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

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

阴影存在,这是人们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国水墨画追求无暗面的画面效果,实则是在表达一种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向往,向往着这个世界没有黑暗、没有阴影,希冀我们的主人前途明媚、无上荣光。世界上能找到没有明暗对比的事物吗?孔雀开屏时,难免会将它难看的屁股展现无疑。万事万物无不如此。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这一天不仅难以想象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艺术的民族性也会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样,呈现出一派缤纷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那么这不仅标志着艺术的消亡,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花红柳绿相辅相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民族艺术的个性。

斯大林同志曾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作为民族特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那么,是否存在艺术民族性的标准?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回答的。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百花齐放的。这“花”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艺术家对民族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

鉴。正是这些相异性使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样的。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艺术家个人创作而言又是一个共性的概念。艺术家的“个性”是它的基础。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所以,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

其次,保持民族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

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而且随着各民族艺术的发展,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中西融合不是将一瓶红墨水、一瓶黑墨水倾注在一起的黑红不分、非此非彼、非驴非马。就艺术而言,这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中西融合之“融合”是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艺术之营养,正如人吃猪肉、羊肉,不是为了使自己变成猪、羊一样,这种吸收、借鉴,绝不是外表的摹仿、复制、克隆,而是为我所用,用以滋养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艺术,强我们的身、健我们的体,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

“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④众所周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吸收了东方乃至非洲原始艺术的精华,但西方艺术没有被东方艺术淹没。我们今天吸收、借鉴他民族

的艺术精华,必须具有明确目的,即为了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

在今天这样一个被称为“地球村”的信息时代,若要求一民族艺术洁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艺术丝毫影响,象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又互不倾慕,实在太难;如果要求艺术家在艺术荟萃的大花园中只采摘本民族艺术之花而对他民族艺术的奇花异草毫不动心,也实在难为我们的艺术家。“物以稀为贵”那种他民族拥有而本民族缺乏的事物,常常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正如人们常常不满足粗茶淡饭而追求饱眼福、饱口福一样,吃腻了大鱼大肉的贵族会对布衣之食垂涎。在不断的喜新厌旧和怀古中人类创造了今天的文明、今天的艺术;人类也会在新一轮喜新厌旧和怀古中创造出明天的新生活和新艺术。

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对待西方艺术、西方文明既不必咬牙切齿,也不必趋之若骛。西方各种艺术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济世良药。

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这不仅不可能,而且无意义。我们也不必抱残守缺、孤芳自赏,我们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固有之艺术。同样我们也应看到,有些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并

不具有世界性。我们的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一起构成一个大部队。我们不必裹着小脚、拖着长辫在世界文化的行列中行走。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趋地跟在他民族艺术后面接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并不拒绝污泥提供给它的养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他民族前辈两个肩膀上,才能成为当代艺术的巨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欣赏者,不仅要对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行选择,对他民族的艺术也必须用我们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我们应提倡创造性地继承吸收,避免奴隶般地因袭。

