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生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的姓名夏选发

影学号2010310501

响指导老师何丽

2012年5 月30 日

摘要

提要:本综合性实验是生长正常的玉米苗为材料,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3周后,分别观察玉米苗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以及叶绿素色素含量。在综合分析玉米苗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明确植物必须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方法:通过观察记录玉米苗的缺素症状,配置比色溶液,利用722E型分光光度计测得玉米各个组织器官的吸光度值,求得R/T、RGR、根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以及Cya、Cyb、类胡萝卜素、相关比值的计算。

关键词:无土培养缺素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玉米苗

目录

摘要 .............................................................................................................................. II 1绪论 (1)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

1.1.2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发展及分析 (1)

1.2.1 叶绿素的运用研究 (2)

1.2.2 叶绿素提取方法的运用研究 (2)

1.2.3目前叶绿素的检测方法....................................................... . (2)

1.2.4 机器视觉技术在作物中的研究应用 (2)

2 实验部分 (6)

2.1 实验仪器 (6)

2.2 实验材料 (6)

2.3 实验设计 (3)

2.4 鉴定原理 (7)

2.5 实验方法 (8)

2.5.1 植物的无土培养和缺素症状 (4)

2.5.2 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TTC) (4)

2.5.3 叶绿素含量测定法 (4)

3 结果与讨论 (8)

3.1 缺素症状 (5)

3.1.1 症状讨论 (5)

3.2 植株根系活力 (5)

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5)

3.4 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综合分析结果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对不足,农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因此农业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尤为重要。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需要。

无土栽培具有十分诱人的广阔发展前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4%;水资源贫乏,60%的城市主要因农业用水而淡水供应不足;设施园艺连年种植,土传病害已无法解决;目前农产品质量不高,已明显不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农业出口创汇的需要。基于这种国情,无土栽培将成为改进我国传统农业的一个方向。

万物土中生,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是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而对植物根系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最重要的产物,同时叶绿素的含量也是植物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1]。由于其对周围环境很敏感,并与植物的光和作用、营养吸收等密切相关,被广泛作为植物生长的常规测定指标项目。因此,研究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方法意义重大。

1.1.2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综合实验通过对缺素症植物的观察、对比、记录各种缺素植物的症状,对各种缺素症状有了清晰的认识。本文以缺素玉米苗和完全培养液的玉米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无土栽培方向和植物生理、生长、器官形态建成等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1.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发展及分析

相比较于缺素症状和根系活力的测定,叶绿素的研究领域更吸引人们在该方面的研究热潮。

1.2.1叶绿素的应用研究

1、简介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包括叶绿素a、b、c、d、f以及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叶绿素不很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去镁叶绿素。叶绿素有造血、提供维生素、解毒、抗病等多种用途。

2、分类

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叶绿素d、叶绿素f、原叶

3、用途

(1)、造血功能

诺贝尔得奖人Dr.Richard Willstatter和Dr.Hans Fisher[1]发现:叶绿素的分子与人体的红血球分子在结构上很是相似,唯一的分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因此,饮用叶绿素对产妇与因意外失血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2)、帮助解除体内杀虫剂与药物残渣

营养学家Bernard Jensen博士指出,叶绿素能除去杀虫剂与药物残渣的毒素,并能与辐射性物质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此外,他也发现一般上健康的人会比病患者拥有较高的血球计数,但通过吸收大量

的叶绿素之后,病患者的血球计数就会增加,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3)、养颜皮肤

新英国医药期刊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导:叶绿素有助于克制内部感染与皮肤问题。美国外科杂志报导:Temple大学在1200名病人身上,尝试以叶绿素医治各种病症,效果极佳。

1.2.2叶绿素提取方法的应用研究

叶绿素含量是重要的植物生理性指标之一。根据所用提取叶绿素的溶剂不同有多种测定方法,在国际上以传统的Arnon法[2] (也称研磨法)

应用最为广泛。但该法需要把植物材料研磨并经转移、过滤或离心处理, 不仅步骤繁琐,工作量大, 在提取过程中易损失样品, 叶绿素受光氧化而引起测量误差。而且不可避免地使试验人员较长时间与挥发于空气中的试剂相接触, 对人体损害较大[3]。因此, 有人对此方法进行修改[4], 但由于提取不完全、效率低和提取液不稳定而未广泛采用[5] ;H iscox& Israe lstan 用二甲基亚砜( DMSO)直接浸提植物叶片叶绿素[6] , 省略了A rnon法研磨和去渣的步骤, 但需要在65℃下浸提, 叶绿素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其叶绿素吸收光谱与Arnon 法存在一定差异,沿用Arnon 法公式必有误差,而且DMSO 气味难闻,故未被广泛使用。但叶绿素浸提法受到重视,陈福明、陈顺伟[4]和张宪政[7]分别对不同配比的丙酮、乙醇和水的混合液的浸提效果的研究,证明了利用混合液进行叶绿素浸提的可行性。徐邦发等[8]为解决通常采用分光光度计费工耗时、易引起离体叶绿素的光分解而造成误差等问题,通过比较几种不同混合提取液的提取,提出测定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最佳方法为丙酮浸提法。陈福明等[4]和刘绚霞等[9]分别对不同配比的丙酮、乙醇和水的混合液的浸提效果进行了研究, 证明利用混合液进行叶绿素浸提的可行性。洪法水等[10]研究表明, 丙酮与乙醇混合液提取叶绿素存在协同效应 , 且两者在等

摩尔混合时提取效果最好; 而彭运生等[5]和刘绚霞等[9]研究认为, 丙酮

乙醇(2:1)混合液浸提叶绿素效果较好。吴志旭等[11]对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体内叶绿素a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样品经过冷冻,50℃丙酮快速提取并放置2h 后进行测定,时间由8~20h 缩短为1.5~2.5h。吴志旭等和李得孝等对传统的Arnon 法进行了改进[11~12],将样品冷冻处理后,用50℃丙酮静置提取并进行测定,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3 目前叶绿素检测方法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

