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1

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1
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1

文远楼浅析1

关键词:文远楼平面立面功能结构节点节能

文远楼简介:

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

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可以说是同济

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建筑之

一。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这座建筑

已经近花甲年岁,却又是中国现代建

筑上的一座丰碑。文远楼总建筑面积

5050平方米,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

这在50年代的中国可谓稀有。建筑

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

功能分布于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

简洁有力,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是“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

走进文远楼,无论是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当初,文远楼在设计时很注重结构和材料的节省,巧妙运用了工程学和力学原理。”有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虽然用料节省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反而,经过岁月的考验,事实证明它更具牢固性和耐久性。”

作为09级的一名建筑学学生,文远楼对我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初入高等学府,文远楼便成为我学习专业课的基地,每天在这里听课、做模型、赶图,可以说对这座声名在外而又久经风雨的建筑有了亲身的体会。虽然已经离开文远楼,但这里仍旧是我在同济最为熟悉的建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远楼作为分析对象。建筑结构

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

板、柱形成的骨架结构承担,墙体只是起围护和分割作用。

由于墙体无需承重,这种结构防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更坚

固,保温隔热隔音,使用寿命长,且可以灵活布置房间,不

受楼板跨度的限制,随意分割内部空间。因此文远楼平面和

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联系。

文远楼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

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

秀的本土现代建筑,文远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

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包豪斯飘到远东中国的第一粒

种子。”

功能需要灵活布置,在最接近入口的部位布置阶

在各阶梯教室均设有楼梯,也便于紧急情况

的疏散,体现了对人性的考虑。而这些楼梯的设

计是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的。“第一跑楼梯靠外墙

设置使得挨着门厅的第二跑楼梯下方空间作为

卫生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西北门厅楼梯第

一步和第二步靠墙设置,有利于减少人流的干

扰,但踏上后需要进行一次转折才能从真正的第

置,成为了文远楼内部空间塑造的主角(右图)。”

文远楼的立面设计可以说充分考虑了现代建筑的气息,理性的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从各个方向看去均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建筑立面阶梯教室的部位,其开窗位置直接反映了内

部阶梯形的地面。

文远楼各个立面窗的布置可以说是自由而又理性的,

如教室一面为了提供学习者充足的采光,采用了大面积的

横向长窗,;而办公室的窗则形成竖向的重复,在重复中

又改变着窗的高度和上下两窗之间的高差。

在绘制文远楼详图时,我发现此楼立面上有一条条水平向的线条,奇怪的是,线条间距并非相等,在不同体块相交线处的线条,有些也未能交上。有人认为,这些水平向分缝线划分窗扇,将立面纳入了一套严谨的几何尺寸中,。这让我对设计师是以怎样的逻辑控制建筑外观与内部空间的关系产生了疑问。“而对I 60人阶梯教室疏散楼梯问的审视则向我们打开了这扇窗户。这里楼梯间一层与楼板尚有一定距离的窗,

