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药学发展四个阶段【掌握】P3-4

(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一一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3-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2■药学的定义P5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3■药学与哪些学科有联系【掌握】P5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药学与化

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4■药学的主要任务【掌握】P6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

(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

(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

(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

(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5■药品的定义P7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6■新药的研究开发的五个阶段P9-11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

(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

(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I、n、『w期。

(4 )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

(5)新药监测阶段

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

(1 )具有国际性质的GMP

(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

(3 )工业组织制订的GMP

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

第二章生药学概论

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

的总称。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药用动植物学名+药用部分名称

3■生药炮制目的【掌握】P28 8

(1)降低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

(2 )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作用

(3 )提高疗效

(4 )便于调配和制剂

(5 )纯净药物、利于贮藏

(6 )除臭矫味

4■生药产地加工目的【掌握】P31-32

(1 )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

(2 )进行初步处理如蒸煮和熏晒等,使药材干燥

(3 )通过整形和分等,筛选出不同等级,便于按质论价

(4)形成一定的商品性状

5■生药的鉴定三大依据标准【掌握】P36

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

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6?生药理化鉴定【熟悉】P39-41

7.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牛一级药材(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熟悉】P46

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

(1)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 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

(2 )基本概念:①化学成分:天然药物中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

②生理活性成分: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③有效成分:A.是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

B.天然药物成分中具有医疗效用的单体化合物

C.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的化学成分

2.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熟悉】P84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P85-87

(1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2)根据化合物在两相溶剂间分配比差别进行分离

(3)根据物质吸附力差别一一固-液吸附进行分离

(4 )根据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子量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4■红外光谱可非为特征频率区和指纹区

第四章药物化学

1.将药物制成前药作用【熟悉】P134

2.硝酸甘油【熟悉】P149

3.可以引起幼儿牙釉质变黄的抗生素(四环素)【熟悉】P156

4链霉素【熟悉】P156

第五章药理学

1■药物代谢动力学定义P162:

药物代谢动力学亦称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

描述与概括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过程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2.药物的吸收P164-165

口服给药注射给药舌下给药皮肤给药吸入给药

3.特异质【熟悉】P177

(1)定义:受体多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浆或细胞核内,是一种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与之相结合并通过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相应生物效应的细胞成分。

(2)特性:特异性、灵敏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5■激动剂与拮抗剂的定义

(i)激动剂:能激活受体直接产生效应的配体为激动剂。

(2)拮抗剂:不能使受体激活直接产生效应的配体为拮抗剂或阻断剂。

6■不良反应的定义【掌握】P1翦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7■不良反应类型【掌握】P186-187

8■常用药物药理学概述P203-

C.高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

② 消化系统药物:奥美拉唑;泻药;抗组胺药

9. 口服硫酸镁导泻 P230和注射硫酸镁抗惊厥 P210【熟悉】 10.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熟悉】P213

(1 )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

主要包括副

(1)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①拟胆碱药:

(2)

② 抗胆碱药: ③ 拟肾上腺素药:麻黄碱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①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

A. 毛果芸香碱(缩瞳;降低眼压;视调节痉挛)

B. 新斯的明(重症肌无力)

阿托品 (3) A. 地西泮(抗焦虑,用于焦虑 症、抗惊厥、抗癫痫) B. 巴比妥类

C. 抗惊厥药(注射硫酸镁)

A. 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镇吐; 降温;加强中枢抑制作用)

B. 硫酸锂

A. 拟多巴胺类药

B. 中枢抗胆碱药

④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

物:①抗心律失常药

②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强心苷类 ③ 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 ④ 抗高血压药

①利尿药:A.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

1~2L ,平均为1.5L 。

多尿:>2.5L 少尿:100~150ml 无尿:<100ml

B.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 小管和集

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②抗精神失常药:

③抗帕金森病药:

