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与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就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与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与湿空气的总压力: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与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与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与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与水蒸气量max f (g/m 3

)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f ,与同温同压下饱与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⑶同一温度(T)下,,因此,

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水蒸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s P ——同温下的饱与水蒸气分压力 (Pa)。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④露点温度:露点温度就是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与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与状态的温度。用d t (℃)表示。

4、室外热湿环境

就是指作用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量的总称。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等。

5、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基本知识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与辐射。

①导热:指物体中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⑴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设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 F 的热量为d Q ,则热流密度q 表示为:

(W/m 2) 积分形式为:d d Q q F = 或者 d F

Q q F =? (W)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 上均匀分布,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热面积F 的热量Q (或称热流量)为:

Q q F =

⑵傅里叶定律: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 发现,均质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即

(W/m 2) 式中的λ成为导热系数,n 方向温度增加,t n

??为正,则q 为负值,表示热流沿n 的反方向。 ⑶影响导热系数λ的因素:物质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②对流换热:空气沿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

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与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间的导热过程。

注意: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就是因温度不同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⑴表面的对流换热量可以利用

其中,c q ——对流换热强度,(W/m 2)

c α——对流换热系数,W/(m 2·K)

t ——流体的温度,(℃)

θ——固体表面的温度,(℃)

⑵影响因素: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热量交换情况。还与流体运动的原因及运动情况、流

体与固体间温差、流体的物理性质、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有关。

③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热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与导

热与对流在机理上有本质区别,它就是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

⑴特点:①发射体热能变为电磁波辐射能,被辐射体将所接收的辐射能转换成热能。

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的物体,都能发射辐射热。

②由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物体依靠辐射传热时,不需要与其她物体直接接触,也无需任何中间媒介。

⑵辐射换热量计算:(牛顿公式)

其中,r q ——对流换热强度,(W/m 2)

r α——对流换热系数,W/(m 2·K)

1θ、2θ——两辐射换热物体的表面温度(℃)

⑶物体辐射分类:按物体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与选择辐射体(或称非灰体)三大类。

6、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1、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从室外空间吸热(夏季。)

2、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3、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

第2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与应用

根据建筑保温与隔热设计中所考虑的室内外热作用的特点,可将室内外温度计算模型归纳为如下两种: 恒定热作用:室内与室外温度在计算期间不随时间而变化。

这种计算模型通常用于采暖房间冬季条件下的保温与节能。

周期热作用:根据室内外温度波动的情况,又可分为单向周期热作用与双向周期热作用两类。

前者通常用于空调房间的隔热与节能设计,后者则用于自然通风房间的夏季隔热设计。

1、稳定传热过程

定义: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

一维稳定传热特征:

(1)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q 处处相等。只有平壁内无蓄热现象,才能保证温度稳定,因此就平壁内任一截面而言,

流进与流出的热量必须相等。

(2)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由x

d q dx θλ=-知,当x q =常数时,若视λ不随温度而变,则有d dx

θ=常数,各点温度梯度相等,即温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直线。 2、平壁的热阻

建筑热工中的“平壁”不仅就是指平直的墙体,还包括地板、平屋顶及曲率半径较大的穹顶、拱顶等结构。 热阻就是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同样的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的热量越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越好。要想增加热阻,可增加平壁厚度,或采用导热系数较小材料。

①单层匀质平壁的导热与热阻:

导热方程:/i e q d θθλ

-=; 热阻:d R λ= 导热方程:11

212112i e

i e i n n n n j

j n q d d d R R R R θθθθθθλλλ+=---===++++++∑ 结论: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之与,即12n R R R R =++

+

*③组合壁的导热与热阻:

组合壁的平均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0120,10,20,()i e n n F R R R F F F R R R ???????=-+??+++????

