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及聚类分析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及聚类分析

程芳艳;李春光;孙翊轩;刘永巍;刘文志;王继亮

【摘要】对近年来84份省审水稻材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相关性状偏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三积温带品种穗数和结实率在产量中发挥作用较大,第二积温带品种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对协调,而第四积温带品种穗数和千粒重在产量构成中占比较大.依据产量相关性状聚类分析将试材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又划分为4个小类,四个积温带的大部分香稻、糯稻、软米品种聚为①、④小类;②类主要包括龙稻品种、松粳品种;③类主要包括部分龙粳、龙庆和东富系列品种.Ⅱ类主要包括4个香稻和部分龙粳系列品种.Ⅲ类主要包括松粳系列、龙稻系列和绥稻系列品种等.总之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比较容易聚为类.Ⅰ类品种属于穗重型品种,Ⅱ类品种属于中间型品种,Ⅲ类品种属于穗数型品种.

【期刊名称】《北方水稻》

【年(卷),期】2018(048)006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水稻;产量因子;聚类分析

【作者】程芳艳;李春光;孙翊轩;刘永巍;刘文志;王继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开发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3

近年来,黑龙江省连续十几年粮食大增收,其中品种的改良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非常大。黑龙江省气候比较特殊,共分为6个积温带。积温带间以活动积温为划分界限。其中前4个积温带均有水稻栽培。随着生物技术和育种新技术的采用,黑龙江省的水稻育种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为了全面了解黑龙江省2010年~2014年审定品种的特征特性,以确定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最佳株型,对这5年来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并依据产量相关性状对84份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了解不同积温带产量构成以及育种发展方向,为农民选择品种以及育种方向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0年~2014年间黑龙江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共84个(表1)。第一至第四积温带试验地点分别位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闫家岗试验基地(哈尔滨市)、八五七农场示范园区(密山市)、一戎水稻农业科技园区(佳木斯市)、前锋农场水稻示范区(抚原县),塑料大棚育苗,人工插秧,每个品种 10 行,行长 20 m,行穴距30.0 cm×13.3 cm,3~4 苗/穴,小区面积 26.6 m2。随机区组设计,按照“寒地水稻三化一管”生产模式进行秧田和本田田间管理,但不进行冷害和病害防治。每个品种行末每隔50 cm插植诱发稻瘟病发病品种。整个生育期调查苗瘟、叶瘟、穗颈瘟。成熟期调查株高、穗长、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并进行米质分析,包括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小区去掉边行后实收15 m2测定实际产量,最后折合公顷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相关因子与产量的简单相关分析

每个积温带的水稻品种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是不同的,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相关分析表略),每个积温带与产量正相关的性状有平方米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其它性状,株高呈不显著正相关,而穗长都是呈负相关。但每个积温带的选择重点是不同的,第一积温带重点培育分蘖性较高、结实率较好的品种;第二积温带重点培育较高结实率、中等株高、分蘖性较好的品种;第三积温带重点选育穗粒数、平方米穗数、千粒重、结实率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种;第四积温带重点选育每穗粒数、平方米穗数、千粒重表现较高的品种。而株高和穗长并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每个积温带穗长与产量之间都呈负相关,所以我们在品种选育的过程中杜绝以偏概全,一味的选择大穗型品种,从而影响整体产量。

2.2 各积温带产量相关性状的偏相关分析

把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得出的与产量(y)密切相关的平方米穗数(x1)、每穗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等 4 个产量因子在每个积温带进行偏相关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适合第一积温带的品种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提高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只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就行;第二积温带的品种要想获得高产重点提高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偏相关系数较低;第三积温带的品种同第一积温带;第四积温带的品种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重点提高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与穗粒数及结实率反而成负相关。

2.3 各积温带产量相关性状的线型回归分析

第一积温带线型回归方程为 y=0.441x1-0.318x2+0.153x3-0.189x4

第二积温带线型回归方程为 y=0.334x1+0.091x2+0.393x3+0.019x4

第三积温带线型回归方程为 y=0.420x1-0.242x2+0.215x3-0.245x4

第四积温带线型回归方程为 y=0.694x1-0.057x2-0.221x3+0.438x4

从上述回归方程我们也同样得出了不同积温带的产量构成因子在产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第一积温带的品种主要抓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第二积温带的品种主要抓平方米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衡发挥作用;第三积温带品种主要抓平方米穗数和结实率;第四积温带品种主要抓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

2.4 供试品种产量相关性状聚类分析

采用 SPSS18.0中系统聚类法中 Ward联接,距离采用平方Euclidean对产量相

关性状进行聚类,聚类结果见图1、表3。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在数值为10时供

试材料被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又划分为4个小类。编号同表1。从总体分类结果来看,四个积温带的大部分香稻、糯稻、软米品种聚为①、④小类;②类主要包括龙稻品种、松粳品种;③类主要包括部分龙粳、龙庆、东富系列品种。Ⅱ类有13个品种,有4个香稻:苗香粳1号(香稻)、松粳香 2 号(香稻)、金禾 1 号(香稻)、苗稻1号(香糯稻);另外9个品种为松粳 19、育龙 2号、中龙粳3号、龙粳 30、龙粳 31、龙粳 32、龙粳35、龙粳36、莲稻1号。Ⅲ类主要包

括松粳系列、龙稻系列、绥稻系列品种等。总之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比较容易聚类一类。从三大类的产量性状平均值看,Ⅰ类品种属于穗重型品种,Ⅱ类品种属于中间型品种,Ⅲ类品种属于穗数型品种。