到了二层则与楼板距离所剩无几。这种非对位关系

产生了立面与剖面、外与内两套相互独立的逻辑。

产生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两层阶梯教室的起坡和

层高的细微差别。但两扇窗户从立面上看(右图),其

尺寸不仅相同.两扇窗户之间的距离以及上层窗户

与女儿墙上沿的距离保持基本相等,窗扇在立面中

位置的确定是以整体立面的效果为参照的。中部小

教室和办公室部分的立面设计印证了这一意图,结

构开间和房间使用开间并非相互对应。这在技术上

得益于框架结构带来的平面自由布局特性。

房问之间设置了宽厚的、带有柱

头纹样的‘壁柱’,似乎表明这就

是结构柱。但真正起到支撑作用

的是处于两个壁柱之间、分隔了

窗户的柱子,从而“迷惑”了观

察者。这样避免了在整个立面的

中线出现柱子的情况,与传统建

筑开间划分的原则相似”。

变动,使得文远楼的主入口正

对ABC广场,但经过改进的入

口依然颇具特色。改造后的正

面加建了一排圆柱支撑的门

廊,圆形断面的廊柱毫无装饰,

反而有简洁的美,突出的阳台

将入口面完型.暗含了入口面

的对称性,台阶的设立也使入

口得以突出。背面入口上卷的

弧形雨棚,造型新颖别致,混

凝土的厚重感使雨棚与整幢建筑浑然一体,与次入口的玻璃雨棚形成对比。几个入口的灵活

设计体现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

同济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

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 (2015年5月4日-6月25日) 1.设计任务: 为满足大学生课余活动的需要,提供大学生自我实践和社会参与的机会,为校内各社团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我校拟在校本部新建大学生活动中心一座,要求按建筑设计任务书进行建筑设计。同 时,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文教等学习,生活用品等,并提供相应服务设施,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北侧规划一处大学生文教服务区,要求进行总平面布局,设计任务书通过调查自行拟定。 2.教学目的: 2.1 通过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课程训练,对具有不同性质、规模、要求的建筑功能组合及其空间组 织、对外、内部交通组织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学习相应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2.2 对大学生文教服务区的总平面设计,旨在强化对不同功能的建筑与外部空间布局的认知,初步了解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认识建筑与外部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生成逻辑。 2.3 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对建成案例环境展开调研,学习相应的调查、观察和分析方法,通过调研,制 定该区域内功能任务书,并在总体布局、建筑设计中予以运用。 2.4 对运用手绘、计算机等工具的建筑设计表现进行训练,掌握建筑表现图构图手法,进一步强化实 体模型的制作与表达。 3.用地条件 3.1 基地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南大路北侧,与新建极限运动场地(趣园、音乐广场及教育超市现在 区域)隔路相望,东侧紧贴二食堂纪念园,北侧为校园中轴线道路:和平路,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用地北侧不超出原浴室与校基建处建筑。总用地面积约为9236 m2,其中,大学生活动中心用地 5463 m2,大学生文教服务区用地3773m2。详见地形图。 3.2基地西侧,北侧与南侧为校园道路,建筑红线指用地红线向内退界的建筑边界线(应考虑建筑基础 不超出建筑红线),其中,沿和平路退界10m,东侧可贴用地红线,其他均为5m。 3.3 地形图见附件(1:1000,1:500)。 4.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4.1对基地和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调研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访谈等方式,由调研结果形成大学生 文教服务区的功能内容及规模,学习并应用外部空间的布局方法,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与建筑对该区的影响和空间关系,注重区内小型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的布局,以及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在大学生文教服务区总平面布局中,容积率不超过1.0,建筑层数为2-3层,建筑密度不超过50%,绿地率不小于15%,建筑间距不小于6米,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4.2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在总平面设计上,应与上述服务区在空间布局上具有良好的空间、功

2013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55建筑学基础

2013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010)科目代码: 355 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满分分值: 150 1. 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本试卷不可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1.设计中对形态要素进行操作的基本手法主要有( 1 )、( 2 )、( 3 )三种, 或者是两者、三者的综合操作。积聚切割变形 2.对多个空间单元进行组织,取决于单元空间的不同使用功能,以及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大致可以归纳为( 4 )、( 5 )、( 6 )。 并列序列主从 3.建筑的基本属性大体上包括( 7 )、( 8 )、( 9 )、( 10 )、( 11 ) 五个方面。时空性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历史性和时代性4.空间限定的7种基本方式是:围合、设立、( 12 )、( 13 )、( 14 )、( 15 )、 ( 16 )。覆盖凹凸架起肌理变化5.现知最早的榫卯遗迹见于( 17 )(地名)的( 18 )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 6.《清式营造则例》是( 19 )(人名)根据( 20 )(书名)编著的。 梁思成《清工部工程做法》 7.以维晋察为基地的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师( 21 )于1570年出版他的主要著作( 22 ), 帕拉迪奥《建筑四书》以他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晚期也被称作( 23 )时期。

