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焦虑性心理障碍概述

第五章 焦虑性心理障碍概述
第五章 焦虑性心理障碍概述

第五章焦虑性心理障碍

焦虑性心理障碍,又称神经官能症,这类心理障碍的共同特征是:焦虑是其核心的症状,而内心的矛盾冲突是其主要的原因。具体来说,焦虑性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身体症状性障碍和解离型异常等。本章将围绕这三类心理障碍进行讨论,分别阐述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同时对焦虑性心理障碍的一般成因及治疗取向给予概括。

一、焦虑障碍

(一)焦虑和焦虑障碍

什么是焦虑,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上至今没有精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美国的迈耶—格罗斯等人从临床的角度对焦虑做了较为完整的描述,他们把焦虑反应看作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彩的正常的适应行为,把它们描述为包含着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的预期。在生理上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加,肾上腺素输出量提高,血压和心率增强,皮肤出汗,面色苍白,口干,呼吸加深、加快,肌肉失去弹性,大便和小便的频率增加等。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那么坐立不安的运动就开始,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到消化和睡眠。因此,个体出现焦虑这种情绪状态时,一般都伴随有生理、行为及认知方面的异常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担忧和害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反应是恰当的,不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损害,甚至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焦虑、担忧和害怕,作为应激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反应,仅在反应过分强烈或焦虑体验与事实严重不相符时,才会产生危害。例如,在荒野里遇见一只老虎时,我们会感到焦虑,体验到紧张和害怕,这种反应完全是有益的,它能激发和调动个体能量以应付外来的突发事件对生命的威胁,从而增加个体生存和延续的机会;但如果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了关在铁笼里的老虎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反应,那这种反应是过分的、有害的。当焦虑严重、持续且破坏到正常的生活时,就可能是焦虑障碍的前兆。

焦虑障碍是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具体表现为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但此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惊恐程度与现实事件不相称。由于焦虑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状态,理论界对其的真正系统研究始于1895年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焦虑性神经症这一概念,因此,目前从定义上尚难以将正常焦虑和病理焦虑区分开来,一般是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去描述焦虑障碍的。焦虑障碍并非指单一的心理异常,而是多种与焦虑有关的心理异常的总称。DSM-Ш-R中将焦虑障碍主要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泛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广泛性焦虑障碍。

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上所描述的各种焦虑性心理异常的核心都是焦虑体验,但在其它形式的焦虑异常中,个体都会采用一定的防御机制以降低痛苦的焦虑。而在泛虑症中,这种防御机制并不健全,个体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本身,个体的威胁感和焦虑不安表现得非常明显。

泛虑症的特征是:①持续性,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持续存在、而非发作性的,个体的病态烦恼心情至少持续一个月之久。这种持续性的焦虑会从身体和心理上慢慢地折磨着患者;

②弥散性,广泛性焦虑是弥散、而非集中的,个体有急性的或慢性的焦虑体验,但这些体验

都不是来自某种具体的威胁,患者本人无法说合理的焦虑理由,因此其又被称作“游离性焦虑”;③由前两者引起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持续不适,广泛性焦虑会使个体产生许多非特定性反应,例如发抖、极度不安、紧张、出汗、头晕目眩、恐惧情感、烦躁等。以下是一位患者的主诉,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上述特征。“我每天总是提心吊胆,难以放松,每时每刻都感到全身酸痛,肌肉紧张,心里想的几乎都是令我担忧的事,但这些事非常零散,说不清具体指哪些。几个月来,这种状况一直缠绕着我,使我烦恼,注意力无法集中,以至难以入睡,无法正常工作,身体健康状况也不佳。这种状况以持续了半年多,我沮丧极了,不知这种糟糕的状态何时才能结束……”

患有广泛性焦虑的个体大多数时间里生活在一种紧张、忧虑和恐惧不安的生活中:他们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并经常表现出信心不足和抑郁;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做决策,总是过分地担心会出差错以及后果;有时尽管事情做得非常顺利,他们也会紧张不安,即是不再担心已经顺利完成的事,他们也会找到其它的与己有关或无关的事去担心;他们在晚上入睡前仍不能从白天的忧虑中解脱出来,他们通常会反复回忆各种目前的或过去的,真实或想象中的失误……这种恐惧、幻想、过分的敏感以及无端的担心会使他们一直处于一种不能放松、失望和不满的状态中。他们的紧张不安还反映在躯体运动姿势刻板、僵化:如眉毛皱起、脸部扭曲、肌肉紧张等;生理的反应明显:头昏、心跳加快、尿频、腹泻、手脚发冷、出汗等;对意外刺激反应强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持续的广泛性焦虑呢?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由于个体对多种生活环境的担忧或对各种现实危险性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广泛性焦虑症。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等(1974)研究了32位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症状,发现他们的焦虑水平与他们对伤害的不现实的期望和幻想有关。所期望或幻想的伤害越严重,他们的焦虑水平就越高。患者的期望和幻想包括各种躯体的和心理的被伤害的危险,例如遇上事故,生病,受到人身伤害,被别人侮辱或拒绝等。研究者们还发现,患者的期望和幻想往往与他们的过去经验有关。例如,一位妇女的母亲死于心脏病,于是她就特别担心自己也会得心脏病。

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会间以急性的焦虑症状出现。在DSM-Ш-R中,这种急性的焦虑被列为单独的一类,称之为惊恐发作。急性焦虑通常是在没有任何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达到极高的程度,然后缓解。症状表现因人而异,但都会感到莫名的紧张恐惧,有一种濒死感,并伴有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头昏、昏厥、震颤、多汗、腹泻,尿频等生理反应。惊恐发作可能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常常自行终止,但可能再次发作,发作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多数患者预后较佳。

(三)恐怖症

恐怖症是个体对某些特定事物、特定情景或要从事的特定活动产生强烈、持久的恐惧,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焦虑不安的焦虑障碍。恐惧症之所以被试为焦虑障碍之一,是因为患者每次遇到引起他恐惧反应的情境时,就同时会产生焦虑反应,但恐怖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是由特定刺激情境激活的,因此又区别于广泛性焦虑。

恐怖症作为一种心理异常,它与一般的害怕或恐怖是有明显区别的。面对危险的情境,如火灾、地震、建筑物突然倒塌等,个体感到害怕并产生逃避反应是正常的,有利的;但对正常人而言,一些对象根本不可能引起恐惧,或者恐惧的程度很轻,完全可以自我控制,如面对一个手拿木制玩具枪的男孩,一只小花猫,动物园里的大型动物等。而恐怖症患者的恐惧则显得不切实际,极度夸张,尽管患者也能从理智上认识到这种恐惧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由于无法控制恐惧感,患者总是尽量回避引起其恐怖的对象,因此,恐惧症患者是对不该恐惧的事物而过分恐惧。

在临床上,恐惧症的主要特征是:①某种外在(体外)的客体情境引起强烈的恐怖;②

患者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却又无法控制;③患者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植物性神经症状,如出汗、心悸、面红或气短或气促、头晕甚至晕倒、颤栗;④因尽力回避所恐怖的客体或情境而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工作,回避行为越明显说明病情越严重。在

