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

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
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

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

摘要:民营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一些民营企业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表现为不能给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场所、拖欠员工工资、不给员工交养老和医疗保险、侵犯员工隐私权等责任缺失。解决的对策是,企业内部实施绩效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给员工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加速企业的经济发展,使其更好地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员工自身应通过工会这种群众组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加强制度和道德舆论建设,减少民营企业的责任缺失。

关键词:民营企业;员工;社会责任

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及其特点

1 民营企业的定义。关于民营企业的定义,大致有三种理解:首先是最广义的“民营企业”,是指把国有企业排除在外剩余的一切企业,其中包括非国有成分企业以及承包、租赁等形式;其次是稍小范围的“民营企业”,是指除了不包括国有企业而且也把外资企业排除在外,其中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集体成分为主的股份制企业等。最后是狭义的“民营企业”,仅仅是指私营企业。笔者采纳第二种定义。

2 民营企业的分类。“民营企业的分类依据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分类依据是按照出资的形式来分类,其中包括:单人业主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家族企业、公司制企业四种形式”。“单人业主制企业”是指由个人投资建立,其企业所有权归个人所有,是最简单的一种企业形态。“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投资建立并且一起经营的企业,其企业所有权属于合伙者个人。相对单人业主制企业而言,合伙制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实力较为雄厚,诚信度相对说更可靠一些,但风险度会变大,稳定性差,决策人之间容易对一些问题发生争执。“家族企业”是企业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族成员共同出资和经营的企业。其企业所有权归家族出资人所有,主要目标是追求家族利益。最后是“公司制企业”,其中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企业两种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是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其特点是股东人数较少、不发行股票、公司高管人员多具有股东身份、成立和解散比较简单,公司账目不用向社会公开。股份制有限公司,是企业把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按其手中控股权对公司承担责任,其优点是风险共担、利益直接,机制灵活。

3 民营企业的特点。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从管理体制及组织系统模式上来讲,民营企业各部门之间仅仅是独立运作,缺少相互之间的联系,更缺乏整合机制和计划统筹部门,从而导致企业资源严重浪费。其次从员工福利及劳动保护状况方面来说,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员工只有一定的工资,没有相

应的福利,即使有也只不过是私人犒赏,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员工的工资发放时间,部分民企给予延后发放,严重违背了《劳动法》规定的时间。最后是从工作效率和执行力的角度来说,中国民营企业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之后不是抓紧时间解决而是久拖不决,并且没有具体到由哪个相关部门来负责。工作效率低,执行力差是民营企业的一大问题。

(二)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过程和现实状况

1 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过程。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再到21世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是不同的。首先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孕育起步的阶段,他们最关注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企业员工会经常性加班甚至没有双休日,员工工资有时被拖欠,福利更是微乎其微。这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在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方面呈现出随意性和

偶发性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民营企业积攒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也有所提高,企业内部也有自身的运作模式,他们意识到了一个企业要发展得好,首要的是满足员工的需求,让员工满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责任心,企业才能加快发展的步伐。但总体来说,这一阶段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最后是到了21世纪,民营企业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洗礼之后

发生了一定的蜕变,民营企业进入了基本成熟和相对完备的阶段。其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国家从法律法规上开始健全,企业自身也不断完善,意识到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不但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同样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民营企业仍然处于发展时期,尚不成熟,因而表现出对员工社会责任的较多缺失。

2 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状况。中国民营企业是在特殊的体制和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时至今日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首先要保证对员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然,不同的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第一,优秀的民营企业会积极地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越来越强,承担的具体内容越来越多,承担的能力越来越强。如宗庆后领导的杭州娃哈哈集团,该企业把“凝聚小家,发展大家”作为企业的座右铭,企业“家文化”的理念更是很好地体现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在生活上给予员工关心,在工作上给予员工帮助,在管理上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处处体现出企业的担当性。具体到企业在员工工资方面,可以按时发放。在福利方面,企业给相应的员工住房待遇等,秉承着“员工第一”的核心价值观,对员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多数民营企业对员

工只能承担部分的责任。在一项民营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中,40%受访企业的人表示比较清楚,45%的人表示一般了解,15%的人表示不清楚。可见民企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认知状况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多数的民企也只能承担部分的责任。很多民营企业只能满足员工的基本生存问题和安全问题,至于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还未列入议事日程。因为企业主认为,中国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富裕且价格较低廉的国家,对员工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就意味着企业自身利益的损失。第三,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不善却热衷于承担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如某些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很大的缺失,但却热衷于做慈善捐助活动,置员工的安全、员工的发展于不顾,却把慈善活动放在首位。诚然,慈善活动的确是帮助了应该帮助的人,应该说无可厚非,但是企业此时的目的是在放大媒体舆论,追求社会地位。

这样的企业主次不分,到最后只能本末倒置。

二、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缺失的具体表现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作为企业要对员工承担法律方面和伦理方面的社会责任,考克斯圆桌商业原则明确表示了企业要对员工承担“提供工作机会和薪水,所提供的工作条件应尊重雇员的健康和尊严并且保护员工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与雇员坦诚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不满和要