手法主义 8.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是( 24 ),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又被成为 维克多·霍塔 ( 25 ),在德国被称为( 26 )。 维也纳分离派德国青年派 9.被称为西方第一部艺术史的著作《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传记》的作者是 ( 27 )(国家)的学者、建筑师( 28 )。 意大利乔治·瓦萨里 10.被称为198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坐标点”的上海松江方塔园的设计者是( 29 )。 冯纪忠 11.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它的 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了( 30 )理论。 有机疏散 12.“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在交通维度的核心发展理念是( 31 )。 TOD 公共交通主导型 13.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四次建筑大会制定的( 32 )成为现代城市规划 与设计的主要原则与依据。《雅典宪章》 14.“广亩城市”是著名城市建筑学家( 33 )提出的理想城市发展模式。 赖特 15.水刷石、干粘石、水磨石三种装修,打底层可以使用同样的做法,即( 34 ),而因 1:3水泥砂浆抹面为面层处理方法不同,完成后表面最平整的是( 35 ),最不平整的是( 36 )。 水磨石干粘石 16.影响人体热舒适感受的4个室内环境参数是( 37 )、( 38 )、( 39 )、( 40 )。 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空气速度平均辐射温度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办公楼资料整理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0号 200092 Address: No. 1230 Siping Rd. , Shanghai Web: https://www.360docs.net/doc/439376574.html,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办公楼导览 中山北二路 N o r t h Z h o n g s h a n N o .2 R o a d 同济大学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赤峰路 C h i f e n g R o a d 彰武路 Z h a n g w u R o a d 铁岭路 T e n g R o a d 鞍山路 A n s h a n R o a d 同济联合广场 T o n g j i U n i t e d P l a z a 同济大学南校区 S o u t h C a m p u s o f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四平 路 S i p i n g R o a d 阜新路 F u x n R o a d L n e 10

地点 / Location::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0号 / No.1230 Siping Road, Shanghai 200092, China 设计时间 / Term of Planning :2009-2010 建造时间 / Term of Construction :2011 基地面积 / Site Area :69 700 m 2 建筑面积 / Total Building Area :64 522 m 2 主要结构 / Structure :混凝土框架、钢框架结构 / :C oncrete + Steel Frame 主要用途 / Main Use :办公 / Office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 TJAD New Office Building —— Renovation of the Parking Garage of Bus No.1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复数》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复数( )( ) 2 2 22z a a a a i =-+--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 ) A .2a ≠,或1a ≠ B .2a ≠,且1a ≠ C .2a =,或0a = D .0a = 2. 12i 12i +=- A .43i 55 -- B .43i 55 -+ C .34i 55 -- D .34i 55 -+ 3.在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②复数i 1z =-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 ③若( )( ) 2 2 132i x x x -+++是纯虚数,则实数1x =; ④若()()2 2 12230z z z z -+-=,则123z z z ==. A .0 B .1 C .2 D .3 4.已知复数z 满足:21z -=,则1i z -+的最大值为( ) A .2 B 1 C 1 D .3 5.复数z 满足5(3)2i z i ?+=-,则z 的虚部是( ) A . 12 B .12 - C .12 i - D . 12 i 6.已知方程()()2 440x i x ai a R ++++=∈有实根b ,且z a bi =+,则复数z 等于( ) A .22i - B .22i + C .22i -+ D .22i -- 7.已知复数()()31z m m i m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1 z =( ) A B .2 C D . 12 8.复数z 满足23z z i +=-,则z =( ) A .1i + B .1i - C .3i + D .3i - 9.已知复数Z 满足()13Z i i +=+,则Z 的共轭复数为( ) A .2i + B .2i - C .2i -+ D .2i -- 10.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若1212,0z z C z z ∈->、,则12z z > B .若z R ∈,则2||z z z ?=不成立 C .1212,,0z z C z z ∈?=,则10z =或20z =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2013年3月

关于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现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号为CSUS/GBC 04 - 2013,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作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七日

前言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中小学校评价标准,5、高等学校评价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同济大学(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文远楼2楼,邮编:200092)。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吴志强石铁矛汪滋淞田慧峰王崇杰 吴永发葛坚吕伟娅薛一冰徐燊 高庆龙陈胜庆王小平张琦栗德祥 田真华颖龚敏刘艳峰杨柳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许溶烈赖明王有为毛志兵袁镔 程大章王清勤李俊奇穆怀泽

