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读书笔记

12产经王文楠10011312309

摘要:

奥利弗.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用“卡内基三要素”贯穿全文,作为主线来叙述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介绍了如何运用实用的方法论来进行严格的训练,讲解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组织理论、契约法的联系,并且强调活跃的思维对于研究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重要性。文章还讲述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可操作化的进程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交易成本经济学契约组织

1.关于文献和作者的简介

我选择的文献是《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 Introduction》即《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论》,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森。奥利弗.威廉姆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由于他的研究推广,使得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威廉姆森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接受三年教育,受益于著名的“卡内基三要素”,所以他的这篇关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综述也是围绕“卡内基三要素”展开的,即严格的训练、跨学科视野和活跃的思维。严格的训练意味着认真对待学科的核心课程,并按其设计进行学习研究;跨学科视野意味着,如果研究的现象跨越学科边界, 则需要借助相邻的社会科学;保持活跃的思维,即要多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而少判断“这就是这里的规则”。尤其是就跨学科视野来说,往往有一些现象无法单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完整分析,它们可能渗透至临近的社会科学,这就需要我们扩展知识面。

2.文章的内容介绍

2.1 “卡内基三要素”及五个引用

文章在论述了“卡内基三要素”之后,引用了五位著名的经济学的言论。第一位是詹姆斯.布坎南,他把组织经济学研究描述为选择科学和与之平行的契约科学,并建议“源于自

愿交易的互利……是对经济学的最基本理解”。第二位是约翰.康芒斯,他对经济组织有如下阐述:“行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必须包含三个原则,即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一基本单位即交易。”他将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元,有利于经济学研究的明晰化,而且康芒斯的三原则有助于确定治理的要件,确切的说,治理是注入秩序从而缓解冲突、实现共赢的手段。第三位是弗兰克.奈特,他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他们想让自己的行为是有效的而不是浪费时间的,这一事实应被给予足够重视。第四位是赫伯特.西蒙,他认为在设定研究议程和形成研究方法方面,没有什么比对人类本性的看法更根本的了,因为经济学研究的是正常人的行为,尤其是人的自我认知还有自利方面。第五位是乔恩.埃尔斯特,他主张社会科学应重视机制而不是理论,应对二者进行区分。因为社会科学具有复杂性,所以不同方向的研究是有益的,因此,交易成本经济学也赞成多元论。

2.2 严格的训练

在关于严格的训练方面,罗伯特.索洛认为做研究应该应用实用的方法论,即遵循三原则:保持简单的思维,用正确的方法、途径得到结论,让结论看起来是合理可行的。

所谓的保持简单的思维就是区分先后次序,去除不重要的因素从而关注某一现象的主要驱动力。好的理论可以找到主要原因忽略其他从而简化现象。

用正确的方法得到结论需要我们发现事物的逻辑,把经济学中的概念转变为精确的数学模型、图标或者文字,并保证进一步的逻辑运算能够正确执行和检验。例如在公共政策方面,我们要确定假定的低效率是否可以经得起制度的详细审查,若低效率成立,也就意味着共同获利的机会,当事人就有动力去解除低效率。那么解除低效率又有哪些阻碍?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呢?

让结论看起来合理可行需要时刻与实际情况保持联系并摒弃想象的构造。有关复杂现象的看起来合理的简单模型应该在重要参数的合理或者似乎合理的取值上是合乎逻辑的,因为想象出来的与现实脱离联系的模型是可疑的,尤其是如果有其他更可靠的模型产生了与数据一致的反驳性推断时。

最后这点引出了第四个规则,用相关的数据,往往是微观分析的数据,来使自己的研究获得无可辩驳的影响,因为与数据匹配的理论才可以更有影响力。科学的意义不在于预测,是为了研究知识本身,尽管预测是科学知识的试金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有新的理论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被完全解读,理论都是随着时间发展前进的,这期间伴随着理论和现实的相互作用。举个例子,理论更像学生,一旦接受,就努力使其不被放弃,理论是用来培养、

改变并且建立的。

2.3 跨学科

虽然很多现象用独立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推理就够了,但是研究复杂经济组织的学生还是要明白,很多现象已经偏离了新古典的模型,这时候,机械应用新古典的方法推理就会导致人为的复杂错误的解释。所以有时候为了与实际现象保持联系,我们必须有跨学科的准备并进行一些跨学科的训练。对现实现象没有鉴别力就会导致疏忽或者误解本该被重视的因素。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跨学科的,它涉及到组织理论和法律的一些方面,主要是契约法。2.3.1 组织理论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联系

目前说来,组织理论对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最主要的三个贡献是行为人、协调适应和跨时期规则。