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文摘要: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额都是世界的。新世纪里,面对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传统,我们要从根源、借鉴与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传统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把它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艺术传统民族性世界性辩证关系艺术发展中国 引言: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我认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正文: 一、艺术的民族性 (一)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民族性来自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来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①而民族精神的差异性就必然造就民族艺术的多元性。艺术的民族性,是艺术成熟的标志。 针对西方和东方这两个代表文化详细谈论,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首先,不能盲目的接受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对待艺术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和在西方现代文化冲击下不顾国情和自己的传统盲目照搬现代诸流派艺术,则是在落后状况下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态度除了反映出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无知,同时还包含着一个误解——即将经济和物质技术上的进步和艺术发展水平混同为一了。 其次,也不能盲目的排斥西方文化,夸耀本国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44?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罗丽娜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进入这个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交通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日渐趋同,精神生活也就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成为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主题,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1.艺术的民族性 1.1 艺术的民族性的涵义 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1.2 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 同是奴隶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是单调无味。 1.3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于你是新的,于我确是旧的,于你是古代的,于我却是现代的。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缘的,各民族的艺术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民族的艺术的影响.。一个民族的艺术要向前发展,还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中好的东西。 各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结果就是现如今我们的世界存在的缤纷的艺术种类。现我们立足于东方看世界,艺术的交流过程主要体出了三种形式: 第一,东西方的艺术交流。如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是取自日本浮世绘对线条、色彩的理解。 第二,中外民族间的艺术交流。如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结合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 第三,中华民族内部的艺术交流。古代的中华民族间的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如在西域民族学习汉族的书画艺术过程中就有一位元代的艺术大师——高克恭。他 是畏兀儿人(今维吾尔族),成为了元代米氏云山的代表画家,和他同属一个民族的边鲁,则在水墨细笔花鸟画中独占鳌头。 因此我们仅仅从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她的历史可以很肯定的得出民族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的,在交流中彼此融合,使艺术越加的丰富多彩。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都是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名作。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当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我们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所以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世界各民族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的两个方面。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又如孔雀开屏时固然美丽,但却难免会将它难看的部位亦展现无疑。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有明就有暗的对比。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 4.结论 艺术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产生的,也是为了交流而产生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民族艺术都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各有各的优势。各民族艺术必须要立足于时代的现实生活,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功能,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民族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同时我们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研究外国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并善于从中吸收一切有益于我们创造的因素。在当今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矛盾中,我们既要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又要头脑冷静。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艺术,注意与世界,时代接轨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品质和自己独特语言的现代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A].毛泽东文集(第六册)[M]. [3]吴迈.文化的民族性与文艺的世界性——关于民族的几个问题[M].1996(1):10.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艺术原理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系部: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 姓名:李小梅 学号:1043111186 指导老师:唐济川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当然对于本国家或是本民族的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术语中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艺术的民族性特点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当然不同的民族艺术有着不同的色彩和艺术芬芳,像是奴隶社会时期,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希腊有维纳斯雕像和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话;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众多的凯旋门。同样是在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与齐白石的花鸟鱼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还有阿炳的《二泉映月》,埃菲尔铁塔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同民族的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世界上有许多的民族,而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性存在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律,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下面来谈一下中国艺术的民族性: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不同个性的地点、风俗习性。在艺术上也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我国黄河以北诸多地区: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山重旷野,形象轮廓刚劲明显,色彩也单纯强烈。其与南方水木清秀,云烟速漫,色彩轻松流明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故而形成两个不同派系的山水画体貌:金碧辉煌与水墨苍劲的水系和水墨淡彩的南宗山水体系。这些具有特色的中华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从而影响到了诸多东南亚的国家文化艺术。但自清衰落,西洋绘画渗透到中国人的视线后,长期以来,对诸多的中国艺术家发生了较强烈的影响。、 好的地方是中西艺术的交流融合,让艺术的创新发展有更多的空间和表力。然而诸多的艺术者确因而产生了速感。就简单而言,20世纪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多次热烈的学术争论。例如有的同志一概地吸收西洋的所谓科学的表现手法,而对中国纯眼睛感官的观察表现方法不屑一顾,尚且这是对艺术褒读。假如科学的

(整理)艺术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一)艺术的民族性涵义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艺术,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 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

