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2007年东盟10国以及日本、中国和韩国的财长达成建设区域性外汇储备一揽子货币体系协议,明确人民币是亚洲最重要货币之一的地位;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确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直到4月2日,中国央行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关键性一步。

“金融危机使得与中国进行货币互换的国家多了一种支付手段,也为人民币区域化、甚至国际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但是,专家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求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更要求中国能够以大国的风度在经济上维护区域活力、在政治上维护区域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只能是中国硬实力不断提高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对于一些人预计的“十年后人民币将成为能和欧元平起平坐的国际货币”,也许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引用了“日元国际化”的例子。日本当年制定了很详细的“货币国际化”规划,包括推进日元在进出口和大宗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现在日元已经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但是和美元、欧元的地位比起来,日元的地位还是不够高。“日本制定了这么详尽的战略,但现在的结果也是差强人意。同样,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也会很艰难,也会遇到很多外部的阻力。”他说,稳定的货币币值对于国际化非常重要。中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造成了我国外汇占款的被动增加,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多势必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回收和对冲流动性,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民币长期贬值的压力就会一直存在,而这显然不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国际化。

光大银行策略分析师黄学军指出,一国货币在全球市场所占的比重大小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及市场规模、经济开放程度、该国货币的升值比重以及其汇率波动幅度。他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主要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是否有吸引力、是否享有足够的定价权都将受到考量。“尽管随着我国企业的定价能力不断增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如东南亚、中东、南美、俄罗斯和印度等。但相对来说,欧美和日本地区的人民币国际结算需求较弱,人民币被这些地区接受将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他说。

而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区域化也面临着很多技术和机制上的挑战。目前,边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多以现金为主,而现金结算中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比较高,风险很大。“随着贸易量的增长和整个地区的资金流的增长,非正规金融机构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应加大正规金融机构在结算中的参与度,促进人民币区域化的硬件建设。”赵庆明说。

央行网站昨日挂出新闻稿称,对于前日刚刚与阿根廷央行敲定的700亿元货币互换框架协议,不日双方就将签订正式协议,“人民银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3月份,中国已陆续与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早报记者注意到,这篇名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积极开展货币互换》的新闻稿,应是至目前为止,央行对于货币互换协议所作最为详尽的阐述;而“积极”二字更是格外显眼。

互换加速还有创新

所谓货币互换,通常是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上美元欠缺,去年9月份开始,美联储率先与欧洲、韩国等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以帮助这些国家获得美元。而中国在危机中的坚挺表现也让人民币受到了不少国家的青睐。根据可查的资料,央行曾先后在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分别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进入3月份,更是一下子敲定了与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的三笔协议。眼下货币互换规模已达到6500亿元。

在货币互换加速前行的进程中,央行除帮助一些国家或地区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维护金融稳定外,也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了一些创新。

“譬如,将互换的有效期延长到3年,并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央行昨日表示。

具体而言,即协议双方都允许本国商业机构能够从本国央行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的进口商品。通过此举,帮助企业减少汇兑风险,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但无论如何,对于尚未国际化的人民币而言,签订互换协议的最大意义或许在于——人民币籍此走出国门,流向全球。

俄罗斯与中国立场相近

在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看来,之所以加快货币互换,不排除是与我国连日来高调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一事相关。

“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努力的方向,而中国要想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这些自身实力也至关重要。”

显见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上周接连掷下“重磅炸弹”,针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金融监管体系激扬文字,提议采用“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目前,这些建议已经得到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支持,也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呼应。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经济事务助理德沃尔科维奇3月30日说,在即将于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上,俄罗斯将坚持发起有关采用新国际储备货币可能性的讨论,“接下来数月中,有必要在学术、行业以及政治等所有层面展开讨论。”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义安镇栗村小学衡立华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义安镇栗村小学的教师衡立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一开始用讲故事设置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摸棋子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P99例1及“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思考的有序性和创新意识,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实验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 2 。 第一阶段自学阶段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运动吗?那么你们都喜欢什么运动呢?一天有些小朋友聚集在操场上 准备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可是这时他们正在为到底谁先开球发愁呢? 2.学生阅读教材99页主题图,你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 3. 硬币抛出后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学生自学 1. 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 猜想:如果抛掷硬币10次,正面大约可能会出现多少次? 3.小组动手实验: (1)组内两位同学一组,一位同学抛硬币另一位记录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情况。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3)观察表内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组内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和疑惑。 第二阶段导学阶段

