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小龙整理-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小龙)

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5分)二、不定项选择(12个,24分)

三、连线题(1个,6分)四、简答题(5个,40分)

五、论述(1个,15分)

1.1城市设计的概念

P5. 第二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城市设计的概念总结为: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1.2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P2)

一是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

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等

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其重要的意义在于界定了城市设计的可能工作范围)

1.3城市设计的任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被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1.4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2)尊重自然、结合自然

3)体现历史的连贯性

4)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5)突出特色与个性

6)实行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

1.5城市规划的含义(了解内容)P7--8

1985年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为城市规划给出的定义: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用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出的安排。城市规划是为塑造或者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政府职能、一种社会运动,或者是一门艺术,或者是三者的结合。

另: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似之处

都是将城市物质空间及其内容的安排座位主要的工作对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基本上内容差不多,都是社会、经济和空间(物质形态)发展并重,并赋予城市设计在形态设计、环境品质和景观艺术等方面的属性的预期。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重点)

3.1空间形式理论与作品(最好看一下书,这些比较碎,不好总结)

1.卡米洛·西特(1843~1903)P66

最早提出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其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他1889年出版的《城市建设艺术》中。

西特的城市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批评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充分认识到到城市规划基于视觉美学的城市设计之间存在的分离,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

分析上。反对机械刻板的“现代体系”。

在城市空间艺术创造中他又强调以下3个方面:(1)自由灵活的设计;(2)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3)广场和街道应组成有机的围护空间。

2.芦原义信P72

作品:《外部空间设计》1975

注重空间设计手法、空间要素及其与人的视觉相关性的研究。提出“空间秩序”、“逆空间”、“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和减法空间”(减法空间是首先确定内部,再向外部建立秩序,加法空间反之)。同时,芦原义信根据外部空间的用途和功能将空间分为多个层次,如:公共--半公共(或半私用)--私用、外部--半外部(或半内部)--外部。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而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是消极空间。

●外部空间的两个要素:

尺度:根据人眼的视角关系和自己的经验,提出外部空间的两个假说。一是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为“十分之一理论”;二是外部空间,可采用20~25米的模数,称为“外部模数理论”。

直线: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距离与直线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预先了解从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材料,才能选择适于不同距离的材质,这有利于提高外部空间质量。

●在外部空间的布局中,相对于人的活动,可以将外部空间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

●根据外部空间的用途和功能将空间分为多个层次和顺序。

●人与空间的关系: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是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于人情味的技术。

3.3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

1.埃比尼泽·霍华德

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主要作品:《明日的田园城市》

观点: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把农村和城市的优点结合起来,并用一系列田园城市来形成反吸引体系,把人口从大城市中吸引出来,从而解决大城市无限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田园城市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提出“城市--乡村”模式,同时指出由城市、乡村、城市--乡村三者构成“三磁力”。

2.弗雷德里克·吉伯德(哈罗新城的设计者)

著作:《市镇设计》1953年,该书总结了英国新城建设经验,把城市设计提高到艺术水平上去研究,是西方城市设计具有总结性的著作之一。

吉伯德认为城市设计是区别于城市规划的,其重点是解决城市空间与建筑的视觉形象问题,而城市中能看到的一切物体都是城市设计的素材,这些素材与空间、运动、时间等要素有密切的关系。

3.5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1.简·雅各布斯

主要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观点:城市中最基本的、无处不在的原则,应是“城市对错综交织使用多样化的需要,而这些使用之间始终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互相支持,以一种相当稳固的方式相互补充”。

城市问题是一个“有序的复杂问题”,对城市而言,“过程是本质的东西”,并指出城市多元化是城市生命力、活泼和安全之源。

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

2.阿莫斯·拉波波特

主要著作:《城市形态的人文方面》(1977)

城市设计应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城市形式的塑造应该依据心理的、行为的、社会文化的及其其他类的准则,应强调有形的、经验的城市设计而不是二度的理论性原则。将文化生态分析运用于城市空间环境研究的代表人物。