式中,R ——平均热阻;

0F ——与热流方向垂直的总传热面积;

12,,

n F F F ——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各个传热面积;

0,10,20,,,n R R R ——各个传热面部位的传热阻;

i R ——内表面换热阻,取0、11 (m 2·K)/W;

e R ——外表面换热阻,取0、04 (m 2·K)/W;

?——修正系数,见表2-1。

④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

建筑设计中常用封闭空气层作为围护结构的保温层。

空气层中的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与辐射。其中:主要就是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⑶同一温度(T 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

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 影响因素(重点掌握人体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夏季26—28度,冬季18—20度;可居住性标准:夏季不高于30度,冬季不低于12度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各种热环境改善措施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有效温度(ET*) 热应力指数(HSI)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PPD) 生物气候图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当地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制冷期度日数”(空调期度日数):当地空调期室外平均温度与室内基准温度(26度)的差值乘以空调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室外热环境 室外热环境主要因素(重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太阳辐射:地球基本热量来源,决定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建筑的得热状况…… 辐射量表征:太阳辐射照度(强度)和日照时数 直接辐射照度、间接辐射照度、总辐射照度 太阳辐射照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朝向…… 太阳辐射特点: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云量少的地方日总量和年总量都较大 海拔越高,直接辐射越强 低纬度地区照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城市区域比郊区弱 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高层云的散射辐射照度高于低层云 有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大于无云天 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可照时数*100% 我国日照特点: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少 四川盆地日照时数最低 一般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有丰富区、欠丰富区、贫乏区 空气温度:气温是常用的气候评价指标,单位摄氏度、华氏度(F=32+1.8C) 气象学中所指的空气温度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空气的温度。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迟滞效应) 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对流作用

建筑热工学习题(含答案)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 (建筑热 工学 ) 1.太阳辐射的 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微米。 A .0.28~3.0 (B) 0.38~ 0.76 (C) 0.5~1.0 (D) 0.5~2.0 2.下列的 叙述,( )不是属于太阳的 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 散射 (B)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 (D)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 辐射能 )。 (C)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 3.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 措施,描述错误是(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扩大绿化面积 (C)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 设计 4.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 主要因素的 叙述中,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C)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是不正确的 。 (B)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D)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5.在热量的 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 能 量传递称为(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6.把下列材料的 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 哪一组是正确的 ( B )?Ⅰ、钢筋混凝土; 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 (C)Ⅰ、Ⅳ、Ⅲ、Ⅱ、Ⅴ (B)Ⅴ、Ⅱ、Ⅲ、Ⅳ、Ⅰ (D)Ⅴ、Ⅱ、Ⅳ、Ⅲ、Ⅰ 7.人感觉最适宜的 相对湿度应为( )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铝箔的 反射率大、黑度小 )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 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 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 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 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 吸收能力(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C.相差极大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相差极小 2 1m 截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 1m 两表面的 温差为 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 面积的 导热量,称为( )。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下面列出的 传热实例,( )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A.热量从砖墙的 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复习题(答案)

2016年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20分)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B )微米。 A.0.28~3.0 B.0.40~ 0.70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 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 室内温度低 B 室内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B )。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班级建筑141 姓名钟诚 学号3140622027 指导老师Tony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1.查资料得:宁波市冬季日平均气温在5℃~13℃之间,则取室外温度为t1=7℃,室内适宜温度取为t2=22℃,室内外温差15℃. 2.建筑维护结构材料的选取 ①墙体:墙体分外墙、保温层和内墙外墙(d1=240mm)和内墙(d2=140mm)材料 为灰砂石砌体,λ=1.10;保温层材料(d3=60mm)为矿棉板,λ=0.050 ②屋顶:钢筋混凝土(d1=30mm)λ=1.74;保温砂浆(d2=20mm)λ=0.29;油毡 防水层(d3=10mm)λ=0.17 ③楼地面:钢筋混凝土(d=150mm)λ=1.74 ④门:胶合板(d=50mm)λ=0.17 ⑤窗:单层玻璃材料取平板玻璃(d=5mm)λ=0.76 窗框窗洞面积比25%

