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生平

文徵明生平
文徵明生平

文徵明生平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曾祖惠,始居苏州。祖洪,易州涞水教谕。父林,官至温州知府。母祁守端,兄奎,弟室。

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一岁

十一月初六日生。世居苏州府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今苏州市东北部)。

成化七年辛卯(1471)二岁

成化八年壬辰(1472)三岁

父林举进士,除温州永嘉县令。携家赴任。母祁氏寻携文徵明兄弟返里。

成化九年癸巳(1473)四岁

成化十年甲午(1474)五岁

成化十一年乙未(1475)六岁

祖洪以乙榜授易州涞水教谕。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七岁

生而外椎,时方能立。

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就抚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八岁

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父林独器之,以为当晚成。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九岁

冬,祖洪自涞水教谕谢病归。

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十岁

八月,祖洪卒,年五十四岁。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十一岁

始能言语,就外塾。

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十二岁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十三岁

父林起复知博平县。徵明随侍。

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十四岁

随父在博平。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十五岁

随父在博平。博平岁贡梨为民患,林命悉伐去。又论邑内德府赐田,官校征收子粒不便,乞付有司自纳,得允所请。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十六岁

父林以考绩还朝,徵明随侍。寻补南京太仆寺丞,谒告还里。返吴后,徵明与唐寅、都穆订交;从穆学诗。寅亦时来徵明家,向文林请益。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十七岁

与兄奎侍父在滁州南京太仆寺。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十八岁

随父在滁,读书务稽古人之德,能自得师。

为太仆寺少卿,文徵明以僚友弟子,给事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十九岁

自滁还里,为邑诸生。岁试时,宗师批其字不佳,置三等。由是精研书法,刻意临学。与蔡羽、吴爟订交。

弘治二年己酉(1489)二十岁

时学官严厉,拘文法,循章句。徵明习程式之文,而中心窃鄙之。以其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与祝明、都穆、唐寅倡为古文辞。祝允明、杨循吉皆折辈行相交。

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意颇歆会,因从周学画。周初不欲徵明以艺事妨举业,终乃倾以相授;且极爱重之。

弘治三年庚戌(1490)二十一岁

春,以省父至滁,游琅琊山、醉翁亭。

弘治四年辛亥(1491)二十二岁

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应祯书迹清古,以书诀授徵明。

秋,返里。

弘治五年壬子(1492)二十三岁

父林移病归,适李应祯致仕,同舟东归,相从甚乐。抵家后,于所居隙地筑停云馆。

娶昆山吴愈第三女。徵明内行淳古,与夫人白首相庄,生平无二色。

从史鉴、赵宽游。与朱存理、邢参等交游。

弘治六年癸丑(1493)二十四岁

七月,祖母吕氏卒。

秋,至江浦。以父命从庄昶游。冬,归。

是年,李应祯卒。

弘治七年甲寅(1494)二十五岁

题友婿王银钩勒竹诗。跋夏昺画《云山图》。得古砚,名之曰“五星”,诗以纪之。

时唐寅放诞不羁。徵明虽与风尚各别,而欢然过从无间。

跋东坡《楚颂帖》。初,曾以《孔子庙碑》易朱存理藏《汝南帖》,考定为米芾手临。

都穆见而称爱,遂题而归之。

弘治八年乙卯(1495)二十六岁

以父命从吴宽游,时宽丁继母忧于家,悉以古文法授之,且为延誉于公卿间。

秋,始赴应天乡试,不售。识金陵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画《金焦落照图》。尝与寅商酌画法,以为作画应以六朝为师,设色以闲淡为贵。又谓南宋李唐丘壑布置,可为初学之师。

十二月廿日,借观唐寅所藏《东观余论》,题后。

弘治九年丙辰(1496年)二十七岁

二月,妻母夏氏卒。夏氏,故太常卿、墨竹大家夏昶之女。

与吴纶、吴仕、黄云等交游。

是年,史鉴卒。

弘治十年丁巳(1497)二十八岁

与徐祯卿、钱同爱、朱凯、张灵等交游。徵明既博古善议论,又洽闻元、明之际旧事,为时推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号称为“吴中四才子”。

跋沈周临王蒙小景。

是年,长子彭生。

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二十九岁

春,父林出任温州知府。

秋,二试应天不利,唐寅领解。父林在任,还书诫慰之。

有《咏文信国事》诗,又画信国公像。

冬闰月,与沈周、祝允明、杨循吉、徐祯卿、唐寅、蔡羽等追和倪瓒《江南春》。时倪卷藏许国用家。

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三十岁

都穆、朱应登举进士。唐寅因徐经科场案牵累下狱,罢黜为吏,不就归。寅之得祸,都穆实发其事。寅既誓不与相见,而吴中诸公皆薄之。唐寅既被黜,撰长书致徵明,以述所志。又将远游闽、浙、湘、赣,以弟托之。

六月七日,父林卒,年五十五岁。徵明挟医省疾,后三日而至。林在温州,省重役,疏滞狱,重人民,广文风。郡邑循例致厚赙几千金,尽却不受。迨柩抵家,吊者纷然。

初,林善术数之学,欲以授徵明,徵明谢不能。至是乃承遗命焚之。

是年,次子嘉生。

弘治十三年庚申(1500)三十一岁

以继母命,与兄析居。

六月十日,跋沈云鸿藏云康里巙书李白诗及自作诗。

十月,手抄父林所撰《琅琊漫抄》,总四十八则。

与徐祯卿同观宋徽宗《王济观马图》及郑思肖画兰,与祯卿各题诗画兰卷上。

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三十二岁

与薛章宪交游。

九月,有滁州之行。时陈公度方从徵明学《易》,至是归。除丧服,读书奋励,丙夜不休。

是年,跋王云所藏詹希元书王宾《叙字》。

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三十三岁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植荔枝数本,与沈周同赋《新荔篇》并作图。