1、原子吸收光谱法[13]: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14]: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一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45nm和663nm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处。因此测定提取液在645nm、663nm、652nm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3、光声光谱法[15]:光声光谱法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己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之中。光声光谱可以得到任何类型固态物质(如晶体、粉末、凝胶直至生物活体)的光谱对于许多传统光谱难于测定的不透明、高反射、高散射试样,常无需制样或稍加制样即可简便地加以测定。生物试样的光声光谱研究近年来有迅速增长。光声光谱是直接探测无辐射跃迁过程的唯一手段,70年代以来已发展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学科,并且能给半导体工业和微电子工业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和检测手段。光声光谱直接测量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后所吸收的热量,显然,它是光谱技术与量热技术的组合。同传统的光谱技术相比较。光声光谱技术具有下列特点:

(1)直接测量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后所吸收的热量;

(2)对散射光不敏感;

(3)样品本身就是电磁辐射的检测器。光声光谱技术本身的特点使得它能胜任传统光谱技术难于完成或不能完成的某些工作。

4、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叶绿素检测方法[16]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叶绿素检测方法是一种快捷、便利的监测方法,具有无损伤和实时等特点,成为植物叶绿素信息获取的新手段。植物叶片颜色的变化实质上是植物体内叶绿素及其它色素含量变化引起的。叶片的颜色与叶绿素含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往往把叶片颜色变化作为判断作物营养和缺素症发生的直接依据。

这种测定方法与分光光度计法相比,其优势在于快速,简便,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精度不如分光光度计法高,但也完全能满足指定农业生产的需要。与SPAD(日本美能达公司产的SPAD一502叶绿素含量测定仪,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范围内的

透光系数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测定方法相比,因SPAD的测定是点触式的,读取的数值仅是仪器探头触点处的叶绿

素含量值,不能代表整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水平,若要获取整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需要进行大量测定,而本方法,只需拍摄一张包含完整叶片的图像,即可获得叶片局部叶绿素的含量,也可获得整个叶片叶绿素含量,甚至多个叶片叶绿素的含量。表现的突出优势为成本低,操作灵活,效率高,精度高。并可作为便携式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仪。

1.2.4机器视觉技术在作物中的研究应用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主要研究集中于桃、香蕉、西红柿、黄瓜等农产品的品质检测和分级。由于受到当时计算机发展水平的影响,检测速度达不到实时的要求,处于实验研究阶段。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人类视觉相关的生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图像技术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农业机械上的研究与应用也有了较大的进展,除农产品分选机械外,目前己渗透到收获、农田作业、农产品品质识别以及植物生长检测等领域,有些已取得了实用性成果[16]。

在国外,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使用颜色特征识别和判别分析柑桔病[17],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自动分级系统等等[18]。

国内,李少昆等率先将图像技术用于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株型信息的提取和生长监测。王克如等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棉花叶片颜色特征,建立棉花叶片叶绿素测定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B、B/R、HSI系统的H均与叶绿素浓度间呈极显著相关,建立和筛选了六组棉花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在7.8%一13.65%之间[19]。毛罕平等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番茄营养元素亏缺的识别,此方法提取的颜色特征能理想识别缺素番茄叶片,结果表明,对不易肉眼判别的番茄缺氮和缺钾初期叶片的识别准确率在85%以上,能满足生产要求[20]。柴阿丽等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建立了根据番茄叶片颜色特征确定其叶绿素含量的一元二次拟合模型,从建立的6组模型中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3组模型进行检验,预测误差在0~22.22%之间[21]。

2 实验部分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

将在水培中生长一定时间的玉米幼苗去胚乳,移栽入广口玻璃瓶中,进行溶液培养,分为完全营养液和缺钾营养液两组,待幼苗生长一个月后取出,进行根

系活度测定、根冠比测定、相对生长速率、光合色素分析测定。

2.4 鉴定原理

通过观察观察缺素症状表现、根据根系对某种物质的吸附量来测定根的吸收面积。1mg 的甲烯蓝分子层时所占面积为1.1平方米,据此求出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当吸附饱和而仍留在溶液中时,根系的活跃部分能把原来吸附的物质吸到细胞中去继续吸附),从吸附量求活跃吸收面积,从已知浓度的甲烯蓝测定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 (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2.5 实验方法

2.5.1植物的无土培养和缺素症状

清洗广口瓶→量500ml蒸馏水→按3-14列表扩大5倍溶液→摇匀→贴上标签→选苗(大小一致)→去胚乳→吸水→生长测量(株长、株高、称重)→移栽→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3周→在进行测量观测

2.5.2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TTC)

测量根长→细根→吸水→称重→放1、2、3杯于根系重10倍的甲烯蓝液→将根系分别在1、2、3个烧杯中浸1.5min(注意回流)→每个烧杯中取1ml浸泡液再加9ml水→摇匀→比色→测C值→代入公式计算

2.5.3叶绿素含量测定法

完全Ⅰ缺N、P、K、M g→取2、3叶→完全Ⅱ缺Fe→取心叶→缺Ca→取倒1叶,倒2叶→剪碎→称取0.1g→加入25ml于容量瓶中→加入80%丙酮20ml→摇匀→贴上标签→置于黑暗处1周→测定含量

3 结果与讨论

3.1 缺素症状

完全: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叶片生长旺盛,表现正常。

缺N:植株矮小,新叶淡绿,老叶枯焦,根系长而发达。

缺P:植株矮小,分蘖分枝少,叶色暗绿或暗红,基部叶发黄,变干时呈暗绿色。

缺Ca:顶芽死亡,生长点坏死,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

缺Mg:老叶片脉间失绿,形成坏死斑点。

状况及其产量,测定根系活力,为植物营养研究提供了依据。根据同种植物缺乏不同元素可知,其活跃吸收面积有所不同。TTC还原量表示脱氢酶活性并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