表1 2010年~2014年黑龙江省省审水稻品种一览表编号审定时间品种名称编

号审定时间品种名称1 2010 龙香稻2号(香稻) 43 2013 育龙2号2 2010 苗香粳1号(香稻) 44 2013 中龙粳1号3 2010 龙洋1号 45 2013 东富101(糯稻)4 2010 龙稻11 46 2013 金禾1号(香稻)5 2010 牡丹江31 47 2013 苗稻1号(香糯稻)6 2010 龙稻10 48 2013 中龙粳3号7 2011 松粳香2号(香稻)49 2012 龙粳33 8 2011 松粳15 50 2012 龙粳34 9 2011 松粳14 51 2012 绥

稻1号10 2012 松粳16 52 2012 龙粳38(软米)11 2012 利元5号 53 2012

中龙香粳1号(香稻)12 2012 绿珠1号 54 2011 龙粳30 13 2012 龙稻13 55

2011 龙稻12(软米)14 2012 龙稻14 56 2010 绥粳13 15 2013 松粳17 57 2010 北稻5 16 2013 绿珠2号 58 2010 龙庆稻1号17 2013 中龙粳2号 59 2010 龙联1号18 2013 松粳18 60 2010 松粳13 19 2013 松粳19 61 2014 龙粳43 20 2013 龙稻15(糯稻) 62 2014 龙桦1号21 2014 东富102 63 2014

龙庆稻4号22 2014 松粳20 64 2014 龙粳44(糯稻)23 2014 龙稻19 65 2014 绥粳15(香稻)24 2014 龙稻17 66 2013 龙粳39 25 2014 龙稻18 67 2013

龙粳40 26 2014 哈粳稻1号 68 2013 龙粳41 27 2014 绿珠3号(香稻) 69 2013 龙庆稻3号28 2014 哈粳稻2(香稻) 70 2012 龙粳35 29 2014 东富

103 71 2012 龙粳36 30 2014 绥粳17 72 2011 龙粳31 31 2014 龙粳42 73 2011 莲稻1号32 2014 绥粳16 74 2011 龙粳32 33 2014 兴盛1号 75 2010

龙粳29 34 2014 苗稻2号(香稻) 76 2010 龙盾107 35 2014 金禾2号(香稻)77 2010 龙粳香1号(香稻)36 2014 绥稻3号(香稻) 78 2010 稼禾1号(香稻)37 2014 绥粳18(香稻) 79 2014 明科1号38 2014 北稻6(香稻) 80 2014 绥稻4号(香稻)39 2013 牡丹江32 81 2012 育龙1号40 2013 绥粳14 82 2012 龙粳37 41 2013 绥稻2号 83 2011 龙庆稻2号42 2013 牡响1号 84 2010 莲惠1号

表2 各积温带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内容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第

三积温带第四积温带平方米穗数(y,x1) 0.484 0.344 0.434 0.848穗粒数(y,x2) -0.362 0.101 -0.266 -0.121结实率(y,x3) 0.187 0.405 0.244 -0.449

千粒重(y,x4) -0.227 0.021 -0.289 0.692

图1 供试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系统聚类

表3 供试材料产量相关性状聚类结果类别品种编号21、34、35、36、37、38、52、53、56、57、59、60、64、65、75、76②22、23、24、25、26、30、32、33、63③20、29、31、45、49、50、51、58、68、69④27、28、55、61、62、

77、78、84Ⅱ2、7、19、43、46、47、48、54、70、71、72、73、

74Ⅲ①Ⅰ1、3、4、5、6、8、9、10、11、12、13、14、15、16、17、18、39、40、41、42、44、66、67、79、80、81、82、83

3 讨论

黑龙江省水稻生育期短,灌浆后期降温快,协调穗粒数、着粒密度与结实性的矛盾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关键[1]。穗部性状是株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前人研究表明紧穗型和直立穗型的品种着粒密度比较大[2-4],各地水稻超高产研究的结果,多为适当减少穗数而大幅度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一定穗数基础上增加穗粒数[5-7]。因此紧穗型或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品种将成为黑龙江省超高产株型的重点研究内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生态条件有密切关系,总的趋势是随着地理纬度升高,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减少[8]。于秋竹等[1]研究表明不同积温带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重,但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不同积温带产量构成四大要素对产量的贡献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不同积温带应该提出不同的高产株型,以更好地发展水稻生产。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于秋竹,徐海,孔宇,等.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4,35(5):529-536.

[2]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等.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5):869-874.

[3]刘坚,陶红剑,施思,等.水稻穗型的遗传和育种改良[J].中国水稻科学,2002,26(2):227-234.

[4]徐正进,林晗,马殿荣,等.北方粳稻穗型改良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6):650-659.

[5]李红宇,侯昱铭,陈英华,等.东北地区水稻主要株型性状比较分析[J].作物学报,2009,35(5):921-929.

[6]徐正进,邵国军,韩勇,等.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J].作物学报2006,32(12):1 878-1 883.

[7]陈温福,徐正进,张文忠,等.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5):662-666.

[8] 邹江石,吕川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J].作物学报,2005,31(2):254-258.