DSM-Ш-R中,恐惧症被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简单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1.简单恐怖症简单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称物体恐怖症,是患者面对特定对象或情境,所产生的害怕。恐惧的对象各式各样。根据这些恐惧对象,简单恐怖症又通常被分为三类:动物恐怖症,尤其是对狗、猫、蛇、鼠的恐惧,偶尔也有对鸟和昆虫的恐惧,如对老鹰、蜜蜂、蜘蛛等的恐惧;伤害或疾病恐怖症,如见到血就产生莫名的惧怕等;非生物性恐怖症,如害怕登高、坐飞机、暴风、雷电、黑暗、拥挤、幽闭等。许多正常人也经常会有类似恐惧症的感受,但真正的简单恐怖症患者的反应非常极端,都竭力逃避恐惧源。

2.广场恐怖症广场恐怖症不仅指对公开场所发生恐怖,而且对人群集聚的地方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因而逃避外出,更不敢参与旅游之类的活动。患有这类恐惧症的人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易离开;恐惧自己会晕倒或发生其它例外,而身边却没有亲人或朋友相助;幻想在公众场合下,自己会不能自控地表现出愚昧或过激行为,因此,他们在多数情况下不愿意离开家门,更不敢轻易去公共汽车站、火车站、书店、超市等人多、拥挤的场所;理发时,或者偶尔去看一场电影,患者也不愿坐在任何不能迅速离开的地方,即是这样,他们仍会感到焦虑不安或烦躁。这种恐怖主要是对观念中即将发生的危险的一种不良预期,预感到自己或所爱的人或财产将会发生可怕的后果。

3.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不同于简单恐怖症和广场恐怖症,它表现为对社交场合和与人接触的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在社交场所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进而怕进教室、会议室,怕在人前抛头露面等。社交恐怖症的基本特点是恐惧暴露在可能被他人评价的场合。怕见人脸红被别人看见,或坚信自己脸红已被他人察觉,故焦虑不安者,称为赤面恐怖症;而害怕与人对视,怕人家看出自己眼神不好,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不宁者,称为恐人症。

社交恐惧情绪出现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的异常反应,心理方面:出现焦虑不安、反应迟钝、暂时性遗忘、严重时会产生心力萎顿和自我失控感,失败的交往会持续影响患者的心情,并使其自信心受挫;行为方面,动作僵化、变形,语言断续不流畅、甚至会出现口吃现象;生理方面,脸红、心跳加快或发慌、心悸、气短、发抖、出汗、呼吸困难等。这些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对患者的人际交往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恐怖症的产生原因,一般认为与童年时期的特殊恐怖体验有关。过去的痛苦的经历被压制到潜意识中,到成年后由于某种因素的诱发,继而产生与过去体验有关的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则多见于性格过分内向、场依存性高、以及对自己有不切实际期望值的个体,另外,也与个体的人际交往方式、认知特点和归因风格有关。

(四)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患者强迫自己反复完成某些特定的动作,或强迫自己思考某些特定的观念或想法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焦虑障碍。有强迫性想法和强迫行为的个体,在其想法或行为中得不到任何满足,患者虽然也意识到这种强迫观念、意向和动作是不必要的,但不能为主观意志所控制,因此感到痛苦和不安。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强迫观念

①强迫性怀疑。患者对业已完成的事仍然放心不下,如信已寄出,却总是怀疑是否贴了邮票;医生开了处方后,却总是怀疑剂量是否过小等。

②强迫性回忆。患者对于往事、经历,不能摆脱地反复回忆,明知缺乏实际意义,没有必要,但不断萦回在脑海里。

③强迫性联想。对于所见所闻的某一事物,患者总是立刻联想到接近、相似或相对立的事物。如看到影视剧中的人物被害,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也有被害危险或自己将要行凶。

④强迫性穷思竭虑。对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或日常生活常识无休止地思索、追究。如,人为什么要吃饭,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等。

⑤强迫情绪。强迫情绪指患者对某些事物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对,却无力自拨。如担心自己会伤害人,会说错话或做出不理智行为或担心自己受到细菌污染等。但如果患者只对一固定物品或场境出现恐怖,则应诊为恐怖症。

2、强迫动作

①强迫意向。患者总是出现与正常意愿相反的欲望和冲动。如走在桥上总有往下跳的想法,看到菜刀就想到杀人,一上床就习惯性地产生尿意,哪怕刚从卫生间出来。有时,人们也将强迫意向视为强迫观念的一种。

②强迫洗涤。怕不清洁而罹患传染病,患者接触了某物后,则要反复洗手,有时洗出血来仍不满足。除强迫洗手外,还有强迫洗衣、洗澡等。

③强迫记数。患者不可克制地记数,如遇到电线杆、窗户、台阶等,若不记数,患者就会感到烦躁不安。

④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要作一定的动作,以此象征着吉凶等。

强迫症是心理社会因素在人格素质基础上作用而造成的。强迫症患者大多有个性方面的缺陷,如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格控制,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乏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屈以及脾气急躁。这种性格特征使得人在生活中遭受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和压力,如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的加重,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协调,亲人丧亡,突然惊吓,担心意外等,就容易引起强迫症状。所以,心理社会因素是强迫症的诱因。

在致病机制方面,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强迫症状是自我压抑本能冲动,这两种力量相互冲突,压抑不能完全成功,本能冲动也不能以其原始形式显示于外,于是达成妥协,让本能欲望以化装的形式表现出来或得到满足。因此,症状是本能欲望的满足。行为主义者认为,强迫行为最初是一种操作反应,此反应由于能减轻焦虑而受到负强化,此后便固定下来。

二、身体症状性障碍

躯体症状性障碍,又称体化症,是指由心理上的异常转化为身体上的症状,但在生理上却又找不出病因的一类心理疾病,也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患有这类心理疾病的个体通常很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怀疑自己身体的某个器官出了毛病,尽管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他们仍然坚信自己的症状是真实的、严重的;患者很多时候确实失去一些器官的功能,范围从个体认定身体患有某症状而使特殊的感觉或运动神经失去功能,到对于痛苦非常敏感。根据DSM-Ш-R中的分类,躯体症状性障碍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转化症、疑病症、心因性疼痛、躯体化障碍,其中转化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躯体症状性异常。

(一)转化症。

转化症,旧称歇斯底里症或癔病,是指由心理上的问题转化为生理机能障碍的现象。其特点是在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能障碍或失去对此的控制能力,它也是变态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转化症的主要症状为:麻痹、痉挛、或发作、失声、失明、失聪等。这种心理异常几乎都是发生在压力非常沉重的环境下,如战争、失亲等,病情发作非常突然;一般体化症患者对自身症状似乎并不特别在意,在情绪上也没有明显的因身体局部功能丧失而沮丧。

转化症的症状范围几乎与所有的躯体疾患的范围一样广泛。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将它们分为三类:感知觉症状、运动症状和内障症状。

1.感知觉症状。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感觉迟钝,正常情况下应该立即产生感觉的,患者或者根本没有感觉或反应极慢。(2)感觉缺失,患者失去部分感觉,如有一类患者丧失听力,但其听觉系统完好,而其它感觉正常。

(3)感觉敏感,正常人根本无法听清的极低的声音患者能听清。

(4)痛觉缺失,患者失去痛觉,如以针刺其麻痹部位,患者不表现疼痛反应。

(5)触觉异常,患者表现出特异的感觉,如针刺感、胀痛感等。

2.运动症状

具有运动症状的个体,其身体的任何肌肉都可能产生症状:手臂、腿、声带等。发抖、抽搐、以及没有组织地移动或瘫痪等都是其典型症状。转换性瘫痪反应通常只限于一侧肢体,而且机能丧失也是有选择的。例如“书写痉挛”患者不能写字,但能使用同一组肌肉从事其它活动。最常见的转换性言语障碍是失音症和缄默症,即病人只能用很小的声音说话和病人根本无法说话。令人称奇的是,失音症的病人在咳嗽时可以发出与正常人相同的声音。失音症通常发生在个体受到强烈的刺激后。

