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曹聪孙)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曹聪孙)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曹聪孙)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曹聪孙)

2010-09-26 10:55:22| 分类:汉语语法|字号大中小订阅

【原文出处】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199602

【原刊页号】75-80

【分类号】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

【作者】曹聪孙

【复印期号】199608

【标题】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

【正文】

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对语言的结构进行了详尽的、穷极的分类和描写。经过检

验,它对词的形态、词的顺序及其组合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语法学中的线性结构分析与层次的认定

就建立在这一描写的基础之上。描写——结构的理论把语言研究推向了言语的解剖台。

被人们称之为描写语言学的反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或乔姆斯基理论)有它自己的种种特点。但无

法否认的是,它仍然以结构主义的方法所形成的语言诸要素、诸成分、诸单位作为操作对象并将其进一步抽

象化和符号化。

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及其对现代汉语研究的影响

美国的Joseph H. Greenberg是当代描写语言学派中的重要学者。他的有关人类语言共性的研究蜚声语言

学界。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他的分析语言类型学的重要论文《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

遍现象》〔1〕将

人类诸语言的基本语序类型作了分类。从逻辑分析出发,他把绝大多数语言的语序整理归纳为6种可能出现

的类型。这6种语序是:

①SOV(主·宾·谓)②SVO(主·谓·宾)③VSO(谓·主·宾)

④VOS(谓·宾·主)⑤OVS(宾·谓·主)⑥OSV(宾·主·谓)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可是,在对不同语言间的差异进行的研究中却能够导出对语言共性的研

究。每种语言中的词在进入句子之前,仅仅是一个语言单位,而在进入言语之后,则同时还是一个句子成分

。句中的语言单位不再是词的随意排列而是有规则、有顺序的组合。线性句子的产生实际上就是说话人(或

写作者)对词(成分)的排序行为。

SVO这三种句子成分的不同排列产生出6种句子类型。世界上多数语言的语序,都不外这几种类型。英语

、泰语的名词宾语放在动词后面,并使用前置词。所以,它们是SVO型的语言。日语、土耳其语的宾语放在

动词前面,并使用后置词,所以,它们是SOV型。

除了句子这三种主要成分的语序之外,语言类型学还提出了另外的几个参数或标度。〔2〕

①VSO/Pr/NG/NA

②SVO/Pr/NG/NA

③SOV/Po/GN/AN

④SOV/Po/GN/NA

这些符号的意思是:Pr=前置的地位词;Po=后置的地位词;N =中心名词;G=所有者;A=形容词。

这就成为:

①谓·主·宾/前置词/中心名词·所有者/中心名词·形容词

②主·谓·宾/前置词/中心名词·所有者/中心名词·形容词

③主·宾·谓/后置词/所有者·中心名词/形容词·中心名词

④主·宾·谓/后置词/所有者·中心名词/中心名词·形容词

这些语序是Greenberg采用了30多种语言的抽样语料归纳而成的。

基本语序虽然有这些,但优势语序并没有那么多。作为优势语序而出现的类型,实际上只有三种,即:S

VO SOV和VSO。如果认为主语S和语序类型关系不大,那么上述4种的附带参数也还可以精简为两种,即:

VO/Pr/NG/NA

OV/Po/GN/AN或NA

它们的含义是:在VO型语言里,中心语都在修饰、限制成分的前边;在OV型的语言里,情况刚好相反,

中心语是在修饰、限制成分的后边。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英语是VO型语言,但它的中心语却往往

会出现两种语序,在前也行,在后也可:Peter's car 和the carof Peter(彼得的车)。

法语的大部分形容词是放在中心名词后边的。这是VO型语言的典型表现。可是,法语的某些常用的形容

词又通常放在名词的前边。grand(大的)放在homme(人)的前头,意思是“身材高大的人”。如果把gra

nd放到homme的后头(比较:grand homme:homme grand),意思就是“伟大的人”,语义迥然不同。日本学

者本田忠雄在他的一篇探讨法语形容词位置的文章〔3〕中,使用了统计学的方法。他观察了古代法语之后

指出,古法语形容词前置的居多。如grand(大的)一词,在一个文本中,前置的有166次,而后置的只有5

次。bon(好)一词,前置的有50次,而后置的是零(没有)。riche(富有的),前置19次,后置也是零

。如果我们拿他的统计材料来对证语言类型学,正好可以说明,古法语保持了早期拉丁语

OV型的特点:中心

语在后。

从语言习得的过程来看,语言类型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心理语言学家们的科学实验表明,儿童在一定

年龄段就获得了理解句子的语序策略。这策略正是他们语言的基本语序。而且,不管它是SVO还是SOV 。Beve

r1970年指出,说英语的儿童对句子的加工策略为:表层中以名——动——名为次序的一个单位,正相当于

施事——动作——受事。所以,儿童们在听被动句的时候,也常常误以为句中的第一个名词是施事。Slobin

和贝弗在跨语言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4 岁前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本民族语言的规范的句子模式。它在句子的

知觉、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英语来说,这就是SVO的语序结构。〔4〕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研究关系若何?

国外语言学者对这个问题的主张是各式各样的。有人以为,现代汉语是SVO型语言。如果出现SOV,那不

过是在表示强调或对比。TimothyLight认为,汉语是典型的SVO语言〔5〕,黄正德(Huang,1982)以为,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日本的鸟井克之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汉语的句型显然是SVO,假如出现SOV,那

则是“变形”。

持相反意见的有戴浩一(T ai,1973)。他明确提出,汉语是SOV语言。Li,C.N(李纳)和S.Thompson(

1974)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古汉语是SVO语言,而现代汉语则是SOV语言。

