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附件一:

《文秘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分:3

学时:40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在我国,秘书工作的发韧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真正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期的研究,往往囿于秘书工作的性质、内容、程序、方法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秘书工作的主体,探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秘书工作中的应用,因此而催生了秘书心理学这一门学科。

秘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系统地研究、阐释秘书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在秘书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属应用学科范畴。

课程的任务:

(一)理论方面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2.通过对秘书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秘书个性心理论和交往行为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秘书职业活动中的应用,以增强秘书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秘书人员能力和秘书工作绩效,为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方面

1.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难点、疑点作适当的面授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上系统把握秘书心理学的必备的理论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紧密联系秘书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秘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秘书工作。

前导课程:

文秘心理学与必修课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学、公关礼仪、公共关系同属文秘方向专业课程,为先修课程,同时公共课普通心理学也可为先修课程,注意三者之间的协调,

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与就业指导,可以作为文秘心理学的后续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文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文秘心理学主要是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通过对文秘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文秘职业活动中的应用,以增强文秘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文秘人员能力和文秘工作绩效,为推动文秘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秘书心理学概述、秘书的个性与实务、秘书的社会角色与实务、秘书的人际交往与实务、秘书处理领导关系的策略与实务、激励理论与秘书工作的实务、秘书的自我管理与实务、秘书的智能素质与实务、秘书职业生涯规划与实务,秘书的压力管理与实务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2.本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条件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各学习情境对场地与设施提出了不同要求,总体要求为:多媒体设备、礼仪实训室等。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紧密联系文秘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文秘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文秘工作。

2.本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专业实训,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初步掌握一个秘书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

2.考核要求

(1)命题方式:任课教师出题,逐步建立试卷库。

(2)考试时间:2小时。

(3)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秘书心理与实务》,李爱娟,沈文其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书:

1.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补充相关的心理学理论。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3.《秘书心理与行为》,侯典牧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秘书心理学》,季水河编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秘书心理学》,侯典牧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6.《现代秘书心理学》,赵中利、史玉峤主编,青岛出版社,1996年版。

公共心理学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及学习

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认知发展与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各种认知功能趋于成熟,认知结构趋于完善。因此,这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本章主要讨论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的规律;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学习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只有弄清青少年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认知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一、认知发展概述 (一)认知发展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 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个体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成熟主要是依赖于机体的遗传基础而发生变化的。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当然,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例如,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个体(如印度发现的“狼孩”),虽然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水平,但其认知发展水平远远低于正常的人类个体。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影响。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三)认知发展的动力 在个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个体不断的积极认识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学习需要和个体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所谓新的学习需要,就是个体积极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它是一定的教育条件下,由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不断地内化而形成的。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中活跃的一面。所谓原有的认知水平,就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已经形成的认知水平,是过去认知活动的结果。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稳定的一面。 新的学习需要和已有认知水平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中的内部矛盾。当新的学习需要足够强烈,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会推动个体的认知活动,进而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育能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职业中的应用

编号: 商丘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秘书心理学在秘书职业中的应用 系别:文化传播系 专业:文秘与办公自动化 学生姓名: 成绩: 指导老师: 2011年3月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职业中的应用 摘要: 在21世纪,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社会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处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秘书人员的角色职能也开始由传统单一型向外向全能型转变。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秘书人员仅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因此,加强心理学的知识学习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本论文主要是从秘书的具体工作中,秘书心理学所发挥的作用和指导意义来论证秘书心理学对秘书职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人际关系秘书职业应用