3.3 叶绿素含量测定

取样时取新鲜玉米苗的叶片,经过处理后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65nm、649nm和470nm下测定吸光度,并借以计算叶绿体色素含量及其比

值,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相对恒定于3:1,而类胡萝卜素(Cx)的比值大约

为叶绿素(Ct)的1/10。进而得知,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P663和P646的长波

光进行吸收,类胡萝卜素P470吸收则较少。另外,在浸提法中,,由于叶绿素见光

会发生光解,应将浸提液置于黑暗环境中。由于丙酮容易挥发,可在过滤时盖住

漏斗和烧杯口,减少滤液挥发,滤液定容后迅速进行光谱分析和叶绿素含量测定。

3.4 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综合分析结果

(说明:上表中a:b表示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之比,(a+b):c即Ct:Cx表示叶绿素的总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之比。)

结论

植物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要从中吸收矿质营养和氮素,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N、P、K、Ca、Mg、Fe都是玉米幼苗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各种元素出现的缺素时间并不相同,这些缺素症状出现的时间先后表明了玉米幼苗对这些元素的需求在生长时期上不同。这也反映出玉米幼苗在生长时期的需肥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制定出一套适合玉米幼苗营养生长的营养液配方方案。满足其在各个生长时期的需肥要求,为玉米的栽培种植建立一套完善的营养管理体系。分析缺素对植物的各种生理形态的影响。如:氮、磷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缺氮、磷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的物质合成受阻,同时叶绿素合成受限,光合作用减弱,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缺氮玉米发育与正常植株亦有明显变化, 根系症状尤为明显,根量极少,根细长,根尖端

处无侧根和根毛。缺素培养液培养植株的生理指标略低于用完全培养液培养的植株,这可能是缺素培养后,引起生物体膜脂过氧化程度增高,导致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消除的平衡被迫坏,加速植株早衰。此外,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理研究中的重要指标。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叶绿素含量的科学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及设法提高作物的产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芬芬,叶利民,徐卫江,等.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J].北方园艺,

2010,(23):34-36.

[2]苏正淑, 张宪政. 几种测定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方法比较[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25(5):77-78.

[3]黄帆,郭正元,徐珍.测定浮萍叶绿素含量的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

[4]陈福明,陈顺伟.混合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84(2):4

-8.

[5]彭运生,刘恩.关于提取叶绿素方法的比较研究 [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 92,18(3):247-249.

[6]H ISCOX J D, ISRAELSTAN G F . A me thod of the ex tracti on o f chlorophy II from leaf tissue withoutm acerati on[J].Can J Bot ,1979 ,57:1 332- 1 334.

[7]张宪政.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 .辽宁农业科学,1986,

(3):26-28.

[8]徐邦发,徐雅丽.棉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测定[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5,7(2):29-31.

[9]刘绚霞,董振生,刘创社,等.油菜叶绿素提取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 4,20(4):62-63.

[10]洪法水,魏正贵,赵贵文.菠菜叶绿素的浸提和协同萃取反应[J].应用化学,

2001,8(7):532-535.

[11]吴志旭,张雅燕.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改进及最优提取时间探讨[J].甘肃环境研究与检

测,2003,16(2):150-152.

[12]李得孝,郭月霞,员海燕,等.玉米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

报,2005,21(6):153-155.

[13]张宪政.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5,(4).

[14]杨振德.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探讨[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6,(2).

[15]陈秉除,方健文,杜浩.光声光谱法测定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J]植物生

理学通讯,1993,(4).

[16]Laury Chaerle,Dominique Van Der Straeten.Seeing is believing:imaging techniques

to monitor plant health.Biochimica et Biophusica Acta.1519(2001)153-166.

[17]Pydipati,R.,Burks,T.F.and Lee,W.S.Identification of citrus disease using color features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Computer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52(2006):49-59.2006.

[18]Noordam,J.C.,Otten,GW.,Timmermans,A.J.M.,and Zwol,B.van,“High.Speed potato grading and quality inspection based on a color vision system”,Proceeding of SPIE-Machine

vision application in industrial inspection VIII,PP 206—2 17,2000.

[19]王克如,李少昆,王崇桃,等.用机器视觉技术获取棉花叶片叶绿素浓度[J]

作物学报,2006,32(1):34-40.

[20]毛罕平,徐贵力,李萍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番茄营养元素亏缺的识别[J]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2):73-75.

[21]柴阿丽,李宝聚,王倩,等.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检

测[J]园艺学报,2009,36(1):45-52.

致谢

本文的立题、实验安排、论文撰写以及本人在实验过程期间的学习和生活,都得到了导师何丽老师的细致、耐心、精心的指导和亲切关怀,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导师态度谦逊、为人和蔼、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终身受益,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实验过程中,还得到本组实验队员们的指导和帮助,在此,对于一直支持和关心我的朋友、同学、我也要说一声,谢谢你们。