主张现代汉语是SOV 型语言的学者的论据多是从上面提到的附带参数(标度)来论证的。戴浩一指出,

汉语的形容词是在名词前头;中心词在后边。并且,汉语有后置词(如“桌子上”),这些都是SOV 的特征

。李纳等认为,现代汉语用了大量的“把”字结构。OV中名词有定和VO中名词无定的区别已经不甚严格。介

词词组既可以放在动词之前,也可以放在动词之后。〔6〕

黄正德指出现代汉语是SVO型语言的论据有两条。一是名词词组中心语在后,但动词词组中心语并不在

后。NP是左分枝结构;VP却可以是右分枝结构。二是同一类词组中各层次并不一致。 是右分枝, 也可以

是左分枝(NP指名词词组;VP指动词词组)。

也有持折中态度的。除邓守信外,荷兰的Hilda Koopman 和美国的Lisa Travis (1984 )二人试图以“

题元”(θ-role )和“格”(case)的方向性来分析现代汉语的句法,并得出了现代汉语既有SOV 型的特

点,又有SVO型特点的结论。〔7〕题元指的是和动词相关联的名词性成分的语义作用,如施事、受事等。不

过,汉语句子中的介词结构不管是否从动词取得题元,它都可以放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方向性无法很好地

说明问题。

有一点必须予以指出的是,讨论SVO与SOV的这些文章,有的没有从句子本身的主、谓、宾关系和顺序上

来加以概括和研究。相反地却用了大量材料去分析类型学所提出的附带参数(标度)。这就未免容易舍本逐

末,难以得出符合语言实际的结论。

现代汉语是SVO型语言

有经验的语言学家们都知道,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分析语言,一定要区分好常规和例外;处理

好常例和变例;解决好基本语序和临时变体的问题。必须注意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叶障目。

计算语言学、言语风格统计学和词汇计量学之所以在语言学论坛上取得一席地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

们可以用量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用科学的统计数字来说明各种语言单位及其特征。包括社会科学在内,一

切科学都是可以通过数学计量的方法来加以研究的。定量研究实际上已成为社科研究的发展趋势。〔8〕所以

,用数量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类型无疑是可取的。

要彻底解决现代汉语的语言类型问题,必须首先从分析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开始,同时也考虑到修饰成

分与中心语的位置问题。但是,现代汉语由于有了动词和补语所形成的动补结构和形容词及其补语所形成的

形补结构(统称补充结构)而使问题复杂化了。因为现代汉语的中心语位置可以认为是既可在前,也可在后

。拿这个参数(标度)来确定语言类型似乎是极端困难的。在这里,我们就需要适当修正Greenberg 的理论

。是用语言事实来修正他的理论,而不是用语言事实来套他的框框。平心而论,Greenberg 提出的45种(条)

语法的普遍现象,措词和结论全都是比较谨慎的。可惜的是,在他选择的30种语言里,恰恰没有汉语。因此

,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他对汉语的语言现象加以描写和分类。

Sun和Givon在1985年写过一篇题为《现代汉语不应称为SOV 语言》的文章。副标题是“一个文本的量化

研究及其蕴涵”〔9〕。文中,作者使用了统计学的方法。结果是,在他们所采用的文本(Text)中,现代

汉语的VO占40%以上;而OV还不到10%。

笔者也试着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检验一下现代汉语的一个文本: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除去作者对人

物、背景、道具等文字说明,我们共获得单句4545个(复句拆开以单句计)。所得到的句型的数量特征如下

《雷雨》句型统计表

句型体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动宾谓语句动补谓语句数量

项目

句数124 958 1828 181 占总句数的% 2.73 21.08 40.22 3.98 句型连动式兼语式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数量

项目

句数262 183 202 74 占总句数的% 5.76 4.03 4.44 1.63 句型单词句合计

数量

项目

句数733 4545

占总句数的%16.13 100

例句:

体词谓语句:你这个胡涂孩子。

动词谓语句:哥哥进来了。

动宾谓语句:谢谢你。我看你的脸通红。

动补谓语句:这两年他学得很像你了。

连动式:你不愿意一起坐一坐谈谈么?

兼语式:我想请父亲给我点实在的事情做。

(“把”字句: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形容词谓语句:您好一点了么?

主谓谓语句:我妈我是没脸见的。这窗户谁开开了?

单词句:好。什么?真的?永远?

《雷雨》的动词谓语句型统计表

句型动词谓语句动宾谓语句动补谓语句连动式

数量

项目

句数958 1828 181 262

%28.1 53.6 5.3 7.7

句型兼语式合计

数量

项目

句数183 3412

% 5.3 100

全部带有动词的句子是3412个。其中,动词后面有宾语的1828个,占53.6%。但连动式的句式,仍旧全

部是VO格局。所以,还要再加上262个(7.7%)。至于兼语式,又都是VO(S)V的格式。所以,183 (5.3

%)也可以加入VO型。这样,全部有动词谓语的句型中,属于VO 句型的就达到66.6%。

宾语是对动词而言的。现代汉语动词后边所带的宾语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动——名结构(修改论

文);二是动——动结构(受到重视);三是动——行为次数(说了三遍),也可称准宾语。谈到动宾关系

,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主要是不易概括,因为动宾关系是各式各样的。例如近年有人提出“原因宾语”(小

心路滑)、“目的宾语”(活动几个名额)等〔10〕,使本来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大家可以取得共识,那就是宾语是动词的后置成分。有人以名词性宾语可以挪到动

词前边去为例来说明汉语可以有OV结构。比如“修改论文”可以说成“把论文修改一下”。可是,动——动

结构就不行了。“受到了重视”就无法挪动顺序,说成* “重视受到了”*“把重视受到”*“重视,我们受

到了”。由此可见,汉语中的VO格局是具有恒常性和稳定性的。

“把”字句和宾语提前

涉及VO和OV的组合模式,人们立即会联想到现代汉语的“把”字句、“被”字句。有一个时期,人们习

惯于认为“把”字句是将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编码结构,是一种句子的特殊语用指向。

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的主要组合形式有这样几种:①施——动——受②受——施——动③施——“

把”——受——动④受——“被”——施——动⑤受——动。例句:①他骑自行车。②自行车他骑走了。

③他把自行车骑走了。④他被自行车撞了。⑤自行车骑不骑?

