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与复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与复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与复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与复习方法

进入高中,首先应该确定自己日后的考试方向--文科还是理科,以免高一目标不明全面撒网白费精力。本人高一一度着迷化学,也曾取得过全校化学第一名的成绩,最后还是因物理考试不理想进了文科班,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旦确定文科方向后就要加强政史地的学习,适当减少对理化生的投入(也不能完全放弃不学,毕竟还有会考或者学业水平测试)。

学好文科,无外乎就是学好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在文科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历史,无疑是最令人头疼的,因为有太多繁杂琐碎的内容要去背记,能把整本书背下来还不一定就能考好。本人曾担任过三年的历史课代表,对历史学习可以说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方法的,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

1.高一、高二怎样学好历史

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有四本书,分别是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外加一本当年高考指定测试的教材(2006级是改革史)。虽然内容不同,但学习方法可谓是大同小异。下面分别谈一谈。

①预习。这里说的预习不是指正襟危坐板起脸来像在课堂上一样看书,而是鲁迅先生说的那种“随便翻翻”。可以是吃饭的时候,可以是睡觉前,也可以是公交车上(但是保护视力比这个更重要,不推荐),总之一切闲暇空余时间都可以用来浏览一下课本。如果你对绘画有兴趣,不妨多关注一下书中的插图,如果你喜欢听故事,就挑着书上的名人小故事看一看吧,要是你热爱英语,那么附录里的中英词汇对照表就是你的不二选择。不要小看这些所谓的“随便翻翻”,它们可是日后学好历史的重要准备。

②课前准备。就是上课前的晚上在家里应该干些什么。你应该把明天要上的内容大体过一遍,查一查自己不熟悉的名词、事件和人物,标记一下暂时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然后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就可以睡觉了顺便看看金庸古龙什么的。

③听讲和笔记。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注意跟随老师的思路,结合课前自己准备的内容,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去听。根据我的经验,课堂前后十分钟是标准的垃圾时间,前十分钟是教师进班、安静课堂、开场白和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内容,后十分钟急着下课,大家不怎么听,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也是一带而过。这些时间就可以偷偷懒做做小动作讲讲话什么的。最精华的时间当属中间的二十五分钟,这时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很多人一上课就开始认真听,结果听了半节课没听到什么精神就不行了。这些人是不会听课的人,简单点儿说他们的听课节奏不对,导致费工费力效率还低。要学会偷懒,要知道怎样最有效地利用时间。很多人上课就跟玩儿一样结果考试还出奇的好,原因就在于此。还要学会记笔记。有的人老师的幻灯片里有什么他就记什么,一字不差的记。这样的人考试不倒数才怪。笔记是什么?是对书中内容的有机补充,不是把课本原话原原本本的再抄一遍。我记笔记有个习惯,书上有的不记,自己以前知道的不记。那么记什么呢?很简单,缺什么记什么。书上没有的又很重要的,记;有助于理解消化难点疑点的,记;帮助记忆的图画、口诀和公式,记。只要是自己需要的就记,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的(笔芯和墨水是要花钱买的!)坚决不记。少而精、少而全、少而巧的笔记才是真正对学习有帮助的。

④复习和练习。这里说的复习不是指上完课以后回到家立即把课堂上讲的内容看一遍。反对那种一回到家就看书、当天上课当天复习的学习方法。我不关心什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之类的东西,我只说说自己的经验。当天上的东西不应该立即复习,因为此时你对它的记忆

