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资料(语基题补充练习)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语基题补充练习)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语基题补充练习)

20XX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题(语基部分)

感谢民大附中、交大附中、中关村中学,请老师们再次研磨使用。交大附中语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甲】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称诵)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乙】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①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丁】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②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只要读一读《战国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③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称颂挨骂(āi) B.称颂挨骂(ái)

C. 称诵挨骂(āi)

D.称诵挨骂(ái)

2.“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这句话,是从第①段中抽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

应是以下四处中的哪一处?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各句加点的“在”和“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的“在”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A.秦始皇在.北边的国境线上修筑起了一条长城。

B.我们应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

C.她去珠海出差了,这一个星期都不在.办公室。

D.他在.昨天下午就已经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4.下列关于《战国策》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汉刘向编辑

B.编年体断代史

C.记载了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策略和言论

D.《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均出自《战国策》

5.下列成语不能

..用来评述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这件事的一项是:A.革故鼎新 B.移风易俗 C.力排众议 D.人定胜天

6.“峰高华岳三千丈”是长城某城楼上对联的上联,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A.寰宇称雄是此关 B.险据秦关百二重

C.两水源远亘古流 D.斜月孤伶门上关

7.文中引述秦始皇的事除了陪衬赵武灵王外,还有一个目的是:

A.说明秦始皇只完成那么一点工程,就民怨沸腾,可见无能。

B.引出孟姜女哭长城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

C.将秦始皇与赵武灵王相提并论,以肯定秦始皇。

D.含蓄地否定认为修长城是秦始皇一大罪状的观点。

答案: 1、B 2、B 3、C 4、B 5、D 6、B 7、D

民大附中语基题

(一)

(1)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但是,这中间的所有流程,都没有清晰的路标。

(2)环顾四周,有些“儒商”为了营造“企业文化”,强制职工a背颂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蒙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①地讲述着早就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肿b

溃烂,赞之为“艳若桃花”。

(3)这种事情不断重复也就颠覆了文化的基本等级。就像一座十层高塔,本来轮廓清晰,突然底下几层要自成天台,那么上面的几层只能c瘫塌。试想,如果唐伯虎、乾隆都成了“中国古代一流诗人”,那么,我们只能悄悄把整部《全唐诗》付之一炬了。书法也是一样,一个惊人的天价投向一份中等水准的笔墨,就像一堆黄金把中国书法史的d天秤压垮了。

(4)面对这种情况我曾深深一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 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文学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也不分高低,那就会失去民族的大道、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声②中不可收拾。

(6)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用、集体“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到那位流浪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得到那位受过酷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吗?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道,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

(7)我主张,在目前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____文脉之思,重____严选之风,重____古今坐标,重____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期待天才再临。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

1. 文中abcd四处,字形正确的一处是()

A背颂 B溃烂 C瘫塌 D天秤

2.文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哪组词语比较合适()

A绘声绘色喧嚣 B绘声绘色喧哗

C有声有色喧嚣 D有声有色喧哗

3.将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章第4段空格处,顺序最好的的一组是()

①健翅已远②小丘称峰③残羽充鹏④文脉既隐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①④③②

4.关于文章第6段涉及的三位文学家,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选入课本中的《湘夫人》和《国殇》是《九章》中的作品。

B.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课本中《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项羽之死》和《荆轲刺秦王》均选自《史记》。

C.陶渊明,名潜,东晋著名诗人,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描写了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D.“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是赞美屈原的一副对联。

5.选出与文章第9段划线部分修辞不同一项()

句子: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期待天才再临。

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B这块大石头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一样,高大突兀,人们把它叫做“飞来石”。

C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D知识的海岛越大,好奇的海岸线越长。”

6.在第7段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字,顺序正确的是()

A开启立建 B开启建立

C启开建立 D启开立建

(二)

读武侠小说,有人读出了刀光剑影,有人读出了谋篇布局,有人读出了人生感悟,有人读出了哲学意蕴。批评家有什么理由嘲弄这种不无好处的“误读”呢?在大学生看来,很可能金庸的武侠小说、崔健的流行歌曲和萨特的存在主义,都是直面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表现方式,正好契合其孤独而高傲的心境。因此,。