目录 前言: (1) 1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工作激励中的运用 (1) 1.1秘书的需要及其特点 (1) 1.2秘书工作激励的几种方式 (2) 2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与领导关系中的应用 (3) 2.1秘书人员与领导关系的重要性 (3) 2.2秘书与领导交往的意义 (3) 2.3领导对秘书影响的心理依据 (3) 2.4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方法 (3) 3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人际交往中的运用 (4) 3.1秘书人际交往的类型及意义 (4) 3.2人际交往对秘书工作的重要意义 (4) 3.3秘书在交往活动中的常见心理障碍 (5) 3.4用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 5 3.5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6)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前言 秘书是组织或个人设置的一种职位,执行一定的职务。做好秘书工作,对各级各类行政工作人员而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基本要求。心理学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涉及的主题,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事,都离不开心理学,都学要心理学的知道和帮助。秘书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从秘书活动的微观领域着手去研究秘书活动主题的心理现象,对秘书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秘书心理学在秘书工作激励中的运用 在秘书心理学中,激励对于秘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已表明:需要和动机是人民行动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秘书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秘书工作效率,是秘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提高秘书工作的效率,一方面应该提高秘书自身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运用动机理论根据秘书的需要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方式。 1.1秘书的需要及其特点 根据需要的定义知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人的需求未满足的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秘书这一职业中,秘书人员的需要不仅具有同一般人需要的共同特征,而且又受其工作特点的影响具有其职业性特点。秘书的职业特点有以下几点。 1.1.1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 作为公民,秘书享有一定的法律保护。在工作中,秘书应积极主动的辅助秘书领导工作,因此,要求秘书在政治是进步。 1.1.2渴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每个人都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在秘书这一特殊职业中,秘书更是想要通过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职业心理学-复习大纲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王锋 email: f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31098601.html, 职业心理学 第一讲:导论 ●Work /job 工作 ●Occupation 职位/职业/岗位 ●Career 职业/生涯/事业 ●V ocation 使命 一、职业与职业的特征 1.什么是职业? ●工作(job):有目的,有结果(价值)的,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而且持续一定时间的活动。 ●职业(occupation):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某一类确定的独立于个人的工作活动。 ●职位、岗位(position):指在一个组织中个人所从事的一组任务,有一系列重复出现或持续进行的任务相伴随 的一个工作单元。 ●生涯(career):是一个人工作、职位的变化及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 2.职业的特征 (1)同一性(2)差异性(3)层次性(4)基础性 (5)广泛性(综合)(6)时代性 生涯特点(金树人2007):1、方向性2、时间性3、空间性4、独特性5、现象性6、主动性 3.个体的生涯心理结构:三个相辅相成的系统。 导向系统(职业价值观、世界观、职业伦理);动力系统(职业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功能系统(气质、性格、能力) 二、职业心理学与职业心理咨询 1.职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与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的一们学科。 内容:职业选择与职业平衡,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选拔、指导与咨询。 2.职业心理咨询: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个体提供寻找职业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建 议、信息与帮助的互动过程。本质:互动过程 三、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1.职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908年美国弗兰克·帕森斯(PARSONS)教授开设波士顿地方职业局,标志着职业心理学诞生,帕森斯因此被誉为职业心理学之父。 2.职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三大阶段:应用心理学阶段:个体自我发展;心理动力阶段:关注个体需求、性格、价值观;非直接阶段:提供全面信息 3.我国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第一,社会分工变革在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新职业种类涌现出来。 第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职业比重继续不断增加。 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将发生变化。

现代秘书心理学.doc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 1 -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涉外文秘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利用秘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协调关系,制定合适的工作计划,承受工作的压力以及其他因素对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的做好秘书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管理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的含义,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深刻掌握秘书的心理素质,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秘书的工作心理,牢固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1)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2、秘书的心理素质 (1)了解秘书的社会角色

(2)掌握秘书的一般能力 (3)深刻掌握秘书的特殊能力(4)掌握秘书的情感和意志 (5)掌握秘书的气质与性格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 2 - 3、秘书的工作激励 (1)掌握秘书的自我管理 (2)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 4、秘书的人际关系 (1)掌握秘书的人际交往 (2)深刻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3)掌握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4)了解秘书的群体心理 5、秘书的工作心理 (1)掌握会务工作心理 (2)深刻掌握信访工作心理 (3)了解调研工作心理 (4)掌握协调工作心理 6、秘书的心理健康 (1)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 (2)深刻掌握秘书如何预防心理挫折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以课内讲授为主,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时间不少于4学时。学生课内课外所用时间之比为1:2。 学时分配建议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 3 - 四、考核办法 开卷笔试,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五、推荐教材 [1]《现代秘书心理学》赵中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2]《秘书心理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侯典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公共管理心理学(1)

1.文化融合应激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A ) A) 正确 B) 错误 2.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着重于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即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即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部署意见,关心他们的需求等。(A ) A) 正确 B) 错误 3.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B ) A) 正确 B) 错误 4.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降低危害。(B ) A) 正确 B) 错误 5.现代生活环境设计正朝着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设计也就此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A ) A) 正确

B) 错误 6.敞开式的办公环境噪声大、干扰大、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工作效率易受到影响。(A ) A) 正确 B) 错误 7.慢性应激反应在突发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B ) A) 正确 B) 错误 8.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仅表现为模仿、跟从、无目的和无组织等。(B ) A) 正确 B) 错误 9.从心理学方面看,与新闻敏感联系最密切的心理现象就是社会判断。(B ) A) 正确 B) 错误 10.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都受同一心理机制的制约,即要使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心理结构相一致、相协调。(A ) A) 正确 B) 错误