文化生态学理论;文化生态分析

3.柯林·罗和福瑞德·科特P87-88

主要著作:《拼贴城市》

理论:“拼贴城市”思想

“拼贴城市”是对现代建筑思想中的基本理性与整体叙事方式的一种破解,通过对现代建筑中所包含的的理想城市的批判,试图将城市概念从一种单眼视域的乌托邦重新导向一种关于城市形态的多元视角。

目的是驱除幻象,同时寻求秩序和非秩序,简单与复杂,永恒与偶发的共存,私人与公共的共存,以及革命与传统的共存。

3.6自然生态设计理论

1.伊安·麦克哈格

主要著作:《设计结合自然》

他率先提出生态规划的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处理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他认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自然无法承受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时就会崩溃,因此人类活动应该尽量避免与自然发生冲突;尤其要保护的是某些非常脆弱,根本不适合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强调把人与自然世界结合起来考虑规划设计问题,并运用“适应”作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形态评价和创造的标准。

2.迈克尔·霍夫

主要著作:《城市形态及其自然过程》

从自然进程角度论述了现代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失误和今天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应建立一个城市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整体环境概念。认为城市的环境景观是城市设计的一项基本要素。

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去发现一种新的和建设性的方法来对待城市物质环境,并寻找一个可替换的城市景观形态,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问题的关注。

3.约翰·西蒙兹

主要著作:《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

认为改善环境不仅仅是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灾害,它还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创造过程。在它的最高层次,文明化的生活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形式,它帮助人重新发现与自然的统一。

3.8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1.罗杰·特兰西克

主要著作:《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理论》1986

图底关系理论和连接理论:在城市环境中,建筑形体的主导性作用使其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为“底”。图底关系和图底关系反转。

4.1.1概念性城市设计(理解)

概念性城市设计的定义: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适用于任何城市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与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尺度无关。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是探讨城市地区的适宜的发展目标、策略与方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4.2.1城市设计的对象和任务(重点)

1)城市设计的对象:1.物质空间环境 2.功能活动与人 3.管理机制

2)城市设计的任务:

1.城市环境研究:正确认识城市设计涉及相关要素间的关系,寻找发展存在问题、发展目标与发展对策

2.城市空间环境:创造一个形式宜人、功能活动安全方便,具有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3.城市社会环境:促进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建设,建立合理融洽的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利益。

4.城市经济发展:建立可行的发展模式,故里城市不同形式的经济活动产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

5.管理与控制:合理控制城市的发展,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状态,保护城市文化遗存,维系城市生态平衡。

4.2.3城市设计的内容

城市设计研究与编制的内容一般涉及:

1.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2.城市土地利用

3.城市景观

4.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

5.城市活动系统

6.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

7.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5.2.2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

1)中心集结型

2)条带延伸型

3)网格型

4)自由生长型

5.2.3空间格局的演化类型

1)同心圆式扩张:指城市用地连片地向各个方向扩张发展,俗称“摊大饼”

2)星状扩张:指城市以几条主要道路为轴线呈辐射状生长,是城市空间生长中较常见和最不稳定的类型。

3)带状生长:指城市沿着某种地理要素发展,并在莫伊轴向上呈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趋势。

4)跳跃式生长:指城市的空间发展脱离老城区而另辟新区的演化类型。

5.2.4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

1)路径

2)边界

3)节点

4)标志

5)区域

5.3.2城市道路的景观组织

1)城市道路景观的空间属性

(1)空间领域性

(2)空间渗透性

(3)空间连续性

2)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属性

(1)景观功能:大致分为静态景观和动态景观

①静态景观主要指与道路交通有关的相对固定的客观实体系统

②动态景观主要指以城市道路系统为载体的公共活动,它们大多发生于街道及广场(2)认知功能

其特征体现为:1.方位感 2.标识性 3.整体性 4.层次性

(3)城市道路景观的组织对策

城市设计对此的要求一般包括:

(1)道路本身应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城市设计要能促进这种环境质量的提升。

(2)道路应使驾驶员方便识别空间方位和环境特征。

(3)在获得上述目标中,各种投资渠道及其投资者应协调一致,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在集资修路时问题会比较突出。

5.4.1开放空间的定义与职能

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空间绿地、娱乐空间等。

职能:

1)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2)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地景,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

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3)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4)改善交通,便于运输,并提供城市的防灾能力

5.5.1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

建筑形态总得设计原则大致有: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

——注重建筑物形成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基地的内部空间、交通流线、人流活动和城市景观等,均应与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相协调。

——建筑设计还应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的环境特色。

6.1.2道路空间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要求:在以城市规划成果确定的道路性质、位置、宽度等属性为依据完成细化与完善工作。在确保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提高道路使用的舒适程度。

原则:

1)便捷高效原则

2)舒适宜人原则

3)局部步行原则

4)公交优先原则

6.1.3道路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1)比例

2)线型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城市是成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和手工业和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 现代城市的含义 1.人口数量 2. 产业结构 3.行政管辖的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和城市布 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1.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4.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稳定阶段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3.应机制和控制城市喜迎人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卫星城发展阶段 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 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 3. 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典型城市代表:密尔顿?凯恩斯城《雅典宪章》 理论提出:1933年8月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又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主要论点: 1.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与乡村彼此同为一体,而各位构成区域单位的要素” 。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与游憩(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股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要冲居住着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理论提出:1977年12 月在秘鲁以雅典乡长为出发点,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游憩是二战后城市发挥在那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渣网了城市规划经一部发展的方向,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论点: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目的1.掌握规划的依据2.认识规划对象3.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法 1. 现场踏勘或在观察调查 2. 抽样貂蝉或者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 1. 现场踏勘 2.资料收集及整理 3.分析研 究 城市规划纲要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人生无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该阶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 目标、方向机内容刚提出原则性意见。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由城市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 划年限,一般为20 年,近期规划一般为 5 年。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的属性 1.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 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地形地貌……) 2.经济价 值(土地出售价值……)影响低级承载力 大小的因素: 1.地下水 2.地下为可溶性岩石防震措 施: 1.确定地震烈度 2.避开强地震地区 3.采 取适当得抗震措施城市用地的水文与水文 地质条件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 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弊:洪水, 冲刷河岸,泥沙淤积);地下水的组成: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城市用地的气候 条件太阳辐射: 1 .主要能源2.影响建筑日照间距,通 风,遮阳3.影响城市规模、布局城市用 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 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影响城市属相设计 及制高点选择处理、影响城市小气候形 成、影响通讯和电波、坡度的影响城市用 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用,按《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 分为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居住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道路高粗昂用地、绿地。分为四类 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居指标:18-28 mV人居住用 地分布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工业性质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集中式(布局紧凑, 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分散 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 轴向布置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2.职工居住用地应 分布在卫生调价较好的地段上3.应保持 集中、紧凑、互补妨碍4.企业之间应取 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工业用地 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2.工业 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3.工业用地与 居住用地混合布置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 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 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 大4. 工厂的仓库、对唱不足5. 工业布 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统一安排6.有地厂 房不符合生产要求旧城工业的调整措施: 留、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业和生产 技术)、并、迁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2.公共设 施要按照与具名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该服 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o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 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省的特点 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 考虑城市 尽管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 注意建设顺序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原则: 1.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2.符合城市 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仓库按使用性质分 类 1.储存仓库2 .中专仓库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 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 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精 的美学交过5.增加称呼四经济效益6.有 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为休息而 设2. 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城市绿 地系统构成 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契形绿地 4.环 状绿地 城市郊区的功能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郊区是城市衍生地 3.郊区是城市的供 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憩基地 5.郊区 是城市的发展用 地6. 协同市区发展经济按城市性质分类 1. 工业城市 2. 交通港口城市 3. 商贸城 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性中心城市6. 县城7. 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 分类 1.大城市50-100 万人 2.中等城市20- 50 万人3.小城市20 万人以下4.特大 城市100 万人以上 自然环境的利用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 划布局比较紧凑,但应避免城市布局单 调:1.挖池堆山,形成制高点;2.建筑 高低搭配得当;3.形成比例恰当的广 场、接到、建筑群; 2.丘陵地区:结合自然,采用分散和集中 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地势布局,依山 建筑,层层跌落,强化三度空间。高处布 置市中心或主要建筑群 3.河湖水域:利用水景组织秀丽的城市景 色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 划:结合防洪、排涝工程、护坡、考虑城 市艺术布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合理的城 市干道网密度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为2-3 km/平方公里 间距一般为600m—1000m 道路按三级划 分: 1.城市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 3.支路停车 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2.公共停车场 港址选择 1 .在河(海、湖等)边,并且对水深有 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共嫩 高要求3.避开桥、堤4.与城市应有方便 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国际民航机场遇 城市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航空港 ——城市联系的交通组织1.专用高速公 里,使机场与城市间的时间保持在30 分 钟以内2. 高速列车3. 专用铁路4.地 铁5.直升飞机城市水源分类 1 .地下水源:潜水、自流水、泉水2.地 表水源:江河湖海等给水管网规划 1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网省,但供水不 安全2.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安全,但 管网不经济排水方式 1 .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合一排放2.分流 制雨水及污水各自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 选择 1.设于地势较低处 2.布置与城市下游地 带3.离开生活区,并设隔离带居住区规 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 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行政管 理体制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 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规模 用地规模:50-100 公顷人口规模:5 万人为宜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布置原 则: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 管理方便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 界4.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不可忽视居住 区的卫生要求安静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城市交通噪声 2 .工业生产噪声3.人 群产生的噪声4、减少污染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 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工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 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 条款,政策,方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而城市设计多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一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和项目业主的目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大会通过《北京宪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城。“有机更新”论,“山水城市”论,绿色城市设计概念以及一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章 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古罗马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其一,享乐主义特征;其二,实用主义特征;其三;炫耀主义特征。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的类型: (1)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发展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2)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修道院、广场等,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3)商业交通型 中世纪欧洲城市设计特点: 1.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由于各封建主,城市 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中世纪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