说“把”字句就是宾语提前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我们可以说“把饭吃下去”,但不能说

*“把饭吃不下

去”,但又可以说“吃不下去饭”。所以,认为“把”字结构可以将一切宾语都提前的认识是极不完善的。

“把”字句在语义上、结构上,都要受到动词的制约。我们倾向于认为“把”字句是介词结构充当动词的状

语(“被”字句也一样),是一种常规和习见句式,不是一种特殊的变式句。

SSV为什么没有出现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的一种习见句型。它使用的频率很高,普遍存在,遍及口语和书面语。和印欧语系的

语言比较,可以认为,SSV 是汉语的一种基本句式,也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色之一。

赵元任先生在他的《汉语口语语法》中,依据汉语本身的特点,明确地提出了主谓谓语句的存在。书中

“整句(S—P)作谓语”中提出,这类句子的主语可以称为“大句主语”,谓语部分中主谓结构的主语可以

称为“小句主语”。对“我酒现在不喝了”、“晚报张三拿去了”这样的句子,他认为肯定不是宾语的倒装

。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往往也是不带宾语的。上述文本中“动词谓语句”(958 句)就是

动词(包括及物

动词)后头没有宾语的句式。

现在我们回到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上来。Greenberg 显然不大了解汉语的主谓谓语句这种格式。这和他在

概括几十种语言的语法现象时没有将汉语纳入他的研究视野有关。他的6种可能出现的语序中,根本没有出

现SSV这种类型。我们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去分析句子,例如动词句都是施——动——受。如果那样,下面的

句子就可能分析成这样:

我饭也不吃——SOV

饭我也不吃——OSV

50年代,我国语法界进行过的那次主语宾语问题的讨论的重大收获之一就是重视了对汉语的特点的研究

。在“自行车他骑走了”例句的典型讨论中,已经不再把“自行车”看成是宾语了。汉语的“话题”(T op

ic)可以充当主语,在以后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我们主张就句论句,语句结构和思维概念的顺序是一致的

。语句结构是我们析句的标准。抛开语句结构,只讲语句意思,其实是主观的,反而把意念和结构分离开来

,就很难建立语法的规律。〔11〕

人们还可以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来检验一种语言的语序特点。学汉语的日本人,常常一不留神就把汉

语的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头去,不是SVO而成了SOV,需要教师来不断加以纠正。在荷兰的外籍土耳其人和摩

洛哥人学习荷兰语时,土耳其人喜欢用SOV语序,而摩洛哥人则喜欢用SVO顺序。他们所喜欢用的语序正好是

他们本民族语言的优势语序。〔12〕

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13〕,SVO型语言时常伴有兼语式存在。侗台语、苗瑶语、京

语就是如此。现代

汉语当然更可以证明这一点。*

注:

〔1〕J·H·Greenberg ·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Particular Relet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陆丙甫、陆致极译·见:国外语言学·1984(2)。

〔2〕廖秋忠在《〈语言的共性与类型〉述评》一文中将parameter一词译作“标度”。见:国外语言学

·1984(4)。

〔3〕Todao Honda·La Place de l'epithele Chez Marie deFrance 见:关西大学·文学论集·第

32卷第3号·1983(2)。

〔4〕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5〕Light,Timothy·Word Order and Word Order Change in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79(7.2)。

〔6〕王怡怡:SOV还是SVO?现代语言学与应用·1990。

〔7〕Koopman,H·The Syntax of Verbs·Foris Dordrecht;Travis, L·Paramelers and Effects of W

ord Order Variation ·MIT PHD dissertation·1984。

〔8〕曹聪孙·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而向现代化丛书之一

,1990。

〔9〕Sun, C-F and T·Givon·On the So-Colled SOV wordOrde r in Mandarin Chinese·A Quanti

fied Text Study and itsImplications Language·Vol·61 No·2 1985。

〔10〕孟庆海·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语文研究·1987(1)。

〔11〕曹聪孙·是不是倒装·语文学习·1955(7)。

〔12〕Ellen Broselow·王嘉龄译·第二语言习得·国外语言学·1990(2)。

〔13〕丁崇明·现代汉语与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孟高棉语、京语比较在语法类型学上的部分共同

特征·全国第7 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1992。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在线做题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在线做题 1998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语言迁移___、._社会文化环境__、_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_等。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实用性原则_、_知识性原则_、_趣味性原则_、_科学性原则_。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_______B____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2、“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____C____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H_________。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_D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D___。 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三、词语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2、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 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 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详见2002年论述题第三题,此二题大体相同。) 1) 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 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 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

什么是语言类型学

《什么是语言类型学》读后感 本学期阅读了一本语言学专业书籍—《什么是语言类型学》。这本书使我不仅仅了解到了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知识,更加是让我对世界语言的共性得到了了解。世界上的语言有几千种,但是它们却都可以找到一些共性。同时,阅读这本书也使我更加了解了我们的母语—汉语。 语言类型学是属于语言学,而不是属于类型学。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包括世界上所有语言的类型。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不一样,外语跟自己的母语会完全不同。但是在世界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来看,语言也是有类型的,但只有几种为数有限的语言类型。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中的要素和规则的。语言中的要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例如语音和词汇单位。语言中的规则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构词法、句法、篇章构成的方法等等。要素的客观存在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的,规则的客观存在则是要通过不以某个人的意志转移而必须服从来体现。因此语言学要研究的都是可观察的对象,拿客观性这个标准来衡量,语言学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不同于主观性为主的文学艺术等学科。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人类对探索自己的语言的兴趣至今不减。我们对语言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某种语言现象。通过这本书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类型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实际上就是普遍性,或者共性。因此语言类型学对世界语言的划分是一种追去普遍共性理论解释的工作。它对语言的划分本身表现为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尽可能地对所有语言具有普遍的解释价值。语言类型学要解释的是不同的语言类型之间都有哪些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在哪些方面要表现为一套规则系统,这种规则系统背后是什么样的制约规律在起作用,这种规律性的作用是否同样作用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考察,发现某些规则是某些类型的语言所具有的,而另一些语言并不具有。语言类型学也同样追求对人类的语言作出普遍的解释,并且通过建立一套有层次的规则系统来解释的。这就是我读过这本书所了解到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目标。 每一种学科有自己的研究目标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也是由研究目标所决定的。语言类型学首先便要学会调查。语言类型学要建立的是人类语言的类型,它理所当然地包括现存的世界上的所有的语言,因此语言类型学要求研究者对人类语言作尽可能广泛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抽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对各种现象进行一致性分类,并从这些分类中寻求规律。接着研究语言类型学就要分类并寻求相关性。如果一个研究者仅仅对某种语言现象进行了甚至是穷尽性的调查,得到了许多翔实的数据或者是资料,接下来更重要的工作是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同时寻求这些类别与另一些相关的类型参项的联系,即寻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致性或条件关系,只有把这种一致性或条件关系建立起来,我们才能从中寻求解释,才能建立起语言类型学的理论。最后对类与类之间的相关性或条件关系提出它们为何存在必然关系的证明和解释。这就是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格林伯格是语言类型学研究学者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奠基者。他将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向从语言的形态研究方便转向了语言的语法类型。因而语言类型学的形态类型和语序类型是研究得相对较为充分的,成果丰富。而语音类型、历史演变类型、时体类型、地理类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薄弱。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理解,使我知道了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领域。我相信,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类语言的真实面目终究有一天会完全展示在我们面前,犹如人类基因图谱真是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能一睹生命的奥妙一样,我们