《中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 1.中药药性五味中的酸味体现为(B) 2.相畏是指(A) 3.对证用药是(B) 4.中药配伍禁忌是指(A) 5.根据中药药性理论属于沉降的药物是(B) 6.金银花是:(C) 7.红花属于:(B) 8.桔梗属于:(B) 9.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处方用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是(B) 10.能与动物药中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达到矫臭矫味的辅料是(C) 11.为减少成分的流失,中药材在切制前水处理软化时需遵循的原则是(A) 12.质地致密坚实,不易破碎的药材适宜切制的饮片规格是(E) 13.干燥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超过的温度是(B) 14.将药物煅至红透后,趁热迅速投人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炮制方法是(D) 15.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炮制方法是(E) 16.将药物同数种辅料混合,或浸泡,或加热,反复处理的炮制方法是(C) 17.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中医药行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其中:中药饮片炮制的关键技术属机密级)的时间是(A) 18.适宜以甘草汁为辅料炮制的药物是(A) 19.宜采用制霜法炮制后供临床应用的药物是(E) 20.蒸制后结合型蒽醌显著减少,泻下作用更为缓和,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的是(C) 21.目前中药饮片监督管理标准是(E) 22.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时,总包件在100~1000件的( C ) 23.取样时所取的平均样品量一般不少于检验所需样品量的( B )倍 24.防风根头部具明显的密集环纹,习称( C ) 25.《中国药典》规定,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贵重中药测定水分的方法是( C ) 26.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时,常用的酸为( D ) 27.描述防己药材断面特征的术语是( E ) 28.如需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尤其是纤维、导管、石细胞等不易分离的组织时,常用的显微制片方法是( C )29.目前中药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是( C ) 30.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黄色的药材是( D ) 31.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后加盐酸1滴,显红色或紫红色的是( A ) 32.下列具有强列蒜样臭气的药材是( B ) 33.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药材( E ) 34. 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一般用( C ) 35. 属于分子筛原理分离中药成分的色谱方法是( C ) 36. 下列生物碱属于苯丙胺类生物碱的是 ( B ) 37. 能够使α-葡萄糖苷键水解的酶是( A ) 38. 地奥心血康胶囊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 B ) 39. 大黄酸结构母核属于 ( A ) 40. 下列具有抗疟作用的萜类化合物是 ( B ) 41. 与锆盐-枸橼酸反应后褪色的化合物是 ( C ) 42. 膜分离法中的纳滤适用于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分子量为小于 ( B ) 43. 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44. 高分辨质谱法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 C ) 45. Molish反应阳性的中药化学成分是 ( A ) 46. 下列哪项是咸味药主要的化学成分( D ) 47. 中药配伍关系中属于协同作用的配伍是( C ) 48. 兼有利尿作用的泻下药是( A ) 49. 芳香化湿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的主要成分是( C ) 50. 茯苓素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C ) 51. 肉桂的强心作用与下列哪项有关( D ) 52. 理气药对消化系统没有下列哪项作用( A ) 53. 三七的止血机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D ) 54. 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活血化瘀药是( B ) 55. 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是( D )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 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工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 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 条款,政策,方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而城市设计多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一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和项目业主的目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大会通过《北京宪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城。“有机更新”论,“山水城市”论,绿色城市设计概念以及一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章 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古罗马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其一,享乐主义特征;其二,实用主义特征;其三;炫耀主义特征。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的类型: (1)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发展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2)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修道院、广场等,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3)商业交通型 中世纪欧洲城市设计特点: 1.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由于各封建主,城市 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中世纪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

(完整word版)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版)张凯 主编 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信息资源管理 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分值15 20 30 24 11 100 得分 得分评阅人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无分。) 1.信息采集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A.需求分析B.确定采集途径和策略 C.采集实施D.结果评价 E.整理数据和编写报告 2.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将信息划分为:()A.资料B.知识 C.语法信息D.语义信息 E.语用信息 3.信息职业包括以下哪些类型:( ) A.知识生产与发明者B.知识分配与传播者 C.市场调查、管理及咨询人员D.信息处理与传输人员 E.信息设备劳动者 4.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作用包括:( ) A.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B.鼓励开发 C.扩大计算机销售D.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E.调整开发者、销售者、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5.下面正确的描述是:( ) A.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B.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C.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只有国有企业才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制定企业标准。 E.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6.制定项目计划常用的方法有:( )