2013年黑龙江水稻加工行业

2013年黑龙江水稻加工行业 中国的水稻分为南方种植的籼稻和北方种植的粳稻两个品种。相对江南各省,黑龙江种植水稻的历史比南方水稻晚的多,有学者考证东北水稻是明代晚期开始在鸭绿江、松花江流域的平原地区开始种植的,品种和生长气候环境与南方水稻都不相同,品质也优于南方的籼稻,可一直以来种植区域分散、面积很小,没有成为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品种。建国以后,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特别是黑龙江水稻集中地表现出北方寒地水稻的优势品质,很快成为国内著名的粮食名品。黑龙江是中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优质水稻的主要产区。“中国大米好在东北,东北最好的大米在黑龙江”,已经成为市场和消费者的共识。“黑龙江大米”作为极具市场号召力的粮食品牌,充分显示了黑龙江这个粮食大省的农业品质和实力。 一、行业现状 黑龙江省种植水稻已经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水稻也成了继玉米之外黑龙江省第二大粮食作物。2012年全省水稻总产量为2171.2万吨,2013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009万亩,比上年增加278万亩,水稻总产量达到2220.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黑龙江省已是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生产量和商品量大省之一,在全国稻米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黑龙江省大米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全省大米加工企业1376个,年生产加工能力5255万吨,年产大米1063万吨。2013年,黑龙江省共有年处理稻谷能力10万吨以上的大型稻米加工企业63家,5万~10万吨中型加工企业310家,省级以上产业化稻米加工龙头企业76户。全省稻米加工业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大中型加工企业占全省稻米加工企业总数的27.1%,大中型稻米加工企业居全行业19.5%(全国水平为15.4%),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稻米加工大型企业加快向东部佳木斯、鹤岗、牡丹江及农垦建三江和中西部地区哈尔滨、绥化等水稻主产区集聚,2012年全省6个水稻主产市及农垦系统加工量占全省稻谷实际加工总量的89%。全省稻米加工企业已从小企业、小作坊、小米碾分散经营为主体演进为大中企业和集团化经营占主导地位的格局。稻米加工企业强大的加工能力为黑龙江省稻米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加工基础。 2013年全省规上水稻加工企业共计453户。其中:哈尔滨143户,佳木斯119户,双鸭山41户,鸡西34户,鹤岗30户,齐齐哈尔28户,绥化26户,牡丹江16户,大庆6户,伊春6户,七台河4户。全行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14.73亿元,利润总额44.02亿元,上缴税金总额26.08亿元,资产总额376.66亿元,负债总额202.45亿元。 二、存在问题

浅谈黑龙江水稻种植综合技术

浅谈黑龙江水稻种植综合技术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水稻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优质稻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育秧、田间管理以及病虫 害防治等方面阐述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综合技术。 一、育秧技术 育秧技术是保证水稻生产高产、高质的基础,其关键是选种、育种和育嫁种的操作和 方法。黑龙江省地广人稀,品种范围较广,主要品种为晚稻和早稻,其中晚稻又以长粒稻 和短粒稻为主,而早稻则以贡稻为主。在选种方面,要重视对品种的认识,选择抗病、适 应性好、产量高、优质的新品种进行种植。 在育种方面,要加强育种的科技支撑,水稻品种间杂交是改良现有品种、培育新品种 的主要方式,可以应用现代的分子生物技术,并基于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提高 育种效率和选择效果。在育嫁种方面,要注意避免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提高嫁种的质量 和数量。 二、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水田土壤肥力、水分管理、农业机械及农业劳动力的管理等方面。黑龙江省地受东北亚季风及寒冷气候的影响,田地土壤中质量较好,适宜水稻生长, 但缺乏微量元素,如硒、锌等,时常需要进行土壤肥力的补充和改良。在水分管理方面, 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及时排水、灌溉,保障水稻生长。 在农业机械及农业劳动力方面,要选用适当的机具和工具进行耕作,减少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保证土壤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益。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是由环境、气候、土壤等因素引起,通过 生物、化学反应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因此,科学的防病防 虫措施十分重要。 首先,要重视田间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秸秆、草屑等枯萎物,减少重病原菌的滋生。其次,要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养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如通过磷酸二氢钾、腐酸铁锰等 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使用抗病虫害的高效农药,多种方法交替使用,避免对植物造成农 药的毒害;以及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效、高产、安全的种植技术对于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民收入至关重要。因此,黑龙江水稻种植综合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更新,将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的品质和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2022年黑龙江省水稻市场分析报告

2022年黑龙江省水稻市场分析报告 一、市场梗概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水稻种植面积宽广,具有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2022年,黑龙江省水稻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本报告将对该省水稻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援助相关经营者了解该市场的现状和将来进步趋势。 二、市场需求 1.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息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有机水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黑龙江省水稻市场中的高品质水稻需求将持续增长。 2.消费升级趋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息升级。对于水稻来说,消费者更加重视稻米颗粒饱满、口感好、营养丰富的品种。 3.内销需求:黑龙江省的水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息扩大,黑龙江省水稻的内销需求也将继续增长。 三、市场竞争 1.品牌竞争:黑龙江省水稻市场中的品牌竞争激烈。一方面,传统的老字号品牌依靠其历史沉淀和市场著名度,依旧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品牌通过提供高品质、奇特口感的水稻产品,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2.价格竞争:水稻市场的价格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由于中低端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价格的竞争往往成为推动市场份额争夺的关键因素。