评语言共性论中的几种不同的观点——来自学习理论的证据

评语言共性论中的几种不同的观点 ——来自学习理论的证据Ξ 方 立 程 工 Abstract T h is article begin s w ith a b rief review of th ree m aj o r typ es of un iversal2 ist view on language:con servative,m ild,and radical.It then p resen ts an in troducti on to fo rm al learn ing theo ry,concen trating m ain ly on its basic assum p ti on s.It finally show s that the theo rem s w h ich are derivab le from the basic assum p ti on s are in strong suppo rt of radical un iversalis m. 1.0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在本质上是彼此不同还是有共同的规律?如果它们有共性可言,那么共性的程度有多大?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也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争议的焦点之一。在此,我们可以先把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区分为对立的两类:个性论和共性论,两者对语言中存不存在共同规律这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是无和有。在现代语言学中,个性论已经逐渐消沉,几乎销声匿迹。语言共性论则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成为一种共识。这点F rom k in和Rodm an(1983:15)说得很清楚:“因为在所有语言的语法中发现了一些共同的、普遍的特征,所以大多数现代语言学家都属于共性论者。”然而,在语言间关系问题上的争论并没有就此平息,相反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变成为不同流派之间重要的区别性特征之一。①争论的中心在于语言受普遍规律支配的范围与程度有多大。②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共性论进一步粗略地划分为三种有代表性的立场和观点: 1.1第一种可以称为“保守的共性观”。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语言中虽有共性的存在,但数量不多,作用范围有限。在事实分析中他们也不注重对普遍规律的提取,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各种语言逐个地描述上。 第二种可以称为“温和的共性观”。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语言共性是存在的,甚至是大量存在的。但这种共性是以某种趋势而不是以原则的形式出现的。趋势在各个语言中的体现可有深浅之别。从某种意义上讲,贯穿于所有语言的、不变的原则是没有的。 第三种可以称为“激进的共性观”。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所有语言都受一些普遍原则的制约,语言间的差异在这些普遍原则所允许的范围内存在。因此,可以说,语言的共性是本质性的,核心性的,而个性则是非本质性的,边缘性的。 1.2保守的共性观是美国结构主义者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思潮。在一方面,他们并不否 Ξ我们感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合作研究的机会。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结构主义是20 世纪语言学的主要理论,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流派。广义上 讲,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把语言看作本身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的独 立系统的任何语言研究。它由三个主要的学派组成, 布拉格学派、哥本 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其中,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发展得 最完备,对人类的语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推动了其他学科的 研究,尤其是对第二语言教学。本文通过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独特 阐述与分析,这一流派创建了新的教学理论。由此产生的教学法——听说 法,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教学理论外语教学听说法 结构语言学( structural linguistics) 或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 世纪30 至50 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语言学流派,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1857- 1913 年) 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阐述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其基本原则是:“真正实际存在的不是某种个别的语言事实,而是作为系统的语言;语言的每一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中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系统不是成分的机械总和,而是规定成分的。系统的框架或结构是由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结构语言学有三个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然而,为了挽救濒危语言美洲印第安语,而欧洲传统历时语言学没法满足这种只有音而没有书面文字的特殊语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American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美国结构主义或美国结构语言学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于上世纪初应运而生。 这个学派的先驱者是博厄斯(也译鲍阿斯)及其学生萨丕尔,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之后是海里斯和霍凯特。在一般意义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 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post2Bloomfieldians) 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自产生以来,它以其特有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及描述语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产生及发展不仅对该国的土著语、语言