11.文化融合应激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A ) A) 正确 B) 错误 12.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着重于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即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即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部署意见,关心他们的需求等。(A ) A) 正确 B) 错误 13.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B ) A) 正确 B) 错误 14.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降低危害。(B ) A) 正确 B) 错误 15.现代生活环境设计正朝着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设计也就此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A )

(完整版)现代秘书心理学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涉外文秘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掌握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利用秘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协调关系,制定合适的工作计划,承受工作的压力以及其他因素对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更好的做好秘书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管理心理学和秘书心理学的含义,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深刻掌握秘书的心理素质,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秘书的工作心理,牢固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1)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2、秘书的心理素质 (1)了解秘书的社会角色 (2)掌握秘书的一般能力 (3)深刻掌握秘书的特殊能力 (4)掌握秘书的情感和意志 (5)掌握秘书的气质与性格

3、秘书的工作激励 (1)掌握秘书的自我管理 (2)掌握秘书的工作激励 4、秘书的人际关系 (1)掌握秘书的人际交往 (2)深刻掌握秘书的人际关系 (3)掌握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4)了解秘书的群体心理 5、秘书的工作心理 (1)掌握会务工作心理 (2)深刻掌握信访工作心理 (3)了解调研工作心理 (4)掌握协调工作心理 6、秘书的心理健康 (1)掌握秘书的心理健康 (2)深刻掌握秘书如何预防心理挫折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以课内讲授为主,习题课或课堂讨论时间不少于4学时。学生课内课外所用时间之比为1:2。 学时分配建议

职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职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为什么会产生各种行为? 元动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基本动能来自于人为了保持有机体“活”性,而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过程。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与环境相互作用改变自身结构以适应环境,也是一种自组织过程。 3,所谓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此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由一系列在社会分工中具有相似特点的工作组成的活动。 职业心理学:研究职业发展和职业行为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发展:个体的职业发展指从个体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并在职业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社会,个体为进入职业做准备、做决策、获得职业角色、建构职业自我、适应职业角色,最终在职业中成功的过程。在组织中,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 行为:是人们对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 人类是通过与外界进行继续不断的物质及能量交换的自组织过程,维持有机体的“活”性的。 保持“活”性是人类的生物性本质特征,“活”得长,“活”得好是生物活性的本原目的。 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资源的单位是“臼”,一臼就是满足不同需要的一个单位的资源。 1,职业成功 学会分析与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管理职业 观点: 1.主动性 2.自信心 3.应变能力 4.学习发展能力 5.分析判断能力 6.风险决策能力 7.自我控制能力 8.坚韧性 9.团队建设能力 10.领导能力 11.监督管理能力 12.工作关系构建能力 17.创新能力: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解决工作问题,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职位分析:职位描述职业数据政府与行业的公开资料 工作描述分析 工作任务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秘书心理学】 【Secretary Psychology】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030516】 课程学分:【4】 面向专业:【秘书学(行政与商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使用教材: 教材【《秘书心理学》,郑健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 参考书目1、【现代秘书心理学(第三版),赵中利、赵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秘书实用心理学,潘慧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秘书情商学》,谭一平、史玉峤,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课程网站网址: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31098601.html,:8443/webapps/discussionboard/do/conference?toggle_mod e=edit&action=list_forums&course_id=_24844_1&nav=discussion_board_entry&mode=cpview 先修课程:【秘书管理基础20303612】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秘书心理学》是高等教育文秘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的应用课程。设置此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秘书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揭示,既有利于领导充分尊重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根据心理学中的性格、气质的互补性原则,对秘书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与搭配,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秘书人员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秘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习者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理论学习同秘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学习工作实践。本课程可以达到让学生身心健康,能承受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掌握并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爱岗敬业,充分认识并坚守秘书职业道德操守的思政目标。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 此课程适合秘书专业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学习。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必填项) L011LO111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分析 他人需求。 ● SJQU-QR-JW-033(A0)