3.内脏症状

吞咽困难、经常打嗝、阵阵咳嗽或呕吐,这些现象在极端的情况下都是内脏症状的表现。这种转化性反应有时会与真正的器官症状极端相似。如在假性盲肠炎发作时,病人不仅会出现下腹疼痛及其它典型的盲肠炎症状,而且会发高烧。文献中有过假性怀孕的报道,患者月经停止,腹部隆起,并会出现早妊症状。

转化症的病因异常复杂,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分别持不同的理论假设,给予其不同的解释。弗洛伊德坚持转化症乃是个体内在冲突的结果。个体的潜意识中压抑着一些原始的冲动,这类多与性有关的冲动不为超我所接受,但因其驱力过大随时都有冲出潜意识的可能,故对个体的意识形成严重威胁。为了解除原始冲动的威胁,个体不自觉地将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功能丧失,籍以压制原始冲动表现于外的可能性。如某一少年有手淫习惯,因其对手淫的认识有偏差,以为手淫是极其下流而且对身体有伤害,因此该少年可能会产生有性冲动但又不敢手淫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转化到身体上,最后可能使他手淫的那只手出现麻痹症状,不能自由动弹。患者在潜意识中是期望自己的手不能动弹的,因此,其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

行为主义者认为,转化症是患者经由操作制约学习历程习得的不良习惯。起初,患者在偶然情形下,为逃避某种痛苦(如学生逃避考试等),而表现出身体上不适,结果因之暂时逃避了痛苦,这种身体上的不适意外带来的益处因后效强化作用而保留下来,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境时,个体便不由自主出现这种不适。这种本来不合理的行为或观念因病而被认可的现象在变态心理学上称为“因病获益”,即因病不但被免除了原来的惩罚,而且获得别人的同情与爱护。目前有许多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实验直接或间接证明:患者并非真的不能看见或听到,患者能接受到感觉信息,只是这种信息被排除在意识之外,无法被进一步加工。

不管具体的起因如何,转换性障碍的潜在动机模式都是类似的,即通过生病来减轻或逃避引起焦虑的紧张情境——把无法忍受的问题转换成一种可以保面子的躯体障碍。

(二)疑病症

疑病症也是最常见的身体症状性障碍,患者的身体虽然没有真正的不适或疾病,但还是疑虑自己的身体功能,个体往往将正常的身体功能解释成出现了可怕的疾病。

疑病症患者会主诉身体不适感以及胸部、头部、生殖等躯体部位的疾病感觉,然而他们

却无法精确描述他们的症状特征。患者经过许多诊断或治疗,但每个医生都作出其没有病的诊断,患者并没有因此而减轻疑虑,反而却批评医生并认为其诊断有误。疑病症患者对疾病的态度也异于真正的患病者,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另一方面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紧张和不安的程度不如真正的患病者,他们认为自己有病,事实上却没有患他们担心的那种病,但他们确实又不是在装病。

疑病症患者一般比较敏感,他们有意或无意间会接受许多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往往是片面的,患者并未真正理解疾病的机理和躯体的生理过程,如他们通过看一些普及性的杂志或从其它日常渠道获得这样那样的关于疾病的信息;同时他们敏感的性格也是他们经常关注自己身体方面的细微变化或与他人的差异,一旦出现身体上的不适,他们就会主观地给自己的不适感定性。例如,疑病症患者了解到,发烧是爱滋病的症状之一,因此一旦发高烧,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担心自己是不是也患了这种病。疑病症患者大都经历了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方面的损伤,因此疑病症可以看着是一种病态的人际关系策略,运用这种策略,患者通过了一种躯体疾病掩盖了逃避独立性和责任心的表达,而要求得到照顾和依赖。这也是因病获益的又一种体现。

(三)心因性疼痛

心因性疼痛是指在没有明显躯体病变基础的情况下,个体感到严重且长期的痛。DSM-Ш-R中的报告显示,这类异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程度高于男性。患者通常报告疼痛的区域包括心脏或其它生命器官的周围,也可能包括后背或四肢。他们经常去看医生,不仅要证实疼痛,而且还要开药、服药。这种行为即使在医生确诊其没有任何疾病之后仍会继续下去,而且心因性疼痛病人最终可能会出现真的病变,如药物成瘾等。

某些心理学线索可能有助于澄清心因性疼痛的功能本质:疼痛的经验之前有冲突或压力性情境;因疼痛获益的经验;个体一直需要他人的注意,这样过去身体疾病或受伤害的历史就为病人的抱怨找到了籍口。

(四)躯体化障碍

这种障碍的特点是个体长期报告自己存在多种躯体疾病,这种障碍既不能解释为躯体障碍,也没有任何躯体方面的损伤。在做诊断时不能仅凭患者的主诉。DSM-Ш-R中列出了37种症状,它们可能反映了了躯体化障碍的存在。躯体化障碍和前面介绍的疑病症很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疑病症往往发生在30岁以后,而且他们往往担心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而不仅仅是报告一些明确的症状。

三、解离型异常

成熟个体在正常的意识状态下,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单个心理过程和整体人格之间保持和谐一致,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统合。当个体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时,完整的自我趋于解体,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互不协调,个体与周围环境也失去了协调。这种个体人格失去统整,个体的思想、情感、行动三者之间失去协调、各自分裂的心理现象叫做解离。

解离型异常是指个体以解离的心理作用,将存在于个人记忆中的痛苦、或将出现在意识中的欲念与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从意识中解离出去,籍以减低的个体主观痛苦。解离型心理异常患者表现出的人格分离现象,代表患者在长期精神压力下,不能承担责任时的一种逃避方式,是一种遭遇挫折时的变态适应。因此,与躯体形式的异常一样,解离型异常也是一种既满足某种需要,又可以逃避紧张的方式。解离型异常包括心因性失忆症、心因性迷游症、多重人格和人格解体。

(一)心因性失忆症

失忆症是指个体无法回忆或辨认出过去的经验或身份。导致失忆症的因素很多,脑内的各种器质性病变会造成个体对过去经验或身份的失忆,一些神经症和重型精神疾病也可能使个体产生失忆症。如果失忆症是由器质性病变或其它心理异常引起的,那么个体往往会出现记忆保持的困难,而且失忆的内容也应该没有材料上的显著差别。在各种类型的失忆症中,有一类失忆现象比较奇特,被“遗忘”的内容并没有真正消失,仍然存在于意识水平之下,并且在催眠状态下或失忆症消失后,可以被个体回忆起来。这类失忆现象被称为心因性失忆症。

在典型的心因性失忆中,个体不能记起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不认识自己的亲人,但他们的一些基本的习惯模式,如开车、打球、说话等能力仍然保留了下来,而且除了失忆现象外一切正常。心因性失忆是个体对极端社会压力下的一种应激反应,这种压力情境较为典型的有:地震等灾难性事件,个人经验到死亡或重大伤害的威胁、个体需要逃避无法接受的打击或无法逃避的生活情境。

