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元件拆装和分析指导书

液压元件拆装和分析指导书
液压元件拆装和分析指导书

请同学们准备实验一的预习报告,准备轴向柱塞泵和单向节流阀拆装实验即可,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元件结构图和简述元件工作原理。实验报告一定写明班级、姓名、学好和任课老师,否则无法记录实验成绩!

实验一液压元件拆装和分析

实验目的:液压元件的品种规格繁多,通过对典型液压元件侧拆装实验,加深对相关液压元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1液压动力元件拆装分析实验

液压动力元件起着向系统提供动力源的作用,是液压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元件。液压泵是为液压系统提供一定的流量和压力的动力元件,它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液压泵的种类主要包括各种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1.1CB-B型外啮合齿轮泵拆装

(1)实验目的

了解CB-B型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拆装CB-B型外啮合齿轮泵,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实验原理

CB-B型外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齿轮泵,属于分离三片式结构。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1-1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这时轮齿进入啮合,

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

图1-1 CB-B齿轮泵的结构

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10-压环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

(4)拆卸步骤

a.用内六角扳手拆掉连接前后泵盖与泵体的内六角螺栓。

b.用铜棒和橡胶锤轻轻敲击驱动轴,使前后泵盖与泵体从结合面处分离。

c.取下后泵盖、泵盖和泵体间的“O”型圈以及泵体定位销。

d.从前泵盖上取出主动齿轮和主动轴。

e.取下前泵盖和泵体间的“O”型圈。

f.从前泵盖上取出被动齿轮和被动轴。

g.用内卡簧钳取出前泵盖中的卡簧,用专用钢套轻轻敲出内侧的油封。

(5)结构特点观察

a.注意观察泵盖上的泄油孔、卸荷槽、并比较泵体两端的卸荷槽。

b.注意铭牌的观察,铭牌标注了泵的基本参数,如泵的排量,泵的额定压力等。

c.注意观察泵的三片式结构的装配特点。

d.注意观察齿轮泵中存在三个可能产生泄漏的部位:齿轮外圆与泵体配合处、齿轮端面和端盖间、两个齿轮的齿面啮合处。

(6)装配要点和注意事项

装配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装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零件拆卸完毕后,用汽油清洗全部零件,干燥后用不起毛的布擦拭干净。

b.注意油封唇口的方向。

c.装配时应防止对零件的损伤。

d.拧紧螺钉时要让几个螺钉均匀受力。

e.装配后向油泵的进出油口注入机油,用手转动应均匀无过紧感觉。

(7)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CB-B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该型齿轮泵的结构组成。

c.通过拆装,掌握该型齿轮泵内主要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d.掌握拆装内啮合齿轮泵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8)思考题

a.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

b.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c.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d.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

e.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

f.泵盖上的卸荷槽与泵体两端的卸何槽各起什么作用?

1.2YB-1型双作用叶片泵拆装

(1)实验目的

了解YB-1型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拆装YB-1型双作用叶片泵,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实验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由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盘等组成。转子与定子中心重合,定子内表面近似为

椭圆柱形,该椭圆柱形由两段长半径为R、短半径为r的椭圆曲线和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当转子转动时,叶片的离心力和(减压后)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在转子槽内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内表面,由叶片、定子的内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当转子按图2所示方向旋转时,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叶片外伸,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吸入油液;在从大圆弧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叶片被定子内壁逐渐压进槽内,密封空间容积变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因而,当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所以成为双作用叶片泵。

图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 2-压油口 3-转子 4-叶片5-吸油口

图1-3 YB-1型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

1-左配油盘 2,6-滚珠轴承 4-定子 5-右配油盘6-左泵体 7-右泵体

9-油封10-压盖11-叶片 12-转子 13-螺钉

(4)拆卸步骤

a.拆下右泵体盖板上的紧固螺栓,取下盖板和两个油封。

b.拆下连接左、右泵体的4个固定螺栓,分离左、右泵体。

c.用铜棒轻轻敲击传动轴,退出主轴和两端径向球轴承。拆下左右配油盘、定子、转子和叶片组成的部件。

d.拆下两个紧固螺钉,分解左右配油盘、定子、转子以及叶片组成的部件。

(5)结构特点观察

a.注意观察左右泵体、转子、定子、配油盘、传动轴、两个径向球轴承和油封的位置及各零部件间的装配关系。

b.注意观察铭牌,铭牌标注了泵的基本参数,如泵的排量,泵的额定压力等。

c.注意观察泵的装配特点,即定子、转子、叶片、配油盘等油泵内部的零件用螺钉紧固成一个组合体。

d.注意观察配油盘结构、配油盘上的三角槽的位置。

e.注意观察定子曲线的形状和叶片放置的倾角。

f.注意观察泵体上油道的位置和形状,并仔细分析它们的作用。

(6)装配要点和注意事项

装配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装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泵的定子、转子、叶片和左右配油盘通过两个螺钉进行预紧。

b.预紧螺钉头部安装于左泵体的内孔中,以保证定子、配油盘与泵体的相对位置。

c.该泵的旋转方向是固定的,安装时要注意定子、转子和叶片的方向。

(7)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YB-1型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该型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组成。

c.通过拆装,掌握该型双作用叶片泵内主要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d.掌握拆装双作用叶片泵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e.分析影响液压泵正常工作及容积效率的因素,了解泵中易产生故障的部件,并分析其原因。(8)思考题

a.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哪几段曲线组成的?

b.设置叶片安放角的目的是什么?

c.该泵采用了何种压力补偿方法?压力补偿的机理是什么?

d.该泵采用了何种定心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e.叶片泵中叶片的数量一般选偶数,为什么?

