算时,先要分析式子的特点,找准合适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由于减少了运算量,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类型二】运用乘法公式求值 如图,立方体每个面上都写有一个自然数,并且相对两个面所写两数之和相等. 若18的对面写的是质数a,14的对面写的是质数b,35的对面写的是质数c,试求a2+b2+c2-ab-bc-ca的值.

乘法公式(基础)知识讲解

乘法公式(基础)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从广义上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2. 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 法运算; 3. 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22 ()()a b a b a b +-=-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要点诠释:在这里,b a ,既可以是具体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抓住公式的几个变形形式利于理解公式.但是关键仍然是把握平方差公式的典型特征: 既有相同项,又有“相反项”,而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常见的变式有以下类型: (1)位置变化:如()()a b b a +-+利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转化为公式的标准型 (2)系数变化:如(35)(35)x y x y +- (3)指数变化:如3232()()m n m n +- (4)符号变化:如()()a b a b --- (5)增项变化:如()()m n p m n p ++-+ (6)增因式变化:如2244()()()()a b a b a b a b -+++ 要点二、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2222)(b ab a b a +-=- 两数和 (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要点诠释:公式特点:左边是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二次三项式,是这两 数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数之积的2倍.以下是常见的变形: ()2222a b a b ab +=+-()2 2a b ab =-+ ()()22 4a b a b ab +=-+ 要点三、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 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要点诠释:添括号与去括号是互逆的,符号的变化也是一致的,可以用去括号法则检查

时针与分针重合的公式(夹角公式)

时针与分针重合的公式(夹角公式) 2009-01-03 19:06 钟表重合公式,公式为: x/5=(x+a)/60 a为时钟前面的格数。 请问这个a为时钟前面的格数。 = = 谁能帮我举个例子 https://www.360docs.net/doc/42952940.html,/question/81157119.html 解: “x/5=(x+a)/60”这个式子大家推导和运用也说得不少了,我给出一个更简单的公式: X时Y分时两针重合的公式是:“Y=60X/11”或“X=11Y/60” 我们设X时Y分时两针重合,0时(12时)的刻度线为0度起点线 因为分针每分钟转360/60=6度,时针每分钟转360/720=0.5度,时针1小时转30度 所以X时Y分时,时针与0度起点线的夹角是:30X+0.5Y X时Y分时,分针与0度起点线的夹角是:6Y 两个角度相等时两针重合,所以 30X+0.5Y=6Y 所以Y=60X/11 运用这个公式,只要将小时数X代入,就可求出分数Y,从而就能计算出X时Y 分时两针重合。 例如:X=5时,Y=300/11=27又3/11(分) 即5时27又3/11分钟时两针是重合的。 与“x/5=(x+a)/60”结果一致,但更加简明。不需要解方程了,只要求出一个代数式的值就行了。 再如X=3时,Y=16又4/11(分) 即3时16又4/11分钟时也是重合的。计算是不是很简便? (“x/5=(x+a)/60”是一个关系式,这个式子应该求出X的表达式后运用才方便一点) 在3:45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呈的角度是多少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42952940.html,/question/81591973.html 解: 我们设0时(12时)的刻度线为0度起点线 因为分针每分钟转360/60=6度,时针每分钟转360/720=0.5度,时针1小时转30度 所以3时45分时,时针与0度起点线的夹角是:90°+0.5°*45=112.5° 3时45分时,分针与0度起点线的夹角是:6°*45=270° 所以此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270°-112.5°=157.5° 在4点和5点之间,几点几分时针和分针成90度角?请说出详细解法。谢谢! https://www.360docs.net/doc/42952940.html,/question/81386111.html 解:

数学里的钟表问题 “钟面角”