职场心理学

职场心理学 说真的,很高兴能在抢课大战中抢到职场心理学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如拾一宝。梁老师讲课真和蔼幽默,容易让人听懂,尤其是结合ppt,典型的例题,清晰的脉络更是让我受益非浅。这次的学习,发现职场心理学是营养品,会滋养我们的 人生。积累小自信,成就大雄心,积累小成绩,成就大事业。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 会接触这门有趣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人才竟争激烈的情况下,每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充实、和提高,才能胜任不断提高各项工作业务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让我深受感悟。 此次课程让我感到在工作时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本着对企业及自身负责的 态度来工作。其实人最重要的是心态,一个人如果用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也 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喔,因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其人生道路上成长的高度。只有 摆正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第一节课,老师说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求学,求偶,求职。在人的一生中,能在一所好的学校学习,找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以及一份理想的职业,那么人生就接近圆 满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职场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学习力,改变了不良习惯,带来良好的用处。用积极和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的工作。学习这门课程,能让我们做 好就职准备,让我们知己知彼,同时了解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洞察上司心中所想, 学会与同事相处,读懂同事心中玄机,与下属相处,控制下属的驾驭力,学会办公哲学,这是须知的职场的生存术,学会职场解压,积极向上级放飞心灵,了解职场定律,积极主动造就升迁。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应在大学四年逐渐培养自己的各方面技能。 1.学习心理保健知识:你可以阅读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书籍,多听相关讲座,咨询心理医 生等等。 2、培养心理防卫机制:在矛盾、挫折、失意和双重角色的压力面前,应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学会优化心理环境,维护心理平衡,促进心理解脱。懂得如何善解人意:在处 理人际关系上,要善于了解他人,遇到矛盾和纠葛时,应尽量减轻对别人的刺激,灵活地 调整关系。 4、树立信心悦纳自己: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障碍。对此,职场女性应学会“悦纳自己”,肯定自己的进步。树立“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勇气和信心。 5、要主动去适应环境:生活总是复杂和多变的,社会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因此,要能够面对现实,让自己适应环境。应该以现实为基础来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整,确立可行的 理想和抱负,使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秘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秘书职业活动中的应用,增强秘书的心理素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水平,保持身心健康。 二、课程设置说明 秘书心理学是秘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与秘书学、秘书实务、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秘书从业人员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课程性质 适用于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58学时) (一)教学内容 1. 绪论 2学时 心理学的发展以及秘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学习秘书心理学的意义。通过介绍教材的结构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秘书心理学的意义。 2. 秘书的社会角色 4学时 角色理论、角色心理概述。秘书的角色特征:从属性、辅助性。秘书的角色条件:生理条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社会条件(家庭、教育、阅历等),心理条件,秘书的角色意识及其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秘书的角色条件,通过辨析一些观点,形成正确的秘书角色意识。 3.秘书的一般能力 6学时 秘书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各节分述以上五种能力的内涵、要求及其培养,认识五种能力构成一个系统。 教学重点:论述五种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增强对能力系统的认识有助于培养一般能力。

4.秘书的特殊能力 4学时 能力的内涵、特征、发展、结构等基本理论。阐述秘书所应具备的特殊能力: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活动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各种能力的具体表现方式,它们之间的结构。 教学重点:结合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探析各种能力的内涵及要求,以使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 5.秘书的情感与意志 4学时 秘书的情感品质及其对工作的影响,如何培养与秘书工作相适应的情感品质。秘书的意志品质对工作的影响,如何培养与秘书工作相适应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从秘书工作的实际出发,学习和培养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 6.秘书的气质与性格 4学时 个性、个性结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气质理论简介。秘书气质分析,秘书气质修养。性格理论简介。秘书性格及其对工作的影响,秘书优良性格的培养。 教学重点:在把握个性、气质、性格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其对秘书工作的影响,培养与秘书工作相适应的气质、性格。 7、秘书的自我管理 4学时 秘书人员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目标管理的重要性,秘书目标管理的方法;秘书时间管理的方法;掌握秘书人员进行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秘书的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目标和时间管理。 8.秘书的工作激励 4学时 激励理论概述。秘书人员需要的特点,内容及实现。秘书人员动机的特点、内容及其强化。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激发秘书人员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在掌握需要、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善于运用激励理论调动积极性。 9.秘书的人际交往 4学时 人际交往理论概述。秘书人际交往的类型及其对工作的影响,人际交往中易遇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秘书人际交往中的艺术及技巧。 教学重点:力求结合秘书工作的实际,认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掌握人际交往的品质技艺。