1.3CY14-1型轴向柱塞泵拆装

(1)实验目的

了解CY14-1型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拆装CY14-1型直轴式轴向柱塞泵,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实验原理

如图1-4所示,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由斜盘11、柱塞7、缸体3、配油盘4、传动轴6等组成。回程盘和柱塞滑履一同转动。在排液过程中借助斜盘11推动柱塞作轴向运动;在吸油时依靠回程盘、钢球和弹簧组成的回程装置将滑履紧紧压在斜盘表面上滑动。传动轴6通过左边的花键带动缸体3旋转,由于滑履9贴紧在斜盘表面上,柱塞在随缸体旋转的同时在缸体中作往复运动。缸体中柱塞底部的密封工作容积是通过配油盘4与泵的进出口相通的。随着传动轴的转动,液压泵连续地吸油和排油。

图1-4 CY14-1型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

1-泵体 2-弹簧 3-缸体 4-配油盘 5-前泵体 6-传动轴 7-柱塞 8-轴承 9-滑履 10-回程盘

11-斜盘 12-销轴 13-变量活塞 14-丝杠 15-手轮 16-螺母

(4)拆卸步骤

a.松开变量机构与泵体上的固定螺钉,将左端手动变量机构与泵体分开。

b.拧下手动变量机构左端刻度盘上的连接螺钉,取下刻度盘、拨叉和定位销。

c.拆下斜盘和销轴。

d.取下手动变量机构上端的调节手轮及锁紧螺母。

e.拧下手动变量机构上端盖上的连接螺钉,取下调节螺杆。

f.拧下手动变量机构上端盖上的连接螺钉,取下密封圈,轻轻敲出变量活塞。

g.拆下泵体部分的回程盘、柱塞和导套。

h.拆下缸体。

i.拆下配油盘。

j.拆下泵体部分的右端盖和油封。

k.取出传动轴。

(5)结构特点观察

a.注意观察泵体的机构,泵体上有与柱塞相配合的加工精度很高的圆柱孔,中间开有花键孔。。

b.注意观察铭牌,铭牌标注了泵的基本参数,如泵的排量,泵的额定压力等。

c.注意观察柱塞、滑履及斜盘的连接情况,柱塞和滑履中心开有小孔。

d.注意观察中心弹簧2中弹簧、内套、钢球和回程盘及滑履的连接形式。

e.注意观察配油盘结构,了解其上配油窗口和卸荷槽的位置。

f.注意观察手动变量机构的结构特点和操作形式。

(6)装配要点和注意事项

装配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装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用汽油清洗各零部件,并按顺序放好。

b.将变量机构和泵体分别装配完毕后再进行组装。

c.装配变量活塞和传动轴时的活塞和传动轴表面涂上少许液压油。

(7)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CY14-1型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CY14-1型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组成。

c.通过拆装,掌握CY14-1型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主要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d.掌握拆装CY14-1型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8)思考题

a.柱塞泵的密封工作容积由那些零件组成?密封腔有几个?

b.柱塞泵是如何实现配流的?

c.采用中心弹簧机构有何特点,泵是如何实现自动吸油的?

d.柱塞泵的配油盘上开有几个槽孔?各有什么作用?

e.手动变量机构由那些零件组成?如何调节泵的流量?其变量特点与齿轮泵、叶片泵有什么不同?

f.该泵采用了那些措施以减小滑履和斜盘之间的摩擦?

2液压控制元件拆装和分析实验

在液压系统中,用于控制系统中液流压力、流量和液流方向的元件总称为液压控制阀。液压控制阀的种类繁多,可分为方向阀、压力阀和流量阀三大类。压力阀和流量阀是利用通流截面的节流作用来控制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的,而方向阀则是利用通流通道的变换控制控制油液的流动方向。液压阀的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阀体,阀芯以及采用机、电、液等不同方式的控制机构。液压阀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管式、板式和集成连接式。通过对常见液压阀的拆装训练可加深对阀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阀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1Y型先导式溢流阀拆装

(1)实验目的

了解Y型先导式溢流阀(简称先导阀)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拆装Y型先导式溢流阀,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实验原理

Y型先导式溢流阀的机构图如图2-1所示。系统的压力作用于主阀及先导阀,当先导阀未打开时,腔中油液没有流动,作用在主阀两侧的液压力平衡,主阀被弹簧压在阀口的关闭位置。当系统压力增大到使先导阀打开时,液流通过阻尼孔、先导阀流回油箱。由于阻尼孔的阻尼作用,使主阀下端的压力大于上端的压力,主阀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打开阀口,实现溢流作用。调节先导阀的调压弹簧,便可实现溢流压力的调节。