还是比较完全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记住了哪些东西。等到过了一两天再回过头来看学过的知识,就会发现哪些是自己真正记住暂时不需复习的、哪些是需要巩固一下的、哪些是需要加强记忆的,这样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记。然后每过一段时间就检查一下,循环往复,最好给自己制定一个平时复习计划表,把考试前突击的工夫用到平时。至于练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必须有,但也不是搞题海战术。学习就在于理解,就在于把书上的东西真正化为自己的东西。精当的、适度的练习的效果要远远胜于做大套的题目而不求甚解。教辅只要一本,一本足矣。选择一本好的教辅,然后仔细掌握它,成绩自然会有一个大的进步。如果老师已经为班级配备了辅导材料的话,建议就不要买了或者少买一点,因为老师的教学经验在那里摆着,他们的选择一般也都是比较好的。强烈反对家长额外布置家庭作业,因为这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⑤考试。对待考试还是要摆正心态,一方面要藐视它,就是一张纸而已,考完就走,没什么的。另一方面要重视它,不能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白白失分,那样就太不值了。其实这时候的考试都不会很难,毕竟历史难得考一次,搞太难了老师学生都不好过。因为是一本书一本书的考,所以每学期不必太担心知识的串联问题,只要把本学期上的东西搞熟就行了,答题也尽量往模块主题上靠,比如上经济史就少答或不答政治原因。总之不是什么大问题,考试前把书本内容大体过一遍,考试正常发挥基本上就可以了。只要认认真真做到上述五点,相信学好高一高二的历史应该绰绰有余了。

2.高三复习应该注意些什么

①一轮复习--夯实基础。一轮复习大约从暑假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的二月末三月初,也就是一模后二模前左右。当然这不是一个定数。它主要是把高中的课程结束掉并系统地、细致地梳理一遍,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段时间各科任务繁重,自然希望不要在历史上花费太多时间。然而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二模后同样不轻松,那时如果历史再拖后腿的话就会首鼠两端。因此我的建议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在一模之前把所有书细细地过一遍,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课文要看,笔记要看,插图要看,不熟的熟悉的都要去看,去理解,去掌握。选一本比较好的复习材料,比如《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什么的,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做一遍。课堂上注意紧跟老师的节奏,当天任务当天完成,千万不要拖(拖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科目顾此失彼、一起完蛋)。此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积累错题,注意标注自己的典型错误以便日后分析之用。总之,一轮复习好比是盖楼房打地基建脚手架,得一步一步来,容不得拖沓,也不允许马虎。

②二轮复习--提升能力。这一阶段大抵以三模为分水岭,即三月初至四月底五月初。正如上文所言,此时不甚轻松,为什么呢?--因为要大量做题,从题目中找手感、练能力。在一轮复习之后,自己的知识体系基本已构筑完成,这时就该对其加以整理以便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要注重养成正确的答题习惯,了解基本的答题套路,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答题思路。这里推荐一些比较不错的二轮资料,比如《试题调研》。大量做题并不等于大量背题,有人把背题当做一种学习的手段,这当然可以,但是我不推荐,一来背题费时费力,二来所背的内容基本无用--肯定不会是考试的答案。大量做题是为了从题目中积累经验,寻找思路,了解自己的薄弱点并加以巩固。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认真审题,所谓“材料一目十行,读题咬文嚼字”者是也。搞清楚材料在说什么题目在问什么该答什么再下笔,远远甚于那种拿到题就做的貌似“节省时间”的愚蠢方法。其次要打开思路,顺着出题人的意思往下走,仔细揣摩题意,认真作答。最后翻看答案,逐一对比,对了固然好,错了也没关系,关键是找到错的原因在哪,用红笔改正,确保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一轮积累的错题本这时就派上用场了,把自己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找出那些“顽固不化”的错误加以集中消灭,

改正不好的答题习惯,纠正不良答题思路。特别需要提一下的就是一定要多做主观题。有的同学怕麻烦,不爱做主观题,专在选择题上下功夫,这样就算你选择题全部答对也没有高分,毕竟大块的分分布在主观题上,所以不仅小题要做,大体也要做,而且要善做、多做。

③三轮复习--实战演练。印象中貌似没有“三轮复习”这个说法,是以自己提出权资参考。这段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一个月,正是考前最为紧张的阶段,学生心理压力大,家长也跟着不安稳。此时就不要忙于复习和做题了,而是回归课本,注重实战,一切从高考实际出发。可以买一些考前心理指导的书来看,也可以出去玩玩,放松放松心情(“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学校的管理也会相应放手,不会强求一定要去上课还是怎么怎么样,更多的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集中辅导有需求的同学。关于回归课本内容,可以择其要者细观之,余者大略浏览之,重在老大难问题的解决。至于实战演练,我的建议是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比如两三天一个周期,今天做语文数学,明天练英语文综。还有就是一定要做真题,以前做过的真题也可以再做一遍,有利于增强应考信心。时间上,完全按照高考的时间来要求,甚至可以在早上八点准时练语文,下午三点准点练英语等等。量不要太大,适可而止,注意保证睡眠,全心全力为六月份做准备。

