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学启示讲解学习

教育学重点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学启示讲解学习
教育学重点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学启示讲解学习

教育学重点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学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学启示

我们说教育其实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人的身心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利用好这些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一)具体表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例如:儿童的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上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遵循着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这是一个不可逆也不可跨越的过程。

(二)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一)具体表现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例如: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进行统一教学的行为就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的特点。

(二)教学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具体表现

一是:个体内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同一机能不同速(比如:身高、体重在初生儿与青春期阶段发展迅速,而在后续阶段发展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同机能不同步(比如:王阳明五岁就可以默背大量古诗,但他说话却结结巴巴,说明他的记忆发展较好,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较慢。)

(二)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学记》中有一句:“当其可知谓时,时过而未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的就是关键期的重要性。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一)具体表现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互补性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

身身互补:盲人的视力虽然不好,但他们的听力会变得特别灵敏。

身心互补:身残志坚,霍金,肌肉萎缩,但他撰写了《时间简史》; 司马迁,受宫刑,但他写出了《史记》。

(二)教学启示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一)具体表现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我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就体现了个体差异。

(二)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以上为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学启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事业单位考试网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启示 公共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一些心理学知识,提高自我水平和个人心理素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的开设对象范畴也逐渐突破了以前只针对师范类和教育类学生的定位,成为一门通识课。然而,在公共心理学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要求降低,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缺乏针对性等各种原因,使得公共心理学在高校课程的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长期以来,公共心理学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采取封闭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质量。[1] 当前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到 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即强调为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它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把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新模式,对改 变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窘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人本主义理论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 年代,它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学派,以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三势力”的姿态出现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学派主张强调爱、创造性、自我实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培养。人本主义理论学派将其揭示的自我实现的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教育观。

它不仅注重外在教育,更关注于学生的内在教育,让其最大限度 地发挥自己的潜能;[3] 同时,人本主义教育观还强调学习过程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应用到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当中,对心理学专业的教育工作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如何将这种全新、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 1.教育目标:从培养“应试机器”到培养“自我实现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达成人的自我实现。马斯洛指出:“教育的目的一一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罗杰斯也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教养的人。” [4] 以往的教学目标过于注重培养学生对应试制度的适应能力,忽视了个体潜能的发展。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把学生视为被动接收的对象,放在从属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积极发展和自我实现。 不难看出,人本主义教学观秉持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因此,应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培养“自我实现人”的教育目标,让 人本主义教学观贯穿、指导整个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讲,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要培养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理解地选择和制定方向的人;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做贡献的人;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更重要地是能灵活、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性运用经验时,融会贯通某种灵活处理问题方式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和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工作的人。 2. 教学过程:以教学者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师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视

公共教育学

公共教育学 1[判断题] 为了发展经济和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国家允许一部分儿童和少年就业。()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2[判断题] 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3[判断题] 教育学是专门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4[判断题]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5[判断题]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6[判断题] 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7[判断题]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8[判断题] 教育学是研究人的一门科学。()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9[判断题] 教师教的方法就是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B 解析:

10[判断题] 人是教育的产物。() 参考答案: B 解析: 11[判断题]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2[判断题] 循序渐进就是说教学要“慢进”。()

参考答案: B 我的答案: B 解析: 13[判断题]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首先见于《学记》。() 参考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解析: 14[判断题] 教师的全部任务是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 B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含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等成分)。 二、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1、心理学科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科的任务: (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讨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的人格培养提供依据。 四、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第二章感知和注意 一、感觉及知觉的概述 1、什么是感觉、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讲义(考教师证必背)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不是指规章制度) 指一个国家社会的条件下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各类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的过程: 1. 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2.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有史可考的学校教育始于商代 1. 古代教育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当代教育)(重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历史上的教育性思想 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第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三婆术”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外在规律)教育与人(内在规律)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 共 15分)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 的 ______。2.1939年苏联出版了凯洛夫主编 的 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立。 3.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对________的功能,二是教育 对 _______的功能。 4.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_________。 5.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 合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6.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现代学校教学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其类型主要有讲述、 ________、讲读、________。 7.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小学教师经常采用作业、参观、、辅导等多种辅助 教学组织形式。 8.陶冶是一种古老的德育方法,它主要通过人格感化、陶冶和陶冶等方式潜 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9.班主任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和两个方面进行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 每题1分,共10 分) 10.教育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通过控制和变革对象而进行研究某一教育问 题的方法。()11.育人性是教育的最基本属性。()12.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 术。()13.从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 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是正确的。()14.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确定教育的目的,只能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15.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16.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17.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唯一组织形式。()18.教学原则本身是由人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主观的东 西。()19.德育工作的原则是德育规律的具体 化。() 三、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 的 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20.“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出自于() A《大学》B《学记》C《中庸》D《论语》 2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皮亚杰D 洛克 22.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是() A智育B教学C自学D德育 2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01001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54 理论课学时:54 学 分:2.5 适用对象:2012级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类本、专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教育人、培养人的学科,以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个案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注重宏观内容和微观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对教育基本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教育实践层面的探究;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所有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从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出发,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加强为人之师的师德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学会从教育学科的视角分析、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 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价值 1.什么是教育学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意义