行为人指有自我认知能力的、自利的、有预见性的人。行为人的有限理性指“意愿理性却只能有限实现”,行为人既不是高度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只是试图有效应对不完备的复杂契约。自利被解释成两个方面,惯例行为是良性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说什么做什么。但是一旦风险增加,合作精神就可能变为更加精明的计算,这时机会主义行为,也就是背叛就出现了。但是,可行性的预见允许当事人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作出可信的承诺。拥有可行性预见的有限理性的人试图用有成本效益的方法来缓和危险,结果是契约的效力越来越大。

调整是经济组织的主要问题,包括两种:一是像哈耶克描述的,市场上人们对于相对价格的变化做出的自发调整,一是像伯纳德描述的,通过科层制度实现的自觉的、谨慎的、有目的的协同调整。交易成本经济学把市场和科层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而不是陷入到市场和科层的旧的意识形态的两分法中。自发调整适用于市场,但是协同调整适用于科层制。两者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经济体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而市场和科层的混合模式是一个展示两者调整能力的折衷模式。

正如菲利普.塞尔兹尼克所观察到的,经济组织像法律一样拥有自己的生命,如果跨时期规则对组织的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这种规则就应该被展示被阐述。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基础转化是最有特色的跨时期规则,它指的是开始时存在大量的投标竞争转化为到了契约履行和契约续签阶段只有很少的交易关系。这种转化会危及到简单市场的功效,从而使它被长期契约(得到可信承诺的支持),或者少数情形下被诉诸于科层制的各连续阶段的统一所有权所替代。

2.3.2 契约法

由于在选择透镜下的企业和市场组织细节不足,威廉姆森选择了契约透镜来研究不同模式的治理,不同模式在激励强度、管理控制和契约法律方面有各自独特的属性,这些差异使他们有自己的优缺点。这篇概论主要从不同模式下契约法律的不同来研究。

经济学的正统说法一般假定有一部通过法庭低成本执行的万能的契约法,相比之下,契约透镜下把法庭看作是特殊的情况,认为契约法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而变化。这里引入更有弹性的一个概念——“作为框架的契约”,具体来说,法律契约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提供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几乎从来不能精确的预测真实发生的关系,但是它提供了一个大体的指示:各种真实发生的关系围绕它而变动,一个遇到疑惑时的场景式指导,一个当事实上关系停止作用时可以进行最终上诉的规范。

当作为框架的契约被应用于混合交易模式时,伯纳德提到的自觉的、谨慎的、有目的的协同适应通过管理得到实现。这就需要脱离市场让交易内部化,这涉及到内部组织的隐形契约法律,也就是自制法。除了欺骗行为、非法行为和利益冲突,法庭拒绝对企业内部分公司间的怀疑进行听讼。例如,当存在价格纠纷、延迟损失、质量瑕疵时,惯例上法庭允许企业进行诉讼,然而,法院将拒绝关于企业内部两部门之间有关清一色技术问题的纠纷进行听讼。当向法庭的诉讼被拒绝后,各方必须在内部来解决他们的不同,所以说,科层是他们自己的终极诉讼的法庭。

2.4 活跃的思维

当跨学科的训练打开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之门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之后,我们还应具备活跃的思维。我们不应该告知自己“这就是规定”,而是应该具有试验性的、多元化的、探究的思维,去探究“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回答经济学上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应用理论去梳理我们的想法,需要联系现实去确保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弄清楚事物是怎样运作的,这种说法看起来老套且没有意义,却仍然有很多人做不到,很多人解释经济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偏见而不是基于特定的情境,这真的是很让人遗憾。因此,对经济学保持持久兴趣的人们经常被告诫,一定要联系现实现象的细节。同时,他们大都赞成多元论,因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有利于我们对复杂现象的理解。

2.5 可操作化

科斯在其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的文章中专门比较了这样一种缺失:企业的边界应该来源于“自制还是购买”的经济学推理的应用,但是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活动分配却是

由经济学家制定的。科斯认为出现这种缺失是因为当时经济学界盛行的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如果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实现的话,外部性,也就是市场失灵将会消失。无论初始产权安排是怎样的,面临侵权交易的各方都可以通过无成本的谈判达到一个有效率的结果。这样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应明确规定正的交易成本。

然而当我们规定了正的交易成本,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旦打开企业和市场组织的“黑箱”往里看,正的交易成本会被观察到无处不在。这使得人们认为某种形式的交易成本可以解释任何情形而不管事实的背后是什么,结果就是对交易成本的强调获得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恶名”。