一、导学释疑 1.小组汇报抛一枚硬币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结论并说出自己的猜想依据,可让学生动手抛硬币10次。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后的发现。 4.小结实验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 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二、巩固提升 1.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同时出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2.游戏活动,体验可能性 下棋游戏,用转盘决定谁先走,课件出示转盘,学生观察转盘,判断用这种方式决定谁先走公不公平?为什么?如何修改呢? 第三阶段测评阶段 一、学生完成预习单上的习题。 二、交流检查测评结果。 三、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刚才我们投掷骰子,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6来表示,那么这些知识在数学上都叫做概率。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比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航天发射等等都应用了概率的知识,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呢?请同学们观看课件。 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1/2 反面:1/2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标志性事件集锦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标志类事件汇编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 2.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鸦片战争 3.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4.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5.清朝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标志——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6.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事件——金田起义 7.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建立政权组织的事件——永安封王 8.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 9.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事变 10.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11.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12.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1895年威海卫战役 13.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14.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标志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5.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辛丑条约》 16.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7.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事件——洋务运动 1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19.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0.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戊戌政变 21.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22.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的事件——宣统帝下诏退位 2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4.标志着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事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5.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6.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组阁成功,孙中山宣布解职 二次革命1913 反袁 27.护国战争爆发的标志——云南宣告独立1915 2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五四运动 30.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3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32.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4.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标志——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6月中共三大 35.国共两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6.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7.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1927年8月7日“枪杆子里出政权”八七会议,毛泽东 38.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标志——三湾改编1927年9月23-10.3江西三湾村 党指挥枪、党建在连上、官兵平等 39.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事件——1931年中华苏维埃一大的召开 40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年遵义会议 4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军队开始的标志——1927年南昌起义 42.长征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43.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4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 45.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46.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48.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49.淞沪会战结束的标志——上海失陷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部编版:七上历史《重大标志性事件汇总》

部编版:七上历史《重大标志性事件汇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黄帝(“人文初祖”)部落结盟,为汉族前身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禅让制”。 6.“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禹传子,家天下。(第一个世袭的国王是启) 7.西周时期,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而形成的制度:分封制。 8.目前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 9.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久的水利工程: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10.战国时期改革最成功的是秦国:商鞅变法。(我国由奴隶向封建制的转变是通过变法来完成的) 11.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12.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建立郡县。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这是因为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1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孔子,他的言行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5.最早提出自然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 16.建立和谐社会与儒家的仁政有关。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是庄子。 17.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由兵家鼻祖孙武所著。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由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皇帝制度的创立者) 20.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1.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2.新疆最早成为我国行政区的标志: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西汉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 2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张骞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功臣) 24.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形成于:西汉。 25.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的纸:西汉前期的麻纸。 26.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27.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 2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印刷的《金刚经》。 29.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平民毕升),比欧洲早约400年。 30.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的“司南”。 31.指南针最早制成于:北宋时期,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32.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南宋时。 33.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34.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是在:宋元时期。 35.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制成的“麻沸散”。 36.“医圣”: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7.佛教最早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西汉末年(公元前后)