3.传热阻计算 ①墙体:R1=0.24/1.10=0.218(㎡·K/W) R2=0.14/1.10=0.127(㎡·K/W) R3=0.06/0.05=1.2(㎡·K/W) R(wall)=Ri+R1+R2+R3+Re=0.11+0.218+0.127+1.2+0.04=1.695(㎡·K/W) ②屋顶:R1=0.03/1.74=0.017(㎡·K/W) R2=0.02/0.29=0.069(㎡·K/W) R3=0.01/0.17=0.059(㎡·K/W) R(roof)=Ri+R1+R2+R3+Re=0.11+0.017+0.069+0.059+0.04=0.295(㎡·K/ W) ③楼地面: R1=0.150/1.74=0.086(㎡·K/W) R(floor)=Ri+R1+Re=0.11+0.086+0.08=0.276(㎡·K/W) ④门: R1=0.05/0.17=0.294(㎡·K/W) R(door)=Ri+R1+Re=0.11+0.294+0.04=0.444(㎡·K/W) ⑤窗:R1=0.005/0 .76=0.0066(㎡·K/W) R(window)=Ri+R1+Re=0.11+0.0066+0.04=0.1566(㎡·K/W)

建筑热工学 习题(有答案)-15教学教材

建筑热工学习题(有 答案)-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微米。 A.0.28~3.0 (B) 0.38~ 0.76 (C) 0.5~1.0 (D) 0.5~2.0 2.下列的叙述,()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3.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4.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5.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 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 辐射 (B) 对流 (C) 导热 (D) 传热 6.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 B )?Ⅰ、 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D)Ⅴ、Ⅱ、Ⅳ、Ⅲ、Ⅰ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 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习题(有答案)-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微米。 A.0.28~3.0 (B) 0.38~ 0.76 (C) 0.5~1.0 (D) 0.5~2.0 2.下列的叙述,()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3.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4.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5.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 量传递称为()。 (A) 辐射(B) 对流(C) 导热(D) 传热 6.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Ⅰ、钢筋混凝土; 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A)Ⅱ、Ⅴ、Ⅰ、Ⅳ、Ⅲ(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D)Ⅴ、Ⅱ、Ⅳ、Ⅲ、Ⅰ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 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下面列出的传热实例,()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A.热量从砖墙的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有关建筑物理热学复习习题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2、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C)。 a.小于0.45W/(m.K); b.小于0.35W/(m.K); c.小于0.25W/(m.K); d.小于0.15W/(m.K)。 3、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B )。 a. Ⅱ、Ⅴ、Ⅰ、Ⅳ、Ⅲ; b. Ⅴ、Ⅱ、Ⅲ、Ⅳ、Ⅰ; c. Ⅰ、Ⅳ、Ⅲ、Ⅱ、Ⅴ; d. Ⅴ、Ⅱ、Ⅳ、Ⅲ、Ⅰ。 4、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B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5、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D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c.相差极大;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相差极小。 6、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D )。 a.热流密度b.热流强度c.传热量;d.导热系数 7、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D )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8、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C ) a. 30~70 % ; c. 50~60% ; b. 40~70% ; d. 40~50% 。 10.空气的绝对湿度 B 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11.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B ;热阻R A 。(a.m2K/W;b.W/m2K)12.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蒸发散热约占25%-30% 。

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量占45%-50%, 蒸发散热量占25%-30% 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 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 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 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 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 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 而提出的。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计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建筑热工学 填空题 1.空气的绝对湿度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b 2.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热阻R (a.m2K/W;b.W/m2K) b、a 3.太阳赤纬角的变化范围。 a.[0°,90°); b. [0°,90°]; c. [-23°27’,23°27’] c 4.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占;辐射换热约占,蒸发散热约占。 25%~30%、45%~50%、25%~30% 5.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6.热压形成风的条件是、。 温差、高差7.按照我国现行日照标准,拉萨、重庆、北京、广州四城市中,的日照要求最高,日照要求相同的城市是和。广州和重庆相比,的日照要求高。大城市和小城市相比,的日照要求高。 拉萨、重庆、北京、广州、小城市8.城市与郊区相比,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多,的平均风速低,的湿度大,的气温高,城市气候的特点表现为效应。 郊区、城市、郊区、城市、热岛9.城市热环境的特征是、、和。 日辐射减少、高温化、干燥化、通风不良10.春秋分太阳赤纬角δ= 0°;太阳时上午9时的时角Ω= -45°;北纬23°27′夏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hs= 90°。 11.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是指、和。 窗户、冷桥、外墙交角12.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我国各地气候分为、、、和。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简答题 1.说明室外综合温度的意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 综合效果的假想温度。2.说明最小总热阻的定义式中[Δt] 的意义和作用 [Δt]为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间的允许温差。其值大小反映了围护结构保温要求的高低,按[Δt]设计的围护结构可保证内表面不结露,θi不会太低而产生冷辐射。3.说明露点温度的定义 露点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出现凝结的温度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优点:(1)大大降低承重层温度应力的影响 (2)对结构和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防止保温层产生蒸气凝结 (4)防止产生热桥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习题(有答案)-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6. 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 n 、水泥膨胀珍珠岩 哪一组是正确的(B ) ?1、钢筋混凝土; (A) n 、v 、i 、w 、川 (B) v 、n 、 川、W 、I (C) i 、w 、川、n 、v (D) v 、n 、 W 、川、I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 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 1m 两表面的温差为 1 C 时,在一小时内通过 1m 2截 A. 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 下面列出的传热实例,( )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C. 人体表面接受外来的太阳辐射 D.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 1.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 . 0.28~3.0 (B) 0.38~ 0.76 2. 下列的叙述,() )微米。 (C) 0.5~1.0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C)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3. 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C)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4. 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C)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5. 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 量传递称为( )。 (A)辐射 (B)对流 (D) 0.5~2.0 (B)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 (B)扩大绿化面积 (D)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是不正确的。 (B)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D)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 (C)导热 (D)传热 ;川、平板玻璃;W 、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V 、胶合板 A. 热量从砖墙的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 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建筑物理热工学选择题