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同是努力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 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使单调无味。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与你是新的,与我确是旧的,与你是古代的,与我却是现代的。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1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阴影存在,这是人们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国水墨画追求无暗面的画面效果,实则是在表达一种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向往,向往着这个世界没有黑暗、没有阴影,希冀我们的主人前途明媚、无上荣光。世界上能找到没有明暗对比的事物吗?孔雀开屏时,难免会将它难看的屁股展现无疑。万事万物无不如此。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这一天不仅难以想象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艺术的民族性也会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样,呈现出一派缤纷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艺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对于“中西文化比较下,所谓的民族性就是世界性吗”这样一个提问,我们可以采取肯定式的回答,即“民族性也就是世界性”,因为任何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都是从某一地方开始,为某一民族发明和创造,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其他民族接受和享用的,比如油画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方面则有足球,当然还可以包括科学主义的世界观,从进化论看待人类及其社会和文化艺术的演变等。如果我们把世界理解为东南亚这样一个地理范围,那么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包括儒家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变的过程。很显然,在这里民族性在先,世界性在后,其先后关系是不可逆的,而从结果看,世界性肯定也是民族性的,至少在起源和开端上是如此。 对于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用否定来回答:“民族性不一定是世界性的”。这是因为有些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如机遇、创造力、适应度、价值观、权力等,在被某一民族发明之后,永远只为这一民族所使用,消亡之后也没有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获得世界性,比如我们中国古代建立在虐待妇女的基础上产生的三寸金莲文化,也包括我们的国粹京剧,一直就没有成为世界性的。如果把西方也考虑在内,我们的传统水墨艺术,也还没有进入西方社会,成为他们文化的一部分。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可以用肯定和否定来回答这同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影响广泛的说法“越是民族的(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不是一个类似自然科学的命题,不能用是来回答。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我们从文化,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只是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只有一种答案,即或真或假,或错误或正确的命题。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回到提出这一问题的历史情境之中,去考察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提出这一问题的前提,以及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马克思在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就认为,资本主义的廉价商品开辟了一个世界市场,过去封闭的地方和民族也被卷入其中,结果是使“乡村从属都市,东方从属西方”。在1840年之后,马克思所说的问题在中国也成为了一种现实,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强烈的民族意识也因此产生。在此条件下,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并有了各种各样的立场所产生的表述方式,如“中体西用”就是其中之一。当中西比较从器物、制度进入到广泛的文化和艺术层面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本文刊载于广西艺术学院学刊《艺术探索》综合版2001年第5期第47至第48页。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

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音乐和其它世界各国音乐,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辨证地论叙了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中国音乐如何走向世界的几点观点和看法。 何谓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局限性,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民族音乐(指音乐风格) 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特征的,它因其独特性而使别的国家和民族无法参与其中,至多对其只作一般观赏和了解而并不能真正去欣赏理解它们并与它们全面沟通和交流,它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谓民族音乐,就是指那些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从具体形式上讲这个独特性包括乐器构成和曲调风格两个方面,后者更是主要方面。它指用民族乐器或者西洋管弦乐器演奏的民族民间曲调风格的音乐。民族音乐又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 一、战国音乐的民族性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自己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民族音乐还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总之,它就象成千上万的物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一样。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从长远来看,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象征,美国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太空船上载有一张措放给外星人听的金唱片,其中就有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名曲《流水》,这是我们的骄傲,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音乐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我国音乐的世界性 世界性就是开放性、互通性、融合性、持久发展性和世界各民族广泛的参与性这样几个方面,它使各族人民真正站在同一个层面上平等对话。它是人类未来共同的发展方向,具有光明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一种历史潮流.正如人类愈来愈需要世界语(英语实际已成为一种世界语) 来相互沟通一样,在音乐上同样需要一种世界语做为相互沟通的桥梁。世界音乐的硬件是管弦乐队,软件就是世界各民族普遍能够欣赏和理解的音乐风格。它应该概括和升华各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将之提升到一个不属于任何民族音乐语言的高度。它是作曲家的倾心创造,这种创造既包括技术上的也包含音乐风格方面的。世界音乐是相对于民族音乐而言的。它在音乐技法、音乐风格上应远离任何民族音乐的特征,或者源于某个民族,但经过作曲家的精心提炼和再创造从而使世界各民族普遍都能够欣赏它、接受它。前者如德彪西,勋伯格,后者如肖邦以及民族乐派等。它是音乐领域中的世界语。当然,并不就是说凡是全新的音乐就一定是世界的,它如果不能普遍的为大家理解和接受那就不是世界音乐,甚至连音乐恐怕也不能算。我们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必须寻找到一种能与世界相沟通的音乐语言,只有用这种世界语表达我们自己,才能够让世界真正了解我们。象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这些得到全球范围一致认同的音乐就属于世界音乐。它们首先是全世界令人类的,其次才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民族音乐因其民族性,也就是地域性、独特性而难以与世界相互沟通,客观上阻碍了别人对我们的了解。这种事与愿违造成我们目前事实上被动与尴尬的局面。只有明确意识到这些,方能真正找准音乐发展的方向。解放后,我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