事件的概率

23.3(1)事件的概率 教学目标 1.知道概率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事件的概率. 2.经历随机试验的活动过程,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意义,知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意义;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 教学用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思考与探究 1.“上海地区明天降水”是什么事件? (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结论:随机事件. 2.天气预报“上海地区明天降水概率80%”与“上海地区明天降水概率60%” 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共同点:都是随机事件; 不同点:降水概率80%——很有可能降水; 降水概率60%——也是很有可能降水;但是可能的程度略低 【说明】以上两个事件,都把很有可能的程度用数字明确的表示出来了70%、80%、90%都是“很有可能”,但还是有大小差异的. 二、概率的定义: 1、概率:用来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个事件的概率 (probability) 2、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取值要求 不可能事件:如果用V表示,则概率为0:P(V)=0; 必然事件:如果用U表示,则概率为1:P(U)=1; 随机事件:一般用A表示,则概率介于0到1之间; P (A)——纯小数、真分数、百分数等表示. 【说明】 *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事件,如事件A、B……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 用什么数作为某个随机事件的概率,要通过对事件进行具体研究来确定.在研 究中可以看到,这个数字大于0且小于1; * 例如:“当田螺里有寄生虫时,生吃田螺会得寄生虫病”是很可能发生的事件;“买一张彩票中大奖”是“小概率事件”. 三、用频率估计概率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教案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体会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认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动脑筋:下列事件中,哪些一定发生,哪些不可能发生,哪些可能发生. ①晴天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②通常,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沸腾. ③a是实数,a2<0. ④种瓜得豆. ⑤买一张福利彩票,中奖. ⑥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朝上. 【教学说明】要求同学们凭生活经验或已学过知识,对上述问题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如动脑筋中的①和②.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如动脑筋中的③和④.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如动脑筋中的⑤和⑥.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性事件,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 请同学们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例子. 例1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的6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5,6的点数,试问,下列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出现的点数大于0.

(2)出现的点数为7. (3)出现的点数为5. 【教学说明】本例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答. 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动脑筋: ①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是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②一个袋中有8个球,5红3白,球的大小和质地完全相同,搅均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是取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取出白球的可能性大?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小组回答完成. 归纳: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 例1如课本图,一个质地均匀的小立方体有6面,其中1个涂成红色,2个面涂成黄色,3个面涂成蓝色.在桌面扔这个小立方体,正面朝上的颜色可能出现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3.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21的议一议. 练习1: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掷一枚6面上分别刻有1,2,…6点的均匀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偶数; (2)在全是红球的袋中任意摸出一球,结果是白球; (3)地球绕着太阳转. 练习2:1、比较下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如图,转动一个能自由转动的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和指向白色区域; (2)小明和小亮做掷硬币的游戏,他们商定:将一枚硬币掷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2、10张扑克牌中有3张黑桃、2张方片、5张红桃.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事件的分类及概念,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学们交流.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P122第1、2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及对策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当前以美元和浮动汇率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人们的拷问,认为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全球金融失衡的根本原因。欧债危机也挑战了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由于其联盟国家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国家破产,使其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角色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欧元持续走软。 反观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着相对的稳健和安全,为世界各国早日摆脱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显得极为迫切。 本文对人民币在国际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展开研究。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入手:理论上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着手分析,实证上定量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有建树以及存在的一些障碍。最后总结出在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注意的问题:1.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2.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构建风险管理体系;3.资本项目开发应当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4.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5.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有利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Abstract Subprime crisis made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based on the US dollar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 be questioned by the world. People though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entered on US dollar is the root cause. The crisis happened in Europe is also a challenge to the Euro zone, his allied country went bankrupt because of the heavy debt. Now the status of Euro is in descend. In contrast,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mained relatively healthy and safety, for the world to get ri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out of the woods. Seiz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enminbi becomes extremely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obstacl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that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1 perfect financial market reform, 2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3 capital project development should be gradual and step by step; 4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5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favorable political securit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ency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目录

