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考试资料

教学论考试资料
教学论考试资料

1《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将运用案例教学、现场实习、现场观摩、提问、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环节,努力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

2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其中的“乐”、“射”、“御”中就含有体育教学的成份。

4 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御即 : “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 在国外学校教育中最早关注体育教学的应属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

6 德国体育教育家古茨姆茨的贡献是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体育方法体系化。并用《青少年体育》一书“填平了横在运动医学理论与新教育之间的鸿沟”。

7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体育课程的必修地位,这是中国首次以法规形式确定了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也是中国近代体育教学的真正起步。

8 体育教学共由8个基本因素组成。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9 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自我完成作用;二是能动作用;三是制约作用;四是评价反馈作用。

10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因素,也是内在的掌控因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教师受社会之委托,以育人为己任;二教师受过职业训练;三教师对每一个具体教学活动均准备在先;四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特色;五教师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施加影响和指导。

11 体育教学实践中有超学段、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多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的定向和评价因素。

12 体育教学内容是由内容的实体(课程)和内容的载体(教科书)共同组成的,它们是体育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学科的体系和学生的需要选编出来的。

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教学内容和任选教学内容;体育教材包括体育教科书、体育教学指导用书以及音像教材。

13 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中的时间和流程因素,不同的教学时间主要表现为“单元规模”的问题、不同的流程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的问题,流程、时间和以及它们与效果的最优化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最中心因素。

14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选择的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其中包含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各种信息及其传递方式。

15 体育教学目的是人们设立体育学科和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图与初衷,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概括性和总体性的要求,它把握着体育教学的进展方向。

16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目的首先是要使学生明确增强体质的意义,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树立终身健身的思想;其次是要使学生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合理地运用多种运动技能和方法进行锻炼;第三是要发挥体育的多功能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7 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18 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1.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教学的功能; 2.保障实现体育的教学目的(意图);

3.确保层层目标衔接,最终实现总目标;

4.明确和落实体育的教学任务;

5.体育教学目标规约了教学过程;

6.指引、激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7.形成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

19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是由体育教学目标的外部特征和内部要素共同构成的。

20 体育教学目标的外部特征:主要包括:目标的层次、目标的功能与特性、目标的着眼点、目标搭载的文件。

21 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多个层次的目标组成,包括: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22 美国著名体育教学论专家西登拓朴认为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达成什么样的课题、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以及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三个内容。 1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达成课题)【怎么练】2标准(用什么标准来评价)【练到什么程度】3课题【练什么】

23 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24 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是提高运动素质的过程;是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知的过程;是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

25 体育教学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

26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一)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二)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三)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四)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五)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27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及其特点

一、超学段(12-16年)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1.国家规定性:受国家教育意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是宏观、有系统的学科教育过程。

2.多模式性:受地域、文化、民族等差异的影响,目标表述、教学内容、学时规定及教学特点具有多模式性。

3.非全体性:超学段体育教学过程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具有非全体性。

二、学段(3-6年)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1.发展阶段性:体育教学过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

2.相互衔接性:各学段的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应相互衔接。

三、学年的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1.系统性:不但要注意学段中各学年体育教学过程的关系,还要注意学年内两个学期间体育教学过程的关系。

2.周期性:全年32-36周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什么教材、安排在哪个学期,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3.承启性:学年是超学段、学段与学期的连接点。

四、学期的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1.季节性:根据季节变化和气候特点把学年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材合理安排到学期中,使体育教学与季节相一致。

2.集散性:有的内容可集中学习,有的内容可在两个学期中间歇性的学习。

五、单元(1-36周)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1.规模变化性:单元教学过程有长有短,有大有小。低年级可小些,高年级可大些。

2.学理性:突出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合理安排单元。

六、学时(45-90分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1.结构性:课堂可按三段式:开始、基本、结束;也可按导入、学习、活动、结束等结构展开。

2.行为性:注重实实在在的行为过程。

3.方法性:注重教法、学法、课堂组织与管理方法等。

七、技术学习点(10-30分钟)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1.技能形成的基本单位:技术学习时的重点、难点、关键。

2.身体负荷性:技能学习的同时增加学生练习负荷。

28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有目的地选择和实施优化教学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现有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29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观点:(1)用整体观点认识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反馈等。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整体而有序地考虑这些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力求使体育教学全过程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2)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体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与其结果具有因果联系;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必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选择内容、方法、形式和手段;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寻求教与学控制之间的优化结合点.