图2-1 Y1-10B型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

1-调节手轮 2-锁紧螺母 3-弹簧座 4-调压弹簧 5-锥阀

6-锥阀座 7-先导阀盖 8-螺塞 9-主阀芯 10-阀套 11-主阀体

(4)拆卸步骤

a.首先将先导阀盖和主阀体之间的4个螺钉松开并取下来,使先导阀鱼主阀分开。

b.取出主阀上的O形密封圈,取下主阀弹簧。

c.取出主阀芯和与之相配合的阀套以及对应的密封圈。

d.松开先导阀锁紧螺母,然后旋下调节手轮,松开主螺母,取出弹簧座、调压弹簧及锥阀。

e.松开先导阀盖右端的螺塞及密封圈,取出锥阀座。

(5)结构特点观察

a.注意观察先导阀盖和主阀体的结构,特别是阀体内的油口通道。

b.注意观察主阀芯和先导阀、锥阀、锥阀座的结构形式。

c.注意观察阀上两个弹簧的安装位置和结构特点。

d.注意观察阀体上的溢流口和远控口的开口位置和走向。

e.注意观察阀采用的密封结构形式。

(6)装配要点和注意事项

装配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装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零件拆开后按先后顺序摆放,并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及其所在的位置。

b.装配前将各零件用汽油清洗干净。

c.放入O形圈时,可在主阀芯及阀孔等部位涂少许液压油。

(7)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Y型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Y型先导式溢流阀的结构组成。

c.通过拆装,掌握Y型先导式溢流阀内主要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8)思考题

a.先导式溢流阀按主阀芯配合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几种形式?

b.先导阀和主阀体分别由哪几个重要零件组成?

c.为什么先导式溢流阀的调压弹簧可以做的比较小?

d.先导式溢流阀远控口的作用是什么?是如何实现远程调压和卸荷的?

2.2 单向节流阀拆装

(1)实验目的

了解单向节流阀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拆装单向节流阀,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实验原理

单向节流阀实际是由节流阀和单向阀并联在一起而组成的复合阀。单向节流阀的结构如图2-2所示,其主要组成零件有:顶盖、导套、阀体、阀芯、弹簧、底盖、手轮和推杆。单向节流阀安装在液压传动管路中,既能控制液压油的流向只向一个方向流动,又能控制液压油流量的大小。

压力油从今油口流入,经节流口从出油口流出。节流口的形式为轴向三角沟槽式。由于进油口的压力油经过阀体上的通油孔,通过上、下阀芯两端,作用于阀芯上的力是平衡的,因而调节力矩较小,便于在高压下进行调节。当调节节流阀的手轮时,可通过顶杆推动阀芯向下移动。阀芯的复位靠弹簧的弹簧力来实现。阀芯的上下移动改变着节流口的开口大小,从而实现对流体流量的控制。

图2-2单向节流阀结构图

1-顶盖 2-导套 3-阀体 4-阀芯 5-弹簧 6-底盖 7-手轮 8-推杆(4)拆卸步骤

a.首先将顶盖和阀体之间的螺钉松开并取下来,使阀体与顶盖分离。

b.拧下顶盖上的锁紧螺母,从顶盖中取出手轮。

c.从顶盖中取出导套和导套中的推杆以及相应的O形密封圈。

d.将下部底盖和阀体之间的螺钉松开,取出阀芯、O形密封圈和弹簧等。

(5)结构特点观察

a.注意观察阀体上两个分别通过阀芯上下两端的油孔的位置和走向。

b.注意观察手轮、推杆和阀芯之间的连接形式。

c.注意观察该阀弹簧的安装位置和结构特点。

d.注意观察该阀采用的密封结构形式。

e.注意观察该阀节流口的形状特征。

(6)装配要点和注意事项

装配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装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零件拆开后按先后顺序摆放,并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及其所在的位置。

b.装配前将各零件用汽油清洗干净。

c.放入O形圈时,可在主阀芯及阀孔等部位涂少许液压油。

d.拆卸或安装一组螺钉时,用力要均匀。

(7)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单向节流阀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单向节流阀的结构组成。

c.通过拆装,掌握单向节流阀内主要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d.画出节流阀经常采用的阀口形式。

(8)思考题

a.节流阀一般有哪几种形式?

b.该阀为何能带载调节?

c.节流阀的刚度指的是什么?

d.节流阀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液压元件的拆装

液压元件的拆装 第一部分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拆装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们在原理上是类似的,都是完成液压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因此,它们在结构上也大同小异(有的可以完全转换,也有的分别设置了各自特有的零件).无论它们之间的差异如何,我们所讲过的容积式液压泵及液压马达都有以下两个共同点: 必须具备一个或若干个作周期变化的密封工作容积; 必须具备相应的配油装置. 对于泵,我们主要关心的是流量和压力这两个参数,为使这两个重要参数保持正常,我们必须设法解决泄露,噪音和困油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泵的性能和应用,所以在拆装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注意观察为减少这些问题在结构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对于马达,我们所关心的主要性能参数是转速和转矩。除了观察它和泵的相同之处外,还要特别注意它的一些独特之处。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心脏。正确地拆卸装配液压泵,是液压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齿轮泵广泛用于汽车液压系统,叶片泵、柱塞泵在工程机械等液压领域应用十分普遍。依次,本部分重点介绍这三种液压泵的拆装知识。 一、齿轮泵拆卸装配 齿轮泵有中压和高压之分,拆卸与装配中应注意分析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中、高压齿轮泵的异 同; 2.弄清齿轮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变化的方式; 3.了解为解决困油,径向力不平衡,轴向泄油三大问题,提高齿轮泵性能在结 构上所采取的措施。 (二)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增大,形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啮合点区域,轮齿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减小,形成排油过程. (三) 拆卸与装配 1. CB—B 泵的拆装 CB—B齿轮泵的结构见教材图。 (1)拆卸顺序 1、清洗要拆卸的齿轮泵表面。观察泵外表有无漏油痕迹,泵结构的连接方式。螺钉及定位销钉数目与位置,记录铭牌标记内容。用力转动主动轴,体会转动的轻重、声音。正反向转动,体会齿轮泵啮合间隙。顺轴向推拉传动轴,体会传动轴轴向间隙引起的手感。用记号笔在前后端盖与泵体相连的适当位置作上标记。 2、将齿轮泵夹持在用软金属保护好钳口的虎钳上,用拔钉拔出两颗定位销钉,对称放松并卸下6颗连接螺钉。 3、用木锤轻击前端盖并将其卸下。 4、卸下齿轮及后端盖,观察齿轮和传动轴的密封。润滑油通道及轴承状况。 5、卸下两个齿轮轴,用千分尺检查泵体及两齿轮厚度之差;分析三者厚度相关尺寸对保证泵性能的重要性;三者厚度为什么不能超标?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建环)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建环、给排水、包装工程) 2016年 9月