春与浦应祥、王铨登洞庭东山。时唐寅倦游归里,因病不复出,托丹青以自娱。

五月,薛章宪以嗜杨梅来吴。因徵明食性多禁,尤不喜此,与沈周同作诗相戏,作《解嘲诗》。

是年,侄伯仁生,兄奎长子。

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三十四岁

时唐寅任达自放,落魄逾甚。徵明每规劝之,几致失和。

为王献臣书扇,并题所藏元赵雍画马。

饯别毛珵赴山东参议而作《隶书毛先生践行诗册》。

与徐祯卿合刻倡和诗《太湖新录》。

是年,陈淳已从游。

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三十五岁

春,沈周作《落花诗》十首,徵明与徐祯卿有和作,周喜而反和之。秋,徵明应试至金陵,谒吕;时官南太常寺卿,又续和之。沈周益喜,又从而反和之。十月,徵明小楷各诗并记。

七月,三试应天,不售,陈淳同行。

观唐阎立本画、元赵孟頫书,跋之。友人尝掘地得宋高宗与岳飞手敕刻石,沈周与徵明皆题《满江红》词。又沈周画山栀以配徵明画菊并题。

是年,第三子台生。吴宽卒。

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三十六岁

人日,与友人朱存理、吴次明、钱同爱,门生陈淳等雅集于自家停云馆,作《人日诗画卷》。

春,许国用及吴爟先后雨中来访,题画赠之。时徵明画名,已盛称于吴中。

秋,与祝允明等有和王鏊白莲花诗。时鏊方以父忧在家,徵

明从游。

明武宗正德元年丙寅(1506)三十七岁

四月,与杜启、浦应祥、祝允明、蔡羽、朱存理、邢参等同修《姑苏志》成。主修王鏊,以吴宽等旧稿搜补以成,共六十卷。

沈周临元黄公望《富春大岭图》见赠,赋诗以谢。

正德二年丁卯(1507)三十八岁

兄奎以事遘难,百计为之调护,累月而事解。

五月十一日,往相城访沈周。周命钩抚无锡华氏藏《唐摹万岁通天进帖》。

秋,四试应天,不售。

正德三年戊辰(1508)三十九岁

二月,为长洲教谕莆田林僖写《丘壑高闲图》。僖,林俊之弟。望日,与吴爟、陈淳、钱同爱、朱凯登天平山,作《天平山图》。

三月二十日,观王献臣藏赵孟頫书《烟江叠嶂歌》,与沈周各补一图。又跋蔡襄《龙茶录》。

秋,为王闻作《存菊图》轴。

时士大夫阡表墓铭,多属徵明撰书。石工章文,世工镌刻,因籍徵明以售其技。

是年,王宠从游。

正德四年己巳(1509)四十岁

春,为金陵严宾题旧作《桐阴高士图》。

朱应登自南京户部主事升延平知府,文徵明为之作《剑浦春云图》送别。

功名未就,以笔墨为生计,不无食指之忧,有寄陈钥乞米诗。是年,沈周卒。宿相城,有怀悼沈周之作。徵明画法,得沈周指授为多,相期颇深,故

徵明感之终身。

正德五年庚午(1510)四十一岁

正月廿八日,为朱承爵跋所藏苏轼父子帖。

五试应天,不售。

应吴兴吴琉请,撰送刘麟擢守西安叙。

重葺停云馆,钱同爱、陈淳咸有助。既毕事,钱、陈及从弟津并吴爟、汤珍、卢襄、郑

尚伯、陈道济等过饮,有倡和诗。

正德六年辛未(1511)四十二岁

以字行,更字徵仲。

十二月二十日,虎丘剑池水涸,得古砖,归斫为砚,名曰“金精”,并铭其侧。

右佥都御使俞谏治水苏杭诸府,知徵明才而贫,欲有所惠,徵明终却之。

是年,徐祯卿卒,为文祭之。祯卿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

与蔡羽、吴爟、汤珍、陈淳及王守兄弟等每相聚,考德问学,游观山水。

闰五月廿一日,跋徐宗毓藏元钱良右书《吴仲仁春游诗卷》。与徐霖、祝允明、薛章宪、唐寅、陈沂、王韦、陆深、王宠等追和王冕画梅诗,皆题于画幅四周绫上。

宁王朱宸濠使来,贻书币为聘;辞病不纳,亦无报书。赋诗有云:“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同时,唐寅、谢时臣、章文应聘俱往。

作《西川归棹图》及《寿大中丞见素林公叙》寄林俊。林俊与徵明父林为故交。徵明以通家子弟,数与之接。

是年,编弘治庚戌以后所作诗,成《甫田集》四卷。

正德八年癸酉(1513)四十四岁

六月,小楷抄录《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并追和一首,赠与弟子王守。

六试应天,不售。顺道至滁访叔父森。

是年,朱存理卒,徵明为撰墓志铭。

正德九年甲戌(1514)四十五岁

春,饮于王献臣园池,有诗。

三月刘麟赴陕西布政使任,过吴门言别,徵明写赠《两溪草堂图》。

冬,撤停云馆,有诗。

春,重筑停云馆,避喧,居观音庵二月。

有诗怀汤珍及王守兄弟,时珍等俱读书石湖治平寺。

四月,小楷《落花诗》并图。

五月廿七日,跋邹光懋藏宋李建中书《千字文》,考定为真迹。

唐寅致书徵明,从颜路年长而为孔子弟子之例,愿以徵明为师。且云:“非词服,乃心服也。”

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四十七岁

秋,七试应天,不售。

重阳日,小集唐寅北园,有诗。时寅已治圃舍北桃花坞中,结亭曰梦墨,自号六如。

是年,陈钥卒。

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四十八岁

作《湘君湘夫人图》。先是,仇英自太仓徙居来吴,徵明嘱绘《湘君图》,未惬,因自作以赠王宠。

跋唐寅藏《石经》残本,考定为宋高宗书。

寄王献臣诗。时献臣所居园池已定名为拙政园。

题汪廷器《西游卷》。廷器,歙人,善制墨,自号水晶宫客。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四十九岁