设计概论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BDBDB 6—10 BAA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结构、动作 2、实用、坚固 3、多利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4、意态、风神 5、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 6、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 7、情感性、创造性 8、罗丹 9、审美理知、审美共鸣 10、向日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及其产品。(1分)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1分)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过程。(1分)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之一,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它由之产生的时代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1分)艺术创作又是行动着的、发展着的审美实践活动。(1分) 2、蒙太奇: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是建筑学中一个名词的音译,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借用到影视中来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3分)蒙太奇以人们的联想和理解能力为依据,运用画面的分切与组合,能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联系和意义。(2分) 3、艺术风格:艺术风格体现着艺术家的艺术个性,(1分)是一个艺术家艺术个性稳定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面貌,(2分)它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1分)使艺术家具备独特的艺术个性的标志。(1分) 四、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再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轮、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5分) 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者相反对,也是表述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5分) 2、艺术的社会功用主要有审美功用、认识功用、社会组织功用。(4分) 审美功用: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物,艺术从生产劳动、巫术等活动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2分) 认识功用: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尽管有些简单笼统,却还是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它终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种特殊表现形式。(2分) 社会组织功用:这也是艺术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功用。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2分) 3、(1)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不受其所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处社会因素在个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4分) (2)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社会形态中的,而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定时代