职业心理学复习整理

职业心理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 1.职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职业领域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即研究人与职业活动相结合时,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个体心理差异和各种群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关注人类效能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职业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以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伯格于1912年出版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1913年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为标志; 1974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成立,职业心理学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3.在职业心理学诞生之前,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美国职业指导运动,为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奠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4.目前,在西方工业化国家,职业心理学的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职业咨询、人员招聘、员工考核等实践中 5.职业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应用心理学学科 6.职业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控制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职业心理学的最终目标和学科使命是提升人的幸福感,参与对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建构 7.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主要研究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与工作满意度、职业生涯发汗等 群体层面主要研究工作与家庭关系、职场中的性别问题等 组织群体主要研究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心理咨询、员工帮助计划等 8.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职业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运动的开展,为职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为职业心理学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手段 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是职业也心理学的内在学科发展力量 9.职业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是职业心理学的起始阶段,职业阶段主要研究人-职匹配,以职业为中心 20世纪40年代-70年代,是发展职业心理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是人-职匹配,以人为中心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人与职业多元交互作用阶段,强调了人与职业、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多元互动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注意; 3、感知; 4、记忆; 5、思维; 6、定势; 7、迁移 8、智力;9、创造力;10、情绪(情感);11、情商;12、意志;13、气质;14、性格;15、学习 二、简答题 1、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4、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5、教学应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6、青少年存在哪些意志障碍? 7、教师在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 8、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2、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来组织教学? 3、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4、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有哪些方法? 5、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1、说明该案例符合或违背什么心理学原理。 ?2、简要阐明所符合或违背的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结合材料分析(将案和原理融为一体)。 ?实例分析: 在为高年级教师在上课中,发现班上一中队委员思想开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词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老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话音刚落,全般轰动,气得这位老师脸色发白。请分析,这位老师为什么会碰壁(提示:从心理学的意志、品德、需要谈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需要 2、感觉 3、性格 4、想象 5、技能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2、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构成。 3、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是反射;“望梅止渴”是第信号系统。 4、人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的叶;运动中枢在大脑的叶。 5、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劳动属于需要。 6、“我饱了”属于感觉;“我好冷”属于感觉。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性。 8、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皮肤寒冷的感觉,这属于;吃糖之后吃桔子有酸的感觉属于感觉的。

秘书心理学论文

提高人际关系的能力(论文) 摘要: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提高交际能力与领导素质、日常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了解成功交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同情况下与人相处的技巧、沟通的方式、对内对外的不同交往方式、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学上司领导原则尊重 引言:提高人际关系的能力,首先,我们要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个范畴,主要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论述如何提高人际关系的能力前,我们先讲一个小故事:比尔·盖茨最喜欢的女秘书露金,在应聘时已是一位42岁的母亲,她在简历里诚实地写道:从事过文秘工作,但老板认为不适合,从事过档案管理和会计员等不少后勤工作,后来一直在家里操持家务。比起他的第一任秘书,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她似乎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她凭借着自己对公司的每个员工、每份工作的热情,以及最重要的——出色的人际关系,成为了微软公司的后勤总管,她给创业初期的微软带来了凝聚力。相比起来,第一位秘书小姐,在除了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就是忙着充电学习,为跳槽做准备,对任何事情都是一副不闻不问的冷漠劲儿,这位看似满身“缺点”的母亲,却成为了真正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的人,她赢得了比尔·盖茨的器重和微软员工的尊重。我们也希望能像露金一样;每一天,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我们整天搜集着各种“职场秘笈”——办公室人际关系至尊宝典、拓展职场人脉的两大法宝、为人处世你该注意什么? 作为秘书,要在工作当中协调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到的是正确地认识人际关系的特点.1..我们说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但并非完全同于人的社会关系,而是作为社会的人,依靠一种或几种媒介,通过人际间的交往而形成和一定信息与情感等方面相联系的有机渠道。2.与人的社会关系相比,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情感性特点,其中包括以此为基础的人的认识、言行、举止及心理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因素。人际关系的这个特点表明,协调人际关系也就是要在人们相互间产生一定的情感的基础上来进行。具体来说,秘书要协调好人际关系,应注意以下三点:一、尊重他人,了解每一个打交道人的工作特点和个人性情。秘书工作者应当在自己的头脑里牢牢地树立起尊重他人的意识。从本质上来说,

职场心理学

职场心理学 篇一:每天学一点职场心理学身在职场7种心理要不得 每天学一点职场心理学身在职场7种心理要不得 职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心态,一有负面的情绪包含在里面,就会影响工作,那么有哪些心理是最要不得的呢? 1、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2、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3、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4、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