4.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教育广义、狭义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了解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形态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2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措施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1.原始的教育形态 2.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3.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等概念;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及条件;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各自作用;教育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年代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改革

第7卷第2期 2008年2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Editi on ) Vol .7No .2Feb .2008   收稿日期:2007210219 作者简介:蔡笑岳(19532),男,重庆人,广州大学教授,博导,从事教育学研究。 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与改革 蔡笑岳,刘百里,向祖强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文章提出高等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多元性课程目标,并针对传统的公共心理学课程 所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关键词: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394X (2008)022******* 公共心理学是我国心理学教学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也是心理学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窗 口。[1] 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我国一直以来主要是在师范院校中面向师范生开设。它一方面向学生传授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学、教学法等教育学科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体现师范性特色的重要课程,在师范教育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2]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将公共心理学课程仍旧定位为师范教育的公共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心理学的课程目标进行重新思考,并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公共心理学课程目标及发展 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 目标。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目标 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开设首先是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服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技能训练。因此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传授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学习、教学中的心理学规律,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发展阶段特点,使学生具备从事教育活动所必 需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教育活动所要求的心理品质、职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该课程第一层次的目标,也是一个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目标。 (二)现实指导目标 公共心理学课程除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外,还应服务于学生现实的心理生活,发挥现实心理生活指导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由青年走向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习、交友、处理人际关系、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较普遍地存在着困扰、迷茫、矛盾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急需相关的心理教育、辅导工作。[3,4] 公共心理学课程应在合格大学生的培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积极结合学生现实的心理生活,通过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活动,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合理地进行人生发展规划,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公共心理学课程的第二层次的目标,是指向于现实的课程目标。 (三)人类自我认识目标 人既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又是社会活动的本体,还是精神依附的主体。对人的认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使命。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就借用神话的 形式,表达了人类认识自我的愿望。[5] 医学、生理学、神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大学公共心理学复习笔记

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一、心理学对学生的影响可归纳为两方面: 1.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二、学生心理学对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的意义: 1.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 2.心理学直接有助于提高和加强师范生在未来的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技巧性。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从人的角度而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 3.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认知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4.意志这种心理活动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5.注意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而存在。 @怎样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 答:心理就是人在睡觉状态下的感知、情感起伏、所进行的思考、回忆和对一切外界刺激的反应与行为方式。具体说,认得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的技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人脑的机能 1大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活动是大脑的功能。 2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 反应。 3发射活动的三个环节: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大脑过程、肌体的应答运动。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 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人的心理还具有能动性和社会性两个重要特性。 高度发展的心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标志。这就是人的心理的实质,也是辩证

唯物主义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心里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动物有心理,无意识。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任务: 1.描述 2.解释 3.预测 4.控制 5.运用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取向的不太那个,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 一、质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第一、世界心理学研究队伍蓬勃发展,研究成果极为丰富。 第二、现已成为一个分支庞大、领域宽广的学科体系。 第三、心里的派系之争开始平息,学派之间兼收并蓄,与心理学相邻的学科进一步交叉渗透,研究手段日益现代化。 第四、后现代的心理学思想的出现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第五、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日趋广泛。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学派:冯特 机能主义学派: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日内瓦学派:皮亚杰 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 第一单元人性观 第一章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第一节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两种研究取向: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

2017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 约 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3.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 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 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B)。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

公共教育学试题(二)