而且,除非这些成本可以在不同的治理模式下进行区分,否则只意识到存在很大的交易成本是没有比较契约分析的意义的。所以,对于交易成本的长期忽视和交易成本推理的临时使用是不足够的,还需要懂得如何操作和实施交易成本的概念。因为在市场、科层和混合这三种治理模式下,交易成本是有区别的,运用比较契约分析,我们可以不用考虑全部的解决交易成本的措施。以相对的制度方法应用到特定现象中,可以促进交易成本经济学概念的可操作性。

关键的可操作性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交易成本经济学集中研究纵向一体化,而不是采用综合研究方式,这样使得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不再被复杂的契约所困扰。

(2)将交易视为分析的单元。在运作之前,需要识别区分不同交易的重要维度。其中, 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是重要的特征。

(3)可以选择的三种治理模式有着一致的综合属性,这些属性是自发适应和协调适应方面的明显的优缺点的积累。

(4)不同治理结构的关键特征不同,因此不同属性的交易在这些治理模式下产生的交易成本节约结果会受到影响。

(5)实验验证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显著成绩之一,如今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显然是基于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6)通过研究复杂契约以及经济组织下,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有效率或者无效率的分支,公共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

3. 结论

相比于其他关于契约和经济组织的研究,交易成本经济学更加跨学科,引入了实验验证

并且与公共政策的分支更加有关联。与半正式的模型、图表以及广泛传播的口头的理解为交易成本经济学应用到其他领域提供了动力。由文字到图表再到数学模型的发展其实是预期的前进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交易成本经济学并不是要创造一种综合性的理论,而是要以一种温和缓慢的但是细化明确的方式,一步一步地研究直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不可以被否认。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从很多对立的或者补充的观点中受益,尤其是受益于赞成使用方法论的学者的研究。总之,作为经济组织一部分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会是一个充满生气的研究领域。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2011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l 2011第31卷第4期(总108期) Journal of X i 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 ial Sciences)Vo.l 31(Sum No .108) [收稿日期] 2011-05-31 [作者简介] 奥利弗 威廉姆森(1932- ),男,美国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 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自然演进 奥利弗 威廉姆森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美国旧金山) [编者按] 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奥利弗 威廉姆森是 新制度经济学 的命名者,被誉为重新发现 科斯定理 的人,由于他的研究推广,使得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在概念、理论、实证、公共政策、扩大服务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根据奥利弗 威廉姆森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演讲,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苏金远博士翻译而成。[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费用;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F 091.3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45X (2011)04 0001 03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 (transaction cost econo m ics)亦被称为 治理经济学 (econo m ics of governance)或 组织经济学 (econo m ics of organization)。治理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诉诸组织理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交易成本经济学则是将营运内容注入于治理和组织之中的手段。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营运内容和组织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更易于分析。 (一)治理 传统的组织经济学研究描述的是生产功能,这种资源配置范式关注的是经济学运行的基本框架,如价格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约翰 康芒斯是这种传统研究的反对者之一,他对经济组织有如下阐述: 行动的基本单位 本身必须包含三个原则,即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一基本单位即交易。 [1] 首先,将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元,有利于经济学研究的明晰化。其次,康芒斯的三原则有助于确定治理的要件,确切的说,治理是注入秩序、缓解冲突、实现共赢的手段。这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与其他经济学家一样,詹姆斯 布坎南将传统的 组织经济学研究描述为选择科学,肯定了它在帮助做出有效而高效的决策和执行结构性的活动上的裨益。但他同时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经济学专注于选择科学和与之相关的优化工具,这是有问题的 [2] ,我们还需 要与之平行的契约科学。布坎南还建议,如果 源于自愿交易的互利 是对经济学的最基本理解 [3] ,那么,契约视角远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接触到康芒斯和布坎南的经济学观点时,交易成本经济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交易的互利是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但交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或简单或复杂,需对此进行区别对待。物物交换是简单交易的例子,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契约,它们也同样适用于治理结构。这就导致以下问题:它们有何不同,为何不同?契约应当如何组织,为何要如此组织?这些都是交易成本经济学试图回答的问题。 (二)组织 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将企业视为一个根据技术规律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 黑盒子 。尽管这一架构是有用的,但它并不是通用的。正如哈罗德 德姆塞茨所评述: 将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企业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混为一谈是一个错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1

