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1)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1)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1)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第一课《参观和旅行》:

1、常见的视角有平视、仰视、俯视。

2、根据不同的主题,绘画表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水彩笔,油画棒,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油画,彩铅画,剪贴画,铅笔淡彩画等。

3、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步骤是:A、先用软铅笔画好底稿B、再涂上轻淡的水彩或水粉色

C、干后再用软铅笔加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直接先上色,再用铅笔加工。

4、能完成一幅以参观和旅行为主题的画面。

第二课《学学构图》:

1、常见的构图形式:三角形稳定构图,S形构图,C形构图,对称构图,均衡构图,疏密对比构图,斜线冲突构图等等,但构图形式绝对不是教条框框,可以灵活运用,千变万化。(其中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严谨,S形构图流动,满构图显得热闹丰盈)

2、能在欣赏一幅作品时看出运用了哪些构图方法3能运用构图知识设计画面

第三课《版面设计》:

1、完整的版面设计基本包含:报头,题花,尾花,插图,字体。

2、优秀的版面需要注意疏密得当,图文并茂,有合理的边距、行距、间距。

3、不同主题的版面可以呈现不同的风格,严肃主题,活泼主题,文字模式,图画模式,能独立设立一张班级小报。

4、版面设计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注意呆板、版面活泼的要防止凌乱、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彩朴素的别显得暗淡。

第四课《风景如画一》:

1、在之前学习的构图,视角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冷暖色调,表现一幅有情感倾向的风景作品。

2、冷色包含蓝色,紫色,玫红,绿色,青色,柠檬黄等,象征宁静,冷静,忧郁,哀伤,孤独等等情感倾向;暖色包含红,朱红,橘红,橘黄,黄色,等,象征热情,活泼,欢快,激烈,暴躁等情感倾向。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色彩本身不冷也不暖,要看它和什么颜色放在一起,例如玫红,比大红冷,但是比紫红暖。

3、用水粉色调浓稠的浆糊能画出油画般高低不平的笔触。

第五课《风景如画二》

能通过学习装饰画点、线、面、色的元素运用方法,注意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结合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

第六课:《水墨山水画》

1、中国画也叫水墨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水墨山水的一般步骤是:勾、皴、擦、染、点;

3、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4、水墨技巧:浓、淡、干、湿;

5、用笔技巧:轻、重、粗、细、虚、实;

6、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

第七课《表情丰富的脸》:

1、观察和记忆五官在各种情绪下产生的不同变化形成的千变万化的表情,能通过绘画、手工等多样的形式表现出这些表情。

2、动物也有多种多样的表情,可以结合人的表情,产生联想,能创作一幅动物表情的作品。第八课《变脸》

学习书上,老师讲解的几种变脸小手工的制作方法,能够触类旁通自己想出一些变脸的小动画,小手工,通过这些手工制作,学习怎样制作可以抽插,变形,活动的手工技巧。

第九课《有表情的面具》

古老的傩nuo戏是历史、民俗、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结合体,傩戏面具是面具艺术的瑰宝。古老的傩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藏戏和藏戏面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课《画情绪画性格》

1、在视觉刺激中,色彩的冷暖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红色让人兴奋,蓝色让人沉静,再结合各种点线面的变化组合,创作一幅酣畅淋漓,痛快尽兴的作品。

2、干脆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轻松柔软的曲线显示温和,涌动喷发的色块象征热烈。

第十一课《包的世界一》

欣赏各种包的外形、色彩、质地和图案,分析研究各类不同款式和结构,能画出身边的包,并尝试通过联想,夸张,变形设计有创意的个性包。

第十二课《包的世界二》

尝试运用身边简单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包。

第十三课《实物的联想》

能通过联想,将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粘贴(加法)切挖(减法)穿插(空间拓卜),从而创造新的艺术品或科技发明。