A.工作分析结构表(WBS) B.甘特图 C.ER图D.PERT图 E.CPM图 7.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隐患具体可分为数据和信息安全隐患、软件系统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隐患和设备安全隐患。产生这些隐患的原因中,哪些属于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 A.系统开发过程中,程序调试和检验不严格,很多错误没有被发现,造成了系统运行时遇到特定情况造成系统混乱; B.设备的故障(如机器发生故障,网络发生故障,电源发生故障等等)对系统所产生的危害; C.系统设计没有考虑防止误操作和严格的输入校验措施,以至某些随机的误操作或关键性输入错误发生时,弄乱了整个系统内部的数据; D.突发性灾难(如火灾、水灾、地震、雷电等)对系统设备和数据产生的危害; E.系统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系统保护、系统备份等安全性措施,当外界环境或技术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8.以下哪些属于知识产权:( ) A.商标权B.名称标记权 C.著作权D.版权 E.专利权 9.维护即对系统进行修改,由此可能对系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主要因为:( ) A.对数据结构的修改B.源代码修改可能产生新的错误 C.系统中文档删除D.数据维护 E.源代码修改,而不对相应文档更新造成源代码与文档不一致 10.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编制的主要技术文档包括:(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总体设计说明书 C.测试计划 D.操作手册 E.项目开发总结 得分评阅人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1.信息资源管理---- 12.知识产权---- 13.标准化---- 14.项目管理---- 15.政府信息化----

医院药学概论医院药学考试试题

第1章医院药学概论 单选题: 1、关于药学服务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C) A.向患者提供用药知识 B.向患者提供所有药品知识 C.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服务 D.向医师和护士提供临床用药指导 E.向公众提供其需要的所有知识 2、实施药学服务的内容不包括(B) A.向患者介绍药品相关信息 B.向患者推销药品 C.开展药品知识宣传 D.开展药物咨询 E.填写药历 3、医院药学与工业药学、基础药学的区别是(B) A.直接面向医师

B.直接面向患者 C.直接面向药品销售人员 D.直接面向药品研发部门 E.直接面向药政管理部门 4、传统医院药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是(B) A.医院药事管理 B.医院药品供应保障 C.临床药学 D.药学服务 E.治疗药物监测 5、21世纪医院药学的使命是(A) A.药学服务 B.自主研发新药 C.临床药学 D.医院药品保障 E.降低药价

6、关于药学服务目的,叙述最贴切的是(C) A.提供患者安全用药意思 B.降低用药隐患 C.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D.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 E.降低药物使用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7、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不包括(C) A.有效性 B.经济性 C.最佳化 D.安全性 E.适当性 8、根据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医院药学部门应建立的药学管理模式是(C) A.“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 B.“以药物为中心” C.“以患者为中心”

D.“以保证调配药品正确性为中心” E.“操作型药品调剂” 9、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的年份是(C) 10、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进一步确立临床药学德威和作用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年份是(E) 11、关于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含义,叙述错误的是(E)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 , 适用于任何城市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与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尺度无关。它基于对项目背景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形态设计前期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法,是连接目标 ( 主题 ) 和结果 ( 形态设计 ) 的重要手段,是对 " 城市形态产生的逻辑过程的全面设计,是确保良好城市设计意向的重要保证。 2、城市设计 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3、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由通时性和共时性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组成。新陈代谢的思想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一个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 共时性原理指不同文化的共生。 4、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个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 5、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6、城市色彩 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不同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独特基调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图底理论 在城市环境中,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