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

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

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 (5分)你如何辩证看待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5分)举例分析某部作品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情况。(15分) ①定义 民族性,就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共同的、根本的特性。 ②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辨证统一关系。 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③案例 i以语言艺术为例 莎士比亚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其戏剧作品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作用,歌颂了友谊、爱情、自由与正义: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主题,关于上帝、良心、道德及责任的生命思考。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在赞扬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千鹤》时也说:“虽受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洗礼,但同时也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对纯粹的日本传统体裁加以维护和继承”。 ii以电影为例 张艺谋的电影比较早地得到了国际的认可,《红高粱》、《英雄》、《秋菊打官司》等作品真实地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对民族的思考,对弱者的同情,真正地将电影的民族性推向了世界性。 《卧虎藏龙》被称为中国武术片的国际版,它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既得益于深得好莱坞“真谛”的电影叙事技巧,也得益于其中深藏的一些西方人认同和熟悉的思想观念。著名作曲家谭盾凭借《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他的音乐本身也显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例如:谭盾将帕尔曼的小提琴琴弦换成了中国传统乐器马头琴的琴弦;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又让马友友将大提琴拉出了马头琴与二胡的声音。虽然是用西洋乐器演奏,但音乐表现出的内在情调却是纯粹中国式的,那深沉而伤感的滑音,具有中国江南婉约、细腻的柔情,一下就触到了观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年,《功夫熊猫1》在中国上映,票房髙达1.7亿元人民币。“一部90分钟的《功夫熊猫1》打败了10万分钟的中国动画电视”。2011年,《功夫熊猫2》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短短两天时间就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内地首周过亿速度最快的影片,势头之强劲,甚至超过了它在北美本土的表现。《功夫熊猫1、2》中会“功夫”的“美国熊猫”吸引观众的绝招是“文化功夫”,影片绚丽的视觉景观和搞笑的细节只是外在功夫,而内在功夫是其运用中国元素来传播美国精神。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故事。影片的题材选择和许多细节处理上却打上了美国精神的烙印。《功夫熊猫2》里的中国风景成都味儿十足:片中凤凰城的构造,跟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一模一样;担担面、鸡公车、皮影戏、舞龙舞狮、四川火锅…… iii以动画为例 从1941年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个和尚》、《九色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以及80年代的《萌芦娃》为代表的动画片,在艺术语言上取得突破的同时,无一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中取得灵感而获得世界肯定的。宫崎

浅谈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浅谈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而不同的民族艺术的存在一定是必然的。每一个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 方面不同,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文化。艺术具有 民族性。 例如在中国,特别是古代,文人墨客都偏爱梅, 梅花在中国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 自强不息的精神。因而被很多画家所描绘,有很多 杰出的作品广为流传下来。如王冕的《墨梅图》。梅 花也就恰恰体现了艺术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就形成了程式化,雕刻的人物姿势必须保持直立,正面直对观众,形成正面律,根据地位决定人物大小比例,面部轮廓写实,雕像着色,眼睛 瞄黑。这些艺术雕塑就反映了埃及民族性的特点, 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的绘画风格。 民族艺术形成之后,随着世界各地的交流沟通 的增多,世界艺术形成了。世界艺术符合人类的 审美观,被整个世界所共赏,包含着人性。世界 艺术也是民族艺术的一种。 比如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闻名 于世的著作。多年来一直被世界人们所关注,所 赞美,所研究。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