心因性失忆症的症状根据失忆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1.局部性失忆

患者无法回忆特殊事件的一切细节,这些事件通常指创伤,而且失忆一般发生在创伤发生后的几小时内。典型的例子是,许多被强暴的受害女性无法回忆起被强暴时的所有细节。局部失忆症是最常见的心因性失忆症。

2.选择性失忆

个体只是选择性地遗忘创伤性经验的某些细节。DSM-Ш-R中列举了一例,在一场车祸中,患者最亲密的家人全部丧生,患者本人却未受到伤害而生存下来,尽管她记得丧礼的安排事宜,但无法回忆起与其他亲戚对丧礼安排的讨论。

3.泛化失忆

患者忘记了整个生活经验,无法回忆起整个人生的细节。

4.连续型失忆

个体则遗忘某特定时间或事件之后的每件事。

心因性失忆通常是在某种无法忍受的创伤性经历后出现的,同时这种异常也与个体的性格特征有关,出现心因性遗忘的人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人格不完善、有较强的受暗示性。有关研究指出,心因性遗忘是有高度选择性的,遗忘的只是自我无法忍受,或对自我构成严重威胁的部分。在这类解离型障碍中,个体看上去很正常,并且能应付一些复杂的情境。

(二)心因性迷游症

心因性迷游症是指患者既丧失记忆又兼迷游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迷游症实际是一种逃避式的防御反应,患者不仅出现遗忘症状,而且离家出走到处游荡。患者离家出走之后,丧失对过去的一切记忆,迷游到一个新环境后,甚至可能会从头学习新的适应与交往方式,重新建立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人格;迷游一段时间后,患者会突然醒悟,但在迷游状态下所有的经历都无法回忆出来。虽然在DSM-Ш-R中心因性迷游被列为独立的临床症候,迷游症的实质还是一种心因性的遗忘,是泛化性失忆的极端表现。因此,心因性迷游症的起因与前者类似。

(三)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是指一种一人兼具数种人格的心理异常现象。具有多重人格的人,他的每个人格各自独立,各有其不同的记忆、态度与行为,甚至各个人格的特征和表现截然不同,可

抑郁症

抑郁症 文章目录*一、抑郁症的概述*二、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三、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四、抑郁症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抑郁症的并发症*六、抑郁症的防治方案 抑郁症的概述 1、定义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别称抑郁障碍、抑郁性障碍、忧郁症。 3、发病部位全身。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成人。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1、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早期症状: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 晚期症状:现悲观厌世、绝望、幻觉妄想、身体功能减退、并伴有严重的自杀企图,甚至自杀行为。 2、抑郁症的分类隐匿性抑郁症: 隐匿性抑郁症患者情绪低下,他们偶尔也会感到忧郁,但是这些症状不是很明显。常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表现,如纳呆、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中青年和儿童中比较常见。 内源性抑郁症: 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有懒、呆、变、忧、虑。患者的动作减少,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注意力下降,脑功能减退;性格明显改变;情绪抑郁悲观,精力、体力不足;多思多虑,焦急不安,心神不宁等。 反应性抑郁症: 反应性抑郁症患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生病、事业挫折等,心理能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此类抑郁症为“有因而生”,去除病因后能迅速康复。

2011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

万方数据

?800-史堡出赶苤查!Q!!生!旦笙iQ鲞筮里塑坚!也』!!!!婴丛生:墨!P!!塑曼笪!Q!!。Y!!:!Q:丛!:1 4.Ms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Ⅲ驯:Ms患者终牛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9%~54%。在社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l%的患者有抑郁,其中29%为中一重度抑郁。对11507l例社区人群调查,发现332例Ms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25.7%。对3000例16岁以上MS患者的死因调查显示,15%的患者死于自杀。约35.7%的Ms患者伴发各种焦虑障碍,其中18.6%为广泛性焦虑、10%为惊恐发作。 伴随抑郁障碍的Ms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功能差、重返T作的比例低、长期健康结局差、生命质量低下。MS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7倍(自杀观念30%,自杀尝试6%一12%)。 5.癫痫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Ⅲ…:癫痫患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8%一48%(平均29%)。难治性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中,58%有抑郁发作、32%有焦虑障碍。医院或社区的调查均表明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0%~25%。癫痫控制不良者容易伴发抑郁障碍,在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更高。 癫痫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会显著地增加患者及照料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此现象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最为突出。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远超过癫痫发作频率或程度。癫痫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伴发焦虑障碍达12倍,伴发抑郁障碍则达34倍。 6.原发性头痛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皑…J:对712例在头痛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头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7%的患者有中-重度抑郁,其中偏头痛人群为17.1%、转化型偏头痛为36.1%、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headache,TTH)为28.3%。偏头痛患者终身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30%~80%,是普通人群的3~4倍。有先兆的偏头痛和转化型偏头痛者的抑郁焦虑伴发率更高。频发型和慢性rI-rH者抑郁焦虑障碍的伴发率可达2/3。对J2l例青少年慢性每日头痛者调查,有抑郁障碍者为30%、焦虑障碍为36%、高度自杀危险者占20%。研究证实抑郁障碍是偏头痛发生慢性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机制 几乎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会伴发精神症状,从情感(抑郁、躁狂)到认知(痴呆)和感知(幻觉、错觉),且其症状轻重常与神经系统症状相平行。早期的研究认为癫痫、卒中、痴呆和PD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主要是对疾病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的心理反映。以后的研究提示社会、经济、文化、家庭支持、应激、认知行为、神经系统疾病患病前的个人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等冈素也是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存在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不难理解,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运动、感觉、语言、癫痫)的脑的功能或结构的异常自然也会引起情感、认知或感知的功能异常¨^“。 1.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破坏:一些研究认为PSD为直接的脑损害所致,并提示优势半球和前部半球损害更容易发生PsD。虽然早期的荟萃分析未见PsD与卒中部位存在相关性,但近期一项荟萃分析认为PsD与左侧前额叶-皮质下环路损害有关∞㈨J。研究认为卒中后早期发生的抑郁障碍可能多与心理反应有关,而卒中后6~24个月迟发的抑郁障碍,则主要与脑的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重组有关。 近年来提出的“血管性抑郁”(vaf;culardepression)是老年期抑郁的重要病因,容易伴随有执行功能损害和淡漠,主要是额叶和底节部位的脑向质病变、小血管病变及“无症状卒中”等累及了情感调节中枢结构(基底节、丘脑、额叶、边缘系统)旧引。炎性脱髓鞘病变累及这些部位也是MS伴发抑郁的机制之一。起源于边缘系统的或左侧颞叶的癫痫患者容易发生抑郁,而且抑郁障碍本身就町以是癫痫发作的一部分。 2.单胺能神经传递损害:在AD及PD的早期,甚至是认知或运动症状出现前,30%~50%的患者即可有情感障碍,认为与疾病病理过程累及脑干的5.羟色胺(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有关。除此之外,1-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损害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重要机制。在PD中,多巴胺能神经递质损害可能与淡漠、忧郁及缺乏始动性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缺乏的致抑郁作用nr能比5?HT重要[圳。 3.其他机制:已有初步的研究提示神经系统疾病与情感障碍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或易感性口”“。50%的伴发抑郁障碍的癫痫患者有家族史。炎症、免疫异常等复杂机制参与了卒中、PD、MS的抑郁障碍的发病一。4娜1。常见的各种治疗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B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也会诱发或加重情感障碍。 三、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抑郁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或情感障碍。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障碍是自发、持续、痛苦的,并且会影响日常功能,从而导致异常行为。本共识中所用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术语主要是指抑郁和焦虑状态,即严重程度达中等或以上,超出患者所能承受或自我调整能力,并且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但并不一定达到或符合精神疾病的具体诊断标准。 (一)抑郁障碍的主要I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1)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2)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3)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危险。 2.非核心症状:(1)生理症状,如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食欲减退或缺乏、闭经等;(2)焦虑症状,如明显的紧张不安、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等;(3)其他 万方数据