英汉语言、思维的共性和个性考辨

英汉语言、思维的共性和个性考辨 [摘要]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关键词] 英汉语言共性; 英汉语言个性; 思维共性; 思维个性; 汉语个性研究 关于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也即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包括汉语和英语的异同问题,在语言学界长久以来存在着两派对立的观点或对立的研究思路。一派孜孜以求语言的普遍性或共性,以美国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为代表,力求找出语言的普遍规则,这一点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他们致力于研究二者的不同,强调语言的民族性。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有一些国内学者热衷于寻找语言之间的普遍性,比照英语研究的一些“普遍性”,汉语研究积极向其靠拢。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英汉语的异同?导致二者异同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本文首先对求同和求异两派观点做一概述,然后从思维的角度探究英汉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一、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一)语言的共性研究 目前关于语言共性问题,有两条代表性的研究思路。一条是以美国乔姆斯基(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主张通过对一种语言做深入的研究找出蕴含在语言中的普遍“参数”。普遍语法假说为其整个理论的基石。普遍语法认为,在人类成员的心智/大脑中,存在着由生物遗传而天赋决定的认知机制系统。Chomsky把这些认知系统称为心智器官。决定构成人类语言知识的是其中的一个系统,他称之为语言机能(language faculty)。这种研究思路,将语言从本质上定义为心智实体,它是对实在于大脑中的语言心智机能抽象地研究和刻画,最终是对大脑机能的研究和刻画,所以生成语法走的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路子[1]。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哈利,语义学家J.卡茨,句法学家P.波斯塔尔,心理学家J.A.福多等。这个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学派,在几年内就一跃而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要流派,引发了语言学界的革命,至今仍然在语言学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乔姆斯基1965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成语法系统,包括语类、转换、音系、语义4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的顺序关系。每个子系统都有一套规则,规则之间有一定的使用顺序,像用数学公式一样,逐步推导出句子来,不同的规则推导出不同的句子。这样,生成语法系统好比一部机械装置,运转起来能够生成某种语言中的一切合格的句子,而且只能生成那些合格的句子。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成语法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理论、标准理论及其扩展条件理论、原则参数研究方式,一直到最近的最简方案,不断发展,甚至完全推翻了一些过去的理论。 另一派以格林伯格(Greenberg)为代表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思路。他们从研究多种语言出发,主要采用归纳的方法来发现语言的共性。语言类型学的特征在于“数据-统计-抽象-演绎”的研究方法范式。具体来说,语言类型学是通过跨语言比较,通过大量的语言考察、统计和对比,观察存在于这些语言背后的起制约作用的普遍性因素。这些普遍性因素造就了人类语言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通过这些普遍性因素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语言形式是可以接受的,而另一些语言形式却不能被接受。虽然生成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研究思路不同,但在“语言的共性主义”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甚至在把语言的最终解释归入生物方面这一点上,他们具有更高目标的一致性。 以上介绍的语言共性说曾经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但近年来关注普遍语法,语言普遍性似乎又开始热起来了,出版了一些有关语言共性的论文和专著,如程工的《语言共性论》,从生

语言的四大类型

语言类型学分类范本 1.分析语,孤立语(易和孤立语言混淆,建议少用),词根语 2.综合语,屈折语(不称曲折语) 3.黏着语(不称胶着语) 4.抱合语(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复综语多式综合语等等 ①越南语、苗语、华语是典型的分析语文法的词根语类型 ②拉丁语、梵语、俄语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屈折语类型 ③蒙古语、韩语、日语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黏着语类型 ④因纽特语(爱斯基摩)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抱合语类型

分析语>> 又称孤立语(注意,“孤立语言”并不等同于“孤立语”,前者指的是与任何其它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语言。为了避免混淆,下文会采用“分析语”来称呼后者)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即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特征: 1、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本身显示与别的词的关系。 2、既无内部屈折也无外部屈折,靠语序和虚词。 3、一种语法手段可表多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可用多种语法手段表示。 4、没有词尾语素。 由来: 汉语的发展过程是由综合语发展到分析语。我们试用构词方法来看,古汉语大都是单字词(除了少数联绵词外),例如,查查从“马”字部的汉字,可发现各类“青马”、“黄马”、“白马”……等等不同类属的马,古时都是用具综合语特色的单字词表达: 骠:黄毛白点马 骢:青白马 骓:青白杂色马 骐:青黑格子纹马 骥:好马 骏:好马 骕:一种良马 駃:另一种骏马 。 。 。 语言特点 具综合语特色的古汉语单字词占版面的空间的确是少很多,但如果要全记得并纯熟应用这些单字词,难度会比学习具分析语特色的多字词高很多,而且汉字/词的数量也会无止境的增

语言类型学的眼光

域的语言文字标准。信息领域的语言文字标准具有工业标准性质,促进了制标手段的现代化,特别是在 民间首倡、政府颁布 转变到 政府为主之后,又开始出现 企业为主、国际合作 的制标新体制。 时代日行千里,新的语言生活领域不断出现,一些领域对语言文字标准会有新需求。比如,汉语国际传播需要建立语言文字标准、语言文字教学标准和相关的工作标准;计算机屏幕的书面语显示,需要有新的标点符号、行款格式标准;信息时代的小学识字教学,需要有合适的小学信息教育软件和支持识字教学的软件;需要研究中西文混排、汉语与民族语混排等的技术标准;等等。语言文字标准的制定应有战略性思考,在机制、体制等方面要有新举措,特别需要认识新形势,研究新问题,理念更新,思想解放,开拓语言文字标准建设的新局面。 [附注] !见?说文解字#序?。 %1981年5月停用。 &1987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确定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1994年出版?中国手语?(续集)。 2003年5月,?中国手语?再次修订出版。 [参考文献] [1]费锦昌.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 1995)[Z].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2]李宇明.搭建中华字符集大平台[J].中文信息 学报,2003,(2). [3]李宇明.信息时代的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J]. 语言文字应用,2009,(2). [4]厉兵.汉字字形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4. [5]王均.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M].北京:当代 中国出版社,1995. [6]清末文字改革文集[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 社,1958. 语言类型学的眼光 沈家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格林伯格(J.H.Greenberg)是当代语言类型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在1966年撰写的 语法的某些共性:论有意义成分的序次 (Some universals of gram 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一文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论文。语言类型和语言共性其实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类型学是通过比较从结构特点上对语言进行分类,然而比较得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比如,要比较各种语言名词短语的结构,前提是承认每种语言都有名词,这个前提就是语言的共性。另一个角度的理解是,世界上的语言看上去千变万化,无一定宗,其实不然,语言之间的变异要受一定的限制,有一定的变化 模式 ,有些变异不可能出现,这叫做 万变不离其宗 。这种普遍适用的变异模式也是一种共性。因此,语言的类型研究和共性研究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类型学主要关心语言有哪些种不同的变化类型,共性研究主要关心语言类型的变化有哪些限制。 研究语言的共性也就是要回答 什么是可能有的人类语言 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大致有两条路子,一条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它主张对一种语言用推演法找出语 # 11 # 2009年第3期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笔谈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 一,语言学流派大体上分成两类: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这两派都是为了寻找语言的本质。 但是语言类型学并不关心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关心),这一流派以研究方法和研究观念而区别于传统的两大阵营。当然,在语言类型学中,也有的学者偏形式,也有的学者片功能,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这里没有分界,只有程度。现在比较热门的方向是词类类型学。 二,形式语法跟语言类型学基本是正好相对的(这和那台湾老师的说法一样)。形式语言学是从一种语言出发,向纵深挖掘,找出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这是演绎式的。类型学是从很多种语言中找出共同点来,从而探索到人类语言的共同形式,这是归纳式的。 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认定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分支,从一种逆流向上总能找到源头。后者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一个表现,通过大范围整理语料,可以消除不同之处,找到原初的语言形式。 三,形式学派是test,即告诉人们什么是“不可说”,未作规定的便合法(这就和法理上的原则是一样的) 功能学派是text,即重视篇章、语用这些东西,“这世上没有语法,只有语法化”。 类型学派是attest,探讨某几种语言的共性和变异限度,看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结构。 四,双宾语结构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测试样本,各种语言中的双宾语有很大不同,不但表现了语法规则,还代表了语用、篇章知识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痕迹。我们要考察的是:这一意义是怎么表达的?近宾语和远宾语的结构是怎样的?是否被介词隔开了?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有广狭松严不同的种种含义,但都离不开一个“跨”字,即它必须有一种跨语言(及跨方言、跨时代)的研究视角,才能称为类型学研究。而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学,是具有自己研究范式的“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研究”。 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构成看,语言类型学既是语言学的一种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种学派。 说它是分支,因为它和其他研究领域构成了某种分工:承担了跨语言比较和在比较中总结人类语言共性的任务,从而与注重语言结构内部深入研究的工作形成学科上的一种互补合作。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

