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1)

如何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1)
如何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1)

如何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注重的热点,而课堂教学更是集中体现教与学的价值阵地,在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师生互动也可理解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动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水平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

在以前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存有的偏差主要表现为:

1、形式过于单调,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多,生生间互动少。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

2、师生互动多是认知互动,很少有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缺少思想和心灵的深层互动。

3、师生互动作用失衡,教师多是以课堂的主宰者出现,学生的思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控制,属于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很少有师生及生生的多边型互动,整个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

所以,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求产生课堂互动低效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对策,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为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做好准备。我认为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方式能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我们大力提倡课题组教师更新教育观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组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已成为师生是否能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自身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协助者、指导者和促动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师生建立平等关系

师生建立平等关系就是要消除老师高高在上的尊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要成为可敬的人,而且更应是一个可亲的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实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我们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有自尊、与教师平等的人,然后把他们

看做是一个需要教师去关爱和爱护的孩子。其次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质,要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朋友。具体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的:①、平易近人,消除恐惧。②、平等相处,缩短距离。

③、相互尊重,成为朋友。只有在教学中师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中的一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为师生实行有效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3、创建宽松、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在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沟通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实行有效互动提供保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实行互动和交流提供机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教具、语言的激励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设计教学的核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真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动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投入到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来。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但有利于教

师与学生积极实行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自不过然,学生就把交流当成一种习惯,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恩格斯曾说过:就个别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生也是这样,他们是有着丰富情感的,接受教育也是有选择的,,对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甚至对不同的教师,都会做出不同的反映,或是产生积极的接受态度,或是产生消极的抵制情绪。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还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动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到师生有效互动活动中来。

三、注重每一个学生,也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水平自然有所不同。有时,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会经常与那些在课堂上积极

举手、善于交流的学生实行互动交流。而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或学困生注重较少,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利于师生互动,甚至会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障碍。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但能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能够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只有教师真正注重这样的学生,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交流中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协助,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提升他们说话的勇气。对口语表达不流畅的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许他们说错,并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由易到难,逐渐参与到师生互动合作中来;同时,教师即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即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本文分别从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如何把握教育时机、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如何区别教学层次对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互动;创新 作者简介:钟玉娟,任教于广西浦北县浦北中学。 数学传统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在许多教师的观念深处,常常把学生当成知识接收的“容器“,一味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的讲和问,却很少顾及学生的议和答,学生的真实思维不是被打断,就是被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阻隔了师生心灵对话的通道,失去了相机诱导的良机。据笔者所知,多数数学教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一是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二是多讨论,教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笔者认为面对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教师只有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实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知识和感情层面才能产生碰撞和共鸣,形成实质上的互动,那么,师生互动如何去实现呢?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氛围 我国师生关系自古以来讲求“师道尊严”。学生对教师唯言是从,不关注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这种关系下的课堂气氛沉闷、单调、乏味,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激发,思维放不开,能力得不到发展。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

师生互动的好处

师生互动的好处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 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一、师生要建立平等的关系 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 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 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

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三、设置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 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 四、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 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取向,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互动为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互动,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取向,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教授―――学生接受”,一节课基本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讲,一味地记笔记,根本不能主动探求知识,所以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必口干

舌燥地“满堂灌”,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呢? 一、转换教师角色,营造平等的师生互动氛围 为了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角色。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做什么,不允许学生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更谈不上互动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氛围,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威严放下,做学生们的朋友。老师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热情的话语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主动参与积极探求,这样才会有师生互动教学,才会有真正生动活泼的课堂。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应将教师角色定位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创造精神,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自己发言要有所节制,应由学术权威走向知识平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合作学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对“教”与“学”加以协调和控制来实现,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

谈师生中沟通的重要性

谈师生中沟通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沟通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式。 一、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害怕吃苦,害怕困难。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硬性任务,我们要讲道理,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学生遇到难题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沟通的重要原则。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二、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 师生良好的沟通,平等不可少。教师一直高高在上,总是俯视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和学生沟通的。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们就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学生有错,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入正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在老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肯定会养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上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就“差异”对待学生。学生自尊心很强,内心很敏感,老师的所作所为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优等生的确讨老师喜欢,但是处在中游的学生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 三、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也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教师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好时,即使有学生违反纪律,最好也别找学生沟通。这时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错误,教师比较容易发火,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恶化。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能把怒气、怨气撒到学生头上。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郭振峰).

