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努利不等式的几个推论及应用

贝努利不等式的几个推论及应用
贝努利不等式的几个推论及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精讲及分类训练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精讲及分类练习 一.下列情况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 1.应用题中只含有一个不等量关系,文中明显存在着不等关系的字眼,如“至少”、“至多”、“不超过”等. 例1.为了能有效地使用电力资源,宁波市电业局从1月起进行居民峰谷用电试点,每天8:00至22:00用电千瓦时0.56元(“峰电”价),22:00至次日8:00每千瓦时0.28元(“谷电”价),而目前不使用“峰谷”电的居民 用电每千瓦时0.53元.当“峰电”用量不超过 ...每月总电量的百分之几时,使用“峰谷”电合算? 二.下列情况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1.应用题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下同)不等量的关系.它们是由两个明显的不等关系体现出来,一般是讲两件事或两种物品的制作、运输等. 例3.已知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面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0.6米,B种布料0.9米,可获利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1.1米,B 种布料0.4米,可获利润50元.若设生产N型号码的时装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的总利润为y元.(1)求y(元)与x(套)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时装中,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2.两个不等关系直接可从题中的字眼找到,这些字眼明显存在着上下限. 例4.某校为了奖励在数学竞赛中获胜的学生,买了若干本课外读物准备送给他们.如果每人送3本,则还余8 本;如果前面每人送5本,则最后一人得到的课外读物不足 ..3.本..设该校买了m本课外读物,有x名学生获奖.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m; (2)求出该校的获奖人数及所买课外读物的本数. 例5.某城市的出租汽车起步价为10元(即行驶距离在5千米以内都需付10元车费),达到或超过5千米后,每行驶1千米加1.2元(不足1千米也按1千米计).现某人乘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问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分配问题) 1、一堆玩具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分3件,则剩余4件,若前面每人分4件,则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最多3 件,问小朋友的人数至少有多少人?。 2、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分到了花生,但不足5颗。问猴子有多少只,花生有多少颗? 3、某中学为八年级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4人,那么有20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8人,那么有一间不空也不满,求宿舍间数和寄宿学生人数。 7、用若干辆载重量为8吨的汽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汽车只装4吨,则剩下20吨货物;若每辆汽车装满8吨,则最后一辆汽车不满也不空。请问:有多少辆汽车? (积分问题) 1、某次数学测验共20道题(满分100分)。评分办法是:答对1道给5分,答错1道扣2分,不答不给分。某学 生有1道未答。那么他至少答对几道题才能及格?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及典型练习题(含答案)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1.基本不等式 若a>0,,b>0,则 a + b 2 ≥ab ,当且仅当 时取“=”. 这一定理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 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注: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各项或各因式均正;(一正) (2)和或积为定值;(二定) (3)等号成立的条件存在:含变数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三相等) 2.常用不等式 (1)a 2+b 2≥ab 2(a ,b ∈R ). 2 a b +()0,>b a 注:不等式a 2+b 2≥2ab 和 2 b a +≥a b 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其等价变形:ab≤(2 b a +)2 .

(3)ab≤ 2 2 ? ? ? ? ?+b a (a,b∈R). (4) b a + a b ≥2(a,b同号且不为0). (5) 2 2 ? ? ? ? ?+b a ≤ a2+b2 2 (a,b∈R). (6) b a ab b a b a 1 1 2 2 2 2 2 + ≥ ≥ + ≥ +()0 ,> b a (7)abc≤ a3+b3+c3 3 ;() ,,0 a b c> (8) a+b+c 3 ≥ 3 abc;() ,,0 a b c> 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最小值问题 (1)求最小值:a>0,b>0,当ab为定值时,a+b,a2+b2有,即a +b≥,a2+b2≥. (2)求最大值:a>0,b>0,当a+b为定值时,ab有最大值,即;或a2+b2为定值时,ab有最大值(a>0,b>0),即.

设a,b∈R,且a+b=3,则2a +2b的最小值是( ) 解:因为2a>0,2b>0,由基本不等式得2a+2b≥22a·2b=22a+b=42, 当且仅当a=b=3 2 时取等号,故选B. 若a>0,b>0,且a+2b-2=0, 则ab的最大值为( ) 解:∵a>0,b>0,a+2b=2,∴a+2b=2≥22ab,即ab≤1 2 .当且仅当a =1,b=1 2 时等号成立.故选A.