工业设计概论复习要点

工业设计概论复习要点 1.为什么说人的生命是无价的? 答:人是最宝贵的存在物先秦时期战国思想家荀子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是世间万物最可贵者,所以人是世间万物的根本。 2.设计的非物质性与非物质社会 答: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形式”的非物质化和“功能”的超级化,逐渐使设计脱离物质的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过渡。因此,非物质性可以视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一个全新的特征,设计学科是研究形式的生成、变换和感受的一门学科,通过非物质性的设计,为人类不断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及美好的方式。 3.物化意识有三个基本的内容: (1)规定物化人造物预先设计的目的; (2)规定人造物的本质和结构; (3)规定对人造物合乎目的的加工制作。 4.设计的含义:按照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技术造型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的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打到具体化的过程。 5.设计的三大领域 生活是由人、社会、自然共同组成的,以人——自然——社会构成的生活世界三要素为对象,可将设计分成三个领域,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 6.什么是产品设计。 人为了生存发展而对以立体工业品为主要对象的造型活动,是追求功能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领域,是人与自然的媒介。 7.工设的基本概念 工业设计是由英文“Industry Design”翻译而来,由美国艺术家约瑟丶西奈尔于1919年首次提出的,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术用语。 工业设计概念是以产品为对象的造型设计,它有别于手工业产品或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也可以说是将工业化赋予可能的、综合而有建设性的设计活动。 8.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的定义 1980年,第十一次年会上公布的最新修订的工业设计的定义: 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9.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10.所谓人格化过程,就是对人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归纳,提炼出人性化需求,从而使设计的人性化条件明确化与目标化,给物的人格化打下基础。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 1、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时期是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2、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城市的产生与人类技术的进步和阶级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3、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历史上将由“采集”和“狩猎”向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演讲,称为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4、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当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人们需要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于是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劳动分工。此时,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逐渐发展为城市。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5、发达的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第二节城市的概念 6、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差别:P4 7、城市的设置标准:P5 8、城市的类型:P6 9、城市的布局形式:P7 第三节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0、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古代城市发展阶段和近现代城市发展阶段,以18世纪末蒸汽机为界。具体见P9 11、近现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和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P13 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城市的集中发展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弊端是环境污染和交通困难。 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卫星城镇,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 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典型现象是,在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大、中、小城市连绵发展,形成巨型城市群或城市带。典型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城市连绵区”、“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12、城市未来发展趋势:P22 13、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P28 第四节城市化 14、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过程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它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也包括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前者是直接的城市化过程,后者是间接的城市化过程。P32 15、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虽然有多个指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水平,但能被普遍接受的是人口统计学指标,其中最简明、资料最容易得到、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指标。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16、城市化的阶段规律: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1979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后,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P33),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 , 适用于任何城市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与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尺度无关。它基于对项目背景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形态设计前期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法,是连接目标 ( 主题 ) 和结果 ( 形态设计 ) 的重要手段,是对 " 城市形态产生的逻辑过程的全面设计,是确保良好城市设计意向的重要保证。 2、城市设计 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3、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由通时性和共时性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组成。新陈代谢的思想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一个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 共时性原理指不同文化的共生。 4、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个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 5、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6、城市色彩 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不同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独特基调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图底理论 在城市环境中,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

把建筑部分途黑,虚空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由罗杰·特兰西克提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8、尺度 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9、城市场所 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 10、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除了由城市物质设施所构成的显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等内在的、具有相对隐形的结构内容。 11、简要说明城市的本质及城市系统复杂性的内涵 城市的本质:人类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7.简要说明城市设计的内涵及历史特征。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1、“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