二月十九日清明,雨中至无锡,霁。与蔡羽、汤珍、王守、王宠、潘鋹及汤子朋茶会于惠山。羽撰《惠山茶会序》,徵

明作图。

雨中对停云馆前王献臣去年赠竹,赋诗谢之。

九月既望,跋朱承爵所藏宋周文矩画《重屏会棋图》。

十月,过王守兄弟家,为作水墨菊花并题。

时王榖祥、朱朗已从游。

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五十岁

正月二日,雪中登王献臣拙政园梦隐楼。

二月既望,补《深翠轩图》。初,国初诸公为谢晋作诗文一卷,而逸其画。至是徵明重为补图并跋。

三月三日,为王鏊跋阎立本《秋岭归云图》。

五月十四日,题沈周旧藏王绂《墨竹》小幅,次王绂、沈周原题。望日,跋华夏所藏宋拓《淳化祖石刻法帖》六卷。

七月既望,为王延喆考定郭忠恕《避暑宫图》并跋。又跋其所藏张旭《古诗四帖》秋,八试应天,子彭侍行。间游金陵诸名胜。

八月六日,闻宁王朱宸濠事败被擒,有《书事》二首。至是人始服徵明有远识。徵明平生做书画有三戒:一不为阉官作,二不为诸侯王作,三不为外夷作。故处刘瑾、宸濠之际,超然远引,天下高之。

九月,继母吴氏卒。

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五十一岁

正月,过王鏊园居,观元曹知白山水卷有题。

上巳日,跋苏轼《御书颂》。徵明早年喜苏书,所见颇多。题无锡华云所藏《寒塘凫雀图》。

十一月,自书诗四首。其中《八月六日书事》二首,系咏正德十四年宁藩朱宸濠谋反被擒之事。

是年,长孙肇祉生,彭长子。

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五十二岁

三月十五日,跋宋高宗《徽宗御集序》。

明世宗嘉靖元年壬午(1522)五十三岁

正月,华夏刻《真赏斋帖》,徵明为钩摹,章文刻石。又尝与章文为汪芝摹刻《黄庭经》及《怀素自叙》等帖。

八月,九应天试,不售。自弘治乙卯至是,凡九试矣。时张璁以议礼除南京刑部主事,与徵明论兴献帝追崇事,徵明唯唯而已。

嘉靖二年癸未(1523)五十四岁

春,工部尚书李充嗣以岁贡荐于朝,二月廿四日离家,与蔡羽同行,兄徵静及子彭追送至吕城。四月十九日至京,居王同祖处。按卷礼部,定闰月四月初八日考。吏部以尚书李充嗣荐,为覆前奏。刑部尚书林俊首过徵明馆,并遍称之于台省诸公。吏部尚书乔宇亦力为主张。初六日命下,授徵明翰林院待诏,与翰林杨慎、黄佐、陈沂及吏部薛蕙爱敬甚至。寻与修《武宗实录》。

是年,唐寅卒。

嘉靖三年甲申(1524)五十五岁

张璁与南京复上议礼疏,极论两考之非。世宗喜,召入京,特授翰林学士。其后卒用璁及桂萼等议,定尊称。璁等益恃宠雠廷臣,骎骎柄用。

七月,世宗更定章圣皇太后尊号,群臣伏阙谏。时徵明方以跌伤左臀,注门籍不在列。

编修王思等十七人杖死,杨慎等戍边。伍余福时官郎中,谪安吉知州。责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倡众逞忿,出为南京工部左侍郎。徵明有送行诗。

八月,妻吴氏自吴赴京。

是年,王鏊卒。

嘉靖四年乙酉(1525)五十六岁

时专尚科目。又同馆北人漫索徵明画,往往见却。流言曰:“文某当从西殿供事,奈何辱我翰林?”徵明意不自得,上疏乞归。疏下吏部,寝不报。

八月十八日,为蒋诏跋旧刻《十七帖》,考定为宋拓,并朱书释文于旁。廿九日,跋聂豹藏颜真卿《祭侄文稿》。

潘鋹自吴中来访,因为其父叙作《大雨劝农图》。又绘《灌木寒泉》以赠。

是年,叔父森卒。

嘉靖五年丙戌(1526)五十七岁

居官三年,考满,当赴吏部,而逡巡不往。再上疏乞归,又

不报。盖自官京师,归思未尝稍释,多有怀归之作,如《病中又怀吴中诸寺》等诗。

张璁既用议礼骤贵,讽徵明主之,徵明辞。至是,杨一清与璁谋,欲迁徵明官。徵明乃三上疏乞归,始得致仕。十月十日出京,阻冰潞河。

是年,妻父吴愈、祝允明卒。

嘉靖六年丁亥(1527)五十八岁

春,冰解,与黄佐联舟南归。抵家后,筑玉磬山房,手植两桐于庭。家居以翰墨自娱,不与世事。四方求请者纷至。为薛蕙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蕙赋诗为谢。

归后游石湖,吴中好事家每载酒船迎候湖山间,以得一临为快。

嘉靖七年戊子(1528)五十九岁

花朝,临赵孟頫小隶《桃花赋》于王榖祥画桃花小幅。

三月十日,为王献臣画《拙政园图》并题。

徵明擅词曲,音调清丽,风韵俊逸。其词有寄南京徐霖,简汤珍、钱同爱者,或亦是时作。

冬,与王宠寓居楞伽寺,值飞雪几尺,乘兴作《关山积雪图》,凡五年始成。

嘉靖八年己丑(1529)六十岁

与常州知府张大轮游宜兴张公洞。

七月四日,为白悦作《洛原草堂图》并记。

是年,周天球年十六岁,随父自太仓徙吴,从徵明游。徵明亟许可之,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是年,孙元发生,彭次子。