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焦虑抑郁 1 概述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 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 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 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 1998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ccmd-3中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76.7%,64.1%的抑郁患者至少满足一种轴i障碍。2002年芬兰melartin 等用dsm-ⅳ对269 例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57 %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2001年keufman 等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文献 ,显示50 %~60 %的抑郁障碍患者一生中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2001年德国的全民普查中发现59. 1 % gad 患者满足抑郁障碍的诊断。国内屠鉴源报道焦虑症伴抑郁症状与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的比较均为50%,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常在疾病开始即并存。王骞150 例中共病组68例,45.3%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 2.1 gad患者共患抑郁症发生率为39%,共患心境恶劣为22%; 同样, 具有终生gad 诊断的患者中, 共患抑郁症占62%, 共患心境恶劣占39%。 2.2 惊恐障碍和抑郁障碍 经常共存, 高达60% 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 其中20%~ 30% 符合惊恐障碍;30% 的惊恐障碍患者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有过重度抑郁症发作。 2.3 强迫症(ocd)和抑郁障碍共病 karno 等研究发现, 近33% 的ocd患者也患有抑郁症, rasmussen 等观察了44名ocd 患者, 其中30%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4 社交焦虑障碍(sad)和抑郁障碍共病 schneier 等研究发现其大多数伴有其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其中71%的sad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在sad首次发生后出现的。 2.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障碍共病 kessler 等研究发现, 88%的男性和79% 的女性ptsd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共患一种情感障碍。 2.6 共病率 共病率的研究中,目前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19.2%~80%,其中前者60%~90%伴焦虑,后者50%伴有抑郁。两者共病在不同人群略有差别。儿童:10%~15%的焦虑障碍患儿共病抑郁。大约25%~50%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共病焦虑;成人有50%~60% 的抑郁症患者一生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焦虑,其中有47.2%的抑郁症患者终生满足焦虑障碍的诊断。老年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有很高的终生患病率(35%)及时点患病率(23%)。 3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学研究 3.1 遗传学[8] 目前发现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多巴胺d2受体等位基因变异有关,其中多巴胺d2受体多态性中 ncoi c/c等位基因在抑郁和/或焦虑患者中明显增高。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gad和具有情感家族史的先证者的同胞有着相同的遗传特性, gad和重性抑郁障碍(mdd)具有家族聚集性。roy研究显示, gad和抑郁症具有共同的遗传易感性, 而且环境的决定作用相对明显。parker (1999) 等发现, 早发性抑郁与焦虑家族史、儿童早期的焦虑表达和2种焦虑障碍(sad 和ocd) 有关。 3.2 生化因素[9~10]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存在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治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治 一、概述 (一)焦虑 焦虑(anxiety )是一种情感表现,是人们面对潜在的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产生的情绪反映。如在某个考试进行前适度的焦虑紧张属于正常反映。人类对正常焦虑和恐惧的感受同疼痛一样,都是一种保护性表现。 (二)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这里包括了两层意思,第一,焦虑表现是广泛和持续的;第二,在此以外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三)焦虑障碍与正常焦虑反映的区别 焦虑障碍与正常焦虑反应的区别有 4 点: 1. 焦虑障碍患者情绪反应源自“本身”,是患者的内心体验,即焦虑障碍具有自主性。 2. 焦虑障碍患者压抑程度、痛苦水平超出了患者本身能承受的范围,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即患者感到了紧张。 3. 在时间上面讲,焦虑障碍是持续的症状,而非短暂的适应反映。 4. 从患者的行为也可以看出,焦虑障碍患者的行为焦虑表现影响日常生活,正常的社会功能遭到破坏,如工作、学习等。患者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行为,比如回避或退缩等。(四)焦虑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方法 CCMD-3 、DSM-Ⅳ和ICD -10 中焦虑障碍的诊断与分类,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在三个分类当中,焦虑障碍的各种分型和表现不尽相同。如PPT4 所列举。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至今已经是第五版。第五版与第四版的明显区别是,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而是另立一个单元。 (五)流行病学研究 1. 焦虑障碍是普通人群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 2. 美国国立共病率调查研究(national co morbidity survey ,NCS )发现,终生患病率为24.9%,年患病率为17.2%。 3. 上海和北京的世界精神卫生资源调查数据(WMHS )表明,年患病率分别是2.4%和 3.2%。 4. 浙江和河北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障碍的时点患病率均在4%以上。(六)焦虑障碍表现为慢性病程有很高的致残率 焦虑障碍表现为慢性病程,它有很高的致残率。5年随访,惊恐障碍的治愈率为34%;广泛焦虑的治愈率为18% -35%;社交恐惧25年后的随访,治愈率仅有50%;特定恐惧,10-16 年后治愈率为50%;强迫障碍患者54% - 61%呈现持续病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50%的病程>2 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 遗传学方面:家系调查表明焦虑障碍的血缘亲属中,同病率15%,一般居民的患病率5%。Virginia 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子同病率24%,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11%。有人认为作为易感因素的焦虑性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二)生化、内分泌及神经解剖 生化、内分泌及神经解剖的研究显示:焦虑症患者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增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简介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焦虑障碍具有慢性发作性病程,需要全病程防治。适当的药物治疗有肯定疗效,但心理治疗的作用和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应在病程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并考虑我国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应卫生经济学原则。 指南分总论、惊恐障碍(P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社交焦虑障碍(SAD)4章节。总论包含焦虑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及诊断分类、治疗(药物和心理)、人群防治、指南推广和实施等内容。各论包含了上述3个焦虑障碍亚型的概述、临床评估、诊断分类、各亚型临床表现及规范化治疗程序等。该指南还附有3个诊断系统的诊断标准、10余种常用焦虑障碍的评估量表及3份焦虑亚型治疗的循证资料。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 目录 1 焦虑障碍概论 1.1 焦虑障碍的概念 1.2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1.2.1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 1.2.2 我国焦虑障碍防治现状 1.3 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1.4 焦虑障碍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 1.4.1 临床评估 1.4.2 焦虑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5 焦虑障碍的治疗 1.5.1 焦虑障碍的治疗目标 1.5.2 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1.5.3 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 1.5.4 电痉挛疗法 1.6 特殊人群的焦虑障碍 1.6.1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 1.6.2 老年焦虑障碍 1.6.3 妊娠期、围生期和哺乳期妇女焦虑障碍 1.6.4 焦虑与躯体疾病的共病 1.6.5 惊恐障碍的共病问题 1.6.6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共病问题 1.6.7 社交焦虑障碍的共病问题 1.7 焦虑障碍的人群防治 1.8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的推广和实施 2 惊恐障碍 2.1 惊恐障碍的概述 2.2 惊恐障碍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 2.2.1 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 2.2.2 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2.2.3 临床评估 2.2.4 常用评定量表 2.3 惊恐障碍的治疗