目录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2)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实验 (5) 实验三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 (8)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伸长率δ和截面收缩率φ 3、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 4、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5、了解CMT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 实验仪器设备: CMT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游标卡尺、拉伸试件。 试件制备: 实验采用的圆截面短比例试件按国家标准(GB/T 228-2002)制成,如图1-1所示。这样可以避免因试件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便于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相互比较。图中:d 0为试件直径,L 0为试件的标距,并且短比例试件要求L 0=5d 0。 图1-1 实验原理: 试件夹持在夹具上,点击试件保护键,消除夹持力,调节拉力作用线,使之能通过试件轴线,实现试件两端的轴向拉伸。 试件在开始拉伸之前,设置好保护限位圈,微机控制系统首先进入POWERTEST3.0界面。试件在拉伸过程中,POWERTEST3.0软件自动描绘出一条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1—2,低碳钢在拉伸到屈服强度时,取下引伸计,试件继续拉伸,直至试件被拉断。 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2a)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铸铁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2b)比较简单,既没有明显的直线段,也没有屈服阶段,变形很小时试件就突然断裂,断口与横截面重合,断口形貌粗糙。抗拉强度σb 较低,无明显塑性变形。与电子万能实验机联机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自动给出低碳钢试件的屈服载荷Fs 。、最大载荷Fb 和铸铁试件的最大载荷Fb 。

心得体会 观察液压零件体会

观察液压零件体会 观察液压零件体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辅导有意见: 实验名称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作者学号 同作者 辅导员 实验时间年月日成绩签名 实验一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 1、实验用液压泵:齿轮泵2台、叶片泵2台、轴向柱塞泵1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三、实验要求:

1、实习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习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构的作用。 四、实训内容及注意事项: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齿轮泵 型号:CB-B型齿轮泵。 结构:泵结构见图1-1及图1-2。 ①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图1-1外啮合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图1-2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1-后泵盖2-滚针轴承3-泵体4-前泵盖5-传动轴 ②拆装步骤 1、拆解齿轮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在对称位置松开6个紧固螺栓,

液压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必修实验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轴向柱塞泵 型号: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 结构见图1—1 图1-1 (1)实验原理 当油泵的输入轴9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5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10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13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10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5中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6实现的。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2)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组成。

(3)思考题 a.cy14---1型轴向柱塞泵用的是何种配流方式? b.轴向柱塞泵的变量形式有几种? c.所谓的“闭死容积”和“困油现象”指的是什么?如何消除。 2.齿轮泵 型号:CB---B型齿轮泵 结构图见图1—2 图1-2 (1)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齿轮泵的结构组成。 (3)思考题 a.卸荷槽的作用是什么? b.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 3.双作用叶片泵 型号:YB---6型叶片泵 结构图见图1---3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绪论 §1.1 工程力学实验的内容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史上许多重大发明是依靠科学实验而得到的,许多新理论的建立也要靠实验来验证。例如材料力学中应力应变的线性关系就是虎克于1668年到1678年间作了一系列的弹簧实验之后建立起来的。不仅如此,实验对材料力学有着更重要的一面。因为材料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将真实材料理想化,实际构件典型化,公式推导假设化基础之上的,它的结论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在工程中应用,都只有通过实验验证才能断定。在解决工程设计的强度,刚度等问题时,首先要知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达力学性能的材料常数。这些常数只有靠材料试验测试才能得到。有时实际工程中构件的几何形状和载荷都十分复杂,构件中的应力单纯靠计算难以得到正确的数据,这种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实验应力分析的手段才能解决。因此,材料力学实验是学习材料力学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材料力学实验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或能的作用下,材料在变形、强 度等方面表现出的一些特性,如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屈服强度)、强度极限、弹性模量、疲劳极限、冲击韧性等。这些强度指标或参数都是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依据,而它们一般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此外,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又是检验材质、评定材料热处理工艺、焊接工艺的重要手段。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新型合金材料、合成材料不断涌现,力学性能的测定,是研究每一中新型材料的重要任务。 2.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材料力学的一些理论是以某些假设为基础的,例如杆件 的弯曲理论就以平面假设为基础。用实验验证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至于新建立的理论和公式,用实验来验证更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是验证、修正和发展理论的必要手段。 3.实验应力分析某些情况下,例如因构件几何形状不规则,受力复杂或精确的边 界条件难以确定等,应力分析计算难于获得准确结果。这时,用诸如电测、光弹性等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直接测定构件的应力,便成为有效的方法。对经过较大简化后得出的理论计算或数值计算,其结果的可靠性更有赖于实验应力分析的验证。§1.2 材料力学试验的标准、方法和要求 材料的强度指标如屈服极限、强度极限、持久极限等,虽是材料的固有属性,但往往与试样的形状、尺寸、表面加工精度、加载速度、周围环境(温度、介质)等有关。为使实验结果能相互比较,国家标准对试样的取材、形状、尺寸、加工精度、试验手段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都作了统一规定。