3.供应链竞争:水稻供应链的高效运作能力对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农业种植、采摘、加工、包装、物流等都需要达到高水平,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配送效率。 四、市场机会与挑战 1.机会:随着全球粮食供需形势的不息变化,中国市场对进口水稻的需求也在增长。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具备一定的出口潜力,可以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 2.挑战:农业生产受气候、自然灾难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黑龙江省水稻市场也不例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产量波动,以及病虫害等问题的加剧,需要农夫和相关部门实行措施加以应对。 五、进步建议 1.提高品质:水稻品质是市场竞争的关键,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者应该致力于改进品种、优化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提高水稻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探究的投入,培育优秀的农业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提高黑龙江省水稻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行业进步。 3.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提高品牌著名度和美誉度,打造黑龙江省水稻的奇特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地位。 4.完善供应链:优化水稻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能够迅速、准时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六、结论 从整体来看,2022年黑龙江省水稻市场将面临机会和挑战。 在市场需求不息升级的趋势下,提高品质、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供应链和加强品牌建设是进步水稻产业的关键。黑龙江省水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及聚类分析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及聚类分析 程芳艳;李春光;孙翊轩;刘永巍;刘文志;王继亮 【摘要】对近年来84份省审水稻材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相关性状偏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三积温带品种穗数和结实率在产量中发挥作用较大,第二积温带品种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对协调,而第四积温带品种穗数和千粒重在产量构成中占比较大.依据产量相关性状聚类分析将试材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又划分为4个小类,四个积温带的大部分香稻、糯稻、软米品种聚为①、④小类;②类主要包括龙稻品种、松粳品种;③类主要包括部分龙粳、龙庆和东富系列品种.Ⅱ类主要包括4个香稻和部分龙粳系列品种.Ⅲ类主要包括松粳系列、龙稻系列和绥稻系列品种等.总之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比较容易聚为类.Ⅰ类品种属于穗重型品种,Ⅱ类品种属于中间型品种,Ⅲ类品种属于穗数型品种. 【期刊名称】《北方水稻》 【年(卷),期】2018(048)006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水稻;产量因子;聚类分析 【作者】程芳艳;李春光;孙翊轩;刘永巍;刘文志;王继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开发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3 近年来,黑龙江省连续十几年粮食大增收,其中品种的改良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非常大。黑龙江省气候比较特殊,共分为6个积温带。积温带间以活动积温为划分界限。其中前4个积温带均有水稻栽培。随着生物技术和育种新技术的采用,黑龙江省的水稻育种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为了全面了解黑龙江省2010年~2014年审定品种的特征特性,以确定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最佳株型,对这5年来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并依据产量相关性状对84份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了解不同积温带产量构成以及育种发展方向,为农民选择品种以及育种方向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0年~2014年间黑龙江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共84个(表1)。第一至第四积温带试验地点分别位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闫家岗试验基地(哈尔滨市)、八五七农场示范园区(密山市)、一戎水稻农业科技园区(佳木斯市)、前锋农场水稻示范区(抚原县),塑料大棚育苗,人工插秧,每个品种 10 行,行长 20 m,行穴距30.0 cm×13.3 cm,3~4 苗/穴,小区面积 26.6 m2。随机区组设计,按照“寒地水稻三化一管”生产模式进行秧田和本田田间管理,但不进行冷害和病害防治。每个品种行末每隔50 cm插植诱发稻瘟病发病品种。整个生育期调查苗瘟、叶瘟、穗颈瘟。成熟期调查株高、穗长、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并进行米质分析,包括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小区去掉边行后实收15 m2测定实际产量,最后折合公顷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类型,多数 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40万以上,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穗为主。每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中旬始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选19)于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多,穗数也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重的形成有根大影响。因此,要夺取水稻高产,必须狠抓足苗、适龄、壮秧这一环。 2.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所组成,适当增 加基本苗数和提高单株成穗率是增加每亩有效穗数的两个方面。主茎穗决定于基本苗的多少,有时弱苗也不能成穗,壮秧足苗才能达到相应数量的主茎穗。分蘖穗决定于分蘖成穗率,分蘖成穗率以该品种的分蘖特性、移栽叶龄、苗体壮弱以及栽培与气候条件有关,移栽时叶龄决定有效分蘖的起始节位,栽培与气候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分蘖发生的迟早和快慢,从而影响分蘖的有效性。增穗措施要下在有效分蘖期,在分蘖初期施肥增穗效果显著,过了分蘖高峰期施肥,增穗效果就不明显,分蘖期已过再进行施肥,几乎看不出对增穗的效果。因此,分蘖期的要求是促进早发和防止迟发,在积极促进早发的基础上,控制分蘖发生过多,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达到足蘖壮株,为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3.长穗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壮秆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每穗粒 数的多少,既决定于每穗的分化颖花数,也受退化颖花数的影响。分化颖花数多是增加粒

黑龙江长粒水稻品种,哈417水稻积温是多少

黑龙江长粒水稻品种,哈417水稻积温是多少 以龙稻18为例,生长周期为135-140天左右,需≥10°C的活动积温为2480-2550°C,株高98cm左右,主茎上长有12.5片叶,穗长22cm 左右,每个穗上有140颗穗粒,千粒重为27g,2011-2012年间,试验区亩产量平均为585.5kg,2013年,试验区亩产量平均为566.04kg。 一、黑龙江长粒水稻品种 1、垦盈1号水稻介绍 (1)植株外形:株高88cm左右,主茎上长有12-13片叶。 (2)穗粒特征:穗长23cm左右,每个穗上有150颗穗粒,千粒重为31g。 (3)米粒:米粒优质,长宽比为2.1:1。 (4)产量:每亩地平均产量为600kg,高产情况下亩产量可以达到667kg。 (5)抗性:适应能力强,抗倒伏能力极强,耐寒性强,抗病能力强。 (6)其他:生长周期为135天,需≥10°C活动积温要求在2500°C。 2、龙稻18号水稻介绍 (1)植株外形:株高98cm左右,主茎上长有12.5片叶。 (2)穗粒特征:穗长22cm左右,每个穗上有140颗穗粒,千粒重为27g。 (3)米粒:出糙率81.3%,整精米率70.5-70.6%,垩白粒米率

2-7%,垩白度0.2-0.9%,直链淀粉含量17.12-17.23%,胶稠度 80.5-81.0mm。 (4)产量:2011-2012年间,试验区亩产量平均为585.5kg,2013年,试验区亩产量平均为566.04kg。 (5)抗性: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为叶瘟0-1级,穗颈瘟0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为处理空壳率1.81-6.11%。 (6)其他:生长周期为135-140天左右,需≥10°C活动积温2480-2550°C。 二、哈417水稻积温是多少 1、哈417审定后称之为龙稻21,需≥10°C活动积温2650°C左右。 2、活动积温:指的是大于等于10°C的日平均气温相加,最终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比如某3天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3°C,14°C,15°C,则活动积温为42°C。