30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策略:(1)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明确性: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教学设计,有利于监控教学过程,有利于衡量教学评价。(2)优化教学内容,使之具有可学习性:必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锻炼形式又活泼的内容,必要时可对竞技项目进行必要的改造,使之具有教材性。(3)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具有合理性:包括智能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认知结构优化、信息结构优化、训练结构优化。(4)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使之具有实效性: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应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基础水平,要做到科学、高效、创新。(5)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使之具有激励性: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突出评价的激励性。

31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2.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 3.选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 5.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6.“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

32 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33 体育教学原则的三层含义:(一)体育教学原则是众多体育教学要求中的那些最基本的内容;(二)这些要求是最具有体育教学特征的那些性质;(三)实施体育教学时首先必须遵循这些要求,如果不能遵循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就不能称为好的体育教学,甚至不能称为体育教学。

34 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一)体育教学原则是更加明确的教学要求(二)体育教学原则是进行教学的工作思路(三)体育教学原则是观察体育教学的视角(四)体育教学原则是评价体育教学的标准

35 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含义和依据: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应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充分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依据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和体育教学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的规律而提出的。(二)贯彻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基本要求:1.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2.身体活动量安排要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要3.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地安排身体活动量4.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和进行自主运动的能力。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一)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含义和依据: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依据游戏的特性和体育教学中运动情感变化的规律提出的。(二)贯彻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正确理解和对待运动中的乐趣2.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教材” 3.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4.要处理好体验运动乐趣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关系5.要开发多种有利于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6.体验乐趣不忘“磨炼”、体验成功不忘“失败”。三、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一)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的含义和依据: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是依据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有利于参与终身体育的规律和体育教学条件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提出的。(二)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运动技能提高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2.要明确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有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3.要钻研“学理”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4.要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环境和条件。四、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一)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的含义和依据: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运动文化的理解,传承运动文化。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是依据运动实践与运动认知相互促进的规律提出的。(二)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重视体育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要完成“学懂”的目标2.要重视培养运动表象和再造想像3.要重视“发现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4.要开发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五、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一)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的含义和依据:

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发挥运动集体的作用,在集体中,特别是在小群体的自主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集体行为。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是依据体育运动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体育学习依赖体育学习集体形成的特点以及体育学习集体组成、发展和分化的规律提出的。(二)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分析、研究和挖掘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中的集体要素:集体要素中的“共同目标”、“团队意识”、“领导核心”、“职责分担”、“规则建立”、“共同活动”以及“共同的活动场所”等存在于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中。2.善于设立“集体学习”的场景:集体学习主要依据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共同学习的课题”,一个是“共同学习的平台”。

3.要开发有助于集体学习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4.要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六、因材施教原则(一)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和依据: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体育教学受制约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提出的。(二)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2.要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个体上的差异 3.要通过各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因材施教的条件 4.要采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

教5.要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七、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的含义和依据:(一)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的含义和依据: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地从事运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如何安全运动的教育。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是依据以剧烈身体活动和器械上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既是安全的难点,又是安全教育重点的规律提出的。(二)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对于以上这类可以预测的危险因素,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逐一地进行思考和检点,以消除一切可以消除的潜在危险。2.时时刻刻地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3.要建立运动安全的有关安全制度和安全设备4.在体育教学中要安排负责安全的小干部。

36 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37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由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

38 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一)理论性(二)稳定性(三)直观性(四)整体优化性(五)对应性(六)可评价性

39 教学方法由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行为组成,所有教学方法都由教学行为组成,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教学方法。

40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41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等。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 )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4、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5、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 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7、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叫做(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E、成见效应 8、长时记忆主要以( )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 E、意义 9、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识与智力无相关 D、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10、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二、多选(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2.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3. 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4. 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6.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机械学习 7. 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2 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 ——、——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一一——、手 势、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隐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试卷代号:1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o分) 1.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3.工具媒体 4.对抗 5.功能目标 6.副语言眼神 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 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汁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眼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4.教学艺术的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法试卷及答案

盐城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语文教学法》试卷 函授点年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目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改革。 2、语文是,是。和的统一。 3、“三拼法”是指把的拼音方法。 4、汉字是三个因素构成的方块字。 5、写字时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一寸、一拳、一尺。 6、语句训练方式:、、、、 。 7、小学生聚积作文材料,一是从汲取,二是从吸收。 8、改写就是,使之成为一篇文章。 9、、三维评价目标包括。 10、口语交际的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表意文字 2、直呼法 3、讲授教学法