求;与雇员有冲突时应相互信任,协商解决;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在企业内部鼓励雇佣残疾人,将他们安排到能发挥作用的岗位;确保公平对待、机会均等不受性别、年龄、种族和宗教的影响,避免歧视”。但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在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失,需要企业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一)中国民营企业承担员工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责任缺失

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是企业应该承担的首要社会责任,员工权利理论中强调员工具有普遍的人权,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作为企业有义务并且有责任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场所,使得员工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获得安全和健康的保障。但中国民营企业在自由的市场机制下仍然存在着这方面的责任缺失。“血汗工厂”、“矿难”、“员工跳楼事件”比比皆是,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市场机制的角度看,自由的市场机制存在着许多缺陷,市场并没有把所谓的自由机制发挥到淋漓尽致,部分员工手中也并没有掌握着自由选择的权力,一些高风险的工作经常是学历低、拥有就业选择权最少的人从事的工作,往往是风险越高,工资越低,他们被迫接受这些工作,因为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同时,他们不了解高效市场中的完备信息,员工并不知晓自己所处工作场所的危害,或是员工并不了解工作环境中化学物质和空气污染的严重性,这方面知识较为欠缺。其次从中国民营企业自身分析,企业的主要目的

在于盈利,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只注重结果,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不顾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如南方某企业中的女性工人因工作时长时间暴露于铅的危害下而导致不孕、某企业员工直接接触石棉和粉尘死于肺部疾病、某知名企业让员工经常加班,员工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导致连续跳楼事件等,这些血的案例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二)中国民营企业承担员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缺失

中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员工的工资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基础,员工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企业应该给予相应的报酬,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核心条款,应当明确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的数额、计算方法、支付的方式和扣除条件。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个体劳动合同的工资水平不得低于集体合同,不得低于当地最低的工资标准”。但部分民营企业仍然出现了拖欠克扣员工工资、工资过低、同工不同酬等现象。大量的企业把员工分成“正式工”和“临时工”,做相同的工作薪酬却大相径庭,这本身就是一种分配不公平。民营企业中农民工工资过低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河北省总工会2009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河北省76.3%的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在800元~1000元的占63.2%,800元以下的占13.2%,而他们的生活成本每月在

700元左右,有的还要支付孩子上学和赡养老人的费用等。农民工的月工资提高的速度缓慢,部分人入不敷出,只能靠加班加点维持生活,生活压力很大。在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中国《劳动法》要求“企业为员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补充保险的缴费方式、水平、个人账户管理、风险责任和支付方式等,还可以就个人的特殊福利待遇,如住房问题、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员工生活需要的各种福利设施等进行协商”。员工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都是员工应该享有的权利。员工每日工作多长时间,每周工作多少天,劳动的班次和轮班的方法、加班的限制以及所付薪酬的标准等企业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且这些规定必须与国家的相关法规相一致。部分企业不给员工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剥夺员工休息、休假的权利等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违反了法律,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中国民营企业承担对员工管理方面的责任缺失

首先,部分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水准不高。作为企业首要的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来说企业要树立人本管理、团队精神、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其中人本管理的理念是把员工和企业作为并列的独立个体,尊重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和价值理念,争取使员工个体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相协调,即实现两者双赢的局面。团队理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前途。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如何团结成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门

学问,很多企业为了增加团队精神,组织了野外团队协作拓展训练等活动项目,以此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学习型组织理念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d iscipline)一书中提出的管理观念。其注重员工人职后的培训和学习,为员工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使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地更新和提高。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员工始终具有时代的竞争力。而部分民营企业只一味地追求利益,对实施人本管理、员工的学习和培训等认为是多此一举。其次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文化素质有待提升。作为企业决策人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有战略远见、要重视他人、要善于管理,既是一个智者同时也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企业家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管理者要对员工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责任和义务的驱使,同时也是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企业管理者要使所有的人都拧成一股绳凝聚在一起,让员工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使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并且也心甘情愿乐在其中地为自己的“家”尽职尽责。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吸收国内外传统和现代优秀文化成果和高效的管理方法。只有企业管理者有先进的思想、完备的制度以及高效的管理方式才能带动员工的发展,给员工带来更多的福利。然而,部分民营企业家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对最新的文化成果吸纳较少,很少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管理企业更多

地是凭借经验,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个人素质明显低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这就导致了对本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大量缺失。再次是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上欠缺人性化。有了前面的企业文化和对企业家个人要求的基础后,企业对员工管理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做到外儒内道重法,对待员工不仅要使员工做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奖惩分明,而且企业要给予员工人

格的尊重和隐私权的保护。企业要重视人才,企业的未来在于人才,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也是人才,所以企业不仅要用薪酬留人,给予员工较高的报酬,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障,使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同时也要用情感留人,情感留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如海尔公司的每个零部件都以员工的名字命名,这样使得员工不仅有成就感而且还有一种荣誉感。惠普公司把全体员工尊称为“博士”,他们认为每个员工的尊严和价值都是惠普方式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每个员工都十分看重,所以惠普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位员工一经聘用,绝不轻易辞退。并且公司对员工从思想上、生活上到工作上的关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到每个员工的心田,使得员工对企业有高度的信仰,同时把企业也当成了自己的家。而部分民营企业认为中国劳动力过剩,因而对人才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员工的人格尊严有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隐私权得不到保护,监视员工的个人邮件,性骚扰、性侵犯时有发生,使得企业中的人