嘉靖九年庚寅(1530)六十一岁

二月十日,为袁裘小楷苏轼《醉白堂记》。

四月七日,于虎丘雨窗重题为朝爵去年所作《猗兰》小景。夏,为溧阳史济小楷《道德经》,一月始毕。

七月,为袁袠补倪瓒《江南春图》。八月,再和《江南春》二首。

为华夏跋续得《淳化祖石刻法帖》三卷及《定武损本兰亭叙》。为徐静庵以千金得王维《辋川图》矮本于古中静。

嘉靖十年辛卯(1531)六十二岁

春,陆师道来访,汲泉煮茗,徵明纪以诗画。

三月,与汤珍、王宠游竹堂寺。为寺僧性空水墨写意十二段。秋,华夏又携书画至吴,徵明为跋锺繇《荐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颜真卿《刘中使帖》及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

五月,作《松石高士图》。

闰六月,作《双柯竹石图》。

九月十六日,安国携苏轼小楷《怀素自叙释文》请鉴定。

十月,作《寒林晴雪图》。

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六十三岁

二月,为祝允明书《兰亭序》补图。

三月六日,过王献臣拙政园,为临苏轼《洋州园池诗》。又尝手植紫藤一枝于园中。

春,与王守兄弟宿治平寺,摹沈周画并书旧作。

夏,摹赵孟頫画七星桧。

十月十三日夜,与朱朗小酌玉磬山房。月色如昼,人境俱寂,因画并题。

与江阴知县李元阳登君山,有诗。徵明尝为跋其所藏《东坡学士院批答》并考正颠错。

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六十四岁

五月既望,为王献臣作《拙政园诗画册》。前已为题三十景,至是增玉泉,共三十一景,各系以诗,且为之记。

十一月四日,为张铨跋苏轼与乡僧治平帖。考定为熙宁中居京师作。

是年,王宠卒。

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六十五岁

闰二月既望,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

三月既望,行书《千字文》。又跋米元晖《湘江烟霭图》,并考正《宋史》米氏为吴人之非。又小楷《莲社十八贤图记》。谷雨前三日,抱病偃息,汲泉烹友人所惠天池、虎丘茶品之。次唐皮日休、陆龟蒙茶具诗十首,就录所作图上。

七月六日,与朱朗、石岳游虎丘,为寺僧作兰卷。徵明善以

风意写兰,以雨意写竹,世有“文兰”之目。

十二月四日,往无锡访华云,留居西斋,题所藏巨然《治平寺图卷》。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六十六岁

二月四日夜,行书前后《赤壁赋》。廿一日,天气乍暄,意思拂郁,乃草书《千字文》于悟言室中。

三月,作《连辔访友图》扇页。

中秋,连夕对月,朱朗相陪。徵明尝制画十六帧以授朱朗。上自董、巨、米芾,下逮黄公望、王蒙,而得于赵孟頫为多。盖生平心诀在焉。是月,跋张即之《报本庵记》、苏舜钦诗帖、赵孟頫书《洪范》。

十一月,撰《墨说》以赠吴楚。徵明初用汪廷器所制水晶宫墨,廷器尝为徵明言制法之妙。

仿米作云山卷。自题云:“于画独喜二米云山,以能脱略画家意匠,得天然之趣。”

为沈天民作《浒溪草堂图》。

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六十七岁

三月十六日,春雨连绵,斋居无事;笔墨在前,随意写墨兰满卷。

四月,作《五月江深图》。

五月十六日,小楷《千字文》自识“时年六十有七。”所见书画自记年齿者,本年最早。二十日,王榖祥来访。时夏雨崇

朝,坐无杂客。谷祥出素册索画,为写十四幅。

八月十日,游竹堂寺,行书《乐志论》。

十月二日,书《赤壁赋》。

时所书由章文刻石而外,又有吴鼒、温恕、温厚等人。然以章文所刻为多。徵明尝曰:“章生,吾之茅绍之也。”

是年,兄徵静卒。

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六十八岁

选集晋、唐以下书法旧迹及当代名笔,汇刻为《停云馆帖》,属章文镌木,未毕而毁于火;更用石刻。先后所刻凡十一卷。徵明卒后,又刻一卷,共十二卷。其第一卷“晋唐小字”,是年正月上石。其《黄庭经》凡三易后始成。

七月十五日,与王榖祥、许初集于福济观。徵明白描《老子像》,并书《清净经》。明年六月,徵明又为补书《老子传》。八月六日,周子籲奉使滇南还朝,便道还家,文徵明为之作《木泾幽居图》以赠。

是年,钱榖来从游。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六十九岁

巡按郭宗皋为徵明建坊于德庆桥西。徵明以书与知府王仪请辞,未果。

三月,《停云馆帖》卷二“唐抚晋帖”上石。

五月十七日,王榖祥过访,谈及画竹,为写竹册并识。

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七十岁

正月七日,与汤珍、袁表、袁褧、袁裘、袁衮、袁袠、王榖祥、陆师道、陆安道、王曰都、彭年、朱朗游集石湖,各有诗,彭年撰诗叙,徵明作《石湖图》。

春,临赵孟頫《芭蕉仕女图》,并赋《水龙吟》其上。

七月,楷书《归去来辞》并图。明年,又为书《怀归诗》三十二首。苏州重刻《旧唐书》成,徵明为撰叙。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七十一岁