第十四课《老师和同学》

成年人的身高比例在七头身或八头身,小学4、5年级身高比例在5头身或6头身。

第十五课《老师和同学二》

能够运用泥塑、剪纸等多种方法拓展表现老师和同学这一主题。

第十六课《船》十七课《梦中的远航》

1、江河湖海人们用船将五大洲连接起来。原始人发明独木舟,现代人有万吨巨轮,人类在水上行走历史悠远。

2、约六千五百万年前的船形彩陶上画了渔网,说明那时人们已经会造船捕鱼了。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能造出漂亮的木船,汉代造船业走向成熟。宋代造船走在世界前列,明代发展到顶峰,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帆船长约140米,宽约60米,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万吨巨轮,曾远航非洲东海岸。

4、羊皮筏是黄河流域原始的渡河工具,竹筏木筏也是最古老的船。

5、我国自行制造的大型油轮,长约330米,宽约60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高约70米,相当于11层的高度,全船只需要30多人,实现了智能化航行。

6、我国唐代已在大型舰船上设有数个“水密隔仓”,它保证了船在航行中部分船体即使受损进水,也能继续航行,这项伟大的发明是对世界造船业的巨大贡献。

7、五千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先民用芦苇等自然植物扎制成大型帆船,再涂上沥青等防水材料,成功进行远航。

8、请以“远航”为题,画一幅充满美丽幻想的图画。

第十八课《寓言和神话》

中国传统织物和刺绣图案中,民间节日灶火表演中都有神话和寓言故事,纸版画《螳臂当车》就是寓言故事

第十九课《雕萝卜》

雕萝卜时注意图样不要太琐碎,巧妙利用萝卜皮和肉的色彩对比。

二十课《非洲雕刻》:

1、无论粗狂、夸张、还是简洁、概括,非洲雕刻都充满了土著生活特有的强烈节奏和奇异气质,以古代雕刻为主体的非洲艺术,与西方艺术,东方艺术共同构成了世界艺术宝库三

大瑰宝。疏密有致、夸张变形是非洲雕刻的显著特征。非洲精美的铜、木、象牙雕刻震惊了世界,改变了“非洲是个缺乏文化的蛮荒之地”的错误观念。

2、非洲雕刻的制作,是先用黏土做雕塑,干后在上面涂抹一层蜡。蜡干后,在上面糊一层黏土的外膜,外膜干后,在上面开一个小孔,将它们在火里培烧,待蜡融化时迅速将铜液灌进去,铜液冷却后,将外泥膜敲掉,铜雕就完成了。

3、非洲木雕选取红木、乌木等优质木材,先用斧子等工具砍削出大轮廓,然后再精雕细刻,非洲雕刻中的形象都来源于生活,但又和真人真物不完全一样。

4、制陶的过程分为:练泥、制肧、施釉、烧制。

美术基础知识点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3、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类似色柔和悦目,对比色强烈而灿烂如:黄对紫、红对绿、蓝对橙

4、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5、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6、要画好人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

象的记忆和理解)。

7、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8、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

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9、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0、橙色是由(红)加(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加(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加(蓝)组成的。

11、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2、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暖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3、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4、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5、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1、中国传统门饰有门雕、门钹、门神、门当、门簪等。 2、中国传统门饰是民居建筑中装饰艺术最为精美,装饰手法繁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特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多边形等)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 4、适合纹样的外形与里面的纹样要匹配,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5、装饰画是一种集装饰功能与美学欣赏于一体的艺术品。 6、装饰画可分为印刷品装饰画、实物装饰画、手绘作品装饰画。 7、装饰画题材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可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要。 8、民族纹样美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 9、安塞腰鼓为陕西省的一种民间鼓舞动作豪迈奔放,场面气势宏大而热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飞天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艺术形象。因为他们能歌善舞,全身又充满香气,故友称“香音神”。 11、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和榆林窟四个石窟。 12、敦煌飞天造型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 13、现保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有492个,飞天4000余身,45000平米的壁画。

14、西湖十景包括: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苏缇春晓、双峰插云、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曲院风荷。 15、童谣和童话,将文学之美、韵律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16、色轮里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 17、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搭配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 18、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搭配时,则会产生强烈而耀眼的色彩感觉。 19用色彩的冷暖变化、笔触变化、明度变化、块面变化等可以表现音乐中或激昂或舒缓的节奏变化,以及欢快、优美、低沉、伤感等不同的情感变化。 步辇图(中国画)唐代阎立本 《步辇图》是讲述历史事件的人物画。描写了乘坐步辇的唐太宗接见前来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的场景。作品对人物的特征和心理的刻画细致、准确。

