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分析与设计模板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模板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模板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网络规划与优化

设计目的

经过课程设计, 巩固和运用在《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 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 人们对3G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3G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 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一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经过规划设计3 G通信网络, 以便学生在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 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 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3G无线网络、 3G传输网和3G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网络规划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章 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1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 WCDMA无线基础

2.1.4 WCDMA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的协议结构2.2.2 WCDMA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2.3.2 速率匹配

2.4 多径衰落

2.5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2.5.1 预规划阶段

2.5.2 物理层结构与性能

2.5.3 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调制2.5.4 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扩频2.5.5 码字规划

2.5.6 功率控制

2.5.7 切换

2.5.8 覆盖规划

2.5.9 容量规划

2.5.10 自适应多速率

2.6详细规划

2.6.1 覆盖与容量

2.6.2 无线资源管理

2.7 WCDMA无线网络优化

2.7.1 关键性能指标

2.7.2 网络性能监视

2.7.3 覆盖、容量和质量增强2.7.4 参数调整

第3章3G传输网的规划和优化3.1传输网规划基础

3.1.1 传输网络规划的范围3.1.2 3G传输网的组成元素3.2传输网规划过程

3.3异步传输模式(ATM)

3.3.1 信元的结构

3.3.2 ATM协议层

3.3.3 ATM中的复用和交换3.4规模预算

3.4.1 协议栈

3.4.2 开销

3.4.3 传输网预估举例

3.5微波链路规划

3.5.1 错误率和ATM性能3.5.2 拓扑结构

3.6详细规划

3.6.1 参数规划

3.6.2 ATM上的业务流量管理3.6.3 网元和接口配置参数3.6.4 ATM规划特征的总结3.6.5 同步方案

3.6.6 网络管理设计方案

3.7传输网优化

3.7.1 传输网优化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04-6班 姓名:朱明录 学号: 0402020608 指导教师:赵金宪 教师职称:教授

摘要 :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现 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 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关键词: PCM 编译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iew 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并且提供了嵌入式的模块分析方法,形成多层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 SystemView 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 编码模块、PCM 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系统介绍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示意图见图1。 图1 PCM 原理框图 下面将介绍PCM 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k y 常称为重建电

通信网设计

如 春 大 学 校 园 网 络 规 划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302班 项目成员:XXX201310329 XXX201310331 XXX2013103215

项目要求 某学校校园网组建,该学校在同城设有两个校区,每个校区均设有二级学院(后均称为A校区与B校区),学校总部设于A校区,A校区有5个二级学院,B 校区有3个二级学院。各学院均采用AS方式组建各自的网络。学校的信息中心(对外的接口)设于A校区,B校区也是通过信息中心与A区互连(A、B之间没有建立专用网络)。所有二级学院网络接入点数不超过230个,校办公大楼内设7个部门,网络接口总数为600个,部门间没有VLAN。A、B均可接入互联网,但对安全均有要求。 1.试根据要求画出整个学校网络的拓扑(要求按AS划分,并说明协议使用情况)。 2.根据连通性要求划分IP地址。 3.A、B间要求较高可靠性联通,应如何设置网络连通图。 4.教务处下设5个子网,并相互独立,各部门主机数均为30台,试分析如何在教务处下设置子网掩码及IP地址。 5.各二级学院的教务系统和学生系统均与校办公大楼内的相关处室实现信息共享,试做出符合要求的相应配置(不要求用命令配置,但要说明配置原理并画出网络组网图)。 6.注:所需线路、设置,协议,可按要求自行添加。 部门网络接口数 校办 50 教务处 150 研究生处 100 财务处 50 科技处 100 学生处 100 人事处 50