同济大学建筑学

一、《建筑概论(1)》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概论(1)(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基本要求: 基本了解建筑的发展过程,把握建筑的各组成要素。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的技术要素、建筑的心理和生理要素、建筑的社会文化要素、建筑历史概况。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报告。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指导“建筑表达(1)”。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概论》沈福煦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建筑设计的启蒙。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功能与形式、空间与形态的基本问题。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设计资料收集训练、人体活动空间尺度、建筑空间比例与尺度、建筑结构与构造、小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钢笔淡彩临摹、大师名作模型、立体构成空间、居和园概念设计模型、阁的建构、独立式小住宅建筑设计。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六、学时分配:

二、《建筑概论(2)》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概论(2)(34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熟练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技巧,熟悉建筑表达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建筑发展过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绘画及表现知识、色彩原理、现代建筑概况。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报告。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指导“建筑表达(2)”。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概论》沈福煦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等以及演变过程。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招生介绍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招生介绍学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1981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科点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以及吴景祥、戴复东等著名教授。目前学科带头人为戴复东院士、郑时龄院士、莫天伟教授、项秉仁教授以及王伯伟教授、钱锋教授和吴长福教授。本学科在众多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获多项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出版专著、译著数十种,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学科思想活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和香港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合作,联合进行研究生设计教学。合作研究与交流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学科点现有在职教授15名,在职副教授24名,其中硕士生导师共46(含6名兼职硕导)。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与本学科点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机构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另外还有造型艺术实验室、建筑技术实验室、以及现代技术国家实验室。 学科点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已培养大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也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其它国家的学生。本学科可授予建筑学硕士和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工学博士学位;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建筑创作与设计理论 2.环境行为与设计方法 3.居住建筑与社区发展 4.城市设计与旧城更新

2016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2016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本文目录1同济大学本科各专业排名2同济大学排名靠前的专业3同济的专业排名第1篇:同济大学本科各专业排名一、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位置 2016年,同济大学以53.44分在全国583所本科大学中位居21名;其中人才培养总分第17名;科学研究总分第25名。 二、同济大学本科各学科、各专业排名情况 (一)自然科学 同济大学自然科学总分列全国高校第22名,a/538。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25名,b+/445;工学第11名,a/469;医学第46名,c/162。同济大学没有农学本科专业。 1、理学:b+第25名/445。8个学科类8个本科专业。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a第14名/249。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a第9名/93。化学类:应用化学:a第15名/188。生物科学类:生物信息学w:c+第4名/5。地质学类:地质学:e/11。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学:c+第5名/10。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a++第3名/112。统计学类:统计学:c+第34名/106。 2、工学:a第11名/469。12个学科类22个本科专业。地矿类:地质工程y+/16。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y:b+第8名/58。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a++第4名/214。能源动力类:热能与动力工程:c+第23名/102。电气信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b+第13名/166;自动化:a+第8名/206;电子信息工程:b第29名/256;通信工程:b+第21

名/17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第20名/415。土建类:建筑学:a第4名/96;城市规划:a++第1名/77;土木工程:a++第1名/18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a+第3名/92;给水排水工程:a+第2名/66。水利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e+/13。测绘类:测绘工程:b+第4名/39。环境与安全类:环境工程:a第10名/187。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158。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a第5名/67;交通工程:a++第1名/53;物流工程w:a++第1名/7。工程力学类:工程力学:b+第11名/51。 3、医学:c/162。2个学科类2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临床医学+/101。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47。 (二)社会科学 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居全国高校第65名,b/557。在社会科学的7个学科门中,经济学第86名,c/380;法学第85名,c/361;文学第120名,c/487;管理学第25名,a/491。同济大学没有哲学、教育学、历史学本科专业。 1、经济学:c/380。1个学科类3个本科专业。经济学类:经济学+/214;国际经济与贸易:b第61名/314;金融学:c+第73名/181。 2、法学:c/361。2个学科类2个本科专业。法学类:法学:c/277。社会学类:社会学:e+/49。 3、文学:c/487。4个学科类8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e/37。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b+第34名/412;德语:a第5名/37;日语:b第68名/159。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106。艺术类:艺术设计学:e+/16;