设计概论试题.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秦朝官方推广的文字样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秦汉之间民间流行的文字样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北宋毕昇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对文化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哥特式教堂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文化中的技术,从古至今,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计算机。 5.视觉传达设计的原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有关设计家的法律愈来愈详细充分,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最为重要。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__出现了商业性的广告,出现了现存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商标。() A.宋代B.元代 C.唐代 D.汉代 2.1864年英国________的兴起,揭开了现代设计的序幕。( B) A.新艺术运动 B.手工艺运动 C.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3.1950年德国________学院成立,建立了“新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A) A.乌尔姆 B.包豪斯 C.芝加哥 D.柏林 4.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主要特色,其中被认为是象征女性的是________柱式。(B) A.科林斯式 B.爱奥尼式 C.多立克式D.巴比伦式 5.青铜是铜和________的合金,由于材料颜色呈青灰色而称青铜。(C) A.铁 B.铝 C.锡 D.银 6.以下属于复合性设计形态的是() A.李斯的小篆 B.蔡伦的造纸 C.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D.莱特的流水别墅 7.江南私家园林的装饰效果利用的是一种() A.被动性装饰 B.主动性装饰 C.技巧性装饰 D.智慧性装饰 8.钢铁、塑料、纸张属于设计文化材料分类中的() A.原生材料B.复合材料 C.声光材料 D.有机材料 9.著名的“巴塞罗纳椅”是________设计的杰作。(D) A.柯布西埃 B.米斯 C.格罗佩斯 D.贝伦斯 10.设计家进入市场的第一步是进行(A) A.调研和定位 B.构思和策划 C.策划和定位 D.调研和构思 11.工业设计的类型大致可分为服装设计、________设计、重工业产品设计三个部分。(D) A.器皿 B.轻工业产品 C.装潢 D.生活用品 12.对于设计家来说,商业性、________的设计活动是设计创意的主要范畴。(A) A.文化性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一

设计概论试题与答案第一套 注意:(红色字体为重点) 第一章设计的内涵 思考题答题要点 1."设计"(Design)的本义是什么? 设计(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人物得以被认识的依据或媒介,在中国,设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设"指预想、策划,"计"指特定的方法策略等。 2.不同的学者对设计的理解提出了哪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 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 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 3.如何理解设计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设计的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心怀一定的目的,并以其实现为目标而建立的方案,这个界定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所蕴含着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则是现代设计的内涵和灵魂; 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特指在一般的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

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 4.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对"艺术"《辞海》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珠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②设计虽然超越了纯艺术,存在于设计、生产或制作的全过程,和技术、材料、工艺、市场、消费、等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设计师的设计至始至终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创造性过程始终与审美发生联系。 5.什么是设计的形式?它包括哪些因素? 设计的形式指形态、色彩、肌理等外在造型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同时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形态:通常指某种特定的外形,即物体在空间中的特定形态。物体的形态特征是我们区别不同物体的依据,这里的形态概念既指设计物外形,也包括设计物内在结构,是设计物的内外要素的统一的综合体,构成形态的基本形式有点、线、面、体等; 设计物的形态创造要善于运用变化与统一,韵律与节奏,主从与响应、过渡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比拟与联想等多种造型手法,以达

设计概论思考题答题要点

设计概论思考题答题要点

————————————————————————————————作者: ————————————————————————————————日期: ?