3.赢在考场

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高三的一二三轮复习,相信你一定对高考充满信心、志在必得。这很好。我的体会就是,考前实力占一半,临场发挥占一半,学得再好、复习的再全面,临场发挥有问题,还是要前功尽弃。高考紧张的唯一结果就是你被淘汰,别人成功。考前几晚可以把所学再简单地浏览一遍,巩固巩固重点,理一理思路。考试的时候注意联系课本,联系自己做过的题目,联系实际,简要作答。真正进入考场,什么都不要想,放开手去考,考多考少无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只要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就不后悔,就是最棒的结果。(完)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复习技巧:历史学习技巧 不少人都认为历史这东东就是死记硬背,可是这死记硬背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其实这背书也是一门学问。如何“背好历史”呢?我觉得应该有知识框架的头脑观念。这一点相信在校的老师们都会讲到的,当时感觉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考试就考“血与肉”的内容。对“骨头”并没有什么考的。可出了高中校门,进入高校学习,你会发现真的很重要。我与一些学 __同学聊天时,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尽如人意,只能模糊的记忆住人物、地点。时间也是记得零零碎碎。这样学习历史,不能把历史学活。只能对历史产生很大恐惧与排斥心理。 这个知识框架,就是辅导书上常有那些条条框框,很多人对这并不太重视,可是这就是记忆的窍门,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做题目累了或者看累了以后,可以把这拿出来翻翻看看,也可以回忆、自己动手做做这些条条框框,并且不断的提问自己,诸如两次鸭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列强行使路线、签订哪些卖国条约、具体内容等等。等你熟练的掌握了这些,相信你自己会突然发现变得好强,而且是一下子能说出一大串,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点带动了许多,而能做这点的话,相信历史中最让人头疼的时间年代关也会很快的通过的。这一关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如果能把这关过了,相信会在今后文科学习中,可以说是