2015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55建筑学基础

2015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命题单位:(010)科目代码: 355 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满分分值: 150 1. 答题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本试卷不可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1.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把公共空间分为( 1 )、( 2 )、( 3 )三种。 选择性活动、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2.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 4 )米;靠楼梯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 米时,其高度不应小于( 5 )米。 0.9 1.05 3.斗拱的形象最早见于( 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构架在( 7 )已见成型,而在 西周铜器隋唐时期 ( 8 )更为成熟。 宋代 4.琉璃瓦正式在屋面上使用在( 9 )(时期),但为数不多。 唐代 5.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面阔方向是以( 10 )为单位,进深方向是以( 11 )为单位。 间架 6.宋代以前,我国城市的结构布局为( 12 )制,宋代以后为( 13 )制。 里坊制厢坊制 7. 二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进入到中原,改跪坐为( 14 )方式,( 15 )家具 兴起,寝室内空间的( 16 )随之升高。垂足坐高足 屋顶高度 8.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包含四座主要建筑,其中临近卫城山门的是( 17 ),很好的适 应复杂基地环境的是( 18 )。胜利神庙 伊瑞克先神庙 9.首位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文艺复兴建筑师是( 19 )。

伯拉孟特 10.美国芝加哥学派的核心理论家是( 20 ),他提出了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影响深远的 口号是( 21 )。路易斯·沙利文 形式追随功能 11.十九世纪著名的城市设计师瑟达(Cerda)主要引导的城市更新是( 22 )(城市名) 巴塞罗那 12.巴塞罗那德国馆体现了密斯( 23 )空间理论,范思沃斯住宅体现了他的( 24 )空 间理论。流动通用 13.路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将中国的( 26 )(图名)作为书的最后一张 清明上河图 插图,试图说明城市应该是生活的,而非科学技术的。 14.20世纪20年代,弗里茨朗格游历美国,受到纽约、芝加哥的摩天楼的影响,拍摄的无 声电影是( 27 )。 《大都会》 15.北京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中国国家美术馆由( 28 )国建筑师( 29 )的事务所与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中标。法让·努维尔 16.节能建筑的三要素是( 30 )、( 31 )、( 32 )。 节约循环再生 17.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有( 33 )和( 34 )。 静态法动态法 18.为减弱建筑对室内气流阻力,在高密度城区的高层建筑采用( 35 )方式布局。 点式 19.1994年《奈良文件》在( 36 )这一核心概念上对《威尼斯宪章》进行了补充。 遗产原真性 20.阿洛斯瓦·李格尔提出,纪念物可以伴随时间的演进形成新的价值,即( 37 )。 年代价值 21.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为( 38 )(国家)的( 39 )(建筑师)。 日本坂茂 22.冯继忠先生在方塔园中,智慧地处理了“新”与“旧”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 40 ) 理论。现代性二、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大一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大一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篇一: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为更好的了解学院建筑,了解学院建筑设计的表现手法及当代大学老校区建筑更新换代的需求,延续老校的风格和文化,加深对校园建筑设计的理解。 实习地点:中国上海同济大学 实习时间:2012年3月2日至3月13日 正文 同济大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学,学校的建筑是历史的客观写照,通过研究学校的布局,不同时代建筑的传承,为探索如何在老校区做新建筑,用新的思维去看待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对接和延续。 我们有针对性的参观了同济大学,

对其中的建筑谈一下个人感受。 在上海坐地铁在国权路站下车,步行15分钟到同济北门,突然闯入一片绿树掩映的河流与凉亭,那种感觉像是到了桃花源,远离了一切的烦恼。同济的园林不只是园林,设计者嵌入了三叶草咖啡屋,走在蜿蜒的小桥上,雨水有近距离的接触,有种置身于自然地悠然情怀。 用现代的手法营造僻静的校园环境,把园林景观植入校园,增加校园的趣味性是我们这次做校园建筑设计的一个突破点。 同济大学校园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个性建筑。从20世纪50年代的文远楼到80年代的建筑城规学院明成楼再到2l世纪的建筑城规学院新楼,代表了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并共同坚持着同一种精神.那就是勇于创新、紧跟潮流的时代精神。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是同济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

响的建筑之一。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这座建筑已经近花甲年岁,是中国现代建筑上的一座丰碑。文远楼为混凝土框架结构,这在50年代的中国可谓稀有。建筑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功能分布于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简洁有力,可以说是 “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 第一栋”,是“同济建筑规 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 它的设计恰当地运用 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 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 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 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 穿了现代建筑思想。 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 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 土或钢材制作的梁、板、柱形成的骨架 结构承担,墙体只是起围护和分割