建筑物理热工学选择题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B)微米。 A.0.28~3.0 B.0.38~ 0.76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室内温度低 B 室内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 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 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 D.Ⅴ、Ⅱ、Ⅳ、Ⅲ、Ⅰ 10、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11、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2、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3、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14、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30~70 % B.50~60% C.40~70% D.40~50%

建筑物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建筑物理第1.1章课后练习题 (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屋中将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采暖和空调设备;因此,建筑热工学的知识,对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空调费用,取得全面的技术经济效果,意义尤为明显。 (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答: 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2.对流换热:取决于着衣体和空气间的温度差、气流速度以及衣着的热物理性质; 3.辐射换热:是在着衣体表面与周围环境表面间进行的,它取决于两者的温度,辐射系数,对位置以及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4.人体的蒸发散热:它与空气流速、从皮肤表面经衣服到周围空气的水蒸气压力分布、衣服对蒸汽的渗透阻等因素有关。 (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 答:人体舒适度与人体本身和室内热环境有关;其中人体本身包含人体产热量、衣着情况;室内热环境包含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温度四个因素。 (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 答: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Δq= qm ±qc ±qr –qw W / m 2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许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可以满足上述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换句话说,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A:有效温度:根据半裸或者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作为决定各因素的综合评价标准。不足:对湿度影响估计过高,未考虑热辐射影响 B热应力指数:是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不足:只适用于空气温度偏高,衣着单薄的情况,常用于夏季 C预计热感觉指数:为全面评价室内热环境参数以及人体状况(活动与衣着)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丹麦学者房格尔在实验研究,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预计感觉指数。根据房格尔热舒适方程,绘制的线图,可以根据房间的用途,球的不同衣着及活动量时,确保人体热舒适状态的气候因素的组合,作为设计依据。 D心理适应性模型:是解释自然通风建筑中实际观测结果和PMV预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并归纳出室内热中性温度和室外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 (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 答: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划分成五个区

建筑物理(热工学) 1+2

一、选择题(在每道题的被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共40分) 1.以下哪种措施会导致加气混凝土墙体导热量的增加?(D )(4分) A.增加墙体的厚度 B.减小墙体内外表面的温差 C.减小墙体的表面面积 D.向墙体淋水增加墙体含湿量 2.华工27号楼屋面为佛甲草种植屋面,下面哪项不是种植屋面的隔热原理(C )?(4 分) A.水份蒸腾 B.植物光合作用 C.促进通风 D.遮挡阳光 3.以下广州地区常见的墙体材料中,导热系数最小的是(B )。(4分) A.灰沙砖砌体 B.加气混凝土 C.钢筋混凝土 D.红砖砌体 4.档案馆要求墙体室内侧表面的温度波动小,稳定性强,一般选择(A )的材料放于室 内侧。(4分) A.蓄热系数大 B.热惰性指标大 C.蓄热系数小 D.热惰性指标小 5.下述关于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4分) A.岭南传统民居的庭院与天井设计符合风压通风原理 B.为促进自然通风,广州地区建筑物的朝向应为南向或偏南向 C.错列式的建筑群布局方式优于行列式 D.房间进出风的开口位置应使气流经过房间的主要使用区域 6.以下关于广州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C )。(4分) A.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 B.大气透明度和日照百分率不高 C.风向随季节发生规律性变化,夏季的主导风向为东风 D.降雨较为丰富 7.冬季赤脚接触大理石地板和木地板,热感觉会有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二者的(C )不