7.填入语段(二)最后空格处句子,既能总结语段(二),又能与语段(一)构成对同一话题的讨论的一句是()

A.与其人为地为文学作品划分等级,不如切实考虑在特定生存状态下的读者对作品的释读。

B.在阅读中,阅读者的选择和重构是至关重要的。

C.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在各文化层次的读者中广泛流传,除了其自身力图融汇(或称迎合)各种文化心理,因而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外,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读者的期待视野。D.在阅读中,我们要强调接受者主体意识的作用。

8.学校文学社成立,请你选一联,表示庆贺()

A.桃李满园春绣绵;芝兰绕阶座凝香

B.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C.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D.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答案:1、B 2、B 3、C 4、D 5、B 6、D 7、A 8、C

中关村中学语基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我在家有个习惯,当心情低落时,①即翻开几副水墨,大声朗诵古诗,要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要么陶公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皆旁若无人

....状,学童一样亮开嗓子。很奏效,片刻,身上便有了甜味和暖意。

我觉得,古诗中,这是最给人幸福感的两首,像葡萄酒或巧克力。至少于我,于我的精神体质如此。

②踱步于这样的葱茏时空,白天那个焦糊味的世界便远了,③什么华尔街金融风暴、胡

德堡美军枪击、巴格达街头爆炸、中国足坛堵球……皆莫名其妙、历历在目

....了。

我需要一种,一种对称的格局,像与夜、虚与实、快与、现实与梦游、

和慵散……生活始终诱导我做一个有内心时空的人,一个立体和多维的人,一个心荡神怡

....之人。而新闻,恰恰是我心性的天敌,它关注的乃当代截面上的事,最眼前和最峻急的事,永

远是最新、最快、最理性,甚至是最骇人听闻

....的事。

我必须有两个世界,两张精神餐桌。④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萃,会憎恶自己。

(取材于王开岭《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1、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在第四段的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稳定晨停认真 B.平衡晨慢认真

C.平衡昼慢勤奋 D.稳定昼停勤奋

3.文段中加点的四个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旁若无人 B.历历在目 C.心荡神怡 D.骇人听闻

4.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几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四句分别是诗中的颔联与颈联。

B.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人。诗的主要题材是田园生活,他的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C.“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文学样式,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词牌句数、字数、平仄都有规定。《渔歌子》是词牌名。

D.高三年级的小王闲暇喜欢读词写词,某日他写了一首小令给某杂志社投稿,结果被采用。按照每字5元的稿费标准,小王得到的稿费将不到三百元。

5. 下列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葡萄酒或巧克力”用比喻手法表明两首诗带给作者甜味、暖意和幸福感。

B.作者不能理解华尔街风暴、胡德堡美军枪击等事件,认为他们莫名其妙。

C.新闻关注的是最峻急、最新、最快、最理性的事件,它令“我”的心性无法慵散。

D.“两张精神的餐桌”带给“我”健康、对称的精神格局,“我”无法将之舍弃。

【答案】1、B 2、C 3、B 4、A 5、B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金瓯.()地壳.()

2.文中第(3)段画波浪线处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3.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③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 词人武人政人

B. 武人政人词人

C. 词人政人武人

D. 武人词人政人

4.文中画横线宋体字词语,运用不当

..的是(3分)

A. 忧心如焚

B. 震耳欲聋

C. 千锤百炼

D. 歪打正着

5.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人物对应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B.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诸葛亮

C.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D. 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贾谊

6.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第(1)段中辛弃疾的“心病”可理解为:山河破碎亲人离散,收复中原的夙愿未实现。

B. 第(2)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排比,写出了辛弃疾政治命运的跌宕及其倍受煎熬的境况。

C. 从“把栏杆拍遍”动作中,我们可感受到辛弃疾复杂真实情感:不满、愤懑、焦虑……D.文章憎命达。辛弃疾一生曲折的经历,让他把全部感情诉诸笔端,成为一位优秀的词人。【参考答案】

1. 金瓯.ōu 地壳.qiào

2. 贴切搏击

3. A

【忧心如焚】如焚:像火烧一样。内心焦急的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

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震耳欲聋】欲:快要,像要。形容声音很大,耳朵快被震聋了。指声音特别大,特别吵。【千锤百炼】锤:锤打。炼:烧炼。比喻对诗文进行多次修改润色,精益求精。也比喻久经艰苦的斗争和考验。