不等式性质的两个重要应用

不等式性质的两个重要应用 一.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不等式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 例1:若0>>b a ,0<-.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及灵活应用。注意性质的使用条件. 解:∵0<< d c ,0>->-d c ,又0>>b a ∴0>->-d b c a ,故 d b c a -<-11。 而0< e ,∴d b e c a e ->-. 二.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范围 利用几个不等式的范围来确定某个不等式的范围是一类常见的综合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注意:“同向(异向)不等式的两边可以相加(相减)”,这种转化不是等价变形,在一个解题过程中多次使用这种转化时,就有可能扩大真实的取值范围,解题时务必小心谨慎,先建立待求范围的整体与已知范围的整体的等量关系,最后通过“一次性不等关系的运算,求得待求的范围”,是避免犯错误的一条途径. 三.利用不等式性质,探求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的基础,包括五个性质定理及三个推论,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的主要依据,只有正确地理解每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注意条件的变化才能正确地加以运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寻求命题成立的条件是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 例2:已知三个不等式:①0>ab ;②b d a c >;③ad bc >。以其中两个作条件,余下一个作结论,则可组成_____________个正确命题. 解:对命题②作等价变形:0>-?>ab ad bc b d a c 于是,由0>ab ,ad bc >,可得②成立,即①③?②; 若0>ab ,0>-ab ad bc ,则ad bc >,故①②?③; 若ad bc >, 0>-ab ad bc ,则0>ab ,故②③?①。 ∴可组成3个正确命题.

几个范数不等式的证明

设X为一n维赋范空间,其范数定义为, 1≤p<∞,证明以下命题: 1. ||x||2≤||x||1≤; 2. ||x||p≤||x||1; 3. ||x||q≤||x||p≤,p|≤||x||2||y||2,令x=( |x1|, |x2|,..., |x n|),y=(1,1, (1) 可得(|x1|+|x2|+…+|x n|)≤(|x1|+| x2|+…+|x n|)1/2n1/2 ||x||1≤成立。 根据Jensen不等式,令α=2,β=1可以证明。 2. 令f(x)= p=1,f(x)=1,所以只考虑p>1的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f(x)在x=0时为1,先上升,在x=1达到最大值2p-1,然后下降,但始终≥1。所以有,即,令x=b/a,有a p+b p≤(a+b)p,同理,使用归纳法可 证明:|x1|p+|x2|p+…+|x n|p≤(|x1|+|x2|+…+|x n|)p②(|x1|p+|x2|p+…+|x n|p)1/p≤|x1|+|x2|+…+|x n| 也即||x||p≤||x||1成立。 3. 先证||x||q≤||x||p (pp)可以证明。 据说可以根据赫尔德不等式证明,但实在想不到方法证。如果你能想到,不妨发封邮件给我:james05y@https://www.360docs.net/doc/4317733057.html, 参考文献 1. 邢家省, 郭秀兰, 崔玉英. 几个幂次不等式的应用[J]. 河南科学, 2008, 26(11):1306-1309. 2.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7733057.html,/view/979424.htm. 3. Jensen不等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7733057.html,/view/1427148.htm.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课时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课前热身】 1.设a <b ,用不等号连接下列各题中的两式。 (1)a+c________b+c (2)-2a________-2b (3)a-b_________0 (4)m 2a________ m 2b (5)-ca_________-cb(c <0) 2.不等式-032>-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3.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下图,则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 .13x -≤< B . 13x -<≤ C .1x ≥- D . 3x < 4. 不等式组1 10320.x x ?+>???-? , ≥的解集是( ) A .- 3 1<x ≤2 B .-3<x ≤2 C .x ≥2 D .x <-3 【考点链接】 1.用不等号表示 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 ,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 的集合,叫做不等式的解集.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若a <b ,则a +c c b +; (2)若a >b ,c >0则ac bc (或c a c b ); (3)若a >b ,c <0则ac bc (或 c a c b ). 3.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不等式,称为一元 一次不等式;其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 4.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 ,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5.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已知a b <) x a x b ??>?的解集是_________; x a x b >?? ?的解集是_________.