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名目 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 威廉姆森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进展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奉献,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的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的高低。他们认为交易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科斯定理的核心是交易成本。由此,科斯定理可被定义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初始的合法的权益配置关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无关的。这确实是讲,只要交易界区是清晰的,资源配置就能有效。按照这种定义来讲明上述科斯所举的案例,他们认为,纠纷解决的结果如何取决于火车主和农场主的交易成本比较,如果火车主是一个人,而铁路沿线的农场主有专门多个,那么农场主之间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便会远远高于火车主进行谈判的交易成本,如此纠纷就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外在性无解。相反只有在农场主个数减少,使得双方的交易成本相当时,才可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克服外在性。在那个地点,产权界区的明确,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体制的完善与政策的推行等等,差不多上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换言之,产权界区的明确等措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也是减少交易摩擦的润滑剂。基于这种认识,交易成本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向了企业组织理论。G.斯蒂格勒、张五常等产权理论研究者对科斯定理的讲明与威廉姆森一致,都属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讲明。 什么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的明显特点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特点使新制度经济学比其他经济学更为现实,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生产成本)教学总结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总收益(total revenue) 答: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Q,即: =? TR P Q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TR ?)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完全竞争市场外其他类型市场的总收益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大后再下降的。 2.总成本(total cost) 答:总成本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及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支出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这些费用在短期内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其变动的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趋于合理,其效率得以充分发挥,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小;最后由于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大。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描述的总产量的变动趋势相反。 3.利润(profit) 答:利润指从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收益与生产这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用等式表示为:利润=收益-成本。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他们发现,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4.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 答:显性成本有时也称为直接成本,指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它主要包括:①直接材料成本。即在生产中用来变成产品主要部分的材料的成本,如用于原料、材料等方面的支出;②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使它变成产品所用的人工的工资;

电子商务与交易成本

1. 因特网促进交易成本降低使用internet来进行电子商务,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降低交易成本。internet上有充足的信息,而你只要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以到世界各地的网站搜索信息,因此internet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中的搜索成本;由于internet可以让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省掉常规多层次的经销体系,因此交易过程中的协商成本和契约成本可以大幅降低。由于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成本很低,它可以很容易比较各家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因此internet 可以降低交易过程中,需求方和供应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甚至它可以扭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传统的常规商业环境中,相对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商家拥有较多的信息,因此它可以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对他们索取较高的费用,获取超额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者剩余(supplier’s surplus)。而在互联网上,消费者获取信息非常容易,经与其他供给者比较,他可以知道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这时候商家就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也就无法任意提高价格,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决定力量由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享有的是对他有利的价格,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supplier’s surplus)。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讨论的信息不对称都是针对一致化的产品或服务,如果网站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提供个人化的产品或服务,则上面的讨论就需要修正了。如果公司利用internet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提供消费者完全顾客化的服务或信息组合,这时公司需要知道个别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也无法将你所提供的服务或信息和别家网站作比较,因此消费者对网站或网站对消费者,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此可见,因特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换个角度看,凡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行为就具有附加价值,也就能在互联网的商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如网上信息过于泛滥,而搜索引擎的存在正好可以降低搜索成本;网络上的商店太多了,素质参差不齐,这时网络商店就可以担任中介者的角色,提高质量的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为了降低契约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电子认证中心(ca)就有存在的必要。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同大多数技术革命一样,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因为随着利润率的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生产者利润的大幅度增加。互联网使世界经济更加透明、更加开放。买方和卖方更易于进行价格比较;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不必再有中间环节;交易成本和市场准入的门槛大大降低。总之,随着成本不断降低,竞争日益激烈和价格机制渐趋完善,市场越来越接近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式,即充足的信息、零交易成本、市场准入自由。这一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才有的理想经济模型在互联网时代并非那么遥不可及。借助于互联网,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的以更好的实现,市场效率得以提高,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实际上,"新"经济最重要的作用也许是使"旧"经济更加富有效率。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现实距离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某些行业中,较低的边际成本(例如,在网上销售软件的附加成本接近于零)和网络效应(例如,操作系统使用的越广泛,愿意用它的人越多)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从而导致垄断的出现。尽管如此,由于互联网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市场竞争,它也就可以从总体上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水平。虽然我们很难在实践中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但也的确有一些研究成果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一些商品,如书籍和光盘,从网上购买要比在传统商店里购买的价格(包括税和运送成本)平均低10%左右,虽然很多网上电子零售商根本无法取得利润这一事实无疑也使其欠缺说服力;来自网络公司的竞争也会促使传统零售商降低产品的价格;对银行等服务业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收益更加明显。据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投资银行的计算,银行人工转账的成本是1.27美元,机器转账的成本是27美分,而如果通过互联网转账,其成本则只有1美分。 2. b2b促进交易成本降低尽管网上零售商或其它企业对消费者(b2c)的公司,例如amazon或ebay,总是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互联网对经济的最大影响来自于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出现的电子商务活动。根据gartnergroup的预测,到2003年,美国b2b电子商务的全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管理经济学分析题