4、作文讲评 5、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背诵的训练方法 3、作文指导的主要任务 4、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的总的要求

5、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演示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口语交际实际论述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2、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解说自主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实践题(本大题共1题,共30分) 认真钻研后面的这篇小学语文教材,然后根据所学习过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一个阅读教学的方案。 要求:⑴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⑵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体现

三年级学生的实际;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力求合理、恰当;⑷要体现课改的精神;⑸体现语文教学的原则和特点;⑹教学方案的结构要力求完整;⑺教学过程安排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附:课文 开天辟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12课)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项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这样巍峨的巨人,就像根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有效数学读后感

有效数学读后感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读《有效教学论》给我的启示 在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利用了几天时间,读了高慎英、刘良华的《有效教学论》,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和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有效教学进行思考。 “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起来讲,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书中谈到首先要有效备课。备课中讲到三种计划的制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这种能力。具体到日计划的制定,也提出要考虑三个要素(1)学习者,包括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及学生需要(2)学科内容及其结构,在这里指出教师的责任,尽管教科书中规定了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再度开发。还提出了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3)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文中指出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目标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具体教学目标应该以激励学生热情的学习为标准;教学方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考虑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组合,很轻松地指出教师是一个“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的复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导。主要讲了“有效讲授”与“有效提问与倾听”。在有效讲授的论述中教了我们三种技巧,感觉很亲切,很实用。象一位长者在循循教导,我浏览了刘教授的博客,其中对加入的条件有几条要求很耐人寻味。这样写: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议,1、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2、把体育锻炼当成头等大事 3、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4、不破坏、不挥霍自然资源 5、宽容他人的生活习惯,尊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B卷及答案

**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B卷)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类型:考试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作为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基本标志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2.下列哪部著作被西方社会认为是“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A.《课程论》 B.《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C.《儿童与课程》 D.《理解课程》 3.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下面认知目标中属于最高层次的是()。 A.口头解释几何概念后,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B.面对一份污染报告,学生能提出检验其中结论的方法 C.学生能推测出容器中的空气抽出后对容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D.学生阅读文章时,能区分出观点和事实 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具体是()。 A.专心审思练习巩固 B.预习学习练习复习 C.预习练习实践巩固 D.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5.为了使学生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学校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B.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D.成人本位综合课程

6.师生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业务关系 B.伦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管理关系 7.现代教学论所说的“三中心”不包括 ( )。 A.活动中心 B.经验中心 C.社会中心 D.儿童中心 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9.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读书指导法 B.发现法 C.暗示法 D.实习法 10.“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教育家()。 A .裴斯泰洛齐 B. 卢梭 C. 福禄倍尔 D. 杜威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课程与教学关系中,“包含模式”的情形有()。 A.大教学小课程 B.大课程小教学 C.两者相互交叉 D.两者循环联系 2.课程与教学的基础包括()。 A.历史基础 B.文化基础 C.社会基础 D.心理学基础 3.行为性目标的特点是( )。 A.目标明确、具体 B.可操作性强 C.容易评估 D.突出了课程目标体验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4.复述策略包括()。 A.画线 B.抄写 C.做记录 D.批注

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 A. 有具体内容 B. 有中心 C. 语句通顺 D. 有条理 答案:A 2. 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A. 生活、实践的观点 B.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 联系、发展的观点 D. 辩证统一的观点 答案:B 3.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 A. 会读

B. 会写 C. 会讲 D. 会用 答案:D 4.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 A. 读课本 B. 读课外书 C. 大脑的思维活动 D. 生活 答案:D 5.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 A. 中心要明确 B. 中心要突出 C. 不一定非有中心 D. 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答案:D 6. 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A. 百分制 B. 等级制 C. 评语制 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答案:D 7. 指导学生作文,要() A. 从内容入手 B. 从形式入手 C. 从题目入手 D. 从确定中心入手 答案:A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 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 改进课堂教学 答案:C

9.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 A. 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 螺旋式上升的 C. 直线式上升的 D. 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答案:B 11.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 A.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 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 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答案:D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辩证唯物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3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篇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和谐、宽松和自由化的学习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推动教学的开展。只有学生真正的喜欢教师,才会主动地投入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在课堂中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才会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学生的朋友,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摒弃传统师教尊严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良好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良好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