五年级下册美术试题 知识点附答案

五年级美术知识点考点 1亨利。摩尔是()现代()家,代表作品有《》《》 2.齐白石不仅是一位()家,还是一位()家、篆刻家和()。《》最终成为他的代表作品。 3.齐白石18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53年被授予“”称号。1955年获得“国际和平奖” 4.马蒂斯被评论家称为“”的代表人,该派画家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 5.马蒂斯的绘画在造型上的特点是()()在色彩上注重()()。 6.《王者之悲》和《小鹦鹉与美人鱼》属于他的()类作品 7.门采尔是()国著名画家,他的素描代表作品是《两个中国香炉》7.色彩对比的概念: 8挂虎是()省的民间美术作品。 9.《牛头》属于()作品,作者是(),是()人 10.《吉他》属于()作品,作者是(),是()人 11.牙刷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a. b c 12.连环画用漫画方法进行表现,也称为()。 13. 描绘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在西方的绘画中叫()画,在中国绘画中叫()画。 14.强烈的色彩对比会使画面产生()。 15.《吴中山水图》作者是()朝的()。《柳桥独步》的作者是中国画家() 16.中国画中的(近山)和(远山),有()的区别,也有()的区别,还有()的区别。 17.在中国花鸟画题材中,()被认为是代表高杰品质的“四君子” 18.()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之一,是()和()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和可刻的材料,制作出的各种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19.雕塑可分为()和()两类,前者可供四面欣赏,后者只能从一面去欣赏。 20.《卢舍那佛头像》属于()石窟;《圣堂》的作者是(),他是()国家;《摩西》的作者是(),他是(); 21.1969年美国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 22浙江宁波保国寺采用“”逐层向外托,是我国古代建筑所常用的一种独特结构。 23.《地动仪》作者是(),朝代是()。修拉的代表做是《》,他是()国人.《走下楼梯的女人》是法国画家()的油画作品。 24.曾候乙墓编钟是由()制成的,是()时期的作品。 25.三彩骆驼载舞俑是()代的陶器作品。 26.古根海姆博物馆把珍贵的钛用到了建筑表面上,被人称为“” 27.原子球是()的最著名的建筑。 28.列举齐白石的作品,至少四幅,种类不限。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及胡锦涛书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推动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四.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六.教学用具 水彩笔,油画棒,色纸,胶水,橡皮泥,剪刀、陶泥等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复习资料

五年级美术重要知识点 1.莫奈法国“干草垛”系列作品:《清晨》、《日落时的雪景》、《正午》、《夕阳》。他对不同时段的阳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画面中变幻的阳光照耀着乡间的树丛、草垛和大地,呈现出和谐、明丽的不同色彩,令人怦然心动。你可以从中感觉到阳光下泥土与草垛的芬芳。P5 2.第一课《阳光下的世界》小博士:同一物象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同的色彩光影变化,冷色调的光线会使物象的色调更冷,暖色调的光线会使物象的色调更暖。P5 3.第二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中:《初踏黄金路》李焕民,画面以象征丰收的金黄色为主调,与其作对比的黑、白、红三色突出了欢乐自信的藏族妇女。画面线条饱满有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藏族人民喜迎和平解放后第一个丰收年的心情。P7 4.油画《伏尔加河纤夫》列宾(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完成此画,他笔下的纤夫虽然经历了沙皇统治下的深重的苦难,却依然具有坚强的毅力。P8 5.油画《拾穗者》米勒(法国)P8 6. 第三课《童眼看世界》中:油画《错误的镜子》、《宝岛》马格利特(比利时)P11、P27 7. 第四课《多彩的民族纹样》中:单独纹样有繁有简,有大有小,有均齐式也有平衡式,有适合形也有不规则形。P13 8. 第五课《剪出缤纷的生活》中:叠色剪纸的色彩搭配很关键,颜色和明度反差大的搭配就醒目,反差小的搭配则和谐。P14 9.第六课《印出美丽的瓶花》中:套色版画制作方法:1.刻出图形2.厚涂颜色3.印制P17 10.第七课《彩塑动物》制作方法:1.捏2.接3.贴4.压5.戳6.绘P19 11.第八课《民间砖雕》中:陈家祠(建筑) 清代(广东广州),陈家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P20 12.雕塑步骤:1.塑出大体块;2.表现主要结构;3.雕、压、刻出细部,干透后,可涂上颜色或烧制成陶。P23