所向无敌的。你会发现自己看书的时候,那些知识不是独立的,仿佛成了一张网。自己只是在编网,或者说填空而已。年代会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座标。指导你如何放东东。个人认为学文科基础就是文学与历史了,一个注重幻想、一个注重现实。学好这两门,其他文科就会很轻松的。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了。也有不少人提出记年代用什么巧记的方法,诸如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9年,可以理解成商鞅在变法前喝了三壶酒,金的灭亡是公元1234年,可以理解成1234金灭亡??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偶尔一用,但不能作为记年代的最好办法,必须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因为年代那么多,不可能所有的都能编成顺口溜,不可能都能联想一些事物来吧。如果为了一个年代,而生搬硬套许多口诀出来,那就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了。 记不得在哪看到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万精油,到哪都能到一点。”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学历史,不能只局限与历史课,历史书上。其实很多地方都能学到的。比如语文课上的人物,地理课上的地图、思想政治课、英语阅读理解,都能有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只要大家用心去记,用心留意,相信会给你的知识框架带来许多许多。你会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学会许多别人也看到,却没有掌握的知识。这也许就是武侠片中常说的“悟”字吧。说了这些,只不过是方法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平时的积累。相信大家能做到这点,高考能考115分以上吧,我就是这么做,就做到了。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题型之一,它提供新材料,营造新情景,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可以让学生在新情境中独立思考问题。这类题型对于考察学生结合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极好的检查方式。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材料解析题题目类型: 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提示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材料解析题的设问模式中,有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内涵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外延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答案来自教材等所学知识,而与材料本身无关。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对二者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 二、审题技巧 1、审清题目设问类型。先弄清题目设问是内涵式、外延式还是内涵外延结合式问题,然后根据题目设问模式或类型,有针对性地作答。 2、审清问题指向。材料解析题问题类型中,往往有比较、指出、列举、归纳、简述、论述、说明、概括等要求。问题指向不同,对题目答案内容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就不同。 3、审清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限制。这些限制性条件,规定了答案的获取范围和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以《鸦片战争》为课例 摘要:传统教学重视老师语言的讲述和知识的传授,简单的说就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教学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却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不能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而情景教学正是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这种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景教学鸦片战争 简单的说,历史就是过去人类各种活动的全体。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习主要是谈人类历史,包括人类文明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高中历史中,历史人物、文化思想、历史事件、人类遗产和众多的历史奥秘等交织在一起,绘制出了一幅极其生动的人类历史画卷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可以说,高中历史是一门非常生动有趣的学科。但是,我们知道,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具有不可再现性,这就使得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仅靠老师的讲述很难让学生感知、理解发生在过去的生动场景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一定的历史情景以引起同学们的历史感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传统教学重视老师语言的讲述和知识的传授,简单的说就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这种教学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却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不能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而情景教学正是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这中人文主义精神。 情景教学有时也被称为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1-70]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语言讲述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容入了具体生动的情景,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新课标理念。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校历史教研组在历史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把情景教学容入到课堂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提高。我现以岳麓版必修(Ⅰ)中的《鸦片战争》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情景教学法的一些运用。 在《鸦片战争》这一节课里,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融合多种情景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图片情景、视频音像情景、角色情景、数字情景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时空隧道中,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是启发式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来一步步把学生带入历史背景中,加强师生互动。所谓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情景,我认为就是教师通过课文中所叙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来提出相应的历史情景问题,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去体味、思考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辨证能力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在《鸦片战争》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历史高中学习方法如下 一、学习历史的作用 学习可以分成有用的学和无用的学。 前者是知识性的学习,未来会有用,比如学习厨师或者会计,这是我们自立于社会的一个凭据。还有一种学习,就是无用的学,这是一种成长性的学习。 知识性的学习是养身的,因为它给人以技能;成长性的学习是养心的,因为它让人发现生命的能量。 我们的教育过于重视知识性的学习,轻视甚而忽视那些“无用”的学习,历史学科恰恰就是属于"无用"的学习。学习历史是无用的吗?答案是:“不”。 中学历史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思想品德方面: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历史纵横”小字中,教材讲到《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学生从这些事迹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精神。 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基本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在审美素质教育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陶冶学生情操。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中,在“资料回放”小字中,学生一起朗诵《诗

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其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尽在其中。 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它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的调整”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课中,总统富兰克林·罗斯 福的一生,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东西。他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 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他是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 最长的总统。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 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 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 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在康复期间,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 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罗 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是因为,虽然他出 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带 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捍卫了美国的民主 政体,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可以这样来看,历史就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体现,人类的思想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历史的智慧,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历史才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历史价值 的凸显所在。我们只有改变对历史学习的“无用”思想观,才能走 好学习历史的第一步。 二、做学习的主人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 的主动参与者。” 陶行知先生讲授有关学习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关于高中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怎样学才能学好高中历史课程呢?别着急,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高中历史学科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高中历史学科一 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 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斯大林有一句:“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 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 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 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 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 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 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 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 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基础选择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选择题训练 1.中国古代的某位帝王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选项能体现该帝王上述民族政策的是 A.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 B.在蒙藏地区特封活佛 C.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D.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2.1923年,孙中山和越飞达成了一项联合宣言,主要包括:(1)目前在中国不适宜实行共产主 义或苏维埃体制;(2)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早在1920年9月27日发表的有关放弃在华特权与利益的宣言;(3)就未来中东铁路的管理与重组达成相互谅解;材料突出表明了孙中山是一个 A.民主主义者 B.民族主义者 C.亲共产主义者 D.三民主义者 3.乱世出英雄,克伦威尔从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位常胜将军的非凡才能。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以侧翼迂回战术,全歼王军主力。这次战役是 A.莱比锡战役 B.萨拉托加大捷 C.约克镇大捷 D.纳西比战役 4.看到“航海条例”“资产阶级革命”“军事独裁统治”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人物是 A.拿破仑 B.克伦威尔 C.袁世凯 D.蒋介石 5.下图中的路线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给该图拟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A.嬴政灭六国 B.秦始皇修直道 C.孔子周游列国 D.康熙帝平定“三藩” 6.孔子周游列国时,路上多次遇险。在陈国的匡邑,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弟子们惊恐不安。孔子安慰大家说:“周文王虽然死了,他的事业不是落在我们肩上了吗?如果天意要消灭文王的事业,就不应该让我们为‘道’而奋斗;如果天意要保留文王的事业,那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 A.孔子对周礼产生了怀疑 B.孔子希望掌握政权 C.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D.孔子维护周礼的坚定信念 7.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主张 A.中庸之道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克己复礼 9.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10.孔子收徒讲学,西汉设立太学,都是对古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下列对两者分析有误的 是 A.办学性质并不相同 B.教育对象都涉及社会中下层 C.都推动儒学的传播 D.教授内容以《论语》等为主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2632393.html,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作者:王全忠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教育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导学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历史的学习本来就是相对枯燥乏味的,由于高中历史知识庞杂,许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完全不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会对学习历史产生厌烦心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方法很好的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唤醒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地运用导学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会愿意去思考问题。在运用导学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并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课上进行积极的发言,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且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二、开展辩论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本身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挖掘教材蕴含的探究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以辩论会、社会调查、小品表演、参观访问等方式展开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历史学习,体会创造性活动的乐趣。例如,在高中历史有关“维新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展开了辩论赛活动。活动的主题为“你认为‘维新运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弊大于利”,而另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利大于弊”。随后,教师让两个小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内部的讨论。在小组收集资料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维新运动”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且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每一个成员的自我思考。在小组做好准备之后,教师