2、假定某行业市场需求曲线为P=30-Q,该行业有两个寡头进行竞争。两个寡头拥有相同的生产规模与成本。假定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MC1=MC2=10,两个寡头的行为遵从古诺模型。 (1)求古诺均衡下每个寡头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并求行业产出总量。 (2)将结果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下的产量与价格进行比较。 (3)在一个寡头先确定产量,另一个寡头后确定产量的情况下,用斯泰伯格模型求两个厂商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1、TR1=PQ1=(30-Q1-Q2)Q1=30Q1-Q2(2)-Q1Q2 MR1=30-2Q1-Q2 (TR1对Q1求导) 当MC1=MR1时,利润最大 30-2Q1-Q2=10 得Q1=10-Q2/2 (1) 同理,得 Q2=10-Q1/2 (2) 联立(1)(2)得 Q1=20/3 Q2=20/3 P=50/3 总产量Q=Q1+Q2=40/3 2、完全竞争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10 Q=30-P=20 若两寡头生产条件相同,均分产量,则Q1=Q2=10 完全垄断时,相当于两寡头相互勾 结求利润最大化,此时的均衡为共谋均衡 TR=PQ=(30-Q)Q=30Q-Q(2) MR=30-2Q MR=MC时,总利润最大化即30-2Q=10 得Q=10 P=20 Q1+Q2=10的曲线为契约曲线,沿此线两寡头瓜分产量。 若两寡头实力相当,均分产量,则Q1=Q2=5,达到共谋均衡点。 3、假设寡头1先确定产量,寡头2会对其作出反应,反映函数为:Q2=10-Q1/2 寡头1:TR1=PQ1=(30-Q1-Q2)Q1=(30-Q1-10+Q1/2)Q1=20Q1-Q1(2)/2 MR1=20-Q1 MR1=MC1时,利润最大:20-Q1=10 得:Q1=10,Q2=5,P=15 可看出,寡头1由于首先行动而获得了优势,即所谓的先动优势。 3、某产业只有两个寡头。两个寡头进行广告竞争,竞争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四 个小矩形中的数字为企业的利润,其中每一个矩形中的第一个数字是寡头1的利润,第二个 数字是寡头2的利润。 假定两个寡头都追求利润最大化。请问,若两个寡头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竞争,竞争的 结果是什么?若双方进行的是无穷多次竞争,会有合作的结果吗?如果有,条件是什么? (3) 解:若两寡头进行的是一次性竞争,且同时决策,竞争的结果应是达到纳什均衡, 此也是各自的优势策略,即结果(200,200); 若双方是无穷多次竞争,会有合作的结果(600,600),此时的条件是贴现因子ρ应 足够大: 以寡头1不偏离合作的条件为例,有600/(1-ρ)>900+200×ρ/(1-ρ) 解不等式可得ρ>3/7

(完整版)管理经济学_笔记(非常详细,绝对超值)

《管理经济学》整理 绪 论 P3 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 3~P4 识记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 4~P6 识记 三、 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 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领会 P6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即:企业价值=∑=+n t t t i 1)1(π=∑=+-n t t t t i TC TR 1)1( 式中πt 是第t 年的预期利润,i 是资金利息率,t 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 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 总销售收入(TR )减去总成本(TC ),式中TR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销售收入,TC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利润=销售收入-企业成本 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出,支未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 P7 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定义: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它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 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P8 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③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④机器原来生产A ,可得利润X 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 可得到的利润X 元。 ⑤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⑥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⑦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是企业的实际收入>实际支出的部分,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不可用于决策) 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企业利润 -会计成本

经济学原理测试题(选择及计算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为生产产品B,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200元 B. 1200元 C. 1000元 D. 800元 答案:A 根据教材定义,似乎应该选择答案B,但我们并不知道生产产品A时所花费的成本,生产一套桌椅和生产一套组合柜都要用到电锯,但显然二者的其他投入如时间、人工、材料等是不同的,因而只能以A产品的利润作为B产品的机会成本。 关于这个问题,可作以下思考: ①按教材的定义,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收益(视不同应用的成本相同);②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利润(不考虑投入差异);③综合运算(考虑投入的差异):A的机会成本=B的收益+(A的成本-B的成本)——。 第一种算法一般只在两种应用的投入品完全相同时适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显得更合理一些。(例如,一台机器用来生产A,总投入为100,利润为150;用于生产B,总投入为200,利润为200。采用第二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150;采用第三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350,如果扣除生产B的投入200,剩余部分与第二种算法相同;相比之下第一种算法的机会成本250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但令我感到纠结的是不知道你们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如何,如果考研,特别是经济学有关的研究生,对方选择的经济学教材是否高鸿业的就有影响了,所以最好我们同学对这几种算法都有了解,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算法解决问题。 2. 在短期生产中,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达到最小值。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平均可变成本 D. 平均不变成本 3. 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上升的 B. 下降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4. 经济学中所指的经济利润是指() A. 总收益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正常利润 C. 总收益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D. 超额利润 5. 短期中,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则有()。 A. 平均成本上升 B. 平均不变成本上升 C. 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AC()。(上海交大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达到最小值 B. 等于MC C. 等于A VC+AFC D. 以上结果都正确 7. 外在不经济引起LAC曲线()。 A. 向上移动 B. 向左移动 C. 沿LAC曲线下移 D. 不发生变化 8.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收支相抵点 B. 停止营业点 C. 厂商均衡点 D. 平均成本最低点 9. LAC曲线同LMC曲线之间关系正确的有()。 A. LMC﹤LAC时,LAC上升 B. LMC﹤LAC时,LAC下降