【注:本实验论文由本人亲自独立完成】

光对植物的影响

摘要 光作为环境信号作用于植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外界环境(光、温度、重力、水、矿物质等)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光合作用对植物体的建成的作用上,光还是植物整个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光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光形态建成和光周期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所处气候带不同或季节变化等原因,农作物不可避免的生长在弱光逆境中,农作物长期的弱光生长会导致植株营养体不健壮、落花落果严重、果实发育缓、含糖量降低、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我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即光作为调节因子的影响;但实际上光合作用是贯穿植物体后期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的,是生长发育的基础,通过在植物体幼苗分化、营养生长中起作用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关键词:光照;植物;生长发育;呈色反应 1 光照在植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作用 1.1 种子的成熟过程 种子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实质上是指胚由小变大,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主要是把葡萄糖、蔗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高分子有机物质,并积累在子叶和胚乳中。这些物质由光合作用产生,因此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种子内有机物质的积累。如小麦籽粒2/3的干物质来源于抽穗后叶片及穗子本身的光合产物,此时光照强,叶片同化物多,输入到籽粒的多,产量就高。在小麦灌浆期一遇到连着好几天阴天,籽粒重明显地减小而导致减产。此外,光照也影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 1.2 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当的温度。这三者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光对一般的植物种子萌发没有什么他特别的影响,但有些植物的种子的萌发是需要光的,这些种子叫做需光种子,如莴苣、烟草等的种子。还有一些萌发时不需要光的种子称为嫌光种子。近年的研究表明,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对某些波长的光较敏感,主要是红光、远红光和蓝光。这些种子的这种需光萌发性与种子内的光敏色素有关,隐花色素对种子的休眠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光敏色素的作用。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作为光受体,它在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以后,可以诱导和调节植物的形态建成,并对某些生理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莴苣种子的发芽中,光敏色素参与了休眠的解除和种子的萌发。在种子成熟后的干种子状态,含有光敏色素的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类型。Pr吸收红光能转变成Pfr,Pfr吸收远红光转变成Pr。Pfr是光敏色素的活化形式,可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当萌发条件适宜时,在光的照射下,Pr发生水合并转换成Pfr,从而导致发芽。 嫌光种子一般来说都是大粒种子,它们具有足够储藏物质以维持幼苗较长时间生长在地下黑暗环境中,发芽一般不需要光,如瓜类;而需光种子则多为一些小粒种子,当它们处于光不能透过的土层中时,保持休眠状态,只有当它们处于土表,依赖少量储藏物质进行发芽,从而及时伸出土表迅速进行自养生长。这在生态学上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如果小粒种子在土表下的黑暗处就能发芽,等它还不能伸出土表时,就已经耗尽储藏物质而不能存活了。 1.3 幼苗的生长分化过程 这一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间接作用是指光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物质运输等影响植物生长。这个间接作用是一种高能反应,因为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照不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有机物,植物生长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此外,光还可以影响植株的蒸

关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影响或者作用的论文

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1 学时)一、分类原则1.人为分类2.自然分类3.细胞遗传学——物种生物学4.化学分类学5.数量分类学二、分类单位和命名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命名原则三、界和门的划分1.界的划分:二界说、新二界说、三界说、五界说、六界说2.植物门的划分: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第二节原核生物 (1 学时)一、细菌门1.细菌的主要特征2.细菌的分类3.细菌的繁殖方式二、蓝藻门1.蓝藻与细菌的区别2.蓝藻的主要特征3.原核生物的生活史第三节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1 学时)一、藻类(Algae) 1.藻类的主要特征2.藻类的种类、门类3.藻类的繁殖方式二、真菌(Fungi) 1.真菌的主要特征2.真菌的种类3.真菌的繁殖方式4.真菌的演化历史三、地衣

1.地衣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等特点2.地衣的种类3.地衣的生境与分布第四节苔藓和蕨类植物(1 学时)一、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2.苔藓植物的分类3.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4.苔藓植物的分布与生境二、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蕨类植物的分类概况3.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4.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第五节种子植物(1 学时)一、裸子植物1.裸子植物的生活史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类型二、被子植物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2.被子植物的的主要特征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二章植物生活和环境(9 学时)——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和生态因素的概念,了解生态因素对植物作用的特点;掌握各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生态因素生态适应特点。重点:环境与生态因素的概念、植物对各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特征。难点:植物适应性的形成。第一节概述(1 学时)一、环境与生态因子1.基本概念: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非生态因子、生态环境、小生境、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作为环境信号作用于植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外界环境(光、温度、重力、水、矿物质等)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光合作用对植物体的建成的作用上,光还是植物整个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我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即光作为调节因子的影响;但实际上光合作用是贯穿植物体后期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的,是生长发育的基础,通过在植物体幼苗分化、营养生长中起作用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发育”实际上是指植物的生长、分化和发育。其中生长是指体积、重量、数目等方面的增加,分化是指细胞在结构、功能和生理生化性质方面的变化,而发育则是生长和分化的总和。植物生长分化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植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我先从细胞水平大概阐述一下光照对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影响,再从植物体形态建成过程中逐一论述光的作用,然后是光照对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 一、光照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I.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细胞伸长增加细胞体积。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光照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其实当幼苗长成到能进行一定光合作用的时候,光合作用便为细胞分裂与伸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分裂中的细胞的细胞质浓厚,合成代谢旺盛,可以将无机盐和有机物同化为细胞质,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当细胞体积伸长时,细胞生长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来自于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也作了一定的能量供应源,光合作用与细胞生长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 II.光对植物细胞分化的影响可能要更大一些。这表现在光诱导、改变细胞极性等方面。细胞极性是细胞不均等分裂的基础,而不均等分裂或分化分裂(即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在形态、生理生化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又是植物组织极性结构分化产生的基础。有实验说明,墨角藻的大小孢子结合生成的合子在最初无细胞壁,是一个完全无极性的球形细胞,但是在由上而下的单向光线照射下,合子形成后的几个小时之内便形成了以细胞内单向钙离子流为特征的极性,此时改变光线照射方向可以改变细胞极性的方向。不过在细胞壁形成之后,细胞的极性便固定住了。这说明在细胞未完全定极性之前,光照对细胞极性是有影响的,影响其分裂方向和分化方向。 二、光照在植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作用 I.种子的成熟过程。种子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实质上是指胚由小变大,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主要是把葡萄糖、蔗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高分子有机物质,并积累在子叶和胚乳中。这些物质由光合作用产生,因此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种子内有机物质的积累。如小麦籽粒2/3的干物质来源于抽穗后叶片及穗子本身的光合产物,此时光照强,叶片同化物多,输入到籽粒的多,产量就高。在小麦灌浆期一遇到连着好几天阴天,籽粒重明显地减小而导致减产。此外,光照也影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 II.种子萌发过程。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当的温度。这三者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光对一般的植物种子萌发没有什么他特别的影响,但有些植物的种子的萌发是需要光的,这些种子叫做需光种子,如莴苣、烟草等的种子。还有一些萌发时不需要光的种子称为