【歪打正着】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5. D

6. B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与完型填空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与完型填空竞赛2 完形填空A)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bowling(保龄球)? Scientists think that a game like bowling was ___ 1 in Egypt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ings look like the balls and bowling pins were found buried(埋葬) with a child who __2 around 5,200 B. C. People who study history know that the game was popular in Germany around 200-300 A.D. It was played in some churches in order to __3__ that they were very good Christians. When people bowled poorly, they had to go to church more ___4__ than the others. The first bowling place was built inside a very big building and __5__ in England in 1455. Then the game was taken to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most people played it outside just for fun. During the 1800s, many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to bowl for ___6__, so several cities made the game illegal(违法的. And later, a group ____7__ the American Bowling Congress (ABC) began around 1900. The job of this group was to clean up bowling and make it a gentleman’s game again. At t hat time, the game was mostly played by men. If women played, they ____8__a curtain up so that the men were not able to see them. Then, in 1916, a woman’s ___9___ named the Women’s International Bowling Congress (WIBC) made a point of showing that the game was fine for ___10___ men and women. 1. A. done B. played C. seen D. watched 2. A. died B. was dying C. dead D. death 3. A. tell B. show C. look D. say 4. A. possible B. often C. time D. chance 5. A. closed B. built C. opened D. stopped 6. A. fun B. pleasure C. money D. health 7. A. calling B. calls C. naming D. named 8. A. hanged B. hang C. hung D. hunged 9. A. party B. group C. class D. kind 10. A. between B. both C. all D. whole B)How often one hears children wishing they were grown-ups. And old people wishing they were 1 again. Each age has its pleasure and its pains, and the happiest person always enjoys what each age 2 him without wasting his time in useless regrets. Childhood is a time when there are 3 responsibilities(责任)to make life better. If a child has good parents, he is raised, looked after and loved, whatever he may do. It is 4 that he will ever again in his life be given so much without having to do anything in return. But a child has his 5 . He is not so free to do what he wishes to do. He is 6 being told not to do something, or being punished for what he has wrongly done. When a young man starts to earn his own living(谋生), he can no longer expect others to 7 his food, his clothes, and his room, but he has to work if he wants to live 8 . If he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9 in the ways that he used to as a child, he will go hungry. And if he breaks the laws of society as he used to break the laws of his parents, he may go to prison. 10 , if he works hard, keeps out of trouble and has good health, he can have the great happiness of building up for himself his own position in society. 1. A. children B. young C. active D. strong 2. A. leaves B. hopes C. makes D. gives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八