才不断流失,最后导致企业的破产。

三、治理中国民营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缺失的对策

(一)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推行绩效管理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到每位员工身上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员工的工作质量,做到又快又好。企业经济不断发展,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保障度才会不断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缺失,也是由于企业利润不高,家底较薄所致。绩效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绩效管理是主管和员工之间达成协议实施的一个动态的沟通过程。其中绩效考核是完成绩效目标的一种结构化方法,是衡量组织成员是否完成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一过程包括由战略目标驱动并与业务的流程相联系,对企业、部门和个体的绩效进行考核。在开始绩效考核的同时要遵循考核的原则:首先应该保证是公开公平的,在对同一负责人领导下的同种工作或同一岗位工作的员工要做到一视同仁地使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其次遵循客观的考评原则,做到重业绩也重素质,提出长远的目标而不是短期的评价,把被考评者与既定标准做比较,而不是陷入人与人互相攀比嫉妒的怪圈。再次是重点原则。为了提高考核效率,降低考核成本,让员工清楚工作的关键点,考评的内容应该有的放矢,有主有次,要对主要的内容进行考评,而不是做到面面俱到。最后是直线考评原则。绩效考核一般先对基层进行考核,再对中层,然后是高层,形成由下而

上的过程。对各级员工的考评需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来进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实施绩效管理是明智之举,所以企业要加强对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考核的目的是帮助员工个人、部门和企业提高绩效,它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真诚合作,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增加员工压力的不良手段。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难题迎刃而解。企业家是企业的掌舵人,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应该不仅仅是个经济人,同时也要是个道德人,不仅仅注重企业的利润,同时也要履行企业对员工应尽的社会责任,在企业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所以中国民营企业在企业内部推行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上上之策。

(二)中国民营企业员工自身维权意识的觉醒

企业员工享有生存权、安全权、隐私权等权利,一旦这些权利受到侵犯,员工自身应当运用正当的手段和通过正常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坐以待毙。“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在中国,工会代表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它是员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它将员工的个体状态凝聚成整体状态,具有经济功能:通过集体谈判,提高员工工资和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影响企业劳动成本和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同时也具有政治功能: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

济和文化事业、提高员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等,指导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解决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帮助员工说活办事、听取员工的反馈意见和要求、关心员工的生活并且解决员工的困难。在员工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工会可代表员工与雇主进行协商和谈判。当企业发生停工、怠工事件时,工会应当同雇主协商解决雇员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快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另一方面,工会也会参与企业管理,与雇主共同致力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工会是员工维权的合法群众组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在劳资矛盾突出的今天,工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沈阳经营肯德基的百胜餐饮公司中约两千名员工,在官方工会向资方施压后获得了加薪,劳资双方还签定了中国首份集体合同。员工要有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并且要通过工会这种正当的部门和合法途径进行维权。这样做一方面给无良的企业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使企业认识到履行对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三)加强制度和道德舆论建设,减少民营企业的责任缺失

1 政府要加强制度的建设。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政府制定相应制度加以保障,一个好的政府应该既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鼓励和嘉奖,又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惩治和处罚,做到奖罚分明。对于政府来说,要真正推行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必须建立责任的标准和明确责任的具体内容,通过立法和出台行业规章规定哪些是强制执行的,哪些是应该执行的,哪些是

自愿执行的。如果没有标准,就不能衡量哪些企业是尽责的,哪些企业是违法的。有了规则政府还应该加强执行能力,健全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监管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针对那些对员工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应该建立快速追究、惩罚的体系,找出责任的承担者,加以重罚,提高企业对员工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真正维护市场应有的规则和秩序。对于那些认错态度良好、对员工和社会危害不大的企业,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宽容和企业自我纠正和改进的机会,因为惩罚并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走上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

2 充分发挥道德舆论的作用。道德舆论是“道德主体依据社会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对道德现象进行的善与恶的议论和评价,从而实现对自身或他人行为的约束与制约的软性社会控制。”道德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外在的社会舆论,包括影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来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作为媒体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加以大力宣传,并且介绍其经验。同时也要揭露企业对员工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不法行为和不正当行为,对企业进行舆论监管,施加舆论压力,向这些无良企业敲响警钟。另一方面是内在的社会成员的社会舆论。由社会成员自发形成的口耳相传的社会舆论,同样能起到惩恶扬善的目的。民众对某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褒奖和贬斥,对企业同样会起到制约作用,这也有利于民营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

任。

参考文献:

[1]谢小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30

[2]乔治?恩德勒,国际经济伦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80-281

[3][4]张颜宁,企业劳动关系操作指南与案例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37,39

[5]申富平,袁振兴,论企业社会责任的资源依赖性及其配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

[6]黄旭,李卫民,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述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2)