管理经济学考试答案含案例分析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叉弹性 交叉弹性指某种商品的供需量对其他相关替代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供需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可替代程度愈高,交叉价格弹性愈大。 2.声望定价 所谓声望定价法是指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理来制定商品的价格。因为消费者具有崇尚名牌的心理,往往以价格来判断产品质量,认为价高质必优,这种定价策略既补偿了提供优质产品或劳务的商家的必要耗费,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二、简要回答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进行商品需求估计中,应当怎进行市场调查?如何选择参数和变量? 在进行商品需求时,应当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销售渠道、消费者以及法律法规、社会、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等方面调查: 1)首先应该将要推出的产品的性能与市场上的商品做比较。列举出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并与新产品做比较,说明新产品的优势。 2)走访批发商和销售商,了解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的销量,进价等。并想办法得知或估算市场主流产品的成本。并将新产品的成本与市场主流产品的成本做比较。 3)走访销售商和消费者,了解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的优缺点,找出市场同类或类似产品的弊端,并在新产品中加以改进。 4)收集国家、地方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政策上找出新产品的市场前景。 5)新产品在何区域推出、针对哪个层次的消费群体推出,需要调查了解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当地的消费层次,找准合适的目标客户。 市场调查所需参数和变量应当根据产品的特征选取。如低端产品应当选择竞争产品的价格以及成本作为变量,高端产品应选择地域消费水平为主参数。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何特征?厂商生产决定最佳产出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Y = A(t)LαKβμ(μ≤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阐述了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及资本的关系。如果技术条件改变,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特定要素投入组合在技术条件下能且只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1981威廉姆斯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方法

1981威廉姆斯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方法 摘要:用交易成本法研究经济组织是把交易看做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对交易成本节约的理解是组织研究的核心。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交易是量化的且有备选统治机构。安排交易活动到有差别的统治机构,可以获得节约。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和市场之间效率边界的确定及内部交易组织包括雇佣关系的设计。这种方法与其它组织理论文献中精选的部分进行了对比。 企业是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的生产函数,与解释经济学相比较少以解释组织理论为目的。甚至在经济学中,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新古典理论是自我限制的。最近多重多样的经济方法用来进行组织的研究,内部组织的重要性被意识到。本文描述的这种方法强调经济理论中的交易成本及转向力。比大多数经济方法进步的方面是,它兼容富兰克·奈特恰当描述的“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本性”。 对组织、交易成本分析包括的经济方法通常关注于效率。的确,在效率方面,并不是每种有趣的组织问题都会被仔细研究,除了可能以一种二流方式。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尤其是强调交易成本时,大量被研究。这种方法就他们节约交易成本的生产量而言,通过使交易而不是商品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通过评估以公司和市场为主要选择的控制结构来实现。 用交易成本法对组织进行研究被应用到三个分析层面。第一个是企业的总体结构,给定企业规模,求解运营部门应该怎样相互联系。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单一控股公司和多部门形式被详细审查。第二层面或者中间层面的研究关注操作部分,寻找哪些活动应该在企业内进行,哪些在企业外,为什么。这可以被认为是建立“效率边界”的标准并定义它。第三层面的分析关注人力资产的组织行为,目标是以一种有差别的方式匹配内部控制结构与其它工作组的特性。 本文仅研究了后两种问题。对这两种问题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转向了交易的量化。交易成本方法起源的文献概要在第一部分,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交易的量化在第二部分,效率边界研究的应用在第三部分,雇佣关系问题在第四部分,与精选的组织理论文献的对比及“外力”法对组织研究的对比在第五部分。接着是结束语。 一、先例 与组织研究有关的交易成本方法涉及三种相对独立的文献。的确,它们之间有很大的重叠部分,说明它们在发展自己理论时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其它的。然而,他们处理共同问题的程度,几乎没有被意识到。 考虑到节约是交易成本的研究核心,一个经济学文献与先例相关就不足为奇了。由于组织内部问题是特定的,组织理论文献有期望的形象。第三种文献不那么显著,是合同法文献,合同是作为控制问题来处理的。 每一种这些文献都非常庞大,我对这些智力进步的总结尽可能简洁忽略了重要的贡献。这三个领域在20世纪30年代都有重大的进步。我对先例的梗概从这儿开始。