齿轮泵结构拆装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 (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最后提醒同学们:学习完本次实验,请下载实验报告,并提交。(15分)(本次实验报告是5个实验报告中的第1个,你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从5个实验中完成4次报告才能获得成绩。)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16开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李笑梁成志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一、实验设备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课是在机电液综合设计实验台上进行的。它是用于学生自行设计、组装液压传动系统、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传动系统的多功能实验系统。由实验装置、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等组成。实验装置由液压实验装置、电气装置和各种检测和显示仪器等组成,如图1所示。 1.液压实验装置 液压实验装置由实验台架、油源装置、液压元件、油缸组件、马达组件、负重机构、液压辅件等部分构成。 实验台架由台架体、泄漏油收集过滤箱、油管架及其接油盘组成。过滤箱用来收集装拆管路时的余油及泄漏油,并通过滤网过滤后将油送回油箱。 油源装置由油箱、1套定量泵电机泵装置(20L/min、2.2KW、960rpm)、1套变量泵电机泵装置(20L/min、2.2KW、1430rpm)、回油滤油器、吸油滤油器、空气滤清器、液位计、供油块、回油块等组成,其原理如图2所示。供油块右半部分为定量泵供油口,左半部分为变量泵供油口。根据需要的供油口和回油口数量安装管接头,剩余的油口用堵头堵住。 液压元件是用来设计组装液压回路(系统)的压力、方向和流量三大类控制元件,压力类包括:先导式溢流阀、直动式溢流阀、电磁溢流阀、电液比例溢流阀、先导式减压阀、外控外泄单向顺序阀和压力继电器等。方向类包括: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O型、M型)、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液换向阀(M型)、液控单向阀和单向阀等。流量类包括:电液比例方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和单向调速阀等。 油缸组件由油缸、导向杆、开关、标尺、位移传感器等组成。油缸行程300mm、缸径50mm、活塞杆径25mm。操作台上布置2台水平油缸组件,右边的油缸组件可通过安装不同的螺孔布置成“对顶”或“顺序”安装形式。实验台台架立柱安装了1台垂直的油缸组件,用来拉升升降负重机构。 马达组件由液压马达和指示转盘组成,用来指示旋转类执行元件的转向和转速。 负重机构配置了15个加载砝码,每个重量20Kg,可根据实验需要增减砝码。

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台-新

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台 本实训台配有各种典型的液压泵、液压阀和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及拆装工具,通过对各类液压元件的拆装实训,能观察了解各类液压元件组成部分在液压元件中的作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液压元件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液压元件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定的认识。该设备适合各类职业院校开设有《液压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设备需要。 一、产品特点 (1)全钢结构,喷塑防锈处理,立式设计,外观结构牢固大方; (2)操作平台面上铺有橡胶软垫,配有小元器件盒。 (3)各类液压元件配置齐全,全部采用工业器件,可以方便的进行拆卸装配。(4)设有抽屉、机床台灯、交流电源插座。 二、主要组成 (1)实验台 实验台全钢结构,主要部件厚度不低于2mm,表面防静电喷塑工艺,防锈处理;工作台面铺有橡胶软垫,可以固定元件不易滑动,工作台上设零件盒,可以放置拆装零部件,防止丢失。 交流电源:单相AC 2200 V±10% 50Hz;温度:-10~50℃; 环境湿度:≤90%无水珠凝结;外形尺寸:1230mm×700mm×820mm;整机功耗:≤1.0 kVA; (2)详细配置清单 1)实训台1台 2)齿轮泵1台(CB-B6) 3)叶片泵1台(YB型排量6.4~194ml/r) 4)柱塞泵1台(2.5MCY14-1B) 5)溢流阀1只(DG-01/7.5) 6)减压阀1只(DR10-4-5X10Y) 7)节流阀1只(DVP6) 8)调速阀1只(FKC-02-002-B) 9)液控单向阀1只(SV10PA1-30) 10)三位四通换向阀1只(DSG-03-3C2-D24) 11)液压缸1只(G50/20-100) 12)铜棒1根(Φ20*150) 13)卡簧钳1把 14)活动扳手各1把6”/-150mm 、10”/-250mm 15)内六角扳手1套 16)拆装垫块1块(元件在块上拆装) 17)橡胶垫皮1张 18)实训指导书1本 19)电源三插1个 20)机床台灯1台

非常经典的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题.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 主编:2011年11月

目录 实验一拉伸和压缩实验 (3) 实验二梁弯曲正应力实验 (8) 实验三金属材料扭转实验 (12)

实验一 拉伸和压缩实验 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与分析低碳钢、灰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现象并绘制拉伸图。 2.测定低碳钢的σs 、σb 、δ、ψ 和灰铸铁的σb 。 3.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的机械性能。 二、实验内容 1.低碳钢拉伸实验 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σs 、σb 、δ 和ψ 由常温、静载下的轴向拉伸破坏试验测定。整个试验过程中,力与变形的关系可由拉伸图表示,被测材料试件的拉伸图由试验机自动记录显示。低碳钢的拉伸图比较典型,可分为四个阶段 : 直线阶段OA ——此阶段拉力与变形成正比,所以也称为线弹性变形阶段,A 点对应的载荷为比例极限载荷Fp ; 屈服阶段BC ——曲线常呈锯齿形,此阶段拉力的变化不大,但变形迅速增加,此段内曲线上的最高点称为上屈服点B ,,最低点称为下屈服点B ,因下屈服点B 比较稳定,工程上一般以B 点对应的力值作为屈服载荷Fs ; 强化阶段CD ——此阶段拉力增加变形也继续增加,但它们不再是线性关系,其最高点D 对应的力值为最大载荷Fb ; 颈缩阶段DE ——过了D 点,试件开始出现局部收缩(颈缩),直至试件被拉断。 图1-1为低碳钢拉伸图。 图1-1 图1-2 F