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归纳 第1课形的魅力 1、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有:点、线、形、色彩等。 2、形一般是指平面的形状,它可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几何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不规则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3、形的特点 (1)有规则: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2)无规则: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第2课形体的组合 1、形体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和“几何形体”。自然形体是指在自然界的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几何形体是指人工制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第3课抽象雕塑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 3、创作抽象雕塑可以利用的材料有:线材、板材、块材等。 第4课多样与统一 1、多样与统一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规律。 2、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第5课静物写生 1、静物画是指以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 2、静物写生常用方法是用线描的方法。 3、写生要注意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4、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5、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第6课喜怒哀乐 1、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哭:眉掉眼垂泪下落; 怒:立眉瞪眼牙咬紧; 愁:愁眉缩眼嘴角掉。 2、人物头像画法: (1)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 (2)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3)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 (4)完成整幅头像的描写。 第7课夸张的脸 1、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 2、经过夸张的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也更突出。 ※3、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

五年级美术知识点复习汇总汇总

小学五年级美术知识点汇总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 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 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 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暖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19、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0、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21、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23、成人的身高为7.5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24、“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25、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26、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27、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1、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常用的设计花卉图案的方法有夸张、变形、添加等。 3、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4、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5、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6、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7、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① 1、铅笔淡彩画可以先用铅笔画好底,再涂上清淡的水彩或水粉色,干后再用软铅笔加工。也可以先涂上水彩或水粉色,再用铅笔添画加工。 2、《生态园》(丙烯画)是美国当代画家考拉利的作品。 3、一般绘画构图有三角形构图、井字形构图、S 形构图、满构图,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严谨,S形构图流动,满构图现得热闹丰盈,斜线构图有主次疏密的变化,主题间相互呼应,给人生动有趣之感。横向的构图一般左右两边不对称。 4、版面设计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要防止凌乱;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显得暗淡。 5、版面设计:由文字和图画组成。文字:主题、小标题、各版块文章内容。图画:报头、插图、尾花、花边。 6、有人总结出:“站七坐五盘三半”,10岁左右的孩子,身高约5个头长度。 7、水墨山水画的作画步骤:1)勾出形状姿态。2)皴出结构纹理。3)擦出粗糙之感。4)染出色彩、整体感。5)点处苔草和生机。

8、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水墨山水画法:勾、皴、擦、染、点。 9、在装饰画创作时注意点、线、面的元素,黑、白、灰的层次和夸张变形的手法。 10、用简单的线条来描绘对象时,要注意线条的轻重、粗细、虚实变化。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② 11、彩陶、彩陶人像--新石器时代。青铜方鼎-商代。陶俑—唐代。青铜鬲—西周。陶壶、陶罐--古代美洲。 12、古老的傩戏是历史、民俗、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结合体,傩戏面具是艺术的瑰宝。 13、古老的傩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面具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藏戏和藏戏面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4、在视觉刺激中,色彩最直接的影响人的情绪。红色让人兴奋,蓝色让人沉静。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感应。干净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轻松柔软的曲线显示出温和,涌动喷发的色块象征着热烈。 15、独木舟是最古老的船。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完整

教学设计 课题色彩的对比教研类型造型·表现授课(备)教师张静科目美术授课(备)时间年级五年级教学任务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能在色环上找到对 比色。 过程方法 运用色彩对比的知识进行表现,并能运用三种合适的 方法(改变面积、改变纯度、用分割线)使色彩对比 和谐。 情感态度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教学难点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与搭配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1.老师今天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出示一些大家常见的字或词,例如:冷——热,暴雨——细雨……) 2.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中是常见的现象。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 3.出示两张图片,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为什么第学生游戏 观看大自然的图片 生答:对比现象。 学生第一张与第二 张对比识别。 师生互动,激发 兴趣