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栽培中的土壤管理、施肥和灌水等措施都是通过根系一系 根深才能叶茂”形象地概括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密切 1、固定作用 强大的根系可使植株很好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倒伏。 2、吸收功能 植物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多种营养物质,有机 化合物。 如矿质元素,各种形态的氮素及少量 3、运输功能 根系将其吸收的水分、养分和其它生理活性物质向地上部运输,同时也接收地上部运送下 来的有机物及生理活性物质。 4、改善环境 土壤中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使通气性,透水性变好,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增加, 死亡 的根系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 形态结构 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随着根尖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向后延伸,新的根毛陆续出现, 以代替枯死的根毛,形成新的根毛区,进入新的土壤范围,不断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2、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多数细胞已逐渐停止分裂,有较小的液泡(吸收水 分而形成),使细胞体积扩大,并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3、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冠之内,总长 为1至2毫米,其最先端部分是没有任何分化的原分生组织,稍后为初生分生组织。可以不断 地进行细胞分裂,增加根尖的细胞数目,因而能使根不断地进行初生生长。形状为多面体,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泡),外观不透明。 其细胞 (没有液 4、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 土壤磨损的功能。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 常粘液化,当根端向土壤深处生长时,可以起润滑的作用,使根尖较易在土壤中穿越。层细胞常遭磨损或解体死亡,而后脱落。但由于其内部的分生区细胞可以不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根冠细胞可以陆续得到补充和更替,始终保持一定的厚度和形状。外层细胞 其外此外根 根系是植物的主要功能器官。列生理功能的实施来发挥作用的关系。植物根的主要功能有: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光质因天气及其它遮挡材料而变化。如散射光强度低,但红、黄光比例可达50%左右,而直射光只有37%的红、黄光。 2.光质作用

园林植物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园林植物的影响因素 植物为活的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外界条件的综合影响,较明显者为:温度、水分、土壤、空气、人类活动等。 一、温度 随海拔升高、纬度(北半球)北移而降低; 随海拔降低、纬度(北半球)南移而升高。 南---------北:常绿----落叶 阔叶----针叶 (一)温度三基点 1、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 (1)最低温度 (2)最适温度 (3)最高温度 2、一般植物0—35oC范围内,温度上升,生长加速, 温度下降,生长减缓 (二)温度的影响 1、温度影响植物的休眠和萌芽 2、低温使植物遭受寒害和冻害 3、高温影响植物质量 4、温度与物候的关系 5、温度与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 (1)寒温带针叶林景观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5)热带季雨林、雨林景观 二、水分 1、水的作用: (1)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作用 (2)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

(3)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种子传播的生态因子之一 (4)可形成特殊的植物景观 2、植物分类(依植物对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 (1)旱生植物:少量水分即可满足生长发育 树干矮小、树冠稀疏、根系发达、夜小而厚, 有的退化成针状,表面有角质层或生绒毛 如:仙人掌 (2)湿生植物:与(1)对立 一般根系不发达,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抗旱能力差 如:秋海棠、酢浆草 (3)中生植物:介于(1)(2)之间 如:水淹可正常生长:旱柳、乌桕、水杉 水淹会死亡:梧桐、桃、李、木瓜、雪松(4)水生植物:植物的全部或部分必须在静水或流水中生长 如:王莲 三、光照 (一)植物对光照的要求,通过以下两点表示 (1)光补偿点 (2)光饱和点 (二)植物分类(依光照强度) (1)阳性植物:要求较强光照,不耐庇荫 (2)阴性植物:要求较弱光照 (3)中性植物(耐荫植物) 备注:耐荫是相对的,与纬度、气候、年龄、土壤密切相关 四、土壤(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 (一)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主要指土壤的机械组成 (二)土壤厚度的影响 涉及土壤水分、养分多寡及承重问题 (三)土壤酸碱度(PH) 影响矿物质养分溶解、转化、吸收 (四)植物分类

不同光照条件对绿豆苗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及报告模板)

不同颜色的光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XXX XXX实验学校中学部指导老师:XX 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绿豆幼苗在不同光照射下的生长发育的情况,探索了不同颜色的光对绿豆光合作用的影响。证实不同的光会对绿豆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利用不同颜色的光将有利于温室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绿豆光颜色生长影响 一、实验的提出 生物课第三单元第一节光合作用提到了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引起了我及小组成员的兴趣。我们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光,然而,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色光组合而成的。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七色光都需要?不同颜色的光对绿色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会造成不同影响呢? 二、实验材料的选取 鉴于绿豆生育期短,生长迅速,属于短日照植物,易于培植也利于观察等优点,所以我们选用绿豆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研究步骤: 一)、假设:不同顏色的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因此用不同光來照射绿豆幼苗) 二)、材料准备: 1、蛭石、水培专用营养液、培养皿、绿豆种子、两个500毫升的烧杯、温度计、能换灯泡的台灯、各种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紫色)的灯泡。 2、照相机(用于关键记录实验过程) 3、电脑(用于撰写论文) 三)、研究过程: 第一天 (1)、在黑暗中培养绿豆幼苗直到长出叶子來,分组备用。 (2)、分别用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料将白色电灯(40瓦)涂染上颜色备用。(见照片1、2、)第二天 (1)、以蛭石为基质,将浓缩的水培专用培养液以1:500的比例稀释。分装入培养皿中(见照片3、4)(2)、选长势均匀已发芽的绿豆240棵分别栽入八个不同培养皿中(每皿30棵) (3)、在暗室中进行不同光的照射,光照时间为早8:00--下午5:00,共9小时。其间除了光照这一变量外,种子数量、水分、品种、时间、受光等定量条件均保持一致,并且让空气保持流通,之后观察其生长情形(见照片5)。 (4)记录每天的生长情况.(见照片6)。