【标题】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 【正文】 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对语言的结构进行了详尽的、穷极的分类和描写。经过检 验,它对词的形态、词的顺序及其组合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语法学中的线性结构分析与层次的认定 就建立在这一描写的基础之上。描写——结构的理论把语言研究推向了言语的解剖台。 被人们称之为描写语言学的反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或乔姆斯基理论)有它自己的种种特点。但无 法否认的是,它仍然以结构主义的方法所形成的语言诸要素、诸成分、诸单位作为操作对象并将其进一步抽 象化和符号化。 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及其对现代汉语研究的影响 美国的Joseph H. Greenberg是当代描写语言学派中的重要学者。他的有关人类语言共性的研究蜚声语言 学界。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他的分析语言类型学的重要论文《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1〕将 人类诸语言的基本语序类型作了分类。从逻辑分析出发,他把绝大多数语言的语序整理归纳为6种可能出现 的类型。这6种语序是: ①SOV(主·宾·谓)②SVO(主·谓·宾)③VSO(谓·主·宾) ④VOS(谓·宾·主)⑤OVS(宾·谓·主)⑥OSV(宾·主·谓)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可是,在对不同语言间的差异进行的研究中却能够导出对语言共性的研 究。每种语言中的词在进入句子之前,仅仅是一个语言单位,而在进入言语之后,则同时还是一个句子成分 。句中的语言单位不再是词的随意排列而是有规则、有顺序的组合。线性句子的产生实际上就是说话人(或 写作者)对词(成分)的排序行为。 SVO这三种句子成分的不同排列产生出6种句子类型。世界上多数语言的语序,都不外这几种类型。英语 、泰语的名词宾语放在动词后面,并使用前置词。所以,它们是SVO型的语言。日语、土耳其语的宾语放在 动词前面,并使用后置词,所以,它们是SOV型。 除了句子这三种主要成分的语序之外,语言类型学还提出了另外的几个参数或标度。〔2〕 ①VSO/Pr/NG/NA ②SVO/Pr/NG/NA ③SOV/Po/GN/AN ④SOV/Po/GN/NA 这些符号的意思是:Pr=前置的地位词;Po=后置的地位词;N =中心名词;G=所有者;A=形容词。 这就成为:

语言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没有汉语的基本语言理论知识,仅仅能说地道的汉语是不够的。学生犯的错误各种各样的,仅仅指出错误加以纠正而不能说明原因,统统将之归为“语言习惯”,不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的宗旨。本文从语言教学出发,说明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重视语言学理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中介语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一开拓性的行列。对外汉语教学非常注重对教学法的研究和改进,语言学一直在其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开展的汉语教学,由于所教语言的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对外汉语教学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受到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外外语教学方法的影响,从中也不难辨析出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张亚军(1990) 认为,语言学理论基础和教育学理论基础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以现代语言学理论和传统语法为语言学理论基础, 以中国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作为教育学的基础,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外语教学法 理论的研究成果。”(李泉,2007)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法不是孤立的。 一、语言和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要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就应当先讨论“语言”和“语言学”、“语言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关系。如 果我们没有思考过或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 就可能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的 盲目性。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这一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而且是以交际能力为重要目标的, 培养的是“语言通”。语言学教学, 是 以培养语言学家为目的的, 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语言的能力。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 而语言教学学是一门学问。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掌握语言,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语言学家。“语言教学学” (语言教学+ 学) 是以语言教学活动 为其研究对象的学问, 目的是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王希杰,钟玖英,2004)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