[7]汪秀琼,吴小节,等,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新进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4)

[8]张颜宁,企业劳动关系操作指南与案例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14-15

[9]刘建秋,宋献忠企业社会责任契约的层次、范围与边界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6)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英国国际工商领袖论坛(IBLF)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运营应当公开透明, 符合伦理道德, 尊重劳工群体, 保护自然环境, 从而既能为股东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 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美国商业责任协会(BSR)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通过尊崇伦理价值, 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 实现商业的成功。 百科:企业社会责任(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 利害关系人是指所有可以影响、或会被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团体、母公司或附属公司、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 我们(李正,2007,会计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 它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它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 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伦理活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1月7日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指出, “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在第86条指出, “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 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结合上文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涵的界定、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相关内容、我国的国情③以及上述不同研究者的内容分类, 并随机抽取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试用和访谈一部分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以下六大类共包含十七小类活动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范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外延): 环境问题类(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环境披露)、员工问题类(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培训员工、员工的业绩考核、失业员工的安置、员工其他福利)、社区问题类(考虑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一般社会问题类(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或教育等、公益或其他捐赠)、消费者类(产品质量提高)、其他类(例如, 考虑银行或债权人的利益)。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和改进对策

赵凤梅: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和改进对策【研究院】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要解决好可持续发展问题,除必须坚持立足科学发展,努力创建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管理安全型企业外,还得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树立富有责任感、正义感的中国企业形象,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相和谐。近年来,一些企业取得经济成绩的同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已经成为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有的企业只关注最低层次的社会责任,认为只要企业能生产产品并为国家纳税和提供就业机会就是尽到了自己最大的责任,或者仅仅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同于社会公益事业,却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社会各方面都要参与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中来。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一、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一些缺乏社会责任重视经济利益,轻松社会责任 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只讲经济责任不讲社会责任的倾向,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如过度开发、污染环境问题。在我国,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排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些企业只重生产设备的改造和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和生态效益,环保意识薄弱,偷排污染物严重。一些企业乱开滥采、随意排放,导致能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江河湖海的污染,致使老百姓健康和农牧业、养殖业受损。 (二)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表现在众多方面,近年来,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乏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主要表现在煤炭企业上,以山西为代表,煤矿企业的经营者们并没有履行其保证安全生产的法定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意识是严重缺乏的。很多煤矿企业仍然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的惟一宗旨,认为只要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切都可割舍、可弥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生产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不生产”,仍有一些煤矿包括国有煤矿企业还是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拼命地超能力生产、超强度开采,这实际就是要钱不要命、单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典型表现。 (三)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一个有责任的企业不但要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为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处于转型期,一些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食品安全领域表现尤为明显。近年来,“黑心”粽子、“红心”鸭蛋和毒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等,这些事件更表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 (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未全面承担起维护职工权益的责任 目前很多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辞退等问题需要投诉时,找不到任何凭据;劳资纠纷发生量大幅增长,稍有不慎,简单的劳资纠纷便有可能演变为急剧的社会冲突,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生产安全职业健康问题突出,各种中毒、工伤死亡事件时有发生;违法延长工时现象在加工型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企业使用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存在着只用轻管甚至只用不管的问题,对外来人员的教育培训少;有的企业不提供住宿,给整个社会的治安带来了很大困难。据某机构典型调查,企业为外来员工建造打工楼或租居社会型居住区的只占20%,大部分要靠员工自己解决。 二、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一)企业必须依法诚信经营,切实维护员工权益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道德观念,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经营者最可宝贵的无形资产。这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以诚信为本,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基本责任。企业要自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诚信原则,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依法经营和管理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诚信经营,重合同、守信用,公平竞争,拒绝商业贿赂,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企业必须公平对待员工,为员工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推进员工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必须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热心环保事业 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就是将企业资源投入到社会的最大需求之处。企业应从利他主义的道德责任感出发,参与非强制性的或者非由法律或伦理要求的社会公益活动。企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承担对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余热、余压的综合处理和循环利用。督促企业依法做好污染减排工作,自觉做到达标排放。鼓励企业在生产中应采用循环工艺,开发绿色产品,加大科技含量高节能型设施的投入,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质量好,环保型产品和服务。 (三)积极完善相应制度,加强舆论导向 要通过完善相应制度,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功能,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它是否是盈利企业,还要看社会责任承担情况,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和技术指标,还要关注企业的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要加强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先进典型的宣传,改变在宣传上重经济贡献、轻社会责任的做法,营造承担社会责任光荣,逃避社会责任可耻的舆论氛围,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给予监督,共同创造良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和改进对策 赵凤梅 (濮阳迈奇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作用。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需要健全的法制、制度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提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表现;改进对策 4 ··

企业员工责任感

企业员工责任感 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是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的高度自觉,表现为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员工树立起对企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员工责任感的影响因素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的责任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员工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 长期过程,并且员工责任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作结构的影响 工作结构会深刻影响员工对外部控制或内部激励的反应程度。如果企业工作结构不合理,员工就不能对工作产生满意感,就不能全心全意的踏实工作,从而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不满,就不能很好的服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外部控制。另外,企业工作结构不合理,员工对工作不满,就更不能对工作产生责任感,员工内部自发控制就无从谈起。现在的研究表明,如果企业工作结构合理,员工对工作满意,就会对工作结果富有责任感,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2.企业员工的影响