同济大学建筑学课程设置

《中外建筑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5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培养专业基本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过程及其自然、社会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简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活动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详说有关古代和近代的建筑思想、理论与技术,详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型制、特征、风格、结构特点简述以西方为主体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状况、演变过程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着重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类型、形式、技术及艺术特征。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幻灯、投影或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采用大量图像资料配合讲课。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以“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初步”等课程为必要的先修课程。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中国建筑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桢主编

《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物理(光)》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物理(光)(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公共基础课。通过课堂讲授、一到两次课外实验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建筑光学的基本知识,为结合专业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并使学生能适应今后工作中对建筑光学知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光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天然采光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了解建筑照明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照明计算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建筑光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光学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与建筑有关的光学基本概况、单位和计算公式,并对建筑布局的光学特性作基本介绍。第二部分为授我国光气候概论,各种采光窗的特性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采光设计和采光计算。第三步分为建筑照明,介绍灯具合光源的光学特性以及基本的照明设计和计算明和环境照明做初步的分析和介绍,掌握一些主要空间室内照明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四、实验或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分为实验操作和实验演示两部分:采光系数测定和灯光照明演示,操作实验安排在总学时中,演示试验安排在课余时间。 五、与各课程的关系: 按同济大学建筑学五年制学生的教学计划的安排,建筑光学安排在第三学期。课程以高中数学、物理为基础,并需要初步的建筑学与建筑技术知识。 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物理》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7月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东南大学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7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华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等四校主编 《建筑物理(热)》

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

文远楼浅析1 关键词:文远楼平面立面功能结构节点节能 文远楼简介: 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 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可以说是同济 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建筑之 一。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这座建筑 已经近花甲年岁,却又是中国现代建 筑上的一座丰碑。文远楼总建筑面积 5050平方米,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 这在50年代的中国可谓稀有。建筑 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 功能分布于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 简洁有力,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是“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 走进文远楼,无论是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当初,文远楼在设计时很注重结构和材料的节省,巧妙运用了工程学和力学原理。”有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虽然用料节省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反而,经过岁月的考验,事实证明它更具牢固性和耐久性。” 作为09级的一名建筑学学生,文远楼对我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初入高等学府,文远楼便成为我学习专业课的基地,每天在这里听课、做模型、赶图,可以说对这座声名在外而又久经风雨的建筑有了亲身的体会。虽然已经离开文远楼,但这里仍旧是我在同济最为熟悉的建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远楼作为分析对象。建筑结构 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 板、柱形成的骨架结构承担,墙体只是起围护和分割作用。 由于墙体无需承重,这种结构防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更坚 固,保温隔热隔音,使用寿命长,且可以灵活布置房间,不 受楼板跨度的限制,随意分割内部空间。因此文远楼平面和 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联系。 文远楼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 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 秀的本土现代建筑,文远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 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包豪斯飘到远东中国的第一粒 种子。”

同济大学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学院设置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给水排水专业)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院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目前共有教职工127人,截止至2006年9月,我院共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9人(含博导),学院目前教授42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副教授40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50人,研究生190人。 学院与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主持了“水环境国际研讨会”、“国际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技术”、“中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环保学术研讨会”、“中德合作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讨会”、“中国-瑞士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日本城市环境研讨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等国际学术会议和双向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 国际合作中法研究生班每年输送10多名学生到法国巴黎高科理工大学学习,学生获得同济大学工学和巴黎高科理工大学理学双硕士学位。2006年,联合国学院面向亚太地区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五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领域高级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校内优势”、“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国家及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已完成“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5项,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学院发展历史 (1907 年德文医学堂创立,学堂设在白克路(今凤阳路)。次年,校名改为同济德文医学堂,意蕴合作共济。1912 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学堂,1927年正式定名为国立同济大学。) 1951 年,私立大厦大学、光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合并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调整后土木工程系分结构、公路、水利、市政四个专业组。市政组开设给水工程、排水工程课程,在全国首批设立给水排水方向。