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呈180度的两个颜色为对比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找一找: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从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为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看书,观察色相 环,找出相对的颜色 边说边学,自主 学习 三、思维拓展: 怎样能使对比色和谐呢? 1、改变其中一方色彩面积的大小。 2、改变一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3、用金、银、黑、白、灰等色线分隔色 块。 学生动手尝试 四、布置作业: 用对比色创作一幅作品。 要求:可以用油画棒、彩笔等绘画,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贴的方式完成。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先构思,再动手创作。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年级美术下册知识要点分析

五年级美术知识要点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纵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家乡美》、《逛大街》、《聪明的机器人》、《欢乐陶吧》、《同一幅画》、《星光灿烂》、《团扇》、《大地飞虹》、《编花篮》、《生命的甘露》、《飞天畅想》、《我们往旅行》等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认知和练习,已把握了很多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辨别妍媸的能力和表现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进步。 四、教学目标 :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爱

好。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预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爱好。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师加以示范。 六、从教材分析学科知识要点与难点 第 1 课《家乡美》 1、教学目标: a、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b、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c、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d、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a、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b、掌握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第 2 课《逛大街》 1、教学目标:

1-6年级美术知识点(2016年新)

美术知识点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年级 1.七彩虹的颜色(赤)红、橙、黄、绿、青、蓝、紫。 2.方形给我们安定、对称、庄严的感觉。 3.尖头向上的三角形稳定、坚硬。 4.尖头向下的三角形锐利、危险。 5.水墨画的特性:浓、淡、干、湿、粗、细、虚、实。 6.水墨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砚台。 7.泥塑的方法:搓、揉、捏、团、盘等 8.卡通是漫画和动画片。 9、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 10、我们的祖先在四五千年前就用圆、三角形和方形装饰陶器、制作玉器和青铜器了。 11、七千年前江南先民就用榫卯结构建筑木屋。 12、彩陶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象征,彩陶大多数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再用石块或兽皮抛光,并进行涂画装饰,阴干后进行烧制。 二年级(上) 1、用(油画棒)画过的地方,水粉色就涂不上去,这样能产生特殊的效果。 2、向两个反向一字儿排下去,重复又重复,叫(二方连续)。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4、照相机是根据(眼睛)原理发明的。 5、人眼的瞳孔在光线强时会缩小,光线弱时会变(大),惊恐时会变(小),兴奋时会变大。 6、(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 7、哪些颜色使人感到炎热?(红色、橙色)哪些颜色使人感到凉爽?(蓝色、绿色) 8、(肌理)是指各种物质表面粗细不同的纹理。 9、纸版画是由不同厚度的纸(拼贴)成底子,再滚上(油墨)印制而成的。 10、你见过哪些自然现象?(风、雨)它可以为人类用造福?(水和风能发电、火山灰是肥料) 二年级(下) 1.三原色是红、黄、蓝。 2.三间色是橙、绿、紫。