许多企业家在管理实践中采取了不少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比如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引入新的激励机制,出台各种规章制度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运行效率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除了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有关之外,还与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密切有关。而且,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他对企业运行效率的影响更大一些。如果一个员工在责任感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仅靠机械的架构设置或强制措施的制约,绝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所以,一些企业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手段聚焦在了组织成员的个人责任感的养成上。 3.企业考核和奖励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有强烈的责任感,那么它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一定做的很好。一方面,绩效考核的公平合理性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企业的考核制度公平合理,员工才能对企业有责任感。另一方面,把绩效考核和奖励挂钩可以使员工有多劳多得,付出总有回报的感受,从而工作更加努力。但如果企业的考核和奖励不公平合理,员工就会为这些事情分心,不能全心投入工作,也不能形成高度的责任感。 4.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员工责任感的形成意义重大。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

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及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及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不足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的为股东们盈利为唯一目的,而应当兼顾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但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范围,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大致来说,1979年,卡罗尔构建出公司社会表现的三维空间模型,并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这一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回应和企业社会表现综合起来。11984年,弗里曼提出把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会被企业实现目标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都称作利益相关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扩展为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2这就说明企业社会责任需得向除了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表示尊重和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的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3综合利益相关者理论,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债权人、社区、环境、竞争者和供应商是企业应该考虑的九个对象,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从理论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初,人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须是将资源投入于与自己的行业毫无关联的事业,而不能从中获取任何好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营销手段或者做秀。这样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造成了社会责任行为存在的效率不高、动机不纯以及与企业利润主题的本质、经营活动范围关联不大,因此出现了许多反对声音。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对者米尔顿·弗雷德曼认为,社会责任行为会侵蚀企业的资源、削减企业的利润,与企业最大限度为股东谋取利益的目标相悖。同时,还有一些反对声音认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很大程度上以提高产品价格的形式由消费者承担。对于消费者来说,物美价廉的商品就是他们利益的最大保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势必提高产品成本。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成本平摊在每件商品上,由消费者承担,那么企业在这一社会责任的承担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平台的作用,更可能出现企业借承担社会责任之名进一步提高价格。另外,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会降低股东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如果公司利润最大化,则股 1参见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P17 2参见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P21 3(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张晓君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P42

管理学企业社会责任

浅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分类原因措施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盈利负责,还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它是组织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保护社会利益所承担的一种管理责任。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不由得让人思考:为什么现在的食品企业责任感缺失呢?这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究。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若从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可以分为经济性社会责任,即是指以货币、实物等经济性要素为承担方式,如销售收入指标,利润指标,服务水平,净资产增加,股东回报,职工收入水平,税赋等;另一种则可分为非经济性社会责任,它是指除经济性社会责任以外的所有社会责任的总和,如员工的心理健康,工作环境的改善,承担社区义务,周边环境智力,解决就业,关注弱势群体等。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我们是国家的公民,我们要对国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它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使社会的整体环境更有利于它的发展。不过,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不应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还应该考虑到相关利害关系人及全社会的综合利益,不要单纯追求效率,要多方面考虑经济行为的实际影响,关注综合效益。 那么,为什么近几年来,我国的部分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会缺失,甚至其中不乏我国知名的大企业。我想原因有其中几点: (一)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是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最早提出的,至今不过19年,在这短短的19年里,虽然我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现在,对如何搞好市场经济等问题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作为市场经济主题的企业行为的规范,至今还是存在很多空白。 (二)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及其错误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盈利至上,利润唯一”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目标的功能和基本定位。而有些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许多企业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理解不一。认识的不一致和不全面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时某些企业管理者采用不恰当的管理方法。在2010年9月份,腾讯公司与360公司的利益之争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两大网络巨头不顾消费者利益的恶性竞争凸显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三)社会诚信系统不健全必然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诚信是现代企业中任何组织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诚信不仅有道德价值,而且还蕴涵着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外企业管理实践证明,诚实是任何一个企业成功的法宝。2003年,中央电视台《诚信中国》摄制组为配合拍摄需要,曾对国内部分知名厂商、企业家进行了一次匿名问卷调查。共发下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此次调查结果现实,71%的被调查企业曾经遭遇过不诚不信、虚假欺骗的事件;关于诚信缺失的问题,12%的人认为在“大幅增加”,55%的人认为“有所增加”,只有15%的人为“比以前减少”;关于企业做假账的问题,31%的人认为是“普遍现实”,58%的人认为“确实存在,但不具备普遍性”。而在回答自己所在的企业是否有过做假账的行为时,69%的人选择了“据我所知,企业内部财务、对外各种报表均五假账”。由于这一问题设计私营企业的形象,因此,答案很难完全准确可靠。 (四)法律规范与社会监督尚不完善必然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法制是企业行为的最基本规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制定了大量规范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工会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规范企业行为,推进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抄录参考)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 一、三鹿奶粉事件回顾 从2008 年3 月份开始,三鹿集团陆续接到一些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8 月初经专家鉴定三鹿公司涉嫌问题奶粉中有大量致肾病的三聚氰胺,并未对外公布。9 月份三鹿集团向消费者宣称已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公司产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符合国家的各项质量标准。直到2008 年9 月13 日,卫生部把“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三鹿集团仍未就此事向社会民众、媒体以及政府做出合理解释。随后,蒙牛、伊利、光明、完达山等数十个国内奶制品厂家的部分产品均被检测出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胺,至此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2008 年家喻户晓的事件,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被人们提到了首要位置。 二、三鹿奶粉事件原因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在现象背后掩藏着各种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如下: 1.奶制品供求关系不平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与健康,受近邻日本“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影响和启发,以及营养科研的发展所证实,牛奶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因此,专家大力呼吁公众增加奶的摄入量,而政府也制订各种政策来支持奶行业的发展。这些确实为增强国人体质做出贡献。然而问题在于,制订政策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不看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国家的草场面临沙漠化、过度放牧等问题的困扰,因而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畜牧业的受限自然导致了牛奶的产量的增长难以跟得上市场的需求。而一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为了企业的盲目扩张,“满足”所谓的市场需求,在奶源不够的情况下,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同时,由于面临跨国大公司的竞争和压制,企业为了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占据主动,反制外资企业的压制,盲目追求短时间内企业的飞速壮大,这一切都导致了企业的负责人头脑发热,罔顾食品安全和老百姓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不顾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最终坑害了消费者,