同。(4分) A.导热系数 B.密度 C.蓄热系数 D.热惰性指标 8.夏天雨后潮湿闷热的感觉主要与人体的(D )有关。(4分) A.产热量 B.对流换热量 C.辐射换热量 D.蒸发散热量 9.下面城市对气候影响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D )(4分) A.大气透明度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B.热岛效应 C.降水增多 D.市区风速变大 10.广州地区夏季空调室内设计计算温度为(C )。(4分) A.16℃ B.18℃ C.26℃ D.30℃ 二、简述题(共60分) 1.绿化遮阳、结合建筑构件处理的遮阳和遮阳板遮阳为建筑遮阳常见的3种形式,试各举 一例,简要说明其遮阳原理。(15分) 评分依据:各给出一例合理遮阳的设计作品,并阐明其原理即给满分。

建筑物理热工学作业

《建筑物理热工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间的夹角h。 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A。 2.传热系数、导热系数与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导热系数是在稳定条件下1m宏的 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时,在1h内通过的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照度与其投射到的太阳辐射照度之比值 3.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相对湿 度是在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 的百分比。 和水蒸气量f max 4.PMV-PPD 5.露点温度本来是不饱和的空气,终于因室温下降而达到饱和状态,这一特定 温度称为该空气的“露点温度” 6.P110风压与热压风压:气流受房屋阻挡后流向和流速改变,在房屋各个面上 造成了正负大小不同的静压。热压:渐层空气被加热后温度升高,密度变小。 7.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 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 二、简答题 1.P98举例说明防止夏季结露的方法并说明原理。⑴架空层防结露。架空地板 对防止首层地面、墙面夏季结露有一定的作用。把住宅首层设为车库等公用设施,地板脱离土地,提高了住宅首层地面的温度,降低了居室地面夏季结露的强度。⑵空气层防结露。利用空气层防潮技术可以满意地解决首层地板的夏季结露问题。⑶材料层防结露。采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房间内表面特别是地板表面,如木地板、三合土、地毯等地面材料,提高表面温度,减小夏季结露的可能性。⑷呼吸防结露。利用多孔材料的对水分吸附冷凝原理和呼吸作用,不仅可以有限地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如陶土防潮砖和防潮缸砖就有这种呼吸防结露作用。⑸密闭防结露。在雷暴将至和久雨初晴之时,室外空气温湿度骤升,应尽量将门窗紧闭,避免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低温表面接触;减少气流将大量水分带进室内,在温度较低的表面上结露。⑹通风防结露。梅雨时节,自然通风愈强,室内结露愈烈;但是。有控制的通风,仍然不失为防止夏季结露的有效方法之一。白天,夏季结露严重结露发生之前,应该把门窗紧闭,限制通风。在夜间,室外气温降低以后,门户开放,通风有减湿、干燥、降温、防潮作用。⑺空调防结露。近来,居民使用空调越来越多。利用空调器的抽湿降温作用,对防止夏季结露也十分有效。 2.节约建筑空调能耗的设计方法有哪些?⑴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 准⑵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形体⑶改善和强化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⑷窗户隔热和遮阳⑸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⑹3.外围护结构的隔热重点在什么部位?重点是屋面,其次是西墙和东墙