通信网大作业考核表 工程实践项目名称:校园网组网方案班级:通信1302班团队成员: 考核评分表

能力确,满足设计 要求本正确,满足 设计要求 本正确,部分 满足设计要 求 在错误,部分 满足设计要 求 本不正确 4、教务处下设5个子网,并相互独立,各部门主机数均为30台,试分析如何在教务处内设置子网及IP地址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照 要求准确解 决工程问题 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要 求基本准确 解决工程问 题 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要 求部分解决 工程问题 理论知识掌 握基本准确 未能按要求 解决工程问 题 理论知识运 用不合理,没 能解决工程 问题 5、各二级学院的教务系统和学生系统均与校办公大楼内的相关处室信息共享,是做出符合要求的配置并画出网图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网络调试配置能力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准确 解决网络搭 建的工程问 题 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基本 准确地解决 网络搭建的 工程问题 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解决 部分网络搭 建的工程问 题 会使用工程 方法进行网 络配置,但未 按要求完成 不会使用工 程方法解决 网络配置、调 试的工程问 题 6、团队合作能力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团队意识分工合理性考察分工合理,各 部分设计衔 接准确 分工较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准确无 误 分工较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基本准 确 分工较不合 理,各部分设 计衔接存在 错误 分工不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存在明 显错误 7、沟通能力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沟通能力 考察能够准确描 述所承担的 项目的原理 及设计思想, 语言表达清 晰简洁 能够较准确 描述所承担 的项目的原 理及设计思 想,语言表达 较清晰简洁 能够描述所 承担的项目 的原理及设 计思想,语言 表达较清晰 语言逻辑性 不强 不能准确描 述所承担的 项目的原理 及设计思想, 语言表达较 不清晰,语言 缺乏逻辑性 不能描述所 承担的项目 的原理及设 计思想,语言 表达不清晰, 语言无逻辑 性 8、社会、法律、职业道德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社会、法律、职业道德考察网络设计中 较全面的考 虑网络安全 问题,并体现 在设计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体现在设计 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未完全体现 在设计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未体现在设 计中 网络设计中 未考虑了网 络安全问题 合计得分: 百分化得分():

数据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目录一....................................................................... 课程设计目的.. (3) 二.......................................................................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2.1 课程设计题目 2.2课程设计要求 三....................................................................... 设计内容 (4) 3.1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3.2 系统总体框图 3.3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3.4 设计说明书 四....................................................................... 设

计总结 (11) 参考书目 (11)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1200PLC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 力: (1).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或者通过网络 交流平台搜集)的能力; (2).软件使用:了解并掌握西门子S7-1200软件的使用,明白网络通信实现的机 理与过程; (3).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2.1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当一台S7-1200上发出一个启停信号时,另一台S7-1200收到信号,并启停一台电动机 1)主要软硬件配置 一套Step7 Basic v10.5(或以上版本),一根网线,2台CPU 1214C 2)相关指令:TSEND_C (发送数据指令),TRCV_C(接受数据指令) 3)硬件组态与编程 新建工程--- 添加硬件--- 用子网连接两个cpu ----- 编写主控cpu程序----- 调整主控cpu连接参数 --- 编写另一台cpu程序----- 调整另一台cpu连接参数

浮力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浮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忻州市第十二中学马志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

全册教材分析设计模板 - 复制 (2)

美术学科教学设计(单科时) 美术学科教学设计(试用模板) 课题会动的线 条 第 1 课时时间 教学资料与对象分析教材分析 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在认识橙色及色相基础上,了解 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通过欣赏,感受橙色温暖、明快 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不同深浅的橙色主色调所表现的程度变化,使 学生基本能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有选择地在主色调基础上进行深浅 搭配,能以橙色为主绘制一副画,进一步使画面构成特别的艺术效 果。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认识三间色的色相。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 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画。 过程方法学习调制不同深浅的橙色,能从主观感受及表现需要出发较为能动的选择色彩、运用色彩。 通过理性的思维过程进行有秩序的制作,表现出具有橙色特点的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注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调出不同深浅的橙色方法技巧,认识感知橙色画面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橙色主色调,根据主色调进行深浅对比突出主体,丰富画面,充分表现内心感受。 教具准备 图片、色相卡、水粉颜料。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橙色的画 红+黄=橙色——- 明快、喜悦、温馨、热烈 作业设计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2、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3、注意力用橙色的深浅对比,使画面有层次。