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教案第五章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描述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 1. 通过肉眼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爱惜植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骆驼刺与黑麦,资料展示。提问:你们有些什么疑问吗? (如:1、根有些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 功能呢?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阅读资料,提出自己的疑问。 新课 一根的作用 二根尖的结构与功无论是一颗小白菜还是一棵生长几千年的松树,他们都 是由一粒种子萌发成长的。种子萌发后首先突破种皮的 是什么结构,又发育成为什么呢?这对植物体的生长起 什么作用呢? (胚根,根) 1 出示玉米根的图片和萝卜、山芋,想一想,植物的根 有什么作用? 思考回答问 题

能 1.根尖的结构 2.根尖结构的功能 三根的生长 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四根生长2 总结根的作用。(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 功能) 实验过程介绍:取一些培养大蒜,一部分去掉根尖 端,另一部分保留有根尖,但是其他条件保持一致,培 养一天后,看根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去除根尖端的根不再伸长,而保留有根尖根继续伸 长) 1.根尖的概念: 根尖对植物根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什么去掉 根尖以后就不再生长了?是不是根尖上有些什么特殊 的结构呢? 2. 根尖的结构 出示小麦根的图,分别完成任务: 1)、观察放大镜下的小麦根尖图,请描述它的外形。 2)、对照课本中根尖模式图,在显微镜放大的图中, 你能找到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吗? (根尖顶端略带一点黄色的帽状体是根冠,再上部稍稍 发暗的是分生区。分生区的上部,白色光滑的部分是伸 长区。幼根上距离顶端一段距离的地方,长着密密的根 毛,多得数不清,这就是成熟区) 内部结构如何? 3.根尖细胞的特点 观察图片,比较各区的细胞在形态,大小,排列等 方面有什么特点,并思考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归 纳填入表格。 总结根尖的结构与功能。 大蒜的实验说明根尖与根的长长有关,根尖的什么部位 与此有关呢? 提出问题, 1、如何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同一时间内的长度变化 2、选取怎样的根? 3、怎样划线?从什么地方开始划?各线条间距离怎 样? 4、实验过程中如何观察和记录?结果会怎样? 视频播放 得出结论: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 与老师一同 总结 思考并回答 问题 按照由外向 内,先宏观在 微观的顺序 观察。 讨论归纳总 结 思考回答问 题 看视频,了解 实验过程和

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以光谱、光照强度、日照时间、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太阳辐射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气象要素。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部分。而光谱成分是植物重要的一个生态因子,在太阳光谱中,对于植物生活其最重要的是可见光部分(波长0.04μm~0.76μm),但紫外线(波长0.01μm~0.4μm)和红外线(波长0.76μm~1000μm)也有一定的意义。不同波段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刺激和支配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太阳光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植物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形态建成的作用。 太阳辐射不同光谱对植物的影响如下:1)波长大于1.00μm的辐射,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热能,影响植物体温和蒸腾情况,可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参加光合作用2)波长为1.00~0.72μm的辐射,只对植物伸长起作用,其中波长为0.72~0.80μm的辐射称为远红外光,对光周期及种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与果实的颜色3)波长为0.72~0.61μm的红光、橙光可被叶绿素强烈吸收,某种情况下表现为强的光周期作用4)波长为0.61~0.51μm 的光,主要为绿光,表现为的光合作用与弱成形作用5)波长为0.51~0.40μm的光,主要为蓝紫光,被叶绿素和黑色素强列吸收,表现为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6)波长为 0.40~0.32μm的光,外辐射起成形和着色作用,如使植物变矮,颜色变深,叶片变厚等7)波长为0.32~0.28μm紫外线对大多数植物有害8)波长小于0.28μm的远紫外辐射可立即杀死植物。 此外,有科学实验证明,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可见光中的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这类光能抑制职务的伸长,而是其形成粗矮