不等式的意义、性质及其应用

不等式的意义、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一、问题引入 某班同学去植树,原计划每位同学植树4棵,但由于某组的10名同学另有任务,未能参加植树,其余同学每位植树6棵,结果仍未能完成计划任务,若以该班同学的人数为x,此时的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依题意得4x>6(x-10) 二、概念回顾 1.不等式: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解析:(1)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叫不等式 (2)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也可以不含有未知数; (3)注意不大于和不小于的说法 例1 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 (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 (3)x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 (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 (6)a与b两数的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 三.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解析:不等式的解可能不止一个. 例2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不等是x+1<3的解?哪些不是? -3,-1,0,1,1.5,2.5,3,3.5 练习: 1.判断数:-3,-2,-1,0,1,2,3,是不是不等式2x+3<5 的解?再找出另外的小于0的解两个. 2.下列各数:-5,-4,-3,-2,-1,0,1,2,3,4,5中,同时适合x+5<7和2x+2>0的有哪几个数? 四.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解 B.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唯一解; C.x=3不是不等式2x>1的解; D.x=3是不等式2x>1的解集 2.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例4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 ≥-1;(3)x<-1;(4)x ≤-1 分析:按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的步骤答 五、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 (1)若a>b,则2a+1 2b+1; (2)若-1.25y<10,则y -8; (3)若a0,则ac+c bc+c; (4)若a>0,b<0,c<0,则(a-b)c 0. 例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x-7>26; (2)3x<2x+1; (3)3 2x>50; (4)- 4x>3. 分析:利用不等式性质变形为最基本形,利用数轴表示解集 练习: 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 或xx x (2)22 121--≤x x (3)-3x>2 (4)-3x+2<2x+3 3. 已知不等式3x-a ≤0的解集是x ≤2,求a 的取值范围. 六、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问题一:某学校计划购买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学校经核算选择甲商场比较合算,你知道学校至少要买多少台电脑? 解:设购买x 台电脑,到甲商场比较合算,则 6000+6000(1-25%)(x -1)<6000(1-20%)x 去括号,得:6000+4500x -45004<4800x 移项且合并,得:-300x <1500 不等式两边同除以-300,得:x>5 ∵x 为整数 ∴x ≥6 答:至少要购买6台电脑时,选择甲商场更合算. 问题二 :甲、乙两个商店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同时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商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选择哪个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的优惠?

几个重要不等式及其应用

几个重要不等式及其应用 一、几个重要不等式 以下四个不等式在数学竞赛中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应用极为广泛。 1、算术-几何平均值(AM-GM )不等式 设12,,,n a a a L 是非负实数,则12n a a a n +++≥L 2、柯西(Cauchy )不等式 设,(1,2,)i i a b R i n ∈=L ,则2 22111.n n n i i i i i i i a b a b ===?????? ≥ ??? ???????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存在R λ∈,使 ,1,2,,.i i b a i n λ==L 变形(Ⅰ):设+ ∈∈R b R a i i ,,则∑∑∑===??? ??≥n i i n i i n i i i b a b a 1 2 112;等号成立当且仅当存在R λ∈, 使,1,2,,.i i b a i n λ==L 变形(Ⅱ)设i i b a ,同号,且0,≠i i b a ,则∑∑∑===??? ??≥n i i i n i i n i i i b a a b a 1 2 11。等号成立当且仅当n b b b ===Λ21 3.排序不等式 设n n n j j j b b b a a a ,,,,,212121?≤?≤≤≤?≤≤是n ,,2,1?的一个排列,则 n n j j j n n n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n ΛΛΛ++≤+++≤+++-2211321112121.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n a a a ===Λ21或n b b b ===Λ21。(用调整法证明). 4.琴生(Jensen )不等式 若()x f 是区间()b a ,上的凸函数,则对任意的点()b a x x x n ,,,,21∈Λ* ()n N ∈有 ()()()12121 ( ).n n x x x f f x f x f x n n +++≤+++??? ?L L 等号当且仅当n x x x ===Λ21时取得。(用归纳法证明) 二、进一步的结论 运用以上四个不等式可得以下更一般的不等式和一些有用的结论,有时用这些结论也会起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1. 幂均值不等式 设0>>βα,),,2,1(n i R a i Λ=∈+ ,则