3.水墨画树,大笔画枝干,小笔调色点叶。粗线细线、浓墨淡墨,一气呵成。 4.活泼、小巧、简洁的是点,千变万化、流动着的是线、占据一大片的是面。 5.邮票是邮费的凭证,1840年在英国首次发行。邮票的画面要选取有意义的内容,注明发行者、发行年代、邮资。 6.标志的图形力求简练并有平面装饰趣味,含有点、线、面的元素和合适的色彩。 7.人们发现和使用玉至少有2万多年的历史,古代玉器珍贵神秘,它们曾是祭祀天地和进行祈祷的神器。玉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财富,也是高雅的装饰品。 三年级(上) 1.色彩王国的三间色是(橙)、(绿)、(紫)。 2.画家(修拉),创造了(点彩)的的技法。 3.剪纸有三种基本的方法(阴剪)、(阳剪)、(综合法)。 4.为了装饰美化生活而对自然规律的事物进行主观的夸张变形并设计出的图形叫(图案),(图案)中少不了(点)(线)(面)的元素。 5.(宋代),我国就有了皮影戏艺术,用(驴皮)(牛羊皮)剪制成四肢会动的人物、动物的“演员”。 三年级(下) 1、纯度——色彩纯净的程度。 2、在吹塑纸或kt板上用粗铅笔使劲画上底稿,滚上油墨,再用瓶盖细细磨印,一幅纸版画就印成了。这种方法叫刻线纸版画。 3、事物按一定的规律井然有序地存在叫秩序。 4、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5、“板鹞”这种大型的风筝起源于宋代,上天后会发出奇妙的音响。 6、左右或上下重复而对应叫做对称。 7、每年的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 8、笔头含水很少叫作渴笔。渴笔在宣纸上擦出又干又毛的效果。 四年级(上)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1.着衣母婴卧像(雕塑)亨利·摩尔(英国) 2.齐白石1953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得“世界和平奖”,他画的虾特别传神。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作品有:《群虾》《竹楼荷塘》《荷花蜻蜓》《蛙声十里出山泉》。 3.马蒂斯,法国人,“野兽派”代表人物,作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作品《戴帽的女人》《蓝衣女人》,剪纸《王者之悲》《小鹦鹉与美人鱼》,汶斯礼拜堂彩色玻璃的设计。 4.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色彩饱和度。色彩的三属性包含色相、明度、纯度。纯度高的颜色加入不同程度的灰色或其他颜色,纯度就会降低。 5.威斯敏斯特大桥(油画)安德烈·罗兰(法国) 6.在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 7.提袋由5个面组成。 8.《市担婴戏图》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作,(中国画)宋代李嵩《牛的习作》(粉笔画)鲁本斯(法国) 9.书包的组成:包体,背带,装饰,设计要求:以人为本,写设计说明,标注尺寸。 10.《比利牛斯山之城》(油画)马格利特(比利时)《莫斯科的英国人》(油画)马列维奇(俄国) 11.单独纹样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它可应用在三角、圆、方等形式中。 12.小相框的制作方法:1折叠2裁切3剪4粘贴 13.人们习惯将动画和连环画统称为动漫。 14.中国花鸟画家在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梅兰竹菊被认为是代表高洁品质的“四君子”。《菊石图》(中国画)清代吴昌硕 15.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是中国画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款识,也叫“题款”,即在中国画作品上标题作者姓名、创作年月及诗文题跋等。它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16.《猫头鹰》(中国画)林风眠。破墨法是中国画技法之一,其方法是当第一遍墨或色未干时即在上面画第二遍,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17.描绘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在西方的绘画中叫风景画,在中国绘画中叫山水画。画家在提倡“师法自然”的同时,更多地是抒发个人情感。《柳桥独步》(中国画)齐白石,《吴中山水图》(中国画)明代沈周 18.“三庭五眼”,“三庭”是发际至眉至鼻尖至颌底,“五眼”是两眼、眼间距离及外眼角至左右耳。中国画人脸绘画步骤: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19.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的各种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20.《人首翼牛》公元前8世纪(亚述),《圣堂》罗丹(法国),《女人坐像》亨利·摩尔(英国),《摩西》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21.曾侯乙墓编钟器形复杂,浮雕纹饰精美丰富、立体感强,编钟采用了复杂的青铜冶铸工艺。“合瓦式”钟形。 22.唐三彩制作过程复杂,它的胎用白色黏土制成,先在窑内经过1100°C左右素烧,素胎经过冷却,然后再上釉进行烘烧。 23.下楼梯的女人(油画)杜尚(法国) 24.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油画)修拉(法国),画家采用光学原理和色彩对比及颜色并列所产生混合效果的理论,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 25.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分量很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斗拱”,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转移到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的作用。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26.原子球昂德雷·瓦特凯恩(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是比利时最为著名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它的设计是受了原子结构的启发。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法兰克·盖里(加拿大)把钛用到建筑外表上,因此该建筑被称为“美丽的金属花”。 27.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踏上月球之人。 28.互联网是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 29.菏泽彩蛋可分为水墨画、图纹、刻制、剪贴、漆蛋等。 30.曲阜“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的合称。孔庙建筑体现了儒家学说所强调的“和”的思想。 31.山东曹县纸扎中最有特色的是戏曲人物纸扎。折叠、糊制、剪贴是纸扎工艺的主要程序。纸扎就其性质和功能来说有所不同的,一种是岁时节令民俗游艺活动中扎制的各种赏玩性的物品,另一种是在丧葬祭祀习俗中为死者扎制的随葬品。