浅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各种经济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便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源泉。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缺乏、监督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在市场经济行为中产生一些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来努力,逐渐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济体制;社会监督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上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等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和谐的音符。然而这些问题却在明确的告知着社会大众,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如此的经不住考验。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现象背后除了有我国经济体制本身的问题外,也有相关的监管部门以及企业本身的问题。因此,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容忽视。我们必须了解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继而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一、经济体制发展不健全 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是企业出现缺乏社会责任现象的根本原因。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部分企业是在政府规定的指标下运行,即企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合二为一,甚至出现了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所以很大程度上来说企业体现的就是政府的意愿。而现在我国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责任对我国企业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除了企业认识不到位外,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经济体制的发展程度也影响着企业。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拥有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初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产生20多年,现在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已基本建立起来,但是任然存在许多漏洞和空白需要我们补充。 二、相关监督部门监督不到位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因此我国的市场经济亦是法制经济。虽然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制定一部分相关的经济法律,如《公司法》《环境保护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用以规范企业行为。但是,从长远来看,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 案例论文 题目: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一、三鹿奶粉事件回顾 从2008 年3 月份开始,三鹿集团陆续接到一些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8 月初经专家鉴定三鹿公司涉嫌问题奶粉中有大量致肾病的三聚氰胺,并未对外公布。9 月份三鹿集团向消费者宣称已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公司产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符合国家的各项质量标准。直到2008 年9 月13 日,卫生部把“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三鹿集团仍未就此事向社会民众、媒体以及政府做出合理解释。随后,蒙牛、伊利、光明、完达山等数十个国内奶制品厂家的部分产品均被检测出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胺,至此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2008 年家喻户晓的事件,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被人们提到了首要位置。 二、三鹿奶粉事件原因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在现象背后掩藏着各种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如下:

1.奶制品供求关系不平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与健康,受近邻日本“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影响和启发,以及营养科研的发展所证实,牛奶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因此,专家大力呼吁公众增加奶的摄入量,而政府也制订各种政策来支持奶行业的发展。这些确实为增强国人体质做出贡献。然而问题在于,制订政策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不看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国家的草场面临沙漠化、过度放牧等问题的困扰,因而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畜牧业的受限自然导致了牛奶的产量的增长难以跟得上市场的需求。而一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为了企业的盲目扩张,“满足”所谓的市场需求,在奶源不够的情况下,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同时,由于面临跨国大公司的竞争和压制,企业为了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占据主动,反制外资企业的压制,盲目追求短时间内企业的飞速壮大,这一切都导致了企业的负责人头脑发热,罔顾食品安全和老百姓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不顾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最终坑害了消费者,也毁了企业自身。 2.不良竞争和成本的增加。 近年来,国内奶制品企业竞争激烈,除了蒙牛、伊利、光明、三鹿等几家大企业以外,还有一些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如雀巢等,以及一些本地发展的中小企业,而中国目前的竞