四月十日,小楷《昼锦堂记》。

七月望后,积雨初霁,仿王蒙笔意写《松泉高逸图》。十六日,小楷《文昌帝君传》于子嘉所画像上。是月,与华云游尧峰,归作图并题。

八月,与王榖祥游石湖,舟中为写《赤壁图》。明年再游,为补书赋。

十一月朔,为杨仪跋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并补录宋吴说跋。

是年,摹沈周临吴镇画松卷并跋。

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七十二岁

二月既望,为王作《勾曲山房图》并题。徵明在京时,官大理,曾索此画。

六月,《停云馆帖》卷四“唐人真迹”摹勒上石。

尝得宋夏森画册,不轻示人。王榖祥借玩旬日,临摹一本。十月六日,跋黄庭坚《杂录册》,考订为少年书。

文征明小楷

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

本《醉翁亭记帖》小楷,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1470-1559),长洲人。初名璧,字征明,后以字行,又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生。书与祝允明齐名,诗书画三绝,为明四家之一。是幅为八十二岁时所书,精整挺秀,如世人评王羲之书《铁画银钩》者。《醉翁亭记帖》小楷,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钩。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原由。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於负者歌於涂,行者休於树,前者呼,後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我们在溪水边上捉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做酒,泉水香,酒色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着这就是太守的宴会。宴会欢畅尽兴,不在乎有没有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于是旧杯和筹码递过来递过去,有的站了起来,有的坐了

文征明精品书画作品欣赏

文征明精品书画作品欣赏 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浒溪草堂图纸本设色纵26.7 厘米横14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

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兰亭修禊图金笺纸本青绿设色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在这幅作品之中,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湾湾,兰亭环抱其中。树木和竹子画得非常工细,但不刻板。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纹概括,富于一种装饰趣味。仿米氏云山图纸本墨笔纵24.8厘米横6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 就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怀。此画是画家晚年的作品,风格粗放,用笔老辣,很能体现画家艺术功力。幽谷清泉图纸本设色纵107.8厘米横37.3厘米江苏常熟博物馆藏文徵明早年的山水作品古木寒泉图绢本设色台北故宫

字体设计教案

《字体设计与版面设计》教学设计 广西美术出版社《美术》七年级第三单元活动二《字体设计与版面设计》课题 之《字体设计》 作者及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唐颖 一、教材分析 《字体设计与版面设计》是广西美术出版社《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二的内容。鉴于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的问题,这一活动内容应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宜先进行字体设计方面的教学。 本单元是“设计·应用”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教学活动之一。字体设计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与趣味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美术字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美术字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教师的讲述、演示,学生的观察、临床与课堂练习之后,对基本字体的分类及特征,创意字体的构思及类型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达到独立绘写的能力,并能掌握版式排版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美术素质来看,初一的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的美术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能力,为本次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与技能基础。 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初一学生正处于儿童与青少年的过渡期,还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思维活跃,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他们的美术技能水平仍停留在比较稚嫩的阶段,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教师提供生动、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表现欲望,并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知晓美术字的定义、特征、字体类别和变体美术字创意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变体字创意设计。 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乐于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 四、教学内容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次课主要美术字体设计的知识及其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美术字的特征和创意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变体创意美术字。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美术基础,我确定用如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

2014-12-19-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文征明书法《琵琶行》全篇 2014年12月19日

文徵明行书《琵琶行》之二,书于88岁。现藏湖南博物馆。 关于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关于《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

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

文征明小楷研究

文徵明小楷 1小楷《醉翁亭记帖》,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醉翁亭记》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鉤。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記”的原由。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2《小楷离骚经九歌卷》(局部)纸本纵23.0厘米横263.0厘米小楷前后赤壁赋86高龄 3《小楷归去来兮辞》 4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凡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68岁。《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均钤“徵”、“明”朱文连珠小印。 5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 6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7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厘米。故宫博物院 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考 从小楷书法产生到臻于完善,在历史上形成了几个发展高峰.魏晋时期由钟繇和王羲之等书家推动形成的魏晋初创高峰,将小楷书法正式引入书法艺术的大家庭中,并且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隋唐时期有大唐众书家和抄经高手形成的唐代成熟高峰,在这一时期中,小楷书法与楷书的成熟同时完成,达到了"法"的完备;元代赵孟糖等书家形成的元代中兴高峰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家形成的明代复兴,承传高峰,在这两个时期,小楷书法已经很难再像魏晋,隋唐时期那样辉煌和壮美, 但是,小楷艺术自身的魅力和审美意味依然吸引着大批书家拼其全力,奋斗终生去开拓小楷书法艺术的新境界.这些小楷书法发展高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小楷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书体的发展,承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灵魂的血脉.有明一代是书家辈出的时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等等都是大书家. 在书法史上都闪着耀眼的光辉.在小楷的技艺上,这些书家大都有着不俗的建树,当然明代小楷书法执牛耳者首推文徵明.正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言:"明楷以文衡山第一."的确,文徵明的小楷成就直接延续了元代赵孟颊小楷高峰的成就和影响,亦发扬了魏晋,隋唐小楷的古朴天真和谨严法度.在文徵明以后的时代,文徵明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影响着无数的后学,直至现在和将来.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堪称我国古代书坛画界的老寿星,德高望重,影响颇大.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1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名称】明文徵明石湖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本幅右上隶书石湖二字,左下钤印:文壁印白方,停云生白方。又行书分得石湖,衡山文壁。千顷东南麓,登临兴渺然。断烟山外树,明月镜中天。故事追文穆,闲情付玉川。鸥亭盟再续,农圃胜常专。自吸泼为酒,行看水变田。冯将华发在,游赏谢飞仙。《横塘》、《石湖》二页是《明贤姑苏十景册》中画页。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名称】明文徵明横塘图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纸本,设色,尺寸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文徵明所作小幅画之一,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名称】明文徵明玉川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3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名称】明文徵明霜柯竹石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76.9厘米,横30.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太湖叠石,旁植杂树、枯枝、修篁。画面力求自然,不作巧饰矫作之态,反映画家宁静平和的心绪。正如自题诗中所云:“书几薰炉静养神,林深竹暗不通尘。齐居见说无车马,时有敲门问药人。”柯木多用枯笔,遒劲秀拔,足见书法功力。笔墨洒脱清逸,为画家成熟之作,写于六十二岁。 【名称】明文徵明山水图 【年代】明代 【简介】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名称】明文徵明积雨连村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