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此栏大小、格式可自己可以调控,)学生行为 (预设学生学习行为和问 题预计几种学生学习方 案, 和有层次的活动方案) 分目标课堂调控 导 入 设问内容 由两个原色 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橙色是红色和黄色的间色。橙色。 要小、 要具体 要有连 续性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 识,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 新知识的欲望。 你知道三原色有哪些么?把红色和黄色调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主要用橙色表现的画。 第一环节直观内容有层次有特点 第二环节欣赏内容要经典欣赏的目标 第三环节示范有步骤 出示围绕目标的精美教具内容 第四环节关注学生作业要求, 第评价要紧

(建筑工程设计)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送审稿) 编制说明 2008年5月北京

一、编制依据 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委托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经规标准【2006】45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二、铁路数据网现状及规范铁路数据网建设的必要性 1、目前铁路数据网现状 铁道部在1992年开始,先后建设了X.25、帧中继网络、ATM 网络。其网络规模覆盖全国各铁路局及铁路站段,地理位置主要在铁路沿线。 X.25网络原来主要承载铁路各种MIS系统的业务,为其提供低速数据通道,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业务通道需要的带宽逐渐增大,由于X.25网络提供的通道带宽较小(在2M以下),因此,X.25网络原有业务基本上导入帧中继或ATM网络上,X.25网络目前不再使用。 帧中继、ATM网络,主要为铁路各MIS系统提供通道。网络中继带宽大多采用2M或N×2M速率,少数链路采用STM-1速率。 ATM/帧中继网络在铁通成立后,已移交铁通,铁路仅为铁通ATM/帧中继网络的大客户,铁通为铁路的各MIS系统提供ATM/帧中继通道。 2007年4月铁路进行了第六次提速,列车行驶速度增加到每小时200公里,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加快,将需要更多的、准确的信息,辅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目前铁路的各种数据业务,基本上都是IP数据业务,铁路信息化

的发展需求,也正向IP需求集中,同时,由于IP网络能承载数据、语音、图像,因此,从数据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上看,正向IP技术这一种数据网络形式集中。 目前铁路既有的IP数据网,是铁路为TMIS、CTC/TDCS、客票、公安系统等分别独立建设的IP数据承载网络,网络带宽很低(基本为2M或n*2M等的连接),设备等级也较低,不能满足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各种与资金往来、安全生产无关的业务都独立建设IP 数据网,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因此,急需为铁路信息化需求建设一个承载与资金往来、安全生产无关业务的共用IP数据网络。 我国铁路正快速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目前及今后几年,将建设多条3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及200m/h客货混运铁路。随着这些铁路的建设,也同期建设着为本铁路数据业务服务的共用IP数据网络。京津客运专线铁路数据网正在建设中。 既有铁路的各铁路局,如北京局、西安局、呼和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上海局、南昌局及胶济线等,为适应铁路的发展,更好的为铁路生产指挥服务,由于5T业务需求的迫切性及视频监控、动力环境监控、视频会议等业务需求已提出建设铁路IP数据网络的要求。 2、规范铁路IP数据网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3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及200m/h客货混运铁路的建设及既有铁路的提速,为保证铁路安全运营及生产指挥,必须为铁路各部门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因此,铁路信息化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新建线及既有线铁路的IP数据网建设也纷纷开始或即将开始。 铁路各种信息业务根据其服务对象及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同,主要由两种IP数据网来承载信息:专用IP数据网和综合IP数据网。涉及铁路运输安全控制、财务往来等业务,使用专用IP数据网;对于不

基于UDP网络通信系统的服务端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少年闰土》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文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尤其是文中前后照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表达了“我”对闰土的赞扬与羡慕之情。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策略的课程。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认认真真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椯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默读课文,椯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2、会写七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等词语,区 分多音字“正、佛、供、畜的读音。 3、利用文中前后照应的词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学习作者通过 外貌表现人物的方法,练习用几句话来人物的外貌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且背诵。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明确目标。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去认识一位朋友,他就是——(齐读课题)(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五行”是什么? (3)通过预习,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机智、勇敢、活泼、知识丰富、能干——)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抓住了闰土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来写出人物特点的呢?,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回忆——相识——相处——分离) 2、思路理清了,接下来,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朗读。出示: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3、生字教学,提醒同学们最容易写错的字。 三、引导质疑 生字写得不错,我们回头再读读这三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精选]教材分析与导学案模板.doc