企业社会责任(CSR)对员工的影响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Finance IPEDR vol.21 (2011) ? (2011)IACSIT Press, Singapore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Employees Alin Stancu 1, Georgiana Florentina Grigore 1 and Mihai Ioan Rosca 1+ 1 Bucharest Academy of Economic Studies - Romania Abstract. In the last years we witnes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ociety’s overall focus upon issues concer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trend affected both companies and consum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s present both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but also in companies board rooms. Companies start to engage in CS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an external demand, whil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SR.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employees’ attitude regar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tivities of their employers. In the beginning a short literature review is presented. Keywords: sustaina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mployees. 1.Introduction In the last years we witnes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ociety’s overall focus upon issues concer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trend affected both companies and consum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s present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also in companies` board rooms. Concepts such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e citizenship, community relations started to be present in the vocabulary used by companies in their annual reports. The annual reports are ways of communicating about the impact that a company has on multiple categories of stakeholder (Gray et. al, 1996). In this context, companies and society have to work together, and this approach will add value for all parties involved and also bring to the surface new market opportunities (Grigore, 2011). The studies regarding the benefits of CSR point out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reases sales and market share, strengthens brand positioning, enhances corporate image and clout, increases the ability to attract employees, decreases operating costs and increases appeal to investors (Kotler and Lee, 2005).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employees` attitudes towa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raised. 2.Context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ly, marketing-management literature faces new challenges. In 2010,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marketing stakeholder” was highlighted in one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hattacharya and Korschun, 2008). Specialists maintain that this concept means to go beyond satisfying customers’ needs, and to include other relevant stakeholders, that can affect or are affected by companies` activities (Freeman, 1984). In this context, to study the internal dimension of an organization – the employees – and their perception abou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mension of their employer, becomes a challenge that we aim to explore. On one hand, companies are starting to engage in CS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an external demand, and also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SR.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CSR activities have an impact on current employees commitment towards their employer (Turker, 2008) and on the attractiveness of an employer in the mind of prospective employees (Greening and Turban, 2000). Also, + Alin Stancu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 40729199399; fax: +400216373767.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分析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取得巨举世瞩目的成就,却是以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为代价的,究其原因是我国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因此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多个方面系统的、科学的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有所贡献。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成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取得巨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企业单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如为了利润不惜破坏和污染环境,去年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今年的哈药总厂污染事件都属于此类;侵犯消费者权益,前些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最近的双汇“健美猪”等属于此类;至于普遍缺少诚信,恶意违约、破产逃债、虚假信息披露等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此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以便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之道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至少应承担三个方面的责任: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则任。经济责任是由资本最求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法律责任是由社会的公约性所决定的,二者是强制性义务,企业必须遵守,否则难以生存,可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在履行方面不同,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责任,没有明确的责任范围,也不具有强制性。此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表面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层面主要是社会道德的下降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曾对1500家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显示,只有8%的企业设有社会责任部,8%的设有可持续发展部,16%设有环境管理部,37%设有公共关系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即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专门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对待,其原因如下。 1.1 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轻视员工利益 1999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议全球企业参加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协议》希望企业自动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原则,可是我国企业还是在这方面显得落后。近年来沿海和珠三角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经营观念落后,轻视甚至无视员工利益,视员工为机械,这种现象集中表现在生产领域,例如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超时,福利待遇等方面。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或者说自己的收入难以弥补工作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时,员工可能会转移自己的职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刚刚起步,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外向型企业受制于跨国公司在供应链上的指挥,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做出应对措施,但问题还比较突出,我国纺织等行业已经成为欧美的重点关注对象。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不佳,生产中能源、自然资源消耗大、自然环境遭到肆意破环、劳工权益得不到维护、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金融市场黑幕等问题明显。据第二届企业公民论坛组委会对北京、天津等10个城市的300家企业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进行企业公民建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企业公民建设上有明显差距,外资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所占比例明显高出其他类型企业。这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外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参与意识更为强烈。据《2005 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显示,8%的受访企业没有企业社会责任部门,8%没有可持续发展部门,16%没有环境管理部门。这表明,中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我国公众对企业损害员工权益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最为反感。如因缺乏防护造成的职业病和生产事故,典型事件有广东电池厂职业病事件以及屡次发生的煤矿矿难、以“红心蛋”事件和“多宝鱼”为代表的不卫生食品与假冒伪劣药品、企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各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事件等。这些问题不仅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且反映了政府制度规范的缺位,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广东省为例,广东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加工贸易占有很大的比例。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1%,占全国进出口总值近17%。广东从事加工贸易的主要有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当前广东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关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焦点。尽管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劳工标准检查,使得劳工标准和劳工权利保护在企业和社会的范围内获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于提高劳动者和雇主双方的权利都有积极的意义,但这一运动在实践中提高劳工标准和保护劳工权益的实施效果有限。目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特别是港澳台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涉及电子、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工艺品六大行业。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许多生产安全事故、职业安全、劳工权益受到损害的事件大多发生在这些企业。此外,有些

再谈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再谈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318424180.html,/ 纵观蒙牛的发展历史,作为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蒙牛为民营企业赢得过不少声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蒙牛前不久甚至还获得某媒体颁发的“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奖。如今,蒙牛危机让民众义愤填膺又忧心忡忡的同时,再次将企业的真实社会责任感话题推到了大众面前,相信所有的公众都不希望看到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被金钱与利益一点一点的吞噬。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又有何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企业管理的专家,首都经济大学张教授将就蒙牛事件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一话题与读者进行相关探讨。 一、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 ),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 过程中,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其商业运作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要符合可持续发展之道,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总体贡献。 二、对产品、员工、消费者负责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根据张教授的课程讲述,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法律层面,一个是道德层面。从法律层面来讲,即企业可以提供合格、安全、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的生命安全的产品,或是在生产过程中破坏环境就从法律层面上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道德层面来讲,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公共事业做出贡献或是支持公益事业都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法律责任是企业道德责任的基础,一个连提供给消费者放心的产品与服务都做不到的而企业,就算在道德层面装饰的再好,也是把“不负责”赚来的钱用到“社会责任感”上,在公众的心里也还是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