同济大学建筑学结构选型题库

同济大学建筑学结构选型题库 1、试述建筑平立面尺寸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答:1. 建筑平面的对称性 建筑平面形状最好是双轴对称的,这是最理想的,但有时也可能只能对一个轴对称,有时可能是根本找不到对称轴。不对称的建筑平面对结构来说有三个问题:一是会引起外荷载作用的不均匀,从而产生扭矩;二是会在凹角处产生应力集中;三是不对称的建筑平面很难使三心重合。因此,对于单轴对称或无轴对称的建筑平面,在结构布置时必须十分小心,应该对结构从各个方向反复进行计算,并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 2. 质量布置的对称性 仅仅由于建筑平面布置的对称并不能保证结构不发生扭转。在建筑平面对称和结构刚度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若建筑物质量分布有较大偏心,当遇到地震作用时,地震惯性力的合力将会对结构抗侧刚度中心产生扭矩,这时也会引起建筑物的扭转及破坏。 3. 结构抗侧刚度的对称性 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对结构受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在对称的建筑外形中进行了不对称的建筑平面布置,从而导致了结构刚度的不对称布置。在建筑物的一侧布置墙体,而在其他部位则为框架结构。由于墙体的抗侧刚度要比框架大得多,这样当建筑物受到均匀的侧向荷载作用时,楼盖平面显然将发生图中虚线所示的扭转变位。 4、需要抗震设防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体型有较多的限制条件,其主要原则是: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宜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抗侧刚度沿竖向应均匀变化,楼层不宜错层,构件的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不突变。当建筑物顶层或底部由于大空间的要求取消部分墙柱时,结构设计应采取有效构造措施,防止由于刚度突变击产生的不利影响。 对于矩形平面,其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过大。对非矩形平面,则还应限彻其翼肢的长度, 在结构布置中应通过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采取构造和措施,尽量使整个建筑物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抗震,不然的话,则应设置抗震缝,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结构单元。 2、试述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相对于多层建筑的特殊性。 答:从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来说,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与多层建筑结构的分析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又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是由于墙柱内轴力的增加,和墙柱总高度的增加,构件轴向变形所引起的对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中各构件截面高度往往较大,构件截面剪切变形对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也已不可忽略。另一方面是由于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侧向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产生的结构内力与位移常常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 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楼面结构所耗用的材料几乎不变,而柱或墙体为承受竖向荷载所消耗的材料与层数呈近乎线性的关系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为承受侧向力所需要的材料的增长与层数成抛物线关系。在超高层范围内,层数的增加会引起土建造价的大幅度上升。当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时,例如选用合理的结构型式,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采用合理的建筑物高宽比,则为抵抗水平荷载所需增加的材料用量或土建造价尚可接受,而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例如对于高宽比很大的建筑物,则为保证建筑物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和刚度,材料用量或土建造价的增长将使得该建筑物难以建成。 高层建筑结构从整体上说可以看成是底端固定的悬臂柱,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水平力的作用,建筑物的侧向位移,常会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侧向位移过大,会导致建筑装修与隔墙的损坏,造

2020年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一、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情况: 招生院系(0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1300)建筑学(学术学位) 研究方向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4 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 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5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03 建筑技术科学 06 室内设计及其理论 初试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2)德语任选一门 科目3 (355)建筑学基础 科目4 (802)建筑理论与历史、(803)建筑设计、(805)建筑技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 基础综合、(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851)现代西方美学、(815)传热学、(816) 工程热力学、(821)材料科学基础任选一门 复试内容建筑设计+专业外语+专业综合 学习和就业方式全日制非定向就业 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二、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年份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政治外语业务课1 业务课2 总分 2018 081300 建筑学60 60 90 90 325 2017 085100 60 70 90 90 340 2016 085100 60 70 90 90 325