高三语文文科附加题练习十八 《三国演义》(101-120回) 一、填空题 1 ?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孔明,司马懿见孔明端坐在上,吓退。后待蜀兵退入谷中,哀声震天。司马懿大叹不如孔明。蜀中人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孔明故意把____________ 让魏劫去,又教兵士多次被俘,以示无备,赚__________ 出战,诱入上方谷中,雷炸火烧。 3 ?魏主曹睿托孤,司马懿、 __________ 共扶年仅八岁的曹芳登位。 4. ________________ 姜维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拜 泉,得到甘泉。 5?司马昭以大局为重,愿招降_________ ,此举致______ 城内人心已变。王基欲劝 降_____ ,但其不愿,为乱军所杀,吴军大半降魏。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 _________________ 。 6?司马昭与贾充合谋杀掉________ ,另立_______ 为帝。姜维借_______ 之名兴师问罪,_________ 。 7 ?司马昭听说蜀主昏庸,姜维避祸在沓中 ___________ ,便派_____ 和_各起大军, 浩浩荡荡杀奔蜀国。 二、判断题 1 ?孔明料事如神,临终前料得魏延必反,授予杨仪一锦囊,嘱咐他魏延反时打开,那时自有斩杀魏延的人。后来魏延反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马超应声而出斩杀了他。() 2?蜀兵自乱阵脚大败。在逃离过程中,姜维用郭淮的箭射死了郭淮。而曹芳欲谋 害司马师,结果被司马师先发现,图谋者皆被害。() 3 ?司马懿是曹魏集团后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秉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死后,司马昭逼魏主禅让,国号大晋。()4?曹爽威权甚重,众人劝其不宜太过张扬,曹爽不从。曹爽派何晏试探司马懿, 司马懿故意装病,曹爽误以为司马懿将亡。()5?孙亮见诸葛恪独揽大权,心中不悦,设计欲杀害之。诸葛恪兵败回朝,托病居 家,在家竟出现灵异事件。()6?姜维揭穿后主听信小人之言,后主令姜维再回汉中,伺机伐魏。贾充告诉司马昭天子怀疑司马昭,并作诗《潜龙诗》暗指司马昭欲反。司马昭大怒回朝。() 7.司马懿祭拜诸葛亮之墓,是来源于古人对神灵、先贤的景仰。而他后来竖起“保 国安民”的大旗,也加速了平定蜀国的战争进程。()&姜维斗阵大破魏军,魏将邓艾派襄阳人党均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贿赂黄皓,并散布流言,说姜维怨恨天子,不久将要降魏,黄皓向后主进谗言,后主就派人连夜召回姜维,魏兵得以解脱。()9?邓艾到定军山,武侯魂降临,称汉虽衰却不可害两川生灵,遂其到汉中秋毫无犯。姜维大败,退奔剑阁。()10?胡渊、胡烈不肯从钟会谋反。钟会听从姜维之言,欲斩杀魏将。结果在混乱之际,钟 会被箭射死,姜维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而钟会欲报当日之仇,斩了邓艾父子。 () 三、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 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孔明星夜至汉中,闻张苞亡,放声大哭。司马懿夜观天象,请旨伐蜀,称孔明逆天而行。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 一、《三国演义》 1.作为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源于历史,又不拘执于历史,在艺术方面具有多方面成就请你对此略作评价。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如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它的结构宏伟壮阔又严密精巧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把长达百年的时间,多至数百的人物,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4)语言精练畅达雅洁,明白如话在当时用近于白话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 2.简述一个表现诸葛亮“多智近妖”的故事 答:诸葛亮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3.简述一个有关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 答: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4.《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 答: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5.简述一个能表现刘备“长厚似伪”的故事。

英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 Look at the picture. There is a family in this__1_ .This man is the father .He is a _2__in a factory. That woman is the_3___ .She is a teacher. She teaches in a__4_ .The girl is the daughter. She is very pretty. She is a__5__ in a school .She studies hard .They are happy. B. house C. room D. photo ( )2.A. doctor B. student C. teacher D. worker ( )3.A. mother B. daughter C. niece D. student ( )4.A. hospital B. home C. school D. house ( )5.A. teacher B. doctor C. worker D. student There are many things on the desk. There is a pen, a pencil, a schoolbag and an umbrella. This pen is Tom`s .That pencil is Xiao Hong`s .The schoolbag is beautiful but it is not my schoolbag. It is Mary`s schoolbag. That umbrella is mine .It is very useful on a rainy day.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What is on the desk 2.Whose schoolbag is it 3.Whose pen is it 4.Whose pencil is it 5.Whose umbrella is that I am Jun Li. I am Chinese. I am in Grade Three. This is Ming Zhang. And this is Nan Li .They are students, too. They are my classmates. We are all good students. That is Mr.Wang. He is an old Chinese teachers. That is Miss. Ann. She is an English teacher. Miss.Ann is young. They are both our good teachers.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 )1.Jun Li ,Ming Zhang and Nan Li are all in the same class. ( )2.Jun Li, Ming Zhang are good students. Nan .Li is not. ( )3.Mr. Wang is a teacher of English. ( )4.Miss. Ann teaches us Chinese. ( )5.Mr. Wang is old, but Miss. Ann is young. Come and look at the picture .It is a picture of an American family. The man in the hat is Mr. Smith .He is a teacher. He teaches English in a middle school in China. You can see Mrs. Smith, too. She is Mary Smith. She is from Canada. She is also a teacher. Mr. and Mrs. Smith have three children. Peter, Helen and Dan. Peter is fifteen. Helen is thirteen and Dan is ten. They are at Mr.and Mrs.Smith`s school.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 )1.Peter`s father in the picture ( )2. Mary`s father is Canadian and her mother is American. ( )3. Mrs. Smith is a teacher ,too. ( )4.Peter, Helen and Dan and their father and mother are in the same school. ( )5Their school is in Canada. Hello, I am Tom. I study in a junior school. I have three men teachers. They are Mr. Carter. Mr. Green and Mr Black .Mr. Carter is a new teacher. He comes from the UK and teaches us math. His class is so funny that we all like him very much. Mr. Green is our art teacher. He is strict but he is so smart. He is our English teacher. He speaks well. They are all nice. We all like them.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附加题专项训练(四)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附加题专项训练(四)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日:“孺子可教也。” —一节选自苏轼《留侯论》20.子房是谁?此人事迹最早见于那一本史书。(2分) 21.这段话的中心是是什么?(2分) 二、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20.孟尝君,与魏国信陵君、赵国__ __、楚国__ __并称战国四公子。(2分) 21.王安石对孟尝君有怎样的评价?(2分) 三、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仆近时与朋友论学,惟说“立诚”二字。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虽私欲之萌真是洪炉点雪天下之大本立矣若就标末妆缀比拟凡平日所谓学问思辩者适足以为长傲遂非之资自以为进于高明光大,而不知陷于狠戾险嫉,亦诚可哀也已。(选自《传习录》) 20.《传习录》的作者是明代的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学的集大成者。(2分)21.文章中作者认为为学应该怎么做?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四、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1