2.灰铸铁拉伸实验 对于灰铸铁,由于拉伸时的塑性变形极小,在变形很小时就达到最大载荷而突然断裂,没有明显的屈服和颈缩现象,其强度极限即为试件断裂时的名义应力。图1-2为铸铁拉伸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600KN 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四、实验原理 1.根据低碳钢拉伸载荷F s 、F b 计算屈服极限σs 和强度极限σb 。 2.根据测得的灰铸铁拉伸最大载荷F b 计算强度极限σb 。 3.根据拉断前后的试件标距长度和横截面面积,计算低碳钢的延伸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 %100001?-= L L L δ %1000 1 0?-=A A A ψ 五、实验步骤 (一)实验准备 1.打开计算机,双击计算机桌面上的TestExpert 图标,试验软件启动。 2.打开控制系统电源,系统进行自检后自动进入PC-CONTROL 状态。 3.软件联机并启动控制系统: (1)点击“联机”按钮.出现联机窗口,当此窗口消失证明联机成功。 (2)按下启动按钮,控制系统“ON ”灯亮后,软件操作按钮有效。 4.测量并记录试件的尺寸:在刻线长度内的两端和中部测量三个截面的直径d 0,取直径最小者为计算直径,并量取标距长度L 0。 5.调节横梁位置并安装试样。 (二)进行实验 1.设置试验条件。 2.开始试验: (1)按下“试验”按钮,试验机开始按试验程序对试件进行拉伸。仔细观 A F s s =σ0 A F b b =σ4 2 00d A ?= π

广开实验报告2:齿轮泵的拆装实验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齿轮泵结构拆装实验 姓名:学号: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正确选取拆装工具; (2)齿轮泵主要零件分析; (3)掌握齿轮泵的拆卸步骤; (4)掌握齿轮泵的组装步骤。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 (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液压元件实验指导书

专业基础实验三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年级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实验小组号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综合实验中心 2014 . 9

目录 前言--------------------------------------------------------------------------------------------------1注意事项--------------------------------------------------------- --------------------------------2一、装拆实验 实验一:CB—B齿轮泵的装拆实验--------------------------------------------------------3实验二:CB—H齿轮泵的装拆实习--------------------------------------------------------- --4 实验三:DTB型叶片泵的装拆实习------------------------------------------------------------5实验四:CY14—1型向轴柱塞泵的装拆实习----------------------------------------------6实验五:中压,高压先导式溢流阀的装拆实习------------------------------------------7 二、液压元件性能实验 实验六:液压泵性能实验-------------------------------------------------------------------------8试验七:溢流阀静态性能实验---------------------------------------------------------15 实验八:节流调速特性实验---------------------------------------------------------------------22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报告模板 参考

实训报告课程:液压工程技术 班级:13机电1班 组长:张东东学号:01 组员1:黄旭学号:02 组员2:王源炜学号:04 组员3:吴益军学号:05 2015-05-24

实验三、液压元件拆装实训报告 拆装对象: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 元件完整图片及元件符号: 一、实验目的 了解手动换向阀的内部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拆装手动换向阀,分析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并手工绘制草图、测量尺寸,然后用Pro/E软件画出三维零件图和装配图。 三、拆装工具介绍 手动换向阀是通过手柄的转动使阀芯做轴向移动从而对油路进行切换的直动式换向滑阀。具有二位三通、二位四通及三为四通多种换向滑阀机能,并可选择定位器和弹簧复位装置。采用板式连接。 四、元件拆装步骤 (1)拆卸步骤 a. 先拆底座上的四颗大螺丝

b. 之后再拆阀体上的四个螺丝 c. 最后拆掉阀体 (2)结构特点观察 a. 阀体主要由手柄,弹簧,阀芯组成的。 b. 结构较为复杂 c. 底座上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3)装配要点和注意事项(参考,不可照抄) 装配按拆卸相反顺序进行。装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按先后顺序摆放拆开的螺丝和零件,并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功能。 b.装配前将各零件用汽油清洗干净。 c.放入弹簧和钢珠时,要注意摆放的位置,位置不准确会造成手柄压不下去。 d.拆卸或安装一组螺钉时,要注意要对准口,并且不要用力过大。 五、元件内部结构详细介绍 以图片(每一张图片下方要有图片的名称或零件名称)加文字描述来表达,重点元件可以单独一张照片列出来,例如:阀芯、阀体等等。 弹簧和螺丝

阀体 大螺丝和弹簧垫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力学与机械学研究所编 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5.7 学生实验守则 1.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准时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 2.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预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接受实验教师的提问和检查。 3.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丢杂物。 4.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服从实验教师指导。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 5.实验中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各种试验数据。不准敷衍,不准抄袭别组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 6.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若出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护现场,不得自行处理。 7.实验完毕,应主动清理实验现场。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在规定时间内交指导教师批改。 9.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慎造成仪器设备、工具损坏者,应写出损坏情况报告,并接受检查,由领导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10.凡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私自拆卸仪器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章程预以赔偿。