第一章思考题答题要点 1."设计"(Design)的本义是什么??设计(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人物得以被认识的依据或媒介,在中国,设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设"指预想、策划,"计"指特定的方法策略等。 2.不同的学者对设计的理解提出了哪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设计是人类的行为;?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 设计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设计。?3.如何理解设计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设计的内涵: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心怀一定的目的,并以其实现为目标而建立的方案,这个界定几乎涵盖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创造活动,其所蕴含着的构思和创造性行为过程,则是现代设计的内涵和灵魂; 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design特指在一般的计划和设计中,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构成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组织成为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4.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对"艺术"《辞海》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珠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②设计虽然超越了纯艺术,存在于设计、生产或制作的全过程,和技术、材料、工艺、市场、消费、等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设计师的设计至始至终总是要考虑到具体设计对象,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制作技艺的可行性,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个创造性过程始终与审美发生联系。 5.什么是设计的形式?它包括哪些因素??设计的形式指形态、色彩、肌理等外在造型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同时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①形态:通常指某种特定的外形,即物体在空间中的特定形态。物体的形态特征是我们区别不同物体的依据,这里的形态概念既指设计物外形,也包括设计物内在结构,是设计物的内外要素的统一的综合体,构成形态的基本形式有点、线、面、体等; 设计物的形态创造要善于运用变化与统一,韵律与节奏,主从与响应、过渡与均衡、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比拟与联想等多种造型手法,以达到传达视觉信息的目的。 ②色彩:即颜色,物体在有选择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时候,由于物体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③肌理:肌理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认为,肌理与质感是同义词,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6.如何理解设计的功能? 《辞海》中对"功能"是这样解释的:"一为事功和能力,二为功效、作用"。设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实用功能:即是通过将设计思想转化为设计物,以满足人的种种物质需要,即重在体现设计物的实用价值;?②认知功能:即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接受来自物的各种信息刺激,形成整体认知,从而产生相应的概念;?③象征功能:象征功能传达出设计物"意味着什么"的信息内涵,如,一辆汽车的豪华程度,不仅表现了它在实用功能方面的进步和完善,同时,还是汽车使用者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重庆市二级风景园林师 考试大纲

重庆市二级风景园林师 《园林植物与生态》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总体说明 一、考试性质 符合《重庆市风景园林师资格认证办法》,并报名申请重庆市风景园林师资质评审的各类人员,均应参加本课程的考试,考试合格成绩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园林植物与生态》编制而成。 二、评价目标 考察学员在园林植物分类、城市环境与生态、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园林植物造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注重学员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理解园林植物与生态的有关概念、原理和论断。 2.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明辨是非。 3.应用有关理论、原理、观点和方法,综合认识、分析有关园林植物配置、造景、城市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课程特点 《园林植物与生态》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的基本知识面广,实践技能性强。包括了园林植物、城市环境与生态、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园林植物造景等内容,重点在知识的系统性及其实践应用。 四、学习要求 在系统学习各章内容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园林植物、城市环境与生态、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常见园林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以及应用特点,系统掌握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各类绿地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管理各类城市园林绿地。 1.理论知识方面 熟练掌握园林植物、城市环境与生态、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重庆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了解城市环境的特点、宜居城市在园林植物与生态方面的要求,掌握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的程序、方法,掌握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主要园林绿地类型的植物造景设计要点。 2.能力、技能方面 掌握园林基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调查、生态分析方法,能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掌握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的方法及技术规范,掌握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手法、主要园林绿地类型的植物造景设计要点及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意境营造方法。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管理各类城市园林绿地。 第二部分考核要点与要求 一、园林植物基础知识 (一)考核知识点 1.园林植物生长发育 2.园林植物应用分类 3.园林植物与主要生态因子 4.重庆地区主要园林植物及其特点 (二)考核要求 1.掌握:(1)基本概念:植物学名,双名法,顶端优势,热带植物,温带植物,耐寒植物,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旱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酸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维管植物,种子植物,高等植物;(2)园林植物个体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相关性;(3)常用植物分类单位涵义;

设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设计概论(01D01) 一、单选题 1、中国明式硬木家具,利用本色的木质肌理成为一种天然的装饰。从装饰的现象看,这是一种( )装饰。 A.被动性 B.主动性 C.技巧性 D.智慧性 参考答案:D 2、德国工业联盟是在吸取英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现代艺术运动 D.工业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A 3、现代室内设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和通风的问题。 A.装饰 B.结构 C.采光 D.家具 参考答案:C 4、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装饰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是 A.弗兰克·赖特 B.勒·柯布西耶 C.路易斯·沙利文 D.彼得·贝伦斯 参考答案:C 5、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的意图,这是一种()的设计方法。 A.优选法 B.逻辑法 C.离散法 D.形象法 参考答案:D