黑龙江省“十四五”水稻生产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十四五”水稻生产发展规划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22.01.07 •【字号】黑农厅发〔2021〕341号 •【施行日期】2022.01.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科技 正文 黑龙江省“十四五”水稻生产发展规划 黑农厅发〔2021〕341号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水稻生产和供给基地,也是国家划定的粳稻生产保护区。为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水稻振兴计划,根据《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2020年,我省水稻种植面积5808万亩,占全国的12.9%,位居全国第二位,产量579.2亿斤,占全国的13.7%,位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粳稻生产基地。近年来,国内外消费者对东北大米,尤其是黑龙江大米有较好的评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喜欢吃粳米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稻农也根据市场需求选用优质米品种种植,使黑龙江大米的品质不断提高。黑龙江的土质肥沃、水质无污染、活动积温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耕地半年休闲、冬季寒冷病虫害少等有利条件使黑龙江稻区成为得天独厚的优质粳米特定生态区,品种优势与生态优势得到密切结合。由于无污染,有机化程度高,获得优质粳米和绿色食品米双重桂冠,这些足以使黑龙江优质粳米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市

场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对照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水稻生产情况,我省水稻生产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品质发展不均衡。我省水稻种植品种多而杂,第一、二积温带等优势产区水稻品质较好,五优稻4号、龙稻18等当家品种市场认可度高,销售活跃顺畅。第三、四积温带为我省水稻主产区,多年来,该区域水稻生产一直以提高产量为主,品质改良明显滞后,缺少主打优质品种,普通圆粒稻米外观和口感与南方粳米差异小,水稻质量、品质相对南方竞争优势不突出,“稻强米弱”问题表现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全省水田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投入不足,大中型灌区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初期,工程建设标准低、田间配套工程弱、渠道用水“跑、冒、漏”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市场营销能力弱。近年来泰国、越南大米低价进入国内,日本等高品质大米进口量增大,南方籼改粳速度加快,全国粳稻产量不断增大,辽宁、吉林稻米品质加快改善,直追优质稻米,我省稻米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挑战。 二、指导思想 以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挖掘水稻单产潜力、提升水稻品质和加强田间灌排渠系及引水提水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稳定发展,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水稻规模化生产基地,增强龙江优质粳稻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三、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耕作方式,优化调整生产布局。因地制宜重点推广优质、适口性好的优良品种,以品质促效益,品种选择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实现区域水稻的品质提升、效益提高。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绥化市种子服务中心,152000) 一、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1.1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情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 大贡献。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764.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3亿亩)的12.72%,总产量 为2199.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824.5万吨)的10.56%,单产(6988千克/公顷)高于全国 平均单产(6892.5千克/公顷)1.39%;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71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 (4.52亿亩)的12.63%,总产量为2255.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693.4万吨)的10.90%,单产(7040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860.7千克/公顷)2.61%;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907.2万亩,占全国总面积(4.53亿亩)的13.05%,总产量为237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856.0万吨)的11.40%,单产(7149.75千克/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6911.5千克/公顷)3.45%;预计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将达5982.3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4.44亿亩)的13.47%。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主要生产基地,是京津沪、陆海空重要的口粮基地,且生产的粳米品质优良、口感好,90%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75%粳米销往省外,98%做为口粮,真正做到了“东北 大粮仓全靠黑龙江”。 1.2黑龙江省优质水稻优势产业带划分 1.2.1松嫩平原稻作区 该区域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3个地区的25个县市,属于西部干旱地区,东北部地势相 对较高以外,其余地势平坦。该区气候温和,需≥10℃的有效积温在2300~2800℃之间。5~9 月降雨量少于450mm,地下水资源丰富,无霜期在120~150天之间。该区域是黑龙江省水稻 种植区域中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是较干旱的区域。 1.2.2中部平原及牡丹江流域稻区 该区域包括哈尔滨、牡丹江两个行政区域,涉及20个县市,属于南部山地区域,可以分为张 广才岭以西的较低平地区和张广才岭及其以东的老爷岭地区。该区气候条件较好,需≥10℃的 有效积温在 2500℃以上,降水量多,水资源丰富,无霜期在130~150天之间。该区域是黑龙 江省水稻种植区域中水热条件最好的区域,最适宜种植水稻。 1.2.3三江平原稻区 该区域包括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5个行政区域,涉及21个县市,属于东部 三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该区域气候温和湿润,需≥10℃的有效积温在 2500℃以上,降水量较多,水源充足,无霜期在130~145天之间。该区水热条件好,适宜种植和发展 水稻。 1.2.4大小兴安岭山区 该区域包括大兴安岭、黑河、伊春3个地区,涉及14个县市,属于中北部地区,可以分为大、小兴安岭山地区和小兴安岭两侧的较低平地区。该区气候温凉、冷凉、需≥10℃的有效积温在2500℃以下,5~9月降水量在 400~500 mm之间,无霜期在135天以内,水稻生育期在 105 天以内。该区主要受热量资源制约,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和发展水稻。 1.3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推广情况 根据《黑龙江省2018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规划布局》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作者:贾力群,吴寰,李文超 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9期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7)09-0139-02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志码: B 贾力群1,吴寰2,李文超1 ( 1.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种子管理局,黑龙江双鸭山155811; 2.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农业局,黑龙江 双鸭山155811 ) 摘要:水稻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覆盖面积非常广泛。水稻作为国民的主食,计算它的应产量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清楚水稻的构成和影响水稻产量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水稻的应产率,从而带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实力,确保让国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关键词:水稻品种;产量;产量性状 以黑龙江省作为案例,研究水稻的品种品质、颗粒大小、水稻的饱满度、水稻茁壮程度、麦粒长短、大小存活率、水稻的应产量是否达到了7个有效值[1],全面比较分析各时期成熟的水稻产量和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这跟气候是有关系的,同时也要看这个地区水稻培育栽培的举措方法和重点方向。 1我国水稻产量的现状分析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在国内种植分布面积很广,其中50%的水稻作物是在我国东北部生产的。它的种植与推广全面地带动了我国主食业的供求发展和农作物保障,不仅带动了国内经济水平的增长,也是我国在世界GDP上重要的贡献部分。水稻作为国内的主要粮食作物,它的供需是粮油行业的发展源泉,不仅加快了国民生产总值,而且也拉进了国际间的合作,推动了进出口贸易,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 国内60%以上的群体都会选择水稻作为主食,所以水稻的种植对于我国国内粮食总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对水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研究出新的水稻品种是社会最关心的问题。黑龙江省是国内最大的粮食生产进出口地区,以2002—2009年黑龙江省共培育出的161个水稻品种(不含糯米品种、黑稻谷种及特定的品种)为材料,以所在区域的平均海拔、颗粒数、细小的麦粒数、茁壮度、颗粒大小、穗长、精准密度等7个不同品种的产量作为代表,全面地对比了东北省各种水稻成熟时期的孕育生长表现以及4个生育期类型品种的产量及应产率状况。 根据水稻的整体性和部分性,直观和主观地分析水稻的生长与成分,系统地研究了水稻各个品种产量和品种性状的关系,分析了东北地区培育品种的大小及生产效率配比的构成,目的在于明确高产育种的重点配比率和今后的栽培方向。