七年级生物《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第一册植物根的生长 相信大家都被屏幕上的这幅图片吸引了,这是一株长在路边的苹果树,但是这些红红的果实可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所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根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 接下来看到的这幅图片看上去很普通是吧,它叫骆驼刺,是一种生长在荒漠里的植物,可以看到,地面以上的部分还不足一米,现在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是骆驼刺的根系,又粗又长,可以伸到地面以下15米之多! 这就是骆驼刺完整植株的示意图,上下对比非常的强烈吧!如果大家还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老师再介绍一种植物,黑麦,一株小小的黑麦有大约1400万条根,占地225平方米,相当于两间这样的多媒体教室! 听完了老师的介绍,看过了这么多图片,相信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都可以大胆的提出来。 老师也总结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1、根有些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特别是骆驼刺和黑麦,他们的根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同来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快速播放中的根的生长。可以看到,土壤中的根不断地长长,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伸出分支,形成庞大的根系。所有的植物那些深埋于土壤中的根都是这样生长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个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这一节要达到的目标,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在这个目标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根尖,上个礼拜老师布置探究实验的时候就简单的介绍了,根尖,顾名思义就是根的尖端。相信大家都很好地完成实验了!实验结果也都记录下来了吧! 我们再简单地来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过程,取一些培养出根的种子,一部分种子去掉根尖,也就是实验内容的第一项,另一部分保留有根尖,但是其他条件保持一直,然后培养这些根,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看根是怎样变化的。我要请几位同学来说说看你们的实验结果。。。。。。(询问种的什么种子,两种不同处理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大家使用不同的种子做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去除根尖的种子,它的根不再伸长,而保留有根尖的种子它的根继续伸长。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根尖对植物根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什么去掉根尖以后就不再生长了?是不是根尖上有些什么特殊的结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根尖的形态结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颗已经萌发出根的谷类种子的图片,在这里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外界条件,必要条件(书上55页)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而外界条件(书57页)是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大家一定要记住了!现在这颗种子具备了所有的条件,开始萌发,首先冲破种皮生长出来的就是根,而图中从根的尖端一直到长有绒毛的这一段我们把它称之为根尖。大家现在仔细地观察这幅图片,你能看到根尖的一些什么结构呢?(注意观察的顺序) 首先,最尖端的地方,有一个透明的、像帽子一样的结构,套在前面,我们把这一段叫作根冠,冠,顾名思义就是帽子。而上端还有一段非常明显的,大家都能看到,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绒毛,这些绒毛由于生长在根上,所以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根毛,当根毛形成,就表示这些细胞成熟了,因此我们把这一段称之为成熟区。而在成熟区与根冠之间还有一部分,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精)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光照对植物生长主要有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作用; (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射下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在植物体内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同时光也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光线过弱,不利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所以,作物栽培密度过大,上部遮光过甚,植株下部叶片叶绿素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叶色变黄。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减而增减。在暗中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CO2,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和速率逐渐增强,逐渐接近呼吸速率,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积累干物质,而晚间还要消耗干物质,因此从全天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当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继续增加时,光合速率就成比率的增加,产生的有机物用于植物的生长。当光照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植物的光饱和点与品种、叶片厚度、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多少有关。强光伤害—光抑制光能不足可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能过剩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会引起光合速率的降低,这个现象就叫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光质在太阳幅射中,只有可见光部分才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照射植物叶片,测定到的光合速率(按量子产额比较)不一样。在600~680nm红光区,光合速率有一大的峰值,在435nm左右的蓝光区又有一小的峰值。可见,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与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大体吻合。在自然条件下,植物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例如,阴天不仅光强减弱,而且蓝光和绿光所占的比例增高。树木的叶片吸收红光和蓝光较多,故透过树冠的光线中绿光较多,由于绿光是光合作用的低效光,因而会使树冠下生长的本来就光照不足的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更低。“大树底下无丰草”就是这个道理。水层同样改变光强和光质。水层越深,光照越弱,例如,20米深处的光强是水面光强的二十分之一,如水质不好,深处的光强会更弱。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多于蓝、绿部分,深水层的光线中短波长的光相对较多。所以含有叶绿素、吸收红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表层;而含有藻红蛋白、吸收绿、蓝光较多的红藻则分布在海水的深层,这是海藻对光适应的一种表现。 (2)植物种子的发芽、胚轴和茎节间的伸长、叶的展开、花芽的形成和根的生长等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光照称为光形态的建成 幼苗发育是受光控制的 光对茎的伸长有抑制作用(有实验证明,在光照下生长的玉米苗其生长速率比黑暗处理降低30%左右,自由生长素含量也降低40%左右,但结合态生长素含量上升,因为其中的蓝紫光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常因植物群体过密,株间郁闭遮光,茎干细胞生长素含量多,生长迅速,茎干纤细,机械组织不发达,造成倒伏而导致减产。因此要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使株间通风透光,茎干粗壮不倒伏) 庇荫反映:当植物受到周围植物的遮荫时,阳生植物在这养的条件下,茎向上伸长速度加快,以获取更多阳关,这就叫做庇荫反映 光对花的形成影响很大,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的基础上,花开时分化后,自然光照时间越长,光强度越大,形成有机物越多,对花形成越有力 茎的趋光性,一般植物的地上部分都是朝向光的方向生长称为趋光性(在保持植株的株型上光具有引导作用,这个就是为什么要经常性的给植株转动方向)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植物根的生长》参考教案

植物根的生长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2、能力方面:(1)学会观察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纵切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熟 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 3、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向学生渗透生 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根尖的生长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课题的重点。因为:植物体的根是由胚根发育成的,根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根尖的功能。只有理解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根的吸收功能,为根如何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学习打嫣良好的基础。 2、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是本课题的难点,因为:根尖的永久切片的材料比较薄,观察根尖的分区比较困难。 3、根尖生长与根的生长关系是本课题的又一个难点,因为:根尖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动态的发展中,植物的根也就形成了。而学生在理解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联系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教具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课上展示实验结果,汇报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每天观察,

做好记录。 教师:1、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录像; 2、用Flash制作展示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 教学过程 : 引言: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一株小小的幼苗是怎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 第一部分: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 首先由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此实验设计的方案、实验的过程,并把探究的过程通过录像展示:取一只试管,把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菜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管内注入清水,使吸水纸的一部分及种于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幼苗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其中的三株幼根长的比较直的幼苗,(A株切去根尖,B株不做任何处理,C株幼苗,用毛笔分别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A 株切去根尖,几天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B株不做任何处理,幼根却伸得很长。C株幼苗,用毛笔分别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几天后,会观察到横线的距离不相等了,而且越靠近根尖的地方,横线的距离越大。(各小组将探究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此时生物课外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全班的其他同学对其中一些不清楚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观察根尖的结构的实验 学生先通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以及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再指导学生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具体方法是:取长5 cm左右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从根尖的中央纵切成之部分,将剖面向上,分别放在载玻片上,并加入一滴碘液,然后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上面,这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用拇指轻轻按压,使半个根尖变扁,然后轻轻将上面的载玻片拿去,加上水,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根尖4部分的细胞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并能清楚地看到各部分之间是逐步变化的。由于临时装片材料厚,对单个细胞的结构特点看不大清楚,再利用根尖的永久装片进行交替的观察,使学生较快地、准确地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根冠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分生区的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分生区以上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内容摘要:光照强度在补偿点以下,植物的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作用产生,用词不能积累干物质;在光补偿点处,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消耗相等;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在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 关键词: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储存有机物来实现的,因此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在其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相应的增加。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增加。光照强度过强时,会破坏原生质,引起叶绿素分解,或者使细胞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光照强度弱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比呼吸作用消耗的还少,植物就会停止生长。只有当光照强度能够满足光合作用的要求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可将植物分为陆生型,水生型,附生型,