江苏省高等学校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附加题(三)

高三模拟测试卷(三) 语文附加分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正如伙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王弇州云:“陈正字淘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 第天韵不及。”胡元瑞云:“子昂削浮靡而振古雅,虽不能远追魏晋,然在唐初,自是杰出。” 斯两言良为折衷矣。 (节选自胡震亨《唐音癸签》) 21. “取冠汉史”的人是___________ 。(1分) 22. 胡元瑞是从哪两个方面对陈子昂作出评价的?(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边城》展现了茶峒人民朴素的善良和单纯的希望,在诗意的叙述中,作者一再提 到翠翠母亲的故事,这暗示了翠翠和她母亲“共通的命运”。 B. 《老人与海》中,棒球明星狄马吉奥是身处逆境仍能战胜困难的象征,圣地亚哥出海途中最终克服困难返航与他从狄马吉奥身上获得力量是分不开的。 C. 《狂人日记》中发现“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狂人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后来他狂病治愈而“赴某地候补”,这是作者对他寄予的希望。 D. 《子夜》中,何慎庵到上海后,“十年宦囊,尽付东流”,又“在公债中跌了一跤”。他竟以女儿为诱饵,设美人计探听赵伯韬的秘密。 E. 《女神》中,《凤凰涅槃》有着排山倒海般的激情,而《天上的街市》则更多柔情,借童真般的猜想勾勒了一个幸福自由的彼岸世界。 24.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薛宝钗听到了谁和坠儿的对话?她是怎样“金蝉脱壳”的?这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5分) (2)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出场时说,“此卷极写孔明,而篇中却无孔明。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不于有 处写”诸葛亮的。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有人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说从中可读出古人的匠心,如“愛”须有“心”,“親人” 必须相见;用繁体字才有机会向祖先表示敬意。反驳随之而起:繁体字笔画繁杂,孩童识字 要耗费巨大精力,不信请默写“鸞、叢、釁”,或者请用篆书书写。繁体字来自祖先的创造,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宽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_______________;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寂寞)。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瘟不喜,用柳岸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境况)。静立水畔,______________,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恬静而安然。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喧嚣(xiāo)柳岸花明B.水湄(mén)不骄不燥 C.水袂(mèi) 不瘟不喜D.着(zhuó)陆绿草萋萋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宽阔寂寞境界 B.开阔寂寥境界 C.开阔寂寞境况 D.宽阔寂寥境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似水墨画卷中的留白般清淡听任水中的绿草牵系着心灵 B.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听任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 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听任水中的绿草牵系着心灵 D.似水墨画卷中的留白般清淡听任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难度越来越大,仲裁员往往需要不胜其烦 ....地向当事人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B.市民惊喜地发现,昔日街角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游园,曾经拥堵不堪的超市门前变得 秩序井然,这一切都得益于紧锣密鼓 ....地进行的市容整治行动。