对自己产生反感。 5、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6、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这种贪图财利,沾别人光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7、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温馨提示:只有心态良好,在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如果你身在职场,切记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在职场上得心应手。 篇二:职场心理的学习心得一 职场心理的学习心得一:职业心态塑造学习心得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还以为自己很年轻的我,今年刚好到了不惑之年,回首近二十的工作经历,联系这次的职业心态塑造培训,领悟颇多。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想过什么职业心态,也没有对职业心态这个词,做过什么研究,一直以来就是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工作。这

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 一.填空题 1.于1860至1879年间,和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 学, 使之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有: 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和_______________ 3. 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4. ________ 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______________ 指的 是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 5.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________ ,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共同的________ ,二是个性差异。 6. 心理学于 ____________ 年由费希纳、______________ 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 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7.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项,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二. 名词解释 1. 实验室实验 三. 选择题 1. 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即在日常的情境中进行心理实验。这种方法是: A观察法B 实验室实验法 C 自然实验法 D 调查法 2. 研究男孩和女孩游戏方式的不同,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实验室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自然观察法 D 相关法 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57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研究,运用了: A、观察法 B 、实验室实验法C 、调查法D 、自然实验法 4. 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然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心理调查 B 、访谈法 C 、个案法 D 、观察法 5. 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主动引起被试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是: A、实验室实验 B 、自然实验C 、教育经验总结法 D 、作品分析法 6. 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原则是: A、系统性原则 B 、教育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四. 简答题 1. 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第一章答案: 一'.填空题 1. 费希纳,冯特; 2.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3.心理过程,个性差异; 4.心理内容,心理形式; 5.心理现象,心理过程; 6.1860,冯特; 7.理论任务,应用任务。 二. 名词解释 1. 实验室实验:它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

论秘书心理健康

三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论秘书的心理健康 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公关与文秘) 年级、班级: 1201 班 学生学号:1210412058 学生姓名:许海燕 指导老师:彭景莲 2016年 4 月20 日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本论文如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属三亚学院所有。本人保证:发表或使用与本论文相关的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三亚学院,无论何时何地,未经学院许可,决不转移或扩散与之相关的任何技术或成果。学院有权保留本人所提交论文的原件或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院可以公布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复制保存本论文。 加密学位论文解密之前后,以上声明同样适用。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绪论 (1) 一、秘书心理健康的意义 (3) (一)秘书心理健康的概述 (3) (二)秘书心理健康的作用 (3) (三)秘书心理健康的意义 (4) 二、引起秘书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6) (一)内在因素 (6) 1.秘书自身能力不足 (5) 2.秘书自我认识不足 (6) (二)外在因素 (7) 1.人际关系交往上的失败 (7) 2.不良的工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7) 3.社会负面舆论带来的无形压力 (8) 三、秘书常见的心理问题 (9) (一)自我定位不准确引发的自卑和自傲心理 (9) (二)与他人沟通了解不到位引发的奉承嫉妒心理 (9) (三)对工作的单调繁琐性认识不深入引发的焦虑厌烦心理 (10) (四)面对工作挫折的不自信引发的沮丧压抑心理 (10) (五)对高强度工作的不适应引发的紧张恐慌心理 (11) 四、解决秘书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12) (一)学会和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12) (二)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 (12) (三)全面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自己 (12)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3) (五)不断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身能力 (14)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 (最新) 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工作技巧走出职场疲劳必备的五个心理学知识(最新) 一.普瑞马法则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当说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但过了好久发现还是没有做;或者觉得有力气使不出来;或者总觉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郁的,等等。这类情况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总是被一种惰性缠绕,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改变。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这称为普瑞马法则。按照普瑞马法则,人们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把工作中不想完成的事情放在前面完成,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工作能力,增强效率,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会发现,困难的任务其实也没这么困难。例如先可以用一天到两天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行为记录,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记下来,即使粗粗地记,大约也会有几件。此后,把剩余下来的几件事情按照兴趣排列,把最不喜欢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最喜欢做的事情放在最后一位。对于改变惰性生

活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对于经常有抑郁心情的人,这种生活方式将直接改变表现为抑郁的行为,而很容易地使抑郁的情绪结束,而只要坚持,抑郁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结束。通过结束惰性或抑郁的行为,而结束惰性或抑郁的心理。 二.紫格尼克效应先做一个实验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出于未完成感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 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的结论是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这就是所谓的紫格尼克效应。“紫格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就叫“心理张力”。研究还指出,任何人都企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完成动作。其中既有先天的需要(饥.渴等),也有半需要(迫切的趋向)在勒温看来,个人能动性的源泉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如果中断了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而产生了张力系统,就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