《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成果概述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 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 5月 30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4039 课题负责人:郭振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清河县城关中心校区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 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已成为小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一方面,进入 21世纪以来,教学改革的呼声席卷教学界,小学教学改革也风起云涌。“师生互动” 一词被频繁运用, 在各教学学科与活动中处处可见。师生互动是教改的一面旗帜,成为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 (2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尚未见小学课堂教学中系统地研究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报导。本地区尚未师生互动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的系统研究和成果,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可供借鉴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报复。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意义: (1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2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3 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树立师生关系新观念。 (4师生互动教学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实践价值: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将努力建构起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的实施将为成功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成功的案例。 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可以给广大的校长和教师研究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 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弯路,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 同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师生互动的作用和意义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师生互动的作用和意义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正向社会生活各种场景、各行各业快速全面渗透,从金融、餐饮、医疗、出行、购物、教育这些传统行业,再到会议、美发、美甲、外卖、租车,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新的移动应用层出不穷。它像空气、水、食物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之必需。移动互联网像蒸汽机、电力一样对社会生产生活,乃至人的思维产生颠覆性变革。因此课堂教学这个古老场景不可避免地要与移动互联网产生碰撞、交锋、融合,在线教育发展迅速。老师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大胆开展移动互联+课堂教学的教学探索。近年来,笔者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并就如何实现移动互联网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移动互联网引领政治教学课堂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移动互联对传统课堂教学,特别是师生互动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1.师生可以实现即时、高效互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多数停留在师生问答之间,次数有限,覆盖面狭窄,很多同学不能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低效,造成教与学的脱节。如果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Q群、贴吧、

论坛、微信好友圈,教师可把教学课件、视频、教学方案、作业分享到Q群、贴吧、论坛、微信好友圈中,学生可在课前课后在班级Q群、贴吧、论坛、微信留言互动,解决疑问,交流心得,即时反馈。师生互动突破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自由高效互动。 2.师生可以实现平等、自由互动。学生同时有两个课堂,一个是学校教学课堂,另一个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大课堂。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课堂上,学生终于真正享有平等自由的话语权,可自主地选择互动形式、互动内容。学生将在网络平台上起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像驾驭课堂一样,掌控移动互联网上的舆论。这时,老师应放下身段近距离倾听学生的需求、困惑。 3.师生互动内容得到极大丰富。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信息资料都上传到网上、“云端”。教师充当向导,指引推荐一些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轻易找到相关课件、微课、名校公开课、名师讲解、试卷练习等,可以即时搜索某个知识点或难题,学习摆脱课堂教学、教科书的限制,知识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这方面有益的探索。 4.师生互动可以实现个性化、针对性互动。借助网络平台、移动互联工具,课堂得到无限延伸、扩展。在课堂45 分钟里,师生互动得不到充分发挥,互动只能局部展开,更

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体现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根据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课堂互动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究合作的结果,具有鲜活性,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如何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只有让学生喜欢教师、亲近教师,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朋友,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将教学中的师生的我”你”关系转化为我们”关系,求得心灵的沟通,分担挫败的烦恼,分享成功的喜悦,以师爱营造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备课时教师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改变 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时要克服居高临下”的倾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获取知