把建筑部分途黑,虚空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由罗杰·特兰西克提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8、尺度 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9、城市场所 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 10、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除了由城市物质设施所构成的显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等内在的、具有相对隐形的结构内容。 11、简要说明城市的本质及城市系统复杂性的内涵 城市的本质:人类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7.简要说明城市设计的内涵及历史特征。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1、“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药学概论各章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与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剂量和毒性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是(D) A.药物化学 B.药物分析 C.药剂学 D.药理学 E.生药学 2.与药物的质量控制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是(C ) A.药物化学 B.药物分析 C.药剂学 D.药理学 E.生药学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属于药学活动的基本环节(ABCDE ) A.药学基础研究工作 B.药品的研究开发 C.药品生产 D.药品流通 E.药品使用 2.根据药品注册的管理将药品分(ABC )类 A.中药与天然药物 B.化学药物 C.生物药物 D. 新药 E.仿制药 3.下列哪些课程在药物的发现和发明中起了主导性作用(ABC ) A.药物化学 B.生药学 C.微生物和生化制药学 D.药事管理学 E.药剂学 4.药学学科的特点包括(CDE ) A.专属性B两重性C.综合性D.前沿性 E.实践性 三、填空题 1.根据临床用药将药品分为(处方药)药和(非处方药)药。 2.特殊管理的药品包括(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和(放射)药品。 四、判断题 1.药学专业的学位可以是医学也可以是理学学位(T ) 2.处方药可以开架自选(F ) 3.根据药品监督管理需要分类可将药品分为特殊管理药品和国家基本药物(T ) 五、简答题 简述药品研究开发的基本过程?P15 第二章药事活动的管理 一、单选题 1.负责制定食品行政许可的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的是下列哪个部门?(A)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B.省级以下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C.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E.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为确定和达到药品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作为对象而进行的管理是(A ) A. GMP B.GSP C. GAP D. GLP E. GDP 3.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药称为(A ) A.假药 B. 劣药 C.差药 D. 合格药 E. 未审批药 二、多选题 1.药品的特殊性在于() A.专属性强 B.时效性强 C.选择代理性强 D.作用两重性 E.法制性强 2. 下列属于药学教育或药学社会团体的组织有(ABCE ) A. 医药高等院校 B.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C.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城市是成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和手工业和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 现代城市的含义 1.人口数量 2. 产业结构 3.行政管辖的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和城市布 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1.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4.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稳定阶段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3.应机制和控制城市喜迎人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卫星城发展阶段 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 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 3. 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典型城市代表:密尔顿?凯恩斯城《雅典宪章》 理论提出:1933年8月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又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主要论点: 1.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与乡村彼此同为一体,而各位构成区域单位的要素” 。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与游憩(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股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要冲居住着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理论提出:1977年12 月在秘鲁以雅典乡长为出发点,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游憩是二战后城市发挥在那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渣网了城市规划经一部发展的方向,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论点: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目的1.掌握规划的依据2.认识规划对象3.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法 1. 现场踏勘或在观察调查 2. 抽样貂蝉或者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 1. 现场踏勘 2.资料收集及整理 3.分析研 究 城市规划纲要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人生无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该阶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 目标、方向机内容刚提出原则性意见。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由城市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 划年限,一般为20 年,近期规划一般为 5 年。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的属性 1.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 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地形地貌……) 2.经济价 值(土地出售价值……)影响低级承载力 大小的因素: 1.地下水 2.地下为可溶性岩石防震措 施: 1.确定地震烈度 2.避开强地震地区 3.采 取适当得抗震措施城市用地的水文与水文 地质条件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 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弊:洪水, 冲刷河岸,泥沙淤积);地下水的组成: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城市用地的气候 条件太阳辐射: 1 .主要能源2.影响建筑日照间距,通 风,遮阳3.影响城市规模、布局城市用 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 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影响城市属相设计 及制高点选择处理、影响城市小气候形 成、影响通讯和电波、坡度的影响城市用 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用,按《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 分为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居住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道路高粗昂用地、绿地。分为四类 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居指标:18-28 mV人居住用 地分布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工业性质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集中式(布局紧凑, 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分散 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 轴向布置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2.职工居住用地应 分布在卫生调价较好的地段上3.应保持 集中、紧凑、互补妨碍4.企业之间应取 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工业用地 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2.工业 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3.工业用地与 居住用地混合布置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 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 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 大4. 工厂的仓库、对唱不足5. 工业布 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统一安排6.有地厂 房不符合生产要求旧城工业的调整措施: 留、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业和生产 技术)、并、迁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2.公共设 施要按照与具名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该服 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o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 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省的特点 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 考虑城市 尽管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 注意建设顺序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原则: 1.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2.符合城市 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仓库按使用性质分 类 1.储存仓库2 .中专仓库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 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 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精 的美学交过5.增加称呼四经济效益6.有 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为休息而 设2. 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城市绿 地系统构成 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契形绿地 4.环 状绿地 城市郊区的功能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郊区是城市衍生地 3.郊区是城市的供 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憩基地 5.郊区 是城市的发展用 地6. 协同市区发展经济按城市性质分类 1. 工业城市 2. 交通港口城市 3. 商贸城 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性中心城市6. 县城7. 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 分类 1.大城市50-100 万人 2.中等城市20- 50 万人3.小城市20 万人以下4.特大 城市100 万人以上 自然环境的利用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 划布局比较紧凑,但应避免城市布局单 调:1.挖池堆山,形成制高点;2.建筑 高低搭配得当;3.形成比例恰当的广 场、接到、建筑群; 2.丘陵地区:结合自然,采用分散和集中 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地势布局,依山 建筑,层层跌落,强化三度空间。高处布 置市中心或主要建筑群 3.河湖水域:利用水景组织秀丽的城市景 色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 划:结合防洪、排涝工程、护坡、考虑城 市艺术布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合理的城 市干道网密度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为2-3 km/平方公里 间距一般为600m—1000m 道路按三级划 分: 1.城市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 3.支路停车 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2.公共停车场 港址选择 1 .在河(海、湖等)边,并且对水深有 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共嫩 高要求3.避开桥、堤4.与城市应有方便 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国际民航机场遇 城市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航空港 ——城市联系的交通组织1.专用高速公 里,使机场与城市间的时间保持在30 分 钟以内2. 高速列车3. 专用铁路4.地 铁5.直升飞机城市水源分类 1 .地下水源:潜水、自流水、泉水2.地 表水源:江河湖海等给水管网规划 1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网省,但供水不 安全2.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安全,但 管网不经济排水方式 1 .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合一排放2.分流 制雨水及污水各自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 选择 1.设于地势较低处 2.布置与城市下游地 带3.离开生活区,并设隔离带居住区规 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 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行政管 理体制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 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规模 用地规模:50-100 公顷人口规模:5 万人为宜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布置原 则: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 管理方便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 界4.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不可忽视居住 区的卫生要求安静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城市交通噪声 2 .工业生产噪声3.人 群产生的噪声4、减少污染