完的问题。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 课题。蒙娜丽莎毫无疑问具有世界美的性质,属 于世界艺术。 比如《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一,是北宋风俗画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 珍迹,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 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国家级文物,对于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是世界所共赏的,属于世界艺术。 民族艺术可以走向世界艺术。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但是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简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简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世界性既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并非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这个民族性可以离开这个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的世界大舞台而独立从在,离开这个舞台在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将不复存在。 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体来讲就是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例如,中国艺术较埃及艺术则更有系统,更有条理,且其所受外国影响甚大,渊源甚深,故其艺术可说是超越国境的。中国的艺术起源于纪元前十三世纪,递传变迁,迄于今日,中间虽经过黑暗与摇撼不稳的时期,但其精神是始终一贯的。世界上艺术活动之丰富畅茂,无有过于中国,而艺术上的成就,亦无有出于中国之右的。尤其以中国的绘画和雕塑已能达到人们理想的完善境地,而且此类完美的作品屡见不鲜,绝非偶然获得的产物。 讲到中国我们不能不联想到中国幅员辽阔,等于从英国的极北直至阿拉伯的极南。由于中国与他国互通气息,因而有些国家在艺术上的特性与中国雷同如印度波斯和日本。如此特质所成的东方艺术,正如西方峨特式与希腊艺术一样,乃是超越国境的、世界的,东方艺术的各种特质之一归宿点,就是对宇宙的态度,此种态度与西方人的完全不同。东方人对于宇宙不能如希腊人一样采取一种镇静接受与感觉享受的态度,也不能如峨特人一样采取一种恐惧而虔敬的态度;中国人的态度可以说是神秘的:他的接受宇宙,与希腊人无异,但他没有详细了解宇宙,对一切事物中观察到的神秘,与峨特人无异,但他却不因神秘而畏惧——这便与峨特人不同。东方人接受宇宙,也想了解它,而其设法了解的态度,并不若希腊人的凭籍智慧与感觉,确实出于东方宗教所特有的一种由于本性的自然态度。单凭智慧和感觉去了解宇宙,在东方人看来是很肤浅的。在东方人脑里有一个“肉”的世界,同时也有个“灵”的世界,但在这俩个世界中间却没有一座合理的桥梁存在,但人类有一种智能,藉此智能得于灵肉俩世界中间维持一种紧张的情态。这种紧张的情态也就是一种平静的情态。那种智能,我们叫它做“本性”。东方艺术便是这种本性上智能的运用,也就是物象的外表与实体互相打通的关键。由于这种原因,所以东方艺术不能有宏大瑰玮的气度。凡是一种艺术,有着表现超现实的崇高作用的,伟大的代表。此外乾陀罗风格也随处可检查。第九窟佛传图浮雕,内悉达太子弓技图、后宫欢乐图、父子谈话图、邂逅老人图、邂逅病人图、出家踰城图诸作,与乾陀罗之佛传图对比,其中固己渗入不少“中国的”成分,而构图位置与人物体态,实在有乾陀罗之要素可稽。汉代石刻画像,多作车马人物,皆系浅雕,而人马形象右拙呆板,不脱稚气,云冈第九窟佛传图,作骑马像者凡三四景,生动写实已与汉画绝异;且为深二寸的图凸雕,谓中国有近乎西方雕刻钟的浮雕,始自佛传图及第十一窟拱侧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作者:蒯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9期 七0后代表作家徐则臣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就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尴尬接受状况这一话题做了一次演讲,他围绕着“了解中国文学的人很少”、导致“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比较小的原因”以及中国文学的突破与完善三个问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文学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应当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在演讲开始,徐则臣就遗憾地陈述了“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很小”这一事实:这些年国外了解中国文学的人依然很少,在国外的书店里,零星散落着几本中国文学书,许多国外学生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也仅仅只停留在老子、孔子、曹雪芹等几个人身上,有的甚至只知道张艺谋的电影。针对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这一尴尬接受现状,作为一个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作家,徐则臣表现出了十分的惋惜与无奈。 导致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比较小的原因很多,在演讲中,徐则臣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首先,汉语和汉语文学表达的独特性造成懂汉语的外国人相对较少,汉语文学翻译传播的障碍影响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其次,中国文学的独特性与民族性,造成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学文本的困惑与不解,这不仅与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也与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习惯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弘扬了中国文化传统,满足了中国读者欣赏习惯,体现了民族性的中国文学为何难以走进世界文学之林?这不禁引人重新思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当然,也不能由此定论,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无法相容。徐则臣指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并不是单纯的以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更为庸俗的爆料来满足外国读者的阅读与审美需求,而是应该展示中国文学的艺术追求与价值取向,将中国文学的独特性与世界文学的共通性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而不能因陈守旧,固步自封。 文学的世界性,是指在相当的审美层次上,从内容到形式诸方面,世界各民族对某一民族文学作品的认同、共识或共鸣。其中的历史意识、哲学理趣、道德观念及艺术上的价值,为世界各民族几代人和几代作家所汲取,对于提高人类的文明素养,对于各民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类文学作品才可以说是具有了较强的世界性。文学的民族性,是指一种文学在各民族文学的比较中,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所显现出的差异性、个性色彩。文学的民族性要充分体现出民族的精神。纯粹的民族性,例如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更庸俗爆料也可以获得西方的青睐,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但是这似乎与文学的意义无关,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西方人的猎奇与窥探心理,很容易沦为民族劣根性的产物。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放在世界的台面上广为流传、历久弥新、被世人所接受,必定有其存在的文化共性与思想价值。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以世界性的眼光来审视未庄而塑造出来的底层人物形象,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中国底层农民形象所具有的代表意义,他的