目 标 分 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模板 课的名称:Modulel Friends 教材版本:外研版 课时:(用多少课时完成本个课的教学) 基础设计 L 本课内容特点/关键词/学科要素(必须) 本册书第一模块的主题是Friends,主要是运用简单的语言框架结合形容词来描述他人。关于人物描述方面的话题在第册和第二.册己出现 过,这就为本模块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语言基础▼而本课内容也将为本册书的后儿模块中的有关形容词的学习和使用带来希助“ 5.前需技能 学生2经学习tall, short, thin, fat 等描述人物、动物外貌特征的形容词。 本个课核心问题(必须)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 . 问 各节课的核心问题(必须) 题 第一节课核心问题:能听懂、会说、认读nice, shy, clever, naughty, a bit,等词; 分第二节课核心问题:要求学生在听懂、会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复述; 析 第三节课核心问题:将年龄和爱好等话题融会贯通; 第四节课核心问题:通过口语、阅读练习及多种趣味游戏复习巩固重点知识,查缺补 漏。 本个课学习目标(必须) 1、学生能够基本听怖、会i^nice, shy, clever, naughty, a bit,等词: 2、能够运用“This is +人名"W s/Sh 。' s+形容词”等语言结构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各 节课的学习目标(必须) 第 一节课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基本听懂、会说nice, shy, clever, naughty, a bit,等词; 能够运用“This is +人名”“He' s/She' s+形容词”等语言结构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 友。 二节课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He' s/She ,s+形容词” 第 第三节课学习目标:学会运用“This is my mother/father*--She , s/He , s … 第四节课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本模块的重点单词及句型。 教 材分析 2.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现代敦育技术,拓宣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How lo improve the studens communicative ability. 3.学习智慧与形式能力(必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doc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网络规划与优化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运用在《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对3G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3G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一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通过规划设计3G通信网络,以便学生在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3G无线网络、3G传输网和3G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网络规划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章 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1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 WCDMA无线基础 2.1.4 WCDMA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的协议结构 2.2.2 WCDMA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小型校园网的组建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称:计应1001、计软100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设计题目:小型校园网的组建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2015年6月23日

任务分配表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课程设计课题将主要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局域网,Internet

目录 任务分配表....................................................................................................................................... I 摘要 ............................................................................................................................................... II 第1章引言.. (1) 1.1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1) 1.2 问题陈述 (1) 第2章需求分析及设计原则 (2) 2.1 需求分析 (2) 2.2 设计原则: (2) 2.2.1 实用性和经济性 (2) 2.2.2 先进性和成熟性 (3) 2.2.3 可靠性和稳定性 (3) 2.2.4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3) 第3章课程设计的内容 (4) 3.1 拓扑结构图 (4) 3.2 详细步骤: (4) 3.2.1 设备选型 (4) 3.2.2 VLAN及IP地址规划如下 (5) 3.2.3 服务器等设备的IP地址分配如下 (5) 3.3 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5) 3.3.1 三层交换机 (5) 3.3.2 二层交换机 (9) 3.3.3 接入路由器 (10) 3.3.4 校园服务器的IP配置 (11) 3.3.5 外网服务器的IP配置 (12) 第4章校园网络安全 (13) 4.1 网络安全的概念 (13) 4.2 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及面临的威胁 (13) 4.3 网络安全防范的内容 (13) 4.4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14) 第5章系统测试的结果 (15) 5.1 学生ping教师 (15) 5.2 教师ping学生 (15) 5.3 学生ping实验中心 (16) 5.4 实验中心ping外网服务器 (16) 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Unit 2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表达“频率”。Section A通过“谈论做运动的频率”,通过听力、对话练习、小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及表达有关频率的内容(做运动的频率,日常活动的频率,学习的频率等);Section B通过讨论饮食及其它生活方式,通过听力、阅读、做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频度副词综合表达信息;Self Check部分通过填空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词汇,通过开放式的写作帮助学生巩固对频度副词的掌握。 这一单元的重点在于“表达频率”。 重点词汇: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how often, once, twice, three times a week, every day, milk, junk food, health, unhealthy, habit 重点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 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例如调查学生日常活动的频率,如运动、吃蔬菜、看电视、看电影、听歌、读小说、上网等的频率,与学生探讨做某件事情什么样的频率最合适等。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图片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记忆。如 vegetables 三、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谈论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掌握频度副词的用法及其它知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教材分析模板.doc