初一数学-不等式易错题、难题集合--不等式性质应用

学生姓名陈 年级初一 授课时间2012.6 .2 教师姓名刘 课时 2 不等式易错题、难题集合 (注意: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 ! ! !不等式的性质切记! !!!!!!!) -,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5a >4a B.X +2 v X +3 C. — a >— 2a D.- a 2. 右一a >a ,贝U a 必为() A.正整数B .负整数C .正数D .负数 3. 若a > b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b a A . <1 B. >1 C.-a>-b D.a-b>0 a b 4. 若a — b v 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0 D . b A. a >b B . ab>0 C —a >— b 5.如果b A.- a 那么 1 1 b 6. 若果 x-y>x,x+y>y A.00,y<0 D.x<0,y>0 a b 2 2ab 的值是( B .负数 C .等于零 D.不能确定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 10.不等式ax v b 的解集是 11.若不等式组 A. n 8 B. 12.不等式组 A. m 4 13.已知关于 x v -,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 0 D 、 n 有解,那么 8 C. 2 x n 8 6 的解集是 n 的取值范围是( D. 4,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X 的不等式组 2X a 2b 的解集为3 x 5,则 1 -的值为。 a 1 -C 2 14. 已知函数y=mx+2x — 2,要使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 A. m>— 2 B . m>— 2 C . m<— 2 D . m<— 2 15. 要使函数y =(2 m- 3)x +(3n +1)的图象经过x 、y 轴的正半轴,则 A. -2 B .-4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m 与n 的取值应为 ()

幂平均不等式

幂平均不等式 幂平均定义:如果p 是一个非零实数,我们可以定义正数12,,,n a a a ???指数为p 的幂平均为 1 1212(,,,)()p p p p n p n a a a M a a a n ++???+???=。 同时定义:012120 (,,,)lim (,,,)n p n p M a a a M a a a →???=???= 幂平均不等式: 如果p q <,则1212(,,,)(,,,)p n q n M a a a M a a a ???≤???, 当且仅当12n a a a ==???=时等号成立。 11 1212()()p p p q q q p q n n a a a a a a p q n n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及其应用

2.2.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为高一旅游专业班的数学教学而设计的,旅游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不太感兴趣,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教学内容简单化专业化。教学形式活泼话,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得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数学。前面学生已经学完集合的内容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释疑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与诱导法”的授课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 、从实际问题中找到不等关系,根据实际情境列出不等式组。 3、能运用已学过的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求出符合实际的解集。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数轴来寻求不等式组的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让学生从练习中发现、归纳不等式组解集步骤,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将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归纳留给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完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转变一种观念——将老师与学习伙伴看成是自己有利的学习资源。. 2. 通过教学,体会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 通过对不等式组有关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境列出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法和启发诱导式教学 首先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接着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引导学生在数轴上用区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新版

1.1 课时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在回顾和复习不等式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并对“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和如何研究这些基本性质”进行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认识水平.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来规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建立不等式研究的基础.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加以证明.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关系和用比较法. (三)学习重点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代数证明. (四)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2页至第4页,填空: a b >? a b =? a b >?> ②a c b c a b +>+?> ③ac bc a b >?> ④33a b a b >?> ⑤22a b a b >?> ⑥,a b c d ac bd >>?> 2.预习自测 (1)当x ∈ ,代数式2(1)x +的值不大于1x +的值. 【知识点】作差比较法 【解题过程】2(1)(1)x x +-+=2(1)x x x x -=- 【思路点拨】熟悉作差比较法 【答案】[0,1]

(2)若c ∈R ,则22ac bc > a b > A.? B.? C.? D.≠ 【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题过程】由22ac bc >,得0c ≠,所以20c >;当,0a b c >=时,22ac bc =. 【思路点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答案】A. (3)当实数,a b 满足怎样条件时,由a b >能推出 11a b ,所以当0ab >时,11a b <. 【思路点拨】掌握作差比较法 【答案】当0ab >时, 11a b <. (二)课堂设计 1.问题探究 探究一 结合实例,认识不等式 ●活动① 归纳提炼概念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到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体会概念的提炼、抽象过程. ●活动② 认识作差比较法 关于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a b >,那么a b -是正数;如果a b =,那么a b -等于零;如果a b <,那么a b -是负数.反过来也对. 这个基本事实可以表示为: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习题+答案)