(明)文征明书法 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 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一、文徵明小楷评价1.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佚名2.文徵明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小楷和行书。他的小楷师承晋唐各家,主要学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不仅精细工整、法度严谨纯熟,且笔锋劲秀、风格俊雅。至八十岁后的小楷尤见功力。——佚名3.古无真正楷书,即锺、卫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自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国朝文征仲先

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明·谢在杭4.文徵明在小楷书法上的造诣为明代中后期的书法“中兴”开启了先河,并有推波助澜之功,其从赵孟頫远窥晋唐神韵,一改“台阁体”束缚 的时代积习,在痴守法度的前提下,于绳墨中寻求书法的逸趣,以此追寻小楷书法至真至纯的神化的境界。——齐观闪《以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为鉴—谈毕业创作(小楷书法)体会》5.高远《文徵明小楷书风及价值研究》:文徵明小楷书法于统一风格中又有微妙变化。以其为官为界:早期:泛学众家,风格多样,但却牢守法度。用笔尖利外露,较多棱角。中期:少波磔,多温润。一面受“台阁”时风的影响尚工整。一面受欧体影响,谨严劲健,却又失之紧密板滞。晚期:回归晋唐,主宗二王,在对“法”的实践认识中升华:用笔从板滞工整趋于超逸灵动;章法布白由紧密峻峭趋于宽展舒和,于方正平稳中寓多变体势;温润精良的文氏书风至此独立与成熟。6.赵岩《文徵明小楷研究》:纵观其(文徵明)小楷艺术的发展可分为前后四个时期:第一阶段(50岁前),属于广博学习的时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第二阶段(50-60岁),为风格渐成的时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第三阶段(60-80岁),是日臻成熟的时期,书写风格趋于稳定;第四阶段(80-90岁),乃炉火纯青的阶段,达到人书俱老的最高境界。二、文徵明小楷图谱

图画与文字教学设计

图画与文字教学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图画与文字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学生能运用水墨工具和绘画方法表现象形文字,培养孩子对甲骨、钟鼎、石刻书法的感情,加深理解,养成以金石书法为坐标的审美眼光。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无法估计的巨大作用。 学生情况: 许多儿童水墨画在追求物形和水墨效果中,忽视了用笔的法度,使笔法正轨消失于物形的轮廓和水墨的渗化中,殊不知笔法是传统书画的精神和灵魂。“书画同源”的“画”字,其着眼点是放在渐被人们淡忘的笔法上,并从书画最基本的环节入手,旨在恢复中国画的笔法基础。 教学方式、手段: 中国古代的视觉造型形式一种是书写、铭文和符号,另一种是图画、纹饰和雕塑。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关注介于两者间又有重叠的视觉造型──“图形文字”。弥漫着无穷魅力的几千年前的图形文字是远古时代宗教信仰、礼乐制度、艺术风尚的载体,也是几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积淀、发展、创新的结晶。运用大量的欣赏图片以及涂鸦式的绘画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对古代文字的兴趣与爱好。 教师准备:水墨作画工具(笔墨纸砚) 学生准备:水墨作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接触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学生能运用水墨工具和绘画方法来表现象形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古老的传统再次让人看到充满生命力的笔墨,使孩子们踏上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旅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来描绘象形文字,体验创造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 师:今天我们的课程要从一块神秘的岩壁开始(出示岩壁范画)。岩壁上画了许多动物的形象,比比看,谁的眼力好,能从中找到“鹿”“兔子”和“大象”(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 (生判断寻找) 师:(鼓励,问)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一下就找到了这三种动物。那么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它们谁是谁的呢 生:(思考回答)——引出:根据各自的特征判断,如:兔子的长耳朵、大象的长鼻子、鹿的角等等。 师:(肯定鼓励,加以引导)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画在这块岩壁上的动物形象和它们平时的样子不大一样,都是根据所要表现的动物特

《字体设计》教学设计

《字体设计》教学设计 李琼玲 高一求实班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字体设计艺术,特别是字体设计,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字体设计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 的审美观点。b5E2RGbCAP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字体设计的主要原则,以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字体设计,能够将字体进行艺 术处理。 材料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在老师发的纸上写上“欢度儿童节 ”五个字。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尽全 力写的好看。 好,进入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字体设计(打开 PPT)
二、传授新课 1、介绍中国汉字的发展史 (1)篆书(PPT 展示篆书图片) (2)隶书 (3)楷书 (4)草书 (5)行书
1/8

请学生简略讲述各种不同字体的变化, 通过了解中国文字的历史变化, 增加与字体有关的知识, 为字体设计做铺垫 2、进入主题,字体设计的含义 字体设计:就是将字体设计进行艺术处理。 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上运用的很广泛。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字体设计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到了哪些方面呢? (展示 PPT,字体设计在海报,食品包装,网络,标志等方面运用的图例。分别进行讲解,讲 解过程中请同学参与思考,回答问题)p1EanqFDPw 如:电影《湄公河行动》 , 《美人鱼》 、 《功夫梦》 、 《捉妖记》的海报字体的字体变化,请同学说 看到的变化,在同学的回答中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字体设计的一些常见的方法。DXDiTa9E3d 3、让学生了解宋体和黑体的字体的特征和写法 教师课堂示范“求” “实”两个字,分别以宋体和黑体展示其特征和写法 4、总结字体设计的方法: 一种是字体笔画发生变化;将字体的长短进行拉长或缩短。 另一种是在字体上加图形或者填充字体之间的空隙。 5、教师示范“求实”两字字体设计。并将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讲述给学生。
三、学生再次将“欢度儿童节”五个字进行设计,用上老师教授的字体设计的方法 通过学习后与前面课前所写的字进行对比,检验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讲评学生作品 从学生作品的形式,含义上进行分析。给予肯定和赞扬,增强学生自信心。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设计的种子,希望能用今天的方法在以后的生 活中将字体设计的更好。能够在设计这个行业中出现你们的身影。
RTCrpUDGiT
2/8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 行书七言诗立轴绢本 估价:¥380,000至¥480,000 款识:徵明。钤印:征仲(朱文)、玉磬山房(白文)鉴藏印:毕氏家藏(朱文)录文:传呼曲苍使君来,树底柴门懒自开。老病迂疏非傲客,直愁车马破苍苔。 行书“鹤林玉露语” 立轴 估价:¥220,000至¥280,000 钤印:文徵明印(白文)鉴藏印:侯宫严群铭心之品(朱文)录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吾家深山之中,每喜夏日之交,苍藓盈落花满庭。门无剥硺,松影参差,禽群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枯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散篇。……无事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徵明。说明:△吴家题诗堂。钤印:玉题(朱文)△严群题签。钤印:严(白文)、群(朱文)