药学概论线上测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1805年人们第一次成功的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一个活性成分是(B ) A.可待因 B.吗啡 C.奎宁 D.阿托品 E.番木鳖碱 2.研究药学要以(E )为基础,研究药物应以医学为指导。 A.物理 B.数学 C.生物学 D.医学 E.化学 3.化学和医学的桥梁学科是(A ) A.药学 B.药物分析 C.药剂学 D.药物化学 E.药理学 4.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是 E A.煎煮法 B.浸渍法 C.回流法 D.渗漉法 E.水蒸气蒸馏法 5.遇热被破坏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采用 C A.连续回流法 B.回流法 C.浸渍法 D.煎煮法 E.水蒸气蒸馏法 6.下面哪一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水溶液振摇起泡沫的苷类D 。 A.蒽醌类 B.强心苷类 C.黄酮类 D.皂苷类 E.香豆素类 7.下面哪一类中药有效成分是具有C6—C3—C6的基本结构E 。 A.蒽醌类 B.强心苷类 C.皂苷类 D.生物碱 E.黄酮类 8.新药研究中临床前研究应遵照B A.GLP B.GCP C.GMP D.GSP E.GAP 9.由偶氮染料“百浪多息”研究,发现了化学治疗药物 C A.阿司匹林 B.激素药物 C.磺胺类药物 D.抗生素 E.组胺H2受体抑制药 10.制剂质量要求中需检查热原的剂型是 A A.输液 B.片剂 C.颗粒剂 D.栓剂 E.散剂 11.常采用指纹图谱控制质量的药物是 E A.药物制剂 B.生化药物 C.原料 D.化学药物 E.中药制剂 1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A.溶剂 B.温度 C.空气中的氧 D.金属离子 E.光线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为 C A.2009 B.2008 C.2010 D.2005 E.2000 14. 以下属于固体剂型的是D A.维生素C针 B.鱼肝油乳剂 C.氨基酸输液 D.康泰克胶囊 E.皮炎平软膏 15.药剂学研究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 E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信息与信息资源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 广义 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

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 总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 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 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 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 有的作用 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

药学概论试题概要

绪论 1.古以为五药。B A.草、叶、虫、石、谷 B 草、木、土、石、谷 C.草、木、食、石、谷 D 草、木、虫、石、谷2.药学是以为主要理论指导。A A.现代化学、医学 B 生物学、医学C.现代化学、生物学 D 生物学、生理学 3.世界上第一个私人药店是于8世纪开设的,开创了医药的分家。B A.罗马人 B 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 西班牙人4. 19世纪初,的分离成功是现代药学开始的一个里程碑。D A.奎宁 B 阿托品 C.阿司匹林 D 吗啡

5. 世界上合成的第一个对任何全身细菌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治疗剂是C A.链霉素 B 606 C.百浪多息 D 奎宁 7.下列不是药学的任务。C A.研究新药 B 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C.发现新的疾病 D 研制新制剂 8.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是专业的研究内容。C A.药物分析 B 药物制剂 C.药事管理 D 药物化学 9.药品具有两重性质。A A.有效性、安全性 B 商品性、社会性C.安全性、商品性 D 社会性、有效性10.现代药学的发展分为个阶段C。 A.两 B 三 C.四 D 五