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 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 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 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 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 2、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照样可以考好;但是一个文科生如果不听课,他什 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 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 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们也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 回应中吸取对你有益的东西。

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史实问题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记忆,比如: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重要是要对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终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 同时,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字眼,那么这道题应该就属于是考察思维的。 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的关系并不明显; "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 "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第五、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我们学习历史,决不能“为历史而历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能够将在历史课上学到的东西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 (1)坚持正确的立常人民的立尝进步的立尝爱国的立尝全球利益的立场等等,就是正确的立常比如说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性,企图从根本上抹煞人类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个人类的公敌,为人不耻,遭人唾弃。 (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这条原则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作用来进行评价,不能用道德来衡量一个历史人物。 (3)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一般而言,历史人物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因此,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时,应给历史人物以阶级定位,注意确定阶级属性的标准不是观其出身而是观其言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一生从未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张和行为却符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其次,对一定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应该用其阶级属性来解释其言行。如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原因来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外,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

注意不要简单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只要是农民阶级就当然肯定。 (4)评价历史事物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主观上的善良愿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处处交织着这种善与恶的二律背反。在评价历史时,应将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可偏废,同时应将对效果的评价放在首位,因为对历史起作用较大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同时动机对效果的实现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要兼顾动机。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学习,然后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解决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最后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理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附送: 高中历史必修一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总结 主体: 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内容: 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 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历史教学的基础功能是通过描述基本的历史史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 历史概念,而历史再现教学的实施则能以文字材料、视听辅助材料为载体,把握 历史的时间、空间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从而出色地完成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再现教学;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是借助各种手段使历史现象再现,然后从历史现象中抽 象出历史概念,再从历史事件或概念的联系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历史的教学如果不能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史学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认识,那么,学生不能算是认识了历史。因此,充分研究历史教育的作用,提出能使学生切实了解历史,获得分析、解决历史问 题能力的历史课的专有教学方式,应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课题。 一、实施再现教学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教育的功能要通过历史教学来发挥的。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是通过历史 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辩证的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是通过历史 教学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讲授,从中挖掘出相关人物的 光辉思想和优秀品德,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和建立完 好的人格”。“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史论统一性”的特点。其中,“具体性”和“史论统一性”即事实与理论的统一性是许多学科都应具备的条件,并 非历史学科所特有。但是,列于首位的“过去性”,却揭示了历史知识的特点。 历史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它必须遵循认识过程的 基本原理;同时,又因历史知识的存在形式而具有其有异于其它课程的特殊性, 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决定意识,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从 历史存在的角度探索历史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手段。 所谓“存在,就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运动形式。物质是由自然界的万物和富有思维的人组成。富有思维的人构成人类社会,是社 会存在。人类的活动除了受自然界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的制约;同时,因人 类的参与而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只有正在发生的社会现 象可以直接观察,而过去的社会现象则不可能重新演示,不可以直接观察。这就 决定了我们在认识历史时,只能通过观察和研究有关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在头 脑中形成想像的历史观念,进而经过分析综合,形成历史概念,作出科学判断。 历史教学必须遵循认识历史的基本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首先就必须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激发并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在头脑里再现有关史实的具体情景,形成生动的历史观念,以便他们 经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因此,再现教学就成为历史授课的重要手段。 我们进行再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亲自感知具体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揭露 史实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此,就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选择 和组织再现材料,以便和学生一起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了实施再现教学的“三要素” 再现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设法再现教科书上重点问题的具体情景,使学 生经过想像和思维,切实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历史课再现教学的进行,可以帮 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历史材料,给历史史实以合适的定位,从而构建起历史体系。历史体系也就是指历史存在的具体特点,即历史年代、历史地点和历史人物的活