化学教学论试题7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7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 )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 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 A.兴趣 B.能力 C.动机 D.行为 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 法和( C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 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 D.课程问题 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 )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不是教学的重点 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 核心理念是( B )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 D.素质教育 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 )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 )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9、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 ) A.启发式教学模式 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 D ) A.接受式学习 B.探索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 1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 ) A.化学教材 B.化学教学实践 C.化学教师 D.化学教学系统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 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 )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 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 15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 C.杜威 D.斯坦豪斯 2.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3.结课的形式有多种,下列项目中有一种提法,一般是不会采用的,即( )。 A.归纳式 B.回味式 C.拓展延伸式 D.故事启发式 4.典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开放课堂 5.“学习化课程”体现的是( )。 A.融合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B.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形式 C.隐性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D.选修课程的理念和形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五个层次。 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 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一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一交替的办法进行 教学的组织形式。 8.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与评价目的、收集和 ______——和反省与评价。 9.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一素质。 10. CIPP模式中的成果评价,即要____、解释和____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 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1.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1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课程——小教学观”认为()。 A.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 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 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 2.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A.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 B. 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 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 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 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A.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 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 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 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 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字左右。 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A.语文化 B. 一体化 C. 整合化 D. 简单化 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 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 8.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 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9.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 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 10.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 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 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有效教学论》全书整理

《有效教学论》全书整理 ——新课程的视野 高慎英刘良华著 目录 上篇什么是“有效教学” 第一章有效教学的追求 第一节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 第二节建构“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 第三节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 第二章有效教学的过程 第一节有效“备课” 第二节有效“指导” 第三节有效“激励” 第三章有效教学的组织 第一节班级教学的流行 第二节小组教学的努力 第三节个别化教学的追求 中篇有效教学的历史经验 第四章从“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 第二节“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 第二节“范例教学”与“发展性教学” 第三节“情境教学”与“发现学习” 第五章从“八字教学法”到“自学辅导教学” 第一节“八字教学法”与“异步教学” 第二节“尝试教学法”与“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第三节“自学辅导教学”与“有指导的自主学习” 第六章有效教学的新方向 第一节隐性学习 第二节体验学习 第三节研究性学习 下篇有效教学的资源 第七章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教材”的再度开发 第二节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节走进“社区资源” 第八章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一节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二节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第三节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课程资源 第九章反思教学: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节反思教学的由来 第二节反思教学的特点 第三节反思教学的途径 前言 1、本书的基本追求、重点思想: 一:转换一种“教学论”的写作方式,比如不以“下定义”为写作的起点,代之以“教学事件”、“教学历史”的叙述和解说。 二:转换一种“知识观”(或认识论)假设,比如虽然不简单地否定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观,但更倾向于“参与者知识观”或“建构主义知识观”,尊重“个人知识”。 三:转换一种“人才观”(学生观)假设,比如虽不迷信所谓的“多元智能”,但本书愿意义无返顾地尊重“多元智能”所提出的“另类人才”。 四:直接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备课、讲授、提问、激励等日常教学行为。 五:努力比较完整地介绍和分析近现代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理念” 六:倡导“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将“有效教师”的基本使命定位在“为学生提供足够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什么是“有效教学”?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 怎样才是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 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 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有效的教师是那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课程资源的教师,是一个课程资源开发者。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 一是个人的“生活实践”及其“体验”;二是对他人的生活实践的“观察”和“领会”。而积极的“人生信念”却在这两种活动的“关系”中形成。二者相互推动而形成自己的“阶段性”的“人生信念”对于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观察和领会他人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态度并从中获得“自我超越”的激情。 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走出自己的教科书。 要有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的思想,教育与育人想结合。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教育的海洋中探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追求实效与高效。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第二章有效教学的过程 什么叫备课?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实际称为“教学设计”。所谓“设计”,意在“设”想和“计”划,教师要对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等统筹兼顾。 一、“备课”要有三种计划 1、长期计划(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2、中期计划(“单元计划”), 3、“课时计划”它大致规定了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 二、“备课”的三个要素 “备课”要素有三: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一)学习者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 (三)学科内容及其结构 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 (三)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应适应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应该以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为标准。 有效的课时计划不仅要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更要考虑方法组合模式的灵活运用,即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第二节有效“指导”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一、有效“讲授” (一)使“讲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技巧之一是使教师引入话题是新颖而有趣的。 技巧之二是“把目标告诉学生”。 技巧之三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使“讲授”保持一定的节奏 二、有效“提问”与“倾听” (一)有效“提问” (二)有效“倾听” 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第一,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第二,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 第三,不能进行“满堂问” 第四,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 “满堂问”的教学现象 “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 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满堂问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倾听 没有关注学生,没有把学生的思维纳入到教学中。 什么是有效“倾听” 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第一,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 第二,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 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面对错误答案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回答。 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 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 什么是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一、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 热情的教师自信和友好;用丰富、生动的手势强调重点;富有创造性,指导方法多样化; 教课时全身心投入,富于表现力;与学生保持眼神的交流;用不同的音高、音量、变调、停顿等来控制教学的节奏;教学时饶有兴致和情趣; 热情的教师坚定地认为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知道并能迅速处理学习任务外的事情;保持比较快节奏的课程进度, 热情的教师有幽默感,能嘲笑自己;热情的教师通过走动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期望 有效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 高期望的教师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清晰地连接起来; 设定合理的标准,并经常修改它们;保持一致的训练和任务方向;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经常微笑、点头,保持眼神交流; 经常地、公正地让所有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或不充分的回答; 高期望的教师不经常批评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常的、具体的反馈信息; 做到持续地鼓励、支持学生,相信并尊重学生。 三、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一是教师的人格。 什么叫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有时显示为“分层教学”或“复式教学”。即将一个班级学生按成绩或能力划分几个小组,同一水平的学生结成一组。即小组成员为同质。 (一)分组教学的策略 分组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同质分组”、“复式教学”。 分组教学往往需要以学生自学、自动作为支持。 对学生分层时,分组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学科的差异。 在备课时考虑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将教学目标分层,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一般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辅导”。放手让进度快的学生自学;在中等学生自学时适当点拨;进度慢的学生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好学生帮助。 分组教学采取的另一个策略是“分层练习”和“分层测试” (二)分组教学的变式 1.班内分组教学与年级分组教学 2.同教材分组教学与异教材分组教学 3.显性分组教学与隐性分组教学 4.能力分组教学与兴趣分组教学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将一个班级学生按异质方式组成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互助,并以小组成绩代表个人成绩。“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是4—6个。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 1.异质小组。 2.任务专门化。 3.互助合作的角色任务。 4.小组奖励体系。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1.学生小组、成就分配 2. 小组、游戏、比赛 3.小组帮助下的个别化和小组加速的教学 4.小组调查 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之所以能够作为有效教学的关键词被提出来,主要是人们普遍认定教学改革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人们期望寻找“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并以此来展开“教学设计”。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建议 建构主义实质是一种新的“知识观”。为“参与者知识观”(与之对应的是“旁观者知识观”)。 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