对成本沉没效应的一些思考

对成本沉没效应的一些思考 摘要成本沉没效应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行为,本文概述了成本沉没效应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并且对成本沉没效应在一些应用问题进行了解释与阐述,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决策误区,为理性决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成本沉默效应;应用问题;理性决策 人生而有“趋利避害”之心,穿梭于纷繁世事中,我们总是期望决策时能少一些失误,多一些英明。然而,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动物,面对各种选择,容易顾此失彼,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沉没成本在经济学上指已经支付了并无法收回的成本,根据经济逻辑的法则,沉没成本与制定决策应是不相关的。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 1沉没成本效应概述 沉没成本效应的原始定义为: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这一定义强调的是金钱及物质成本对后续决策行为的影响。此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各种解释,Brockner认为由于人们存在自我申辩的倾向,不愿承认自己以往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另外一种解释是,由于过去产生了损失,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风险寻求;Arkes和Blumer 对沉没成本效应的解释为: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影响个体其后的决策,提出了时间性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同时他们认为个人在做决策时之所以考虑沉没成本,是由于个人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资金被浪费掉的事实。当投资人发生了帐面损失,如果不继续对这项不成功投资投入资金的话,就等于接受该损失已经发生。因此沉没成本效应反映出的是一种避免浪费的愿望。尽管这些解释背后由不同的动机和心理过程所驱使,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顾及过去的成本和收益。进一步讲,这些解释认为决策者会追究成本投入的有害性并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 交易费用经济学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交易费用经济学 内容提要:本文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概括为:其一,引入正确的竞争理念,高度一般化地看待问题和事物;其二,重视约束条件,强调成本概念和效率概念的条件依存性质;其三,用一般均衡的观点看世界,强调效率概念的一般均衡特性。利用该分析视角和方法,本文剖析了几个经典经济学分析的错误。关键词:交易费用经济学一般均衡条件依存一般化古典经济学以自利为出发点,证明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的时候能够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而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则具有提高生产率的进步作用,建立起了分析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的基本架构。新古典经济学引进微积分,把自利处理为约束条件下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形式化了古典经济学的分权市场理论[②]。古典、新古典经济学考察的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交易费用经济学则关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它不仅仅是分权市场理论,更是分权市场理论与分工和组织理论的有机统一。严格来讲,交易费用经济学不过是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的高度一般化[③]。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主要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引入正确的竞争理念,高度一般化地看待问题和事物;其二,重视约束条件,强调成本概念和效率概念的条件依存性质;其三,用一般均衡的观点看世界,强调效率概念的一般均衡特性。

1、一般化、公理化、形式化因为“归纳问题”不可克服[④],所以任何科学的理论都必然地表现为逻辑演绎体系。然而哪里才是逻辑演绎恰当的起点呢?答案是: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也只能是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作为科学理论,经济学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是竞争概念、成本概念以及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公理。这当然不是说经济学就不需要别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了,而是说如果能够从这些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推演出来,要尽可能地不引入新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即使需要引入新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新引入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是不能和这些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相冲突的。古典、新古典经济学重视市场竞争,然而其竞争理念并不正确,主要是没有对作为市场结构的竞争、垄断与竞争、垄断本身做出清晰的区分,错误地将垄断与竞争对立起来,并与厂商数量相联系,并且也不理解并不是凡竞争都是好的、合意的。要到阿尔钦、张五常 才提出了正确的竞争理念。这个正确的竞争理念有两层含义:其一,竞争与稀缺性相伴而生,只要存在稀缺性,那么在非鲁宾逊一人的世界就总是存在着竞争;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竞争总是激烈的。其二,重要的不是竞争本身,而是竞争的方式;不是凡竞争都是好的、合意的,有的竞争是生产性的、价值增值的竞争,有的竞争是非生产性的、价值消散的竞争,竞争是需要进行筛选限制的。产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竞争方式进行筛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广场舞的经济学思考论文.