寄生型。对植物的总光能利用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光合面积、光照时间和光合能力。光合面积主要是指叶面积,通常用叶面积指数来表示,即植物叶面积总和与植株所覆盖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光合时间是指植物全年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光合时间越长,植物体内就能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并增加产量,延长光合时间主要是靠延长叶片的寿命和适当的延长植物的生长期;光和能力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正常和其他生态因子处于最适状态时的植物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 1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CO2或释放的O2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 光照强度,简称照度。一个被光线照射的表面上的照度(illumination/illuminance)定义为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设面元dS 上的光通量为dΦ,则此面元上的照度E为:E=dΦ/dS 。照度的单位为lx(勒克斯),也有用lux的,1lx=1lm/㎡。照度表示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光照强度在赤道地区最大,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例如在低纬度的热带荒漠地区,年光照强度为200大

气象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气象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摘要:概述各种气象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研究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具体分析光、温度、水分及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探寻其实践应用方法。 关键词:气象园林植物光照温度水分空气 一、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而气象对园林植物就有深远的影响,大到植物带的分布小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气象学包括各种气象因素,而对于园林植物来说,气象对其影响有很多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气象这个大环境,植物的分布、色彩大小等等都离不开它。而最普遍的影响因素莫过于光、温度、水分和空气。故气象与园林植物的关系就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而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四大气象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二、气象因子的具体影响 (一)光照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植物生长离不开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各种植物都要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随时间和空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居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应该具体分析: 1) 光谱对植物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照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叶绿素合成及形态形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太阳辐射光谱不能全被植物吸收。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辐射能称为生理辐射,主要指红橙光、蓝紫光和紫外线。 ①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活性最大,蓝紫光的同化效率仅为红橙光的14%。红橙光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长日照植物的生长发育,延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促进种子萌发; ②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加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延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紫外线有利于维生素 C 的合成。 ③在紫外线辐射下,许多微生物死亡,能大大减少植物病虫害的传播。紫外线也能抑制植物茎的伸长,引起向光敏感性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在诱导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等方面,不同波长的光,其作用也不同。如蓝紫光抑制植物的伸长,使植物形成矮小的形态;而红光有利于植物的伸长,如用红光偏多的白炽灯照射植物,可引起植物生长过盛的现象。青蓝紫光还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敏感性,并促进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紫外线能抑制植物体内某些生长素的形成,以至于植物的白天生长速度常不及夜间。 生长期内生长素受侧方光线的影响,在迎光一面生长素少于背光面,造成背光面生长速度快于迎光面,产生所谓植物向光运动。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园林植物对光强的要求,通常通过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年龄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会相应的发生变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4)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4)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识不植物根尖的差不多结构,讲出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缘故。 2、能力方面:〔1〕学会观看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纵切面,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和熟 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养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 3、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根尖的差不多结构和各部分的要紧功能,向学生渗透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根尖的生长向学生渗透事物进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课题的重点。因为:植物体的根是由胚根发育成的,根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根尖的功能。只有明白得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关心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才能更好地明白得根的吸取功能,为根如何吸取水和无机盐的学习打嫣良好的基础。 2、识不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是本课题的难点,因为:根尖的永久切片的材料比较薄,观看根尖的分区比较困难。 3、根尖生长与根的生长关系是本课题的又一个难点,因为:根尖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动态的进展中,植物的根也就形成了。而学生在明白得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联系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进展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教具预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观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课上展现实验结果,汇报交流。 课前预备: 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看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看记录以备交流;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每天观看,做好记录。 教师:1、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录像; 2、用Flash制作展现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教学过程: 引言: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一株小小的幼苗是如何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咨询题的情形,导入了新课。 第一部分: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 第一由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此实验设计的方案、实验的过程,并把探究的过程通过录像展现:取一只试管,把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菜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管内注入清水,使吸水纸的一部分及种于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放在温顺的地点,等幼苗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其中的三株幼根长的比较直的幼苗,〔A株切去根尖,B株不做任何处理,C株幼苗,用毛笔分不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A株切去根尖,几天后发觉,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B 株不做任何处理,幼根却伸得专门长。C株幼苗,用毛笔分不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几天后,会观看到横线的距离不相等了,而且越靠近根尖的地点,横线的距离越大。〔各小组将探究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现〕现在生物课外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全班的其他同学对其中一些不清晰的或感爱好的咨询题进行提咨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及时的鼓舞和评判,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

光照条件对植物组培的影响

光照条件对植物组培的影响 植物组培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获得了飞快的发展。早期的组培报道,多集中于研究各类植物的培养基组成,包括无机盐、有机物、激素等培养基成分的种类和配比浓度。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培养基研究成果的积累,人们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培养条件方面,如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容器内空气因素对组培和培养过程中植物生长速度、生长质量的影响。 组织培养中光照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主要表现在光强、光质、以及光照时间方面: 1、光照强度(lightintensity) 光照强度对培养细胞的增殖和器官的分化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光照强度对外植物体、细胞的最初分裂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的粗壮,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2、光质(lightwave) 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如百合珠芽在红光下培养,8周后,分化出愈伤组织。但在蓝光下培养,几周后才出现愈伤组织,而唐菖蒲子球块接种15天后,在蓝光下培养首先出现芽,形成的幼苗生长旺盛,而白光下幼苗纤细。据倪德祥等在香石竹的研究表明,白光条件下生长量最高,其次是红、黄、绿、蓝光对生长有抑制作用,单色光对叶绿素合成有抑制作用,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在复合光条件下完成。 3、光周期(lightperiod) 试管苗培养时要选用一定的光暗周期来进行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周期是16h的光照,8h 的黑暗。研究表明,对短日照敏感的品种的器官组织,在短日照下易分化,而在长日照下产生愈伤组织,有时需要暗培养,尤其是一些植物的愈伤组织在暗培养下比在光下更好。如红花、乌饭树的愈伤组织。 除某些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需要黑暗条件外,一般培养都需一定的光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