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通常走这样一条成材之路:兴趣一爱好一钻研一成功。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才能愉快地学习。学生的性格各异,思维水平参差不齐,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而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习思维,使他们想学、乐学。相反,一个教师对学生经常批评、斥责,学生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或自卑心理,离成功也就越遥远。由此可见,要实行成功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课堂环节 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依据学生实际,在教材中寻找学生学习的趣点”设想合理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将课堂中出现的情况,生成预设,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整合过程和有效途径。师生互动,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全部学生,尽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展示富有个性的魅力,从而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精彩纷呈的课堂模式才会出现,才会在环环相扣的氛围中生成师生有效的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 做到有备而来,收获而去”。 师生互动,教师重在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探究思考, 选择实际有效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主动活动空间,释放学生的创新活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索和总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学习方法。一篇文章,提供给学生的往往是多角度的理解。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独特的视角,允许有不同的见解。面对学生的多元认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地、自愿地、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形成正确的认识,允许学生适度求异。学生的活动,是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文本”知识的认知、感悟,是朝教学目标有主题、有方向的体验和理解。

课堂外影响师生沟通的主要因素

课堂外影响师生沟通的主要因素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作为一名辅导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课堂外影响师生沟通的主要因素 1、家庭生活的影响。 一些孩子,由于受到家庭的溺爱或父母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从小自卑、孤僻。他们心中产生了一种厌烦心理和对立情绪,在行动上表现出消极状态,影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2、缺乏信心、自尊。 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自己的想法不会受到他们的重视,所以不愿意沟通。 3、前人际关系的新特点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进一步影响着人际关系及其选择。 人际关系由以前的伦理型转向法理型,由以前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随着人们交际领域的扩大,并由于人们交际价值的取向不同,人们在师生关系的认识上也因人而异。当人们带着商品经济意识重新审视师生关系的时候,现实中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生活待遇等政策的落实程度会直接影响社会对教师职业和师生关系的评价。教师和学生各自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仍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接受着这个评价。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人际关系注入了新的意识,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可见,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建立正常的、真正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个教育教学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4、外出活动少了。 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领导,都把老师带学生出去春、秋游当成头等禁忌的事,集体踏青,要经过重重审批,并签下责任书,这使许多热心的老师望而却步,想法永远无望成为做法。缺少了大自然与生活的背景,师生的交流仅限于严肃的办公室与凄冷的走廊,戒备心与压抑感使老师永远也无法获得学生心灵的第一手资料,交流都困难,更何况坦诚相待! 5、教与学的矛盾 教与学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角色不同,因而存在着两者的角色冲突,中学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教育教学目标的提高和实现有一个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共同结合的过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如何,都会影响彼此的情绪体验,而这种感受的积极或消极归根结底常常作用于师生关系。例如:有的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加上又不及时提高自己和虚心接受学生方面的正确意见,反而指责学生;有的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因而成为某个教师挖苦、嘲讽的对象……这些都会造成师生间心理距离。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全]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备考高分技巧:师生互动

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备考高分技巧:师生互动 01/为什么要师生互动 试讲时,一直强调要有互动,有互动,有互动,理由是什么?因为新课程理念中多处提及:课堂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主导者,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等等。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它需要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来贯彻,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口水四溅”的教学方式已经落伍了。此外,很多面试真题基本要求中都直接写明:要有师生互动,基本要求是考官考核的重点,如果试讲中没有体现,这将会严重影响到最后的成绩。 /02/师生互动的方法 师生互动常用的方法有提问法和小组讨论法: 1. 提问法 (1)运用提问法时,切记:不要提“对不对”“是不是”类似的无效问题,你提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独立思考,可采取以下的提问方式,如: a. 启发式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说话”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 对比式提问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滑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 铺垫式提问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整性的的问题,再一步步引导完成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小难度。

d. 发散式提问教师提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 【例】铺垫式提问 如《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 (2)提问时,肢体动作应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身到”,具体表现为:提问时要将手申向你所问学生的方向,眼睛也要注视这学生,同时身体微微前倾,这样整个互动过程更加真实自然。 2.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创设特定情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分享,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主要用于解决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呈现的步骤: (1)讨论前:分组+目标问题+时间控制 分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讨论,前后桌每X个人为一组。每组小组长组织讨论。 目标任务: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讨论:第一……第二……第三…… 时间控制:给大家X分钟的时间,X分钟后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讨论结果,看看哪组的最全面独特? (2)讨论中:巡视动作+点拨 (3)讨论后:结束语+回答+点评+归纳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研究》 图强二小课题组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课题研究按预定方案稳步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回顾。 (一)构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教育体系。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入剖析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此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总结出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立足点即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生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地域性、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立足于教师,立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准确地把握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确定准确的目标,才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其次要重视激发活动的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外在的驱动力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以其“动”促其“学”,从而进一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并不是交流终点,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交流,通过内化促进个性的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教