小楷琴赋册页(十二开) 估价:¥1,200,000至¥2,000,000 款识: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十月六日,时天气盛寒,积雪数尺。窗下漫书琴赋,余老眼昏朦,无足观者。徵明时年七十又四。 钤印:停云(朱文)、悟言室印(白文)、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录文:琴赋(文略)。说明:△周天球跋。△步月题签。 隶书千字文手卷绢本 估价:¥100,000至¥200,000 小楷南华经册页(十五开) 估价:¥12,000,000至¥18,000,000 款识:嘉靖壬辰七月上浣,长洲文徵明书于停云馆。钤印:徵明(朱文)、停云主(白文)题跋:松坪孙如仅借观于通隐室,同治丙寅仲春三日识。 钤印:如仅(白文)、松坪(朱文)录文:南华经(文略)。著录:《书法1》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 书画合璧册页(十开) 估价:¥80,000至¥120,000

ps设计--文字特效教案

使用Photoshop 制作特效字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印刷教研室 彭春辉 教学目的: 1、 通过制作水晶字文字特效,让学生熟悉Photoshop 文本操作相关内容,了解图层样式的参数设置及效果。 2、 通过制作火焰字特效,加深学生对文字特效构成的认识,了解几种滤镜的作用和效果,进一步掌握图层混合模式相关操作。 3、 通过学生自己练习,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阔思路,发挥自主创新意识,为后面学习新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文字特效的制作思路及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图层样式的参数设置,滤镜的使用,图层混合模式相关操作。 教学过程: 一、 制作水晶字 水晶字是一种风格比较可爱的文字特效,主要应用了图层样式的相关操作,现将具体制作过程及制作思路介绍如下: 1、 新建600×400像素的空白文档,使用渐变工具,选择径向渐变,颜色为:#e1e9c5和#88a816,从中心往外拉,绘制背景图。 2、 选择文字工具,输入文字“水晶文字”,颜色设置为白色,使用较圆润的字体,我选择的是方正胖娃简体,输入完成后调整位置及大小。 3、 选中文字图层,选择图层面板中的图层混合样式, ◆ 混合选项→高级混合→填充不透明度设置为0% ◆ 投影→结构→不透明度设置为80%,不选全局光,距离2,扩展17 ,大小6; ◆ 内阴影→结构→颜色设置为#acc25d ,不透明度设置为70%,不选全局光,距 最终效果图

离3,阻塞0,大小6; ◆ 外发光→结构→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不透明度设置为30%,颜色设置为白色; ◆ 斜面和浮雕→结构→大小8,阴影不选全局光,高度设置为70,光泽等高线选择,勾选消除锯齿,高光模式不透明度设置为100%,阴影模式设置为颜 色加深,不透明度设置为15%; ◆ 等高线→图素→等高线模式→输出85%,范围28%; ◆ 颜色叠加→颜色→混合模式设置为滤色,颜色为白色,不透明度为10%; ◆ 可适当调整光泽,完善效果。 4、 复制位置图层并移动位置,适当改变参数,创造其他的效果 ◆ 内阴影→颜色设置为#a1b557(加深),距离8,大小15; ◆ 颜色叠加→混合模式设置为正常,颜色设置为#a1b557。 水晶字的制作中最关键,效果最明显的是斜面和浮雕的设置,这一图层样式能增强图像的立体感,设置的高光部效果逼真,配合阴影及内阴影设置,视觉效果非常不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特效制作。 二、 制作火焰字 火焰字是利用滤镜处理及图层混合模式制作的一种文字特效,火焰效果栩栩如生,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1、 新建600×400像素,背景为黑色的空白文档作为背景图层。 2、 选择文字工具,输入文字“火焰字”,颜色设置为白色,使用较活泼的字体,我选 择的是方正舒体简体,输入完成后调整位置及大小。图层自动命名为“火焰字”。 3、 栅格化文字,并复制一层,图层命名为“火焰字 副本”。对复制的图层旋转90°, 并应用“滤镜—风格化—风”3次,风向从左向右。然后图层旋转—90°,移动图层使两个图层的文字重合。 4、 将“火焰字 副本”再次进行复制,命名为“火焰字 副本2”,并对该图层设置高 斯模糊,模糊半径为1.7像素。 5、 复制背景层,拉到副本2下面,选择副本2图层执行向下合并,合并后的图层名为 “背景 副本”。对合并后的图层执行滤镜—液化,先用大画笔画出大体走向,再用最终效果图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欣赏: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1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2 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3 文徵明书法: 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明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秀摆宕,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文征明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学生甚多,形

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赤壁赋》,文征明书于嘉请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纵34厘米,横530.7厘米。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征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征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创意美术字教案课程设计