东北佳木斯水稻种植

东北佳木斯水稻种植 东北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其中佳木斯市是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主要产区之一。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东北亚大陆中西部,属中国东北平原。这里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春季干燥,夏季暖热,秋季短爽。由于地处内陆,气温日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大,盛夏时有丰沛的降雨。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也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条件。 在佳木斯市,水稻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粮食作物,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佳木斯市的水稻种植以湿地水稻种植为主。湿地水稻种植是一种主要依靠灌溉的水稻种植方式,其特点是对气候与天然环境的适应性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稳定,同时能够有效利用当地水资源。 佳木斯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化种植等技术手段,在种植时间、育苗技术、灌溉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首先是土地准备和田间管理。在佳木斯市,土地准备一般发生在春季,农民会使用农业机械对土地进行耕犁和整地,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田间管理方面,农民会在水稻苗期浇水、施肥和除草,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求。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灌溉是关键环节。佳木斯市的灌溉主要依赖于天然水源和人工灌溉,保证水稻的充足水分供给。此外,佳木斯市农民还采用科技手段进行水稻种植,如使用优质种子、合理施肥、农药防治等手段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佳木斯市在水稻种植上也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推广,通过科技改良提高

了水稻品种的抗逆性和产量。同时,对水稻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控和田间管理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和稳定产量。此外,佳木斯市还致力于推广有机水稻种植,并引导农民进行绿色种植,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使用,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环境友好度。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佳木斯市也注重了生态保护。作为水稻产区,佳木斯市的湿地和水源是水稻生长的重要保障。因此,保护湿地生态和水资源,成为水稻种植的必备环节。在水稻种植地区,相关部门会采取措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充分保障水稻生长需要的水源和土壤资源,同时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佳木斯市的水稻种植秉承了科技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生态保护措施能够保证水稻的高产高质。同时,佳木斯市还依托丰沛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佳木斯市水稻种植的持续发展,并为当地农产品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相信在有关部门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佳木斯市水稻种植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育龙62水稻品种特征特性,附简介

育龙62水稻品种特征特性,附简介 该品种属于普通粳稻,株高为83.9厘米左右,穗长为17.1厘米左右,穗粒数为147粒左右,主茎叶片数为11片,从出苗至成熟需要127天,需≥10°C活动积温2300°C。粒型椭圆,千粒重为26.9克左右,粗蛋白含量为7.6-7.51%,整精米率为70.5-70.7%,垩白粒米率为4-13%,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一、作物种类 作物种类为水稻,品种名称为育龙62。 二、审定信息 1、审定时间:2021年。 2、审定编号:黑审稻2021L0108。 3、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三、品种来源 以绥粳9号/龙品02011为母本,龙生01-030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四、特征特性 1、普通粳稻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7天左右,需≥10°C活动积温2300°C左右。 2、该品种主茎11片叶,椭圆粒型,株高83.9厘米左右,穗长17.1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47粒左右,千粒重26.9克左右。 3、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1.0%~83.3%,整精米率70.5%~70.7%,垩白粒米率4%~13%,垩白度0.6%~2.9%,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5.3%~16.48%,胶稠度74~82毫米,粗蛋白(干基)7.06%~7.51%,食味品质82分~83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4、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3~5级,穗颈瘟3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22.14%~28.88%。

五、产量表现 1、2018~2019年参加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369.8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46增产6.4%。 2、2020年参加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75.3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46增产7.8%。 六、种植要点 1、在适应区播种期4月18日~4月25日,插秧期5月20日~5月25日,秧龄30~35天,插秧规格为30厘米×13.3厘米,每穴3~5株。 2、一般公顷施纯氮120公斤,氮∶磷∶钾=2∶1∶1。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分基肥、穗肥两次施入,每次各施30公斤。 3、氮肥施用方法: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基肥量:纯氮48公斤,纯磷60公斤,纯钾30公斤;蘖肥量:纯氮36公斤;穗