钟表问题“钟面角”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看钟表,然而我们对钟表表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即“钟面角”)问题可能并没有在意.其实钟面角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钟面角”问题吧. 一、认识“钟面角” 要分析钟面角,我们首先要结合其图形特点,寻找并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 ⑴钟表的表面特点:钟表的表面都是一个圆形,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有5个小格.圆形的表面恰好对应着一个周角360°,每个大格对应30°角,每个小格对应6°角.表面一般有时针、分针、秒针三根指针. ⑵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情况:时针每小时转1大格,每12分钟转1小格,每12个小时转1个圆周;分针每5分钟转一大格,每1分钟转1小格,每小时转1个圆周;秒针5秒钟转1大格,每1秒钟转1小格,每1分钟转一个圆周. ⑶时针、分针、秒针的转速: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很容易计算出相应指针的转速:①钟表的时针转速为:30°/小时或0.5°/分钟;②分针的转速为:6°/分钟或0.1°/秒钟;③秒针的转速为:6°/秒. 有了这些对钟面角的基本认识,我们就可以探究与钟面角有关的问题了. 二、解决与钟面角有关的数学问题 ⒈计算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时针(分针)转过的角度 ⑴公式法:时(分)针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转过的角度=时(分)针转过的时间×时(分)针的转速(注意统一单位). ⑵观察法:若时(分)针转过了a大格b小格,则时(分)针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转过的角度为:30a+6b°. 例1.⑴从3:15到7:45,时针转过度. ⑵从1:45到2:05,分针转过度. 分析:⑴从3:15到7:45,时针走过的时间为4.5小时(270分钟),∴时针转过的角度为:4.5×30°=135°(或270×0.5°=135°) 或用观察法:时针共走了4大格2.5小格,∴时针转过的角度为:4×30+2.5×6=135°.⑵从1:45到2:05,分钟走过的时间为20分钟,∴分针转过的角度为:20×6°=120°. 或用观察法:分针共走了4个大格(或20小格)∴分针转过的角度为:4×30°=120°(或:20×6°=120°). ⒉计算某一时刻时针(分针)与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 ⑴求差法:以0点(12时)为基准到某一时刻止,时针转过的角度与分针在整点后的时间转过的角度差,即时针、分针之间的夹角. ⑵观察法:某一时刻时针、分针相差a个大格b个小格,时针分针的钟面角=30a+6b°. 例2.⑴4:00点整,时针、分针的夹角为. ⑵11:40,时针、分针的夹角为. 分析:⑴4:00整,时针、分针相差4个大格,夹角为:4×30°=120°. ⑵①作差法:11:40,以0点(12时)为基准 时针转过的角度为:11×30°=350° 分针转过的角度为:40×6°=240° ∴时针、分针的夹角为:350°-240°=110°

钟表重合公式

4点钟后,从时针和分针第一次成90度角到第二次成90度,经过了多长时间? 方法一: 时针的角速度是30度/h 分针的角速度是360度/h 时针先比分针多90度,过X小时后分针反比时针多90度. 时针走了30X度,分针走了360X度,或是180度+30X度 即:360X=180+30X X=6/11(小时) 约32分43.72秒 方法二: 解:分针每分转6度,时针每分转0.5度。 设共经过x分钟。 6x=120+0.5x+90 x=38又2/11 答:共经过38又2/11分钟。 设第一次成90度是4点A分,第二次成90度是4点B分 120+6A/12-6A=90,A=60/11 6B-120-6B/12=90,B=420/11 B-A=420/11-60/11=360/11 4点钟后,从时针到分针第二次成90度的角,共经过多少分钟? 解:因时针的速度为每分钟走0.5度,分针的速度为每分钟走6度. (1)设从4点钟开始走用时M分钟后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90度,(这时,时针和分针第次一成90度)因为4点整时,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120度,于是得, (120+0.5M)-6M=90,解得M=60/11 (2)时针到分针第二次成90度,不应超过5点,故我们假设5点整时,时针和分针 逆时针走用了N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90度,因为5点整时,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210度,于是得, (210+0.5N)-6N=90,解得N=240/11 于是有:60-M-N=60-240/11-60/11=360/11 故共经360/11分钟时针和分针第二次成90度. 解:设经过x分钟。6x-(30*4+0.5x)=90 求得x=360/11 所以过360/11分钟后,时分针第二次成90度。

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

第三课时(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 一、学导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公式。 2.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公式解题。 二、学导重点:熟练的利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混合运算。 三、学导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公式 四、目标导航 1.复习回顾两个公式。 2.自学例题:教材P65例2第(2)小题、P66例 3.(注意书上的解题方法。) 3.注意:难,小本节内容偏组内、小组间要认真交流,有困难的要问老师。 4.教材P66练习第1、2 题: 5.计算: (1)(x+3)2(3-x)2(2)(2a+b+1)(2a+b-1) (3)(a-2b-3)(a+2b+3) (4)(2a+b)2-(b+2a)(2a-b) 五、学导流程: (一)、出示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公式。 2.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公式解题。