A事件的概率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数学一、数学三和数学四的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完全一致. Ⅰ 考试大纲要求 ㈠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完备事件组 概率的概念 概率的基本性质 古典型概率 几何型概率 条件概率 概率的基本公式 事件的独立性 独立重复试验 ㈡ 考试要求 事件及其概率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求事件概率的方法. 1、了解基本事件空间(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及其基本性质; 2、理解事件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和独立性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公式;掌握与条件概率有关的三个基本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3、掌握计算事件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1) 概率的直接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 (2) 概率的推算:利用概率的基本性质、基本公式和事件的独立性,由较简单事件的概率推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 (3) 利用概率分布:利用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4、理解两个或多个(随机)试验的独立性的概念,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特别是伯努利试验的基本特点,以及重复伯努利试验中有关事件概率的计算. Ⅱ 考试内容提要 ㈠ 随机试验、随机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样本空间) 随机试验——对随机现象观测;样本点(基本事件)ω——试验最基本的结局,基本事件空间(样本空间){}ωΩ=——一切基本事件(样本点)ω的集合.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状态或表现,随机试验结果;必然事件Ω——每次试验都一定出现的事件,不可能事件φ——任何一次试验都不出现的事件. 事件常用前面几个大写拉丁字母 ,,B A 表示;有时用{} 表示事件,这时括号中用文字或式子描述事件的内容. 数学上,事件是基本事件(样本点)的集合;全集Ω表示必然事件,空集φ表示不可能事件.任何事件A 都可视为基本事件空间Ω的子集:Ω∈A .

事件发生的概率

复习: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目标: 1、会对事件按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类,并能正确判断各类事件。 2、会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3、能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重点、难点:能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 的概率。 教学过程: 一、 事件的分类 1、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 2、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例1、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 A 、某个数的绝对值小于0 B 、某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 、某两个数的和小于0 D 、某两个负数的积大于0 练习: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2、从一个装有红球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恰好是白球。 3、两次抛正方体骰子,掷得的数字之和大于13。 4、抛掷一枚硬币1000次,第1000次正面朝上。 5、太阳从西边落下。 6、12名同学中,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 二、 了解概率的意义,并能求出简单事件的概率 1、概率: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 2、概率通常用字母P 表示。 3、举例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明天降雨的概率是80%”表示明天有80%的时间降雨。 B 、“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表示每抛硬币2次就有1次正面朝上。 C 、“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中奖。 D 、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例3、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除颜色不同外其他均相同的2个红球和3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摸出红球的概率为多少? 解:P (摸出红球)=322 =52(强调:概率=全部 部分) 4、练习: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① 在一个暗箱里,装有3个红球,5个黄球和7个绿球,它们除了颜色外都相同,搅拌均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为红球的概率。 ② 从分别写有-4、-3、-2、-1、0、1、2、3、4的九张一样的卡片中,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前景展望 班级:13级金融5班 姓名:肖冬201322380515 魏兴201322380513 牛粲201322380524 孙浩宇201322380518 作业评价得分表 项目及分值占比A(90-100) B(80-89) C(60-79) D(0-59) 总分结构合理 格式规范(20%) 文字通顺 逻辑清楚(20%) 数据真实, 计算正确(20%) 问题揭示真实 优化建议可信(20%)

PPT汇报简洁清楚 回答问题流利准确(20%) 内容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显示出旧的货币体系已经开始不能适应当前的格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在危机中优秀的表现,已经在昭示人民币也应该成为国际货币。从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一直到今天,人民币国际化脚步不断加快,取得了许许多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人民币将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消息传出后,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信心。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币进程的研究来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对人民币发展前景有一个更好的展望。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本币互换跨境结算离岸市场

3.人民币币值稳定,表现优秀,夺人眼球。货币要想国际化,货币的自身是否优秀是最主要的。近年来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人民币始终不贬值,很好的稳定了亚洲乃至世界的严峻金融形势。人民币的影响力和信誉迅速提升。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说过说人民币可能成为亚洲区域货币领袖。而在08年金融危机中,人民币的表现也格外夺人眼球,其币值稳定,汇率稳中有升,世界人民对人民币的前景乐观看好。这说明人民币本身已经具有国际化的条件。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8年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元霸权结构的不合理性,使中国乃至世界受到巨大损失。因此中国开始尝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应对金融危机,打破美元不合理的霸权地位。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能够有流入国际市场,进而才能成为国际上的结算货币,计价货币,储备货币等。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人民币向国外流出的主要渠道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如今具体有本币互换、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离岸市场三个渠道来支撑人民币流出国外。 (一)本币互换 本币互换又可以称为货币掉期、货币互换,指在同一期限内,根据约定的汇率,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和另一种货币进行互换,增加对方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不测之需。是国家出于提高两国的外汇储备,以平衡两种货币的供需,稳定汇率,防止(特别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出现外汇市场的混乱。 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欧元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为3.2万多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数据来源: wind 资讯 央行人民币互换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央行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 13-Q1 13-Q2 13-Q3 13-Q4 14-Q1 14-Q2 14-Q3 14-Q4 15-Q1 15-Q2 15-Q3 12-Q4 16000 16000 18000180002000020000220002200024000240002600026000280002800030000300003200032000