教材分析 一、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 1、知识经验储备 2、思维误区与障碍 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1、体系结构、地位作用 2、编排特点 3、教学思想方法 4、背景知识 三、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四、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的分析--确定的依据 对教学课时安排的分析 售后服务方案(赠送) 1.售后服务概述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完善的支持服务,确保用户的系统稳定运行。 公司拥有一批资深的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的解决设备各类故障,强大的用户支持队伍和良好的用户满意度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维护计划及承诺 一、项目售后服务内容承诺 我公司贯彻执行:“诚信正直、成就客户、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宗旨,对于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质量跟踪服务,本着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向用户奉献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维护服务。 我公司如果承接了端拾器项目,将严格遵循标书及合同的规定,在保证期内向业主提供该项目的责任和义务。在保修期之后,考虑到设备维护的连续性,建议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维护合同,以确保此系统项目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 二、服务与保证期 在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开始进行售后服务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售后服务期;2、维护人员;3、售后服务项目;4、服务响应时间。 三、售后服务期 在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即进入了售后服务期。售后服务期=质量保证期+质量维护期 质量保证期:在质量保证期内,如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故障,实行免费更换

设备、元器件及材料。如因非质量因素造成的故障,收取更换设备、元器件及材料成本费。 质量维护期:在质量保证期之后,即自行进入质量维护期。 我方对所承担端拾器项目提供终身质量维护服务,以不高于本合同设备单价的优惠价格提供所需更换的元器件及材料,另收维护人员工本费。 四、具体措施承诺 1、首先在签订项目合同的同时与客户签订售后服务保证协议书,排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对客户做出实事求是的、客观的承诺。 2、对已经验收合格交付用户的端拾器项目,在合同期内与用户进行联系,记录用户使用情况,系统运行状况等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对已交工的端拾器项目建立系统运行档案,并进行质量跟踪。 4、系统运行档案记录其端拾器项目运行情况、各类设备使用情况、操作人员操作水平情况及人员流动情况。 5、针对各用户单位操作人员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或到现场培训及指导。 6、正在使用中的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时,公司维修服务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赴现场处理、维修。 7、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端拾器项目,公司维修服务人员定期与客户进行联系询问情况,定期到客户方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出记录,记录归档保存。 8、施工保证将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端拾器项目具体施工,保证安装质量及系统使用功能,并保证整个系统运行平稳、高效、可靠。 9、系统保修作为项目承包单位,我公司将严格遵循招标文件及合同的规定,向业主提供端拾器项目最终验收合格之日起,在保质期范围内免费维修。 10、保修期内设备损坏,经鉴定为设备本身原因造成的故障,我方负责免费维修或者更换;同时负责在保修期内定期对设备提供保养维护服务。 总之,为使业主使用放心、使用方便、保证端拾器项目正常运行,公司全体技术、维护人员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全心全意地为客户着想,全力以赴的进行工作,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五、保修服务内容及范围 我公司将为所承担的各个端拾器项目提供保修服务,有效期从项目验收后,业主在竣工报告上签字之日起。 1、响应时间:具体的响应时间将按故障级别划分; 2、维修地点:用户现场。 我公司负责实施的所有系统项目,在正常环境下做适当使用时所发生的故障,我公司将提供约定保修服务。非当前故障,我公司安排提供服务,但需按收费标准另收费用。 我公司的保修服务仅限于经我公司认定的合格产品。所谓不合格的产品包括:非经我公司供应的产品、非经我公司认定合格的产品及顾客不允许我公司做功能改进的产品。 下列情况所发生的系统损害不包括在保修服务范围内: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分解复用原理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已抽样的信号组合起来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相不干扰,称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复用的解调过程称为时分解复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频分多路解复用和时分多路解复用。频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模拟通信,而时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数字通信。为了实现TDM传输,要把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在每个时隙内传输一路信号,将若干个原始的脉冲调制信号在时间上进行交错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复合脉冲串,该脉冲串扰码后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分解复用通信,是把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分离出原来的模拟信号。由抽样定理可知,将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变成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其在信道上占用时间的有限性,为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提供了条件。时分解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的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连续的基带信号由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具体说,就是把时间分成一些均匀的时间间隙,将各路信号的传输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间间隙,以达到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目的。抽样脉冲占据时间一般较短,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间隙.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