《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 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课型:设计·应用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中的第一课《创意美术字》,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变体美术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活动,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能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创意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本课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紧扣“创意”,突出趣味性。在设计时,为了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游戏、动画融入教学环节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复习巩固、联想构思和创作实践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总结归纳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创作出富有含义和趣味性的美术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形式,增强设计意识,提高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变体美术字的创作,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总结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试着自己创作变体美术字。 难点: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变体美术字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A4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通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标题文字导入,让同学们感受标题文字和黑体字、宋体字的不同之处,说出变体美术字的特点。(板书:生动、有趣) 教师小结并导出课题:这种在黑体和宋体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变化、具有装饰性的字体,就是变体美术字。它具有生动有趣、新颖活泼等特点,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设计意图】《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动画片,片头文字创意十足,好玩又有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黑体、宋体进行比较以引出课题。 二、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文徵明小楷书法欣赏剖析-共21页

文徵明小楷书法欣赏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徵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文徵明的处世思想,导致他为人、治学、从艺等方面部有一种较为明显的特征。他的为人可谓高风介行,时时举止端庄,处处风流儒雅。这种处世思想多少影响了他的书法审美观。他的书法审美属于“优美”的美学范畴,主要体现出“法”“精”“润”“雅”“清”等方面的特征。 文徵明认为书法的好坏,首先得合乎法度,不可任笔漫书。他在《跋李少卿帖}中一再肯定书法中“法”的存在,他说:“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

字体设计 教案

第一章字体设计概述一、本章首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字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文字设计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进行文字设计,必须对它的历史和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 (二)教学步骤: 1.文字设计总述 从古至今,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事物,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文字的世界将会是怎样。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在文字上所花的心思和功夫最多,因为文字能直观地表达设计师所的意念。 在文字上的创造设计,直接反映出平面作品的主题。 如设计一幅戴尔笔记本电脑的广告海报,假设海报上没有出现“戴尔”两个文字,即使放上所有戴尔笔记本电脑的图片都不能让人们得知这些电脑是什么品牌。只要写上“戴尔笔记本电脑”几个文字,即使没有产品图片,大家也能知道这张海报的主题。从这个实例中,可以看出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2.字体设计的地位与功能 文字原本唯一的功能是传达信息,而现在商业社会,文字有了新的作用和功能:就是以个性、特征强烈而有力的形式起到宣传作用。 3.文字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世界各国的历史尽管有长有短,文字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世界文字在历经悠久的历史长河之后,逐步形成代表当今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大板块结构:代表华夏文化的汉字体系和象征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汉字和拉丁字母文字都是起源于图形符号,各自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字体系。 汉字仍然保留了象形文字图画的感觉,字形外观规整为方形,而在笔画的变化上呈现出无穷含义。每个独立的汉字都有各自的含义,在这

一点上和拉丁字母文字截然不同。因而在汉字的文字设计上更重于形意结合。 拉丁字母文字是由26个简单字母组成的完整的语言体系,拉丁字母本身没有含义,必须以字母组合构成词来表述词义。其字母外形各异,富于变化,在字体整体设计上有很好的优势。 汉字的历史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 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 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 十分生动。 文字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象形文字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

文征明真迹现存还有吗

文征明真迹现存还有吗 书画作品如果保存得好,可以历经千年岁月,如果保存不当,那么几十年也可能破损不堪。那文征明的作品还在吗?现今有没有他的真迹作品?下面是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征明真迹现存还有吗文征明是六百多年前的一位著名才子,其书画造诣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他的书画作品都留存于世没有遗失的话,那么也是可以保存至今的。不过,现在能找到的文征明真迹是很有限的,也许还有一些存在于民间,但大部分应该都已经遗失,真的是非常遗憾。 不过,正因为文征明的真迹非常有限,所以其价值也比过去要高了很多倍。在明代时,他的作品便已经是很昂贵的,有人甚至愿意以千金购买,而且也未必买得到。而在古典书画如此珍贵的今天,文征明真迹更是珍贵异常,在各项拍卖活动中,基本都是以数千万元成交。 在下落明确的文征明真迹当中,很多都是保存于博物馆,还有一些则是被私人收藏。比如,醉翁亭记这件作品,如今只能在故宫博物馆观赏到,而且是海峡之外的台湾;还有过庭复语十节卷这件作品,也是存于台湾,那里还有不少文征明真迹,都是当年被国民党一起带走的,虽然没有流入海外,但很多国内人士是无法一窥其真容的。 在北京,也可以观赏到文征明真迹,比如归去来兮辞这件作品。在创作该作品时,文征明已经八十高龄,书法已经是相当纯熟了,而

且心境也达到了最高境界,这幅作品很能展现其当时的心态,所以也是很杰出的书法精品。还有草堂十志,也存放于北京,同样是精品级书法作品。总之,文征明真迹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能够观赏一次便此生无憾。 文征明书画的特点和价值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他画中的瀑布、黑枪树枝、断崖、连峰、谷涧等都能表现出一种生气勃勃,一种自然的律动。文征明是一个完全隐藏技巧而作画的文人画家,文征明书画中的光芒更是无法形容的。 文征明书画还具有一定的安定感,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他自己的形式强调着安定感的重要性。文征明的书画作品有很多都已经流传下来,他的创作风格也成为了现代艺术创作非常宝贵的经验。

《字体设计教案》word版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职称:助教单位:

第一讲字体设计的基本概论 一、字体设计的由来与发展: Typegraphic----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 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远古时期人类将抽象的几何符号与象形图符发展成文字,现代字体设计理论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产生的“工艺美术运动”和二十世纪初具有国际性的“新美术运动”(装饰、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是其强调的设计基本原理)。 书法:写字的艺术。 印刷字体:造型上注重通用性与规格化。是字体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字体设计的功能:信息传播与视觉审美。 如今字体设计概念的内涵具体表现为: 1、强调以信息传播为主导功能的研究; 2、将视觉要素的构成形式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3、具有鲜明个性的视觉识别形象。 二、字体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变迁 (一)汉字简史 我国的字体设计产生于商代及周初铀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至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商朝的甲骨文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于铜器的制作大多有纪念价值,因此刻写者也较用心,比较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装饰体。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不方便,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汉代,隶书发展到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行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