(二)、自学质疑:1、学生把课前没学完的可以再围绕“目标”和“目标导航”自学、对学、小组内展开。 2、教师深入其中查进度、问题汇总、导学。 3、检测“目标导航”有关内容。 (三)、汇报展示:1、各小组再小组长带领下共同展示目标内容 2、教师针对展示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组织学生再学、学会、会学。 五、测评提升: 1.先化简,再求值: (5y+1)(5y-1)-(5y+25y 2),其中y= 52 2.解方程: (1)(x+ 41)2–(x-41)(x+41)=41 (2)(x+1)(x-1)-(x+2)2=7 3.解不等式: 2(x+4)(x-4) (x-2)(2x+5) 4.计算 (1)(2x+3)3 (3)(2a-b-3c)2 5.计算: (1)已知x 2+xy =6 y 2+xy=10 求:1.(.x+y)2 2. x 2-y 2 3..x-y

时钟夹角公式及其应用

时钟夹角公式及其应用 湖北省来凤县接龙中学 445700 胡永安 邮箱jlzx1968@https://www.360docs.net/doc/42952940.html, 我们知道,时钟表面的时针与分针各自绕着时钟的中心匀速转动,在不同的时刻,两针之间形成不同的角度。时钟夹角问题是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解题难度较大。如果能推导出时钟夹角公式,那么我们就能利用该夹角公式,可以很快地、程序化地解决这类问题。 我们先来推导时钟在任意时刻两针夹角公式。 设时钟所处的时刻是m 时x 分(m 是从0到11的整数,600<≤x )。 先分析时针所经过的角度情况:时针每小时经过 30,m 小时共经过 m 30;时针每分钟经过 5.0,x 分钟共经过 x 5.0。故知从0时0分到m 时x 分这一段时间内,时针共经过 )5.030(x m +。 再分析分针所经过的角度情况:分针每分钟经过 6,x 分钟共经过 x 6。故知从0分到x 分这一段时间内,分针共经过 x 6。 我们由行程问题有关知识可知,当时钟所处的时刻是m 时x 分两针的夹角,相当于时针从0时0分到m 时x 分这一段时间所经过的角度与分针从0分到x 分这一段时间所经过的角度之差,由于我们不能确定时针和分针谁经过的角度谁多谁少(即不能确定两针的前后位置),所以应加上绝对值符号,为 o x m x x m 5.5306)5.030(-=-+ 另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两针的夹角是取小于或等于平角的角,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时钟在m 时x 分这一时刻两针夹角公式: 若1805.530≤-x m ,则两针夹角为 x m 5.530-………………………………① 若1805.530>-x m ,则两针夹角为 x m 5.530360--………………………② 下面举例谈谈时钟夹角公式的应用。 一、已知时刻,利用夹角公式计算两针的夹角 例1 求7时8分两针夹角。 解: 16685.5730=?-? 例2 求2时52分两针夹角。 解:∵ 180226525.5230>=?-? ∴ 两针夹角为: 134226360=- 二、 已知两针的夹角,利用夹角公式列方程求时刻 例3 时钟在4时与5时之间的什么时刻,两针夹角为 45?

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目标: 1、学习2 )(c b a ++型,并进行公式推导; 2、进一步巩固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并会用乘法公式化简某些代数式. 重点:乘法公式的有关推广计算.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48“动脑筋” 说一说: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及其结构特征 议一议:计算下列各题 (1)?)1)(1)(1(2=-++x x x (2)?)1)(1y (=-+++y x x 【归纳总结】遇到多项式的乘法时,要先观察式子的特征,看能否运用乘法公式,一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选一选: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11x x ++ B .)2 1)(21 (a b b a -+ C .()()a b a b -+- D .()()22x y y x -+ 填一填:()2a b ---2ab = 你能用2222)(b ab a b a ++=+推导2 )(c b a ++的结果吗? 【课堂展示】例8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2 )]3)(3[(-+a a (2)))((c b a c b a -++-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互动探究一:291y my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若要使值为( ). A .3± B .3- C .6± D .6- 互动探究二:若,4,922-==+xy y x 求(1)2)(y x + (2)2)(y x -的值. 互动探究二:计算:[2a 2-(a+b )(a -b )][(-a -b )(-a+b )+2b 2]; 【当堂检测】: 1.填空 (1)、____))((=+-y x y x ;()()a b a b ---+= (2)、____)32(2=-n ;____)22(2=-y x (3)、22)(____)(n m n m +-=+; 222)() (b a b ab a +=+++ 2.计算 (1))9)(9(-++-y x y x (2)22)10()10(+-x x (3)2()x y z +- (4))3)(3()3(2y x y x y x +--+ 3. 思考:你能计算22()()a b a ab b +-+、22()()a b a ab b -++吗?