英语阅读理解及完型填空答题技巧

英语阅读理解及完型填空答题技巧 一.教学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要求 (一)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上的基本要求: 1.能阅读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材料,理解其大意。 2.能独立阅读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 3.阅读速度要求每分钟50-70词。 (二)中考阅读理解的考点 1.文章的话题—略读文章,领会文章大意的题。 2.文章的中心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文章的细节—扫读或细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地信息或准确的寻找所需细节的能力。 4.文章的寓意,结论-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或推断出文章的结论。 5.生词词意,猜词—对生词词意的判断能力。 (三)中考阅读理解考察的文体 1.记叙文—抓住人物,地点,时间,情节发展线索。 2.说明文—要以事物为中心进行思考。抓住事物的特征,用途,相互关系等。

(四)解题思路与技巧 1.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大意。 2.仔细审题,分析比较选项。 3.带着问题复读,捕捉关键信息,解答问题。 4.再读全文,核对答案。 二.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从近几年的中考阅读理解情况看,短文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文章涉及科学知识、社会文化、政治历史、人文环境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充分体现其时代性、实用性。短文难度逐年加大。常见题型有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猜测词义题和正误判断题。 做阅读理解练习应先看问题,弄清考点。在阅读短文之前,快速浏览问题,以便在阅读短文时做到心中有数,快速、准确地捕捉所要信息。先易后难。做题时不必拘泥于书中所呈现的语篇顺序,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如可先做细节题再做推断题,因为细节题大多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推断题则需对短文进行深层理解,再作判断。 (一)主旨题 主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心思想或作者意图的掌握。做此类题时,应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充分理解主题句的意义。短文往往围绕主题句展开,主题句通常出现在短文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江苏高考语文2020届高三附加题精选解析6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解析6 淮阴区期初模拟四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有删改) 我曾经研究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很奇怪唐太宗将国家治理得兴盛太平,接近(夏、商、周)三代圣王的盛世时代,可是在文章方面,不能革除齐梁等朝浮靡文风的残余习气。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唐代文学家,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安定,安然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当今兴盛。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朴实,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2.文中提到的文学盛衰牵涉的一个文学运动,这是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 23.短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文学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反对齐梁等朝绮靡文风,提倡纯正朴实的古文传统。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D ) A.《三国演义》中,董卓宣布“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不敢出声,只有荆州刺史丁原反对,董卓怒叱:“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于是用剑斩杀了丁原。(众人劝丁原离开了) B.《茶馆》中,通过大傻杨唱的数来宝,介绍了每一幕的主要剧情,同时通过大傻杨的插科打诨,与剧中人物互动,使话剧的情节生动有趣,激发观众观赏。 C.《边城》中,翠翠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爷爷感到翠翠长大了,心事重重的。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认为雷欧提斯(霍拉旭)是他交往的人中最正直的一个人,因为雷欧提斯能够坦然地面对命运,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很适当。 E.《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是个非常时髦的人,父母一向太宠他,社交界太捧他,以致他根本没有什么感情。但是,他还不知道他已经种下了自私自利的种子。 25.(1)《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脂砚斋批道:“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这里“造业者”指的是谁?脂砚斋为何写出这样的批语?(6分) ①王熙凤(凤姐)。②秦可卿死后,送葬到铁槛寺,水月庵的尼姑来求王熙凤摆平一桩官司,王熙凤为三千两银子,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王熙凤敛财害命,心狠手辣。 25.(2)《家》中写觉慧常常发出这样的咒骂:“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觉慧为何发出这样的咒骂? ①因为这个“家”充满了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②反映了觉慧叛逆的性格。