均值不等式应用 一.均值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2≥+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 ab b a ≥+2 (2)若* ,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4.若R b a ∈,,则2 )2(2 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 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12x 2 (2)y =x +1 x 解:(1)y =3x 2+1 2x 2 ≥2 3x 2·1 2x 2 = 6 ∴值域为[ 6 ,+∞) (2)当x >0时,y =x +1 x ≥2 x ·1 x =2; 当x <0时, y =x +1x = -(- x -1 x )≤-2 x ·1 x =-2 ∴值域为(-∞,-2]∪[2,+∞) 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1:已知5 4x < ,求函数14245 y x x =-+-的最大值。 解:因450x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1 (42)45 x x -- 不是常数,所以对42x -要进行拆、凑项, 5,5404x x <∴-> ,11425434554y x x x x ??∴=-+=--++ ?--??231≤-+= 当且仅当1 5454x x -= -,即1x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1x =时,max 1y =。 评注: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技巧二:凑系数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学生已经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同时经历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研究过程及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奠定了基础。学习时可以类比七年级上册学习的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②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比较简单的不等式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说出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发展其代数变形能力,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研究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类比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方法。 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及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利用班上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比高矮。请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同时站在地面上”,“矮的同学站在桌子上”,“高的同学站到楼下一楼”三种不同的情况下比较高矮。问题1:怎样比才公平?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当两位同学同时增高相同的高度或同时减少相同的高度时,比较才是公平的,高的同学仍然高,矮的同学仍然矮,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对能自己参与的活动很感兴趣,体会到不相等的两个量的比较要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即要加同时加,要减同时减。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 活动内容:参照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 (1)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请用字母表示它。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先猜一猜。 (2)用等号或不等号完成下面的填空。 如果2 < 3;那么 2 × 5 3 × 5; 2 × 3 ×; 2 × (-1) 3 × (- 1); 2 × (- 5) 3 × (- 5); 2 × (-) 3 × (-). (3)验证你的结论,用字母表示你所发现的结论。 (4)与同伴交流你的结论,并展示。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1 .不等式的定义:a-b>0 a>b, a-b=O a=b, a-b a0, X1-X2<0,可得 f(X l)b三bb, b>c 二a>c (传递性) ⑶ a>b = a+c>b+c (c € R) (4) c>0 时,a>b A,ac>bc c<0 时,a>b acb, c>d —a+c>b+d。 ⑵ a>b>0,c>d>0 ac>bd。

⑶ a>b>0 —a n>b n(n € N, n>1)。 ⑷ a>b>0= 川>w (n € N, 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 ”和“ ”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禾U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⑵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

初一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及答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⑴审题,找出不等关系; ⑵设未知数; ⑶列出不等式; ⑷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⑸找出符合题意的值; ⑹作答。 一.分配问题: 1.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分到了花生,但不足5颗。问猴子有多少只,花生有多少颗? 2 .把一些书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问这些书有多少本?学生有多少人?

3.某中学为八年级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4人,那么有20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8人,那么有一间不空也不满,求宿舍间数和寄宿学生人数。 4.将不足40只鸡放入若干个笼中,若每个笼里放4只,则有一只鸡无笼可放;若每个笼里放5只,则有一笼无鸡可放,且最后一笼不足3只。问有笼多少个?有鸡多少只?

5. 用若干辆载重量为8吨的汽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汽车只装4吨,则剩下20吨货物;若每辆汽车装满8吨,则最后一辆汽车不满也不空。请问:有多少辆汽车? 6.一群女生住若干家间宿舍,每间住4人,剩下19人无房住;每间住6人,有一间宿舍住不满。 (1)如果有x间宿舍,那么可以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 (2)可能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学生?你得到几个解?它符合题意吗?

二速度、时间问题 1爆破施工时,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人跑开的速度是5m/s,为了使点火的战士在施工时能跑到100m以外的安全地区,导火索至少需要多长? 2.王凯家到学校2.1千米,现在需要在18分钟内走完这段路。已知王凯步行速度为90米/ 分,跑步速度为210米/分,问王凯至少需要跑几分钟?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解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初中,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组)的基本性质及解法.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过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学习其他几种不等式的解法.

二、复习预习 1.不等式的定义.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基本定理及推论. 4.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5.分式不等式解法. 6.高次不等式解法. 7.无理不等式解法. 8.指对数不等式解法.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不等式的定义及比较大小 1. 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说明:(1)不等号的种类:>、<、≥(≦)、≤(≧)、≠. (2)解析式是指:代数式和超越式(包括指数式、对数式和三角式等) (3)不等式研究的范围是实数集R. 2.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在a>b,a= b,a<b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是:a >b b a ? > - b a =b a ? = - a b

考点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定理1如果a>b ,那么bb .(对称性) 即:a>b ?bb 定理2如果a>b ,且b>c ,那么a>c .(传递性) 即a>b ,b>c ?a>c 定理3如果a>b ,那么a+c>b+c . 即a>b ?a+c>b+c 推论如果a>b ,且c>d ,那么a+c>b+d .(相加法则) 即a>b , c>d ?a+c>b+d . 定理4如果a>b ,且c>0,那么ac>bc ; 如果a>b ,且c<0,那么acb >0,且c>d>0,那么ac>bd .(相乘法则) 推论2 若0,(1)n n a b a b n N n >>>∈>则且 定理5 若0,1)a b n N n >>>∈>且