建筑物理光学与热工学部分简答题

光学与热工学部分简答题 光学 1、混响声与回声有何区别?它们和反射声的关系如何? 2、什么叫共振频率的“简并”?如何避免? 简并现象:当不同共振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频率的重叠,称为“简并”。 防止简并现象的根本原则是:使共振频率分布尽可能均匀。具体措施有: 1)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比例和形状; 2)将房间的墙或天花做成不规则形状; 3)将吸声材料不规则地分布在房间的界面上 3、什么是吻合效应?在隔声构件中应如何避免或减小吻合效应对隔声的影响? 墙体在声音激发下会产生受迫振动,振动既有垂直于墙面的也有沿墙面传播的,不同的入射频率或入射角度将产生不同的沿墙面传播的传播速度Cf。然而,不同频率的声波,墙体本身存在沿墙面传播固有传播速度Cb。在某种入射频率和入射角度下,出现Cf=Cb时,将产生“吻合效应”,这时,枪板非常“顺从”地跟随入射声波弯曲,使大量声能透射到另一侧去,形成隔声量的低谷。 声波无规入射时,每种隔声材料都会在某一频率上发生吻合效应,这一频率被称为“吻合频率”,在隔声曲线上的低谷称为“吻合谷”。 薄、轻、柔的墙体吻合频率高;厚、重、刚的墙体吻合频率低 4、什么是质量定律?在理想情况下,(无刚度、无阻尼、柔顺质量、忽略边界条件),单层墙体隔声量理论推导得到:隔声量R=20lg(f*m)-48 得到质量定律(mass law):墙体越重空气声隔声效果越好。 1)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B。 2)频率增加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B。 在实际情况下,在质量控制的频率范围内明显出现质量定律的表现,但比6dB要小,一般地,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4-5dB 5、声波透入维护结构有那些途径? 声波传入围护结构的三种途径 1)空气。通过孔洞、缝隙传入。 2)透射。声波à结构产生振动à再辐射 3 )撞击和机械振动。结构振动à再辐射 6、在游泳馆设计吸声时,应如何选材为宜? 7、什么是等传声量设计原则? 等传声量设计原则:墙上设计有门时,最合理的隔声 计是两者透射量相等。即τw S w= τd S d。从经济角度来讲,通常,墙的隔声量略大于门即可,最大可不超过10dB。 热工学 1、建筑热环境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属于室内和室外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室外气候因素:太阳热辐射、空气温湿度、风、雨、雪等,统称为“室外热作用”; 室内气候因素:空气的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与水分等,统称为“室内热作用”2、建筑热环境设计包括哪些,设计目标是什么? (1)如何通过建筑物和规划上的手段有效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防热、防潮等问题; (2)如何配备适当的设备进行人工调节(如采暖、空调等); (3)如何创造和完善装配房屋的建筑构件,以创造好室内热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txt始终相信,这世间,相爱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开的理由只有一个--爱的还不够。人生有四个存折:健康情感事业和金钱。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本文由yinguijian_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第一章 习 建筑热工学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 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 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 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 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 0 和 3m/s 时,3m/s 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 1 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答:选择性辐射体又称非灰体,其辐射光谱与黑体光谱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但是建筑材料多属于灰体,根据非灰体的性质可开发非灰体的装修材料,辐射和吸收某种特定的辐射线。由图可知,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具有间断性,可将此特性利用起来,将外表面装饰材料刷白,或进行浅色处理,对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也非常有效。 1-6、书中给出的自然对流时计算αc 的三个公式中,系数分别为 2.0,2.5, 1.3,试说明系数不同的原因。答:是因为结构和热源位置不同,高温密度小的空气和低温密度大的空气之间进行对流换热。水平表面(热流由下而上)有利于对流,所以取 2.5 水平表面(热流由上而下)不利于对流,所以取 1.3 垂直表面不影响对流,所以取 2.0 1-7、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几个外墙内表面或地面产生表面结露现象的实例,并说明结露的原因。答:例 1、有些户主由于使用不当,经常使室内出现许多水蒸气,室内空气容纳不了的水蒸气就凝结成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答:选择性辐射体又称非灰体,其辐射光谱与黑体光谱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由图可知,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具有间断性,可将此特性利用起来,将外表面装饰材料刷白,或进行浅色处理,对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也非常有效。 1-6、书中给出的自然对流时计算αc的三个公式中,系数分别为2.0,2.5, 1.3,试说明系数不同的原因。 答:因为热流一般都是由下向上流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