22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穗数,每穗颖花数(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因素构成的。单位面积产量计算公式是: 每公顷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克)稻谷产量(千克/公顷)= 1000×1000 水稻产量的形成过程,既是各器官形成的过程,又是光合物质生产和积累的过程。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各器官协调而合理的发展;取决于物质的最大积累和合理分配。 一、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 1.穗数的形成 在产量构成的诸因素中,穗数是最先形成的,是形成其他三因素的基础。从播种至幼穗分化前的整个营养生长期对穗数都有影响。但决定的时期是分蘖始期至有效分蘖终止期,这一时期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对增穗有显著效果。一般过了有效分蘖终止期后,各种增穗措施不但效果不明显,反而对高产群体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 单位面积内的穗数由主穗和分蘖穗两部分组成。主穗由栽插的基本苗(主苗)发育而成,分蘖穗由有效分蘖发育而成。因此适当插足基本苗和提高单株分蘖成穗率均有助于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穗数。但主穗和分蘖穗的比例,应依具体情况而定,就分蘖力强,穗型较大的杂交稻来说,应以分蘖穗为主。分蘖的比例可占穗数70%左右,常规稻如分蘖力较强或生育期较长,或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带蘖多,或土壤肥力高,分蘖穗的比例也可占总穗数50%-70%来安排;反之如品种的分蘖力弱或生育期短,或者在迟播迟插、肥力较低的条件下,则应以主穗为主,栽插的基本苗应占总穗数70%以上。 2.每穗颖花数的形成 每穗最终成长的颖花数是由分化颖花数与退化颖花数之差决定的。因此,积极促进颖花分化,或尽量减少颖花退化,均可使每穗颖花数增加。但这两条增花途径在生产上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所采取的品种等具体情况而定。如采用的是生育期较长,穗型较大,剑叶不披的品种,则可以采取促、保结合的办法,即一方面积极促进颖花分化,另一方面又尽力减少颖花退化;相反,如采用的品种生育期较短,穗型不很大,或穗型虽大,但剑叶易披垂,或栽插的基本苗多,在这些情况下,增花的重点均应放在尽量减少颖花退化上,不宜在促进颖花分化上下过多功夫。 3.结实率的决定 水稻进入减数分裂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和每穗颖花数即产量的“库容能力”已基本确定,以后的任务就是使这个贮藏物质的“库”有效地充实,提高结率和粒重。结实率和粒重反映产量库的充实程度和内容物质多少,决定最终产量的高低,其中结实率对产量高低往往

绥研稻2号水稻品种介绍

绥研稻2号水稻品种介绍 绥研稻2号是一种优质水稻品种,具有很高的产量和适应性。下面将对绥研稻2号的特点和种植要点进行介绍。 绥研稻2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种杂交水稻品种。该品种在长时间的研究和选育中,经过多次田间试验和鉴定,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绥研稻2号主要适宜于中国的南方地区种植。 绥研稻2号具有很高的产量。经过多年的试种和实践,该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可达到800公斤以上,比传统品种的产量提高了30%左右。这得益于绥研稻2号自身的优良特性,它具有较长的生育期,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使得产量大幅度增加。 绥研稻2号具有很好的抗逆性。在种植过程中,水稻常常会遇到各种逆境,如病虫害的侵袭、干旱和水涝等。绥研稻2号通过多年的选育,培育出了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继续生长和发育,保证了稻谷的产量和质量。 绥研稻2号还具有很好的品质特点。它的米粒饱满、颗粒饱满,米质晶莹透亮,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无论是作为主食还是用于加工制作其他食品,绥研稻2号都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稻米的需求。 在种植绥研稻2号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注意。首先,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绥研稻2号适宜在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

地区种植。其次,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科学施肥能够提高绥研稻2号的产量和品质。此外,及时防治病虫害也是种植绥研稻2号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可以保证稻田的健康生长,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绥研稻2号的推广种植对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改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水稻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相信绥研稻2号在未来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科学家和农民加入到水稻品种选育和种植工作中,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绥稻9水稻品种介绍

绥稻9水稻品种介绍 绥稻9号(粳型常规水稻)株高101.9cm,主茎12片叶,穗长17.3cm,穗粒数为104粒/穗,千粒重约为26.8g,从出苗到成熟需要132天。2015-201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598.5kg。201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569.7kg。 一、绥稻9号基本信息 1、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稻2018014。 2、原代号:盛昌203。 3、育种单位:绥化市盛昌种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 4、品种来源:绥粳3号为母本,绥粳4号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5、品种类型:粳型常规水稻。

二、绥稻9号品种介绍 1、成熟时间:从出苗到水稻成熟大约需要132天左右的时间。 2、植株:株高101.9cm,主茎上长有12片叶,穗长17.3cm,穗粒数为104粒/穗,千粒重约为26.8g。 3、水稻品质:出糙率80.8%,整精米率70.2%,垩白粒米率7.5%,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24%,胶稠度70.0mm,食味品质90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 4、抗逆、抗病能力:叶瘟1-6级,穗颈瘟1-5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为处理空壳率10.39-19.4%。 5、产量:2015-201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598.5kg,相较于对照组龙粳21增产10.8%。201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569.7kg,相较于对照组龙粳21增产9.1%。

三、绥稻9号种植要点 1、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黑龙江省≥10°C活动积温2400°C的地区种植。 2、播种时间:在4月12-4月19日播种为宜。 3、定植:在5月15-22日定植,秧龄以30-35天为宜。定植时,穴间距为30×13.3cm,每个穴内栽种4-6株秧苗。 4、肥料:基肥,每亩地施加2.67kg氮肥(指纯氮使用量,下述所有肥料同理),3.33kg磷肥,1.67kg钾肥。分蘖肥,每亩地施加2kg 氮肥。穗肥,每亩地施加1.33kg氮肥,1.67kg钾肥。粒肥,每亩地施加0.67kg氮肥。