五年级美术第1课《哆来咪》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 教材内容:P2—P5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的把握 教学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出示渐变色卡。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教师并讲解: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10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水瓶琴及其他道具 五、深入了解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六、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七、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八、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色彩工具九、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K12学习】1-6年级美术知识点(20XX年新)

1-6年级美术知识点(20XX年新) 美术知识点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年级 1.七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2.方形给我们安定、对称、庄严的感觉。 3.尖头向上的三角形稳定、坚硬。 4.尖头向下的三角形锐利、危险。 5.水墨画的特性:浓、淡、干、湿、粗、细、虚、实。6.水墨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砚台。 7.泥塑的方法:搓、揉、捏、团、盘等 8.卡通是漫画和动画片。 9、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 10、我们的祖先在四五千年前就用圆、三角形和方形装饰陶器、制作玉器和青铜器了。 11、七千年前江南先民就用榫卯结构建筑木屋。 12、彩陶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象征,彩陶大多数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再用石块或兽皮抛光,并进行涂画装饰,阴干后进行烧制。 二年级 1、用画过的地方,水粉色就涂不上去,这样能产生特殊的效果。 2、向两个反向一字儿排下去,重复又重复,叫。 3、

是心灵的窗户。 4、照相机是根据原理发明的。 5、人眼的瞳孔在光线强时会缩小,光线弱时会变(大),惊恐时会变(小 ),兴奋时会变大。 6、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像幼芽一样稚嫩。 7、哪些颜色使人感到炎热?哪些颜色使人感到凉爽? 8、是指各种物质表面粗细不同的纹理。 9、纸版画是不同厚度的纸成底子,再滚上印制而成的。 10、你见过哪些自然现象?它可以为人类用造福? 二年级 1.三原色是红、黄、蓝。 2.三间色是橙、绿、紫。 3.水墨画树,大笔画枝干,小笔调色点叶。粗线细线、浓墨淡墨,一气呵成。 4.活泼、小巧、简洁的是点,千变万化、流动着的是线、占据一大片的是面。 5.邮票是邮费的凭证,1840年在英国首次发行。邮票的画面要选取有意义的内容,注明发行者、发行年代、邮资。 6.标志的图形力求简练并有平面装饰趣味,含有点、线、面的元素和合适的色彩。 7.人们发现和使用玉至少有2万多年的历史,古代玉器珍贵神秘,它们曾是祭祀天地和进行祈祷的神器。玉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财富,也是高雅的装饰品。 三年级

五年级美术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 1、在绘画中,(黑)和(白)是影响色彩明度变化的两大因素。 2、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分色彩种类的名称。 3、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 4、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5、中国山水画(近)景、(中)景、(远)景,近山和远山有(浓淡)的区别, 也有(干湿) 的区别,还有(繁简) 的区别。你知道的山水画家(范宽) 、(李成) 。 6、优秀的造型设计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商代的(大禾人面铜方鼎)铸有人脸,新石器的彩陶瓶口上塑有人脸,它们是古老艺术的瑰宝。 7、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成功的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画中的山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显得很小。8、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肖像艺术重在既要表现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抓住人的外部特征。欣赏肖像艺术要特别注重形与神的(统一)。 9、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10、国画也叫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它主要用料是: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 11、欣赏肖像艺术要特别注意艺术家是如何把(形) 与(神) 二者统一起来的。 12、透视是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13、透视现象可以理解为:近(大) 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