公共教育学试题(十五) 一、选择(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1×40=40分)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5.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A.教学大纲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9.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0.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1.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拟直观 C.语言直观 D.课件 1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育的本质规定了教育的属性有 _________ A.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交流性 B.目的性传呈性实践性社会性 C.社会性实践性学习性育人性 D.育人性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 14.我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D. 壬子学制 15.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是德国1619年颁布的() A.《义务教育章程》 B. 《义务教育法规》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大家对于这个名词肯定不陌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必考的两个科目,但也只是被当做两个科目来对待,这里所说的教育学心理学显然只是狭义上的,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包扌舌更多的内容和更风度的研究对象,以至于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甚至延伸至科学的范畴。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欢迎阅读!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岀,〃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岀“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2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持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均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明发展;精准性提 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尽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均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2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一“最近发展区〃2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学习信任阶段;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发展主动性阶段; 变得勤劳的阶段;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显示充足感的阶段; 达到完善的阶段。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19、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而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桑代克,第一个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公共心理学性教学模式的

2012.No1 0 摘 要 公共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全员参与、独立探索与协作研究、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师生平等等为原则, 它具有过程性与对话性、主体性与协作性、体验性与应用性等特征, 该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课程兴趣、提高师范生专业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作用。其实施流程可设定为确定选题、自主探索、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等阶段。 关键词 公共心理学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模式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既要为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又要为他们毕业后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但是,目前师范本科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注重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重记忆,轻创造,心理学的教学应用性不强,效果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公共心理学令人担忧的教学状况,作为高等院校,要培养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就必须改变原有僵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有效的途径。 1 公共心理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研究式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心理学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有关参考资料,以师生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掌握心理理论,培养对心理教育实践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协作研究,师生的交流与对话。1.1 公共心理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需要 教学需要研究,美国教育家梅滋指出:“一言以蔽之,大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教授研究。这是他的骄傲和闻名遐迩的原因。”[1]没有研究的教学是传递性的教学,是把思想、思维引向过去、书本的教学;脱离教学的研究,不仅价值有限,而且导致对教学及其质量的巨大冲击,最终影响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教师有教授活动,又有研究,然而这两方面应统一于培养学生,教师本人进行研究与教学应融为一体,研究性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因为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一同构成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和条件。当然研究性教学包含了研究性教与学两个方面,不仅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而且还与学生的研究相结合。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知识探索者,是通过探索进行学习的参与者。学生需要教师能同他们一起探索知识,给予他们更多的研究机会。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会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 1.2 公共心理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公共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罗孟祥 (重庆三峡学院) 需要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对新知的体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变成“平等中的首席”。[2] 作为教师教育主要课程的心理学教学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以促成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让未来的教师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3 公共心理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培养专业化教师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是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它催生着教师新的职业生存方式,教师专业化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与发现教师的价值,给教师的从业素质带来挑战,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3]。《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师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真理的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培养,必须以培养有创造性的教师为基础。因此心理学教学必须体现研究性特点,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 公共心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2.1 全员参与原则 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取向应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参与学习的可能和潜能,并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性。心理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定要注意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激情,从而增强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2 独立探索与协作研究相结合原则 心理学研究性教学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交流探讨来共同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自主选题,独立探索,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个人独立研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学生个人认知水平、时间精力、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独立研究有时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切磋,将各自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有意识地发展自己与人合作的能力,养成合作的意识与精神,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突破性的成果。 2.3 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原则 心理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开始实施时,老师更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前,指导学生搜集、筛选、组织学习资料。在学生进行协作学

公共教育学试卷一.doc

公共教育学试卷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A ) 12. 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 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 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魯纳 D.昆体良 15. 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 A.教学H 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 下列以引导探宄为主的教学方法是(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 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的素质 D.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 3. 教育的出发点是(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zl.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 “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 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 )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 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A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0的 8. 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0 A.体育 B.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教育场所 9.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的创新 C.学校发展 10. 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11. 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大教学论》 )o )。 D.教育政策 D.校长 B.《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D.《钦定学堂章程》

2020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100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100 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 ) A .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C ) A .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 .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D ) A .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C ) A .知识素养之一 B .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 .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D ) A .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B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D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 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 D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C ) A.广度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D A .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 .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 绪状态 A .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C ) A .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C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2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 育》 A .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其作者是(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