6、现代主义首先从()开始。 A.平面 B.手工艺 C.服装 D.建筑 参考答案:D 7、利用名人效应做广告,这是设计方法的一()构思。 A.反方向 B.正方向 C.正价值 D.逆反思 参考答案:B 8、以下属于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是 A.帝国大厦 B.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C.苏州博物馆 D.流水别墅 参考答案:B 9、商周文化中,()作为一种代表,是设计从物化融于文化的证明。 A.鼎 B.长信宫灯 C.欹器 D.木马流车 参考答案:A 10、法国罗浮宫“水晶金字塔”的设计者是 A.雷姆·库哈斯 B.赫尔佐格 C.弗兰克·盖瑞 D.贝聿铭 参考答案:D 二、多选题 11、以下属于爱迪生的设计的有() A:电灯B:电话

C:电报D:留声机 E:缝纫机 参考答案:ACD 12、艺术设计的特征包括() A:被动性和主动性B:创意性和图形性 C:产品性和科学性D:工艺性和市场性 E:选择性和稳定性 参考答案:BCD 13、设计方法可大致归纳为() A:分析法B:对比法 C:离散法D:形象法 E:逻辑法 参考答案:BCDE 14、以下属于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的有() A:产品设计B:视觉传达设计 C:室内设计D:环境艺术设计E:公共环境设计 参考答案:ABD 15、“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主要釉色为() A:黄B:绿 C:褐D:红

设计概论考研重点提示

1 备注:此为由王树良、张玉花博士主编的《艺术硕士入学考试考点精编》(重庆大学出 设计概论考研重点提示 目录 一设计的研究范围(l) ★l.设计(l) ★2.设计艺术学(1) 3.手工艺设计(1) ★4.现代设计(2) ★5.工艺美术(2) 6.民间工艺(2) 7.特种工艺(2) 8.符号学(3) 9.产品语义学(3) ★1.艺术设计的含义是什?(3) 2.艺术设计的内容是什么?(4) 3.艺术设计有哪些形式?(4) 4.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5) 5.设计艺术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5) 6.设计的社会性特征是什么?(5) 7.设计的美学特征是什么?(6) 8.简述手工业时期的设计特征。(6) ★9.现代设计有什么特征?(7) 10.后工业时期的设计特征是什么(7) Il.为什么说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新?(7)

2 备注:此为由王树良、张玉花博士主编的《艺术硕士入学考试考点精编》(重庆大学出★1.如何理解设计的概念?(8) ★2.如何理解设计艺术的本质?(9) ★3.纯艺术与设计艺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0) 4.结合设计艺术作品简析设计与艺术的关系。(ll) ★5.试述装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13) ★6.艺术设计有哪些基丰属性?(14) 7.为什幺说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15) 8.简述设计的科技特征。(16) ★9.试分析设计的创造性特征。(17) lO.为什么说艺术设计是新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部分?(17) ★11.试论述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区别与联系。(18) 12.试论述设计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19) 二设计的类型(22) ★1.工业设计(22) ★2.产品设计(22) ★3.视觉传达设计(23) 4.平面设计(23) 5.环境艺术设计(23) 6.景观设计(24) 7.室内设计(24) 8.展示设计(25) 9.书籍装帧设计(25) 10.字体设计(25) 11.编排设计(25) 12.广告设计(26) ★13.企业形象设计(26) 14.包装设计(26) ★15.概念设计(27) 16.式样设计(27) 17.极少主义设计(28) 1.视觉传达设计由哪些部分组成?(28) 2.视觉传达设计有哪些类型?(28) 3.如何理解视觉传达设计?(29) 4.产品设计如何分类?(29) 5.产品设计的主要种类有哪些?(30) 6.简述环境设计的含义及范畴。(31) 7.简述现代环境设计的发展重点。(32) 8.纺织品设计和服装设计分别包含哪些方面?(32)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