事件的可能性

《事件的可能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内容,本节内容提出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的特点及定义的理性认识,是一节“概率”的起始课。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本节课教会学生学会怎样用活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随机现象,对一些稍微复杂的现象,使学生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为接下来“事件的概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三维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能用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表示事件的可能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活动操作、合作交流、尝试归纳、总结提升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随机事件的特点,随机事件概念的形成过程,准确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

能发生的结果。 难点:列表和树状图学生不太熟悉,如何运用它们表示一些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实验突出重点,学生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与记忆,通过练习的设置使学生强化重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结合游戏活动法,利用变式,改变一定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突破难点的教学。 二、教法分析: 新的数学教育观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我遵循了以下的结构模式:创设情景→活动探究→合作交流→尝试归纳→总结提升。由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和试验、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概念。在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动起来,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课前欣赏 (结合动画欣赏)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天有不测风云”,“预计明天。。。。。。”这句话被引申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具有偶然性,人们不能事先判定这些事情是否会发生?但是随着人们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2007年东盟10国以及日本、中国和韩国的财长达成建设区域性外汇储备一揽子货币体系协议,明确人民币是亚洲最重要货币之一的地位;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确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直到4月2日,中国央行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关键性一步。 “金融危机使得与中国进行货币互换的国家多了一种支付手段,也为人民币区域化、甚至国际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但是,专家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求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更要求中国能够以大国的风度在经济上维护区域活力、在政治上维护区域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只能是中国硬实力不断提高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对于一些人预计的“十年后人民币将成为能和欧元平起平坐的国际货币”,也许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引用了“日元国际化”的例子。日本当年制定了很详细的“货币国际化”规划,包括推进日元在进出口和大宗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现在日元已经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但是和美元、欧元的地位比起来,日元的地位还是不够高。“日本制定了这么详尽的战略,但现在的结果也是差强人意。同样,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也会很艰难,也会遇到很多外部的阻力。”他说,稳定的货币币值对于国际化非常重要。中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造成了我国外汇占款的被动增加,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多势必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回收和对冲流动性,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民币长期贬值的压力就会一直存在,而这显然不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国际化。 光大银行策略分析师黄学军指出,一国货币在全球市场所占的比重大小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及市场规模、经济开放程度、该国货币的升值比重以及其汇率波动幅度。他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主要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是否有吸引力、是否享有足够的定价权都将受到考量。“尽管随着我国企业的定价能力不断增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如东南亚、中东、南美、俄罗斯和印度等。但相对来说,欧美和日本地区的人民币国际结算需求较弱,人民币被这些地区接受将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他说。 而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区域化也面临着很多技术和机制上的挑战。目前,边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多以现金为主,而现金结算中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比较高,风险很大。“随着贸易量的增长和整个地区的资金流的增长,非正规金融机构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应加大正规金融机构在结算中的参与度,促进人民币区域化的硬件建设。”赵庆明说。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1.中国近代史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 2.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 4、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6月,英军舰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 5.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 结束:1860年7月,天京陷落 6.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炮轰广州 7.甲午中日战争开始:1894.7 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运兵船,清对日宣站结束: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8.戊戌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结束: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10.革命统一站线开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结束: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或国民革命运动) 开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站线的建立 结束: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2.土地改革时期 开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结束:1937年7 月卢沟桥事变 13.抗日战争时期 开始: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结束: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其间历经清王朝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2.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把鸦片运到中国的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逆差,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的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企图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沦为半封建社会的依据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割地最多但是中俄〈瑷珲条约〉,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最早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中日〈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业输出变本输出,〈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清政府的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是《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关税自主权的是《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