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况的创设,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注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拓展,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了。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为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呈现出“新型的导和学的关系”,尤其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我听”、“教师写,我记”、“教师问,我答”的统一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独立研究,从而使学生由原来学习的消极状态转变为高度的积极状态。这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可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即探讨教学方法,又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使学生主动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题研究中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实验班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和谐民主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注重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情感都得到了较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发表时间:2016-06-29T17:33:51.89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6期作者:李学诚[导读] 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大庄学校李学诚【摘要】: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关键词】:和谐、兴趣、互动、参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只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上课只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是单向的付出。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配角,上课只是聆听教师讲解知识,是单向的接受,因而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现在的课改中提出,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双边互动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局面,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在义务教育数学新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有效的教学,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师生自由对话的平台。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被老师所关注的,被老师所尊重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发问,但由于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有限,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或者说根本不像个“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做到尊重与宽容。要尊重儿童人格,让学生感到平等,学生的提问让老师感到无从回答时,不训斥压制学生;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不轻视、不嘲讽孩子们可笑的问题或肤浅的看法。要宽容学生有时不听命令情不自禁地尝试;要宽容与老师不同的意见、与老师不一样的做法甚至“怪异”的回答。要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感情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二、创设师生互动的数学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数学学科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学科的愿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学好数学学科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元、角、分与小数” 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了“买文具”、“买书”等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 多年的教学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师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数学焕发迷人的魅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三、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自主探究、合作教学。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课堂沉闷、压抑、无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背景,不同的学生会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教师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表现,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讲了图形的认识和七巧板后,先让学生试着摆出一些基本图案,然后,让各小组合作设计一幅精美的图画,他们群策群力,把大家的七巧板放在一起,设计出了一幅幅极有创意的图画。而且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2、师生互动评价。

浅谈师生互动

浅谈师生互动 沈新琴 一、师生互动的意义 1.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则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违反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教”只能为学生的“学”服务。 2.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能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加里培林也认为,儿童在早期的学习中,智能技能的形成是外部操作转化成大脑内容的内化操作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操作对于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要学懂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平时的训练,如果光凭教师的分析,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学会的。经常性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 3.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由于对本科教材的钻研和领悟不断深化,因而能在教学艺术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进行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思维,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在阅读、思索、领悟教材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发现和提出许多教师尚未思考到的疑难问题,要求教师解答,这对教师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能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像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双向提高”和“双向交流”的势态。教师通过“教”来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增长教学能力。 二、师生互动的内容 1.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悟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有机组合的外显行为是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协同发生变化的关键。其核心就是调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形成以求知欲为主的需要结构。因此,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水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热爱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意识,使师生间产生情感的认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学时教师运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镕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2.教师的监控与学生的自律 无论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组织管理对于教育效能的影响。赫尔巴特早就郑重指出:“如果不坚定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相对于成人,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脆弱,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建“宽松、民主、和谐” 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进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教具、语言的激励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设计教学的核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投入到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来。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教师不能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到师生有效互动活动中来。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也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时,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会经常与那些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善于交流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或学困生关注较少。只有教师真正关注这样的学生,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交流中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话的勇气。对口语表达不流畅的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许他们说错,并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由易到难,逐渐参与到师生互动合作中来;同时,教师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有效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心得体会之师生沟通心得