乘法公式(基础)

乘法公式(基础)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a b a b +-=22b a -.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要点诠释:在这里,a ,b 既可以是具体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抓住公式的几个变形形式利于理解公式.但是关键仍然是把握平方差公式的典型特征:既有相同项,又有“相反项”,而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常见的变式有以下类型: (1)位置变化:如()()a b b a +-+; (2)系数变化:如(35)(35)x y x y +- (3)指数变化:如3232 ()()m n m n +-; (4)符号变化:如()()a b a b --- (5)增项变化:如()()m n p m n p ++-+; (6)增因式变化:如2244()()()()a b a b a b a b -+++ 要点二、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2)(b a 222b ab a ++ ()2a b -=222b ab a +- 两数和 (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要点诠释:公式特点:左边是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二次三项式,是这两数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数之积的2倍.以下是常见的变形: ab b a ab b a b a 2)(2)(2222+-=-+=+;ab b a b a 4)()(22+-=+. 要点三、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要点诠释:添括号与去括号是互逆的,符号的变化也是一致的,可以用去括号法则检查添括号是否正确. 要点四、补充公式 2()()()x p x q x p q x pq ++=+++;2233()()a b a ab b a b ±+=±; 33223()33a b a a b ab b ±=±+±; 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活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的六种技巧》专题试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训练系列(附解析)

专训1活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的六种技巧名师点金: 乘法公式是指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公式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任意一个式子;(2)公式可以连续使用;(3)要掌握好公式中各项的关系及整个公式的结构特点; (4)在运用公式时要学会运用 一些变形技巧. 巧用乘法公式的变形求式子的值 1.已知(a+b)2=7,(a-b)2=4.求a2+b2和ab的值. 2.已知x+1 x=3,求x 4+ 1 x4的值.

巧用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3.计算: (1)1982;(2)2 0042; (3)2 0172-2 016×2 018; (4)1002-992+982-972+…+42-32+22-12. 巧用乘法公式解决整除问题 4.试说明:(n+7)2-(n-5)2(n为正整数)能被24整除.

应用乘法公式巧定个位数字 5.试求(2+1)(22+1)(24+1)…(232+1)+1的个位数字. 巧用乘法公式解决复杂问题(换元法) 6.计算20 182 0172 20 182 0162+20 182 0182-2 的值. 巧用乘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分类讨论思想) 7.王老师在一次团体操队列队形设计中,先让全体队员排成一方阵(行与列的人数一样多的队形,且总人数不少于

25人),人数正好够用,然后再进行各种队形变化,其中一个队形需分为5人一组,手执彩带变换队形,在讨论分组方案时,有人说现在的队员人数按5人一组分将多出3人,你说这可能吗? 答案 1.解:(a+b)2=a2+2ab+b2=7, (a-b)2=a2-2ab+b2=4, 所以a2+b2=1 2×(7+4)= 1 2×11= 11 2, ab=1 4×(7-4)= 1 4×3= 3 4. 2.解:因为x+1 x=3,所以? ? ? ? ? x+ 1 x 2 =x2+ 1 x2+2=9. 所以x2+1 x2=7.所以? ? ? ? ? x2+ 1 x2 2 =x4+ 1 x4+2=49.