不等式及其应用

不等式及其应用 [高考要点] 系统地把握不等式的性质; 把握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把握均值不等式: ,∈);,,∈)23 a b a b c a b R a b c R +++++≥≥及其在求最值方面的用途(注意“正、定、等”三个条件的内涵)。 把握整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 式的解法。 把握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会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例题选讲] [例1] 已知a >x 的等式1 22 21 log 0.2 ax x ->+ [例2] 已知函数()()2.f x g x mx m ==- (1)当1=m 时,解不等式)()(x g x f <; (2)如果对满足1,求x 的取值范畴。

[例3] 关于实数x 的不等式2211(1)(1)22 x a a -+≤-与 23(1)2(31)2(31)0x a x a x a -+++++≤(其中a R ∈)的解集依次记为A 与B. 求A B ?的a 的取值范畴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不等式44log (28)log (3)x x x x --->-的解集是( ) (A ){|4}x x > (B ){|5}x x > (C ){|46}x x << (D )x x x >且 2.不等式22log x x >的解集是( ) (A )(0,∞)+ (B )[1,∞)+ (C )R (D )ф 3.不等式312≤9x -的整数解的个数是( ) (A )7 (B )6 (C )5 (D )4 4.设111()()1222 b a <<<,则( ) (A )b a a a a << (B )a b a a a << (C )b a a a a << (D )a b a a a << 5.若实数,,a b c 满足a c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a b c >- (B )a b c <+ (C )a c b >- (D )a b c <+ 6.若不等式1x a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04x <<,则a 的取值范畴是( ) (A )1a ≥ (B )3a ≥ (C )1a ≤ (D )3a ≤ 7.若关于x 的不等式2≥x x a a -+-在R 上恒成立,则a 的最大值是( )

19泰勒公式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几个应用

泰勒公式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几个应用 摘 要:泰勒公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无论对科研还是在证明、计算等方面,它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在高等数学范畴内,灵活运用泰勒公式,对不等式问题进行分析、构造、转化、放缩等是解决不等式证明问题的常用方法与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对各类典型不等式证明问题的分析处理,归纳了用泰勒公式来证明有关定积分不等式问题、含有初等函数与幂函数的不等式和一般不等式问题,以及泰勒公式在一元函数、二元函数不等式中的推广、证明与应用. 关键词:泰勒公式;偏导数;不等式 引言 泰勒公式是高等数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贯穿于高等数学的始终。泰勒公式的重点就在于使用一个n 次多项式()n p x ,去逼近一个已知的函数()f x ,而且这种逼近有 很好的性质:()n p x 与()f x 在x 点具有相同的直到阶n 的导数]31[-.所以泰勒公式能很好的 集中体现高等数学中的“逼近”这一思想精髓。泰勒公式的难点就在于它的理论性比较强,一般很难接受,更不用说应用了。但泰勒公式无论在科研领域还是在证明、计算应用等方面,它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献[3-6]介绍了运用泰勒公式,对不等式问题进行分析、构造、转化、放缩是解决不等式证明问题的常用方法与基本思想.本文拟在前面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举例归纳,总结泰勒公式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方法. 1 泰勒公式知识的回顾: 定理1[1] 设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某邻域内具有1n +阶导数,则对该邻域内异于0x 的任意点x ,在0x 与x 之间至少存在一点ξ,使得: ()f x =()0f x +()0 ' f x 0 (x -x )+ ()0f''x 2! 02 (x -x )+???+ () () n f x n! 0n (x -x )+()n R x , 其中()n R x = () (1) (1)! n f n ξ++称为余项,上式称为n 阶泰勒公式; 若0x =0,则上述的泰勒公式称为麦克劳林公式, 即()f x = ()0f +()0' f x + ()02! f''2 x +???+ () () 0! n f n n x +0()n x . 2 泰勒公式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不等式是高等数学和近代数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各变量之间很重要的一种关系即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不等式的内容也极其丰富,证明方法很多,而泰勒公式在证明不等式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泰勒公式在证明有关定积分不等式问题的应用 对于被积函数具有二阶或二阶以上连续可导,且又知最高阶数符号的命题.通过作辅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