体育教学论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体育课程的必修地位,这是中国首次以法 规形式确定了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也是中国近代的起步。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3、 4、1917年4月,毛泽东以_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_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 题名是《体育之研究》。 5、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包括有,体育教学的场所和设备、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体育教学的信息、 班级规模、队列队行。 6、根据动作错误的性质,可采用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和自我暗示法 等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 7、体育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应该做和必须做的工作。 8、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已经代替了过去的教学大纲。 9、实践课按课的具体目标,又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 10、体育课常规包括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 11、全民健身计划是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实施重点。 12、“北京欢迎你”,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13、顾拜旦被人们称之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14、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是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 15、体育教学评价的4个基本问题是,“为什么评”“谁来评” “怎么评”。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承受的生理负荷越大,其教学效果就越好。(×) 2、一般把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称为学科目标或体育教学总目标。(√) 3、洛克是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不全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范围 1、在西方,夸美纽斯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657年,他为泛智学校设计了三类课程,期 望在泛智学校,学生“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学科。”课件夸美纽斯是把课程理解为一切学科,这是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理解课程的。 2、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中多次使用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rurrere”是动词,意为跑;“curriculum”是名词。原意为”跑到“。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 3、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 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4、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与教育是一致的,意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狭义的 教学则指学校教学,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从教育概念中分化出来的。具体而言,狭义的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包含关系、相互独立关系、交叉关系、循环关系、 6、杜威的课程理论: A、提出了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问题。 B、提出了以经验为本质的课程观。 C、提出了实施 课程的新的方式。由于时代和科学的局限,杜威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在今天看来是有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杜威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对课程本身都是有根本性意义的。 课程研究的专门化学科时期 7、虽然课程的发展与研究有一个丰富而漫长的过去,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教育 学中相对独立的分离出来,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之后,随着专注于课程问题研究的课程论专家的出现及课程研究专著的相继出版,各科课程研究方式方法及理念的改变,使课程研究渐趋科学化和专门化。课程论在20世纪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课程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已经具备了建立自己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美国20年代以科学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课程改革运动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8、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集课程研究 科学化之大成,成为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和里程碑式的人物,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之后,课程研究流派纷呈,标志着一个课程研究专门化学科时期的到来,在20世纪早期的课程科学化运动中,博比特和差特斯是主要代表,他们的课程理论为科学化的课程研究以及泰勒的课程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泰勒及其“泰勒原理” 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贡献,他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分”、“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原理”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太累是课程理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泰勒原理”是由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基本环节构成。 就“泰勒原理”的历史贡献来说。首先,“泰勒原理”力图有效控制课程开发过程,是课程开发成为一种理性化、科学化的普遍被采用的程序模式,起吐出的贡献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