北稻61品种简介

北稻61品种简介 北稻61是一种水稻品种,具有优良的品种特性和产量表现。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北稻61的品种来源、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品质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宜种植区域。 1.品种来源 北稻61是由黑龙江省北方稻作研究所育种团队开发的新型水稻品种。该团队结合了遗传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经过多代筛选和试验,最终成功培育出北稻61。 2.植物学特性 北稻61属于粳型常规水稻,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叶片绿色且直立。其分蘖能力强,生长周期适中,对温度和光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生物学特性 北稻61具有优异的生物学特性。在抗病性方面,它对稻瘟病、纹枯病等常见水稻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此外,北稻61的抗逆性也很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4.产量表现 北稻61的产量表现优异。在多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其平均产量高于对照品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和稳定的产量水平。这使得北稻61成为适宜大规模种植的优良品种。 5.品质特性 北稻61的品质特性优良。其米粒形状均匀,粒长适中,透明度高,垩白度低。蒸煮后口感香滑,米饭柔软适口,营养价值高。根据国家水稻品质检测标准,北稻61的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6.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北稻61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灌溉条件;其次,要合理密植,保证群体密度适宜;第三,要科学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第四,要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最后,要防治病虫害,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7.适宜种植区域 北稻61适宜在中国东北地区种植,特别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在这些地区,北稻61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和良好的水利条件,发挥其优良的品种特性,为农民带来稳定的产量和收益。此外,北稻61也可以在其他相似气候条件的地区种植。 总之,北稻61是一种具有优良品种特性和产量表现的水稻品种。其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适中,产量高且品质优良。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和适宜的种植区域选择,可以充分发挥北稻61的优势,为农民提供一个新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选择。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 篇一:拖累水稻产量的因素与利空因素分蘖期的管理 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与分蘖期的阻碍管理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分别在相同生育时期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决定着 水稻的高低。 农作物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 构成,这两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生育风险因素时期形成。单位面积穗数 是由主茎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主茎数取决于插 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 才能确保插秧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逼不得已单位面积穗数的国 土面积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 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的成穗率。一般分蘖越早,成穗的可能性 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抽穗,适当控 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水稻分蘖期的影响风险因素因素和管理要点 番木瓜水稻分蘖实质上是水稻茎秆的分枝,幼苗多发生在基部节 间极短的分蘖节上,主茎上所的分枝称一级分蘖,一级分蘖上的分枝 称二级分蘖,依此类推。水稻大葱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正常情况从第 一完成叶的丁叶腋伸出分蘖。但是,特殊情况下也有分蘖不轨迹现象,如健壮秧苗有时分蘖从不完全叶长出,细弱秧苗出现蘖位较低、分蘖 晚或不分蘖等情况。 一、影响分蘖的因素 1.分蘖发生与秧苗营养状况有关: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 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一直处于分蘖梢大都处于休眠状态。瘤果以后 生长中心转移,走向市场上部节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

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 质量保证,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2.分蘖爆发与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热量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终止生长发育。 3.分蘖遭遇与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为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到自然光强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发生与水分有关:分蘖出现时需要充足初春的水分。在盐 化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市场供应不足, 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5、水稻分蘖还与化工品特性还有关,多种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二、分蘖期管理 本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越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 有10%的苗出现分蘖时,称 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全田分蘖数达到 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接著穗数相等时,称为有 效分蘖终止期;以后认作无效分蘖期。 水稻分蘖期主要包括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 主要时期和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控制无效蘖。 1.早施、适施分蘖肥:在返青至分蘖期间施用的分蘖肥,一是要早,一般要求在插后3~7天完成,以促进早分蘖,并提高成穗率;二 是要适量,肥力田水平较高的丰一般亩施硫酸铵 7.5~10公斤或尿素4~5公斤加上“火苗”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瘦田亩施硫酸铵10~12.5公斤或尿素5~6公斤加上“火苗” 柯杈分蘖肥或“猛发兜”。如果在分蘖肥施后7天仍有缺肥现象,可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介绍了近20年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情况及气候变化因子(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该省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标签:气候变化;黑龙江;水稻生产;应对措施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较明显[1]。农业种植制度、栽培措施及最终产量对气候变化敏感,并且影响作物的种植面积[2,3]。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增产的趋势,但粮食安全问题仍十分严峻。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大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品种改良及政策的影响,黑龙江的粮食产量逐步增加。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是增产还是减产,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结论[4,5]。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很有必要。近20年为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对近20年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水稻种植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当地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近20年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情况 根据历史资料,1984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为27.8万公顷,而1991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4.7万公顷,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10.25%,从此水稻进入黑龙江省主体粮食作物行列。因此文章主要研究1991年后2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段(图1),1991-1995年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75万公顷;1996-2002年种植面积迅速上升至160万公顷,种植面积为1991年的2倍以上;2003年面积略有下降后逐年大幅度上升。2010年为297.5万公顷,约为1991年水稻种植面积的3.9倍。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近20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991-1997年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快速提高,之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波动中逐渐升高,可以看出1997年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波动较大,但2007-2010年单位面积产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趋势对水稻总产高低变化有直接影响。从水稻总产量的数据看,1991-1997年总产量呈显著升高的趋势,这与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有关。1997年后水稻总产量的波动较大,于2007年之后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近20年水稻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故水稻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显著相关。 2 近20年黑龙江省气候变化 2.1 温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