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数据也就越多.时分解复用信号在接收端只要在时间上恰当地进行分离,各个信号就能分别互相分开,互不干扰并不失真地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同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信系统能否具有有效、可靠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无良好的同步系统。同步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几大类型。他们在通信系统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时分解复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位同步和帧同步,这是数字通信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时分解复用的电路原理就是先通过帧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把各路信号数据分开,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并/串转换电路输出串行的数据,把时分复用的调制信号不失真的分离出来。 位同步 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受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列代表一定的信息。位同步是最基本的同步,是实现帧同步的前提。位同步的基本含义是收、发两端机的时钟频率必须同频、同相,这样接收端才能正确接收和判决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码元。因此,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确定抽样判决时刻的定时脉冲序列.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要开这两门课? 所谓教材,是指教学的材料。而教科书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历史教材还有许多种类,如原始资料、历史地图、历史图画、历史照片、文物及模型、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图册、历史练习册、声像资料等。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用教材”的起点是教材分析,终点是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材分析的意义 1、清理知识障碍 2、制定教学目标 3、确定重点和难点 4、拓展教学内容 5、选择教学方法 讲课的关键是组织好教学内容,体现在文字上就是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内容的第一步就是做历史教材分析,它是备课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的前提。 研究历史教材非常重要。作为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科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研究历史教材非常重要。作为中学一线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科书,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是一名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历史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我们不能把历史等同于历史教材,不能把历史教学等同于教历史教材。 历史教学要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据,但又不能局限于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应该向学生呈现具体生动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复述历史教材中的文字。 三、分析历史教材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二)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 历史教材分析的重点是梳理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代典章制度、历史发展线索等历史概念组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 只有清楚地认识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才有可能根据教学实际和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教材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分析教材时,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先掌握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也可以先分析每一节课的结构,再分析单元结构和整本书的结构。 1、分析、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结构 两步:第一步是阅读课文,搞清楚这节课讲了那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步就是要具体分析这几个问题,分析每个“目”内部的关系及“目”之间的关系。 一课书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并列关系的结构;因果关系的结构;专题类型的结构。 2、分析、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一个单元一般讲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单元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整本书的编写体裁。历史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通史或专题史形式。也有通史与专题史并用的。分析单元结构的方式和前面讲过的课的分析相似。 3、分析、梳理一本书的知识结构 一本书的知识结构就是由几个单元构成的历史纵向发展线索。目录呈现了全书的知识结构。只要了解每一课在纵向线索中的位置,教材的分析就能够到位。

2019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模板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网络规划与优化 设计目的 经过课程设计, 巩固和运用在《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 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 人们对3G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3G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 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一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经过规划设计3 G通信网络, 以便学生在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 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 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3G无线网络、 3G传输网和3G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网络规划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章 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1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 WCDMA无线基础 2.1.4 WCDMA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的协议结构2.2.2 WCDMA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2.3.2 速率匹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