【原文出处】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199602 【原刊页号】75-80 【分类号】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 【作者】曹聪孙 【复印期号】199608 【标题】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 【正文】 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对语言的结构进行了详尽的、穷极的分类和描写。经过检 验,它对词的形态、词的顺序及其组合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语法学中的线性结构分析与层次的认定 就建立在这一描写的基础之上。描写——结构的理论把语言研究推向了言语的解剖台。 被人们称之为描写语言学的反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或乔姆斯基理论)有它自己的种种特点。但无 法否认的是,它仍然以结构主义的方法所形成的语言诸要素、诸成分、诸单位作为操作对象并将其进一步抽 象化和符号化。 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及其对现代汉语研究的影响 美国的Joseph H. Greenberg是当代描写语言学派中的重要学者。他的有关人类语言共性的研究蜚声语言 学界。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他的分析语言类型学的重要论文《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1〕将 人类诸语言的基本语序类型作了分类。从逻辑分析出发,他把绝大多数语言的语序整理归纳为6种可能出现 的类型。这6种语序是: ①SOV(主·宾·谓)②SVO(主·谓·宾)③VSO(谓·主·宾) ④VOS(谓·宾·主)⑤OVS(宾·谓·主)⑥OSV(宾·主·谓)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可是,在对不同语言间的差异进行的研究中却能够导出对语言共性的研 究。每种语言中的词在进入句子之前,仅仅是一个语言单位,而在进入言语之后,则同时还是一个句子成分 。句中的语言单位不再是词的随意排列而是有规则、有顺序的组合。线性句子的产生实际上就是说话人(或 写作者)对词(成分)的排序行为。 SVO这三种句子成分的不同排列产生出6种句子类型。世界上多数语言的语序,都不外这几种类型。英语 、泰语的名词宾语放在动词后面,并使用前置词。所以,它们是SVO型的语言。日语、土耳其语的宾语放在 动词前面,并使用后置词,所以,它们是SOV型。 除了句子这三种主要成分的语序之外,语言类型学还提出了另外的几个参数或标度。〔2〕

浅析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浅析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发表时间:2017-09-30T16:02:48.7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中作者:董涛[导读] 本文主要从索绪尔的理论出发浅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 (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并可以得到证实。本文主要从索绪尔的理论出发浅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言语、语言学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首次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言语进行了区分,使得语言学研究更加明确。语言不能仅理解为交流的工具,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对人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语言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成了当下科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学是能够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1]4,但又作为当代科学体系的瓶颈科学,对语言学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1.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什么是语言?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人的言语活动(langage)分为语言(langue)和言语(parloe)两部分。但他并没有对语言给一个直接、明确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且重要的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承担社会集团的特定社会功能,是“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2]30”。也就是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主要内容,它是社会集团中的成员为了更好地行使言语机能而自行制定和采用的规则。例如,汉语、英语、日语,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字体系和文法体系,而这些文字使用和文法规则则是当地集团内部为了交流而创作的一套体系,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所以,语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语言=词汇+语法索绪尔在解释言语时认为言语表达的是个人的意志,是一种个人行为。认为说话者使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言语是这一系列行为思想的组合,同时承担供组合得以表达的平台的作用,“心理·物理机构[2]35”。现在的大多数语言学著作中则将其表述为“把说话中的发音过程和所说出的话叫做言语,其中发音过程叫作言语动作,所说出来的话叫作言语产品[3]12”即,言语=言语动作+言语产品。我们说出的有明确意义的话,短到一个句子、长到几小时的演讲、发表的文章等都属于言语范畴。其中,句子是言语的最小单位。 2.语言、言语之间的联系 言语活动(langage)包括语言(langue)和言语(parloe)两部分,语言和言语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是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受共性的制约,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语言是从集团内部所有成员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是共性的东西,集团成员每个人不同的言语则是个性的东西。一个不懂英语的外国人只身待在英国,因为语言不通却又想理解对方的语言,他肯定是从研究英国人的言语活动入手,从而归纳出英语的语言特点到底是什么。言语是语言的基础,人们通过发现、整理、研究具体群体的个人言语现象,从个别的言语材料中归纳出整个群体的言语共性特征,进而上升到语言的概念或范围[4]。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阐明,语言和言语有着密切关系,二者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联系十分紧密。“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有言语。”我们说出的话和表达的思想要被人理解、认可,就必须说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这种“语言”不是任意的,是从社会集团成员的个人言语中经过千万年的演变中确定下来的。但也不能说语言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抛弃和吸收新的内容。由此可见,二者相互影响,互为条件。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工具运用的结果,工具在运用中产生且存在与工具运用中。但他们又是两种迥然不同的东西。 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个性和共性虽然相互联系,却又相互区别。个性之中蕴含共性,但不能代表共性,共性从个性中提炼而来,但终究不是个性。语言是以言语为基础的,但是言语和语言是两种绝对不同的东西,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就属性而言。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由集团内部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个人的言语是在其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融入了个人的印记[5]。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写作的“习惯”,这些“习惯”充分体现着主体的个性。鲁迅先生在写作时喜欢用大量的虚词和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很多读者便凭借这两点就能认出他的作品。在近期的一则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看出言语的个人性。报道称,现在的小学生用图案代替文字做成“密码纸条”来传递彼此的秘密,且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其中内容。而且,就算是同班同学,如果不是和他们属于一个朋友圈,团密码则不能被破译。所以,言语是个人现象。说什么话、话怎么说、选怎什么词汇使表达更贴切,则全是由说话者自己决定的。持同一种语言的人,其言语可以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音特点,有时闻其声而未见其人便可知是谁在说话[3]15。 语言则就显得没有这么灵活。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有其使用的具体环境与适用条件,如语言适用的群体是否发生变化等。如果通用一种语言的集团消失了,那么这种语言也就消失在历史之中成为永恒的密码。鲜卑语在中国史书中称为“夷语”“国语”“北语”“胡语”,被入主中原成为当时统治者的鲜卑族当做通用语言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广泛使用,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语言。至到北魏时期鲜卑势力衰弱,朝廷下令汉化鲜卑语。直至隋末,鲜卑族作为一个独立与汉族以外的民族历史就此结束,鲜卑语也就此失传。 (2)就数量上而言。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词汇+语法。语言中有多少个词和语法虽然不可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词汇和语法的数量是有限的。各种出版的字典和语法书中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所有词汇和语法。言语=言语动作+言语作品。说话的多少、句子的长短、文章篇幅的大小,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其数量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记录所有的言语作品。句子长度的无限性是造成句子数量无限的原因之一[3]12。许多学者把研究语言的最重要的任务看做从语流中,从界限不清、数量无限、鱼贯排列的词语符号中,找出离散的、有限的单位,再根据一定的功能把它们概括成集合单位,并用后者构筑语言系统[6]12。 (3)就存在方式而言。语言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使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索绪尔将其形象的比喻为发给每个人使用的一本同样的字典。因为每个人的字典都是相同的,所以语言的存在方式可以表示为: 1+1+1+1+…=1[2]41