企业社会责任声明

企业社会责任声明1

————————————————————————————————作者:————————————————————————————————日期: 2

一、社会责任声明 为了提高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根据我司社会责任方针政策,列出如下原则与要求,要求供应商朋友们根据此原则与要求进行自检,共同建立健康的,良性的供应链; 1. 商业道德要求 1.1所有的商业活动应遵循诚信标准,禁止任何形式的贪污、敲诈勒索和挪用公款,洗钱等行为,应推行监控和强化程序以保证符合廉洁经营的要求。 1.2不得提供或接受贿赂或其他形式的不正当收益,适当的馈送的礼物价值应当是适度的。 1.3依照适用法规和主要的行业惯例公开有关商业活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和绩效信息。 1.4应尊重知识产权,技术和生产经验的转让要妥善保护知识产权。 1.5应制定公平交易、广告和竞争的标准,公司必须有保护客户信息的措施。 1.6应制定程序,以保护供应商和员工检举者并确保其身份的机密性。 2.劳工要求 2.1 童工和青少年工保护 2.1.1公司不应使用或支持使用童工。 2.1.2如果发现有儿童从事符合童工定义的工作,公司应建立、纪录、保留旨在救济这些儿童的政策和书面程序,并将其向员工及利益相关方有效传达。公司还应给这些儿童提供足够财务及其他支持以使之接受学校教育直到超过上述定义下儿童年龄为止。 2.1.3公司可以聘用未成年工,但必须按照法规要求到当地政府劳动部门备案,建立未成年工清单。 2.1.4公司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有毒有害、特种工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不安全或危险的环境或岗位中,不可以安排在晚上上班。 2.1.5公司必须安排未成年工上岗前、上岗中、离岗后应进行体检并承担体检费用。 2.2 强迫和强制性劳动 2.2.1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强迫和强制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 2.2.2公司及为公司提供劳工的实体不得扣留工人的部分工资、福利、财产或证件,以迫使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 2.2.3员工有权在完成标准的工作时间后离开工作场所。员工在给公司的合理通知期限后,可以自由终止聘用合约。 2.3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要求 2.3.1公司应遵守适用法律及行业标准有关工作时间和公共假期的规定; 2.3.2标准工作周(不含加班时间)应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2.3.3员工每连续工作六天至少须有一天休息,所有加班必须是自愿性质。 2.3.4公司必须建立加班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员工身心健康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基本工资保证与社会保险

社会责任反面案例

(案例发生时间: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10例) 编者按: 3月31日,本报在“2009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讨会”上发布了“2008(第二届)跨国公司十大社会责任缺失案例”,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本报继2008年7月发布“07/08跨国公司十大社会责任缺失案例”之后,再一次发布的对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评选结果。“2008(第二届)跨国公司十大社会责任缺失案例”是本报自2008年9月4日起,分4期陆续刊登的2008年每季度12个、全年共48个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初选案例,并经由公众投票和当前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经过综合评审而最终产生的。今天,“跨国公司十大社会责任缺失案例”再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希望能够引起跨国公司的反思,并检点自身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不断修正自己,力争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能够引导社会、公众对跨国公司在华表现进行全新的审视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力图创造出一种提倡“积极履行责任”,摒弃“社会责任缺失”的舆论氛围。 01.IBM: 劳动用工因歧视而违法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IBM公司歧视抑郁症员工一案作出裁决:IBM(中国)公司与抑郁症员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赔偿4个月工资及奖金共计57332元。 本案申诉人袁元(化名)26岁,两年前正式签约IBM,成为其上海分公司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因为工作压力巨大,袁元2007年6月被确诊为双向性情感障碍,袁元向公司请求辞职,随后经IBM公司主动提议,转成了病假。而2008年2月27日,IBM上海分公司突然向袁元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理由是,袁元多次违反公司纪律,严重影响公司正常工作秩序,且屡教不改。袁元遂于2008年3月7日,将IBM(中国)公司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袁元的代理律师认为,袁元递交的辞职报告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已与经理协商撤销,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存在。IBM在知晓袁元患病的情况下,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北京益仁平就业歧视法律援助事务所负责人于方强认为,作为一个国际著名企业,IBM不但违反了其签署的EICC《电子行业行为准则》中“不歧视”条款,还违反了我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 02.奔驰汽车: 质量问题致人死 事件回放: 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这也是企业存在的根本。而2008年底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商奔驰公司生产的一款汽车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却与其品牌极不相称。2008年11月5日,黑龙江车主刘某驾驶帕杰罗越野车时操作失当迎面撞上大树,驾驶员位置安全气囊没有弹出,刘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判决该车生产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销售商共同赔偿65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