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陈培湛 【原文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广州)1999年06期第10~16页 【作者简介】陈培湛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 【内容提要】作者认为,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矛盾性一面,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各民族审美心理定势具有排他性。因此,中国电影首先要立足本国,适应本民族观众的审美需求。然而,民族性与国际性又具有一致性。中国电影在内容上要寻求中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共同点,弘扬民族精神;要注意民族审美心理定势的交融性。提倡民族性,并不排斥国际性。我们要借鉴外国电影创作经验,借鉴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民族电影艺术。 【关键词】电影艺术/民族性/国际性/矛盾性/一致性/民族审美心理定势 一、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存在矛盾性 电影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确实存在矛盾性的一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电影艺术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质,它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恩格斯在《致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中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6页。)这是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精辟概括。电影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又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对电影艺术具有重大影响。经济基础的性质、变化和发展对电影艺术的性质、内容和形式的发展,都有制约作用。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作品,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观众不容易理解;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作品,也会使我国观众产生审美隔阂。如宣扬我国知识分子默默奉献精神的《人到中年》和讴歌党的好干部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孔繁森》,其价值观就难于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同。而宣扬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作品,也会受到我国观众的批判。此外,由于电影艺术具有商业性,资本主义国家电影制造商一方面利用本国电影打入我国电影市场,一方面又限制我国电影打入其国内市场。据统计,1994年,美国影片产量420部,国内影院收入占全球电影市场份额40%,而中国年产影片148部,国内影院收入占全球市场份额2%。可见,中国电影目前在全球电影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注:参见《电影通讯》1995年第3期,1996年第1期。)谢晋在谈到我国电影走向世界市场的困难时指出:“很重要一点是实力不强,财力、物力、宣传没有在我们手里。我在1985年第一次到美国去的时候作了一些调查,一部电影要进入美国市场,在全美上映,宣传费用就要八百到一千万元。”(注:谢晋:《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第333页)经济因素确实是我国电影难于打入西方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治对电影艺术有着巨大影响,它也会影响电影艺术的性质、内容和风格。在阶级社会中,电影艺术总会直接或间接、鲜明或隐晦地表现一定阶级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并且为一定阶级所利用。因而,表现某一阶级思想情感的电影,往往难于得到在思想感情上相对立的阶级的认同与欢迎。在50、60年代,我国电影《白毛女》、《智取华山》、《祝福》、《聂耳》曾先后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奖,《革命家庭》中母亲的饰演者于蓝曾于1961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女演员奖。而这些影片不可能在戛纳、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表现我国人民解放斗争历程的《大决战》、《开国大典》,在我国受到观众热烈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