高中历史教学浅谈

高中历史教学浅谈 摘要: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采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严重地制约着新课 改目标的实现。不克服低效教学,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本文深入分析了课堂 低效的原因,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低效课堂原因 四年多以来,我省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很多老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意识和实施能力,在我们的 教学中仍然采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严重地制约着新课改目标的实现。不 克服低效教学,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本文深入分析了课堂低效的原因,提出 了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透析低效课堂的表现及原因 1.三维目标的落实不到位。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倡 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制度的影响,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更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学生只能死读书、读死书。由于新课程 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以及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恰当,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顾此 失彼,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2.对教材的处理和利用有偏差。新课程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要求老师要 改变传统的“以本(课本)为本”的教材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仍然坚持 传统的教材观不改变,还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有的教师是从一个极端走 向了另一个极端,冷落了教材,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课件进行教学活动,这就使教 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停靠点;还有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过 多地补充内容,不加工分析,貌似在创设教学情境,而实质上与教学内容没有内 在的联系,显得很生硬。这些做法只能是劳而无功,或者收效甚微。 3.教学方法传统,注重讲授,忽视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新课程倡导探究的学 习方式,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预先设计好 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怕麻烦或担 心浪费时间,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有的老师虽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但只是机械地设计探究活动,不启发和引 导学生探究,在经过学生简单的讨论之后,就直接把学生引向预先设计的学习结 果了事。这样的探究活动只能是有名无实,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很少让人心动,更不要说高效了。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1.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如课程标准对《历史·必修(Ⅱ)》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 规定:“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 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学生在学完必修Ⅱ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总要求,教师必须认真 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打破传统,先学后教。传统教学是老师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在先,学生学习、作业在后。有许多老师,尤其是文科老师,喜欢一讲到底,讲完后再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很被动,老 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学生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流于形式;而且这样做起来花费的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怎样有效掌握历史概念 (一)如何理解掌握历史概念? 不同种类的历史概念有不同的结构,如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思想文化、典籍著述等等,尽管我们都需要研究它们的外部联系,如产生的各种背景要素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性质、作用及影响,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却相差许多。 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其发展过程的各种要素,即:开始或爆发,挫折或转折、发展或扩展、高潮或低潮、胜利或失败等等。有关历史人物的概念主要指其经历,一个历史 人物或者某一集团、政党常常经历许多历史事件,(集团与政党有时可看成“事件”概念),因此,应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分开阐述他在不同事件中的作用,或者将其一生分成不同阶段来 分别阐述。一般情况下,人物概念可包括:出生、成长、经历的重大事件、思想主张、主要著述成就或过失、罪行等等。历史的典章制度涉及内容较广,如政治制度有国家制度、军事 制度、官制、法制等;如经济制度有赋税制度、贸易制度、土地制度等。宏观上看经济制度又指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不过 这些属于历史理论概念,不是具体的历史事件概念;此外,还有文化制度,如教育制度、宗教制度、史官制度等等。制度概念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制订制度的目的、原则;制度的主要 上述各类历史概念的外部联系与内部结构要素正是我们思考的途径,我们还可以从这些途径出发思考某一历史概念涉及的全部知识信息。但是,课本涉及的历史概念数量可观,不 可能每一个概念都细致分析,因此,还要学会分出重点与一般。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材编写的情况,可以把历史概念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2.重大概念。教材编写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组织的,每一章每一节一般都有一个中心内容,构成这个中心内容的事件,课本常常将它作为本章节的标题写出来,如中国近代史 上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等。所有重大概念都是课程标准中的重点知识,都需要全面分析掌握。总复习时可以按每一个时期(古代、近代、现代)将这些重大概念整理出 来,逐个弄清它们的概念结构,便可以掌握好每一个时期的重点知识,形成历史知识的总体框架。此外,还有一些重要人物也是重大概念:如秦始皇、康有为、富?罗斯福等等。 3.一般概念。在重点概念之外,还有许多散落在课本各处,支撑课本重点知识的辅助概念。如:“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弄清一节课 的一般历史概念有利于全面把握历史知识。 4.理论概念。上述四类属于“历史概念”,而理论概念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历史事实,它是经过概念抽象后产生的。如:生产力、阶级、垄断组织、民族、国际关系等等,这些概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本人担任高一(1)~(6)整个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共计课时12节,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本学期,心爱党的教育事业,钻研业务,结合同志,心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出勤率高,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严重作用,每学期初制定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计划,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的作用,自己也在授课过程中自我素质得到升华。 二、教学情况 由于多年没有下到高一教学了,对高一学生学情的掌握,着实费了一番工夫。针对职业教育扩招带来的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留意从扎扎实实地落实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对详尽史实的讲解,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的“是什么?”到高中探讨“为什么?”的转变。 本期来,我在高一历史教学中,为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探索与思考的欢乐力图发挥历史学科的启智与育人功能,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认真上好第一节课。以生动而填塞时代精神的历史事迹去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能丰盛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已的眼界。以历史的人文精神和凝重历史责任去感召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现代公民的使命感;同时也讲明历史学习的特点与方法,使学生感到历史不是难记难背枯无味的东西,只要有严格的乐于思考与探索的精神,一定能学好。上好第一节引导课,还能转变学生初中时把历史课当作副科来应付的心理,以积极热情的求知心理投入到学习中,推动教与学的互动良性循环。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组付丽华 从初中到高中,大家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因此有些同学就认为高中历史也只要背背就可以了。但事实是,这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而已。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大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历史科的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1.预习.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