2015年中央电大小学语文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共14题,总共32分) 1.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2 分) 2.文献检索主要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类型。 3.小学语文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 分利用它来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2 分) 4.在试卷编制的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 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2 分) 5.(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 笔表现。(2 分) 6. 2001年7月正式出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2 分) 7.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6 分) 8.(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 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装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2 9.(语文教学研究)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 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 语文教学的规律。(2 分) 10. 1953年: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 的倾向。(2 分) 11.作文训练中,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作文) 培养学生重现表象技能。(2 分) 12.(名著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法与范例。(2 分) 13.()是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的。(2 分)

14.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现)和创造性的发挥。(三、问答题(共3题,总共15分) 1.写字教学的意义? (5 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小学生写一手好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写字草草了事,写不出一手令人满意的字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不甚得法有很大关系。首先教师本身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比较喜爱书法,对书法较有研究的教师在写字指导方面也觉得难以直观地高效地得心应手地 指导学生写字,一些本身对书法了解甚少,个人书法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在指导上就更难更不容易到位。其次教师对写字教学认识和研究不够,有时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一个手段,只求写正确,不求写得好。对于如何使学生写好字,如何突破写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思考,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停留在枯燥的、周而复始的教师一笔一划地讲解,这使学生提不起劲来,往往把写字看作负担。由于学生对写字兴趣不浓,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往往到了中高年级作业中的写字质量甚至比低年 级有所下降。 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字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写字,出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近代有毛泽东等,好字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在看好字,其实也在进行一次美的熏陶,而糟糕的字使人看了很累。练字也练人,先练姿势后练字,姿势不对不练字,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相伴,能使人终身受益。

关于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篇1 最近,学习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凌飚先生的《有效教学论》。高先生通过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历史经验、有效教学的资源等三个大的方面,详细介绍了教学、教学论、课程、课程论、有效教学、有效教师、教学策略、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反思教学等等。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或一种教学思想。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本人认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等等问题,一直成为学校教育和相关研究的焦点,这些问题在《有效教学论》一书中都给出了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有效教学论》首先从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不同教学模式入手,详细阐述了教学规模进而形成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原始的个别化教学发展到班级教学,再由班级教学不断向个别化教学的回归,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依照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轨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被更新和完善。其次,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有效备课、

有效指导、有效提问与倾听,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和期望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和要求。如对教师的有效讲授,认为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和引领学生,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这就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大相径庭,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对于有效教师的含义,《有效教学论》作了详细地描述:热情的教师用丰富生动的手势强调重点,缺乏热情的教师经常只是一节课中站或坐;热情的教师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缺乏热情的教师避免与学生对视;热情的教师运用不同的音高、音量、变调、停顿等来控制教学的节奏,缺乏热情的教师讲课音调单一等等。这些对我们每个人成为有效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另外,高凌飚先生在有效教学过程一文的论述中,对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等许多课堂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观点。如有效讲授,他认为教师在课堂清晰有效地讲授能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强化的作用,而不是满堂灌。对于有效提问,他认为教师应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保持一定的难度。开放性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有趣,同时,他还将有效提问分为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三种类型,对于教师提问给予了更具体的技术指导。对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满堂问现象,高凌飚先生给予尖锐地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