焦虑抑郁症的症状有什么

焦虑抑郁症的症状有什么 焦虑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抑郁症,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这样的患者出现,越来越威胁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了,不过很多患者都对焦虑抑郁症这个疾病了解不是很多,而且很多人都不感觉自己有病,也不知道发病的时候会出现怎么样的表现症状,那到底焦虑抑郁症的症状有什么呢?现在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焦虑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1、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 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焦虑症多数在中、青年期起病,女性比男性高一倍.临床表现基本上有三组,亦可视为焦虑症的三大症状。

2、病理性焦虑情绪 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濒死感").患者担心自己会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发疯".70%的患者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 3、躯体不适症状 常为早期症状.在疾病进展期通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 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 难不堪,无法胜任,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此外,还

可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等.绝大多数焦虑症病人还有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阵发性潮红或冷感,月经不调、停经、性欲减退、尿意频急、头昏、眩晕、恐惧、晕厥发作等. 4、精神运动性不安 又简称精神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为了更好的预防焦虑抑郁症,各位朋友们平时要注意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多参加体育锻炼来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且尽量多做自己高兴的事情,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要多往好的方面想,其次就是发现自己跟平时不一样的时候,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喔。

第五章 焦虑性心理障碍概述

第五章焦虑性心理障碍 焦虑性心理障碍,又称神经官能症,这类心理障碍的共同特征是:焦虑是其核心的症状,而内心的矛盾冲突是其主要的原因。具体来说,焦虑性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身体症状性障碍和解离型异常等。本章将围绕这三类心理障碍进行讨论,分别阐述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同时对焦虑性心理障碍的一般成因及治疗取向给予概括。 一、焦虑障碍 (一)焦虑和焦虑障碍 什么是焦虑,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上至今没有精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美国的迈耶—格罗斯等人从临床的角度对焦虑做了较为完整的描述,他们把焦虑反应看作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彩的正常的适应行为,把它们描述为包含着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的预期。在生理上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加,肾上腺素输出量提高,血压和心率增强,皮肤出汗,面色苍白,口干,呼吸加深、加快,肌肉失去弹性,大便和小便的频率增加等。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那么坐立不安的运动就开始,而且会进一步影响到消化和睡眠。因此,个体出现焦虑这种情绪状态时,一般都伴随有生理、行为及认知方面的异常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担忧和害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反应是恰当的,不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损害,甚至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焦虑、担忧和害怕,作为应激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反应,仅在反应过分强烈或焦虑体验与事实严重不相符时,才会产生危害。例如,在荒野里遇见一只老虎时,我们会感到焦虑,体验到紧张和害怕,这种反应完全是有益的,它能激发和调动个体能量以应付外来的突发事件对生命的威胁,从而增加个体生存和延续的机会;但如果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了关在铁笼里的老虎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反应,那这种反应是过分的、有害的。当焦虑严重、持续且破坏到正常的生活时,就可能是焦虑障碍的前兆。 焦虑障碍是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具体表现为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但此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惊恐程度与现实事件不相称。由于焦虑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状态,理论界对其的真正系统研究始于1895年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焦虑性神经症这一概念,因此,目前从定义上尚难以将正常焦虑和病理焦虑区分开来,一般是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去描述焦虑障碍的。焦虑障碍并非指单一的心理异常,而是多种与焦虑有关的心理异常的总称。DSM-Ш-R中将焦虑障碍主要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泛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广泛性焦虑障碍。 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上所描述的各种焦虑性心理异常的核心都是焦虑体验,但在其它形式的焦虑异常中,个体都会采用一定的防御机制以降低痛苦的焦虑。而在泛虑症中,这种防御机制并不健全,个体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本身,个体的威胁感和焦虑不安表现得非常明显。 泛虑症的特征是:①持续性,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持续存在、而非发作性的,个体的病态烦恼心情至少持续一个月之久。这种持续性的焦虑会从身体和心理上慢慢地折磨着患者; ②弥散性,广泛性焦虑是弥散、而非集中的,个体有急性的或慢性的焦虑体验,但这些体验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

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1999年第79卷第4期Volume79 No.41999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 ——刘协和 一、正常心理反应与精神病理综合征 情绪低落和紧张不安是人类常见的两种情绪反应,每当亲人离丧,身染重病,或事业遭受挫折时,往往感到心情压抑,伤感或沮丧,出现抑郁反应;而在处境危险,面临威胁,或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捉摸不定时,便会提心吊胆,忐忑不安,产生焦虑反应。抑郁是对已经遭受不幸的消极心理,如婚姻破裂,考试失败,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而焦虑则是对尚未发生,预期将会出现事件的紧张心情,如手术前夕,或慈母倚门时的心态;手术过后,或游子归家,紧张不安也就会很快消失。患躯体疾病时,慢性病多伴有抑郁情绪,而原因未明的急性疼痛则可引起严重焦虑。 在下述情况之一出现的抑郁和焦虑,则应想到精神病理综合征——抑郁症或焦虑症:(1)没有明显的心理的或躯体的原因而有持续较久的情绪低落(2周以上)或紧张不安(6个月以上);或反复发生短暂的惊慌恐惧;(2)有一定的心理或躯体诱因作前导,但引起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严重而持久;特别是诱因已经消失,而情感障碍并无好转,甚

至更加严重时;(3)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学习或社会交往;(4)除情感障碍外,同时还有认知,行为等偏离正常;如: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罪,反复自伤或试图自杀等。 二、典型与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大致区分为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两种临床表现,焦虑症则分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其临床特征各不相同,典型的症状识别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的病例颇为常见,例如: 1.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的抑郁症: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或兴趣丧失,缺乏乐趣,是抑郁发作的两组基本症状。但许多病人并不主动向医生吐露抑郁心境,而是诉述胃肠不适,食欲缺乏,或部位不定,性质模糊的疼痛;一些病人虽有不愉快的表情,但往往被医生理解为对躯体不适的自然反应,未予重视。恶劣心境则以慢性(病程2年以上)程度较轻的抑郁症状为其基本特征,常主诉为头痛头昏,睡眠不佳,四肢无力等躯体不适,如仔细了解,并不难发现在其躯体症状的后面,存在着长期的心情沮丧和兴趣缺乏。 2.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的焦虑症:广泛性(不局限于任何特殊情境)和持续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以及相伴随的颤抖、肌肉紧张、出汗、头晕、心悸等植物神经症状是广泛性焦虑的典型特征。一些病人突出头晕,心悸等躯体不适,作为主诉前来就诊。惊恐发作是急性焦虑症的基本特征,常突然发生心悸、胸痛、气急、头晕、哽咽感;并常伴有濒死感,不真实感,害怕失控或发疯,急切求得帮助。但伴