新词或概念。当然,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天天坚持。 2.上课.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上或教材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3.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1)平时复习的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王学霞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王学霞 历史是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进入高中之后,历史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历史对我们当 今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吸取历史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做到以史为鉴。但是,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学生们对 历史学习没有兴趣。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要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启发之下,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 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收获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成功。 笔者在新课改实施之处,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感到过迷茫,不知从何入手做好历 史教学工作,致使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工作也流于形式,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反 而对课堂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通过自己的不断研究,笔者对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深 入的学习,对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找到了适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是有效地,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多年的探究,就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谈谈自 己的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需要 为课堂教学做足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此,在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 在课堂教学中应对自如,胸有成竹。备课并不是简单的翻翻教材,写写教案,而是需要教师 多下一番功夫。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多个方面入手。教材是课堂教 学的依据,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了解需要讲解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 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认 知水平、知识接受能力等等,才能够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出 发组织课堂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只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选择好 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抽象的历史 内容更加形象,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起源,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才能够深入进行知识的探究,才能够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一改以往单调讲授的教学方法,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教 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探究和学习。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层层深入的 了解教学内容,挖掘新知识。同时,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既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又要有一定的 高度,只有这样的教学问题才不会因过于简单而不能引发探究的主动性;也不会因教学问题 过于复杂而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探 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对对外开放 政策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看到这些内容后想到了什么?”很快有学生回答:“这些开放地区和历史上的通商口岸有一些相似。”教师接着设问:“为什么和历史上的通商口岸相似呢?”学生门在经过思考和讨论之后归纳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因素:因为这些地方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有利于吸收外资和技术;(2)历史因素:正是因为历史上曾经被迫开放过,所以这些地方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3)其它因素:此地方的人才资源、素质、观念等比较先进,等等。在教师反复地提出问题,学 生不断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养成了提出问题的习 惯和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活跃了思维,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