时针分针夹角问题解答

有关时针分针夹角的计算钟表上的时针、分针你追我赶,始终围绕中心按各自恒定的速度旋转,两针所成的夹角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如何来计算两针的夹角呢?通常我们以两针各自正对钟表面上“12”时为起始位置,以所计算角度时刻时针、分针暂停的位置为终止位置,两针各自旋转的角度之差为两针的夹角。由于我们常说的角都是小于180度的,当两针夹角大于180度时,应用周角360度减去两针所所旋转的夹角差为两针的夹角。 时针旋转一圈是12小时,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旋转了360度,1小时旋转了30度,1分钟旋转了0。5度;分针旋转一圈是60分钟,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是360度,1分钟旋转了6度。 一、整点两针夹角的计算 例1 2点整时针分的夹角是多少度? 分析:如图1,时针从0点旋转到2点,旋转了2×30°=60°;分针没有旋转,从0分到0分,转了0°。所以两针的夹角为60°-0°=60°。 解:2×30°-0×6°=60° 练习1:6点整时,时针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8点整呢? (提示:当所计算的夹角大于180度时,应用周角360度 减去两针所所旋转的夹角差为两针的夹角。) 二、非整点两针夹角的计算 例2 计算3点40分时两针的夹角。 分析:如图2所示,3点40分时,时针以正对0点为始边,以2以到3点40分时为终边,旋转角度为:3×30°+40×0.5°=110°;分针以正对0分为始边,以旋转到40分时为终边,旋转角度为:40×6°=240°。分针旋转角度大于时针旋转角度,所以两针夹角为240°-110°=130度。 解:如图2所示,时针旋转角度为:3×30°+40×0.5°=110° 分针旋转角度为:40×6°=240° 两针夹角为240°-110°=130° 练习2:计算10点过5分时两针的夹角。 三、已知两针的夹角,求时间 例3 4点过多少时,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 分析:存在两种情况:(1)当时针旋转角度大于分针旋转角度时,如图3,时针分针互相垂直;(2)当分针旋转角度大于时针旋转角度时,如图4,时针分针互相垂直。 解:(1)当时针旋转角度大于分针旋转角度时,如图3,设4点过x分钟时两针互相垂直。由题得: (4×30+0.5x)-6x=90 120+0.5x-6x=90

专题一 乘法公式及应用

专题一乘法公式的复习 一、复习: (a+b)(a-b)=a2-b2 (a+b)2=a2+2ab+b2 (a-b)2=a2-2ab+b2 (a+b)(a2-ab+b2)=a3+b3 (a-b)(a2+ab+b2)=a3-b3 归纳小结公式的变式,准确灵活运用公式: ①位置变化,x y y x x2y2 ②符号变化,x y x y x2y2 x2y2 ③指数变化,x2y2x2y2x4y4 ④系数变化,2a b2a b4a2b2 ⑤换式变化,xy z m xy z m xy2z m2 x2y2z m z m x2y2z2zm zm m2 x2y2z22zm m2 ⑥增项变化,x y z x y z x y2z2 x y x y z2 x2xy xy y2z2 x22xy y2z2 ⑦连用公式变化,x y x y x2y2 x2y2x2y2 x4y4

⑧ 逆用公式变化,x y z 2x y z 2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2x 2y 2z 4xy 4xz 例1.已知2=+b a ,1=ab ,求22b a +的值。 解:∵=+2)(b a 222b ab a ++ ∴22b a +=ab b a 2)(2-+ ∵2=+b a ,1=ab ∴22b a +=21222=?- 例2.已知8=+b a ,2=ab ,求2)(b a -的值。 解:∵=+2)(b a 222b ab a ++ =-2)(b a 222b ab a +- ∴-+2)(b a =-2)(b a ab 4 ∴-+2)(b a ab 4=2)(b a - ∵8=+b a ,2=ab ∴=-2)(b a 562482=?- 例3:计算19992-2000×1998 例4:已知a+b=2,ab=1,求a 2+b 2和(a-b)2的值。 例5:已知x-y=2,y-z=2,x+z=14。求x 2-z 2的值。 例6:判断(2+1)(22+1)(24+1)……(22048+1)+1的个位数字是几? 例7.运用公式简便计算 (1)1032 (2)1982 例8.计算 (1)a 4b 3c a 4b 3c (2)3x y 23x y 2 例9.解下列各式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3《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教案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的乘法公式进行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选择乘法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多项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范例分析、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预学 (一)复习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3、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2)(c b a ++==bc ac ab c b a 2222 22+++++ 4、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1)()()b a b a --- (2)()()b a b a +-- (3)())1)(1(12-++x x x 二、探究 例1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22b a b a --+ (2)()()22b a b a -++ 解:(1)()()2 2b a b a --+ =()())]()][([b a b a b a b a --+-++ =()ab b a 2)2(2=? 想一想:这道题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 (2)()()2 2b a b a -++ =()()222222b ab a b ab a +-+++ =2 22222b ab a b ab a +-+++ =2222b a + 三、精导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1)(1(-+++y x y x (2))1)(1(-++-b a b a 解:(1))1)(1(-+++y x y x =]1)][(1)[(-+++y x y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