三、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报录比 年份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报名人数全日制录取人数非全日制录取人数 2018 081300 建筑学728 10 0 2017 085100 1052 79 0 2016 085100 1034 89 / 四、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 (355)建筑学基础 《建筑概论》,崔艳秋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初步》田学哲、郭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内设计原理》陈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物理》,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节能建筑设计和技术》,宋德萱,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特种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设计课程相关教材、相关参考书及授课内容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函数概念与性质》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 ()1f x +是偶函数,当121x x <<时,()()()21210f x f x x x -->????恒成 立,设12a f ?? =- ??? ,()2b f =,()3c f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a c << B .c b a << C .b c a << D .a b c << 2.设函数21,2 ()7,2 x x f x x x ?-≤?=?-+>??,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满足()()()f a f b f c ==, 则222a b c ++的取值范围是( ) A .()8,9 B .()65,129 C .()64,128 D .()66,130 3.已知幂函数()(1)n f x a x =-的图象过点(2,8),且(2)(12)f b f b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1)-∞ D .(1,)+∞ 4.已知函数()() 22 6 5m m m f x x -=--是幂函数,对任意1x ,()20,x ∈+∞,且12x x ≠, 满足 ()()1212 0f x f x x x ->-,若a ,b R ∈,且0a b +>,则()()f a f b +的值( ) A .恒大于0 B .恒小于0 C .等于0 D .无法判断 5.对于实数a 和b ,定义运算“*”:,, ,.b a b a b a a b ≤?*=? >? 设()f x x =, ()224g x x x =--+,则()()()M x f x g x =*的最小值为( ) A .0 B .1 C .2 D .3 6.已知“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点(),P a b 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充要条件为“函数 ()y f x a b =+-是奇函数”,现有函数:①1224x y x -= -;②1 (2)|2|2 y x x x =--+;③()3 21y x x =+--;④233 2 x x y x -+=-,则其中有相同对称中心的一组是( )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7.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10f =,且对任意的正数a 、b (a b ),有 ()()0f a f b a b -<-,则不等式() 202 f x x -<-的解集是( ) A .()()1,12,-+∞ B .()(),13,-∞-+∞ C .() (),13,-∞+∞ D .() (),12,-∞-+∞

2008同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

2008同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选择 1.《华夏意匠》核心观念参考()一书。 2.中国古代的生起,侧脚主要见于哪个时期() 3.现存清代大式建筑檐下斗拱的轴间距一般为()斗口 4.哪位来自“香山邦”? A.鲁班 B.张南阳 C.蒯祥 D.雷发达 5.以下哪部属于古代造园专著? A.《扬州画舫录》 B.《浮生六计》 C.《一家言》 D.《园冶》 6.《木经》作者? A。鲁班B。喻浩C。李戒D。蒯祥 7.哪条属于非农耕时代建筑特征? 8.文献上最早记载的卷曲屋顶见于()? 9.斗拱铺作数的本质意义()? 10.中国砖石拱券结构城门大约出现于()时期? 11.犍陀螺佛教艺术属于()—()混合型(填国家)? 12.20世纪前期上海的ART DECO风格受何处影响较大? 13.中国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提出的“中国固有式”是指()? A.宫殿式 B.殿堂式 C.厅堂式 D.大式

14.中国()时期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S含义? 15.中国近代最早设立建筑系的院校是()? 二.填空 1.现知中国古代的砖最早见于()遗址。 2.清代天安门前的御街南门是(),即天安门广场上()的位置。 3.张一调在()大学完成了名为()的博士论文。 4.故宫版本《清明上河图》与其他版本最大的建筑差异表现在()和()两处。 5.18世纪英国的()把中国的写意园林手法带到欧洲。()是其代表作。 6.《娄东园林志》是()朝园林记述,地点在今()? 7.查尔斯.詹可斯曾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空间与中国古典()的趋同,主要指两者空间边界均()的特质。 8.宋代“材分八等”在清代变为()斗口,斗拱在苏式中称()? 9.高足式家具大约在()传入,但被中国人不变使用已到()时期。 10.剪边是指()做法。实例见于河北正定()殿。 11.佛光寺文殊殿梁架采用了()式结构。这是由对柱网的()做法引起的。 12.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延长()和景物间相互()的手法取得的。 13.上海真如寺构架形制实际上是()式和()式的混合。 14.“冲三翘四”指()做法。“压七露三”指()做法。 15.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时期迁往(),()(人)在那里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手稿。 三.绘图 1.以剖面形式绘出唐宋殿堂和清式殿堂的比较简图,并以文字标明二者的关键差异。 2.绘出送带斗拱足材重拱(包括瓜子拱和慢拱)的里面、剖面、轴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