目录 引言..................................................(4)实验一金属拉伸实验....................................(5)实验二金属压缩实验.....................................(8)实验三金属(园轴)扭转试验..............................(17)

溢流阀拆装拆装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1)技术资料查阅。包括产品图样或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 先导式溢流阀拆装示意图

1、4—阀盖;2—主阀芯;3—主阀弹簧;5—阀座;6—先导阀芯;7—调压弹簧;8—调压杆;9—锁紧螺母;10—调节螺母 (2)结构和工艺分析。按图样将溢流阀分解成几部分,分析各部分的具体结构,找出哪些是可拆的连接,哪些是不可拆的连接。 (3)分析溢流阀中主要零件的精度及装配精度的关系。 (4)密封。密封是液压元件解决泄漏问题最主要的手段。密封不良将产生外泄漏,或者使内泄漏超差,从而引起压力降低,速度减小,容积效率低和场地污染等问题。密封过度虽然防止了泄漏,但会造成密封部分磨损加剧,寿命降低,功耗加大等不良效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溢流阀的拆装步骤 (1)拆下调节螺母10。 (2)用扳手拧下4个内六角螺钉,使阀体与阀座5分离,取出弹簧3和7。 (3)用工具将闷盖1和4拧出,取出阀芯2和6。 (4)清洗。在装配过程中,液压元件零部件的清洗对保证装配质量和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均有重要意义。密封件和精密件污染后装配,会引起液压元件的磨损加剧,甚至卡死造成重大事故。为了使元件、辅件发挥令人满意的工作性能,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在装配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清洗。 (5)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装配。

2.溢流阀装配过程需注意的事项: (1)拆下的零件应按次序摆放,不应落地、划伤、锈蚀等。 (2)拆、装螺栓组时应对角依次拧松或拧紧。 (3)需顶出零件时,应使用铜棒适度击打,切忌用钢铁棒。 (4)装配前必须将全部零件仔细清洗、凉干,切忌用棉纱擦拭。 (5)应更换老化的密封。 (6)安装时应参照图或拆装记录,注意定位零件。 (7)主阀芯在阀体内应移动灵活,不得有阻滞现象,配合间隙一般为0.015~0.025mm。 (8)主阀芯、先导阀芯与它们的阀座应密封良好,不得有泄漏。 (9)安装完毕应推动应急按钮,检查阀芯滑动是否顺利。 (10)检查现场有无漏装零件。 (11)装配后要做压力调整实验。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拆装液压元件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泵的拆装的步骤及其方法 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要求: 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加深对液压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工具: 三爪拉马、六角扳手、活动扳手、皮锤等 四、实验对象 比如说齿轮泵(转向,型号、转速等) 五、实验内容 (一)、齿轮泵拆装分析 1.齿轮泵型号:CB-B20型齿轮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6个紧固螺钉2,分开端盖1和5;从泵体4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1)泵体4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

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5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3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 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4.思考题 1)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 2)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3)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4)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 5)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 (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拆装分析 1.叶片泵型号:YBX型变量叶片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弹簧压盖,取出弹簧4及弹簧座5; 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活塞压盖,取出活塞11; 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压盖,取出滑块8及滚针9; 4)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左配流盘、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右配流盘; 5)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指导书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指导书 徐聪、雷英栋 2016年07月10日

目录 实验一变量叶片泵拆装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 三、实验内容 (1) 四、实验报告要求 (2) 实验二先导式溢流阀拆装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3) 三、实验内容 (3) 四、实验报告要求 (5) 实验三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拆装实验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6) 三、实验内容 (6) 四、实验报告要求 (7) 实验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拆装实验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0) 三、实验内容 (10) 四、实验报告要求 (11) 实验五直动式顺序阀拆装实验 (13) 一、实验目的 (13)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3) 三、实验内容 (13) 四、实验报告要求 (14)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指导书 液压元件的品种规格繁多,通过对典型液压元件侧拆装实验,加深对相关液压元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变量叶片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了解变量叶片泵的结构组成及特点,熟悉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变量叶片泵;虎台钳,内六角扳手,活动扳手,螺丝刀等。 三、实验内容 1.变量叶片泵简介 变量叶片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具有噪声低、工作效率高、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变量叶片泵定子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转子与定子间有偏心距,通过改变定子与转子间的偏心距来实现输出流量的变化。其输出流量可以根据系统的压力变化自动地调节,就是压力高时输出流量小,压力低时输出流量大。这种叶片泵在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容积吸、压油各一次,因此是单作用叶片泵。 VPV系列变量泵:

工程力学实验指南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2008.1

前言 材料力学是研究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和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理论的科学,主要任务是按照安全、适用与经济的原则,为设计各种构件(主要是杆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方法。 要合理地使用材料,就必须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各种工程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质要通过相应的试验测得,这是材料力学实验的一个主要任务。 另外,材料力学的理论是以一定的简化和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多来自实验研究,而所建立理论的正确性也必须通过实验的检验,这是材料力学实验的第二个任务。 材料力学实验的第三个任务是通过工程结构模型或直接在现场测定实际结构中的应力和变形,进行实验应力分析,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从以上所述各项任务中,不难看到材料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它与材料力学的理论部分共同构成了这门学科的两个缺一不可的环节。 学生在学习并进行材料力学实验时,应注意学习实验原理、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逐步培养科学的工作习惯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将来参加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导书中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和“选做实验”两个层次,这样既可保证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又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以期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本实验指导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之处,请师生们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基本实验 1 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试样在拉伸或压缩实验过程中,观察试样受力和变形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观察材料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理现象。 2.测定该试样所代表材料的P S、P b和ΔL等值。 3.对典型的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进行受力变形现象比较,对其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进行比较。 4.学习、掌握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二、仪器设备和量具 电子万能试验机,引伸计、钢板尺,游标卡尺。 三、低碳钢的拉伸和压缩实验 1.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在拉伸实验前,测定低碳钢试件的直径d和标距L。试件受拉伸过程中,观察屈服(流动)、强化,卸载规律、颈缩、断裂等现象;绘制p——ΔL曲线如图2—1(a)所示;记录试件的屈服抗力P s和最大抗力P b。试件断裂后,测量断口处的最小直径d1和标距间的距离L1。依据测得的实验数据,计算低碳钢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 7 图1—1 低碳钢拉伸图及压缩图 强度指标: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15..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教研室 李岚王林(编) 南华大学 2014年12月

目录 微机检测液压传动综合实验台基本操作指南 实验0 液压传动基础实验(选做WYS-6.3型) 实验一油泵性能实验(必做WYS -6.3型) 实验二液压系统节流调速实验(必做WYS -6.3型) 实验三液压元件拆装实验(选做) 实验四溢流阀静、动态特性实验(选做WYS -6.3型)附图1-1 实验台液压系统原理图 附:实验报告

WYS-6.3 微机检测液压传动综合实验台 基本操作指南 一、微机控制液压综合实验台液压系统 图1-1是微机检测液压综合实验液压系统图,整个实验台液压系统由节A、B、C、D、E等5个液压模块组成。 二、实验选择及选择液压模块组成实验系统 参照图1-1实验者每次可选择其中若干个液压模块组成自己所需同的实验系统。一共可组成四个实验系统。它们分别是: 1、液压传动基础实验 2、液压系统节流调速实验 3、溢流阀静、动态特性实验 4、变量叶片泵静、动态特性实验 开启计算机,根据屏幕提示,选择您想做的实验(代号为1、2、3、4)。然后选择若干液压模块(A、B、C、D、E)组成所需的实验系统。选择正确,可进入下一步的实验程序。如果选择不正确请重新选择一次,若三次错误,计算机提示“请您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计算机使用方法参阅另一说明书) 三、液压系统基本操作 图1-2为该面板布置示意图。对照图1-1与图1-2,实验系统共同的基本操作如下: 1、二位二通方向阀2为系统的卸荷阀,在启动液压泵4时,必须使方向阀2的电磁铁YV1 失电。当液压泵4启动后,YV1通电,液压系统可建立压力; 2、关闭调速阀7及节流阀8; 3、电磁铁YV2-YV8全部处于失电状态; 4、松开安全阀3,锁紧溢流阀6,再将安全阀3调至额定压力6.3Mpa后锁紧,然后松开 阀6; 5、各个不同的实验操作请参阅相应的实验指导书。 四、液压系统基本参数 ◆液压系统最高压力:6.3Mpa ◆液压系统最大流量17L/min(调定) ◆电机功率:3KW ◆电机转速:1450/ min ◆液压缸活塞直径:50mm ◆液压缸活塞杆直径:28mm ◆液压缸有效工作行程:250mm

液压元件拆装和分析指导书

请同学们准备实验一的预习报告,准备轴向柱塞泵和单向节流阀拆装实验即可,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元件结构图和简述元件工作原理。实验报告一定写明班级、姓名、学好和任课老师,否则无法记录实验成绩! 实验一液压元件拆装和分析 实验目的:液压元件的品种规格繁多,通过对典型液压元件侧拆装实验,加深对相关液压元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1液压动力元件拆装分析实验 液压动力元件起着向系统提供动力源的作用,是液压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元件。液压泵是为液压系统提供一定的流量和压力的动力元件,它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液压泵的种类主要包括各种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1.1CB-B型外啮合齿轮泵拆装 (1)实验目的 了解CB-B型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拆装CB-B型外啮合齿轮泵,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实验原理 CB-B型外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齿轮泵,属于分离三片式结构。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1-1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这时轮齿进入啮合,

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 图1-1 CB-B齿轮泵的结构 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10-压环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 (4)拆卸步骤 a.用内六角扳手拆掉连接前后泵盖与泵体的内六角螺栓。 b.用铜棒和橡胶锤轻轻敲击驱动轴,使前后泵盖与泵体从结合面处分离。 c.取下后泵盖、泵盖和泵体间的“O”型圈以及泵体定位销。 d.从前泵盖上取出主动齿轮和主动轴。 e.取下前泵盖和泵体间的“O”型圈。 f.从前泵盖上取出被动齿轮和被动轴。 g.用内卡簧钳取出前泵盖中的卡簧,用专用钢套轻轻敲出内侧的油封。 (5)结构特点观察 a.注意观察泵盖上的泄油孔、卸荷槽、并比较泵体两端的卸荷槽。 b.注意铭牌的观察,铭牌标注了泵的基本参数,如泵的排量,泵的额定压力等。 c.注意观察泵的三片式结构的装配特点。

实验报告2:齿轮泵的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正确选取拆装工具; (2)齿轮泵主要零件分析; (3)掌握齿轮泵的拆卸步骤; (4)掌握齿轮泵的组装步骤。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