识别焦虑与抑郁

本期主题:精神疾患与“双心”问题主讲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希林胜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梅颜 发布日期:2011-08-05来源:健康报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医生常常碰到这类病人,但又无从判断他们到底是正常的心理情绪波动还是已经到了必须医治的程度。为此,本版编辑邀请有关专家针对社区医生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解答。 负性情绪:怎样区分正常还是病态 河南省兰考县中原油田第六社区医院刘海银医生:我们每天上班面对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人是知己,他会把家长里短的事告诉你,通过谈话,我们会知道他的抑郁情绪,给予引导。另一种情况是,医生与病人不太熟悉,患者有心理问题,但不跟医生说,你就要判断、分析,这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目前,基层医生普遍缺乏对心理疾病进行正确诊治的基本功,不知道该如何识别哪种是正常的心理情绪,哪些是病态的。 胜利:刘海银医生提的问题非常好,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前面一种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区分普通的负性情绪和病态的负性情绪。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如何区分焦虑与着急、抑郁与郁闷的问题。 判断病理性焦虑的关键点是过分,特别是泛化到本来不至于着急、担心的事情上,甚至变成完全没有目标的惶惶不安。而且,作为符合临床标准的症状,除了过分担心的心情外,还要伴有身体症状,即运动性不安(如颤抖、小动作多)或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尿频、心慌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不良情绪都是病态情绪。 所谓抑郁,更是这样。其不是一般的郁闷不开心,而是心情极度消沉,泛化到对绝大部分事情的看法都明显消极甚至歪曲,严重到平时能顺利完成的普通事情,做起来都感觉困难重重。甚至,平时有明显愉快感的事情也难以找到愉快感,对愉快事件的回忆像被抽掉色彩的照片——影像(事件经过)都对,就是没了颜色(表述过程使听者体验不到他曾有过的、当时的快乐)。 这样看来,我们临床遇到的大多数负性情绪,都够不上典型的焦虑或抑郁,而更接近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烦闷、恼火、焦急……只是程度比平时重,持续的时间较长,有可能影响了人的日常功能的发挥和生活质量。 对于不大愿意当面和医生交流家庭琐事或负面问题的患者,采用自评工具往往能帮助医生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如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但作为专业人员应当知道,这些自评工具的特异度并不高,即焦虑自评筛查阳性的患者中,只有60%左右达到临床焦虑水平,抑郁的情况也差不多。另外40%的患者虽然够不上焦虑或抑郁,但也确实心绪不佳,心情不好。如果达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也可以对症处理。 精神疾病:如何与其他疾病鉴别 河南省新乡市幼儿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医院张天社医生:焦虑症与心慌气短有何联系?抑郁症与帕金森病有何区别?另外,对于来自当代社会的压力、困惑与焦虑,该如何有效防治? 胜利:心慌可以是焦虑状态下常见的躯体症状,但是否有心脏基础疾病(显然,心脏病患者也可以焦虑,特别是初发房颤患者焦虑情绪相当常见且强烈),是否可能是心脏以外其他器官的疾病引起(如甲亢导致心慌),需要认真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抑郁症与帕金森病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鉴别诊断难题,因为两者表现有重叠,但抑郁症特有的无欲与不论病情好坏持续存在的情绪消沉,是可供确立抑郁症诊断的重要线索。情绪反应可以伴随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帕金森病晚期治疗中的开-关反应),有的患者在“关”的阶段符合抑郁症诊断,而在“开”的阶段不符合。抑郁也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焦虑症 抑郁症患者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

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 抑郁症患者平时不一定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但内心却始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焦虑。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现在生活压力的倍增,让很多人 都喘不过气来,因此由于压力过大常常产生莫名其妙的焦虑,焦虑症是一种精神异常的表现形式,可能和其它的一些精神分裂症相比,没那么严重,但是对于焦虑症,出现后也应该及时调节化解。焦虑症可分为轻微焦虑症和重度焦虑症,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轻微的焦虑症,可以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来得到缓解,重度焦虑症,就要特别注意了,及时进行治疗和心理疏导,防止发展成为精神病。轻微的焦虑症的症状表现:1、精神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表现 为担忧、紧张、焦虑不安以及害怕等,总之都是一些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焦虑症患者外观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态僵硬而不自然。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加,不能静坐,反复徘徊,搓手顿足出现。2、无法专注自己的 事情焦虑症患者常常容易被激惹,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声光敏感。患者会自我感觉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有梦魇或彻夜不眠等症状,常常睡觉后梦魇突然醒来,大汗淋漓,极端恐惧。当焦虑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的注意力会遇到麻烦,因此需要平衡关注点,如驾驶,学习,工作或照顾孩子

等。这可能是发作令人沮丧的一面。因为没有人希望事情失去控制,因为焦虑使人无法集中注意力。3、出现躯体焦虑 症状焦虑症又可表现为躯体性焦虑,症状涉及许多系统,过度换气、心悸、入口干、尿频、胸闷、耳鸣等。出现轻微的焦虑症有时是患者就诊时的最初主诉,当发作开始变得加剧时,患者会感受到胸部发紧。常常被让人误认为是心脏病发作。相反,如果只是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或者感觉有点呼吸困难,并且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态僵硬而不自然,可能都是轻微焦虑症的表现。以上就是专家对于轻微的焦虑症是精神病吗的全部介绍,希望看完之后会有多了解。虽然轻度的焦虑症通过有效调节可以得到缓解,但是还要进行及时治疗,疾病拖严重了总是不好的,而且还可能会引起其他一些精神疾病,所以不要掉以轻心。焦虑的可能疾病可能疾病伴随症状就诊科室 慢性疲劳综合症疲劳,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易激 电脑狂躁症焦虑. 密码综合症头痛,眼花,神经衰弱综合征 周末焦虑症焦虑. 儿童精神分裂症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焦虑- 解释在统一价值论中,当某事物的价值在将来可能会发生明显降低时,就会对该事物产生一种焦虑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抑郁症焦虑症吗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抑郁 症焦虑症吗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心脏神经官能症大医院最容易当成抑郁症,焦虑症治了。 1、心脏神经症是一种客观、明确、多发的心脏病,而不是目前被广泛认为的抑郁或焦虑。 2、中医认识疾病的思维和生物医学是不同的,中医在几千年的不断体悟中体会和试验出来的科学,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治疗心脏病有非常独到的经验,当然,中医里没有心脏神经症这个词。 3、心脏神经症诊断是很容易的,也是很明确的,大家不要继续想查找什么病因了,心脏神经症的病因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切内脏都受神经支配,支配内脏的叫做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骨骼肌(胳膊、腿)的叫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受主观意志支配,所以你想抬腿就能抬腿,但植物神经不受主观意志支配,比如你想不让心脏跳,他还是照样跳。 4、这个病在中医上属于心肾不交,气滞血瘀,痰湿阻络等多种类型,中医古书中描述也很多,不是新鲜病,所以大家不要特别害怕。 5、这个病,大家不要做无谓的检查,现在大医院的水平都差不多,你在一家大医院查完了就得了,没必要再去另一家大医院检查,查是查不好病的。治疗才是关键。 6、不要认为这是精神病,也不是常规的神经病,更不是抑郁症。这里说不是抑郁症不是因为患者不抑郁,而是因为抑郁是由于治不好病才抑郁的,只要病治好了就不抑郁了,所以,大家不要去治抑郁症,那样永远去不了根儿,你总不能吃一辈子抗抑郁药,那样也会吃出病来。 给大家几个忠告:第一,明确诊断,有几乎一切心脏病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胸痛,大多数还有多种其他不适,如:心悸、后背隐痛、气短、呼吸困难、乏力、头晕、失眠、多梦、惊恐、嗓子发酸、咽喉发胀等。而几乎一切检查都没有异常,如心脏彩超、心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和多发,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同时,许多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MS)、癫痫及原发性头痛等,均易与抑郁焦虑障碍伴随或共病。抑郁焦虑障碍对神经系统疾病有多种严重的影响:使得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更加复杂和困难,诱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疾病(卒中、AD或MS),影响患者对疾病防治及康复的依从性,显著地增加功能残疾、疾病复发和病死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增大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 一、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我国一项研究显示,城市医院住院的卒中、PD和癫痫患者中,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分别为19.5%、24.1%和21.9%。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的结果均提示抑郁焦虑障碍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高发,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预后等都是有显著不良影响。 二、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机制 1.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破坏。 2. 单胺能神经传递损害。 3. 其他机制。 三、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㈠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1. 核心症状: ⑴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 ⑵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消失; ⑶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危险。 2. 非核心症状: ⑴生理症状,如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食欲减退或缺乏、闭经等; ⑵焦虑症状; ⑶其他症状,如犹豫不决、自我贬低等认知异常。 ㈡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1. 过分焦虑。 2.过分担心。 3.恐惧或害怕。 ㈢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具有与经典的抑郁障碍不同的特点: ⑴许多患者并不主动叙说情绪症状或因之而就医,而是以睡眠问题、疲 1