师生沟通心得 每每与家长接触,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您要多说说 我的孩子,您的话他(她)才听,我们家长的话他(她)当耳边风。”确实,学生对我们老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把我 们看成是他们品德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在我一二十年的教学 生涯中,就经常有学生与我探讨人生、探讨家庭生活等问题;即使是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也会经常打来电话聊聊,说是与老师通过 话后,心胸开阔、精神气爽;可见,作为老师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 刻意用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塑造学生的心灵,其意义 是深刻而广泛的。 当前,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 让他们从小确立高尚品德、塑造美好心灵。为此,教师自己必须是 做人方面的楷模。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使师生关系健康发展,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 必须明了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巨大而深刻的教育作用;必须在社会和 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加强自身修养,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和人格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并以此去影响、带动学生。 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 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教育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 心灵沟通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教师工作能 不能做好关键在于与学生的沟通。在此,将对师生有效沟通浅谈一 点体会。 一、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 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 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在教育学生成长 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学 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 好结果。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题,对学生 的严应当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二、要相互信赖

师生互动的现状与对策

师生互动的现状与对策 师生互动,简而言之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指向教学内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它能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严格地说,它既包括师生间的交往,也包括学生间的交往。 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对话,另一种是体态语交流。一般以语言对话为主,以体态语交流为辅。语言对话形式主要有提问、应答、要求、评价、讨论等。应答包括解释、讲解、叙述、评判等。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提问、应答和讨论。课堂中的体态语是以面部表情、手势和其他身体动作来交流和表达。当然,在师生互动中还有沉默不语、犹豫不决等状态的表现。 师生互动有以下几个特点:1.师生互动是一种正式交往,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规则性。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师生双方均要遵守一定的交往规则,特点是目的明、方向准、效率高,但容易造成气氛严肃、拘谨。2.师生互动主要是“一对多式”的交往。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决定了师生交往的“一对多”形式。其特点是受众面广,还可以营造合作、竞争气氛,如果组织得当会产生“场效应”,放大交往的效果,但这种交往方式容易导致某种“貌合神离”,甚至容易产生被忽视的“交往死角”。 3.师生互动是一种代际交往。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是两代人,在观念、学识、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距。代际交往可能有利于优势互补,促进师生互动的深入与展开,也可能出现交往障碍。教师必须注意代际差异,引导学生符合交往的规范,同时又要关注、尊重学生的交往特点。 一、当前师生互动的现状 就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状况看,师生互动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被异化,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1.教师的话语霸权。交往的前提本应是平等、对称的,但在实际师生互动中,教师常处于话语霸权地位,总是以长者、权威、榜样等身份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学生,在这种前提下,师生互动很容易演变为独裁,师生关系成了“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式的服从关系,教师把话语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例如:向学生提问时,教师的心中已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一旦学生的回答错误或出现偏差或不流畅,就打断学生的话语阻止学生的发言,或对学生的发言不理不睬转向其他的交往对象。话语霸权会让学生产生“猜”的心理,猜测教师所要的答案,进而导致学生不再有积极的思考。 2.浅层次低水平的交往。教师作为交往的主动一方,一般先向交往对象提出话题或问题,由于提问的随意和盲目,话题或问题往往缺少思维的深度,使交往处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这样的师生互动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都是不假思索,几乎不会对学生思维产生什么作用。可以说,这种课堂教学交往基本不具有教育性。 3.语言重复的交往。所谓语言重复的交往就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一方重复另一方的话语,这在教师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当学生的提问或应答已经非常清楚明白的时候,教师常常要重复一遍,看似强调重点,实则是浪费时间。 4.垄断性交往。就是师生互动被班内一部分学生所垄断、所独享。一般来说,那些成绩优秀、性格外向、在班内担任一定职务的学生往往成为师生互动中的主角,而性格内向、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处于劣势地位,常充当听众和看客。有的学生因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游离于正常的师生互动活动之外,已经习惯保持沉默,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垄断性交往存在的原因:一是教师往往只看“举手者”,而“举手者”一般是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二是教师期待交往顺畅,选择交往对象时容易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