关于语言类型学

关于语言类型学

关于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是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语言类型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区别 学者们比较语言特征往往抱有不同的目的。第1种是追溯历史渊源,其方法是比较各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最古老的基本词汇的语音和语义,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第2种是建立人类语言类型体系,其方法是按某些特征把语言分类,如把汉语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波利尼西 亚语族的萨摩亚语都归入孤立型语言(虽然二者并无亲属关系)。第3种是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或近乎普遍的现象,其方法是考察某一特征存在于多少种语言之中。这样做,同样不问所研究的语言是否有亲属关系。由于目的不同,第1种比较工作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事情,第2、第3种才是类型语言学家的事情。 在语言类型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是德国的W.F.洪堡特,美国的E.萨丕尔、R.雅柯布逊和J.H.格林伯格,英国的S.乌尔曼(1914~1976)等。 按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 远在19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F.von施列格尔(1772~1829)就把世界诸语言分为3大类型,即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后来洪堡特又增加了编插语或称多式综合语。 孤立型语言包括汉语、越南语、萨摩亚语等等,其主要特征有两个:

①实词通常不带语法标志,如汉语单词“信”不分单复数,可指一封信或几封信;②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表明,如"我写信”不能改为“我信写”或“信写我”。粘着型包括蒙古语、曰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等等,其特征是一个词根(或词干)前面,尤其是后面有一串表示语法关系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每个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缀表示,词缀同词缀之间在语音上界限分明,不融合在一起。如土耳其语odalarimdan〔从我的(一些)房间里〕是一个词,其中词根oda (房间)后面有后缀-lar(表示复数),-im(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领属关系,相当于汉语“我的”),-dan(表示离格)等。屈折型包括拉丁语、希腊语、阿拉伯语等等,其特征是用词形的变化(即屈折)表示语法关系,而且往往一个词尾表示几个语法意义,如拉丁语am-o(我爱)中词尾-o同时表示现在时、主动态、第一人称、单数、陈述语气等5项。 上述语言类型的三分法是有用的,因为它能指出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但这只是大体的划分,并不是十分严密和准确的。同一类型的语言,其间也还有许多差异。有的语言还兼有几种类型的特征,如英语的有些动词一个词形表示多种语法意义(He go-es表示陈述语气、现在时、主动态、第三人称单数),类似屈折型;英语词序比较固定,类似孤立型;但它的有些词根前后可能有几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词缀同词缀在语音上不融合在一起,界线分明,又类似粘着型,如英语的un-affect-edly(不矫揉造作地)中的un-表示否定,-ed表示形容词后缀,-ly表示副词后缀,用粘着方式串联在一起;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 语言类型学是当代语言学的一门“显学”,但目前还不能说已是汉语语言学中的“显学”。单从语言学理念来看,类型学应当比形式学派甚至功能学派更具有与汉语语言学的亲和力。形式学派从语法能力的先天性假说出发,通过假设、演绎和母语者的语感测试来寻求生与俱来的普遍语法。功能学派则抱有与之对立的基本信念,认为语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满足交际或认知功能的需要,于是以此为出发点,致力从语言的使用或理解规则中去解释语言的结构及其演变。两者不同程度地带有从假设出发、“主题先行”的特点。语言类型学则更多保留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经验性学科的特性,注重材料、讲究实证、主张旁征博引、提倡归纳推理,力求以事实说话,在调查之前不假设任何东西。这本是最容易为中国的语言学家认可的研究方法。然而事实上,在形式、功能、类型三大当代“显学”中,偏偏是类型学在中国国内最少为人了解。怪也不怪,这与中国学术界的另一些“国情”有深刻的关系。中国的传统学术包括语言文字之学,素有尊夏贬

夷、厚古薄今、重文轻语的传统。虽然华夏-汉民族数千年来就在众多民族部族的大交融中产生发展,中国也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但在汗牛充栋的传统中文典籍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对汉语以外语言文字的记述,更遑论研究了。不要说非汉族语言,即使是各地的方言,除了作为“匡谬正俗”的对象偶尔一现,也很难引起历朝历代学者们的关注。也就是说,正统的学术向来缺少对异族语言的兴趣,更没有进行语言比较的传统。进入现代以来,外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都获得了强大了推动力,这本是孕育跨语言比较的很好时机。可是,50年代过于追求专业分工的前苏联式教育科研体系,以及语言研究队伍和学术兴趣向普通话的高度集中,又强化固化了不同语种研究队伍间的壁垒,形成了纯粹语种导向的语言研究体系。不要说汉语、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三大队伍很少有切实的交流,即使在古今汉语之间、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也缺少实质性的沟通,更谈不上在跨语言基础上对语言共性的追求了。这种学术格局下,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甚至生成语法都有一定的机会被引进过来成为汉语研究的利器,甚至发展成主流,唯独语言类

中央民族大学主办辅导班-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

育明教育汉教专业资深专家徐老师以及13年15名育明考到民大汉教340分以上的学员综合分析:整体看来,2013年的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的难度并不大,基本上还是延续着往年的难度,所以,2014年的民大考研的复习还是要以基础为关键点,打好基础。育明教育根据内部信息和7年的辅导经验,为2014年准备考取民大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最权威的参考书目以及内部信息,希望能给14年准备考研的学生带来最大的帮助。 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状元笔记及历年真题解析 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 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 7月1日前购买8折优惠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 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P77) 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 系。 ●根据转换生成语言理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 能正确组合声音和语素;能区分是否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区分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句子; 能区分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能区分同一结构的歧义;能区分句子中的语法关系; 而最根本之处则是能运用这一有限的规则体系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语言能力”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 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在60年代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指能够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地点对不同的人进行成功交际的能力,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他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