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美术教学进度表 授课教师:马强授课班级:五年级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分析 1、从整体结构上看,注重知识的延续性。 本册教材的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和以往一样采用并列式散点式而非单元式,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同时本册教材进一步延续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线条系列的《画人像》;色彩系列的《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泥塑系列的《杯子的设计》;版画系列的漏印版画《唱起来跳起来》。欣赏系列的《肖像艺术》、《飞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学习领域上看,强调综合性。 全册共有19课,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相对比较薄弱,“综合·探索”领域有两课,但其他课中也渗透了综合,如:《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中剪贴画相结合,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再如: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是美术与数学的结合,在教学中不讲比例的定义,讲与美术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现了跨学科的总和。 3、从主题选择上看,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美术与自我”主题,为0课,“美术与社会”主题有5课占总数29.4%,“美术与自然”主题有2 课占总数的11.8%,“纯学科表现”主题有5课《肖像艺术》、《画人像》、《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色彩的色相》,《色彩的明度》,体占总数的29.4%,在其他主题方面(包括生活 用品、机械等)共有6课,占总数的35.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册教 科书淡化了“美术与自我”主题,而“纯学科表现”主题比前几册有了强化,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同时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编排了《飞天》、《有趣的汉字》、《偶戏》;内页大开本介绍了《帕特农神庙》,《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一课中重点欣赏了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的比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归纳 第1课 形的魅力 1、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有:点、线、形、色彩等。 2、形一般是指平面的形状,它可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 几何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不规则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3、形的特点 (1)有规则: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2)无规则: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第2课 形体的组合 1、形体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和“几何形体”。自然形体是指在自然界的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几何形体是指人工制成 的一些立体形态。 第3课 抽象雕塑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 3、创作抽象雕塑可以利用的材料有:线材、板材、块材等。 第4课 多样与统一 1、多样与统一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规律。 2、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第5课 静物写生 1、静物画是指以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 2、静物写生常用方法是用线描的方法。 3、写生要注意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4、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5、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第6课 喜怒哀乐 1、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哭:眉掉眼垂泪下落; 怒:立眉瞪眼牙咬紧; 愁:愁眉缩眼嘴角掉。 2、人物头像画法: (1)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 (2)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3)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 (4)完成整幅头像的描写。 第7课 夸张的脸 1、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 2、经过夸张的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也更突出。 3、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 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 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 4、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5、脸部的夸张,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额头、颧骨、下巴等)的特征,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8课 十二生肖 1、“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等动物组成,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 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9课 学画山水画

湘教版五年级美术复习知识点

湘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复习知识点 一、填空题 1.音符、形体、色彩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构成了一种有节奏的美好旋律。2.远大近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3.俄罗斯套娃是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 4.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般采用对比色搭配和协调色搭配。 5.衣服的款式非常多,但是一般都有衣领、衣袖和衣身。 6.制作布艺小品一般利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 7.由于纺织品的软体特性,用它制作出的立体艺术形象,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一般被称为软雕塑。 8.用榫卯结构原理可以制作插接作品。 9.在美术课上一般把人体分为头部、胸部、髋部和四肢。 10.我国的古建筑多用石、砖、木等材质建造。多以柱、梁、枋、檩、斗拱和重檐合理结构,体现出对称、均衡、节奏的美。 11. 京剧是我国传统的戏剧,称为“国粹”。人物扮演的角色分别叫生、旦、净、末、丑。 直升飞机是科学家根据模仿制造的。一般分为发动机、机身、主起落架、尾桨、三叶主旋翼组成,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装置、动力装置和操作系统等部分组成。 12.中国画的颜料大都是从植物、和矿物中提取的。 13、古建筑指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较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 渐变方法如今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 14中国画的颜料大都是从植物和矿物中提取的。矿物性颜色有石青、石绿、朱砂、石黄,植物性颜色有花青、藤黄。 15、常见的拍摄角度:平拍、仰拍、俯拍 16、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器物造型圆润、饱满。唐三彩的种类丰富多彩,有生活用具、动物、人物等,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17、皮影戏又叫影子戏,传统皮影是用兽皮或纸板制作成的透明道具。然有红、黄、青、绿、黒五种纯色。皮影一般采用阳刻和阴刻的方法实现人物造型。 18、皮影中女性发饰多用花、草、云、凤为图案,男性多以龙、虎、水、云。 19、水墨画常有三种绘画方式: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 20、青花瓷各部位的名称常用拟人手法,借用人体名称加以命名。青花瓷器型多种多样,纹饰多为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青花瓷的颜色以单纯的钴蓝矿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