2019届高三语文二模附加题

2019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文附加题 2019.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 卷纸 ..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然其间自有优劣: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且坡使事处,随其意之所之,自有书卷供其驱驾,故无捃摭痕迹。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于无一字无来历然专以选材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 (节选自赵翼《瓯北诗话》) 22.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限六处)。(6分) 23.“山谷”指▲,为宋代▲诗派之首。(2分) 24.作者认为苏优于黄,具体表现在哪两点?(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分) A. 黄忠在法正帮助下,以逸待劳,杀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曹军四面出击,黄忠烧了 曹操粮草,据汉水打败追兵。刘备、孔明称赞他一身都是胆。 B. 《家》描写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形象:高老太爷专制且顽固;觉新厚道而软弱;觉慧血 气方刚,敢爱敢恨;鸣凤心灵纯洁,性情刚烈。 C.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将狂人恐惧、多疑等“迫害妄想型”的精神病特征描写得鲜明 突出,通过这样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D.《边城》描写的茶峒,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小说充分展示了湘 西的古老民俗,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 E.欧也妮曾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后又将母亲遗产给了父亲。她渴望亲情,但父亲 对她极其冷漠;她渴望爱情,但查理的归来并没使欧也妮重获幸福。 26. 简答题。(10分) (1)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贯穿全文的人物,他与贾府的联系体现在哪些重要情节上?(6分) (2)简述《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幽灵两次与王子交谈的内容。(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探讨文学美的发现和发展史,就要观察产生美学观念的原因。作者的特殊的心理因素会产生特殊的美学观念,进而创造特殊形态的美。许多美学观念,本是时代趣味的演绎或呈现,例如杨震碑跋说“褚登善书如美女簪花”,元遗山《论诗绝句》说秦少游诗是“女郎诗”,虽然都用女郎之美来形容艺术之美,褒贬却不一样。另外,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中的人,其美感标准必有不同,表现在文学里,即成为每个时代或社会的美学特征。像南北朝期间,北朝乐府与南朝歌谣,就具体显示了不同社会的美感形态。美的问题,最初皆与哲学相混。时至今日,哲学美学仍然是美学研究的中坚,因此美学必然受哲人意见的引导。这是我们探究美学观念产生的原因时,很容易疏忽的一点。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初三英语完型填空与阅读理解题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与完型填空竞赛4 完形填空A)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Many people go to school for education. They learn languages, history, math and 1 subjects. Others go to school to learn skills to make a living. Schools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useful. Yet, no one can learn 2 from school. Even a very good teacher can’t teach his students everything they want to know. The teacher’s job is to show his students how 3 . He teaches them how to read and how to think. So, many things will be learned 4 school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t is always more important to know how to study by students 5 than to remember some formulas (公式). It is very easy to learn a formula in math, but it is hard to use a formula in 6 a math problem. Great scientists 7 us didn’t get everything from school. Their teachers only showed them the way. Edison didn’t8 finish primary school, but he was so successful. He invented so many things for human beings. They were successful 9 they knew how to study. They read books that were not taught at school. They would ask many questions as they read. They did 10 experiments (实验). They worked hard all their lives and never wasted ti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as that they knew how to use their brain. 1. A. any other B. some other C. others D. the other 2.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everything 3. A. learning B. learned C. to learn D. learn 4. A. outside B. out C. for D. at 5. A. himself B. herself C. oneself D. themselves 6. A. working on B. working out C. thinking about D. understanding 7. A. before B. behind C. after D. in the front of 8. A. but B. and C. still D. even 9. A. why B. so C. because D. though 10. A. thousands B. thousands of C. thousand of D. many thousands B) The way a person feels inside is important. It can be really 1to tell anyone that you are feeling sad, worried, or upset. Then , it’s just you and these bad feelings. If you keep feelings locked inside, it can even 2you feel sick! But if you talk with someone who cares about you, 3your mom or your dad, maybe you 4____to feel better. Now you are not at all alone with your problems __5_worries. It doesn’t mean that your problems or worries will disappear, but at least some one else know 6is bothering you and can help you 7solutions. Your mom and dad want to know if you have problems 8they love you and they want to know what’s happening in your life. But what if a kid doesn’t want to talk with Mom or Dad? If not, find 9 trusted adult, like a relative or a consultant at school. Maybe this person can help you talk with your mom and dad about your problem. __10 the hardest thing about feeling is sharing them with others. But sharing your feelings helps you when you are feeling good and when you aren’t feeling so good. Sharing also helps you to get closer to people who care about you.

2018年度江苏语文高考卷含附加题规范标准答案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 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D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D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 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学#科网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5.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