10.以生产为主开设的药厂是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B。 A.吗啡 B 奎宁 C.番木鳖碱 D 可卡因 二、判断正误 1、吗啡长期大量使用就会造成躯体和心理的依赖性时是一种强 效镇痛药。(√) 2、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的保持和病理状态的产生都是有其物质 基础的,即是机体内化学反应的不断持续或失去平衡的结果。药物就是通过维持或干预这些化学反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 3、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医学的历史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 的。( X ) 4、药学起源于原始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 5、巴拉塞尔苏斯反对使用草药,敦促炼丹术士们停止炼制毫无 作用的长生不老药,而应该把他们的技术和知识应用到从矿物提炼化学药品,以满足病人的需要。( x )

信息资源管理考试内容

第一章: 信息的表现形式: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内容本事所构成的信息有序化集合,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既包括信息内容本身,又包括有关提供信息的设施、设备、组织、人员和资金等,即信息资源及它有关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信息及其载体。 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 3.制造上述硬件和软件的关键设施。 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 5.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手工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信息成为重要的社会发展资源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内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系统;发展信息产业;信息环境建设。 第二章: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数据仓库的四个特征:面向主题、集成的,相对稳定、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数据仓库三层结构:数据源层;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层;前端工具层。 数据挖掘过程:问题定义;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数据挖掘;评估与表示模式。 商务智能的作用: 1.整合数据,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2.处理数据,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3.决策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商务智能的过程:数据获取;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应用。 商务智能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知识发现;业务优化;决策支持。 第三章: 文献资源分类:传统文献信息源,电子文献信息源,网络文献信息源。 文献信息采集途径:采购;交换;征集和接收;索取或申请;调查;检索;开放存取;其他。 文献信息检索(文献检索):是指根据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过程、方法和技术,从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资源中查出所需的信息,以形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过程。 计算机检索系统通常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 文献检索方法:根据现有的检索工具,能够省时、省力获取最佳检索效果而采用的检索顺序和途径。对传统文献检索时,一般来说有直接法,引文法,综合法。 检索效率评价: 1.系统的收录范围; 2.时滞; 3.输出形式; 4.用户参与程度; 5.系统检全率; 6.系统检准率。 共词分析:当两个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一般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并且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它们的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 共词分析原理:对某一组词分别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统计技术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一步按这种“距离”将一个学科内的重要主题词或关键词加以分类,从而归纳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结构与范式。 共引分析原理: 共引(同引):是指两篇文献同时被后来的其他文献所引用,其基本原理主要是以具有一定学科代表性的一批文献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把众多的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引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分析对象所代表的学科及文献的结构和特点。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药学概论模拟试卷一题目部分

药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5分) 1.中药的药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四气 B.五味 C.收敛 D.归经 E. 升降沉浮 2.不属于药学教育中的四大专业课程的是() A药物化学B药物分析C药理学D生物制药E药剂学 3.新药研究不包括以下方法和技术() A. 合理药物设计 B. 生物技术 C. 临床研究 D. 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技术 E.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4.表示治疗指数的是() A. LD95 B. LD50 /ED50 C. ED95 D. LD10 /ED90 E. ED95 / LD5 5.经加工炮制后的中药称为() A.中成药 B.中药制剂 C. 生药 D. 天然药物 E.中药饮片 6.具有某种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作为进行结构修饰的模板为() A.先导化合物 B.生物技术 C.组合化学 D.药效团 E.合理药物设计 7.在片剂中可以作为润滑剂的是() A.糖粉 B.硫酸钙 C.淀粉浆 D.硬脂酸镁 E.乳糖 8.《中国药典》内容不包括()部分 A. 凡例 B.检索 C. 附录 D. 索引 E. 正文 9.注射剂处方设计一般不考虑以下哪项因素() A.药物溶解度 B.药物的稳定性 C. 注射剂的安全性 D.药物的粉碎度 E.药物的理化性质 10.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A.药品监督管理 B. 药品检验所 C.卫生厅 D.工商行政管理 E. 药物研究所 11.根据药典的标准,为适合治疗或预防的需要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A.载体 B.药用辅料 C.抑菌剂 D.制剂 E.剂型 12.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是()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