广场舞的经济学思考论文 2019-01-03 一、前言 早年赴美参观学习期间对美国福特、费雪和通用等汽车企业的调研经历启发了科斯教授关于交易在市场或企业内进行的相关问题的思考,并最终促成两篇鸿文《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的问世。在当时,由于科斯的结论与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激起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关注与争论。直至1966年经济思想史大家斯蒂格勒教授撰写的教材《价格理论》首次将《社会成本问题》的主要思想命名为“科斯定理”,科斯教授因此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教授众多重要思想中,科斯定理俨然成为了“哈姆雷特”引用最多却又饱受歧义甚至误解。该思想源自于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但在文章中科斯本人并未直接表述,因此有必要追溯“科斯定理”的最初源头。本文第二、三部分首先厘清《社会成本问题》思路后总结出科斯定理,第四部分以“广场舞”问题为例分析。 二、社会成本问题的简要回顾 《社会成本问题》分为十节,围绕外部性问题展开。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对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政府采用直接干预或间接税收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后,人们似乎感觉找到了第二条道路解决外部性问题。 文章以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典型例子开端――工厂对居民的烟尘污染问题,指出现有方法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办法。第二部分中科斯指出传统上外部侵害问题单向的考虑是不正确,即此类问题具有相互性,处理时不应该片面的考虑其中的一方忽视另一方所享权利,以惯常的思维方式规定损害即赔偿。 主体部分运用两类模型来分析外部性问题:一是假定交易成本为零的假想世界;二是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从文章表述中可看出科斯本人是不认同“黑板经济学”,即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为达成市场交易所进行发现交易对象、选择交易方式、讨价还价、缔约以及之后的督促契约履行等工作常是成本很高甚至可达到足以使交易化为泡影的程度。科斯指出“??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无论是通过市场、企业或政府来解决损害问题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关键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使得交易成本最小,产值更高。 文章最后,科斯揭示庇古思想存在的不足及对传统的福利经济学予以批判。 三、关于科斯定理的说明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一、简介 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罗纳德·科斯教授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就是交易成本的内容。科斯写道:“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扯皮成本”,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获取经济收益而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支出。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系统化的工作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森做的。威廉森最先把新制度经济学定义为交易成本经济学。他广泛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主要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组织、对市场的限制、工作组织、工会、现代公司(包括联合企业与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垄断与反垄断和政府监管等等,并开创性地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应用到对各种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分析

关于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姓名:邓菲 学号:201107060229 学院:管理科学学院 课程:企业理论 指导老师:甘立志 日期:2014年5月25

摘要:人类的成长来源于对宇宙的思索,之所以发展,也离不开探索。而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单元,在当今世界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企业的存在也并非是偶然的,从企业理论的角度来讲,由于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因此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这一思想,最早源自于1937年科斯发表在《经济学》上的《企业的性质》,作为交易成本理论的开山鼻祖,科斯从市场交易成本的角度向我们详细的解释了企业存在之原因,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将其表述为“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交易所执行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成本”。 关键词: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科斯,交易成本测量 一、关于交易成本内涵的研究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正如生产活动存在着生产成本,交易活动也必然存在着交易成本。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周内经济组织的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通过这一定义,交易成本被看做是一系列的制度成本,如:信息成本、契约的成本、谈判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等。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来的,并且它的这一理论为新古典经济学原有的零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做了修正和改进,使得经济学理论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以交易成本为零作为前提假设条件的,这一假设确实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同时它本身也存在着问题,例如:它无法解释市场中为什么存在不同的交易形式,物物交换和借贷于货币的交换,拍卖形式以及双边讨价还价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又比如:既然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中进行合作最有效的形式,为什么还会有企业存在?再比如:在企业中进行分工合作的人,为什么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进行合作?而科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旨在修正和补充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中对于交易成本假设这一不够完善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上述三个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看做是市场中最小的单位,并且被看做是一种生产函数(前提是交易成本为零)。然而在科斯看来:一次交易是在企业内转移还是市场转移,仅仅是交易形式的不同,但是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来说不同形式的交易成本是不一样的,通过研究发现,市场中的交易其实是要耗费大量交易成本的,相反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内交易成本是很低的,也就是说,

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目录 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 [] 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 威廉姆森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的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的高低。他们认为交易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科斯定理的核心是交易成本。由此,科斯定理可被定义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初始的合法的权利配置对于资源

配置的有效性是无关的。这就是说,只要交易界区是清晰的,资源配置就能有效。根据这种定义来解释上述科斯所举的案例,他们认为,纠纷解决的结果如何取决于火车主和农场主的交易成本比较,如果火车主是一个人,而铁路沿线的农场主有很多个,那么农场主之间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便会远远高于火车主进行谈判的交易成本,这样纠纷就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外在性无解。相反只有在农场主个数减少,使得双方的交易成本相当时,才可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克服外在性。在这里,产权界区的明确,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体制的完善与政策的推行等等,都是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换言之,产权界区的明确等措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也是减少交易摩擦的润滑剂。基于这种认识,交易成本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向了企业组织理论。G.斯蒂格勒、张五常等产权理论研究者对科斯定理的解释与威廉姆森一致,都属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 [] 什么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的显着特征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特征使新制度经济学比其他经济学更为现实,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这就使人们不可能象新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近十几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概念之一。 一.什么是交易(概念) 威廉姆森是这样定义交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