抑郁症与焦虑症区别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焦虑情绪是有区别的。但是很多人容易把焦虑症和抑郁症相混淆,患了病也不积极治疗,以致长期收到疾病的困扰,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和生活。在现代这个社会压力比较大的年代,许多人都是患有了抑郁症或者是焦虑症,那么大家知道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是什么吗,焦虑症表现及治疗是怎么样的呢,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现代人面临的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有来自生活的,工作的以及学习的,这些压力时刻冲剂着我们的心灵,也就使得不少人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情况。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1.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但抑郁症以抑郁为主,焦虑往往只是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映,同时还伴有其他情绪反映,如强迫、疑病、恐惧等。临床中可用症状量表进行测试,分清症状的主次。广州协佳医院的范尉文专家发现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2.自杀念头:焦虑症患者没有自杀念头,尽管害怕,但是还不是以死来逃避;而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焦虑症的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于未发生的事情表现出过分的担心,患者会有痛苦的感觉,而抑郁症的患者的情绪就会比较的复杂,还会伴有焦虑的情况出现。 4.躯体症状反映不同: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反映不同。焦虑症的躯体反映主要与植物神经相联系,比如呼吸、心跳、出汗等等;而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带有一定的稳固性,比如“梅核气”、两胁疼痛、周身沉重等等。 5.回避心理:焦虑症因为焦虑也出现对某些事情的回避心理,但不是广泛性的兴趣减退和意向减退;而抑郁症则是广泛的退缩和意向减退。 6.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就临床上来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会有焦虑的情况,对于患有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的患者来说,应该先治疗抑郁症再治疗焦虑症。 7.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 虽然焦虑症和抑郁症是有区别的,但是两种疾病却可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临床上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

最新焦虑与抑郁量表整理

焦虑与抑郁量表整理 量表来源:1《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2、《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3、《精 神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汇总量表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量表作者,量表的信效度,量表 评定的适宜人群,量表的标准化评定方法及注意事项,量表的评分分析(即与情绪情感的关系),最后呈现整个量表的内容。 Beck焦虑量表(BAI)姓名 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编号 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一 份关于焦虑一般症状的表格,请您仔细阅读下列各项,指出最近一周内(包括当天),被各种症状烦恼的程度,并在相应的空格中打上“"符号] 量表二:BecK 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 )(BecK,1967)简介:BecK(1967)将抑郁表述为21个”症状-态度类别”,BecK量表的每个条目便代表一个类别。这些类别包括:心情、悲观、失败感、不满、罪感、惩罚感、自厌、自责、自杀意向、痛哭、易激惹、社会退缩、犹豫不决、体象歪曲、活动受抑制、睡眠障碍、疲劳、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有关躯体的先占观念与性欲减退。其目的是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在最新的版本中,21个类 别描述,每类都分四级评分,总分范围为0-63。尽管判断抑郁程度的临界值因研究目的而 异,但作者提出的以下标准可作为参考:4分以下,无抑郁或极轻微;5-13分,轻度;14-20, 中度;21分或更高,重度。信效度测试:内部一致性:奇、偶数劈半信度系数为0.86(Spearman-Brown相关系数为0.93)重测一致性:该量表在数周内重测的稳定系数通常为0.70-0.80。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对该测验很关键。聚合效应:BDI与临床抑郁评定相关显著,

焦虑和抑郁的关系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它不仅给人们创造了现代文明,同时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与工作、学习条件,为人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同时也不可避免给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当人们对外界刺激承受能力下降,在心理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各种不良情绪反应,其中抑郁与焦虑就是很常见的、令人痛苦不安的两种不同情绪体验。它们即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出现。轻度的抑郁与焦虑可见于正常人,但持续二周以上,且程度较严重则视为病态。现将焦虑与抑郁及二者之间的区别简要介绍如下。 (1)焦虑。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危险或不利情况的不愉快的心境和体验。焦虑的产生源于认为自己、家庭或隶属的团体将处于危险之中。危险的处境可以是现实环境,如战争、自然灾害,也可以是心理刺激,如被批评、被侮辱等;可以是实际可能发生的,也可能是想象中的,如果某人认定某环境对自己有危险,就会对这一环境做出一系列判断,评价环境的危险性有多大,估计自己的对抗能力,环境的危险性与对抗能力之比就构成了焦虑的强度。焦虑与人们熟知的恐惧相近,但恐惧是面临危险的当时发生,而焦虑则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到来之前。焦虑与烦恼也有所不同,烦恼主要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而言,而焦虑则是指尚未发生的事。人在焦虑时都意识到自己目前焦虑不安的状态,并可以将其与悲哀、愤怒等痛苦体验区分开来。一个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焦虑的原因,但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被人体验到的焦虑是不存在的。 焦虑虽然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痛苦体验,但它也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首先,焦虑是向个体发出的危险警报,促使人们采取措施来设法对付危险。焦虑提醒人们警觉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危险,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其次,焦虑情绪动员机体处于战备状态,此时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处于兴奋状态,表现出瞳孔扩大、心跳加快、血液循环系统加速、机体代谢增快、警觉性增强,为采取行动对付危险做好了恰当的准备。最后,焦虑参与了学习与经验的积累过程。焦虑帮助人们提高预见危险的能力,帮助人们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自己的适应性行为。适度焦虑时行为的效能可能会更好。焦虑不都是有害的,适度的焦虑反而是有益的。只有无明确诱因的焦虑或在微弱的诱因下出现过度的焦虑时,才能视为病理性的。 由于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快的情绪体验,于是有些人常常试图逃避。对焦虑情境的回避或重复出现减轻焦虑的行为,这往往是神经症性障碍的基本特征。生活中产生焦虑、恐惧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体验和疼痛体验一样是令人不愉快的,但又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不应当试图逃避它们,或对它们加以否定。逃避与否定的结果不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使得神经症性行为得以延续下来。 焦虑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 现实性焦虑:产生于外界危险的知觉,如人们对地震、洪水、毒蛇、猛兽的恐慌。 2 神经症性焦虑:焦虑的原因不是外界的危险,而是意识到自己本能冲动可能导致某种危险。人们害怕被某种不可控制的冲动支配,干出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或产生此类可怕的念头。一种是自由浮动性焦虑,杞人忧天地担心着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将要发生,或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强烈内心体验,具体担心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另一种是病理性恐惧,对某一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不必要的恐惧,即人们所说的恐怖症。第三种神经症性焦虑形式为惊恐反应,突然出现极其惊恐与不安,并出现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胸闷、窒息感、非真实感等,多数人伴有濒死感、失控感和要发疯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